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金融市场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市场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市场概述

第1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完善;管理方法

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国家要想正常的运行,要想国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些都得依靠国家的经济实力。而金融又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核心。对于金融的监管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金融监管不力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对金融监管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提出了适应新环境的金融监管理论,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一、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危机概述

从经济的层面来说,是金融风险到达一定程度后所导致的金融危机的产生,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出现资本市场的动荡,此时国家的财务政策失效,工业和商业行情低迷,更多人失去工作,就业率下降,意味着失业率的上升,经济整体出现衰退的情况。从法律层面上看,国家的监管力度和约束也会直接影响到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大小。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金融交易市场秩序的失控,进而引起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监管概述

所谓金融监管体制,就是指的为了特定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而对金融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机制和组织结构的总和[1]。目前在我国所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其所呈现的基本特征是分页监管,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金融监管的分工对货币政策职能的制定和执行进行了加强,金融监管体制还对金融体系的支付安全负责,可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且对于金融风险防患于未然。

(三)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相关性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虽然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但是静态的金融监管却没能跟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没有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匹配。美国的金融危机再次为我国的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必须到位,而且监管必须处于主动的地位,不能够被动地追随金融市场的发展。美国之所以未爆发金融危机,就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强烈。以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例,美国对于金融的监管力度非常宽松,而为了弥补在金融市场中所造成的损失,政府又进一步地通过相关政策来刺激消费,同时各大银行也纷纷采取措施来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在一开始获得了巨额的经济上的回报,但最终,却使得美国的资本市场崩盘,爆发金融危机。

二、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银行对于金融监管工作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也有着客观的原因,就是我国金融全球化的程度还较低,所以使得我国还不足以受到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但是,就目前的趋势而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要使得金融市场有所发展,就必须融入全球的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也就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了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监管相关法律不健全

一般来说,较为健全的金融法律机制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相关组织机构的协调和规整。具体包括组织结构的法人性质、组织形式、市场机制、经营规范等等。其次是金融监管手段和力度,具体包括金融监管组织的职能设置、监管法律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监管、风险控制等等。第三是金融业服务。具体包括进行金融服务时的流程规范、具体准则等等。最后是在市场交易层次,具体包括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的确定、交易成果的保护等内容。从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法律机制雏形已经形成,但还未做到五脏俱全,核心内容缺乏,比如有关的保险法律制度、市场机制制度等等。从我国金融监管方面的立法角度来看,整个立法的流程和机制还尚待规范和调整,立法水平不高。从具体的法律细则来看,还缺少对基本法对应的规范细则。特别是在部分较为核心的方面,还没有真正有效的法律进行规范[2]。部分法律制度与相关的规范规章和实施细则没有完全匹配,甚至有所相悖。

(二)金融监管手段不强劲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行政金融监管体系,这就使得我国的金融监管大都是以计划和行政命令表现出来的,这对于金融监管的权威性是有着极大的影响的。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金融监管方式是以外部监管为主的,包括了非现场的监管和现场进行的检查。但目前的金融监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管,而且现场监管又是事后的监管,进行事后监管缺乏一定的主动性,而且进行事后监管往往也对于金融问题没有很好的预见性,这样就会导致对金融风险的防范缺乏。但是非现场监管又只能做到宏观上的分析,缺乏细节上的监督。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应该取两者之所长,将两种监管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障碍

在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对于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应该是同等重视的,因为市场准入监管是保证我国金融安全的第一道防护线。一个良好健康的金融市场应该形成国有金融机构、民营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三者之间相互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3]。但就我国目前的现状而言,为了提高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控制权,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不断加以提高,致使民营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不能很好地进入到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之我国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也相对缺乏,一旦金融危机爆发,政府职能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来拯救金融市场,而不能使市场进行有效的自救,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利,那么将致使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最终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整体发展。

(四)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在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需要金融监管人员有着较为牢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如果不具备金融监管能力的人来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那么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将是巨大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在金融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因此,要想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有力的监管,就必须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就要求金融监管人员有扎实的功底和更高的业务素质。但在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机构中,有一些监管人员并没有一个与当代金融市场发展相配套的知识框架体系,所以其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就不能完全到位,而且,一些监管人员还在沿用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忽略了金融市场的创新。可以说当代金融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一个重大难题。

三、我国金融监管的完善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要想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加以完善,首先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这样才可以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具体来说,可以制定专门的金融监管法,对于监管机构的权责进行法律上的规定,使得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加以规范。还有就是要针对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创新来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因为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旧的法律法规必将和新的市场环境产生不融合,这就需要对旧的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以适应现在的市场发展。

(二)金融监管手段的革新

在金融监管手段上,应该对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引起同等的重视,因为如果对于风险的监管和控制力度不到位或者不能适应金融的创新,终将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加上风险监管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对于我国的金融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应该提高银行监管的技术含量,在以往的银行监管中,计算机技术往往只用于办公自动化和支付清算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金融监管中也可以引入计算机技术,对相应的专业监管软件加以运用,以提高监管手段的技术含量。

(三)市场机制的完善

要使得我国金融监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就应该在监管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学习先进的金融监管思想和理念。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做到及时更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监管的作用,带动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让监管手段符合监管规范,并形成良性效应。第一应当找到监管重点,并重视对监管对象的外部影响的运用,促使金融机构主动加入合规的行列当中[4];第二是对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和研究,及时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进行及时的修正。

(四)相关业务人员水平的提高

为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应当及时进行相应措施的实施和问题的解决,并同时吸纳达标的金融人才。第一,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精简机构和人员,并同时引进高级人才,完善人才的竞争机制。第二,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训练,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提高人员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金融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的未来更是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目前还不能保证哪个发展道路是最正确的,但我们相信只要遵从金融市场基本规律,坚持符合规律的先进发展思想和理念,根据发展规律和性质,建立健全相关金融法律机制,从而实现我国金融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努力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低,促进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艳艳.美国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1,(2):129-130.

