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自主学习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学习教育

第1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一、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从包里取出一只捆绑着的活鸡,放在讲台上,然后把米去喂鸡。鸡尽管很饿,但在惊恐状态下不啄食。然后给鸡松绑,让它在室内自由活动,再抓米喂鸡,鸡很自然地啄食。在现实中,我们当教师的站在神圣而威严的讲台上,居高临下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容置疑地向学生提出种种要求,甚至有的还声色俱厉地斥责学生。孰不知正是“居高临下”“不容置疑”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育家杜威说过:“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心智发挥能力要远远超过心情受压抑紧张状态下。为此,教师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刻板划一的教学秩序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化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我要求自已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出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课余时间经常询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交换意见,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融洽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并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只要是合理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积极认知活动和肯定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

二、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需求感、好奇心,激发思维。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师的提问。“问题的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解决疑问而精心设计的具体问题。情境设置要达到使学生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疑问,由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去思考,即能形成“愤”与“悱”的情境。一般我从这几方面创设问题的情境。

1、用有趣味的导语设疑创境

即把情境化问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展示给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人们感兴趣东西都容易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所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好奇心,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用“鬼火”、“天火”引入自燃。又如;有句成语叫“点石成金”,给你一块石灰石,你能使它变成金子吗?从而导入质量守恒定律。又如;明朝爱国将领于谦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石灰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你能通过这首诗知道哪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原理吗?这种以趣味化、形象化的巧妙语言可成为激活学生思考的诱因,可以诱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

2、用探究性实验设疑创境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

如;在讨论微粒的运动性时,教师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场2~3滴酚酞试液。让每一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过几分钟,同学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问题;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往往提出如下的假设;

(1)杯A中滴入的滴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

(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A中的溶液中,使溶液A变红。

3、用多媒体课件设疑创境

多媒体教学是改进课堂环境的重要环节,能它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传播媒体于一体,赋予教学信息的传播以交互功能。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能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

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时,由于这个问题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对它缺乏一个感性的认识过程,对于这个定律的理性认识很难形成,学生往往一知半解而易忘。先利用磷与氧气反应的演示实验,然而用多媒体展示分子、原子微观角度演示了这一过程,此时设计问题一;此变化发生的是什么变化?试从分子、原子的观点加以解释。问题二;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什么?一切化学反应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又如: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性时,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实验很不方便、安全,利用多媒体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既安全又形象生动,易激起学生兴趣。这种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学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自豪感和成功的体验。

所谓“成功情境”,就是使学生成功地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学习活动的快乐的情境。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凡满足学生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会表现出满意的、愉快的、积极的、增效的体验。然而,教师面对是参差不齐的四五十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有主动参与的自豪感和成功的体验,就要提倡“异步教学”,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措施,让他们都能从独立的自我调节中获得成功。例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一些简单应用性问题,对思维开阔的学生,提一些发散性问题,使他们都有正确回答的机会。考核时命题要考虑让好学生考出水平,让努力掌握双基内容的学困生也能得到及格以上分数,使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让每个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回答,学生能动手完成的尽量让学生去操作完成,让学生有机会露一手,从而获得自我求成的需要。当学生出现了失误或实验操作有差错,教师要主动接触、理解和关心帮助他们,决不能歧视、冷淡他们,使他们能从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对学困生更要多鼓励,少批评,人别辅导,当他们有微小进步时及时表扬,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四、创设矛盾的情境,把握迁移方向。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创设这样一种气氛,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矛盾,经受几次挫折,在学习者不懈的探索中引导他们准确运用已有的知识。这不仅能激活学习者的思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习者强烈的发现欲望和自信成功的认识内驱力,为困难情况中学习的迁移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从而把握迁移的方向。教师根据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本节课所要形成的新的概念或规律或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不是马上能够回答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通过设置的系列阶段问题(阶段问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已提出。它组成课堂一个又一个新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最后利用得到的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创设期望的情境,激感机制,使学生对学习有激励感。

