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媒体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61-02
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互联网+”计划,旨在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促进其与现代化制造业的联系,从而促进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的指导互联网企业开拓市场。将“互联网+”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的范畴,能够为相关领域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1 “互联网+”内涵
“互联网+”属于新型经济发展形态,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传统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而全面优化生产要素,并重新构建商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开展“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促进传统产业与网络的融合,实现社会经济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 1 ]。“互联网+”计划以互联网技术作为主要依托,可将其分为2方面内容。其一,将“互联网”与“+”区分理解,“+”号即表示其他传统产业;其二,将“互联网+”看作整体,则表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实际上,“互联网+”能够利用大数据的整合,来进一步理顺国家经济发展中各个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不断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进而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2 “互联网+”特点
2.1 外在表征
要想深入贯彻“互联网+”计划,需掌握其特点。从外在表征上看,“互联网+”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完成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交换。由于信息不对称可造成供求关系混乱及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需要“互联网+”计划加以干预,转变信息孤立的不良影响。现阶段,我国金融、物流、医疗、交通等产业与互联网的联系日益密切,若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外在推动力,则能够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2 ]。例如,苏宁作为传统电器商,通过设立苏宁易购,在实现商品信息的全面展示的基础上,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方便。2014年,我国阿里巴巴企业在美国上市,也充分说明了电子商务产业未来的潜力。同时,途牛网、快滴打车、余额宝等应用软件的大力发展,为我国旅游、交通、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
2.2 深层目的
推行“互联网+”计划,深层目的在于通过互联网充分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开发各个产业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激发相关产业的生产活力,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将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处理,能够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会服务为前提的新型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实际上,“互联网+”商业发展模式立足于网络流量,并在使用过程中将流量逐渐转变为现金流。为此,“互联网+”计划推行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吸引消费者关注,成为关键点。因此,要在不断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对成产方式进行调整,并整合资本运作模式,在新型消费模式中添加根本更多消费者需求元素,使传统行业更具互联网思维。
3 传统媒体推行“互联网+”计划的主要路径
在传统媒体中推行“互联网+”,可产生较强的外在发展动力,从而为媒体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方向和契机。同时,也能有效刺激内在需求的不断转变,成为媒体行业实现产业转型的主要途径。在对传统媒体进行产业调整时,面临较大困难,主要制约因素来自传统观念的束缚。立足于实际,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传统媒体推行“互联网+”计划的主要路径。
3.1 智能升级: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努力消除行业间的壁垒
互联网自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网络技术上,更源自于消费者在线数据的不断累积。也就是说,传统媒体行业在探讨“互联网+”发展模式时,要将其作为主要引擎,为自身改革、创新奠定基础,并在此前提下充分挖掘用户数据,利用数据价值实现智能升级。为此,要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严格按照用户网络数据制定计划,例如在线时长、跳转记录等。对用户的主要搜索内容进行掌握,并对主要媒体应用的下载量、评论数、转发量进行分析,总结用户偏好,从而使媒体传播更具针对性。智能媒体互联网化能够促进信息交流、共享及传输,但是其意义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对信息进行深层度处理,并在维护信息交流安全的基础上,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3.2 运营升级:促进运营策略转变,充分提高经营水平
网络技术下,之所以会产生大量信息资源,主要原因在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传播成本低,因此“互联网+”模式更强调“注意力”[3]。现阶段,很多用户在阅读互联网新闻时,不需付费,媒体则利用增值服务、“二次买卖”来获得更多收入,也就是说,只有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才能在免费阅读模式下获得利益。因此,媒体行业要对用户群体偏好进行了解,从而使广告推送更具针对性。例如,对一位经常阅读时尚类新闻的用户推送化妆品和服装广告,显然会有更为显著的广告效应。
3.3 服务升级:以用户为中心,建设个性化新媒体
满足用户实际需要,是传统媒体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前提,也是新媒体产品开发的主要落脚点。传统媒体产业主要以提供大众化信息资源为主,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其要求传统媒体进行不断转变,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宗旨,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信息供给,不断丰富服务方式。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络)要使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外,更能满足用户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需求进行引领,深入挖掘媒体行业服务的主动性和潜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详细记录在线用户历史数据,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例如,2015年羊年春晚中,推出“微信摇一摇”功能,在为全国观众送去拜年红包的同时,实现手机与电视、用户与媒体的互联,改变被动观看春晚的习惯。
4 结论
总理在2015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进一步重申,要降网费、提网速,并强调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时,应将公共服务放在首位。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应不断进行完善和整合,从而为“互联网+”计划的推行夯实基础。从实践经验来看,“互联网+”在推动产业整合、升级和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要将“互联网+”计划作为重点扶持项目,进一步发挥其实际效能。
参考文献
[1]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13(5):34-43.
关键词 传统媒体;转型;特征;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204-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明显影响的同时,对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媒体的发展也产生着越来越为巨大的影响。
1 移动互联网媒体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即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与传统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媒体具有免费性、及时性和互动性三大显著优势。
1.1 免费性
移动互联网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免费性。在手机正常连接移动网络的情况下,除一些特定的收费信息之外,我们在手机上获取很多信息都是不收费的。如QQ、微信等聊天工具的即时通信、浏览器、搜索引擎、输入法、杀毒软件、网络游戏、电子书、视频、音乐等的使用和获取,在缴纳手机通信费用保证手机正常联网之外,一般都是不需要另外交费的。相对于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交费购买才能获取,移动互联网媒体的这一优势能迅速占领市场。
但移动媒体的免费并不是真的免费,而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向信息获取者收费,转变为向信息投放者收费。通过自身的技术提升来做平台,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广告商收取费用,或者向游戏、道具等虚拟世界的使用者收费,从而免除向信息获取者收费,以此来赢得更多的读者。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免费形式实则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技术改变产生的新的展现方式来侵蚀传统市场,进而实现“免他人的费,赚自己的钱”的目的。
1.2 及时性
首先从信息生产方面来说,移动媒体的信息生产更加简单、快捷。
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需要经过信息收集、记者采编、印刷发行、投递发送才能最终到达读者手中,而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包含繁冗的程序和巨大的工作量,所以难免会对信息的及时性产生影响。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的信息生产虽然有了极大的简化,但也一样要经过网站的,读者才能看到。相较于此二者,移动互联网媒体以更加简便快捷的生产方式占有绝对优势,受众在作为信息读者的同时,也担任着信息的生产者和者,这就使信息的生产和可以同时进行,简化了繁冗的生产程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生产和速度,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次,从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方面来收,移动互联网络媒体更具灵活性和快捷性。
