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能源科学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科学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科学工程

第1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课程群 模块功能 三性实验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探索及创新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其专业定位、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母体院校有所区别,因为完全照搬母体院校教学体系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制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凸显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很有必要。

从入学分数来说,独立学院生源质量要低于母体院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较为欠缺,但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注重兴趣。“建构式教学”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思想,其实质是激发和利用学生的本能,先学后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效教学模式[1]。为实现独立学院教学目标,对食品工程课程群的模块功能进行了定位,充分应用建构式教学模式,针对企业运营对先进技术的需求,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能力培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使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1 食品工程课程群教学体系的建立

1.1 课程群教学体系的模块构想

对于独立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着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即现场工程师[2]。他们既需要掌握食品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广泛了解各种知识,是一线工作岗位上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正常运行的专门人才。他们应比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工程型人才有更强的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力运筹、设备运行有更强的组织协调与技术管理能力。

食品工程类专业课程数目多,承担着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任务。传统教学体系强调单课程的作用,每门课程分别划分功能,容易造成不同课程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全局观。每门课程设置相应的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学生缺乏综合应用相关学科知识的训练,不知为什么学,也不知道学了以后怎么用,影响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为强化独立学院学生食品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食品工程与机械课程群教学设置的变化见表1,新设置体系的突出之处是改变了原来零散的课程格局,将食品工程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对待,赋予课程群三大模块功能(如图1所示)。(1)工程基础理论模块:食品机械基础(50)+食品工程原理(50),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食品机械识图、绘图、传动系统等基本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传质传热及物料变化原理。(2)工程知识应用模块: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30)+食品机械与设备(50)+食品工程机械实验技术(36),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设计、食品机械工作原理及单机应用技术。(3)工程能力拓展模块:食品工程与机械技术(30)+食品工厂设计(30+30),培养学生食品工程工艺创新能力及食品工厂项目设计能力。课程设置中,将机械基础、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的实验课进行整合,设置必修全实验课程食品工程与机械应用技术,包括36学时的实验和30学时(1周)的教学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而食品工程原理30学时安排为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食品加工单元操作设计能力。模块式教学通过对知识和体系的重新组合,删除了那些交叉重复的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3]。

1.2 课程群实践教学模块的功能设想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单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机械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目的是为今后从事食品工程设计、食品机械操作维护工作奠定基础。食品工程与机械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性实验”新体系在实践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实现了对旧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型,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理论教学贯穿实验教学的始终,形成完整的、科学的食品工程与机械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新体系。食品工程课程群实践教学项目的模块功能如下:

(1)基础型实验模块

巩固理论课程知识、侧重食品工程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如流体流动阻力测定、雷诺实验、恒压过滤常数测定、柏努力方程实验等。

(2)应用型实验模块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程间的联系,强化单元设计及单机操作、维护技能训练。如单元食品工程原理设计、水处理设备、饮料灌装实验、封罐机、超微粉碎、真空浓缩、挤压膨化、均质机装拆画等实验。

(3)综合应用型实验模块

以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为选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30学时的综合大实验。

(4)能力提高型实验模块

食品工厂设计项目,属实战型实验项目。

实践教学模块的设置,使每个教学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积木式的多重组合,教学灵活多变。

2 “三性实验”教学的实施

2.1 “三性实验”的功能

“三性实验”,即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4]。验证性实验的主要优点是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明晰概念、原理和方法;缺陷为实验重复、内容单调,学生仅简单模仿,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三性实验”的设计性体现为学生的自主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拟定实验操作程序,自己将这些方案、方法等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而不是照搬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实验步骤,格式化地填写实验报告;“三性实验”的创新性体现在实验内容和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具有可预见的研究进展,使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前沿,大胆摸索新的实验方法;“三性”实验综合性体现在实验中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基础知识,而不仅仅是单课程、单学科的知识,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将食品工程机械与食品工艺、食品化学分析检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建构式教学”思想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六大部分,即: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反馈矫正、迁移应用。“三性实验”的实施,很好地实现了“建构式教学”思想提出的内涵。

2.2 “三性实验”项目实施步骤

食品工程与机械实验技术30学时的教学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将实验设置为“三性实验”,以综合大实验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好想法要配合严格缜密的安排,这样才能使实验功效得以实现。该实践教学环节分四步进行,即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制订方案、团队完成实验、教师总结和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2.1 实验任务的布置

由教师根据实验室的设备、仪器和其他基础条件,为学生设置实验主题,介绍实验室设备情况,提出分组建议,制定实验要求和考核标准。根据食品工程与机械实验室的情况,设置了4个综合大实验主题,即:食品干燥实验、食品冷藏冷冻实验、分离浓缩实验、挤压膨化实验。可供学生使用的设备有隧道式蔬菜干燥机、离心式喷雾干燥机、洞道式干燥设备(计算机在线水分检测)、真空冷冻干燥设备、微波干燥设备、流化床干燥器、中温冰箱、-80 ℃低温冰箱、速冻机(计算机在线测温)、数字温度计、夹层浓缩锅、膜分离设备、超临界萃取设备、锤片式粉碎机、双螺杆挤压机等。

2.2.2 实验方案的制订

每班分成4~5个小组,组长经学生毛遂自荐产生,成员5~6名。组长安排组员进行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实验题目的拟定、实验室调查等活动,通过自学质疑和交流展示,完成实验方案的初步制定。实验方案需与教师讨论,得到认可后方能进入实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把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相互讨论及教师对实验方案的精讲点拨解答了学生的疑问,明晰了研究内容。

2.2.3 实验的实施

各组分别进行实验,完成原料采购、设备调试和参数设置、指标检测和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设备维护和保养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工作。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选题依据、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分析、团队组成与分工、总结与建议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才能解决,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反馈矫正、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

2.2.4 实验成绩的评定

实践教学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三性实验”来说,需要构建多层次的实验考核制度,将实验成绩分成几部分,包括实验理论预习、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中分析问题能力的成绩,以及文献综述与实验论文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方面的评分。教师根据各组实验方案、现场操作、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等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通过这种方法,改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由重知识验证向重实验思维、重动手能力转变。

3 实践教学模块功能的体现

通过对食品工程课程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产生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实践教学模块设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充满热情。

3.1 自主学习的辐射效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即自主学习[5]。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张勇[6]认为“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应用、自主提高”四段渐进交互式教学新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敏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三性实验”过程中包括资料查阅、小组讨论、实验内容和方案的拟订、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这些工作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教授学生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策略和方法,放大了课程的辐射效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2 团队合作的凝聚效应

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家庭条件较好,而且独生子女居多,容易养成任性、孤立、对他人缺乏关爱等不良习惯。孤僻、自闭的性格无法适应当今时代,未来社会中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同为一个人发展不可缺少的两翼。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合育”非常重要,即以合作、交往为思想指导,对年轻一代开展合群、合作、合享的教育[7]。合群就是培养群体意识和群体观念,合作就是在学习和工作中相互协作,合享就是共同享有合作后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而团队成员积极默契的配合,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生存训练。

