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教学管理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管理;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进行,各高校都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以满足高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这就对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外大学的国内招生、民办大学迅速发展,对于本已十分激烈的高校间竞争而言越发严峻,如果高校应变能力不强,内部管理落后,必将严重影响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高校虽然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但是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同样是独立存在于市场中的企业。企业管理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供应链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中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之一,该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高校若能成功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必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一、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之可比性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管理理论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市场竞争中高校是独立的个体,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理论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同样适用。
(一)从生产要素角度看高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品和服务,而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样也来自市场,比如资本来自金融市场,原材料、设备等来自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来自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而人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高校是人才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而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如书本、桌椅、教室、教师等(以下称教育资源)也同样来自市场,所以从市场角度看,高校和企业一样,也就是说,高校也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否则就会出问题,甚至无法生存,因此高校内部管理完全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原则。
(二)从竞争形势看高校管理
加入WTO后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随着国家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扩招,再加上民营学校的异军突起,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入,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校,它们在各个层面上与国内学校争夺生源。很明显,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高校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身经百战,效率很高,值得高校管理者借鉴。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操作、控制、优化、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仓库、配送中心等直到最终用户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对企业采购、供应等环节进行优化组合,来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优化。它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管理方法,体现了一种系统、协调、合作的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内部各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传统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的偏离较大,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之间存在了差异。供应链管理模式则可使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信息的来源不再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还有来自供应链上不同的企业,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各企业围绕客户需求这个主线,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保证彼此计划之间的一致性,使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间有效地协同合作与控制。
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泛实施供应链管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整合企业已有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良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将是企业能否以较低成本、较短的前置时间、快速回应顾客需求、获得满意的关键所在。因此,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实现。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的所有活动,最终实现供应链连接的一体化、无缝化,在诸多方面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的运用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其组成结构及运作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运营过程的好坏,所以在快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才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行。而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计划的框架中组织调度各项教学活动,建立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师资力量的配备与调整,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等等。引进这个概念对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学管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变化,使之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学计划调整,排课变化等,只有完善有效的体系运行才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反应,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合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适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优化链上成员组合,保持快速的客户反应,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实现供求的良好合作。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优化管理,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沿着供应链逆向准确地、迅速地反馈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对产品的增减和改进、质量的提高、原料的选择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供求良好地结合。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会影响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断裂。
高校为人才市场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类似,都存在着大量的外部内部供应商和外部内部客户,对于高校来说,其外部供应商是指为高校提供各种教育活动资源的人或组织,如教材出版、生产教学设备的企业等,高校的最终“产品”是各种类型的毕业生。比如说排课是教师上课的供应商,教学计划是排课的供应商。外部客户是人才需求单位,比如说教师在上课时学生是他的客户,而他的供应商则是为他提供各种上课所需资源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为他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的人事部门,提供教材的教材科,提供课表的教务处,提供学生名册的系部,提供教室、桌椅的后勤部门,提供教学仪器设备的教辅部门等等。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最终都会对毕业生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高校必须具备随市场而动的应变能力,这种适应能力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比如市场需要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毕业生,高校则可以进行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修改,增加相关的课程及实践环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供应链管理为高校的灵活运作提供可能,增强了教学管理的适应能力,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及教学秩序的稳定,这对于高校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二)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节约“劳动”成本,减少重复工作、浪费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教学管理费用,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相互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它除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大大缩短了流通路线,从而减少了库存量和资金占用,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最终使流程简单化、高效化、低成本化。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成绩录入这一项工作来说,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交文本的成绩单,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了统计各种数据,需要根据文本的成绩单重新录入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的重复劳动,如果提供一个操作平台,要求任课教师在提供文本成绩单的同时将成绩录入到系统中,这样省去了重复录入工作,不仅节约了大量劳动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基于各成员间的协调,而协调的基础又依赖于信息共享。传统的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不易实现信息共享,处理方式仍然以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各个成员之间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无法更快地向市场供应产品。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信息化、网络化是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趋势。对于高校来说,各级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共同的操作平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完成高校的教学管理任务。比如教师有变动,通过电子网络可以告知所有部门,做出相应的反应,教学计划随之调整,排课也联动,同时教室、教学设备等都可以联动。
四、如何实现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需要全方位的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系统运行良好。
良好的信息渠道是基础。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信息实现共享和即时更新,可以引进如ERP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再者要对所有相关部门的员工和领导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并能实现按照供应链管理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适合教学管理的特点,并监督实施。
供应链管理应用于教学管理必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立印.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J].中国管理科学,2006(2).