传统的报纸在印刷之后需要邮递员投递到销售者受众,然后读者购买才能看到信息,所以读者对信息的获取就具有极大的被动性,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而互联网媒体则受电脑终端的空间限制,必须拥有接收终端才能获取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移动互联网媒体则借助于现代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以及手机的便携和随时在线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呈现出极大的及时性特征,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信息,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1.3 互动性
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另一优势是随时随地的互动性。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过去作为媒体的互联网的基础单元是由网页承载的内容,而今天的互联网中,人取代内容,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单元,作为网络节点的用户,每一个人也是一个传播中心。每一个节点都具有信息的和信息的获取双重功能,人际关系网络成为双向的信息传播通道。”这就决定了人人都可以自由自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可以有效实现彼此之间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即实现互动,如当前网络不记得转载、分享、回帖等形式都是网友之间的互动行为。
这种互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空间范围的限制,扩大了人们之间的联系范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更为多元、复杂,人们不仅可以在熟人圈子理沟通交流,而且可以基于同一热点实现不同圈子的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成为跨越现实关系和空间距离的大圈子中的一员,获得自己的社会形象,或者是文化上的归属感。”
2 移动互联网媒体带来的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日益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1 各类新媒体蚕食传统市场
随着移动终端、通信技术等的发展,移动终端的视听效果越来越好,所能提供的信息不仅量大,而且信息的权威性也不断提升,再加上移动终端的互动性、个性化和时效性等优势,使得传统媒体在诸多方面处于劣势,新媒体的公信力正在不断增强。
由于新旧媒体的优劣势对比明显,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精准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广告主和营销机构的认同,在广告投放和信息时更多的人开始青睐于新媒体。有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报刊广告市场规模整体跌幅12.6%,而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则达到46.9%。广告业务的流失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最明显冲击,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一大威胁。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媒体开始了对传统媒体市场的不断蚕食。各类门户网站大量涌现,手机报、手机视频、客户端读报等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中国网站数量达到268万,网页数量达到1227亿个,种类繁多的网站及网页基本涵盖了所有信息类型,成为传媒市场的主力传播渠道。
随着新媒体技术推动下新的传播力量的冲击,传统媒体的衰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为传统媒体发行提供了机遇
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出现在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为其在新时代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推广和普及,新一代年轻人中传统媒体的读者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互联网媒体以其简便快捷的优势迅速抢占市场,这就迫使传统媒体不得不关注新媒体的发展。
与传统媒体和电脑联网终端相比,移动互联网媒体只是信息的载体更加便捷化,但在信息内容的选择、提炼和编辑方面,传统媒体仍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传统媒体拥有的独立采编权,可以对信息进行提取和加工,而无论是电脑终端媒体还是移动互联网媒体都要依赖于传统媒体提供的新闻资讯。其次,移动互联网媒体的使用多是80后的年轻人群体,虽然信息热点分散在在新闻资讯、娱乐、社交、搜索等多方面,但调查数据也显示87.2%手机网民上网的第一选择还是看新闻。而以70、60为主的中老年人的主要阅读还是集中在传统媒体对新闻的深度报道上,所以对新闻内容的采编成为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
因此,传统媒体若能把握机遇,充分利用自己在新闻方面的资源优势和采编优势,并借助移动化联网平台的推广模式,那么对于传统媒体的发行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3 传统媒体的转型策略
面对移动互联网媒体所带来机遇和挑战,传统媒体的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而要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则是影响成败的关键。
3.1 信息采编模式需要改变
基于移动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传统媒体的信息采编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
首先是新闻理念要创新。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扁平化及互动性让受众更习惯于主动选择与“被尊重”,媒体人要关注受众的这一心理需求,在信息的采编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受众,满足其心理需求。其次是信息获取方式的创新。随着手机的普及,众多网民都可以成为新闻素材的第一来源,媒体要善于从网民信息中发现各类重要新闻线索,将其变成重大新闻报道或进行深度分析。最后是新闻采集方式的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全媒体记者”,即一个记者身兼数职,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如此,一来可以实现新闻的“1+1+1”采集,即笔+相机+摄录机;二来记者可以不再局限于只向一家媒体供稿,而是可以依次深度采访、多种展现形式同时向集团所属多个全媒体终端。
3.2 信息传播技术需要创新
媒介环境学是20世纪30年代萌芽于北美,70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学派,媒介环境学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容器性”和“技术至上”。媒介是人类造就的用来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容器,是永远存在的。因此,为了媒体的发展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媒介的发展也要追求高效率,要不断地更新换代,这就默许了媒体要把一切任务交给更加有效的技术。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媒介传播技术至上的产物。传统媒体要成功转型必须依赖于新技术的使用,同时要注重自身技术的创新,可以设置新技术部,统筹各部门的技术设计及需求,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
3.3 媒体单位管理需要革新
传统媒体要实现转型的另一重要工作就是管理的
革新。
首先是结构体系革新。要把媒体的发展融入到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当中,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新媒体是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为了顺应这一潮流,要积极调整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使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其次是人才管理革新。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关键,要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就要发掘、培养新闻和移动互联网的复合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理解移动互联网规律,并善于新闻管理运营的人才;二是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有这两类人才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转型将不是难题。
最后是运营管理革新。在媒体单位的管理上要积极尝试新型展现方式,积极尝试与移动互联网产品结合,探索新的盈利和收费模式,同时在新媒体发展中探索新的操作规程和把关技巧,精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传统媒体向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彭兰.移动互联网新发展 带来五大传播变革.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依托于三方面技术的发展:3G互联网的推广、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智能终端Apps的丰富,三者缺一不可。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迅猛之势,正是依托于这三者的深入结合。一方面,不管是3G用户规模还是Wifi热点的覆盖区域范围,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不管是在智能终端还是应用服务上,其用户规模和渗透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移动终端和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加剧,进一步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再者,随着各大应用商店的上线,适用于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以下几个趋势:
一、“云+端”成为新趋势。随着云计算的概念越来越普及,企业将核心服务移植到互联网云端,为保证受众的可到达,企业更加重视在云计算和移动端的整体布局,形成“云+端”的格局,以适应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形势。
二、移动应用向垂直化和平台化两级发展。目前移动应用可以发现两个极端的发展方向,一种是向专业化发展,应用功能不断细分,专注于一个垂直的领域,特定的功能由特定的应用来完成,将应用做到极致;另一种是更倾向于将各类应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工具箱,向平台化发展,如360的客户端,集成了丰富的功能。两种趋势无所谓优劣,都是在顺应市场需求发展。
三、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完工。W3C(万维网联盟)宣布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完工,将为移动设备提供跨平台的统一体验。HTML5规范强化了 Web 网页的表现性能,可以实现很多以前在移动终端上难以实现的效果,极大地丰富各手机应用的功能。W3C通过的HTML5标准也就意味着每一个浏览器或每一个平台都会去实现。这使得利用HTML5技术可以进行跨平台的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同一应用开发多个不同平台版本的问题。
