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质量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2009―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从2979万人增加到3550万人,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大众教育替代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已从注重外延的发展转向注重内涵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参赛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检验,而且是参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成果展示,反映了职业教育“导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情况
我院会计专业学生两次参加福建省高职学生技能竞赛――会计电算化项目比赛,荣获三项一等奖。会计电算化竞赛以用友软件为平台,采用无纸化考试系统,考核会计电算化操作实务。看似单项技能的比赛成果,实则是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彰显,比职业技能背后是比职业素质,是个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反映,个人水平代表的是省、市、学院的集体形象。
二、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对教学质量建设的作用
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培养、选拔、激励、交流、宣传和展示技能人才的功能,其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会计电算化竞赛的内容是按就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关键能力来进行安排的,对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所以,参照竞赛内容进行教学质量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
(一)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职业技能竞赛以技能考核为载体。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要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注重课程逻辑结构层次及有序衔接,强化理论性课程的应用导向,致力于岗位课程教学模块建设。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竞赛不仅考核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水平,更是对其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的检验。因此,构筑基本技能训练、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分层次,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十分必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二)引导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职业教育注重“教”的方法改革,力求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时缺乏主动性、适应性,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不足,长期养成的学习依赖性导致学生在竞赛中遇到问题往往没有办法独立、及时解决。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坚持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突破单一传授的方式,增加多种方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采用案例、直观性、互动式、项目式、情景模拟式、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化被动为主动,亲自动手、亲自操作,真正从知识型的学习转换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来。
实验、实训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职业技能竞赛体现职教特色,注重对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检验。因此,实验、实训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实训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及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综合应用知识、技能、素质来完成具体任务,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并适时鼓励、提点、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三)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是一次从个体到集体、从单一技能到综合素质、从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是从学校到企业的全方位检阅。教师不仅需要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将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成就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引导学生跟上本专业、行业的发展步伐。因此,高等职业学校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举措,致力于“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支持教师有针对性地参加短期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多地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调研,顶岗操作,获取素材,收集案例,由单一教学型向具有“产学研”综合能力的教师转变。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或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也可直接参与实践性环节的指导。应该指出的是,校外的“能工巧匠”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能带来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新信息,但由于这些兼职教师多是非师范专业出身,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缺乏,因此,可以组织专兼职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取长补短。
高职教师担任多重角色,既是理论课上的施教者,又是实验实习课上的指导者,还是校内外工学结合的研发者、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因此要改变过去单一以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来考核教师的办法,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
(四)指导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技能竞赛有助于学校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工艺、技术要求,校内完善硬件配套措施,校外寻求合作伙伴。参与技能竞赛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技能竞赛成绩的取得能使学校更容易获得企业的信任和肯定,促使企业一方面愿意输送职工到学校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
(五)促进校校交流、校企合作。
技能大赛是各高等职业院校交流的平台。众高校云集,展示、切磋、交流,与机器、与标准、与评委、与教师、与选手之间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场”。各高校比赛场上是竞争对手,场下则通过座谈会、参观访问等方式增进校际合作。
随着近年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技能大赛得到社会广泛参与和企业高度关注,技能竞赛多与企业合作开发,“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互利互赢。通过技能竞赛,学校得以精准高效地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而企业可以及时把需求反馈给学校,校企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实现订单培养,使校内生产型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帮助学生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六)强化教学及竞赛组织管理。
技能竞赛要求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参赛,且每一个项目都有参赛人数的限制。这就要求学校设置有专门的竞赛管理机构,来统一组织、协调安排各项具体工作。参赛人数的限制也对人才选拔的客观性、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内部要完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教师要建立课程标准,参照竞赛要求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开展教研活动,使竞赛的受惠面不仅仅限于参赛选手,而让广大师生都能从中获得益处,提高专业知识、职业技能。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通过举办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来进行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在肯定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些认识误区。第一,不能只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否则就难以胜任高技术、高智能的职业岗位。而且,缺少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不能夸大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而“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另一种“应试教育”。避免以名次论成败、论英雄的极端倾向,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让师生、让整个学校在竞赛的准备和投入中更好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0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和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并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晋升高职院校后,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工作随之跨上了新的台阶。2008年7月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示范专业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当前形势下时间紧迫,刻不容缓的学院重点工作。通过这两年多来的课程建设,我院共建成了2门国家级、16门省级、4门教育部教指委级精品课程。在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深深体会到建设精品课程决不仅仅是建设若干门一流的示范性课程,而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我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应体现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和学科特色,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宽口径,厚基础”不同,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的需要,以体现社会发展要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首先课程内容首先应该是活跃的、不断充实、更新的动态过程,要能跟上日益发展更新的本学科的科学体系。其次,课程教学内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否则其它各个方面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优化,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大纲的编写应当在非常熟悉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深人企业收集资料,以体现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逐步完善大纲内容。