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教学体系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体系建设

第1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1.1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实训室

根据实际设计工作的需要,对CAID相关软件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形成便于教学与训练的、实用性较强的系统。

1.2形态及设计语言实训室

按照人类对事物形态的认知规律,完善形态美学教学设备设施,形成有效的培训系统。

1.3工业设计创新工场

创新体现了工业设计的核心价值,而工业设计创新工场则承担了重要的创新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任务。未来的创新工场将开展创新设计理论研究、全球创新创意产品展示、历届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展示、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资源库建设、专利及设计情报资源分析整理等多项重要任务和建设项目。例如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资源库建设项目,将通过对珠三角百家典型企业的实地调研进行资源采集、整理,整合地区优势资源;以学校为中心,以网络建设、出版教材、年度展览、年度论坛等形式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为工业专业教育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材料工艺资讯,也可以为广大企业提供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咨询服务。专利及设计情报资源分析整理项目将通过各种渠道,在世界范围内搜集工业设计专利情报资源,并分门别类整理,形成设计创新理论教育的重要支撑。在创新工场里,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全球著名创意创新产品或产品模型,也可以看到历届优秀学生的设计作品;另外,创新工场也可以成为校企合作交流的空间。

1.4产品调查与企业产品形象分析

以校企合作项目为驱动,开展产品品牌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地区产业提品创新设计与品牌策划服务。

1.5用户行为观察与分析实验室

通过完善用户体验环境建设、人体行为研究系统和实用调研理论体系,开展用户行为研究教学与科研实践,并为企业提供用户研究和市场调研服务。

2工业设计实践体系组建方式

工业设计实践平台以“校企联合共建”的模式进行建设,主体部分包括:

2.1场地形式:以学校为教学基地,以企业为实训基地;

2.2师资配备: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引进一线行业专家;

2.3管理模式:以学校教师为主导,联合企业共同管理。

3实践教学改革

3.1实践教学改革目标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依托实践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企业为支撑,改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体改革目标如图2所示:

3.2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3.2.1工业设计专业技能训练

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突破传统的校内“教而学”的方式,引进企业一线设计师资源进行联合教学,并通过企业的项目驱动达到实战训练效果。

3.2.2工业设计顶岗实习

在我校原有的设计公司顶岗实习资源基础上,向周边产业发掘新的顶岗实习资源,丰富就业渠道。

3.2.3工业设计师职业道德培养

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利用企业管理资源,培养符合一线设计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设计师,使学生从观念上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

3.2.4工业设计科研实践

教师利用工业设计实践平台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高科研水平,保持对产业一线资讯的了解,做到与时俱进。

3.2.5工业设计教育资源整合

通过工业设计实践平台的操作,及时整合地区产业资源优势为教学所用,保证设计教育持续走在行业的前沿。

3.2.6工业设计教学改革试验

利用工业设计实践平台的资源优势,对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多样化创新,提高设计教学效率,保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3.2.7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基地

在工业设计实践平台上,除了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设计师进修培养企业。企业通过校企共建平台,选择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3.2.8工业设计项目合作基地

通过实践平台,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新项目,逐渐形成项目合作基地。

3.2.9工业设计技术开发基地

通过实践平台,企业根据自身产品开发需要,与学校共同开展新技术研究,形成技术开发基地。

4工业设计实训基地建设

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必须依托实训基地进行,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及水平提升势在必行。

4.1顺德职院工业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现状

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专业自身原有的实训基地,第二部分是校内其他专业的实训基地,第三部分是校外实训基地。

4.1.1专业自身原有的实训基地工业设计专业自身原有的实训基地包括陶艺实训室、石膏模型室、材料与工艺样机室以及快速成型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能够支持产品外观模型制作、材料与工艺解读、机械原理应用等实训课程,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不足:(1)难以制作产品功能样机;(2)不能进行小批量加工;(3)快速成型设备老化。目前,这些不足已成为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

