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心得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心得感悟

第1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本来有阅读优秀书刊的愿望,但苦于没有同伴。他们怕被校领导批评不务正业,也怕同行讥讽为不知天高地厚,忧心忡忡。我们不妨联系几个志趣相投的同行,组成或紧密或松散的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一起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或许,领导不仅不会阻挠你的阅读,还会赞扬你;同事不仅不会讥讽你不合时宜,还会暗暗羡慕你。阅读小组人数可在4~6人,人数多少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阅读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教师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阅读交流中得到较好体现。还能做到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遇到问题大家可以交流探讨。

二、挖掘整理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很多地方都是产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我们可以深入民间,去挖掘和整理个人所在地的优秀文化,既可以当作传统文化教育的乡土教材,同时也对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我所在的西北小镇甘肃省武山县滩歌镇,就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搜集了经过滩歌镇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我曾经去距离小镇十余公里的圈子阂,抄录了宋代摩崖石刻,讲给学生听,学生同样很感兴趣,对滩歌有这样厚重的历史感到惊喜。

三、读写结合,撰写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是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这时,就需要我们由动脑到动手,开始书写自己的阅读心得了。写作是阅读的进一步深化,“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知识渊博、内涵丰富的人士无不是阅读和创作的典范,他们养成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成就了他们的非凡人生。许多小学同行都有一个顾虑,认为读读文章还可以,写文章哪是我们这些基层老师能做得了的。写文章是学者、作家才能做的。其实我们只要认真阅读了,就会有自己的感悟,然后不妨用笔写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自己所学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扩展。

四、与名师交流学习心得,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

第2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通过启发式和渗透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理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比如运用儒家思想教育学生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孝”;运用道家思想教育学生做到辩证观察分析问题,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善于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不要骄傲自满、鼠目寸光;运用佛家思想教育学生要做到助人为乐、宽容大度、以人为本、爱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运用法家思想教育学生要遵章守纪、懂得规则,不做有悖道德法律之事,

二、寓教于乐,努力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从兴趣入手,把《百家讲坛》引入课堂。在品德课上播放于丹的《论语心得》,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组建成立了班级的“思想论坛”,利用每天的文化早餐时间让学生轮番上台主讲。每名学生事先搜集素材,整理讲稿,以古今历史人物及日常生活的道德观察为主,题目自拟如:《大义凛然与江湖义气》、《修身养性与思考》、《行善感恩有健康快乐》、《祖冲之的方圆之道》、《向学几招》等等,每次讲演时间为15分钟,整个过程也由学生自己主持。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道德教育,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既长知识又修品德,既授以“鱼”又授以“渔”。在每一天的活动中,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踊跃、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在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第3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关键词】国学热;大众传媒;传播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沉寂了近一个世纪的国学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随即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新一轮的“国学热”。现代社会中,作为文化载体的大众传媒广泛普及并高度运转,大大促进了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成为“国学热”的有力助推器。研究大众传媒时代国学形象的媒介传播方式,有助于推动国学更广范围的普及与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更好地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增强我国民族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国学复归及其必然性

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国学”一词至今在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精准的定义。在古代,国学指代国家设立的学校,《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中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唐代韩愈在《窦公墓志铭》中亦有“教诲于国学也,严以有礼,扶善遏过”。近代意义上的国学则是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借用汤因比的‘历史文明’理论来说,中国国学的诞生,主要是中国人和中国社会面对西方文明的‘挑战’而提出的‘应战’之举”[1],“国学”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激烈冲突的产物。多数人认为国学定义始见于章太炎的《国学概论》,曾为国学下定义说:“‘国学’在我们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的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2]这里为国学下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广义上的国学,“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术领域,还包括音乐、书、画、建筑等艺术领域,医卜星象等自然科学领域乃至领域。20世纪90年代末期,借助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掀起了新一轮国学文化热,至今方兴未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思考。本文中笔者所理解的国学指代的是狭义下的国学,即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与艺术。

国学热在大众传媒时代出现并非偶然,它有着历史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可得出以下原因:

首先,受众因素。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与反映者,是媒介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受众的接受程度是传播效果的主要体现。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开始转向对精神文化消费品的需求,人们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艺术,满足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开放的社会机制与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多元价值观提供了条件,但也会造成各种价值观交织、思潮激荡,甚至道德沦丧、人们精神空虚的社会现象,而国学中的观念与思想特别是儒释道伦理则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依托,帮助人们树立主流价值取向、找到现代社会生活的个人坐标,重新构建信仰体系;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世界各国广泛设立了“孔子学院”以了解“中国形象”,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国学热”受到广泛关注。

其次,大众传媒因素(传播者)。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提供者,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一些重要的‘稀有’公共传播资源,例如广播、电视使用的电波频率等,也是国家以某种制度方式委托给传媒组织专用的”[3]。国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积累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大众传媒利用传播特权传播国学信息,进行舆论引导与宣传,以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此外,传播中国文化应当是一种历史责任,中国应当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作出民族的贡献。[4]大众传媒通过国学形象的塑造,来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了解,树立我国国际形象,增加国际影响力。

最后,传播媒介因素。麦克卢汉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5]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的高度浓缩与密集促使传播媒介不断融合翻新,这也为国学热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国学形象的主要媒介传播方式

通过对有关国学形象的媒介传播方式典型事例的搜集与分析,笔者发现国学形象有以下五种主要媒介传播方式:

