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学习研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的背景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英语在各种场合的运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却出现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令人担忧的现象。教师多年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备课本就能年头教到年尾,连哪个知识点在哪一页、哪一段、哪一行都能背诵出来,而我们国家与国际上很多国家都以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很多外来词汇和科技新现象都等着我们去认知及运用。反思英语教学,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认为这样只能导致“教”与“学”的分离,师生关系也只能是压迫意识的表现。为此,他列举了“灌输式教学”中师生对立的十种表现:(1)教师教,学生被教;(2)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3)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4)教师讲,学生听-—温顺地听;(5)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等等。
因此,我们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的基础上,迫使我们急切呼唤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到来。新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符合教学改革方向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正式列入我国的基础课程中。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创设情景,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走进课堂,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要素,进行了“高中英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的课题实践与探索。
我们把研究的突破口放在英语课堂教学上,重点是人教版新教材的教学,于2008年9月在本校高一年级重点实践,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情况也进行了局部的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新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倡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学习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此次基础教育的关键一环,学习方式的变革变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此外,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
2.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既扩大了现代教学研究领域,发展了教学互动理论,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变“个人竞争”为良性的“集体合作”,变“阶段学习”为“终生学习”,有助于差生转化,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另外,还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能力及实现英语课堂上主客体的统一,而探究学习在这场课程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新的教学实践给广大教师带来挑战和机遇,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活力,给新时代的教育带来了希望。
3.课题研究的学习类型。通常根据组织形式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分为三大类,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共同寻找信息,分析问题,解决疑点、难点,这一类探究学习最为常见;二是个人独立的探究学习,这类探究学习对学生的要求相当高——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查找信息、思考问题、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适宜在高年级段采用;三是个人研究与全班或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学习,这类学习方式最适宜在课堂上使用,因此这一类探究学习使用也较多。
四、研究本课题的条件
1.师资力量充分。本课题组成员有一名高级教师,三名一级教师,均教过多年高三,对旧教材有较深的体会,对新教材钻研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讲课水平较高,平时深受学生欢迎。
2.校园设备充分。本校有约4000名学生,65个教学班。80个课室内均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电脑设备,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3.学校设立科研经费制度,对课题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4.对比班级为两个快班108人和两个普通班110人,而且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均在同一年级,而且能够随班上高三,能够跟踪两年进行调研。
一、确定研究内容
1、围绕课堂教学实践,营造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
2、围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行为;
3、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4、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生态化教学评价。
通过研究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原动力,建构自主、自学、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命性、生长性、生成性。以语文、数学科学为重点,开展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生态发展。
二、重点研究工作
本期我校课题组在教科室的指导下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每个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积极学习,主动实践,探索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1、制定方案计划
2月我们接到任务以后,根据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进行再次修改,确定了我校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近阶段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2、组织理论学习
3月组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生态化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如:《构建生态化的合作学习课堂》、《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策略》、《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遵循生态规律构建生态课堂》、《论课堂的生态本质和特征》等。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生态化理论基础,明确生态化课堂的特征和内涵,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3、营造教学环境
生态课堂是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生成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和完善生命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场所。营造生态的教学环境对于生态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1)布置温馨的学习环境
教室布置标语和图案,让学生感受学习氛围的轻松和愉快,环境的温馨与舒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愿望。
(2)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胆质疑问难,勇于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信心。
4、践行课题研究
(1)开展调查分析,准备实施研究
在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的同时对我校的学生和老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调查研究分析报告,为思考实施计划打下了基础。
(2)结合班级特色,进行研究分工
方案和计划拟定之后,组织研究人员召开会议,对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5个环节进行研究分工。
课程预习:彭玲、张利、黎静
情景创设:谷英、胡登菊
目标导向:李煊毅、周瑜
交流讨论:陈瑶、尹平
反馈拓展:黄东、钟安娜
针对自己的研究环节开展课堂实践,寻找自己的实践方法,以教学随笔和研究心得等方式写出了研究感想,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3)课堂实践展示交流
本期生态化课题进行了两次研究展示活动,每次展示有主题、有交流、有引领。