4.1.2校内其他专业的共享实训基地校内其他专业的实训基地作为校内共享资源,是工业设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开展金工实训、跨专业交流等教学活动。这些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加工实训室、模具加工实训室以及数控加工实训室等。在校内实训资源的共享方面,我校尚未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因此工业设计专业只能在现有基础上有限度的利用校内共享实训资源。

4.1.3校外实训基地多年来工业设计专业与企业界已形成良好的合作传统,每一届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企业实训机会。依托顺德发达的产业经济,进一步开拓更多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4.2工业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及资金投入计划工业设计专业已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之一,同时顺德区政府亦投入相应比例的资金,因此工业设计实践体系建设在资金方面得到了充分保障。为弥补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不足,工业设计专业将规划建设共享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实训室、形态及设计语言实践实训室以及工业设计创新工场。

5结束语

第2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从办学主体看,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与社会性更强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有着紧密关系.从办学类型看,独立学院不完全等同于专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也有所不同,可以说是融合了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些共同特征.从培养目标看,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科研型人才,也不是培养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考虑到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独特性,教育部于2015年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到,作为应用型大学的试点高校应综合考虑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从传统教学型大学向新型应用型大学转变将是未来改革的大趋势,培养具有较系统学科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但是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较短,经验有限,大都复制母体高校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重较低,特别是一些文科类专业,这违背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初衷.鉴于此,进行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迫在眉睫.本文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拟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也希望为今后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资本规模增长迅速,对证券投资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具备系统投资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熟悉各种投资工具的高级投资人才受到市场追捧.其中,高级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理财分析师、证券经纪人、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高薪招聘的热门职位.资本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证券投资人才必须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项能力:

1.1熟练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

《证券投资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即熟练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的基本知识,技术分析中K线、支撑压力、形态理论等基本知识,还包括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等.这些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是投资者敲开投资大门的敲门砖,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

1.2具备证券投资分析操作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强调应用性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应掌握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具备独立的投资分析能力、投资决策能力和投资操作能力.比如,选股选时的能力,资产组合配置的能力,实际操盘的能力等.

1.3具备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资本市场中,风险规避和控制非常重要,缺乏风险意识的一切投资都是盲目的,所以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是《证券投资学》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一方面,在投资之前,学生能够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品种的风险大小判断是否可以投资,如果投资风险超过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则坚决不能涉足;另一方面,在投资过程中,能对不同投资品种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估,设置止损点,及时止损.

2《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在国家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都逐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金融类专业核心课之一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环节.但就安徽省的独立学院而言,受限于发展时间较短、资金设备紧缺等因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书本教学为主,拥有仿真模拟实验的院校屈指可数.笔者认为,独立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可采取从易到难,分阶段开展的方式.

2.1第一阶段:案例分析

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证券市场的经典案例,进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书本理论理解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现阶段,证券投资课程教学多采用北大、人大、东北财大等研究型大学出版的教材,偏重介绍基础理论,同时充斥大量的公式、模型.如果完全照本宣科,理论性太强,不仅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缺少实践应用价值,偏离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是现阶段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案例教学应以专题形式加入,同时突出教学重点,在股票、债券、基金和金融衍生产品这四种金融资产中偏重股票,重点讲解应用型知识,简要介绍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抽象深奥理论.

2.2第二阶段:仿真实验

实践教学设计传统的《证券投资学》课程以课堂教学、书本教学方式为主,倾向于灌输抽象理论,难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应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于《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二阶段加入仿真实践教学环节,即建立证券投资仿真实验室,增加实验课.通过证券模拟仿真软件连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数据,学生在看盘和模拟交易中加深对各种投资工具和手段的了解,联系实际投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分析方法和投资风格.

2.3第三阶段:校外实习

实践教学设计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但证券投资的实践性较强,对将来学生工作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第三阶段就是和相关单位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利互惠的证券投资校外实习基地,如本地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让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证券投资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学生将来的就业机会.