文化名家通过电视讲坛方式解读古典名家名著。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为例,该栏目自2001年7月开播以来,先后邀请一系列教授、学者解读古典名家名著,他们以当代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内,将传统上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和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广大观众,使历史上藏匿于深宫后院的故事飞入了寻常百姓家。2006年,《百家讲坛》被评为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名列榜眼。《百家讲坛》既收获了优异的收视佳绩,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美誉度。电视让学者有为,学者让电视深刻,《百家讲坛》秉承着“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的宗旨使得大众媒体与高雅文化成功联姻,成为2006年、2007年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

嫁接脱口秀等新形式出现在创新综艺节目中。2011年伊始,湖南卫视推出了中国第一档姓氏文化深度解读节目――《非常靠谱》,该节目邀请于丹、纪连海等十几位观众喜闻乐见的专家、学者组成“摆谱团”,通过“姓名堂”、“最姓我”、“全家福”三大节目板块,以姓氏为包装,展示百家姓中家族的传奇故事、家族绝活与家族杰出人才。较之电视讲坛类型节目,《非常靠谱》邀请明星与名人参与现场互动与点评,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此外,该节目由娱乐主持大哥汪涵担纲主持,增加了看点。《非常靠谱》采用当下更为时尚、新潮的脱口秀互动形式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较为冷门的姓氏、家族文化,以“百姓主题、群英摆谱”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道高端文化大餐。

另外,湖南卫视以脱口秀形式打造的《百科全说》,将中国经典中医养生知识嫁接于轻松搞笑的综艺节目,使观众在开怀一笑间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有《天天向上》中的夫子国学也在寓教于乐、雅俗共赏中塑造了国学形象。

电视剧、电影翻拍经典著作。近几年来,电视剧、电影行业对传统文化领域的选题呈上升趋势,2005年《汉武大帝》中展示的汉文化带动了一阵“汉学热”,2007年,国人掀起了翻拍四大名著的热潮,《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在新时代的光影技术下再次演绎视觉盛宴,2007年《贞观长歌》再现大唐盛世。在电影方面,以打响2009年贺岁档第一炮的《花木兰》为例,该影片重新打造国学经典中妇孺皆知的典型形象花木兰,用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感人本土传奇唤起国人心中的深厚民族情结。这部古装传奇巨著上映后,在获得过亿的票房佳绩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2010年3月21日,《花木兰》还同《赤壁》、《建国大业》等逾百部中国优秀电影当选《电影看中国》系列产品,作为历史中国的部分展示中国形象。根据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改编的影片《墨攻》、根据梅兰芳先生一生艺术之旅改编的《梅兰芳》、戏说赵云的《三国志之见龙卸甲》等传统国学中的经典题材也陆续被搬上银幕。

平面媒体适时出版同类题材相关读物。借助《百家讲坛》的东风,中华书局、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整理于丹讲稿,适时出版了《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庄子〉心得》,2008年于丹和孔健的《论语力》也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于丹热”向人们席卷而来。2007年“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上,《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品三国(下)》高居排行榜前三名。①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代替了艰深难懂的文言文,大大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几千年前的经典读物在现代视角的重新解读下有了普适性的意义。

国学形象借助网络、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传播媒介形式出现。2006年,百度开设全球首个国学频道,免费为广大网友提供国学相关信息的特色搜索服务,提供高品质的古代文化典籍在线搜索及阅读功能,千年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新浪网则高调推出乾元国学博客,交换学习国学心得感悟。

五种国学形象媒介传播方式的特点

各种媒介相互策动,使得国学形象的媒介传播方式日益多元化。在飞速发展的传媒时代,媒介资源呈现出丰富化的特征,新旧媒介交织,媒介功能日益融合。在国学形象呈现的过程中,既有传统上的平面媒体、地上波广播电视,也有卫星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以及互联网络等新型传播媒介。多种媒介传播方式为国学形象的呈现提供了多元渠道。

借助多种媒介传播方式,国学普及呈现“大众化”、“通俗化”。由于年代久远,传统国学形象在大众心中多是抽象的意象,给人以艰涩冰冷的陌生感,而经过现代媒介的全新解读,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平民百姓的距离,例如,《百家讲坛》利用悬念化的图片与文字配合讲解,适时配有震撼人心的背景音乐,强大的视觉冲击迎合了受众的感官需要,使受众置身其中,学者平白易懂的话语将经典大众化、通俗化,“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同时,一般人几乎很少有机会深入大学聆听专家讲座,也不可能经常性阅读专业性书籍,电视讲座及其相关书籍等大众传播方式为大众提供了这样一条走进文化、走进传统经典的便捷途径。

传统文化与时代意义相结合,赋予国学形象新的解读视角与指导意义。任何时代的理论只有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媒体呈现出的国学形象结合当代环境新特点,拥有了实际性的指导意义。在讲述《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时,结合我国国情,于丹指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每一个人的不同声音和谐地融入大的集体的声音中去。专家学者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在总结国学理论精粹的基础上,向受众传播新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与艺术。

大众传媒时代国学形象的媒介传播方式,使得“国学热”出现“暴力化”、“快餐化”、“商业化”的趋势。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程度的提高,文化与商品开始有机结合,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商品进行生产与消费。在市场化、商品化、利益化的过程中,传播媒介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进行再生产、包装、销售,国学在大众传媒利益的驱使下,将抓住受众眼球作为唯一目的,将国学内容扭曲化,传播低俗、不健康、不道德的所谓“国学”内容,使国学变得日益“商业化”、“暴力化”。与此同时,在读图时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受众往往没有时间与精力处理爆炸式弥漫的信息,更不会耐下心来阅读往往晦涩难懂的深奥知识,大众传播媒介将国学打包,变其“快餐化”、“视觉化”来满足受众对相关文化的需求。中国国学是中华民族通过数千年的积淀、诠释、传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想真正吸收其精髓,必须真正潜下心来,仔细揣摩研读才可领悟,仅靠“暴力化”、“商业化”的“文化快餐”有时不仅不能得到纯正的国学知识,甚至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既要求受众提升自己的分辨能力,也要求大众传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加强自身媒介素养,坚守媒介应有的文化操守,真正为大众提供一片解读文化的净土,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注 释:

①2007年12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考文献:

[1]黄保罗.从欧美视角看体现中国软实力的“大国学”[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3-04(013).

