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义务教育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后三年,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灾后重建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和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以山区寄宿制中小学建设为重点,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分年实施,逐步完成,确保全县寄宿制学校按标准,高质量,按时限完成建设任务,较好解决由网点布局调整、取消复式班、地震灾损而产生的寄宿需求,促进全县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均衡发展。
二、建设原则
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一步到位,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坚持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网点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与灾后重建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长效机制相结合,与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具体讲,要把握以下几点:
1、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序建设,严格校产管理,实行教育资源置换,合理配制,防止盲目发展和教育资产流失。
2、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危改项目、灾后重建项目、民间援建项目,在川塬乡镇积极发展多村联办小学,在山区乡镇积极创建寄宿制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危房改造及其他项目安排方面,集中考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不断扩大农村小学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
3、坚持合理配置资源,整合现有资源,按标准建设和添置的原则,使新建寄宿制学校达到国家“双高”普九标准。
三、现状分析
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共有寄宿制学校34所。其中初中16所,需要住宿学生12248人,需要住宿面积33069平方米,现有面积8131平方米。现有寄宿制小学18所,需要住宿学生5036人,需要住宿面积14249平方米,现有面积仅2090平方米。在这些寄宿制学校中,许多学校学生宿舍都是二、三十年前修建的砖土木结构平房,几经修缮,仍然变化不大,部分甚至还是危房,“5.12”地震后又产生大量危房,使学校的住宿条件更加恶化,随着网点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亟待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
四、目标任务
根据《—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我县—年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学校40所,其中小学26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寄宿制学校建设预算资金总投入6399万元。规划建设总面积47865平方米。
五、年度实施计划
(一)年实施计划
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学校13所,建设资金总投入2774万元,规划建设总面积23109平方米。其中初级中学5所,建设总面积13820平方米,投资1658万元;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建设总面积5597平方米,投资672万元;小学6所,建设总面积3692平方米,投资443万元。
(二)年实施计划
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学校17所,建设资金总投入2355万元,建设总面积16820平方米。其中初中3所,投资873万元,建设面积6239平方米;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投资460万元,建设面积3290平方米;小学13所,投资1021万元,建设面积7291平方米。
(三)年实施计划
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学校10所,建设资金总投入1270万元,建设总面积7937平方米。其中初中2所,投资417万元,建设面积2608平方米;小学8所,投资853万元,建设面积5329平方米。
六、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全县寄宿制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教育、财政、发展计划、监察、国土、审计、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县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项目领导小组要积极争跑专项项目和资金,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辟有效途径,做到论证到位,安排科学,实施顺利。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责,提供便利条件,确保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2、抓好资金筹措与管理。
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投入6399万元资金,按照三年实施的计划安排,原则上将项目资金与县乡配套资金捆绑在一起,由县寄宿制学校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按照计划,对急需建设的学校优先安排资金,建一所,成一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做到专款专用,不用于抵顶学校原有建设投入和征地费用,更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拖欠的工程款和其它债务。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学点;建 农村教学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一项工作,加强农村教学点建设,缩小城乡教育教学差距,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措施,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一、农村教学点建设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农村教学点的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必要措施。首先,通过建设农村教学点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上学机会,保证了城乡教育的公平性。同时,还可以缩短学生的上学路程,在方便学生上学的同时,降低学生上学成本,缓解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且,农村教学点教育成本较低、建设规模较小,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对提高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帮助作用,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除此之外,农村教学点的老师都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质量比较理想。
二、当前农村教学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详细了解农村教学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某省农村教W点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研究、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该省农村教学点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费短缺、优秀教师较少、老师薪资待遇较低、教学办公条件差等。农村教学点的经费是由中心校按照教学点规模及学生人数统一发放的,包括学生的补助费、老师工资以及教学设施成本费等各项费用,总金额数量较大,这就对地方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并且农村教学点教学经费的申报及审批流程比较繁琐,往往会因为下拨不及时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经费的短缺使老师的薪资待遇较低,教学办公条件较差,再加上农村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所以很难吸引到优秀教师。这些都是对该省农村教学点进行全面调查之后发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当前农村教学点建设情况的真实写照。
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农村教学点建设策略
针对该省农村教学点存在的问题,经分析、研究后当地政府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该明确农村教学点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教学点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该严格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进行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并且确保该笔经费能够达到当地GDP比例的4%。同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要求,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并且将新增教育经费应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2.设置专项财政资金
为了加强对农村教学点建设的财政控制,需要设置专项资金,做到专项专用。县级政府应该设置专门的经费管理中心,取消学校的银行账户,并设立专门的财政管理部门,对农村教学点的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科学、准确预算各个教学点所需资金,并由地方政府统一下拨。同时还需要加大农村教学点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构建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提高教师薪资待遇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点,必须要提高教师薪资待遇,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首先,应该以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偏远程度等为标准,制定科学的津贴制度,将教师工资作为教学点财政支持的一部分,保证教师工资发放的及时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应该对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进行充分考虑,保证代课教师得到应有的报酬。
4.改善教学办公条件
良好的教学办公环境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就要不断改善教学办公条件,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首先,地方政府应该派遣工作人员开展走访活动,掌握各个教学点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教学点遇到的困难给予财力、物力及人力方面的帮助。同时,农村教学点应该积极完善基础教学设置的建设,包括体育器材、实验器材等,保证教学设施的完整性。
加强农村教学点的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针对当前农村教学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置专项财政资金、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改善教学办公条件等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农村教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9):34-40.
