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给幼儿园教学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转岗教师 转岗培训 方案评估
一、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及要求
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大批幼儿园的扩建、增建,中小学教师转入幼儿园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常见现象。转岗教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群体,部分中小学转岗教师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缺乏充足的专业培训,还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教育幼儿,导致幼儿园“小学化”,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学的正常发展。转岗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影响幼儿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转岗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幼儿园发展状况也决定了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1]
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要做到:帮助转岗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好心态,体会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掌握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技能。笔者根据转岗教师培训的要求,总结出了以下培训方案,包括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合理配置培训课程,打造专业团队有效管理,加强培训的效果评估。[2]
二、转岗教师培训方案分析
1.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要想做好转岗教师,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转岗教师的现实状况。幼儿园转岗教师大多是中小学富余教师,文化层次较高,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大多年轻富有激情与活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都很强,具有作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基础。但是学前教育指向的群体是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转岗教师以前的教学经验并不是都可以适用于幼儿身上。转岗教师没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缺乏足够的幼儿心理学知识,缺乏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没有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也有所差别。了解现状才能针对现状制定适合实际的培训计划。[3]
2.制定科学的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转岗教师培训的质量。培训方案要包括科学的培训目标、合理的培训课程。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要遵循适应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发展规划、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原则。笔者认为,转岗教师培训课程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园教育理念。转岗教师要明白幼儿群体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避免把幼儿园当小学教。幼儿园教育是“育教”相结合的,转岗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作物教育目标。
(二)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为弥补转岗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背景,培训要教授给转岗教师关于幼儿心理学知识、教育学原理、学前卫生学、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保证转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培训要促进转岗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师要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三)在教学实践体验。培训的目的是让转岗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让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得打真正运用。在转岗教师得到足够的知识技能培训后,应该让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体会幼儿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3.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我们不能局限在程式化的培训模式上,不能单靠课堂讲述的方式给转岗教师做培训。要采取灵活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小组为基础,建立学习实践小组,通过问题调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方法,充分调动转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4]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实施
一个培训方案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出来只是第一步,做到真正实施和评估才是关键。为了保证培训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
1.政府教育部门与幼儿园的配合。进行转岗教师培训,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幼儿园的配合。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转岗教师的专业要求,鼓励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幼儿园也要给予相应支持,参与具体培训方案的制定、为转岗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机会,给转岗教师普及具体的幼儿园发展情况。
2.建立专业的培训团队。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平、保证转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培训团队,这个团队既需要来自各个著名师范大学的教授、政府教育部门的主管人员、长期参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教师和优秀幼儿园园长。这个团队要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也要参与实际的培训。
不仅要确保转岗培训的实施,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即时评估、训后总结、训后跟踪指导等方面。在培训过程中要实时对学院进行考察以及能力测试;培训结束时学员要根据自身培训感受写反思总结;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训后跟踪指导团队,给转岗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提供指导和服务。[5]
转岗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转岗教师培训事关幼儿园教育水平,事关学前教育总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迎兰. 试析当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3:60-63.
[2]秦莉.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培训的思考与建议――以四川幼专参与国培计划为例[J]. 幼儿教育,2012,33:19-21+27.
