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圈点批注,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对这种学习方法加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圈点批注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认知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具有主动性。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才会主动起来。对所学课文进行圈点批注,能让学生真正主动起来。
2.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圈点批注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深入把握文本,主动建构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圈点批注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它的内容是自己确定的,没有任何强加与灌输。
3.有利于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新课标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圈点批注是学生自主行为,强调阅读的自由性、自主性、感悟性,鼓励学生大胆解读,读出个性,品出滋味,有利于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圈点批注,不但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更是一种读者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要求读者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文本,理智地把握文本的优点与局限,不盲从任何传统的见解。
5.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较长文章,如小说、传记作品,如果不加批注,学生读完之后,也不易把握整篇文章内容大概,面对思考题,仍然很茫然。如果边读边进行圈点批注,可以先把主要情节、主要事件加以概括,并随时批注相关人物个性,待读完一遍,基本上能把握作品大概内容。短文阅读学会批注,同样可以提高效率。平时练习时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也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6.有利于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圈点批注过程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写法,去发现那些值得效仿的写作技巧,会体会到写作的甘苦与三昧,从而促进写作能力提高。
二、加强圈点批注指导
1.明确任务
课堂教学中的圈点批注不能太过随便,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为课堂上的圈点批注,本质上是一种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自主学习,如果让学生随意圈点批注,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不利于系统培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圈点批注活动本身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否则,学生会因太过随意而不能有所进步。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具体到一节课上,初读宜进行感知性批注,再读宜进行鉴赏性批注,三读宜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圈点批注。比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师可以依次让学生对以下内容或者问题进行批注:
(1)初读,标出生字拼音,在重点词语下面划线,批注每部分内容。
(2)再读,勾画出表示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对作者感情加以概括;标示出写刘和珍的句子、段落,进行概括,体会作者选材的典型性;对遇害细节进行赏析,体会细节对中心的突出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全文主旨。
(3)三读,勾画含义丰富的句子,对句子的内容和手法加以赏析。
2.指导方法
一是批注位置。如字音、词义、词句含义等局部内容,可随文圈点批注;文言文的翻译、古今词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等要随文批注,在原文上面还是下面,可视自己习惯而定;对一段的理解,可旁批;对一页中数段的理解,可眉批;对全文理解,可批注在全文前面或最后;批注内容较多,可找较宽空白写,再用线牵连起来。
二是批注符号和笔迹。重点词语,可下标着重号、三角形、小圆圈,可将该词圈起来;重点句子,可下标横线、波浪线、双横线;较长内容,可用大括号标示范围;对不同角度的批注,可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如对内容的理解,对手法、语言的探究就可以分开颜色。符号和笔迹应该是自己清楚的、固定的,这样的批注一目了然。
三是批注的语言。批注的语言宜简明,要点到要害。如《鲁迅: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是平和》一处批注:灯下看信,动作,认真,关爱青年。
3.强调态度
圈点批注应该是认真的,尽量正确的,经过核对和反复思考的。字音词义文言文翻译等基础知识,应该是确切无误的;对课文的理解,固然不可能都正确、有见地,但一定是自己认真思考的结果。圈点批注要有个性,不能随便盲从参考书或附和他人。
在学生自读批注时,教师要注意全班巡视,督促学生认真批注,对批注方法和内容适当加以指导。
4.有选择地展示、交流圈点批注
1. 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并且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思考空间。这才能达到你所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同学们熟悉的生活问题分东西来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使学生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快乐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使之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因此,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为学服务,教的过程要顺应学的过程,教的效果应体现为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向积极参与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在讲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采用直观教学,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圆,把圆剪下来,再沿着圆心对剪,形成两个半圆,又把两个半圆对等地分成若干份,剪开,这个圆就变成了许多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了,接下来把这些小纸片拼一拼,就变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了。在演示圆变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过程中,动作比较慢,并适时做点说明,图形放高一些,并在学生中走动,让所有学生都看清圆变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因为演示得比较清晰,学生观察得比较仔细,学生很快得出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的认知,推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展示、抽象概括、演绎运用、动手实践等手段,紧紧围绕解决圆的面积计算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有一重点,这样环环相扣,直到问题解决。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都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 加强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乡村教师,我想谈谈自己是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的,我的主要做法是:
