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教育政策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政策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政策的特征

第1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公平;教育效率;量化测评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1-0019-008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郝文武,男,陕西清涧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并持续提高的发展状态。义务教育公平是以人格尊严平等为先,每个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提供经费保证的基本平等的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是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与能力、分数、效率的提高相互促进的公平。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目标必须量化测评不同学校、不同群体和阶层、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平等、效率、公平和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和未来进展,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同学校、不同群体和阶层、不同区域的条件平等不仅不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这个层面效率的不断提高,使这些层面的效率提高不仅不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这些层面平等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本质特征

公平的目标和标准有明显价值取向,有效率优先甚至不讲平等的公平取向和标准,有平等优先甚至不要效率的公平取向和标准,还与有效率与平等相互促进的公平取向和标准。柏拉图和弗里德曼坚持公平的能力和效率优先原则,主张精英教育,在能力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由教育。罗尔斯坚持公平的平等优先和“适合于最小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补偿原则和差别原则。这两种观点由于都把平等与效率相对应甚至相对立,而并未全面反公平的本质。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提出“按比例分配”原则,英国当代法学家哈特和米尔恩提出“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差别对待”原则。但“按比例分配”和“差别对待”的根本标准是什么,这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奥肯则把公平看作是平等与效率的相互协调,科尔曼把教育公平看作是教育机会均等与学生学业成绩、教育效率的统一。但其理论需要系统化,评价需要量化。

无论什么取向和标准,任何社会要保证不断发展就要保证基本的平等和效率,就要持续提高平等和效率水平。没有基本平等或底线平等就没有平等,没有人的权利和尊严,不可能公平。没有基本效率就没有效率,没有发展,不可能有平等和公平水平的不断提高。平等就是均等、等同和完全一样,但未必公平,不平等未必不公平。公平则并非完全一样,是在基本平等基础上的有差异的共同发展和富强。两极分化的发展和共同贫困、平庸的平等都不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实现共同发展和富强必须既追求平等,又追求效率,使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平等是在人伦、经济、政治和教育等社会关系中,以平均、同等为标准和原则对待对象的行为规范、表现及其评价。公平是在上述社会关系中,以平衡、协调、对应、尊重、客观等为标准和原则,对待对象的行为规范、表现及其评价,是平等和效率相互促进关系状态及其水平持续不断发展的状态。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及其水平持续不断发展的状态。

一个国家的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公平的综合,但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追求的公平的核心价值、根本标准、最高追求和终极目标有重要区别。义务教育公平是以人格尊严平等为先,不分性别、年龄和贫富,完全以点人头为标准和不考虑能力、劳动贡献,完全以人的兴趣和基本需求为标准的教育的完全平等,是国家必须提供经费等条件保证和每个儿童必须接受的基本平等的教育公平,是平等的有效、均等的优质和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公平,是促进每个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公平。基础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国家的基础,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的平等本身就蕴藏效率,因此,义务教育公平也是平等与效率的相互促进。高等教育既是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选拔性教育。有尊严和权利未必有能力和决心,尊严和权利平等也不等于能力和决心平等。高等教育公平就表面看是在能力、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实质上还是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与能力、分数提高的相互促进,是下不保底上不封顶的公平,是有效促进每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全面发展的公平。其机会公平是以同等标准和规则要求和服务每个有意愿和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人,其过程、结果公平是平等地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平等、效率和公平有不同的测评标准和方式。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公平特征和测评有类似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公平的双重性。

发展教育、接受教育和从事教育活动既具有享受和消费性质,又具有投资和劳动性质,无论是享受和消费还是投资和劳动,都应该是平等与效率的相互促进。投资是为了获得效益,必须追求最高效率、最大效益,但投资越多未必效率越高和效益越大。投资带来的效率、效益状态应该是倒三角形和菱形的,也可能是三角形的。质量、数量、效率和投入紧密联系,单纯的质量不等于效率,单纯的数量更不等于效率。投资的效率大小必须与投资结果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投资结果与投资数量之比是投资获得效率程度的数值。结果除以投资的分母越大,效率的数值越小,反之就越大。公平是效率的广泛、平等和受惠程度,效率与平等之比是公平程度的数值。效率除以平等的分母越大,公平的数值越小,反之就越大。公平首先是条件程度的比较,然后是效率程度的比较,最后是条件程度和效率程度比较的比较。教育投资效率是教育投资结果与教育投资数量及与其相关的教师队伍、教学设备等相比较或之比的数值。教育公平是教育质量、效率水平与教育投资、教师状况等办学条件平等水平之比的数值。

教育效率和效益包括经济效率和效益与社会效率和效益,这各个层面都有可以量化和难以甚至不可量化的要素。社会对教育促进精神、道德和文化发展效果和公平度的评价,甚至对教育促进社会宏观经济效益的评价都只能是整体评价、大体估算,很难精确量化。具体或狭义的教育效率可以通过计算在一定的时间内,教育投入与教育培养人的质量和数量之比来评估。教育质量、效率的差异程度和教育投资、教师状况等办学条件的平等水平以基尼系数表示,有专门的计算办法。我国和国际社会许多人把基尼系数当作公平指数,但它其实是平等、效率和公平不同状态之间的差距指数,类似表示均匀状态的“熵”,熵越大差异程度越小,熵越小差异程度越大。

平等与效率的相互制约和促进的教育公平状态有许多复杂层面,就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而言,既有无论是什么地区的不同群体、阶层的每个人和每个学生的公平,也有不同地区和群体、阶层的每个人和每个学生的公平,不同学校的公平。就教育的层次说,既有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本身的公平,也有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公平。就教育活动本身而言,既有教育机会、教育经费、教育过程等的公平,也有结果、质量的公平。教育权利和机会公平不等于教育权利和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公平不等于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公平也不等于教育结果平等。单个人的条件和效率无所谓平等和公平,若干不同关系状态的平等、效率和公平的程度既可能是完全相同的,也可能是大致相近和相差很大、完全不同的。差别程度越低就越相近、相似,就越平等。差别程度越高就越不相同、不相似,就越不平等。最低程度的差别是等同、均等或完全一样、完全或高度平等;最高程度的差别是完全不一样、完全或高度不平等。高度平等不等于高度公平,也可能是大家同等平庸和缺乏发展的很低水平的公平。很高的效率不等于高度公平,也可以是一部分人发展很好,另一部分人发展很差的两极分化的很低水平的公平。教育公平不仅不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某一方面的单向和静态指标,更不是某一方面的平等和某一方面效率的单项和静态指标,而是多层面若干教育平等要素与多层面若干教育效率要素持续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

教育公平不仅与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努力等社会条件紧密联系,也与地理自然条件和身心自然条件紧密联系。没有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平等就不可能有教育的平等,没有有效的社会和教育管理就不可能有高效率和高水平的社会和教育公平。即使能充分认识到平等和效率相互促进的公平的本质、目的、合理状态和教育公平本身及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要真正形成合理状态也要做巨大的努力。在许多情况下,虽然做了巨大努力,也只能达到合理状态,很难达到最好状态。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最大障碍是不同群体和阶层、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平等和效率失衡、对立导致的平等和效率低下,通过量化测评教育平等、教育效率、教育公平和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关系的现实状态和未来进展,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使这几个层面的平等不仅不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这几个层面效率的不断提高,使这几个层面效率的不断提高不仅不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这几个层面平等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保证。

二、不同学校间高等教育公平水平的量化测评

高等教育平等包括政府投资、自筹资金、生均经费、教学科研设施、后勤保证、教师素质、教学过程、学生来源、历史基础、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等条件平等。高等教育的效率包括全面发展水平、师生生活质量水平、学校特色水平、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和教师、毕业生的职业一般贡献率、职业重要贡献率、职业重大贡献率、职业特大贡献率等质量和效率。高等院校间公平水平是不同学校上述10个方面的质量和效率水平总和与上述10个方面的平等水平总和的商数,这也是衡量大学总体水平或给大学排行的重要综合指标。通过对不同学校和地区不同时期教育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水平量化测评,不仅可以认识不同时期教育公平的发展水平,也可以为追求教育公平的实践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

职业一般贡献率是一所大学培养的人和大学本身在工农商业、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从事一般工作的人数和贡献状况。职业重要贡献率是一所大学培养的人和大学本身在上述各方面从事重要工作的人数和做出重要贡献的水平。如果把大学培养的人、大学本身1人从事地区级重要工作的人数和做出地区级贡献计1分,最高分计100分,那么,没有上述成绩的大学的分数就是0分,其他就是1分至100分之间。职业重大贡献率是一所大学培养的人和大学本身在上述各方面从事国家级重要工作的人数和做出国家级重大贡献的水平。如果把大学培养的人、大学本身1人从事国家级重要工作的人数和做出国家重大贡献计2分,最高分计100分,那么,没有上述成绩的大学的分数就是0分,其他就是2分至100分之间。职业特大贡献率是一所大学培养的人和大学本身在上述各方面从事重要工作的人数和做出世界级特大贡献的水平。如果以大学培养的人、大学本身1人从事世界级重要工作的人数和获得诺贝尔奖等特大贡献计4分,最高级计100分,那么,没有获得的大学就是0分,其他就是4分至100分之间。一个人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的就学可能在一所学校,也可能在两三所学校,因此其职业贡献率也应以本科和研究生的不同比例计算,比如本科40%、硕士30%、博士20%和博士后10%,或者本科50%、硕士30%、博士20%,或者本科60%、硕士40%计。从以上许多层面测算出高等教育的效率与平等水平就可以测算出高等教育公平程度。

