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导学案 微信 创设情境 小组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78-02
引 言
根据学科特点,英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媒介与工具,是传承不同国家文化的载体。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意识到教学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人沟通,交际,表达,传承文化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而非以培养考场上的高分学生为最终目的。为此,每一节英语课上,如何让每名学生知识牢固化,能力最大化是值得深思的一个严肃话题。
作为班主任并担任英语教学的我,深知英语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和重要性。营造良好英语学习氛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给学生创建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能使学生沉浸在英语天地之中,切身的体验与感受英语氛围,这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英语学习氛围主要包括两部分:课堂氛围、校园氛围。
一、课堂氛围的创设
1、课堂上学生的座位以小组或环形形式布置,学生可以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以增加亲切气氛。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文朗读和角色扮演,实践告诉我们,那些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同学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朗读,会使他们情绪放松更,精神愉悦,愿意开口说英语。3、设定每天的大课间时间为English hour,在这期间,让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卡片,记下他们不会表达的英语单词和语句,以便过后在课上提出讨论。4、每节可开始5―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可以谈最近读到,听到,看到的有趣事件,消息和故事,或在指定话题和时间内进行十问十答。5、争论,辩论,选择那些可辩论的话题,例如:“知识是学习的工具,知识是学习的目的?”、“手机对学生有害还是有益?”。首先让他们分为正反两组,讨论10分钟,进行辩论,然后给予他们指导,督促那些沉默不举手的学生参加辩论,以保持全员参与。6、枯燥的考试让学生和老师都很无奈。何不让学生给学生出题,来相互考呢?我把这种想法说给学生,大家都很兴奋,我给他们划定范围,以月考考题为例进行出题。效果不错,平时的知识重点基本上都考到了。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动脑思考,分清知识重点,加强记忆。
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组织活动,全员参与等系列措施,培养了同学们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英语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导学案和微信);课中-互动(微信)。
为什么我将微信运用到了课堂中呢?
首先,现在众所周知,在中国微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与人沟通交流和联系的工具,特别是在青少年间。微信的口号是A new way to connect,然而在我的课堂上,我要把它变成A new way to learn,微信在课堂中将要作为一个移动时代的学习工具-指尖上的课堂。
微信优势:1. 微信是免费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移动学习。2. 微信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应用平台,用户将教育资源上传或共享至微信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资源,进行移动学习。3. 微信特别适合互动式学习,让交流与互动学习无处不在。4. 微信提供的公众帐号功能, 帮助教师动态设计和管理互动的教学资源。
其次,为了迎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以及他们的需要。我采用了微信来帮助我达成和突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说英语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给他们足够的课前时间去练习口语,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再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等诸多因素,在听了黎加厚教授的讲座之后我深受启发,我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了一套简易的英语课堂互动系统,将社交的实时性和参与性引入课堂。整个互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学生的微信端口、老师手机控制端和课堂大屏幕,这三者之间,利用微信公众账号“speaktome”进行互动。
首先是学生微信端,每个同学在关注“speaktome”进行绑定。
1.课前-预习(导学案和微信)
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和微信,提前预习本课的新单词、短语、重点句型以及掌握文章或对话的大体意思和背景知识。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如:“Unit One Listening and speaking”获得本单元的一个对话。根据微信发送每一句英文对话音频,学生要1听2练3说(模仿语音语调)4发送。之后,微信平台针对你发送的录音进行评价打分,并发送下一句英文对话音频。这如何做到的呢?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添加了两个软件一个是智能语音打分,另一个语音识别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数据可视化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内驱力。
学生使用心得分享:
学生1:每次都想刷高分,所以每句话都尽量说好多遍。
学生2:为了拿到高分,不知不觉一遍又一遍地录音,语感和从前大不同。(熟能生巧才是硬道理!)
学生3:第一次发现练英语可以这么上瘾!赞一个!
