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现代化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
我国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包括资源浪费、各类污染、气候异常变化等,这一系列的负面问题都向我们昭示着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不得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城市中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犹如城市的输血管,是城市环境恶化的一大原因,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也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具体运用,使城市健康发展。
一、我国城市交通的具体现状
(一)集中建设交通交通基础设施
我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发展,城市面积不断向外扩张,与此同时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加,四通八达的交通如蜘蛛网一般遍布在城市之中,但是在交通建设过程中,由于交通建筑项目的建设较为集中,建筑工地遍布,由此带来的粉尘噪音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为居民的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居民周边的生活环境受到了较大的污染,过多的建筑工地使得城市千疮百孔。由于交通总体规划不合理、施工技术不到位再加上资金、工期等问题,出现了许多质量不合格的交通工程,为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隐患工程,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车辆数量大量增加
现代城市面积不断扩张,汽车的需求量变大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三方面因素促使城市汽车数量急速增加,人们生活得到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包含交通拥堵、气体污染、噪音污染、粉尘污染、资源大量消耗、空气质量下降、安全事故频发等等。如今的城市中,堵车现象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汽车数量的增加对石油资源造成极大的消耗,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三)城市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
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的浪费,而且在不能为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反而会造成一些的交通隐患和累赘,我国城市中这种问题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道路供给无法满足需求、公共交通落后、停车场配置不合乎实际情况等等。
(四)交通事故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城市中汽车数量仍在不断增加,生活便利的另一面则是大量的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现代城市居民的关注焦点已经由最初的经济发展转变为现在的环保安全。有研究数据表面,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机械杀手,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的有害化学物质随着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充斥于城市上空,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带来气温升高、酸雨、空气粉尘等多项问题。
二、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现存问题的合理对策
(一)加大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的运用,优化交通
轨道交通具有单次运输量大、污染较少、方便快捷等多方面优点,非常适合运用于现代城市交通中,轨道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堵塞、噪音污染、尾气排放都有着极为有效的作用,应当在城市中进行广泛大量运用。因此在今后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地考虑轨道交通,这样可以方便人们工作生活,间接程度上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轨道交通的广泛运用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做好轨道交通的整体规划,与城市中的大型地标建筑、道路枢纽做好站点布局,使得轨道交通开通后能真正极大便利居民的出行生活。由于开通轨道交通比较容易受到资金、城市交通路线、人员集散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比较适合大型城市,而我国多数的中小型城市则应当大力发展公交交通,相对于轨道交通,公交交通更为灵活方便,对城市道路要求不高,同时也具有运输量大的优点,因此比轨道交通更加适合中小城市的交通。进行公交交通规划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配合道路结构科学合理地增加或调整城市中现有公交路线,为方便居民出行尽可能地增加公交路线覆盖率,更加合理地设置公交站点,使公交路线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的工作生活。
(二)提倡自行车、步行的绿色出行方式
如今国际社会公认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自行车,自行车通过人力发动,不会如机动车一样消耗资源,也不会产生尾气等污染,更重要的是,骑自行车还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运动健身方式,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在如今的城市中,汽车成为了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已经成为全社会争议的焦点问题,倡导绿色出行、用自行车代替汽车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自行车代步方式是极为符合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的。在今后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该将绿色交通纳入考虑范围内,科学合理的鼓励倡导居民以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同时也要为自行车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间接影响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自行车相较于机动车确实更为环保也更加灵活方便,但安全系数较低,在与机动车发生碰撞时必然受到的损失极大,因此基于自行车出行的安全考虑,在城市道路中,应尽量将自行车行驶车道与机动车道分开,避免出现机动车造成对自行车出行者损伤。
步行与自行车一样,同样具有环保健康的优点,城市在居民短途出行时可多提倡步行方式,如今的城市交通规划重心放在机动车出行,对步行交通重视不够,实际上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该更加重视步行这一绿色出行方式,在人员聚集地、繁华区段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进行严格分离,保证步行者的绝对安全,同时还要保证步行者改变出行方式时的便利,将人行道与轨道交通、公交交通进行有效配合,创造更为便利的出行环境。
(三)结合城市发展科学规划道路等级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一大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等级,细化道路分类,根据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合理发展所必须的道路等级,不同城市的发展方向不同,例如注重旅游系发展的城市,就要将城市道路与旅游区进行紧密结合。同时,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该对大型的公共建筑设施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公共建筑过于集中、人流量大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另外为缓解交通压力、保证交通安全,注意避免将大型公共场所的出入放置在道路交通主干道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今后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指导思想,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作为城市道路发展的终极目标,避免出现以牺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情况,通过加大轨道交通、公交交通在城市道路中的运用、倡导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结合城市发展科学规划道路等级等多种措施来解决现今我国城市道路发展中的多种问题,保证城市交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探索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02:104-106.