[关键词] 义务教育;初中;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114-03
0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窦初开,思想叛逆时期[1]。在这个阶段很多学生的行为举止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或心理辅导。学生能否得到正确的思想教导,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中学时代,关键在于一个学校具备一支怎样的师资队伍。宁夏地处西北,属于偏远地区,这里的环境、交通、资源、经济的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师资比较缺乏,教师的学历和学识普遍较低。为此课题组对宁夏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师资建设现状做了深入调研和分析,为提高宁夏初中教师的队伍素质提供对策和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宁夏吴忠、中卫、固原、平罗等四个市县的10所城里初中和10所乡镇初中的300位教师,500名学生,20名学校的主管领导。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方面的资料,全面了解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国中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拟定义务教育初中师资指标体系。
2)调查法。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问卷的设计:将问卷的各项指标和权重系数分配制成专家调查表,通过对3名教授、2名教育厅专家、3名初级教师、2名初中一级教师进行3轮的“调查-反馈-调查”函询,确立了所需指标体系。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办学条件将被调查的学校分为城里初中和农村初中,并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为保证所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特请各个学校的教职工负责。共发放调查问卷820份,其中教师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7%;学生问卷500份,回收496份,有效问卷494份,有效回收率98.8%;学校主管领导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100%。
3)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3.0和Excel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国家及宁夏政策的分析
宁夏多为山区,尤其是宁夏中南部地区是有名的贫困山区。在过去,这些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教学条件极差,而现在情况大有改观,在国家大政策下发生了地域性变化。在生态移民工程之前,宁夏中南部山区的偏远农村都是靠天吃饭,吃水困难,农作物产量低,农民生活困苦,宁夏政府决定从2011年开始分批移民,在移民地建设配套工程,大大改变了原来的生活环境,由此带来了一部分教育资源的整合。过去农村中一些条件特别差的学校被合并或撤销,仅留乡镇驻地学校;在城市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由于经济、环境等种种原因,乡镇的学校在教学质量、教学条件和升学率上与城里的学校还有很大差距,教师待遇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更多的乡镇中学教师和学生都向往城里中学。随着政策调整,从表面上看国家对农村学校的重视,使农村学校又重新引起家长的关注和期待。农村学校实行“免费餐”;设置国家特岗和地方特岗教师必须到农村支教;实行网络、假期国培项目,以期待从整体上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素质,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乡镇初中缺乏监督机制,教师看重工作环境和待遇等,学生看重教学质量、升学率等,也带来了较多问题,值得分析和讨论。
2.2 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分析
1)教师编制情况分析。根据调查,宁夏初中有60%的学校超编(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编制数),师资队伍从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调查发现仍有学校还聘有代课教师,城市中学代课教师占到调查教师数的5.8%,乡镇中学代课教师占到2.8%。原因分析:城市学校受编制名额的限制,但工作量大需要更多的教师分担,只能聘请代课教师。乡镇学校近几年补充了大量特岗教师,加之学校合并师资整合等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短缺的问题,在工作量上也有明显降低。宁夏城里、乡镇初中教师工作量统计表,见表1。
2)师资队伍的结构情况。宁夏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师资队伍的结构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欠合理,学历结构达标率较低,缺少高学历教师。
调查数据显示, 20~30岁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41.2%,31~40岁的教师占24.5%,41~50的教师占28.1%,51岁以上的教师占6.2%。教师队伍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长教师所占比例过少,年龄结构分布不平衡。从年龄结构上看,宁夏初中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不利于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和教学工作的进行。
从学历结构来看,城里中学的教师中本科学历占67.8%,研究生学历为1.2%;乡镇中学中本科学历占44.9%,研究生学历为0。说明宁夏城里初中本科学历教师比例偏低,高学历教师缺乏;乡镇中学本科学历教师更加缺乏,专科和中专学历教师仍然占有很大比例,教师学历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职称结构来看,初中见习教师占23.3%,中二的占22.4%,中一的占33.5%,中高的占12.2%,可见,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的培养高职称教师。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合格学校建设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广大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务教育在地区、城乡、学校之间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而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本文试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来探讨欠发达地区合格学校建设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赣州市地处江西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区。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赣州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长期投入不足,不同群体教育机会不均。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农村教育资源相当贫乏,课桌凳椅破旧,学生住宿、用餐、如厕任务艰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紧缺,教师队伍薄弱。
(二)办学条件总体呈薄弱状。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义务教育水平较低,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条件相当不足。
(三)布局不合理。市区、城西、城北学校密集,比例超过60%,而人口特别集中的城南、城东却寥寥无几。随着新兴区域如赣州贸易广场、沙河工业园、章江新城区的快速发展,生源将不断增加,优化学校布局的任务非常迫切。
(四)义务教育中城乡、校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义务教育学校薄弱和不均衡发展的原因分析
导致赣州义务教育薄弱和不均衡发展的原因众多且相互交织缠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赣州市各县区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等主要指标,与江西省平均值相比是比较低的,且内部差异甚大,由此造成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和师资配置等方面薄弱和不均衡状态。
(二)教育政策和制度导向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政策和制度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价值取向,往往优先发展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这势必导致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同时,现行的学校管理和评估政策也加剧了这一势头。
(三)“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仍未完全理顺。首先,财政状况不好的县区往往很难按照国家要求确保教育投入;其次,随着教育投入主体的上位移动,不少乡镇一级政府不仅因无法精确认定其教育投入的份额而不愿承担本乡镇的教育投入,而且借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而对本乡镇教育疏于领导管理,尽量推卸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三、赣州市合格学校建设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和“一条主线、六个重点”要求,把基础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强化义务教育的政府职责。一方面,以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条件的改善。赣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制定和出台了诸多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文件和措施。另一方面,以实际行动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首先,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实施教育民生工程。2008年,赣州教育经费总支出249554万元,较上一年增长20.93%;其次,紧抓项目建设,积极实施房改、义教、农村寄宿制等工程和项目来改善办学条件;再次,优化义务教育资源,根据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等要求,撤乡并村,优化学校布局,重点加强乡镇中心小学建设;最后,实施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工程。经过多年努力,赣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市减少农村中小学网点1711个,而校舍由原来的605.4万平方米增加到730.49万平方米,增加普通中学21所、特教学校4所;学校布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100%的城区和20%以上的乡镇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投影系统;近85%的重点中学建有多功能校园网,学校计算机总量达2.5万台。