2.课中-互动(微信)
在课堂上利用微信和老师进行互动(互动的结果显示在课堂大屏幕上)。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直接用微信将答案回复给老师;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小组讨论;另外每节课不同的ppt可以通过微信提交;甚至是一些阅读填空类的作业都可以通过微信进行提交。当然作为一个公众账号,还能接收到各种上课信息,如提醒大家带某本教材,准备课堂需要的教具等。简而言之,利用了这套系统,同学和老师的互动可以通过微信完成,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也可利用微信完成。
其次是老师的手机控制端,老师的移动控制端其实是一个特定的网站是基于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开发的,老师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该网站,就会自动出现的控制界面,可以控制课堂大屏幕。通过该控制端面,老师可以发起一个问题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利用微信回复答案、收集学生 的答案进行点评、控制大屏幕上的消息墙、查看小组讨论的情况等等。此外如果需要视频教学,老师的控制端还可以进行频播放状态、字幕中英切换、隐藏字母中的关键词等功能。
课堂大屏幕则可以将老师和同学的互动状况展现出来,利用教室的投影仪将画面投射到幕布上。
总的来说,这个微信课堂互动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生的微信端、老师的手机控制端和课堂大屏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全程利用微信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提交作业、和老师进行互动;而老师可以利用手机控制端查看学生的上课情况,把控整个互动的节奏;然后有一个大屏幕可以连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并将互动情况展示出来。
微信在课堂中的尝试,使教师真正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益处。课堂上的教师更有活力,课堂上的学生也更加快乐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是教师布置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教师不布置,学生就无所适从;学习的方法仍然是课堂上听听记记,下课后没完没了地背诵单词,外加做大量的练习。让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从而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教育者们忽略了孩子们的情感和心理需要,更忽略了对孩子们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凡是英语学习好的,都是自主学习能力强的,而自主性学习能力差的,英语学习都比较差。在学生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怎样在英语学习初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为学生以后独立学习提供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只有人们掌握了如何学习,学会了应变和自我调节,才称得上是受到了教育。
二、初中阶段是培养自主学习的最佳时期
在我国,虽然一些学校在小学就开始了英语学习,但系统全面的英语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记忆力好、学习积极性高,已经能够根据外部要求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不再仅仅依靠教师和家长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而是主动地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并寻求相应的方法来完成任务,这些都为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准备。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和学生心理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开放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时,成绩尚可,兴趣较浓。但好景不长,越来越不愿学,越来越对英语失去兴趣,直到放弃英语。究其原因是老师没能不断地诱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我们教师应该长期坚持引导,激发学生持久的、自觉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形成自愿与兴趣的结合,使学生从学习的开始,一直保持正常的、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民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和心声,允许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多给学生一些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笑容,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保护学生敢说敢想的积极性。
3、每个学生要都制定自己的计划。要求每个学生应有自己的长期计划及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其实主要是长期计划的细分。计划的完成过程也要求学生用笔记的方式写下来,以督促自己对计划的执行。计划包括拟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拟定了计划就意味着学生心中有自己的目标,学习就有了动力,因为只有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求,才会激发出自主学习的精神。
4、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严格要求学生必做的,教师也制定了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复习的措施。虽然刚开始,这种自主学习是带有强迫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看到这样做的好处以后,他们也会乐于如此,从而形成习惯。科学的预习、复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能巩固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预习既可为新课做准备,又能初步掌握新课的内容;通过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后复习,既能及时巩固新课内容,又能查漏补缺,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5、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小组讨论,各自发表看法,再集中成小组意见,有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试着共同解决。学生在进行开放性学习与讨论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有一部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自行解决了,有一部分在与同学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互相质疑、解惑,互教互纠,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词汇、语法方面集思广益,在语言运用与实践能力方面得以相辅相长。而且,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人格平等的环境里,更能体现个人价值,从而更自觉地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 动手能力 实践应用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09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始流传开来。该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为辅。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动手能力,使教学更加方便生动、学生更加记忆生动。