[2]郭彩香,邓卫.“以人为本”城市交通规划策略的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09:1-5.
教育现代化不能离开启蒙精神的指导,要尊重启蒙的思想遗产。重申启蒙、反思启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前提。面对教育与启蒙的这种“耦合”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胡金木撰写并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启蒙与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启蒙问题研究》一书,深入探讨启蒙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是教育启蒙的价值诉求。启蒙是指向人的,人是目的,捍卫人的价值尊贵性是教育的实践使命与价值追求。忽视或漠视人的尊严的教育是一种野蛮的教育。当然,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的发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灌注了启蒙先驱者的大量心血。在某一种意义上说,启蒙的过程、教育的过程与祛魅的过程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立人”展开的。尊重人的独立自主之人格,教育要以人的方式对待人,而不能走向一种非人化与非我化。《启蒙与教育》中说:“启蒙了的教育是一种理性而自由的教育,它教给人们一种自主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治理的能力与特质。”捍卫人的尊严在现实的教育中表现为一种主体性教育。在启蒙的精神指导下,主体性教育逐渐被人们认同且付诸实施,并在今天成为一种教育实践原则。
其次,教育启蒙经历了从救亡造“材”到启蒙立“人”的价值转换。《启蒙与教育》认为,不管是启蒙还是救亡,它们的落脚点都是兴学校以育人才,但所育之人才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培养何种人才,教育现代化早期着眼于技艺器物层面,培养救亡所需之“材”,以应救亡之需;后期则着眼于思想层面,唤醒民众,以期启蒙立“人”,而后自强。在救亡主题下,人们更加关注人与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在启蒙的主题下,人们则更加关注人与教育的本体性价值。救亡与启蒙的关系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工具性价值与本体性价值的纠缠,教育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转换中徘徊向前,逐渐地祛除蒙昧、走向开明、实现启蒙的。中国教育现代化要尊重这种启蒙的历史遗产,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破除“奴化”与“物化”的教育,而关注“人”的教育。
再次,自由理念与理性精神相互缠绕在教育启蒙之中。在启蒙精神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教育发生了许多“革命性”变化,其中就出现了一种“杂糅式”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在价值目标上表现为关注人的价值、彰显人的主体性以健全国民;在教育方式上则强调人性化教育,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人,反对奴化与物化教育。教育的这种“革命性”变革并未在近代中国大地普遍生根发芽,理性主体与理性精神的缺席是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失败的基本原因。近代中国缺乏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与民众普遍存在着一种非理性的情绪,是教育启蒙历程不顺的一个重要原因。时至今日,面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理性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中,告别理性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命题。培养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公民仍然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最后,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着双重转型与双重启蒙的任务。当代中国教育现代化表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一方面坚持不懈地促进现代化,另一方面又要警惕现代化可能带来的问题。教育转型这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存的境遇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启蒙与教育》认为,若离开了这一双重转型语境,要么忽视中国发展的本土性而进行生拉硬拽式的话语移植,要么无视世界发展的国际性而进行自鸣得意式的闭门造车。只有秉持双重转型理论,中国教育研究才能摆脱非此即彼、不东不西的理论困境,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教育学理论。
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启蒙的双重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保持一种张力。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日趋增多,能否恰到好处地应用,取决于:
1、由教学内容决定。我们应让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现代化教育手段作为一种形式,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2、为教学内容服务。现代化教育媒体能使教学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并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动态化。然而教学内容过分的微机化,就会因过于肤浅而失去一定的深度,使幼儿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机会。这样就不利于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时,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本质特征,使之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主观努力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3、使教学过程优化。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时切忌留于形式,唯“电”是从。我们应认识到引起教育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即教学设计,而不是媒体本身。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不能仅仅停留在将静止的图片换成录像或课件。要让幼儿得到发展,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才能使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幼教这块园地里大放光彩。如果在某次语言活动中,教师虽然给幼儿看的是多媒体制作的动画片,而她的教学设计还如 同过去看图片看黑板时一样,看完一段后提问:故事中有谁?狐狸想干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看第二段。那么这个活动的效果可想而知是不成功的。没有很好的设计,再现代化的手段也是一纸空文。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独特优势。
1、调动感观,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活动幼儿才乐于参加,才能使学习变成意见愉快的事。幼儿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无意注意占优势,当鲜明的色彩、活泼可爱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时,马上就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这时幼儿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了。在讲讲做做《淘气的猴子》中,他们一边看、一边听、一边讨论、还一边学,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活动和积极性。同时在兴趣的感召下,孩子变得想说、乐说,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渲染气氛,启迪思维。幼儿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同时幼儿的情绪极易受感染,现代化教育媒体以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雄浑逼真,优美动听的声响引幼儿进入一种佳境,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故事《大苹果》中小老鼠被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时,多媒体显示出动态的有声有色的画面:我不会游泳那怎么办呢?这样充分激发了孩子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过河的愿望,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大胆的想象。在美术活动中当多媒体技术把生活中的污染集中展现在孩子面前时,大大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啊,我们的地球妈妈,快不行啦!”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用花红柳绿、天蓝地洁打扮地球妈妈。
