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1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基本原则;趋势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including the integrity, ecology, comfort, humanistic principle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community landscape design; Existing problems; Basic principles; tren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设计人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

一、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但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几十年。因此,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等。改革开放后,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景观类型混淆,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办公区、商业区或公园)搬进居住区,出现大喷泉、大广场、大门区的景观,让人无法放松。

硬质铺装过多,以大量高级建材、灯光装饰环境,楼号是住区唯一的区别,且绿地率达不到标准要求。

追求新、奇、特,忽略绿色生态与人的舒适性,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

设计追求图案化而不是空间序列,华而不实,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

设计手法雷同,缺少特色与文化内涵。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景观设计的完成,从其构建来看,包含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设计,既要有设计技巧上线条图案的美学特征,也要有工程设计上材料的科学选择,同时也要有考虑文化的内涵和地域的特色。

(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

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 。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

(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

(2)复合材料的使用,

(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

(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

(5)重视色彩的表现,

(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

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

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

(1)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2)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3)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

四、结语

美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居住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对居民景观整体和各要素的合理组构,使其具有完整、和谐、连续、丰富的特点。居住景观之美能潜移默化地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修养、提升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在当今城市的发展中,景观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需要设计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设计出优美、舒适的高质量居住小区,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水平,塑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真正将居住区建成一个具有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的“家园”。

4参考文献

[1] 石松.浅谈改善居住区环境质量[J].山西建筑,2004,30(2):5,81.

[2] 徐伟国.浅谈小区规划中的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04,30(14):2-3.

第2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观赏;建造

1引言

地形、植物、建筑、铺装(道路)、园林构筑物和水体被业内定义为风景园林设计的六大要素。植物是指各类野生或人工栽培的木本植物。植物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及生物习性上,各有不同。植物丰富多彩的效果,使得它在整个景观中成为最富于变化的因素之一。随着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植物是构成景观的重要素材。由于植物材料具有生命,它除能作为景观的构成因素外,还能使景观空间具充满生机和独特的生长美感。

2植物元素如何体现景观设计原则

不同的景观元素只有在统一明确的设计原则下,才能既展现不同元素的个性美又能整体统一协调表现设计精神及场地内涵,这就是优秀的景观设计。文章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基本原则介绍植物这一景观要素。

2.1一种风格

一种风格即一个设计项目中,有且只有一种设计风格。设计风格从精神内涵到外部表现、从概念设计到后期服务,必须统一且不断深化丰富。设计风格主要表现在:人文内涵、色彩构成、立体空间构成、材料选用、植物配置等方面。植物不再是为了“打扮”建筑的“装饰设计”要素,而是构筑满足环境效应的重要工具之一。不是“以赏心悦目的形式来安排植物”,而是“植物本身就是构成景观空间的重要因素”。植物自带风格属性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使得一些植物化身为一些文化符号,有强烈的风格属性。例:竹子——“宁可食物肉、不可居无竹”、“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玉兰、海棠——“金玉满堂”,石榴——“多子多福”等。英国国花是玫瑰,因为“玫瑰战争”白心红玫瑰就成为了英格兰的象征,也逐渐成为了整个英国的象征。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使得这些植物自带属性,用作设计表现设计风格往往会事半功倍。

2.2植物配置方式自带风格属性

不同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不同的园林形式,每一种典型的植物配置形式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只有运用得当设计才会形神兼备。例如欧洲传统园林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共同特点是“人类征服自然,即人定胜天”,造园多以理性、几何特点、对称等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各国形成了各自的园林特点:法国、意大利是规整园林风格;德国是以线条为特色的版画般精美的园林;英国是风景画般的自然式园林;西班牙园林的曲线、自由及艳丽的风格。

2.3两个时期

两个时期即景观建成维护期和景观设计成景期。景观设计时需根据景观性质、投资力度等限制性因素,综合考虑这两个时期的景观效果、持续周期及两个时期的转换周期。其中植物大小直接影响景观设计:乔木幼苗相比较成年树具有苗价低、易于移植、成活率高等优点,但幼苗要达到成年树的冠幅和形状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期间景观效果不佳。要综合造价和观赏效果就必须要种植地被和灌木:因为地被和灌木生长较快、一般先于乔木到达成年状态。因此设计师还需拟定定期更换衰老灌木和地被植物的计划。植物配置时: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特性,然后综合使用需求、造价控制及成景需求,确定植物配置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植物比重。例如售楼处景观需要即时成景,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就要选择成年树,灌木地被同样要成年状态、且种植密度要大于高于常规的植物配置密度,这样才能达到“建成时即成景时”的景观效果。每一类项目都有一个造价、效果与植物乔灌草分布比例的最佳平衡比重,但这需要设计师的不断观察、分析、实践、积累才能完成。