[3]宗勤瑶. 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 2010 ~2014 年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认真研读,为本文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参考。
2. 访谈法: 采用电话和走访方式,按方位对河南省8 所农村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对调查笔记进行总结整理,为本文提供了较好的实践依据。
3. 逻辑分析法: 在理论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问题展开逻辑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师资匮乏有数据显示: 2000 年,我国在园幼儿数是 1977年的2.5 倍,全国农村在园幼儿数翻了一番。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幼儿师资严重匮乏,县、乡私立幼儿园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不到10%,村级幼儿园正规幼师毕业的教师几乎为零。2013 年 1 月下旬,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 暂行) 》,提出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备 2名专任教师和 1 名保育员,或配备 3 名专任教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同幼儿师资的培养实际不同步,使得省内农村幼儿园不得不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维持办学。师资短缺也是造成幼儿伤害、教师分工不明确、幼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的原因所在。
2. 河南省农村幼儿园师资需求状况通过调查农村幼儿园的岗位情况得出: 农村幼儿园主要需求岗位是保教一体化; 次要是幼儿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 其发展岗位是教学主管、园长助理、园长。人数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走访调查显示: 虽然农村幼儿园在教师引进上做了一系列努力,但仍无法吸引正规幼儿师范毕业的学生,教师都是在本村找的一些具有小学或初中学历的女性。因为缺少必要的幼师课程培训和学习,幼儿园教师很难在教学及活动的组织上给幼儿以更多形式的培养,以哄带孩子及保证孩子基本安全为一日教学的全部,农村幼儿教学质量堪忧。
3. 幼儿园办学处于无序状态( 1) 农村幼儿家长择园标准低导致幼儿园开办无序农村幼儿园一般地处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很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儿童又都是留守儿童,家长对学前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等等原因使得很多家长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标准。调查中得知: 很多家长都将离家近作为择园的首要标准,而将幼儿园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等作为次要考虑。这就为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幼儿园提供了生源,只要有学生,幼儿家长又没有太高要求,使得很多不具备办园条件的人也纷纷办起幼儿园。( 2) 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很多私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农村幼儿园大多为小学附设公办园或个体园,多数园的办园条件不符合要求。活动室、午休室、室外活动场地、活动设施及教玩具等大小硬件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多数处于懒散无序状态。个体办园多数财力有限( 当然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 ,不愿花钱增加办园成本( 有的是利用私人住房办园) 。因此,不仅硬件设施较差,幼儿园活动室面积狭小,多数幼儿教师都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不懂得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展幼儿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地进行幼儿玩具制作或创造性地开展幼儿活动。相关部门在幼儿园校车监管上不能严格执行规定,农村幼儿园没有配备合乎规格的校车接送孩子。在幼儿饮食、幼儿活动场所等各个方面的检查上都需要严格要求,这样才能尽快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学秩序。
4. 教材选择随意,课程开设欠合理农村幼儿园课程应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兴趣爱好来设置。但在走访调查中得知,半数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随意性很大。幼儿园的教材也都是园长自己做主订购,没有充分考虑教材在幼儿教育中的可行性。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音乐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表现欲望,培养幼儿自信。但是,因农村条件有限,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这些相应的课程。
5. 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根据我国有关的教育法规规定: 学前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量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或根本没有学过幼师的人充斥在教育第一线,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农村幼儿园聘用的幼儿教师的工资主要由幼儿园收费支付,工资相对较低,最少的 500 元/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低待遇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园的可行性办园建议
1. 积极响应国家相关会议精神,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幼儿园教育是儿童受教育的开始,对其教育质量应有足够的重视。应该把农村的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将农村幼儿园建设和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逐步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2. 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农村私人幼儿园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不符合规定幼儿园的查处力度,取缔非法和不合格幼儿园的办学资格。积极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私人幼儿园,定期组织园长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园长及在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游戏 渗透 课程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本文从整体上概述了幼儿园教学中课程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对当前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儿童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游戏与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体验来辨别游戏是否真正存在。如果课程中游戏成分较多,就会因其富有趣味性而深深吸引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反之,教师可能因不自觉地猜疑幼儿已有的经验而过分使外部受到控制。如,教师的过多命令,提供经过精心准备,便于控制的材料,课程内容因而显得枯燥,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厌烦、劳累。