3构建《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的主要难点和解决方案

3.1第一阶段:案例集的编纂和更新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品种、新法规应运而生,这就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时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的形势将新的教学内容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整合到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现阶段《证券投资学》的主流教材绝大多数是研究型大学主编,适用于独立学院这类应用型高校的较少,系统的案例集则更是凤毛麟角,加上出版年代久远,难以反映当今资本市场的新动态.《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一阶段的难点就在于案例库建设和案例集的编纂.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收集、优选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和最新出现案例,进行加工形成案例库,并及时更新.然后根据教材理论知识的顺序从案例库遴选出一系列案例汇编成案例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部分穿插在理论知识中讲解,部分作为学生课后补充阅读材料.案例集的加入,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最及时的资本市场信息,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证券市场的诸多因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

3.2第二阶段:仿真实验所需的软硬件条件

通过证券模拟交易软件进行高仿真模拟实验,增加实验课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投资比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二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仿真实验室相关的各种软硬件条件:第一,完善仿真实验所需的硬件要求.需要配置专门的机房和计算机,购置证券模拟投资应用软件.第二,必须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总体原则应是理论先行,同时结合实践来检验和证实,不应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完全分离.第三,《证券投资学》实验课成绩考核问题.可以将成绩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实际投资收益率、风险控制水平、投资报告书(主要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各占30%、30%、40%.第四,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仿真实验对实验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支持教师定期到对口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将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3.3第三阶段: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场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第三阶段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将学校和社会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能让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将实务操作的知识带入校园.第一,独立学院应该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证券投资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由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交流、学习、实习等.第二,为达到预期实习效果,应协同实习部门拟定实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到的目的,不能让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在实习基地由所在单位专业人员指导,任课教师作为领队协助,并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还可以从证券行业聘请专业人员到校园里来进行证券投资专题讲座,介绍来自证券市场的最新动态和实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郝会会.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01).

〔2〕朱飞.浅谈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6).

〔3〕刘伟.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学应用与改革思考—以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5(06).

第3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光伏材料专业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45-02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光伏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光伏为方向的材料本科专业(简称光伏材料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光伏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服务光伏产业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其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科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管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提升新开办的光伏材料专业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才培养定位、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和一定时期教改重点和方向等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的关系。光伏材料专业作为本科院校新建立专业,目前受到了各承建院校的高度重视,这些院校通过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高级专门人才。但由于各本科院校建设该专业时间较短,均处在摸索阶段,因此,研究怎样建设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很有必要。

一、建立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内容

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相应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实验实训课程、光伏工程实验实训课程以及一定时期集中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工程实践课程三者构成。这些课程体系是围绕达到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通过在校学生学习具体实验实训课程或项目而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光伏材料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为实现专业设置目标而建立在材料学科、光伏工程学科及生产实践对技术人才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而确立的课程体系。

(一)材料学科的实践课程内容。材料学科是基础性和应用性均强的开放性大学科,涉及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庞大而繁杂。光伏专业方向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在材料学科中取其有用的课程内容而学之,体现材料学科基础性,使其成为支撑该专业的基石,这些基础性强的课程在较长时间内应该保持基本稳定,集中力量建设。同时,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合理衔接,将基础材料学科的科技创新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融人实践教学内容中,使实践教学内容涵盖“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三大类型,并逐步向应用性实践方向转变。

设计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并体现基本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实验必须与对应的理论课程相衔接,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基本实验的训练,学生牢固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并与实际应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基础实验是开设综合实验和设计创新实验的基础,只有加强巩固学生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才可能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方向的顺利转变。综合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是不同实验课程的大综合,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项目中培养实践技能。设计实验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了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项目,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实验课程内容应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展。

