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生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层;计生;护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46-02
基层计划生育护理指具有护理工作能力,即具有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或获免试资格)并获取护士从业资格证书,在基层计划生育机构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工作的护理人员。
一、护理现状
1、护理人力配置。1978年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相关要求,要求医护人员比例为1:2,病床与病房护理人员之比为1:0.4,而目前基层计生护理人员护士少于医生;有的无护理人员,由医生代替护理工作;有的有护理人员,而无护理工作做或护理工作量不足。病床住院使用率低。我们中心现临床医生8名,护理人员3名。因护理人员少,3名护理人员负责门诊、病房的护理工作。有住院手术病人时,如腹部手术,护理人员不论年龄,均参与24小时值班,有时值班后连续上白班。中班无法提前确定,往往临时定中班,有时12点才能够确定中班,上中班护理人员,中餐无法解决。有时上午、中午、下午连续上班。护理工作经常处于门诊肌注,门诊输液、液体更换、拔针、观察和无痛负压吸宫术(有时多台)及术后观察同时进行。护理工作显得忙、乱。病人非常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临床医生积极帮助我们完成护理工作。我们中心护理工作无差错事故、医疗纠纷,是护理人员积极工作和全中心相互支持的结果。
2、护士学历。基层计生护理人员学历有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有医学专业中专、大专从事护理工作,有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学历,参加并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从事医疗工作,有同时具备护理专业、计生管理专业、医学专业中专、大专学历,从事护理工作。因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责任心不同,工作能力差异大。
3、护士学习。基层计生临床护理人员,继续医学学习,以自学为主,通过自购护理专业书,如《护士职称晋升考试基本题库》(中级)(ISBN7-5377-2560-8)、《护理学专业高级护师技术资格考试习题集》(ISBN978-7-5377-3264-2)、《护理学基础》(第三版)(ISBN7-117-04874-3)、《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版)(ISBN7-117-04879-4)等。参加本地区卫生系统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如《护士条例》、《护士礼仪》等,参加本地医学讲座,如万州博生和美妇产医院举办的《乳腺健康》、《妇科微创手术》讲座,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举办的妇科讲座,如《功血》、B超讲座,万州区计生委举办的《计划生育咨询师培训》讲座。科室定《护理学杂志》,个人自定《护理管理杂志》。网上查阅护理、医学知识,收集整理临床资料。
4、护士职称。中心3名护理人员,均已晋升主管护师。护理人员中晋高难,原因是计生护理专业中晋高,需要跨系统参加卫生护理中晋高,因计生和卫生工作重点不同,计生护理人员不符合卫生系统的中晋高的标准。卫生不考核计生护理,护理高评委全部是卫生系统的老师,老师不了解基层计生护理工作。
5、护理范围。基层计生护理,护理范围不能只限于门诊护理工作,即门诊肌注、门诊输液等。基层计生护理要将护理范围扩大,如病房的计生护理、无痛负压吸宫术的护理,医用(计生)臭氧治疗等。
6、护理交流。因基层计生护理人员少,本中心以外计生护理交流少。交流太少,不了解计生护理的发展与现状,计生护理质量难以提高,计生护理范围难以拓宽,满足不了计生服务,到目前为止,全国是否有计划生育护理专业杂志,给计生护理专业提高带来不便,不利于计生护理人员学习与提高。
7、护理收入。基层计生护理工作,因其特殊性,门诊计生护理工作收入难以提高。将护理工作范围扩大,进行无痛负压吸宫术,医用(计生)臭氧治疗,大大提高了计生护理收入,如2009年9月本中心病房收入12000多元,其中1名医生3名护士,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医用(计生)臭氧治疗2009年9月11日至9月25日,治疗患者88人次,收入4400元,占全月总收入三分之一强。护理人员个人收入,因只有护理收入,护理人员个人收入低。
8、护理设备。为了满足临床需要,今年9月本中心新增医用消毒杀菌机,红蜘蛛王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型号规格HZZ/KSJ-B-Y-L-Y150,满足了本中心所有需要消毒杀菌房间的需要,如手术室150立方米的消毒杀菌,人流手术室75立方米的消毒杀菌,投资少,因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所有需要消毒杀菌的病房均能使用,满足了计生服务,保证了计生护理质量。
9、护理总结。年初有护理计划,年终有护理总结,收集临床资料,整理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积极投稿。如2009年2月《工会博览》(理论研究)》第89页《注射用药物包装与节能、环保》、2009年2月(中)旬刊《管理观察》第162页《加强医院环保管理的几个问题》、2009年3月《中外医疗》第125页《无痛人流术的护理》、2009年7月第9卷增刊《护理管理杂志》第287页《医院手术室清洁工具的改进》。
10、护理以外。基层计生工作的重点是计生服务,进社区下乡村。计生护理人员,适应计生工作的特点进社区下乡村进行计生服务工作。本中心2名计生护理人员2009年6月22日至9月30日,进社区下乡村为1081人进行红外线乳腺检查等计生服务。多次下乡,个人有时下乡连续5天,有时下乡开车单边路程需要3个多小时,兼职其他工作,本中心护理人员兼职库房工作(微机管理),药房审核工作,药房进药工作,下乡管理工作。
二、护理问题
1、人员流失。基层计划生育护理人员因晋升职称、个人发展、业务收入、护理工作不被社会认同,护理工作要求日益增高,基层计生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身心疲惫。有的年青护理人员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通过后,改为医疗工作,有的年老护理人员失去工作兴趣,在家休息,不上班。
2、护理质量。基层计生护理人员,由于有时在有效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工作多,影响了计生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与患者有效沟通,从而影响基层计生护理的效率和质量。
3、健康教育。由于有时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多项工作,基层计生护理人员忙于技术操作,而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计生健康保健的需要。
4、护理纠纷。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多项工作,易导致基层计生护理质量下降,有的护理人员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解答简单,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易造成患者的不理解,易产生护理纠纷。
5、继续教育。有的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工作中抱着应付的态度,应提高基层计生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学校毕业不是个人受教育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我国目前为市场经济,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基层护理人员要牢固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医学继续教育,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在护理工作中竞争取胜,增加基层计生护理人员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6、服务质量。基础护理,护理人员注意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手术环境、治疗环境、减少各类医疗护理所造成的噪音污染。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细微的基础护理做起,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安全感、满足计生患者的需要,保证计生护理质量。
