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自主学习的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学习的感悟

第1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认为,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运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思维和语言感知。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源于在实践体验中的理解感悟,并由此进行灵活运用。这样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一、鼓励自主阅读思考,增强理解感悟

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一方面能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提高学生善思质疑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深化理解感悟过程,促进其知识技能生成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文章题目、思考引导、背景介绍等方面内容进行略读和精读。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筛选文章的有效信息,形成整体阅读和综合理解的初步感性思维。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画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够抓住质疑的要点。再次,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程,让其能够有足够的表达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运用文本中的词汇语句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过程。

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能够帮助学生强化理解感悟。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Reading Times have changed”教学中,可围绕文章的题目思考: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title?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结合语篇表达主旨意图,能够找出自己的理解疑难之处。同时,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理解情况,以“What’re characters about the author’s hometown?”和“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article?”来鼓励学生思考质疑,以增强理解感悟。

二、倡导自主表达交流,提高运用技能

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学生通过自主表达,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学习过程中矫正。同时,学生的自主表达交流过程,能够对学习的认知感悟起到深入推动作用。

学生的自主表达交流运用是对阅读学习和理解感悟的升华,更是自身学习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教师不妨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和谐学习,真正实现积极主动学习的需求。同时,运用积极引导和主动配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表达交流,以深化理解感悟。针对学生在表达中的问题,教师应该予以指出,多运用激励评价的方式来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闪光点,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通过自主自由式的表达,能有效深化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形成正确的语言感知能力。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表达主题的前提下,能够用英语描述香港的一些大致情况。同时,布置一定的思考表达交流题目,像If you are a guide,how will you introduce Hong Kong?和Why do the people like to play in Hong Kong?等。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自由表达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策略,形成有效互动。师生的有效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主动表达运用能力。

三、突出学习才能展示,提高自我效能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展示平台,能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在经历了辛勤劳动之后能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能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更能够深化学习认知过程。

笔者以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多还给学生语言学习主动权和表达自由权。同时,建议学生能够发挥好自身的想象思维,深入反思总结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如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能够依据文本的表达角色进行扮演,深入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促进自主学习过程的升华。学生的才能展示过程其实也是其自主学习的升华和体现。

总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深刻体现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促进其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形成。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深化其学习策略,提高英语综合表达运用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秋水.浅谈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1(4).

[2]周俊.基于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考试

第2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一、注重自主理解感知,培养质疑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思考,形成充分的认知思维和整体理解感悟过程。这样的理解感悟不仅是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语言表达素材内容后的一种升华,更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有利于其自我感悟能力不断发展。

注重学生自主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前提下,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文本阅读理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学习方法差异性,允许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喜好确定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找出阅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独立思考,形成一定的综合表达认知思维。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的质疑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对文本的认知体验,还能够培养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以这样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理解感悟,让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更为充分,更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Fun with English)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建议学生在自学了解生词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疑难之处,并要求学生能够围绕“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和“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reading?”来自主阅读思考,并建议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疑难问题适当归类,带着疑问进入课程学习过程,有效捕捉解疑的思维方法。

二、倡导自我主动表达,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质疑思考是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内在需求,更需要其通过一定的表达形式予以呈现,以此来深化思维过程。学生通过自我表达,一方面,能够形成一定的理解感悟运用方法;另一方面,以自主表达交流的形式来呈现自主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帮助其增强自主探究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为他们提供自我表达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和谐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积极表达交流。教师应多创设富有情境和趣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更好地体现其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建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探究能力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呈现思考内容,以便有效深化认知过程。运用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表达探究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此提升语言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

学生在这样的自主表达探究过程中,更能够开阔视野,形成丰富的语言感知和实践运用技能。像在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9A Unit 4 TV programmes的“Reading The TV programmes on Saturday”教学中,可建议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学习疑难问题,就“Which TV program do you like best?”和“Why do we need TV programmes in our life?”来表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阅读的提示来探寻解题的思路。教师可在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进行适当指导点拨,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程学习的互动过程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能够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引导自我反思总结,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自主学习认知基础上的总结反思则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反思自身的语言学习思维方法、过程表达、存在问题中,不仅能够帮助自己调整学习思维策略,还能够在总结反思过程中更好地温故知新,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生成。