“三性实验”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合育”。实验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完成,环节众多,工作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单个实验项目,实验任务必须由团队分工合作来完成。学生反映,通过综合实验,团队成员更加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个性品质,加强了情感交流,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团队的凝聚力大大提高了综合实验的工作效率。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分工合作完成各个操作单元,各成员个性特长得到发挥和认可,大家又共同享受了实验成功的喜悦。在验证性实验中,往往有学生缺课的现象,但“三性实验”所体现出来的集体凝聚力,使性格非常孤僻的学生也不再逃课,快乐地加入到实验小组的工作中来。

3.3 综合应用的拓展效应

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实验只是单纯验证某个基本原理,或强调对单台设备的操作,在新体系中设置“三性实验”,是为了很好地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专业口径适度、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上[8]。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完成综合实验,需要学生全面应用食品工程、食品机械、食品工艺、食品化学、食品分析、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单从食品机械而言,一个实验中应用到多台设备,使学生理论课上所学的设备知识得到极大的巩固和拓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挤压膨化提高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实验中,学生不仅掌握了锤片式粉碎机、热风干燥机、微波干燥设备、挤压膨化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组成和操作维护方法,也掌握了相关的物性参数检测方法、设备参数调整对产品的影响等,学会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熟悉了数据表格、图表的制作,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加强[9]。

参考文献

[1]盛乃东.浅谈如何构建“六模块建构式教学”[J].教育科学,2011(2):18.

[2]朱开永,王长生.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4):51-52.

[3]张斌.电气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4(3):117-118.

[4]曹中一.“三性试验”的内涵及特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10-12.

[5]曾玉华,杨高全.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1):102-105.

[6]张勇,刘君华,宋晓平.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新模式[J].电气电子教育学报,2008,30(7):115-117.

[7]王忠波.引入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合育”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81-282.

第2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关键词: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人才需求;风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作者简介:陈建林(1975-),男,湖南浏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陈荐(1967-),男,湖南衡阳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12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20-03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发展风能与太阳能也是我国实现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过渡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主的必然之举。近年来,我国风电与太阳能发电迅猛发展,对新能源产业人才提出迫切需求。自2006年以来,我国相继有华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开办“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按照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自2011年开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又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要求,“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统一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对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和我国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本文对“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过渡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装机情况

自2007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呈高速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为2001~2012年我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数据来源:CWEA)。2010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地区)新增风电装机1893万千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4473万千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至2012年底,全国新增安装风电机组7872台,装机容量1296万千瓦;累计安装风电机组53764台,装机容量达到7532万千瓦;风电并网总量达到6083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004亿千瓦时,风电已超过核电成为继煤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力电源。

图1 2001~2012年中国新增及累计风电装机容量

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规划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包括甘肃酒泉基地(首期380万千瓦)、蒙东基地通辽开鲁基地(150万千瓦)、蒙西达茂巴音基地(160万千瓦)、河北承德基地(100万千瓦)、新疆哈密基地(1080万千瓦)的建设项目已部分或全部完成。此外,全国还有6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在组织开展建设前期工作,分别为宁夏贺兰山基地(450万k千瓦)、甘肃武威民勤红沙岗基地(100万千瓦)、吉林四平大黑山基地(170万千瓦)、锡林郭勒基地(300万千瓦)、兴安盟桃合木基地(200万千瓦)、呼伦贝尔基地(250万千瓦)等。

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核准风电项目1651个,累计核准容量9040万千瓦(含国家核准计划外项目517万千瓦),其中累计核准容量2084万千瓦,居全国之首。2012年上半年全国风电累计吊装容量619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5572千瓦,在建容量3468万千瓦,并网容量占核准容量的62%。其中内蒙古风电并网容量突破1500千瓦,领跑全国,河北、甘肃、山东、黑龙江、江苏、新疆、山西、广东、福建等省区并网容量也均超过100万千瓦。

2.风力发电投资企业情况

2012年上半年,国电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9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1172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风电并网容量首位;华能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00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59万千瓦,居第二;大唐集团新增并网容量101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675万千瓦,居第三。五大发电集团累计并网容量3170万千瓦,约占全国并网容量的57%。2012年上半年全国投资企业基本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同比2011年上半年并网容量降低了约16%。表1所示为2012年上半年主要投资企业并网容量统计情况。

3.风电机组制造商情况

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为我国风电机组制造商开拓了广阔的市场。2012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几乎占据了国内98%的市场份额,其中金风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多,达到2521.5兆瓦,占据19.5%的市场份额。2012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金风、联合动力和华锐。2012年中国风电新增与累计装机排名前二十的机组制造商分别如表2与表3所示。

另外,我国海上风电也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共计389.6兆瓦,是除英国、丹麦以外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提供风电机组的制造商中,华锐、金风、Siemens 所占份额较大,机型主要以2MW以上的风电机组为主。

二、我国风电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

风电产业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风电人才的短缺。我国的风电人才需求主要为三个方向:一是风电开发企业,如国电、华能、大唐、国华、华电、中电投、中广核、华润等下属的风电场,主要从事风电场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工作;二是风电机组制造商,如华锐风电、金风、广东明阳、国电联合动力、湘电风能、Vestas、上海电气、东汽、Gamesa、GE等,这类企业一般需要高端的风电研发人才;三是风电规划设计或建设单位,主要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我国风电人才培养大体上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格局:第一梯队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由国内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借助风电领域的课题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的风电领域高层次人才。第二梯队是本科生培养。据统计,自华北电力大学2006年创办我国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专业以来,包括长沙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全国已开设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学校有16所(2013年起,“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三梯队是高职生。高职院校主要培养从事风电机组制造、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从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首届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考研与出国情况来看,毕业生出现不同层次的走向。截至2013年3月20日,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9级毕业生63人,已签约49人,就业走向主要为中国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华能集团、电力投资集团、华润集团等发电企业的下属新能源公司,少部分为风电机组制造商和电力建设单位;读研7人,分别被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大学预录取;出国深造2人,分别为丹麦科技大学和德国汉诺威大学预录取。从目前人才需求角度来看,由于近几年风电项目的迅速扩张,风电行业对风电场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型人才有较旺盛的需求。

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我国太阳能发电也迅速扩张。截至2012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达到7.5GWp,预计2013年将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10GWp,计划2015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40~50GWp,2020年新增80~100GWp。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中两支主力军,出现并驾齐驱的局面,产业发展必然对专业人才提出迫切需求。2013年,教育部统一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也将面向更宽广意义的新能源产业需求,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教育既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又承担着为行业高端人才培养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本科生的优势在于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发展潜力,但缺乏的是技术细节方面的训练。因此应始终以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强为目标。从新能源产业自身发展角度来说,需要一批具有宽广知识体系、能够引领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高水平创新型复合人才出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应该既注重专业的基础性,又要注重工程实践性。为此,我校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原则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009年首届招生以来,本专业依托本校能源电力优势学科,立足新能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风电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系统掌握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他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2011年,本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整理工作的统一部署,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对专业培养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然保留“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特色,以风力发电为重点,涵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注重基础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设置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

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优势,编制风能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共开设必修课35门,开设选修课23门,现已开出课程门数为58门,学生需选修33学分选修课程,选修课在总学分中的占比为19.6%。设置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机学、电路理论、自动控制原理、风力发电原理、光伏发电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应用等主要理论课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电机组控制与优化运行、风电场电气工程、海上风力发电等技术类课程;以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风电场电气工程课程设计、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风电场认识实习、检修拆装实习、仿真实习、运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作为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实践教学贯穿全程。共4次集中实习,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模块与培养环节关系

