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做好开课引导工作,避免“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传统数学课堂在开始教学的阶段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数学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虽然具有明显的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优势,却存在天然的教学弊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是整节课堂教学的奠基环节,如果基础打不好,教师就算讲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悬念,可以有效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问题指引学生,带领学生在教材中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为整节数学课奠基。比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疑问的教学模式,数学中关于数值的定义有很多种。比如,有理数、整数、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于数学基础数值的概念基本淡忘。因此,通过创设疑问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数值树状体系图十分重要。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杂乱的数值关系,还可以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合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教学模式
初中生是一群精力旺盛的青少年,以往数学课堂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固化了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还抑制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被抹杀也在情理之中。而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响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模式的途径,激励更多初中生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队伍中,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比如,在教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中富含的美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树立审美意识,数学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对称美绘制游戏”,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亲手绘制一幅富有对称美的画,并评选出优秀的美学作品,给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数学平台,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结合为学习小组,制定小组游戏比赛规则,教师给出几个相应的坐标点,让学生采用合作描点连线的方式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行走趋势,激发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让数学教学更高效。
三、利用高效信息技术,营造视听教学气氛
在科技现代化的今天,高速传递的信息以及各种媒体技术的应用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更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福音。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因此,对于一部分理解能力稍弱的初中生来说,存在学习障碍。比如,在学习“三维视图”的相关知识时,由于一些学生在大脑中无法构建三维立体图像,导致解析立体几何的问题时屡屡出错,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恰便利了学生的理解,更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只需要在计算机上绘制几幅立体的几何图形并标明相应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即可,一眼明了的直观呈现方式,极大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得省心,学生学得轻松。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做好开课引导工作,避免“开门见山”;其次,结合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教学模式;最后,利用高效信息技术,营造视听教学气氛。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依然在路上,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究和总结,胜利的曙光必定在不远的前方向我们招手。
作者:张明霞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建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精髓。针对逐渐变化的教育对象,“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这样“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让中职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更好学习专业学科以及为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实际应用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2新设计
教师创新,关键是要运用到教学设计的创新上。而新理念只是为教学设计提供创新的源泉。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则在课堂上能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体现在:
2.1设计新颖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基本上对每堂课都注重教学设计,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可以抑制学生注意力分散,保持其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进而有效地改善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比如说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古代的:“商人过河”、“韩信点兵”、“猴子问题”、国外的“牛顿九树阵”等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将这些趣题与所讲的新课联系起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使新课趣味浓烈,课堂妙趣横生。
2.2设计兴趣化
在每次实施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时,只独立给出当堂课教学内容,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举例恰当、容量适中,满足行业需求。同时采用形象的举例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也尽量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器官,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快乐性,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皮亚杰也曾指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人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具有趣味,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去营造轻松、愉快、融洽的教学氛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3设计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数学教学要使得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到生活中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要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学设计应尽量的实际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捕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原来如此的熟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如一次数学课上,我发现一位叫“小白”的学生正在无聊折飞机玩,于是我就走到他旁边问他:“你可以将这张纸对折多少次?”他红着脸摸摸头,回答:“大概10多次吧”。于是我就让全班以自己手边的纸张动手实验对折,结果大多数学生只能折七次或八次,“为什么对折九次以上这么困难?”我让学生下课后讨论其原因。第二天,“小白”上台做了报告,获得了全班的喝彩和我的高度评价.纸张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等比增加,而面积则以等比减少,加上纸张拉力,将纸张对折九次,比一次将256张对折是更加困难的。
2.4设计专业化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因此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文化课应当与专业课连接。所以教师因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大致了解专业课的内容,以便适当地安排教学进度为专业课服务。如我在教汽修专业班级的时候,他们学的课程有机械基础和电子电工,里面很多内容要涉及到三角函数,但是时间上与数学有些脱节,但专业课老师反应,不学三角函数很难教下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选取三角函数的内容先教,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3新方式
3.1教学方式创新