传统媒体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s实践
移动互联网平台具有可以随时接入的特点,信息内容短、传递速度快、信息来源多,可以通过转发等手段通过SNS网络进行人际传播。主流媒体如果能够适时在移动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将有利于正确舆论的引导,避免网络上虚假信息的流行。另外,传统媒体推出适宜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充分利用用户碎片化的时间,将有助于在巩固固有用户的基础上,扩大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舆论影响力,抢占移动互联网上的广告市场,发展游戏、电子商务等多种应用,拓展自己的盈利空间,探索新的赢利模式。目前,传统媒体基于移动互联网上的Apps主要有:
一、征集新闻素材,吸引用户报料。2006年8月,CNN开办iReport栏目,①征集全球民众对发生在周围的突发事件提供照片或影像。截至2010年5月,CNN iReport刊出18 万件的影像和照片资料,其中一成左右被CNN 新闻采用,放置到CNN网站上。iReport网站浏览率比2009年同期增加176%,点阅率每月230万人次,注册者有85000人。为了鼓励投稿,CNN 有一套测评体系评量市民报道的良莠,并将其中20%表现优秀的作者标上超级明星的头衔,作为激励手段。iReport 和其他类似的市民报道通常都不会付费给提供者,以“作品能被全世界看到”而说服提供者放弃版权。
CNN iReport的模式是传统媒体开展移动互联网实践的有力探索,这种模式在国内很容易复制。CNN iReport的客户端安装在智能手机上,可以提供多种报料方式,支持图片拍照、摄像、录音等多种功能,将选定的内容通过3G或Wifi便可轻松上传,用户界面友好,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二、传统媒体内容的移动客户端推送。CNN iReport除了用户报料的内容外,在移动终端上还支持对自己生产节目的自动推送。CNN针对自己视频制作能力强的特点,将大量的视频新闻拆条后推送到手机客户端上供用户访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的网络情况,选择是否打开视频文件。此外,用户不是只能被动选择接收节目,也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节目进行收看。除了新闻资讯类的节目推送外,CNN iReport与社交网站平台Facebook和Twitter作了接口,用户可以方便地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推送给自己的好友。这种模式整合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和社会化媒体人际传播的优点,达到了很好的舆论传播效果。传统媒体的采编能力是自己的巨大优势,如何能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将这一优势移植到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去,并结合互联网已有的优势产品进行整合,CNN iReport做出了很好的探索。
三、LBS应用――移动互联网基础应用。自2009年以来,LBS网站(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缩写,意为位置服务)及其应用一下子火了起来。位置服务在移动互联网主要表现形式是位置签到服务,位置签到服务引入用户主动签到机制(Check-in),围绕签到行为提供虚拟激励,探索本地化服务开拓及移动营销等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聚合用户、开发者及广告主的产业链生态系统。位置定位服务可谓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量级应用。对传统媒体来说,可利用信息推荐形成媒体、用户、广告商的三方共赢局面。媒体通过广告植入的方式盘活整合优势资源,为用户赢得实惠的价格与服务,不断积累真实有效用户,打造本地化生活服务商圈。用户获得高性价比商品与服务,广告商获得影响力深入的宣传效果与真实的用户消费。
在CNN iReport中实际上也内嵌了LBS应用。用户在利用手机终端进行报料时,所拍摄内容的时间、地点、报料人等基本信息可以在后台自动获得,随报料文件一起上传到网站服务端,并可以在一张地图上进行标识。编辑很容易将这些信息在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加以使用,给观众以直观、真实的感受。当然CNN目前的应用模式还比较初级,扩展的应用模式可以很多。传统媒体发展位置定位应用的模式可以向“LBS+分类生活信息+折扣信息+SNS+团购”发展,②将媒体的互动性、移动性、商家资源有力利用起来。
传统媒体进行移动互联网实践的资源保障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都在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合探索,发展全媒体业务。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发展移动智能终端不能仅局限在前端应用软件的功能实现上,而要依托于清晰的媒体发展战略、统一平台建设、内部制度建设及人才队伍培养等。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全媒体生产和平台。发展全媒体业务的基础是构建统一的系统平台,实现内部资源的共享。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一次生产多次分发”,构建这一平台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其一,统一的用户管理。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应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二者应该仅在前台的操作界面和用户感知上略有不同,但用户注册、用户登陆、身份验证、用户行为记录都由共同的后台用户管理模块完成。这有利于在不同业务中对同一用户进行唯一标识,有利于用户行为的分析、用户权限的管理,以及用户的奖励和积分管理。
其二,统一的内部资源共享。传统媒体生产方式和新媒体节目生产方式并不相同,对应平台的特点也不相同。前者侧重于高质量节目生产、对内容的精细编辑、评论的广度和深度,对政治责任性要求高,适用于广播电视播出平台;后者侧重于新闻或资讯的快速,内容精炼,拆条播出,要求信息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这两种生产方式的融合更应该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一方面,两种媒体可以实现共享素材、互相调用,这包括从不同来源获得的新闻线索、稿件信息、素材资料(图片、视频、音频等)甚至节目成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爬虫自动获取互联网舆情信息,供二者使用,实现生产协同上的整合。
其三,同一内容的多平台分发。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终端(如电脑、智能手机、平版电脑等)的特点,如系统性能不同、幅面大小不同、网络带宽不同等,将生产好的节目通过转码(包括文件格式、码率、幅面、文件分段等)生成对应的内容分发到各系统终端上,从而实现一次生产多次利用的目的,提高了节目的使用效率。
二、突出本地化的特色,注重生活服务类信息。传统媒体发展移动互联终端应用最终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信息化生活的需求,其生存发展的关键,是要从挖掘用户需求出发,最终落实到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上。形成特色是大众传媒网站成功的关键,现在互联网公司都在向专业化和本地化发展,通过培养固定的目标受众,尽可能全方位地提供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是在信息服务个人化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一大特点就是将线上关系线下化,将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对受众提供的服务必须具有本地化特色,并注重生活服务类信息的提供。传统媒体要加快用户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长期进行基于用户的深层次数据跟踪与挖掘,以更科学的方式来管理用户,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信息化内容与服务体验。
三、终端软件操作简单,注重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可使传统媒体所研发的应用与增值服务化身成为一个图标,直面用户,占领其移动终端的桌面。移动终端软件探索应注意,第一,移动终端Apps不宜过大。通常应用的文件大小不应超过10MB,否则将会失去很多潜在用户。10MB通常是冒险和角色扮演类游戏、健康和旅游类应用的大小。为了节约流量,用户通常选择用Wifi下载它们,移动终端客户端不适宜做得过大。第二,移动终端Apps要简单易用。手机上的客户端应用软件不宜提供过多服务内容,一般一个应用只提供专一的功能,最好是简单明了、特点鲜明、方便易用。专业化程度越高越好,市场细分度越高越好。第三,不同终端的应用软件要有一定的延续性。市场上的移动终端类型越来越多,各种终端特点不尽相同,但同样都是互联网的延伸,是应用服务的载体,是信息推送的终端。不同的终端软件展现的幅面、操作的形式可以不同,但基本的功能和服务的内容却应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上享受到相同或相似的服务,提高用户的认知感。
四、利用外部资源,探索盈利模式创新。传统媒体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将采用三种商业模式:卖内容、卖广告、卖产业链。所谓卖内容,就是直接向用户收取获得内容的费用。卖广告,就是在内容中植入广告信息以赚取广告主的投资,现在成千上万的免费独立WAP网站主要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卖产业链,就是以媒体频率资源或节目品牌为依托,通过与厂家进行合作,延伸出更多的节目形态和相关内容服务。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权威性、专业化、公信力和品牌优势,但是考虑到自身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媒体看好某块资源,与其大量投入从头做起,不如放开胸怀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内容中去,尽快把蛋糕做大,把事业做强,通过延伸与整合与相关领域构建出复合的商业模式,使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展所长、各得所需。
移动互联网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XPhone和XPad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认识。各大Apps应用商店的流行,以及各种移动终端Apps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形态,改变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和未来世界的想象空间。传统媒体要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应该结合自身优势,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特点,抓住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以移动智能终端Apps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移动互联网实践。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新闻客户端 使用与满足
一、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①网民规模发展已进入平台期,而手机成新增网民的第一来源,移动互联网下的手机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
近些年,为争取更多受众,稳固媒体地位,中国四大主流媒体——报纸为主的纸媒、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门户网站纷纷抢滩登陆手机媒体市场,手机报和WAP平台是其主要的数字化变革形式,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②。