3.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是支撑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源于实践,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沙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学生能力结构体系、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创新训练+大工程意识训练”的工程教育模式。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了“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习、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按基础训练、提高训练、综合训练三个层次进行系统设计;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实验、实习、设计、课外实践四个模块;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三结合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并建立了稳定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1)校内实习基地。建立校内“风电机组运行特性分析实验室”、“风力机变桨控制实验室”、“风力机偏航控制实验室”、“风力机组检修拆装实验室”、“大型风电场运行仿真实验室”、“风力机叶片振动特性实验室”、“风力机设备腐蚀与磨损实验室”、“光伏发电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为专业实验课、认识实习、拆装实习、仿真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校外实习基地。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大唐华银城步南山风电场、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中电投九江长岭风电场、大唐漳浦六鳌近海风电场、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兴业太阳能有限公司、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相关企业共建“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全面合作的长效机制。风电专业骨干教师共18人次先后到内蒙古华电新能源辉腾锡勒风电场、福建大唐漳浦六鳌近海风力发电场、河南南阳方城风电场、新疆电力设计院、大唐甘肃酒泉风电场等风力发电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科技服务。风电专业学生在华电郴州仰天湖风电场、宁夏贺兰山风电场与太阳山光伏电站等基地开展了丰富的暑期实践活动。依托专业实验室,学生开展了大量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了国家级(共4项)、校级(4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科技性竞赛活动,获得较佳的成绩。

4.转变技术类或实践类课程的学习过程

本科教育的缺失是职业技能或技术细节方面的训练。理论知识宽广但实践动手能力差是目前本科教育存在的较普遍现象。本科毕业生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又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或概论性的东西。相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针对性很强,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弱化理论知识体系的教育,相比于本科生,高职生在职业技术方面更容易上手。但如果本科生像高职生那样培养,势必过于狭隘,也违背了大学本科教育的初衷。本科生的优势就在于理论基础、思维方法和发展潜力。因此,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沿用传统的书本教学为主,培养思维方法;技术类或实践类课程学习则应放弃那种“先书本,再实践”或“只有书本,没有实践”的教学方式,而应遵循“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地开设或加强职业技能型的课程。对于本专业来说,则应加强计算机绘图、电气与控制、模拟仿真、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模块的技能培养。如此,本科生则不但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四、结论

风电与太阳能发电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蓬勃生机的发展局面。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本专业人才也必将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本专业应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支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2013,(3).

[2]李俊峰,蔡丰波,唐文倩,等.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4]李录平,张拥华.基于工程意识和能力培养的理工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0,(4).

[5]李录平,张拥华,周键,等.高等学校实践教育多维度理念探析[J].中国大学教育,2011,(11).

[6]何建军,陈荐.风电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7]姜玉立,何伟军.我国风电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第3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在以前,室内乐是西方国家宫廷中演奏的一种音乐,这种音乐类型与传统的歌剧音乐、教堂音乐有着很大区别。随着时代的变迁,室内乐意义有了一些新改变。在近代,简言之,室内乐就是指每一个声部均是由一样乐器演奏的合奏音乐。那么,如果声音是由两样乐器合奏出来,则称之为二重奏,这样来看,室内乐就出现很多的种类,包括三重奏、四重奏等。室内乐中每个乐器的地位是平等的。众所周知,中国很多民族音乐都是通过室内乐的方式来演奏的。室内乐的演奏形式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还具有好的协调性,室内乐每个声部由于保持较好的独立性,演奏的个性化十足,这也是室内乐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二、室内乐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般来说,室内乐存在多种优点,室内乐可以增加音乐课堂的丰富性,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教育方面而言,室内乐课程具有强大的素质教育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群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

室内乐课程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一大功能是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和团队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学生在音乐课中所接触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是独奏方式来演奏的,因此这种形式只需要学生一个人自己去演唱练习,这就带来一个不良的后果,学生不愿意去跟别人合作,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室内乐课程这种形式,可以大大地丰富音乐形式,包括合奏、合唱、小组表演、乐队演奏等方式,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在室内乐的课堂中,绝大多数的演奏都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集中和统一,学生们是一个团体在演奏,因此每个学生就需要共同协作,无论是在音乐的节奏方面,还是在音乐速度上面,都需要达到高度的一致。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

室内乐课堂的另一大素质教育功能就是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虽然当今世界的音乐作品越来越多,但是室内乐作品还是具有其自身很大的优势。就室内乐而言,其不仅仅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内容,而且还具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这是独奏音乐无法达到的。对于学生来说,室内乐课堂更容易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且可以扩充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一旦学生音乐的视野扩大了,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并增强对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在素质教育中,室内乐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通常情况下,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独奏能力,更需要强大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社会对音乐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毋庸置疑,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通过室内乐课程的学习,可以突破学生对某个单一的音乐知识技能学习的局限性。因为在室内乐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内容以及表演形式,来增加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这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课堂音乐知识与实践演出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这种形式,学生就可以走出课堂去了解这个社会,并接触这个社会,从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四)培育器乐专业人才

不可否认,室内乐课堂对于器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对于学习器乐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在学校需要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导,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并且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对社会和他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学习室内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不但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更是在这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合作技能和素质。室内乐可以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大型的乐队演奏中,并且尽可能地给每一个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彼此学习,互相提高,并且通过互相的合作,来达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以此来更多地培养出合格的器乐专业人才。

三、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师资队伍

在我国,室内乐课程应该是器乐学生的主修科目,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很多的学校并没有将室内乐课程作为器乐学生的必修专业训练课程。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室内乐课程无法得到广泛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应的师资队伍。所以,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在器乐专业主科教学中开设室内乐课程的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引进先进和优秀教师的方式来吸引室内乐课程的教师,但是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严格。因为,对于室内乐课程来说,该课程的教师需要有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学术知识,并且懂得如何传授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二)制定教学计划

在室内乐课程中,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学计划合理,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乐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要求统一起来。对于每个学校的室内乐开课时间,这需要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设置室内乐课程的课时。一般来说,室内乐课程的课时基本为每周一节或者两节。室内乐课程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考核音乐课程

对于室内乐课程,最后还需要制定一个严格的考核制度。一般情况下,室内乐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观摩抽查的方式,而另一种是期终考核的方式。在室内乐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学习完一首弹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就可以采用观摩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根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做出一些反馈,以此对下一期的室内乐教学做出一些调整。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参与到点评过程中,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提高对室内乐课程的兴趣,并且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期终考核,并将其成绩纳入到对学生的素质评分中。在学生的最后评分考核中,老师的观摩抽查和期终考核将作为一个比例纳入到学生的成绩中,此外,还需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纳入其中,包括学生的上课情况、思想素质等等。

四、结语

第4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供暖;科学技术;节约能耗;太阳能;天然气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global energy shortage and the larger issues of North City winter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nsider the situation in some areas of China's solar energy, natural gas and other new resources, proposes the use of solar thermal technology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of natural gas heating city heating mode to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rough experimental study and field study, solar radiation in some parts of the test temperature change, natural gas reserves situation, found that the solar and natural gas and other new energy heating can alleviate the energy shortage in some area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ally can satisfy the basic needs of residents heating,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relieve the problem of energy shortage

