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教育;政治;新课改;优缺点
高中新课改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质量、教学内容、学生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全面的剖析。万事都有两个层面,有优点就会存在缺点,那么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优缺点各有哪些呢?
一、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优点
高中政治新课改后,教学逐步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例如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怎样充分把握本国国情;怎样正确使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怎样做国家的主人翁,正确对待国家政策,如村民自治、宗教政策等,经济生活中怎样理性消费,如何就业并学会以劳动者的身份维护自身的权益等。教学内容均以生活为基础,使高中政治成为一门应用的学科,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的日渐发达,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教师的一人课堂渐渐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共同协作学习的课堂。并且在这个和谐的课堂中,教师通常运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授课。这使得教师不仅要准备科学严谨的教案,还要做出精美的教学课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与社会相结合,除去教材的基本知识框架,时事政治也成为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参与政治生活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宗旨,关注社会新闻、体验社会实践也是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目标,实现了政治教育的意义。
二、高中政治新课改的缺点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分组讨论互相合作为主的开放式课堂,而现实中大多数学生被动,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授课,容易造成课堂混乱、教学质量差的局面。
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新课改后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复杂而繁琐的考试迎面而来,随后有很长时间教师会讲解卷子的内容,使授课内容乏味枯燥,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降低,成绩不尽如人意。
结束语:高中政治新课改极大丰富了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素养和教学质量,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足,但是新课改下我们要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实现新课改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案要求
教师备课时应把握好整个教材的内容,将内容分为一个一个单元进行备课,并将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相对的教学任务,通过具体的教学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学案导学法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进行深入的自主思考。
2.导学方案
编写导学方案主要有网络纲要、要点提示以及网络思考三种形式,要点提示主要是应明确教学重点以及技能要求等。提前对学案进行预习指导,给学生指出将要学习的内容中重点、难点在哪里。
3.导思方案
导学法,主要在一个导字。首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导学法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未来的学习。对问题进行讨论是自主学习的最大特点,讨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遇到的难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中的易错点总结的问题,教师提出讨论提纲,由学生之间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新知识,也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其次,疏导学生突破难点,这一阶段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教师主要起到将难点疏导为易点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突破难点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难点突破后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辅导学生实践练习,在课堂学习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教师将各类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老师再次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所出现问题的地方得到巩固与理解,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4.学案的分发
因为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任务也比较多,可自由支配时间极少,所以提前预习信息技术学案的可能不大,在分发学案时上课之前分发即可。
5.导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案中的内容,学习完毕后教师进行检查,并对于一些常见错误进行纠正,然后学生对于学案进行复述,找出不懂的地方与老师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自主进行一些与本堂课内容有关的设计,教师进行巡视,对学生设计时出现的错误进行指点。最后,学生互相评论作品,比较其优缺点。
6.分析修正学案
分析学案使用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案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防止下一批学生出现同样的问题。提醒学生保存好学案,以便日后复习。
二、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即微型游戏和项目教学,强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学习,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微型游戏项目教学既有项目教学的目标性和可控性,又有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融合二者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探讨中职计算机微型游戏项目教学的主要作用。
一、开展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部分中职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太大兴趣,他们觉得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常规的教学活动比较单调沉闷,枯燥乏味的实践教学也很难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在中职课堂的应用,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职计算机微型游戏项目教学是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技能水平而设计的,将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引入中职课堂,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这种游戏方式开展项目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开展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游戏教学是理念比较新的一种教学方式,引入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完成一个个项目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意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所不同,有些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丰富,有些学生的思维比较开阔,因此,每个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没有办法彻底消除的,但是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与其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而项目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项目,从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论证到最终完成,都由学生自行操作。学生为完成项目,会查找资料,不断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因此,微型游戏项目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将微型游戏项目设置在课堂之中。如果学生有疑惑,并且主动向老师或周围的同学寻求帮助,可为其加分;如果那些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同学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也应加分鼓励;如果学生在完成自己任务之后,还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也应进行奖励。通过这种有效的打分方式,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扩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开展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术人才为重要目标,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中职课堂开展微型游戏项目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游戏项目开展计算机软件编程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授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之前,为学生设置某一游戏,学生在不断接触该游戏的过程中,对其中运用到的技术有一定了解,对游戏技术的优缺点和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有一定认识。在学生了解游戏技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个小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将“切水果”游戏设定为学生的游戏项目,让学生接触和体验这个游戏,并且要求学生把体验过程中发现的技术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相应的技术,学习并深入了解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最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学习到的技术编制一个游戏。
四、开展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中职课堂中的各类项目游戏,往往需要学生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历史大事课件制作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计算机知识技能进行支撑。各小组学生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会自觉加强同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比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搜集不同朝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甲小组负责搜集三国时期重大事件,乙小组负责搜集唐朝重大事件,等等。
关键词: 高一函数概念 教学设计 集合与映射
一、引言
在高一数学教材讲述函数概念时,主要是通过集合与映射引入.但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讲解函数概念的方式、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不相同,使得对于相同的知识各自的教学设计也有所不同.