2、杨帅.基于系统观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16).
关键词:伊顿公学;教学管理方式;中等教育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借鉴他国有益经验以解决本国教育问题,这是教育者关注国外名校的初衷。
作为世界顶级中学,英国伊顿公学以其悠久的历史传世。骄人的教学佳绩、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当今中等教育界闻名遐迩。
本文旨在对英国伊顿公学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简单剖析,从而为我国中等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伊顿公学简介
伊顿公学(EtonCollege)位于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创办于1440年,是世界著名的寄宿制男校。和中国的“初中+高中”模式不同,伊顿公学把这两者融为一体。入学初,学生大约为13岁,经过5年的学习生涯,毕业时18岁,正好可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伊顿是全寄宿制教育,無论家里远近,概无例外。
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大都成绩优异。伊顿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70%进入世界名校。这里曾造就了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还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等众多知名人物。
二、教学管理剖析
伊顿公学的教育制度,建立在对孩子心智的体会和启发上。学生的肩膀上不会整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他们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被抛弃,也不会在小小年纪盲目攀比,或者要么狂妄自负,要么自暴自弃。伊顿公学是这样做的:基于对孩子的尊重,对不同个性和才能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的循循善诱,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探索、确定未来的方向。
(一)师资配备
伊顿公学虽然名为“公学”,但它是十足的私立学校。凭借充足的资金,伊顿配备了精良的实验室、现代化的电脑网络和优良的体育设施。更重要的,伊顿实行小班化教学,师生比例远高于普通公立学校。
根据伊顿公学2004年人员设置手册,当年度该校有教职人员249人。专任教师165人,其中:艺术5人,古典14人,设计6人,神学7人,经济和政治8人,英文17人,地理8人,历史与艺术史14人,数学23人,现代语言26人,音乐7人,体育5人,科学25人。另有其他教职员84人,其中:住校天主教牧师1人,安南伯格学者1人,教学助理3人,非全职教师17人,教学中心职员3人,犹太语教师2人,访问音乐家57人。伊顿每年招收约250名学生,5个年级共计1250名学生。据此,伊顿公学师生比例约为1∶5。
以笔者所在的清华附中西安学校进行对比。本校同样也是全寄宿制学校,初高中6个年级共计66个班,平均每班学生40余人,全校学生总计2780人。当前本校有各科专任教师191人,教辅人员10人,教职人员共计201人,师生比例约为1∶14。
可能有人会认为伊顿公学属于顶级私立学校,财大气粗,不具有参考价值。但是,两校在师生比例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异,还是令人非常震惊的。全国的寄宿制中学里,本校尚且属于师资力量比较靠前的学校,对于基础条件更差的农村寄宿制中学而言,师生比例更不容乐观,教师承担的教学责任更重,教学质量必然也更为堪忧。
师资配备是导致教学质量差异的最为显著直观的一个原因。我国寄宿制中学专任教师配备不足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严峻事实,加强师资力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必然之举。
(二)分级分层
1.分级制
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时的第一个成绩起,学校根据学生在各个学科的不同水平划分出等级,一般来说是14个级,较小的学科可以相应较少,每个等级设计相应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每个科目上的强弱,决定学生在该科目上应该放在哪一级。进入1~4级,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拥有超强的天分和能力,老师只是简单引导,主要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进入5~9级,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天分和能力一般,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创造性。进入10~14级,则表明学生在该科目上天分和能力较弱,对于这些学生,老师会极为耐心地进行指导教育,甚至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学生单独设计教案,让他们以能够通过考试为第一要义。细分的1~14级并不是固定的,学生在考核中有所进步,表现突出,可以提级;在考核中退步,则会降级。
这种分级制不仅可以一般性地鉴别每个学生的素质,而且可以深入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侧面,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国中学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将学生整体划入“快班、慢班”或“重点班、普通班”,这种分级制相对粗枝大叶,并且比较固定,甚至一成不变。显然,伊顿公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的压力大大减轻,它鼓励的是良性竞争,而非恶性淘汰。
2.分层制
分层制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通过考试,更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知识人”,为将来进入大学和工作奠定基础。
英国有全国统考,但相对比较容易。作为名牌学校,伊顿公学更看重自身对学生质量的把握。因此,伊顿有独立的考核——伊顿考核,学校坚持自己设计、自己出题、自己评分,这种考核的难度要比全国统考难度大很多。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会拿出一半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常规教材的讲授,主要是通识教育,用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通过全国统考。教师会拿出另一半时间和精力,向学生讲授超出“教学大纲”的知识,主要是专业教育,以使学生掌握更专业的、提升性的知识。通过伊顿考核,也必须以专业教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在学年设置上,前三年学生主要学基本课;在后两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方向,更好地与大学教育衔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计划
学校在选定教材后,会由各系主任根据教材制订出自己本科的教学计划。每年9月1日,学校会将教学计划和教材一道发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手里。教学计划是如此清晰、明确,以至于虽然时间只是当年9月,每个人其实已经知道明年3月的某个星期,将上什么课,甚至留什么作业。
因此,当学生拿到教学计划,他就有了相当大的主动性,他们不必只是盲目地跟从教师的时间表,仅仅“等待”上面布置下来的学习日程,而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项与短处,自己调节学习计划,有机地安排时间。聪明的学生甚至可以超出教学计划,选择更为有效的课外读物,使自己更为“超前”!
(四)奖励制度
伊顿公学奖学金分为国王奖学金和欧比德奖学金两种。
获得国王奖学金,在校期间学费全免,并且还享有其他特殊待遇:在食宿上,他们可以不住在大众化的普通宿舍楼,而住在老学院庭院中的老校舍,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并可在自己的专用餐厅就餐;在服饰上,他们可以在常规的伊顿燕尾式校服之外,再披上一件黑色宽大的披风,增添了无限的风度。(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国内某校曾采取的“绿领巾”制度:调皮捣蛋和成绩不好的学生将佩戴“绿领巾”,以与大多数学生佩戴的“红领巾”相区分。伊顿采取的是“奖励先进”方式,该校采取的是“贬抑后进”方式,个中优劣,不言而喻。)
不同于国王奖学金以入学成绩为依据只颁发一次,欧比德奖学金在学生在校期间年年颁发,并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每年全校各项考试中成绩最优秀的十三名学生可以获得“卓越者”荣誉称号,连续三次成为“卓越者”,或累计四次成为“卓越者”,即可获得欧比德奖学金。此外,校长可为具有某种特长的突出學生特别授予欧比德奖学金,这种学生也可以获得免交学费资格。