Key words: city hea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ving energy; solar energy; natural gas

中图分类号: TK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供热能源紧缺的现状

现在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资源质量水平较低。首先,我国常规能源资源的总储量就其绝对量而言,是较为丰富的。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评价:按用途分类,各类煤炭储量较丰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2/3国土面积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平方厘米,风能资源量估计为2530亿瓦,地热能已探明可采储量大约4627亿吨标煤。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可采储量而言,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据有关专家估计,若按目前的开采水平,我国石油资源和东部的煤炭资源将在2030年耗尽,水力资源的开发也将达到极值,供热资源也逐渐匮乏。供热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其次,在我国的供热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由煤炭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三,供热能源工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水平也较低。第四,供热能源供需形势从长期看十分紧张。不过,经过我国多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研究能源紧张的矛盾明显缓解。然而与我国的人口增长水平,对能源的消耗所的长远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节能高效能源,缺口依然很大。第四,供热能耗水平高,能源利用率低下。由于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供热范围不断扩大,使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在污染环境的各因素中,二氧化碳的污染量较高,而二氧化碳大多来自煤炭。

二、如何利用科学技术降低的供热新能源消耗率

(一)利用科学技术研发的天然气作为新能源在城市供热系统的应用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它主要存在于油田、气田、煤层和页岩层。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相较煤炭、石油等能源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又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城市对天然气的需求明显增加。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的经济效益也大于工业燃料。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天然气作为新型供热能源有以下几点有点:

1、经济实惠天然气与人工煤气相比,同比热值价格相当,并且天然气清洁干净,能延长灶具的使用寿命,也有利于用户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天然气是洁净燃气,供应稳定,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因而能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动经济繁荣及改善环境。

2、安全可靠天然气无毒、易散发,比重轻于空气,不宜积聚成爆炸性气体,是较为安全的燃气。

3、改善生活随着家庭使用安全、可靠的天然气,将会极大改善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天然气耗氧情况计算:1立方米天然气(纯度按100%计算)完全燃烧约需2.0立方米氧气,大约需要10立方米的空气。

随城市供热能源结构的调整,基于天然气的能源优点和利用情况,促使采用家用天然气的燃气锅炉进行单户采暖发展非常迅速。所谓家用天然气的燃气锅炉采暖就是以每个住户为单位,采用天然气为主要供热能源的家用燃气锅炉采暖。虽然现在目前对这一采暖模式的争论比较多,但家用天然气的燃气锅炉工作效率高且产生的热能较多。一家一户自成系统,同时解决采暖和热水供应的问题。对于单户燃气热水采暖具有很大的灵活调节性,且使用完全独立,采暖温度还可以自主调节,采暖时间也可自行控制,各个房间温度可依据实际情况自如的控制,另外这样的热能供热模式,没有锅炉房和外热网热损失,从而节省外网建设投资。符合国家或地方按热量收费的原则,可准确计量每户所耗气量,用气量可由用户自主控制,另外这种供热系统的效率较高,避免了居民集中供热按面积收费所造成的能源过渡浪费,因而可以有效促进节约燃气,从而为推广使用优质洁净的供热燃料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这种采暖循环供热模式的动力消耗低,不仅节省电能,而且还提高燃气管线的利用率和使用所产生的新型经济效益。

另一种通过科学技术,利用天然气的能源供热降低能耗的供热模式:分散化燃气锅炉采暖。分散化燃气锅炉采暖:分为模块化采暖和分散集中化采暖,一个建筑单元、一个建筑使用一个燃气锅炉房采暖称为模块采暖。有多个相邻室的使用性质相同建筑使用一个燃气锅炉房采暖称为分散式集中采暖,特点是有一次热网直供。其优点是:建设较灵活性,燃气锅炉集中管理,方便维修。而且每个系统供热面积小,便于自主调节和控制。另外对于使用性质相同的建筑,特别是学校、办公楼等公用建筑,采用这种采暖方式可以根据建筑的使用特点,来自主调节控制采暖温度和采暖时间。居民也可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控制采暖时间。在一些公共场所,在节假日或无人的夜间可降低采暖温度或停止采暖,从而节约燃气和运行所需的电能等的费用。外网规模小,无中间换热站,热损失或动力消耗小,节约能源,在欧、美是一种广为流行的新型采暖方式。而且烟气可集中排放,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科学技术研发的太阳能供热能源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太阳能这种新型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太阳能在生活热水领域中应用的不断增加,证明了太阳能加热系统逐渐的成熟和可被利用性。太阳能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认识的最清洁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与建筑供热一体化将在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太阳能热水系统成功应用的启发,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考虑如何将太阳能用于居民供暖系统中,并利用科学技术的研发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根据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将太阳能供暖系统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方式。其中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不采用专门的集热器、管道和循环泵等装置,只是依靠建筑物的方位、本身构造和材料的热工性能,吸收和储存太阳能入射能量,以达到供暖目的。但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所获得的太阳能有限,且分布不均匀,但是这种供暖方式经过调查、实验研究和能源利用率的统计数据表明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绿的有效方法。另外,因为太阳能易受天气的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利用太阳能的供暖系统都要设置辅助热源,以满足供热系统对居民建筑供暖需求保障。

总之,在运用科学技术利用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供暖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对系统设备的选用和集成,要注重产品性能并且应智能化控制,还应设计必要的辅助热源以保证供热效果。太阳能供暖有着显著的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和环保效益,在传统能源越来越紧缺,提倡低碳经济的今天,运用科学技术的太阳能供暖技术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建会,张联英.《供热工程》.【M】. 科学出版社.2008

第5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 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 制冷原理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229-02

Abstract: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urses and systemiz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conversion course group” with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s the core was proposed. Three courses, namely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thermal power plant and principles of refrigeration, were integrated in the course group.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course group were proposed as well, which can guide the subsequent specific work.

Key Words: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Thermal power plant; Principles of refrigeration; Course group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能环专业”)创建于2004年,重点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化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火力发电及其自动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制冷与人工环境、暖通空调、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操作运行与生产管理、设备制造与维护的跨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该校能环专业下设“能源生产”和“制冷空调”两个方向,并相应开出一系列的专业方向课程。

1 能源转换相关课程概况

《工程热力学》是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在能源学科中的地位就如《物理》《数学》在工科中的地位。《工程热力学》以能量转换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工程热力学》不仅在能源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扮演着核心的重要角色,而且也是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研究和工作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1]。《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和《制冷原理》分别是“能源生产”和“制冷空调”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是学生从基础课程学习进入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过渡桥梁。《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主要以热力发电厂整体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汽轮机发电厂的热功转换理论及其热力系统和设备,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分析其经济效益,并进行热经济性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2]。《制冷原理》课程主要讲授制冷工质性质,各种制冷方法和制冷循环的理论及其应用[3]。这三门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各校能源动力类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研究报道了大量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的成果[4-9]。然而,鉴于现有教学体系下《工程热力学》《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和《制冷原理》三门课程之间形式上多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因此在教研教改方面也多局限于单门课程。

2 组建“能源转换课程群”的可行性

课程群是由在内容上紧密相承、相互渗透、互补性较强的几门同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各自配有相应的课程大纲,并按照大课程框架组织课程建设,以获得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是具有学科优势的课程。相对于独立式的课程观,课程群在教学上独具特色和优势[10]。