2.4三项功能

三项功能即景观的观赏功能、文化功能和参与功能。景观设计需根据具体场地性质确定三种功能的比重,以指导进行深入景观设计。植物因为自身特性而具有这三种功能。(1)植物的观赏功能主要涉及到其美学特性,包括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质地以及与总体布局和周边环境的关系等,都能影响涉及的美学特征。在室外环境中,每一种观赏植物都有着自己的类型、质量和作用。(2)植物的文化功能。不同区域结合自己的发展历史赋予植物的文化内涵不同,例如国花、省花等。除此之外,一些文化的赋予,例如“岁寒三友”——梅、竹、菊,“出污泥而不染”——荷花。(3)植物的参与功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植物的参与功能。植物花开灿烂、色彩缤纷、香气四溢吸引人们前来观赏,植物果实饱满、可观可采吸引人们前来观赏采摘。

2.5四个季节

四个季节即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同时考虑不同时节的景观效果。植物的很多特性都源于其具有生命。植物随着季节和生长变化而不停的变换其色彩、质地、枝条疏密等所有特征。植物的生长和四季变化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注意单株或群体植物在某一季节的变化情况和功能作用,还要知道一年四季是怎么样演替交换的。这样才不会只选择一个季节引人注目的植物而忽略其他季节的变化。

2.6五个朝向

空间是上下左右前后六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人站在这个空间中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产生五个方位的观赏视线。重点区域景观设计可能要同时考虑各个朝向的观赏需求,非重点区域则可能只需要考虑某一个或两个观赏视线即可。如把室外要营造的景观空间比作一个室内空间,植物可在景观中充当像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墙面等限制和组织空间的因素。通过空间的开合、实现引导强调重点空间弱化次要空间。植物的建造功能对室外环境的总体布局和室外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植物配置设计中首要考虑研究的因素便是植物的建造功能。植物的大小、形态、封闭性和通透性是影响植物建造空间的重要因素。

3结束语

植物是构成景观环境的重要因素而不仅是装饰因素,它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植物具有建造功能,可以构成室外景观空间、障景或是框景;具有观赏功能,可以作为纯粹的植物景观背景或景观焦点,或结合其它景观元素进行景观营造。因此景观园林设计师应通晓植物的综合观赏性、生态条件以及对环境所产生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

作者:张凤玲 单位: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3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 存在问题 基本原则 景观 硬质景观

目前,小区景观设计的理念和原来已经不一样了,尤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原来大不一样,也在不知不觉发生着变化,所以,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质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硬质景观。

1 概述

提起硬质景观,行业外的人,可能不明白其含义,我们首先来阐述下,硬质景观的概念。硬质景观是相对于植物的软质景观而言。我们都知道,城市景观分成软质景观和硬质两部分,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是软质景观,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是硬质景观,一般认为城市硬质景观即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广义上说,除了城市绿化、水体和建筑物以外的有形物,都可认为是硬质景观。其内容包括步行环境、景观设施、活动场所、车辆环境四大部分。从硬质景观的景观功能出发,将其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景观三大类,实用型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和设施小品三类。装饰型硬质景观以街道小品为主,又分为雕塑小品和园艺小品两类。综合硬质景观同时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特点。

2 现代硬质景观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后现代主义进入到艺术设计领域,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也进入并丰富了当代景观设计的语汇。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使人们大开眼界,许多的表现手法在它们刚出现时让人不可思议,但是现在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时,造园材料的丰富和景观设计思潮的不断创新,使硬质景观材料和设计思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2.1 硬质景观设计的思路

2.1.1 注重景观形式与社会生态的统一。现代硬质景观设计注重点发生了变化,不同与传统设计的方面,它还考虑很多不能有视觉体现的设计因素。景观设计是为公众服务的,其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

2.1.2 材质色彩应用。色彩在景观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色彩是一个丰富而又生动的主题,其是一种形式,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文化。”虽然硬质景观大多材质坚硬,在心理上给人坚定、理性的感觉,亲近感难以获得。但多种人工原料色彩的可控制性,使硬质景观比植物,水体等软质景观具有更丰富的颜色选择,通过色彩的调和,形成与软质景观一样有亲和力的空间。

另外还有后现代主义符号学诠释新景观,“景观作为符号”是后现代主义的景观观。

2.2 硬质景观设计的原则

2.2.1 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原则。人的本性是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所以,自然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特点,要保护和利用原有山水地形、植被和建筑等。就是进行再创造,也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规划人工景观。

2.2.2 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人们经常说到特色,就是指住宅区总体景观的内在和外在特征。从整体上确立居住景观的特色是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历史、文化、自然条件、艺术的尊重与发掘。