[2].《国学季刊》发刊宣言[J].国学季刊,1923(2).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7.

[4]邓青,李敬一.论文化产品的产业化发展[J].新闻爱好者,2009(10).

[5]D.J.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185.

第4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优良家庭家风心得感悟1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从古至今,《诫子书》、《勉谕儿辈》、《治家格言》、《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作为一个寻常百姓家,我的家风就是“踏实做事、真诚待人。”生活中,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有损他人的事。即:做好事,当好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家人,先管好小家才能影响大家。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优良家庭家风心得感悟2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优良家庭家风心得感悟3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

第5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彭银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存在着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方式上强调知识灌输的问题,使德育出现单一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倾向,教育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以来,党的十有关文件和多次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制定了《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改革,传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青少年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刚才您谈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在全国很多区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问,肇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

彭银祥:我们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势一:建立了政府强力推进的运作机制。2013年肇庆市工作会议和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要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由市委市政府倡导这项工作,在全国应该是首例。

优势二:准备充分,试验先行。我市的课程决策至少经历了四年多的试验和准备。在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进行调研、咨询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优势三:教学内容更具导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我市目前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既较好地体现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又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儒家经典“四书”和《礼记》为重点,兼及《道德经》和《周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如此明显的优势,想必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一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彭银祥:是的,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日渐凸显。

首先是形成了立德树人“知行结合”的课程运作模式,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教”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行动方案,推荐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学典立德”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知行合一外化学生的行为,达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学典立德”教学模式,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落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突出经典教学对于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注,总结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拓展延伸(领悟和实践经典)―背诵经典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孔子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竹文化”“玉文化”“花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扩展了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个抓手,其中课程是最基本的保证,肇庆是如何整合这方面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的?

彭银祥:我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问题。一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中去。三是教育环节全覆盖,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来说教育人群的全覆盖。我市目前从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这“四有”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落实。从幼儿园到高三,每班每周一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安排专任教师上课,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使用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使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年级至高二着重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道德经》《礼记》,高三主要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每部(篇)经典的独立精神,又能兼顾系列经典的整体关联,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好地遵循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说说学科课程的全覆盖。我市各学校结合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早午读、大课间和升旗礼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樱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和传世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全方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来谈一谈教学环节的全覆盖。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进校园到进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社团活动作延伸,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为拓展,县(市、区)主题活动为窗口,各中小学通过周末大讲堂、研究性学习、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理性认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辐射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做了哪些工作?

彭银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引领。我们成立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组织指导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强化教师培训。市教育局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组织各类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参加中华书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培训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三千余人次。各县(市、区)和学校也纷纷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为老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研提升。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锤炼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以传经、教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教案共享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演讲比赛、教师素养比赛等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教师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

健全激励机制。市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校合作。请您谈一谈,肇庆是如何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彭银祥:一方面强化家校互动。要求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肇庆市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行为指引》和低年级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传统美德“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经典诵读家庭”“美德之家”等途径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创设交流平台。市教育局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开设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新浪、网易博客平台,及时全市各地各校教育动态,报道各地各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开辟“锦言录”专栏,反馈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肇庆教育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银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根据我们的访校记录和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城区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已经能熟读或背诵相关经典选段,学生通过诵读和吟诵,熟悉经典、领悟经典,培养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师行孝等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日常行为更趋规范,涌现出一批“美德少年”和“美德之星”。在公布的2015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以高于第二名15分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广东省五个城市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测评组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市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了“示范教案推荐”和“优秀课程规划与教案征集”,评选出25部优秀课程规划和203份优秀教案,并向全市推广使用。此外,在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我市教师获得三个项目的特等奖,有2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1人,获奖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令人瞩目。

全市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学校教育辐射整个社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市教育局还接到家长表示赞扬和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话,一对耄耋之年的退休大学教授,听说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专程到学校听课。如今,传统文化经典亲子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在肇庆蔚然成风。

:正所谓努力耕耘结硕果。四年播种,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和变化,但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苦有甜,请您谈谈这中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彭银祥:确实如此,我想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认识是先导。同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校内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不均衡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差异。帮助全体教育工作者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师资是关键。能否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给学生,老师是至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通^骨干教师培训和结合实地观摩的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教学“种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扩大培训的范围,调动教师自我进修的积极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6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让我们与古圣贤为友,畅游古典文学,继承并发扬国学,让我们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1经典是风筝,诵读这根线放飞它在更远的蓝天;美德是鲜花,传承这簇叶点缀它更甜的笑靥;知识是鱼儿,行动这条河荡漾它更灿的魅力;美好的心灵是种子,用“诵读经典、传承美德”栽培,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加工,就会为自己和社会酿一杯“果汁”——做个真正的国学小名士。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在我心中播下了国学的种子,它以妙趣横生的比赛展示了中华的风采与魅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唱基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表美德。节目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主题,让我悟出了自己沉思良久的问题——怎样才能用真学实干,酿出国学小名士这杯甘甜的“果汁”。

