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机电实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实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实验总结

第1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第2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基;基坑;验槽;钎探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基槽(坑)的检验工作,俗称地基验槽,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筑物施工阶段的重要工序,也是工程勘察工作的后一个环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1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等规范对基坑验槽工作都有明确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将其列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并规定为强制性条文,可见验槽工作的重要性。

一、验槽工作的组织程序及验槽的重要性

(1)组织程序

地基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具备验槽工作条件时,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地基验槽工作。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必须到场、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负责人或基础设计负责人必须到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及土建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及施工员必须到场,重要项目质量监督单位及建设方项目负责人及技术人员需到场。

(2)验槽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施工地的大部分地区地基土力学性质比较良好,不少地方多采用以卵石层或圆砾层作为天然地基,这些地区的卵石层或圆砾层性质良好,分布稳定。由于众多这样的工作经验,造成了技术人员多对验槽工作不重视。另外,由于部分勘察人员、勘察单位对验槽工作不重视,派出的验槽人员与项目无关或对地质地貌、地层情况不了解或没有工作经验,有时遇到地质地貌、地层较复杂的情况,没有经验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或给出合适的后续处理程序。

二、验槽工作的主要任务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验槽工作,是必须做的工作之一。验槽工作的细致与否,是关系到整个地基基础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不能马虎。验槽工作应该是查明和排除地基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是排除地基隐患及对地基可靠性验证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相关规范和工作经验,常规验槽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核对地基基坑是否在勘察范围以内。平面尺寸和开挖面的标高是否满足设计及勘察报告的要求。

(2)检验基础地基范围内的地层是否与勘察报告一致,是否有勘察未查明的异常情况。

(3)查看天然地基持力层的性质、厚度变化情况;查看复合地基使用的材料、施工质量、顺序、处理范围等;查验桩基持力层层面标高及持力层的土(岩)层性质。

(4)查验基础平面范围内是否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地层,以及不同地层的承载力及变形差异情况,对以变形控制的地基,重点研究两种土层的变形特征及承载力;对以承载力控制的一般地基,重点研究承载力较低的地层的承载力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查验地基平面范围内是否存在异常土质、是否存在软弱夹层以及坑穴、古墓、古遗址、古井、旧基础、大孤石等。

(6)查验地基土是否已经受机械或其它因素扰动,是否因雨水或施工用水浸泡而软化,冬季施工时,基坑地基土是否受冻等。

四、浅基础、天然地基的验槽工作重点

浅基础,一般是指埋深小于5m的基础。天然地基,是指地基土(岩)不需要处理,基础直接坐在原始地层上。以下,我们结合在甘肃省实际验槽工作中的经验将浅基础、天然地基验槽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总结。

(1)开挖后的基坑内是否存在与勘察不相符的异常情况或软弱夹层、砂土夹层,不均匀地基等。

(2)对碎石类土地基,主要查看颗粒大小,颗粒母岩的风化程度,颗粒的级配情况,及其密实度的等。

(3)对粘性土地基,湿度大且扰动后很容易形成橡皮土,验槽时主要察看是否出现橡皮土,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太低以及太高等情况,确认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宽度和深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现场查看地基处理的效果、质量等,并确认检测手段是否有效。

(4)粉土及细砂很容易扰动而液化,此外,此类土的水稳定性很差,其在我省分布较少,但局部仍有分布,基坑内遇此类地基土时,需挖除换填。

(5)对岩石地基,主要确认及查看岩石的风化程度及遇水软化等性质,我省分布有较多沉积岩,多见半成岩(砂岩、泥岩),属于软岩—极软岩,其性质比土坚硬,但是比一般的岩石软弱,而且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等特征,而且部分地区的砂岩基坑开挖后易发生流砂,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

(6)深基坑验槽时,应注意观察基坑开挖后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及基坑顶是否有影响基坑安全的超载物,基坑顶部的防水、防雨及排水措施是否妥当;注意基坑内、外是否存在地下水及是否影响基础施工。

六、桩基础的验槽

桩础的验槽,应根据不同的桩型而有所侧重。对端承载桩,应以控制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位置,对摩擦桩,应以控制桩长为主。对于深度较大且桩距小的桩,应要求间隔成孔浇筑,避免距离过近而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临桩穿孔现象。针对常见的几种的桩型,其验槽重点分述如下:

(1)机械成孔钻孔桩:应在施工中进行。干作业成孔时,应根据钻出的岩心判断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持力层;泥浆护壁成孔时,对正循环,可从井口的反浆,获取新带上的岩屑,对反循环,可从钻杆内抽出的浆渣判断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性质。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勘察报告,核实成孔深度。

(2)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场地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桩,挖至设计要求并具备灌注施工条件时进行桩基础的验槽工作,对端承桩,验槽时的重点是查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摩擦桩,重点是检验桩周土的性质,桩长。

