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小论文的格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论文的格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论文的格式

第1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重要性

小学语文诗歌主要以基础的诗歌作为参考依据,并要符合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老师还要考虑诸多因素,从而进行全面的诗歌选材。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诗歌的选用

首先,诗歌的选取主要就是通过老师对学生学习阶段的了解,而且也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挑选合适的诗歌进行学习。诗歌本身就具有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文学底蕴的特点,而文学功底是要一步一步培养的,因此在合适的阶段选择正确的诗歌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具有一定作用。而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学习。

1.老师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的识字情况,从基础开始的,一年级小学生对于所学的字还是有限的,对于语文欣赏的功底也较弱,因此就需要选择较简单的诗歌,就像是《悯农》、乐府诗歌等等理解起来较简单的诗歌,当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积累知识就像是建造房子一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建筑更好的房子。

2.小学教材的选用也需要老师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想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看学生的回答情况就可以大体知道学生的学习速度与学习质量。当然,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因为在教学与学习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老师既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安排诗歌,也需要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选用诗歌作为学习的教材。

3.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还需要学校对每个阶段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学校主要就是对学生的教材进行采购,对于老师积极创新教材的方法学校要给予一定鼓励,这样也可以促进老师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学校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用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二、诗歌选用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诗歌主要会选用一些更好理解,情感更加明显的诗歌,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其语文基础能力,而选用教材的工作也不能只是和原来一样。我国现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教学方式与教材内容也要随之进行改变,而正确选用合适的诗歌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教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正确选用合适的诗歌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其语文的学习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就会带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其次,就是老师正确选择教学教材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一种肯定,老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就会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改变这种教学方式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老师也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教材的正确选用,尤其是教材中诗歌的正确选用,这也是考验老师教学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2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究其原因,应试教育导致的时下小学语文作业数量过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往往是抄写生字词,解词造句写作文,反复写写要求背诵课文的篇章或段落,甚至连课后一些供理解课文内容之用的思考题也让学生抄抄解答。这种陈旧的作业设计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远远大于利,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第一,儿童的天性被摧残。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玩,可大量的作业充斥了他们课外活动和自由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儿童的天性渐渐被作业所困扰,所摧残,所泯灭。

第二,学习的智趣被埋没。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包袱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得不到培养,智能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势必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和创造智慧造成极大影响。

第三,作业的习惯被破坏。

过多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结果是书写越来越潦草,形成作业习惯、书写态度与作业质量的恶性循环。

第四、健康的身体被压垮。

小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活动时间少,精神压力大,小学生中已产生不少患抑郁症等心理不健康的儿童。

作业是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必不可少,然而问题是,多年来,语文课外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这种封闭、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二、小学语文作业如何进行"革命"

说起"革命",并不是全部抛弃那些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适当的抄抄写写、背诵仍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凡事总有一个限度,超过限度,物极必反,同类型的作业做得多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就渐渐消失了。我经过"革命性"的思考与尝试,设计了以下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的开放性、研究性、可操作性的多元化作业类型。

1.画画类型,再现情境

对于那些意境很美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画图的办法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一画,再现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从画图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教师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画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的效果。如教完《水乡歌》一文,我让学生回去熟读《水乡歌》,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美丽的水乡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照文画图,用图画美再现诗歌美,具有一定的意境。

画画类型作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实际画图的能力,达到了身心互动、手脑并用的训练效果。

2.演演类型,内化语言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表演,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我让学生课后展开想象,自由合作,表演小骆驼与小红马第二次相遇的情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天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小学生积极参与,争相表演,在不经意间,学生就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了自己的语言。

演演类型作业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做做类型,体验探究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经常设计做做类型的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结果,更看重的是体验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例如《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在教学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个乌鸦喝水的实验。在布置作业时,我交代了两点:一是材料方面的,要求学生找一个与插图相类似的瓶子,一堆石子,一把剪刀。二是操作过程,吩咐学生用剪刀代替乌鸦的嘴,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去,同时注意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由于学生人人做了实验,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对乌鸦从喝不着水到后来喝到水的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一个一个地放"与"渐渐升高"的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

做做类型的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3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 新课改 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教师自身素养向“学者型通才”方向转变

素养是一种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自身的素养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其他学科一样,也有着“教书匠”之称。但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解答小学生所提的问题,尤其是文本以外的问题,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文本以外的知识、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博览群书,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通才”的方向转变。因为语文学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其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性。既要能对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惑,又必须要求说得清楚、准确,不能搪塞和误导。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挖掘小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为此,在科技发达,网络信息灵通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博览群书,重视信息搜寻,使自己变成一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型通才”,更好地解惑、为搞好本职工作服务。