第2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一、转变教和学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教你学和我叫你学。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内容,采用“填鸭式”,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之相应的考试手段是利用题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记忆的程度,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往往使少数学生成为有升学希望的“尖子”生,而使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读”或“陪考”生。显然这不附合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维发展的道路上,则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一定要明确,现在我们进入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其乐意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老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把握的东西倾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二、转变教和学的方式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发愤学习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又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指导他怎样表达。”可见,一代教育宗师早就主张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不会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次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就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转化。第三,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明确指出:“孩子,从他所从事的每项活动中获得教育。”可见,对于学生而言,课堂,不仅仅是我们授课的教室,而是整个社会环境。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在教室里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能力,还应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把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体现在课堂精讲和精练上。学生通过自学后起点绝对不会是零,我们为什么要从零开始教呢?因此我们精讲的标准应为:讲学生自学不会的地方、讲问题分析的思路、讲学习的方式方法、讲解题的技巧规律等。精练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习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出梯度层次,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偿到成功的喜悦,不再出现低水平学生束手无策、高水平学生感到平淡无奇的局面。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三、转变师和生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遵严”反映了此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的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明白。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第3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1自主学习能力的本质特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社会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自主性的实质、实践、应用、培养和评价等作过探讨。虽然不同专家对自主学习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自主学习本质的理解却大体相同。综合一些教育专家的观点及在实践中的思考,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以下几点本质特点:⑴学习的能动性。学生在对现实的选择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⑵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者能自觉、主动地参与、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对学习策略及学习结果等具有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⑶学习的独立性。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对老师或他人的过度依赖,发挥自身的主体参与性,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独立获取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⑷学习的自我监控性。学生对学习有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的自觉意识和反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其人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但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高职高专大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原因与一般本科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环节的薄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教学主体的角度分析,与当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品性有着密切的关联。

2.1教师方面的原因

2.1.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淡薄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一种单向传授知识及“去问题”的教育:学生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学生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离开教室。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我们的教师对上课所要学的内容在备课中都已事先设计好,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老师控制的过程,老师往往只要求学生学会回答问题,掌握回答问题的方法,而不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掌握提问的方法。教师始终是主角,教师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学生的质疑,只有老师帮助学生释疑,没有师生双方的互动,知识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都被抹掉了。

2.1.2教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演绎法使用居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大学的物理授课总是先将一种无可置疑的理论提出来,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相关的现象,而国外大学教师的授课却相反,他们往往从具体的现象讲起,然后再给出理论的解释,其理论解释也往往不止一种。前一种教学方式被杨振宁教授称之为演绎法,后者为归纳法。虽然只是顺序不同,但这反映了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特质———聚敛与发散,反映了中西方在教学方式和思维理念上的显著差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赶进度,讲授只作理论演绎,不从问题着手,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缺乏问题意识,学习的自主能力系统遭到破坏。

2.1.3教学评价不完善,评价形式单一化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的指标,或只注重学生解答问题的结果,而忽视解答问题的过程。在这样一种教学中,知识已经脱离了人的意义和交互主体性的交流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维度消失了,学生只能将知识作为真理来虔诚地接受,使得知识的权威地位遮蔽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失落。

2.2学生方面的原因

2.2.1学生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在大学物理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非常薄弱。当相关基础知识积累不足时,必然会制约学生学习物理时所产生的问题,因为知识积累越多,越有可能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没有问题意识,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的被动,更不用谈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了。

2.2.2学生学习个性消极我们发现,大学物理教学课堂上学生学习普遍的状态是思维惰性,缺少提问的勇气。造成这一现象与学生学习被动,怕影响老师的教学程序而挨老师的批评或被老师看轻及被同学取笑有关。当然,这同样也是我们传统教育方法所导致的。

3高职高专大学物理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生学学物理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科学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策略性的努力。

3.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要幽默,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对提问题的恐惧感。要做到:⑴无论学生回答得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⑵对学生的回答要有耐性,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提问完毕,并认真解答;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题、自由争辩、允许保留自己意见。

3.2善于将演绎法教学和归纳法教学结合起来归纳法和演绎法交叉应用,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常见的重要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能优化形成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长处,既可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样,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

3.3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根据物理科学的性质和大学物理课程的特征,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提出问题的方法:因果法、类比法、验证法、扩大法、极限法、变化法、转化法和逆反法等。

3.4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提问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问题设计的研究,真正实现有效提问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尽量要做到:加强设问的针对性、讲究设问的合理性、增强设问的启发性。

第4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关键词】开放英语教学 移动技术 社交网络 情境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69-01

大量资料表明,当前的开放英语教学仍然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学员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点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开放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在实践中将以学员为中心的方法与情境化的语言学习相融合。创建一个有意义的课外情境化学习体验平台。由于当前的移动学习实践还没有较成熟的理论为指导,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技术驱动的,而不是基于教学的。所以,学员可利用课外移动技术来增强自身的情境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员能在移动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中互动。