流量资费降低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为媒体新一轮移动战略布局提供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2010年,各大媒体相继推出了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新闻客户端,并在短短两年内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成为用户接收新闻信息的全新平台。
二、问题提出及概念界定
新闻客户端的兴起,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对原有手机报、WAP平台等媒体形式造成了冲击。新兴的新闻客户端究竟以怎样的用户体验博得用户青睐,满足了用户哪些需求,以及新闻客户端市场对主流媒体的移动发展策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本文在总结归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基础上,以新闻客户端为例,分析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与满足,并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探讨主流媒体在移动终端上的发展战略。
现对文中提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主流媒体指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知名度、权威性、影响力的媒体,包括门户网站、纸质媒体、各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③;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网络形态,指以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接入网,使用移动终端借助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手机媒体是新媒体下的一个分支,是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载体的媒体形态,可以呈现文字、图像、影像等众多内容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新闻客户端是指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新闻类应用程序,包括各类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以及如“zaker”“Fliboard”等第三方订阅软件。
三、主流媒体的数字化进程
各主流媒体将目光投向具有灵活性大、互动性强的手机媒体,纷纷探索发展移动新媒体之路,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与移动智能终端的融合成为自移动互联网出现以来最大的亮点,然而,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新闻内容绝不能简单复制,要结合不同媒介特点和用户需求进行创新。现对主流媒体在手机媒体上的数字化进程进行简要概括。
1、手机报
手机报作为手机短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媒体首次移动数字化的产物,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到用户手机上,使用户通过手机业务阅读到当天报纸的内容。自2004年中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以来,只用了3年时间,手机报便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0年是手机报最辉煌的时期,此时中国移动拥有4亿的彩信用户,其手机报用户突破了5000万大关,这一数字超过了国内任何单一平面媒体的发行量。但到了2012年,订阅人数已跌至3000多万。盈利模式不明朗、互动性弱、用户体验后劲不足是其后期衰落的主要原因。
2、手机出版物:网络图书馆和电子书店
手机出版物作为新闻出版的电子形态也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喜爱。2005年6月,上海率先开通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不仅提供传统图书馆的借书预约、查询服务,还可跨库检索,对图书进行数字化管理。大部分版权过期的书籍还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免费下载。
电子书店可以看成传统书店的网络版,拥有价格低廉、信息丰富、检索便捷和个性化服务等特点,同时电子书店也提供手机阅读服务,用户购买了相关书籍,就可以在终端上永久阅读。除了书籍,还有大量杂志、报刊推出了自己的电子书籍,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书店在线、离线阅读各类新闻资讯。
3、基于WAP模式的手机新闻网
WAP的特点是信息结构布局自由调整简便,适合展现较大篇幅的文字,和传统互联网浏览器类似,用户接受程度高,学习成本低,厂商开发成本低,不必针对五花八门的手机等终端设备开发不同的形式,对于接收终端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支持WAP服务即可。其主要形式为网站内容向专门的WAP网站移植,以适应手机狭小的屏幕。
各大媒体在WAP上都有自己的产品,但WAP与PC连接互联网相比,速度较慢,内容提供商少,不适合大图片和视频的传输,也不适应现在人们对于浏览器渲染效果和手机操作体验的要求。作为一个结构简单,加载数据较少的过渡性网络新闻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一阵WAP潮后便渐渐失去主流地位。
4、新闻客户端
在2010年智能手机井喷的背景下,凭借3G网络的普及和媒体数字化转型加速,新闻客户端正式站上了手机媒体的舞台。新闻客户端的操作简单无技术屏障,主要通过触摸屏进行类似电脑端网页的操作,且新闻分类清晰易读。目前比较成熟的新闻客户端有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和凤凰新闻等。
相比WAP用户的被动模式,新闻客户端赋予了用户更多自主性:可以随时更新信息,订制喜欢的新闻类型,设定自动推送新闻等。在软件功能上,新闻客户端也有了长足进步,如内置音视频播放器、内置网页浏览器、可离线阅读等。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宇认为:“手机报始终是一种过渡性的媒介产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客户端取代手机报将是大势所趋。但是,手机报成熟的运营机制和‘推送’的传播模式,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手机新闻网的新闻呈现形式和互动模式也是新闻客户端可借鉴的对象。可见,前有手机报和手机新闻网的较成熟运营模式,后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新闻客户端的兴起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四、新闻客户端的使用与满足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能否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心理满足,直接影响着受众对媒介的期待。新闻客户端的出现,正是迎合了现代人移动性和碎片化的阅读特点,最大限度满足了人们对于新型传播方式的迫切需求,成为继手机报和手机新闻网之后用户备受青睐的新闻产品。现结合移动阅读用户和移动智能终端特点,分析新闻客户端为用户带来了哪些满足。
1、推送功能,迎合手机阅读移动性特点
新周刊总主笔肖锋对于新闻客户端推送服务感慨到“过去是到报纸买新闻,然后是到互联网找新闻,现在是连找的劲也省了,这真是读者的天堂。”与传统新闻传播路径不同,移动智能移动终端的贴身携带性,使得新闻信息一经即有传播到用户个体的可能,时效性强,这也迎合了手机阅读移动性特点。目前新闻客户端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推送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用户黏性。然而,推送信息的选择过程,实际对新闻信息进行了二次把关,这也就局限了用户关注新闻的广度。
2、短小精炼的形式,符合手机阅读碎片化特征
新闻客户端的新闻内容不是互联网新闻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手机阅读特点,进行了内容的精编精简。移动阅读用户多在闲暇、零散的时间段内使用手机浏览新闻,因此新闻客户端提供的新闻大多为短小篇幅,适于用户短时间内浏览;另外,考虑到用户的阅读顺畅性及对流量的恐惧,新闻客户端中的新闻信息大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减少了视频的比重,并提供了“在线下载离线阅读”的模式,这种形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扩大用户规模并提升用户体验。
3、新闻媒体与功能平台的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匡文波教授认为“单一的新闻客户端市场不会很大,新闻客户端要应对社交媒体的竞争,需要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应用平台。”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新闻客户端,如搜狐新闻、网易新闻等,都是集多种新闻呈现形式、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应用平台,在保证新闻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提供个性化定制/订阅、站内搜索、直播间和自媒体等多种功能,力求将新闻客户端打造成一款“新闻媒体与功能平美结合”的产品。
4、同时满足用户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
除“跟帖、讨论、投票”等互联网已有的互动功能外,新闻客户端开设的直播间可在满足用户发表评论的基础上,满足其新闻的渴望。时时评论与新闻的结合,满足了用户同时作为信息接收者和信息传播者的双重需求,不仅提高了用户对新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为商业盈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5、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成为主流媒体战略转移的重要推动力
主流媒体的移动战略经历了手机报到新闻客户端的演化,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是其重要推动力。现阶段,新闻客户端无疑更能迎合用户需求,并会针对用户使用习惯继续改进,而手机报和手机新闻网的精华也将被逐步整合到新闻客户端中去,以期更好地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随着新闻客户端的大行其道,手机媒体在挤占蚀其他传播方式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
当下手机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变革方向,已初具雏形。2013年是新闻客户端全面普及的一年,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其市场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变被动为主动,抓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是媒体移动战略的指向,不仅要满足用户现有需求,更要创造需求,才能创造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满足各个领域的“移动”和“互联”需求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极目标,未来将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媒体大联网时代,那时候主流媒体又将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3
②匡文波,《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华夏出版社,2010
③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纽约时报100年〉读后》[J].《财经界》,2002(5)
关键词: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