[2]张宇.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0,(27):51,70.

[3]黄金瑞.试论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及其启示[J].创新,2011,05(6):77-79,92.

第2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金融市场 效应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述

货币政策是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和银行体制进行管理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狭义上的货币政策是政府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来实现的,主要有: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稳定物价、保证人民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收支。

货币政策传导一般分为三个环节,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到金融市场;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经济行为主体;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个经济变量。中央银行采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来操作,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理论角度来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和传导过程。

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是利率传导机制,上世纪80年代伯南克提出了银行信贷传导渠道,莫迪利亚尼于1986年提出了资产价格传导渠道。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传导机制也在不断发展中,金融市场逐渐成为货币传导机制中的关键点。

二、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金融市场又被称为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它是资金融通市场,是资金供求者与资金需求者双方经过一定的工具来进行交易的市场。具体来说,金融市场就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它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市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我国的金融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得到了迅速发展,那么,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金融自由化

在学界,20世纪70年代初就有相关金融自由化的理论研究,1973年,McKinnon发表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Shaw发表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这两部著作中都提到发展中国家经济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解除金融抑制,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逐渐放宽对金融的管制,提出了金融系统的自由化。而我国的金融自由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取消了价格管制和实现了利率自由化,政府大大放宽了对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方面的管制,使得金融机构处于一个较为自由的市场中。第二,对国有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减少了金融机构行业的准入限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第三,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加强。金融自由化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异常活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产品又可以称为金融工具、金融资产等。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品种在丰富、产品层次在提高,针对不同的市场主体有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金融产品分为原生产品和衍生产品。原生产品就是金融机构提供的存贷款、债券、保险产品等,衍生产品则是指金融互换、金融期货等,衍生产品可以提高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原生产品也在发展,原始的存贷款业务的结算工具和方式在创新;新型期权交易、金融互换等金融产品被开发设计出来。金融产品的创新是顺应时展产生的,同时也活跃了市场经济,加强了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交流。

(三)金融技术创新

金融技术的创新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金融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金融行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市场预测,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改变了以往的金融业务处理方法。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开始大力扩展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为用户提供便捷化的服务,各种金融交易也开始采用网上报价、过户、清算。电子商务促进了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技术的创新反过来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四)金融整合

所谓金融整合就是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就是所谓的兼并、收购、合资等,大规模的金融整合将会对货币传导机制产生极大的影响。我国的金融整合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通过引进外资机构、扩大外资机构在我国的业务、并购等方式来实现金融整合。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就越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金融机构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因此,金融整合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在当今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金融整合浪潮将会逐渐被掀起。

(五)金融非中介化

所谓金融非中介化就是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直接流向融资者,它是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非中介化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工具的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资本市场的萌芽到今天,资本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政府利用宏观经济调控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资本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而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促进金融非中介化的发展。

三、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到今天,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已有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和预期渠道这五种。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市场也越来越难管理。而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保证人民的充分就业、促进收支平衡,进行宏观调控非常重要。政府在调整货币政策时要准确分析市场形势、准确预测市场发展形势,将不同的传导渠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一定的工具来实现经济目标。那么,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有哪些影响呢?

(一)金融市场发展对利率渠道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使得利率渠道的传导效应增强了,某些方面又减弱了利率渠道的传导效应。利率渠道传导将政府的政策利率传导到市场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同时还有一些短期票据和长期债券的利率。当利率更快更强的传导货币政策时说明利率传导的效应增强,而较慢较弱的传导就说明利率传导的效应降低。

(二)金融市场发展对资产价格渠道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金融产品的创新,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使得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效应大大增强了。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加发起人的实际财富,于是激发消费和投资。金融产品的创新使得金融市场价格在面对货币政策时可以迅速做出调整,从而加速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

(三)金融市场发展对信贷渠道的影响

金融市场越来越自由,金融机构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违逆政府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失效。同时,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使得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它们根据货币政策来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也会迅速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增强。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一般认为是削弱了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随着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大大扩宽了,金融机构可以实现远程快速融资,那么,政府希望通过调整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来控制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的可能性降低。因此,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一方面又削弱了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

(四)金融市场发展对汇率渠道的影响

在汇率渠道的分析中需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出口效应,一个是利率平价效应。从出口效应角度来看,当面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时,市场主体会迅速进行套利,推动市场远期汇率和利率的反向变化,所以说,在短期内成效明显,长期来看传导效应就会降低。从利率平价效应来分析,金融产品的创新使得市场主体套利的成本降低,这样就加强了利率平价关系。

(五)金融市场发展对预期渠道的影响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准确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比如说:在面对扩张性需求冲击时,政府承诺的降低通货膨胀是可信的,那么企业就会根据政府的货币政策来提高短期利率来抵消通货膨胀的压力。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要重视预期渠道的作用,货币政策要有前瞻性,企业在制定商品定价和确定工资水平时就有了前瞻性,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六)金融市场发展对对货币传导机制整体效应的影响

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整体效应上来说,金融市场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又会在某些方面削弱传导效应。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时,需要从短期、长期等角度来看金融市场的各个变化给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带来的影响。

四、结束语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将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整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作为重点分析内容,从而根据市场形势制定出合适的货币政策,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实现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莫高琪,冉茂盛,钟韬.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