(二)光伏工程学科的实践课程内容。光伏工程学科是随着世界光伏产业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知识体系包含光伏产业链主原料链(金属硅环节、晶体硅路线环节、薄膜硅路线环节以及光伏电站)、辅料链、装备链、光伏服务链专业知识。光伏材料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应围绕这些产业链涉及的实际应用专业知识而构建,重点体现对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性要求。其实践课程体系内容也应包括“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三大类型,课程内容注重针对生产实际,体现应用性。基本实验课程内容应包括光伏工程中主流成熟经典内容。综合实验课程应模拟生产中某个或几个环节内容而安排。设计创新实验课程内容应针对未来几年光伏产业发展有潜力的技术方向上某个具体细节而设计。光伏工程学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更加重视综合实验内容的构建和设计,多针对生产中的技术工艺问题,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中的技术原理以独立完成为主。

(三)校内外工程实践课程内容。光伏材料作为一门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本科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其课程内容必须包括科研、工程、社会应用等内容,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通过参加工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实际生产情况。

校内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主要是光伏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检测、工程应用以及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体现出针对性和专一性,训练学生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在其成为某个技术环节的专业人才或专家,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增添后劲。校外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主要是实际生产中的工艺环节和装备状况逐一熟悉,体现出应用性和综合性,使学生了解生产中的技术细节,发现技术问题,培养学生与实际操作人员、老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使学生身心适应实际职业的要求。

二、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向

第4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转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32-02

在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句空话,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由基础自然学科专业转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加薄弱,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谈谈专业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设施(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两方面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与基地建设

1、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

(1)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

①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在原有化学实验设施基础上完善即可。

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建设内容有: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管路配件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等。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

专业综合实训需建设:专业综合实训一(无机、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二(有机、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三(精细化工);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并制定了各实验、实训大纲。

②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见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顶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并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顶岗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③实践教学内容与管理的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进行了调整,对实验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进行改革,由原来各教研室分散管理调整为集中管理,由系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管理,统一安排各类实践教学。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教师参与到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下厂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便于各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进行纵向整合。加速专业专业转型工作的进行。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体系建设

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专业综合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完整的高职应用化工校内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应于本地区大中型化工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承担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过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现代化工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产学密切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我们的理论优势和科研优势渗透到企业之中,力争做到“双赢”。并根据企业的改革趋势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以往企业被动接受学生实习的局面,使校外实践教学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1)要符合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要求。

(2)要符合建立“工学结合”机制的要求。

(3)要符合加强校外生产实训环节的要求。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多数是非化工专业老师,普遍缺少生产、操作、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经历,缺乏实践意识。要求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一年以上。在经费和待遇上对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的教师给予支持。培养既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以“师傅带徒弟”形式结成了多对师徒,并签订了师徒协议,以言传身教来培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3)继续引进专业教师,来充实化工专业教师队伍。每学期派出一定数量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接受新技术、新技能和学历提升教育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测试员、考评员等资格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和科研交流活动。

总之,要解决专业转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及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设好满足专业要求的实验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及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符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专业转型,才能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出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的高技术技能型化工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化工企业输送的合格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雨龙 洪 亮,张桃先,熊海燕,金学平.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第5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属中等城市,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并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有着天然联系。这些学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其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应用人才。在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学型院校中,实验课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和机密性,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因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怕单位财务资料外泄等原因而较难达到实践效果,所以会计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基本科学素养、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应用性复合型财经专业人才。探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对增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效果,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在会计教育中强调实验教学一直是会计教育的特点,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会计专业应用性培养目标的有利保证。本文所指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包括:一是以会计实验室及其硬件为物质基础;二是以实验教材及相关软件为实验内容;三是拥有高水平的实验师资为实验质量保证;四是具有一套完善的试验管理和考核制度。本文探讨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即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

(一)经费投入不足,实验硬件资源有限。地方本科院校因地方投资、地方管理,教育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投资建设。会计实验室一般包括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一些院校虽建有会计手工实验室,但硬件设施有限,仅有一些手工实验台、投影仪、教学及学生手工模拟用资料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虽有计算机,但有关财务软件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仅有几种常用的基础财务软件,等等。