旅游行业作为我国的“朝阳行业”,随着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有了极为快速的进步,但是要想让一个行业得到长久并且稳定的发展,人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我国来说,有关旅游业的管理人才培养起点较低,特别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期,不管是站在学校还是学生甚至是企业的角度上来说,教育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性人才,就必须站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角度上,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当下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旅游管理这门专业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必须要求从事这门工作的人可以直接上岗操作,但是在我们大多数的中职院校中,这一门专业的课程设置却不够合理,实践课太少,理论课偏多,实训课程相较于实践课程来说要更少。这就使得学习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慌乱的情绪,不适应实践,影响工作效率。
(二)教师储备力量较弱
在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大多是由原来学校的校史地系编制而成,所以教师也大都是校史地系的教师,或是学生直接转来开展教育工作。这些人大多缺乏实践的旅游管理经验,所以他们带出来的学生在实践操作水平上自然也不高,就算有些老师从事过实践上岗工作,但是由于老师在学校中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经验脱轨,适应不了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三)学生不够重视
旅游业是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在初期实习阶段,学生必须要从基层开始做起。这种情况就使得很多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心理落差,如果不是对旅游业特别爱好和满意的话,会怀疑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相应的也会不愿意从事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岗位,这就使得实习效果大大削弱。容易让学生出现对这一行业的抵触心理,缺失从事这一行业的热情。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
(一)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
由于旅游管理这门专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因此如果站在学生就业的角度上开展该专业的教学课程,就必要增加操作领域的锻炼,优化课堂的效率。在新开课程的选择上面,应该做到三点:1.课程要进行严格的选择,不能随意增加课程;2.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以及技能这两个角度出发;3.开课顺序和开课时间也要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不能出现课程安排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现象。
(二)创建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知识储备体系
除了在环境上要为旅游管理这门专业设置合理的课程之外,学校还要在根本原因上保证职业院校中教师的素质和知识储备足够。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要求可以知道,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必须要在相关岗位上真正工作、体验过,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其次要保证教师的职业性,可以让教师一边在企业挂职培养经验,一边在校内教学。这样老师不仅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市场的变化情况和行业的发展现状,还能将这些信息及时转达给学生。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将教师的实践教学记录进考评系统中,这样可以激励教师更为认真的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
(三)增强学生对这一专业的认识
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自己所学习的是关于管理类的工作,而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初进行业时不得不从基层做起。因此学生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有关旅游业的大部分企业的基本工资水平并不高。因此,学生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感到迷茫,进而丧失了从事这行业的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不断的开展有关该职业的现状情况调查以及探讨分析,使得学生在实习时,对岗位有个初期判断和心理准备。
除此之外,学生在实习时,学校也可以准备实训交流会,让参加过实习的学生回校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让在校的学生,可以更进一步的接触到职业,以便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
三、结语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问题;建议
引言:学前教育是孩子进入学校教育的第一步,怎样才能让孩子走稳第一步,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解决学前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能改变突破学前教育的瓶颈,才能保障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如此重要,教育的第一步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据
国家颁布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条文,由于学前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长期以来,民办幼儿园办学机制没有了政策保障,出现不规范的办园行为、不明确的办园标准、不健全的准入制度等问题。
(二)入园问题日益突出
近20年我国政府投入的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总教育经费的1.2%至1.3%之间,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学前教育规模不断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却严重不足,而且不足的情况会更加严重,造成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
(三)儿童安全得不到保障,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近年来多地发生持刀闯入幼儿园伤害幼儿事件充分暴露出学校安保的漏洞。而且受伤害的群体呈现低龄化趋势,校园安全问题在幼儿园、小学生中频现。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同样令人担忧。而且很多幼儿园存在虐童事件,这些虐童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严重者给孩子一生留下阴影。这些问题都会给学龄前儿童身心造成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
二、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行为的建议
为了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行为,保障幼儿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几点规范建议:
(一)建立健全学龄前教育法律规章,规范管理
法律规章及条例给学龄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不仅能够维护学龄前儿童的权益,也保障了学龄前办学机构的合法权益。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的规章条例,条例制定要全面、切实可行。