第3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金融学,顾名思义,是一个应用经济学科,研究内容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主,可以分为微观金融学和宏观金融学,在我国的经济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微观金融学主要是通过研究金融市场体系来合理调控金融市场中的资源,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宏观金融学是将相关金融产品的定价及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内容。通过金融学的新研究成果可以给金融市场带来准确的发展趋势,评估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能帮助企业进行更好的管理与经营,也能在实践中证明其合理性,只有做到金融市场与金融理论体系完美融合的目的,才能确保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理论理论体系的进一步成熟。

一、金融学的新理论研究概述

由于受到经济、科技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的金融学理论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近些年,金融学的新理论在慢慢建立起来,是通过依据传统金融学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的精髓形成的。传统的金融学的新理论已不能满足当今金融环境的需求,金融学新理论主要是吸取其他学科的精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眼下的金融市场更有帮助。虽然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出现了,但是仍受到很多挑战与质疑[1]。

金融学的新理论在有效性、方差对市场波动度量的可靠性等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为各个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经济学、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上也存在很多差异,因此,现阶段的金融学的新理论并不是协调统一的,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学的理论与实践必定会走向和谐一致。因此,对于金融学新理论研究也必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的方向和趋势也会更加多元、多样化,进一步分析影响金融市场的相关因素,这对于未来的金融新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金融学新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会逐渐成熟、协调统一的。

二、金融学的新理论的研究进展

由于眼下的金融市场在进行运行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例如,部分投资者会根据相关反应进行投资,或者金融市场不稳定而造成价格的不稳定等,由于金融市场的无序、混乱等问题,这时候往往会给投资者加大一定的难度,所以说,金融市场也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体系[2]。金融学的新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和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研究。

美国金融学专家曼特尼亚对金融学的新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他认为在这个复杂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学的新理论的是非常明确的复杂体系。我国著名金融学家周炜星也通过非线性物理相关研究方法分析金融市场的经济数据,从中可以获取相应的运行规律。此外,我国著名金融学家白钦对金融学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研究了金融市场理论的内涵、功能及相关理论依据。

之后,曾康霖也对金融市场进行系统性研究,他认为当下的金融市场环境必须要符合其相关制度安排,为了确保其能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下去,适应当下多元化的市场制度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对于未来的金融市场研究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根据以上研究可知,由于金融市场新环境的到来,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已经落伍了,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发展要求,金融学的新理论研究能给金融市场带来准确的发展趋势,评估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在实践中证明其合理性。为了能从实际情况中出发解决问题,还需根据金融危机时代进行执行,这同时也能有效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成熟。

三、金融学的新理论的应用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应用

行为金融学是一个将金融心理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的理论体系,借鉴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渠道,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金融市场中。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复杂化,广大研究学者们对其有了一定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其在资产定价上进行再一次突破。

行为金融学能在很多问题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比如,股票市场的价格。由于股票市场的价格中经常出现混乱这一问题,股票的价格也在不停的波动着,大家很难能预测到未来的股市,但是,行为金融学理论就能完美的解释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及现象。行为金融学在投资中也有很好的应用,由于很多投资者都无法预测到金融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谁都不想有所亏损,但是有些人过早将手中的盈利的股票抛出或者迟迟不愿放弃那些正在亏损的股票,这样最终结果就会损失更多[3]。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这也是眼下被广大研究学者们一直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应用

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主要是通过利用有限理性人、分形和混沌等途径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找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下的金融市场环境是比较开放的,国际化的金融特征也非常明显,而这个理论主要是用来研究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走向和趋势,也能很好的解释这个市场中所蕴含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我国著名研究学着周炜星经多年研究发现,是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进行处理经济数据,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与奥妙,采取才能用的方法与对策进行实施,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大家往理想中的状态前进。因此,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研究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三)政策性金融学的理论应用

对于政策性金融学的理论应用是国内外很多学者一直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国著名研究学者白钦先也对此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概况,主要是探索了政策性金融学研究的内涵、特点、功能等理论[4]。此外,曾康霖也对此作出解释,通过应用政策性金融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将金融学理论与财政学理论进行结合,还能对政策性金融学理论进行概括、研究。政策性金融学的理论应用不仅可以反映出金融市场的内在规律,还能反应出客观条件和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从而可以分析出金融学科的内在联系与金融活动的更多详情。

四、结束语

目前,全世界的金融理论都是在在宏观金融学领域和微观金融学领域中发展,主要分析与论证了金融的发展、金融市场的效率等,这对于未来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在金融市场中很多模糊和不确定的认识在金融理论体系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释,可以说当下的金融的新理论都是结合金融市场的现状发展起来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发展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还需根据金融危机时代进行执行,这不仅能有效解决金融市场中的实际问题,对未来金融市场的实践与发展具有无法忽略的指导意义。

第4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现状;对策

一、引言

金融全球化对世界金融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加大风险的安全问题,对于我国而言,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也会产生威胁。面对安全风险,我们要做的不能是逃避,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下,实施全面有效的安全防护对策,在保障金融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

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安全

(1)金融全球化概述。金融全球化是在全球化的一个方面,是各个国家逐渐打破金融管制而利用金融手段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策略,金融全球化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开始就迅速发展壮大,包括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开放程度的提高、管制政策的放宽以及流动性和创新性的突出等。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金融全球化给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是促进和机遇,还有对国家金融安全的负面影响,包括对经济产生的打击、金融危机波及国家政局产生的动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也就是我们已经加入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中,面对金融全球化所具有的严重后果风险,我们不得不深入考量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

