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自主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
近几年外语教学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也在逐步的提高,培养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和长效学习能力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长期目标。而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再加上面临四、六级考试的压力,和社会对他们的英语能力日益增强的要求,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必要的,可行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受到了教师们的推崇。
一 自主学习定义
自主学习又被称为“学习自主性”,在语言教学方面,最早是由Henri Hole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Henri Hole出版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该著作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发起点。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自主获得确定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的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我们也将这种“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称之为——自主学习能力。
二 自主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为达到某一个学习目的而对学习行为进行的计划,也指为有效地达到某一个学习目的而对学习方法所进行的选择。包括制定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总体目标,合理支配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筛选并利用学习资源,对每个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时间段对学习方式进行阶段适应性的改善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等等。
专门从事外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研究的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兰皮隆(Ute Rapallo)认为,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有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的方式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方法对外语学习进行准备、调控和检测”,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不是由老师或者他人制定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经过分析、探索、综合后,主动模仿或者创造并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以使用的。Henri Hole认为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确立学习目标;②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③选择方法和技巧;④监控学习过程;⑤评估学习结果。笔者认真,英语虽然是一个长期性的学习过程,但我们应该把目标细化,也就是需要阶段性的去检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因此,我更倾向于把学习策略细化:①确定英语学体目标;②选择英语学习方式;③确定阶段性的英语学习目标;④确定英语学习范围;⑤在实践中学习英语;⑥阶段性的英语学习成果复习;⑦定期检测英语学习成果;⑧确定新的短期英语学习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的环境和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不尽相同,所以自主学习策略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是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那一套学习方法。另外,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设定阶段性的目标,进行阶段性检视,这有利于逐步建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呢?
1.注重策略训练,改善学习方法。首先,在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策略之前,教师应该总结出一个大众化的策略框架,并对学生的学习策略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其次,应该根据每次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辅导学生确定阶段性的目标;第三,关心学生阶段性的主要学习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阶段性的自主学习后,教师可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效果检测,对达成学习目标的,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中的遇到的策略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这样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2.注重个性培养,提高自学能力。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我们在进行大众化的策略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英语教学应以发展个性潜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务中,我们可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强化动机,在教学中可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例如,学习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后,要求学生思考:which is the easiest way from Beijing to Cairo? why?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如在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young tom was in school for only three months . then he was sent away from school. but if he went on studying in school, what will happen?”
3.培养发散思维,催化知识迁移。在课堂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义。如句型转换是一种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想出尽可能多的转换形式。同时要做到催化迁移,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新行为的形成。例如,学生学习定语从句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利用现有教材或随时补充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掌握the thing which he said…,the book he bought,the disease which the soldier was suffering from…等结构,并把这种旧的认知结构运用到what从句中去,逐步形成识别、发展和组合what从句的技能,对他们今后独立学习有较大的帮助。再如,我写了一首押韵小诗,介绍给学生,目的是催化day /die/对ay, air读音的迁移并创造性地用于今后对新单词的朗读中。小诗如下:today is my birthday,it is not a weekday,it is a fine day in may, what a beautiful day,let's go out and play have every day like today。
一、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也是重大教学理论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本次教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为,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在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
新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使师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包括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就某一学科而言,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果或结论,概念的获得依赖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学科概念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因此,教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过程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
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即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从源头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实质上,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压抑,甚至是摧残。
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就是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而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问题,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学校学到、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了,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需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双自主”教改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探索知识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去发现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过程中培养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
总之,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扭转目前在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不良现象,通过转变教学行为与方式,做到既重结论,更重过程。
