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第1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精神,县级行政区域需要对特种设备安全承担更多职责。同时,过往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统计也证实,县级区域内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比例要远高于市区。再者,依照国家相关文件,目前质监系统属地化改革已进行的如火如荼,属地化后,县区局的工作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县区特种设备监管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的情况看,县区的工作有如下特点:

1.工作量大;

2.人员紧缺,专业人员更缺;以上两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据了解,很多县市特种设备企业上千家,设备超数万台是正常现象。而特种设备监管部门人员往往只有2~3人。

3.地域广泛,分布较散,工作条件较艰苦;

4.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主要体现在:

(1)个体私营经济户、经济规模以下企业较多,经济利益观念较重,安全意识较薄弱,

(2)习惯于缺监管,少监管,和监管松,

(3)监管过程中,使用管理标准化实践操作难,

(1)使用单位的自主规范化管理难。

三、做好监管工作的几个要素

1.人是第一要素

在特种设备管理、监察(尤其是县区范围)工作中,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显得特别重要。工作人员是否拥有止确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态度,是否具备很强很全而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是否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都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状况。

2.与市级质监局特设部门协调沟通至关重要

在安装告知、培训、办案、数据统计、任务分配等方而,如果协调不畅便会制约到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告知对象是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特设监管部门。如果没有好的沟通,就会导致作为对本区域特种设备安全负责的县级特设部门对本区域发生的特种设备作业工作的被动。

四、几种工作方式探讨

1.把好入口关一一转变观念,监管关口前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要求,部分特种设备在安装前需进行告知和安装监检,全部特种设备均需办理注册登记,然后方可投入使用。因为不了解相关规定、技术力量不足或管理不善甚至是用户对县级特种设备管理力量的不信任或者轻视等原因,很多县级区域内的企业,出现了事前、事中工作不到位,亡羊补牢繁琐费力甚至为时已晚的现象。

而以服务为主题的特种设备监管关口前移工作则可以很好的起到事前提醒,事中帮助的作用。并为事后的监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服务了企业,同时规范了监管工作。步骤可以简述如下。

(1)编制《特种设备用户需知》,内容为质监局关于特种设备监管内容和方式的简综述,向新建企业发放。

(2)通过招商局或经法局等部门,与己开始筹建的企业取得联系,以召集相关企业进行会议沟通,或者逐户走访的形式对企业进行宣传指导。

(3)城建局或上级领导,将电梯使用登记证纳入销售许可证中竣工验收项之一。可以规范电梯使用单位在投用到第一次年检之间的管理,也可以加强对维保的维保。

2.分类分级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建立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安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总体要求和监管简述如下:

(1)到达如下要求的为一级,即综合评价为优秀企业。这个级别的企业能够自觉履行安全主体的责任,可以完全做到三落实、三有证、三记录、两检验、一预案,安全状况良好。对此级别企业需要及时进行特种设备新标准、新规范的宣贯,定期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进行沟通,同时按照较小的比例进行抽检即可。

(2)到达如下要求的为二级,即综合评价为合格企业。这个级别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管理不完善、隐患不断,不能自觉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但设备无严重隐患存在。对此级别企业,要通过行之有效的一整套方案,以攻关的方式,坚决彻底整改,逐步达到一级的水平。

(3)管理状况如下的为三级,即综合评价不合格企业。这个级别的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法整改或不及时整改或者安全意识淡泊,管理混乱,隐患不断且拒绝整改。此级别的企业,以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原则,以专人督办的形式,依法进行查处,必要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各部门联合执法,及时向上级质监部门、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方式来处置。

3.宣传教育和社会力量的重要性

第一条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广泛的提高群众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如电梯、气瓶等)的安全意识和基本了解,让群众展开全而的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管理者与使用者的沟通。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和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的工作,切实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整体能力,切实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第二条是社会力量,应当密切注意,甚至主动扶持具有一定能力和意愿的社会力量来介入能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的相关工作中。比如维保单位,安装单位甚至是协会,均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与质监总局陈钢局长2011年初的特种设备监察工作讲话均对这一点有明确的表态,表示应对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为特种设备安全做出工作。

五、结论

第2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064-02

1 计算机信息安全简述

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主要是指保护用户数据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其应用的广泛性以及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使得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尤为重要,下文将分析引发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和解决思路,为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引发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信息系统所依赖的操作系统造成的安全问题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计算机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大管家,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保障不足是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一般而言,操作系统引发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操作系统漏洞,这种问题通常是由操作系统设计时的逻辑或者编码缺陷和错误所引起的,以最为常见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而言,服务拒绝漏洞、热键漏洞、帐号快速切换漏洞、UPNP服务漏洞等都是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其二,操作系统组件的安全问题,例如提供Internet服务的IIS组件中MSADC可以使得恶意攻击者执行远程指;其三,是操作系统安全设置的问题,例如不用用户的权限分配问题、管理员账户的弱口令问题等都是操作系统安全设置方面的问题。通常而言,由于操作系统管理着各种软硬件资源,因此其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波及面相对比较广泛。

2.2 应用软件造成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应用软件是计算机解决特定问题的专门性的软件,如常见的办公软件Office、聊天软件MSN、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专业的作图软件Photoshop等等。应用软件带给用户方便的同时往往由于软件设计问题引发了一些安全问题,例如Office应用程序出现的MS12-027漏洞,相对而言应用程序所造成的安全问题相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影响范围较小,但也同样不容忽视。除此之外,一些来源不明的应用软件或者用户贪图便宜下载的破解软件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该类软件捆绑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容易致使用户数据遭受完整性和保密性的破坏。