3、生动有趣,利于表现。幼儿思维方式决定了他对于具体、形象的内容比较敏感,教材的挂图贴绒教具是一个静止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了现代化教育媒体,可以变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化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软件;变采用观察图片,谈话介绍,认识对象等静态单向交流的教学方法为创设集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的动态、双向交互的教育环境;使幼儿易懂、易记,缩短了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时间;使他们在同等时间内学得快、学得好、学的多,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在音乐欣赏活动《小鱼和鲨鱼》中,我在让幼儿感受表现小鱼和鲨鱼不同形象的音乐同时,配上了生动的录像。欣赏小鱼游的音乐时,播放海底美丽的热带海水鱼悠闲、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欣赏理解鲨鱼的音乐时,配合上鲨鱼张开大嘴扑来的画面。音乐配上情节,幼儿很快就能分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使幼儿在表现音乐时更逼真、更具有情趣,以真实的感受促进了幼儿的表现能力。
4、方便观察,拓宽视野。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还有很大的优越性,就是它能向幼儿提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声音。利用现代媒体,可以把极小的物体放大,把极大的世界缩小,把转瞬即逝的变化放慢,使缓慢的变化加快。如《青蛙捉虫》,利用录像能把青蛙用舌头捉虫的瞬间用慢放清晰地让幼儿观察,从而了解青蛙奇怪的舌头和本领。又如:《有趣的蚂蚁》,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孩子观察到了在普通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过程与现象。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幼儿通过自发的观察,解开了疑团,验证的事实会成为他永久的记忆。
三、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中的困惑
实践证明,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使课堂气氛轻松、热烈,达到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能达到的目的。它的未来是鼓舞人心的,但是在尝试和运用的过程中我感到还是有些举步维艰。
首先,硬件不到位。在幼儿园多采用录像幻灯、录音机等,极少使用多媒体电脑,由于电脑价格高、使用复杂,往往只在公开活动中使用多媒体工具,日常教学中则是敬而远之。
其次,老师的能力不够。多媒体是要求我们老师自己制作的,虽然我们学习了最基本的多媒体的制作,但是距离要求还相去甚远,再说由于硬件的关系,学到的一点也没有机会去实践。
第三,幼儿参与的缺乏。目前,我们对现代化教育媒体的运用还停留在教师操作的基础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能由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在网上寻找,了解知识,那时师生、人机互动,就更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管理;教育现代化;高校信息安全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现代化指的是,目前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进入到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时代,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在大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建设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信息化、科学化和个性化。
我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教育本身的终身性和时空性、教育的社会性和生产性、教育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教育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教育的多样性和变革性、教育的国际性和科学性、教育的开放性和法制性。高校管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实现。
一、高等管理科学化的背景
高校的管理科学化,应建立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基本特征的把握上。高校的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在思路、机制、职能、制度、理念、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
高等教育大众化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以高等教育的广泛型和平等性为原则。这要求高校管理本身要重服务,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建立健全学生民主参与机制和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办法。
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生产性,这要求高校管理思路的社会化,高校管理者和高校发展必须跟随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引导和培育学生在思想、德育与个人业务素质方面满足社会要求和时代需求。
高等教育的个性化,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的模式,在共性与个性教育中寻求平衡,体现在教育的多样性上。高校管理要把握学生特点,根据个性需要,提供有关学生个体成才的指导和辅导工作,充分和总是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随着国与国的竞争和经济、政治全球化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其体现在教育的国际性上。高等教育必须与世界经济、社会、教育接轨。高校管理需积极融入国际教育发展进程,融入国际教育变革进程,吸收国外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适应国际发展要求。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时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引起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实现学生、教师在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的信息化,采用教育制度,教育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
高等教育科学化,是与教育信息化相呼应,跟随科技发展,在符合我国教育科学规律和教育法治建设的要求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增强高等教育管理规范化,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建立完整科学的高校管理规范和程序。
高校管理科学化已经是当前信息时代下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把握好高等教育现代化要求和教育根本规律的前提下,建设符合时代进程和我国发展要求的科学的高校管理规范和手段。
二、高校管理科学化新要求
高校管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管理,其放在高等教育的框架下,根本的目的还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培养过程管理,即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在与我国高校和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比较重发现,我国的高校管理党政合一,功能相互结合,行政导向较强,校院两级制度,条块结合。我国高校管理行政层级过于分明,使得我国高校管理形式单一,过于僵化效率较低,所有事物均要经过校领导、行政职能部门、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层层通知,导致信息还原度大打折扣。此外,学生在高校生活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均需要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后,找到管理人员或服务机构,各部门条块分割,手续繁琐,协调困难,导致高校管理部门的功能弱化,适应能力差。我国高校学生在校级层面对应党政两条线,院级二级层面就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使得工作权责不清。因此,高校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中,首先要明确高校学生工作的职能定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强化组织结构的功能设置,实现高校管理各部门组织机构的优化。