4月9日上午,周瑜和李煊毅进行了生态化课堂实践展示,课题组罗咏梅和董晓宇老师到我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一起研究了小学生态化语文教学的目标导向教学设计,同时对我校的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4月17日上午,我校举行了数学专场的说、上、评“三课”比赛。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进修学院教研员吴行鹏老师和六校联动的领导和老师们。这次活动以比赛为契机,紧紧围绕“探索小学生态化教学模式——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为主题进行教研活动,按说课、上课、集体研讨,最后专业引领几个环节开展。王国利老师说课生动形象,黄东老师说课深刻明理;钟安娜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和陈瑶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性质》,都以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探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问题意识;集体研讨时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老师们探讨的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最后,进修学院教研员吴行鹏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专业引领提升。
(4)开展多种交流活动
①主题交流活动。本学期在半期和期末分别举行了一次关于课题研究的主题交流活动。一次是“关于如何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的交流,一次是“研究感想”的交流。
②课堂现场交流活动。课题研究人员之间相互听课,学习课堂教学中好的方法,弥补生态化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取得的经验
(1)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中,学生学习会亲临其境,兴趣盎然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做做,愉快地完成学习在务。
(2)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在、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
(3)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话,增强课堂生命话力。只有创造丰富的课堂生话,动员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话动,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话气息和生命话力。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教学话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运作起来,出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景象。
四、问题的思考
1、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课题的认识也不够深,课堂变化不大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 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47-01
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模式之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使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必须重视教学策略。
一、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学生围绕一定的历史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答案的活动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发展历史探究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1]。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古人云:“予之鱼,食而尽;教之以渔,食而无穷。”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善于合作、敢于超越的学习品质。初中历史课程应用探究性学习,教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三维目标,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问题要难易适度。所谓难易适度是指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水平,既有一定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只有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创新的勇气。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3.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学完《》一课,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清朝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为什么会被一个小小的英国打败?中国在《》中的失败说明了哪些问题?联系当今国际形势,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以上问题的提出,可充分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不知道要探究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探究,怎么实施探究,在探究中碰到问题该怎么办,等等,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着情景的设计者、问题讨论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过程的洞察者和调控者的角色。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启发学生思考、指导研究方案的制定、组织研究方案的实施和总结提高等环节中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当代初中学生知识面广,思维积极性高。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再满足于老师讲“是什么”、“为什么”,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去探索历史现象的奥秘,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思考、探究、讨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的引导和启发下,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去探究和发现问题,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形成方案、协作探究实施方案和节目表演等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对历史保持持久的兴趣,不仅要求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而且还有必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通过安排学生讲历史故事、表演历史小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时,可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以张骞的身份讲述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和见闻,激发学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
(四)搭建辩论舞台,激发探究兴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一课时,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维新派,另一组代表顽固派。每组都选出几个代表,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清朝维新派和顽固派的不同主张,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搞个社会调查,通过对自己爷爷奶奶、父母邻居等过去生活条件的调查,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六)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当代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学习,更希望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自去调查寻访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课外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历史资料,到附近的博物馆、或古代遗址参观考察等,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精神。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历史时,可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亲自参观当地的周祖陵,亲身感受周朝的建筑、制度和风土人情等。
(七)以史为鉴,注重情感教育
历史使人明智。在中外历史的长河中,发生过无数形形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素材。我们每学完一节历史课,都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人和事做简要的褒贬评价,以便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胡德顺,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研究,2010(07),第168页
[2]管金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践[J].教育科学,2009(01),第130页
研究内容:我们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使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的目标不是为了成为一名“小画家”而是通过参与美术的学习个性创作活动过程,体验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多智能的发展,更好的生存。
我们准备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
