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教育改革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改革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改革的建议

第1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育 科研 教学 改革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如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定位、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等。内容繁杂,必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而最具能动性的是英语教师。他们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实践者,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提高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素质,满足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中国外语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对全国48所院校的900多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应在哪些方面提高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教师在谈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认为:教师严重缺编(31.5%)、教师水平亟待提高(30.5%)、统考压力过大(26.2%)、教材不理想(17.1%)、教师投入不足(16.1%)。在回答上好一堂英语课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时,教师所提出的条件按重要程度依次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6.1%)、学生有很大的动力(40.6%)、教师备课认真(24%)、教师英语水平高(12.6%)以及课文有意思(9%)。从教师角度看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答案依次为:为应试而学(60.2%)、语言基础差(38.2%)、没有学习方法(24.9%)、没有兴趣(20%)和课时少(16%)。由此可见,很多教师认识到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与其说是传授语言知识,不如说是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然而,当被问及在课堂活动中最经常布置给学生的活动是什么时,60%以上的教师是“讲解课文”和“做课文练习”,在课堂上最少进行的活动是“小组活动”。留的课外作业是“课本练习”和“预习课文”,只有3%的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口语练习。在课堂上,84.5%的教师认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浪费时间,66%以上的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口语错误。上述情况表明,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以经验为教学基础。缺乏现代教育理念、语言学习特点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问题分析

1.科研。科研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诸项素质中的弱项。为了具体说明大英教师目前在科研上的差距,笔者可以援引东北师大杨忠教授所作的对吉林省部分高校的统计结果与分析统计表略。该统计从科研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对英语专业课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从1997年至2000年的科研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大外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总体科研成果上差距较大,尤其在高水平学术研究。体现在学科级、核心级刊物上文章发表的数量和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内容层次上和领域中差距明显。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大外教师的专著数量极少,仅为专业课教师的十分之一,这也能说明同样性质的问题(杨忠,张绍杰,谢江巍2001:80)。上述统计结果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笔者平时阅读一些国内外语类的核心刊物所得到的印象是一致的。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文章,尤其是那些介绍各学科研究最新进展,理论性强,注重实证性、原创性的论文绝大多数出自专业课教师之手。

造成大学英语教师这种科研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欠缺。我们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是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因而在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难免先天不足。他们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花在诸如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语言学理论、英美文学与文化等课程课时少、教材内容陈旧,加上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这些课程所需要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使得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缺乏科研条件。这方面的问题包括,从主观上讲,不少大英教师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精神与兴趣;从客观上来讲,缺乏科研时间及学术带头人。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原因,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平时缺乏科研意识。搞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涨工资。由于平时缺乏积累,“临时抱佛脚”写出来的一些东西质量自然不高,难以得到承认和发表。另外,大学英语教师人数众多,外语期刊杂志相对较少,因而发表文章难度确实不小。大学英语教师长期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尤其是近年高校扩招后,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同时,近年来各高校陆续改用新教材,也使大英教师花在备课上面的时间大大增加。

3)缺乏危机感。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几乎都在超负荷工作,很少有学校不缺编的。这种暂时的供求不平衡现象使部分教师产生了错觉,因而缺乏应有的专业和生存危机感。

2.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成绩不小,问题不少。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这里只谈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基础英语水平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前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问题”的大讨论中,许多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大声疾呼,痛陈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但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情况仍未有很大的改变。虽然实施了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制度,但有资格参加口试的学生就不多,能达到合格以上成绩者在所有考生中所占的比例就更低。作为衡量大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呈下降趋势。实事求是地讲,造成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一方来说,教师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以及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宽广的知识:包括英美文化及各方面的背景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一定的表演能力;以及较高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学生一方来说,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现在外语教学界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各种教参也配有内容详尽的教案供课堂教学使用,但由于得不到学生很好的配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校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制、奖惩制度、课程安排等都有改进的余地。在一些工科院校,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课程安排太紧,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面。

3.英语基本功。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未能吸引一流的英语人才加盟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大学英语师资学历偏低。部分教师在读书期间未受到严格与系统的训练,英语基本功不扎实,走上工作岗位后又未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认真补课。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缺少学习提高的动力。如果说早些年由于《教学大纲》要求较低,教材内容较简单可以靠吃老本勉强应付教学的话,现在恐怕很难再靠吃老本蒙混过关了。目前大学英语课使用较普遍的几套教材,如《大学英语》全新版、《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课文均选自近年英美报刊等出版物,其中不少文章未做任何删节,篇幅长、生词多、难度大,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挑战。这些教材教学理念先进,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极具思辨性。对课文的处理涉及现代语言学中的篇章理论、文体学、词汇学、修辞、写作、文学、翻译以及百科全书式的背景知识,而不仅仅是把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点讲清楚就万事大吉。另外,为了组织好课堂教学,包括学生的课堂讨论,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对一名英语教师而言,英语基本功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三、两点建议

1.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新的大学英语课程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教材。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够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与大学英语实践活动。大学英语教师要为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2.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大学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应及早认清未来大学英语教育中,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从而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彪.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变为初探.教书育人,2006年11月.