教育的平等、效率和公平程度有包括最好状态、较好状态、标准状态、中等状态、较低状态等各种合理状态和不合理状态,或者有包括最高公平和较高公平的高公平,包括最低公平和较低公平的低公平。平等与效率基本一致是中等或中等水平的公平,以很小投入获得很大效率的状态为高水平公平,以较大投入获得很小效率的状态为低水平公平。最高公平是最理想的公平,最低公平是最不理想的公平,这两种情况都很少见。较高公平、中等公平和较低公平都不少见。如果把最高效率水平和最高平等水平的指标数值都设定为100,把最低效率水平和最低平等水平的指标数值设定为50,那么最好状态或最高公平就是效率与平等之比为2的数值。效率与平等之比的理论数据还可能有2.5和4等各种状态,但实际上不可能存在。标准状态是效率、平等和公平都接近于最好状态、很好或较好状态是很高或较高公平,效率与平等之比数值在1.0--1.99之间。合理状态是效率、平等和公平水平达到最好状态、较好状态、中等状态、较低或合格状态的最高、较高、中等和合格公平,效率与平等之比数值在0.7--2.0之间。其中,中等状态的效率与平等之比数值在0.7--0.99之间。较低或合格状态的较低公平的效率与平等之比数值在0.69--0.5。不合理状态的很低公平是效率、平等和公平都远离合理状态的状态,效率与平等之比数值在0.5以下。很低或最低平等和很低或最低效率都是很低或最低公平。很高平等在经济上也可能是很低效率,但对人的尊严、人格和权利的尊重和仁爱则有重要意义。质量和效率达不到最低标准要求在50分以下的公平其实是不公平,效率与平等的商数为负数。为了强调和凸显公平达到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目的的不同程度和区别相同数值的不同水平和本质,公平又可分为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形式公平是平等与效率的直接数值,实质公平是平等与效率的数值减去距离最高目标数值的数值。量化测评教育公平的实际水平和关系状态需要通过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系统搜集国家、区

域和学校等层面教育平等和效率的实际状态的大量复杂资料、数据。但在这之前首先必须确定测评的层面和方法,假设大量理论数据,建构合理数学测评模型,据此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使远离公平合理状态的低水平和较低公平状态达到合理状态,使达到合理状态的公平进一步提高水平。理论和模拟的量化分析、测评及其整数和平均数计算,有利于做到“快刀斩乱麻”和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但也容易导致“削足适履”后果,涉及价值观的问题更是这样。在实践行动和研究中,必须对量化分析、测评结果作具体分析,采取具体措施。

高等教育公平的最高追求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在同等投入和办学条件前提下,一所学校和某一地区培养的人才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效率和水平就越高,相反效率和水平就越低。一所学校和某一地区培养的人才数量多而质量低,或者质量高而数量少,都未必是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办学条件较好或很好,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应该较高或很高,否则就不公平。办学条件较低或很低,但教学质量较高或很高是最高水平或最理想的公平。办学条件较好或很好,但教学质量较低或很低是最低水平或最不理想的公平。办学条件差和教学质量低也是最低水平或最不理想的公平。不同层次和类型大学培养人、发展的目标、任务等和经费投入、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设施、学生来源、历史基础等既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大学的高水平有很大的相对性。一所二三类普通大学完成了教学科研等规定任务,达到了其学生全面发展、毕业、就业等既定目标就应该是高水平的,从相对水平说,对它的评价应该是100分。但它的高水平与另一所一类大学既完成了教学科研等规定任务,达到了其学生全面发展、毕业、就业等既定目标,培养的人、大学本身为社会又做出地区、国家和世界级等突出贡献的高水平有重要区别。如果一类大学的评价分数是100,公平水平是1,那么二三类普通大学评价分数的绝对数值就可能是70、60、50甚至40、30、20,公平水平就可能是0.7、0.6、0.5甚至0.4、0.3、0.2。二三类普通大学评价分数和公平水平的绝对数值较低,既说明其绝对公平水平是较低的,与一类大学不能并论,也说明其完成国家和自身规定任务的水平与一类大学是一致的。

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为全面发展100分、师生生活质量100分、学校特色100分、毕业率100分、就业率100分、考研率100分、职业一般贡献率100分、职业重要贡献率100分、职业重大贡献率100分、职业特大贡献率100分,平等水平政府投资50分、自筹资金50分、生均经费50分、教学科研设施50分、后勤保证50分、教师素质50分、教学过程50分、学生来源50分、历史基础50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50分,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公平程度形式数值和实质就是统一的,是效率数值100(全面发展100分,加生活质量100分,加学校特色100分,加毕业率100分,加就业率100分,加考研率100,加分职业一般贡献率100分,加职业重要贡献率100分,加职业重大贡献率100分加,职业特大贡献率100分除以10)除以平等数值50(政府投资50分,加自筹资金50分,加生均经费50分,加教学科研设施50分,加后勤保证50分,加教师素质50分,加教学过程50分,加学生来源50分,加历史基础50分,加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50分除以10)等于2。办好任何一所学校都要有最基本条件,这种以很小的投入和较差甚至很差条件获得很大的效率为高公平水平,是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最理想状态。从形式上说,有效率水平100除以平等水平40或25等,公平水平为2.5和4等各种状态,但实际上这些状态很少存在。

较高公平是完全达到目标和超过标准状态的合理状态的公平。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为全面发展90分、生活质量90分、学校特色90分、毕业率100分、就业率80分、考研率80分、职业一般贡献率100分、职业重要贡献率90分、职业重大贡献率90分、职业特大贡献率90分,平等水平政府投资70分、自筹资金50分、生均经费50分、教学科研设施60分、后勤保证60分、教师素质70分、教学过程60分,学生来源50分、历史基础60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70分,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公平程度的形式数值是,效率平均数值90(90+90+100+100+80+80+100+90+90+90/10)/平等平均数值60(70+50+50+60+60+60+50+50+60+70/10)等于1.5,实质数值是减去距最高目标O.1的1.4。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为全面发展90分、生活质量90分、学校特色90分、毕业率100分、就业率80分、考研率80分、职业一般贡献率100分、职业重要贡献率90分、职业重大贡献率90分、职业特大贡献率90分,平等水平政府投资90分、自筹资金70分、生均经费80分、教学科研设施80分、后勤保证90分、教师素质80分、教学过程70分、学生来源80分、历史基础100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60分,那这所学校的教育公平程度形式数值是,效率平均数值90除以平等平均数值80等于1.65,实质数值是减去距最高目标0.1的1.065,近似等于1。

中等公平是达到目标和接近标准状态的合理状态的公平。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为全面发展100分、生活质量100分、学校特色90分、毕业率100分、就业率100分、考研率70分、职业一般贡献率100分、职业重要贡献率90分、职业重大贡献率40分、职业特大贡献率10分,平等水平政府投资90分、自筹资金90分、生均经费100分、教学科研设施90分、后勤保证90分、教师素质100分、教学过程80分、学生来源90分、历史基础80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90分,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公平程度形式数值是,效率平均数值80除以平等平均数值90,等于0.9,实质数值是0.7。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为全面发展100分、生活质量100分、学校特色90分、毕业率100分、就业率100分、考研率90分、职业一般贡献率100分、职业重要贡献率90分、职业重大贡献率70分、职业特大贡献率60分,平等水平政府投资90分、自筹资金90分、生均经费100分、教学科研设施90分、后勤保证90分、教师素质100分、教学过程80分、学生来源90分、历史基础80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90分,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公平程度形式数值是,效率平均数值90除以平等平均数值90等于1.0,实质数值是0.9。

较低公平是接近达到合理状态的公平,很低公平没有达到目标和远离标准状态的公平。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为全面发展80分、生活质量80分、学校特色40分、毕业率90分、就业率90分、考研率20分、职业一般贡献率80分、职业重要贡献率20分、职业重大贡献率0分、职业特大贡献率0分,平等水

平政府投资90分、自筹资金10分、生均经费50分、教学科研设施60分、后勤保证50分、教师素质50分、教学过程50分、学生来源60分、历史基础40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50分,那这所学校的教育公平程度形式数值是,效率平等数值50除以平等平均数值50等于1.0。但这个1.0只达到目标的50%,是较低水平的1.0,与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公平的1.0有本质区别,所以实质公平数值只能计为0.5。当然还可能有更低级和很低级的1.0。质量平均50分与质量平均40分、30分的效率和平等商数的1.0公平水平尽管本质一致,但层级则有明显区别。如果一所学校的质量为全面发展80分、生活质量80分、学校特色10分、毕业率90分、就业率90分、考研率10分、职业一般贡献率40分、职业重要贡献率0分、职业重大贡献率0分、职业特大贡献率0分,平等水平政府投资90分、自筹资金70分、生均经费80分、教学科研设施90分、后勤保证70分、教师素质80分、教学过程80分、学生来源70分、历史基础80分、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90分,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公平程度形式数值是,效率平均数值40除以平等平均数值80等于0.5,实质数值是一0.1。这种以最大或较大的投入获得很低效率是最不理想的最低公平水平。这状态实际上也很少存在。

