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产业发展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龄化 养生地产 业务模式 盈利模式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2011年以后的30年里,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来自国家老龄委的数据更显示,我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已超过1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基于养老产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巨大的市场规模及其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在2011年的“两会”上,许多与会代表,尤其是来自保险界和地产界的代表纷纷提出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
养老地产的困局催生养生地产
基于我国迈向老龄化社会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和日益旺盛的养老消费需求,具备养老功能的地产将大有可为。然而养老地产这一国际主流模式并未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地产需求旺盛、利润高企,使房地产企业无动力从事利润相对偏低的养老地产开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养老地产的概念及应用的单一性,不符合我国居家养老为主流的国情和数代同堂、共享天伦的传统理想生活模式。因此,本文试图阐释“养生地产”的概念,并构建其业务模式,以期为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实现企业、客户与社会的三赢。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其中受益于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而崛起的一批财富阶层开始步入中老年阶段,而独生子女政策也使得这些人将更倾向于选择一种新的高端养老方式,如果能够兼顾家庭共聚,又能享受到周到的照护服务,将是财富阶层的优选方案。
养老地产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在我国则几乎尚是空白。在养老地产的起步阶段,结合我国国情探索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单纯照搬国外的模式。我国独特的中医文化和养生文化,能够为养老地产注入更多的养生元素;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识人士对养生的注重、以及我国注重家庭天伦之乐的养老观念,使得我国有条件将养老地产的客群从养老人群,延伸到中老年财富人士及其关联人群。基于以上两点,本文认为,把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养老地产发展为具备中国特色的养生地产,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养生地产的概念界定
养生包括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精神方面的调养和加能活动,它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当中。具体表现为:居住养生,以打造养生环境和养生居所为核心,在恬静的气氛中休养身心。生态养生,在怡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放松身心、调养身体机能。医疗养生,以传统中医养生为核心 ,并结合西医保健设施进行疗养。饮食养生,通过专业的营养搭配和摄入健康食材来滋补身心。运动养生,制定专业的运动计划,通过运动来恢复和提升体能,增强免疫力。文化养生,在文化交流、艺术熏陶中放松身心,荡涤自我,滋养心灵。游乐养生,参与趣味性较强的游乐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释放压力。美容养生,通过专业护肤、抗衰老疗养、SPA水疗等疗养项目达到养生效果。
本文认为,养生地产是指承载了健康养生经营活动的地产业务。它在地产物业上运行健康养生服务,以全生命周期的自然聚居人群作为服务对象,不仅提供健康护理服务,还提供预防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多项养生增值服务。养生地产与一般地产的不同在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在物业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进行了针对养生、养老、群聚需求的专门化设计,并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环境配套;软件方面:在高端物业综合体的硬件基础上,运行了高端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和全方位品质生活整体解决方案,使得物业与服务得到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
养生地产业务构成
养生地产的目标客户群为高端商务人士及其亲友和关联群体、商务会议关联人群。在具体需求上,除一般房地产住宅地产需求及度假地产需求客群之外,还有两部分特别需求客群,一是休养生息需求客群,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大者、工作生活负荷大者、心理需要调适者、体弱多病者、病后康复者、长者、亚健康人群等;二是健康管理需求客群,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大者、工作生活负荷大者、艰苦地区开拓者、特种行业工作者、急性疾病患者、长者、儿童、产妇等。休养生息需求、健康管理需求和一般的住宅地产需求、度假地产需求的客群有相当程度的交叉和重合,也体现了养生地产作为复合需求满足者的角色,使养生地产的客户需求适应面更加广阔。
养生地产客户将体验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天伦境界,得到高雅的养生享受、高端的医疗保障、高尚的生活圈层,实现在天伦共享中的集体自由。要达成客户体验,养生地产必须与独特的环境、医疗保健、专业管理紧密结合,而这些资源在国内并不丰富,抢占资源、抢占先机显得尤为重要。
从业务范畴来看,养生地产业务包含养生住宅地产、养生度假地产、养生休闲地产(养生商业地产)和养生商务地产的开发、持续运营及相关的资本运作。它将房地产开发项目与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有机结合,不仅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充分考虑客户及其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生需求和居家养老需求,而且搭建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的公共平台,为客户持续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养生地产=高端物业综合体+高端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全方位品质生活整体解决方案。
从业务环节来看,养生地产的业务由物业开发(表现为多种特定功能的物业品类和物业形态的组合)、公共平台建设、解决方案提供三部分构成。物业开发又可细分为养生住宅物业开发、养生度假物业开发、养生商业物业开发和养生商务物业开发等四类子业务,每一类子业务具有细分的物业形态。公共平台的搭建包括医疗资源网络与服务平台、养生资源网络与服务平台、文化活动组织与服务平台、养生地产策划与设计平台、养生地产全服务管理平台等的搭建。解决方案则包括了常住养生方案、度假养生方案、休闲养生方案和商务养生方案等四种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既包括健康管理的内容,又包含了保障品质生活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养生地产业务运作的关键要素
养生地产业务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业务不同,它不仅包含开发阶段的业务运作,还包含项目竣工后持续的商业运营。养生地产业务与传统的商业地产运营业务也不同,它不仅包含了一般商业性经营项目,同时还提供了相当多养生方面的附加功能和增值服务,尤其是需要与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资源对接,会涉及相当多的专项经营设施硬件投入、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队伍,涉及的面广、内容丰富多样、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养生地产业务运作的复杂性相对传统地产业务而言较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业务模式的支撑。相应地,其组织架构必须适应业务模式来设计,并由适应养生地产业务模式的经营团队来负责管理。此外,养生地产相对较大的开发规模决定了其业务的开展需要占用相当大的资金,为此,融资安排和资本运作也成为养生地产业务能够成功运作的重要基石。
因此,作者认为,养生地产业务的成功运作主要取决于业务模式、经营团队、组织架构和资本运作四大要素。
养生地产的盈利模式
养生地产物业开发后,应尽可能以养生概念直接销售,实现资金回笼和当期利润。业主可再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后续的持有经营。对于不便散售的部分,或因土地性质被动保留的部分,转售或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长期经营,以会籍销售的形式回笼资金。日常经营服务的利润来自于对客户零售提供服务带来的利润回报。通过业务纵深发展、对客户延伸服务的不断拓展,例如就医通道、养老照护等增值服务的增加,可使经营管理服务利润空间得到扩展。在金融业务利润方面,未来可以在政策放松的条件下,将出租产品的持有权益,打包做金融产品销售,实现资金回笼。