第3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把学生从观察现象改变为探索现象的观念上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的能力,也就是要求我们把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培养学生要有实际的能力,也就是要求我们把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彻底地转变过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构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经过近几年对教学的探索,我初步尝试了一种学好数学之法:自主学习。我认为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自主的空间、权利和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观察、操作、归纳、猜测、思考等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实现的渠道之一。

一、强压需求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自主学习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保护学生的自信心,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经验储备,为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创设和提供一个良好的以学生现有学习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出发点、以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形式为落脚点、以学生亲身经历和感悟数学为支撑点的宽松、融洽、鲜活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其产生“我要学会”和“我要会学”的强大内驱力,积极地进入数学的未知领域,从而感受自主的收获。

二、引领学生畅游数学新天地,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构造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我们必须创设一个多方面的有序的自主探究过程,我们必须创设一个多方面的有序的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行感悟到学习活动,将学生带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巩固训练”的学习流程之中,使其自主体验数学和自主感悟数学。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引导自学。把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内助力,带领学生感知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借助这些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自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自学目标、自学重点、自学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读(教材)、划(重点)、圆(关键词语)、点(核心)、批写体会及问题、想(解法)、做(习题)、检(反馈)”八字自学法,以自学感悟走向未知领域,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联系实际,巩固训练,引导自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搭建一个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学习平台,使学生自觉地把生活与现实问题当作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三、设创造性习题,培养学生思维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其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它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和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它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在数学中,我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分析,往往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教学开放题,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培养自己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自主学习态势。

第4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艺术策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要在发挥学生语文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依据教学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展现富有生活化的艺术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还有助于学生在充分的领略语文人文之美的基础上,深化学生的认识,真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1.利用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程语文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基础上,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来激活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一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理解和感悟。

对此,笔者以为,运用适当的教学艺术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运用教学艺术:(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进行自主学习;(2)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进行学习,特别是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来进行理解和感悟;(3)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学习才能,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专题的“求学之道”韩愈的《师说》教学中,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运用了如下的教学艺术,要求学生围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意思进行探究:(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知晓文章的大意;(2)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有关证据材料;(3)建议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有所见解,要求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激活,满足了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2.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新课程语文教学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感悟文本知识,获得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的艺术,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主要体现在:(1)允许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2)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3)教师的妙语导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4)注重设计悬念,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神奇的学习环境下,进一步思考感悟,获得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声声慢》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具丰富性和情感性,特运用了如下的教学艺术:(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来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艺术成就,让学生对她的词有一定的初步感受;(2)教师设置思考探究题目:①该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利用词中语句进行回答;②该词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③词中的叠词运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要求学生选用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并能够结合上述的思考题进行理解感悟;(4)鼓励学生在阅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进而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通过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位特级语文教师曾经说过:一堂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感情深深。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模式的运用,一方面,便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知识的不断内化生成。

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去领略文本中的处处美景;像一个睿智的演说家,引导学生去针砭文本中的各种弊端;还像一个优秀的乐手,时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中形象的情感达成和谐的共鸣。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是学生所期盼的,还是学生在今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在《雷雨》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就通过师生分别扮演戏剧中角色的方式来进行师生互动,从教学的效果反映来看,此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增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互动模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还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用心灵去和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用我们宽阔的思维去领悟其中深邃的思想,用我们的激情去感悟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学艺术正是新课程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所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刘琼.语文教学与情感心理[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5).

第5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兴趣;表达;感知

英语作为用于表达交流的工具,不仅是表达者的思维情感流露,更是知识内涵以及语言表达技能运用的综合体现。语言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知识积累与表达运用中所形成的思维感知,往往是对语言的综合概括与升华。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语言感知培养,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运用过程中概括其使用规则,真正形成一种熟能生巧的水到渠成之感。

一、创设自由表达氛围,增强英语思维逻辑性

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总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氛围引导下而生成的。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氛围,一方面,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感悟和思维情感;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创设自由表达学习环境氛围,能够让学生的语言感知更为全面。首先,应营造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学习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中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次,自由化的学习环境氛围创设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表达载体和机会,让学生能够更为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次,学生在自由的表达过程中,能够更好学习准确表达的方法,起到互相学习作用。

教师在创设自由表达氛围中,可突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的逻辑性。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A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来创设与文本相似的学习环境氛围,建议学生能够从“Why do we need Giant pandas?”来自由表达交流,特别是针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来要求学生能够围绕大熊猫的价值、保护、运用等方面予以学习探究,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逻辑性。