[2]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6月.

[3]杨忠,张邵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外语教学,2001年6月.

[4]王银泉.从国际学术刊物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国外外语教学,2000年3月.

[5]皱琼.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缺陷思辨.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5期.

第2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

一、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提出的,终身教育强调教育为个人发展服务的功能,一方面,对人生的整个过程来说,教育是连续的,它应为人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要求把各种教育机构及其教育内容在时间序列上予以统筹安排,使它们相互衔接,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制。

参照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其核心就在于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培养和培训,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受到连贯的、符合其阶段性发展特点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将教师教育的全过程划分为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个阶段,并把三个阶段视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中一个互相联系、全面沟通、连续统一的完整系统。其中,职前培训是准教师教育阶段,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作好充分准备,它强调的是基础性;入职教育是为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师角色作指导,它强调的是过渡性;在职培训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宦强调的是持续发展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体制中,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是被分割的。一方面,由于受管理体制的约束,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各自为政,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上严重脱节,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现象,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强调职前培养,而忽视在职培训,在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链条上出现了水平倒挂现象,使在职培训暴露出众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均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参加培训进修的机会明显不足等。在人职教育方面,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在实践中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正如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所提出:教师教育体系的布局和层次结构还不合理,培养培训相互衔接一体化程度较低,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高,教师教育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全面把握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内涵,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教育一体化首先是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特别应把提高教师职后培训质量作为重要内容。

2.教师教育一体化不仅包含管理体制、教育机构的一体化,还要求教育内容即课程设置的一体化,使课程设置前后兼顾,符合各成长阶段教师的特点和要求。

3.教育理论和实践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均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要改变传统重视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加强大学和中小学校的合作和伙伴关系,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的作用。

二、推进我目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尽管我国在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进展,如通过将部分省、市级教育学院并人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逐步取消教师进修学校的建制,使传统教师教育体系在管理上的条块分割现象得到较为改观,初步理顺了领导关系,但由于教师教育在理论上还处在探讨阶段,它的进展不仅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且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决策。所以,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构建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方面,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完善教师教育机构的设置;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关系。从我国教师教育机构设置调整的实践上来看,基本上存在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合并模式,即将教育学院与高师院校或综合性大学进行实质性合并;二是联合模式,高师院校与教育学院联合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但这是在松散水平上进行的;三是发展模式,指重点建设和发展省级教育学院,把教育学院建成教师教育的主干力量。但在具体操作中,后两种模式暴露的问题比较多,难以保证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这主要是由教育学院担负的重任与其师资力量较弱这一矛盾造成的,相比之下,第一种模式由于其操作性,并合理利用了现有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情况下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案。

但是,合并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育学院并入高师院校后,变成了其下属的二级学院,造成了事实上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割裂,二者还是各行其是,各司其职,难于做到真正的统一安排和规划,更难于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针对此,国内有学者提出一体化后的教师教育机构应该是对等对口的实质性合并,从而将教师教育的整个过程由一个机构来管理和安排,并将各种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目标和功能定位为:(1)接受有志教师职业的高中毕业生进行培养,同时也对同等学历的其他院校热心教师职业的学生开放;(2)成为教育研究、教育改革实验的中心,同其他大学一样保持学术上的领先性;(3)不仅可以培养师范生,还具有新任教师培训、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教育功能;(4)与中小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该院校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革新,同时把学校中优秀的骨干教师纳入到师范生的培养以及有关的教育研究开发活动中;(5)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

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构建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相互贯通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寓不开对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寓不开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探讨。由于我国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还剐刚起步,这项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学者对教师素质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各家观点,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由此,并根据教师的职业需要,国内学者一般倾向认为,教师教育的课程应分为三类:(1)通识课程;

反思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关系。传统的师范教育课程功能定位不明确,偏向按学科专业教学的模式来培养教师,造成专业口径偏狭、知识面窄,使“师范性”不明显,新的教师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育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重要求,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2)“学科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范教育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学时比例偏高,而教职类课程学时又偏低,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课程学时和学科门类的比例上严重失调,所以突出“教育性”的特点是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3)教育理论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关系。在我国师资培养课程体系中,尤其是职前培养阶段,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与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不相符,新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必须把实践类课程放到重要位置上来;(4)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关系。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职培训在重要性上与职前培养并重,而在我国传统师资培养中,教师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终结性的,即重视职前培养而忽视在职培训,使得教师专业成长后劲不足,这种状态有待在教师教育改革中予以打破。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讲,要充分研究各阶段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国外学者对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处于试验期(8―23年)的教师不满于教学现状,能够大胆进行教改试验,而处于平静和保守期(23―31年)的教师已成为资深老教师,他们对自己的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失去了专业发展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有所侧重,试验期的教师适于侧重进修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科研方法类的课程,平静和保守期的教师则适于进修促进其教学经验总结的课程,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恢复其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热情。

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的构建,不仅要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和我国传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弊端,还要把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三阶段的课程予以整合考虑,根据不同阶段教师教育的需求,突出每个阶段课程设置的重点和特色,并使前后各阶段相互贯通、衔接一致。