《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和《制冷原理》是《工程热力学》在“能源生产”和“制冷空调”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应用和延伸。《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在热力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以水蒸气性质、蒸汽动力循环的实际应用为讲授对象;与之相似,《制冷原理》是气体性质、制冷循环等热力学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当然也离不开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可以说,三门课程之间形成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关系,通过《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和《制冷原理》的学习,一方面复习了《工程热力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将《发电厂热力系统工程》和《制冷原理》纳入到以《工程热力学》为核心的课程群中,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前后续课程的互补性、互,有利于巩固整体的热学知识体系。

3 课程群建设措施

3.1 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教学文件,做到课程之间的大统一

组建教学团队,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教学文件制定方式,以集体行为研究制定组内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明确课程任务。教学团队对各课程的教案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设计教学环节,体现课程之间承前启后的关系,增强整体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

以统一标准建立课程案例库、试题库,按统一出题,统一改卷的形式,规范考核评价体系。

第6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位于主院区第一住院楼东南角底层,原有急诊医疗业务用房面积约2600m2,于2003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11年,医院的年均急诊量已逾15万人次,其中年抢救危重病员达3万多人次,还承担了四川省及成都市公共卫生事件及灾难事故的救援与急救工作,特别是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还同时承担了抢救地震伤员的艰巨任务。随着急诊学科的发展和急诊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原有医疗业务空间已不能满足急诊科的使用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急救空间严重不足,且原有急救区域通道较多、空间利用率偏低;

——急救患者与急诊普诊(含夜门诊)患者没有进行分流,原有流程布局比较混乱;

——急诊资源共享性偏低,特别是原有急诊药房和挂号收费等区域相距较远,患者及家属来回动线较长;

——急诊医疗辅助检查区域空间紧张,辅助服务区与医疗业务区协作性差,患者就诊往返次数多,影响急诊服务效率;

——污物通道与医疗动线局部有交叉,达不到院感要求;

——患者家属等候空间十分有限,整个急救区域为开放式,对患者家属不能有效管控,严重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急救工作等。

二、急诊科功能区域及流程的全面改造

基于医院存在的上述问题,经研究决定,将医院急诊科原有医疗功能区及其使用流程进行全面改造,将附近的肠道和肝炎门诊移至院内特殊门诊区,为急诊科提供一定的医疗空间,并在原急诊科主入口进行局部扩展。经调整后,急诊科的建筑面积约3500m2,重新规划急诊功能分区和使用流程布置,并进行室内装修及安装改造工作,以解决急诊科医疗空间严重不足和流程不够合理的难题。

首先,对急诊患者的就医流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根据急诊患者的性质(是否需急救或抢救)进行分流,并结合急诊科原有空间及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急诊医疗功能分区规划。经使用科室和医院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讨论,将急诊医疗功能主要分为入口前区、急救区、急诊监护区、急诊普诊区、输液观察区、医护区等6个功能区。其次,分析急诊患者的动线及每个功能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功能分区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由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和使用科室共同研究、反复讨论后确定了急诊科功能分区及使用流程的平面布置。各分区具体使用功能如下:

(一)急诊入口前区

将原有急诊主入口向外扩展,作为急诊主入口前区,设有急诊门厅及分诊护士站、清洗间(为冲洗伤员使用、配卫生热水)、患者家属休息室(设对讲探视系统)。在急诊普诊区与急救区之间设急诊挂号及收费室、急诊药房等(两面均有服务窗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急救区(抢救区)

经过急救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急救区,为充分利用急救空间,将原来相对独立的多个小急救室及通道整合为一个大的急救空间,经过合理布置急救床位,共设47张抢救床位(比原来增加了26张,其中2张床位相对独立,为特需病员服务)。整个急救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抢救区(设9张床位)和第二抢救区(设36张床位),且每张床均配置了抢救设施设备(采用吊桥模式),用隔帘进行相对分隔,在合理位置设开放式医护工作站及治疗室;为方便患者饮水及擦洗伤口等,在急救区靠后的角落设有开水间(含卫生热水)。

同时,因急诊空间有限,在抢救区内设置抢救手术室1间(其空气净化为万级)及医护刷手间,其余急诊手术在二层门诊手术区完成;在急救区入口左侧设置清创室2间(其中1间为感染的患者服务,相对独立);在急救区入口右侧靠公共卫生间处设置洗胃室(配卫生热水冲洗患者),为节约使用空间,在卫生间内设置拖布池及便池。

整个急救区通过门禁系统进行有效管控,患者家属不能进入急救区(除特殊情况经医护人员同意外),这样可避免急救时的干扰;在靠柱子处设洗手盆(配热水供医护人员洗手),达到了院感的相关要求。

(三)急诊监护区

在抢救区之后设急诊监护区(EICU),充分利用空间,将原有综合办公室进行空间整合,共设16张监护床(其中1张为单间,可相对隔离),比原来增加了10张,每张监护床均设置了吊桥及监护设备,并设治疗室及半开放式医护工作站,提高了急诊监护区空间的使用率。

(四)急诊普诊区

在急诊主入口右侧设置急诊普诊区(含夜门诊),设管控护士站及男(女)注射室、男(女)卫生间及无障碍卫生间以及供患者及家属使用的开水间等公共设施,共设8间诊室,每个诊室设洗手盆、呼叫系统及医用气体终端等设施。

(五)输液观察区

在靠近急诊普诊区处设输液观察室,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轻重,分为坐式和卧式输液室两部分。充分利用原有空间进行座椅和床位的布置,坐式部分设20张座椅,卧式部分设32张观察床(在原有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5张),两部分共享护士站、治疗室与配药室等资源。卧式输液室每张观察床配置医用气体终端带接口(含2个氧气、1个负压、1个压缩空气、电源和网络接口、局部照明灯、呼叫器等),中间两排床头之间利用柱子间位置设有半高柜式隔断(便于病员物品存放),在输液观察区还设有医护洗手盆。

(六)医护区

在急诊区后集中设置医护区,包括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医护卫生间等,该医护区与急救区和输液观察区相邻,便于在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及时赶到患者身边实施抢救处理。

另外,在普诊区与急救区之间设有共享的超声检查室(两边开门,设医用气体终端)。为急诊配套的放射检查设备靠近急诊科普诊区布置,设1台CT和1台DR专供急诊患者24小时诊断使用(这部分在本次改造中无变化)。

第7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关键词】钻孔设备和技术;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基础工程;科学钻探

Resource, energy sources, circumstance, geologic hazard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 of underground drilling

Yin Qi-lei, Fan Li-mi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61)

【Abstract】Great projects of resource, energy sources, circumst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aceflight,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submarine engineering and polar region works are the aims cared by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During those activities, the “Underground Drilling”, is used as a kind of engineering technique inevitably. At the present time, a new requirement is put forward due to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 exhausted energy sources, pollution of circumstanc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geologic hazards, large scale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and so on. And, advanced drilling machines and techniques should become the objects which need to be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not only for the moment but also for a long period.