(二)实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增量扩容规划和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增长迅速,适龄儿童也相应增多。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赣州市政府出台了《赣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2007-2020年)》,各县市也在同步推进此项工作,以推进中心城区合格学校建设与均衡发展。
(三)以项目来推动合格学校建设。2007年赣州市选择和确立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如“农村寄宿制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等。2008年,赣州市又推出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建设工程”等项目。
(四)以配套工程建设来完善合格学校建设。赣州市在紧抓合格学校建设的同时,实施“中小学安全台帐建设”、“卫生达标创星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师资建设工程”和“督导评估”等配套工程建设以促进合格学校建设。
四、赣州市合格学校建设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启示
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均衡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职责,形成义务教育投入和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以制度建设来促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均衡发展。要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均衡发展,就必须强化政府的这一职责和行为,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建设促进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均衡发展。如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义务教育优先发展考核制度、民资办校助学制度等。
(二)制定和实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与均衡发展综合战略。要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均衡发展问题,就必须通盘考虑并制定出一套综合的发展战略。
1.综合本地义务教育资源分布状况,调整学校布局,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合格均衡的程度和水平。
2.推行义务教育城乡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制定地方城乡办学标准体系,在师资、投入、校舍、图书设备、管理等设定统一标准,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3.正确对待义务教育中的名校、示范学校、一般学校和薄弱学校问题。
4.培育义务教育学校自我合格建设与均衡发展能力。
(三)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体系建设。当前义务教育最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只有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建立义务教育资源中心,在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试卷开发等方面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2.建立校际互动工作机制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教育财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紧迫性
加强财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由财务建设工作的作用、地位、现状,以及党和政府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我们必须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
第一,从财务建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看,加强教育财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从任何一个角度讲,财务建设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教育单位而言,财务建设是经济命脉,与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都关系密切,对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教育财务建设涉及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基建管理、收费管理、后勤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外资利用、学生救助等方面,不仅领域十分广泛,而且都非常重要、非常敏感,对学校甚至对全省教育乃至建设教育强省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就财务建设工作而言政策性、专业性、导向性强,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等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加强教育系统财务建设工作的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确保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确保不出现严重的行业不正之风,特别是不发生大的腐败问题,意义重大。
第二,从党风廉政建设对各项工作的普遍要求来看,加强教育财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加强对“三重一大”即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的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加强对财务建设的监督始终占住着最重要的位置。各级党政、部门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规定、会议,领导工作报告、讲话等,无不把加强财务建设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可以说,这方面的规定多不胜数。近几年来,在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前不久,教育部召开了2009年度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会议要求,中央为扩大内需,做出了加大投入的决策部署,其中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纪检监察同步跟进,全程监督,确保中央决策贯彻落实。为确保将党和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落到实处,必须加强对教育财务建设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为促进财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三,加强教育财务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由财务建设系统的现状所决定的。近几年来,我省教育财务建设系统,不仅日常工作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一些重要工作如被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系列改革等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一些重大问题也处理得很好,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有关同志还受到省政府的表彰。从上到下各级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能克己奉公、敬业爱岗、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总的是好的,学校和群众是满意的。但从更高的要求来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问题还比较严重。一是教育乱收费特别是学校内部乱收费现象仍然较多存在,少数高校和中小学自立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收费和强制服务收费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不仅群众意见很大,也经常引起新闻媒体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长期关注。因此,始终是各级纠风工作的重点。二是部分干部教师、学生对学校后勤等意见还较大,说明我们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个别地方和学校财务建设的内部管理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由于资金短缺的瓶颈作用,财务建设部门勿容置疑的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部门。因为和其他一些部门相比,财务建设面临的压力更大,遭遇的诱惑更多,经受的考验更严峻,加上一些地方、单位和学校内部监督存在缺位、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少数学校内部制度不健全,个别财务人员借此大肆贪污、挪用公款,并被司法机关追究责任,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四是在学生救助方面一些学校也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套取国家拨款等严重问题。20*年个别地方的一些民办学校因此被国家财政部严肃查处和通报,对我省教育形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形势不容乐观。只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管理,严格监督,才能促进财务建设工作良性发展,确保干部廉洁自律。