本文首先给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的一般环节及优缺点,然后叙述了函数概念教学的意义及困难现状,接着通过具体的高一函数概念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优势及缺点,吸收教学方案中的优点,进而加以反思,最后总结出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研究中的体会.
二、教学设计的分类
(一)传统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它的设计理念是基于教师“教”为主体的思想上,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进行设计编排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教学设计模式.
1.传统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1)目标分析;
(2)学习者分析;
(3)确定教学方法与策略;
(4)选定教学媒体;
(5)实际教学,并获得教学反馈.
2.传统教学设计的优点及不足
传统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其优点在于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成长.
(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自主的“学”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
1.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主要环节
(1)情景创设;
(2)信息资源提供;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4)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2.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不足表现在,过分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不够系统科学.
(三)“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肯定了教师的主导教学,是传统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
1.“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设计;
(4)学习情景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进.
2.“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结合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灵活选择“发现式”教学和“传递―接受式”教学,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不足在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教师素养等的差别,从而导致教学设计的不同,因而我们仍要学习不同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
三、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函数概念教学的意义
函数是数学学科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概念的学习是学习函数知识及其他数学概念的基础.因此,了解函数的背景是十分有益的[1].
(二)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程度
从思维发展的特征来看,初中生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的逐步向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由于高一学生还处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阶段,根据经验理解函数概念非常不适应,这是构成函数概念学习困难的主要根源[2].
(三)函数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在中学生函数概念教学的诸多问题中,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3].针对函数概念的抽象特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把概念具体可观化,利于教学.
2.教师对函数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在函数概念教学中,除了函数概念本身的抽象难懂之外,教师对函数概念理解本身就不够深刻也是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四、具体函数概念教学过程设计研究
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及“y=f(x)”的含义,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掌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法.
2.教学过程:
(1)阅读课本引入新知,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a)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2)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3)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
(4)函数的概念.
(5)函数定义的五大注意事项[5]:
(a)f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b)f(x)是一个符号,表示x经过f作用后的结果;
(c)集合A中数的任意性,集合B中数的唯一性;
(d)“f:AB”表示一个函数的三要素:法则f(核心),定义域A(要优先),值域C(上函数值的集合且C∈B).
(6)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表示方法.
3.例题讲解:
例1:根据函数定义,判断下列图像是否为y关于x的函数图像:
4.课堂小结:(a)函数的概念.(b)函数定义的五大注意点.(c)函数的三要素及符号的正确理解和应用.(d)定义域、值域的表示方法.
5.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
从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发:第一,函数概念教学有四大核心,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及对应法则、函数的应用;第二,函数概念的教学随着函数概念的发展应循序渐进,相关概念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应把握整体,首先认识函数中的变量,突出函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学习函数表达式,最后把握概念本质,理解“对应”,牢记函数定义,形成函数对象,建立函数模型;第三,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应考虑全面,包括重难点的把握,新课的引入安排,师生互动安排,代表性例题的选择等;第四,教学设计完成后,经过实际教学,形成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质量[6].