3.改革教师教育全程各阶段的培养模式,建立教师教育的新体系。目前,我国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改革己全面启动。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这一政策推动之下,一部分综合大学开始设置独立的教育学院来培养教师,部分师范大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如北京师范大学就把目标定位为到2015年建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但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刚刚开始,要走的路还很长远,因为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将高等师范院校升格为或归并为综合大学,到6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师范学院已演变为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现在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完整的模式,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师教育出现从师范学校到师范大学并存,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同在的格局,所以,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在一段时间内教师的培养仍会以师范院校为主。

正因为上述原因,我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就高师院校来讲,在本科生的培养中,似主辅修制为主,即在学习学科专业课程的同时学习教职课程,就综合大学来讲,一部分借用高师院校的模式,实行主辅修制,但。大多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修完学科专业课程,最后一年修教职课程,但这一方案仅作为过渡性的政策存在,因为我国综合性大学这一培养模式只是部分地借鉴了国外的经验,与国外存在很大的不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是分两阶段进行的,如英国实行“3+1”制,美国实行“4+2”制,但他们在学生毕业后,在前一段的学习中获得学科专业学士学位,在后一阶段的学习后获得教育硕士学位,使学生同时获得两个专业的不同水平的证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就业,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我国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取得教育学学士学位。虽然,如北京师范大学也开始了“4+2”模式的尝试,但只是局部的少数的,所以作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模式在长时间内将采用多种形态并进的策略,既有专科、本科层次的培养,也有硕士层次的培养,最终朝着综合性大学培养硕士水平的教师这一目标改革和前进。

如前所讲,人职教育在教师教育整个过程中是受忽视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手段较少,另一方面缺乏理论探讨。在当前情况下,为了加快新教师对中小学教育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适应,促进其成长,除了坚持传统做法以外,建议如下:(1)实施“双导师制”。所谓双导师指在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优秀教师中各为新教师指定一位导师。教师教育机构的导师负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的辅导与咨询,双方活动既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如导师去新教师所在学校听课指导,也可以通过通讯、网络联系等方式进行,中小学导师主要负责其教学实践工作的指导与咨询;(2)实施“助理班主任制”。即新教师进校后,学校为其安排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并让其担任助理班主任,协助斑主任处理日常班级工作,这对于新教师尽快熟悉学生情况和班级管理工作必将起到推动作用;(3)鼓励新教师参与或开展以教育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巳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提倡新教师针对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开展行动研究,或参与现有研究项目,有助于新教师对中小学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并有助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意识;(4)参加教师在职培训阶段的部分教育活动。

就在职培训来讲,我国传统的做法是以教师培训机构为本的集中培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地区的教师统一接受同一种培训,内容以学科或教育理论为主,忽视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的个别需要,忽视对教学实践的培训。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包括理论的成长,也包括实践能力的成长,实践能力的增长又是与学校课堂教学实践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和今天我国有着类似背景的英、美等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校本教师培训”的概念,旨在改变过去教师培训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大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和伙伴关系;此后,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其中典型的是英国的PGCE课程和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虽然这两者有较大不同;但目的和功能是一致的,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英国的FGCE课程为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培训的中心下移到中小学,由校长和教师产生培训意向,通过地方教育局的中介作用,与教师教育机构根据需要商讨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并得到教师的认可,教育理论培训部分可以在教师教育机构进行,也可以在中小学校进行,但教育教学实践的培训作为主体内容,需要大学老师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个人或集体共同备课,并听课、评价课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对自己进修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把它反馈给教师教育机构,作为设计补救计划或新的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由于这种模式针对性强,教师对中小学校与教师教育机构联合提供的校本课程及活动参与程度很高,确实能够提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受到教师的欢迎,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可能使基础理论受到忽视等,所以,我国的教师在职培训改革在充分重视和借鉴这一模式的同时,又要加强理论和政策研究,使这一模式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并成为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主体。

4.建立完整的教育专业学位体系,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虽然改革后的在职培训阶段的重点将转向非学历教育,但学历教育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社会学者提出的“专业”标准,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与拥有一套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是教师专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而目前我国教师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据2002年统计,在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占33.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9.74%,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者占0.795%,与发达国家水平有较大差距,不少教师职业准备不足,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显得力不从心,而学历教育的缺失很难在非学历教育中弥补,所以,教师在职学历教育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该使它更规范、更完善。我国目前教师教育改革正在把中小学的教师培养规格提高到专科以上层次,2004年9月,作为学历教育的补充,教育部启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合利用现有教师教育机构的优秀资源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在职教师施以远程学历教育。在研究生层次的教师培养方面,从1996年始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已有41所大学具有培养资格,共培养了7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中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受到中小学的欢迎。下一步要更加重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推广和建设工作,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扩大招生范围和规模,为中小学输送更多的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人才,同时研究探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开设教育博土专业学位,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另一方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推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为基础教育改革,为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第3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 检验医学 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科学的融合产生一门新的学科,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涵盖了细胞病理学、化学病理学以及分子病理学和临床医院相结合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等内容。现代化仪器的推广使得临床和基础医学密不可分,让医学检验登上了现代医学的大舞台。医学教育为了适应医学改革就必须重视检验学的教育。