二、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三、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频繁出现变换主题、改变游戏形式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打闹现象,从而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学 游戏 渗透 课程
论文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本文从整体上概述了幼儿园教学中课程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应该将二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对当前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游戏是早期儿童课程的核心。游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儿童的线索和完成课程目标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儿童通过游戏与群体的要求与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之间进行协调,在智力、社会性、体质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幼儿园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只有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真实生活,渗透了课程意义的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孩子的体验来辨别游戏是否真正存在。如果课程中游戏成分较多,就会因其富有趣味性而深深吸引孩子,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反之,教师可能因不自觉地猜疑幼儿已有的经验而过分使外部受到控制。如,教师的过多命令,提供经过精心准备,便于控制的材料,课程内容因而显得枯燥,幼儿常常会表现出厌烦、劳累。
二、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三、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离开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游戏,就好像是没有源头的枯水,缺乏生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当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游戏就会在原有水平上徘徊。很多时候,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贫瘠导致幼儿在游戏中频繁出现变换主题、改变游戏形式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打闹现象,从而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最后,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一、环境布置生活化
1.杜绝危险隐患,创造安全生活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增长知识的重要场所。幼儿园除了要承担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艰巨任务,更需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日常教学的首要工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应该积极创造丰富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生活平台。毕竟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尚小,在参与幼儿园学习和游戏时缺乏安全意识,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主动地为幼儿设置一层保护屏障,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生活环境。
例如在物品摆放方面,教师应该把危险物品隔离开来,放在幼儿触碰不到的地方。如热水瓶、药品和刀具等,都是可能对幼儿构成伤害的生活物品,教师要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提醒幼儿不要独自触碰它们。其次,教师要对阳台、窗台、楼梯等生活场所加强保护措施。如在楼梯边设置专供幼儿使用的扶手;对室内桌椅或门上的尖角处进行专门处理,以免幼儿撞伤;使用专门的幼儿美工工具等。此外,教师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普及安全教育,引导幼儿外出时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触碰电源插座,以及不攀爬窗户等。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措施,使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寓教于乐,将知识渗透进生活环境。
除了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之外,教师还要为幼儿创造丰富生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知识的熏陶。毕竟3~6岁的孩子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环境中的某个局部细节吸引。比如贴在墙上的招贴画、幼儿园区内播放的背景音乐,以及摆放在户外的游戏玩具等,这些都是幼儿非常关注的焦点。针对幼儿的这一特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把知识渗透进具体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受浓郁的学习氛围,并把生活环境中反复出现的知识牢记在脑海中。
结合本园传统节日的课题内容,在每一个节日来临时,都会在走廊等地方进行环境布置。比如“端午节”,教师特地制作了“龙船”,布置在教学楼大厅里,让幼儿走入幼儿园时就了解传统节日里的一些风俗习惯。当然,在每班教室里也会进行相应的节日环境布置,“挂彩蛋”、“斗蛋”等节日习俗都会出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对幼儿园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本身就是培养幼儿适应生活的能力,而教学方式则是将游戏与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因此,在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促进幼儿知识层面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1.选取生活素材展开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选取合适的生活素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培养幼儿的认知思维和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幼儿经常活动的区域设置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建构区等学习区域,将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的生活物品,当做幼儿的认知对象,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天赋和创新意识,对这些素材进行改造等。例如在自然角内,教师可以结合季节特点,摆放景观类植物或者观赏性的小金鱼、植物标本等,让幼儿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仔细观察,自主思考,进行探究性学习。或者在类似符号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常见的标识和文字符号引入教学课堂。如医院、公用电话、红绿灯等常见标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辨认和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文字符号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亲子游戏,在家长活动日时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比如可以组织家长背着自己孩子“接力跑”,平时在家幼儿肯定也会让自己家人背着走。或者组织类似“大鞋小鞋”,让孩子和家人互换鞋子一起活动,这样的亲子游戏不仅生活化,更能增进幼儿和亲人之间的感情。