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传统的授课方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是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记,课程讲授大多沿用概念—原理—运用的传统方法,学生参与程度低。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但在利用程度上还参差不齐。精品课程的建设正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一种模式。它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这次我院各系在精品课程的制作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将传统的讲授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纺化系,在这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较好地体现了其学科特色,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走出了第一步。但同时也可看出,我院一些精品课程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某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表现教学内容与教授方法的协调应用上还显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改进教学效果和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再完善、再精致,都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和把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所以优化教学手段还要处理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手段的优化对教学质量的优化所具有的优势。
4教材的整合优化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设是衡量一个课程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教材质量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因此,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高职高专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选用与高职高专相配套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注重教材的系列化和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的相呼应,并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此外,教材建设除了选用以上这类优秀的成品教材之外,我们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例如,我院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专业情况和行业需求,编写了51本特色教材,进一步完善了主干教材的系列,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论文摘要: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及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研究等为重点,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以院、系、中心(所、室)等为建设单位,以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师建构的核心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是贯彻落实“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强调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表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及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研究等为重点,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以院、系、中心(所、室)等为建设单位,以教学科研等各方面优势互补的教师建构的核心队伍。教学团队具备5个方面的特征:
(一)有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
就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需求而言,教学团队是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因此,教学团队的建立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建设发展目标,即教学团队应以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团队应在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有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
教学团队建设要紧跟时展的趋势,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三)有合理的教学梯队
合理的教学梯队是形成和建设教学团队的基础,为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教学团队的成员应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教学团队应由学术带头人领导,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其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名师,又有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骨干以及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辅人员。
(四)有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
优良的教学建设成果是衡量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指标,教学团队的建设成果应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加以体现。在具体教学建设项目中应取得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的标志性成果,如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特色或示范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或者显示出取得优秀成果的良好趋势。
(五)有优良的学术研究成果
教学团队应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优秀教师应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带领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力争取得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并能够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领域,有效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团队建设对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作用
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学名师领衔担任首席教授,发挥感召引导作用,支持团队成员尤其是年轻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学位,积极开展传帮带等形式的帮扶活动,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意识,将年轻教师真正培养成为一线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努力培养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促进教学拔尖人才(国家名师、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的成长
教学团队中教学名师和其他具有高级职称的团队成员深人教学工作第一线,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优质教学资源,使教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成员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也为教学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
(三)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教学团队实施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创新教育的平台。教学团队根据教育改革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实验及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最佳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四)促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团队建设以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在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最新的教学成果,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大批的实用性人才。
三、建立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对策分析
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组建对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以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中心组建教学研究团队
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是具有丰富知识,在教学、科研、服务、创新等方面能力突出的教师,但教师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形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以教学科研为龙头,才能使教学团队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促进学校层级的提升。选择好团队带头人是培育高素质教学团队的关键。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其作用主要在于设定团队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协调,不断创新进取。在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中,团队带头人应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善于同团队成员沟通、调解内外关系,能够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团队带头人要带领教师不断拼搏进取,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二)以课程群组为单位建立教学团队
传统意义的教学团队往往以教研室为单位,把一个教研室的全体教师称为一个教学团队。其实,真正意义的教学团队应打破团队成员的行政部门的划分,而是以课程群组为单位来组织团队成员,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教研室,甚至不同的系或学院。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团队其成员才能围绕课程群组的教学建设工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并在教学及教学改革工作中优势互补,紧密协作,推动教学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按“重点建设,分层推进”原则建设教师团队
教学团队的建设并不是遍地开花、广种薄收之事,而应按“重点建设,分层推进”原则进行。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本科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高的“质量工程”中去;另一方面,应分层次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好学校级的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建设目标明确、成效明显、发展趋势好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扶植,冲击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