回味节目,真令人感慨万千。要酿出甜美的果汁,首先要用“诵读经典”播下种子,用“传承美德”栽培果实——知识。然后以“学以致用”为配料,以行动为榨汁机,让“果机结合、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作为四个词组的诠释,使“榨果汁”难倒不少人。记得比赛中有一场考验:在选手考场的门前,放倒一个垃圾桶,看看能否有人将其扶起。哪料到这一组的选手竟没有一人主动扶起,倒是用了许多哲言来忏悔了这一事实。呵,知识的果子甘甜了,行动的机器没榨好,结果终是一无所事。拿扶垃圾桶来说,有了知识却不扶等于0,想去扶起不会扶也等于0。知和行是缺一不可的,有知无行知呆板;有行无知行愚蠢。行动是镜子,映出知识的光辉,知识是音符,谱出行动的韵律。要想知行合一榨出美汁,还须知识贯彻行动中,行动体现知识力。

一次,我在教学楼里发现了一团废纸,白色的污点在干净的瓷砖上各外刺眼。我注意到了它,却压根没在意:一团纸而已,谁不会捡起?可是,当我快走到教室门口时,忍不住停下了脚步。那团纸的身影一次次在眼里出现,“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名言一遍遍在脑海中闪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下了楼,捡起了那团废纸。瞬间,我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心绪一下子明朗起来。我榨了一杯果汁!其间体现的知识和行动虽少,但却饱含知行合一的甘美。

说白了,大赛主题能给我们一个最好的诠释。“诵读经典”就是“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就是“学以致用”,“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而将知识与行动结合,便酿出了甘美的果汁——你就是国学小名士了!

来吧,播下经典的种子,收获美德的成长;捧下知识的硕果,榨出行动的美汁。愿人人为心灵酿一杯果汁,愿世界被知识推动,因行动进化,让知行合一的果汁散发醉人的醇香!

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2诗词就是中国历史上一颗颗宝贵的珍珠,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是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还是抒感、饱含历史的珍贵文物。

在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选拔大赛中,我不禁感叹选手个个都是精英。

看选手们一个个自信地站在那里,他们一定做好了赛前的准备,肯定读了很多古书、诗文。不过,我还是在心里替他们捏了把汗——他们还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呢。而当他们卡壳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当他们思索了一秒钟后,就说出了一句句诗词,我紧揪的心才放下来,同时也暗暗的佩服他们的诗词量之大。

通过观看“国学小名士”电视大赛,使我对经典诗词有了新的理解,我发现诗词中还有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强烈地表现了文天祥爱国的情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则向我们点明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个人也有自己的长处,要互相取长补短……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韵味,需要我们仔仔细细地品味。我认为,我们中小学生更加应该学会这些诗词名句、传统礼仪。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接续国学薪火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作为中国人应该以此为傲。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国学学习的行列中,继承国学经典,发扬国学经典,让我们在古诗词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吧!

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珍宝,也是汉语的文字精华。国学小名士,是一场考验,是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文化的传播,是知识的训练。

从我国第一个诗歌总集《诗经》出现后,诗歌文化开始在中国建立起来。唐诗、宋词、元曲……一向到现代,足以体现诗歌的历史是悠久的。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了韵味和文学气质,雅俗共赏。

国学小名士的举办,贯彻了党的__大会议精神,更让我们深入了解------在山东的访谈文化的基本知识。__大确立的会议目标,就是下一个文化发展的方向。

年龄不一,却拥有着相同的骨气。一同站在知识的舞台上,展现最优秀的自我。设定了不同程序、规定的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积累随机应变。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赢家。没有十分的聪明,真正的成功在于日常的积累和努力。“积累日常,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也是学的含义。

“借我一元钱吧。”面临着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只有两个:借或者不借。答案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而三年级的小学生回答的理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理由很简单,它就发生在这个小学生自己的身上。小时候一次玩耍,他和妈妈走丢了。是一位大哥哥帮忙他找到了失散的妈妈。对那个大哥哥而言,也许仅仅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个举手之劳,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甚至能够说深深地影响了他。所以,应对这个问题,他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借。”爱,是具有感染力的,能够传递。

中国有些传统文化,我们有了解多少呢也许是一个,也许是两个、三个……根舞台上的他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期望,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我们的表现就代表了中国,我们的进步证明着——中国,这个文化大国,正在进步,一步步走向繁荣。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知识,弘扬中华历史文化精神。

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4观看了《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大赛,感觉受益匪浅。

参赛的选手们,年龄并不大,但各个都是人才,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热爱让我震惊不已,他们十分好学上进,对诗句的了解和把握已经滚瓜烂熟了,各种经典诗句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就连评委老师也很佩服这些孩子们,不论年龄大小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激烈的比赛,不在乎输赢,他们的心理素质很让我们欣赏,他们的脑袋里装着数不清的诗句,我也很佩服他们是怎样把这些记在脑子里的不管怎样说,看得出他们在家里,在校园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表面平淡,其实一句句诗已经在脑子里环绕着,望见对手反超了一点点,就要做的比对方还要强,他们说的话有水平、有素质、有涵养,每一句都有必须的好处和道理,倾听他们说话,会懂的很多从前不明白的道理,每看完一集就会向自己发誓以后也要好好学习文学知识,学好语文,打好基础,将来,我也必须能站在那个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平台上,迎之后淘汰和晋级,和一些品德兼优的好学生竞争!