二、加强监督,增强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强化监督。而监督的前提是明确责任。对财务建设系统来讲,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加强监督尤为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建设的职能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能自觉地从上至下从业务的角度加强内部监督,同时,领导干部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规定加强对财务建设管理干部和业务干部的廉政监督。二是财务建设工作要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一,关于自觉加强内部自身监督问题。首先是要从有利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角度出发,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纪律要求,形成有利于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良性机制。二是要严格遵守有关财经制度、纪律,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因为财务建设工作事关重大,所有的工作都要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杜绝暗箱操作。以财务监督为例,我认为,财务监督不能只就某一项资金运作进行监督,应当贯穿于资金运作的全过程,贯彻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只有做到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督,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监督。三是财务建设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对收费、资金运作、基建维修、后勤管理、学生资助,以及学校特别是高校举债建设等工作,都要切实加强管理,严防违规、失职渎职和腐败发生。四是财务建设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加强对干部教育管理,教育和监督他们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国家法纪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廉洁自律,秉公办事,防止违纪违规和贪污挪用等犯罪问题出现。五是要加强财务建设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财务建设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财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财务建设人员如果不遵守职业道德,法纪意识淡薄,自律能力差,就必然会违法违纪,甚至犯罪。财务建设人员如果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就会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使财务建设管理失控,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关于主动接受外部监督问题。一是要加强财务建设公开工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财务建设公开是办事公开和校务公开的组成部分,是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的必然要求。对财务建设部门来说,公开的各环节要分别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坚持做好经常性的动态公开工作。公开的基本要求是制度公开、程序公开、计划公开、结果公开,重点是过程公开,过程公开重于结果公开。如果领导不图私利,没有个人目的,就没理由不公开。地方如此,单位也是如此。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大额度资金安排、重大建设维修项目确定,必须坚持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并采取适当形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防止个人说了算和暗箱操作。三是要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的作用在于按会计法的要求,对地方、单位和学校的资金运作进行审核,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我们的资金运作符合财务管理制度。要定期进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同时要加强对重大基建维修、物资采购、招投标项目的经济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堵塞管理漏洞。四是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各级财务建设部门和学校要自觉地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也要自觉地接受同级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推进工作。
第三,加强教育,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监督。各地方、各单位、各学校的领导干部和财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不断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监督,提高自我制约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要不断提高按照国家财务制度、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办事的自觉性。这是加强监督并取得实效的思想基础和首要前提。这么多年,教育系统的个别领导和财务人员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除了管理上存在疏漏之处外,一个根本原因是这些人缺乏自我制约的意识,认为上级的监督是和自己过不去,思想认识有误区,行为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领导和财务建设工作人员都必须不断加强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长堤。
三、突出重点,增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教育财务建设工作涉及的领域宽,覆盖面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因此要突出重点,做到以点带面,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要切实加强收费管理,不断规范收费行为。教育收费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我省来说问题更加突出,情况不容乐观。去年底国家七部委对我省教育收费工作进行检查后,对我省教育收费工作从政府审批到学校收费等都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提出了整改建议,有些建议还非常尖锐。应该说,检查组发现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知道,实际情况远不止这些。检查后,省教育厅、省物价局多次开会研究,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厅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也多次协调讨论,研究整改方案。到目前为止,有些问题已经整改,有些问题正在整改。但是,今年春季开学以来,由于收费文件下发较晚,也由于一些学校规范意识不强,乱收费举报较往年增多,乱收费特别是学校内部乱收费有反弹的趋势。各级财务建设部门一定要发挥职能作用,提高认识,严格规范,加强监督,并与相关单位、部门包括纪检监察部门一起,监督义务教育新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执行,并加大检查力度,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贯彻落实。同时要加强对高校收费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加强对基建维修、招投标管理、物资采购等的监督管理。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以及学校加大教育投入,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投在征地拆迁、基建维修、仪器设备上,这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浪费问题和腐败问题,一些学校相关干部因此受到查处。财务建设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从业务的角度,从资金管理特别是经费预算和经费支出的角度,把严关口,严格管理,加强监督,确保工程建起来而干部不倒下。另外,各学校特别是高校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尤其是横向科研课题到校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目前,这方面的反映正呈上升之势,客观的讲,一些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些漏洞甚至猫腻。当然,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在这个问题上确有难言之隐,投鼠忌器。但我觉得长此以往不是办法,无所作为,难免不出大问题。建议各学校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一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拿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第三,加强对高校举债建设的宏观调控。在当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校举债建设对于扩招以来的高校发展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少数高校债务风险过大,入不敷出,甚至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都不够偿还贷款利息,这就是大问题,不仅与中央提倡的科学发展相违背,还造成了干部教师的人心涣散,长期下去也必然会影响学校发展。当然,问题已经发生,这个时候来谈防范债务风险问题可能为时已晚。但我觉得有三件事情是可以做的:一是研究如何化解债务问题;二是对今后形成的新的债务要进行评估、监控,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不能再听之任之;三是严密注视其中的廉政问题和腐败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意义以及作用