7、护理沟通。学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理解、支持、配合护理工作,良好的护患关系、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是基层计生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技巧的沟通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让患者易于接受护理,以保证高质量的护理,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效地控制人口,是保证国家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避孕药具是有效实现人口控制的手段,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把重点投入到避孕药具的管理工作上来。目前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思想认知不够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大大下降。面对这一形势,一些人的思想开始松懈,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已取得圆满成功,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降低,计划生育部门自身对药具管理工作的重视度降低等情况。
2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清晰,目标任务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有些乡镇、村级药具管理服务制度十分不健全,工作很不规范,职责很不清晰,人员也不稳定,人员素质、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专业培训不到位,信息化管理不健全。
3信息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表现在人口数据的共享上,对于育龄人员的动向信息把握不清,特别是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当今,这一情况表现得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在药具的调、购、存、用等方面上,对于信息的管理缺乏网络化管理。还有在计划生育知识的传播方面,很多区域和群体对这方面的认知还存在真空状况。
4人口流动性增强加大工作难度
在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人员流动性非常强,育龄人口的流动性也较之前大大加强,以前“计划发放、定量供给、单位负责、块块补充”的避孕药具发放方式不再适用。流动人口离开了原单位,原有的药具发放方式无法顾及到流动人口。
5服务质量不高
随着个人价值观日益趋向多元化,人们的需求也从过去的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与个性化需求,对避孕药具不仅要求其功能质量,也对其品味有了较高要求。而国家计划发放的药具包装简陋,功能单一,难敌市场上包装花哨、功能多样、风格时尚的产品。
6应对措施分析
针对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局面,以及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需要就药具管理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要立足于以人为本,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从而促进计划生育药具的科学有效管理。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6.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虽然目前我国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净增的人口数量多,我国育龄妇女数目也在继续增加,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心。各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避孕节育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促进人口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6.2 建立健全的法规,规范市场秩序计划生育药具是医疗药品和器械的一部分,攸关人的生命和健康,必须依照《药品质量法》,结合其特殊性,建立健全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法规体系,使得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成为科学、有效、可控的综合管理法规体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保障消费者的合格权益。加强有关计划生育药具发放政策、市场管理法规、药具科普知识、新产品信息的宣传,引导鼓励消费者使用优质产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促进计划生育药具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6.3 健全计划生育药具的质量管理要完善药具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在药具的购进、储运和发放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建立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制度、问责机制的质量体系。在药具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配送等流程中,要实现药具从供应地向目的地全过程安全流动与储运的控制。
6.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推进药具管理信息化建立包括药具采购、发放、应用、效果评估、产业开发等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药具质量信息和使用效果反馈体系,及时、准确掌握计划生育药具质量状况、使用效果和严重不良反应,从而能对药具质量做出系统地汇总、分析和评价,使质量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回顾性总结,以利于采取前瞻性预防措施。
6.5 开展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服务以及规范的咨询服务流程,有针对性地提供避孕药具与生殖健康科普知识。针对人口流动性强的特点,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可以通过社区居委会与社会卫生服务站进行药具发放。在计划生育药具发放方面要注重群众的情感与个性需求,尊重个人隐私。在咨询方面,应根据育龄群众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健康状况下所需选择的避孕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在全新的形势下,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药具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及时掌握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及交流,不断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推动药具及康检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双.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工作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2):171
[2]张梅仙.规范避孕药具管理・提高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2010,48(7):81
[3]王红漫.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09(14):277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宣传教育工作 现状 对策
一、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宣传教育思路、方法和形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