在比赛中我看到一个环节,是导演组特意安排的,就是找不同的选手给他们钱帮忙买电池,选手们会分别遇到借钱的阿姨,看看他们能否借钱,结果只有两个人借了钱,其余的都说坚决不行,当然,选手们各有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每个都有道理,让人无法挑选出最好的,这时,妈妈问我遇到这种状况会怎样做,受了选手们的启发,我说,如果我身上有钱的话,我会大方的借给阿姨,当然要在自身安全的状况下,如果阿姨另有企图,我身上即使有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借给她,如果我没有自身带钱,我是不会把导演或摄制组的钱借给她的,因为这钱不是我的,我没有掌管钱的任何权利,这是别人的钱,即便是用我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妈妈很满意我的回答。

开学以后,我期望老师多教我们一点关于国学的知识,让我们从这些国学经典之中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并且期望老师也多多举办国学知识方面的活动!我相信,我也能够做的很好!

国学小名士观后心得5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构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持续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

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第7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其实总是在一次次地重复,但是不知道依据在哪里。从这一点来讲,复归内心,重新发现自己,这是我做“心得”阐发的唯一目的。我所做的不是对《论语》的解读,也不是对《庄子》的注释,我所做的无非两个字,叫做“心得”,一心有一心所得,千心万心,只要用心,皆有所得。

这样的一种心得,其实无所谓正确与否,我不提供任何答案,只提供一种感知的方式。我所完成的是对文化基因的唤醒,而不是任何知识、道义的灌输我想说的就是在一个多元的、变化万千、价值断层的社会形态中,我们每个人如何从仓皇中找到镇定,从变动中发现自我,于这样的一种忙碌迷惑之中拥有更多轻盈和快乐,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效率。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有一台大型的节目叫《感动中国》。这几年来,我一直是这个节目的推选委员。在2006年的材料中,我看到了一个叫林秀珍的农村妇女,河北衡水人,终其一生,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她从二十多岁嫁到这个村子,就义务抚养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她作为一个新媳妇去认人的时候,看到刘爷爷刘奶奶这样一户人家,很穷,她就说我婆家也不富裕,那我吃窝窝头,你们也跟着吃,我喝粥你们也喝粥,但我保证你们不断炊,这样说过以后,她就每天去给人家做饭,天天做,一直做了八年。这就是林秀珍被推荐的全部理由。如果不是《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发现了她,她也许一生都不会走出那个村庄。

当时的推荐语是我写的:“如果富人做这样的事叫做慈善,那穷人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我看她的材料的时候,就想到了“仁”这个字,二人成仁,仁爱之心,永远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生发出来的,区区两万字的《论语》,“仁”字被提到109次,“仁”可以说是中国儒家思想核心中的核心、基石中的基石。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世界上安身立命,那么,就用树立自己的心去帮助别人去树立,将心比心,将自己的心去与同类的人做一种心灵的模拟,这就是仁义最基本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后来被孟子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非是讲眼前人、身边事,当下完成,把它推广开来,不需要多么远大的理想,也不需要位高权重。

第8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关键词】乡土资源;高中政治;生活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堂正是顺应新课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同时符合了高中生的“体悟生活、提升思维”的身心特点,也克服了传统政治教学重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轻学生生命的情感需求,重知识的传授与识记、轻知识的运用与解决,有利于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的价值,从而唤发课堂应有的生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高中政治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理解较难,学生往往对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挖掘生活资源成为解决政治课堂问题非常有效的途径。丰富而有代表性的不少教材资源往往与学生现有教学区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即乡土资源具有其他课程或生活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亲切感浓、真实感强、情感共鸣度高、清新质朴,直观具体,与学生现实生活最近也最紧密,突出学生生活的主题,有利于升华学生爱乡情感,极易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和潜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是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一部好教材。总之,乡土资源的植入易使高中政治课堂充满乡土生活气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活化景观,焕发出政治课堂的生活魅力。

如何巧用乡土资源,营造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播放乡土影像,丰富情感体验,实现教学资源生活化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课堂教学一旦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拔动学生的情感之弦,适时引入乡土视频,利用学生成长环境的亲情和乡情,使学生学习在情感支撑下变得积极主动,使学生关注课堂,享受课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认识现实生活,提升生活的意义和质量。

在执教《实现人生价值》时,播放《感动潮乡》海宁十佳教师颁奖感人画面这一乡土影像,这位教师身患重病,瘫坐在轮椅上,由家人陪同接受市领导和同行们对他的关怀与祝福。他曾在四川汶川支教多年,为了改善当地学生的就餐环境,在家境十分贫寒的前提下毅然捐出仅有的10万元钱修建新食堂,并使其成为汶川地震中支教学校师生唯一的避震港,挽救百名多生命,用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学生,用炽热的爱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他用无私的爱和真诚的付出深深感染着我们海宁潮乡每一位儿女,无数感动事迹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无数异地孩子的命运因他的努力而改变……同学们,这位可敬令人尊崇的教师是谁吗?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位让你感动的教师吗?顿时许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流泪,心灵受到震憾,情绪高涨,学生踊跃发言,纷纷介绍起自己身边让自己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老师,在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师爱的伟大,营造学生亲师、爱师、尊师的情感氛围,鼓励学生长知识、练修养,增能力,像教师一样树立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在教学中植入与教材相切合的这一朴实而富有鲜活的乡土资源,容易诱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更易使学生感到家乡先进人物的可亲可信与可敬,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考,用心感悟与体验,在升华情感中易达成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实,从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活用乡土资源,化解教学难点,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知规律就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因此,生活化教学在活用乡土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时,更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在感悟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的活用能力。