养生地产的当前利润来源主要包括开发业务利润、资产管理业务利润、会籍管理业务利润和经营管理业务利润,在未来则包含金融业务利润。各项利润的得出情况如下:开发业务利润=物业开发后整体销售及散售收入-开发支出。资产管理业务利润=向开发公司整体收购后租赁给会籍公司的收入+客户委托租赁的管理费收入+非终身会籍再次销售带来的物业升值-经营管理支出。会籍管理业务利润=会籍初次销售收入+会籍转让手续费-会员维护支出。经营管理业务利润=为会员提供日常服务的收入+连锁经营加盟费收入与管理费收入+保证金收入利息等-服务与管理支出。金融业务利润分为:会籍收入信托投资所得利润分成和产品金融化利润。产品金融化利润=基金管理费收入+理财产品初始费收入+理财产品买入卖出差价收入-基金管理支出(该项业务在目前国内政策环境下尚不可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持有物业占压了大量的资金,对于滚动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各种测算表明,商业持有项目的IRR要远低于同类开发项目的IRR。因此,对于可销售的物业,应尽可能转变为商业地和住宅地;对于本来就要持有运营的物业,则土地不变性对于降低后期运营压力更有好处,因为低廉的地价增加了利润拓展的空间。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经营管理利润显然不是主要目的所在。开发业务利润、资产管理业务利润、会籍管理业务利润以及未来的金融业务利润是房地产企业的主要目的。经营管理业务利润则主要由经营管理的相关公司获得,以提升其与房地产企业跟随发展的积极性和长期做好客户服务,提升品质的动力。
发展养生地产的意义
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养生地产产品和专业的投资商,商机无限而竞争仍未出现。而注入养生元素及扩大养生客群的养生地产,则属于理论的创新阶段,如果房地产企业未来能够抓住时机发展养生地产,完全有机会引领行业潮流,开创业务蓝海。
发展养生地产对房地产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利润多元化规避系统风险。养生地产业务不仅能为开发企业带来开发利润,还能够通过对养生物业的持续经营和增值服务的提供获取持续的经常性利润和物业升值回报,以规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空间逐渐缩减、利润受经济周期和政府调控影响严重的系统风险。对土地获取的帮助。对于能按主流模式开发并获得理想利润的土地,并无十分必要推行养生地产;但对于特殊土地性质、特殊地段区位的土地,则需要以养生地产的模式,“化腐朽为神奇”。当我们掌握了这一“秘笈”,我们就能以低价拿别人不敢拿的地。养生地产的独特设计、专门设施、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能够大幅提升项目价值、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充实公司的品牌内涵。扩展业务利润区。
此外,发展养生地产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有利于医疗养生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社会医疗资源消耗;有利于提升医疗从业人员投入产出比;有利于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民众幸福指数;有利于提升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分流社会投资资金,改善房地产仅仅住宅投资过热的状况。笔者认为,养生地产具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业务基因。首先,市场在高端养生消费和特色地产投资方面均有旺盛需求,前景广阔;其次,目前尚无地产公司系统开发养生地产,属于业务蓝海。房地产企业若能搭建起发展养生地产业务的平台,培育养生地产设计、开发与运营的核心能力,聚拢健康管理方面的稀缺资源,打造养生服务品牌,积极开展项目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完善运作模式,并走可复制发展的道路,将有机会成为养生地产开发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来自工信部及各省市的政府主管、企业家和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负责人等200多位代表,在总结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业绩、深入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2017年的发展方针,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支持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一个中心”,即“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为中心”;“两条主线”分别为“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重点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瞄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需求,集中突破产业核心环节和技术瓶颈,强化协同创新,打造创新体系。重点要布局建设集成电路、传感器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企业、产业联盟等,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光电子、电力电子器件等重点领域技术发展路线图,启动实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设备攻坚工程,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加快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推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战略部署,优化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继续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强化基础软硬件协调发展,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
《指南》指出,到2020年,形成基础标准较为完善、主要产品和服务标准基本覆盖、标准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标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与国际先进标准水平保持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发挥标准在推动智慧家庭产业发展和服务模式应用方面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标准体系涵盖八种应用
《指南》指出,智慧家庭产业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类标准、终端类标准、安全类标准和服务类标准,涵盖健康管理、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互动教育、智能家居、能源管理、社区服务和家庭安防等八个方面的典型应用。这八个方面解释为:
第一,健康管理,是指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在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健康管理类可穿戴式设备等多层次感知智能终端作为数据采集来源,将智能显示终端作为个人健康信息等内容的汇集终端,通过整合健康服务机构来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信息服务。
第二,居家养老,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新型养老模式,从而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和健康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第三,信息服务,是智慧家庭最广泛的应用之一,主要是指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利用网络资源观看各种音视频影音节目、获取最新信息资讯,进行在线游戏、社交、网上购物和室内定位等活动。
第四,互动教育,是以云资源为基础,以网络为支撑,构建一个智能教育管理平台。通过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学习及管理。
第五,智能家居,是利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在一起,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第六,能源管理,是指对水、电、气和新能源消费过程中的计划、控制和监测。通过家庭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和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手段,使消费者掌握能源消耗比重和发展趋势,并对相关设备进行智能化能源管理,达到家庭节能的目的,促进社会整体能耗的降低。
第七,社区服务,主要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生活等便民服务,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智慧家庭物业基础设施、提供的相关服务要求、业务流程和方案能力,以及相关系统运营维护、服务信息接口和可靠性等要求。
第八,家庭安防,是指利用新型网络及传感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摄像机、门窗磁、读卡器、门禁控制器和其他安防监测设备为住宅提供环境感知、入侵报警、紧急求助、防火和防意外等安防功能的综合系统,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
智慧家庭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完善,智能终端不断创新涌现,应用服务加快推广普及,智慧家庭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智慧家庭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创建广东基地、浙江基地、湖北基地、四川基地、福州基地、厦门基地、济南基地、青岛基地、大连基地等9个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相关行业加速布局,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智慧家庭已经成为国内相关行业巨头加速抢夺的战略高地。这些行业涵盖了电信、IT、家电、电商、互联网等许多领域。
智慧家庭产业形成了“群雄并起”的产业局面。国际上,谷歌、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通过构建开放智慧家庭平台抢先布局;国内的海尔、长虹、美的等家电企业依托稻葑试春椭圃炷芰Υ尤碛布入手,当仁不让;京东、阿里等电商也希望把客户端优势延伸到家庭;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则试图通过抢占家庭智能系统来植入商业。