(3)沉管桩、预制打人桩:一般在试桩完成后,开始施工时进行桩基础验槽,对端承桩,主要以贯人度控制并核实桩端进入的地层;对摩擦桩,主要控制桩的长度,贯入度控制为辅。

八、基坑内局部不良地基土的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基坑内常有局部不良地基土需要进行处理或拿出处理方案,处理时,应根据不良地基土的分布、厚度和其周围岩土的性质区别对待。

(1)当相对软弱土的分布范围、厚度较大时,一般不建议用灰土或素混凝土进行换填处理,尤其是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较差时(如砂土、粉质粘土等地基),因灰土或素混凝土的力学性质与周围岩土的力学性质差异太大,极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而对建筑物造成损坏,且易在局部处理后的硬软交界附近出现应力集中,从而破坏基础。可根据原土的性质选用与其性质接近的砂石、碎石垫层或素填土垫层进行处理,其长期效果较好。对我省大部分地区分布的中密以上卵石层,较坚硬的基岩层中的软弱夹层,近年来多采用素混凝土垫层进行处理,效果尚可,但要谨慎使用,防止处理不当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2)对小范围分布的软弱土,可用相同性质的垫层进行处理,也可用灰土、素混凝土回填后,再在其上施工30—50厘米的褥垫层。

(3)对橡皮土、浮土、水稳定性很差的细砂、粉砂等,均应全部清除并进行处理。

(4)对于旧基础等则应全部清除,若不能全部清除的,应按土、岩组合地基进行设计及处理。

(5)目前工程基本上均采用机械开挖,根据规范要求及实际经验,对硬塑~坚硬状松散粘性土和粗粒土,应预留30cm左右用人工清底,对含水量较高(可塑以下)的粘性土和粉土,应预留50cm采用人工清底、机械配合,严禁基底土被扰动。

结论

建筑单位工程的地基验槽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为了使建(构)筑物各部分间不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使建(构)筑物有一个比较均匀的下沉,即不允许建(构)筑物各部分间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必须对地基进行严格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验槽及地基的局部处理 - 岩土工程界 - 2003, 6(10)

[2].浅析对建筑地基验槽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1(34)

[3].浅谈地基验槽工作的重点与问题 - 资源环境与工程 - 2007, 21(3)

[4].建筑地基验槽及局部处理方法 - 西部探矿工程 - 2007, 19(5)

第3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韩国 综艺 字幕 类型 特性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08-01

在众多类型的电视节目中,对大众的喜好反映最为敏锐的可以说是综艺节目。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利用字幕,使之花费最少的费用产生了最大的效果。综艺节目灵活运用字幕,不仅引发了更多的笑声,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节目,因此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一、字幕对于综艺节目的重要性

韩国电视节目对字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90年代后半期,首次使用于MBC播出的《周日晚上》,之后逐渐被活用,直到现今的综艺节目,可以说电视字幕迎来了它的中兴期。但是,仅在不久前,字幕还仅仅是帮助观众理解单词或补充没有听清楚的录音等基本信息。现在,综艺节目的字幕已经跨过了这样单纯的信息传达,被用于塑造出演者的个性以及与观众的交流等。

观众们已经把字幕认定为综艺节目的重要且必需的要素,通过MBC的《无限挑战》可以观察到这一事实。2008年12月24日播出的《无限挑战》第136回,由于MBC的劳动罢工、编辑者的更换,播出的节目取消了字幕。观众们对于这一现象设立了《无限挑战》字幕制作贴吧,还展开了拯救没有字幕的《o限挑战》的运动等等,积极要求节目组制作字幕。于是,节目组在137回重新添加了字幕,通过再编辑,以“导演版”为名将节目重新播出。但是,由于节目从前固有的字幕特点,最终还是没能给观众展现从前的效果,可见,字幕力量之大。字幕无疑地可以被称为是吸引并提高人气的手段之一,是不可以取代的要素。

二、 韩国综艺节目字幕的类型及特性

(一)语言信息处理型字幕

语言信息处理型字幕又可以分为揭示说话原文的字幕和揭示说话要点的字幕。

1.揭示说话原文的字幕

揭示说话原文的字幕是指完整地揭示出演者说话内容的字幕。这类字幕作为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履行着字幕最基本的功能。当出演者说话内容较长或观众较难准确把握说话人说话意图时,使用这种类型的字幕非常有效。用文字来处理说话内容,能够使观众迅速把握到所要表达的意义。虽然出演者的说话内容不能很简单地传达发话意义或说话内容过长,但是观众看到字幕,即使没有关注出演者的声音,依凭视觉也能第一时间掌握表达意义。