教师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式的创新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适当的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得尽可能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如竞争式提问,小组展示式讨论,角色扮演,二人循环,光盘演示,知识接龙,分组FK(FLAYERK工LLING),“助教”式讲解等。教师应根据自身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具体情况,适当选用。比如分组是实施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的一步,分组时,应明确告诉学生:我们要分组(包干到组);我们要教学创新(学生可以当老师);我们要快乐学习(认真而不严肃);我们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当主角);我们要取消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当天评估)。以上几点,一点比一点吸引学生,通过分组让学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通过讨论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考核方式创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对于一个章节内容,如果学生感觉自己掌握非常理想、牢固,则该同学可以申请课堂进行评价,老师可以从测试题库中随机给出部分题目,学生给出答案。这种测试可以为学生总的成绩提供一个支持。评价内容从三个大方面考虑:知识、技能、态度;把综合评价与阶段评价、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它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巩固、归纳所学知识。
4讨论与思考
一、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目前,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有讲练、探练、自练等方式,强调模仿性学习、常规练习,忽视了创造性、个性化思维的培养。依据《新课程标准》,我们从“教”与“学”的两个主体,按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承担的不同角色进行探索活动。
1.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途径
(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励参与意识。
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数学成绩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同时确定小组负责人(采取轮换制),以唤起学生渴望成功的学习动机,使之能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我们还注意到小组成员之间学科的互补性,坚持把优生与后进生搭配在一起,使他们结成“帮扶”对子。这样就在学习小组成员间正常开展了学习竞赛。为了小组的荣誉,课上无论是自学、讨论,还是知识检测,小组内成员都能互帮互助,互督互查,毫不马虎。学生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切磋,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既提高了数学成绩,薄弱学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总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劲头也更足了。
(2)师生合作。
《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不能再以“灌输”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而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融洽地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从中道出了目标教学的重要性和它的合理性。
2.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做法
(1)利用投影仪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能力、思想三大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的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我们采取了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此后的讨论和精讲做准备。
(2)利用学案的形式(学案的设计比较灵活:一般有填空、选择、表格、思考等题型)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难以解决的知识提出来,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坐山观虎斗”,在学生声音过大时压一压,声音小时多启发、点拨学生。
(4)教师精讲。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路、方法、技巧的点拨和分析,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还要引导学生从分析中得出必要的认识和结论。
(5)学生精练。所谓“精练”就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练习。我们在练习时,一般是精心设计实效好、效率高的练习题,使学生练习达到少而精,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又能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成技能、能力。
3.启发在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在教学中要尽量启发学生提出生活中碰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高他们分析、归纳的能力,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不可能获得圆满成功。
(1)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我们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多数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教师既要照顾到差生的水平,也要鼓励优生去寻求更好的。
(2)帮助学生解数学模型,并反馈到实际问题中去。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之后,教师要启发学生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它,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去探求某种方法、策略,并予以取舍。同时,解完问题之后往往能导出一般的结论或是发展成为另一个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看它是否可以被接受。
二、小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教学模式
数学新授课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型。它以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究能力为主要任务。新授课设计的灵魂是优良的教学理念,从宏观上来讲,必须着眼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自主建构起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上好新授课的关键是突出“新”,即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地获取新知,当堂解决新问题。
建议: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实现学生“以学为主”;启发教学,以目标达成优化课堂;互助学习,研讨激励,能力形成。
2.复习课教学模式
数学复习课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一章结束或期中、期末以及学段的知识回顾与概括。它的作用是系统归纳整理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沟通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合乎逻辑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没有这种类型的课,教学过程将是不完整的,而学生的知识也将是片面和杂乱的。
上好复习课的关键是达到“清”,即知识系统应理清,解题思路与解题规律要搞清。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需要,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传统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贯通了教学结构的各个要素,对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教为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则像机器一样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向学生灌输着事先准备好的知识内容,即“讲授—示范—提问”;学生也像机器一样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即使学生能够自我把握和控制相应内容的复习、练习,也很难脱离教师的掌控。尤其是对于相对有些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来说,这样机械、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扼杀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会使小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各种测试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辅助教学方式,对这种消极因素的形成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材的编写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略了内容的实用性。造成的结果就是很难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乏味和困难。再有,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也会使教师失去努力研究和探索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动力,使教师失去了在数学教学中深入研究、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时代进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矛盾。而且,由于利益的驱动,各种民间办学组织、社会上一些团体和个人办的补习班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认可,以至于不惜代价地把学生送入课后班和补习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们急需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对近年来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所做的努力和尝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从中分析、 探索、实践,推出新的、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必须适合能让小学生和教师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二、新课改实施后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实施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转变,传统教学中完全由教师一人“独揽”课堂话语权的现象有了改善,教师能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也能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多大提高,重“教”轻“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从我们对遵义地区的一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现状调查中不难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数学教师仍然延用着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支粉笔 + 一张嘴 +一本书”来完成如今的数学教学任务,学生的接受方式也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不到训练等等,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以小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以教为主”的现象,构建适合遵义地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农村小学的条件、环境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实际状况,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既要方便教师使用,又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三、构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概念教学的“情境—归纳”模式