2.3 计算机硬件造成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硬件是软件系统得以运行的必要支撑,而硬件引发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计算机硬件物理环境的安全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计算机电磁破坏、静电的干扰、供电设备的稳定性、物理设备防偷盗功能以及湿度温度对于计算机硬件的损坏;其二,是使用一些不安全的硬件设备,例如在机关单位使用家用的路由设备,随意将可移动磁盘在有重要数据的主机上进行拔插等,都给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很容易的就可以发动远程攻击。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是人们容易忽视的信息系统安全方面,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于木马、病毒等带来的破坏,殊不知硬件带来的数据丢失损坏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在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方面,选用质量上乘的硬件设备也是计算机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面。

2.4 计算机应用者操作水平以及安全意识不足引起的安全问题

计算机应用者是操作计算机完成各类工作的主动行为者。其操作水平以及安全意识不足也容易造成计算机安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基本计算机操作水平,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一些年长的计算机应用者身上,由于对于信息技术的陌生性无法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第二,缺乏信息系统安全操作意识,该类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往往心存侥幸认为信息安全远离自身而进行一些危险性的操作,例如关闭防火墙、随意将主机暴露在公共网络之上,在操作完成邮件后不能进行安全推出;第三,不能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各类应用软件,例如在注册用户名/密码时使用弱口令,将本地的打印机设备随意的在局域网内共享、不加限制的共享本地文件等都是非常危险的操作。总之,计算机应用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也是导致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

3 构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3.1 提升操作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首先应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手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应定期对操作系统中的漏洞进行“打补丁”操作,通过“打补丁”操作能够有效地减少由于操作系统漏洞引发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例如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7 SP1补丁包;第二,关闭操作系统中不常用的服务组件,加强操作系统的审计,例如关闭不对外提供网络服务的IIS组件,删除Windows Media Player避免常见的信息泄漏和脚本执行漏洞;第三,更新或者升级不作系统厂商所支持的操作系统或,例如及时的升级Windows xp系统或者安装Linux操作系统减少安全风险。正如上文所述,操作系统管理着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其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强其安全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3.2 提升应用软件安全保障

应用软件安全有效拓展了计算机功能,是计算机完成特定工作的必要软件支撑。提升应用软件的安全保障应从应用软件选择、更新维护以及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应用软件的选择,应从正规的、可靠的、知名度较高的软件供应商或组织下载所需要的应用软件,坚决杜绝使用被破解、来源不明的应用软件;其次,是应用软件的更新维护工作,更新维护一方面能够提升带给用户更加便捷的可用性,另一方面更新维护往往对应用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修复的过程,因此做好应用软件的更新维护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就是应用软件使用的合理性方面,例如FTP文件服务应禁止匿名访问,通过分配给用户登录名和密码来确保文件服务器的安全性,同时还有一些远程软件的应用,在方便自身的同时容易造成安全漏洞,因此在一些具有保密性数据的PC上应尽量的杜绝该类软件的应用。总之,应用软件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集,提升其安全性能够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3 提升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以及安全组件的运用

计算机硬件安全安全保障主要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防盗、防电磁破坏、防恶劣环境破坏等方面的保护,另外,为了防止突然停电对于重要数据丢失的影响可以采用UPS供电设备,伴随着标准化机房建设,未来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较之传统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为了提升信息安全方面保障,运用一些安全软硬件设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常见的防火墙硬件技术为例,通过在内外网之间安装防火墙设备能够有效的过滤各类数据,通过在各网络各个层次添加各种级别防火墙设备,能够做到IP数据报、应用数据流等多维度的数据保护,另外三层交换机提供的VLAN子网划分技术在企业多部门数据保护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提及的是,目前无线网络的大量应用也使得无线路由器的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建议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限制登录IP,网络访问加密以及MAC地址绑定等手段提升无线网络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应在计算机主机上安装杀毒软件,目前常见的有诺顿、小红伞、360等安全防护软件,通过傻瓜式的操作便可方便做到操作系统的安全保障,因此合理运用好安全类的应用软件也行之有效的办法。总之,提升计算机硬件保障以及安全组间的运用也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

3.4 提升计算机应用者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

加强计算机应用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指定的计算机操作制度,尤其在一些的机构应做好制度方面的设计,应根据工作实际需求,指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例如不可以将计算机主机带出办公场所、不可以对计算机硬盘数据进行刻录、定期对计算机审计报告进行查看记录;其次,定期对应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一方面使其形成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识,在安全意识方面可以以真实的案例进行教育,通过真实案例能够有效增加应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加强其安全操作水平,使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例如通过清理用户Cookie数据、关闭长期不用的计算机端口、定期更改计算机登录口令等具体的操作实现用户具备较强的安全操作水平。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机应用者等诸多方面,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应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最终实现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龚雷. 应用安全透明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与模型研究[D].郑州: 信息工程大学, 2013.

[2] 张小平. M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3] 何洪峰. 论网络论坛事前审查制度[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4] 朱素平. G市国税内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南宁: 广西大学, 2013.