2.揭示说话要点的字幕

揭示发话要点的字幕是将出演者的发话内容缩减成简单的句子或短语的字幕类型。这与揭示说话原文的字幕的差别是后者不缩略出演者的说话内容,而是按照说话原文进行完整的揭示。此类字幕类似于反映报纸、新闻核心部分的标题,与上文所描述的揭示说话原文字幕同样是字幕类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观众看到缩略了的句子或短语,可以对出演者的说话内容进行整理或缩略,帮助观众把握节目主题及进展。

(二)场景信息处理型字幕

1.描述说话场景的字幕

伴随说话内容同时产生的行动或者面部表情等,与语言一样是娱乐节目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描述说话场景的字幕是指对出演者说话期间的面部表情或者说话场景等信息进行的补充的字幕。这类字幕主要来帮助观众补充理解说话内容。

2.评价说话内容的字幕

评价说话内容的字幕是一种对说话内容或场景进行再解释,挖掘其更加深刻复杂的意义,使观众按照制作团队诱导的方向思想的一种类型的字幕。与上述类型的字幕相比,这种类型的字幕不是站在说话者或听者的立场而是以制作者的角度对发话内容和场景进行的分析再解释。最近的韩国综艺节目通过活用此类型的字幕尽显一些嘲讽时代或者恶搞政治等场面,不仅具备娱乐性还表现了时事性。

三、结语

近年来韩国电视综艺节目借助网络观看的便利,已经与韩流一道成为传播韩国文化的领路军。中国的各大卫视也纷纷引入韩国的综艺节目,引起了一股新的电视综艺节目“韩国引进”风暴。韩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同我国一样发展时间并不长,却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在韩国本土和我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原创能力低,趣味性不足,一味追求购买国外成功节目的版权进行“二次创作”,形成了一定的惰性和依赖性。本文通过分析韩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字幕的类型及特性,试图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产生有益的启发。另外,本文的研究内容只停留在了文字内容上,对于电视节目字幕构成要素的文字字体、色彩、移动效果、插画等没有涉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日后将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第4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员闸门;设备闸门;调试;安全壳打压

1 人员、设备闸门概述

1.1 人员闸门

人员闸门安装于安全壳标高+8.0m和0.00米处,作为反应堆安全壳钢衬里的一部分,在安全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上以筒状设备贯穿安全壳壁并与钢衬里相焊接,两端壁上铰接着起密封作用的承压门板,组成中空的密闭舱室,分隔两个空间又能通过此通道自由进出安全壳而又不破坏安全壳完整性及密封性,由筒节、密封门体、顶升机构、锁紧机构、传动机构、联锁机构、压力平衡机构等构成。具体结构如下图:

图1 人员闸门机构图

1.2 设备闸门

设备闸门安装在+20m龙门架处,为安装阶段压力容器、蒸发器等大宗设备的进出通道及运行阶段螺栓拉伸机等大型专用工具的进出通道,为安全壳整体密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起吊装置、悬挂装置、操作平台、围栏、保护罩、门板、密封圈、螺栓、密封门导向装置、泄漏自动检测装置、吊桥等。

2 调试期间问题汇总

福清核电1、2号机组人员闸门、设备闸门均已调试完毕。但在安装过程中及单体调试期间,出现了较多问题。

2.1 1、2号机组人员闸门调试问题

2.1.1 设计变更

根据福清现场实际情况,在调试期间对相关设计进行了优化,有效的保证了人员闸门的可控性及安全性。主要为人员闸门窥视窗密封条规格更换,由5.7mm换成7.0mm,整体优化了人员闸门的可靠性。

2.1.2 部件损坏

人员闸门在到货验收后,由于现场存储条件,导致传动部件不同程度的锈蚀、损坏,在调试期间,通过修复等手段,完成了人员闸门功能性试验。具体如下:

(1)1号机组8m人员闸门外、内门防逆转装置挡板弹簧撞坏。该弹簧的作用为在关门的条件下,受到冲击力后,弹簧压紧,带动防逆转装置动作,形成摩擦力,防止回弹。但弹簧失效后,防逆转装置直接撞击贯穿件,导致脱焊掉落。后续通过更换弹簧,重新焊接防逆转装置,完成该缺陷的修复。

(2)0m应急闸门内门长时间存放于核岛中,且保护工作做得不完善,使内门顶升机构锈死门无法打开,外门顶升机构轴承出现裂纹。后续通过更换外门顶升机构,拆卸内门顶升机构并进行打磨处理重新回装,最终保证顶升机构的良好运行。

2.1.3 安装缺陷

(1)EPP101PP操作台位置不合理,挡住人员闸门入口。解决方法:将EPP101PP由闸门的左侧移到右侧

(2)(通道内部电缆架位置不合理,给电缆铺设造成麻烦。解决方法:将电缆架的位置调整至中心线往下500mm处。

(3)2号机组安全壳打压升压过程中(0.1MPa),发现8m人员闸门中间舱泄漏,后经带压进入中间舱,发现传动机构密封圈安装遗漏,经选取备件,恢复安装后,缺陷消除。