(1)向学生积极推荐。古人说:“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由于农村学生阅读视野不够开阔,每个学生的知识和学习实践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学习方法必然不会是同一模式。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学习方法。如陈景润在摘取“歌德巴赫猜想”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后说,学习数学要有三心:信心、决心、恒心。我还经常把报刊杂志上介绍的好方法摘录下来,推荐给学生,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取人之法为已所用。这样做,对学生学会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我作为班主任,经常与课任老师联系,请他们和我一起与学生探讨学习方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让学生借鉴。学生学到了老师的一些的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他们认识不同学科学习规律,而且加深了师生感情。
(3)推广学生身边的好经验、好方法。每个班级都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大多是比较科学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我班就有一些同学养成了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而且,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概括、有的坚持在课外阅读一些优秀作品等等。我就让他们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让学生举一反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我们确定要“扶”得多一点,但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而要重视学法指导,正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学会自己“走”,让学生学会学习。
4.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平台 ,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中,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5. 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灵活学 在创新中前进,在创新中成长,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意识。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探索、思考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的真正的问题,期间他们所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造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这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及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学生的自主学习所反映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与控制的权力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对外部力量而言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学习的权力与可能;二是表现为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能力、自主学习的核心特征是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是相对的。“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和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感到自己是在被迫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第一、要为学生的充分表现与自我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每节英语课的灵魂,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要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教师就应为学生创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条件。首先要提供学习的语言材料,并帮助学生驾驭这些材料;其次,要给学生提出应该完成的交际任务,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设计出能够使用所学语言材料的情境,实施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呈现任务的方式。例如在“Junior English for China”(Book 3)Unit 3 Lesson 10. “Make our word more beautiful”一文时,先布置学生去收集、观察周边学校、工厂、城市或农村周边的环境状况,了解工厂的排污及废气的排放情况,城市及周边生活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小组间共同完成用英语组织文章稿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呼吁人们拒绝污染,善待生活周边环境,批判生活中那些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并将稿件在课堂上汇报,让全班学生例举污染现象,积极讨论污染的危害,并献计献策。整理保护家乡环境的好建议。这样,教师根据语言材料,设计交际任务,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为学生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留出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积极地进行独立探索,开启思维闸门,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疑、善疑,使之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凝炼问题和表达问题。例:教学《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Grammar 部分时,先让学生观察以下句子:
Millie has more flowers than Amy.
Daniel has fewer CDs than Kitty.
Simon has less orange juice than sandy.
Amy scored the most points.
Daniel has the most money.
Simon scored the fewest points.