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我国高校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使得高校在教书育人方面忽略了学生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理念。在高校管理中,应将学生的日常事物与教育类事物区分开,在学生日常事务中细分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咨服务类管理、第二课堂等,根据划分开的事物构建高校管理部门组织形态,确保高校学生事物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现代教育手段;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
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知识的过程和教师学习吸收的过程。在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并且促进了教学思想的积极转变,通过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已经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知识传递,并且促使教师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小学生因为年级偏小,所以性格活泼好动,纪律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使用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并且更加偏重于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辅导、意志力的培养等方面,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桥梁,要巧妙开发学生家长的教育心理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德育教学培养中的运用
德育教育是目前素质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通过对德育教育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乐观积极地学习态度、积极勇敢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班主任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有效促进德育教学的成果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爱心关怀
班主任应该认真的管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通过逐步完善自我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用心的跟学生沟通,小学生年级较小,常常注意力经常的分散、性情活泼好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学会采用全新的现代教育手段,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通过德育教学思想的传递,让学生感知到德育教学内容的具体深意,在教学是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让学生感知到家长挣钱的不容易,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并且通过教学情境的建立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加强了学生对于父母的理解,能够有认真的听班主任和父母的话。通过学习能够促进班主任基本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1]。
2.现代教育手段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信心的养成,并且鼓励学生不断的超越自我,使学生的将来能够更加实用社会发展的进步,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信心的养成,班主任可以在德育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方式,比如学生扮演教师讲课,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教师的辛苦,在发现了其他同学的错误时及时纠正的态度和管理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师;让学生做交警,指挥交通,向学生传递安全法规和遵纪手法的意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合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共同使用,角色扮演更加真实有代入感[2]。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可以完成,并且能够完成表演,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增强,并且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会积极参与性,有效促进班主任的工作树立进行[3]。
二、培养学生家长的健康教学心理和全新教育方式
现代教育手段能够促进健康四线观念形成,改变功利、世俗的落后^念,全新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有效促使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不同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熏陶[4]。家庭是学生得到教育开始的地方,所占的教育时间是所有教育时间的三分之二,所以父母是学生重要的教育对象,通过父母的思想熏染,能够是学生的精神层次和知识拓展的程度有所不同,不同的家庭采用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和价值观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因为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而产生的教育漏洞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班主任应该经常通过家访、班会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家长教育心理成熟化、教育方式科学化,在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家长能够有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并且通过教学视频、短片、图片的能够形式促使家长能够更好的了解教育学生的正确、科学的办法,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促使学生家长调整原有的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5]。
三、结束语
在全新的教学时代背景下,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严峻而艰巨,班主任应该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且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更好的培养学生,还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培养学生家长的正确教育观念,学生能够在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是班主任的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五虎,刘学花.用现代教育手段助力小学班主任工作[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5):37.
[2]金会玲.如何优化小学班主任工作[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5.
[3]德吉.论小学班主任工作[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6):12.