此外,中国电信推出了智慧家庭概念下的多款产品,其中家庭高清可视通话服务和多款易信青果智能摄像机已经广为关注。海尔公司也为智慧家庭专门定制了一个生态操作系统――UHomeOS智慧家庭系统。
智能家庭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不断催促着智能家庭产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符合我国智慧家庭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标准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瓶颈
由于缺乏成熟的标准体系,智慧家庭产业发展中产生许多问题。如,缺乏智慧家庭标准化顶层设计,相关产业和已有标准体系无法衔接,模式重复、功能单一、系统间难以互联互通等。尤其是智能家居、健康养老等领域,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智能家居领域,各种家庭智能终端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家居信息交换标准,难以实现智能化整合。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头等,多以单个产品的形式出现,控制的复杂性令消费者望而却步。智能家电方面,许多企业如海尔、乐视等的标准自成体系,用户需要下载多个APP操作不同的设备,限制了用户的品牌选择和使用体验。
在智慧健康、养老领域,不同智能设备在数据、格式、接口等许多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服务规范、信息安全方面也缺乏成熟的标准,限制了健康养老相关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有助产业智能化整合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徐永健表示,当前,虽然许多企业都在推行各自的企业标准,这些标准自成体系,但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标准是完善、成熟的标准。徐永健认为,《指南》的可以使更多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能将优秀的标准整合、纳入到标准体系中来。
“例如,5G通信标准正是参考了华为、三大电信运营商、爱立信、高通等行业巨头的企业标准,最终出台了更加成熟、可行的标准。”徐永健说。
智慧家庭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智慧家庭相关产业不断创新、优化服务的基石,能够为相关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提供参考,为智能终端的智能化整合、产品创新、迭代升级以及后续服务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依据。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探索养老服务业与城镇化建设共同发展的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探索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之上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模式,分析了其在推动养老服务以及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优势作用。
[
关键词 ]养老服务;农家乐;城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长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将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造成劳动力的数量供给不足,同时会导致劳动力人口自身的老龄化,影响了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有碍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养老比率上升,不但是社会负担加重,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和经济发展速度。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给养老保障体系带来沉重的支付负担。养老金领取者的相对增多和缴纳者的相对减少,会导致养老金的严重缺口,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严重冲击。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将增加医疗卫生和医疗保健体系的支出压力。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养老资源不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之中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得社会养老需求迅速增加。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和家庭养老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子女难以独自负担起养老责任;就业机会和观念的转变,人口流动成为普遍现象,家庭成员分散在各地,家庭观念淡薄;传统家庭向核心家庭分化过程中,子女与大家庭脱离;部分老年人独立意识增强,愿意自己生活。因此,探讨新的养老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迫在眉睫。
二、农家乐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性
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适应老龄化需求。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以及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加,弱化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并引起居住方式、供养方式、照料方式、交流与沟通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养老服务会逐渐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区服务养老和机构养老偏移。而利用农家乐为依托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其优势。
利用原建筑改造节约成本。老年住宅不需要建造楼房,这样易于老年人的居住和行动,因此可以利用农家乐原有的住宿场所或进行适当改造,从而节约了拆迁重建的成本。由于农家乐大都存在大片空余土地,建设老年人生活需要的设施方面也可以节约土地资本。
老年人易于满足情感需求。在精神生活上,老年人最怕寂寞和孤独,不同子女一起住的老人,尤其是单身老人,散居在城镇和乡村对老人十分不利。农家乐多处于城市与农村的结合处,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易产生归属感,人群一般也是同一阶层、同一群体,人群熟悉度高、生活习惯一致,会降低孤独、陌生的心理。另一方面,农家乐大都距离城市不远,易于子女的探视和照顾。
养老服务所需劳动力充足。老年人特别是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有极大的照料需求,需要家政服务业、医疗保健服务业、老年用品业、老年文化等产业的辅助功能。利用农家乐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吸纳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养老服务业的入门门槛较低,经过比较短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医疗知识护理培训就可以把这些劳动力转换为老年服务人员,因而能够为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同时解决了老年人的照料需求。
双向经营实现共同盈利。利用农家乐发展养老服务业并不是将农家乐转变为养老机构,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养老与旅游的共同发展。传统的农家乐旅游只是在节假日才会出现客源旺盛的场面,而工作时间农家乐则面对客源短缺的问题,此时正是发展农家乐养老服务的机会,而节假日老年人大多回到子女身边团聚,那么农家乐也可以恢复原有的传统旅游聚会的经营模式。由于老年人对于养老设施的需求不大,这两种模式转变并不会产生过高的成本。
三、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于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一是养老地产设施业。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建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追求房屋设计、道路建设、健身器材、商铺规划等方面的适老型方案和设计。二是养老医疗卫生保健业。加强医疗卫生设施、专业化的医生和护理队伍、专业的保健医生和保健服务、康复中心、保健设施和保健用品的的建设。三是养老文化产业的发展。老年人在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多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器材和健身场所、开展和举办适合老年人需要的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活动。四是养老用品产业。在老年人的食品、服装、家具、行动用品等生活用品方面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五是养老产业体制。社会养老保险方面不断变革、商业养老保险积极发挥补充作用,积极探索新型的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城镇化建设必须考虑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实现人性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需要和保障。在推进城镇化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有效的与养老服务产业相结合,不但有利于解决养老问题、提高政府的公信形象,保障家庭和睦、改善老年人生活,并且大大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创业,2011,11(5).