(二)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实验教学内容既包括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也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一是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实验课流于形式。地方本科院校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较少,理论课安排较多,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即使有实验课时安排,由于师资原因或学生重视不够或实验安排不合理、实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而使实验课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验效果;二是实验教材不够系统。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格本科院校时间相对较短,在教材建设方面还急需完善,实验教材的选用不够系统;三是实验过程中重模拟核算,而忽视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的实验。

(三)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实验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验课效果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轻教师较多,从校门出来直接从教的研究生较多,他们相对来说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指导实验课时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而影响实验课效果。

(四)实验管理、考核制度尚不规范。有些院校没有实验室管理制度,或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不够规范,或执行不够规范,例如实验课开出率不足、实验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被损坏、实验资料乱堆放、查找不方便,等等;学生实验考核制度不健全,有些学生因为实验课比考试课容易达标而不重视实验课学习,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配套实验内容设计、抓好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方面进行建设。

(一)充分利用实验室硬件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对会计实验室的投资有限,这是会计实验室发展的资金瓶颈,需要院级财务统筹安排。在实验室硬件条件短期内难以增加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硬件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二)完善实验内容。结合国家教育部对实践教学的规定,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一方面结合课程特点,增加与理论课衔接的单项实验课时,压缩理论课时;另一方面增加独立设置的综合实验课。

一是增加单项实验课,并充实实验内容。例如,《会计学原理》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章节可以安排为实验课,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可以在学完理论课后安排实验课,结合实训教材中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读懂”原始凭证,获取原始凭证提供的人员签字、业务时间、经济事项、经手人责任、凭证联次等信息,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根据原始凭证分析经济业务,判断会计分录,锻炼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成本会计》中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可以通过提供制造业生产原始凭证,让学生练习费用的归集,然后结合有关生产数据练习费用的分配等。在实验过程中,原始凭证的设计很重要。《会计报表分析》可以由实验室搜集最近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写成实验报告,再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

二是增加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并充实实验内容。例如,独立设置的《会计综合实训》、《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设计》等课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以会计手工模拟核算为主,会计电算化为辅的综合模拟实验课。因其是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要求很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审计学以及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时。手工模拟核算部分,可以让学生(或按岗位分成小组)独立进行会计处理,教师加以指导讲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让学生准备一套会计相关资料,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查阅。在综合实验中要重视对会计岗位分工、凭证传递、内部控制的实验,让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体会会计监督,并能够进行一定的会计分析。会计电算化模拟部分,因课时有限,而且学生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已经对会计电算化非常熟悉,在进行手工模拟资料转化为电算化资料时,教师应侧重组织学生对会计资料初始化的练习分析,以及引导学生比较手工与电算化处理的差异等。《会计信息系统》一般以ERP软件为教学软件环境,学生在电算化实验室进行上机操作。可以结合目前中小企业使用较多的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财务业务一体化部分,让学生熟练运用购销存以及应收应付系统,并结合税法知识、财务会计知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注意比较计算机处理下原始凭证的生成与手工的不同,与会计制度设计相结合,理解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设计。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专业教师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近几年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借此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因为这类考试对实际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所以也可以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有些院校鼓励专业教师到校外实习,教师实行轮流实习制度;有的院校鼓励教师在校外企业或会计中介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税务咨询等。通过这些措施,目的是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样对提高授课水平、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为鼓励较高实践水平的教师从事实验课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可以同样课时待遇。单项实验可以由该课程理论课教师指导,这样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同一个老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应重点强调的地方,方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在一起。

(四)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完善实验管理制度,设置专职的实验管理员,管理实验室的开出、交接,实验室设备的检修、报损等,实验资料每年的购买、更新、搜集工作,以及计算机的维护、软件的更新等工作。完善实验课考核制度,细化实验课考核方式,例如《会计综合实训》实验课成绩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30%,由实验课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打分;第二部分为考核表,包括原始凭证装订、记账凭证编制、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的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占总成绩的50%,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最后的手工模拟资料打分;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对会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监督以及会计电算化初始化、电算化与手工的比较等的理解,占总成绩20%。通过量化、细化考核标准,设计一部分统一标准,一部分灵活能动性的标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规定实验的同时尽可能发挥学生实践的能动性。再如,《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课的考核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平时实验课的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20%,由实验课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打分;第二部分为考试成绩,可以结合全国ERP工程师认证考试或由教师设计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第三部分为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可以是学生对ERP某系统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某系统的二次开发等。考核方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配套实验内容设计、抓好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实验管理考核制度等措施,完善会计实验体系建设,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建勋,解振锁.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第6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体系