第3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6S管理,实训室管理,实践应用

一、6S的概念

6S的管理概念源自日本,其中包括6个关键词:整理(seiri )、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nuke)、安全(safety)。这6组词汇在日语的发音都以S开头,因此,取名为6S管理。6S的前身是5S管理,较之5S管理,6S管理多出一项管理要素,即为安全要素。6S管理,主要是对现场的人员、设备、物品、材料、制度等进行管理,使得一切合理化规范化,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在实训室管理中,可实现实训场地管理清晰、明了,设备、仪器等可以妥善保管,实训场地安全、舒适,提高实训室综合利用效率此的目的。6S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整理(seiri): 对实训室内所有物品进行分类,根据需求程度,分为必需品及给必需品,必需品为必要物品,进行归纳管理,非必需品则对其进行消除处理;

2)整顿(seiton):将留下的必需品进行归纳分类,并且标明详细的数量标识,以便后期的盘点归纳,及时补漏;

3)清扫(seiso):即保持实训室场内的环境干净、整洁,包括仪器设备及场地环境;

4)清洁(seiketsu):要随时保障实训室场内以上三种要素,在完成实训操作后,立刻做到时刻整理、整顿、清扫,并且规范、高效;

5)素养(shit-nuke):将制度、要求变为习惯,发自内心的去保持实训场所内的环境整洁、有序,使得管理人员逐步形成高素质的管理工作习惯;

6)安全(safety):注重场所内一切不安全因素的排除,建立安全意识,并且提出相应安全管理方案,以防患于未然。

二、6S在实训室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1、完善实训氛围,弥补教学不足

目前高效实训过程中,容易出现综合实训较之单项实训相对较少,实训过程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实训过程中缺少完整的实训流程,多以理论性指导,实践操作较为缺乏,使得教学中学生无法将理论同实践良好结合,掌握知识要点;并且,实训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设备操作的严格指导,使得学生在教学中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工作时,会产生不利影响。6S管理经验的引入,可以模拟企业在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并且有良好完善的操作流程与体系,有助于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且在实训室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操作,在实训中掌握操作要领,并且对设备的养护、收纳规范等,都会有意识的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提高实训室应用效率

由于6S管理的引入,这样在一定层面可以规范师生在实训操作中的行为,不仅减少试训材料的耗费。并且在仪器、设备等应用方面,由于管理清晰,护理毕业论文可及时发现设备、仪器的损坏等,这样有助于管理人员进行修复,提高设备仪器等利用率。由此可知,在实训室整体应用的效率上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3、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6S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实训过程中6S管理制度引入,逐步将6S的管理模式潜移默化的形成在学生脑海中,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建立上非常有益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爱护设备、保持环境整洁、使得操作过程中行为规范,最重要的是安全意识的形成,在学生未来工作中对自身及企业安全上是至关重要的。

三、6S在实训室的应用要点

1、建设完善的6S管理模式

在实训室应用6S管理时,首选需要建设健全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制度的设计、方案的建设等都需要进行严格谨慎的考量,并且方案实施后要进行跟踪、监督,并且评估方案实施的效果,以便不断地调整,保证管理制度达到最优,取得最好的成果。

2、向师生建立6S管理意识

通过对全校师生的不断引导,在师生脑海里形成6S管理的概念及意识,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让师生了解并深知6S可带来的利益,使得师生在进行试训操作时潜意识的根据6S制度的规范下进行操作,实现6S在师生中得以应用的目的。

3、6S应用过程中细致、规范、到位

6S管理中,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这几大要素。要求在实施6S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致、规范、并且到位。在设备、仪器、耗材等管理上,由于种类繁多,定要做好分类归纳,明确标识,做好登记,以便后期可及时查缺补漏。在试训操作上,一定要严格地按照仪器、设备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作为实训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将操作规范告知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时刻保持实训室的环境

作为实训室的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实训室的环境舒适整洁、安全,对耗材的回收处理、归纳整理不可忽视,并且要定期盘查耗材物品、仪器设备,损坏者及时修复、不足者及时补充,保障实训室可随时满足广大师生的实训操作需要。并且,在安全层面也要时刻建立安全意识,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并迅速处理,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5、建立监督制度

对于6S管理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以此来对6S管理中包含的所有要点进行检查,对完成优秀的实训室给予评优、奖励,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实训室要求整改、批评,督促其最终达到实训室的管理要求,以此来保障6S在实训室的长期发展。

总结:6S管理模式在实训室的应用,不仅仅是维护实训室整洁、安全、舒适,重要的是通过6S管理,逐步改变实训过程中师生整体的操作素养及行为习惯,从思想上给予指导,综合发挥实训室的效用,对实训操作的质量加以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阶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认同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1]。根据有关部门针对大中型企业近3年来发生事故所作的一项统计显示,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占到90%多,而安全技术水平所占比例不到10%,员工安全意识差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浓厚的安全氛围和协调人、机、环的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因而具有优化安全氛围的深远、长效性意义。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由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观念、方针政策、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业绩目标、企业形象等,是安全管理的“软件”。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健康(职业危害)的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及程序文件、安全规章制度、作业文件、操作规程。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根基,是具体的行为表现,包括岗位操作活动、安全管理活动、安全检查活动、安全宣传活动、培训教育活动及其他各种活动等。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活动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安全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包括从设计、选址、工艺、布局、装置、设施及防护等技术措施和硬件措施,使人身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处于安全状况。

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本质和基础,是直接反映给社会和外界的,可见于形、闻于声,是表层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是手段和方法,是物态文化和观念文化的载体,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面,是中层文化;观念文化是行动的方向、准则,体现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深层文化。深层文化是核心,起支配和主导作用;表层文化是基础;中层文化是载体;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对深层文化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流程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管理等手段,使企业的安全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流程,见图一,并将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归纳为六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准备阶段