在我国很多的地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都存在宣传教育思路、方法和形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领域狭窄。仅仅局限于就计生宣传计生,就人口讲人口的单一思维定式,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国很多的地方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跟不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2、宣传方法单一。我国现阶段还有很多的地方在计划生育宣传手段和方式上还是用落后的宣传手段和方式,这些宣传手段在宣传教育中根本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在宣传上不分对象。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单位为了方便省事,往往把需要宣传教育的对象和人群集中一起来宣传教育,这种不分对象和人群的教育宣传方式不仅不规范、不系统,更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4、针对性不强。在宣传教育中往往是鸿篇大论,不管有没有有人听,也不管有没有用,通通都讲给群众听,由于实用性不强很多群众都不愿意接受计划生育教育。
5、重“突击性”,轻“经常性”。我国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都很侧重“突击性”,觉得这上级领导检查就进行大规模宣传教育,一旦觉得没有必要或者上级领导不检查,就可能很久都不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工作不能坚持,往往是一曝十寒。
(二)对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宣传教育工作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与执行,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效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有些地方的计划生育单位的工作人员却不太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简单的认为宣传教育工作费时费力,而且没有什么效果。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要想其发挥作用和效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离不开对计划生育国策的大力宣传,但现阶段,我国地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问题有:一方面,人员素质不高。很多的宣传教育人员都是随便招聘或者临时聘用的;另一方面,宣传教育人员往往身兼多职,既从事其他工作,又从事宣传教育工作。
二、对策与措施
(一)采用正确有效的思路、方法和形式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宣传教育的对象具有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等区别,这就要求我国计划生育单位在宣传教育的形式、方法上要多样化,为此,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方式,科学划分不同层次的宣传对象,以不同的宣传教育思路、方法和形式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1、拓宽宣传教育工作领域。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中不仅仅只宣传一些有关计生的知识,还有宣传其他有关的知识,应该融入政策、法规、优生、优育、优教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2、创新宣传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也应该跟上时展潮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如创办计划生育教育网站等,这样不仅省时省力,更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宣传对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对不同的人群或者对象要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为此,在宣传对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对已婚的和未婚的宣传教育的方式就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4、要有针对性。在宣传教育工作上,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由针对性,从人民群众关心的方面和对人民群众有用的方面来进行宣传教育,切忌鸿篇大论,大讲特讲。
(二)提高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
宣传教育工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推广和执行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为此,计划生育单位的领导一方面要自己切实提高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认识到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认识,改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简单的认为宣传教育工作费时费力的观点,如可以组织全体计划教育工作人员一起听讲座,了解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总之,只有提高了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才能真正认识到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三)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要想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应该从下面两个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每年都在变,各种新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出台或者修改,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计划生育单位应该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计划生育政策的各种政策与法规;另一方面,在宣传教育人员的使用方面上,要专门人员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禁止“身兼多职”现象的发生,保证宣传教育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宣传教育工作。
总结: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与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我国计划生育单位要创新宣传教育方法、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我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平、叶海鹰,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改革与思考[J] .黑河学刊2004(1) .
>> 云南省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探讨 湖北省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路径选择 浅谈云南省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云南省政府网站服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云南省花卉产业现状及展望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92年――2008年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及其差异研究 基于空间数据分析的云南省县域经济竞争研究 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优化 县域经济金融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广西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云南省县乡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偏好及完善措施 浅谈云南省水产品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特点分析 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文新雷.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07).
[3]刘光溪.县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云南样本[EB/OL]..