一、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性教学能够达到通过实验论证教学课本中理论的目的,学生自主动手进行论证,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更加牢靠。除此之外,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缺点,极大提升了学生实践自主动手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都是枯燥的理论问题,学生容易犯困,感觉枯燥无聊。而采用探究性教学,可以利用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通过自主探究吸引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了解知识,去获取知识,最终在好奇兴趣中学到知识。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讲游标卡尺使用的时候,只通过课本教学讲,学生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也不能正确地读出游标卡尺上的尺寸,反复讲效果也不太明显。而通过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对游标卡尺的各个部件进行识别,再通过教师在一旁对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对游标卡尺的认识理解应用有了明显提高。
(三)有利于让学生更加接近生活,看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物理教学过程中一直有个问题被人们所诟病,很多学生和家长觉得物理学习学的很多都是空泛的知识,对学生以后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什么好处,觉得物理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物理一直联系于生活,对生活有着紧密联系,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物理知识,使用物理知识联系现实,例如,在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电路的认识,了解到电的作用,使物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性学习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注意事项
(一)注意探究之前带领学生做好理论知识的预习,扎实理论知识
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很多人对物理实验无所适从,初次学习会有所紧张,开始做不好会有影响学生对物理后续实验的兴趣,影响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时候尤其是前两次进行的时候一定要带领学生扎实的学习好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进行实践之前有充足的准备和信心。
(二)实验前注意和学生强调好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安全保障和器材的保护
由于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开始实验前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注意事项,保障实验安全有序地进行。对于高中生来说,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和操作并不太规范,容易造成物理仪器的损坏,物理仪器是共用财务,损坏肯定会追究一定的责任。危险的出现和仪器的损坏会造成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心情低落、让学生心理上产生阴影,从而影响对物理的学习。所以,在进行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对实验器材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实验器材完好,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规则,充分做好理论基础,使实验安全有序的进行。
(三)注意实验过程中做好与学生的交流
高中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积极的引导,充分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正确地对学生提车的问题进行正确的作答,使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实验内容,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实验的同时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去自主地发现、创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
三、探究性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分层教学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是一样的,所以教师不能采用同一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对所有学生兼顾的效果,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充分发挥实验中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的特点主要就在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学习知识,所有要充分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本身做好监督与引导的工作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去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做好合理的评分制度,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比重
合理的评分制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让学生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分配,学生不会因为实践而荒废理论,也不会因为理论而不去实践。
探究性学习应用于物理教学中不仅符合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实现了创新,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实践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充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模式对高中物理教学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更主要是可以开发法思维,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使高中生的思维不再受到课本以及老师授课的局限,大胆发挥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想法,全方位展现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应用能力。自主实现对知识的预习、探究、实践、复习等规划性的学习过程。本教学模式是一种为学生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且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洪玮贞.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7) .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94-02
在目前的中考英语考试中,学生普遍做不好单项选择、填空、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题型。这是因为学生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不够扎实,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不强,更谈不上学生是否有语感的问题。那么怎样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应试能力呢?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从课堂教学入手,也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思考可能造成考试中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新课标教材的词汇量增加,而且对于词汇学习采用主题化合语境化的设计思想。虽然这种设计有利于课堂教学,使学生觉得学习词汇不再枯燥,也利于课堂教学。但单词的反复出现率严重降低了,学生不易长久记住。另一方面是新课标教材采用了发现式语法教学,与之前教材相比,现在的新课标教材如Go for it!采用的语法讲解更简单,练习答案更直接。但是这在有很大好处的同时,所设计的练习在层次、灵活性、难度方面,与中考高考试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很难通过像这样的练习达到应试能力的培养。像我们年轻教师对此尤其感到困惑。
我们对此唯一可以做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中学阶段所需要的语法知识,弥补新教材中语法知识点分散、练习量缺少的不足之处。而这不能简单的依靠课堂上的讲解与练习。还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上。这就很自然地会涉及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