2 教学思想向“以生为本”方向转变

教学思想是指教育者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一堂小学语文课教学能否取得高效,能否顺利完成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其中教师的精心备课、熟练运用教学方法驾驭课堂固然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上眉飞色舞,讲解仔细,层层深入,重难点也非常突出,但教学收效并不理想。而在另一方面,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讲得很少,但收效良好。究其深层原因就会发现,前者其教学过程的重点放在自己的“教”上,忽略了学生的“学”。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没搞清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谁的问题。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关键环节不在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思想需要转变,要向“以生为本”的方向转变,确保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 教学方法向多样化方向转变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新一轮的课改精神重点之一就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转变教学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教学方法。心理学相关研究证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要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在互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为使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且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灵活采用合作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新课改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合作教学法”可做到这一点,使小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①再如,在“班班通”工程实施以后,小学语文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辅佐教学,此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有音频、视频,可以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背景及教学重难点很直观地展示给小学生,且图文并茂,信息比黑板承载量大,要比教师讲述的效果要好上百倍。同时,教师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时,要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4 教学过程向“最优化”方向转变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基础和教学规律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综合运用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与技巧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它可分为教学内容的组合优化、教学情景的创设优化、课堂教法的多面优化、层次分组的培养优化等各个方面。因为小学的语文课堂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学习场所,它还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的乐园,只有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先构建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此氛围中,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做到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可以快速地运用到实践,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领略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效果才能明显提高。②

5 教学评价向多种评价体系方向转变

教学评价的功用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反馈。在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中,往往都是由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期末考好了,平时课堂表现和平时考试可以忽略不计,评语向好的方面多写一些。完全忽视了小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认真程度、进步幅度、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不仅背离了新课改精神,且渐行渐远。首先,小学生的生理特征不同。从生理学上讲小学生的遗传素质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由多种原因造成了小学生大脑发育水平的差异,就造成了对语文学科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上的差距;其次,入学的基础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评价方面不能通过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来填写评语。教学评价要向多种评价方法转变。目前,部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没养成、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不认真学习爱捣乱,很让教师头疼。细想一下,他们可塑性强,适当予以评价和鼓励,引导小朋友正确归因,向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育人方向发展。为此,评价时,首先是教师评价,小学语文教师可依据小朋友的平时学习表现,参照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结合每单元测试考分,综合来给小学生一个“中肯”的评价;其次,结合他人评价,例如同桌的评价,其他科任教师的评价等,也可通过本学习小组的成员对其评价;第三,教师指导,自己评价。总之,运用多种评价体系对小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对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成功动机非常有效。

6 结语

综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领悟和贯彻基础教育新课改精神,树立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观、转变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反思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水平。

注释

第4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一)对个人所得税筹划认识不足一提到个人所得税筹划,一般人会理解成单纯少交税。当前很多教职工抱怨交纳的个人所得税过高,认为相关部门人员应该通过少报收入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把偷税、漏税等同于纳税筹划。有的甚至认为纳税筹划只是财务部门或是人事部门某一部门的责任。纳税筹划的主体是单位中能够决定收入分配总量,能够制定分配政策、分配标准和发放时间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配合人事部门完成税收筹划工作,在分配的时间、分配的额度也需要得到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二)现行工资福利发放方式的税负弊端学校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性,现有工资福利发放方式是除教学酬金外其他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奖金每个学期发放一次,高等学校由于教学酬金由于教学作量存在不确定性,没法按月均等发放,未纳税绩效工资总量的其他收入发放方式存在随意性,且发放酬金的部门不统一,由此造成月发放金额的不均衡,给纳税筹划加大难度,且未能充分利用年终奖利用商数确定税率的税收优惠政策。现有高校实行财政统收统支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种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单位使用的每一笔支出需要得到财政的授权审批,且授权额度要相对均衡,使得税负筹划的难度加大。

二、绩效工资制度下的高校个人所得税筹划思路

(一)明确绩效工资制度下教师收入构成根据绩效工资改革文件,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构成有以下几项。(1)财政统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2)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基本津贴、绩效奖。(3)其他津补贴:包括实践教学酬金、教学成果奖励、辅导员津贴、值班补贴、科研劳务费、监考费、加班费、精品课程建设费等。只有厘清收入构成和收入发放方式,才能测算出每位教职工年总收入,并测算不同方案的税负,为纳税筹划打好基础。