2.1.4 人员闸门功能性试验

基本功能试验的主要内容有:人员闸门重复开关门试验;系统的联锁功能;优先请求指示灯;制动功能;防过载功能;防挤压功能。

在进行重复开关门试验前,应注意先进行机械检查,手动开关门,确保机械部件可以良好运转。若出现卡涩或卡死,不能强行开关门,应仔细排查问题。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门的下降距离应该在55―60mm之间。应保证门的密封面与O型密封圈接触良好;

(2)升降门阶内部弹簧需要检查,防止因为门阶卡死导致闸门顶升机构力矩过大损坏;

(3)在调试过程中,发现1号机组8m人员闸门内门平衡阀机构,在丝杠行程达到最大时,仍无法使平衡阀密封,经检查发现丝杠安装位置相差5mm,重新拆卸后调节,恢复正常;

(4)人员闸门存放时间过长,电动手动切换的电磁离合器会出现卡涩,应当注意离合器的内部间隙,以切换电时保证各自吸合为准,安装调试时必须注意电磁离合器中可能存在异物;

(5)限位开关的位置应做适当调整,以保证门的各种信号在正确的位置触发。

(6)在检查及操作人员闸门时,右手应放到“停止”按键上,以免造成失误或者人身、设备伤害;

(7)(若门在关闭时无法下降,则应该检查门上防逆转装置处的卡爪是否脱开,如果没有脱开,应调整门框上的挡板,直至其卡爪离防逆转装置2-4mm。

(8)人员闸门功能性试验需要反复验证(20次左右),保证各机械部件的磨合及及时查找缺陷;

(9)开关门完成后需进行联锁验证,即在联锁状态下,始终保持一门关闭;

(10)验证门的防过载功能,即在拉力或推力大于400N.m的状态下,离合器自动跳闸;

(11)功能性试验中还包括压差保护功能,即人员闸门设计上要求外门、内门与中间舱的压差大于5Kp的情况下,门即无法打开。试验中利用充气管线对中间舱进行充压,当压差计大于5Kp时,操作无反应。但由于该压差计的灵敏度和滞后性的问题,导致达到15Kp时才触发信号。

2.1.5 人员闸门密封性试验

功能试验为人员闸门使用功能的体现,而密封性试验则是人员闸门作为安全壳屏障的验证。通过安全壳打压试验,在0.01、0.05、0.1、0.483MPa的平台上进行人员闸门的功能性试验,以验证人员闸门使用及安全的作用。特别是0.1MPa平台,此时需要借助人员闸门通道,试验人员需带压进入安全壳,进行听音检查,而人员闸门密封性良好则是该试验进行的先决条件。

2.2 1、2号机组设备闸门调试问题

设备闸门在调试期间也出现过问题,主要类型如下:

2.2.1 电机同步性不一致导致设备闸门本体偏差

福清核电设备闸门卷扬机分为两部分,分别控制设备闸门本体的水平度,两部分有各自独立的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但在调试期间,出现过电机同步性问题,导致水平度无法调整。

2.2.2 密封圈缺口导致密封性试验不合格

1号机组设备闸门在进行本体密封试验过程中,发现泄漏率不满足规定,后续拆除密封圈压环,发现密封圈下部有100mm长的缺口,经查实,该缺口为闸门安装后,未进行良好的保护被尖锐物体撞击所致。更换新的安装备件后,密封性试验合格。

3 调试问题的优化方案

3.1 人员闸门

(1)对于人员闸门设计改动的地方,在工作前确定正确的施工方案,确保安装工作顺利进行。对于设计和现场出现冲突的地方,提前通知设计进行更改。

(2)人员闸门在安装前做好设备存放,应存放在温度、湿度都适宜的库房中存放,易损部件可以拆下单独保存。

(3)考虑使用更灵敏的压差计,使试验更加准确,从而保证安全性能。

3.2 设备闸门

(1)考虑将2台电机同时控制变更为1台电机控制,直接规避了电机不同步导致闸门水平度不同的问题。

(2)调试期间出现的密封圈破口的问题,在后续的机组中要求安装单位及时将密封圈拆卸单独存放,并对密封面进行保养和维护,从而解决打压期间的密封问题。

4 总结

人员闸门、设备闸门作为人员、设备、工具等进出安全壳的通道,对于保障安全壳整体密封性有着重要作用。而电厂运行期间此门的缺陷问题直接与安装、调试的质量息息相关。故要求我们调试人员认真负责,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反馈,从各个方面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从而为核电厂的安全增加了保证。

参考文献:

[1]金青,高明清,毛喜道.等.安全壳泄漏检测系统手册[A].2009.3.