2.2.3 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在景观设计中,人文越来越多的收到重视。居住景观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居住景观本身又反映了一定的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向,离开文化与美学去谈景观,也就降低了景观的品位和格调。

2.2.4 景观设计的舒适性原则。舒适性,在景观设计中是不能忽视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性着重体现在视觉的感受上,让居民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优秀的居住景观不能仅仅停留在眼睛的感受上,而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育出精神与情感,以优美的景致深入人心。

3 硬质景观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 小区出入口至城市干道之间路段,路面容易出现碎裂和塌陷,损坏严重。一般引起原因是道路设计标准不当。而改进措施就是:设计中将这段小区道路按实际车流情况或按相连干道的标准设计和施工;在与干道的交接处设变形缝。

3.2 小区粗糙的墙体表面污染严重。这些墙体污染主要是顶部灰尘被雨水冲刷渗入墙面引起,也有空中灰尘的附着,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顶面面砖铺贴尽可能减少接缝并做排水坡;顶面面砖压盖侧面面砖,避免出现朝天缝,墙面采用光滑密实材料,面砖接缝要密实。

3.3 小区雨后广场地面积水时间过长;局部地面和排水口周边塌陷。引起原因:广场地面不平整及没做适当的排水坡,造成排水不通畅;地面垫层不均匀密实,排水井壁没做防渗处理造成塌陷。改进措施:做好场地的找坡。较小场地应向周边找坡,较大场地分区找坡:组织好排水。做好排水口井壁和井底的防渗处理,防止外部土壤流失造成地面塌陷。除有剧烈体育活动的场地选用硬质地面外,休闲活动场地宜用透水或半透水地面,避免积水。

3.4 小区车行道在与人行道或健康步道交口处路面出现纵向和斜向裂缝,进而下陷。这一般是由于,人行道和健康步道一般路基较薄,路面常用渗水好的材料,在交接部位雨水容易渗入车行道路基,使路基承载力降低,造成道路下沉开裂。在以后的设计中,将道路交接处的路缘石深埋,减少渗水对路基的影响;将车行道基层向人行道加宽,在交接处铺不透水的平石或地砖。

4 结语

居住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这是人们常年生活的地方,其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修养、培养人的情操,这是创造优美居住景观的更高追求。特别是硬质景观,因为现代的科技手段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受设计者的青睐,使用者对硬质景观的需求和要求也在日益提高。这就需要设计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水平,塑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杨锡荣.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论初探[D].南宁:广西大学.2004.2.

[2]徐伟国.浅谈小区规划中的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04,30(14):2-3.

[3]严展.对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259.

[4]程朝霞,司新林,王静.北方城市居住区外环境景观设计的现状及思考[J].农业与技术,2009,

[5]M.盖奇(Michael Gage),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城市硬质景观设计[M].张仲一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第4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原则

在现代繁华都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筑成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追求理想的生活家园,给心灵可以带来休憩的绿色家园成为城市人的一种渴求。这使得人们在购房时不仅关心建筑质量,也越来越关注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规划是否合理,人与自然是否协调和谐,环境是否优美,健康,舒适等等。新时代的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是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家园,这是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小区”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住宅小区”的定义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组织住宅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居住环境。所谓的“生态小区”,主要有三个要素,即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生态小区的特点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要协调发展。生态小区内营造自然与人共生的人居环境,将自然融于小区,小区环境融于自然,使人们回归到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理想居住环境。生态小区不仅要营造优美的环境,还要达到环境,人,建筑,自然的和谐,使社会,经济,环境三者整体和谐。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应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约能源。在小区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在小区内实行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

生态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生态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舒适,高效,健康和美观的设计要求。小区的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力求营造“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花木扶疏,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怏然”的人间仙境。营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环保的,又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景观设计自然多层次的原则

因地制宜是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这样不仅节约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能营造自然的景观,使空间有变化,有层次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其次,选择地域性植物树种,在园林绿化上尽量选择适宜生存的乡土植物为主。

3.2小区内外环境立体化原则

运用“景观生态网络”的设计理念来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景观,赋予住宅小区景观空间的立体化,多样化和网络化。小区内部绿化与外部环境景观连接成绿色网络,内外景观交融,和谐过渡和延续,使得小区外部也成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小区围墙绿化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住宅小区环境。

3.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合理梳理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始终要以人为本,协调好认与自然的关系,把人居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美学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使人与自然界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要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整体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诗情画意的小区景观。

3.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性化空间是指能满足人在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存空间。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石缝和浅沟里寻找小动物;买菜回来的老人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小区绿化要依据人们的需求来设计。