在执教《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让同学从现有生活经验中搜索当地的传统习俗如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岁时习俗、礼仪习俗、社会习俗等,让学生自主讲解,互相讨论与评价,学生印象更深刻,真切地感悟到教材上所讲的传统习俗对我们生活的持久性影响。同时根据学校组织的参观海宁古城活动和平时走访所拍摄的资料进行播放或呈现,配以自己的解读,感受海宁古城老宅如徐志摩故居、金庸旧居、海宁皮革城、盐官古城的建筑风格,从而理解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针对当前海宁申报国家文化名城,提出“为什么借助海宁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名城”,将现实生活问题政治化,让学生深入实践进行调查与思考,从民众融入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发言中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及作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基于海宁皮影戏已经成功申遗的事实,让学生感受自豪的同时,勇于面对皮影戏制作人才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以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延伸到课外生活,为下一框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作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三、亲临乡土资源,开展研究学习,实现政治作业生活化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富有创新能力的实践主体学生,让他们利用署期与假日走出校门,融入到乡土的自然与人文情境中,体验妙趣,回味家乡的过去,畅想家乡的未来,在亲身感受中拍摄,撰写考察心得,拓宽政治课堂的生活视界。

在执教《公民的民主决策》一课后布置课外延伸作业,公民应该如何为政府打造“魅力海宁”做些什么样的现实努力。学生们利用国庆长假,选取最能代表海宁文化符号的传统文化名胜、文化名人、文化特色、民间工艺等进行现场调查,采访、拍照、查阅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把自己亲身感受及体验写成考查心得、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在班级进行交流或成果展示,评出实践的各类奖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在肯定活动成效的同时指出不足,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这样多样化的反馈形式,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唤醒了学生的成就感,促进乡土资源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的实效。

第9篇:传统文化心得感悟范文

中华文明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貌有的财产,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辉,发扬光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承中华美德开幕词范文于,供大家参考。

关于传承中华美德开幕词范文1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A:我们通过学习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老子,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安排同学搜集有关资料)

(如果学生答不全,主持人可以提示:还有许多中华历史名人,如庄子、孟子等等。主持人自己要准备好名人资料)

B: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都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

C:你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想!)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

(主持人点同学说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

D:刚才同学们谈到了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等等都是民间工艺;戏剧、国画、书法等等都是民族艺术。你们的知识真丰富!

A: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叫做

(1)民间工艺(有哪些举例子,选择一个详细介绍,可以画成图画展示给大家)

(2)民族艺术

(3)必备古诗背诵(主持人安排同学介绍)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主持人安排同学现场进行)民间工艺制作展示:剪纸,布艺个人作品等。

B:现在邀请一年级三班的陶心妍同学进行京剧展示:现场演唱一段京剧曲目。

C:下面有请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必备古诗诗朗诵。

D:下面有请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主持人约一到两个节目,同学表演,其它同学猜是什么神话故事)

A:下面有请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中华传统小吃有哪些?)、现场赠送中华小吃(自备)等。(主持人安排)

(主持人需要鼓励参与的同学别具匠心的展示)

B: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的汇报再继续补充点资料或者提点建议呢?(没有就向后继续)

老师补充:许多同学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可以也可以上网查询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料,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贴到走廊的窗子上,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交流。

主持人评出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得奖者加十分)。

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你可以欣赏到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你们个个都是传统文化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主持人注意:必须提前安排同学搜集资料,安排好发言的同学。做好传统文化班会准备工作,如:图画、布艺等等)

关于传承中华美德开幕词范文2开场词

蓝:当国学的春风徐徐吹来,传统文化的种子便落在了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刘:循着传统文化呼唤的声音,我们新一代学子扛起了继承丰富传统文化的重任。

施:作为学习中文专业的当代大学生,秉着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乐于传承。

李:作为孜孜求学的中学生,秉着对国学、对传统文化的渴求,我们喜于继承。

蓝: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

施:亲爱的各位出席人员

刘:敬爱的老师们

李:可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施:欢迎来到20--年从化四中和珠江学院合办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成果汇演”的现场,我是来自珠江学院的主持人,施冰冰。

刘:我是来自从化四中的刘一首。

蓝:我是来自珠江学院的蓝伟峰。

李:我是来自从化四中的李哲。

蓝: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团委书记周玲军,从化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国勇,从化四中校长罗世聪,副校长黄长新。

李:还有初一年级的全体师生,部分家长,欢迎你们的光临指导。(鼓掌)

领导致辞

刘: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施:浩浩荡荡的中华文明,为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延续提供了营养液。

刘:在这种营养液的培育下,我们新一代学子慢慢学会了传承,

施:接棒传承的过程中,领导、老师的助力给了我们前行的勇气。接下来,有请珠江学院的院长上台致辞。

院长,下面有请从化四中罗世聪校长致辞。

施:谢谢

节目:醒狮和咏春拳

施:谢谢罗校长。

蓝:拳风阵阵,绝技咏春展出浩浩民族气;锣鼓声声,威风雄狮舞出凛凛中华魂。

施:首先有请珠江学院的同学和四中的学生为我们带来醒狮和咏春拳表演,大家掌声有请。

节目:名篇朗诵《蒹葭》

刘:好的,谢谢珠江学院的师兄师姐们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李哲,我想考考你,你知不知道咱们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