(四)加强交流沟通,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间相互吸引、共同参与团队目标的程度。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是团队的粘合剂,是维持教学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团队的凝聚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质量,即情感因素、价值观念的一致性以及团队目标内化为个人自觉意识与动机的程度。因此,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团队凝聚力的培育,使团队形成一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氛围
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包括学校的大氛围和团队内部的小氛围。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应真正营造出一种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术氛围。学校相关部门应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协调各方面力量,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工作平台、充足的软硬件条件、周到细致的服务。这样才能使教师潜心研究和创新,严谨治学,施展才能。从团队自身方面看,团队内部应形成一种畅所欲言、宽宏包容、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让每个成员的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合力,发挥团队的巨大作用。
(六)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校; 教学质量; 制度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20-001
教学管理是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进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有良好的立足面,也有良好的基本条件。因此,高校推进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内在需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一个过程,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强化“生本”理念、标准化体系等的有效践行与落实。本文立足于对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设建议。
1.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抓好教学质量建设,是深化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的教育环境、教学体制之下,高校推进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一是基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内部需求,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教学理念创新,扎实教学模式调整,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夯实基础;二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下,抓教学建设、夯教学主体,明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落实教学职责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以制度的形式更有助于教学工作在量与质、规范性等方面的建设。因此,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并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1.2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质量保障体系,契合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新要求
优质的教学是高校教育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之下,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质量保障体系,是迎合高校教育发展新要求的集中体现。教学质量的衡量是一个系统工作,而制度化建设的推进,实现了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实现策略的进一步细化,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归化,无疑是为教学质量形成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与此同时,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为教学管理开创了新的局面,无论是教师教学的激励,还是教学环境的优化与调整,都为人才培养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保障。
2.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路径
2.1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引导
教学工作是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点,也是强化教学管理的工作面。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依托制度化建设,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引导,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推进教学的改革发展。首先,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要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无论是教学的组织开展,还是教学的综合评价,都要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教学工作有序、保质开展;其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教学规范化建设的过程,强化对教学的规范引导,是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在经费资助保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支撑教学,以及政策制度规范教学等领域,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2.2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制度建设的人性化
践行“生本”理念,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强化“生本”理念的践行,在教学质量的监控中,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和关心学生,充分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中,得到良好的教育。(1)以学生为主体的建设为出发点,应成为教学质量制度建设的落脚点,促使学生在教育中全面成长,确保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在师生互促、共前进的教学形态下,构建高效而富有意义的教学,更能体现教学质量制度化的人性体现;(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在文化教学、素质培养等方面,实现更加全方位的监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3以“标准”为导向,强化制度化建设下的全程监控
教学质量标准构建是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特色,制定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例如在教学实践、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标准化量化,更有助于对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与此同时,教务处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总站点”,应在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强化教务处的决策权和管理权,确保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中,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责任明确,为教学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教学质量制度化建设,应充分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夯实建设基础、创造建设环境,切实做到:(1)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督与引导;(2)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学质量制度建设的人性化;(3)以“标准”为导向,强化制度化建设下的全程监控。
参考文献:
[1]韩延明.探析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路径――“以人为本”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0(03)
[2]李建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路径探析[J]财政监督,2009(08)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质量保障监控体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涵盖了高职院校内部自我评价与质量监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检查考核、毕业生就业率、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以及用人单位对于录用人才的质量评价等。其中高?内部自我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最重要的,原因如下:其一,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全面评价教学成效、推动高职教学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建设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就能够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评价在时空当中实现有机的结合,让本院领导以及师生员工均可自动地检查和评价教学活动之成效能否达到办学宗旨以及培养目标之要求,为合理地调整工作思路以及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信息以及依据。高职学校可运用该体系之运行,让教学工作能够实现规范化,让教学管理机构和师生们均依据教学准则来办事,并且全力推进高职内部各方面的工作,改进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程序,为开展科学决策以及民主管理提供足够的依据。其二,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切实满足社会各界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自我保障。高职院校内部、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彼此相互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能够让高职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变得更为密切,让社会监控所具有的反馈作用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当然,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还能够很好地提升社会各界对于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其三,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切实规范高职院校办学行为、维护高职教育秩序、落实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能够很好地激励各所高职学校强化良性竞争,不断地深化改革,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内在发展动力,而且还十分有利于上级部门快速掌握高职教学质量等信息,通过快速调整思路,以求真正实现政府部门对于高职教育的管理。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质量观念之更新属于先导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一定要紧紧做到更新质量之观念。具体来说,应当抓好以下三点。一是要求高职院校的党政领导一定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而且还应当在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应当更加牢固地树立起"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二是要强化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经常性地选派相关人员参与到全国性高职教育理论培训以及课程研讨之中,经常性实施校际沟通和交流。三是要积极组织广大教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在本校师生之中积极开展研讨,从而能够真正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系。通过学院领导的积极宣讲、校级论坛的交流发言以及教研室层面上的研究,能够实实在在地把以上理念落实到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们的心中,从而形成持续学理论的氛围,全面进行探究,从而持续改进与更新教育质量管理的新观念。