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准备阶段,企业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建设氛围,并着手准备安全文化建设的启动大会。启动会标志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启动会可包括领导致辞和宣贯培训等活动。启动会上企业领导应该强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加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同时应该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提出要求,并宣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组和推进工作组成员。同时可以采用宣贯培训、观看纪录片、做游戏等活动对全体员工进行宣贯教育。宣贯教育主要目的是唤起员工安全意识,让员工了解安全关系到每个人、关系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同时说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介绍源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安全文化建设的流程,以及能实现的成果等。让全体员工对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为之后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图一 安全文化建设

第二阶段:企业安全文化现状诊断阶段

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有:1、尽可能对全体员工进行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3]、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的培训和测试。这两个标准是目前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主要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基本方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主要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在培训完成之后应该针对培训内容进行测试,加强员工对于标准的理解和记忆。

2、对企业进行调研,同时发放企业安全文化

设调研问卷。可以采用集中座谈或是单独走访的形式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调研,调研的覆盖面应该尽可能覆盖企业全部的部门和单位,听取员工对于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建议和困惑,同时给员工发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调查问卷,让员工认真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最后整理调研的资料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3、利用 aq/t 9006-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中的评分表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评分,确定所处的层级。首先,召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组的工作人员,对评分表的144项三级要素进行评分。然后,按照《准则》给出的计算方法得出总分。最后,将所得分数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中的层级划分的分值进行比较,看所得分值落在哪个层级范围内,确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所处的层级。

第三阶段: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

结合企业制定的安全“五年”规划制定企业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五年”规划,规划的内容可包括: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安全文化建设阶段划分、安全文化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措施、年度(阶段性)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点。

第四阶段:策划《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文件》

《安全文化建设系列文件》可以包括: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指南、安全文化建设测评规范、安全视觉识别系统(svi)、员工安全知识读本。

安全文化手册主要是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可包括:安全承诺(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安全理念(安全决策、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安全习惯)、安全行为准则(领导层、管理层、员工层)。

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指南是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过程中的指引性文件,指南内应制定安全行为观测方法和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制度、安全宣教工作制度、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安全文化人才培养制度等。

安全文化建设测评规范是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用来衡量和判断自身管理水平的有利工具。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中评分表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适时调整各项要素权重之后得出。

安全视觉识别系统(safety visual identity system svi)是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行业安全标准及企业特性,结合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企业形象等内容,综合利用一切有效的视觉符号营造浓厚的企业安全环境氛围,从而引导员工,形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并且固化员工安全行为。

员工安全知识读本是根据企业员工的实际需要编写的涵盖安全基础知识、国家法律法规、及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安全知识的读本。

第五阶段:总结、提炼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形成《安全文化手册》

文化是人们活动的产物,有活动,就有文化形成,因而企业安全文化自企业诞生、开始进行生产之日便已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在企业中,安全文化并不存在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分,并且企业安全文化一定是来源于企业的安全实践。在本阶段要向征集安全企业的各种安全理念性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安全文化手册中的各项内容。

第六阶段:安全文化的落地生根

安全文化是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只有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的全方位、全过程,并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才能发挥最佳效应,安全文化也才能真正做到落地生根。因此,企业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安全文化的理念内容广泛被员工知晓,让安全文化真正深入员工内心,做到“内化于心”;通过制定各项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等,让员工的行为得到约束,才能“固化于制”;将以上两方面的工作做好,做到位,员工才能不断改善自身不安全行为,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实现“外化于行”。

总之,安全文化建设,培养的是一种社会公德。它最终的作用是文化的长久浸润和积累,使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形成“安全第一”的意识、“生命高于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思维、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方式和自觉行动,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s],2008.

[2] 祁有红,生命第一 员工安全意识手册[m]: 新华

出版社,2011.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2008.

第5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消息,2012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35303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8.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2%。伴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近年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连续多年稳定增加,2012年据不完全统计从业人数达到4000万以上。伴随着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生产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从业人员多,一线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专业性差,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建筑企业疏于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对建筑设备机械操作不规范,安全检查检修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导致建筑安全事件的发生。以下将简述我国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业本身就是高危险的行业。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音、热量、有害气体和滚滚尘土等,以及施工工人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这些都是工人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的体力下降,工作面的复杂使得工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触电等危险源令人防不胜防。

1.2 建筑市场监管乏力,秩序混乱。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违法分包、非法转包、资质挂靠等现象比较普遍,不合理低价中标、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等问题,特别是建筑业市场门槛儿过低,一些低水平、低素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及队伍进入建筑市场,给建筑安全造成隐患。

1.3安全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虽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但流于形式,监督和检查不力,安全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发生事故后,存在瞒报,少报,上报不及时;因责任不明确,追究难度大,也存在追究不严、不彻底现象,最后敷衍了事。这也助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4部分施工企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部分建筑管理层在会议上、文件上大谈安全问题,实际上最重视的还是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实际关注少,舍不得投入。安全工作流于形式,且越往基层力度越低。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安全设施陈旧、老化,缺乏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在一个有安全事故隐患的生产环境中工作。

1.5 施工人员、操作人员职业素质低,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建筑企业安全培训不到位。从我国建筑业总体情况来看,相当数量的建筑工人是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未经任何安全培训,招来即用,这部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不具备起码的安全意识,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出现在上述。

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2.1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工程安全。建立规范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运用法律武器治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动真从严,维护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改变一些地方政府在安全生产执行力、公信力不足,说了不算,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不仅要严惩事故直接责任者,同时还要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和失职渎职行为。对不能认真履行执法职责的部门和人员,要以行政“不作为”严肃追究其责任。彻底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工作监管等职责。