李:欸,这个问题可难不倒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当然是《诗经》啦。

刘:没错,非常正确。接下来的名篇朗诵《蒹葭》,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李桂深老师进行古琴伴奏。

李:请欣赏。

节目:舞蹈《礼仪之邦》

蓝: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而如今的青少年该如何传承我们的礼仪文化,成为谦谦君子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施:没错,那么接下来的表演嘉宾们将用舞蹈的形式来阐释他们对中华礼仪文化的理解。请欣赏舞蹈《礼仪之邦》。

节目:相声《下象棋》

刘:象棋是一种古老的益智类游戏,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而相声也是咱们中国特有的曲艺文化,那么他们两者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李:这个问题问的好,因为接下来的节目正好可以解答你的这个疑问哦,请大家欣赏相声《下象棋》。

节目:民乐合奏《紫竹调》

蓝:谢谢二位的精彩表演,那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音乐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的。

李:是的没错,这就是所谓的礼乐文化嘛。那接下来请大家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

节目:朗诵《少年中国说》

施:少年是中国的希望,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的激昂热血让我们的国家永远朝气蓬勃。

刘: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掌声有请珠江学院的表演嘉宾为我们带来朗诵《少年中国说》。

节目:《汉服展示》

蓝:曾几何时,中国人曾经褒衣博带,衣带飘飘,被尊为衣冠上国。

施:是的,中国人服饰的变迁可以说是一部微缩的中华文明史。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睹那穿越千年的汉服魅力。请欣赏《汉服展示》。

节目:茶艺和书法展示

刘:好的,谢谢如此惊艳的汉服表演。那么接下来要登场的就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的茶艺和书法啦。

李:是的,茶香四溢而文以载道大概是读书人享受的至高境界了吧,下面请大家欣赏茶艺和书法展示。

节目:舞蹈《采薇舞》

蓝:再次感谢精彩的茶艺和书法展示,接下来要登场是五位优雅的舞者吧,冰冰姐?

施:没错,五位翩翩而来的舞者都来自珠江学院,她们带来了舞蹈《采薇舞》,请大家欣赏。节目:歌曲《红豆词》

李:谢谢五位的精彩表演,一守,你知道古时候的词是可以唱出来的吗?

刘:我当然知道啦,我还知道,一些好词就像咱们今天的流行音乐一样唱遍大街小巷呢!

李:你知道的挺多啊,那接下来我们就请大家欣赏歌曲《红豆词》吧。

节目:《-规入则孝》

蓝:哇,咱们今天的节目可真是精彩呀,感觉咱们的同学们那一个个真是太有才了,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啊。

施:那是,咱们珠江学院和从化四中今天可是强强联手啊。

蓝:打开文化的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彬彬走来的是儒家文化。

施: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规》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

蓝:让我们用最诚挚的心,去诵读、去感悟先哲经典《-规入则孝》,传承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吧!施:有请四中学生。

结束语

施: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蓝: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刘:今天,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施:今天,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将

蓝:品读经典,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李:传承文化,愿华夏文明礼仪之果永远香甜

刘:弘扬国粹,愿五千年的文化精粹世代相传

施:让我们,手牵手

蓝:以青春的朝气,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血液!

李:让我们,心连心

刘:在传统文化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20--年从化四中和珠江学院合办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成果汇演”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到来,再见!

关于传承中华美德开幕词范文3各位老师、各位家人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在这个冰雪初融(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抽出时间来到这里,陪着我们一起学习,您的到来给我们增添了推广传统文化的信心,再一次感恩大家的到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宝藏之一,几千年来,它历经沧桑,引领者中华儿女走过了风风雨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曾被历史的灰尘所蒙蔽,离开我们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人几乎失去了自己的信仰,迷失了生活的方向。所幸的是,当时光进入21世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在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得以复兴。事实也证明,传统文化确实能让人身心和谐、家庭和睦、工作和顺、生活幸福。为了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今天,在县委宣传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这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健康人生讲座。本次讲座的

主办单位是:

协办单位:

承办方是:

另外,今天的讲座能够顺利举办,多亏了今天在场内外服务的各位义工们,让我们用掌声对各爱心单位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讲座正式开始:

1、唱国歌

2、拜师礼

3、观看视频

4、手语

【进入学习环节】

讲师简介:谷太文,现年50岁,河南新乡人,出身农民,成长在特殊的年代,使他的生活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他先后当过兵、经过商、又上了大学,后来潜心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性命哲学方面有了自己的建树。今天,他将带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研习传统文化的所得、所悟给我们授课,掌声恭请。

关于传承中华美德开幕词范文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欢迎来到“道德讲堂”!我是主持人---.

苏格拉底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没有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积小德为大德,积小善为大善,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今天我们讲述的是有关诚信的话题。中华民族历来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修养,一种文明,人人追而求之,歌而颂之。商鞅立木为信,统一了中国;曾子杀猪教子,他的精神流芳百世;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本次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共分为五个环节: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谈感悟、送吉祥卡。

一、唱歌曲

首先,让我们进入今天道德讲堂的第一个环节“唱歌曲”。

请同学们起立,一起来唱《公民道德歌 》。(主持人播放原唱歌曲)

????