二、注重自主学习感悟,提升英语知识丰富性

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则是综合运用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反馈来分析,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自我感悟能够让学生英语学习知识更为丰富多彩。

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感悟生成性,鼓励学生能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思考,更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首先,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疑难问题进行思考,以形成初步认知感悟。其次,建议学生能够围绕课程知识要点来注重感悟过程的升华,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法策略。再次,建议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思维就自己的学习感悟予以表达,以强化理解感悟。

这样的自主学习感悟,更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广度和深度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自主学习感悟,能够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内容了解的同时,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可就文章的写作特色、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环节进行自主思考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有效的学习知识结构体系与阅读学习感悟积累。在《牛津初中英语》的“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Hong Kong?”来要求学生结合文章表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感悟,开阔知识视野。

三、突出合作探究过程,强化英语运用综合性

自主学习更需要一定的探究方式来深入推进。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发现问题奠定基础,而合作探究是解决思考中相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增强认知体验,还能够优化学习思维。

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运用好同伴、学习小组、文本角色等资源,进行彼此合作探究。首先,教师优化设计学习任务,建议学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思维和防线。其次,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彼此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形式进行探究,以深化认知感悟。再次,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来概括表达语言,以促进知识转化。

通过合作探究,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概括能力更为增强。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Why do we need the place as Zhalong?”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策略,提高其综合语言概括运用能力。

正如上所言,提高中学生英语语言感知及综合运用能力是基于培养他们正确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策略的必然体现。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1)培养学生正确语言感知是增强英语学习灵活性和敏锐性的前提,也是英语听说读写等功能的升华。(2)注重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综合运用,是学生英语技能运用的重要载体。(3)围绕实践体验与合作探究,以情趣化和实践性来优化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激活学生英语学习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版.

[2]张春霞.提高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之我见[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08期.

第6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一、“悟导练”教学方法的研究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 ,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能力。然而,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现行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课堂目标单一,课堂活动形式也囿于书本知识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忽视了学生理解,体验,感悟。为了在 教学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另劈奚径,探索了一套教学方法,笔者称之为“ 悟导练”教学法。

“悟导练”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讲学生最需要讲的内容。教学步骤是:悟(领悟)——导(指导)——练(训练)——测(监测)——评(讲评);教学原则是:悟为先,导随后, 悟中练,练则评,评则精。该教学法强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来感悟所学内容,然后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配以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思考状态,都在积极主动的内化知识,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悟导练”教学方法的探究背景

20世纪六十年代后,国外的自主学习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各理论流派提出的理论虽有不同,但其主要思想都是:知识是不可传授的;教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意因素外,还必须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只有学生发现和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有意义的,才能真正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自主学习做系统研究,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所有这些教学实验都把“学生自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

三、“悟导练”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借助其他人的协作和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构建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可见,建构主义理论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 悟导练”教学方法中:“悟为先,导随后”的教学原则是符合建构注意理论的。“ 悟导练”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自我感悟和实践操练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调空和自我修正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这一点符合元认知理论。

“悟导练”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但要通过感悟,自己归纳语言规律,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各练习的形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当学生意识到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掌握并运用某种知识时,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这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四、“悟导练”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生的认知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更希望主动探索英语语言的内在规律,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讲解。“ 悟导练”教学方法首先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相关的图式对所学内容进行感悟和归纳。因此,它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满足了自我探索的心理需求。

2.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牛津高中英语“先学后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先让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并根据自己所提取的信息,尽量独立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然后,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可见,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实施《牛津高中英语》

现行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信息量大,词汇多,如果只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课堂效率也很低。因此教师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导他们借助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 悟导练”教学方法提倡“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练代讲,讲学生最需要讲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从而为独立学习提供了可能,确保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

四、“悟导练”教学方法的运用实例

笔者在教高一定语从句部分:“关系代词;介词+关系代词”的使用区别时,先给学生如下例句:

1.This is the town that/which/I visited.

2.This is the town that/which was built last year.

3.This is the town about which we talked .

4.This is the town to which we paid a visit .

5.Wusong was the man by whomthe tiger was killed .

6.This is the town of which the villagers are proud.