(二)讲求事先筹划原则事先筹划是发生纳税义务之前,通过对工资等个人所得的支付进行事先规划和控制。因此学校在年初就必须对工资、津补贴、奖金的发放,涉及教职工的各项经费的报销制度、福利费的支付,进行事先规划和设计,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化。人事部门应熟悉相关政策,统筹教职工的工资发放金额与发放方式,在考虑常规性工资、课酬等其他变动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精确提供每一教职工下一年度的工资数,为纳税筹划打好基础。

(三)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一般来说,纳税筹划的主体为能够决定收入分配总量和标准的部门。在高校,人事部门负责制定薪酬福利政策,因此,人事部门是纳税筹划的主体。由于高校是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每个月资金使用必须经过财政授权,加上高校的特殊性,教学工作量需要由教学部门提供,监考费由考务部门提供,培训课酬由培训部门提供等,这些工资福利提供部门要跟人事、财务部门密切联系,做好预算,并报人事、财务部。人事部门应熟悉相关政策,在考虑常规性发放项目的基础上,尽可能精确提供每一位教职工的工薪预计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强化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在新的年度到来前将可实现的奖金、补贴预计数提交人事部门,人事部门统筹规划教职工的年收入的发放数和发放时间,再提交财务部门请拨资金。

三、基于绩效工资制度的高校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

(一)合理筹划月工资、年终奖的发放金额在个人所得税法中,工资薪金收入与年终一次性奖金收入的税收扣缴政策存在差异。国税发[2005]9号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月工资收入高于年终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则可以适当降低月工资收入,提高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比重。如果月工资收入低于年终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则应提高月工资收入发放金额,降低年终奖适用税率。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密切合作,尽可能精确计算每一位教师年总收入,通过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工资区间对应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表1),从而确定最佳月发放数和年终一次性发放数,使教职工的全年总税负达到最低。备注:这里假定教师税前可以扣除的社保、公积金合计为1000元。假设某位教师的年收入为12万元,有两种发放方式:方案1:每月收入为70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为36000元,则该教师年应纳税额为:月工资收入应纳税=[(7000-1000-3500)*10%-105]*12=174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应纳税=36000*10*-105=3495元全年应纳税=5235元方案2:每月收入为58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为50400元,则该教师全年应纳税额为:月工资收入应纳税=[(5800-1000-3500)*3%]*12=468元年终一次性奖金应纳税=50400*10*-105=3495元全年应纳税=3963元可见,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税1272元(5235-3963)。

(二)将职工薪酬福利化,以降低税基高校还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增加职工福利费项目的支出范围和金额。根据税法规定,员工的工资福利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因此,职工除绩效工资外的补贴或奖金尽量不以货币形式发放,改为由教职工报销方式支付,可以降低税基。高校通常可以为教师支付交通、通讯、用餐、网络费、书报杂志费等消费支出,提供学习培训费用,相应地降低其税前工资,减少计税依据。具体筹划时,学校应建立实报实销(或限额报销)制度,明确各职别教师的报销方式及限额,并依据合法的报销凭证处理。教师的科研经费、精品课程建设费用及相应的奖励也通过报销方式支出,而不通过制表发放形式支出。

(三)合理划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由于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计税方式不同、税率不同,见表2、表3。通过表2、表3的比较发现,由于应纳税所得额在20000元以下时,劳务报酬统一税率为20%(实际税率为16%),所以如果工薪收入适用税率高于劳务报酬适用税率时,可以把部分工薪收入划分为劳务报酬收入。当然,不是所有教师收入项目都可归入劳务报酬,只有类似监考费、课酬项目才可划分为劳务报酬。一般来说,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集中发放便意味着税负的增加,收入的分散便意味着税负的减轻。因此,教师取得劳务报酬时可以通过增加费用开支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或者通过延迟收入、均衡分摊收入等筹划方法,将每一次的劳务报酬所得安排在较低税率区间内发放。

第5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键词:绩效 绩效评价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改善和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收入待遇,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不少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为谁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急需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为谁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价值主体

评价伊始,首先要明确价值主体,即为谁评。开展教师绩效评价是为了管理、选拔,还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监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两者本身就反应了主体的终极价值追求。教师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改进和发展,通过绩效评价促进教师、学校的良好发展,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1]义务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收入待遇,既而对教师形成激励作用,最终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理想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绩效评价,是倡导人文关怀,是对教师生存体验和发展需求的一种关注,旨在通过实施教师绩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根据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2]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是为教师评,对教师工作起着一种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师的发展方向,为教师评说明关注教师、重视教