三、不同群体和阶层间高等教育公平水平的量化测评

古代社会只有极少数人能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人群和阶层间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程度很低,虽然古代大学培养的人大都承担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和重大工作,高等教育的效率较高,但高等教育的公平水平却很低,因为高等教育的公平水平不仅包括某些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和重大贡献,也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或全体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程度。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水平的提高,当代中国高校扩大招生都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平等水平,但也对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效率和公平水平提出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目的是普遍提高国民素质,为普通行业、职业或者工作培养大量专业人才,不能因为现代大学培养的许多人就职于普通行业、职业或从事一般工作,就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但高等教育永恒的目标是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实现这个目标的水平高,效率和公平水平就高,反之亦然。现当代大学公平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具体到不同大学也有明显差距。现当代不同人群和阶层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和平等水平在逐渐提高,但不平等和不公平依然存在,甚至非常严重。

第一,不同群体和阶层间适龄青年高考率和上大学的平均比例和平等水平量化测评。有研究指出,1949年以前,中国只有少数出身富裕家庭的人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此后不同区域和阶层的收入差距虽然在逐渐扩大,但不同阶层子女教育机会与家庭背景的联系减弱,受教育的程度则逐渐趋于平等和均衡。1978年以后,教育体制向着精英教育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家庭背景因素对个人接受教育的影响逐渐增强。在20世纪40年代,工人和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家庭子女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农民家庭子女高5.2年;办事人员家庭子女比农民家庭子女高3.3年。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到70年代的特殊状态中,工人、办事人员和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子女平均受教育年限并无显著差异,他们与农民子女受教育年限差距只在2.0--2.6年之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工人子女比农民子女高1.3年,办事人员子女比农民子女高2.9年,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子女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农民子女高3.6年。据此研究推算,假设不同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平均年限是接受教育总年限平均值的1/10,假如20世纪40年代,农民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为0.1年,那么工人和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就是0.62,办事员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为0.43年,他们的高等教育平等程度的尼系数就是0.48,不平等程度非常大。假如20世纪70年代,农民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为0.5年,那么工人、办事员和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为2.5--3.1年,他们的高等教育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在0.21----0.25之间,不平等程度急剧下降。假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为1年,那么工人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就是2.3年,办事员子女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为3.9年,管理及专业人员平均受高等教育年限为4.6年,他们的高等教育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是0.3l,不平等程度又有所上升。

第二,不同群体、阶层间百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拥有数平等水平量化测评。不同群体、阶层百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数是不同阶层、群体百万人口在一定时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总数和不同时期累计拥有大学毕业生总数。如果农民和工人群体、阶层百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和计拥大学毕业生数分别为1万,知识和管理干部群体、阶层百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数分别为3万和6万,那么,农民、工人群体和阶层、知识和管理干部群体和阶层百万人口的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数的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25和0.36。

第三,不同群体、阶层间上名牌大学和非名牌大学的平均比例和平等水平量化测评。不同群体、阶层间高等教育平等不仅表现为入学率,也表现为接受不同水平的高等教育。假如不同群体和阶层家庭子女在一类、二类、三类大学上学和在国外上大学平均比例,20世纪40年代,农民子女分别为1%、2%、3%和0%,工人子女分别为2%、3%、4%和0%,办事员子女分别为3%、2%、1%和0%,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分别为4%、3%、2%和1%,那么,农民、工人、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接受各类高等教育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平均是0.34,分别为0.25、0.1、0.25、0.75。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子女分别为3%、4%、5%和0%,工人子女分别为4%、5%、6%和1%,办事员子女分别为6%、5%、4%和1%,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分别为7%、6%、5%和2%,那么,农民、工人、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接受各类高等教育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平均是0.20,分别为0.18、0.08、0.15、0.44。

第四,不同群体、阶层间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平均比例和公平水平的量化测评。不同群体、阶层子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虽然目前没有准确数据,但一般说一二类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比较容易,而且就业单位和职位也比较好。三类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比较困难,而且就业单位和职位也比较差。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比较容易,而且就业质量较高。农民、工人子女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比较困难,而且就业质量较差。如果农民、工人子女在一二类大学毕业的就业状况与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毕

业于三类大学的就业相似。农民、工人子女毕业于三类大学的就业状况就可能更差。就业状况至少可分为就业率和以专业适应性、职业稳定性、职业成就空间、就业类型和层次、经济收入等划分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实就是教育效率与教育平等之比的教育公平水平。假如农民和工人子女大学毕业的就业率都为80%,就业质量为60分(其中一类大学毕业就业率为100%、就业质量为70分;二类大学毕业就业率为90%、就业质量为60分;三类大学毕业就业率为80%、就业质量为50分);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大学毕业就业都为100%,就业质量为80分(其中一类大学毕业就业率为100%、就业质量为80分;二类大学毕业就业率为90%、就业质量为90分;三类大学毕业就业率为80%、就业质量为70分)。农民、工人与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大学毕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相差20%,那么,他们的就业公平水平的基尼系数就是0.43。

第五,不同群体、阶层间大学生毕业后的教育收益率的平均比例和公平水平的量化测评。收益率是收入与投资之比,投资少收人多收益率就高,投资多收入少收益率就低。教育投资和收益分国家、社会和个人投资和收益。不同群体、阶层的人在公立和民办不同层次、类型大学上学享受的国家投资和花费的个人投资基本相似,但就业状况不同收益率就不同,家庭的经济承受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农民、工人子女上三类大学的比例高,不仅投资高,而且就业风险大,但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远不如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家庭。用巨额贷款上大学的农民和工人子女毕业后找到一个专业适应性较强、职业稳定性较大、职业成就空间和经济收入较高的职业,就会认为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根源,但当他找不到合适工作,成为“蚁族”时就会认为大学是杀人犯。教育收益率既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反映,也是教育效率与教育平等之比的教育公平水平的反映。假如农民和工人子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收益率为80%,就业质量为70分,办事员、管理及专业人员子女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收益率为90%,就业质量为90分,两者就业收益率和就业质量平均相差1/6,那么他们的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公平水平的基尼系数就是0.39。

第六,不同群体、阶层间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水平的量化测评。公平水平与质量效率及其普及率和投资水平有紧密关系,但决定因素是质量效率及其普及程度。投资水平低,质量效率及其普及率高,公平程度就高。投资水平高,质量效率及其普及率低,公平程度就低。如果不同群体、阶层间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率及其普及率有明显差距,投资的平等程度也有明显差距,那他们的公平程度就肯定有明显差距,就很可能导致穷人子女上水平低、投资高的大学,就业不好、收入低使穷人更穷,而富人子女上水平高、投资低的大学,就业好、收入高使富人更富的结果。

教育公平的量化测评既有对教育公平结果的量化测评,也有对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的量化测评。机会、过程平等不能决定结果平等,结果不平等不等于结果不公平,也不等于机会、过程不平等和不公平。从教育本身说,目标、过程和方式决定结果,教育机会、过程平等、有效和公平决定教育结果的平等、有效和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高等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只要公平的标准科学、程序合法,那么,教育机会、过程就是平等、有效和公平的。但教育平等、有效和公平远不只是教育本身的事情,如果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管理水平和基础教育公平水平相差较大,高等教育公平水平就不可能平等。如果社会公平正义水平不高,高等教育公平水平就不可能很高。教育机会、过程平等、有效和公平并不能保证教育结果的平等、有效和公平。实现教育公平既要解决教育本身的平等和效率问题,也要解决社会经济和管理的平等和效率问题。

四、区域内与区域间高等教育公平水平的量化测评

区域概念是相对概念。如果把一个省看成一个区域,那么省域内各市县的教育公平就是区域内的教育公平。如果把一个市看成一个区,那么市域内各县乡的教育公平就是区域内的教育公平。如果把东部、西部和中部看成不同区域,那么东部各省市之间、西部各省市间、中部各省市间的教育公平就是区域间的教育公平。如果把教育均衡发展看成是东部、西部、中部各大区间的教育公平,那么教育公平就成了整个国家教育的教育公平。区域内和区域间教育公平,既包括区域内和区域间教育发展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相互适应和促进的发展状态,也包括区域内和区域间本身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相互适应和促进的发展状态;既包括区域内和区域间教育投资、教师质量等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与不同群体和阶层教育机会、教育程度、教育过程、教育目标和质量效果的互相促进的发展状态,也包括区域内和区域间不同层次类别的教育相互促进的状态。

教育适应和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或与经济社会文化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公平发展必须均衡教育适应和促进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适应和促进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但教育适应和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适应和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往往存在一定矛盾。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本身不均衡,如果教育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均衡发展了,就可能导致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如果教育均衡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就既可能超越欠发达地区经济支付教育经费的实力和容纳人才的空间,也可能滞后发达地区经济支付教育经费的实力和容纳人才的空间。义务教育必须把适应和促进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否则就不可能实现基本教育层面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目标,就可能形成有平等无效率或有效率无平等或有钱能办好教育、没钱办差教育的两极分化义务教育。但教育公平绝不是搞平均主义,高等教育公平更不能搞平均主义。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教育的目标既有国家的规定,也有不同学校和地区的不同追求。不同目标需要不同条件,较好条件可能实现较高目标,较差条件则实现较低目标。所有学校都应努力实现办.学目标,但出色完成目标的大学未必就是一流大学。国家和地方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目标确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对于大学发展层次和类型,要通过政策、资金和舆论引导,鼓励学校形成不同模式,办出各自特色,不断提高质量水平;不仅要鼓励大学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一般需要,而且要大力支持有潜力和实力的大学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成就名校、名师、名人,成就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级科学家和文学艺术等大师,防止大学的同质化和扁平化。