[2]杨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3]闫晓英.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困境与重构[J].中国民政,2010(8).
[4]伍鹏,刘建.特色旅游“农家乐”及其深层次开发探讨——以重庆农家乐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1(16).
关键词:老龄化;新型城镇化;养老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5-0064-02
近年来,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的数据备受关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事实引来了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普遍担忧,养老服务业也成为民政部2014年十大工作之首,《2014年民政工作要点》的第一项就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拓展社会福利服务。面对老龄化及高龄化的挑战,一方面,要着眼于人的发展,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等为中心;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引导发展老龄产业,根据城乡之间的实际差异,实施合理方案,有针对性地妥善解决。
一、中国老年人口现状
中国一直是世界历史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最多的国家。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65岁以上人口数缓慢上升到49.220 8万人,之后,人口数量呈几何数增长,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中65岁以上人口迅速增加到8 595万人,到2011年的第六次普查时65岁以上人口数为1.188亿人,占总人口的8.87%。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 7% 增长到 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根据预测,我国老龄化的增长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到2020年以后,我国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但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更快更猛;到2040年以后,我国总人口已成下降状态,但老年人口却仍在递增。
二、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不高
新型城镇化应以人为核心,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壮大,老年人对社会的影响也迅速扩大,因此,照顾好、发展好老年人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处于加速发展阶段,1978年城镇化率为17.92%,1996年城镇化率为30.48%,到2013年城镇化率升至53.73%。但总体看,城镇化发展水平还较低,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不能保证老年人获得幸福且高质量的生活,部分老年人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生活没有保障。
(二)产业发展与人口结构不符
我们在研究各个年龄段的相关产业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计划生育政策,0―12岁儿童数量大幅下降,但是,在城镇中各类婴幼儿用品店、少儿学习班、童装店及早教机构等越来越多,儿童消费市场、服务市场发展良好。
反观老年产业的发展,现有老年人用品生产制造以及养老机构等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的需求。一方面,符合老年人用的个性化产品生产不足,使用也不太普及,如放大镜指甲刀、电煎药壶、拐杖凳等;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机构床位不足、职业资格护工短缺、家政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突出。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家,养老床位390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32%,距离国际通行标准5%的老年人需要在机构养老,还差几百万张床位。
三、中国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最直接地反映在老年产业的发展上。老年产业,在国外也称为“银色产业”,一般指满足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需求,涵盖了满足老年人口衣、食、住、行、用、乐、医等各方面需求的多种行业。
(一)老年产业分类
老年产业是一种综合的非独立的产业,它包括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多个行业,但以第三产业为主。养老产业涉及面广泛。一是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领域。应增加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数量,改造老年人现有住宅。二是养老医疗卫生保健业。加强建设医疗卫生设施、保健护理队伍、保健设施与保健用品等。三是养老文化娱乐产业。老年人在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多提供健身器材和场所,开展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活动。四是养老用品产业。应在老年人的食品、服装、家具、行动用品等生活用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提高方便性和舒适度。
(二)老年产业发展的机遇
老年人消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老年人消费又与其他人群的消费有很大的不同。考虑到老年人收入低,生活节俭等特点,老年产业并不发达,应根据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自身需求和消费的特点,在产品服务形式上多样化发展。
从购买力层面分析,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一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能从子女那里得到一部分赡养费;城市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比例也较高,2010 年,全国养老金支出将增加到8 383 亿元,2020 年将增加到28 145 亿元,根据预测数据计算出老年消费总量2020 年为41 591亿元。如此巨大的消费量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这些都将为养老产业提供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潜在需求。
四、适应老龄社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
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老年人口的市场需求毕竟是潜在的,若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消费,需要认真和深入地研究城乡老年人口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由于城乡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过大,我们要分别对城乡养老进行讨论。
(一)城镇养老研究
我们需要根据城镇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购买能力,研究适合城镇养老之路。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应当优先发展养老家政服务业和日常生活用品业,待时机成熟时再逐渐发展其他服务领域,以此带动老年产业的整体发展。
1.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城镇地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在鼓励居家养老的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事业,扶持民营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可以让老人在自己原居地享受养老服务,操作灵活,结合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可以按照老人的自理能力把养老人群进行细分,对不同自理能力的老人实行分级护理,分级收费,比如为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餐饮、娱乐、保健、护理、医疗、上门接送、家庭卫生等形式。
另外,还要鼓励建设大量的养老机构。民营养老院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回报率低,民办养老院只能通过降低服务人员工资、减少服务、牺牲质量来维持生存。针对这一现象,各级政府要提出优惠的支持政策,老年产业是一个微利行业,须制定一系列的老年福利事业和老年产业优惠政策,如专项资金的拨款、补贴、减免税费等。
2.吸纳和培训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和护理的巨大需求,催生了一个巨大的老年服务消费市场,也使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大。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30多万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 000万个,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应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养老相关专业,设立培训机构培训大批的养老保健员、老年护理员、老年心理辅导师、养老家庭医生等。从城镇化进程的趋势看,由农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多数女性文化层次较低,比较适合社区、家庭和个人服务业的要求,通过岗前专业化的培训,使她们具备养老行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丰富老年食品与生活用品行业