三、“双自主”教改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等统称为学生观。“双自主”教改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的学生观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其含义是: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做好工作;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可以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里。学生是不是能生活的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他们所在的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义:①学生是完整的人。要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且各有侧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义: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学生当做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不能强加给学生。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起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抵制或抗拒。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一条规律。教师能让学生自己完成上述认识活动。③学生是责权主体。从法律角度看,学生在学校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因此,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合法权利,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树立学生为责权主体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教育关系的前提。
四、“双自主”教改需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双自主”教改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表现为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侵犯学生独立个人权利,以及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实质上是忽视学生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师生伦理关系。
1、如何建立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㈠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的价值。其次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⑵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明确师生的权力义务关系。
⑶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的教育关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打破师道尊严和师生如父子的庸俗观念。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师生情感关系虽然受到重视,但也存在难以令人满意的状况,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现象依然存在。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㈠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应该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⑵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策略。
⑶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
关键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16-02
在四年多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远比教授书本知识重要得多。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之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而是学生能够学会多少。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最关键的。
传统的英语课,老师课前精心备课,课上认真讲解,课后布置大量作业进行巩固。可学生整节课只是在看、在听,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最后是老师讲得很累,而学生却没兴趣听,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在运用知识解题时已然错误百出,不能达到理想之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总结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英语课上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诱导学习兴趣
一方面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日常教学中许多细微之处对学生科学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3.积极肯定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难度、多层次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露脸”并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体味成就感,遵循“表扬并帮助”的原则,激励学生进步。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多问为什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养成一种问为什么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锻炼。
然而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不足,在英语课上的做法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过程上实施。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教师马上就自己将答案说了出来;又如,在英语习题评讲中,教师读了一个选择题,让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学生回答“A”,教师马上说“对了,请坐,下一题”;再如,教师问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了一半,还没有将自己要说的说完,教师马上打断了说“正确,请坐下”,等等……也许这些教师会说,要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时间来不及。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不能有任务观点,不能将教学目标误认为教师讲完了,目标就达成了。课堂教学的确需要一定的容量,但这种容量是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容量加大了,没有一定的质量作保证,又谈何质量呢?那种机械地一问一答的习题课,仅仅是对对答案而已,绝不能算教学。要算的话,教的过程在哪里?学的过程又在哪里呢?这种方法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呢?
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回答和争论的问题,并且多问一些为什么,就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指导学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后,必然会善于学习、乐于思考,长期坚持,学习能力必然会提高。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心理指导法
经常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心理知识。比如,一天中的最佳速记时间和最佳长时记忆时间,如何克服厌学心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等等。这样既能缓解一下上课的枯燥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日积月累掌握一些有效可行的学习方法,不再去硬着头皮死记硬背,事倍功半。
2.分析归类法
英语单词大多有它的词根、词头(前缀)、词尾(后缀)等部分,如果我们掌握了它们的意义,对单词进行分析,对我们记单词是大有帮助的,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1)词头un-表示“不”、“无”、“非”,如:fortunate幸运的,unfortunate不幸的;(2)词尾加er表示“人”、“者”,如:fight战斗,fighter战士;(3)形容词词尾:wonderful精彩的;(4)-ly副词词尾:greatly大大地;(5)复合词:bare-foot赤脚的,man-made人造的。
英语词组里有好多相似的结构,不妨引导学生把它们归在一起,通过对比法去记忆。如,take up;take over;take in;take down;take off。把这些词组放进具体的句子里去比较它们的意思不同,然后去记忆它们不同的意思。
四、课后辅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当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或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出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来,课堂上不好意思提,可以在作业本上提。教师能够在批阅作业时回复,当然在回复时,也不要正面回答,而是只给予一些提示,让学生通过回复的提示,自己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目前阶段还回复不了的问题,就在鼓励的同时,介绍一些有关的书籍、资料和网站,让学生在今后通过自主学习去解决,就是目前解决不了,在学生的心里也已经埋下了一颗“探究”的种子。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也会促进他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一种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思考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习惯,使自己的思维习惯得到培养,思维的品质也会有所提高。
通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素质能够得到提高,个性可以健康发展,并开始学会学习。实际上,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这是我们教师最美好的心愿,也是我们教学目标中学习素质培养的终极所在。
Discussion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JI De-cha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000,China)
[内容提要] 本文阐述了英语自主学习的意义和特点,并结合英语教学实践,简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英语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 学生的任务是学.所以,教师往往热衷于"满堂灌",形成了一个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将英语书所出现的语言知识点点滴滴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听,记,背及做大量反复的练习.教师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这样的英语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自主学习的意义
1,顺应了时展,科技进步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产业结构,工作,生活方式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以及"填鸭式"的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都显得力不从心,时代需要新的英语学习观,"学会学习"逐渐成为这一时期英语教育界的最强音;另一方面,随着电脑,书刊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的发展,使多渠道,多方式,多途径的摄入语言信息成为可能.多媒体教育的出现为个体独立自主的学习语言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可见英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必须和必要.