1、特殊教育现代化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以人为本观念深入人心,国家和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多关注,包括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在内的社会全体对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特殊教育内涵与外延获得更新与完善,特殊教育事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特殊教育的服务性、公益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2、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在我国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其实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更加重视生产实际应用的特殊教育。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特殊教育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传统特殊教育面貌,为推动整体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特殊教育现代化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淤更加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突出理论教学的实践应用性,有助于残疾人群体职业生涯发展;于现代化的特殊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它更加开放、多样,强调“打开大门来办学”;盂完善考核评价标准,主动走出传统应试教育体制阴影,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榆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方法,善于运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创新教学内容,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二、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模式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实施情智教育。教育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本主义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新课程标准改革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特殊教育校园,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现代化教育模式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学生,实施情智教育,更加强调对特殊学校学生的尊重与关心,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营造出富有浓郁人情味的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收获。
其次,完善教学设备,实现教学硬件设施现代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实现教学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特殊教育现代化才有了物质保证,同时它也是衡量特殊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教育设备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为教育现代化拓展了新思路。具体来讲,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引进多媒体电教设备,完善电教硬件设施,如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语音室、投影仪、摄像机等,将这些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通过这些多媒体电教设备的合理运用,将音像动画融入到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感官感受,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根据不同残疾学生群体要求,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新知识。此外,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推动特殊教育现代化。
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特殊教育现代化。作为特殊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特殊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尊重残疾学生,切实关心学生,其次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良好的业务水平。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训、进修,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积极主动地为教师创造深造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弥补特殊教育行业当前师资不足的情况,鼓励高校大学毕业生积极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中来。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残疾学生实践应用技能提升,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2]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2]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
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诸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新数运动的宗旨是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了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确、合理的.但倡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突出了现代化,而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素质却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异化”、“落伍”的现象.同时教师面临的是“放弃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去追求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2]这样,不仅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有知识结构上的障碍.可见各子系统间若不相互配合,便会产生负作用.只有综合考察,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1.2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置于数学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中考虑
数学教育现代化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个大系统,因此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还必须探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即考察它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新数运动虽然符合社会发展,又有现代数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它只注意充实现代化的内容,而没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至学生接受不了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这是新数运动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新数运动没有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或成果,忽视了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失败.
可见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该系统的诸要素,而且要探讨系统所处的环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是指,现代数学必须经过教材上的技术处理,将其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现代数学思想.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是指,进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首先在小地区、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则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进而普及;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修正、调整,再投入实验,在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范围普及.