一、医学检验走向检验医学

医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检验人员不亲自参与到治疗中,所以医院觉得它并是不那么重要也并不十分重视它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的预料,生物化学等大量医学学科应用先进的电子医疗设备,使得医学学科走进了科技化和自动化的时代;检验也不例外,由原来的全凭检验人员的双手演变为半自动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全自动;其中生化检验、血液检验、细胞检验等表现的更为突出。

检验医学可以满足医学检验的更高要求,检验医学不仅仅再是一张写满数据的报告单,检验医学可以为人体健康评估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运用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血液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来分析人体材料,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关方面的资讯信息;还包含结果的解释以及对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建议的学科。

二、检验医学教育现状

医学检验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更偏向于大众教育,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检验医学不再满足本科这个教育体系,它的教育体系下至专科上至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专业人员的评价等级除了检验技师还有更深层的检验医师,这样就可以完善医学检验教育体系,也能适应我国国情和学科发展的新局势。当然,检验医学在培养目标以及检验系和检验科的关系上还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临床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检验体系和检验科是相互分离,对学生教育只是片面追求检验知识没有和临床知识以及医学综合能力相结合等一些问题。

三、医学教育改革

为了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和检验工作要求的检验人员,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杨振华在检验医学上面的成就是登峰造极的,他曾经指出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的本质就是供给资料变成供给信息。信息就包括数据还有对数据的解释说明,这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以及对检验人员的数量上做出了要求。组织一支检验医师的战队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解决检验医学在工作上人手不够的问题,同时它也是检验医学的源头是教育。这就要求检验医师既要掌握临床知识还得学习检验理论这样才能应对现代临床医学的挑战。医学检验涉及到多门学科,但在医学学科发展中又是实用性强的一门学科。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力能;这样学生就能在医院和血站以及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所以新的教育制度要求医学检验学生不再是只要掌握检验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应付检验工作上的需要,它需要与其他医学学科相结合共同来完成检验工作。

1.医学教育观念的改变

检验医学和医学检验是不同的学科,科学医学和临床的知识在检验医学中都出现过,其中医学技术也是检验医学的一部分;而医学检验主要对知识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内容。医学教育工作人员意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教育改革以及研究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能否成功转变的关键,医学教育学院应该合理安排课时,对创新教学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新生入学时,做好医学入学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结合临床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做一个多功能的医学人员就必须学习最新的医学理论,具备高素质的医学检验的品质。

2.探索新教学方案

要使得人文与基础医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知识和专业四大课程相融合就必须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基础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适当增开一些课程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和国际医学接轨可以通过双语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了解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发展需求,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让学校的教学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老师和学生相互结合来进行日常的授课,使得学生在今后发展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需求的人才

高科技的自动化设备在医学研究中广泛运用,使得检验医学的学生必须电脑操作更熟练、拥有强悍的逻辑分析能力,仪器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都应该了解并熟知。因为先进的设备在很大一个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它对人才的要求就更多了。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在课前设计自己的实验课题进行分组讨论,配备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写一份实验报告,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实验室发展。

四、检验医学的展望

检验医学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表现在三个方面: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标本和检测效率。使得检验医学更集中更广泛运用;在保健、慢性疾病的自我检测、急性病的快速诊断和患者的个性诊疗都用重大作用;因为检验工作比较简单快速,所以在这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独立的实验室可以很好的解决社区服务站中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检验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检验医学相结合,从中找出更适合检验医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医学工作中医学人才来探索医学的奥秘,更好的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让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的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高佩安,孟祥香,江新泉.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01):12-14.

[2]韩学波,魏军,徐广贤,汤建中,于欣.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1):2766-2767.

[3]李燕,罗萍.面向未来的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6):463-465.

第4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72-01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美术专业课程,美术专业的学生也不断在扩招,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美术教育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体制以及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较差,有必要对高校美术教育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就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美术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然而很多高校的经费主要用于扩张规模、新建教学楼等方面,在美术教育的投入经费非常有限,很多高校并没有正常供应一些重要的美术教学设施,导致美术教育效果低下。②重专业轻文化。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教师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法的传授,忽视了文化课的重要性,缺乏创新精神、创作性情及审美能力,导致美术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③美术专业师资队伍素质建设不完善。目前,高校美术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较为单一,很多高校因为扩招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在美术教师招聘的过程中,由于急缺人才,因此招聘的条件相对较低,导致美术专业师资队伍中缺乏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

二、改革高校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应适当控制艺术专业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很多艺术院校开始扩招,但是扩招也会引发社会就业、教学质量等各种问题。为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适度的基本原则,不能盲目扩招,一定要重视生源的质量。

(二)应进一步优化美术课程设置

高校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合理优化美术教学结构以及专业课体系,丰富课程教学内容,高效结合美术基本理论、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性课程,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适当减少专业性练习。具体而言,应在美术教学课程中适当增加艺术创作心理、中国思想史、西方哲学史等有利于锻炼人文修养方面的教学课程,使理论、技术、专业、文化均衡发展。