前言
博物馆在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爱国主义教育一直都是提高人们整体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快餐文化对当前文明的冲击,导致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再加上当前社会十分浮躁,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无法正常开展。而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挖掘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内在,并采取措施发挥博物馆的重要社会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面临的社会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文化开始相互交融,各种文化逐渐开始崭露头角,竞相争艳,而在这样的十分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浮躁,对于一些传统文化以及传承了上千年的部分品德越来越无法忍受。除此之外,由于教育界出现了误区,教育的目的似乎只为了应试,在这样一个只看重书本知识的社会,当孩子们迈进博物馆,脑海中回想的应该只有做不完的题山题海,而不是曾经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奋力厮杀的革命先烈的情怀,而且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将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放在享受生活上,这没有错,但是不知为何几乎所有人的享受生活只注重物质层次,而忽略精神层次,忘却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千古名言,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浮躁的社会风气下,对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越来越难展开,因此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现状
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法发挥其相应的教育作用,不仅仅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因素,博物馆本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博物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作为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国家对其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上都给予了十分优厚的扶持措施,但是由于在运营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正常发展。而博物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通过将博物馆内的每件文物以及整体的文化进行细致的讲解,以便参观者能身临其境,对当时的文化背景,情怀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成人忙于工作,孩子忙于学业,导致除却在某些特定的节日时,博物馆一直面临的门可罗雀的凄凉之境,造成博物馆无法发挥其精神文明教育的目的,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开展十分不利。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博物馆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没有新意,这就会导致即便组织来参观博物馆,由于博物馆内的讲解方式单调,没有其他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不能及时地抓住参观者的视线,引起参观者的兴趣,更会使老游客缺乏新鲜感。这同样不利于博物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三、如何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随着人们的物质层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感觉到精神层次的缺乏,当今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精神寄托,缺乏爱国情怀,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自1994年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开始,各地纷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而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以及主要载体,国家对其的支持力度以及投入的精力都十分大,但是博物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问题,所有需要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改善,以便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了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大讲堂的作用,这就需要博物馆根据本身的文化背景,挖掘博物馆在当地的各种历史遗迹、古代文物等,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方式,利用文物资源针对性的举办相应的教育讲堂,专题展览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展览以及讲堂,因此高素质的宣传队伍、高效率的宣传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爱国的情怀以及奉献的精神,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素质,培养业务共组的能力,从而构建一个拥有高素质的宣传队伍,同时需要博物馆内讲解文化的讲解人对所讲的文化,历史背景等了解得十分详细,并且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运用语言的艺术丰富所讲解的内容,并且采取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宣传博物馆,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博物馆,以便使博物馆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爱国教育上的作用。除此之外,博物馆应该和周围的中小学加强联系,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博物馆,定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支柱,将要承接国家的未来,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需要改善博物馆的部分文物的陈列方式,使其能吸引学生。从另一方面来说,博物馆同样应该定期的到学校进行宣讲,讲解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并且能根据节日等一些传统的元素,综合当地的特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能让青少年受到博物馆的氛围熏陶,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发青少年的爱国思想,从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建设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意义及必要性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国人具有爱国情怀,且千百年来从未改变,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所以宣扬爱国主义有一定深远的意义,而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历史的载体,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当今社会是一个十分浮躁的社会,而博物馆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安抚人们浮躁的情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而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博物馆是人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博物馆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使社会各界人士能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引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除此之外,由于博物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社会,从而使国家更好地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无论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是在弘扬历史文化上都有着无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虽然由于当前社会的背景以及社会的风气问题,导致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开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只要博物馆能够根据外界环境调节自身,同时利用好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做好宣传,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作用,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华.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以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为例[J].武汉文博,2014(4).