(2)我国金融安全的问题。金融安全是金融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金融交易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风险,这一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是由发展中国家承担的,因为发达国家金融业较为成熟,在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交易信息、交易市场等多方面都较为落后,对风险的化解和抵御能力都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而言,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金融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都要重点关注的课题,我们要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体系相融合,吸引国际金融资本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完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开放程度越高就会使得金融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现状

(1)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银行的经营情况直接反映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否,一旦银行出现经营风险,则会给整个国家的金融业带来连锁的风险,严重的就会发展成为金融危机。我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现有银行经营体制中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足,受过去计划经济影响因素还存在。因此,在市场化运营、不良资产、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其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不利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银行业经营的一些业务不可避免地要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时也承诺了逐步开放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并逐渐取消一些限制,外资银行的进入将给我国银行业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因为外资银行具有资本上的优势,也具有成熟的经营策略和更加优秀的银行人才,利率上也会相比国内银行更低,客户的流失将会成为国内银行的最大经营发展困境。

(2)金融全球化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发展较晚,当前正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证券投资收益率较高,这是很多的发达国家也无法相比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的国外资本也流入中国,但是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规模还较小,大规模的外资进入会使得证券价格被抬高,形成虚高的局面,一旦外资撤出将会给我国证券金融市场带来致命的打击。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还体现在货币市场,因为货币币值的变化也会吸引外资的流动,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大量外资流入我国,这给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带来了机会,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机制还存在一些漏洞,在利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存在巨大的金融安全隐患。人民币升值会引发国内的通货膨胀,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动荡,这也是我国当前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原因。金融全球化还对我国的外汇市场带有一定的冲击,因为在金融全球化影响下外汇管制必然会逐步放宽,外汇贸易也将逐步扩大,各类期货、期权贸易都会使得外汇交易量大幅上升,政府的干预也将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外汇管制的放宽还会使资本外逃更加容易,这也是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

(3)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宏观政策调控的冲击。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参与全球金融竞争的除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金融制度体系也将接受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我国的金融宏观政策调控也要顺应金融全球化进行改革完善。这种改革往往是由于形势所迫而被动进行的强制性的改革,在改革难度上也会比有计划的主动改革更难。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调控、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等,但是面对金融全球化,由于外资银行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会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较大范围的传导性影响,无论是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还是央行政策的调整都有较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外国银行和资本涌入也会使得对资本流动风险的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政策调控,也加大了政策调整的难度。

四、面对金融全球化我国金融安全的发展策略

(1)稳步有序地开放我国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开放应当从政策上加以全面的规划,要做到以保障安全为必要进行稳步有序的开放。在具体的开放进程安排上,要在金融自由化和开放的基础性上做好保障性措施部署。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要结合我国入世时的承诺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选择有利的时间和适当的开放程度,稳步扩大开放程度。针对我国金融市场中包括银行在内的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为参与金融全球化竞争锻炼好自己,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从参与竞争中学习更多的经营发展策略和金融创新手段,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提升竞争能力,为面对金融全球化做好自我实力的备战。2)通过稳步的开放金融市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开放金融市场与金融安全并不是完全对立的,通过开放金融市场也能够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完善提供动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安全发展上也是适用的。3)在开放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安全监管,尤其是对于大量的资本流进流出要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管是极其重要的,可以通过政策规范加以管理约束等。

(2)加快我国国内金融制度改革完善。维护金融安全是一个国家金融制度的题中之意。因此,从根本上来说面对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金融安全风险要依靠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加以防范,而不能通过逃避和排斥金融全球化来解决。金融制度的改革完善要加强金融安全的防范,在这一方向上要对造成金融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以此为基础建立起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安全制度。金融安全制度的完善也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对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和企业的体制进行创新,逐步与全球金融市场相适应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同时还要针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管理进行调整,将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在市场调控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二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制度,尤其是对于风险较高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要通过健全的监管制度加以规范,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管理也要制定安全防范的具体标准。三是对金融机构的操作性风险进行防范,包括禁止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禁止不符合条件的市场准入,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制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内控管理措施的制定。

(3)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保障金融安全除了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还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和准确披露。在新形势下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手段也要进行创新,包括对合规性的监管、对风险性的监管,监管的有效关键是要对所涉业务全面的监管,保持银行经营体系稳定,同时还要加强监管部门对风险的预测分析,一旦发生风险还要有及时的反应来化解风险。监管还主要是事前的监管,事前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新业务产品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有效措施防范。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来完成的,但是需要掌握好职能范围,不能对金融业务有超范围的干预,还要与金融政策相统一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而今后还要不断促进金融机构形成内部自我监管以及行业社会的监管。

(4)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需要与国际接轨。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并不是我们一国单独面临的,是各个国家都需要进行解决的,同时这一安全问题还会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对于金融安全的防范一定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要通过建立国际统一的金融安全防范体系来为各国的金融安全提供保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保障金融安全时还要注意发展金融业的效率,安全是基础,效率是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萍,等.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5(2).

[2] 李慧.现代金融创新对凯恩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3).