2012年的互联网格局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整个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社会化网络营销时代,并且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显示出威力。在互联网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想要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就必须变革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通过创新思想、开拓新的营销模式来赢得新的发展。互联网媒体不仅为所有教育培训机构都创造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市场渠道,更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赶超行业大咖的绝佳机会。
当前的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以往的教育培训行业来说,以平面媒体为主的传统方式在相当长时间里始终是这个行业的核心营销手段。而近十年以来,以互联网这种新型媒体作为传播和沟通方式的营销模式,正在颠覆以往所有的市场营销观念。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领着新的营销理论和营销手段,调整营销理念,实施互联网营销战略已成为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相关概念界定
互联网营销可以被简单的定义为: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营销目的的过程。该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应当由网络技术产生的结果来决定互联网营销的投资,而非由技术的采用来决定。这些网络技术包括网络媒体,比如电子邮件、网站、其他数字媒体(如无线电或移动媒体),以及传递数字电视的媒体(如卫星和海底电缆)。
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显著不同在于对数字媒体的运用,互联网与其他数字媒体(如移动电话和数字电视)共同实现了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新形式和新模式,互动性、情报、个性化、整合、行业重组、场所的独立性六个词语可形象的描述互联网营销。
自1994年互联网营销概念形成以来,短短十余年间,互联网营销方式已由最初单一的电子邮件营销开始,发展出了众多新的营销方式,这些营销方式之间相互渗透,并与传统营销方式充分整合,形成了今天互联网营销的现状。主要的互联网营销方式有电子邮件营销、站点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即时文本工具营销、问答营销、论坛(BBS)营销、博客营销、微博营销、电子商务平台营销。
2.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教育培训行业现状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随着人们对自身能力提升需求的增加,各种培训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加之,教育培训行业的入行门槛很低,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暴力的行业,因此近年来,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局数据统计,我国的教育培训机构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主要针对群体是学生,比如考研培训、中小学同步班培训、管理培训、IT培训和英语培训等。
根据行业粗略统计,目前全国教育培训机构大概有10000余家,其中,北京有2000余家,上海有1500余家,广州有1000余家。培训企业规模不等,开展的教育培训项目也不一样,其中,知名且能独立进行认证的培训机构有30余家,如,北大青鸟教育培训中心、新东方教育、中科院软件所培训中心等。
2.2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现状
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行业,因此,互联网营销在我国教育培训行业中拥有相当高的普及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部分院校和机构都拥有自己的网站,虽然普及程度很高,但是网站建设质量却严重不过关,根本起不到营销作用。
因此,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的现状可以用“普及程度广,发展程度低”来概括。目前大部分培训机构仍热衷于传统的宣传方式,一般都选择覆盖面最广的平面媒体作为开路先锋,打造品牌知名度,再辅之以密集的地面活动和被动的口碑宣传。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想在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学生的青睐,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互联网作为营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营销工具。
2.3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存在的问题
营销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这个培训机构的生命周期长短,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互联网营销拥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营销是完美的,与传统营销相比,互联网营销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法覆盖全部细分市场。虽然互联网是一种覆盖面广的媒介,但仍有其无法覆盖到的细分市场,出现这种市场空缺的时候就需要互联网营销与传统的营销方式相互补充。并且,互联网营销方式的使用要求较高的营销团队和技术职称,这是目前很多小型教育培训机构无法达到的。
(2)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不专业。由于教育培训行业规模不一,实力存在差距,因此从事互联网营销的人员素质也良莠不齐,而互联网营销行业对从业人员对市场及营销创意的要求比较高,这就给业内的从业人员造成了比较大的生存压力。
(3)互联网营销的实施缺乏具体理论的指导。由于互联网营销还处于新生阶段,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对于其认识和运用还不全面,不熟练,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全面考虑,阻碍了互联网营销的顺畅实施。
(4)缺乏对于互联网营销效果的有效评估办法。互联网营销效果的有效评估是营销成果的主要体现,然而由于互联网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有时并不容易获得,即使对于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也不一定能够直接反映出经营业绩,因此,建立一种完善的网络营销评价机制并非易事。
3.推进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的思考
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媒介,它对人们的生活、阅读及工作习惯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将教育培训行业与互联网营销技术紧密结合以促进项目推广,对当前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工作者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传统营销方式下,教育培训行业的营销流程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媒介来到宣传作用,在这种营销方式下,用户是被动获得产品信息,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营销所要达到的是用户主动搜寻产品信息。若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对基于互联网这种新型媒介上所实施的营销活动做出相应调整,这就是互联网营销方式的选择问题,否则,即便是用到了互联网,也不能叫做互联网营销。
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营销方式有针对门户网站的广告投放、搜索引擎营销及社会化网络媒体营销。针对门户网站的广告投放这一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这种方式较之传统的营销方式也无特别之处,因此,下一阶段互联网营销方式主要是搜索引擎营销和社会化网络媒体营销。
在互联网信息急速膨胀的今天,传统门户网站的地位日益受到搜索引擎的严重挑战。目前,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达到81.9%,是网民第一大应用。搜索引擎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对于人们的购买行为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者通过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搜索的产品或信息在众多搜索结果中所占的比率是人们决定是否购买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来看,搜索引擎营销主要包括按点击付费和搜索引擎优化两子类。不同的教育培训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方式。
同时,在互联网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社会化网络媒体营销日益凸显其威力。所谓社会化网络媒体营销,就是指在细分环境下的社会化站点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本质是人类的社会关系在互联网这种新的媒介上的延伸和复制。社会化网络营销活动对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和服务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提高搜索引擎排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的社会化网络媒体营销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博客与微博客、社交网站、问答类站点、富媒体策略等等,不同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方式。
最后,互联网营销部门的设置和管理是教育培训行业再推动互联网营销这一项目是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核心部门,必须有良好的组织架构,网络推广部和数据分析部要通力合作,相互支撑,互联网营销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媒体;视觉传达;探讨
J524.3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网络媒体身为崭新的一种媒体广告形式,有效将中国特色同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其所具有的视觉传达特点被充分体现出来。文章根据新媒体的出现将新媒体具有的特点与发展情况当作出发点,对新媒体背景下广告视觉传达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究,具体如下。
一、视觉传达所具有的特点
在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发展出现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在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在设计广告视觉这方面不仅具有阶段性,还具备非常强的挑战性。而身为一个综合性非常的信息平台,网络媒体当中包含了众多繁杂的信息内容,其中的任何一条信息都必须人们进行e极的分析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新媒体在进行视觉传达(如图1)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图1 新媒体的视觉传达
(一)视觉传达具有先进性特点