要严格遵循办园制度,对学前教育机构实行登记注册制度。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停办一律由所在辖区教育局审批登记注册,并报辖区教育局备案。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或停办学龄前教育机构。未取得办园许可而擅自招生的,坚决予以取缔。还要规范幼教行为,各学前教育机构要严格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以做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趣味性的活动,不能把幼教内容小学化。同时,需要规范教材管理,各学前教育机构不得随意设置课程,以加重幼儿学习负担,不能用小学教材教授学龄前儿童。并且,需要严格控制班额,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小班(3岁-4岁)15人,中班(4岁-5岁)20人,大班(5岁-6岁)25人。除此之外还应规范办班行为,城市小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举办学前班。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在和各辖区教体局检查的基础上各学前教育机构自查,建立相关责任机构对所管辖幼儿园实行每年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制度。定期检查工作和督导评估或其他工作结合进。不定期检查根据情况随机进行,同时实行学龄前教育机构日常管理记录制度。
(二)加大力度解决入园难问题
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需要明确规定教育、人事、财政、卫生和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的责任,确保各部门对办园支持。政府加大学龄前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北京计划3年内投入15亿建立118所公办幼儿园,5年内投入50亿,新建300所幼儿园。即使这样的投入也不能满足新增学龄前儿童入园的需求。除了这些措施外还有几点建议供参考。首先,发挥民办园力量,民办园与公办园共同解决入园难问题。如果只走新建公办园或扩办公办幼儿园这一条路,一者建设周期长,二者投入巨大,三者师资培养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扩办公办园不能解燃眉之急。其次,把非正规园纳入学前教育监管体系,虽然目前许多民办幼儿园办学许可手续不健全,但他们却能在弥补孩子入园缺口上起着关键作用。政府应正视民办园在满足入园需求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对这些民办园予以登记,对其指导、扶植,使其短时间内步入正轨。
最后,让公办幼儿园的师资流动起来,通过传帮带和频繁的互动交流帮助提升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城市教育资金和师资集中在部分优质幼儿园,应形成一个优秀幼儿园传帮带多个普通幼儿园的局面,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三)建立学龄前儿童安全保障体系,确保身心健康
学龄前儿童安全问题是靠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首先,学校做好相关的安保措施,门卫人员严格把关,按规定时间开关大门。对公事来访者问清事由,并进行登记。如发现有紧急情况或有危险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传递警报,能够及时联系各部门,第一时间保护儿童安全。其次,建立健全房屋、设备、交通、消防、食品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防止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设施、用具、玩具、教具。再次,教师和家长也要采取适当方法有效开展幼儿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学龄前儿童掌握日常安全知识。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共同努力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最后,各学前教育机构和幼儿教师必须用心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严禁挖苦、讽刺、恐吓、虐待、歧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结语: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学龄前教育的重要性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所以许多国家都关注学龄前机构的发展。做好学龄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学龄前幼儿保育和教育双重的功效。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教育,政府的责任是努力办出人民满意放心的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机构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办出符合幼儿成长的教育机构。因此,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和确保保教质量,是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质量管理 急性白血病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方法简单,以单纯的灌输方式为主,内容笼统,使大部分病人获得的知识不具体,而且病人容易遗忘,使健康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开展了提高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质量的质量管理(qc)活动。经过近1年的活动,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选择恰当人员组成qc小组
qc小组成员由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丰富临床经验的8名护理骨干组成,其中本科学历护士2人,专科学历5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小组成立后对成员进行qc小组知识培训,小组活动遵循pdca循环,每月召开会议2~3次。
2 qc活动内容
2.1 选题
针对住院急性白血病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化疗反应严重等现状,我们确定以“提高急性白血病病人健康教育质量,降低疾病并发症”为活动课题,开展一系列工作。
2.2 现状调查
对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住我科的30名急性白血病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急性白血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情况等。结果显示,病人及家属对急性白血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为52%,而对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率为95%。经过对现状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病人急性白血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低的主要原因为:①书面材料少且不规范;②时机把握不好,病人接受方式不同;③护士观念未转变,缺乏知识技能;④检查反馈不及时。
同时对30名病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96.6%,口腔鼻腔出血发生率50.0%,脑出血发生率3.0%,化疗性外渗率3.0%,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41.0%。
2.3 设定目标
将住院急性白血病病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由52%提高到90%,并有效降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起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缓病人生存期的作用。
2.4 对策
2.4.1 制定阶段性健康教育处方
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健康教育要分阶段。我们将疾病阶段明朗化,根据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分为:不知病情阶段、了解较少阶段、完全了解阶段;根据疾病治疗过程分为:化疗前、化疗期、化疗后;根据疾病治疗效果分为:未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复发阶段。划分好阶段后,由组长分配组员制定相关阶段的健康教育处方,最后由组长逐一审核修改。处方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各个阶段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化疗特点及副作用的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常用检查方法及正常值,常用药物特点及副作用,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饮食要求等。