(三)应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

美术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对于高校美术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首先应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强硬的支撑后盾。高校美术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应以中老年教师+青年教师相结合的模式为主,青年教师适合作为创作的主力军,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后劲十足;而中老年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中坚作用,作为学科的带头人。同时,高校应制定一些美术教师优惠政策,吸引一些不仅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型教师作为客座教师,并且邀请他们亲自参与科研、教学等工作,形成一种编内、编外互补局面。

(四)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作新意缺乏,美术实践能力不足。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平时应鼓励学生多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自己的艺术个性风格,形成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当然,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实践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刚踏入大学时就应该开始筹划,制定具体、科学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将一些个性特征培养循序渐进的融入美术教育中。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注意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引入民间美术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美术的内涵及文化,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较为落后,高校美术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当控制招生规模,确保生源质量,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及内容,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创新、实践,总结经验,研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字艳芬.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浅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

第5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文艺概论 教学改革 理论 实践

培养和提升人文素养,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类的课程,是承担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课程。但是当今中国很多大学都从原来的培养知识性人才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更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的素质教育很容易被认为是空中楼阁,看着好看,实际上落不到实处。文艺概论这样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来说,更是易于沦为学生混学分的工具,真正对文艺学感兴趣的,寥寥无几。但是,文艺概论课程不可能取缔,素质教育需要落到实处。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改革文艺概论课程的教学?怎样使其应时势要求而变通,但又不失其根本?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在观念上加强从道到术的转变

在这个概念里,道应该理解为理论和思想,术是方法和途径。文艺概论是一门理论课程,从课程目标来说,要求学生学习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理论,但是,对于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以学习理论为目的,显然对他们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吸引力。那么,如何将无用之用转为有用实用,笔者认为,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即从道到术的转变,把学习文艺概论的道改为以其道为术,使其成为学生理解文艺作品、增强人文修养的工具和途径。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以文艺概论中的理论为中心,所举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这个理论,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用理论作为工具,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在讲到文学作品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时,文艺概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文艺作品中,情感与思想密切相连,情感应该受到理智的控制。鲁迅先生说,“我以为情感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鲁迅:“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黑格尔:“啼哭在理想的艺术里也不应是毫无节制的哀号……把痛苦和欢乐满肚子叫喊出来也并不是音乐。”黑格尔:“艺术要驯服并且涵养冲动。”这些理论都是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把这些理论理解了记下来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目标,我们能运用这些理论去理解文艺作品。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文艺作品中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来鉴赏郭沫若的作品《天狗》和艾青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地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的Energy能量底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便是我呀!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郭沫若的这首《天狗》一向被誉为五四精神的代表,其中狂飙激扬的感情,通过热烈奔放的词句表达出来。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在我们学习了文艺概论之后,我要求学生按照文艺作品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和诗歌的美学特征,重新感受一下郭沫若的这首《天狗》。学生们感觉到这首诗歌缺乏诗歌的审美特征,情感太过奔放,缺少理智的束缚,所以情感就像洪水一样泛滥,失去了美感。那是不是白话诗就容易显得简单直接,缺乏含蓄蕴积之美呢?接下来,我们举了艾青的一首白话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让学生体会,在理智束缚之下的情感表达,是怎么样体现出含蓄而深沉的美感的。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从这首诗歌里面,我们可以在这些平白如话的诗句里,感受到诗人对他的保姆,和他的保姆对诗人所具有的深厚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的表达没有用号哭或者呐喊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用细节的描绘和平实的语言,润物细无声地把感情的流露潜入读者的心中,让我们感动。

在运用理论来学习和分析作品的过程中,相信能一箭双雕,既能让学生对理论的认知更加深刻,又能加强他们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第6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84-01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随着新医改的深入而发生重大变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改革的重点,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途径。因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及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1 调整和优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年来沿用的是预防医学专业五大学科课程的压缩版,其主要弊端是知识分割,缺乏整体性、内在联系性;片面强调知识传承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实践技能;不利于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使培养出来的医生既具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又能够结合病人、家庭、社区的需求,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本项目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实施分阶段的预防医学教学。第一阶段讲授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重点介绍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SPSS软件的应用,以适应学生创新实验及科研的需求,同时也为以后的流行病学、临床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学习做准备。第二阶段学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增加临床科研方法、临床科研思维等与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以便在工作中能够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阶段介绍临床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将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讲述在临床场所开展个体化的健康咨询的方法,与慢性病有关的吸烟、少体力活动和不合理营养等不良健康行为的干预,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讲解社区预防服务的内容。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个体群体的临床预防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2 改革教学方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以传承专业知识为主,有些教育内容脱离临床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差,知识面窄,适应性差,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弱。因此,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修订“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章节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部分内容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引用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

采用团队导向学习法,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等多个环节,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激发参与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创造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