任何一项技术的进步不但会对人们生活造成新影响,还会使艺术界发生非常大的改变。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它在广告设计当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使得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创意和构思都可以顺利实现。而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广告视觉传达过程中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充分表现出来,进而让所有受众视觉一直被感染[1]。所以,因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这项技术就能够为广告设计人员提供更加开放的设计思量与创新空间。与此同时,在数字印刷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摄影技术等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就使得广告视觉传效果越来越高。
(二)视觉传达具有多样性特点
同新媒体进行比较后发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管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诉求策略上都会被空间与时间所限制。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应用单向的传播方式来传播信息,这样传播的信息较会使有限的。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视觉样式。而且新媒体传播广告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的生动和丰富,并且新媒体利用网络技术能够把众多信息都整合起来,让用户可以获得到双向、立体的信息。在技术逐渐成熟和普及的过程中,新媒体可以把广告投放到展厅、广场以及会馆和山场等地方,突破了空间以及时间上的限制,让受众们可以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能够关注到广告[2]。
(三)视觉传达具有整合性特点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广告视觉传达被认为是一个“平台”,并不是一个“媒体”。实际上新媒体广告不单单只是包括网络广播以及网络电视与网络版报刊,还包含着虚拟社区以及博客和论坛等,这部分传播信息的单元一同组成了广告视觉传达。而广告视觉传达就是把已有的一些信息源同传播媒介结合到一起,并加以应用,进而在最短时间内把信息传递给所有受众,这样人们就能够享受到新媒体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和方便。在网络上信息迅速发展的当下,网络媒体属于一种传播媒介,它把互联网当作载体、把高科技当作支撑。因此广告的实际目的就是把众多信息传递给人们,而新媒体就会对视觉传达进行有效整合,把所有信息做汇集到一起,瞬间把观众的实现吸引过来,进而获得到更高的效益与传播效果。
二、视觉传达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优势
因为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网络平台上的商业广告也增加了影响力。可每一件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随意在众多新媒体不断出现的过程中,视觉传达在发展中在有优势出现的同时,还会出现众多不足和欠缺。
(一)视觉传达所具有的优势
通过分析可知视觉传达主要包括硬件优势和软件优势。在互联网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可以有效进行视觉信息的沟通,并且还为新媒体运作以及出现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物质基础[3]。所以,同传统媒体进行比较,互联网这种网络素具有的全球性是其余所有媒体都不具备的。与此同时,因为互联网主要承载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一切优点都充分的表现出来,根据多种多样的物质载体与表现手段的有机结合,能够将网络媒体广告具有的真实感、冲击力、完美视态充分表达出来,这也是其余所有媒体形式必须不断提高的内容。而在软件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则来自于计算机技术对其的大力支持。
(二)视觉传达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
因为互联网新媒体这项技术的诞生,同传统媒体进行比较可知,它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足开始出现。传统媒体主要应用电视、广播和报纸来对广告进行播放,这种媒体形式虽然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有限的自由度,可是凭借监管部门与传播机构的从旁辅助,广大受众依旧比较信任应用传统媒体方式所播放的广告。而互联网这种新媒体虽然有了非常高的自由度,可因为监管机制的缺失以及滞后致使新媒体广告可信度不是十分良好,因此就使得网络媒体根本不能同传统媒体进行比较。虽然网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传播媒介,并且还能够把大众心声都充分的放映出来,可因为互联网这种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传播信息的人员,并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任意的信息,这样网络媒体广告自然而然就缺失了权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针对网络媒体广告当中新兴起的视觉传达这个领域而言,只有网络技术可以持续、快速的发展,才能促使人们对视觉传达媒体广告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在上文对新媒体广告当中视觉传达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探索,表明只有通过实践设计的探究和总结,才能够使新媒体广告的视觉传达变得更加真实可靠,进而使互联网商业广告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宁,金韶.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广告及其传播策略――基于场域理论视角[J].现代传播,2014,36(2):99-104.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媒介,在过去一直占据人们生活的全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各大社交App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广播电视,一个小巧的手机或者是一台电脑,人们就可以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状态。并且,在趣味性上,很多新兴媒体的涌现,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的收听率、收视率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广播电视也不必灰心沮丧,因为传统的广播电视依旧是舆论的喉舌,依旧是党与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是党发声的重要平台,重要渠道。虽然随着生活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媒体在受到各种新型媒体的冲击,但是广播电视的地位永远都在,在这种“互联网+”时代下,就需要审时度势,认清现实,面对竞争也不后怯,认清自身的定位,努力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能力,使得新闻采编依然能够拥有自己的受众,使得广播电视在“互联网+”时代中与新媒体的竞争依旧处于不败之地,依旧能够稳步前行。接下来就阐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探析的相关内容。
1 “互联网+”时代下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面对竞争压力与生存压力,广播电视更需要意识到自身的处境,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重视工作,掌握新闻采编技巧,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接下来就从两个方面让广播电视意识到新闻采编的必要性。
1)拥有机遇。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必要性,也就是进行相应的采编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要拥有整体的互联网机遇。广播电视本身就有着自己的受众,即使没有手机,用现在的网络词汇表达就是,广播电视是本身自带流量的。互联网的出现,自媒体的盛行,整体而言为了流量,一切都是为了流量。网络上的自媒体,努力做大,努力做新内容,为的就是流量,然后拉到更多的投资。所以,广播电视在本身自带流量的前提上,在互联网时代中吸引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吸引到平时不太看电视听广播的年轻人,那么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增加自己的流量,这就是拥有一种机遇,而这种机遇就会督促新闻采编工作做得更好。
2)面对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重要性,重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要敢于面对网络新兴媒体、自媒体的挑战。自媒体以不同的特点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受众,自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广播电视的部分观众、听众流失。自媒体也有自己的优越性。所以,广播电视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注重新闻采编的质量,以质量取胜,用好自己的优势,直面挑战,绝不退缩,争取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
想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相应的工作质量,那么就需要掌握具体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特点,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然后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能够更精准、精确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接下来从两个方面阐述广播电视采编新特点。
1)丰富的信息来源。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广播与电视了,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民众自身可以在网络上消息,既可以是读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来源,很多热点事件能够在一时就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所以就需要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进行不同层次的筛选,因为只有通过不同层次测筛选,才能够选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更新的速度,大多数的传统媒体是跟不上自媒体的,所以通过丰富的信息来源,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与各大媒体抗衡,所以丰富的信息来源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之一。
2)多样的信息传播。现在很多群众常常会选择在自己的手机上观看新闻或者是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接收的渠道变得更广,那么对于广播电视而言,信息传播的方式就变得更多样化了,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第二个新特点就是多样的信息传播,多样的信息传播就更加需要重视新闻采编的质量,只有在保证新闻采编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够通过多途径,将新闻播出去,才能够收获到更多更好的效果。