2.4.2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
责任护士对自己主管的病人病情要有充分的了解,迅速判断病人所处疾病阶段,了解病人白血病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选取处方发放,对文化程度低或对处方有疑问的病人要给予充分的解读,并注意健康教育效果跟踪。随着疾病的发展或转归发放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保证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获得最适合的知识。并且注重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力争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白血病病人的心理及遵医行为是有益的。
2.4.3 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采取以发放并解读健康教育处方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健康教育模式。包括专题讲座、交谈、健康咨询、专业性资料、康复病人现身说法、心理疏导等形式。针对疾病各阶段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
2.4.4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病房护士健康教育综合能力参差不齐,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水平的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并由资深护士及护士长进行提问考核,迅速提高其急性白血病知识水平。并通过小组会议讨论,使大家认识到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必须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满足病人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2.4.5 加强质控及效果评价
由护士长(即小组组长)进行质控,定期检查护士宣教的落实情况、病人及陪护人员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小组会议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健康教育处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组员培训。有好的经验大家可在会议上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护士不断学习急性白血病治疗护理新进展、新知识,并用于阶段性健康教育处方使其质量不断完善。确保每一位病人及家属第一时间掌握处方知识。并将qc活动的管理制度纳入科室质量管理体系,新入科护士及时培训及考核。
2.5 效果评价
2008年1—10月开展qc活动期间对89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8份(99%),其中1例因转科问卷未收回。对qc活动前后病人或家属急性白血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病人及家属对急性白血病知识的掌握率由活动前52%上升到95%。同时对89例病人住院期间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治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下降至82.0%,口腔鼻腔出血发生率28.0%,脑出血发生率0,化疗性外渗率0,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9.5%。
3 体会
通过qc小组活动,探索出阶段性健康教育处方的应用对提高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①病人一次接受信息量较少易于掌握,避免了常规健康教育护士一次性将健康教育内容完全灌输给病人,而病人难以接受的弊端。②阶段性健康教育处方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不同健康问题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及时性,通过护士的针对性解读,在共性教育内容方面充分考虑病人的个性问题,减少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同时为了能够系统、全面地传授健康教育知识,护士必须自觉查找资料、看书、参加医生大查房及讨论等,从而丰富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③有利于出院后康复指导。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时间长,阶段性教育处方为其提供各阶段知识,有利于促进康复。
>> 一个关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统一的探索性观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教学式翻译的必要性研究 网播Podcasting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童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价值研究 歌曲赏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实践研究 关于中介语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滚雪球”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否定副词比较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汉字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质性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反思 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优势研究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在对外汉语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PowerPoint技术的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 国外远程交互式教学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缓解考试焦虑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翻转课堂在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一次探索性的阅读课 探索性学习在篮球突破中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Ehrman, M. (1998). The learning alliance: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aspect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role. System 26(1), 93-106.
[3]Gardner, R. C. (1985). 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earning: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4]Price, M. L. (1991).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Interviews with highly anxious students. In E. K. Horwitz & D. J. Young (Eds.),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 (pp. 101-108).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关键词】反馈思想 职业教育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77-01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职业院校为了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对自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就体现了其改革创新的想法,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反馈思想具有诸多益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反馈内容
1.教学计划反馈