师,也有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绩效评价,奖优惩劣,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

二、谁来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

我国《教师法》第23条规定:教师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在教师绩效评价的实践中,通常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评价标准,学校领导组织实施,先由被评价者进行自评,然后同事之间进行互评,最后再交由学校行政人员进行讨论总评,这就是常见的“自评、他评、总评”。[3]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形成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结果,应采取构造联合评价主体的方法建立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应是那些能够掌握信息和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来说,即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学生、同事、专家和教师自身等构成的联合评价主体。

1.教育行政部门

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教育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制定教师评价标准,由学校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定期考核。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负责评价。教师绩效评价的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聘任教师、晋升职务和增加工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2.学校管理者

学校管理者要将教师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学校管理者应该在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大的评价框架下,细化本校的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课、开教师座谈会、谈话以及日常工作中的仔细观察收集有效、信度高的评价信息。

3.学生

学生评价的重点是教学评价,学生是教师直接的服务对象,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绩效评价非常有价值。[5]现代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教育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参与者,因此学生对教师工作有着最直接的感受。[6]但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绩效评价,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评价理论和技能,所以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没有资格担任评价主体,基于此,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委托相关评价者对教师绩效做出评价。学生清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风格和教学效果,所以学生能够对中小学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同事

同事有机会观察到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比较熟悉,学校要组织教师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收集改进课堂教学技能、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过程以及在教育科研中的合作情况等信息。

5.专家

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状况两个方面,专家最具有发言权。学校可以邀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帮助、分析教师的教

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教师绩效评价给出权威性的评价。

6.教师自身

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反思、修正的过程,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师自身应该最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联合评价主体之一,教师通过自我诊断,产生激励作用,促进自我发展。

三、评什么: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

内容

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取决于对教师绩效评价概念的理解,根据上述的归纳,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的工作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教育部2009年2月5日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别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涉及教师教学状况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教师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教师的工作过程。[7]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展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与之基本相似,一般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工作过程及表现、教师工作结果和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阐释。

蔡永红和林崇德结合有效教学和教师素质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提出教师绩效结构理论,认为教师绩效包括六个维度: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为乐、教学效能、教学价值和师生互动,这六个维度的操作定义为:(1)职业道德是教师表现出来的对职业准则与规范的遵从;对学校目标和自己的工作目标的认同、维护与支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等行为。(2)职务奉献是教师表现出来的不断地反

思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工作经验,关爱每一个学生,并适应时代不断完善自己等方面

的行为。(3)助人合作是指教师主动地帮助同事,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诚待人等方面的行为。(4)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计划、组织与表达教学内容方面的行为。(5)教学价值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各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6)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行为。[8]教师绩效的六个维度中,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和助人合作属于教师的关系绩效维度,而教学效能、教学价值和师生互动属于教师的任务绩效维度。[9]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全面性和多维性的统一,上述六个方面系统归纳了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

四、怎样评: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程序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程序就是:依据评价目的制订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评价反馈,三者分别属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1.准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在评价前需要制订考评方案,明确考评的目的、考评周期、价值主体、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时间、评价方法等。[10]在整个准备阶段,要提前做好上述的各项工作,以保证教师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

在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程序、方法和评价人、被评价人等内容确定后,教师绩效评价实施过程的管理就是协调各部门按照既定程序搜集信息。教师绩效评价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部门搜集不同的信息。在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怎样收集、处理信息?怎样选择评价动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所以应该在教师工作的全过程收集信息,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

3.反馈阶段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应该是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通过评价反馈,发挥出绩效评价的功能。通过对分类评价信息的筛选,随后将评价信息量化处理,最终反馈交流评价的信息。反馈的作用是促进教师的反思,让教师及时地知晓自身的不足,帮助教师实现绩效目标,促使教师不断改进而得到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因为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劳动,采用绩效评价旨在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多样的评价标准,为教师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董银银,姬会会.再论教师绩效评价――基于国内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2]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3][4]胡中锋主编.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232~233.

[5]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6]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61.

[7]熊伟荣.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中小学绩效评价[J].教学管理.2010.4.

[8]蔡永红.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教师教育研究.2005.1.

[9]董银银,姬会会.再论教师绩效评价――基于国内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7.