参考文献:
[1]方晓燕.浅谈中学函数概念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7-48.
[2]朱文芳.函数概念.学习的心理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1999,8(4):24.
[3]夏也.学生在函数概念学习中的困难分析[J].电大理工,2007(3):66-67.
[4]烁箩.《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兼评网上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12):27-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工作,应注意抓好以下环节。
(一)选择课题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提出与控制变量密切相关的四个课题(①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现象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速度大小及接触面面积大小的关系③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水量的关系④研究弹性体的伸长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供学生选择,并要求学生围绕所选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时,思考该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实验中应控制的变量、需要测量的数据及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
(二)交流方案
这是在分组探究活动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成败。在设计方案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对学生采用的实验原理要认真进行审查,避免科学性错误;②引导学生对同课题的不同方案进行优缺点的比较,着重比较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的设计;③对学生在技术上很难处理的问题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在设计方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要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其他学生在听取介绍时不仅回顾了相应的知识,还能通过相互讨论、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帮助实验小组的同学解决各种困难,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例如学生对“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实验的设计方案大致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在碗底固定一硬币,甲同学站在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乙同学向碗中倒入不同液体(如水、酒精、食用油、胶水等),直到甲同学刚好完全看到硬币时,测出液体的深度不同,从而可以比较出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另一种方案是:选定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光线射入杯底的入射点,研究不同液体倒入杯中相同深度时,光点偏离原入射点的距离不同,从而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
在第一种方案提出后,同学们就“如何固定视线”先后提出“紧贴墙,始终立正进行观察”、“纹丝不动坐在板凳上进行观察”、“做一个固定的板,在板上钻一个孔”等方法,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在板上做一个小孔”的方法为最佳。再如就“如何固定容器和硬币的位置”、“倾倒液体的顺序”、“如何减小测量液体深度时的误差”等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法,并经过激烈讨论都找出了最佳办法。
同样,在第二种方案提出后,同学们就“如何测量光点偏离的距离”、“如何保证每次倒入液体的深度相同”、“如何得到很细的光束”、“如何固定入射角”等问题提出了“用刻度尺量”、“在杯壁上做记号”、“用固定浮子测量”、“用溢水法”等办法,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找出最佳的办法。
(三)分组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失败的小组切忌批评,应在肯定他们不畏失败、耐心顽强的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思考,找出原因,重新操作;对那些有几套方案或方案设计新颖独特的小组,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格外关注,多加指点。
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寻找器材、准备装置,学校同时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无法解决的器材、装置提供方便。学生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情况下随时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教师在一定的时间里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在“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和水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教师针对学生“打开瓶盖测水温”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在软木塞上钻孔,插入温度计”来减少热量损失。由于普通温度计较短,当水温降到一定程度时,不容易方便地观察到温度计下方的刻度。教师专门到厂部借来化工上特制的刻度集中在上方的温度计,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
学生分组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后,教师抽出两节物理课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实验成果。展示时学生自己介绍探究原理,说明探究中需要控制的因素和所测的物理量;自己介绍探究中的有关技术处理;汇报探究数据和探究结论,以及在探究中想到的新的问题。
每次成果展示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误差等方面提出问题或进行评议。
对于在同课题不同方案的小组成果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实验原理、控制的因素、实验器材、实验误差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在用两种不同方案“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时,虽然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但“方案一”是光从液体射到空气时发生的折射,而“方案二”是光从液体射到空气时发生的折射。在控制变量方面,“方案一”是固定硬币位置及观察的视线不变,测量不同液体的深度;“方案二”是控制入射光线不变,测量光点在容器底偏离的距离。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课堂;有效引导;探究分析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自身出发,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应用有效的探索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自主学习。下面我们就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来简单讨论一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课堂是一个学生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也可以通过课堂了解学生。而课堂又是一个多变的地方,随时都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