本文为江西理工大学教改课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以及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历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其教学工作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重点偏离。目前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会计学原理》涉及众多的图表、凭证账簿,操作性强,这就使学生对授课内容缺少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在诸多教学内容中,又过多地把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局限于会计分录的编制,更加导致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实际操作技能无法体现。

2、考核方式有待改进。在以往的教学考核中,一直采用期末闭卷式考核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局限于卷面分数,而对实务操作技能的考核则由于卷面出题的局限而无法考核,造成考核的不全面性;另外,长期以来许多会计教师之所以不注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实际操作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考试中这类操作题很少考甚至不考,这也是导致教学内容重点偏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实践教学仍有待提高。《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尽管近几年逐渐将实践教学纳入了教学内容,但与理论教学相比较而言,其教学目标仍不明确,即实践教学到底要达到何种目标,要让学生学会哪些技能,如何进行考核等。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具体建设内容

1、《会计学原理》课程课堂先进教学方法建设。内容包括:(1)精心策划课程内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比如,首先要合理安排课时,讲授基础会计的任务并不比讲授财务会计等其他课程轻,没有足够的课时不行;其次,应体现会计政策的最新动态,因为会计知识在不断更新,每年都会出台相关的会计政策、法规,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与时俱进,对教材的基础内容进行补充,扩充信息量;最后,应融合职业道德教育,因为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阶段,对专业还处在感性认识时期,在这一时期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入理论、技能和知识讲授中,向学生传输“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会计操作过程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2)注重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应加强案例教学的应用程度,在各章采用专题性案例、跨章节采用综合性案例;其次,应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任课教师要提高与案例相关的知识储备,使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能充分引导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角度,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要提高案例教学的组织水平,整个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具备完备的教学制度、合理的教学实施、完善的反馈系统和及时的教学更新。

2、《会计学原理》课程多层次辅助教学体系建设。内容包括:(1)多媒体课件建设。课件制作应力争做到内容简洁、生动、直观、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采用多媒体教学,讲课条理清楚,信息量大,学生练习机会多,互动效果好,特别适用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这两章;(2)《会计学原理》课程案例库建设。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等被动学习的方式,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所收集的案例交予学生讨论,最后再总结出解决方案。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应变能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案例库的建设不是个人行为,教研室应该经常对案例教学的案例选用和编制、案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反馈情况等进行讨论,以不断改进案例教学;(3)购置教学辅助资料和运用电算化教学手段,如相关挂图、图表、教具等。

3、《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内容包括:(1)加大实验实训力度,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进行实践性教学。《会计学原理》有大量的内容涉及到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程序等部分组成技能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应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步进行,辅之以相关环节的手工账务模拟的讲解,以课堂讲授为辅,学生练习为主。着重训练记账凭证的编制、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2)加强《会计学原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该课程设计是在《会计学原理》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为期一周,设计几套小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实验题,使学生真实模拟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处理;(3)上机模拟实习,学生主要是把在手工实验课上的会计分录输入电脑,然后自动生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将手工模拟与会计电算化相结合,加强计算机辅助实验,把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模拟显示分析实验结果并付诸实践。由于电算化方便使用,因此更受学生欢迎,在脑海里形成数字化会计的印象。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该课程在进行先进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做好相关知识储备,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做准备。