根据区委《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仑委发[20*]14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现就区教育局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紧紧围绕“四查四促”,即查执行梗阻,促政令畅通;查办事拖拉,促优质高效;查作风漂浮,促求真务实;查因循守旧,促开拓创新,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区委、区府工作大局,努力做到“四新”,即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提高,在“为民、务实、清廉”上有新成绩。并能够参谋有为、协调有方、督查有效、保障有力,真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运行机制,努力营造能适应我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环境,为高标准实现区委、区府对教育局的目标考核任务与教育局机关各科室重点工作考核要点而扎实工作。
二、工作重点
结合教育局实际工作,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中,既要立足当前,坚持重点突破,又要着眼长远,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扎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较好地发挥教育局机关的整体效能。
1、加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宗旨观、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同时抓好中心组“求真务实”专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执政为民、促进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群众观念,不断提高为人民、为基层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建立制度,规范机关行为。以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规范管理为目标,在教育局各科室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会务接待制度、中层干部例会制度以及局总值班制度等各项制度,构建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着力规范机关行为。
3、落实措施,提高机关服务质量。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狠抓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法规措施的落实,确保政令畅通;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职能,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教育服务中心,强化效能监督;组织教育收费专项治理,规范学校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考评制度,严格责任追究。
4、规范管理,塑造机关良好形象。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办好“*教科网”,推进电子政务,为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要建立听证、政情通报、信息公开、新闻、政务公示等制度。切实整顿学风、文风、会风、事风等“”,倡导务实作风。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机关干部进行理论、业务及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精减会议文件,提倡说实话、办实事、见实效。发扬务实作风,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与各基层学校、乡镇街道、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联系。
5、实施四条禁令,提升干部形象。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对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四条规定: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禁止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禁止在机关或下基层时搓麻将,禁止以各种名义公款旅游度假和违反规定参加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对违反禁令者,分别给予告诫、通报批评、离岗培训、调离岗位、辞退等处理,努力提升机关干部形象。
三、工作要求
1、要加强组织领导。机关效能建设是规范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政府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科室负责人要切实加强领导,具体负责本科室效能建设的组织、协调、督查、宣传等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目前许多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5]。
2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构建
2.1课程目标的制订
相关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制订既要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幼教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6]。五年一贯制的培养目标是“博专结合、理论适用、技能熟练、实践见长”[7]。可见,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是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2.2课程内容的确定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调整和制定,要避免设置过于繁难而实用价值不高的内容,要使学生学到最有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形成过硬的专业技能。2.2.1在理论课程方面,开设一些最新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动态的科目诸如《当代幼儿教育新理念》、《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与动态》、《幼儿教育法规政策》,这类课程固然很重要,但是这些内容比较抽象晦涩,没有必要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可以通过讲座或报告的形式来进行。2.2.2最能体现师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则要开足,并要给予足够的课时。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下面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幼儿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这是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基础课,是所有课程中的重点。第二部分是幼儿健康教法、幼儿语言教法、幼儿社会教法、幼儿科学教法、幼儿艺术教法五大领域教学法,幼儿文学、幼儿游戏、幼儿英语以及包括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艺术素养培养课程等。这一类课程的教学,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属于教法系列。一般安排在专业基础课诸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教育见习两周之后进行,语言教法和音乐教法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科学教法、社会教法、健康教法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学习,各开一学期,每周2学时,17周共34学时。总的来看,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开设时间相对集中、课时偏少,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教师所讲的五大领域的教法知识,也很难从专业理论知识上升为专业教育能力,直接导致他们实习期间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时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五大领域教法课程教学时间要适当延长,以让学生不仅掌握五大领域教法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具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第三部分是技能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八会”: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主要包括教师口语、儿童故事、书法、儿童简笔画、乐理视唱、儿童歌曲创编、电子琴、钢琴、舞蹈、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唱、说、跳、画、做、演等艺术表达能力。这类课程在课时上要切实保证,在教学上要注重实效。专科学生尤其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为他们以后就是一线幼儿教师,最重要的首先要能够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因此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要在课程体系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以使他们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对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性特色训练”。2.2.3课外活动。包括有计划的专业汇报展示如手工展、儿童画展、实习展,专业汇报演出如舞蹈期末考试、毕业汇报演;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或不同寝室间的专业擂台赛等;也可在课后的能力课上让学生练习和巩固“两字”、儿童画、儿童故事等。2.2.4开设实习和面试指导课程。尚无实践经验的准幼儿教师在独自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或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领导、招聘人员难免会感到紧张。因此,我们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园长、教师或面试专家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这样可以丰富准幼儿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可以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2.3课程实施的改革