Kitty has the least money.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句中的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形式,通过比较句中more…than, less…than, fewer…than中,less…than与fewer…than的区别,二者能否互换?二者意义相同为什么一个用less,而另一个用fewer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题、表述问题,并在教师帮助下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质疑情境,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设问、质疑,引导学生讨论,积极思维,使思维的启动源得于很好地解决,在教师的启发下、指导下、学生学着提问,并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目标更明确,自主性也就更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主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幼稚”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学生较适应的环境,要尽量多角度地去肯定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善于发现学生提问、质疑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一点见解、新思维,就应该鼓励、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2、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提问。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准备,可把语言材料的重要信息项目用图示法列出,适当设计一些浅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生词、短语、句子、语境等语法项目,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所掌握的句法、构词法及词汇等,自己设计一些猜测性的问题,使自己在认识过程中去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设计两种问题:一种是有关重要事实或细节的理解性问题;另一种是辩认哪些细节没有在文章中被提及的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好奇、困惑、矛盾等心理特点,采用小组讨论争争辩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涵及外延进行讨论和争论,鼓励学生提出相互矛盾的问题,并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引导学生异中求同。
4、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标新立异工”地提问。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指导学生围绕材料结构和主题提问和质疑。例如,如何认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作者的观点提出异议,品味文章的写作特点,如何推理判断等。这类问题应跳出“因循守旧”的框架,要求学生树立“标新立异”的观念,从不同角度思考与分析,用自已独特物思路,真实地反映自己所惑的问题。
第三、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碰到问题多问问为什么,多方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教学连词“but, though”用法时,写出句子I like writing to my pen friend, but it takes a ,lot of time.引导学生思考出本句的另一种说法:Though I like writing to my pen friend , it takes a ,lot of time.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一语言表达习惯;当连词though用于句首表示“虽然”时,后面就不用“but”。反之,后面用了“but”表示“但是”时,前面不用“though”。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独立地寻找各种可解的答案,从而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使语言材料的学习实现了交际的功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开放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关键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氛围如果过于活跃,就容易导致学生只玩不学;而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营造学习氛围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敬畏的心理,上课时不敢提太多问题,更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这样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新的教师观,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变成引导者,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好伙伴的身份去和学生进行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问。
2.同学间平等互助
传统的评价制度容易让成绩好的学生产生优越感,而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这样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用成绩好坏区分学生,在课堂上强调学习态度和团体合作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一种平等互助、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
二、 加强课堂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改倡导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互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1.合理设计预习内容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而精心设计预习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课后与家长进行互动,让每名学生对所学内容都有充分准备。有了家里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互动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如在“小数的认识”教学中,我在临近下课时提出了一个问题:“钢笔每支6.5元,铅笔每支0.5元,彩笔每支1.5元,橡皮擦每块0.3元。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回家,与家长一起讨论。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带来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使我大吃一惊,而学生的回答也出乎我的意料,互动效果非常好。
2.精心准备素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环节还是在上课时间。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展现最精彩的数学知识,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互动。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考虑到分数是一个全新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于是,我在引入时就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素材“切梨”。我拿出一个梨,用小刀把它平均切开分给两个学生,这时学生都能理解两个学生各自拿了这个梨子的一半。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半”就是“1/2”就容易了。学生充满兴趣地在数学活动中理解了“一半”能用“1/2”来表示,完成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
三、 鼓励动手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促进互动学习的氛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上述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鼓励学生通过“折纸法”理解分数“1/2”,同学们互相合作,通过不同的方法将纸折成平均大小的两份。然后,学生在1/2的基础上继续操作,这样就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理解“1/2”“1/4”“1/8”“1/16”等,使每一个学生理解把一个实物平均分成几份,其中每一份就是这个实物的几分之一,这样的过程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分数。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探究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自主意识
1.故事引入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创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教“有小括号的算式2+(3+4)”时讲这样一个故事:小精灵聪聪,他想先算后面两个数相加,可不知道怎么办。这事让孙悟空知道了,他拿出金箍棒,变了一个小客人,对聪聪说:“有小客人在就先算。”聪聪可高兴了,你们知道那个小客人叫什么吗?他叫“小括号”,因为有它在就先算,所以别名又叫“先算”。这样孩子们对这个有趣的小括号就印象深刻了,从而记住它。