区域高等教育公平水平同大学的公平水平相一致,是区域内、区域间高等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学生就业率、高等教育科研文化贡献率、高等教育毕业生一般贡献率、重要和重大贡献率等方面的效率总和与高等教育数量、高等教育投资、高等教育生均经

费、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服务设施水平、教师素质水平等方面的平等总和之比,是评估不同省区、市县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和水平的重要方式。大学的布局虽然对高等教育的平等和公平有显著影响,但由于受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大学布局不可能达到像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布局那样平等。因此,量化测评区域间高等教育公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不同省区、市县的文化教育发展特点和水平,但对说明区域间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的平等发展意义有限。一般来说,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大学数量少,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的数量多。虽然在高考录取方面,国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所倾斜,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考录取率还是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高考录取率的,而且还产生了“高考移民”等现象。其根源在于区域间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方交错、复杂缠绕的不平衡。

区域高等教育公平,包括区域内、区域问不同群体、阶层适龄青年高考率和上大学的平均比例和平等水平,区域内、区域间不同群体、阶层百万人口的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数量,区域内、区域间不同群体、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水平,区域内、区域间不同群体、阶层上名牌大学和非名牌大学的平均比例和平等水平,区域内、区域间不同群体、阶层大学毕业后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平均比例和平等水平,区域内、区域间不同群体、阶层大学毕业后的教育收益率、贡献率的平均比例和平等水平。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不仅质量效率及其普及程度不同,拥有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集体和个人投资不同,通过它们的质量效率及其普及程度与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集体和个人投资分别推算,可以得出不同区域的国家和地方、集体和个人高等教育的平等、效率和公平水平。这几个方面的平等、效率和公平水平,分别以不同群体和阶层测评和比较,就可得出区域内、区域间及其不同群体和阶层高等教育的平等、效率和公平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使发达地区的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达到高水平平等、效率和公平不仅不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平等、效率和公平水平提高,使发达地区的较低教育平等、效率和公平不至于影响发达地区和整个国家教育平等、效率和公平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国家教育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重要保证。区域间和区域内教育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数理建模和数学测算很复杂,假设基尼系数确定的平等、效率和公平差距保持在0.4之内是合理的,是既有利于平等又有利于效率的,那么,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区域间的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平等、效率和公平系数也应该是0.4,超过0.4则是不合理和不利的。

[参考文献]

[1]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M].胡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江山.再说正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1(4).

[5]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M].王奔洲,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马晓.科尔曼报告”述评――兼论对我国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6(6).

第2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越来越密切,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培养出这样人才,才能服务于社会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了解职校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塑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校生的心理特征

当前,职业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的开放

由于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大众传媒介入已进入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使职校生的视野逐步开阔,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发展新的观念。他们不单为就业而学习,随着经济意识、市场意识、人才意识和信息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大多数人都努力使自己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思想比较开放。

2.思维方式复杂

职业高中生视野的拓宽、思想的更新,使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像初中阶段那样把教师的说教当作“圣旨”,而是有分析、有主见地去看待事物、认识事物。他们往往比较注重实际,常常通过感官得出结论;他们反对高谈政治,厌恶“假、大、空”,情感逐渐成熟和丰富;他们对精神生活充满了幻想,物质生活要求较高。因而,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思维方式。

3.心理上自卑

职校生在经历了中考“挫折”后,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挫折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害怕在其他人面前行动做事。

4.自我意识过强

职业高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在具有自卑心理的同时,存在着与之相矛盾的自我意识过强的表现,有时过高地估价自己,过于“清高”,毕业后不愿干“苦、脏、累”的工作等。

二、采取对策,及时准确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根据当前职校生的心理特征,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必须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坚持以“情、理、行”三者并重育人,搞好职校生思想工作。

1.“动之以情,以情育人”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针对职校生的心理特点,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心连心、心贴心,以平等地位与学生相处,以情入手,实事求是地评议分析各种问题,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沟通与他们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为进行思想教育架起桥梁、铺平道路。

(1)要尊重和爱护学生。

人都是具有尊严和人格的,因此在进行教育时必须尊重学生们的人格,以诚相见,不能亲此疏彼。对表现好的要看到他们的弱点、缺点,严格要求;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潜在的积极性、闪光点,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和强化。

(2)要信任和依靠学生。

信任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肯定,而人的价值是蕴藏在才能之中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才干的机会。

(3)是要从各个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体贴他们的困苦。

在思想上要了解学生们要求进步的心情,适时予以引导鼓励;在学习上,要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改进学习方法,增强信心。特别是当学生精神苦闷、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时,更要同情、关心、体贴学生,通过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处处有爱心、时时有温暖,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2.“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情”毕竟不能代替“理”,若不晓之以理就会感情用事、损害原则。要晓之以理,必须做到以理服人,做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情通理达,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接受科学理论的武装。

第3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STM32;AD9854;正交解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频率特性测试仪大都采用了单片机来采集数据,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但是大多数灵活性不高。为此,本设计主要采用集成的直接数字合成波形技术、正交解调原理及STM32单片机为主控构成的测量电路来设计频率特性测试仪。

1.正交解调技术及AD9854芯片

正交解调。正交解调有许多方法。常用的直接数字混频法是比较理想的解调方法,该方法精度高、误差小,但是硬件电路复杂。本文采用直接乘sin x/cos x法。

AD9854芯片内置两路高速、高性能数字模拟转换器,可以输出两路信号,而且产生的正交信号频率比较稳定,并且相位、幅度可通过灵活的软件编程来进行调整。

2.系统设计

用STM32控制核为AD9854的DDS集成板,从而输出两路相位相差90度的正交信号。将被测网络接入电路,利用π型衰减网络将AD9854输出信号适当衰减,再送入乘法器芯片AD835。这两路波分别与输入信号在各自的环路中进行混频,经低通滤波后将得到的信号返回单片机STM32处理,从而输出被测网络的频率特性。

总体方案确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方案图

正交解调是对频率中等的信号进行正交解调的一种方法。将本振信号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相移90度后可以得到一信号,该信号与另一路正交。之后对得到的两路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而理想的数字微分器幅频特性图像应该是一条直线,该直线通过原点,且斜率为1。通过变换已知数字积分器的传递函数来得到线性频率范围与积分器一致的数字微分器。得到频率响应介于Simpson和Trapezoidal积分器可利用插值法,主要公式为:

其中,a的范围是[0,1]。

通过对a的不同取值,可得到设计二阶数字积分器所需要的一系列不同精度的参数。通过公式也可以看出,可以用一个IIR滤波器来实现同样的数字积分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将a的取值增大,可以设计出高性能二阶数字微分器。最后考虑模数转换电路。该电路需要考虑一下条件:分辨率为100kHz,根据下式:

所以最小位数为9位,而为了给精度指标留有余地,ADC芯片我们选择STM32自带的12位ADC(允许的最大频率为14MHz)。

3.电路设计

(1)滤波器的设计

采用LMH6643芯片来设计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LMH6643是一种高速运放芯片,具有低功耗的特点,并且性价比比较高。输出正交信号频率范围为1MHz到40MHz,滤波器的作用是得到直流分量,且经过乘法器出来的信号是直流分量加输入信号的2倍频,输入最小频率为1M,所以设计的滤波器截止频率小于2M就能可将直流滤出,所以将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设置为小于等于2MHz。

(2)衰减器的设计

AD835对小信号做乘法精度较高,所以利用衰减器将DDS输出信号进行适当衰减,然后放大小信号,再送入乘法器。本次设计我们选择的衰减网络为π型网络。由于AD9854产生的信号幅度峰值在5V左右,而输入AD835的信号幅值限制为1V,所以信号衰减:

输入阻抗50Ω,增益12dB可求得:

4.误差分析

本设计得到的电压增益不满足>>1dB,原因分析:LC电路在串联谐振点上的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此时输入交流量后产生一定的功率损耗,导致电压衰减严重。

5.结语

本文通过对正交解调及硬件电路的原理分析,设计了频率特性测试仪,实现扫频及点频输出,同时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清晰地显示在液晶屏上。电压增益0.1dB,相移0.1o。该系统缩小了仪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成本,而且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借口,方便用户的使用。但是系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电压增益由于电容电感的交流功率损耗而减少,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在硬件上可以通过加放大器进行可预见放大来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德朋.关于频率特性的一种精确测量算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6.20(3):54-56.