作者简介:

卢胡,男,安徽广德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核电厂维修服务工作。

何泰烽,男,福建宁德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核电厂维修服务工作。

粟路雨,男,湖南怀化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核电厂维修服务工作。

孙宇宝,男,山东菏泽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核电厂维修服务工作。

第5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淑芳主持。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何元龙致开幕词,他表示,此次会议是中国辞书学会两个分委员会首次合作举办,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打破学术壁垒,在融合中交流、碰撞。黑龙江大学副校长严明致欢迎辞,他简介了黑龙江大学的历史,并对俄罗斯语言文学与研究中心在发展历程中的成绩进行了回顾。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学术研讨,分为大会主讲和分会场讨论两个环节。在大会主讲环节中,9位专家分别做了专业、精彩的学术报告。徐时仪梳理了上起下至抗战胜利的百年间的辞书编纂发展演进,展现了在大变革时期辞书编纂新旧交替的转型和新式辞书的萌芽;李尔钢以《汉语大词典》为例,提出了义项增设或分合的基础在于广泛地查阅文献和深入地辨析书证,为辞书义项设置提供了普遍参考;高永伟论述了邝其照《字典集成》的缘起和传承、《华英字典集成》的影响,梳理了《字典集成》的蓝本和修订版等;于淑敏以《新闻传播学大辞典》为例,总结了专科词典框架和词目设置的常见误区,对辞书编纂和出版过程中的框架和词目设置有启发意义;徐祖友以实例为基础,分析了汉语词典自造例排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造例排序的原则和方法,有助于汉语词典自造例排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田兵以《康熙字典》和约翰逊的《英语词典》为对象,抽取一定量的常用名词和科技名词,针对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展现了两部词典的共性和差异;周琪系统梳理了戏曲辞典编纂的历史流变、分期和特征,论述了戏曲o典编纂发展等主要问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张敏总结了当代中国辞书评论的种类,提出辞书评论发挥正面积极作用的条件,指出了目前辞书评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郑述谱指出,从事辞书史研究、进行辞书评论,一定要具有历史意识,编纂专科辞典,一定要具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知识准备,有了这一纵一横,思维空间和创新空间就会有更大的拓展。

为加强与会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本次会议在分会场设置上改变了以前按专业委员会分组的做法,根据论文议题设置了“中外辞书编纂史与词典学史”“大数据背景下的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辞书编纂理念手段创新及其应用”三大分会场。

在“中外辞书编纂史与词典学史”分会场,王德怀介绍了维吾尔语词典编纂出版的发展历程,说明了维吾尔语文化的多元性;温朔彬分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评述成语辞书的编纂历程;蒋文凭追溯专科学习词典的发展源流,探讨了我国专科学习词典研编的发展前景;杜翔说明了如何把握语文辞书编写中条目思想性的“时”和“度”,从而保障条目思想性的“性”;安志伟从多角度分析了《通俗常言疏证》这部辞书,阐述了俗语发展变化的过程;张晖认为术语与语文词的二分应该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对待;吴哲结合世界图景理论解析术语词典编纂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原则;张金忠梳理了汉俄词典编纂的历史脉络,并介绍了汉俄词典编纂现状;窦可昀论述了不同类型的法律词典在俄语法律词汇研究中的作用;张春新分析了达里所编的《大俄罗斯语详解词典》,阐释了达里的词典编纂理念。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分会场,潘正安指出了语文辞书中科技词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张德意指出数字化背景下传统辞书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了应对措施;赵福生分析了我国小语种专业辞书现状,讨论了该类辞书的必要性和社会意义等问题;马立东根据英国国家语料库的词频数据,验证大规模语料库词频数据在词典形态语义网络构建中的应用效果;陈丛梅介绍了《当代词典范式演进的后现代主义精神》一书,探讨了作者对词典范式精神的现代性守望;袁新民从收词、释义、应用等可操作性方面对英语学习型字典的数字化进行了全面探讨;何家宁、何永香回顾了CIF这一贸易术语汉译的相关研究,对该术语的译名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李家春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八版为例,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中运动事件表达方式的凸显性差异及词典编纂中的翻译问题。

在“辞书编纂理念手段创新及其应用”分会场,徐时仪指出语文辞书编纂应秉持求是与致用、规范与描写等理念;刘立香指出词目词的价值在双语词典环境下呈现出语内价值和语际价值之别,双语词典可借助词典手段和翻译策略来呈现价值差异;于峻嵘认为可以借鉴现象学“视域理论”,为研究同义词词典释义问题提供参考;张相明分析了词典中的语义网络信息,概述了词典学中的语义网络信息处理研究;叶其松对《俄语积极词典》中的释义元语言进行计算分析,论述其频率、语法和语义属性;王圣良论及专科词典编纂中的词目翻译补充问题,并提出了释文补充的基本要求;李静梳理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成语异形词立目的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考量;张立娟对汉语工具书附形部首产生存在的原因、处理方式等进行了分析。