第6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问题;改革方式;权利失衡;树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27-02

由于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现代化教育起步较晚,更在初期经历了一段探索阶段,所以在后我国的高校同诸如企业、银行、医院等行业一并被纳入到了国家的行政体制中来,与这些非教育机构采用同样的管理模式进行统一部署与管理。这种管理办法在初期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文化意识的提高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原本的管理方式在高校内实行的亦步亦趋。在借鉴了国外的办学经验来看如今完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并不适合高校的高速发展和建设,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会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故此,在如今行政化管理下的高校内找到行政化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并采用相对应的改革方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发展,让高校这种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服务性”部门树立起发展目标,让学校还原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教学、科研为宗旨的理念中来。

一、高校行政管理行政化的成因

我国的各类高校主要是在后相继复苏和重新开启,很多高校开始学习外国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制度,但是在管理方面仍然采取了统一的行政化办学模式,这种行政化管理模式在初期还能够符合时代的要求,能够满足的发展。到了2000年以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高校行政化管理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改革的力度和滞后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在我国的高校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行政部门和行政级别,行政部门的存在虽然可以相互制约和协同发展,但是一些行政级别过高的领带则权利过大,很多学校的管理机制、办学规模、招生标准以及人事任免都取决于最高领导的决策,而很多科研项目的相关经费和申报审批也受到学校最高领导者的决策,这就本末倒置的让本该服务于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演变成了决定高校发展的主体,而学术以及专业课成了行政管理的附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存在很多的问题也需要及时改革。下面笔者就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办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办法

(一)权利失衡

如今我国的高校可以说是综合性的学术机构,在培养和输送人才之余,更在国家帮助下进行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同时学校内的科系也越来越多,故此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但是高校内职能部门与教职部门却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高校的领导和中高层管理人员实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决策集团,其手中的权利是极大的,而在以学术研究为中心的高校内学术权利却逐渐的被行政权利所左右,例如科研经费的投入、课题研究、招生招聘或是职称评定等最终决策权基本都在中高层行政干部手中,这就导致了一些校内的经济腐败和学术造假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高校的学术研究部门成员多数集中于校内的基层教师或优秀学生,相应的被校职能部门视为下属机构,这就导致学术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制约,最终导致缺乏科研教学的积极性,导致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使得学术创新能力不足、教育质量下降等现象出现。如何才能改变或是阻止这种问题的出现或是在此发生?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尝试性解决与阐述。

首先:高校内的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要适当分离。实际上高校内的行政部门与学术研究部门应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门,两者相互扶持才能共同发展,而行政部门的属性应更加偏向于服务教师和学生,尽最大可能性给予学术研究和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行政部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与学术相分离,在研究机构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行政部门应给予最大的便利使之开展工作,在一定时候可以提出参考性意见以便从学术外的角度辅助学术研究,但并不可以左右研究的方向和进程,从而推动学术的发展。

其次:在行政管理人员任免过程中要进行岗位竞聘和集中培训的机制,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让行政管理人员充分的了解自身的本职工作,不做跨权利和越领域进行管理。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评审方除了校领导外也应让一些基层教师甚至学生进行库管的评审,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使之工作重心更加明确,工作方法更加完善。当遇到学术问题时加大学术研究人员的权利和自主性,当科研项目或是立题形成以后可以与学校职能部门进行协商,在经过细致的调研后决定权应与行政部门共同投票决定,这样才能让学术研究从专业角度和管理角度共同发展。

(二)树立正确管理理念

实际上国家中存在的政府、医院、银行等诸多机构都是服务于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展开社会性公共服务,让整个社会得以安全有序的发展。大学作为我国最高的教育机构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而学校的构成主体则是学生和教师。此种目的下行政部门在的工作人员要将自身工作重点以及管理理念明确,即为视自身为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员”,并且主动的配合两者来进行科研教学的以便提高效率。但如今很多行政部门在参与一些科研教学中时要教师和学生“求着”才能审核或皮肤,这无疑让学术方显得被动,长久以后会让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变得消极滞后。

如何建立行政人员的管理理念?首先: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除了要了解校内的一些业务以外也需要对一些相关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针对校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行政管理,最终形成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其次:虽然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职能要起到辅助、服务科研教学的作用,但是在必要时也要对科研教学的进度进行跟进与监督,让科研和教学活动更加稳步扎实。最后:行政部门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秉着“以人为本”的的出发点进行工作。因为行政管理所面对的主体是校内的教师和学生,每个教师或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或是突发事件。这些事情的发生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有临时协调决策的能力,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也能很好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热情。