在新课程要求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让学生分组讨论,而有些学生会在讨论中掌握思考的思路和技巧,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发现这些具有闪光点的学生,让他们与同学分享,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当然,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这些问题,恰恰这些问题可能成为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可以促使课堂更加有效。例如:在反函数性质的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反函数的图象,分析性质,如果一个学生说和正比例函数一样,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反之减小。那么,这时教师可以不必立刻纠正学生,而是让其他学生思考,让学生自我讨论,得出结论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思考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牢记这一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自我动手、探索实践和思考交流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而言,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在课堂上一味按照已经做好的教案对学生进行教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知识以“填鸭式”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该改变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分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知识点时有这样一道题:“某公司开发出一种商品,前期投入的开发、广告宣传费用共50000元,且每售出一套商品,公司还需支付销售费用200元。如果每套定价700元,公司至少要售出多少套商品才能确保不亏本?”在题目面前,教师首先不要帮助学生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自我思考探究,然后得出结论,找到正确的求解方法。然后教师还应该根据这道题再给学生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解答,从而使学生自主得出规律,更好地掌握这一类题的求解方法。最后教师再帮助学生一起总结,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从而使学生培养一种自我思考、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责任感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还有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高效课堂应该是可以及时交流、合作、思考、讨论的课堂,而合作是其中的关键,学生通过合作在一起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得出结论,掌握知识。而有些教师觉得这种合作意识不以为然,不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扼杀了学生合作、思考讨论的能力。对于初中数学知识而言,只有学生在经过自我讨论之后,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关键点,从而更好地学习。所以,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思考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白这种教育思想,主动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对课堂上针对出现的有关数学知识点的问题,不要立刻给出相应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我分组,然后让他们合作讨论,并且将所得到的结论与大家一起交流、欣赏、共享,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同时,合作讨论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对课堂进行有效引导是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的关键,对数学课堂有效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更好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而对数学课堂进行有效引导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计划教学过程,并且适当对课堂进行评价,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微课 教学应用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在电子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教学课堂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步,新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及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技术革新,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微课的运用具有显著优势。
二、微课的定义和优缺点
(一)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视频是微课技术的基础,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同时包括与视频配套的教案、课件、练习和答疑等其他资源,这些微元素共同构成一个主题明确的教学系统。微课是以阐述某个知识点为目的,以教学视频为表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和答疑问题的移动课堂。
(二)微课的优点。微课作为新时代应运而生的新产物,迅速在国内掀起热潮,微课的优点是“短、小、精、活”。
1.时间短。微课视频控制在10分钟之内,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保持较好的注意力,聚精会神地观看微视频。
2.容量小。核心资源微视频时间较短,主流媒体格式,压缩率高,容量较少。微点评、微反馈、微教案等部分多为文本,便于修改和保存。
3.内容精。微课教学时长短,但主题突出,问题集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4.方式灵活,情景结构化。化重难点为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的教学课堂,形成系统化的专题微课程。学生可以梳理未懂的知识,教师可以反复揣摩知识点,反思自己的观点。
(三)微课的缺点。
特别的授课方式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习惯的――在相机前面说话甚至按照提前编好的脚本进行录音。微课上有一些复杂的视觉效果或动画效果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资源。尽管微课可以增强课堂讨论效果,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适应新情况,尽管这种动态为在课上实现实际应用和深度讨论提供机遇,但是这样转换常常是很难的。微课的特色是短小精练,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不足,而且因为它是提前录好的,不能支持临时性的问题。
三、微课对信息教学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在初中教育中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一门较成熟的课程,如何将微课技术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中学教育工作者提出新挑战。微课技术分别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了福音,对于师生而言,新的形式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一)巩固已知知识,延伸课外学习。由于每个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都不同,有的学生熟悉键盘鼠标及软件使用,有的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所以进度不同。
比如让一个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学生给和一个基本上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同时学习文字编辑,这种尴尬的现象在课堂上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教师是无法在课堂上一对一解答学生的问题,统一在课堂上解答又浪费学生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可以把知识点分散,制作成各个知识点的微课,这样可以让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根据视频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对计算机操作的学科,学生需要大量时间进行自主探究,这就在时间和硬件上满足学习微课的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反思自己的不足,互相交流学习。传统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因素的限制,大大降低很多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效率。然而微课容量小的特点让教师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讨论,灵活安排时间、地点,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
1.覆盖讲解,延伸拓展。微课能够很容易地被整合于课程之中,一是它有多种方式被使用,二是它能被用到几乎任何地方。它可以作为预告片,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提前观看。课前,它能介绍主题,提高课堂意识或者激发好奇心。课后,它可以提供覆盖课程的所有知识点,甚至延伸到课外拓展部分。微课堂之间的衔接十分紧密,简洁的形式能够让老师快速地作出修订、调整和根据需要更新课程内容。
2.反复推敲,互相探讨。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微课就是可重复利用的资源,特别是那些讲解基本概念的微课,教师可以控制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仔细分析视频中有价值的观点和经验。可以充分推敲和反思视频,并在视频下的微评中直接与学生交流,与制作教师交流,在观看别的教师制作的教学视屏后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就可以互相交流。在那些讲解重难点的微课中,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中多次重复观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而言,微课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研更真实、更有效,让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四、结语