关键词 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制约因素;对策;江苏丰县;师寨镇
中图分类号 S23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18-01
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和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据此而言,农村如果仍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是与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相悖的。“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扶持力度。就丰县师寨镇而言,小麦的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从种植到收获机械化水平均达95%以上,而玉米全程机械化程度仅有40%左右。因此,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
1 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丰县师寨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旱作物大镇,也是一个玉米种植大镇,常年种植玉米面积3 653.33 hm2。目前,小麦生产耕、播、植保、收的机械化水平分别达99%、85%、98%、99%,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种、植保、收分别为95%、60%、50%,相比之下,玉米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尤其是玉米收获仍多数靠人工操作,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高。由此可见,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师寨镇有玉米播种机460台,秸秆还田机41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62台,但生产中使用频率较低。机播、还田、机收面积不足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的40%,距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民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虽然目前师寨镇玉米机械化技术已走在江苏省前列,但与小麦机械化收获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继续推广玉米生产机械化,提升玉米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仍是现阶段农机化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玉米生产迫切要求实现机械化。近几年,农村打工经济发展较快,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劳动力相对紧缺,外出务工人员逾2万人,在农忙时大约有30%的人员返乡收种,不仅减少了打工收入,还增加往返费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成为农民的迫切需要。
(2)玉米秸秆乱丢、乱放和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就师寨镇而言,逾3 333.33 hm2玉米平均产秸秆18 t/hm2,每年产生秸秆至少6万t。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用秸秆当柴烧的越来越少,致使大量秸秆乱丢在路边、地头、河道、村头、村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造成虫害繁生,污染河水,影响村容村貌,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不相适应。
(3)玉米秸秆还田的优点。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硫等作物生长必要的元素。据测算,施用秸秆15 t/hm2即可增加有机质2 250 kg/hm2,从而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本身调节土、肥、温气的能力,增加土壤肥力,保墒抗旱,一般可使小麦增产10%~15%。机械秸秆还田的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1/4,而工效可比人工高40~120倍,能够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仅对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促进农民向其他产业转移[1]。
2 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原因
(1)经济条件的因素。师寨镇作为农业大镇,经济基础较差,农民购买机具的能力低,多数家庭还不具备独立购买机具的能力,1台中小型玉米收获机加上配套动力,国家补贴后仍需4万~8万元[2],师寨镇地方财政困难,无力拿出资金再进行补贴,很大程度地制约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进度。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价格偏高,近几年,师寨镇玉米联合收获作业价格在1 200元/hm2左右,农民无力承担,制约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推广与应用。
(2)农民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认识不到位。由于农民长期靠手工作业,有些农民机械化观念意识不强,对新生事物存在观望态度。有些农民本身没有其他谋生手段,主要靠种地为生,加上玉米收获到小麦种植间隔期长,耕作时间充裕,造成了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进展速度慢。
(3)其他制约因素。一是小型玉米播种机增长快,品牌繁多,作业质量及作物行距不一,限制了机收效率。目前,玉米播种机多以四轮、手扶等机械为动力,机械破旧且动力小,难以保证作业质量。二是目前市场上玉米收获机械为对行收获,因而有些不对称行距阻碍了收获机械的应用。三是机具装配繁琐困难,一些大型互换机具没有专业人员机手进行安装。四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田间生产性能和对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存在一些问题。玉米联合收获作业质量上存在的漏穗、压行、破损及根茬粉碎不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
3 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
在玉米生产机械化方面应本着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思路,让购机户和用机户达到双赢,要大力推广新机具和技术,积极做好示范田的示范试验等工作。
(1)充分利用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效应。通过现场演示、对比试验,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措施搞好宣传,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使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尽快转化为全面发展阶段。多年来,由徐州市农机推广站与丰县农机局联合牵头,对玉米板茬机播、耕后机播和人工播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板茬播种具有抗旱、抗倒伏、高产等优势,机播均匀,播线直顺,可避免玉米机械收获时压行、掉穗、乱秆等现象。2010年9月,师寨镇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会,并通过电视、网络进行宣传,有效增强了农民玉米生产机械化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
(2)充分抓好财政补贴这一契机,加大对玉米生产机械的购置投入。争取财政补贴向购置玉米机械和机械收获方面的倾斜和扶持,引导农民加大对玉米生产机械的投资热情,充分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一种以国家补贴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以社会资金为补充,鼓励广大农户和农机合作社购置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并在经营形式上推进购机入股、合作经营等模式,优化机具,创新玉米生产机械化服务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具的效益[3]。
(3)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为玉米生产机械化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农民的需求,紧抓落实 “科技入户”工程,着力抓好对示范户的培训、技术服务、配件供应、质量监督四大服务保障体系,尤其要抓好机械化收种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确保玉米生产机械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4)要借鉴小麦跨区作业的相关经验,全力推进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增加机手收入,增强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领导及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农机协会、农机作业队、农机经纪人进行信息技术及作业经验的交流,使之成为连接农机部门和农机手的桥梁和纽带,解决有机户难作业,无机户作业难的问题。积极引进外来机具到师寨镇进行玉米跨区作业,进一步带动师寨镇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为玉米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4]。
(5)强化组织领导。玉米生产机械化是一个涵盖规模化生产经营,各级领导要把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研究制订玉米生产机械化推广计划,落实措施及相关政策。制订强化引导与培训措施,紧紧抓住播种、机收、还田3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优化扶持,把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重点工程,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富民工程。
4 参考文献
[1] 李春萍.安阳市夏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43,45.