2.活动设计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小小超市”游戏活动,分别让学生拿着1元、2元、4元、5元钱买物品,同时让充当“营业员”的学生找回零钱,使学生亲身体验营业员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点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汲取知识、反复练习、强化”的记忆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者只能是学生自己,人的思维是他人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建构得快一点、好一点。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讲解。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些知识。如教学“8加几”前,放手让学生自学,只需在新知识的生长点上给予关键性点拨。先出示一道“9加几”的复习题“9+4”,让学生说说怎么想、怎么算?(把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为什么这样算?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复习巩固“凑十法”,接着出示新授课“8+4”,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怎么算呢?你们能自己做一做吗?学生由于已有了“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很快便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学习“7加几”、“6加几”等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漂亮的挂图,没有精心的讲解,在看似不经意的点拨中把学生导入新知学习中。
三、营造机会,还给学生自利
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认识活动,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才能使他们产生主人翁感,形成对待学习任务的自觉态度和创造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学时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给他们留下足够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前,为了沟通新知《平行四边形》与旧知《长方形》知识的联系,笔者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施教:让学生用两长(同样长)两短(同样短)的四根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四边形。经过比一比、摆一摆、看一看,有的学生摆成了一个不是长方形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接着,利用学生的操作结果,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七巧板,让学生观察、辨认,“这块七巧板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检验它的两组对边是否平行。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动手操作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与此同时学生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而且训练了运用旧知、探索未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让学生体会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讲“角”时,从生活中的墙壁、窗户、黑板、课桌上的角引入,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数学的亲切感;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中各取1个角研究,自然引入课题,便于学生对角有准确的认识。从有角的物体再到有角的平面图形。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与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存在差异。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寻找角、比画角、辨析角的过程,使学生逐步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将“生活中的角”抽象为“数学中的角”。而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一个角,更是对角进行初步的抽象和概括,完成“物――形”的抽象过渡,充分遵循(从)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练习巩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对角的特征的认识。整个教学朴实而厚重、扎实而高效、真实而精彩。
只有在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有效途径;方法再探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有效的自主学习必须做到“三增二减”
做任何事情都有过程,过程要有时间保证,我们在进行自主学习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三增两减”。
三增是指:增加学生课前预习时间;课堂思考时间;自主学习时间;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学习动力何来,不是老师命令式的强迫他们接受,而是他们的思维意识的自我觉醒,是自我需求的客观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自我觉醒和自我觉悟,那就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之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这个目的不是老师设定的,任务也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他们自觉探寻的一种自我需求,这就是动力。假如学生在学习之前,一无所知,被动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那么他们何来自觉,何来需求,所以,为了唤醒他们的自觉意识,必须给他们充分的课前预习时间,充分的课堂思考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预习中找到具有个性化的兴趣点,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他们对未知的解惑就显得更加迫切,这正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二减是指:减少课堂教师讲的时间;减少作业的时间;话语霸权,是每个老师在自以为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信息,自以为要给学生讲明白的好心的驱使下干的一件使自己辛苦而学生反感或学生麻木的一件“两败俱伤”的“好事”。从信息传输和接受的科学性上来看,一般是讲的信息传递方式损耗最大,其次是读,再次是写,而信息传递最有效的办法,是自我需要时的自我搜寻得到的信息,所以老师的讲,如果耗时太多,实则是浪费时间。
二、有效的自主学习必须落实“三大保障”
在学习中,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就需要有必要的保障,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实现有效或高效的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大保障:
(1)预学保障:预学可以分为课前预学,课中自学,课后复学;所谓课前预学,就是不带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功利的前提下的“裸学”,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凭借个人的原始理解,凭借个人的知识储备,进行的纯自我能力和自然状态下的对所学内容的最初始化的解读。在解读中,提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找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找到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样为进一步的学习找准方向和目标。
再说课中自学,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有老师和同学,自学不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讲解中学,是启动于此前的自我学习,可以是把自己在预学中发现的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合作探究与同学一起解谜揭秘,或者与老师互动释疑,这样目的明确的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其效果远比被动学习要好得多。
课后复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自我拓展,自我提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补充更多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认识,或补充更新已有知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升级换代。
(2)物质保障:物质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事情都做不成,在自主学习上,同样离不开物质保障这个最基本的条件,那么在自主学习中都有那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呢?