第6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职机电一体化 专业建设 职业技能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转型,以及世界范围内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标志着经济发展已开始由传统的对自然和资源掠夺式的工业经济时代向对知识和人才资源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人才资源的质量及合理的人才结构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机电、机械制造等制造业需随产业结构的转型而升级,但目前本专业教育方式与产业对人才要求有相当的差距,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急需改革与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没有构建出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课程体系。

在对机械产品及生产自动化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的各类机械装备的核心技术(电子―液压、电子―气动、PLC、传感器、人机交互界面、现场总线技术,过程监控系统)中,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没能很好地综合“机”与“电”两学科的知识点,无论是机械方面,还是电子方面,单方面偏重都不利于专业发展。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之间是独立的,知识未能相互渗透和融合。

2.“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仍只占一小部分,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教师缺少接触当今科技前沿的渠道和机会,导致教学知识结构落后,对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着严重的限制。

3.教学实验设施陈旧,实际训练水平过低。

各中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虽然拥有教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师资和实验训练的条件,但通常都是进行一些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缺少综合大型性实验和实训课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

1.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知识面广、动手性强,发展快、更新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两大突出特点。由于中职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性地实施设计、规划、操作,因此应把机械结构的原理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突出电气化控制和计算机运用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灵活地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职业岗位变化情况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构建课程体系时应紧随区域发展情况,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满足区域对对口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模拟生产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能力。

2.做好专业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场所满足实验、实训需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技术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实习的机会,开设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的课程,增加、强化实践环节,多与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多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搜索信息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3.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技术能力。

师资力量是决定专业建设效果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应调整专业师资队伍中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教师除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拥有出色的工程应用能力,即前文中提到“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提高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组织教师参加由教学主管部门开设的各种技术培训班;让教师进入企业中进行实地培训,融入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掌握真正的生产技术能力;进行校企合作,让教师参与到企业经营项目的研发中。

4.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逐渐总结出符合中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法,依此管教,依章管理,保证教学稳定有序进行。建立校企联姻合作,教学质量反馈渠道及评价机制,以此达到对整个教学中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和反馈,跟踪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情况,根据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保证教学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及时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的中心,先进制造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势学科方向将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这将需要大量掌握先进制造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及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开发、编程和操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抓住发展机遇,紧紧把握适应人才需求的趋势,准确定位,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使教学紧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趋势发展变化,培养出真正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实际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鹏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76-77.

[2]陈萍.机电一体化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153+170.

[3]刘美荣,聂建文.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20:129-131.

第7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项目驱动 讨论互动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55-0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是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机械电子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具有系统工程应用意义的课程。[1]课程涉及专业内容多,知识广泛,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为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我校机械电子专业教学团队对该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材和教学内容与先修课程重复率高,各知识点分散。[2]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是许多高校相关专业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让高年级学生厘清前三年的各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能够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于是原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因此,教材和教学内容包括了之前学过的多门课程,教材大而全,教学内容多而广;此外,该课程现有教材内容一般按照机电一体化大系统的各组成子系统组织设计,即每一子系统对应一章内容,不同章节知识点之间缺少有机联系。虽然知识点可以独立教授,但容易孤立,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性和技术的综合应用性。

(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机械电子专业由于为我校后增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开设时间相应也不长,加之机电设备的复杂性、高造价、台套数不足、使用维护成本高等原因,在实验教学环节开设的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调试的机会少。[3]在课程设计环节,则通常纸上谈兵,模仿设计,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设计。

上述原因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教学中出现“理论教学教懂难、实验教学动手难”的问题。针对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机械电子教学团队探索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驱动为主线,通过项目任务引导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指导项目实践的互推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在剖析某几个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项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过程中,串联讲解知识点并在实验环节进行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实现,进而将项目实施和理论讲授有机融合,实现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探索的实践表明,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上,采用此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二、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教学新模式应用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是指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某一门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原理,通过一个或多个项目的形式来体现[4],将课程中分离的知识点转换为在具体项目中应用的相关联的技术支持点,将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具体的技术实现,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一)项目选择

教学新模式应用中,项目设计或选取尤为重要,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首先,项目应具有代表性,以体现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的典型应用;其次,项目应具有可操作性,即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中;最好配套有足够数量的、具体可操作的装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再者[5],项目应具有可拓展性,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考虑,并在我校实验室二期建设经费大力投入的支撑下,分别以PLC和51单片机两大控制核心为基点,提出了“物料自动分拣”、“自动立体仓库”、“桁架机器人”和“自动寻迹小车”四大项目。以“物料自动分拣”项目为例,此项目涉及的知识模块包括:西门子S7-200PLC控制,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辨识物料颜色、材质的传感检测,触摸屏监控,自动定位控制,光电编码器及气动元件应用等多项技术,均为机电一体化共性重要技术。与此相对应,MPS实验室增配了多台套可拆装式物料分拣实验装置,学生可通过机械安装、电气硬件接线、软件编程、系统调试等环节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既可进行单项实验,也可进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二)具体实施