目前,中国所有老年用品生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尚不足1 000亿元,而当前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有3 000亿元的市场份额,与满足需求相差甚远,市场存在严重缺失。老年用品包括服装、保健品、交通产品、康复保健器、生活辅助用品、家电电子用品等。市场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加强老年生活辅助用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近年来,老年人消费需求呈多领域发展趋势。当出生于20世纪50 年代以后的一代人步入老龄时,他们除了生活的基本需求外,对生活质量等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如老年保健休闲、老年体育锻炼和老年科学养生。
(二)农村养老研究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流动,我国传统的以土地为保障的养老形式在发生变化。我国目前的农村养老生活问题很多,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系,根据农村老年人得需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1.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体系
目前,城乡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差异巨大,2013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 896元,农村居民收入仅占城镇居民1/3,农村老人的贫困发生率也是城镇的3倍以上。2013年,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为1.05亿人,是城市的1.69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亦高于城镇,农村老年人一般通过子女供养、个人缴费投保等多种途径来筹集养老资金,单纯依靠农业自身完成农民养老在当今的中国已经失去了经济基础,所以,必须通过城市工业反哺农村,以国家财政统一管理农村养老。虽然国家正在努力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状况,但是国家的财力有限,暂时还不能把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到和城市相同的高度。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亦过低。应该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城乡一元体系。
2.减轻农村老人生活压力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江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综述
据民政部近日印发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江苏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57%,位居全国第三。然而江苏省的养老服务类人才的供给却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需求水平,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呈现流失严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较差的总体状况,因此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江苏省乃至全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步伐。
二、江苏养老服务产业人才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江苏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单一
江苏省目前开办养老专业的高校有8所,在数量上领先于其他省市。但是多层次多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才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水平提升,然而江苏省除了高校有养老服务专业的培训,并没有其他相关培训机构。
2.江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高层次学历进修途径匮乏
本科及以上学校对养老服务类专业不够重视,根据资料显示全国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100多所院校中仅有四所本科院校,均在江苏省外,同时养老仅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而不是专业名。由此可见,在江苏省内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员,最高学历进修只能到达大专,没有其他途径提升。
3.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尚待专业化
目前江苏省高校师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及丰厚经验的社会工作者。然而本科以上没有养老服务专业,所以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必然不是该专业的学术背景,同时社会工作人员也没有学历进修途径,因此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尚需加强。另外由于养老相关杂志数量较少,对养老类专业的教师职称提升造成一定影响。
4.养老服务人才市场紧缺与少人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相矛盾
目前社会上急需养老服务人才,但是各个高校却面临着该专业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场景,有的学校甚至由于招生困难而撤销了该专业。这种矛盾局面主要是由于养老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低下而造成的,这种社会观念古来就有,想要扭转局面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急需政府出面进行引导。
三、对策与建议
1.架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学历教育方面,江苏省教育部门需要建立一个从中职一直持续到硕士学位多层次培训体系。在继续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大鼓励应用性本科设置相关本科类专业,并开设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养老服务研究方向。
非学历教育方面,教育部门应该鼓励现有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相关职业人才的培训课程,并支持有条件的涉老服务机构对外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建设,规范非学历教育机构培训方向。
2.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首先,通过构架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培训体系可以让我们的老师具有更高的专业对口性。其次,教育部门还需要为任职教师提升职称创造很好的环境。目前我国的教师职称体系的评定重科研,重文章,所以政府需要鼓励高水平养老服务类杂志的创办,同时科研部门也要加大对养老类科研项目的政策及资金倾斜,从而让养老专业教师有更大的专业提升空间。
3.加大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在我国将老人留在身边随时照顾已然成为大家默认的一种养老方式。如今专家研究指出了其弊端,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方式,然而并不被现有的社会接受,从而衍生出的养老服务人员自然也不能获得非常高的社会认可度。
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人员工作强度高,相比收入却是微薄,不仅如此,一线的养老服务人员还要面对社会中关于其是否真心服务老人的质疑。
以上的就是造成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社会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想要彻底改变该现象,本课题组认为政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养老服务就业的财政补助
政府可从资金上支持养老服务专业的学员和培训机构,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及留下来就业,以此来加快地方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比如昆山民政局慈善总会就专门设定有“养老专用人才服务专项资金”,每年额度30万,专门给予昆山就业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然后就在他毗邻的苏州市,则是全省对养老服务财政支持力度最小的城市。所以每年从昆山登云学院毕业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都留在了昆山就业,少有人问津苏州。在有资金倾斜力度的基础上,社会人士就会跟随政府的导向,改变他们认为养老服务是个低端无前途职业的影响。
(2)加大养老服务专业的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养老服务专业进行宣传,告诉大家养老服务专业的优势及将来的发展前途,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不再排斥养老服务专业,并能对其作出一个正确的认识。
(3)提高职业资格证的水平
正如前文介绍养老服务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很少,另外名称的拟定方面也有待商榷,比如“养老护理员”更名为“养老护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增加和考核水平的提升对养老服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4)加大涉老服务机构中高层的理念教育
涉老服务机构的中高层领导能否正视岗位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并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是让所有专业工作人员安定工作的重要因素,降低养老服务人员的流失率必然能提高本专业人才的社会定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养老产业调查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15-2020).中国报告网.
[2]吴玉韶,党俊武,主编.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
[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2.
[4]高校招生专业目录(2013).教育部汇编,2013.4.
[5]高校招生专业目录(2014).教育部汇编,2014.4.