第4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弱质产业;老龄产业;农业;扶持政策;养老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2-0109-05

一、 弱质产业的概念、特征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由于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的存在与发展,现代社会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系统都是由许多行业和部门组成的。在由众多的行业、部门构成的产业体系中,如果一个产业的经济再生产能力处于相对弱势甚至绝对弱势的地位和状态,该产业就可以称之为“弱质产业”(weak industry)。产业的弱质性可以从该产业的增长水平、经济效益、从业人员素质及收入水平、资源流动方向、生产经营风险等方面来进行衡量。弱质产业的一般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该类型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效用变化缓慢,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性需求;该类型产业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所包含的附加价值微薄;该类型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偏低,从业人员和资金等资源要素具有流失和向外转移的倾向;该类型的产业生产的资金利润率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导致产业的资本积累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一般认为,农业(农林牧渔业)为典型的弱质产业,此外,老龄产业以及环保产业也属于弱质产业。

在大规模的运用比较优势、实行广泛的社会分工和开展国际贸易的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积极发挥区域优势以形成一些强势产业,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市场竞争中推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但是基于满足多种社会需求等目的,一个国家和地区客观上又要求保持、存在甚至适度发展若干弱质产业,并且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和优惠政策对该类型产业的发展给予长期性的扶持,其原因与意义在于:

1.稳定和发展弱质产业可以满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些社会的基本需求,实现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业协调发展。例如传统农业利用瘠薄的边际土地所进行的农产品生产往往缺乏市场的竞争力,但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对食品的基本生存性需求,并且减少长途运输等交易成本,使一些劣质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利用和增加社会财富。通过弱质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供给,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稳步发展和满足全社会的其他更高层次的需求。

2.稳定和发展弱质产业有助于解决低素质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与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互补效应。“就业是民生之本”,弱质产业的从业劳动者多数为低素质的弱势群体,其文化程度和技能难以有效地参与现代化的产业活动。而弱质产业往往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发展该类型产业有利于解决广大弱质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和基本收入问题,是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的重点途径。例如农业生产的传统家庭经营模式的劳动投入可能是低效率的,但可以满足劳动力就业和获取基本收入的来源,对农村的社会经济系统起到稳定作用。

3.稳定和发展弱质产业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与社会稳定等目标。相对于强质产业,稳定和发展弱质产业除了经济效益外,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政治效益等方面,其综合效益更为突出与显著。例如发展生态林业对维护整个国家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是许多强势的二三产业所无法替代的。农业的粮食等农产品的充分供给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4.稳定和发展弱质产业在于可开辟政府之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渠道,改善和提高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公共产品可以利用私人机构和市场机制进行供给。例如,政府通过改变单一的老龄事业的供给模式,依托民间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来填补政府在相关领域投入不足带来的供给“短板”。老龄产业利用市场机制为广大非社会救助类型的老人提供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私人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从而更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满足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和改善民生作出贡献。

二、 农业的演变趋势和弱质特征

农业(农林牧渔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产业,农业的最重要的功能是生产人类与生存有关的食品等初级产品。农业在历史上曾经拥有最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比例,农业税也曾经是许多“以农立国”的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制造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与服务业等新兴的二三产业的突飞猛进发展,从而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农业的从业人数比例及绝对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农业对政府财政税收的贡献逐步弱化。这一变化趋势演变到上世纪中叶以来,农业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已经成为必须被国家扶持的弱质产业。在我国,虽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但是其弱质性也日渐突出,如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年增长率一般都在4%以下,大大低于同期二三产业的7%-10%以上的水平;农业的增加值在整个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已经降低到不足10%。本世纪以来,为了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和协调发展的“三农”问题,我国政府已于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据统计,2005年当年通过免收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1000亿元以上。而且政府明确将农业作为公共财政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的中央政府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10%左右,今后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农业无疑是典型的弱质产业。农业除了具备弱质产业的一般性特征外,该产业特有的弱质性主要体现在:

1.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大,生产周期长,投入回报见效慢。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结合产业。农业生产必须依靠作物、牲畜等自然生长过程来开展。尤其是林业生产的长周期特征更是突出。相对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的周期相对较长,投入的回收较慢。用于增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改土、农用道路、电力供应等基础性建设的投资,更是难以通过农业生产的产出直接回收。

2.农业遭遇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几率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产值水平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农业遭遇水灾、旱灾、风灾、虫灾等的发生概率非常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收入增长。其中露地农业的收益波动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征就十分明显。农产品往往不耐储存,还有霉变、虫鼠损耗等价值损失问题。初级农产品价格主要由生产的直接成本决定,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价格刚性和农产品的供给主体分散性的特征,也使农业生产往往导致“丰产不丰收”现象发生,影响农业生产者的收入稳定增长。

3.农业资源利用的比较效益偏低,存在该产业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其他产业转移和流失的倾向。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要素投入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非均匀特征,导致农业劳动力资源在本产业内部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报酬收入也居于各行业收入水平的末位。统计表明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在各行业中偏低。在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的比较效益的机制作用下,农业劳动力具有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明显倾向,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的流失现象尤其突出。农用土地相对工业和城镇用地的级差收益存在明显的差距,造成农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大量非农业占用;农业生产积累的有限资金也往往流入非农产业等盈利较高的领域,影响农业的扩大再生产甚至简单再生产的进行。

当然这里所讨论的农业的弱质性是就整体或传统农业而言的,也不排除部分领域和农产品的生产呈非弱质或强质特征,如利用高科技、生物工程开发的一些高效农产品生产领域。发展现代农业的本质就在于克服农业的弱势和提高农产品的效用,从而增进农业的生产效率与收益水平。

三、老龄产业的形成与弱质特征

老龄产业又称为老年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产业,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深化而产生的综合性产业。老龄产业是一个以“夕阳”人群为服务对象的“朝阳”产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和欧共体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陆续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世纪末也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人。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老龄人数将超过4亿人。为了填补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不足空间,达到充分满足广大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尤其是一批中高收入家庭老人的需求,应当在政府公共服务的老龄事业之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投入,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老龄产业,来扩大供老龄人口消费、享受的特殊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与范围,最终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相对独立的老龄产业体系。

在我国,老龄产业是以老年人为供给对象,以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市场化运作配置养老资源,以市场交易方式向老年人口提品和服务,由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导向与拉动的综合性产业。但是我国的老龄产业目前正处于初创阶段,还没有完全脱离政府主导的老龄事业的运作模式,专门化的老龄产品、服务与一般的产品、服务的界限、差别也不明显。在发展老年特殊产品制造业,老年保健医疗业,老年娱乐休闲旅游业,老年住宅地产业,老年日常照料护理服务业,老年金融保险业的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需要及时加以应对和解决。

老龄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亟需加快发展的弱质产业,其最突出的弱质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老龄产业的服务人群对象的实际购买力较低、在市场上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相对不足。据统计,我国老龄人口的人均的实际购买力或有效需求位于各成年年龄人口组的较低水平。在我国,城镇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性收入所派生的社会职工养老保险收入,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收入。受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货膨胀因素(尤其是食品和水电气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城镇退休的老年人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需要政府不定期调高基本退休金标准以抵消其经济收入的“缩水”。相对城镇老龄人口,我国农村老人的购买支付能力更低。

2.老龄产业的产品与服务在市场定价方面多数以生产成本为基础,产业投入的资金回收慢,盈利水平方面普遍偏低。老龄产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定价受制于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者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往往偏向于由成本决定。因此产品与服务的附加价值微薄,即产业的微利性质突出。据对成都市的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在政府现有的优惠政策条件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回收期为20年左右,年毛利润率在5%以下。许多老龄产品与服务要想满足广大困难老龄群体的需求,只能以低价供应市场,往往需要政府减税、免税或给予生产性补贴,才能够保持基本的盈利状况。所以很多厂家不愿意专门生产和销售老年人专用产品。由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资本参与对老龄产业的投资活动,主要由资金的投资综合效益决定。如果投资的效益低于其他产业,既有的养老资源也会出现向其他产业的转移和流失的倾向。

3.老龄产业的特殊产品和服务市场交易的信息与交易能力不对称,开发与销售的渠道不畅,实现老龄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经营的困难较多。老龄产业的市场结构存在天然的缺陷,即市场信息与交易能力严重不对称。老龄产品与服务的对象的行动往往不便,活动半径有限,其中70岁以上的中高龄老人对市场信息缺乏有效的获取渠道,缺乏互联网等网购工具使用的技能,他们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的帮助,间接获取所需产品与服务的信息,依靠他人代为交易。与此同时,限于老龄人口居住的分散性,厂家缺乏专门化的市场网络和专业综合性老龄产品市场来扩大销售。

4.老龄产业发展对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的依附性明显,往往需要依托政府的老龄福利事业的发展才能够起步与成长。老龄产业的服务对象不少为低收入的社会救助对象与社会福利照顾人群,从而决定了该产业的活动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老龄产业发展带有强烈的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的路径依赖特征,充当政府社会福利事业的补充角色。许多老龄产品的市场供给扩大都包含有政府财政的福利性补贴扶持因素;或者依托政府社会福利、救质的老龄事业,内生出一定的带商业性质的老龄产业活动。因此,针对老人的市场化的有偿服务项目等很难达到和超过平均盈利水平。

5.老龄产业中的老年护理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年龄偏大、工资报酬低,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老龄护理服务业是当前老龄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但是我国目前的高中级职业教育系统缺乏老龄护理专业的设置,中高级职业人才的培养处于空白状态。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严格的正规专业培训。由于目前社会上多数年轻劳动者都不愿意从事老龄护理工作,很多养老机构所能够招聘的老年护理人员往往都是城镇的“40、50”人员或年龄偏大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部分一线人员的服务技能较弱,工作时间长,工资报酬偏低,导致一线的从业人员的稳定性较差、护理人员的流失率偏高。