[2] 宋慧艳.开平区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2(18):77.
关键词:生物流化床;工艺流程;充氧方式;革新
生物流化床应用广泛,可用于厌氧脱出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好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生活污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水厂、肉厂、粮食加工厂废水等。基本上具有可生化性的废水都适合。
1 生物流化床不同工艺流程的研究
依据流化床中附着生长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物流化床可分为好气床、兼气床和厌气床三类。主要工艺流程有以下几类:
1.1 以氧气为氧源的生物流化床
以氧气为氧源的生物流化床有机负荷可以提高到27kg/m3,但是由于反应器需要大量的纯氧且回流比较大,因而在纯氧制造和回流电力部分会消耗很多能源。如果要使用空气作为氧气流化床的氧源,为使流化床的进水能够获得足够的溶解氧,就需要加大回流比。根据研究显示,对BOD5为214mg/L的生活污水,若采用空气充氧来保持系统对BOD5的去除率维持在85%以上,其循环比需提高至34:1,而纯氧气生物流化床的循环比则只需要3:1即可达到此效果。所以,虽然以空气为氧源的二相流化床在充氧时可避免生产纯氧的难题,但在其后面运行时需要在循环泵上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进行回流。近年,国外氧气流化床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已经在实际中应用,在美国纽约州已建造了一套氧气流化床的二级处理设备,其设计规模为37850m3/d。
1.2 以空气为氧源的三相流化床
三相流化床的供氧方式是通过反应器底部或器壁输入空气,在流化床内部形成气液固三相。相对比两相流化床,三相流化床的操作条件更加剧烈,其充氧情况与活性污泥法比较相当,这样可以强化空气在反应器内的转移,增强微生物反应速率。可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部,气液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气泡容易在床体内部聚集无法散开而形成巨大的鼓泡,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导致部分区域的氧吸收效果变差,而且气泡在反应器内的搅动也会使得载体随之流失,微生物的附着载体减少,从而降低出水水质,还容易使水质变得浑浊不清。目前三相流化床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小试或者中试阶段,只在日本有一座较大规模的处理设备。
1.3 兼气生物流化床
兼气流化床,以兼性微生物为主,通常是在缺氧或者低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由于在兼气流化床中供气的限制,兼性微生物的大量生长而产生了特殊了酶系统,这使得兼气床既能在有氧条件下与好养细菌进行好氧呼吸,当废水中不具有溶解氧时,也可利用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中所含有的氧进行好养呼吸或者直接进行厌氧呼吸。当废水中没有溶解氧,兼性细菌利用废水中存在的NO3-N为氧源时,称为缺氧流化床。目前兼气流化床在废水处理上主要用于污水的反硝化脱氮上,而在废水的二级处理上的应用几乎未有报道提及。
1.4 厌氧生物流化床
厌氧流化床可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当废水进入流化床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厌氧细菌的第一步厌氧呼吸进行发酵产氢产酸,最后使有机物转化为CH4和CO2。经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气液分离,对沼气回收利用。厌氧流化床目前尚未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仅仅处于初步研究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可以实际使用的操作流程。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利用厌氧生物流化床对化学工业、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以及污泥热处理液废水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此外,每kgCOD可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下产生约0.4m3的沼气,其中甲烷含量在70-80%。当前的厌氧流化床不仅能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在COD
对于以上几个类型的流化床,当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在尝试将他们进行前后相连对污水进行分步处理来达到标准的水质。英国水研究中心便提出可以将氧气流化床与缺氧流化床进行串联组成一个新流程,通过在氧气流化床前面添加一个厌气流化床工艺,将污水进行完全的生物氧化,硝化并部分脱氮处理。两种工艺的串联不仅可以使出水水质更加稳定良好,还能保证在水质有较大波动时能够有高效的处理效率。
2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革新
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低耗、高效和处理难降解废水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开发的新型生物流化床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环流生物半流化床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发了一种置换和全混型叠加的环流生物半流化床,如图1。
该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实现了固定床和流化床的串联运行操作,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而且还解决了全混型流化床反应器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的问题。实验采用淀粉废水,水力停留时间小于4h,COD负荷为4.2kg/(m3・d),最小的气水比为37:1。
2.2 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华北工学院在复合流化床反应器的基础上研究制造了如图2所示的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下部为一个三相流化床,上部配有活动的过滤安全网和载体,流化床上部出水通过自动充氧系统,采用流动的空气对出水进行充氧后便可进入浸没式的接触氧化床,通过进一步反应之后排除水体。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自充氧性能,并且还具有高效率的处理效果和良好出水水质的优点,应用前景很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户籍制度;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体的新时期。“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基础之上提出的,强调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过程[1]。对于吉林这个农业大省来说,根据本省特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1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吉林省是城镇化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之一。2014年吉林省常住人口2752.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08.58万人,城镇化率为54.8%。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建设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1 城镇化率较高,但增幅有所放缓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多年来城镇化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吉林省城镇化率增幅缓慢,在近5a内,平均增幅仅为0.9%,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7.1%的增幅水平;同时,放缓的增幅水平也使得吉林省的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高出全国平均值6.7%下降到2014年的0.4%。可见,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相比,吉林省的城镇化步伐已经开始放缓,可能已经处于城镇化发展的波峰阶段。
1.2 城镇化质量不高
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2]。2013年3月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中指出,在全国选取的286个城市样本中,进入前100名的城市中,吉林省仅占3席,并且排名也仅为67(松原),68(长春)以及95(吉林),由此可认为吉林省的城镇化质量仅处于全国平均值甚至以下。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吉林省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着某些不够协调的因素,影响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1.3 城镇化率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特点