2.以培养生活能力为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有这样的一条目标“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提高幼儿适应生活的基本能力,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如何穿脱衣服和鞋袜,懂得将玩具和图书进行归纳整理,并且要自己动手洗漱、自己练习用筷子吃饭等。那么,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这些能力呢?首先,教师应该从情感态度上,鼓励幼儿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动手穿脱衣袜、帮家长做最简单的家务活等。当幼儿初次尝试之后,无论是遭遇困难还是获得成功,教师都应该以肯定和赞扬的态度,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其次,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比如如何正确洗手洗脸,如何用筷子,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最后,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利的生活自理条件。为了培养幼儿归纳整理的意识,应该主动给幼儿提供纸箱和收纳箱,让幼儿自主收拾图书和玩具等;为了让幼儿学会穿脱衣,可以建议家长帮幼儿准备一些简单易穿脱的衣物。
3.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幼儿园教学和中小学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幼儿在幼儿园所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践中,并且最终要运用于实践中。比如幼儿语言能力的形成,大多来自于日常交际和教师组织的儿歌、故事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的养成,则可以来自于在生活中与同伴一起玩耍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不同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幼儿到社会上开展参观活动和生活情境再现的活动。如在教幼儿计算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家长经常带领幼儿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一起购物,并且让幼儿帮忙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组织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科学博物馆或者对外开放的科研所进行参观,让孩子们体验科学世界的奥秘;组织自然类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特点,带领孩子们到园区户外场所中或者附近的公园里,观察植物和体验自然环境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对生活的领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1、类比迁移法
类比迁移,也可以叫做比较迁移,就是如果能够在两个相比较的事物中寻找到一些相似点,那么,以这些相似点为基础,就可以把一个事物中已经具有而另一事物中还没有的性质,对应迁移到另一个事物中去。在幼儿园里,这种类比迁移的事例是很多的。例如:幼儿可以根据“击鼓传花”的游戏想到,玩沙包时可以“击鼓传沙包”。
2、扩展迁移法
扩展迁移,指的是人们把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的认识中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到同一个领域的其他方面。从而使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得到延伸和应用。我们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扩展迁移。再比如:春天,教师在自然角引导幼儿通过喂养和观察记录蚂蚁对各种食物的反映了解蚂蚁的食性。夏天到了,在自然角养蜗牛,幼儿就会主动的运用之前的经验,把探究蚂蚁时获得的实验观察记录的方法运用到对蜗牛的探究活动中,这就是在进行扩展迁移。
3、借用迁移法
借用迁移,指的是两个或几个不同领域中进行的迁移。在幼儿园里,这种迁移方法在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教学中是经常用到的。例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正用画片在幼儿中开展“分享阅读”,其中有一个画面是这样的:两棵树之间有一个吊床,上面有四个不同图案的枕头,已经上来了一条蛇。教师就问幼儿:还会不会有小动物上来?那还能上来几个呢?这实际是数学教学活动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借用迁移,教师根据幼儿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大大的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内容。
二、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迁移的案例
下面笔者就在某幼儿园的一次观察实例,具体分析了在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幼儿学习迁移的培养和锻炼,用到的方法及所收到的成效。
数学活动案例――7的分解(片段记录而非全记录)
环节活动流程分析
一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数学课讲了什么?
幼:6的分解
师:那就请小朋友说一下吧。
幼:5和1;4和2;3和3;2和4;1和5
师:大家说的很好,数的分解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首先通过“提问”与“引导”启发的方式,帮助幼儿提取已有的关于6的分解的规律性,为下面运用类比迁移法学习7的分解做了准备。
二师:小朋友们看我画了什么?
幼:苹果,7个。
师:对,下面我找小朋友把他们分成两堆。
幼:上面4个下面3个;左边2个右边5个……
师:大家说的很好,那大家说是6和7的分解方法那个多啊?
幼:7多。
师:小朋友们咱们要把话说完整啊。
幼:7的分解方法比6的分解方法多。幼儿通过学习7的分解,巩固了之前对看空间方位(上下、左右)的学习,促进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并使幼儿知道了整合后的知识经验还可以为以后的迁移做准备。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发展,是从数学领域向语言领域的迁移。该环节运用到了借用迁移。
三师:刚刚我们复习6的分解的时候是不是有规律的分解的啊?
幼:是。
师:我现在希望找几个小朋友像说6的分解一样,有规律的说一下7的分解。
幼: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在第一个环节获得的经验,同时能够在提示后主动地把该经验应用于当前的问题情境中,该环节正是用到了第一环节所提到的类比迁移法。
四师:我们学会了7的分解,下面呢小朋友们,你们自己给同桌出几个算术题吧,看看他学的怎么样,好不好?