微课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前景无限。它可以推动教师培训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微课这样的手段使课堂更快乐高效,事实上微课教学同样适用于其他各学科教学,今后将深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
高效课堂的实现虽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依旧是各个学科教师追求的目标,而且,我们在实现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从多角度、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核心理念之一,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学习知识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水污染的途径有哪些?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一下哪些行为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并相互讨论上述的问题,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的教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日本》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的富士山、樱花、建筑等,让学生在多媒体展示中对日本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将学生引入课堂当中。接着,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了防震都有哪些措施,进而培养学生防震、减压的意识。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再次,完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我们都知道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评价中找到学习的信心,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在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 传统课堂教学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课堂教学在这个信息大膨胀的年代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务委员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出指示“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体现着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网络学习空间作为网络教学的一部分,是在网络上构建的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的社交学习平台。在这一空间,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也可以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互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成为未来大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学习空间具有以下优点:
1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学的面对面式教授方法在信息量膨胀的时代体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短暂,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别。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应从主导者的角色向引导者、促进者的方向转变。网络学习空间这样一个平台正是为实现这一重要转化而出现的。它不需要把所有学生和教师集中起来,统一安排时间、地点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控制进度,教师也可以自由的安排时间上传教学课件、答疑和批改作业。这样,就可以使每位同学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参与到集体教学中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
2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式教学的满堂灌、标准化、一刀切式的教育模式难免会发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下讲台下睡”的情况。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形象的容易接受的东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的平台。在这里学生学习知识具有更大的自由行、灵活性、控制性。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将音像、影视等教育媒体融入教学,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空间下载音频、视频等学习资源,针对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性的学习。明白的跳过,不明白的反复听几遍,直到听懂为止,这样学生既为节省了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方便教学,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网络学习空间中设定各类课程答疑专区,可以随时向老师咨询问题,老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作答。另外,学生的作业批改、问题讨论、答疑、成绩查询、知识测评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实现,这些功能大大提供了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
总之,网络学习空间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等诸多缺点,实现了学习模式的多样化,教学平台的动态开放化,学习内容的生动化,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习方式单一,学习内容枯燥,学生厌学等诸多弊端。
但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任何新事物也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网络学习空间也不例外,当前本科教育中对其的利用情况尚不理想,很多年龄上大一些的老师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与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强,主要是上传一些课程资料或下载资源。另外,各个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也是限制网络学习空间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此外,在网络学习空间上学习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学生们在网络平台学习讨论容易造成无主题的漫谈,而且网络平台的讨论不容易深入,因此,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
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教学和计算机素养,集中对教师进行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的培训,真正意义上实现网络平台和传统教学的结合。另外,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禁止学生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讨论;还有,要让学生清楚: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不可轻视,网络教学只是辅助手段,永远取代不了传统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各有优缺点,传统教学深入但缺乏生动;网络平台形式多样但难以深入。只有将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空间结合,扬长避短,才能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作用,成功的实现未来本科教育模式的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海韬,喻姣.高校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思考[J].软件导报,2010,9(1): 184-186.
[3] 杨广.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思考[J].教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