从吉林省近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看,东部地区的白山、延边和通化的城镇化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中部地区的长春、吉林和辽源次之,而西部地区的白城、四平及松原的城镇化率一直相对较低,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态势。
1.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吉林省的城乡居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2010~2014年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加7807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净增加4543元。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2.47倍,2014年,这一数值下降为2.15,从数值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减少,但是2倍多的比值说明收入差距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居民消费方面,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虽然从绝对值上差距明显,但是城乡消费倾向差距不大,均保持在70%左右。
1.5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是吉林省的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
近5a来,吉林省的三大产业发展迅速。仅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524.56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7287.26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991.99亿元,增长6.9%。2010~2014年间,吉林省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全国同期平均值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与全国平均值却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认为,吉林省的产业结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有必要进一步优化。
2 吉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吉林省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从以上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平衡
从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看,吉林省内2个特大城市(长春和吉林)的城市人口占城镇总人口39.53%,6个中等城市的城市人口占全部城镇人口的23.43%,其他37%的城镇人口居住于小城市和小城镇。可见,吉林省内大城市数量不足,中等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2.2 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村人口转移任务艰巨
吉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具有大量的农业从业人口。新型城镇化使人口在不断向城镇聚集的同时,城镇的非农经济应能吸纳更多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但是目前吉林省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与三大产业的生产总值比重并不协调,特别是第一产业,仍有大量人员需要向其他产业转移,以优化产业结构,在增加总产值的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的推进。
2.3 面临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风险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核心主题是绿色城镇化,倡导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生活。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支柱产业中的汽车、石化、医药等尽管促进了经济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但是也确实经历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过程。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产生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城市的二、三产业在吸纳了这些流动人口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的问题。更多的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更多的城市人口带来的生活垃圾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会使城市陷入困境,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污染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4 体制机制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壁垒
同其他省份一样,吉林省农村人口的城镇转移也一直受制于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户籍制度中存在的城乡差别,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并日益呈现家庭化流动趋势。二元户籍制度产生了一系列了不均衡问题:粮食供应、就业、福利保障、教育、医疗以及公共事业投入等。城镇间在户籍、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形成的公平失衡的二元制度,已经成为阻碍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壁垒。
3 加速吉林省新型城镇发展的对策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立足本省,结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业结构、生态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3.1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镇化的发展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将带动就业的变化,城镇化也将因此得到进一步推动。对于吉林省而言,农业产业化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前提。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把农民从土地中释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新兴劳动力供给。政府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中心城镇也应该积极改善工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为农业加工业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积极发展具有吉林省特色生态特色农业。积极将生态环境与现代有机农业相结合,为人口非农化提业支撑,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供坚实基础。
3.2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城镇化的推进涉及到很多的社会问题。只有给农民全面的保障,他们的生活安稳无忧,他们才会自发主动地进城,成为市民。农民的保障是否能够得到满足,根源就在于城乡居民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否能够彻底消除,而对于这一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4年7月30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吉林省也于2010年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了申请落户长春和吉林、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的条件,对于进入吉林省城镇化建设示范镇定居的农民,在户籍、社保、就业、教育、社会救助等方面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待遇。长春和吉林可以吸取其他大城市的落户经验,通过市民积分制等途径,合理有序地控制进城的人口数量;其它中等城市则可以放开落户,增加城市的辐射能力,做到“因城而异”和“因人而异”。
3.3 进一步加快东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