第5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 消费金融市场 前景 研究

一、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以求与世界发展接轨。消费金融市场的兴起与发展逐渐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消费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各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促进其进步。

二、消费金融概述

(一)消费金融的内涵

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1]消费金融在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金融服务方式目前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使用。消费金融公司具有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广受不同消费群体的欢迎。

(二)消费金融的表现形式

消费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消费金融公司。所谓的消费金融公司,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一般用途为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及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等。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样一类新型金融机构,是促进中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需要。

三、消费金融市场的国内发展状况

(一)发展现状及问题

1.消费金融体系实力和信用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消费金融市场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金融机构,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过硬的品牌。在市场优胜劣汰规律的支配下,那些专业从事消费金融的公司,往往实力和信用度都不高,很难与传统银行的个人信贷部门竞争。因此,在市场中留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大多是由传统银行设立,只不过是从这些传统银行原有的个人信贷部门独立出来而已,或者是引入了国外成熟的独立从事个人消费信贷的公司,所以没有独立性、缺乏个性。

2.消费习惯和消费思想影响了消费金融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和量入为出的消费思想,决定了消费贷款的需求不足。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发展的巨大经济压力,促使预防性储蓄的需要和行为逐渐产生。另外,借钱消费,这一消费观念对于传统中国消费思想影响下的人们来说很难被接受,所以,消费金融市场也会面临缺乏需求的挑战。

3.消费金融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消费金融市场要想平稳、健全地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管理与规范。但目前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建设还不成熟,短期内也不能够完成。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无担保、无抵押消费贷款模式,在我国基本上没有实践过,因此缺乏相关的借款人违约处理、客户信用状况查询等体系和制度法规。所以,当前的试点基本上是摸索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短期内也较难有较大规模的发展。

4.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落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对称信息会增加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并导致金融系统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以降低损失,这样会引起逆向选择,借款人基本都是有信用问题的群体,最后消费金融公司的借贷市场变成了“柠檬市场”。而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短期内无法实现,因此,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将面临信用危机的挑战。

5.消费金融机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足。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消费金融机构的发展。对于传统的金融体系而言,很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消费金融服务。不同的消费金融服务机构各有优劣。银行的风控能力强、资金成本低,以房贷、车贷及信用卡业务为主,劣势是体制僵化、时效差。消费金融公司与银行相比,面向客群不同,更灵活、高效。但总体来看,传统金融机构多以提供对公服务为主,在针对个人消费金融的运营上,无论从业务流程、风控技术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发展相对较落后。

6.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小。消费金融市场规模扩展进度缓慢,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融资成本较高。当前,只有银行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来源主要是靠注册资本、资产证券化,但是都不能大规模推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发展前景

消费金融在国内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不成熟但是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前景看好。[2]伴随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超前消费意识的增强,负债消费、提前消费正形成趋势。随着居民消费信贷杠杆的提升,消费金融领域潜力很大。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要通过减税让利等方式扶持与促进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税收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差距,让多数国民具有不断扩大消费的经济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出台更为严厉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将房价稳定在与国民普遍消费能力相适应的水平等;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解除国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只有在国民消费水平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敢于放心大胆地消费的情况下,再借助消费金融公司等贷款制度创新,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同时,才能够实实在在的促进金融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

四、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策略

当前,消费金融市场的消费信贷需求者多数是收入水平不高的消费群体。这些消费信贷额度较小、时间短、不集中,此外,消费金融与商业信用联系很强。还有一点就是为消费金融市场提供服务的机构逐渐形成垄断趋势。这些消费金融发展的特殊性,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这对于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产品的生产,消费金融市场政策、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3]在此发展前提下,要切实制定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策略,促进其不断发展与成熟。

(一)增加消费金融市场需求

扩大内需,提高消费金融市场需求是扩大市场规模的必然要求。

1.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在现阶段具有必然性。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各企业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必然会有所差别。我国现阶段在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则。同时,由于每个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差异,也必然会造成收入上的差距。这种收入差距是合理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如果收入差距的悬殊,对于消费的需求就会产生限制,不利扩大消费市场的消费规模,还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扰乱社会的稳定秩序。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人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更能够大胆消费,增强消费欲望。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社会保障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们生活安稳无忧,有更多的闲散资金用于消费,不仅提高了消费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更加刺激了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

3.注重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信贷市场已被忽略。但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多为空白,中国有8亿多农民,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广阔发展空间是显而易见的.经过社会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农民对消费信贷有迫切需求。因此,加大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能够为消费金融市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树立新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逐渐摒弃了自给自足等消极的传统消费观念,代之以量入为出、节约时间、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等新型消费观念。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开始注意同类产品在质量上的差异,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消费观念不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人们的未来预期和未来消费。消费观念越超前,其在旅游、汽车、金融投资和进修等方面的比重就越大。

(二)提高消费金融服务水平

1.改革创新消费金融的产品。根据社会发展及人们发展需要的不同,要有针对性的开发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消费金融的产品要进行不断的规划与研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开发,提高生产能力。

2.做好消费金融服务工作。提高消费金融的服务意识,促使相关金融机构做好服务性工作,对于提高消费金融的服务水平是很重要的。要加强消费金融政策制度的宣传,树立品质形象,增加信誉度,不断根据消费需要创新服务理念,改革服务形式,提高人们的消费热情。

(三)建立健全消费金融制度与法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费金融制度与法规,有助于其规范化发展。根据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和发展依据,不仅能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也能够切实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五、结语

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虽然目前发展还不成熟,但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革,相信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定会一片光明。

(作者单位为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参考文献

[1] 杨江,廖理,张金宝.消费金融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11(S1):5-29.