教学计划包括职业院校教研室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教师个人计划等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计划进行详细制定时,应充分考虑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征求校内各个教学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也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企业等多方的意见,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更富有成效性与发展性。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全面审查职业院校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层次的教学计划,看其是否符合职业院校的整体要求,是否符合院校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还要考虑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在对各方面进行审查之后,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反馈到院校内部各个教研室的教师手中,为他们制定相应的个人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事实依据。
2.教学实施反馈
要获得真实可靠的教学实施反馈信息,就要从院校各个部门及教师本身入手,首先要取得教师教学实践的反馈,应与个别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充分了解和落实教学计划的实施状况,从而整理成反馈信息。其次要深入了解各教研室对教学计划的执行状况,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准确评估,找出教学实施的薄弱点,从而进一步加强。再次为了保证教学实施反馈信息的全面性,应收集一些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督导会议等信息,积极听取学生及教师的反馈意见,这样能实现教学实施的有效反馈,全面了解整个职业院校的教学实施反馈状况。
3.教学检查反馈
在教学检查反馈信息收集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深入院校内部检查,并将教学检查报告及结果等内容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以及各科研室。这样教师及各科研室就能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检点在于教学计划的落实状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等,从而规范教学计划及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使职业院校的各项工作协调展开。
4.教学总结反馈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中进步的,因此要想提高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落实教学反馈信息,就要对院校内部各科研室及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总结,通过积累总结经验的方式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与改编,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二 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及影响,目前反馈思想已广泛应用于诸多职业院校中,它的应用给职业院校带来了机遇,但部分院校由于职业教育管理不当,并没有充分发挥反馈思想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针对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1.对教学设备实施动态化管理
教学设备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关键,要保证职业院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合理化开展,应对教学设备进行动态化管理。对教学设备的购买、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及使用效果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制定相对较完善的教学设备档案。这样一来不仅为教学设备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信息数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职业院校的资金开支,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
2.建立专业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仅仅只能够对学校目前的教学总体概况进行制度化管理,它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种间接,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则不同,它属于一种直接。在职业院校内部建立专业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及时掌握院校内部各科研室及教师对教学计划的实施状况,并对教师实施情况做出客观专业的评价,准确定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完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3.建立高效的教学意见反馈体系
要真正落实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就要建立高效的教学意见反馈体系,为师生创建一个宽广的教学状况反馈平台。长期以来,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是通过院校内部的行政管理系统来获得反馈信息,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建立意见反馈体系,能为师生及各科研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畅通、迅速,并具有一定激励效应的反馈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 总结
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反馈信息作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它能帮助职业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是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基于反馈思想的重要性,职业院校应给予充分重视,实现反馈信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二、师资培训
三、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四、加强改进督导工作
五、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六、教学设备的管理
关于质量工程
学科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推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的深入开展,在我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我们虽然在国家和省级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9年,雕塑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院中国画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设计艺术团队获得“陕西省教学团队”称号;杨锋《综合版技法》获得“陕西省精品课程”;《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美术教学体系的构建》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史论系赵农教授荣获“陕西省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版画影视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已送教育部参加国家级评选;动画专业被授予“国家级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陕西省动漫教育基地”称号等),但我们的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工作开展还很滞后,如何通过国家质量工程建设来实现我院三级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开展,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整改的具体措施