2.2规范建筑市场,整治不规范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整治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做到“三个加强、三个并重”,即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做到立法与执法监督检查并重;加强市场清出管理,做到市场准入管理与市场清出管理并重.力口强资质资格审批后的后续管理、动态管理,做到资质资格审批管理与后续动态管理并重。严厉打击招投标环节中的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行为,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严厉打击过度竞争、恶意压价、压缩合理工期的行为,严厉打击勘察、设计单位不按标准规范勘察设计的行为,严厉打击施工单位不按强制性标准施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严厉打击监理、监测单位不按标准规范监理监测的行为,严厉打击企业资质、注册人员资格管理中弄虚作假、出借出租、资质挂靠等行为。

2.3 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安全意识。建筑企业因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体系,对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农民工,要把安全生产的规范制度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在工作中意识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现实上要注意他们的接受方式,避免空话,落实不到位,现实主义。推动施工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

2.4 把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应当立即制止,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隐患的扩大,能当场解决的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定验收人员”予以整改,整改完毕要及时组织人员复检。

2.5 建立建筑企业安全档案体系作为评比企业的重要标准。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制定安全体系评价标准。加快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记录。督促企业要向政府、向社会做出安全生产承诺,积极倡导、培育企业安全诚信意识,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建立安全生产“不良记录”制度,逐步把存在主要负责人不履行职责或不完全履行职责,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保障措施不落实,严重违法违规等行为的单位列入“不良记录”。根据“不良记录”的有关规定,对其单位实施必要的制裁或限制。

3. 总结

要做好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第6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问题简析 相应策略 安全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49-01

1 安全管理重要性简述

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而言,建筑业可谓其支柱型产业。而面对“作业人员和相关施工机械设备接触频繁、建设过程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低、高空与露天作业较多、高低空作业相融合、施工技术复杂、工种多、变化较大的作业现场安全动态、多样的产品形式以及体积较为庞大”等施工特点和建筑产品特点共同决定了建筑工程伤亡事故多发的现状。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企业对施工和作业人员安全的保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虽近来我国已颁布许多相关法律法规,且安全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然而与其余国家相比却又不难发现: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为尽快解决和有效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便成为了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首要重要任务。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2.1 安全防护设施方面的问题分析

卸料平台外侧、上下斜通道两侧、框架工程楼层四围、屋面四周以及阳台周边等相关防护设施(例如:安全网的搭设以及防护栏的安装等)不满足相关要求;并且地坑口、通道口、预留洞口以及电梯口和楼梯口的相关警示标志和防护盖及护栏等设置不达标。这些安全隐患就很大程度上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了铺垫。

2.2 建筑市场有待规范、整顿

项目中标后,施工方往往会将部分分项工程分包出去,更有甚者,主体工程也被不科学的肢解分包。然而,分包商的社会信誉参差不齐,其安全意识普遍较为薄弱、管理水平与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其中大部分分包商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并为后续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埋好伏笔。

2.3 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安全管理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又是管理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所以究其根本,安全事故率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不健全的管理制度。

2.4 管理相应费用难以落实、相应投入有待加强

据相关文件规定,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履行合同规定来按一定比例来投入安全防护专用资金。然而在实际的招标、投标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均以经济利益为首要考虑因素,甚至不惜为此而恶意压低报价。这就导致中标施工企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本着“经济利润最大化”原则,严重压缩安全防护相关费用,并最终使得安全生产相关器材、设备等在数量、质量上很难达到要求,使得对危险源的控制难度大幅度上升,为日后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2.5 相关从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在施工现场,不乏部分中小型施工单位不能正确地认识施工安全及其相关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导致相关管理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最终使得各个相关部门文件、相关规范标准、相关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并且部分单位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欠缺安全生产技能和管理方面相关技能。做不到操作人员、班组长、项目经理和企业法人“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就从非客观角度上纵容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事故率的上升。

3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3.1 加强并落实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投入(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各个方面)

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相关条文对安全措施专项经费的规定,并对施工单位展开严格有效地监督以确保施工安全管理经费能按规定用于相关设备的置办和维护、更新。最终保证施工安全条件得以真正地实施和有效地展开。并且,除去要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我们还应同步加强人力方面的投入力度,做到专职专人、分工明细、责任明确,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展开。

3.2 完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做到具体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难以落实,究其根本就是相关制度的不够健全导致的。我们应格外注意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使得具体而细化的相关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科学而严谨的制度化管理是安全措施得以落实的根本保障和必要前提。

3.3 增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等

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建设单位以及施工企业等对其均没有设置相关的技能培训、技能考核环节。使得单位、企业以及员工自身对其能力水平的评估不合理,认识不清楚,很难做到技能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我们有必要增强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定期测评工作。以保障投入到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均能胜任相关职务,技能的整体提升是降低事故率最有效、最合理的措施。

3.4 关键环节关键管理(重点突出、着重管理)

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是由于对某些施工环节的管理不到位。为此,我们应根据以往的事故统计信息来有针对性的对事故多大地带和环节重点突出、着重管理。针对性管理是分别自各个环节减低安全事故率的有效办法,是最终降低总体事故率的必然途径。

3.5 全民安全意识加强

除相关具体措施的展开和应用,事故率的降低从根本上还离不开人们对安全施工的正确认识和重视。为此,我们应加强全民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提升。以便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并避免安全受忽视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解决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我们应结合生产实际不断对安全管理做出优化以便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率。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也日益深刻,在建筑工程中的伤亡事故也就备受关注和重视。本文便以此为背景,首先以“安全管理重要性分析”为引入话题,之后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展开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应优化措施,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环节的加强提供意见。

参考文献

[1] 韦丹特,刘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8):90.