1.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评价美术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时要求准确把握:“实践―发现”的过程;“讨论―创作”的过程;“自学―交流”的过程;“在创作―论证”的过程;“争论―统一或不一定统一”的过程……从而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索――内化”的学习方式;引导教师在准备活动的时候,就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解放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才能自觉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学生的学习效果
原先评价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改成评价“学习效果”,决不仅仅改变了评价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赋予它一个全新的内涵。 3、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已异化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学生学习的指令者”。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把握研究动向,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2)认真开展课题实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个性创作能力。
(3)开展美术兴趣小组,积极进行展示。
(4)加强管理,注重记实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5)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以行动研究法边执行课题的研究、边进行活动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边对研究策略进行修改。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 ⑴选择科研思路,确定课题切入点,成立个人课题。⑵收集、整理、学习有关学生个性化创作中出现的问题、美术个性教学理论、个性创作教育理论等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向上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目标及具体措施:全面实施研究方案,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提高。 收集、总结我校在培养学生个性创作能力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及相关资料,初步总结出培养学生个性创作意识和个性创作能力的基本策略; 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注重研究的理论性和反思。
第三阶段:目标及具体措施:实践、反复深入研究阶段。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步的研究、反复总结、层层深入。注重资料和积累,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善于总结、反思。注意理论的积累,并撰写阶段性的论文。
第四阶段: 课负责收集整理资料,撰写论文,进行解题报告整理。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进行课题总结论证,完成结题工作。
四、研究成果
从课题立项以来,我积极准备,认真研究与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当地的优势和教学特色,以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创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五、课题研究中注意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是由于美术课的特点课时有限,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开展次数和时间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二是由于农村经济等条件所限,学生在创作中精力与资金投入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三总结经验及反思还不够极时、到位,在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好经验,好方法,应该认真总结形成文字材料,更好的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四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辅导及评价还不够及时、准确,值得沉思与改时。今后,我们会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积极的推广,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科研工作,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子长县芽坪小学 高永峰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表现在高年级,根源却在中年级,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出现过用“破烂”给“飞机”注音的情况,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级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四,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有许多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们补上语音课。但是,尽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阶段失去了机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扎实的音标知识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教会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教会学生拼读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单词“音”、“形”之间对应关系,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寻找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理解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
3)通过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保证措施
1、师资力量优化配备: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好的师资配置,全部是专业专职小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分别获得市、县各级优秀教师称号。
2、基础条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部分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屏幕、多功能讲台等,能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小学各阶段,各层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用分段,分层次,小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寻,从而找到适合并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用于中期实施阶段)
3、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收集英语词汇教学成功经验,尤其是英语英标教学有效方式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阶段)
五、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
1、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搜集相关文献。
2、拟定问卷测试题,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统计结果,并进行原因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堂实施,课堂观察,并作好记录。(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2)研究第二阶段
1、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应的词汇学习比拼机制;创设良好的词汇学习氛围;
3、收集小学三至六年级教学的初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
(3)研究第三阶段
1、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实践并修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课堂实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收集学生词汇学习竞赛;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实施阶段进行情况总结、反思与改进,进行阶段小结
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六、研究组织
组长:高永峰
做好课题申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碰头会议,反馈信息,积累资料,阶段总结,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组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折丽丽:负责各项课题研究任务的按计划执行
李艳玲: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优秀案例设计》
一、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在我县推广“学案”的教育改革中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我县由县教研室牵头集体编制了一套“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学案”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学习目标