发展质量在调整疏解中提升
坚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瘦身健体,在调解疏解中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调整疏解工作有序推进。增量控制力度持续加大。严格执行2014年版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自2014年7月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涉及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6900件。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2015年版禁限目录加紧制定。存量疏解效果显现。一批具有广泛共识的重点任务进展加快。上半年关停退出185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金五星服装市场、西直河石材市场等市场60家,改造提升10家。北京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城市学院等市属高校疏解方案已经确定。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儿童医院、朝阳医院等近50家医疗机构与河北6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合作。
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人员和资本金落实到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已经上报,京唐等4条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紧进行,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协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初步完成了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生态空间治理深入推进。会同河北省编制完成曹妃甸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投资公司组建完成,设立京冀产业发展基金,首期50亿元资金已经到位。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制定完成。北京新机场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人口规模调控取得进展,实现增速和增量双降。
经济运行平稳,效益质量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5.9亿元,增长6%,服务性消费额增长9%(1―5月),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批发零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3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66.7亿元,增长5.3%,逐月回升。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增长1.2倍,境外投资36.9亿美元,增长3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542.8亿元,同口径增长12.7%,金融业、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业完成财政收入增长19%以上,高于二产增速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6.7%和7.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8.3%,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7万元/人,同比提高1.5%(1―5月),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41%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累计上涨1.5%。总的看,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本市经济增速企稳、符合预期。
“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新设立科技型企业3.3万家,同比增长29.5%,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239.8亿元,增长6.1%。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开展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等70余项改革试点,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6万亿元,增长10.2%(1―6月),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移动互联、生物健康等优势产业收入占80%。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技术收入20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十百千工程”企业总产值占示范区的44%(1―5月)。优势产业发展提速。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4%、12.5%、1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24.7%(1―5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到74.8%;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占比由2013年的43%提高到49%。按照“调粮、保菜、节水”方向,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籽种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头良好,生态价值和富民功能提升。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加快发展。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实现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全市收入比重达到48%,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3008.6亿元,增长42.5%,增速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1―5月)。金融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达到2637家,上半年累计成交1062.5亿元,同比增长49倍。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四板”市场)新增展示企业296家,挂牌企业27家,登记托管企业138家。全市40家要素市场实现交易额2.2万亿元,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集团成交金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倍,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综合试点加快推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P2P网贷平台数量超过200家,约占全国的1/10。大众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制定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加大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的意见,首批认定了36氪等25家“北京市众创空间”,全市各类孵化机构超过150家,入驻企业超过9000家。全市发生创业投资案例516起,同比增长1.5倍,投资金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案例数和金额均占全国的1/3。北京中资银行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1484.3亿元,同比增长21.1%(1―5月)。全市新设企业10.3万户,同比增长20.9%,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增长75.3%。
关键词: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一、健康产业的概况
健康产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健身娱乐、康复治疗与休养、身心与精神疗治等多个领域多产业集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凡是围绕和服务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服务部门均可纳入广义的健康产业的范畴。
健康产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产业大有作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
二、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的现状
辽阳市弓长岭基本区情及温泉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区域优势明显。作为辽阳市卫星城的弓长岭区位于沈阳经济区城市群中部,1小时交通圈内分布有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6座大中型城市,总人口超过2000万,具有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辽溪铁路、沈环公路、本辽辽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长大铁路、沈大、沈丹高速公路联网,成为全省交通动脉上的重要节点。随着鞍辽一体化、鞍本集团的联合重组、辽阳河东新城的开发建设,鞍本辽三市地缘互融、产业互补、空间互换的合作优势日益显现,弓长岭区处于三市交界,经济隆起带、战略核心区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2.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岭岭藏宝,水水含金”美誉的弓长岭,除铁矿石资源外,还拥有冷热泉资源。温泉资源享誉中外,在我国3000多处热泉中含氡量首屈一指,1973年《中国矿泉水工程研究》杂志称汤河温泉为“高温氡水甲天下,名誉天下第一泉”,最高水温达72℃,日可开采量达1.1万立方米,具有较高的防病、医疗保健功能,对高血压、风湿等30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冷矿泉日开采量近万立方米,年保有储量理论上可形成350万吨矿泉饮品的生产能力,富含10余种有益微量元素,1984年8月17日香港《大公报》记载“辽宁(汤河)发现大型矿泉,媲美法国维希矿泉”,被国家矿泉水质检测中心认定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优质矿泉水源”。