首先,是编制语数英的活页学案;活页教案是每天上课时根据教学进度设计的有梯度和练习实效的课堂使用的学案,学案是一课一个,或一单元一个,具有实用方便,设计多元的特点,活页教案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成为一本完整的学习用资料,活页教案应该是老师根据最新教学资讯,最具创意的构思,最富实效的课堂练习,学习用的权威资料,所以编制一定要有高度,有深度,有老师自己的思想和风格,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的,这样的教案才有实用价值,学生使用之后才会有收获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应该是物质保障中最有可能得到的保障,因为这一工作是由老师完成的,所以不必担心会打折扣。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这充分说明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改进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对此,我们教师应该本着替学生着想的原则,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在上课时不再害怕开口,课后不再害怕面对英语单词及短文。可以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如课前的热身Chant诵读、课中的one by one 单词接龙比赛、考考记忆力比赛、问题抢答等,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每个单元 section A 的重点单词及句型时,我通常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设计教学活动,如记忆单词比赛及单词接龙和对话角色表演等,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轻松,知识性强,学生乐于接受。
再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应运用多种手段如直观教具、电脑课件,教师或学生自己动手画的简笔画 ,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启发学生把教学内容与已有的生活体验、 知识背景联系起来 ,在生活经验与英语知识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教师可以提前把课文的知识点分成几个部分,分派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分组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器材及用品。上课的时候让各小组派代表将所准备的资料及器材进行展示,这些资料不一定是文字的,还可以图文并茂。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
二、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英语的机会,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让学生去做,例如: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让学生自学教材,让学生讨论疑难,让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舞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使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学得更快、更轻松。如我在教学How do you make milk shake?这一课时,就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了制作milk shake的材料(blender, bananas, yogurt,),演示了制作milk shake的方法,在演示中穿插单词的教读,增加了制作milk shake的一些动词短语(peel, cut, turn on /off ,pour into, put into).在演示动作的同时,教读制作milk shake步骤的英语句型(1,peel the bananas. 2,cut the bananas. 3.put the bananas into the blender. 4. pour some yogurt into the blender. 5.turn on the blender. 6.Drink the milk shake.)学生在熟悉了制作方法后,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milk shake,要求他们边做边说,并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做得最好、说得最好。当然,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让他们品尝及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个个乐在其中,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单词,熟记制作milk shake的句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前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1)课前主动预习生词、词组、语法、课文。(2)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大胆提问,积极回答。(3)课后主动复习所学内容,善于总结和归纳。(4)平时遇到问题,先动脑思考,然后用工具书,不耻下问。(5)学习单词能用读音规则或构词法进行联想记忆。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6)要勤听、多听、会听英语,听英语时要集中精力,捕捉主要信息。(7)要勤说、多说、敢说英语。说英语时要大胆,不怕出错,不怕耻笑。(8)要多读、泛读、快读英语。 (9)要多写、常写英语。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和短语进行书面表达,可以适当发挥。但增添内容语言要得体、准确,不要生造汉语式的句子。如在学了新目标(新版)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本2b的短文书写My Day和Unit3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要求学生用英语给Tom写一封信,讲述自己上学的方式及所用的时间。如:在教学生给Tom写信时可采用三种方式,(1)以自己为例子,把上班的路径拍成图片,然后用书面表达怎样到达学校:First:I walk to the bus stop. Then I take the bus to get to school. The school is 8 kilometers from my home. And it takes me 15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2)学生尝试表达。通过 one by one 口头表述。(3)引导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将表述进行整理。(4)再以书信的格式进行套写。这样给Tom 的书信基本完成。学生在尝试中有了收获,自然会产生莫大的成就感。
四、加强意志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关键词:培养 学生 自主 学习 历史 方法
基于此,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把教学实践从原来只重视研究“教”转变为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从原来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智力、能力的培养。
一、首先明确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思维特点:
1、形式思维逐步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辨证思维开始形成并得到较快的发展。所谓形式思维,是指在对历史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抽取史实的本质属性。他所反映的是史实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史实之间的确定界限。这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类型。例如讲秦末农民战争时,为了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所提出的下述问题:秦末农民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又是怎样秦的统治?他在历史上有何重要的意义?所谓辩证思维,是指对史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史实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史实的相对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类型。例如有的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国史中常常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既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又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为什么说后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其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去分析、认识这些充满矛盾的历史现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过程。
2.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活动总是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把思维活动区分为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虽然不同,但却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因此他们的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再生性思维。如前所述师生在讲授和学习历史过程中,所提出和解决的那些问题,均是再生性思维的表现.