1.理论教学方面

概述部分仍沿用教材内容,重点讲述机电一体化概念、体系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在课程开始即强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机电有机融合”的特点、“系统化”的设计开发理念和“综合性”的技术应用。

其余内容则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并分两大模块,分阶段展开。

(1)第一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选用“物料自动分拣”和“自动立体仓库”两大项目,按“任务分析方案总体设计硬件选型、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的项目一般设计开发流程开展。通过两个项目的介绍,使学生熟悉项目开发的一般流程,总体方案设计的一般要求和原则,掌握系统原理图的设计要求,学习如何结合功能实现和成本控制进行硬件选型,常见硬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变频调速、检测系统设计、伺服驱动与控制、步进电机与控制、软件编程技巧与仿真调试等有关综合应用的理论知识。

(2)第二阶段:采用讨论互动课的模式进行,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指导作用,选用“桁架机器人”和“自动寻迹小车”两大项目。教师按每一项目确定3种任务方向共制订6套项目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题目、功能需求、技术要求及重难点。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每3-5名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从6套任务书中任选一套,每套设定限选额度(上限为4组)。选题在讨论互动课正式开始前两周即确定完毕。在两周准备时间内,各小组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是:任务分析组员分工资料查阅组内讨论方案拟订方案形成书面报告并制作PPT。在讨论互动课上,按相同任务书抽签选取1-2个小组进行10分钟的上台演讲、报告,5分钟的讨论互动答辩。每组答辩完成后,教师利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总结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提出改进意见。[6]讨论互动课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促进学生参与合作,有效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2.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1)实验教学:由于实验室新购置了多台实训装置,因此,开出的实验项目从之前单一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扩展跃升到集难度递增的单项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于一体的系统全面的实验体系。同时,实验环节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规范和应用技巧与理论课所讲授内容高度契合,极大增强了学生实验时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敢于并愿意动手操作,实验效果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2)课程设计:在设计选题上摒弃了之前单一的命题方式,改为可从教师给定的多组题目中任选或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其中,教师给定的题目主要为讨论互动课上项目任务的综合和深化。由于已进行过较为充分的论证,因此,对这部分设计题目详细设计部分要求完成度较高,最好可通过实物验证。

(三)课程考核

与教学模式改革相匹配,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更加强调应用能力的测试,加大实验环节考核比重,增加讨论互动课考核。其中,对于实验环节的考核,除了考察实训时的常规表现(如出勤率、操作规范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情况)外,在最后一次实训课上以现场发放任务卡的形式,要求各组学生利用现场实训装置,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某一小项目的设计、接线、编程和调试工作,最终根据完成情况现场打分,该分值为实验环节最终考核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总结

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以‘用’促‘学’,学以致用;体验型的讨论互动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注 释 ]

[1] 杨汝清.机电控制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2] 陈英俊.“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设计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94-95.

[3] 姜庆昌,郭士清,陈光军.基于CDIO理念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8-9.

[4] 沙树静,刘亚梅.基于项目驱动的机电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207-208.

第8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职院校机电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 改革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而且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并得以验证,因此机电教学中的实验显得至关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中职院校的规模迅猛扩大,生源的素质不断地变化,在师资、教学设备、教材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目标

机电的授课理论要充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但当前的教学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致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方面

学校年年扩招,导致生源不断变化,学生单一地接受理论的灌输式学习,缺乏相关的实际经验和实际技能知识,学习难度大,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办学条件不足

中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且近年来由于扩招,招生人数骤增,再加上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学目标的提高,课时却反而减少了,从而造成教学任务的完成出现了折扣。

二、改革

在机电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师资队伍的改革

机电专业实验课程改革,首先对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实际的工作实践经验。“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对师资队伍的改革目前可以采取的途径有:

(1)对教师实施工作过程的实践训练结合企业的各级各类管理层进行,使教师在提高对操作和管理过程的认识的基础上,提高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业务能力。

(2)机电教育管理部门可聘请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作为学校兼职教师,这样可以缓解学校专业教师缺乏的现实需求,也可以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的交往与沟通,提高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

(3)鼓励教师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多种内容的自学,并要求专业教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深入实践的第一线,以了解机电行业的最新发展状态。

2.实验内容的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由固定式向灵活式转变,我们可把实验分三个层次,即课内基础实验、单元设计性实验和最后的系统设计性实验。课内基础实验是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当堂演示来完成;较复杂的实验,如《电工基础》中的基尔霍夫定律实验、串联谐振电路实验、RC电路的过渡过程实验等,可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单元设计性实验是教师每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单元性实验。学期结束根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作最后的系统设计,让学生把所学的电路内容穿插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实验教学中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设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认真钻研科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方式的改革