在行政管理人员中,除一些高层为政府任命或指派外,一些最常接触教师和学生的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是较为了解学校各学科的基本情况。这样在服务教师和学生或是针对一些科研教学时才能真正的了解这些学术活动的目的和进程。这些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在本校的毕业生中按标准进行留任,这种类似“自产自销”的行政管理人员选拔既对本校学术环境、教师、学生有着深入的了解,更具有基本的学术专业知识,进而不会出现由于不了解学术知识而与教师或学生产生矛盾的现象。

综上所述,为笔者做为一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总结并参考了一些其他人的经验总结而来的。实际上我们从中不难开出,我国的高校虽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了高校行政效率较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何才能尽快的解决这些弊端是高校行政人员需要思考与实践,通过不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证明才能够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引导至正规,更加有效的帮助学校内的科研教学活动开展。作为一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热情的工作情绪,并与教师和学生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的提高工作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将行政管理人员当成朋友而并不是单纯的上下级或是师生的关系,为高校行政管理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童乃诚.抓住主要矛盾——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改革策略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

[2]刘家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非行政化的方向[J].学术论坛,2009年.

[3]张文渊.对高校行政管理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

第7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内容摘要:笔者认为以“以小博大”这一指导思想进行的营销策划应该成为营销策划时代的新里程碑,笔者将这一时代称为策划后时代。本文论证了策划时代划分的依据和后时代产生背景,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进入21世纪,中国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在金融危机、高科技及企业的过度营销等因素的影响下,在营销策划上的以小博大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普遍追求。

中国营销策划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走过了近30年,笔者依据策划思想的变化,将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策划前时代、策划时代、策划后时代。

中国营销策划的时代划分

策划前时代是中国策划界刚刚开始萌芽状态,中国经济正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具体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该阶段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虽然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课程,但由于中国企业缺乏足够的营销实践导致营销缺乏系统的研究。该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为何阳,主要特征为“点子热销”。

策划时代是中国策划界以提高销量为导向的系统的营销策划的研究,具体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该阶段中国市场经济正逐渐走向成熟,中国企业竞争白炽化,各种最新的营销理念在中国逐渐得到广泛的实践。以叶茂中、王海鹰为代表的策划人,凭着其对营销理念的运用能力,帮助企业获得了销量与品牌的全面提升。

到了21世纪,中国的营销策划由于过度地使用营销手段,企业销量上升的同时,营销成本也大幅度增加了,营销策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营销成本的降低与营销手段的联系起来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已经成为这一时期营销策划发展的重要趋势。

笔者通过对众多策划个案的共性规律提炼,收集许多以小博大的具体营销手段,试图通过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一种新的营销策划理论,这有别于以前的营销策划思想,笔者将该理论命名为策划后时代。笔者将策划后时代内涵描述为:在防止过度营销的前提下,强化对市场的量化分析,运用非常规的营销手段以小博大,集中有限的营销费用解决营销关键点而获得超常营销效果的一种理性营销模式,该理性营销模式因企业与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它将快速提高企业的品牌与销量。

本论文将介绍策划后时代产生背景及研究方法,以小博大的营销受到企业欢迎,然而之前却没有任何一个营销理论体系正式提出来,笔者在现阶段提出来具有其现实的意义,这主要来源于产生的背景。

策划后时代的产生背景

新的营销策划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进入21世纪,中国营销策划受到如下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着中国的营销环境

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中国,在企业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营销成本相对降低,在营销成本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策划一种以小博大的营销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行业的寡头垄断加大了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

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器、日化、洗涤等行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饮料、服装、化装品等行业也比较成熟,进入成熟行业参与竞争,搏弈中营销成本的加大成为了企业进入这些行业的壁垒。

(三)避免过度营销使企业进入营销运作的二难推理

中国企业在营销上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渠道上,费用大。科学的管理能将产品推向消费者可以看到的每个角落,但广告费的支出必然少了,这样会造成品牌缺乏影响力,使消费者对终端的产品视而不见。这就是所谓的“做渠道不一定得天下,不做渠道是肯定得不了天下”。广告费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广告费多了而渠道费用少了,消费者在接到广告信息到产生购买行为本身就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更何况还不一定能方便购买。所以“做了广告未必能行,不做广告肯定不行”。如果二者都投入大量的费用,事必加大营销成本,引起过度营销,严重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