吉林省是我国的第2个生态省,长白山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这就决定了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应特别注重生态保护,以“生态省建设”为契机,建立符合本省特色的生态城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控制数量,保证质量。吉林省的西部地区近年来由于天然降水不足,生态功能有所衰退,加上人为因素的破坏,沙漠化、盐碱化现象日益严重。西部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时,重点应放在对恶化的生态环境的治理上,加强退耕还林及恢复植被的建设。只有通过东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建立强大的生态屏障,才能为整个吉林省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支持,才能进一步推进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程骅.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战略[J].求是,2012(14):35-37.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243-01
近几年,中职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中职生就业比较顺利,有的专业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进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中职生的就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中职生想要应对目前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就业前做好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关键。
1 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务之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制造业进入新阶段,职业出现新发展,职业种类、工作形式、职业要求和劳动者素质都出现新的特点和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毕业生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一方面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机会和自力;另一方面,面临就业存在的现实困境,而且个人对自己在职业上的成败负有越来越多的责任。要协调这一矛盾,破解就业困境,使中职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成就一番事业,中等职业教育就必须坚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长效机制,渗透“做人为先,做事为要”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辅导。
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以职业定位设计指导为基础,进行全方位就业指导,并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2 中职教师如何做好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结合几年来在中职学校的教育经验,我认为对于中职生,在不同阶段应该实施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
新生一入学,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职业指导,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进入职业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感到茫然,对所选定的专业,不一定了解和喜欢,对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素质要求更是一无所知。此时,应该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首先,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各种素质,清楚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准确地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一阶段我们可通过“我的自画像”、“兴趣大摸底”等形式及各种健康有益的集体游戏,让学生在渐进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认识自己,并通过对学生爱好、性格、能力等的测试,指导、帮助学生定位职业发展方向。其次,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职场,让学生了解行业、职业的分类,现在的职业状况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实习基地,让学生充分感受各行各业。从新生入学后我们就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教育,在职业指导课中开设职业规划教学课程,同时我们还要辅导学生制作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第二学期,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抉择,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
很多学生毕业后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经理、老板。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时,必须指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引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时,要仔细考虑影响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专业、性格、能力、社会环境、机遇等,引导更多的学生准确地定位在职场的中初级人才上。不切实际的理想导致学生好高骛远,但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认识不到这一点。这个阶段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充分明确社会对他们的角色定位,找准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目标放到触手可及的位置,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理想不仅能凭爱好或兴趣,必须服从社会需要、量体裁衣,树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三年级对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这个阶段主要是落实行动,加强督促。确定了职业目标后,行动是关键,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以确保目标实现。此时,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依赖心理、自卑心理、职业心理定势非常不利于成功就业,所以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学校相关部门应广泛获取就业信息,联系更多的企业进入学校,让学生更早的接触到企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最后,要努力的安排每个学生进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为他们今后在职场上顺利发展打好基础。
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1)个别指导,针对学生不同的现状和他们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中职生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同,所以每个学生有其特定的职业意识、职业期望、职业兴趣。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榜样式启发,通过比校往届毕业生职业生涯成功的榜样,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往届成功的职业规划的启发,引导启发学生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3)实践性体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形成科学的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走出校园,学生自己亲身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进行良性、总体规划的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职业流动速度加快、就业竞争加剧的今天,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尤其重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一些就业知识、策略与专业技能,而是培养学生获得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因此,以培养学生获得职业素养、促进生涯发展及人生成功为主要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能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和就业需求,而且是促进德育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廖利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阅刊,2006(8).