谢谢大家。请坐。这首歌曲以歌谣的形式记录道德箴言,深入浅出,易读易诵,春风化雨细无声,点点滴滴润心田,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增强了道德感,陶冶了情操。我们也用洪亮的歌声唱出了我们对生命最真挚的承诺。

二、学模范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些人让心充满温暖。今天我们学习的道德模范是一对兄弟,他们信守承诺,为了兑现“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誓言,上演了一场悲情接力,他们就是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信义兄弟”,一起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主持人播放视频)

孙氏兄弟用良心在你我的心中书写了堂堂正正的“信义”二字,也阐述了什么才是诚信,什么才是良知,什么才是我们应坚守和尊敬的品德。信义好兄弟,他们为尊严、为良心奔波,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而这铿锵之声相信一定也打动了你的心。

三、诵经典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滋养着数千万的华夏儿女,教给我们处世之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段经典,学习一段关于诚实守信的诗歌,我读一句,大家跟着我读一句,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品悟道德力量请看大屏幕。(主持人大屏幕显示经典原句)(边读边放音乐)。

诚信是一句温馨的话,给人温暖,让人快乐;

诚信是一幅五彩的画,让人欣赏,使人陶醉;

诚信是一棵奉献的树,为人遮阳,为人挡雨。

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让我们用行动实践诚信。

诚信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一直都是我们的信念,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诚信尤其重要。不管在哪儿,我们都要讲诚信,要恪守诚信,这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更是我们赢得别人信任的首要要求。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这首诗:“诚信是一句温馨的话,给人温暖,让人快乐;诚信是一幅五彩的画,让人欣赏,使人陶醉;诚信是一棵奉献的树,为人遮阳,为人挡雨。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让我们用行动实践诚信。(齐诵)

四、谈感悟

这堂道德课,给了我们很多的感动和思考,“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相信孙氏兄弟的事迹也让我们在座的同学有所思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下面,我们有请同学,把他们的心中感受分享给我们大家。(采访班级同学代表)

??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请了三位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心中的感受。再次感谢这几位同学们能分享你们的感悟、心得。诚信如甘露,社会若大地,甘露缺失,大地将出现裂痕;诚信如水,道德若船,诚信人越多,社会公德水平就会越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个讲诚信、守承诺的人。

五、送吉祥卡

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最后,我们班亲手制作了吉祥卡,现在就分发给各位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并衷心的祝福大家:厚德善行,吉祥相伴。()

(兄弟两虽已天各一方,但诚信紧紧相连,哥哥没能兑现的诺言,由弟弟清偿。??? 这是人性的本质,是诚信的力量,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举,感动天与地。????生命能闪光, 是因为它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你们的身上披着诚信的光芒,头上绽放的是善良之光。????)

诚实守信是我们整个社会要建立的一种明信片,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愿我们所有的人都把诚信之心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让诚信的人生散发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本期的道德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与配合!我们下期再见

关于传承中华美德开幕词范文5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20=-年第七期“道德讲堂”,学习先进人物,讲述身边故事,传承中华美德,我是主持人---。

今天我们这场道德讲堂的主题是:诚实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的基石,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企业的宝贵无形财产,诚信也是社会和谐的纽带。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转型时期,一些失信行为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社会道德进步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在战胜各种挑战中不断前行的。种种失德失信现象,是前行途中必须跨越的荆棘和经历的磨难。现在,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和我一起静静的反思一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是否做到诚实、不说谎、不做假、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和工作?时间一分钟。

......

好,时间到。同志们,要跨越这荆棘,铸成诚信的高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这就需要我们严于律己,督促自我提高素质修养,做诚实不欺、恪守信用之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造就更广阔的信用“绿洲”。

今天的道德讲堂共有五个环节: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唱道德歌曲--公民道德歌

大家起立。请工作人员放音乐。

......

请坐下,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学道德模范

今天我们学习的道德模范是一对兄弟,他们信守承诺,为了兑现“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的誓言,上演了一场悲情接力,他们就是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请看短片。......

信义好兄弟,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而这铿锵之声是否也打动了你的心?7月15日,我们的身边也发生了一个平凡却感人的故事。

下面请---给我们讲述临沂好的哥--杨玉杰的故事。

......

感谢---精彩讲述,通过杨玉杰的感人事迹,我们知道他犹豫过、矛盾过,但最终做出善意的决定,一个普通人一件普通的事情折射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善良本性,正因为平凡所以伟大,不做作、不刻意,彰显大义临沂人风范。而全市乃至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帮助也充分证明了所谓的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结论是片面和偏激的,我们应该以理性、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对中华美德的传承光大充满信心和希望。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诵中华经典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真实无妄是自然之道,是自然的规律,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假;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此句是从宇宙万物存在的现实和规律上说明了诚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因此也是为人的根本。

现在,请大家一起跟我大声朗诵: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发善心

在共同学习了“信用兄弟”孙水林、孙东林和临沂好的哥杨玉杰的事迹后,我想今天在坐的每一位都有许许多多感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哪位朋友愿意跟我们一起分享?

首先请---给我们做一下点评,发一番善心。

感谢---的点评。

下面有请---给我们做一番点评。

感谢两位的点评。

朋友们,立人先立德,有德才有为,“德”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道德,崇尚道德,追求道德。下面请全体起立,向前方这个“德”字表达我们内心的敬意,深深的鞠上一躬。(主持人回身,带头引领鞠躬)

谢谢,请坐。

下面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送吉祥

今年四月份,---积极响应区文广新局的号召,组织开展少儿图书捐赠活动,分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踊跃参与,按照捐赠标准,共捐赠图书---本,捐款---元钱,所捐钱物全部用于丰富区图书馆馆藏,筹建区少儿图书馆,目前区少儿图书馆已建成开放,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读书求知、学习科技知识的平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