第6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监管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利率市场化一直成为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有关的英文文献中常出现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利率管制的放松或解除),这可以说是利率市场化的较具体的解释:即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或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让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并不等于完全取消货币当局对利率的干预,只是其干预方式由直接逐步转向间接而已。利率市场化主要指存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政权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其核心则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法定利率、市场利率和差别利率(如优惠利率)仍然并存。在这样的利率体系中,市场利率越来越成为主体,货币当局将通过政策金融工具去影响基准利率,通过基准利率对其他市场利率的影响,以及各种市场利率相互关联,最后对整个利率体系产生作用,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1.金融市场的完善。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在实现这一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仍存在多个缺陷,金融市场各子市场发育不平衡,债券股票发行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影响利率对其它企业的作用,市场监管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利率功能扭曲。

2.通过调控利率来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的调控必须是间接的,利率一般成为政策的传导媒体,常用作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利率渠道是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即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间接调控手段去控制或影响基准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以及证券市场的各种收益率的改变,这些市场利率的变化将引起收入的再分配,最终使其向着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3.金融监管的健全。从官定利率到市场利率,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社会经济运行的一些波动,为保证这一转变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不能流于形式,还要防止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利益牵连。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1.放开和完善同业拆借利率。使同业拆借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同业拆借利率就可以成为中央银行间接调控的目标利率,在同业拆借市场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以及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等操作工具,调控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水平,使其保持在目标范围之内。

2.适时放开贷款利率。扩大商业银行决定利率的自。中长期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根据存款的成本、期限、风险等因素自行确定。中央银行只通过对再贴现率调整,向各金融机构表明采取的是扩张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各商业银行结合市场需求状况作出相应调整。

3.逐步放开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相当于商业银行负债账户价格的市场化,这一利率市场化过程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市场利率负债占总负债比率不断扩大的过程。在利率全面市场化之前,必须规范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的管理体制,减少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的依赖。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和存款证市场两方面来深化。

(二)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和设想

1.调整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强化金融系统的竞争格局。在目前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和发展趋势下,大型商业银行应注重向国际金融市场扩张,在国内金融市场,政府应扶持或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让它们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金融市场结构的合理化和发展壮大。利率市场化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金融市场布局,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票据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和其他债券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是当务之急。

3.进一步改进商业银行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的所有制和经营体制,使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系统所占比重适当。

4.调整和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尽快改变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再贷款过度依赖的局面,借鉴国际经验,逐步让贴现窗口作为最后贷款窗口,让再贴现率成为中央银行的有力货币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第7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民间金融;经济稳定;风险;规范监督

一、民间金融概述

(一)民间金融的概念

由于不同学者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对于民间金融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综合众多文献,认为民间金融是指“在正式金融体制之外,不受国家信用控制和央行管制的金融组织和活动”。大致包括民间借贷、私人钱庄、典当、小额贷款、合会、高利贷、地下经济交易等。

(二)民间金融的特点

1、信贷双方的多元性。民间金融的信贷双方来源于民间,包括城乡居民、个体私营等。这些主体大多通过个人借贷、民间集资、私人钱庄等方式参与运作。而资金主要来源于城乡居民收入、中小企业盈利以及亲友借款等闲置资金。

2、高效的办理程序。民间金融由于无需通过正规的信贷流程,较少受制于央行等宏观调控机构约束,在办理程序以及利率调节上存在很大的灵活性。借贷双方无需通过严格的评级、抵押过程,凭借口头协议即可获得融通资金。在利率方面,民间金融交易不在国家金融监管体系之下,不用严格执行官方利率,双方可参照市场利率以及双方需求自行制定。

3、透明化与专业化。由于民间金融属于非正规的金融活动,多采用地下交易的方式,法律监管一片空白,真实数据难以掌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民间金融的发展,其逐步向透明化与专业化方向发展,资金需求量、运作规模日益加大,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对于参与者资格、资金安全性,制定了相关规定。

(三)民间金融发展的原因

1、金融抑制的产物。金融抑制下,资金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利率受人为控制而低于市场水平,资金持有者的收益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吸存能力降低,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资金需求量大,而正规金融机构对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项目抱有谨慎的态度,贷款发放困难。于是,双方通过民间金融市场完成交易,资金供给方可以获得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收益,中小企业也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扰,民间金融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中小微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近年来各大银行也加大了扶持力度。然而,苛刻的贷款条件、财务管理不健全,影响了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用财务数据以及信用评估的方式判断风险大小,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披露程度参差不齐,无法准确评判负债水平、收益状况。信息不对称使得民营企业只能通过民间金融市场融资。

二、民间金融的风险

(一)民间金融的内部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民间金融市场上借贷双方违约使得交易被迫中止。民间金融市场对于借贷双方的资信状况的要求较低,并且一般是相互熟悉的亲友,往往不制定还款保证或者匹配的抵押物,易产生违约风险。

2、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民间金融只凭借简单的书面协议甚至口头协议完成借贷,许多借款人会将所借资金用于非协议用途,投资于高风险项目或者借新抵旧,增大资金风险,这就是道德风险问题。而逆向选择主要指那些违约率极高的借款人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便主攻条件宽松的民间金融,以高利率为回报。过度渴望贷款的需求方经常携款跑路,出现大量的违约事件。

3、利率风险。国家规定,民间金融信贷利率不得高于同期基准利率四倍,但民间金融经常使用高于规定的利率,直接影响信贷稳定性。很多民营企业店小利薄,难以处理高利率成本,于是通过循环借债的方式弥补,极易触发资金危机。同时,由于需要付出巨额的利息成本,个人融资者希望快速盈利,将所借资金用于赌博等高风险行为,其中蕴含的风险不言而明。

(二)法律监管不当

关于民间金融的法律,大部分是行政法规,没有完善具体的法律制度,即使存在一些法律规定,制定的标准也略显不足,如《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规定“非法金融是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活动及行为”民间金融被全盘否定,列入法律的黑色地带。如此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借贷活动是非法的,民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是非法的,民间金融的活动都可能触犯法律规定,变相逼迫民间金融活动潜入地下。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三、民间金融的监督对策

(一)完善风险监管体系

1、建立专业化民间借贷机构。民间金融的发展一直缺乏固定营业机构,建立专业化的民间借贷机构,可以提高民间金融的稳定性。对这些机构实行登记备案制,建立合法合理的资质。借贷双方在专门机构中进行交易,发生纠纷也可以追溯到有效的证据,随时调度信贷文件,维护自身权益,有效控制民间金融市场的违约风险。