幼:好。
师:那你们在出题和做题的过程中都可以用到我刚刚发给你们的“小苹果”。学习了7的分解后,教学活动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又进一步地扩展了该活动,进行了扩展性的引导和训练。通过算术题来使前面学得的7的分解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这是用到了扩展迁移法。
三、培养幼儿的学习迁移的建议
1、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某件事情有了兴趣之后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那么之前已有的经验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浮现,更加有利于先前的经验对后续的学习发挥作用。为此,教师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朋友”关系有利于消除幼儿的紧张感,调动积极性,增加自信,使迁移更加容易发生。
2、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学习方法
无数事实证明,单一模式化机械刻板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幼儿学习迁移的发挥.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从选材到课堂教学以及组织课外游戏,都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场合等不同情境进行教学和游戏,帮助幼儿分析不同课程内容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才可以发挥已有知识技能的积极作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扩散性思维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幼儿学习迁移具有特殊作用.
3、在教学中,应使用与幼儿生活联系较多的教材
幼儿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从生活中习得的,这就要求我们给幼儿提供的教材要足够生活化,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迁移的发生。例如:“到祖国各地旅游”这一教学游戏,启发幼儿谈自己是怎样到祖国各地旅行的?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幼儿很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回答。这种活动极大唤起了幼儿的求知欲,开拓了幼儿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积极的用脑去想问题,在促使旧的知识经验再现的前提下,使学习迁移得到充分的发挥。
4、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迁移理论认为,如果个体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强,那么他就能很容易地分析概括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经验的迁移。要想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应简单地机械地将知识直截了当地“告诉”幼儿,而要真正启发他们的思维,重视发展幼儿的能力,进而提高知识的迁移量和幼儿的迁移能力。
5、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样的迁移的情境。
幼儿园的重要使命就是引领家长,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力。一方面,幼儿园需要从观念上进行引导,让家长认识到“小学化”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造成的危害,认识和理解《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按照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特点以及规律对孩子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幼儿园需从方法上给与指导,从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需要出发,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家长从观念到方法,从普遍的困惑到个性化的问题,层层加以引导和解决,以期让幼小衔接的工作落到实处。
1、积极宣传呼吁,改变家长观念
(1)、幼儿园通过加强“小学化倾向”危害性的宣传,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家园联系栏、典型事例等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经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广大家长懂得: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在什么阶段就学什么知识,切不可拔苗助长。
(2)、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指导纲要》和《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帮助家长了解《纲要》和《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每个学期初都通过现代化教育信息平台等将《指南》的要点和各领域的教学建议逐渐介绍给家长。幼儿园还可以请家长根据自己孩子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打印出这个年龄段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使家长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发展特点更好的理解《指南》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建议。幼儿园的每个班都设有家园共育专栏,介绍一周保教活动内容,供家长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都能浏览其中的内容,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2、专题培训引领,明确幼小衔接内涵,解决家长的困惑和问题。
为了让家长认真阅读和全面深刻领会《指南》的精神,“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建立合理的教育期望,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从而观念上实现彻底的转变,幼儿园对家长进行专题讲座。每年在学期初,幼儿园都要召开家长会,分班级向家长详细介绍本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目标和家长应该配合的方面。让家长对自己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发展方向先有了解。对自己如何配合幼儿园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幼儿园在幼儿升入大班后,对大班家长作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分享有关幼小衔接的经验,解决家长的困惑和切身关心的问题。在讲座中,以“幼儿园是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视角为切入点来谈幼小衔接和入学准备问题,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论述“幼儿衔接的重要性”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家长明确幼小衔接的具体任务,明确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倾听和阅读的习惯、自我管理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最后,还指导家长多重视幼儿的感受和需要,多陪伴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克服入学焦虑情绪,树立自信心。会后,还对部分家长的具体困惑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3、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亲身体验并充分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及规律。