我们知道,对于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技能教育课程非常重要,而技能教育课程主要通过“实践性特色训练”的方式予以落实。这个“实践性训练”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性训练。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必需的基本功训练。这项训练应该涵盖音乐、舞蹈、绘画、说话等几大方面。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这是基础的基础,此类训练必须带有强制性。第二,模拟训练。这类训练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由任教老师进行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加。包括课前5分钟小表演、教学小竞赛、教学试讲等;也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训练,这样使学生有机会全面了解自己的教学能力,借此分析和评价自己在新课导入、课程结构、语言表达、身体姿势、结束总结及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教学能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进步。第三,重新制订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方案。首先,要明确见习和实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去了就行”的应付状态,必须严格按照具体要求来要求和考核,以提高见习实习的效果。其次,增加见习和实习的次数以及每次的时间,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流程和内容以及五大领域教育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组织要领,帮助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专业能力。具体做法可以是:将教育见习的总周数增加到六周,分别安排在第二、四、六学期进行,使学生通过见习逐渐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流程及组织要领、工作特点等。同时,调整教育实习的安排,一是在第五学期增加一次为期两周的小实习,这次实习只要求学生上一堂课,组织一次幼儿活动,它属于尝试性的,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找一找做幼儿老师的感觉,体会一下幼儿园、社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二是第七学期的实习至少6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流程,并且基本上能够独立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比如场地、设施、教育基地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职业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心理,发展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包括育婴实训室、蒙氏实训室、感统训练室、琴房、奥尔夫音乐教室、舞蹈室、美工技能训练室、语音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幼儿园、各种培训机构等。同时,要克服普通专科学历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建设一支双师型与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也要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使学生从理论上升为实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生动等优点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利用现场示范、音像示范等方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也可以采取感知、反馈、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2.4课程评价的改进
[关键词]研究生;高等医学教育;导师;建议
0引言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一支高素质、强结构的导师队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导师对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1]。我院作为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同样导师也面临大量的临床医疗工作和教书育人的双重矛盾。如何优化、强化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院乃至很多医学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课题。本文以我院为例探讨加强高等医学教育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方法和机制。
1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不足
1.1学科分布不均衡
学科分布是衡量导师队伍建设均衡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机构学科发展状况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尺度。统计显示,我院61%的导师分布在31%的优势学科里,仅导师数量最多的一个科室就占导师库总量的11.5%,是数量最少科室导师数的15倍。招生情况分布是导师分布情况的另一有力佐证,从统计情况看,上述31%的优势学科招收了研究生总量的55.5%,尚有27.8%的导师3年内没有招收学生,各类数据提示导师队伍的分布及研究生招生的分布不均衡,将对各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进一步影响。
1.2学术水平不均衡
科研课题、经费与成果是反映导师学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导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和研究生可接受教育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导师学术水平层次整体较高,但深入挖掘数据可见水平差距较大。统计显示,我院导师人均在研省部级以上课题1.15项,人均科研基金41.1万元,影响力较大的导师同时拥有20余项各类课题,仅省部级以上课题就有多项,科研经费百万元以上的占14.4%,科研经费低于20万元的占16.0%,有12.8%的导师没有任何在研课题。年人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8.7篇、编撰专著1.39部、3年间人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0.83项,最多的导师为105篇,编撰专著最多的导师为11部,相比“三无”导师差距甚大。上述数据显示导师学术水平不均衡的状况确实存在。
1.3导师数量相对较多
按照惯例,各教育机构每年(定期)组织导师增列遴选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遴选工作仅重视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审定,原则上只要符合遴选标准的人员均可增列为各类导师,而导师淘汰机制相对缺乏或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致使入口大于出口,甚至只进不出,导师的数量逐年增多。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研究生招生量相对固定,逐年增多的导师量相对招生量而言增长速度略显突兀。目前,我院导师数量与硕博士研究生招生总量基本持平,且略多于招生量,影响力较大的导师可招收多名学员,约三分之一的导师多年招不到学生。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一种现象存在,很多专家将导师身份视为一种水平或荣誉的象征,创造一切条件来遴选增列导师,并未清楚的认识到导师的责任和义务。
1.4“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所谓导师“近亲繁殖”就是本校学生留校任教,《自然》杂志曾报道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的学术产出率与“近亲繁殖率”呈负相关。学术界普遍认为“近亲繁殖”因人员接触的知识有限、研究方向单一,极大地限制了团队学术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董泽芳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近亲繁殖”现象在一些高校中仍比较严重[2],急需改变现状。顾海兵等人调查的987名导师中有604名是毕业后留校任教,占总量62%,研究指出中国高校“近亲繁殖”程度比海外高5倍[3]。但也有人认为“近亲繁殖”的学术团队凝聚力较强,利于促进高层次科研成果产出。
1.5导师教学能力不均衡
导师教学能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机构发展动力与活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尤其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在各类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导师忙于应对科研和临床任务,忽视了教学工作及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个别教育机构而言,迫于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的压力,不得不聘用教学能力相对较差的导师来填补空缺。这种现象致使各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导师教学能力不均衡,是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根源[4]。
1.6导师评价体系不完善
导师评估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来衡量、评价导师工作能力与效果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我国,导师质量评估体系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没有公认的、完善的评价标准和系统模型可供直接使用和参考。建立科学、合理的导师评价体系对于导师遴选、培训和淘汰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建设创新型、活力型导师队伍发挥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工作中,我们通过实践发现现行的导师评价体系和标准有很大的局限性,评价标准覆盖不完善、评估目标不明确、评价手段单一,且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以至于引起被评价对象的厌烦。
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对策
2.1提高导师遴选增列准入门槛
根据国务院学委会有关规定,导师遴选增列工作是由各培养机构根据自身建设发展及教育需求通过自行设定遴选标准、自行审核的方式进行,因此各单位设定的遴选标准不一,有些单位导师遴选标准多年不变,没有真正落实导师遴选增列学术造诣较深、科研成果显著,对社会和国家有重要贡献,热衷教育事业,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的基本原则,因此没有实现导师遴选的根本目标。因此,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提高导师遴选增列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淘汰率,打破导师是一种高层次荣誉和待遇的固化认识,灌输责任意识,做到与时俱进,让具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的导师走上岗位,确保入选导师的“质量”与水平。遴选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选聘标准,重点考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经验和能力,这是选聘研究生导师的基础[5]。同时,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过程中,不能实行一刀切,要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来决定遴选计划和遴选标准。