【Key words】Drilling facilities and techniques;Energy sources;Resource;Geologic hazards;Foundation engineering;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

地球是我们人类可爱的家园。她的地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在充分利用地下资源的同时,也必须科学地开发资源,保护资源。这个步入中年,已有47亿岁的地球,在人类仅有5000多年文明史别是近百年来的时间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其资源的消耗,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气候的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宏伟计划,是人类社会关注并奋斗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在围绕上述活动中,都必不可少地采用“地下钻孔?”的工程手段,即通过机械设备和工具,在地球的表面包括陆地、南北极地,也包括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以及在外星球上进行钻孔作业,从而实现勘探资源,获取资源,开发利用能源,保护和治理环境,预防、监测和治理地质灾害等目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和感知地球内部的信息,科学地利用并保护地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地下钻孔技术与资源和能源

矿产资源包括固体矿产资源和流体矿产资源。地球内部蕴藏的资源总量是恒定的,不可再生。人类社会高速发展,对资源量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当今世界资源紧缺,价格大幅上涨,现已有45种矿产资源供给不足,亟待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前几十年,对易进入地区和浅表层资源勘探开发的程度较高,资源已近枯竭;而对边远、高原、复杂条件及深部地层资源勘探不足,有待于更大的投入和开发。矿产资源的不足,带来了地质勘探的第二个春天。现今世界高度重视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我国政府也做出了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矿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开发矿业地热情。投资矿业,加速勘探和开发,已成为世界(包括中国)的经济热点。先进的钻孔设备,领先的钻孔技术,应是当前较长时期内急需研究和发展的对象。发明和创造先进的钻孔工艺方法,集成和综合多种钻孔工艺方法于一体,大幅度提高钻孔速度,降低钻孔成本,研究和开发全液压动力头式勘探钻机,深孔勘探钻机,大功率钻机,多功能智能化钻机等,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大的贡献。

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为表征的能源勘探开发工作量剧增。围绕能源勘探开发所需的钻孔技术需不断创新,钻孔设备需求量大,国内外的钻孔工程界都在积极努力工作,我国也在积极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研制开发适合国情的能源勘探开发设备,以满足当前能源勘探开发的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也称可燃冰)的勘探和研究,又为人类获取新能源开辟了更广大的领域。赋存于深海海底和永冻地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其总量是已探明的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总量的2倍以上,世界各国均在竞相研究。随着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将需要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勘探与开采的机械装备。

上述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的且存在污染的传统能源。众所周知,地球由三个圈层组成,地球的中心既地核直径达几千公里,熔融状态的物质温度高达数万度。由地表向下钻孔,每公里深的温度梯度平均为30℃,几公里深处的地下钻孔内的温度可达一百多度,可直接用于发电。有资料报道,德国2006年曾施工二口用于试验研究的地下贯通井,井深6.2公里,二口井的水平距离为12公里。由一口井向下注水,另一口井则排出近200 ℃多度高温的蒸汽,直接用于发电。地球内部的地心热能,洁净无污染,是不会枯竭的永恒能源。充分利用地心热能,是解决人类能源不足的未来希望所在。深孔、大功率的钻孔机械加之先进的钻孔工艺技术,取得快速的钻井效率,实现低的施工成本和较短的施工周期,是开发地下热能的前提条件。

水井和地热井的钻凿,旨在解决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不足和利用地热异常寻找地热资源作为能源的地下钻孔工程。地下赋存着丰富的水资源,即便是干旱的沙漠地区,其地下水也往往丰富异常。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袤,沙漠侵袭的面积大,因而人烟荒芜。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可使沙漠变为绿洲。多数经济欠发达或落后的地区,其主要根源就是干旱缺水。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是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水井钻机和地热井钻机,伴随着钻孔工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喷射钻进技术及冲洗液技术的发展,其钻井速度将大幅提高,钻井成本大幅降低,成井质量优,完井速度快,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水井、地热井钻凿领域技术方法落后,钻进效率不高,施工周期很长。国外,例如非洲干旱地区的水井工程在世界各国的支持下,水井钻凿均已实现了潜孔锤钻进,钻井速度快,一天一口井,迅速改变着非洲干旱地区的面貌。先进的水井钻机,必须与先进的钻孔工艺方法相结合,方能显示出水井钻孔机械的施工能力。在该领域要做的工作和待研发的机械装备数量很大,工作任务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其需求量将会迅速凸显出来。

生态建筑、环保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的理念已在全球兴起。人类生产生活用房,既要节约能源,又要满足环保要求。浅层地热和地源热泵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已为今后将其广泛用于房舍空调和供暖奠定了基础。每栋房屋,利用地温来调节室内温度,通过地源热泵与数十至数百个地下钻孔进行能量交换,使房间内永远保持理想适宜的温度,同时又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对周边环境更是没有污染。该项技术的重点还是大量地下浅层(100米左右)钻孔的施工问题。对钻孔施工机械的要求仍然是快、好、廉的原则。国内已经开始并且有计划地对浅层地热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使建筑物节能环保,温暖舒适。此类钻孔的地下施工机械,应适应城区施工作业的条件,应满足成孔、下管(U形管)、灌注等工序的要求。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化的钻孔工艺技术,还没有研发出专门的机械设备施工此类钻孔。

2. 地下钻孔机械与环境和灾害防治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已严重污染并破坏了环境。地球数十亿年形成的能源被人类仅用数百年的时间将消耗殆尽,由此而形成的废弃物质飘逸在大气层,深入到地球表面,污染河流和海洋,使地球的气候灾害增多,地质灾害频发。地壳自身运动(板块漂移、隆升、挤压和褶皱等)、气候变暖加之人类生产生活对地球的破坏,使地球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已经和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对地球环境的保护,除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外,还要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能源。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是永恒、洁净、无污染的能源,可以与人类与时俱进,相依发展,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如何,依赖于地下钻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下钻孔机械设备的研发水平。因此,我们应加大投入,快速研发,推向市场,势必会改变人类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保护了地球――我们的家园。

地震、滑坡、泥石流、高边坡塌落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感知、预测、监控和治理地质灾害,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挑战和较量。施工地震观测孔、沉降测量孔、挡土桩孔、锚索孔等,以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将地质灾害的损失减到最小,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入研究钻孔科学技术,研制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地下钻孔机械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需,是人类挑战自然界的有力武器。

3. 钻孔机械与基础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各类基础工程量剧增: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防渗墙、帷幕灌浆孔、非开挖管线铺设等地下钻孔工程量巨大,全国煞然是一个大的建设市场。

80年代钻孔灌注桩技术日渐成熟。90年代初,江西地勘局在上海首先应用了钻孔灌注桩技术,原上海探矿机械厂适时研发了GPS型系列工程钻机和配套设备,其产品一举占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近些年伴随环保对泥浆排放的高标准要求和钻孔灌注桩干式作业法的诞生,以及为满足快速施工作业的要求,旋挖钻机、连续墙钻机大批量进口,同时我国也开始了研发。从设备的全部进口到设备国产化程度的提高,我们国家走过了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的创新过程。我国多家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顺应时代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研发出多种旋挖钻机和连续墙钻机,其销售遍布全国,迎来了我国地下工程施工的第二次腾飞,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基础工程施工的实力和形象,使其与国际接轨,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上海金泰公司又瞄准了大直径硬岩钻孔施工设备的研发,产、学、研相结合,有机组合旋挖钻机与大直径潜孔锤技术,走上自主创新的研发之路,将从根本上解决大直径桩孔嵌岩的工程难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为满足非开挖管线铺设的需求,近些年各类非开挖设备发展迅速:冲击矛、夯管锤、导向钻机等随之出现,适应了管线铺设工程的需求。可控冲击矛、油压夯管锤、硬岩导向钻进技术等新设备和新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