(四)媒体信息到达率受到质疑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及媒体产业化的呼声不断上升,中国媒体的数量陡然增加,消费者每天供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在信息包围的时代,受众强烈地要求具有“不知情权”,单一媒体的信息到达率受到质疑。比如广东某企业在2006年在广东某一电视频道投放广告,结果在年底针对目标人群的品牌广告信息到达率的调查中发现,该广告的信息到达率仅有3.72%。因此,要引起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注意力就需要有更多的媒体组合。如何使媒体成为与消费者个性化互动、体验的平台,并与公关活动、软广告结合,将某些媒体缺乏影响力的弱点降至最低点甚至消失,已经成为企业媒体营销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消费者理性的加强

消费者理性的加强除了受主观追求消费效用的最大化影响以外,在客观上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1.中国的广告缺乏扎根在消费者心灵的创意表达。中国的广告创意人员缺乏对目标顾客的调查,导致大多数创意表达落入了除了画面唯美,就是表达情节的俗套。画面唯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但除了给消费者艺术欣赏以外,并不能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正如奥格威所说:“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昨天晚上在歌剧院看了一个美好的歌剧而第二天产生购买行为”。创意人员不懂营销的结果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叫好不叫座。表达情节的俗套充斥着整个中国所有的品牌广告,比如洗发水的广告总是美女对着镜头甩头发,其俗气已经让消费者见到这类广告就调台,就更谈不上购买行为的产生。品牌广告的实质是让消费者从理性购买变为感性购买,但广告创意的上述现象不但没有达到这种实质而且让消费者理性进一步加强。

2.品牌信用发生危机。例如,前几年的雀巢咖啡的含碘超标及肯德基苏丹红事件,近年来的三鹿奶粉事件都使消费者对使用品牌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警惕。

3.产品知识的增长及品牌偏好的形成。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直接和间接产品知识的教育,比如保健品行业通过会议营销的方式教授消费者有关健康的知识,IT行业通过广告及产品展示的方式也在教授消费者有关电脑的知识。与此同时在同行业里,竞争品牌通过数据库营销、售后服务等多种方式构建了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偏好。

上述的三种因素是构成消费者理性消费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潘小珍.新营销策划.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秦宗槐.营销策划困境及对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2)

3.AndrewGriffiths.低成本快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

4.夏武.市场营销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第8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赢来了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家长等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语文作为一门十分具有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成为了当前教育接不可忽视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对学生展开个性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学生、个性、培养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思想品德及心理健康辅导这两门课程外,语文课程是对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最为直接的学科。可以说,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授学习与做人的双重使命。所谓个性,指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汇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个性的形成除了跟个人先天遗传有关,也跟后天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幼小儿童来说,因此,在小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主课是最基础的课程,同时也是最富有创造性与想象力的课程,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起到了不可逾越的作用。

1.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探讨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前,我们先初步了解,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学方法内容单一

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内容相对单一。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主要学习目的是为了认字、识字,课堂内外主要围绕认字、朗读进行,教学方法只有读、写两种,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听觉、视觉,因此学习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教学中忽略了让孩子了解生活,展开想象,从而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与发展。

1.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足

教学的含义是什么?是教和学。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主要以老师的授课为主,以学生的听课为辅。这便导致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与特点,不能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延后帮助学生更改缺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1.3忽视学生个性培养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重视学生机械识记,忽视学生个性培养的老师不在少数,虽然这是一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虽然这是与新课改精神相违背的,但是注重考试结果的今天,有这种忽视不足为奇。这种做法难以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也扼杀掉了学生创新的个性,更别说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了。

2.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在讨论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应当着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新课标全面坚持并执行党的方针与政策,对基础教育授课内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及改革,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更贴近素质教育,更加符合时现的需要。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育是该学年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能够直观的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为刚接触语文的孩童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拼音的学习将贯穿于一年级学习的始终。不过,拼音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此时的学生处于从幼儿到学生的转变当中,内容方法不吸引人,便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如何在教授过程中,将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场景哪些与拼音相似,比如“Y”像妈妈晾晒衣服的撑杆,“M”像麦当劳大叔的标志等,当单个字母能够与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联系起来,便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2.2营造轻松教学气氛,加强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由于老师整天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使得课堂气氛过于呆滞,过于紧张,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思考,或者讲的话是空话、假话。这种现象严重的束缚了学生思维发散,不利于培养创新个性。因此,今后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因为只有哦放手这么做,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拥有一个敢说敢讲敢想的课堂教育,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学生潜在思想,培养自己的个性。

当然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建立一个能够让学生干道宽松的学校学习环境呢?