改变过去教师带领学生在正常的上课时间进行实验,可以建立开放的实验室制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项目来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潜在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可建立开放的虚拟实验室,如运用Protel和Ewb等仿真系统进行机电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以及对实验方案的仿真实验,这样既方便又有效。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后进生能跟上来,学优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弥补压缩学时造成的影响。

4.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环节,加强校企合作,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大型企业去锻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理解、消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也可组织学生定期或不期到大型企业车间进行参观或见习,这样学生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实验评定改改

实验评定由对教师的教学评定和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两部分组成,由教与学双方分别对对方作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如何从学生作出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来,实验评定是学生的成绩评定,它是由实验室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作出的,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报告质量。为了客观、公正、真实地对每位学生作出评价,实验室应自行开发一套管理系统,把前述的几项评价指标在每次实验中归结为预习、操作和报告三项内容,实验态度、实验准备放在预习中评定,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放在操作中评定,报告质量、总结、分析能力放在报告中评定。在计算成绩时,每一次实验每一项分数都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其所占的比例系数。通过这样细分和量化,评定出来的成绩将更加接近实际。另外,该系统挂在实验室的网页上,并设有无线接入功能,学生现场的成绩通过无线终端输入到系统中,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立即查看到自己的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实验情况有所了解,对学生起到鞭策作用。

对于实验考试,主要是检验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把要掌握的内容组成几套试题,考题在考试前抽签决定,最终必须用实验来实现。要通过这种考试,学生必须具备比较全面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平时实验没有过好每一关,要通过考试难度就很大,因此学生要认真对待平时实验。这样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实验评定的结果就会客观、公正、准确和透明,从而能够促进教学和学习质量的共同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总之,对于中职院校机电实验课程,师资队伍的改革、校内实训或企业实习的加强、实验评定的改革都是机电专业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是中职人才培养过程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课程实施中的行动导向的原则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1]徐勇.企业与大学联盟:高级技工培养新模式.河南教育,2007.8(下旬).

第9篇:机电实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对我国部分高校,特别是2000年以后升本的高校应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长期传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下,转型需要从结构到形态、从形式到内涵、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性位移与变革。需要各专业的相关课程,特别是专业类课程进行调整和变革来充实本专业应用型转型的内涵。笔者所在高校即为一所应用型本科转型高校,对所教授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工业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工程师岗位要求。具体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一化系统设计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综合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构建起一座理论和实际间联系的桥梁。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和缺陷,不适合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1)课程教学内容滞后当前应用技术;(2)课程章节相对独立、内在联系不足;(3)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4)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独立进行。

2改革措施和方法

2.1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研发成功后,很快就得到普及应用。而目前机电一体化教材中的案例依然是十几年前的数控机床和传统的机器人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感觉知识陈旧,与当前实际应用脱节。因此,笔者在讲授过程中部分地淘汰掉这些陈旧案例,引入当前企业中产品型号。例如,采用多轴联动机床代替传统机床;在讲授机床导轨时加入倾斜导轨与平导轨之间的比较;引入目前热门的四轴飞行器和3D打印机等案例。通过新型案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了课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3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机电一体系统设计课程,如何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逐步到达企业对机电工程师的岗位要求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将企业中的典型应用项目搬到教学中来。项目式教学,又叫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后作业也是理论计算或理论设计。虽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面对实际系统设计时,总是感觉无从下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实践应用和理论知识同等重要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有失偏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方法,蕴理论知识于项目实例中。例如,机械传动部件设计一章,主要讲解各种机械传动系统的选择、设计及其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影响等。在本章中采用了两个项目实例:数控机床传动系统设计和无碳小车设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题目)。在讲解项目设计过程中介绍各种传动系统的特点、效率,齿轮、丝杠等结构的间隙调整及其对数控系统动态特性和无碳小车运行轨迹的影响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基础理论,又明白了产品设计中是如何进行机械系统设计的,同时去除了枯燥的理论课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随着学校应用型本科的转型,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课程所需实验设备逐渐齐备和完善。课程实验项目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由原来的单一性、验证性实验,调整为认知性实验、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课程讲授初期(一般在第二周),开设了柔性制造系统和数控加工中心方面的认知性实验,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总体了解;增加了液压系统的PLC控制和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两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务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搭接系统、自己分析数据,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课程设计,先前教学中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是分开进行的,课程设计集中在学期的最后一周进行。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期初,就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每组一题,同时,允许学生采用大学生挑战杯和创新设计大赛所设计题目作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贯穿整个学期,随着课程的进行,完成课程设计相关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学生也完成了整个课程设计,并在学期最后一周进行总结,撰写说明书。同时,分组向全班汇报设计过程,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与质疑。

5结束语

为了满足提高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将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健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赵永生,郑魁敬.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讨论课改革[J].教学研究,201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