2、建立民间信用信息平台。民间金融借贷双方都是实力薄弱的城乡居民或中小微企业,金融信息来源匮乏。建立专门的民间金融信息平台,可以有效改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将借贷双方的基本资料、资金来源与用途等透明化,保证信贷真实性与安全性,降低信用风险、违约风险。

3、合理运用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保障存款人利益,要求金融机构缴纳的保险金,在危机发生时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渡过难关。我国民间金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法律监管缺失,公众对其信任度不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规定相关机构、组织向指定的保险机构按资金规模缴纳保险费用。若出现债务违约情况时,运用存款保险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二)完善法律法规

民间金融迟迟未能得到法律的认可,一是因为民间金融的属性难以界定,一是因为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首先,我国应明确民间金融的地位,将其纳入正统的法律体系,妥善定位民间金融。其次,我国可以拓宽民间金融准入机制,与正统金融相辅相成,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建立地方金融机构,弥补地方金融服务空白。

(三)完善监管体系

由于法律缺失,民间金融的监管一直处于两难状态,一是无法确定合适的监管部门,二是监管办法难以掌控。我国传统金融机构主要实行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的方式。民间金融机构分散多变,需要在银监会之下建立一个专门监管机构负责民间借贷活动,对不同的民间金融要采取不同的监管方法。例如个人借贷,可以放松管制;对于存在中介的民间借贷,应适度的规范;但对于高利贷等非法交易,应坚决打击。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方先明.民间金融风险:形成、传染与演化.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

[2] 李富有.民间金融进入我国银行业的模式研究: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当代经济科学,2013.

第8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金融数学 投资组合选择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

经过两次“华尔街革命”, 金融数学迅速发展。套利、最优与均衡是金融数学的基本经济思想和三大基本概念。近年来,金融数学的发展,带动了现代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快速创新,使金融交易的范围和层次更加丰富。本文从金融数学的主要理论、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做以概述,以期对我国金融数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一、金融数学的主要理论

(1)投资组合理论。金融数学的第一个突破是马尔柯维茨1952年的论文“投资组合的选择”。该文尝试用方差来度量投资组合的风险,建立了两目标二次规划的数学模型,并提出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的概念即均值一定时方差最小的点与方差一定时均值最大的点组成的集合。文中指出当个人的无差异曲线与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相切时,投资组合的决策最优,进而可求出各资产持有的合理的比例。

(2)CAPM理论。经过研究均衡竞争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价格形成,夏普、林特纳和默顿在均值一方差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证券投资的回报率与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提出资本资产定价理(CAPM)。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线上选择证券,投资组合是其效用函数与证券市场线的切点,求切点、测度资本市场线中的斜率成为夏普评价的关键。在证券股价、投资组合的绩效的测定、资本预算和投资风险分析中CAPM理论都得到广泛应用。

(3)Black Scholcs期权定价公式。不同于之前的无套利定价原理,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在1973年证明了期权的合理价格不依赖于投资者的偏好(风险中性原则),并在“期权定价与公司负债”一文中提出Black Scholes公式(简称B―S公式)。B-S模型为风险管理与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开辟了新天地,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被广泛用于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定价,已成为现代金融理论探索的源泉。同时默顿也提出标的股票支付红利的期权定价公式和欧式看涨期权及看跌期权的定价公式,完成了对B-S模型和定价公式多方面的系统推广。

二、金融数学理论的新进展

(1)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上世纪60年代末,为解决随机问题,控制理论应用布尔曼的最优化原理,结合测度论和泛函分析方法形成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默顿在上世纪70年代将该理论应用于对连续时间最优消费投资问题的研究。因为连续型的假设下交易有界并且连续变化,这与证券投资的实际环境存在很大差距,为克服连续最优控制理论的不足,脉冲最优控制理论应运而生。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上,彭实戈获得了突破性研究,使我国在该方面居于国际前沿。

(2)鞅理论。当前,国外基于鞅方法的定价理论在金融理论中占主导地位,其作为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理论方法认为,在有效的假设下,证券价格等价于一个随机鞅过程。借助等价鞅测度的概念,Karatzas L等提供了一套解决风险管理问题和不完备市场下复杂衍生产品定价问题的计算方法,揭示了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国内学者也开始尝试该理论进行研究,如郭文旌等。

(3)最优停时理论。作为概率论中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分支, 最优停时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热心该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运用最优停时理论考察了具有固定交易费用的证券投资决策问题,给出了具有二个风险证券的投资决策问题一种简化算法。相信该理论将在投资组合等领域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三、金融数学的发展趋势

(1)新问题越来越多。金融数学模型都需要假设条件,但有时假设与客观现实有一定差距甚至抵触,因此其应用范围比较狭窄,这需要在数学上进行改进。此外世界各国金融背景和管理模式各异,需要建立符合各自国情的金融模型和分析方法。如CAPM适合欧式期权不适合美式期权。金融环境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为金融数学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要求我们继续探索。

(2)实证研究成为主要方向。单纯从概念到概念(定性分析),或从模型到模型,很难深刻、客观地揭示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实证研究从现实金融市场中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进而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最后返回数据和现实中检验结论的正确性,将成为金融数学的主要方向。