4. 钻孔机械与科学钻探

人类要探知星球,就需要能够潜入到星球内部进行观察的望远镜――科学钻探。目前,地下钻孔工程的发展远落后于航天工程。陆地上最深的科学钻孔是前苏联位于科拉半岛的超深钻,孔深达12.66公里,与地球的直径相比宛如蚊虫的叮咬;南极冰钻孔深记录也是前苏联创下的3600米,至今仍未穿透冰层。我国2000~2005年实施的亚洲第一口科学钻探井――江海科学钻探工程,完全利用国产钻孔设备、机具和钻探技术,胜利完成了预期钻进孔深5332米的任务,同时也实现了预期的科学目标,解读了大陆漂移和地壳板块碰撞理论,发现了新的矿产资源及其形成机制,通过钻孔通道提前捕捉到了地震和海啸的信息,为人类提前获取地下信息、预防地质灾害提供了手段。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已有十几个国家参加,我国是成员国之一。该计划将在全球五大洋遍布科学钻孔,预计最大孔深超过万米,其中海水深6000米,海底钻孔深6000米。为探索海洋资源和相关科学信息,经济发达国家已投巨资建造钻探船,创新研发海上作业的钻孔设备,研究新的钻孔技术方法,以适应大洋钻探的需求。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匮乏,开发海洋资源是必然趋势。研究海洋钻孔科学技术,超前进入研发阶段,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有识之举。

世界大国的星球探测计划和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的嫦娥探月计划,最终目标都是要实现在外星球上钻孔取心,了解外星球的内部信息,勘探外星球的资源,为人类获取外星球的资源、建设人类的第二个家园而努力,而星球钻孔工艺技术和机械是实现人类梦想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

让我们的地下钻孔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史上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文盛. 善待地球 珍惜资源 持续发展――纪念第37个“世界地球日”[J]. 国土资源通讯 , 2006,(08)

[2] 何冠明,何国正. 石油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 [C], 2006 .

[3] 张波,张进江,陈晨,刘明利,陈藻.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04,(03)

[4] 刘志飞, 拓守廷. 科学大洋钻探回顾与展望[J]. 自然杂志 , 2007,(03)

[5] 刘广志. 探矿工程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关于探矿工程急待开展和参与“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工程的几项建议[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 2005,(08) .

[6] 殷琨. 深化反循环工艺研究,促进钻探科技快速发展[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 2006,(03) .

[7] 张文亮,贺艳梅,孙豫红.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J]断块油气田 , 2005,(02)

[8] 王宏语,纪云龙. 认识一种新兴资源――天然气水合物[J]资源.产业 , 2005,(01)

[9] 王秀茹. 国际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新技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06,(05)

[10] 张祖培 国际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新技术研讨[J]. 国际学术动态, 2007,(05)

[11] 左汝强. 钻掘工程国内外发展水平与差距及建议(下)[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 2003,(02)

[基金项目]教育部“国家级创新人才实验计划项目”

第8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人类社会已进入全信息时代,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不断提高。我校属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类型。根据我校已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单位,并正在筹划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申报为2013年新增培养专业的情况,我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定位于工程应用型。

一、指导思想

通过走访学习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确立了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创新意识培养为先导,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生工程训练和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基本知识—综合能力—工程应用—创新意识”的阶梯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二、具体实践

1.实验和课程设计方面。实验是底层也是基础的实践能力培养手段。包括从通识教育到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到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等所有知识领域的课程实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实验类型有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专业增加了实验课时,达到了276学时(由表1可见);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验项目中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达到了85%。

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一般由教师出题、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本专业的相关课程设计包括程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低频)、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等。要求学生除了完成理论设计外,还要进行实物制作或在工程实践中心进行模拟操作。

2.工程实践中心方面。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一方面,我们利用中央财政的支持建立了信息处理与通信工程实践中心,中心以国内外主流通信设备商(中兴通讯)的实际产品为支撑,能够实现程控交换、光纤通信、信息处理、3G技术方面的工程实训拓扑图如图2所示。另一方面,选派多名专业教师到中兴NC通讯和华为讯方参加讲师资格培训,要求除了掌握中兴通讯设备的各种知识和使用方法,还要掌握它和其他的主流设备的区别之所在。并通过比较教学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工程应用能力。

3.实习基地方面。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习由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5个部分组成。我校在校内建有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电工电子实习基地,由图1所示的电工实训室和电子实训室组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还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先后建设了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实习基地、中国移动衡阳分公司实习基地、中国联通衡阳分公司实习基地、上海上嵌实习基地等15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实习基地为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可以提供程控交换设备、光传输设备、数据通信设备、通信电源设备、3G移动通信等在网运行设备及嵌入式实训,可以与校内的工程实践中心和实验室互为补充。实习基地不仅能为学校解决实习环境受限的困境,同时长期合作中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这也是学校的重要收获。另外,我校还邀请实习基地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讲座和座谈,研究和完善本专业的培养方案。

4.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原有的开放运行平台的基础上增设了两个创新开发室,并专门设置了元器件库,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从元器件库借主要元件进行项目的设计开发,完成后再归还给元件库。通过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设立了“圆融杯”校内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立了电子协会,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衡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另外,学校也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项目育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者,我们鼓励毕业班的学生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让学生直接接触科研、接触工程。

三、取得的成绩

通过科学的尝试与探索,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专业学生张桐等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专业学生廖靖等获得湖南赛区一等奖1项;该专业学生高思白的“新型厨房垃圾处理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外,该专业学生还在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衡阳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取得了好成绩。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也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认可与好评。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校提高了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人才的实践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缩短了学生适应通信岗位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永祥,等.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3):105-108.

[2]李益才.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实践体系与实验室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132-135.

[3]邹曙光,等.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5):102-104.

第9篇:能源科学工程范文

学科门类:理学

07

学科门类:理学

0701

数学类

0701

数学类

070103T

数理基础科学

070103S

数理基础科学

0702

物理学类

0702

物理学类

070204T

声学

070203W

声学

0703

化学类

0703

化学类

070303T

化学生物学

070303W

化学生物学

070304T

分子科学与工程

070304W

分子科学与工程

0704

天文学类

0705

天文学类

0705

地理科学类

0707

地理科学类

0706

大气科学类

0709

大气科学类

0707

海洋科学类

0710

海洋科学类

070703T

海洋资源与环境

071005S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070704T

军事海洋学

071004W

军事海洋学

0708

地球物理学类

0708

地球物理学类

0709

地质学类

0706

地质学类

070903T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070704W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070904T

古生物学

070603S

古生物学

0710

生物科学类

0704

生物科学类

0711

心理学类

0715

心理学类

0712

统计学类

0716

统计学类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01

力学类

0711

力学类

0817

工程力学类

0802

机械类

0803

机械类

080209T

机械工艺技术

040313W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040314W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080210T

微机电系统工程

080310S

微机电系统工程

080211T

机电技术教育

040315W

机电技术教育

080212T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040317W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0803