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四大要素设计

生态小区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为地形,植物,建筑,水体。

4.1地形――“因地制宜”打造缓坡景观地形

地形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构成小区景观的骨架。在建筑过程中的平整土地,使得小区原地形通常遭到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是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英国队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世界各国设计师的广泛认可。这就要求小区景观设计时满通流线的基础上,尽量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原来的地形地貌,依坡而建,在景观设计中选用起伏的缓坡设计。

4.2植物――“适地适树”丰富植物景观层次

在进行小区植物配置时考虑到植物的适地适树,功能要求,景观需求,经济需求,注重选用多样化的植物来营造舒适,美观的生态环境。首先,通过乔灌与地被草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采用各种形态,各种花色的树种,宿根地被植物,芳香植物配置成多样性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其次特别讨注意“适地适树”原则,小区景观设计植物应用的尽量乡土化,作为骨干树种的乔木,以及丰富景观的花灌木,都要注意选用乡土树种。再次,要注重植物配置上网功能性,推广保健植物,提倡利用植物来隔声减噪,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等等。

4.3水体――“生态循环”梳理绿色景观水体

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水是景观设计中最活跃的要素,极富表现力,水是小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是生命之源,水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丰富的营养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他野生物。水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具有动得喧嚣,静得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与建筑,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景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污水处理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区良性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生态住宅小区污水处理今后的发展方向。

4.4建筑――“节能艺术”创造景观和谐整体

生态小区的建筑要符合环保,节能,节水,无污染,高舒适度的原则。在基址选择上,因地制宜,融于自然。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融成和谐的整体,建筑的双重性是居住功能与艺术性,建筑的艺术性强调建筑造型的美观,色彩与周围环境和谐,还要极力追求美观。生态建筑还要探索,创新现代建筑中空间与环境的新意。

第5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特色校园景观;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个性创造;文化特质;生态自然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10-03

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关注校园景观建设逐渐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普遍共识。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校园景观建设领域一直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模仿成风,千校一面,导致校园风貌同质化,学校特色缺位。

特色是一个或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或形式,是“这一个”事物的独特属性。创建特色校园景观是营造学校物质文化,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校园景观特色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组成,它既能鲜明地体现学校的独特个性,又能成为学校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也能成为学校办学理念升华的载体。

诸多学校景观之所以丧失赖以存在的个性特色,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管理者没有严格遵循特色校园景观创建的基本原则,导致校园建设迷失了科学创建的基本方向。所以,要成功建设特色校园,首要条件是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

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确立了“建筑―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强调一切的发展和建设都应当考虑人的发展,“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共同目标,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从这样的前提条件出发,无论对于怎样范围和性质的规划和设计,“改进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应当是每个聚居地建设纲要的目标”。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今天,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已成为新的社会发展趋势,人是社会的主体,以人为出发点是衡量一切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标准。校园规划的主体是人,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于校园景观的营造中。现代校园景观的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要注重对人在校园中活动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创造出不同性质、不同功能、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校园景观,以适应校园师生的多样化生活的需要。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是教学环境,是育人环境。大学校园景观是无声的课堂,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大学校园中生活的主体是师生,师生的行为是产生校园功能的本源。师生的心理及行为决定着校园空间的使用方式,所以在规划前应注重分析师生的心理及行为。根据师生的活动规律合理地进行结构布局和交通组织,营构一个“为人”的环境而不是“人为”的环境。就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充分考查分析师生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of the people),以师生各种需求为尺度(by the people),设计出满足师生各种活动需要和尊重师生的心理需求(for the people)的校园环境,简称‘3P’,可以说‘3P’贯穿于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始终。

2 个性创造

从人性的角度看,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气质。任何人都是一种个性化气质的存在,个性化气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同理,校园景观也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气质的独特存在。不同的大学校园景观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校园景观的设计应突出校园自身的形象特征。大学校园景观建设的好坏,将对大学的发展和校园场所精神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如何把校园景观建设成有特色的个性化校园景观,成为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课题。④

个性特色是指校园在布局形态与景观方面所具有的与其它校园不同的内在本质和外部特征。现代中学校园的个性表现在他独有的地域性和人文景观上。校园的基本建设要凸现其地域特色。校园内的古树名花等等都是宝贵的犬然财富,如能在校园园林建设中充分利用,定能产生良好的视觉及环境效应。校园规划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利用民族和历史文化,要将办学特色和文化教育的历史传承,通过人文景观的精心规划、统筹安排来加以塑造,注意文化传承的内在联系与深层融合,并努力形成个性特色,向师生传达育人理念、审美信息和文化基因。