一 移动学习和情境感知

1.情境特征对移动学习的好处

移动学习方式比较新颖,它不依赖特定的环境和理论。移动学习的几个特征:(1)建立在理论和真实情境下,移动语言学习的优点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外移动语言学习,由学员设计学习内容。(2)在互动、灵活的情境下,教师和学员充分互动。(3)整合后的语言学习情境下,学员的学习方法能多样化,如可以使用移动博客、移动测试、访谈等。(4)务实的情境下,移动语言学习达到最佳实践效果。

上面的特征旨在讨论开放教育英语学习中学员对移动学习的看法:(1)移动语言学习是否有利于创建有意义的情境化学习环境?(2)移动语言学习是否有利于将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相融合?

2.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英语教学模式

大多数学员开放英语学习的方式是基于课堂的,或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没有关注学员以及他们在课堂和课外学习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创设这种注重协作、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下的有效学习的教育模式。大量研究表明,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员的背景、角色和观点。为学员创造一种“反思并创造性地应用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来进行有挑战性的任务和活动”。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能扩展和超越教师讲授和课本上的知识点,学员能自己参与设计学习体验过程,自主制订学习策略并在互联网上相互分享。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已频繁地应用于语言学习中,这种方式本身就能增强学员参与、互动和小组协作的意识,如Facebook。

二 利用Facebook进行教学活动

第一,我们在开放教育学员中随机抽取了10位学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我们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建立了Facebook群组,要求学员每个星期的第五天将多媒体资料用手机上传到Facebook群组,还要求学员通过手机查看并思考其他同学所上传的资料。

第二,第一轮迭代学习的设计过程至少需要6周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学员利用Facebook所进行的活动提取学员对我们教学设计的反馈,在第二轮迭代学习进行之前对初始数据进行分析并改进。

第三,学员可随时将自己的话题和材料上传分享,上传的资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图片和视频剪辑。学员通过计算机将大容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Facebook,只要所上传的资料能用手机查看。学员在上传资料之前,要对材料充分审视,必要时要做详细的解释,而教师扮演了强化这些元素的角色,帮助学员将其有效地融入情境中。

三 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在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随机抽取10名学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目的在于了解他们对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移动Facebook的经验和看法,同时也评估一下学员在语言学习方面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从情境化学习中受益。

四 结束语

本文反映了开放教育学员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开辟的新途径,通过手机和Facebook促进语言学习,创建情境化、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要按照阶段计划执行,通过设计和研究,为学员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辨别学员的观点并帮助他们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协作化、情境化的学习方式中来。手机的运用可使学员随时随地获取更广泛、更全面的参与机会。

未来的学员将更好地创建学习内容和资源,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考虑到那些还未意识到手机学习潜力的学员,重在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成绩和自主学习的技能。

参考文献

第5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自主学习引导教育教育方式一、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

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父母及周围环境对幼儿开始了最初的教育,因为好奇心而开始了解周围的事物,学习语言以及各种行为。可以说幼儿阶段的学习是并没有明确目的的,是轻松快乐地进行的。

有这样一种现象,在幼儿园或小学之前,大多数儿童对读书学习,完成作业所抱有的是一种欢喜的态度。是乐于做这些事的。但是在小学之后,许多学生认为完成作业是一种负担,而且对上学并没有一种意识,只是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并在父母不断商量,甚至是“威逼利诱”下才肯学习。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一方面,是周围的人,老师或者家长对孩子先入为主的灌输了学习,作业等是负担的思想,因而总是商量学生去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学校教育方式不够活泼,课本内容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带给学生单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加上的“必须如此”的负担。

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何要学习,学习之后会如何,又如何能自主的好好学习呢。

因此,要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小学生很少会如成年人一样为未来或比较长远的事情做打算,那么要为他们设立的目标更该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体会学习的快乐,懂得其想要探索的内容。

在课堂讲解上先用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的思考,用集体讨论等方式解答问题。自主在课文中寻求答案等,其实都是在明确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进而引发学生兴趣。

二、兴趣及注意力的培养

有一个普遍现象,在电脑游戏已经普及的今天,与课堂上课相比小学生更喜欢玩电脑游戏。抛开趣味性的原因,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生对玩游戏更感兴趣。兴趣是一种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人们往往会对感兴趣的事情倾注更多的注意力,进而更为擅长从事感兴趣的事。