3 适应新形势,创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导向,以宽口径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实际工作能力。在基础医学知识教育阶段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带领一部分在校学生进入社区开展营养状况调查、慢性病干预等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开展社区预防服务的重要性,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确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在临床医学知识教育阶段,除必修课中的“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外,开设“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妇幼保健学”、“临床营养学”、“健康教育学”等选修课,扩展学生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从而保证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适应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同时,逐步过渡到“核心课程为基础、集中指导下的自主选修”课程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新课程体系打破了课程的统一化模式,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需要,拓宽知识面。把专业化的“预防医学”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使预防医学的教学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牢固的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4 重在实训,教学场所多样化

第7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肿瘤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97-02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变,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发病谱慢慢发生转变,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成为疾病谱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在城市人群中处于肿瘤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在农村人群死亡率中处于第二位。提高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加强肿瘤预防,提高肿瘤治疗手段,变得刻不容缓,肿瘤学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肿瘤学教学中缺乏肿瘤学材,大部分院校还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把肿瘤学的教学分散到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外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等学科,但具体到一个病人的综合治疗,必须把这些学科的治疗方法综合起来,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的发展情况,合理安排,遵循循证医学指南探索出疾病治疗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目前肿瘤治疗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改革基础理论教学

1.改变目前医学生对肿瘤学的学习态度。目前医学教育中,肿瘤学内容分散,分别安插在不同的系统和章节中,由不同的科室在分别承担肿瘤科的内容教学,因为本科医学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所以感觉学习内容生涩难懂,建立不起来完整性,再加上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法繁杂,与普通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别,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医学生有畏难情绪,没有学医学的成就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的改变是改变目前肿瘤学教学效果的前提,肿瘤种类繁杂,治疗方法变化多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完全掌握,但从常见肿瘤的具体病例入手,会大大地缩小知识范围,用临床具体病例做引导,增加学生的直观感、亲切感,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做引线,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范围、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通过学习临床知识、指南内容,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临床肿瘤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储备和临床的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疾病的了解、认识,增加学习信心。不断地提高对常见肿瘤的学习认识,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是有帮助的。

2.编写适合目前肿瘤学教学的教材。肿瘤科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卫生部的教材把肿瘤学内容按章节分散到各个系统中分别讲授,以常见的肿瘤支气管肺癌为例,除了疾病发生学、临床表现和诊断的教材内容排列和其他疾病一致外,牵涉临床疾病病理类型、疾病分期、治疗方法等问题,疾病的分期基础是将外科切除作为分期标准。临床分期方法是以影像学作为分期手段,而临床分期又是作为治疗手段的选择基础。但这些内容被放在呼吸科的内容来讲解,而呼吸内科不是手术科室,对影像学判断的疾病分期也不是呼吸科医生所见长的内容。在治疗内容方面,早期的肺癌需要手术治疗,大部分的中晚期肺癌需要化学治疗、靶向治疗,这些也不是呼吸科医生最熟悉的。编写综合的肿瘤学教材,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医生去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更符合目前的临床实际。

3.成立肿瘤学教学的专职教研室。教学专职机构是提高肿瘤学教学的基础。肿瘤学内容繁杂,牵涉广泛的基础学科,如解剖、组织学、胚胎学、生化、生理、病理、药理、影像诊断、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肿瘤学科又是目前医学发展得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新的寻证医学证据对肿瘤的认识不断丰富,临床指南得到及时完善、更新。这要求临床肿瘤学教育要紧贴临床,紧贴医学发展前沿,所以要有一支专业水平很高的专业队伍,完成肿瘤学基础理论、中间桥梁课程和临床诊治等系统教育,实现对肿瘤病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技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方面知识的全面教学。

4.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肿瘤学教学的灵魂,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提出合理的要求。本科生教学要注重基础,研究生教学应注重基础与临床并重,而博士生教学应多注意前沿方向,对进修生,其教学要多注意临床规范,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了解、熟悉、掌握的重点内容,根据本医院的特色,加减综合治疗的内容,根据本科室的研究特点让硕博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前沿内容。

5.分清肿瘤学的教学对象。目前肿瘤学的教学对象很复杂,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对象要对应合理,让本科生重基础是为了建立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研究生学习是为了适应临床实践和紧跟学科发展,培养良好的学科素质。当然,对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是为了推进学科发展而培养人才。

二、临床肿瘤教学方法的改进

1.CBL教学模式。以CBL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适合于肿瘤学的临床教学。CBL教学是以临床真实为基础,将课本抽象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有创活检检查等质料,给出疾病的明确诊断。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出患者的明确分期,根据最新的指南、最新的寻证医学证据,给出目前的最好治疗策略。这样的CBL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在CBL临床实习教学中,小组教学适合目前的教学条件,实习学生每组分配4~6人,有中级职称资质的临床医生专职带教。除了每天跟随不同的医疗小组进行床边查房外,选取科室内真实的常见临床病例,让两人一组根据真实病例,由带教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就病例提出、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原则、治疗模式、目前进展等问题,一周完成一个病例学习周期,第二实习周再选择另外的常见病例,这样经历4周的临床实习,就能解决肿瘤科实习所要掌握的常见肿瘤,包括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的诊治学习。由于实习学生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学习结束,他们所学的都是些分散的知识,不能有机地综合在现实的病例上,而带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要求需要掌握的内容,既突出重点,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又让学生了解疾病治疗的进展情况,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兴趣,为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带教教师是科室的教学秘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合理的带教计划。比较过去只有床边带教的学习模式,有较大的改进。本教研室中,应用CBL教学法进行临床实习教学两年,回顾对比过去床边教学临床实习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观察考研报考肿瘤方面研究生的学生数量有明显上升。这说明学生对肿瘤学习产生了兴趣,对肿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所提高。