针对以上例句,笔者首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感悟先行词后面的定语从句引导词的异同。学生能迅速发现例3,4,5,6 在关系词前多了一个介词。就此,教师引出“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这一概念,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观察例1,2中定语从句中动词与例句3,4,5,6定语从句中动词的特征。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以下规律:关系代词用于当定语从句缺主语时或从句中及物动词后缺宾语时,“介词+关系代词”用于当定语从句不缺主语也不缺宾语时,更直观地说,当从句中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或虽为及物动词,但已经带全了宾语,或虽为及物动词,但已经用了被动语态,或联系动词后面不缺表语时”。

以上笔者完成了让学生悟和教师导的两个过程。接下来,我再给学生几个巩固练习。事实证明,学生听课状态轻松而又专注,效果很好。

而在引入关系副词的用法时,我先给出以下例句:

1.This is the town where I was born .

2.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joined the party.

3.That,’s the reason why I didn’t come.

再以同样的方法和步骤讲述关系副词与关系代词的用法区别。

第7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一、加强教师引导,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掌握课文内容,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个体差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因人施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语文素质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方向,让他们能在已有语文知识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师的激励下发挥强大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不断探究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真正放手,给他们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挖掘语文潜力,打造高效的自主课堂。

二、设计问题情境,发展语文思维

小学语文自主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因此,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利用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通过反复阅读和探究课文内容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诚实与信任》时,教师可以把问题情境贯穿在预习环节、教学环节。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你认真读一遍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你能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留下字条?车子为什么会将反光镜撞碎?在问题指导下,学生能有所侧重的完成预习内容,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顺利回答预习问题。在教学环节的问题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通过再次阅读回答问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深刻理解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一道理。

三、开展合作学习,拓宽思维面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通过讨论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合作环节中,教师要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根据他们的学习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点拨,让他们有效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教学重难点是让正确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描写的景色以及作者利用古诗传递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分析古诗内容,加深理解,顺利完成古诗的学习和背诵。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都不相同,在合作讨论中,通过分享和讨论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面,让他们全面深刻的理解古诗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阅读教学,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灵感的源泉,通过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语文思维的深入发展,使他们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能更深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分析课文的重点段落,在反复阅读中把握重点句子和词语在整篇课文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作者借助文字抒发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情境,让他们认真分析文字的韵味,体会用文字表达的魅力。通过阅读获得深入理解,在阅读中获得感悟和提高,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不断提高。在阅读环节,教师还要善于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获得感悟,并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读写的有效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和发展语文素质。

五、创设开放性课堂,挖掘智慧潜力

开放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积极思考过程中挖掘智慧潜力,突破教学重难点,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在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学生能够进行充分想象和思考,让他们在想、思、问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和发展。在创设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时,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入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把亲身经历和生活情感和课文内容建立联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进行查阅,收集和课文相关的信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能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拓展课堂教学,把课外探究和课内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带到课外,继续探究和课文相关的内容。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认真探究,拓宽思维面,掌握了更多语文知识,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8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情境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的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课堂上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影响气候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活动,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了。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造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

二、大胆质疑,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9篇:自主学习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以及高考的压力,高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较多的采取“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等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新的理念“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高中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方面其发展都已经趋向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着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等,应是自主探究知识的。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粗略的谈一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一、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高中生对于语文的学是缺乏主动性,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从何着手去学习。但是学生对于生活却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经常在一起探讨生活常识、生活知识等等。“生活即教育”,从某个角度来说,语文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论性上升,是对生活的再现,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即: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为引点,诱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真正意义上的将知识与生活链接在一起,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如: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教学内容时,笔者构建了现代化的生活情境,即:运用多媒体播放像如今五月初五端午节全国各地的准备,诸如: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喝雄黄酒等等,学生通过多媒体很快联系到端午节纪念“屈原”,那么为什么纪念屈原呢?屈原又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激发学生的欲望,笔者趁势引出《离骚》,让学生去深入的阅读、了解屈原这个人物,探究他的爱国精神等等,从而站在今天,联系自我,端正自我学习语文态度,强化自我学习的动力。

二、设置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是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手段。通过提出问题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而结合问题去探究答案,有利于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想要引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就需要为学生指出一条线,让学生根据线索去探究,并在探究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和素养。而问题无疑是最佳的引导线,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入了解和认知。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递进的问题来有层次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方面逐渐递增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持续性,另一方面递进式的问题能够让全班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主学习锻炼。

如:在学习的《雷雨》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话剧作品中一共提到了几个人?他们的人物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你怎么评价周朴园这个人物?你怎么看待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的关系?阅读文本中的矛盾根源是什么?通过阅读这个剧本你有什么感触?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层层分析、剖解阅读文本内容,并找自我分析总结出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开展体验式的活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