彰显个性必须坚持校本化景观设计理念。所谓校本,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认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个性特色是校本化的应有之义。校本特色,又称为学校特色或学校个性特色,它是学校在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以及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因此,揭示和表达学校本质,充分展现校本特色,是设计师和规划师在进行校园整体环境与景观规划设计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历史是现实的基础,现状是发展的前提。高校在考虑其自身的发展战略时,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和未来面向,从而做出合理的定位,形成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对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营造提供关键性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在该过程中,真正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个性风貌,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3 文化特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文化特质是特色校园景观的基本特质,两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与景观的作用是相互的,文化通过景观来反映,文化改变着景观。文化与景观在一个反馈环中相互影响。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高品质景观的标志,拥有文化内涵,就拥有了高质量的景观。大学作为典型的文化地,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文化要素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大学校园景观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的挖掘及表达的程度。每一个校园都有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这使校园环境更加多彩化而不是单一化。设计时在校园景观构成中加入文化要素,并不是无用之功,它使校园景观更具光彩,使那些无形的文化更趋清晰而不是萎缩甚至消失。在校园景观的表现中文化要素与其他要素相比,体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使校园更具个性。而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选择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景观要素,展示本校特有的文化内涵,以视觉形象激活人们心中模糊的记忆,使记忆中的历史人物、故事、遗迹,在师生的头脑中逐渐显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还是一种新文化的产生过程。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要素,通过景观的重塑,更接近人的生活,并通过历史文化中有用的‘基因’与现代校园环境景观中的新元素进行重组,与之相互结合,构建出新的文化。

凸显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质,必须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坚持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在尊重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扬弃与创新。校园文化的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必须站在“今天”的历史地位,反映历史长河中“今天”的特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延续和文脉传承。因此,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原则,是校园景观设计应充分重视和大力倡导的。

4 生态自然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要素。现代景观设计的本质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美学规律,并融入某种人文思想内涵,通过创新思维和艺术构思,来改造和创建优质的人居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一个具有审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工生态环境,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良性互动。

任何可能的景观方案都应该是以文化价值和生态知识为基础的景观设计。⑩校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景观生态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维护和改善,而且能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维持校园生物多样性、异质性及校园特色的创造。同时,生态特色的加强,将使校园景观在生态性与经济性规律的作用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是校园健康发展的要求,又是设计者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体现。创造生态特色的过程是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以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生态景观时,在立足于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的基础上,合理设定校园增长边界控制,从整体考虑出发,从合理布局景观斑块,有效提高景观异质性和延长斑块周长以及提高斑块间相关性2方面人手,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对自然进行再创造,使景观创造与生态原则相吻合,体现形式与内容内在的理性与逻辑性,以期形成景观生态特色,使高校校园景观系统得以优化,最终创造出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师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形成有利于校园环境质量改善,促进校园建设和谐;有利于教育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的中心辐射作用,拓展辐射作用的传播范围,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传播的整体化校园生态特色。

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是保持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是景观持续性的基础。校园规划要认真调查了解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如:历史文化遗迹、湖泊以及大的植被斑块等,它们对保持区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及保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可能地给予保留、维护或整改。尊重自然原则还包括能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生物气候、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充分使用当地建材和植物材料,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地方性物种,保证场地和谐的环境特征与生物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校园景观规划需要统筹兼顾,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周翔的设计方案,才可能成功创建特色校园,最终实现校园育人的目标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东徽,明珠,蔡晓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

2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没计》,《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

3 葛现玲,《大学校园个性化环境景观营建探析――以川大江安校区为例》,《四川建筑》,2012,32(2).

4 李东徽,明珠,蔡晓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

第6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现代化城市;运用

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环境的观点,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生态景观设计就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铸造了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环境恶化充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本文对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提出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方法,优化生态景观设计。

1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城市资源短缺,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就城市的环境的现状来看,很多地区的城市环境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的缩影,目前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不能满足生态发展的基本要求。

1.1城市景观设计思想与生态环境背离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们往往认为城市绿化就是生态景观设计,这是大多数人对城市景观设计观念的误区。在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中不难发现大量的树木、花坛、雕塑等,而真正从生态环境平衡角度考虑的设计思想几乎没有,导致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如出一辙。从生态角度考虑没有对环境发展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又浪费了大量的环境设计经费。从视觉角度考虑,也没有生态景观的美感。由于城市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导致了城市景观设计与自然理念脱节。设计者在设计时最主要的是要对环境进行考察,因地制宜的落实好景观设计,根据地形地貌以及水循环的使用状况作出合适的设计方案[1]。