6.老龄产业中的养老院等机构存在类似“医患纠纷”的经营风险。老龄产业是一个高风险产业,其风险主要集中于老龄护理服务业、老龄保健医疗业和老龄旅游业。老年人的生理反应迟钝,易发多种疾病,一些老人因为失足或磕碰,发生骨折、外伤等意外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养老机构中的许多老人往往因疾病突然死亡,由于家属不在身边,往往产生“医疗不及时、医疗处置不当、未及时通知家属”等引起的护理责任纠纷类似的经营风险,对经营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但这里也不排除在目前供需失衡阶段,一些中高收入家庭和富裕老年人群对高端老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存在,如北京等大城市发展五星级老年公寓和养老多功能中心,会为这部分有一定数量限度的有效需求者所接受。但是从长期和整体而言,老龄产业显然是一个典型的弱质产业,需要通过政府的扶持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四、 老龄产业与农业的弱质特征比较与扶持政策的区别 老龄产业与农业之间最为显著的共同点是:其一,二者都是满足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的产业。农业主要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食品等生活资料和生存必需品;老龄产业为老年阶段的人口提供基本的产品和服务。其二,老龄产业和农业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都基于生产经营的直接成本,其附加值不高,盈利水平往往有限,资金利润率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其三,农业与老龄产业生产的资本积累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其四,老龄产业和农业的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素质相对其他产业偏低,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处于低位,从业人员具有流失和向产业外转移的倾向。

但是,老龄产业与农业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一是老龄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满足老龄年龄段人口的特殊需求,而农业的产品则全面覆盖全社会人口的需求,难以按照年龄特征进行区分。二是老龄产业的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偏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老龄人口的收入有限所导致的对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农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则主要受制于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不足等因素①。三是老龄产业的产品与服务,尤其是老龄护理服务业的产品与服务,一定程度上作为政府老龄事业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市场性补充,主要发挥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公共福利功能。与政府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界限不易分清。而农业的产品原则上属于私人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主要由农村家庭和农业企业向社会提供,与政府的涉农事业单位的公共产品界限比较清晰,如政府的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管理等机构主要提供与农业相关的公

①作为弱质产业的环保产业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取向以成本为基础和附加值偏少,其原因在于人们和企业等普遍存在的经济外部。若通过市场所购买到的环保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影响到企业的盈利底线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则就会出现成本外部化的行为倾向,如违法、违规向公共空间排放“三废”的行为。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其带有社会公益性的经费开支主要通过公共财政获取,以支持农业产业的市场化的农产品供给。四是老龄产业的经营风险性主要体现为老龄人口因疾病等带来的机构、人员的责任风险及经济损失;而农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出于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如自然灾害对产品收成的影响,以及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等给生产经营者带来的风险。

针对老龄产业和农业的弱质特征的差别,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时也应当考虑其区别与特点:

1.农业的稳步发展的扶持政策应当针对其弱质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作为公共产品的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实现农业的稳产、高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充分稳定供给能力。(2)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高效益生产项目和配套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生产经营的综合效益,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增加收入能力。(3)大力扶持和完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扩大土地经营的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以增强农业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4)采取对农户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水利、道路、土地开发整理的政府资金投入;基本农田保护补助等综合措施,以增强农业经营组织的扩大再生产能力。(5)对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保护价政策;对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行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和低息贷款等扶持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市场供需平衡关系;以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6)通过免费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措施,提高农业职业人员素质,稳定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专业人才和职业劳动者队伍,以增强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

2.老龄产业的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应当针对其弱质特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合理增加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水平和扩大老人社会福利范围,对老龄人口的产品购买和机构养老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增加老龄人口对老龄产品服务的市场有效需求。(2)以政府的养老事业为基础,内生性地发展社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老龄产品和服务项目针对中高收入老龄人口,建立和壮大相对独立老龄产业体系。(3)通过政府对老龄产业的用地实行划拨、按开发成本价格出让。土地入股参与开发等方式,解决养老机构的土地投入资金回收慢的问题;采取政府投资兴办养老设施后向私人租赁或私人承包经营;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营业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以及对民办养老机构实行床位补贴等扶持措施,以保障老龄产业经营机构的基本利润率水平,促进老龄产业稳定发展和逐步壮大,形成老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重点抓好“社区养老”模式的综合性建设,有机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加强老龄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社区养老”的各种有偿服务项目,充分满足老龄人口的多种需求。(5)加强老龄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一线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等培训,增加老龄产业的公共人力资本投资,保障老龄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合理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险,吸引、稳定和扩大老龄产业的从业人员与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赵喜顺,万本根.老龄化与老龄产业研究〔M〕.四川出版集团,2004.

〔2〕刘笑萍.中国新农村建设筹资政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4〕曾健民.发达国家农民增收政策及效果评价〔J〕.经济纵横,2002,(8).

〔5〕 郭正模,魏宇菲.我国老年产业的特征分析统计途径探讨〔J〕.决策咨询,2013,(3).

第5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成人英语教学;学习者特征;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针对特定教育对象而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与有反思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与态度养成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针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有针对的教学才能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才会使特定的学生学有所获。这就有一个研究学情的问题。怎样研究学情呢?笔者认为,研究学生特征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成人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会感到困难,甚至恐惧,但是,在工作或生活压力下产生的学习动机还是会激励他们投入学习活动中。为了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的成功案例激励他们,也可以用名人的事迹鼓励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坚定的信念,使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并勇敢地付诸行动。有些成人学生,他们本来就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表扬与激励使学生保持或强化求知欲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把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在发言、回答问题中满足求知欲望,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努力学习的成功喜悦。作为教师,要明确,只要学生有求知欲望并努力学习了,稍许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熟练地背诵了几个单词,正确地翻译了一个句子,哪怕是做对了一道选择题,教师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与肯定。也有一部分学生先天内向,他们不敢发言,或者由于基础问题发言经常出错,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从肯定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入手,只要敢说就要鼓励,在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最好做好点拨、诱导、启发等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有焦虑感,这样会对学习动机产生削弱作用。作为教师,不仅要关心成人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与情绪状态,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通过课堂引导或专门的心理疏导使学生消除焦虑感,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为现代课程奠基人的泰勒(K.W.Tyler)曾指出,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任何主动的行为都是在需要驱使下产生的,因此,关注学生的需要是课程的首选,学校所提供给学生的课程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成人而言,他们都有成熟的心理与思维,与全日制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的与需要更加明确;由于成人学生的独立性都很强,都有独立的见解与思想,他们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也能够清楚学校提供给他们的课程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成人教育提供给学生的课程一定要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在这样的课程指导下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例如,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之所以备受欢迎,原因就在于他们满足了成人学生的需要。如一些人为了能通过职称英语考试参加了职称英语培训班,为了能出国留学参加了出国英语强化班,这些都是以特定的需求为基础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因其特殊的需要而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满足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作为成人英语教师,只有使课程满足学生需要、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是优质高效的。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 

Brown指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会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这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解码、编码、储存与处理的方式方法。作为教师,教学的最佳境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必要技巧与策略,使之逐渐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新课教学时,不论是操练句型,还是讲解课文,都应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尽可能自己完成,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检验他们的完成质量,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指导,告诉他们略读、精读、通过上下文猜词义等策略,然后让他们在实战中体会。对于写作教学,可以先做必要的分项辅导与训练,例如缀词成句与连句成章等。然后指导他们掌握列提纲的方法、开头结尾的方法、承接与照应等方法与技巧。 

第6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1.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7;2.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给出一般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的框图,交通标志的检测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交通标志颜色的规定,确定了彩色分割空间HSV的阈值,并以圆形为例,提出一种统一对称局部特征检测模板,用来提取自然场景下获得的目标区域的特征,设计一组模糊规则判定形状,形成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关键词 :交通标志;识别系统;检测算法;局部特征

中图分类号:TN911.7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3?0114?03

收稿日期:2014?12?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3059)

1 交通标志识别系统

交通标志识别系统(Traffic Signs Recognition,TSR)是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驾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所完成的功能即通过对自然场景的图像采集,经过图像处理与识别,对交通标志进行检测,及时提醒、指示和警告驾驶人员。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1)采集数据,自然场景下的交通标志图像由机动车上的摄像设备进行采集;

(2)标志检测,对彩色图像进行增强、颜色分割、目标区域判断等过程;

(3)特征提取,获取检测出的交通标志图像的标志特征向量;

(4)分类器设计与分类决策,即模式识别,包括交通标志的特征颜色、形状等。

交通标志的检测是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充分利用特征信息,将简化系统设计,同时大大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识别精度。系统将对交通标志的特征颜色、形状及其内部图形组成等进行算法分析,本文以圆形的标志为例,根据局部特征检测目标区域,设计了检测模板并用模糊规则确定目标区域的形状,完成一种基于局部特征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2 彩色空间的分割

由于安装在机动车上的数据采集设备获取的是基于RGB颜色模型的图像,而RGB颜色模型不易被模拟,即RGB 彩色空间并不适合彩色空间的精确分割,尤其不适合自然场景下的交通标志图像的分割。为了让颜色系统更接近人类对色彩的感知,更适合自然场景下对彩色图像的颜色分割,因此将分量密切相关的RGB 空间转换到分量不相关的HSV(色调、饱和度、数值)彩色空间。将RGB转换为HSV就是将数值从笛卡尔坐标系映射到柱坐标系,映射公式如下:

3 基于局部特征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

3.1 交通标志检测算法的流程图

首先根据表1中的颜色阈值,将自然场景下RGB格式的交通标志图像转换同时进行彩色分割,按照HSV空间的颜色阈值转换成为三幅二值的图像。得到的图像还需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图像中的干扰信号,对目标区域进行列表,计算图像中联通区域的特征和个数,将非交通标志区域去除,最后根据形状判别算法确定该图像是否为交通标志。交通标志检测算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3.2 自适应中值滤波器设计

为去除图像采集和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减小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检测的难度,必须进行图像去噪,这是标志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选用中值滤波器,它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统计滤波器,拥有优秀的去噪能力[2],能将邻域内灰度值的中值代替像素的值。但中值滤波器在有效地滤出噪声的同时,往往也去掉了图像的细节,因此选用一种自适应的多级中值滤波器。自适应中值滤波器可以在平滑非脉冲噪声图像时更好地保持图像的细节,同时最大程度地滤除脉冲噪声,对系统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传统中值滤波器。

3.3 局部特征的提取

(1)统一的对称局部特征检测模板

为确认目标区域是否是交通标志,需对其形状特征进行形状判别。为此提出一种统一的对称局部特征检测模板,如图3所示。形状初步检测模板的大小为32×32像素,形状验证模板尺寸为8×8 像素,在两个模板的四个顶点和四条边的中心位置上有四个检测局部特征的子模板。

(2)子模板内含有特征颜色像素个数的隶属度函数如图5所示,横坐标为子模板内含有特征颜色像素的个数,纵坐标为隶属度函数的值。这样定义后便于用模糊推理来确定目标区域的形状[3],对交通标志的形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4 结果分析

任取一幅具有三个交通标志的图像,如图6(a)所示,这三个标志刚好对应红色、蓝色和黄色,因此根据颜色的阈值在HSV 空间上进行颜色分割,得到图6(b)~图6(d),再经过滤波、形状判别、用局部特征等算法流程,得到检测的交通标志图像如图6(e),图6(f)所示。

5 结论

利用设计的交通标志检测算法分别检测在不同自然场景下的交通标志图像,结果表明,该交通标志检测算法检测率基本达到90%左右;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表面有污损的,但特征颜色轮廓完整的标志也能正确检测。

通过分析,天气情况、交通标志的表面颜色退化、被污染或场景中有干扰,如道路边上的广告牌、路边行人、路边的建筑物,数据采集时的角度、交通标志设计的大小等,都是影响检测率的重要因素。

图6 交通标志检测过程

参考文献

[1] 杨久龄,刘会学.GB 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2] 边肇祺,张学工.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 WANG Xin. Adaptive multistage median filter [J].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1992,40(4): 1015?1017.

[4] 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M].2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5] 张颖,秦光洁.一种鲁棒的交通标志检测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9,32(23):177?181.

第7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对策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而教师是这其中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在教育客体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首先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采用一些适当的方式和对策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

1.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事物的构成要素决定了其特点,因此,在研究思政教育特点之前要先分析思政教育工作的构成要素。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构成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教育主体,就是指的教学行为的发出者,即教师;第二,教育客体,就是指教育行为的接受者,即学生;第三,教育环境,就是指影响整个教育过程其它因素的总和。

1.1思政教育的科学、有效性

思政教育的科学性的特点是由教育主体的特点决定的。教育尤其是思政教育要求教育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思政教育的特点。

通过多年思政教育理论的学习和传授,教师已经基本上能够了解学生思想活动的规律、各种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政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规律,可以恰当有效地运用这些规律,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另外,教育主体还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可以很好的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吸收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验证,因此为思政教学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样是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各年级、各年龄段、各种家庭背景的学生思想特征及其思想活动规律,并根据其具体的特点不断的改进其教育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教育效果,保障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1.2思政教育的层次性和长期性

这一特点主要是从教育客体的角度来讲的,思政教育的层次性的特点是由教育客体背景的复杂性决定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性格,受到不同的文化熏陶,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等差异性,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思政教育客体的层次性,那么教师在教授的时候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思政教育的长期性具体来讲是由教育客体的波动性决定的。这一点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每个学生个体来看,他们的思想是在不断波动的,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几年间在思想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掌握他们整个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二是从整体组织上来看,随着老生的毕业,新生继续涌入原有的队伍,这也要求教师从动态的角度长期把握学生思政教育。

1.3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和导向性

这一点主要是从教育环境方面来讲的,具体的实践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政教育的全面性。从学生群体的周围环境来讲,他们不仅处在整个校园的大环境中,也处在整个年级、班级、甚至是各个小团体、小组织当中;从他们面临的整个大环境来讲,他们又处在有形的物质环境当中,又处在无形的精神环境当中,那么教师就要全面的考虑到这其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有力环境,避免不利环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做好铺垫。

2.思政教育对策

2.1心理辅导结合实际帮助

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的愈加明显,具体表现为:贫富差距导致的来自家庭的自卑感,校园交际、社团活动中的困难带来的畏难情绪,感情失败带来的心灵上的挫败感,面临毕业时就业压力带来的失落感等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中就要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对学生在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通过奖、贷、助、补、免等办法做好物质补给工作。

2.2直接教育结合间接引导

思政教育首先要从理论抓起,这是思政教育中沿袭下来的一种切实有效的传统教育方式。具体来讲直接的理论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抓,第一,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的思想教育;第二,通过印制宣传手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是最直接、最快捷的,但是也存在浪费时间的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了间接引导的理念,比如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明白高雅、优秀的文化环境,通过对社会现象等问题的文明讨论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具体的实践和经历中体验思想风暴。

2.3典型个案结合实践体验

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思政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学生中各种新鲜的典型个案中渗透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并用这些真实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案列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例如,通过某某同学拾金不昧表现出的正确的金钱价值观,通过某某同学帮助残疾人的行为表现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通过某某同学积极主动维持校门口公交秩序体现出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2.4树立榜样激励制度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在进行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感召和带动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典型,树立学生榜样,以榜样为标杆,通过榜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使得全体大多数学生都受到思想熏陶,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经过多年思政教学实践,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树立榜样的方式:第一,借助学生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直观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最佳学习标兵、最佳道德标兵等评选活动选出一些身边的思想楷模,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第二,通过名著作品、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作为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网络设备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电影或者是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纪实片,教师在恰当的时间通过引导的方式引申出思政教育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具体思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榜样的力量解决其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在当今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想抓好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要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同样也是社会给予大学生的责任和期望。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干力量,是思政教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灵活掌握思政教学规律,并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能够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为我国培养更多合格的大学生做出贡献。(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蒋强军;王华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2013(05)

[2] 张彩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1(03)

第8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与现实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积极拓展多种有效途径,以便较好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特点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有爱国热情,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可以说,学生的政治方向主流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思想文化空间的拓展,导致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客观现实,以及所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致使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

1.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2.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3.渴望情感需要和异性接触是一种普遍现象。

4.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交往实际和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康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才能切实提高其实效性。

1.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围绕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拓宽学生公寓管理渠道、创新公寓育人新模式。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过学生工作经验且热衷于辅导员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直接进驻学生公寓担任“公寓辅导员”。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党团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学生公寓的楼长、层长以及宿舍长,协助“公寓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共同构成大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有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集群行为的控制和引导;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成才的意识与能力。

3.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重要平台。⑴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专题网站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不断增强针对性,不断提高艺术性,不断提高点击率。⑵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⑶建立校长电子信箱、在线互动、心理咨询等网上交流平台,及时掌握校园网舆情,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及时消除负面影响,确保学校稳定。⑷要培养一批网络教育的大学生骨干,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展正面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⑸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BBS的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⑹要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的需要。

4.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必须及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进行挫折心理教育与挫折心理训练,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有效的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投入,改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条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安排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培养心理健康、品质优秀的新一代大学生提供保障。

5.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今后溶入社会环境、发展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培养合作共事思想 、保持健康情绪,促进学业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一是沟通,二是合作。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日常交往活动,要把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真诚与人相处,以诚交友,宽容他人;学会团队合作共事,学会善解人意,学会赞美,学会换位思考。

6.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面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既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也不能单纯去“堵”,而是要进行教育引导。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正确的恋爱是应对对方负责任的。面对失恋进行自我调节,千万不要丧失理智,更不要走极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恋,更不要轻率的与网友见面,以免被“恋人”骗钱劫色,造成轻则失财失身、重则丧命的严重后果。

7.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高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资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帮困助学体系,应以奖、勤、贷等“造血型”的帮困措施为主体,以助、补、免等“输血型”的帮困措施为补充,让学生因刻苦学习而得奖,因勤奋劳动而取酬,靠信誉而得贷。同时在“助、学、免”中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既要为特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又要使他们自觉地培养自立、自强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8.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高等学校要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指导大学生根据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即要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发展方向,又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高等教育对人才发展后劲的需求和未来的适应性、提高择业竞争能力和择业后的发展能力。同时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直接的就业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要吸收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师资逐步走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

参考文献:

[1]陈 光:《育人为本,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国教育》,2007.10。

第9篇:教育政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快速行人检测算法; HOG特征; 俯仰角修正; SVM

中图分类号: TN911.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1?0062?04

Pedestrian quick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ith pitch angle corrected HOG features

CAO Qiao?hui, GE Wang?chen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HOG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 has a preferable recognition rate for envisaging and side?looking pedestrians, but has a low recognition rate for overlooking pedestrians. An improved pedestrian quick det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realized by converting HOG features in the detected images according to pitch angle and optimizing the SVM classifier training process. The test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algorithm is better than the detec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HOG features and has improved the detection veracity of pedestrians in the different pitch angle video images.