兴趣是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条件,而注意力集中又会对兴趣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呆板的照本宣科式的学习方式早已被淘汰,但是如何让课堂变得有趣还是饱受争议的事。但是必须重视的有一点,就是课堂面向的是学生,目的是学生接受,因此,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否则无论如何有趣都是枉然。

另外,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要让其自己主动学习知识,一定不能给其过重的负担。有研究表明,过多的考试确实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也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一旦这种压力突然撤出,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再努力学习,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学习不应被赋予太多的外在压力,而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不该背负过多的重担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

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这个补习班泛滥的年代,激烈的竞争和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让学生的生活越发显得枯燥。有些学生的日程表甚至比成年人的工作表还满。家长为学生终日忙碌,接送孩子,时间紧迫,但学生却未必觉得这一切都是有益于他的,自我空间的剥夺就是在剥夺孩子的快乐。而学校教育与补习班的最大不同也在此,学习成绩并非学校教育的最终结果。而全面发展才是其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让自身全面发展。

只有动手动脑的能力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各种文娱活动,课间广播体操都是不能被课堂教育全部占领的。小学生的许多创造力都是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的。不能否定游戏活动的意义,这是小学生童年的权利。

“第二课堂”等兴趣课堂必不可少,剪纸,书法,绘画,音乐,等等,既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兴趣培养的关键。

适当的劳动课程,手工制作,除草浇花,为校园环境做出些贡献,都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努力的美好,贡献的美好,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四、奖励制度下的不断尝试

没有无数次的失败,就没有最后的成功,没有汗水,就没有收获。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索时,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他们在为目标努力着。

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永不放弃的精神,努力更好的完成所做的事。在取得成功时,奖励更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教育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曾存在过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批评的教育方式,更有批评是催人前行的皮鞭的说法。但是尽管适当的批评能为学生指明方向,但过度的批评必定会留下伤痕。与其只是批评错误,不如鼓励正确。

父母老师的认同对于学生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或许不经意的一个点头,一句夸赞,就能成为学生奋斗的动力,因此,不能吝于给学生鼓励。而物质奖励则是荣誉的象征,不必贵重,但一定要富有意义。会让学生得到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作为努力或成功的见证,物质奖励的存在无疑是时刻提醒着的标志。

奖励能提高学生的满足感,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是培养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正确的奖励更是学生成功的指路标。

五、打破定式思维,让学生在思想的天空翱翔

在学生已经懂得去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对问题的探索更加成为十分重要的事。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思想,一个问题,可以有无数种答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集思广益。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答案往往是其思维方向的体现,小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全面,很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惰于自己思考。如果任其发展,只肯定一种或两种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使其产生思考问题的局限性。

所以要鼓励学生多想办法,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做问题思考者,还要做问题的提出者,只有主动提出问题,才是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六、竞争意识的适度培养

给予学生过度的压力是不正确的。但是适当的竞争意识培养却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要赋予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但现实也必须正视。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要了解他们的任务。

只有目标和兴趣,还不足以让学生学习更有劲头,更为努力。但是如果有了一些相互的动力,就能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成果。

第6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一、把握时机实施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并不是在上课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适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将赏识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恰当好处,就需要抓住实施赏识教育的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生发表创新观点的时候,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扬学生,促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激发学生获取更多的新思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M学生拥有更多的发散思维。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进行适时评价就是教学中重要的反馈和学习活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感悟也是在这一活动中被唤醒和激发的。小学生对教师的语言理解还停留在比较片面和浅薄的阶段,所以语文教师要抓住恰当时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例如,在学习《菜园里》这篇入门课文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蔬菜的名称,在教学开始我先对学生发起疑问:“我们的讲桌上有很多的蔬菜,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这时有的学生就会纷纷举手说自己知道的蔬菜的名字,而有的学生则怯生生的不敢举手,这时我就会说出几种蔬菜的名字,让不敢说的学生进行猜测,问他们是不是这种蔬菜,学生似乎恍然大悟的样子,思维一下子被带动起来。在赏识教育之后,教师要适时组织归纳正确答案,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教学知识。

二、把握分寸实施赏识教育

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切入点,是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前提,也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观察和了解学生,还要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但是,由于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能力和自制力都比较薄弱,过多的赞美也会使他们产生自满骄傲的不良品质,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分寸,对学生进行激励教学,使学生的优势和潜能通过表扬得到激发,而不至于产生副作用。例如,在学习四年级古诗《独坐敬亭山》时,要求学生能够感悟诗歌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些学生想象能力丰富,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读过诗歌之后就能够在纸上画出一幅美妙的景物图,此时,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从而更加顺利地背诵课文。