仪器类

0804

仪器仪表类

0804

材料类

0802

材料类

0713

材料科学类

080409T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209W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080208W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207W

焊接技术与工程

080412T

功能材料

080215S

功能材料

080213S

生物功能材料

080413T

纳米材料与技术

080216S

纳米材料与技术

080414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080217S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0805

能源动力类

0805

能源动力类(部分)

080502T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080504W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080503T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80512S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80507S

风能与动力工程

0806

电气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0602T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080603T

光源与照明

080610W

光源与照明

080604T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080633H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0807

电子信息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

080707T

广播电视工程

080617W

广播电视工程

080708T

水声工程

080644S

水声工程

080709T

电子封装技术

080214S

电子封装技术

080710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80615W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080711T

医学信息工程

080624S

医学信息工程

080712T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080631S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080713T

电波传播与天线

080635S

电波传播与天线

080714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15T

电信工程及管理

080632H

电信工程及管理

080716T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040318W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0808

自动化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0802T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080602

自动化(部分)

0809

计算机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0907T

智能科学与技术

080627S

智能科学与技术

080908T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080903W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080909T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080637H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0810

土木类

0807

土建类(部分)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080706W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081006T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80724W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0811

水利类

0808

水利类

081104T

水务工程

080709W

水务工程

0812

测绘类

0809

测绘类

081203T

导航工程

080904S

导航工程

081204T

地理国情监测

080905S

地理国情监测

0813

化工与制药类

0811

化工与制药类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080218S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080210W

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081304T

能源化学工程

081106S

能源化学工程

081305T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081104S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0814

地质类

0801

地矿类(部分)

081404T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80109S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0815

矿业类

0801

地矿类(部分)

081505T

矿物资源工程

080107Y

矿物资源工程

081506T

海洋油气工程

080111S

海洋油气工程

0816

纺织类

0814

轻工纺织食品类(部分)

081603T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081412S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081604T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040329W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0817

轻工类

0814

轻工纺织食品类(部分)

0818

交通运输类

0812

交通运输类

081806T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081213S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081209W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080647S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081807T

救助与打捞工程

081211S

救助与打捞工程

081808TK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080636S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0819

海洋工程类

0813

海洋工程类

081902T

海洋工程与技术

081302S

海洋工程与技术

081903T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081303S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0820

航空航天类

0815

航空航天类

082006T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

081508S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082007T

飞行器适航技术

081212S

航空器适航技术

0821

兵器类

0816

武器类

0822

核工程类

0805

能源动力类(部分)

0823

农业工程类

0819

农业工程类

0824

林业工程类

0820

林业工程类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0810

环境与安全类(部分)

0714

环境科学类

082505T

环保设备工程

081009S

环保设备工程

082506T

资源环境科学(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71403W

资源环境科学

081105S

资源科学与工程

082507T

水质科学与技术

081003W

水质科学与技术

0826

生物医学工程类

0806

电气信息类(部分)

082602T

假肢矫形工程

080622W

假肢矫形工程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0814

轻工纺织食品类(部分)

082706T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081409W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082707T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040332W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部分)

082708T

烹饪与营养教育

040333W

烹饪与营养教育

0828

建筑类

0807

土建类(部分)

082804T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080707W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0829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0810

环境与安全类(部分)

0830

生物工程类

0818

生物工程类

083002T

生物制药

081107S

生物制药

0831

公安技术类

0821

公安技术类

083103TK

交通管理工程

082104W

交通管理工程

083104TK

安全防范工程

082103W

安全防范工程

083105TK

公安视听技术

082106S

公安视听技术

083106TK

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082108S

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

083107TK

火灾勘查

030504W

火灾勘查

083108TK

网络安全与执法

082107S

网络安全与执法

083109TK

核生化消防

082105W

核生化消防

09

学科门类:农学

09

学科门类:农学

0901

植物生产类

0901

植物生产类

090107T

茶学

090104

茶学

090108T

烟草

090105W

烟草

090109T

应用生物科学(注: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90108W

应用生物科学

040308W

应用生物教育

090110T

农艺教育

040301W

农艺教育

090111T

园艺教育

040302W

园艺教育

0902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0904

环境生态类

0903

动物生产类

0905

动物生产类

090302T

蚕学

090502

蚕学

090303T

蜂学

090503W

蜂学

0904

动物医学类

0906

动物医学类

090403T

动植物检疫(注:可授农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070406W

动植物检疫

0905

林学类

0903

森林资源类

0906

水产类

0907

水产类

090603T

水族科学与技术

090703S

水族科学与技术

0907

草学类

0902

草业科学类

10

学科门类:医学

10

学科门类:医学

1001

基础医学类

1001

基础医学类

1002

临床医学类

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

100202TK

麻醉学

100302*

麻醉学

100203TK

医学影像学

100303*

医学影像学

100204TK

眼视光医学

100306W

眼视光学(部分)

100205TK

精神医学

100308W

精神医学

100206TK

放射医学

100305W

放射医学

1003

口腔医学类

1004

口腔医学类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1002

预防医学类

100403TK

妇幼保健医学

100203S

妇幼保健医学

100404TK

卫生监督

100206S

卫生监督

100405TK

全球健康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205S

全球健康学

1005

中医学类

1005

中医学类(部分)

1006

中西医结合类

1005

中医学类(部分)

1007

药学类

1008

药学类(部分)

100703TK

临床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8S

临床药学

100704T

药事管理(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0S

药事管理

100705T

药物分析(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2S

药物分析

100706T

药物化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3S

药物化学

100707T

海洋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9S

海洋药学

1008

中药学类

1008

药学类(部分)

100803T

藏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5W

藏药学

100804T

蒙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11W

蒙药学

100805T

中药制药(注: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00814S

中药制药

100806T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4W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1009

法医学类

1006

法医学类

1010

医学技术类

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

101008T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100310W

听力学

1011

护理学类

1007

护理学类

12

学科门类:管理学

11

学科门类: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部分)

120106TK

保密管理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部分)

1202

工商管理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211T

劳动关系

110314S

劳动关系

120212T

体育经济与管理

020113W

体育经济

110316S

体育产业管理

120213T

财务会计教育

040334W

财务会计教育

120214T

市场营销教育

040336W

市场营销教育

1203

农业经济管理类

1104

农业经济管理类

1204

公共管理类

1103

公共管理类

120406TK

海关管理

110319S

海关管理

120407T

交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10313S

航运管理

120408T

海事管理

081208W

海事管理

120409T

公共关系学

110305W

公共关系学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1105

图书档案学类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603T

采购管理

110219S

采购管理

1207

工业工程类

11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部分)

120702T

标准化工程

110110S

标准化工程

120703T

质量管理工程

110107S

产品质量工程

1208

电子商务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802T

电子商务及法律

110216H

电子商务及法律

1209

旅游管理类

1102

工商管理类(部分)

120904T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040331W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13

学科门类:艺术学

[新增]

1301

艺术学理论类

[新增]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新增]

1303

戏剧与影视学类

[新增]

130311T

影视摄影与制作

050416

摄影(部分)

050432S

数字电影技术

050426S

照明艺术

1304

美术学类

[新增]

130405T

书法学

050425S

书法学

130406T

中国画

050429S

中国画

1305

设计学类

[新增]

130509T

艺术与科技

050428S

音乐科技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