[2] 蔡婷,张转运.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问题探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1(9):136.

[3] 杨玉广,王化琮.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问题探索[J].才智,2012(16):34.

第7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汽车机械故障;产生原因;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长足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就是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现如今汽车有机械方面原因却依然带“病”行驶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因汽车机械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我国的交通事故里占的比例逐年攀升,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足够重视汽车机械故障的问题。下面就具体探析一下汽车机械故障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1.产生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

1.1汽车维修人员欠缺相关的专业性技术以及责任心

众所周知,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这样即使汽车出现一些无法避免的机械故障,但只要及时察觉,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排除。如此一来就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要对汽车的使用情况及汽车故障察觉和排除方面拥有过硬的维修技术,但是现如今的维修人员在维修技术上参差不齐,相当部分的维修技师其实并未达到这一要求,由于他们的技术很有限,并且工作中没有意识到对汽车进行检修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没有办法诊断出发生汽车故障的根源所在,而且部分维修场所,只顾及眼前的微小利益,而不对汽车做彻底的检修及维护,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汽车的故障,进而就会埋下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1.2车辆使用太过频繁并且存在车辆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汽车的使用人员在平常使用的过程中,并未充分的考虑汽车承载的能力,仅仅只是单纯的从工作角度和运输需要方面对汽车进行频繁过度的使用,那么这样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汽车零部件迅速的磨损,荷载过重,进而引起一系列汽车的机械故障,给汽车留下严重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限速是80~110km/h,但是仍有许多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超过限定的速度或负荷,致使部分机械部件超负荷运作,从而致使车轮爆胎、飞脱以及传动轴脱离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3个体车辆求财心切,单位用车任务繁重

现在一些的运输单位只顾及眼前的利益,单纯的想要完成运输的指标以他们的提高业绩,进而想方设法的完成运输任务的指标,而忽略了对汽车的本身维护及保养。尤其是对一些个体运输商以及出租车司机来说,他们对车不够爱惜,保养意识非常淡薄,有的车甚至是24小时全天候运行,对车进行如此高强度的消耗,却又不给车做定期的维护保养,那么车在连续运营后,就会出现像制动失灵、传动轴松脱以及轮胎爆裂等问题。现在的二手车市场非常活跃,很多旧车卖之前就存在一些机械故障问题,新车主却并不知道,这就使车辆在道路运行的过程中因为机械故障而发生危险。

1.4驾驶员缺少责任感,对汽车保养不到位

一般来讲,汽车出现机械故障之前都有一些征兆,例如汽车出现机械失灵前的预兆有:汽车会因为转向拉杆的球头销松动,活动间隙变大,出现转向迟钝;带吊耳钢板的弹簧断裂后,汽车就会摆头,在制动时更加明显;同时还有其他问题如制动跑偏,制动的距离拉长,制动管路发生漏气、漏油的现象等,这些问题有的非常明显,有的却不易被发现,因此就要求驾驶员提高思想重视,多加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从而把这些因汽车机械故障引起的交通事故扼杀在摇篮里。

1.5部分汽车配件厂或改装厂不负责任

有一些的汽车配件厂家贪图经济利益,根本不顾及产品质量,生产出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低质量产品就投放市场,这样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给交通安全留下了严重的隐患。而有的汽车改装厂家既不符合科学改装原理,也遵从实际改装经验,擅自动手改装汽车,对汽车零部件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导致了机损事故的发生。

2.预防汽车机械故障的措施

2.1坚持以身作则,加强安全意识

对于用车的单位,不论是汽车的驾驶人员还有单位领导,都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克服侥幸的心理,均衡考虑安全、生产及节约等方面的关系定期对汽车进行维护和保养。单位领导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点,加大在安全方面的投资,这样才能够确保长久的安全;私家车主更应该有安全意识,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不论是私家车主还是单位领导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将安全意识放置于首位上,以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全民安全意识。

2.2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工作

为避免因汽车机械故障造成的危害,应该要做好预防工作。汽车本身就是个消耗体,很多的机件都有使用的寿命,需要定期按照规定更换,同样的还有部分机件需要进行经常的检查、维修及保养。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做到在车出发前、行进中以及回场后及时检查汽车,因为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各汽车部件之间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击、震动以及摩擦等的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的就会对汽车造成磨损,如果不能定时地加以清洁紧固、调整更换等的保修工作,就可能发生机损事故,而且大多数的机件所存在一些小问题,常规检查是非常难被发现的,必须要进行耐心细心的观察才行发现。

2.3建立健全完善的保修管理制度

目前在汽车维修保养的管理制度方面还有一些不妥的地方,对汽车进行保养、维修以及管理的制度都需要强制实施,因为想要节约钱而不对汽车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及维修的还是大有人在的,这样就需要我们相关的部门采取强制的措施要求车主们进行定期的保养及维护。对于单位用车的管理,因为单位车辆在数目上是非常大的,因此建议实行统一的制度化管理,而对于私家车方面的管理也要为他们量身制订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保修制度。