(1)开展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开放班级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的。亲身感受幼儿园是如何把入学准备方面的要求蕴含在幼儿一日学习与生活中,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家长在活动前,先听老师简要介绍半日开放活动设计的理念、目标以及家长如何有针对性的观察半日活动。再看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而设计的生动有趣的课程,教师是如何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和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尝试的学习品质的,并请家长把关注点放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家长开放日还让家长看到孩子的生活环节,还有在区域活动时段的表现,从而更为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在活动后,教师和家长互动交流,家长就自身疑问或观察到的孩子表现与教师做分享。教师又引导家长将观察到和讨论到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有了比较综合、全面的了解,家长的关注点也会从孩子“会算多少道题,能认识多少个字”逐渐转向孩子的全面发展。最终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从而转变家长对“小学化”的理念。
(2)、通过参观小学活动,转变家长的观念,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孩子在上大班后,很多家长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认识了多少汉字,会了多少加减运算,上一年级能不能跟上上面。面对家长这种观念,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个别交流和观摩小学一年级生活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应培养孩子的是有入学的愿望和兴趣,向往小学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而不是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提前进入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高效提升;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63-01
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学会接触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首先要考虑的第一要务。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学业发展,更是未来为人处世、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好不好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比如说,学前教育会让孩子从小就在生活中喜爱帮助他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工作中个人交际处理得当,对于工作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动力。很多孩子学前教育教育的比较好,他的道德情操就比较高,就会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以后出入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就比如,现在的老人摔倒应不应该扶,就是一个考验人道德的问题,是一个人价值观好不好的表现。有较好价值观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朋友一定是友善的。现在的社会中要求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基础,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教育意识如此。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使孩子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学会帮助他人,就有较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很多家长或者老师认为高中或者说高考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成就的主要阶段,幼儿园主要是去耍,对于学前教育的认识远远不足,从而缺乏正确引导孩子的机会。所以,学前教育应该得到老师、家长、以及孩子自己的重视。那么如何高效提高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呢?
1.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1.1 老师要有激情与热情。因为作为孩子在学习时期的启蒙老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尽量减少大班教学,采取多对一,而不是一对多的教学方法。另外。对于幼儿要学会从思想上来引导他们,让幼儿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思想德育,在这方面台湾老师就做的很好,比如台湾的幼儿园每个班级一般都是两个老师或一个老师配一个助教,反正就是两个人带一个班,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下午下班。他们作为园长关心的问题是,老师用什么时间去备课或者是业务学习,当然每个幼儿园集中业务学习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孩子放园的时间。备课都是自己完成,幼儿园没有给老师在上班时间专门安排备课时间。而且重点是,那些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热情且学历高、资质高的台湾幼教人的精神。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1.2 幼儿园老师要学会创新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现在的孩子们思想十分活跃,他们十分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十分喜欢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那些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他们的注意力一般是不会注意那么久的。曾经听到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多多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我们不喜欢这么死气成成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我都快睡着了。"他的这句话让我有很大的触动,所以作为学前教育教师的我们,想要把这一门课开设好,让小朋友们能够学习学前教育,让这一门课程发挥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教师就要在讲课方式上有所创新。因为学前教育课不像是语言、数学这种课程的教育模式,在学前教育课中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们排练一些情景剧,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思想品德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用历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十大孝心少年"等的事例,对小朋友们开展学前教育,让孩子在感动之余深刻体会其中的精神,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开展开拓空间。