例如,就《英语课程标准》对七年级阶段学生“读”的要求来说,它已经到了比较难以达到的地步。课标要求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等其中还特别提到除教材外,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4万词以上。这表现了课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度重视。如果单单依靠课堂教学,绝对达不到课标要求。只有充分利用学生平时课余时间,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行。
笔者的对于考试中读的理解是要结合书上文章的文章所呈现的语境和语言运用,主要与读、写两种语言运用活动相联系。而对于词汇和语法的考查不能再停留于单纯的记忆层次,而是体现在具体语言环境的句子或短文。这又涉及到写。学生应该对相应的语法,所学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子等自己要烂熟于胸。而阅读的几种体裁文体,他们也应该不陌生,能不被考倒。
以上就是对学生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所应达到的要求。下面就具体讲述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英语课是一门语言课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必须主抓“诱导”、“引思”、“精讲教学要素”,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去培养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成绩。我校英语教研组教师就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展开了研究。
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善导”必须要有面向所有学生,想学生所想,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课堂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程,参与知识的探讨,使学生爱上学习,学得主动、感兴趣。课堂上全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而在学生的平时,学生要自主学习,预习起关键作用。教师要注意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安排好预习的时间,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掌握一部分甚至全部知识。可以照着下面的方法操作:1、拼读单词(可以使用词典查意思或使用人教版磁带跟读);2、找出要学的对话、文章中的重点短语(用词典查找出短语的意思);3、找出关键句型。具体操作中。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教师应该尽量留给学生空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自主学习、探究中来。在课前、课中、课后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应用新学知识。这也能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还可以使课堂上有时间进行练习检测, 如词汇训练、听读练习、对话表演练习, 使语言知识迅速地转化为言语技能。教师还可以抽时间检查预习情况, 表扬预习好的同学, 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 坚持下去, 同学们就会形成习惯。
这是预习。那么复习该怎么做呢?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学案试题让学生在复习中和复习后使用。学案试题应该是这一学习阶段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难度也不应过高。
这是平时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常用的预习和复习。当然还应该有学生的课外学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建议,让他们自己选择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毕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性格和学习特点等。教师要发现和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适合他或她自己的学习建议和学习任务。这个工作看似容易实则困难。教师也应该注意。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挫折。因为那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一些毅力不坚定,学习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在考试失败或是课堂知识听不懂时暂时或长时间放弃学习。教师在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要及时安慰和鼓励学生。
因为要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也起着关键作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及教学也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是十分有用的。我校老师基本上在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评讲习题。当场鼓励学生很让学生觉得自豪。这样他们能倍受鼓舞地学习。具体的奖励方法因人而异可以设立奖励墙、加操行分、给家长打电话报喜、发奖励券、奖励零食文具休息时间、给机会让学生给老师挑错提建议等等。特别奖励那些特别有学习责任感特别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把课堂管理的任务逐渐从教师转移到学生的身上。某位教育心理学家所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有心理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让优、中、差生都能完成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继而鼓励其继续努力。引入竞赛形式,采取自己与过去的竞赛、个人间的竞赛及集体间的竞赛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样有奖便有罚,但是,对一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也要注意多鼓励少打击。
一、“课堂三导教学”的基本精神和要点
“课堂三导教学”是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环节,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改模式,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
二、“课堂三导教学”的操作要点
(一)导学――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复习课采用”课堂三导教学”课堂教学一大好处,在于导学环节可以灵活处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学生可根据复习材料中学习目标进行复习,但在传统教学中,容易犯上“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
如何做到不重复旧课,不平均使用力量,突出知识的重点和学生的弱点。我认为,“三导”式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可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当然,要上好课,要在“导学”环节上下功夫,应妥当设置探究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追问数学。如在复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学”环节:
问题一、有一块直角三角尺DEF,放在ABC上,如图所示,DEF的两条直角边DE、DF分别经过B、C两点,在ABC中,∠A= 50°.
问题1:求∠ABD+∠ACD的度数.
问题2若∠D=80°,其它条件不变, 求∠ABD+∠ACD的度数;
问题3:若∠D=100°呢?
问题4:试探究∠ABD、∠ACD、∠D与∠ A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5:∠D=80°,∠D=100°有代表性吗?你是怎样看这两个角度?
问题二:若点D在ABC的外部,两条边DE、DF仍过B、C两点,∠ABD+∠ACD=∠D-∠ A是否还成立?请画出图形,探究∠ABD、∠ACD、∠D与∠ A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三: 若将DEF的两条边DE、DF分别经过B、C两点,改为DEF的两条边DE、DF分别与ABC两条边AB、AC相交于M、N,以上探究的结论是否还成立?