2.4加强旧车的报废制度

旧车报废制度的加强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道路上运行的汽车并不一定都是好的,相反很大部分的都是属于要报废或者延缓报废的车,这些车因为使用了很多年,而存在严重的车身老化,磨损以及毁坏等问题。如果这样的汽车继续在路上行驶就会非常危险,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对此类汽车进行严格查处,车管部门也应该进行相应配合,对于检查不合格的车必须要强制报废。

2.5汽车厂家严格质量关

对于汽车配件厂以及改装厂应该把社会效益作为重点,严格把好产品的质量关,不能随意的更改定型汽车的设施及装备,以避免使汽车的零部件迅速损坏而起交通事故。

2.6最好做到人车固定

对于汽车驾驶人员来说,最好不要轻易开别人经常开的汽车,因为驾驶人员对于自己常开车的性能比较了解,一旦出现故障,影响到行车安全的时候,也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迅速的做出处理。而对于那些不熟悉的车,临危时往往就措手不及,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同时人车相对固定更容易管理,方便落实责任。

3.结语

由于当前我国在汽车机械方面存在的汽车维修人员的在专业性技术和责任心不到位、车辆超负荷运行以及驾驶员缺少责任感,对汽车保养不到位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针对这些缺陷,对于车辆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积极做好各方面的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车辆保养及质量监督制度,定期为车辆做保养检查,汽车生产、配件及改装厂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只有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把工作做到实处,才能全面的降低由机械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

【参考文献】

[1]包旭升.浅析汽车转向系故障诊断与排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第8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中图分类号:TU992.05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一)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壮大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建筑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建筑业快速增长的潜力强大,彰显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总体实力。建筑业为我国增强国防实力、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构建完整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国民经济之支柱。然而,现行的建筑市场产业结构设置合理性有待提升,无证经营、串标围标、规避招标、偷工减料等现象亟需进行市场规范,过度竞争现象普遍存在,信用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建筑行业过度竞争的特性十分明显,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低下且自律能力有待加强,建筑市场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严重影响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必须给予解决。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

其一,根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所颁发且实施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在250项上下,对于规范建筑市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管理,现行的规章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缺陷,可操作性差、体系不健全,如安全法规的内容仅针对某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施工阶段进行管理,没有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整个项目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职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监控,应当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其二,建筑企业的领导安全意识薄弱,企业法人片面追求生产的规模、经济的利益而规避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管,从而导致的重生产轻安全现象,导致施工现场仅下达生产指标而不提供安全保障,或安全措施未能落实到位,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一味的蛮干、乱干,在侥幸当中求安全生产的现象普遍存在。重生产而轻安全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环节薄弱,为安全管理工作埋下极大的隐患。

2、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责任主体行为有待规范

其一,目前政府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方式基本上为突击性检查与季节性检查;缺乏日常的监控管理,造成安全监管不全面、不彻底、不专业、不突出,安全执法监管力度不足,且流于形式。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完善且没有针对性,监管资金未落实到位、监管力度不足和监管手段落后,难以与当前的建筑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此外,安全监管部门仅仅注重施工过程的实体安全,忽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忽视对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管理情况检查。监管部门在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常采用以罚代管,且对所查出问题忽视进行整改处理的指导与落实,从而导致安全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公信力减弱。

其二,应进一步规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管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行为,制定安全政策、计划和措施,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检查体系,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使得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安全施工活动实时处于监管状态。例如,对于承包商违法转包或分包工程,中标后设备和安全设施等费用被缩减,因安全防护用品的投入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资金未落实到位而导致事故频繁发生的状况,应给与制止。以保证建筑市场顺利正常的进行。

3、作业人员素质较低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我国建筑业市场的80%劳动力来自于农村劳务人员,这些人员因地域、文化、素质不同,进入建筑市场之前普遍缺乏施工现场安全知识,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从而致使施工生产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普遍不高。此外,施工单位对这些人员的安全防范和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强,且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多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建筑行业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低下,难以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此外,施工现场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行业技术管理人员较少,必然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量与环节薄弱。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控策略

1、建筑安全之评价方式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之原理以及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当中潜在或者固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并对所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安全控制系统,针对项目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安全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损失,进行最优的安全投资。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与决策科学化之基础,是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事故预防的具体呈现。造成建设工程不安全的因素很多,经分析安全隐患归结于三方面: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组织的管理缺陷。专家打分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害分析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法等方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安全评价方式,在项目施工前应注重事前控制,针对项目的特点建立安全体系、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控制措施、安全应急预案;在项目施工中应严格做好事中控制,安排专人监管现场、针对事态发展实行动态控制;重视事后控制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性,出现安全事故时井然有序地启动应急预案以减少人员的伤亡与经济损失,控制事态发展,项目完工时汇总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筑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主战场和重点,是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的工作控制中心,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办法

(1)依法管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规章制度的建设滞后于建筑行业的安全工作需要,现行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规范建筑市场主体各种安全行为和安全责任上具有局限性,违法行为处罚的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且容易引发行政处罚的纠纷。因而,应当加强相关章程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明确制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管单位等各方的责任主体、安全责任及行为等等方面的内容,对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明确的追究方法、处罚程度,制定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等等,使得规章制度切实可行,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提供引导、促进、管制作用。让建筑市场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施工中严格要求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各责任主体有法必依;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进行依法管制,严格地追究失职行为,确保各法律、规章在建筑市场得到落实。