2,英语教育界的主动呼应和选择
教育部新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明确提出要"发展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因为英语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理论框架,就一定意义上来说,把握住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因而可以说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
3,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而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速度一致,步伐整齐,实在是强人所难.何况,即便是同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要.而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计划,设置目标,取得较好的英语学习成绩.另外,当知识的摄入不再是依赖教师机械地灌输获得,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与教材的沟通,理解与联系而获得时,知识的记忆才会牢固,知识的运用才会灵活.而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调控和配置所培养起来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更是传统英语教育难以做到的.因此英语自主学习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发展,是个人成才的根本保证.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
英语自主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以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从最初的学习目标设置,学习进度的制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到学习过程中调节,控制和补救,再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省,都将由学习主体自主的选择和决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始终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强烈内在动机,对取得进步充满信心,能从英语交际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启迪;在课堂上不管是全班活动,小组讨论还是结对子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发言.
三,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课堂学生观,把学生自主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
教师对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是一个根本性的认识问题.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作为目的语的英语是学生认识,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没有能够真正做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最能反映教师这种观点的一句话是:"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 "我们分析一下"我讲过多少遍"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讲"就是把语言知识讲清楚,那么,"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你怎么还是不会呢 "这是把学生当成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只是做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意义服务,做到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只有在这种服务和结合中,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逐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
从我国目前教育状况来看,衡量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仍是分数的多少,教师只强调学生记住了多少英语知识,懂了多少语法而忽视了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便依赖于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语法知识,也满足于机械的哑巴式的英语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手段,把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英语运用能力等素质方面的评价.只有如此才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利于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氛围.
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英语自主学习需要学生一定情感的投入,并能以意志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另外,英语自主学习并不排斥他人的帮助,相反能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和向他人求助应是英语自主学习的一个评价标准.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学生自己决定是否求助以及如何求助,因而无形之中便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英语学习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当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困难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最初的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开始减弱时,便需要学生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克服这些困难,继续学习.这时虽然可以寻求他人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有毅力与恒心去克服这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恒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长期的训练.
[关键词]教学;自主;问题;情境;拓宽;兴趣;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07-01
自主性学习能让学生积极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那么,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提供自主努力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一般在一节课的课始,亮出总的目标,使学生有个总的冲刺的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较大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也要通过过渡语或小黑板、幻灯等形式使学生明确。
二、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要有兴趣与好奇心。问题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
有关的表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而且要有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实际上,认知参与涉及学生“会学数学”的,而情感参与涉及“喜欢数学”或“喜欢数学学习”的问题。数学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以及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数学的和对数学的正确态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难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
新课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要求学生将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在探究数学奥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上课时的精心策划和指导。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各方面,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发现一些与数学有联系的问题。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己编辑一些问题。从问题中找出规律。
五、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着力学习方式的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一、“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作用
站在教师教学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当中提倡教师要围绕“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在“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在“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发现过程;“寻问探疑”是学生自主质疑、积极参与的过程;“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规律”是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对知识有创新性理解的过程。
与自主学习指导相一致的课堂教学和指导模式是自主学习得以充分实现的重要保障;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通过课堂把握自主学习的基本环节调控,把自主学习指导工作从课内做到课外,全方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突破性进展
我们对“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
2.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相继构建、应用,学生“怎么学”有了强有力的拐杖,许多学生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于自身特点的一套学习方法。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在课堂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自主领悟、自主质疑、自主评价、自主总结、合作探究等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全校抽考中,我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校级领导的多次赞誉。
3.自主性学习习惯初步养成
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常动笔墨的习惯。学生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家长普遍反映,在孩子的学习上,他们是越来越省心了。
四、“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自我表现评价
1.自主教育观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⑴对语文自主教学有了以下认识:
所谓语文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自觉地主动地经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实施语文自主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具有强烈的教书育人意识,掌握着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要学生“下水”的,教师要勇于先“下水”;要学生做到的,教师须先做到。身先士卒,以身垂范,方能使自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其次,在研究中不孤军奋战,不把学生仅仅看作研究的对象,而是将每个学生纳入研究者的行列。
⑵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要想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们的语文自主性学习模式,始终凸现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为切入口,以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评价标准,以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最终目标。
2.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在研究活动中,在我的带动下全体语文课题组成员都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理论,承担了课题的实验研究,撰写了数十篇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的论文和教案。
四、“四步式”自主学习模式的社会影响
一、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
能不能提高教学水平,关键在于师生要有一个和谐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