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数学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它的失败将意味着付出贻误一代人的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要尽量避免失败,慎重从事.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出现的新事物,会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冲击,人们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水平上讲也难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缺少渐变过程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数运动就是典型的实例.
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
新数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是与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热情欢迎分不开的.但由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的领导者们并不太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了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学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运动的响应者.因此新数运动的课程体系重视了现代数学的因素,但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居高”而不够“临下”.
新的课程结构使“许多父母因再无力帮助子女而担忧”,“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沟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虽然表现出“热情地接受新课程、新概念、新符号”,[3]但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新体系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新术语,他们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数运动必然遇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阻力.
事实上,社会各方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改革试验的直接实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来自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是改革的发起人,或者在设置新目标、确定新目的或者在实践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儿进行改革,那么他(她)实际上就是这项创新的一个‘股东’:他(她)得到一种明显的激励,这将有助于克服事业开头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决定是上头做出的——有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就必须使教师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2]可见,使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重大.同时,政府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家长的协助,对促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1]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4.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观改革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二是就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而言,它具有过程性.
4.1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数学教育现代化是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内涵也必定不断发展,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又有相对性.从而数学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时期,因此结构主义学派就为新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结构主义思想来重建数学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在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数学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重建’数学教育”.[1]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前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又必将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2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新数运动的以现代数学思想改造传统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为此,人们对新数运动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以致招来暴风骤雨般的尖刻的批评、指责,令支持者也无力摇旗呐喊.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出现、而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它以崭新的面貌问世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它在过程中得以成长、壮大、完善.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很难一步到位,而需不断发展,对其弊端,不应刻薄攻击,而应客观评价,也就是给它一个“宽裕”的反思环境,使之在调整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从新数运动的现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辈的数学上去”,就是没有正视其过程性.
5.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数运动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1958年~1960年间和1978年~1983年间,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增加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知识[5].但由于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没有实施下去或进行了调整,其情况与新数运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能否在中小学充实先进的数学内容?
布鲁纳认为,可以将任何数学教给任何水平的任何学生.A·A·斯托利亚尔指出:可以把现代数学的重要思想转化为儿童能接受的语言[6].这就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新数运动并不是全军覆没,法国教改的成功,从实践上论证了在中小学阶段充实近现代数学内容是完全可行的.国外许多心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学家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反驳了关于不可能进行小学数学现代化的意见[6].因此,我国应当对数学教育现代化充满信心,不能因为新数运动的受挫而裹足不前.
一、新数运动倡导数学教育现代化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2]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2]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
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诸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新数运动的宗旨是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了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确、合理的.但倡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突出了现代化,而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素质却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异化”、“落伍”的现象.同时教师面临的是“放弃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去追求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2]这样,不仅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有知识结构上的障碍.可见各子系统间若不相互配合,便会产生负作用.只有综合考察,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1.2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置于数学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中考虑
数学教育现代化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个大系统,因此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还必须探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即考察它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新数运动虽然符合社会发展,又有现代数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它只注意充实现代化的内容,而没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至学生接受不了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这是新数运动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新数运动没有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或成果,忽视了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失败.
可见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该系统的诸要素,而且要探讨系统所处的环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是指,现代数学必须经过教材上的技术处理,将其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现代数学思想.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是指,进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首先在小地区、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则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进而普及;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修正、调整,再投入实验,在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范围普及.
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数学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它的失败将意味着付出贻误一代人的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要尽量避免失败,慎重从事.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出现的新事物,会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冲击,人们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水平上讲也难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缺少渐变过程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数运动就是典型的实例.
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
新数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是与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热情欢迎分不开的.但由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的领导者们并不太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了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学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运动的响应者.因此新数运动的课程体系重视了现代数学的因素,但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居高”而不够“临下”.
新的课程结构使“许多父母因再无力帮助子女而担忧”,“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沟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虽然表现出“热情地接受新课程、新概念、新符号”,[3]但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新体系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新术语,他们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数运动必然遇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阻力.