但是,中学生再生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逐步开始发展。这里所说的创造性思维,不是指学生对史学领域提出新观点、新结论等,而是指他们能以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对待学习,以探索和创造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未知史事进行有创见的思索,是相对而言的。几年前,上海市有些中学生在短小精悍、题材广泛的学史小论文中,充分表现出其创造性思维。有的学生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在《从隋亡唐兴看人才》一文中,阐述隋炀帝如何不容有才华学识的人,宠信专事阿谀奉承、弄奸藏刁的小人;唐太宗怎样思贤望才、爱 护人才、善于用才,最后得出结论:“从隋朝的快速灭亡和唐朝出现‘贞观之台’的盛世来看,人才对于辅国安邦是多么重要!”他从人才的角度分析隋灭唐兴,不拘于教材,表现了可责的探索精神。他不是从教师和教材那里获得的,而是他自己的创见,它突破了作为一个中学生的 知识水平的界限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范围。
二、其次要善于运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挖掘教材的深度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本质和精华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挖掘教材中内在的因果并列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深层思维的前提。如:我在讲述“907年,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唐朝灭亡。”这一史实时,通过设计优化教学方案,来挖掘教材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设问有: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生产发展,因而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现了怎样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还有哪些因素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又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的学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样安排教学,既保持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又加强了学生对唐朝“强盛――衰弱――瓦解――灭亡”这段历史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2.利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对史实的理解。
中学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历史地图、表格、代表人物画像等),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克服学生因强记历史人名、地点、年代、时间、事件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而且由于它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图表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课本地图,加深理解。
3.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的整体性,通过历史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而体现出来,因此要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短、知识面广、节奏快、目标明确。一些学校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不得不实行“填鸭式”教学,把学生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做题训练上,限制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以期取得好的成绩。应试教学把学生当成了学习工具,把学生限制在极小教室里,有的只是做不完的试卷,疲于应付的考试,各种压力像大山一样压得学生疲惫不堪,心力交瘁,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将会失去信心。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不良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愿意学、想学、会学,且坚持到底地学,是相对于“被动学习”的自己自愿的主动学习。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为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智慧潜能爆发出来。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留白”
在平时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教学相关的真实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例如,在讲有机化学酯的水解的时候,应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为什么酯化反应的链接符号要用可逆符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其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让学生初步理解在酸性条件下和碱性条件下酯水解的不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以后,给学生留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消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有个强化记忆的过程,已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精心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如,在教学“铝热反应”时,新课一开始,我先在教室内利用多媒体放了一段修铁路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修铁路的艰辛,然后指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使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学习。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与现实生活多联系,多引入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实例,让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喷泉实验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的喷泉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会给出很多答案。这时候,教师应该先将氨气的喷泉实验的原理告诉大家,让大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知道氨气要形成喷泉必须要形成压强差,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让学生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喷泉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就可以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有压强差,这个压强差就是由水泵提供的,从而实现了水往高处走的梦想。这样一来实际问题解决了,同时学生还掌握了知识,就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同样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把学科的教学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受现行大纲的限制,但又不能脱离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B层次的标准是大纲的优秀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能解决一般性问题;C层次的教学标准是现行大纲的合格要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以课本为出发点,重点能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和兴趣对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又兼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许多学校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大量地压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无故占课、拖堂、假期补课、搞题海战,无情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身心感到极其疲惫。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始下降,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开始破罐子破摔,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该休息的时候就放假休息,不要让学生在休息的时候再补课或者做一些超负荷的作业。只有会休息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有了充足的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无畏地去浪费学生休息的时间,在学习上浪费时间,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给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总之,教学是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的,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需要将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只有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了,才能切实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吴舜荣.浅谈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和途径[J].三明学院学报,1999(4):129-130.
[2]耿静.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实验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3]陈贤钦.高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