3.规划范围内具有独特的温泉、水库、东北著名滑雪场、丰富的生态自然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区内无综合医院,以社区医院为主,在新建小区及农民新村内有便民门诊,便于居民进行卫生预防、健康促进、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规划区内现有几家较大的疗养院,多位于规划区中心。
三、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目标是:以冷、热泉为核心健康养生产品,打造“中国第一温泉小镇”健康休闲品牌,塑造独特鲜明的健康养生形象。整合汤河、窝两大水库和华表山森林公园等山水怡情产品、乡村健康绿色产品及工业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双泉养殖及冷泉种植业,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整体体建设水平,提高区域竞争力,形成集健康养生、康体运动、养生医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
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划支撑平台是以汤河为天然资源纽带,以南北双轴为交通廊道,从空间上串联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形成“碧水串珠”式的空间格局,突出整个区域均衡开发理念。计划以温泉泡浴与医疗健康产业为核心打造“温泉休闲综合体”;以冷泉加工与生态种植养殖业为核心打造矿泉水生产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与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开发周边汤河湿地,建设汇集滑雪、攀岩、健行等各种健康运动的康体中心;以温泉养生地产为口号建设以“阳光社区”为代表的大型康复中心。
1.以“温泉生活方式”为目标,提高生活品质,实现地区品牌突破
温泉生活方式,是温泉度假项目的最高境界。“温泉休闲综合体”的目标,是通过规模化的优势和差异化的产品,构建出多元的功能结构,营造出良好的休闲环境,创造全新的温泉文化,最终形成一种全新的温泉生活方式,让游客充分享受到温泉休闲养生的乐趣。
如果能够成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温泉生活方式”,“温泉休闲综合体”将从项目开发的层面上升到品牌塑造的层面,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开发商进行品牌的连锁拓展运营创造可能。如海泉湾、天沐温泉、柏联SPA、悦榕庄温泉等,都是通过温泉生活方式的打造,实现品牌塑造,最后成功实现连锁扩张和运营,同时也创造了地区品牌。
打造“温泉休闲综合体”的根本基础,就是要进行温泉产品的创新。未来的温泉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其一,以中高端市场为重点,打造精品化温泉。以精品化为导向,面向中高端市场,打造高品质温泉,包括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机制。其档次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的项目品质与品牌价值,影响着后续酒店的品质和房地产的价值品质。
其二,以衍生化发展为方向,打造复合型温泉。作为温泉休闲综合体里面的温泉产品板块,绝不局限于单一的“泡池汤浴”,而是要结合市场需求,通过纵向创新与横向聚焦,实现产品链的延伸,一是做足亲水游乐的文章,把游泳池、人造沙滩、造浪池、水中健身池、水上表演项目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温泉产品的开发中,增强人们的亲水参与性与体验性,增加夏季运营的收入;二是做足健康养生的文章,利用温泉的养生功效,将养生、健身、医疗、康复、美容、护理、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养生手段深度结合,形成面向中高端市场特别是女性市场的巨大突破。
其三,以风格主题化为手段,打造主题型温泉。用文化来打造温泉的主题,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个文化,不一定是当地的文化,这个要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的差异化来决定。
“温泉休闲综合体”要有多元化产业体系的支撑。要充分利用温泉对于休闲产业的聚集效应,面向市场需求,整合休闲资源,形成休闲功能聚集与休闲产业体系,构建温泉休闲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五类产业:
第一是养生产业。以温泉泡浴为基础,将养生、健身、医疗、康复、美容、护理、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养生手段深度结合,形成温泉养生中心,这是“温泉休闲综合体”发展的根本基础。
第二是会议产业。以温泉水疗为吸引,以会议度假酒店为载体,以会议接待为重点的温泉会都模式。更重要的是和政务商务休闲会议客群,会议几乎成为大多数温泉度假村经营发展的重要带动产品。
第三是房地产业。以养生地产和温泉第二居所为概念,是温泉度假村房地产项目的主流,与会议经营相结合的产权式度假物业也成为重要的市场热点,升值空间较大,因而受到市场青睐。
第四是运动游乐产业。根据资源特征,以水游乐、高尔夫、网球、滑雪和跑马场为代表,一方面是考虑亲水休闲游乐市场群体的需要,度假物业的客群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运动游乐是“温泉休闲综合体”重要的功能构成,为品质化休闲交流平台的打造奠定重要作用。
第五是温泉农业产业。这是对温泉资源全方位利用的重要方面,在全国已经形成诸多成功的例子,主要通过设计温泉水的系统利用模式,利用温泉余热发展包括温室大棚、热带鱼养殖等为核心内容的农业产业。
2.充分利用冷热泉资源,实现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
弓长岭冷泉资源丰富,被国家认定为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以此为依托,建立大型矿泉水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建厂,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并实现产品的多样性。
以中医药种植为主发展冷泉种植业。开发中医药资源,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弓长岭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应绝大多数中草药的生长,地貌呈多元化,平原、丘陵和高山皆有,可以建设中药生产基地,鼓励群众种植,调整当地的种植结构增加百姓收入,还可以与大品牌企业合作设厂,进行中药加工,促进当地经济地发展。据有关资料报道和考察分析,中药基地现在每亩年平均收入7000-8000元左右,且价格平均每年增长5-7%,所以保守测算,10万亩中药基地每年收入8亿元。建设中医药博物馆,普及中药知识,可以做为中小学生的教育基地,使中医药这个国家瑰宝能够重现辉煌,同时还可以拉动中药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中药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利用冷泉滴灌技术进行绿色生态农业的大片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以冷泉生态养殖为主发展冷泉水产品养殖产业,实现多品种养殖,绿色养殖。
3.大力发展康体项目,树立健康运动形象
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及健康保健意识的提高,亲近大自然成了人们业余生活最主要的内容。而弓长岭有真山真水真温泉,未来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上百种健康休闲的康体项目,例如网球、高尔夫、攀岩、山地越野、垂钓等,形成汇集各种健康运动的康体中心。康体中心中还可以兼设保健中心,进行推拿、按摩、刮痧、茶疗等自然疗法帮助运动者消除运动伤害及疲劳。通过引进和发展较高级别的体育赛事,打造弓长岭运动休闲品牌,建设数个高标准的体育运动场所及其它配套体育设施,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科研、训练、疗养、商业化基地和旅游度假及休养产业的基础。同时建设体育休闲产业培训中心,为体育爱好人士提供专业的体育培训机会,也为休闲度假生活提供必要的配套。
4.建设大型康复养老中心,树健康城区品牌的优势
以康复养老概念,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的连锁康复养老机构,建设大型康复养老中心,吸引省内外高端康复养老人群,以阴阳养生为主题形成特色沐浴文化、温泉饮食文化;与SPA、养生、美容紧密结合的温泉康体保健项目;利用周边森林山岳、湿地开发特色温泉游乐项目;形成国内知名的康复养老中心,树立弓长岭健康城区品牌优势。
四、辽阳市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弓长岭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优势,突出康复疗养、中医保健特色,大力发展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健康产业,为迅速扩大弓长岭经济规模,打造"中国第一温泉小镇"做出贡献。以下是弓长岭温泉健康产业发展几点建议:
1、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温泉健康产业,努力将其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
要将温泉健康产业放在挖掘中华医学精髓、弘扬中华医学文化,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发展。要积极开拓健康产业发展视野和领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健康产业”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从医学卫生、经济、社会、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多角度多领域围绕健康服务广思考、深挖掘、出效益、保增长、促和谐。最终将温泉健康产业培育为弓长岭和辽阳的支柱产业。
2、加强政府引导,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由于弓长岭健康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政府应着重发挥舆论引导、政策引导、资金引导、政策法规的配套等方面的作用。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企事业单位,制定一些具有引导性的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或建议方案,引导相关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温泉健康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在人才流动方面,可以实行灵活的机制,鼓励医疗人员下乡下社区;为需要贷款的中小型健康服务企业和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大型健康服务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3、制定和完善服务标准,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