2、要有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先进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学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遵循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3、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作为学习与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会计学原理》课程先进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如配套教材包括习题集、试题集、案例集等。同时,建立网上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课后阅读资料库等资源库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4、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各种有形的硬环境(物质环境)和无形的软环境(心理环境)。《会计学原理》课程先进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周边环境建设,如加大电教设备的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环境感性化;充分利用产学合作单位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构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改进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的意义

《会计学原理》课程先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实践环节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板书式教学方法,建立了立体式教学体系,提高了授课效率,使理论知识能更好地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对加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对教师的备课方式和讲授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调用已做好的各种教学资料(课件、动漫、录像、照片、实验),统一灵活分配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式讲好每一堂课。特别是对新教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作用。

2、对形成会计系列课程前后学科的良性互动起到帮助。在大一开设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完全可以利用往届大三开设的《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所积累的数据等资料进行讲解。反过来大一时利用的这些资料又可以在大三的《综合课程设计》中进一步引向深入;大二开设的《成本会计》与《会计学原理》互动后,则可以丰富《会计学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该课程与《审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也可以形成互动。

3、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督导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根据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统一灵活地分配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因此,在开放式实验申请程序与其时效的矛盾,以及在教学检查时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日历不相符方面,就需要教学管理和督导人员重新审视教学管理和督导的程序与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东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探索[J].会计之友,2008.2.

第7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和发展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体系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凸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育基地设立、实践指导人员素质以及制度机制保障等诸多方面。因此,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体系发展不完善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这些弊端主要是:

1、教学理念滞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这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的滞后,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实践与应用相脱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教学经费的制约,职业技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普遍滞后。实践教学设备老化、落后,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等等,既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又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瓶颈。

3、实践活动滞后。受实践基地建设滞后以及缺少实践教学设备的制约,许多实践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致使人才的培养跟不上经济建设发展需求。

4、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滞后。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考核,忽视实践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分数占学生考核总分数比重较小的问题。这种考核模式,让学生养成了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学习的习惯,为实用型人才培养设置了一道制度上、机制上的障碍。

上述问题的存在,要求在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以解决,实现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加强四个方面建设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更需要全员的参与。重点应该加强“四个”方面建设:

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培养和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关键。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有计划输送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努力提升教师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实践能力、排除故障能力,达到“文武”双全。三是有计划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条件。实践基地建设,要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侧重教学重点,建设实验室、实践车间、实践工厂。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有前瞻性,要紧紧盯住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和流行趋势,瞄准国内经济运行发展方向,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同经济建设需要相结合,同学校发展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建设规模适当、设施先进、结构合理的实践基地。

3、加强实践指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指导员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重要环节。实践指导员队伍素质高低、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实践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实践活动效果。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实践指导员队伍,通过他们有效指导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习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学校有效资源的分配,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有关制度和运行机制,才能够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运作。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的需要,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均衡发展的原则。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均衡发展,才能实现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对理论认识的加深和理解,二者是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均衡发展,就是要科学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二者不能顾此失彼。

2、突出重点的原则。要根据学校发展整体规划要求,既要各个学科统筹兼顾,还要突出办学特色,有所侧重的建设实践基地和引进实践指导教师。

3、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制度和机制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作用,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实践学习氛围。

4、资金倾斜的原则。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前期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各方面的建设都具有一定规模,但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学校其他建设共同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和倾斜,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第8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成 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系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析 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创新 公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及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浅析 构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职院校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讨 专业与课程评估: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途径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 2013年11月.第3页.

[3]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之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21日.第147页.

[4]PDCA循环方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并运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上的,又称戴明循环。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总结)的第一个字母。来源:PDCA全面质量管理模式[EB/OL].

第9篇:教学体系建设范文

关键词:能力素质培养;大学生;实践教学;对策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十分迅速.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使他们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以及更优秀的创新能力,是高校面临的新的难点之一[1G2].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实践教学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从问题着手,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高校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出更适应社会的经管类高级复合型人才.