(二)质量标准之确立属于基础
质量标准主要涵盖了涉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要通过完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化建设以切实规范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管理标准指的就是对本院各类事务的管理体系,其重点在于提出管理之范围、要求、责任以及流程等。工作标准组要是指依据各类工作之特点而出台的具体工作制度,其重点为工作范围、责任以及程序等。技术标准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教学机制,所涉及的是主要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形式、课程标准以及理论教学、实践环节等教学质量标准。创建质量标准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来进行操作,针对高职院校所具有的地域性、专业性以及发展性等特征,全面确定高职教学质量的标准与内涵,做到确定合理而且合适的标准职,切实保证标准具有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权威性等特征。在落实高职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参考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技术管理规范。与此同时,还应当切实融合到本专业的国家或者行业技能鉴定考试标准。随着高职院校质量标准体系之形成,也就建立建成了高职规章制度,确保了本校各类教学活动能够做到正常而有序地开展,从而为本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质量评价之健全属于关键
高职内部道德质量评价通过是运用目标性评价来实施的,也就是使用教育主管部门所规定的教学质量标准,考虑各项教学工作是不是能够达到或者符合规定之程度。对外部质量加以评价,应当以需求性以及适应性为主体,这就是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及质量标准应当符合社会以及企业的岗位(工种)、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要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常态化变革。要对本院内的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能力、专业安排、教材建设以及高职生们就业的稳定性实施常态化的评价,真正地实现以评促建之目的。要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从而将临时性和运动式常规检查转换成为长期、有制度进行保障的工作。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 课堂教学 质量评估体系
在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工作一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整个教学成效的重要控制点,也是高校教师所关注的热点目标。高校的生源数量较多,并且各个专业的设置相对复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其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上要保证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从而真正地实现高质量教学。高校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地探索新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加强相关理论实践的研究与操作。
一、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片面
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成长,并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性来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但是,现阶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以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为主要的评价内容,对于学生的主观因素缺乏有效的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教学质量评价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缺乏对教师多项教学能力方面的考查,只关注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难以真正地体现教师的全面教学水平。
(二)评价单一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学生的评价意见占整个评价工作的较大一部分,但是其开展过程中,评价过程相对随意,并且相关评价还存在很大的局限,难以真实、全面地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难以达到教学评价的督促效果。
(三)反馈缺乏时效性
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有积极、快速的反馈,而当前教学质量评价中,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反馈存在很多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时效性。教学质量评价其本身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容易受到忽视,并且其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励有着密切的管理,其人性化的评价理念难以得到推行,教师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其在评价的过程中相对被动,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对不积极,并且经常存在逃避与应付的行为,整体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不够及时,教师缺乏足够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
(四)评价方法不合理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上,要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并且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现阶段的教学质量评价相对固定,并且其指标不具有灵活性,难以对特色化的教学需求进行满足。这种僵化的评价方式,难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与考量,整体考核忽视对教师的个体性差异的关注。与此同时,当前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没有进行区分,并且对于不同的专业类型和教学基础环境的评价上都缺乏足够的针对性,难以真实地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反应。另外,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过分重视教学指标,采用量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评价缺乏过程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难以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满足。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把握好质量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上,要本着指导性、科学性、层次性、可行性与动态性等多项原则。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且实现课堂教学规范化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质量评估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给予教师教学方向上的指导。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要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的教学上,要制定多层级的评价标准,保证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延伸性。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保证其可行性与动态性,并且符合当前的基本教学需求,整体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跟踪能力,可以实现对学生多项素质的培养。
(二)完善评估体系的各项标准
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要对于当前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重新研究和定义,对于其中不合理和需要丰富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估标准的确立,要与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结合,并且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质量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内容的评定,并且从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以及质量反馈等多方面制定不同的评价流程,真正客观、公平、公正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体现。
(三)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整体性
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评价的主要参与者是同行的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管理者,也包括教师自身。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保证评价工作的整体和全面,避免单一角度的评价所带来的不客观问题。同行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间接参与群体,其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状态、教学设计以及各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等角度,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直接受众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可以给予教师全面、准确的评价,并且从认知的角度上来提出相应的不足。学校管理者则从教学活动的大方向调整以及教学目标的落实方面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各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积极的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积极地进行自我反馈,进而体现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所应该具有的实践性和自我提升特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开展教学工作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而打造一个科学、有效、符合实际需求的质量评估体系,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进行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上,要提高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动态性与长期性,并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关注课堂教学,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进行深入的落实,提高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天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与指标建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2]李洪伟,韩b清,李长熙.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1(18).