2.重视循证医学在肿瘤教学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是制定目前临床指南的基础,遵循寻证医学是改变过去经验医学的最好方法。遵循寻证医学是指运用目前最好的有证据的医学方法解决疾病问题,是目前有章可循的方法中的最好节点。要求带教教师要有循证医学意识,能够做到不断追踪最新的医学进展,不断保持知识更新,能够结合循证医学的最新、最佳证据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才能成功实施循证学教学。其关键是在医学教育中不断灌输循证医学的理念,帮助医学生正确地理解寻证医学,做到任何结论都有证可循,有据可查,明白目前寻证的局限,为寻证医学与个体化治疗提供明确的理论根据。

3.树立肿瘤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理念。肿瘤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以及患者本人的身体基本体质和各器官功能的不同状态,以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选择最适合患者目前个人身体特点和疾病特点的治疗选择。综合外科学、放射学、内科学、生物疗法、中医疗法等方法,合理运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使患者获得治疗利益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4.加强网络利用学习。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学习,懂得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适应肿瘤学科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肿瘤疾病的诊治情况,查阅肿瘤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现今由于国际医学界很重视对肿瘤的治疗,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模式,使得对肿瘤的治疗不断出现新变化,我们要时刻把握肿瘤进展的脉搏。

参考文献:

第8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教与学

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二语言习得论(SLA)是涵盖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一门学科。在全球经济日益密切的形式下,随着外语的学习重要性的提升,外语教学研究也逐渐从注重理论向注重实际应用发展。与外国人顺利的交际,推进工作、商谈,仅仅语言上的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一方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异国的文化社会、风土人情。

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术等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现在大部分的大学是翻译语法式的上课以及反复的语法练习式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学生基本没有实际使用外语的机会。

(2)使用固定的教科书,教师大多按照教科书顺序推进授课进程的。

(3)本来在阅读课和听力课开始应该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概括性的知识分析(包括对信息评价的斟酌以及对信息已建的形成、发表、交流等),对于这一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如下:缺乏可能实行的模式。比如说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单位一般会要求具备国际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或者二级,这是进入职场的钥匙。尽管最近几年日语国际能力考试的题型正朝着强调实用型日语的方向转变,但是根本上还是要求语法和单词的熟练程度。国家在这一方面也有所重视,比如将来有可能英语不作为高考科目。这也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改革信号和启示。学以致用,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实践,实习实训课的比例有待提高。“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其实外语教学也是这样的。笔者曾经对,对两个不同省市的3所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随堂作了一项调查。作文收集之后是由日本籍教师进行批改的,然后由笔者进行整理分析,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较多,缺乏对于词语,句型的灵活运用,特别是意思相近的语法、单词,不明确他们的具体应该在哪些场合,哪种语境下使用。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这说明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随环境、语境改变的语言应对能力比较弱。究其原因,是课堂这方面的关于情景设置下的会话练习比较少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说明。被教授的内容往往容易忘记,但是如果是学生自己注意到的问题则往往更容易被记住。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和学生会的运营方式是一样的。当教师把主动都交给学生会的时候,会发现往往学生组织的活动比教师直接干预此活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再就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想出教师想不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也是教师工作的乐趣所在。

学习者中心型的教授法,上世纪60年对以前的拥有指导权的教师中心型的教授法不满的教师、教育者中产生的。他的理论就是:为学习者个人提供包括语言指导和语言记号体系的指导,养成学习者希望达到的能力;语言习得过程的重要性即是学习者参加型的授课。

学习者中心型是分组学习的学习形态,期待学习者能动的参加学习的学习效果。很多研究表明分组学习可以让学习者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Deller(1990)(46页)批判学习者中心型授课和班级人数、班级环境、学生水平不适应的教科书。平木指出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型的授课相比,以学习者为中心型的授课(learner-centered)更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所说的教学效果是指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的授课方式。高桥,采用学习者中心型的分组学习的形式得到学生100%的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考虑自己课堂:是否是学习者参加型的授课?是不是教师一方推进授课?是否分组活动?是否进行会话练习?是否设定实际生活场景进行会话?是否在和朋友交流中进行学习。

学习者为中心的上课模式:

(1)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2)统和对立观点的能力。

(3)通过写作积累知识的能力。

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加上关于人发展的理论和认知科学发现人类的能力结构,从这种结构中获得知识,运用于实践来改善课堂教学的实践实证性研究。在此展开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理念:立足于实践考虑“人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活动:理论是如何通过学习活动实现的。

评价:如何评价从活动中产生的成果。

持续性:从一个实践到下一次实践是如何组织的?