(二)导疑――是指通过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导学情况,共同解决导学环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1、“导疑”环节我主要是通过讨论来解决。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应用,达到温故知新,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一般情况下、:1、在学生独立思考可能出现困难时组织讨论;2、在学生意见分岐较大时组织讨论;3、在揭示数学规律性知识时组织讨论;4、在选择解题策略时组织讨论;5、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在总复习过程中,学生对初中的知识都已有一个认知过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强化过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导读练习的设计,组织讨论与评价,归纳小结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先让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然后教师再点评。有单独一人自己复习的,也有两三人或四人一组复习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好的在教基础差的,也有互相之间在提问考考对方的,大家都很进入状态。较容易为组里争得荣誉,从而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将讨论引向更深的层次。
2、“导疑”环节教师要教师要起到“导”的作用――对知识的梳理:
梳理过程,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用线连接起来,然后使知识结成一串美丽的项链,同时还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各个环节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在解题时能够很快的提取所需的知识和方法。梳理,就是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梳理是复习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求异)。例如在复习《二次根式》这一节时,经过学生讨论后边板书边梳理为:4个概念(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以及分母有理化);4条性质及4种运算。说出上述12个知识点后,再针对每个知识点说出意义及出示常考题型。对于几何,在梳理知识点时除了按定义、性质、判定及应用几个方面整理外,还要结合图形归纳常变的图形、常做的辅助线,做到多题归一。
(三)导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包括基础知识的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训练的达成度等查漏补缺,讲练结合。
复习时,对学生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可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内容要“全”,、习题要“精”,、方法要“活”,、时间要“足”,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练习时要注意控制难题,把练习的重点放在重要和关键的知识点上。
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做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出新水平,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例如:1: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弦,直线CD切O于点C,ADCD,垂足为D.求证:AC2=AB•AD;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英语;学习习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94-01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 、读、写基本功。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这些:
1.良好的听的习惯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 ,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 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 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 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
2.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通过主动预习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主动预习的意义就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主预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就有较高的要求。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一种“经世”体验和美好追求。试想一想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敢于向面前的困难挑战,敢于寻找“突出重围”的出路,敢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杀出重围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和豪情。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幸福的过程。只有深入其中而又积极、主动思考的人才是成功的“宠儿”幸福之人。试想一想一个连基础知识问题都不敢或不能够回答或面对的人又怎能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繁杂世界呢 上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好习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教师适应教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师。
4.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活动的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差,或是应付家长。学生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和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思路。做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反思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会反思的学生就是深深领悟学习本义的人,并把学习这一活动转化为一种责任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一种对人生、对未来精益求精的态度。
5.强化阶段复习的好习惯
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对加强知识巩固、促进知识系统化、提升知识的应用水平、促进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复习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和分散地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6.课外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胆创新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创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成立小组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情况,按座次前后桌每4人一组,做到搭配合理,小组成员中男、女搭配,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要保持稳定,不要轻易变动。这样既可使每个人有发言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范围和质量,共同为搞好小组学习而尽力。小组合作必须要有组规,由小组长制定,例如:自学时要遵守纪律;在小组学习中,同学们要认真讨论,不干其他的事情;组员要配合组长工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小组讨论时,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讨论焦点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2 自主学习
预习时教师出示课堂学习目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即先与同桌讨论,再在小组内讨论,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如:我们在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孩子们先通过自学,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方法能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然后小组交流。老师在课堂上来回听取各组的意见。最后每小组找出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看有哪些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小刚说:“我组发现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较好,先将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从中找出公有的质因数,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晓涛说:“我们的方法更妙,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将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的短除法合起来,导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短除法。”还有的说:“你们的发现不如我们的发现妙,就是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然后找出公有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见这时又站起几个同学,不服气地说:“你这种方法不算好,如果数比较大,你就麻烦了,是不?我的观点和晓涛说的一样,用短除法比较好的。”这时,张莉又站起来说:“我还有一个更妙的方法,如求18和27的公有质因数,可以先找出18的因数:1、2、3、6、9、18 ,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数是27的因数。”同学们各抒己见,毫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气氛浓厚,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 扶放有度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看书。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看书时间。当学生产生疑问时,老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否则,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应该“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再次发现,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我可以先“扶”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学课本,自学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用一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先通过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那就是3和2的公倍数,那么可以铺出边长是6分米,12分米,18分米,…的正方形,最小的正方形边长是6分米。这时教师加以肯定,表扬,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经过讨论大家得出不同的方法,争着并把自己的理由展示给大家。