三、在理解学生中实施赏识教育

第7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新教材,新课标,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在自己的一方阵地里按照新任务、新标准更新育人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改革,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教师包办的积习,改变原有的那种满堂灌、满堂问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自主,能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发表见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语文教育首先是锤炼“功底”的教育

汉语言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深厚底蕴,毋庸置疑,语文教学惟有深深地根植于这片丰润的土壤,才能充满生机,才能丰茂昌盛。站在学生的角度讲,“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说’、‘读’、‘写’四项本领”(叶圣陶《认真努力地把语文学好》);而就“学好本领”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广见博识,一是反复锤炼。广见博识以阔眼界、广思路;反复锤炼以夯根基、铸功底。从这一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应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练功”的教学。

纵观古今成材之经验,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练就深厚的功底,广读博览是基础,大量诵读是关键,俗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学习中“广”与“熟”的道理。回过头来审视我们先人的教学,抛开那种背书与习文的单调不说,仅从那十年寒窗熟诵下来的“四书五经”中,便不可否认那种教与学的方法实在能锤炼出深厚的功底,也正是那种锤炼,造就了历代文豪。那么今天,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如果教师还将眼光死盯在课标规定的那几篇基本篇目上泛泛地讲析,把学生囿于小小的圈子里,只是被动地记下从老师那里得来的条条目目,把有血有肉的语文学得支离破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教,方法再多变,分析得再精彩,也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事,对于学生的学来说,完全处于被动,既没有行为上的积极参与,也没有自主思考、自我训练的机会,实在是苍白无力。因此,要从根本上寻找语文教学的出路,教师首先应树立起大语文观,站在锤炼学生语文功底的角度上,让出课堂,改变那种不闻读书声琅琅,但闻教师讲满堂的教学方式,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帮助学生博读强诵,引导学生多思勤写。如此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有根基,语文素质才会真正提高,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最得益、最实惠。

二、语文教育是培养习惯的教育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通过今天的语文学习获得一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从而服务于明天的生活,而这“活水”便是良好的语文习惯。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要在引导学生学好听、说、读、写四项本领的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叶老在三十年代就曾提出:“(国文教学)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又是培养习惯的教学。当然,培养习惯非短期之功,也决不是在“教师控制”的课堂上所能做到的。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自主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与监督下慢慢养成的。从这一点上说,语文教师同样需要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还给学生一个尽量自主的学习空间,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在帮助学生锤炼各种语文能力的同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习惯。

三、语文教育是发展心灵的教育

学生心灵的发展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如果教学中关注到学生的心灵,顺应其心理的需求,就会增进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会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叶圣陶在《国文教授之法》中曾明确提出:“心灵的发展,便是国文教授之重要目的。”从这一意义出发,语文教育还是发展学生心灵的教育。

以写作教学为例,现在普遍存在的通病是: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很少有自己心灵的告白。主要原因在于作文教学的程式化,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开发。写作,本应是学生内在情思的抒发,唯有以丰妙的情思为基础、为源泉,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而写作教学实践中,做教师的却常常忽略这一点,只注重把功夫用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的指教上,本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那些由教师费尽心思想出来的作文题目。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就写出的文章看,也大多是满篇假话、大话。倘若教师注意对学生多一些情思的磨练,少一些指教,多一些自主写作的引导,少一些限制,既晓之以“理”又动之“情”,那么作文教学将会是另一个天空。

第8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数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离不开直观形象和动手操作,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加强动手操作。在课堂上还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共同解决。例如,教学“分米的认识”,教师不急于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而是创设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用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量出并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桌子高9( )椅子高5( ),让学在实际测量,填上“米、或厘米”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能否创造出一个比厘米大而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在揭示出“分米”这个单位后,又问:你们想了解分米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经历了前面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提出:1分米有多长?米、分米、厘米有怎样的关系?这时学习新知识已成为学生的“自主需要”,自然会全力投入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去。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分析学生对“角”感到抽象的现状,利用多媒体电脑演示红领巾、三角板、扇面等实物图,然后隐去实物图的色彩,呈现简单的图形,闪烁图形中构成一个角的部分及角的顶点(亮点)再阴去其他无关部分,最后抽象出角。按这样的程序进行演示,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深刻,产生了学习兴趣。