摘 要: 专业认证是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地方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应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 健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探索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与建构的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关于一般本科院校构建二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监控体系的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问题的思考 构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高职院校党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强化高职院校有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普通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探索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浅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公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ocid=
374696健康报2013年7月10日,第01版:要闻12所院校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杨棉华,罗添荣,谢雯霓,边军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321-323.
[3]吕慈仙,任丽清.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1,(1):88.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14-02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实质上是关注提高教学质量的条件性保障,而非简单的、高高在上的监控评价。在众多的条件性保障中,居于关键地位的是教学质量观的保障,即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思想和价值观。没有科学的教学质量功能和思想体系,教学质量保障就无从谈起,甚至是一种南辕北辙的保障,会造成教师的压抑、愤怒,产生隐性抵制。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面暴露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物流管理实践实训项目,缺乏具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具体机制;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学生实训前缺乏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任务书,实训后的评价仅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没有具体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缺乏系统的考评体系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我国高校新兴热门专业,一些高校为了抢抓发展机遇,在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缺乏充分的社会调研和论证,致使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尤其是实践环节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条件跟不上专业发展,造成学生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三)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专业操作技能式教学内容不完善
专业操作技能式教学包括认知实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但通过调研发现,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场地与师资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不合理,存在“形式主义”现象。缺乏“双师型”教师导致了校内实训环节中学生缺少参与机会和被指导的机会;毕业顶岗实习多属“放羊式”,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既没有统一组织,又无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差。
综合上述,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学质量水平不佳。为此,采取具体方法完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下面就针对以上问题,对如何构建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如何构建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增强高等职业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健全组织结构,完善规章体制由实训科、督导室、教学与科研室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抓施(实际的行为)质量监控。实训科是实训教学的组织机构,根据实训教学筹划具体组织安顿学生的实训内容;督导室是监控执行的中心,履行督促检查、组织协调、研究、反馈等职能;教学与科研室是实施(实际的行为)教学及办理的实体,也是实施(实际的行为)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最关键的组织机构。并且,要保障实训教学质量,还一定有一套完善的办理规章体制。要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项规章体制,提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二)完善物流专业及专业群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建设
物流流管理专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教学体系按预定方式运行,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实效的评价监督体系。应主要由学院专业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和企业的相关专家组成,形成定期地由学生自评、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学校指导老师评价的评价体系。同时要注重事前与事中的监控与评价。既要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督导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又要通过学生的职业技能状况、企业对学生工作表现,以及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研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评价监控作用,保证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有效执行,促使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师对自己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将物流专业知识心理学化,能否有恰当的设计、科学的施教,从而形成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师资队伍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就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物流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聘请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三是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四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鼓励专业教师深入物流企业一线,参与经营管理。
(四)制定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衡量一所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是围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部分有机构成,贯穿于物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它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考核的重要方式。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很强的技术性,而且也要求有很强的职业性。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
总而言之,从增强高等职业物流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完善物流专业及专业群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高职物流专业质量市场调节机制,用市场力保障高职物流专业教学质量。高职物流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要以市场机制为核心。高职院校要对物流专业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控,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水平的重要指标,用毕业和就业率、高职院校对社会的服务、社会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的欢迎程度等来约束高职院校提高自己的专业优势、社会声誉与人才质量。用市场来检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质量,促进物流专业及专业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少岩.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建立[J].辽宁高等职业学报,2004.
[2]彭纯军.浅析高等职业院校物流办理示范性专业建设[J].职教论坛,2007.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韩莉.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训体系建设[J].太原大学学报,2008.