3 “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在“互联网+”时代下,面对各方面的生存压力,广播电视不得不做出新的改变,不得不重新整理相关的新闻业务,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努力奋斗,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合理以及公正,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就要掌握以下5个技巧。
1)从民生视角进行采编。第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需要选好视角,把握好角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找到人民大?都普遍重视和关注的内容,选择与民生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广播与电视的新闻得到更多的关注。从民生视野进行新闻采编,就需要转变自己的立场和角度,以自己是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想想自己更关注哪些内容。代入角色,能够让新闻自带“流量”。
2)保证新闻的立意高度。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下让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内容拥有更多的受众,就需要掌握保障新闻的立意高度这个技巧。在大多数的人的生活里,常常是平平淡淡度过一生的,但是平凡的一生里也会发生很多的小事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探索与分析,找到新闻与众不同的地方。传统的广播电视往往是具有一定的正统地位,切莫学习自媒体那种标题党的形式,传播一些低俗的价值观,要时刻保持自己新闻的立意高度,成为众多新兴媒体以及自媒体的模范,永远领导正确的三观。在《一幅刺绣的启示》中,新闻的立意高度可以变成日复一日的努力,才能够有目标完成的那一天,切莫随意终止你的努力。
3)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千万要记住的就是需要尊重新闻的真实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为了流量而弄虚作假。在现行的很多自媒体和新兴媒体中,特别是一些八卦新闻,为了更多的流量而撰写不实的新闻,那就是哗众取宠。这种不尊重新闻的情况在传统广播和电视中千万不能出现,千万不能够成为带动谣言发展的第一人,在新闻的采编中注重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始终坚持的第一原则。
4)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还需要挖掘新闻的潜在价值。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相比,在速度上可能处于劣势地步。但是广播电视在进行相应的新闻采编时,却是可以忽略新兴媒体的一时热点,可以静下心来去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在挖掘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新闻热点事件的关注不应该是一时的,而是需要通过深入了解,做成一个深度访谈,这样与别的媒体相比,广播电视的专业性就有所体现。
5)新闻采访时灵活应对。第五个技巧就是在进行“互联网+”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时需要在新闻采访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在新闻采访时有一条守则就是“七分采访,三分用笔写”,相关的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的采编时需要记住这个原则;然后在进行新闻采访时,还要能够掌握分寸,学会取舍。新闻播放的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及时抓住重点,新闻采编人员也需要掌握重点内容。例如在采访暑假大学生支教活动时,就需要掌握好时间,做好人物的采访安排,在提问题时找好切入点,做好相应的准备,抓住亮点,这样才能够提高收视率,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
关键词 纸媒转型;新媒体;互联网思维;融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154-02
随着新媒体、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统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纸媒命运的讨论几至沸点。
互联网环境下,纸媒的转型势在必行。而纸媒的转型绝不会像做一个网站、办一个客户端搭上“互联网”那么简单,而是要运用“互联网+融”思维,在指导思想、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生产方式、盈利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来一次整体调整,实现纸媒的“生态再造”。
1 “纸媒将死”?
“十年青春空飞扬,人未老,报先亡,新识旧友,何处诉离殇。”一位《新闻晚报》的记者填写了这首下步《江城子・记梦》之韵的挽词后,这份运营了15年的报纸宣布2014年元旦起停刊。
曾经风光无限的纸媒,逐渐被一种危机笼罩,而且这种危机愈演愈烈。6年前,著名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停止发行后,《费城问询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西雅图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也申请破产保护或转向网络版。此外,西班牙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国家报》也大幅度裁员,《法国晚报》、《德国金融时报》等也销声匿迹。
国内,除了《新闻晚报》外,《万象》、《天天新报》、《房地产时报》、《竞报》,河北的《杂文报》也相继宣布停刊。
此外,人才流失,读者减少,发行量、经营效益下滑……这些集中发生的事件,使业内气氛骤然紧张,不少人惊呼“纸媒将死”,各种悲观言论甚嚣尘上。
2 纸媒的互联网误区
毋庸置疑,很多纸媒的传播理念是不落后的,其新闻产品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令人苦恼的是:为什么已在网上实现了“互联互通”,还是叫好不叫座?
其实,从20多年前互联网引入我国,很多纸媒就开始了建网站、实现报网互动的工作,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尝试互联网转型,但从实践上看,鲜有成功者。一直以来,纸媒往往只是把互联网及互联网所创造的种种传播形态视为纸媒传播链条上一种内容补充和物理延伸,现在回头看,这是纸媒在发展战略上的一个误区。
审视传统纸媒所推出的电子版、手机报或者App产品,做的更多是搬运工的工作。在深谙新媒体之道的业内人士看来,这注定是要失败的。从纸媒到新媒体绝非平移新闻内容那么简单,二者间横隔着一个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传播平台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新产品形态。
这意味着必须要用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来探索新媒体。线性传播模式的消解,网络时代循环传播模式的确立决定了传统纸媒进军新媒体的必由之路:搭建一个供用户展示自我、并与用户积极互动的平台,输出一个为用户量身制定的个人媒体。
新传媒流传最广的概念之一是美国《Online》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新媒体中,传统精英式的传播方式被颠覆,受众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身份被消解,任何一个信息接受者绝非单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一个传播者。每个人的主动性得以彰显,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点评进而影响新闻的传播以及其传播效果。
3 互联下的“生态再造”
早在6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就说,“计算思维必将作为唯一的思维方式为人们所接受和
践行。”[1]
从传播学领域来看,互联网正重新“激活”这个世界,正在重新架构这个社会的思维观念、生产方式、传播和消费方式。像电和基础设施一样,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成为一种推动社会运行的全新
“业态”。
因此,在互联网“业态”下,互联网的连接、开放、分享等特点日益显现,由此产生了用户思维、产品思维、跨界思维、迭代思维、共享思维等互联网思维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网络关系的一个端口。传统报业要做的是,将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争取成为网络关系的一个关键点,在产业整合和市场协同中寻找、激活和整合相关的资源。这就要求报业积极打造以网站、手机报、客户端APP、微博、微信等组成的“全媒体生态圈”,融入互联网。
当然,融入只是开始,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吸引你的受众,如何吸住?就是需要借鉴互联网思维,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生产”中,体会到互动的乐趣,并利用“大数据”精确分析为用户提供适合其口味的新闻产品,实现订制推送。
此外,还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去重塑其组织架构,从根本上打通各个关节,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打破原来的条块式、垂直化的业务体系,建立开放、共享、扁平的组织结构。
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要求记者不仅仅仅给报纸供稿,而要同步向各个传播平台提供不同“口味”的新闻产品,突破传统纸媒报道延时、单一等局限,及时和受众实现互动交流。
其工作模式为:新闻事件记者第一时间发回现场图片、短消息多媒体平台(官微、网站、微信、手机报)滚动播发并及时互动第二落点加大深入报道力度纸质版出版多媒体平台再度传播深度互动交流。
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报社可以利用自办发行的队伍优势,在送报业务基础上,发展同城配送等叠加业务,加速从传统报刊发行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此外,为解决落地配送的“末端薄利”问题,报刊发行还可以向产业链上端进军,发挥传统优势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本土电商平台。
4 “融”思维下重建平台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化,媒体发展进入了融媒体时代,这种情况下仅有“互联网思维”是不够的 “融合思维”也必不可少。
所谓“融合思维”,指的是基于融合文化的特征,从新旧媒体融通性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一种大系统思维方式,它包括并超越了单纯的“互联网思维”。
剖析传统的成长路径,不难发现,在互联网“业态”下传统媒体已经逐渐失去“话语权”,这其中包括失去了信息整合平台的地位和新闻话题的设置功能。因此,对于纸媒来说,必须重新建立平台功能,回到新闻的
“主流”。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君超说,重要的是确立“融合思维”,摒弃“分离式思维”。他认为,作为新闻的一种形态,“融合新闻”不再是“易碎”的,而是“弹性”的(可实时更新、发展)r不再是单一的,而是集群的r生产过程不再是一兵一卒单打独斗,而是“各兵种协同作战”。[2]
纸媒要建立的融合品台,要将“纸媒精神”与核心竞争力传承下去,作为其发展的内核。传统纸媒,具有权威性、公信力属性,它对社会的整体把握,对文化的精致提取方面的优势,随着互联网兴盛,锋芒会越发显现。而作为纸媒传统优势的深度报道,也要充分发挥其深刻性、思想性强的特点,利用大量独家且具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扩大纸媒平台的品质感和传播力。
纸媒转型要建立的“一体化平台”,要实现各种资源、生产要素的优化升级,打通“内外”环节,让资源在不同介质的共享、优化、增值,实现由“短传播、窄效应”向“长传播、广效应”转变。此外,在稳固共性传播的同时,这一平台还要加强个性化传播和分众传播,成为一个多元新闻产品的供应平台。