事实上,社会各方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改革试验的直接实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来自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是改革的发起人,或者在设置新目标、确定新目的或者在实践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儿进行改革,那么他(她)实际上就是这项创新的一个‘股东’:他(她)得到一种明显的激励,这将有助于克服事业开头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决定是上头做出的——有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就必须使教师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2]可见,使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重大.同时,政府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家长的协助,对促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1]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4.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观改革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二是就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而言,它具有过程性.
4.1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数学教育现代化是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内涵也必定不断发展,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又有相对性.从而数学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时期,因此结构主义学派就为新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结构主义思想来重建数学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在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数学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重建’数学教育”.[1]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前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又必将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2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新数运动的以现代数学思想改造传统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为此,人们对新数运动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以致招来暴风骤雨般的尖刻的批评、指责,令支持者也无力摇旗呐喊.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出现、而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它以崭新的面貌问世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它在过程中得以成长、壮大、完善.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很难一步到位,而需不断发展,对其弊端,不应刻薄攻击,而应客观评价,也就是给它一个“宽裕”的反思环境,使之在调整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从新数运动的现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辈的数学上去”,就是没有正视其过程性.
5.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数运动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1958年~1960年间和1978年~1983年间,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增加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知识[5].但由于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没有实施下去或进行了调整,其情况与新数运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能否在中小学充实先进的数学内容?
布鲁纳认为,可以将任何数学教给任何水平的任何学生.A·A·斯托利亚尔指出:可以把现代数学的重要思想转化为儿童能接受的语言[6].这就为数学教育现代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新数运动并不是全军覆没,法国教改的成功,从实践上论证了在中小学阶段充实近现代数学内容是完全可行的.国外许多心理学家、数学家、教育学家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反驳了关于不可能进行小学数学现代化的意见[6].因此,我国应当对数学教育现代化充满信心,不能因为新数运动的受挫而裹足不前.
厦门二中周美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各个教学领域。多媒体电脑、电视、录象、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参与改变了"一支笔一本书"传统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劳技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课程,更是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支持。虽然,目前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劳技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作为较新兴的科目,不可避免的要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资金短缺,时间紧张不够用。在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里,学生要完成一件作品时间通常不够用,经常半途而废。在实施减负的改革中,每节课又少了五分钟,更是不够用。经过尝试和实践,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到劳技教学中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时间少的问题,且提高了劳技教学的质量,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上好劳技课,主要表现在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劳技课的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提高教学效率,关键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劳技课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观察、思考,做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例如:在照明电路安装的初步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接触过电学知识,对于教学当中提到的一些术语,如电流、电压、电阻等等不是很清楚,通过观看录象《电学小知识》,既形象直观又生动具体,学生一下子就了解了一些电学术语,也省得老师费尽口舌进行解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讲解导线的剥切等具体操作时,老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只能看一个大概,对于一些细节没法看清楚,在随后的技能操作中就不能符合要求地进行。利用实物展台和多媒体投影仪,将老师的示范过程放大,学生就看得清清楚楚,减少了教学难度,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技能训练。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很大的潜力。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表现在不仅懂课内知识,而且还懂得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在学习安全用电时,通过观看录象,让学生更加清楚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安全用电。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能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化难为易。如在讲照明电路的使用和维修时,学生对很多专业术语不理解,教师讲解起来也感到很吃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难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用投影和录象讲照明电路的常见故障及其维修,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讲日常用电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时,学生往往看不到金属外壳电器不接地的危险性,利用电脑课件进行讲解,学生通过对电流的流向了解明白了不安全用电的危险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劳技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技能。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如:在学习导线的敷设时,通过观看各种导线敷设的录象,让学生了解到实际生活中导线是如何敷设的,并学会简单的敷设,从而提高了劳动机能。
此外,利用实物展台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反馈评讲,纠正学生的错误,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解决劳技课教师因知识面窄而难以授课的问题。劳技课涉及到种植、生活服务、电子电器、工艺美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劳技课教师面对如此广泛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只能借助于现代化工具进行继续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更好地推广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劳技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劳技课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很好地贯彻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