针对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方案:
1、逐步推进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实施。我们将结合国家、省质量工程评选文件,完善《西安美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奖励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安美术学院教学设备总体管理发展规划》等制度,不断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关于院级名师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等,我们将拟定相应的举措。如教师讲课比赛、课件大赛、院级精品课程评选等机制,夯实学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
3、为提高我院在教学质量上“资源共享,跨校合作”的工作要求,我们将不断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活动。与西安音乐学院、石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展首批校际合作办学事宜;与国际交流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人材资源。按计划协同版画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等筹办国外专家工作室项目。落实组建第一批系级外国专家工作室工作。
4、加强学院自主教材、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学院将联系省内外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组织我院各系部优秀的老中青年教师,自主编辑特色专业教材工作,也为省级、国家级优秀教材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5、这学期将对我院各系(主要是国、油)开展工作室制的调研、讨论活动,总结工作室所改革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合理整合工作室,商讨相关工作室的去留问题。
6、这学期组织绘画、设计类专业教师开展教学讨论,完成全院各系部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关于师资培训
针对教师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个学校不仅要有名师,更要有一批爱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的中坚教师”。“专业教师不是专职画家,他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如果要做专职的画家就应该到画院。学院从上到下要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关于组织教师到国外考察,教师出一点学院贴一点”。我们觉得这些意见非常好,经过认真的研究,这些都是师生多次给教务部门反映的客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师德建设、不重视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等问题,教学质量就根本提不高。
针对师资培训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方案:
1、配合人事处,加强我院精英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教授职称的部分教师,学院将出资鼓励其在国内外学术交流、考察、展览等诸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精英教学团队,为名师、教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例如在五年内有计划外出考察规划。考察、学习线路主要以埃及、希腊、印度、南美等世界文化圣地为主要考察路线。
2、与国际交流处合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提供国外画室进驻计划,每年学院计划一定的名额和专项经费支持。
3、每年根据国际重要的展览赛事,分批分层次的组织部分老师参与国际院校、机构等开展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展览活动。诸如卡塞尔文献展览等国际有影响的大展。
4、有计划的鼓励安排我院青年教师参与国内较有影响的学术交流与重要展览交流学习活动。
5、抓好各系年青教师岗前培训,落实年青教师上岗导师制。
关于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在自查中我们发现,教学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服务态度需要进一步改善,要改变工作作风。
针对服务意识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工作措施:
1、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实行轮岗制、复答制、工作人员相互监督制,提倡微笑服务。通过每一月的定期学习,提高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教务专业水平。针对复杂繁琐的日常教务工作,耐心细致的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做到坚持原则,热情、耐心、细致。
2、每一季度向学院各系发放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表,让教师、学生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务处网站实行教务网络反馈中心。加强意见箱的管理工作,正确引导意见反馈的渠道。
3、每月安排教务人员深入各系一线办公,听取意见,检查工作。认真检查、自查、抽查,严格执行落实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问责制。
关于督导工作
督导工作应以学院教学为重点,以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教育督导对上是“参谋”、“反馈”,对下是“监督”、“指导”,教学督导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制度,对学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院的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各位督导教授认真负责,尽职尽责,查找出一系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在督导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督导教授年龄偏大,身体欠佳,我们没有强调工作的连续性,使督导工作条理不细,责任分配不能完全到位,督导管理松懈,工作量化不够等问题。对督导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落实不够,缺乏跟踪,缺乏反馈,使督导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1、规范督导工作程序,明确督导工作职责,每月落实督导反馈意见,定期召开督导座谈会。加强督导的管理工作。我们不仅仅要重视督导工作的开展,认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量化好督导工作量,使督导机制更好的运转起来。
2、要抓好反馈意见落实到实处。根据问题一对一向系里反馈,根据问题各系拿出书面的报告,在定期的督导座谈会上,向督导反馈所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
关于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脱节问题,不够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研究的工作不够深入。比如选修课的问题,有脱离实际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整改的意见:
1、教学质量效果作为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三进三出”不是形式到位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我们将认真检查各系部“三进三出”的落实情况,不但要做到“三进三出”,同时对示范作业提出高水平的要求,对教材教案在质量上要把关。
2、加强各系部教学过程的管理工作,加强系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系秘书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每学期一次教学系秘书的培训工作,每月进行教务处与各系系秘书的例会,加强沟通,杜绝管理脱节问题。
3、认真检查、落实严格执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不松懈,坚持原则。对不符合新时期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提出意见,每一学年进行修订。