4 展示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首先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可采用中心发言式、指名发言式等不同的交往方式进行组内学习交流,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然后各小组成员代表在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启发学生,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借助前面学过的内容,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呢?经过老师一启发,立刻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露出笑容,动手剪纸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他的同学也跟着拼了起来,于是老师提出三个问题等同学们拼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大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原来三角形的底、高分别有什么关系?(2)每个三角形与平形四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各小组同学通过看书思考、做实验等形式,围绕这三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还可以看到有的同学不会时,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进行帮助的场面。在全班交流时,各小组代表都争着发言,有的通过实验演示,有的通过画图分析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边动手边条理清晰地进行了讲解,以引起其他组同学的关注与好奇。
5 反馈矫正
反馈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是对前面所学课的反思和总结。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口头回答、试卷测试,纸条传递等。每节课结束之前,老师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还有哪些知识不懂,需要老师帮助呢?经过这样反馈,了解到全班大多数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个别同学不会的再进行补课,争取做到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6 激励创新
当学生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教师补充了这样的题目:请大家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做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4和16 16和32 1和7 8和9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完成了上面的练习题,纷纷举起小手想说说自己组的发现。一组张玲说,我们小组的发现是:“在前两组中,两个数是倍数关系,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五组晓杰说:“我组认为:后两组中,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时老师立即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奖励一颗小红星。平时在课堂上,对学习认真,讨论积极,善于发现问题的同学随时表扬、鼓励,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让同学们尝到成功时的快乐。
取得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许多好处,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从学生方面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更善于合作,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发现规律时的愉快。如前面自主预习中提到的,同学们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学习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合作小组的成员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比如学习好的同学对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形成了一帮一一对红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每天轻松愉快的学习、成长,连学习最差平时最不爱说话的张海垒同学也有了笑容,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关键词:语文;预习;兴趣;方法;交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17-02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要重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重视课前的预习。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一定要指导学生用心“弹”好。学生课前预习,逐渐熟悉新的学习内容,对于一知半解的内容,课堂上便能用心听,从而主动学习。语文教师,要加强预习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达到高效的语文课堂效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博士说过:“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环节,更是转差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如何让学生进行语文高效预习呢?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而有趣的内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预习形式,让学生喜闻乐见,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达到高效地完成预习目的。激发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兴趣的方法多样,如设置悬念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且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喜欢上语文,从而主动学习语文。高年级的学生,还有的喜欢自主选择预习内容,教师可以放手,适时指导,并且逐渐地引导学生实现自主预习。在课堂上,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预习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对学生课前的预习方法加以指导,让其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达到提高预习能力的目的。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教师安排预习任务时,必须循序渐进地稳步进行。首先在课内让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具体指导,引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步骤,学生掌握了预习的一些方法后,就能在课外完成新课的预习。
(一)读
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二)查
查阅字典、词典,利用互联网。指导学生善于利用工具书,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多媒体查课文的背景资料,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扫除生字、生词的障碍。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高年级要着重了解词语的本意外,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果学生课前预习得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就不去讲或少讲生字新词,而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三)划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例如,生字组成词语用直线;重点词语用曲线标出,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来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可问同学或家长,无法解决待上课时解决。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词语多读。
(四)思
对于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积极思考,不懂的打问号,可向家长或老师请教。同时思考课后习题,不明白的地方课堂上提问解决。
(五)注
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预习时,要拿着笔,边读边注,随读随注。学生可以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可写出自己的体会。
这几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预习的过程、读的方式也是多N多样。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相信有了老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卡,课堂上教师就能做到精讲、少讲,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预习的方法也能逐渐了然于胸。
三、交流成果
课堂上的教学,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交流预习的成果,可以指名发言,还可以是小组交流后的汇总发言。对预习好的及时给予表扬。通过交流预习,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初读状况,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中存在的盲点,以更好地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学而导,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便于开展新课的教学,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实效性。同时,找到下一课时教学的难点。
四、评价激励
(一)建立评价机制
教师建立评价机制,在早读或课外,在小组的交流中,组长组织同学进行评价。评价用“”标记,每周开展一次比赛,比比谁的“”最多。做到不断评价鼓励学生,一月一小比,一学期一大比,多做正面引导,多鼓励。这样,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可口头表扬,预习作业本可进行书面评语等。天长日久,就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二)面向全体,偏向学困生
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为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还需分层布置预习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自己能够做的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对学困生的预习多引导和鼓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层进行。一下子提出太多要求,学生无法完成,自然就想要放弃。教师要经常找他们谈话,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纠正他们学习上的懒惰思想。教师在课堂发言时,可以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来回答,有利于提高学困生预习的兴趣。有些较难的题目,学困生可选择做。这样,让优秀生“吃得饱”,学困生不会“望题兴叹”。
五、B成习惯
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要根据教学实际一步一步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对于预习,要做到有课必预,有预必查,有查必严。其次,对学生预习的反馈情况,要及时调整,才能保证预习的有效性、科学性。教师还要用心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会有认真做的动力。再次,要形成一个检查机制,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设一本预习检查本,在讲解新课文之前,花两三分钟进行检查,这样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提高预习的效果,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也能慢慢养成,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几年来,笔者虽然长期在农村教学,但由于教学中在预习上常抓不懈,学生逐步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成绩显著。
六、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的预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减轻了教师的讲课负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其升入初中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其一生的学习奠下基石。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使其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预习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不再是老师无奈的任务时,那预习就必然会成为学习这个大“交响乐”中充满活力的快乐“前奏曲”。
参考文献:
[1]王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预习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8).