首先,要认请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施者,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个性对环境的敏感度要高于智力,因此,在课堂内外语文老师同学生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通俗的讲,两者即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只有当学生十分信任某个老师时,才能在他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论,提出极具个性的见解。

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性格,并积极帮助学生培养个性。针对不同性格构思不同帮助、引导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特长与有点,认识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

最后,老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问题一直保持沉默,那么便不利于培养该学生的个性,只有教师在不断的听学生发表自己看法,表达自己意思后,才能更加真实的了解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为了促使学生畅所欲言,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法,因为小组是最好的协作方式,每个小组成员应当包含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对于每个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老师在学生各抒己见的时候,聆听学生的感言,记录学生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逐渐帮助学生改进。

2.3鼓励个性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新课标以尊重个性,重视个性发展为教育原则,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努力积极的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自己,展现自我个性的欲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语文教育是一门极具想象力的学科,老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比如,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阅读,这能够起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或者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某个典型故事,然后组织他们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该故事的观点,在学生乐于交流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好的个性品质。这种富有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对事物展开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借助简单工具,对发现问题给予合理解答,从而刺激学生自我完善个性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教育,它不仅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而且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源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扬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用,我们应当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为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彦春.反思:小学语文教育的若干瑕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

[2] 赵永华,马玉波.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12)

[3] 冯正君.浅谈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阿坝科技.2010(01)

第9篇:小论文的格式范文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学习地位被异化,走向一个极端,例如在法律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不顾问题的深浅和难易程度,抛出一个题目盲目地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看似课堂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但由于教师事先没有进行周密策划,讨论过程中缺乏有效指导,讨论后又缺乏反馈和评价,导致学生停留在对法律知识的了解、识记层面,与传统的满堂灌没有本质区别。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认识的矫正

从以上高职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认识偏差的分析,不难看出要使这种认识得以矫正,需重新审视“教什么”“、培养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一)注重法律价值观教育,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必须解决社会问题,而人们对法律解决社会问题,往往通过法律判决结果的解读来理解法律。也就是说,人们行为受法律判决结果传递出的价值、理念与欲求影响。2007年南京彭宇案的判决就是最好的证明,加之,完美的法律制度和规则,也需人们对其蕴含的价值认可,其本身的价值才得以实现。再有,我国是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价值。因此,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堂教学内容应注重法律价值观的教育。只有通过法律价值观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对法律有全面的、深刻的了解,才能使学生从内心认同法律,并将法律价值外化为行为。鉴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课时少、学生认知规律以及面向就业的考虑,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法律价值观应以秩序观念、诚实守信观念、权利观念、正义和公平观念以及利益观念为主要内容。(二)突出法律思辨能力培养,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法律思辨能力是指在思考辨析过程中,对所主张的法律价值做出辩护性解释或说服性论证,其最终目标是一个最佳的价值理念或行动准则。因此,在价值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法律基础课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法律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有助于纠正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学习法律是钻法律空子,规避法律责任的错误认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增强对法律价值的认同,由被动守法上升为自觉守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法律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训练:一是从沟通与对话入手,教学生区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法律问题与情感问题;关注他人所持态度和立场的原因和理由;教学生对他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兼容。二是从批判性思维入手,教学生习惯对所争议或讨论的问题提问,对做出的辩护性解释或者说服论证提问。(三)建立对话式教学,从不平等到平等现代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对话基础上,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研究为特征,以对话为手段,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启发和讨论,领会学习。在构建对话式教学时,有几个问题须注意:一是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是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思想差异,不把社会主流文化或教师自己的文化强加学生。三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关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还要关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见,对话式教学过程,也是法律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实践过程。

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笔者所在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测量技术应用性高级人才。我校近三年强化了德育教研室建设,主要承担全校五系一部的思想政治课、法律基础、哲学和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承担校内外部分课题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本文以五年制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对2009级学生和2008级学生的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对比(表略)。由表1可知,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后,学生的法律基础课成绩由74.8(分)增加到82.5(分),增幅10.3%;优等级率从20.3%上升34.2%,增幅68.5%;良等级率从30.2%上升39.3%,增幅30.1%;不及格率从9.0%下降为1.0%。理论测试及格率从91.0%上升99.0%,增幅8.1%。此外,由我校学生工作处和保卫处共同提供的资料分析,该专业的学生一般性的违规行为由7.6‰降低到2.2‰,减幅70.1%;学生情节较严重的违规行为由6.6‰降低到0.7‰,减幅89.4%;学生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由2.5‰降低到0.5‰,减幅80.0%。由此可见,我校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后,学生整体违纪有了大幅度降低。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