1.2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追求发生着很多变化,劳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大部分人喜欢将闲暇的时间停留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环境景观中的设施不仅在功能上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品质追求,还增添了人文气息。然而,在很多景观设计中,只片面的追求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并没有结合人的需求而设计,导致设计作品流于表面,不能走心,在景观设计上缺少人性化与人文气息。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人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本应该从人的需求本身出发,创造更加舒适的设计作品。在很多的广场上都能看见形式美观的设计,却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缺少为少儿或者老年人活动场地,甚至连休息的椅子都没有。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更多的从人的行为需求出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才是我国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2]。1.3城市景观设计缺乏中国特色目前,国际化的设计不断被国人认可,而很多外来文化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文化在设计中失去色彩,严重的说是设计上的崇洋。很多设计延续了国外个性与创新的思想,而设计与环境不能达到协调统一,风格也是格格不入。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甚少体现。

2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条件

2.1以自然环境为设计首要条件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大自然环境的缩影,是将自然环境缩小安置在人的生活区域,让人更好的感受自然、贴近自然。设计上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为基本原则,大力提倡资源保护、能源利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的杜绝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生态设计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能动性,使其发展一直维持在自我修复与更新中,不能破坏其循环结构,一切设计都要以自然为首,以生态效益为优先条件。在景观场地的设计中应该尽最大可能保持生态环境的原有地貌形态,设计师需要将生态学原理充分运用到自然景观设计中来,将对自然条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美国的查尔斯顿水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将天然的沼泽地保存完好,在沼泽另一侧扩建漫河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亲水性,同时完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3]。

2.2将外界干扰降低到最小

最小干扰是在外界干扰最少的背景下,达到实际应用的最好效果。大自然有其强大的自我平衡能力,尤其表现在植被、土壤、水循环以及地形中。为了使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系统更加的稳定,那么就应该很好的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危险达到最小化。但是完全保留自然条件就不能说是对环境的干扰了,就不能开展设计行为。人类活动多少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是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将干扰因素降到最小。并且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设计者的合理设计,促使自然环境能够继续循环利用,保持原有生物的基本格局[4]。

2.3设计原则尊重地方特色

地方性原则是指在不同的环境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自然气候的不同将导致环境出现地区差异。这种差异还包含文化的差异,因此才会有不同民族的建筑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事实上,地方性原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法则,首先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来源于具体的地区环境,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以及附加的特殊条件。无论是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景观设计的第一步骤就是对自然环境进行周密的考察,对周围生活人群进行调查与分析。景观设计与地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景观设计理念应该充分的尊重乡土意识,环境是每一个居住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因此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尊重地区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中找灵感,创造适合人们生活娱乐的景观设计。另外设计本身需要节约环保、就地取材,将当地原有的景观材料进行废物利用,合理取材有效的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完成景观设计要求[5]。

3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运用的建议

3.1生态景观设计注重细节技术

生态景观在设计中,设计技术水平决定着生态景观设计的成败。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技术应用,第一是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二是低技术的应用。其中高新技术是指设计景观设施的加工、处理、成型等工艺流程。随着现代进程的加快,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分不开。科学技术能够缓解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从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在目前很常见的高新技术应用主要是太阳能发电以及水系统平衡等。人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为自然环境创造更加舒适的温度以及植被覆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新技术都是有益于环境发展的,很多的技术应用本身存在不环保的现象,并且造成资金的重大浪费。例如在很多设计中使用的石材与木材都不能进行分循环利用,因此高新技术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设计技术的第二种,低技术的使用就是指在设计中使用的建材不是工业的产物,是从大自然中取材,直接运用于城市建设中,在设计中与环境相融合,一方面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生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目前,低技术的使用是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源于自然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与高新技术相比,低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避免了矫揉造作,在生活中体现了一种极其自然而真实的生活体验[6]。

3.2生态景观设计减轻生活压力

景观设计源于自然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是在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三是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在现代环境建设中,不可取代的建设材料主要是钢筋、水泥、玻璃,这些高科技背景下的材料给人一种距离感,就算是再高端的技术处理手段也不能改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局面。城市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化城市建设往往忽略的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关系,设计的距离感,使得人在环境中不能贴近自然。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心理上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自然中可以让人减缓压力,从身边环境中汲取正能量,并且迅速投入生活与工作中。随着教育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人们在工作与学习中不断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者的能力决定着景观设计的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培养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拘泥于书本的景观学知识,还要深入研究自然知识,尤其是生态学知识。让学生在就业时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设计更应从生态环境本身出发,设计出符合社会发展并且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生态景观[7]。

3.3生态景观设计为生活渲染气氛

生态景观设计主要以人为本,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希望在空闲的时间享受阳光、亲近自然。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城市景观设计就需要为人们生活营造出温馨的生活情境,这种景观的设计对场地空间没有要求,对设备材料与工艺没有标准,只需要简单的自然背景,使得疲惫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例如在小区中的一片小树林,树下简单的石桌石凳。简单中烘托出浓厚的人文理念。景观环境虽然是属于设计出来的环境,但是也要处处体现自然的气息,生态景观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设计内容就是回归自然环境中的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这样不仅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还能在享受环境中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8]。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自然背离。在具体的设计中缺乏人文气息,不能将大自然风光呈现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该结合生态环境的特征,将自然元素注入到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中来。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合理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环境与自然的保护理念,做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韩湘烨.生态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辛颖.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4]李岳珅.传统文化DNA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转译研究[D].长安大学,2013.