[2]李霞.浅谈小学生高年级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3]李兆凤,赵虎.课程下小学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4]王蕴芬.规范预习步骤,提高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Good Play "Pre-course Reading" Prelude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er Grades Effectiveness to Explore the Language Preparation
YE Ming-de
(Xiamen tongan district jiudouyang elementary school,Xiamen,Fujian 361100,China)
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合作学习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我国整体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升。所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新课改活动,以改变我国的教学现状。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最为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合作精神。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非常大的好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所有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探究合作学习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实际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诗经》中就已经提出合作学习这一思想,同时指出,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理念就是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当前我国新课改活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最为有效的一个举措。学生并不是一定在书本和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在其他同学身上,一样也可以学习到知识,就像孔子曾经提出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活动,对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互相沟通,已经学会掌握的学生则要给还没学会的学生进行讲解,学习好的带动学习不好的,学习积极的带动学习不积极的,通过调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来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而且,合作学习指的不单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使课堂氛围不再死板,满足了学生在课堂上渴望自由的心理。同时,学生和教师通过在合作学习中互相讲解知识点的举动,能够让他们自身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也能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有些学生关注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大范围普及,信息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各行各业。原本,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系统学科的教学并没有过多的掺杂。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在高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媒体教室的陆续建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分界不再明显,越来越多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现在各个学科的实际操作性变得更强。在上学期间,学习任务繁忙,许多学生无暇接触电脑,因此,对电脑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这也导致在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的课堂上,许多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因此,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合作学习的应用正好做到了这一点。
(二)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方法
在高中期间,学生和学生存在的差异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基本都已经定型。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情况下取决于学生是不是愿意学习,对学习的东西是否感兴趣。有些学生可能只是单纯的对普通课堂教学模式的死板感到厌恶,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达到各小组的人员数量、人员整体水平相差不多。例如,在一个小组中,老师分别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学习积极性高的、学习积极性低的、对知识接受能力高的、对知识接受能力低的学生分在一组,以此达到让小组成员能力互补的目的。
在对本班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根据本班学生数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一般每组的人数大约为3到5人。然后,让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的能力推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组长,负责和老师、组员两者之间进行沟通。老师在给每个小组下达任务问题时,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决定任务的难易程度,确保每个小组在完成各自小组任务的时候,通过组员之间的分析、交流、合作能够完成任务。同时,老师可以尽量给每个小组多一点的学习时间,这样学习小组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小组成员有足够的沟通时间,调动整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山东某高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先让各小组同学收集关于《红楼梦》的一些资料,小组中对计算机网络操作较为熟悉的同学负责资料的收集,对知识整理能力较强、逻辑性强的同学则负责资料的整理,由小组内所有成员进行资料内容的进行最后确定。在上课时,各小组展现出来的资料让老师都大为吃惊,在各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节课取得了非常完美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带来的好处
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时候,了解更多自己不曾注意到的知识。通过小组内成员对知识点的互相讲解,不但让每个同学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复习,而且也让学生对自己原本掌握的知识点记忆的更加深刻。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某些学生的长处弥补某些学生的不足。充分调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论是由于个人因素还是家庭因素,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这也导致普通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中教育的要求。因此,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春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
[2]刘丹.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3]张玉波.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