2.作为家长应该具备的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要务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所以作为家长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价值观,要准确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不只是教会孩子玩乐,更是孩子品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所以家长要有责任意识,要学会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学习,更是要配合幼儿园的老师进行学前教育。因此,家长是学前教育的主要人之一,要有自己的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要讲究创新,要学会尊重孩子们的自,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特征来与针对性的开展学前教育。这样学前教育教育的开展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幼师的我们,要学会正确的进行学前教育,孩子们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学前教育的魅力,其中,学前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应该为我们当代教育者所提倡与发展。因此,作为当代的教育者,应该多方面的发展自己对于学前教育创新的探索,追求学前教育的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 邓泽军。 学前教育研究。 2007(11)
1.关注幼儿关键发展期的核心教育价值——社会适应性
儿童人格健康中四大健康都不可缺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与道德健康,而社会适应性健康是孩子融入未来变化复杂的社会中并能够很好生存的关键。一种有价值、有生命力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产生必然与社会发展的主流、与发展中家长育儿的价值观的取向、与前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品质有必然的联系。中国幼儿教育应立足现在,放眼20年、30年以后中国发展的未来。因此,我认为适宜性教育、可选择性环境,应避免儿童简单化倾向,从如何让儿童亲身体验的教育形式与方法、教育环境与课程特色上探讨。有家长可能认为怎么环境经常变,活动太频繁,家长几乎每天有事做,孩子、教师天天忙得团团转……岂不知,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应对与变通,懂得了做事的原则。他们知道什么事情需要求助于别人,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努力解决。
往往我们看到的“一根筋”特征的人,都是思维模式简单化、行为表象简单化、心理承受能力简单化的人。这样的人,可怕的不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是由于他个性被边缘化了之后的心理变化对周围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
因此,避免儿童发展关键期边缘化倾向,包括社会往行为的边缘化、心理重心的边缘化、思维逻辑的边缘化,很是引起我们的关注。应培养全面、全脑发展的孩子,让这些孩子主动地回归社会主流,主动地应对未来迎面而来的问题,尤其是具有应对未来复杂环境变化的积极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这次考察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提出的“办中国式幼儿园”寻找更有利的依据。
2.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如良好的合作能力、正确的竞争意识等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2.1培养合作能力
许多幼儿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与人合作。而在科学活动中常有一些小实验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教师应抓住这些时机,教育幼儿学会分工合作。例如,在活动“会亮的灯泡”中,每组只有一块串联线路板,于是我们提出了“大家齐动手,分工合作”的要求。有的小组每人负责一处串联线头,有的小组由两人负责连接线路,其余人递电线……当小灯泡发亮时,幼儿体验到了分工合作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2.2培养毅力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科学“秘密”是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发现的。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恰当把握示范演示的时机,有效激发幼儿探索过程中的主动性,不要过早、过于直接地把“谜底”告诉给幼儿。教师的总结要以验证幼儿的操作活动为主,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延长幼儿对操作活动的专注时间,从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另一方面要有效维持幼儿探索过程中的积极性。当幼儿遇到困难、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应及时指导,使幼儿重新兴趣盎然地投入活动。这种不失时机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使幼儿产生坚持到底的决心。
2.3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
正确的竞争意识主要是指具有不甘落后、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教师可以把操作活动作为竞争内容,鼓励幼儿参与竞争,正确对待竞争结果。如在活动“学做纸飞机”中,我们组织了飞高比赛和定向飞行比赛。在比赛中,我们不断鼓励失败的幼儿再修改、再挑战,培养幼儿不甘落后的心态。对于个别不爱参与的幼儿,我们帮助他们分析各自的优点,建议他们参加比赛,并带头为他们鼓掌、助威,以调动他们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3.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
新《纲要》指出,激发兴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成就感。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主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我曾问过一位喜欢音乐的小朋友为什么喜欢唱歌,她说因为歌声很动听,唱的人很专心,听的人也很高兴。是的,教师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些契机,对不同兴趣的幼儿进行分别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特长,给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适时给予鼓励、指导,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歌舞、画画、游戏是孩子们产生浓厚兴趣的活动,而手工,更是培养他们创造力、想象力的阵地。在一次手工课上,大(1)班的小朋友们个个大显身手,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剪出了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而坐在后排的几位小朋友则对橡皮泥感兴趣。在老师的适时指导下,万宇阳小朋友捏的济公简直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全球性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和应用给人们工作、娱乐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幼儿园的影响也不例外。为此,积极构建幼儿园局域网、幼儿多媒体教室、幼儿电脑房,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学习的园所氛围,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乃至创造。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幼儿园和社区的良性互动、教育、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实现其独特的价值。
4.1网络使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及时更紧密。以往老师、家长的沟通只是在有限的时间中进行,而网络则可以消除这种限制,使老师和家长及时交换意见,消除误会,增强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