三、掌握推理原则,遵循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严密的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去发现,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并让他们举出与“1/3”相等的算式,从中选出“1/3=2/6=3/9”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1/3=2/6=3/9改成用分数表示,得到1/3=2/6=3/9。再引导学生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不变?从右往左看呢?让学生联想“商不变”的性质,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说说分数有什么性质。学生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接着教师又带着怀疑的表情问: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要经过检验,请同学们自己举不同例子来验证。学生从验证发现分子分母都乘以零,分子分母变零,而零不能做分母,若分子分母都除了零,又违反了零不能做除数的规定。只有这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四、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其好处是可以使学习克服学生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如沏茶问题:自学阅读四年级数学教材113页主题图,从情景图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

(1)沏茶时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才合理。

(2)先用工序图片摆一摆,把你摆的方法用箭头流程图来表示。

(3)算一算你设计的方案需要用多长时间?

(4)算一算所花的时间,列式:?摇?摇?摇?摇?摇。

思考:沏茶活动中,应该先考虑哪些问题,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呢?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认真思考,先复习,再作业,注意审题,独立完成作业,反复验证和愿意请求教师或同学答疑等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自学习惯。

五、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第9篇:自主学习教育范文

关键词:电大开放教育;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080

1电大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

现代教育中,终身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受到极大地重视,也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电大开放教育有力贯彻了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充分吸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为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化的社会,成就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关键路径。现代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其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而电大开放教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正切合了这一教育思想。电大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远程开放的虚拟教育环境下,遵循教师的远程指导,借助多媒体及信息传输技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有意识地计划、选择、设计、控制并评价其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当前,电大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凸显出诸多弊端及问题。首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为淡薄,对电大开放教育及自主学习的认识不足,长期受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习惯于被动式地学习,面对教育中心的转移及角色的转换感到极为茫然,对教师依赖性较强,不愿意自主安排学习。其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内在动力不强,很多电大开放教育中的学习者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全职人员,他们参加学习的目的在于文凭、学历,其学习动机具有较大的功利性,而很少学习者是真正对学习及课程本身感兴趣的,加之学习本身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往往使一些浮躁的年轻人望而却步。再次,学习者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电大开放教育的入学门槛较低,学习者的知识基础、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大多学学习者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参与学习后新旧知识衔接困难,且一些年龄偏大的学习者因多年不曾接触专业学习,学识生疏,自主学习吃力。此外,电大开放教育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着学习者自主学习时间不足,自主学习策略不够有效,校方对学习的监控及指导力度不够,教学脱节,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弊端。在师生时空分离状态下的电大开放教育中,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是促进电大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电大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相关策略

2.1转变观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理念大相径庭的新型教育模式,远程开放教育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成长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电大学生仍旧习惯传统的被动地位,自主学习意识不高,不利于电大开放教育的有效开展。电大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教育思想观念,扩展自身学识水平,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使自身成为学习者的导师,将传统的教学改变为导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环境。其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给学生详细介绍电大开放教育的性质、特点及其新的教学模式,并就学习辅助工具的利用进行系统培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以持久的内在需求支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兴趣等特点,为学生专业的选择及课程的设定提供指导,并引导学生拟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使学习成为学生本身的内在需求,以此提升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2改进思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电大开放教育教师应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自身实际,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恰当的学习媒体、手段及学习内容,拟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使用学习资源。其次,就各类教学媒体资源的使用方法进行相关培训,给其介绍获取教学媒体资源的手段及途径,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并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再次,强化对文字教材的学法指导,文字教材仍旧在现代电大开放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说明性、系统性等特点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对不同文字教材进行通读、精读、提问、发现、比较、练习等,掌握这些不同学习方法,并在学生的复习阶段,紧扣考试刚要,指导学生运用核心扩展法、专题法、前后串联法、图示法等多种复习方法进行复习。此外,针对学生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学习时间状况,并将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在学生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安排较为重要的辅导课,尽量为学生时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便利,同时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3加大监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不受时间及空间上的局限性,教与学、师与生、教与管均是时空分离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教学管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调控,而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普遍不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及教师加大监督调控,以强势的外部力量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跟踪调查制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加以充分了解,将其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参考指标之一,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其及时有效的帮助及指导。其次,完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考核制度。根据电大开放教育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将学生的面授辅导课情况、专题学习、读书笔记、小组学习、网上学习、个人学习计划等内容纳入考核及评价的范围,凸显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及考核的客观性、全面性及多元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并完善自身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善实.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与内容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