(3)金融数学的方法展望。金融系统的非线性与不确定性为金融数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金融市场波动性、突发事件、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特性也成为金融数学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般的随机分析不能解释重大的金融震荡等小概率突发事件,起源于海岸线形状和宇宙星系描述的分形理论却可以解释股票的疯长和暴跌。另外突变理论和冲击理论也被应用于金融领域;当市场受到各种限制而不完备形成不完全市场时, Duffie的不完全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及Karatzas等人引入的鞅理论都能很好地派上用场,后者已在国外金融理论中占主导地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们很难在数学上处理相互。但重复对策、微分对策、多人对策及随机对策理论在金融领域中已得到较好的尝试,成为颇具前景的研究方向;统计和计算机已是金融数学它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

四、结语

经过两次“华尔街革命”, 微观金融理论与以随机分析为核心的数学理论同步发展,已成为独立的、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价值的交叉学科,这越来越引起国际金融界和数学界的关注,在我国金融数学也已开始得到重视。可见数学家与金融学家的通力合作是发展金融数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宋逢明.金融工程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段.金融数学研究综述及其前景展望[J]. 高校理科研究,

第9篇:金融市场概述范文

【关键词】金融数学 投资组合

一、金融数学相关理论

(一)投资组合理论

该理论是于1952年由马尔柯维茨提出的,其主要通过利用方差来对投资组合风险进行计算,即投资组合理论主要是指在特别时间内的方差最小点与最大点之间集合,同时指明当无差异曲线能够与某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发生相切时,那么其选择的投资组合决策为最佳,反之,则最差。

(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该理论是由著名专家学者夏普、林特纳以及默顿经过多年探讨所得,其主要以投资组合理论为根本,研究和提出证券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之间存在必然关联,进而根据研究分析提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当投资者在证券交易市场上选择适合的股票时,其所选择的股票应能够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所得函数与证券走向线相切,而所得相关切点值和市场线中的斜率是取得最佳资本资产定价的重点,也是资本资产定价的核心。通过金融产品选择对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应用,使其能够在证券选择、投资估算、资本预算以及投资风险分析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三)B-S期权定价公式

B-S期权定价公式是在1973年由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的,其通过多经研究与努力证明了期权的合理价格并不依赖于投资者喜好,且与当前值和未来预测相关,并根据研究总结提出能够计算期权定价具体公式,称其为B-S公式。B-S公式的提出为期权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发展提供了依据,并由于该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证券产品开发与定价。与此同时,著名专家默顿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股票支付红利期权定价公式和看涨期权、看跌期权的定价公式。

二、金融数学理论研究在我国的新进展

(一)随机最优控制理论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各国为了更好的解决和优化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相关随机问题,进而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应用于其中,且通过利用测度理论和泛函分析方法概括得出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直至上世纪70年代时,通过对该理论的应用和分析发现其是连续时间内解决最优投资问题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随后的应用中对其进行深化的研究,并发现其在假设连续型交易条件下会随着交易的变化而发生连续变化,这是其在实际环境中进行证券投资的典型差别。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弱化连续变化下最优控制理论存在的相关问题,致使随机最优控制理论产生。我国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专家彭实戈经过不断研究,使得我国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二)鞅理论

当前世界各国在金融理论方面研究和应用都以鞅方法定价理论为基础。鞅理论提出在证券金融市场有效假设的条件下,证券价格等价于一个随机鞅过程。同时,各专业学者在以等价鞅测度概念为前提条件下,制定了一套用于解决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问题的方法,有效规范了金融市场的定价计算和良行运作。我国郭文旌等著名专家也对鞅理论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最优停时理论

最优停时理论是概率理论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随着该理论在概率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投入其中,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加快了我国金融行业和产品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合理化应用和分析最优停时理论,有效解决了由固定交易费用证券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相关问题,概括归纳出投资决策简化算法,同时将最优停时理论与投资组合等理论相结合,优化理论理念,简化方式方法。

三、金融数学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展望

(一)金融数学新问题

金融数学模型建立在以假设为根本的前提条件之下,而这些前提条件可能与当前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极大的不同和不合理现象,因此,这些假设前提的存在就变得极不合理,并且需要通过利用金融数学理论方面内容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由于各国金融背景和经济形势都明显不同,其普遍根据自身国家的金融情况来明确金融模型和方式方法。同时,即使这些假设条件能够与实际相符合,顺应各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其金融产品和社会需求也随之创新和变化,进而所出现的问题也各有差异,金融理论和数学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多。

(二)明确实证研究方向

实证研究主要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和真实有效性,即所选择数据应由金融市场现实数据信息所得,通过金融类型建立有效的金融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分析基础,总结得出相关数据信息存在的规律性,最后对所得数据信息与现实数据进行比较。假如数据并非金融市场中实际存在的数据信息,仅仅是根据研究人员专业角度出发,根据其专业经验来确定数据信息内容,或者根据研究人员逻辑推理所得,而这些数据分析难以准确地、客观地揭示出金融市场真实发展规律。

(三)金融数学研究展望

当前金融系统普遍由多元化、不确定性等多元素构成,因此,其对金融数学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前金融市场行业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一方面,金融市场出现突发事件、信息不对称、波动等情况都要通过利用金融数学来解决。金融市场上的波动情况主要是体现在随机方面,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则能够有效解决波动现象。除此之外,随机最优控制和随机微分方程这些方式也在不同的金融领域中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突变理论和冲击理论也同样应用于金融行业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人们难以通过数学理论来对其进行处理,但一些对策理论能够很好的与金融行业应用相结合,比如:统计学和计算机学已在金融数学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从此可以发现,金融数学的全方位研究和应用能够更快的推进国家经济形势发展以及创新金融产品类型。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过程中,金融数学并不是万能的,但其又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金融数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并把金融数学研究和金融管理发展作为当前国家大事、要事来抓,我们坚信其一定会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宗岐,刘宣会.金融数学概述及其展望[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