制定服务标准既是指要有统一的服务规范,又是指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在统一服务规范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服务提供也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产品标准,加强执法监督,保障服务质量。
4、建立健全温泉健康服务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厂商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健康产业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在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范,监督本行业的企业经营行为和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要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建立真正发挥作用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健康服务行业协会。
5、加快养生产业体系和产业研发基地建设,拓展中华传统养生产业
人类正迎来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要加快建立休闲养生产业体系,包括旅游餐饮与食品加工、药材种植与加工、茶叶种植与加工、休闲养生会议与展览等。加快药膳养生产业研发基地建设,要建立相对固定的科研基地,建立档案资料库,定期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举办中药和药膳养生的科学讲座,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要不断增加研究经费,创新药膳养生产品的技术水平,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防止高级研发人才流失。
江苏省早在1986年就进入老龄社会,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的省份。目前老龄人口(60岁以上)超过117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7%。
江苏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是来得早、基数大。江苏人口老龄化出现于1986年,比全国(1999年)早了13年。全省老年人口数从1986年的629万人到2006年的1151万人,20年净增522万人。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从1986年的10%增长到2006年的15%。
其次是增速快。1986年至2006年,江苏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3.1%,快于全国3%的增长速度。从2001年到2010年,江苏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口27万。到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260万。202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1648万,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1%。
最后是寿龄高,江苏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目前的74岁。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169.7万,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14%,且以年均3.8%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
二、江苏老年人商品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
1、从需求角度看,江苏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江苏省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五保供养、农村养老保险、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救助为支柱的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服务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老年人收入相对稳定,养老金、离退休金标准在逐步提高,“十一五”末人均月基本养老金将达到1500元。比如2006年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水平是每月1109元,2007增加到每月1248元,今后3年将继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由过去的舍不得消费到现在的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快乐。
2、从供给角度看,江苏老年消费市场供不应求。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老年人的消费愿望相比,商家的行动显得相当滞后,在他们眼中,老年人都有抑制消费的心理,赚老年人的钱很难,老年产品和服务获利微薄,因此出现市场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的局面。比如老年服装消费市场。江苏老年人对市场上现有的老年服装都感到不满意,他们认为,现在的服装商场既没有老年服装专柜,也没有老年人专有的服装品牌。还有在老年养老服务方面市场供应也不足,据我们座谈会了解,目前提供“一对一”老年护理的高档老年养老公寓在江苏还没有。
3、从经营角度看,老年消费市场有点象“鸡肋”。据南京中央商场常务副总阎永平介绍:原来商场曾经每一楼都设有老年专柜,后来全撤了。商品的品种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需求,老年人消费能力和商品的价位不符等,都是那次撤柜的原因。阎永平表示,就目前南京市场来说,一些综合型大型商场还是能找到老年人吃穿用的商品。只是因为如今老、中、青服饰界限已逐步淡化,所以在商场中找不到专为老年人设立的消费区。但是考虑到部分老年人希望企业在经营结构调整时兼顾老年人的消费问题,为他们购物提供方便,不少商场还是会有部分老年商品销售。一些服装商家表示,由于受老年人特殊体形、陈旧的消费观念和老年服装的超长周期等原因限制,老年人消费在主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老年人消费档次低,一般都是儿女为了孝敬老人才购买老年人的日常用品。因此,生产厂家并不乐于这块市场。老年服装、鞋等的利润不如女装、男装、童装利润空间大,因此生产、销售的厂商也寥寥无几。
4、从商业模式看,存在创新的巨大空间。如何抓住老年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要求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有的企业家敏锐到察觉到这一商机,通过老年家庭护理服务入手,以服务带动老年商品消费。如南京“家家有老”健康用品公司,以“以良心品质,护老人健康”为企业核心理念,把品牌专卖型保健品店发展同社区商业建设和城镇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向社区居民提供轮椅、保健品、助行辅助器具、座便辅助器具、护理辅助器具、失禁辅助器具、低视力辅助器具、生活辅助器具、支具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无障碍设施、检测系列、供氧系列、家用保健系列、治疗仪系列、防护系列、无糖系列、运动损伤系列等丰富的产品。目前,企业运作良好,正在发展加盟店。
5、从政府规划看,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根据《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省老龄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围绕老年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构建包括养老设施、生活照料、卫生保健、康复护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老年用品、老年食品、老年旅游、各种商业养老补充保险等在内的老龄产业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老龄产业,基本实现老年消费供求关系的平衡。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社会养老设施建设、老年保健康复服务和老年特殊用品的开发,帮助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老年产品和服务品牌。到2010年,全省养老服务业增加值要明显增长,大幅度增加就业岗位。
三、江苏老年人消费特点和加快发展政策建议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业涵盖了很多领域,如老年教育、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旅游、老年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老年玩具、老年服装服饰等。
在消费方面,老年人的“要求”很多,比如服装要宽松一些,裤腿要肥一些,这些老年时期特有的特征都是厂家要解决的,但从目前市场来看,绝大多数生产厂家并没有涉及,只是部分厂家在做年轻人服装的同时顺带着做一些。随着听力、视力、活动能力的下降,老人对老花镜、助听器等用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我国少有专门的企业开展研发和生产。总体上,老年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度统一性:老年人消费的特点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说,更具有统一性。老年人的消费行为和习惯不大受潮流时尚的影响,相反更容易产生品牌依赖,加之老年人口流动性小,购物时间无限制,因此这一消费群体有较大的稳定性。
2、强调便利性:老人们有时间,也有耐心。老年消费场所最好别选在闹市区,最好选在环境好,相对空旷的地区,但交通一定要便利。要能享受在一家商场完全购物的便捷,不仅有老年人的服装、鞋帽等大众商品,更可以有保健品、食品、拐杖、轮椅等,力求做到全面。
3、服务要求高:老年人之间的人际沟通比其他群体更广泛。如果商场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那么他们的购买成功率就会更高。贴心的互动必不可少,可以多举办一些小型活动,让老人们常有聚会的机会。这样也容易得到他们最新的需求信息,补给商品。
四、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主要问题:
1、老年消费市场投入回报周期长,企业投资意愿低。
2、老年消费市场诚信度低,特别是老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3、企业对老年消费市场研究不够深入,开发的产品不到位。
建议:
1、培育壮大专业的老年用品商场。对真正有实力、诚信好的专业用品商场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全国连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