关键词 玉米秸秆;资源概况;利用现状;利用途径;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28-01
1 吉林省秸秆资源概况
吉林省为我国农业大省,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主产区,也是秸秆资源特别丰富的省份。秸秆资源以玉米秸秆为主。据统计,目前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5%,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76%;玉米播种面积已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12%左右,产量已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出口占全国50%以上。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产量最多的省份,多年平均总产量保持在1 500万t左右,其次是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玉米产量都在1 000万t左右。总之,东三省以及内蒙古是中国最主要的玉米供应地和出口基地,其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
2011年吉林省玉米大丰收,出产玉米2 650万t。据资料显示,玉米秸秆和籽粒比为1.6∶1,出产秸秆4 240万t。按照80%可收集资源计算,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为3 392万t,主要集中在长春、吉林、松原、四平和白城等中西部地区。单位土地面积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量为7.97 t/hm2,其中松原10.43 t/hm2、四平9.15 t/hm2、白城8.47 t/hm2、长春8.16 t/hm2。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吉林省水稻、玉米、大豆秸秆可收集资源总量主要用于燃料和废弃燃烧,分别占秸秆全部可收集资源量的58.60%和5.98%;少部分用于秸秆还田和圈养畜牧饲料,分别占4.04%和10.67%;用于工业用途的造纸、压制密度板、食用菌基料比重很小,合计不足1%。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2 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目前,随着煤碳、液化气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处理玉米秸秆方式转变为田间放荒为主,辅以农村家庭土灶燃烧,这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对环境也构成了严重污染,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玉米秸秆资源,变废为宝,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3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3.1 利用玉米秸秆制取优质饲料
玉米秸秆除了作为饲料直接饲喂外,现在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多种加工技术在实际中得以推广应用,通过青贮、微贮、黄贮、氨化、碱化、酸贮、压块、草粉、膨化、颗粒化等加工技术,实现了集中规模化加工,开拓了饲料利用的新途径。秸秆饲料产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满足退牧还草、退牧还田情况下圈养畜牧业的强大需求,发展节粮型圈养畜牧业,促进畜牧业大省建设事业[1-2]。
3.2 应用秸秆发酵制取高效多酶有机肥
秸秆有机肥的应用与推广,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缓解土壤严重板结的现状,提升土壤肥力,提高作物抗逆性,实现增产增收。
3.3 制取乙醇
利用纤维素复合酶和酒精复合酶处理农作物秸秆制取燃料乙醇,可以缓解能源紧张,降低环境污染。吉林省白城庭峰乙醇有限公司年产3万t秸秆燃料乙醇项目于2007年5月初在白城市奠基。随着该项目的达标投产,我国汽车将由“喝粮食酒精”向“喝草料酒精”转变。据了解,这个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我国审批的唯一一家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的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秸秆燃料乙醇生产线[3-4]。
3.4 大力开展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的产业开发
利用玉米秸、玉米芯栽培平菇、鸡腿菇、双孢菇、金针菇、毛木耳、草菇等食用菌栽培技术业已成熟。这些技术的推广,不但利用了宝贵的秸秆资源,而且可以改善人民的餐桌饮食结构,提高人民身体素质[5-6]。
3.5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秸秆粉碎还田和覆盖还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据调查,近几年来,吉林省机械化收割完成秸秆还田率逐年上升,“人拉牛耕”已一去不复返。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2万MW,特别是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机具水稻插秧、收割机和玉米收割机等都有了长足发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九台、榆树等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80%。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秸秆还田提供了强大的农业装备支持,玉米秸秆还田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综上所述,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研究与示范推广,有助于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和节粮型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实现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循环农业转型,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秸秆综合利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7-10]。
4 参考文献
[1] 孙向东.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0(6):46-47.
[2] 杨连玉,张国梁,赵颖彩,等.玉米秸秆利用途径及其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综合利用对策[J].饲料工业,2005,26(23):42-45.
[3] 刘武仁,边少锋,郑金玉,等.玉米秸秆还田方法试验研究初报[J].吉林农业科学,2002,27(6):38-40.
[4] 杜贵娟,侯志研.浅谈玉米秸秆还田的方法及作用[J].农业经济,2002(3):42.
[5] 白刃.秸秆饲料加工利用技术简介[J].饲料广角,2009(14):45-47.
[6] 柴绍芳,郭宪.复合酶发酵玉米秸秆配置菌液饮水育肥羔羊对比试验[J].畜牧兽医杂志,2012(2):32-34.
[7] 刘鹏,那伟,王秀玲,等.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0(5):58-64.
[8] 刘建福,白玉瑞.充分认识秸秆价值促进秸秆综合利用[J].河南农业,2009(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