2.2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导师管理工作中,建立合理、完善的研究生评估制度,实行导师动态调整和弹性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导师“能进能出”的管理模式,确保导师队伍科学、合理。导师评估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奖惩和优胜劣汰,更是帮助导师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完善自己,增强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突出导师的主动参与性,使导师主动参与到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评估结果的反馈等工作中,使评价制度更加完善,评价工作更有服众力。导师评价尽量避免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导师,会导致导师评价指标被固化、程序化和测量化,进而束缚研究生导师的个性和创造性[6]。推行导师竞争上岗机制,把“导师”看成一个工作岗位根据每年的招生计划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既符合基本条件,又符合量化指标的申请人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只有优胜者方能遴选上岗[7],成为名符其实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这样将审核导师资格和遴选导师上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保证了导师的质量,也为优秀的年轻导师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2.3加强导师培训强化责任意识
导师培训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易被误解成岗前培训。目前各高校都开展新任导师岗前培训,且培训内容大致相同,形式也较单一:聆听经验、学习规定、相互交流。长此以往,导师不仅对培训感到厌烦,还会成为一种负担。同时,如果片面理解导师培训,就会忽视对已有导师的培训,导致他们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把握学术前沿问题,以及科研和指导研究生中遇到的困难[8,9]。另外,导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导师培训项目只是进行统一的培训,没有对不同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更没有针对导师评价中发现问题的培训,导致培训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建立系统、动态的导师培训机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多形式的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学术报告、出国访问、进修、留学等多种形式、多渠道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确保他们站在学术前沿,视野开阔,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开展培训的同时要评估培训,反馈培训的成效[10]。
2.4拓宽渠道避免生导师“近亲繁殖”
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学缘结构,逐步减少和消除“学术近亲繁殖”现象,鼓励高等学校大幅度减少或者不从本校毕业生中直接聘任新教师,并逐步形成规范制度。美国高校采用禁止本院毕业生留校任教和“非升即走”,从根源上杜绝和避免导师队伍“近亲繁殖”的做法对于我们而言,虽然难以实现,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1]。我们认为,根据当前实际,为更好地打破“近亲繁殖”给研究生培养工作造成的固化思维等现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进来”有两种办法,一是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建立导师互聘、联合培养机制,即通过建立教学联合体的途径,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教育机构通过提供丰厚的待遇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导师队伍和培养思维补充“动脉血液”。“走出去”顾名思义,就是加强导师学术交流,参照导师培训计划,选派骨干通过出国访问、进修、留学等形式外出学习,另外,必要时要敢于对各种业务和能力较差的“专家”下达“逐客令”。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导师的流动体制,确保导师来源的多样化,促进导师的合理流动[12]。
2.5注重青年导师培养优化布局
鉴于各大院校导师队伍学科布局及年龄分布不合理的现象,要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关键是年轻的优秀教师能否顺利成长、交接。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辟绿色通道,选出一些“特例”,以便于优秀的年轻学者最大限度地加入到导师队伍中去,促进导师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协调、配置优化。通过青年导师队伍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导师队伍在不同学科间的比例分布,重点扩充原创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教师队伍,保护和扶持弱势学科,注重学科交叉,培养跨学科学术带头人,壮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导师的规模[13]。年轻的导师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导师高学历化,是导师队伍素质建设的基本保证。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说道“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呼吁各国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14],这种方式既是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又是优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必要途径,同时为导师队伍带来新生力量、思想和培养研究生的新方法。
3结语
医学是生命科学,要培养出拔尖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的高级医疗卫生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做保障。很多院校通过现行的导师遴选增列标准,促进导师队伍逐渐壮大,一方面说明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人才辈出,符合现行导师遴选资格的人数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因为遴选增列的标准偏低,致使研究生人数和导师人数比例失调。导师队伍的合理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既要加强导师能力素质的建设,有一支学术造诣较深、事业心较强、安心任教的导师队伍,也要注意导师梯队建设,有一支素质和学风优良,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潜力较大的年轻的学术梯队。加强导师梯队建设,加强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和扶持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是当前导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我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建设发展,我们在研究生教育及导师建设管理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创新,导师队伍建设工作也不断规范和完善,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存在一些不足,导师遴选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导师带教督导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导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科研结构、能力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通过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导师队伍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工作必将取得新的辉煌成绩。
【参考文献】
[1]胡云良,李昌崇,陈浩.导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10,9(3):1-3.
[2]张继平,董泽芳,黄建雄.中外高校教师学缘结构的近亲繁殖强度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6):93-99.
[3]闫建璋,余三.高校教师学术"近亲繁殖"分析及文化管理[J].高校教育管理,2015,9(3):120-124.
[4]杨继岚,沈丽达,蒋永新,等.高等医学院校中青年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及改善措施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49-51.
[5]岳娟娟,刘卫东,王振维.军医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系统的典范模型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8-30.
[6]叶慧.构建高等医科院校研究生导师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6):668-670.
[7]王刚,但炜,熊伟茗.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2):134-138.
[8]张立立,张伟.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军医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9):1427-1428.
[9]高哲学,曹明平.关于构建医学青年教师培训体系的几点思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4):283-285,301.
[10]阮志华.肿瘤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引入整合医学理念的探讨[J].安徽医药,2016,20(4):813-814.
[11]李素琴,王淑娟,阎效鹏,等.美国高校避免研究生导师队伍“近亲繁殖”的做法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61-64.
[12]路景涛,袁平凡,李培培,等.Seminar教学模式在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5,19(12):2020-2021
[13]吉峰,高哲学,王洪恩,等."复合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