Keywords: pedestrian quick detection; HOG feature; pitch angle correction; SVM

0 引 言

目前在交通运输方面,针对行人以及客流的建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行人的步频和长度、行人安全、行人数目、行人跟踪、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时间等参数的研究[1]。在国内,由于特殊的国情,研究集中在聚集客流、服务时间以及对行人安全方面的研究。

大部分公共场所的背景较为复杂,因此如果仅仅使用基于背景?前景分割的目标分割技术,其性能会受到复杂背景的影响,其中包括将非人运动物体检测为目标或者将静态目标与背景融为一体导致漏检。此外,监控摄像头一般处于离地面较高的位置,其视角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模板或基于特征的检测方式也会在鲁棒性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基于机器学习的行人检测来说,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选取一个信息量足够大并且对光照、视角等具有鲁棒性的本地特征,以便将前景中的行人和非行人分割开来。由于Dalal和Triggs提出的HOG特征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行人,因此本文将采用HOG特征作为行人的主要特征。

本文对Dalal和Triggs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并且应用在不同视角的公共场所视频的行人检测中。在检测过程中,针对不同俯仰角,本文对检测图像的HOG特征进行了转换,使不同俯仰角视频中的行人能够被正确地检测出来。

1 HOG特征及视角变化对其的影响

1.1 HOG特征

Dalal和Triggs于2006年提出了基于HOG的行人检测算法[2]。与SIFT特征类似,HOG也是采用图像局部区域的梯度统计信息对图像进行描述。但是与SIFT不同的是,HOG并不只针对目标区域内的稀疏点进行特征提取,而是一种密集特征,即HOG特征与目标区域内的所有点有关,因此通常HOG会以高维向量的方式表现。

HOG的主要思想是:在一幅图像中,相对于使用颜色信息,本地物体或行人的外观与形状能够更好地被梯度或者边缘分布的直方图描述。因此,Dalal和Triggs将图像分为各个胞元(cells),计算胞元中每个像素的梯度;对检测窗口(window)中的块(block)进行密集扫描,串联起来得到一个高维向量;最后通过线性SVM分类器对向量进行分类,以达到检测物体的效果。

1.2 摄像机俯仰角对HOG特征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行人库,如INRIA,MIT行人库等,其训练样本主要为侧视角的行人[3];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够保证摄像机的角度一定为侧对行人的角度。如果不考虑视角变换而是将所有视角的行人图片一起作为正样本训练,则会影响到线性SVM分类器的分类性能。此外,对于特定视角的样本采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对场景的适应性有限。因此研究视角的不同会带来HOG特征的变化。

设置场景的摄像机的水平旋转角为[α,]俯仰角为[β,]如图1所示。下面将分别讨论它们对梯度产生的影响。

图1 摄像机视角不同对物体高度和宽度的影响

对于俯仰角[β,]其影响的是[y]方向的分量,若人体的高度为[H,][h1]是摄像机和水平面夹角为[β1]时人体在图像上所成像的高度,[h2]是摄像机和水平面夹角为[β2]时人体在图像上所成像的高度,则有:

[Cβ1,β2=h2h1=cosβ2cosβ1, -π2

[θ2x,y=arctantanθ1x,y?1Cβ1,β2] (2)

且梯度为:

[?f2(x,y)=?2f?x2+tan2θ1(x,y)??2f?x2] (3)

[?f2(x,y)=?2f?x2+tan2θ1(x,y)C(β1,β2)??2f?x2] (4)

[?f2x,y=?f1x,y?1+tan2θ1(x,y)C(β1,β2)1+tan2θ1(x,y)] (5)

同时对于扫描窗口的尺寸,有:

[w=C(α1,α2)?w] (6)

[h=C(β1,β2)?h] (7)

因此当摄像机的水平和俯仰角度发生变化时,目标图像的梯度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实际检测特征时,先对梯度进行相应的变换,再按普通HOG的方式进行检测。

2 快速人体检测算法

2.1 训练过程

本算法使用的训练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SVM分类器完整训练流程

本算法采用INRIA行人数据集作为训练样本库,并加入一些自行采集到的行人数据。INRIA数据集中的图像都为彩色图像,正样本的大小为96×160,负样本的大小为320×240。本系统在RGB空间中提取HOG特征,在三个空间中分别计算这三个分量的梯度,选取幅值最大的作为该像素梯度;使用像素的cell计算9个方向上的梯度直方图,并且将像素作为一个block进行梯度直方图归一化[4],如图3所示。

图3 对图片的block进行直方图归一化并计算梯度直方图

在进行SVM分类时,本文采用SVM Light对正样本和负样本提取的HOG特征分类,并且使用线性核SVM作为分类器。一次分类结束后,将得到的分类器对所有源负样本进行密集扫描检测。二次训练完成后,就得到了3 780维的SVM分类器。

2.2 快速行人检测算法

检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本文使用检测算法的流程图

在二次训练后得到3 780维的SVM分类器后,使用此分类器对图像中的人体进行检测。在使用SVM对特征进行分类时,需要对视角进行修正。考虑到摄像机的角度变化,本文中采用的扫描窗口大小由式(6)与式(7)决定,例如当俯仰角为30°,水平角为15°时,窗口的大小为64×110;获得窗口中的梯度后,使用式(5)对获得的梯度进行修正,并且使用线性插值对图像边缘的梯度进行插值,使梯度图像重新缩放至64×128大小;然后对这些梯度计算HOG特征,并使用SVM分类器进行分类[5]。

检测时采用密集扫描,并对检测图像进行变化率为[σ=]1.10的多尺度变换[6]。因此,图像中包含相同目标的多个检测窗口在SVM检测时都会被检测为目标窗口;单个目标可能会出现多个检测窗口,对后续跟踪造成困难。

为了使每个目标仅被单个窗口包围,需要对包围窗口进行合并。如果一个目标窗口被另一个目标窗口完全包含,那么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目标;同时当包围窗口之间的重合面积大于70%时,也认为它们属于一个目标。这里将被认为属于同一个目标的包围窗口定义为属于同一类。对于每张图像,将所有的包围窗口分为[N]类,每个目标带有[n]个包围窗口,并且引入一个阈值[T。]当[N]类中的包围窗口数量[n]大于[T]时,将相同类别的包围盒作合并;包围窗口数量小于[T]时,认为这个类属于误报,对其进行过滤。经过测试,使用阈值[T]为2的合并算法就能够合并大部分的包围盒,并且滤除一定的误检目标。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分别采用PETS2006的稀疏客流密度视频与PETS2009中的中客流密度的部分视频对算法的识别率进行测试,并且截取一部分对本文所使用的HOG特征进行检测。视频的信息如表1所示。在测试时,记录一帧中未检测出的行人数量以及错误检测的目标框数量。测试的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1 所使用的测试视频信息

[视频名称\&俯仰角\&视频尺寸\&帧数\&总目标数量\&0601\&β≈45°\&360×288\&700\&471\&0602\&β≈45°\&360×288\&1 007\&687\&0901\&β≈30°\&768×576\&794\&3 099\&0902\&β≈0°\&768×576\&794\&2 807\&]

表2 普通HOG特征的测试结果

[视频名称\&帧数\&总目标数量\&正确识别数\&漏检数\&0601\&700\&471\&428\&43\&0602\&1 007\&687\&622\&64\&0901\&794\&3 099\&2 914\&185\&0902\&794\&2 807\&2 723\&84\&]

表3 视角转换的HOG特征的测试结果

[视频名称\&帧数\&总目标数量\&正确识别数\&漏检数\&0601\&700\&471\&448\&23\&0602\&1 007\&687\&670\&17\&0901\&794\&3 099\&3 006\&93\&0902\&794\&2 807\&2 797\&110\&]

本文使用对数尺度下的DET(Detection Error Trade?off)曲线作为本文算法的准确性评价标准,即漏检率(Miss Rate,MR)和误检率(False Postive Per Window,FFPW)曲线。本文的算法与Dalal的算法在俯仰角为0°,30°,45°的情况下的DET曲线分别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俯仰角为0°时,本文的算法与Dalal的算法在检测率上没有没有很大的区别;当俯仰角为30°时,本文的算法的漏检率在时比Dalal的算法低了3%左右;当俯仰角为45°时,本文算法的漏检率比Dalal的算法低了5%左右。

图5 本文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比较

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性能较传统方法有所改善。图6显示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不同视频中的检测效果。

4 结 语

针对传统HOG特征对俯视行人的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被检测图片的HOG特征进行了俯仰角修正,并且对不同视角的公共场所视频进行了行人检测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提高了HOG算法检测的准确性。

图6 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1] SAUNIER N, HUSSEINI A E, ISMAIL K, et a1. Pedestrian stride frequency and length estimation in outdoor urban environments using video sensors [C]// TRB 90th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 Washington DC: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l: 1l?21.

[2] DALAL N, TRIGGS B.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 for human detec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San Diego, CA, USA: IEEE, 2005, 1: 886?893.

[3] KARAULOVA I, HALL P, MARSHALL A.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dynamics for tracking people with a single video camera [C]// British Vision Conference. Bristol, UK: BVC, 2000: 352?361.

[4] 刘清,吴志刚,郭建明,等.视角和旋转角变化时梯度方向直方图的转换[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9):1269?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