[5]胡海燕.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

[6]贾红云.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方向[J].城市问题,2009,(10).

[7]陈蓉.现代城市绿地特色的营建[D].南京林业大学,2006.

第7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性

一、生态的原则

人们在生态面前,一方面要从技术上着手加紧科学研究,寻找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另一面应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解决生态问题。可实施生态设计有三个的基本原则。

一是敬畏自然不破坏原则,确立人与自然的正确伦理关系。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比较少,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较弱,对自然不仅是顺应更多是畏惧的状态。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对自然地态度大为改变,人成为主宰世界的主人,对环境的破坏也加大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应该遵从“敬畏原则',只有客观的认识到人对自然还有很多无知的领域。在大自然的面前是极其渺小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与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睦相处,共同生存。

二是悲悯之心的节约原则,确定人与自然的正确道德关系。不去破坏自然,不为一己私利去毁坏自然,要明白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如果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那人类的下一代如何去生存?毁坏自然,破坏生态环境那就是自掘坟墓。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很多资源都是非可再生资源,因此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要有节约的意识,利用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减少对自然的压力,减缓资源的损耗,为子孙留点自然资源空间,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是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我们应该尝试着怀一种悲悯之心,来过一种悠然的生活。

三是系统设计原则,就是将生态问题作为限制条件纳入到设计系统中,是设计遵循设计原则,这样生态设计的好坏就有明确的指标。比如,是否符合生态的材料,是否用节约的方法去创造物品,是否建造无毒环境,是否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材料的性能,是否有利于培养使用者良好的道德情操等等。将生态问题作为系统要素纳入到设计之中,能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生态设计。

二、生态美的原则

景观是经济条件下实现的一个综合的整体,在满足社会功能的同时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方,设计就会存在缺陷。

虽然由于文化的不同,观念的不同,设计师也有自己的侧重方面。但是景观设计作品如果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平衡,而其中又以一到两个因素特别突出。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批评某些生态主义设计过于平淡而缺乏艺术的价值,或者过于强调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不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盲目的追求文化性、艺术性,但却连基本的使用功能都没有得到满足的设计,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设计。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美学原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景观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的为满足人类活动娱乐的场所,而是在于协议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可以归纳总结这么几点,一是协调共生原则,二是能源利用最优化原则,三是要实现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他们的使用也需要采取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四是废物生产最小化原则、循环再生原则、持续自生原则。

四、结语

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促进了景观事业的发展和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景观的生态性并不是新鲜的概念。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题更为突出,更为受到关注。生态主义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的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使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景观的形象。艺术、功能和科学是现代景观设计追求的三个目标。景观设计要不断发展,艺术和科学就成了突破的方向。代表科学的生态主义思想和原则渗透到景观设计中并且成为设计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丽霞.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及应对思考[J].山西建筑,2015(05):174-175.

[2]w琳.现代景观设计中野花景观的实际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2):148.

第8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我国的小区住宅景观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住宅小区的绿化概念。到80年代末,学习国外的居民社区的绿地集中、规模型绿化的概念。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事业的蓬勃兴起,正日益成熟,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小区住宅的档次,便于营销,已经成为各个房地产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设计师们纷纷开始着眼于住宅同林景观设计的丰富性、和谐性,加强人性化设计,努力营造那种舒适、优美、内涵丰富的住宅环境。居住区景观的设计逐渐进入稳步的发展阶段。

一、目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环境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的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洲风吹进了住宅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

二、 现代化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 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是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绿地景观环境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住宅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这样才能保证住宅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应。

三、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景观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的生态景观美表现在它能结合所处的地理环境,创造一个能与整个城市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真趣,赋予居民一种清新宜人,地灵人杰的心理感受。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景观感受,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时要立足于合理地建立四大系统,即绿化生态系统、景观形象系统和户外休闲系统,交通组织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型环境系统。

1. 绿化生态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剧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居民对小区的环境质量日趋重视。在这种形势下,景观设计师更应充分认识到:!#世纪的城市人居环境必须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态中求得平衡,是“质”与“量”的结合。作为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住宅区中,绿化犹如呼吸系统,能起到空气净化和屏蔽作用,已成为提高住宅小区环境质量,创造健康小区必不可少的有机要素。