教学实践证明:在轻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得到激发,能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进行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建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渴望学习数学。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指导,但不能要求同一模式,要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预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
(一)提倡不同的预习方式
预习前,教师可以提出总体要求,让学生找出知识的前后关系和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允许学生用不同方式进行预习。例如,有的学生习惯用“阅―比―疑”预习三步骤。阅,就是阅读有关资料;比,就是作新旧知识比较;疑,就是对内容提出质疑。又如,有的学生习惯用“看例题―查资料―做练习―提问题”预习四步骤。总之,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达到预习要求都是值得肯定的。
(二)提倡多样的表达方式
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是有所不同的。预习过程中,所思、所想、所悟、所疑的表达方式也不尽然。例如,有的学生习惯于用图示法,加深对题意的理解;有的喜欢表格式,突出新旧知识的异同点;有的用编题、质疑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例题的独立见解,学生的预习方式不同,理解知识角度不同,为课外学习小组交流提供了相互启发,激发了学生质疑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自主预习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交流的主要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渠道。
(一)放松学生的紧张心理,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为人之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往,讲课中尽量做到亲切笑容、语言激励、态度和谐,促使学生身心放松。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才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多让学生动手,提供一个探索的活动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动脑,还要让学生动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例如,在传授简单图形时,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纸制作各种图形,然后,通过观察、测量,掌握各种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感悟数学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多让学生动口,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数学本身是一种工具,教会学生善于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的讨论,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潜能。
(四)打开学生质疑枷锁,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空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在教学时要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允许学生在课堂学习时随时质疑、发问,不要错过学生最灵感的那一霎间。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新课内容质疑。通过开放题目、一题多解等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等形式训练学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让他(她)能在讲台上分析、讲解、演示范题、纠正误题。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我们也可以组织个人和小组竞赛,在竞赛中挑战难题,增长意外的发现,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
四、在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所常用的方式。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可以根据课内要求,设置一些基本题、思考题、调查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面发展。对作业中出现的较严重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面批手段,和学生面对面交谈,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为了更好地发展教学改革,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辅导,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既动脑又动口动手。课后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作业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意识之上,学生的作用起着主导作用,若是其无心学习的话,这种学习模式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拓展,整个学习过程才能被其更好地支配。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创造必要的表达机会,来逐渐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直在被动的教育模式中成长,很难很快地适应自主学习模式,为此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培养和锻炼。在最初利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调节好学习的步骤、速度以及过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适应,并逐渐增加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适应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分配和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些内容紧贴课本,但是在学习活动的组织上,学生却占据着主导作用。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语文课课堂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关键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启示,学生自觉地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方法,学生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课文学习中,注重精读和泛读的结合,增强语句的赏析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见疑问,不急于给予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课外材料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像《演讲与口才》、《读者》、《语文报》等口碑较好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随笔和文学创作。
三、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在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再如,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在老师引导点拨下,认真准备,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自读篇目,同学们与小老师配合默契,深入研读,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集体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还可定期开展语文活动课、知识小竞赛,从选题到组织都由同学们操作,往往是群策群力,迭起,趣味横生,真正是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实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并从中体验到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活动也不失为一种一举多得的好形式。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提倡学生自学与自悟,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语文教师平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化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另外,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在学习中焕发出来。
五、鼓励学生质疑
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如我在教《项脊轩志》,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课堂上尝试自己翻译。其他学生针对他的翻译可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让他们互相问答,把课文中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找出来。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自主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及时反馈学生的检测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达标训练,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习题的设置要注意梯度与难度,可按识记、理解、实践、创新四类设置问题。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尽可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有效性
自主学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解决新问题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往往可以分为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这种教学活动,将学生置于核心,在与教师或他人合作中,习得知识,发展技能,在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应各司其责、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效率。组织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当学习者与他人协作时,他们会学得更好,往往能正确地解决更多的问题。
早在两千多年前,在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班级学习中学生们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心得和经验,才能够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进一步加快,善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人际交往和个人工作的基本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积极愉快的自主学习,提高独立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使学生具备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和高效的思维创造合作能力。
就艺术课堂教学来说,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虽然学生在课下做了预习,由于问题提出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学生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教师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同学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听课,学生由于紧张或其他原因,回答问题有困难,答案总是不符合老师的“心意”。这时就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在自主学习中,我们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形成不同的观点,也就谈不上“收”不“收”的问题。
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体会让他们讨论又能讲出什么呢?如果全组的学生都没有事先的自主的学习,讨论时就只好冷场。没有个人的努力,组内的学习就不可能有效,合作学习就成为一句空话。要想学习的效果好,必须充分自主学习,才能为展示作好铺垫。
2、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合作学习时间要合理分配
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以前教师的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确合作交流的任务、目的、在了解了合作的步骤方法的基础上再展开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以便及时总结,了解合作学习的效果。
4、合作学习任务要清晰明确
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再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
5、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6、要共同分享合作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