4、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使之系统化、专业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写出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我们将出版《西安美术学院教学管理论文集》。
5、在几年的选修课开设中,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课程安排缺少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从绘画专业开始,加强改革选修课中的限定选修课内容。加大网络建设,分流选修、调整选修课的工作程序。
6、推进现代化教学管理,进行教务管理软件的升级与换代,全面实现网络化学籍、成绩、选课、查分等管理手段,为学分制实施做好前期技术准备及支持。
7、过程管理还包括要进一步加强留校作业的收藏管理与保存制度,尽快完成学院专业教学示范作业库的建设工作。
关于教学设备
学院的规模发展速度快,教学设备大量增加,但在教学设备管理中出现混乱情况。教学设备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的设备存在闲置,紧缺的设备不到位。设备更新没有前期性,对设备的进入论证不充分。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拟建立教学设备科,并实行以下举措:
1、全校教学设备统一管理。清理各系教学设备,登记在册。
2、制定教学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3、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配备教学设备。
4、加强教学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到责任到人,科学管理。
【关键词】工程教育 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管理
为了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工程教育与工程界的联系机制,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对照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行了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并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为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管理机制
(一)学校教学管理
我校设有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校教学督导团,下设职能部门主要有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在学校层面,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则对全校本科教学全面负责。
我校以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学生学籍管理及学位评定、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专业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实践等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规范的本科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二)学院教学管理
学院院长是我院本科教学第一责任人,另设有一名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本科教学、一名副院长分管实验室。教学副院长在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学校教务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我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学院教务办公室配备有3名专职教务干事,负责本科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执行、学生选课、学籍、成绩等方面的管理以及教学档案的归档等工作。我院还按专业设系,各系设有系主任,负责专业层面的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学院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建设,安排全院专业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学督导委员会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学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核本科毕业生的学位授予情况。
二、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本科生培养质量,学校、学院在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考试管理、教材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习管理、教学质量评估以及专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督导、网上评教、教师任课资格认定等方面,成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来加强教学管理,形成了完整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三、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指导原则。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原则上其修订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一般4年一次大修订,2年一次小修订。我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各专业所在院(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制定与修订。
(一)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
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本科教育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具体规定包括工科专业毕业要求的总学分、课程设置要求、实践教学要求、选修课学分及学分计算办法等。其中,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校定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则由学院设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
(二)学院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成立由院长或专业负责人任组长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规范》的要求,结合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要求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考虑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对企业、用人单位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基础平台。
(三)教学系拟定培养方案初稿
系主任依据培养目标,组织课程组负责人、资深教授、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企业代表等对培养目标进行讨论,拟定具体的培养方案。
(四)院级讨论与评审
院教学委员会和外聘企业专家根据学校原则意见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培养方案的各项内容及可操作性等进行严格论证、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系部组织教师进行修改。
(五)学校审查
学院评审通过后提交至学校审查,学校组织外审(由本专业外校知名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并反馈审核意见。学院根据外审意见修正后,再提交学校形成终稿。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以及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倪凯, 金尚忠, 孙彩霞, 等.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 2011(5):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