[5]李俊龙.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童保峰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
[6]李定清.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 052人。近年来,江油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教育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中小学实验教学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维修、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效果;积极参与并引导任课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改进、创新实验设计。在“5·12”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江油市充分认识到,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这是新的课程改革对中小学实验室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最近几年,特别是“两创”、灾后重建以及“两基”迎检过程中,江油市为各级各类学校装备了实验室成套设备和教学仪器,各乡镇中心小学、初中都建成了标准化的实验室,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场地固定、设施完善、规格较高,为江油市中小学开展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优质的物质支撑。实验室工作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如何管好用好仪器设备,使它的教育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是改善现有实验室管理状况的需要
2009年春季,江油市电教站组织人员对全市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了普查。普查情况表明,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状况亟待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实验室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有的学校领导很少过问实验室工作,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
2)实验教师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有的学校缺少专职实验教师,由任课教师兼任,有些学校甚至用工勤人员或待退人员顶岗,使实验员成为了一名“钥匙保管员”。也有些学校的实验教师由于不是由对应学科教师担任,缺乏专业知识,管理不当,只能当仪器设备保管员,对仪器不能进行正常维护、保养;有的实验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导致仪器设备丢失、损坏,实验室脏乱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校对在实验室工作的教师考核、晋升制度不落实,造成实验室人员匮乏,人员素质不高。诸多的问题增加了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就更加突出。
3)管理制度不规范。学校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即便有制度也形同虚设,例如,有的教师嫌做实验麻烦不愿做实验,有的教师做实验不写通知单,实验室不及时做实验记录,不及时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借出仪器不登记;有的实验室账目不全,仪器丢失损坏,管理人员心中无数(学校的账册还是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时期建立的,几十年的仪器变动无记录,实验室人员变动时,从来不清点仪器);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验室工作的考核办法。
4)部门之间不协调。一些学校在实验室管理上存在着部门之间不协调的现象,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实验人员和科任教师之间,甚至教务处、总务处、实验室和各部门之间“分家”现象严重,实验室工作在学校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有的问题往往是实验员管不了,学校又没管。
5)实验教学观念不新。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理科各学科应大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而一些学校的任课教师还停留在以讲授书本知识“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上,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加强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均衡化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实践操作等基本能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新课程对实验教学人员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人员是实施这一目标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新课程倡导的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根据实验问题,提出假设,自选器材,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强调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增长能力。这就要求实验教学人员要改变陈旧的思想意识,倡导科学探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充分利用实验设施,开展好教学活动。
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领导重视,机制健全,人员落实
江油市电教站开展了对全市实验室建设全方位的指导。落实了市级实验教学人员领导机构,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教体局局长为副组长,电教站具体负责,乡镇和各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每所小学配备了1名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初中配备物理、化学、生物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各1名,高中配备物理、化学、生物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各2名。一支有经验、有能力、有特长,事业心强,业务熟练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已初具雏形。
建立激励机制,稳定队伍
实验教学人员是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工作质量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应重视尊重他们的工作,在评优评职方面,他们应该与学校任课教师有同等机会。每学年度电教站也要专门评选优秀实验教学人员,并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并不定期组织实验教学技能、自制、创新教具比赛,并给与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稳定队伍。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1)进行思想理论、师德培训。作为实验教学人员应该首先坚持自我思想道德的修养,要有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要有爱岗敬业、甘当绿叶奉献的精神和尊重科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思想作风,因此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应是培训实验教学人员的重要内容。
2)进行专业培训。制定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要求的培训计划,使实验教学人员更好地掌握学科实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采用多形式多渠道举办各种培训班,把现场观摩、讲座式培训与对话式培训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发挥实验教学人员之间互为学习资源的优势,使实验教学人员真正掌握用得着、用得上、用得好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每学年伊始,电教站组织全市实验教学人员进行专职业务培训,讲解实验教学仪器的操作性能和维修方法,指导各种实验资料表册的填写,还邀请大专院校教授对全市实验教学人员进行实验环保的教育,使实验教学人员开阔眼界,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内容。
3)强化自学,提高实验教学人员工作技能。市电教站专门组建实验教学视频网和资源网,要求所有实验教学人员通过网络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严格考核评价体系
1)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江油市实验教学人员大多是通过省、市、县的业务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才担任实验人员的,人员一般三年不动,若有变动,也须经市电教站考核同意。
2)加大对学校实验教学的检查指导力度。每学期开学后,市电教站都要安排专人到各校进行开学初的实验教学人员落实情况及实验教学的计划、进度安排等进行检查。学年结束,由市电教站专门成立“实验教学年终检查小组”,分别对各学校的实验教学开设情况、仪器设施的使用保养情况、使用资料表册附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情况等,逐项进行量化评分,分出等级和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