外语教学改革任务在于由“教”的环节向“学”的环节侧重点的偏移,我们要注意将能融合感觉、画面、声像、存储、传输等的多媒体教学用来改善课堂教学,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课后自觉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强调外语教学以学生能用外语进行交流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课堂上还应该注意教师话语的选择,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话语具有示范作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刚,李庆.外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分析.《外语界》

[2]玉木佳代子.外国学におけるプロジェクト授.《その理と践》

第9篇:教育改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00-02

《水利工程概预算》是我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不仅有工程技术方面,而且有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同时与社会性质、分配制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总之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的课程。该课程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概预算的基本概念、编制程序与方法、定额使用、基础价格确定、工程单价计算,以及建筑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等概预算编制和工程量清单编制等。其中贯穿于基本建设的设计、施工的各个阶段的费用计算又随地区不同而不同,各地区、各部门均按照当地造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具有较强的地区性和政策性。再者,由于该课程与建筑材料、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课程相关性较强,因此,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本地区定额的使用方法及取费程序的前提下才能学好本门课程。另外,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必须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观念,着重实践环节的教学,着力加强培养学生编制水利工程造价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期学生日后在专业技术领域较好地适应岗位,因此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过程中浅谈几点看法。

一、《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资源短缺、教学环节效果不良。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如何正确选择教材就显得异常关键,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套教材的比较,目前我院使用的教材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涵盖了定额计价、清单计价、基础单价计算等各方面,但是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工程量计算这方面的内容介绍却较少,这样便导致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这块内容,加之没有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就更大了,学习吃力也就成了必然。另外一方面就是教材没有结合配套的定额及相关法律法规,造成教学空洞、乏味没有说服力,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不会使用定额以及分析和套用取费程序,不具备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

《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性很强,那么就需要有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料来充实课堂,而学院关于这部分的教辅资料配备严重不足,也没有进行一定的更新,从而造成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不能正常享有资料,不能配套使用这些实用性的资料就必然导致学生职业能力滞后。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重视力度不够。我院《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就是在完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后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目的是想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工程总概算的编制,从而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概预算编制的一般方法,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考和创新意识。但实际上这周的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安排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既保证不了固定的场所集体设计也保证不了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按时指导,再加上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本身工程量计算、套用定额的能力较差,参考资料有限,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面对课程设计题目难以入手,计算过程出现偏差。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很难收到良好的课程设计预期想要达到的效果。

3.教学学时安排欠妥,教学手段有待改进。根据教学大纲本门课程安排了48课时,其中实验教学16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但由于学院机房配有的广联达造价软件对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并不适用,因此我们全是按理论课时讲解。这样就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不够,对学生正确理解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计算工程量来说缺乏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

在教学手段方法上,目前我们仅限于使用多媒体授课,虽说能更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但没有很好地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地从编制基础单价,进行建筑安装单价分析,进而到编制各分部工程单价以及最后编制工程总造价。另一方面也没有很好地把概预算定额,当地造价部门颁发的各类文件,的各类指标、信息等贯穿在课件中来丰富课堂。

二、今后教学改革应努力的方向

1.优选教材,充实各类教辅资料。为了达到农业水利工程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做到“学”与“用”的实际结合,针对学院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和其他院校教材对比分析,力求选择符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国内优秀教材,以确保教材内容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另外,学院在大力扶持各系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支持配套了辅以反映水利工程专业当前先进性的参考资料,如:《新疆水利水电工程补充预算定额》、《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等。不仅从数量上要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借阅,还要保证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使用。由于行业内每年都会有不少计价问题出现并得到解答,最终以补充定额等文件形式出现,对于这个方面相关教师也通过周边设计单位的帮助得以收集整理。而在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中凡涉及到建筑材料的来源、市场价或出厂价、运输方式及运输距离、运费标准、施工场地水、电供应条件等方面的知识,则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分析解决,如有遗漏或不明白的部分则由教师联系设计单位专业人士辅导补充。

2.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的改变。在教学方法上,不仅只考虑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老师出去进修的机会观摩其他高等院校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手段,以求充实我们自己的课堂,也可以利用现在比较好的微课形式已达到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化教学等手段,同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穿插图片和录像内容,再现了生产过程,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理解了施工的工艺流程。当然为了能更接近工程实际,我们还可以把教室转移到学校临近的在建工地,现场介绍有关土石方工程、脚手架工程、堆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以及安装工程等。通过组织这样的现场教学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地去思考课堂中的问题,相信这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一定能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3.课程教学安排的调整。结合学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之际,对水利工程概预算的总课时和理论课时及实践课时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据此重新编写了课程大纲,对于一周的课程设计大纲也重新修订,更严格了考核方式和设计内容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状态。通过对该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调研,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典型水利工程图纸,由学生自己编制基础单价,进行建筑安装单价分析,编制各分部工程单价,最后编制工程总造价。教学中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学生将来获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英.《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03).

[2]李春生.《水利工程概预算》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74-676.

[3]陈利.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4):52-53.

[4]钟绵志.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存在问题与建议[J].山东水利,2014,(09).

[5]孙利萍.浅谈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09).

"Hydraulic Engineering Budget Estimate" Teaching Reform and Sugges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SUN Hai-yan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Tarim University,Alar,Xinjiang 8433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