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然后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2.学习过程
“学案”的学习过程分为五个部分:⑴快乐自学。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以教材为本,设计自学指导,学生通过一边快乐自学,将重点知识在书本上打记下来,一边完成自学练习。⑵合作探究。根据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在“学案”中设计一些问题,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加以指导。⑶展示交流。学生把本节课中自学和探究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展示交流。⑷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小结板书。⑸达标检测。达标检测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达标检测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达标检测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3.学后反思
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反思:⑴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⑵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⑶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⑷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疑;⑸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⑹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
三、学案在课堂教学的使用
1.学案不等于教案
备课中不忘备学生,我一般在备课中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结合学案教学的五个环节认真备课,教师通过掌握学情,认真结合学案,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容易掌握的部分蜻蜓点水即可,重点在于突破疑问较为集中的部分。这样节约出了给学生表达、思考、讨论、探究的宝贵时间,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使用学案时,我要求学生自学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明确了学习目标,既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又可以对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检测,这种有的放矢地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使用学案与练习册的根本区别之一。
3.用学案引导教学不是把教学过程完全丢给学生
在使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把握课堂的大方向,适时协助学生突破障碍,鼓励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等等,换句话说使用学案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原意为“美好的语言”,传承至今它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走进这种语言文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途径。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古诗的诵读和积累,初中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都对起始阶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重点是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帮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如何帮助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尽快完成文言文入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是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中学生文言文入门阶段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传统国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充实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理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给其他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理论经验、启发指导。
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探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样本学生,筛选出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验中阶段性的研究重点;制订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来检验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的效果,依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对研究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
根据样本学生按照问卷调查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发言人、记录人,明确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的角色。
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同步的研究学案开展学习,学案中应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选择对应的学法,同时在学案上记录学习中生成的难点问题。
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前期调查问卷中的困难点进行抽样比较,注意反馈问题的集中点,通过作业设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观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达成性。
3.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设计思路的体现,贯穿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并将学法延伸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学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养成属于学生个人的文言文思维模式。
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它不仅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而且是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有益摸索,从课堂引导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
依托课内文言文教学篇目,延伸学习内容,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浅易文言文,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篇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确定样本小组并作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篇目,指导学生设计教案和学案。
由合作小组推举的代表来实施课外文言文篇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借助学案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从反映、接受、理解、配合等方面记录课堂效果,并将样本班级和普通班级、样本班级实验前后、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比对,分析七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变化程度。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学习交流,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实验,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夯实基础。
经过对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学法指导的探索实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必然带动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有效的学法指导来引领七年级学生走进文言文的浩瀚天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一、激发学生情绪,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运用教育激励,促成学习愉悦
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恰当的应用教育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例如,《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一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通过观看动物世界、根据对动物形体的描述猜想它的名称,对动物进行分类等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和描述动物的不同和相同;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认识到不同动物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2、通过学习活动,促进认知发展