笔者认为,要想使一个住宅小区在植物配置上形成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在绿化景观系统设计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讲求植物的层次,从低向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其次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当地的本土植物,避免使用过多的外来植物而形成植物“假活”现象;再者提倡参与性和生态性,多种植纵向生长的乔木,控制不可踩踏的草坪面积;最后提倡多种植香化植物,这类植物对人的身心健康能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小区中的老年人在享受绿色的同时治疗疾病,获得身心健康。

2. 户外休闲系统

住宅小区的广场或是其他硬质铺装地面所形成的小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系统中称之为户外休闲系统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在以往的住宅小区的景观中,户外休闲系统这部分的设计往往追求一种视觉的焦点,以大型广场为主,但是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在视觉上带来一些气派辉煌的感觉之外却不能给小区居民带来使用上的方便。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设计师在合理理解了地形后所进行的户外空间的设计应该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可能地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

3. 景观形象系统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到:“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应该能够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和参与”。可意象性的城市面貌无疑表现在城市的景观形象系统中。作为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住宅小区的景观系统也同样需要具备可意象性。何谓景观形象系统,它涵盖以下!个方面:朴实的自然观,即以软质景观为主,硬质景观为辅,利用步道将景观进行合理而自然的串联,避免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一味追求张扬、喧嚣的硬质景观和廉价做作的“艺术”气氛。隐形的广场处理更能将其他的环境因素(地形、水体、植物等)有机地组织在景观空间中,使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用之怡然,设计无痕。二是艺术导向性,通过对建筑风格和小区地形的把握,使设计后的景观效果风格和小区建筑融为一体,在材料、色彩和景观细部的处理上能达到综合的视觉效果。三是集中和分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布局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使住宅小区整体形象鲜明但又不失个性。

四、小结

现代城市住宅小区云林规划已成为当前人们选购住宅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的、美观的具有一定功效的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建筑是当前住宅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必须以超前的眼光,符合大众的审美的角度,来构建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第9篇: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植物景观;生态关系;美学原则;植物群落

随着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日新月异,然而,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使植物景观处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球体或几何形体;或者用大量的栽培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但人工气息十分浓厚;或者片面强调生态效应,将大量的成年大树栽到城市和园林中。这些都是我国现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过分整洁的园林景观,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不讲科学的逆境栽植,带来了难以为继的高昂代价;植物,尤其是园林植物作为最有活力的自然因素,是人类维持生态平衡、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讨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造园中的应用的基本原则对园林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植物景观造园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植物景观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感和联想。植物造景,即是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园林美学原理和环境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创造优美及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功能的植物景观。具体来讲,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材料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景观造园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如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里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意境的创造等。其二是园林植物与园林中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园林植物同园林建筑有机结合,是自然美同人工美的结合,植物色彩和柔美的姿态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植物与建筑无论从体量上、形式上都要求达到风格的协调与统一。

二、植物景观造园的基本原则

(一)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原则。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不能脱离环境单独存在。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有耐寒、喜凉、喜温、耐热的生态类型和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质、不同性质的土壤有不同的植被和景观。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

(二)植物景观造园的美学原则。完美的植物景观造园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能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的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1. 多样统一的原则,又称统一与变化的原则,是指园林中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形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由于一致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统一感的强弱也不同。十分相似的一些园林植物组成部分即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但过分一致又可产生呆板、郁闷、单调的感觉。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中有变化,或是变化中有统一,也就是许多艺术中常提到的“多样统一”的原则。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

2. 协调与对比的原则,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都可以作为要求协调的对象。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而且含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属性。

3.对比与平衡的原则是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在艺术中的反映,在造型艺术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在园林的整体或局部空间,通过和谐的布置而达到感觉上的对称,使人舒适愉快。生物体自然存在着两种对称,一是两侧对称,如植物的对生叶,羽状复叶等,一是辐射对称,如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等。引起对称感的实体时常是一对同属的物质,给人的感觉是具体的、严格的、甚至是生硬的,这种同属性物质造成的对称有时又称为平衡或均衡,如中国古典园林大门外的一对狮子、一对槐树等。

4.均衡的原则。这是植物配植的一种布局方法。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组成的,它们都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如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及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如门前两旁配植对称的两株油松或柏等。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一侧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另一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均衡。

5.韵律和节奏的原则。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如路旁的行道树用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重复出现形成韵律。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比较单调而且装饰效果不大,如果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及花灌木相间排列就显得活泼一些,称为“交替韵律”。如果3种植物或更多一些交替排列,会获得更丰富的韵律感。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各种形式的变化,如方形起伏的成垛状、弧形起伏的波浪状,形成一种“形状韵律”。

运用植物景观造园是当今园林绿化的主旋律,植物是园林的主体,因此能否真正运用植物景观造园的基本原则指导园林绿化建设实践,从根本上决定着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只能遵循植物景观的基本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创造出更优美怡人的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