(2)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与事前安全监控,落实企业主体职责

其一,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基层是项目,基础是现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的安全方针,针对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编制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进行施工现场事前监控实现安全生产之标准化管理。同时,应当强化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引导、监督安全生产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于安全监管停留于突击性安全检查与季节性检查的这一现状,建筑业施工单位需建立健全专业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检查、全面的安全检查、日常的安全检查以及要害重点部位专查管理体系,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心前移,形成制度化模式,从源头上杜绝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二,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应当制定有效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的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操作人员上岗持证制度、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制度、建立建全安全检查制度,根据项目规模及专业特点配备安全监督管理组和专业安全监管人员,作为企业领导得确保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建筑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得落实安全措施费用有效使用,使得各项安全措施机制在施工现场生产当中落到实处。

(3)加强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工,他们的知识文化、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应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知识教育培养的重点,且建筑施工现场错中复杂、每个建筑物具有单一性造就员工应当在改变施工工艺、变换岗位、上岗前需要经过公司、项目、班组等三级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特种作业人员需按国家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均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安全生产法律与法规、通用安全技术,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项目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项目概况、安全生产状况各规章制度、主要危险因素及安全事项、预防事故及措施、案例及应急处理措施;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含遵章守纪、岗位操作规程、工序衔接及安全事项、典型事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具的性能及使用。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与管理,做到持证上岗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三、结语

我国的建筑业获得巨大的成就,建设规模处于逐年扩大的状态,是国家的一大支柱产业。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建筑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十分不协调,对国家、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带来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应当深入、全面、客观的分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安全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建筑行业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燕.王国际等.建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管理[J].土木工程学报.2003

第9篇:简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 手术室整体护理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手术配合,扩展为围手术期的全面护理,手术室护士走进病房,为手术病人提供“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护理服务,而在培养护生方面,也必将整体护理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带教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 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带教

随着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全面实施,手术室护士走进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切实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促进了护理情感的职业化,也向传统的护理带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教授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护理模式。我院自2002年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以来,对如何全面提高手术室带教质量,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现简述如下。

1 岗前培训

1.1 了解基本要求 介绍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手术室的布局分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分工及其职责。

1.2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1.2.1 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精神是手术室护士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手术室护士的每一项操作几乎都离不开无菌,且经常一人独立完成,缺乏相互监督,而手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伤性治疗方式,其无菌操作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的康复。因此,把病人的安全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是每个手术室护士必备的职业素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和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1.2.2 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最为重要的是规范语言。手术室医护人员面对的是身心都处于特殊状态下的病人,医护人员的言语行为、举止态度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对手术人员的信任度,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及预后。因此,注意使用保护性语言,避免引起病人猜疑恐惧或精神伤害的话语,加强语言交流能力,学会“说话”,学会对手术病人的护理指导,从而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手术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1.2.3 良好的人际关系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主要以配合为主。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其他科医师、巡回、器械护士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因此,处理好参与手术人员的关系,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3 自我安全防护 手术室属于高危科室,其受到锐利器械损伤和病人血液、体液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而护生对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性危险因素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对危险物品认识及个人防护意识较差,半数以上的护生曾受到各种损伤[1],因此,在手术室实习,应首先让护生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职业防护知识,努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也要反复强调,要爱护护生,尊重护生。

1.4 增强法律意识 护生在保护服务对象和保护自己方面都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为最大限度的保护服务对象、护生及带教老师的自身权益,应特别强调要有安全护理的意识和法律观念,端正护理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严防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2 术前访视带教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体现, 教会护生在访视过程中用通俗、清晰、准确、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对病人进行解释、安慰,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2],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 术中整体护理带教

3.1 手术前 带护生提前进入手术间,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根据术前访视了解的情况,准备常规用物,边操作边讲解示范,反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结合该例手术,讲解相关知识,使护生对所参与的手术有基本的了解。

3.2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要热情接病人进入手术间,同时安排好家属,对病人采取舒适护理[3]的原则,进行全方位的细心护理和关爱,要有爱伤观念,尊重病人,保护隐私,运用保护性语言,避免使用引起病人恐惧紧张的词语,使病人舒适放心的接受手术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要以身作责,耐心示教,讲授和示范相结合,使护生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其护理措施,对一些有可能引起损伤的操作,要反复强调,并示范正确的操作。护生有疑问要及时解答,使护生对操作程序有所认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一个全面了解。

3.3 手术结束 协助麻醉师护送病人,同时进行手术间的整理工作,此时要强调消毒隔离意识,尤其是污染手术,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手术后的处理,要教给护生如何学会自我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让护生学会完成工作的同时,也让护生明白,用不怕脏和累判断护生实习态度的好坏,实际是一个认识误区[4],使护生在细微之处感受老师的关心爱护。

4 术后随访带教

术后随访有助于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并获得反馈信息,也加强了护生对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认识,从心理上促使护生主动了解并关心手术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从而完成由一个手术病人整体的手术护理。

5 总结

整体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生带教,有利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手术配合向系统化整体化发展。通过带领护生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使护生认识到手术室护士已不再是简单的操作配合,而是对病人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加强心理学、伦理学、人际交往等知识的学习。

整体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带教,既提高了手术室的教学质量,又增加了带教老师与护生间的密切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使实习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在临床实习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规范标准的操作,对今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只要带教有方,护生就能在实习工作与学习中完成由一个护生到合格护士的转变。

整体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带教,对带教老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带教老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老师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5],从而促使带教者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又能带教出优秀的护理毕业生,为护理群体的优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新铃,王国华.护生手术室实习期间个人安全意识的调查和防护教育.现代护理,2003,9(6):431-432.

2 唐明霞,朱建丽.培养手术室实习生防范护理纠纷的方法浅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61.

3 洪琳.舒适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