通过学习活动的全方位作用,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已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中介”用于学生认知加工和组织过程;能力则作为加工过程的规则和方法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品质成为认知发展的基本保证,它促使意识、价值、情趣、态度得以升华。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二、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良好的自主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应当以专注的精神、充沛的感情、坚强的毅力、娴熟的技艺、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表扬、激励、引导、参与、组织交往活动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情趣相生的学习情境,充满激情、活动热烈的交往场景,宽松和谐的心理沟通等,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创设出教学情境:把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作为探究的材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变被动思考为主动的探究。且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独到的见解,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自主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对应自主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一定要把握好自主学习的要义。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有教师的保障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活动做出合理的设计,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信息沟通为基本方式。具体要做到:围绕问题展开,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习体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促进学生发展;创设开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谁流的更快一些》一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启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鼓励大胆地创造性地提出设计方案。教师改变以往那种必须做同一实验的做法,不是让学生按老师的意愿做实验,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确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研究途径、方法、手段的选择等。并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3、设计师生之间的自主交往互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是自主课堂赖以存在并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课堂中的自主交往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而且还牵动着问题解决的宽度和深度。交往是师生间、学生间、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与教师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互动问题、时间和方式等,开展合作学习,着力营造引起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的氛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解决问题。在自主课堂中,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4、促进自身自主体验的获得
自主体验是指教师通过个人化的内部加工获得知识、方法、逻辑等方面的教学体验。它既表现于受情感驱动的参与行为,有反映所思、所悟带来的认知与发展的愉悦。获得自主体验的基点是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是反思其教学实践。教师要加强自己对问题的敏感性,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深入地思考得到升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更应掌握网络应用技术,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以数字化的海量资源激活生命,打造开放的课堂
在互联网+时代,各渠道信息量急剧增长,课堂中教师不仅要熟练调用课本上的资源,还应该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让学生收获更多、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丰富的资源库中学到更加丰厚的知识,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一个开放的、自主的,适合个性发展的课堂。
案例呈现:
第一板块:听金曲猜歌名,心中的骄傲唱出来。
1.依次播放歌曲:学生通过抢答器完成竞猜。
2.创设穿越时空历史飞船的情境,妙趣横生揭课题。
第四板块:祖先智慧大集锦,心中的骄傲赞出来。
1.学生利用数字化相应平台,用最快的速度将发明物与相应人物连线对对碰。
2.出示抢答题。
利用数字化抢答软件活跃课堂气氛,第一次是抢答竞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入课的热情泛起小小的,第二次是课堂新授巩固环节,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有效拓展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祖先智慧”的学习空间。教师合理利用适合思品课程教学的小软件,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影音资料中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构建资源丰富、生动有趣的新型课堂。
二、以数字化的交互技术体验生命,创造生活的课堂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必须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互勾连,创设符合课堂内容的知识情境,充分与学生的自主感知相结合,与儿童的已有经验相结合,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在心理上接纳知识,进而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数字化的交互手段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案例呈现:
第二板块:书写体验大PK,心中的骄傲写出来。
1.学生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2.小组初体验合作:
(1)每个小组利用不同材质的“书写板”完成一句古诗的书写。
(2)书写后交流:和在“纸”上书写的感觉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同时进行视频录像。
3.出示造纸的原材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请学生分析造纸术被广泛传播运用的关键因素。
4.揭示造纸术传播的路线图。
5.小结:纸为传递世界的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板块:印刷指南火药,心中的骄傲展出来。
1.印刷术的背景知识介绍,了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2.板演“活字印刷术”,利用单字模“我、是、中、国、人、爱、华”,自由组合,在黑板上引出各种不同的词汇和句子。
3.谁是大赢家?(视频对比播放)课前录制视频:
(1)事先准备若干印章、纸、笔、墨水。
(2)分别录制视频。(计时1分钟,同一句话,一个人印刷,另一个人抄写)
(3)比一比:十分钟过后,谁会赢,为什么?(巧用数字化平台的投票器进行当堂表决)
4.翻看书上有关印刷术的部分,交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5.情境创设:我想对祖先说……
6.小组探究式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项发明,制订研究方案,并通过查阅、整合相关资料,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汇报。
本课第三个环节通过亲身体验在不同材质上书写,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感悟纸的优越性,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体验书写的视频,汇报时当堂播放。此处利用录像的形式结合汇报,能让所有学生对每一小组书写情况的视觉体验更加直观、更加真实,大大提高了体验效率。“四大发明”是物化的依托,是抽象的聚焦,隐藏其背后的是一N“爱敬祖先”“热爱祖国”的情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设计制订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整合,并进行针对性的了解与汇报,将这份埋藏在孩子们心间的敬畏与景仰变成具象的体验。
三、以数字化的交流方式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
数字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思维的方式,也必将引领思品课堂走进一个全新的时代。新形势下的思品课堂应该以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利用学校数字化平台等,突破学科、书本、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与传统思品课堂相融合并促进创新。
案例呈现:
第五板块:中华儿女中华情,心中的骄傲传承开。
1.诗歌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节选)
2.插入《今天,我可以这样爱国》的视频,提升情感:“敬祖先,爱祖国”,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打开博爱教育集团的微信,把“常州市十佳小院士”博爱集团四(4)班王欣恬事迹简单介绍给学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