“一体化平台”还要加强与不同媒体及上下端产业的融合共赢,形成融合、粘结不同传媒、产业、空间和发展要素的融合式价值链,构建多元共赢的业务发展渠道和产业格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互联网+” 新媒体 思维模式 高职院校 共青团 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19-02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次产业革新,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创造财富,也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互联网时代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最大冲击就是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网络已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伴随着“互联网+”带来的生活体验、沟通空间转换、新媒体应用等,更是吸引了广大青年青睐。据统计,在高职院校,有近半数的学生成为手机网民主体,“零接触一代”对传统媒体绝缘的青年群体已经形成。在网络背景下,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宣传工具的选择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影响着当前共青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凝聚和作用发挥,而应对这些挑战,紧跟时代特点,适应新型宣传方式的变革,创新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团组织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一、“互联网+”思维的提出
什么是“互联网+”?现在很多人的共识是,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平台上加上一个传统行业,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然后助飞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家装,传统的家装设计公司由于互联网平台的接入,使得人们实现在线完成家装设计样式的敲定,并快速实现所在城市定点家装公司按图纸上门施工,以及省去反复沟通,这是最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更像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空间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强调开放、协作、分享,相伴随着这样一些关键词,如用户至上、模式转换、口碑、体验、信息获取方式变革等。在这一思维模式下,伴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再创造出一种新的行业发展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中,信息通信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并充分发挥出其在数据整合和筛选上的技术优势,最后再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产业领域之中,从而全面提高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在这整个互联互动的过程中,各种新媒体将产生巨大的信息量,如何理性地进行信息筛选和甄别就成了大学生眼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思维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队伍及服务对象面临双重挑战。根据对近五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行分析,近年来国内网民数量日趋增长,大学生网民所占比例偏高,而其中微博、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用户逐年上升。互联网深刻影响着青年的人际互动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聚集方式。作为高职共青团工作的服务对象,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个性特长突出,文化水平低,心态不稳定,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互联网+”时代下,他们对新媒体平台的依赖性逐渐增强,而新媒体媒介的碎片化信息,也成了大学生可以随手发、随手拍、随手转的信息。在这种粗略的阅读习惯和肤浅的学习环境下,共青团宣传队伍如何针对服务对象开展活动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而对于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队伍的建设,便有了队伍成员网络新闻素养的提升需求。因此,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自身队伍的鲜明特点,而且要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开展工作。
(二)角色混淆对青年心理的冲击与挑战。信息网络时代,青年在互联网中的社会互动主要以角色系统为基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现实的社会伦理规则受到了空前的挑战,青年的心理也面临着冲击,他们在满足和失衡中寻找刺激,耗费大量的精力,他们可以完全抛开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色网络事件中,如充当道德失范的发泄者、扮演通天神力的网游英雄,丧失理性的认知障碍造成了他们对网络和现实中角色界限的混淆。
(三)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宣传阵地工作盲区日渐显现。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阵地,主要是指对团员、青年进行有效的宣传工作而建立起来的机构、组织、设施,如团校、黑板报、广播站、网站、教育基地、图书馆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宣传方式存在工作盲区,如采用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这些媒介虽然具有导向鲜明、直观具象的传统优点,但也因其更新速度慢、形式单一,青年学生获取信息量有限,以致关注度低,互动性差,很难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互联网+”思维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策略
(一)用户至上、服务至上促改革,共青团宣传工作理念要实现“互联网+”思维。鉴于“互联网+”思维在商业上的成功运用,共青团面对挑战,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突破,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自我变革,弱化自上而下的传统层级化管理理念,在工作理念上实现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创新,抛弃“我要引领”、“我为你服务”的原有工作定位,融入多维空间的对象体验,即围绕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优化宣传工作流程,构建线上线下即时沟通、互助互联的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对象的再组织化,从而实现真正的“引领青年”、“服务青年”。
(二)体验为主,构筑网络宣传新阵地,提升高职学生网络素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愈发明显和重要。共青团组织在高校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全面开展思想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团组织的职责所在。一方面,团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园网络和教育网络资源,开发新媒体网络宣传阵地,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网络平台,开展团工作的项目申报考核系统等;另一方面,团组织要走进学生,贴近生活,积极宣传新媒体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为大学生创造健康良好的媒介环境,与时俱进地主动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新媒体来丰富宣传教育手段,创造学生与新媒体的接触机会,提高学生运用新媒体的操作能力。如今,高职院校团组织运用公众微信号、微博等新媒体工具对学生开展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题材选取还不够全面,主导思想渗入不够透彻,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转发上级团组织的活动号召,自身发起的话题讨论和信息分析还不够成熟,较多都是有感而发、随笔散记、活动跟踪等。互联网时代,团宣传干部可以通过手机报、发起网络互动话题、开设微信互动平台等方式,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以点带面拉动更多青年参与进来,共同关注,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启发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媒介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从而真正地做到提升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信息为王,流量思维带活信息联动方式,开创线上线下工作新局面。高职共青团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在活动设计中,实现信息联动和多媒体嵌入。将各种媒体产品进行灵活组合,借助微新媒体平台为线上推送,以及结合活动现场做线下互动,实现互联互动,即时交流。如在设计以纪念中国人民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时,为避免主题活动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形式刻板单一的先入为主印象,团组织可以在校园各媒体平台生动、鲜明的活动宣传标语,如标题设计为“我和国旗合个影”的爱国主题活动具有一定生动性,不仅体现了参与方式的简洁,又让人充满好奇。而在活动现场融于线上互动环节便可以有效提高参与率,如关注校园官方微信,并对此次活动点赞便可参加与国旗合影活动;将合影照片上传微信朋友圈可以领取纪念日纪念品一份;在微博发言平台参与发言,并答对爱国知识问答题的人将可以进行现场微博抽奖,抽中的参与者可领取纪念章一枚等。这种工作形式的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主导思想的网络影响力推广,更是很好地将活动过程中各信息数据进行立体式铺开,一方面达到了主题活动和思想引领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也通过新媒体凝聚了更多青年参与互动,并从中获得有益于其自身发展的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面对新时期带来挑战的同时,机遇同样并存,“互联网+”思维模式为我们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扩宽工作视野带来了启发。从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结合、“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向大学生推送喜闻乐见的宣传内容,到组建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等方面,这些都为高职院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提供了可参与和借鉴的思路,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共青团团结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