1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状况调查

针对石河子大学6个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包括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10项),第三部分为实践教学个人期望(8项),第四部分为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8项),第五部分为教学效果及改进(9项)[3G4].1.1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首先,专业实践教学开设的多是专业实习教学课程,其次,是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有关创业创新项目及大学生科研类项目活动.实践类型虽然单一,但是种类比较丰富,基本满足学生相关需要..调查结果表明,经管类专业社会实践类课程大多为计算机类、会计类、人力资源管理类及财务管理类,师生参与程度较高.实践教学活动开设时间大多为刚开学几周.由图1可知,专业实习(ERP、HR专业软件学习、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由图2可知,学科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市场营销、英语演讲等)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对科研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幅度较弱.总体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性情,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有较大好处.图2学科竞赛提高的能力由图3可知,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有较大帮助,这对培养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大有益处.图3有关创业项目提高的能力根据调查,大学生科研类项目活动(SRP、“三下乡”等)实践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以及专业写作能力有突出效果,学生通过多参加科研类项目活动可提高科研能力.通过上述调查及分析,专业实践教学(ERP、HR专业软件学习、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习)、学科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市场营销、英语演讲等)、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大学生科研类项目活动(SRP、“三下乡”等)、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学年论文等)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其中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尤为突出,其次适应环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锻炼.1.2实践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1)实践教学实施.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实施情况持“基本满意”的占60%,其次为“较满意”,占20%,说明学生总体对本校实践教学实施状况持满意态度.但仍有16%的学生持“不满意”态度,说明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某些方面仍有待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项目的综合评价大多认为“指导老师带的组数太多,效果不明显”“教学形式有待改进”.实践教学授课教师资源短缺,无法高效合理地实施实践教学任务,在此方面还有待提高.(2)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师资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仅有37.67%的学生认为较好,59%的学生认为一般,所以实践教学师资水平还需要提高.(3)实践教学安排.有72%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安排太集中,3%的学生认为时间安排过于分散,仅有25%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安排合适.这或许与专业实训时间安排太集中有关,所以学校应该对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予以调整,让学生在适度的环境中完成有关实践教学的相关项目.(4)实验软件及实验教材质量.有45.5%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关实践教学的系统软件比较落后,漏洞较多,18.8%的学生认为软件十分落后,仅有31%的学生认为软件较先进.对于教材的质量和讲解方面,有87%的学生认为相关实训教材的讲解一般,不是十分的详细、有用且创新程度一般.总之,在现行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实践教学方法陈旧,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其次是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与具体实际脱节,基本流于形式;再次是重理论,轻实践、低投入,导致实践教学低水平徘徊.(5)实践教学方式.有7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联系实践单位并提供详细的指导,只有20%的481实学生认为学校只需提供一定指导布置实践任务即可,说明学生对学校实践单位安排存在一定的意见.由此可见,现有实践教学种类比较丰富,基本满足学生相关需要.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决策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但是,通过学生对学校实践效果的评价,对于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程度、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和实验教学时间安排、实验软件先进程度和实验教材质量及讲解等方面存在意见,认为学校应该构筑相应完善的实训效果评价体系,提高软件的先进程度,总之就是应该加大有关实践教学的投入,全方位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经管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大学实践教学的执行落实效果上来看,虽然很多大学在教学工作中都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均采取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手段,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这也就成了今后大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弥补和优化的一个重点内容[5].2.1学生实践意识薄弱,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学生由于课程紧张以及实践意识的欠缺,很少有机会与社会直接接触,没有工作经验,过高地预估自己的能力,不了解实际与理想的差距,所以他们就不重视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程,同时也缺乏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6].作为实践教学推动者的高校教师,其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高校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2.2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验器材、设备不足.高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形式:一是教学计划之内的各项实践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和理解,包括实验、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二是教学计划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第二课堂;四是大学生创业实践.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教学器材及教学环境,而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差强人意.同时由于专业课程长期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7].2.3缺乏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机制.实验成绩和毕业实习的完成情况只是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实习)报告来考查,有较大的水分.其他的如社会调查、参加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任务,也没有有效的途径来检验[8].

3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