“情境—归纳”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熟悉的、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出发,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某一概念,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界定概念的过程。
“情境—归纳”模式主要运用于数学概念教学中,在运用该模式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以此为前提向学生呈现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步骤,抽象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情境—归纳”模式的操作程序由七步完成。第一步:情境导入,明确教学目的;第二步:呈现例子,分类归纳;第三步:学生抽象概括例证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第四步:检验概念的获得;第五步:概括总结,形成概念;第六步:概念的应用和拓展;第七步:反思概念化过程。
(二)计算课教学的“情境—探究—训练”模式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能渗透教学目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新的计算方法,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种方法,最后达到灵活运用于同一类型综合问题的教学过程。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是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对数学计算课程不感兴趣、计算能力又较差的情况提出的,旨在优化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再经过一定的训练,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的。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主要环节,就是教师要注意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情境—探究—训练”模式的操作程序由五步完成。第一步:复习引入,创设情境;第二步:对比迁移,探究算法;第三步:归纳方法,模仿训练;第四步:综合训练,巩固算法;第五步: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三)应用题教学的“问题—建模—应用”模式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是在解决问题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师生的探究与合作交流,把提出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解决问题,把得到的数学结论解释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过程。
“问题—建模—应用”模式主要运用于数学应用问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使小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教学质量的高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有趣性而备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微课以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会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满好奇,从而使教学活动显得生动灵活,也使学生学起来感觉到轻松有趣。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微课对知识点设计针对性较强。因此,利用好微课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一、积极引入微课教学
微课使抽象复杂的数学变得相对轻松有趣。要打破以往死板循规守纪的教学模式,让微课进入课堂。因为一般来说,班级里学生多,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因此利用微课资源,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微课这种轻松有趣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材中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对于刚刚认识数字的小学生来说,在微课里插入动画,对于课本里的小花、白鹅、小鸭的数量可以用动画的方式,一个一个播放出来,让学生对数数字有一个过程。对于加减法的认识,在微课里同样可以插入动画,可以一个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分解开来去让学生认识和讲解,用动画的形式将课文里的加减法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对于枯燥的空口讲解来说,微课教学让学生感到更容易理解。
二、利用微课自主学习
随着现在网络科技的发达,微课以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发展起来。现在的学生总是对网络科技很感兴趣,利用网络技术学习,会使学生感到有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发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被动学习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例如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老师可以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角有所认识。微课里老师可以展现一些图片,或对实际物体里存在的三角形进行讲解,比如可放一把尺子,一面国旗,还有钟表等实物在教学视频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尺子的各个角度,认识国旗的四个直角,还有钟表两个表针之间的夹角。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发现自己身边物体存在的角的形状。认识到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在课余生活中,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让他们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生活实际去发现问题,理解所学知识。
三、优化微课制作
微课学习的高效性在于内容精简针对性强,所以制作一个高质量的微课内容是学生利用微课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微课的制作要简单实用而又不失生动有趣。简单实用就是指对微课的时间要控制的相对短些,对讲述的内容更要有代表性,用通俗易懂、简练精悍的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生动有趣是指在微课中加入一些音乐、动画、鲜艳的颜色等有趣的点缀,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增添一些乐趣,同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微课里讲述的知识感兴趣。除了对微课的内容严格控制,对于微课本身的画面质量,和声音特效等后期处理也要严格把控。例如教材中《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在微课讲解中,可以先放上几张实际物体的图片进行引入,然后再用模型对学生进行讲解。对于正方体长方体的关系可以用图形进行直观看出。在微课中,用实际物体讲解更形象、容易理解。所以在微课制作中,要注意拍摄的画面质量,还要加上后期的视频编辑。学生在微课里观看实际物体时,可以直观地数出有几条棱,和某一条棱平行的有几条,相交的有几条,垂直的有几条。通过微课里的清楚地事物讲解,会让学生学习的更直观。高质量的微课,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微课的制作上,老师要注意加入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增加图片、视频所占的比例,减少画面中的文字数量,将部分内容转化为动态动画,增加直观内容,减少抽象描述内容,或者将抽象化为直观,这样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视频中,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四、合理设计课堂模式
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像是以往的传统形式。以往的课堂形式只是局限于老师在上课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课堂时间老师是传播者、主动者,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师生间的互动,在课内外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学习,老师则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侧重于主动传授,老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认识图形》这一课中,除了课堂讲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微课的课堂,通过微课里的动画,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清楚直观地看到视频里各个图形的展示。比如,老师可以剪辑一些包含图形的动画片给学生看,看完后让学生之间比一比谁找到的图形多;或者老师在微课里放一些实际物体的图片或是直观的平面图形来让学生比赛谁认识的图形多等小活动。学生可以从微课教学中,直接认识到所学图形的形状。对于不认识的图形,和没听懂的微课,可以向老师请教。这种微课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另外,老师还可以将微课划分为不同的部分,老师要根据不同的环节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模式,可以恰当地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游戏激趣等模式相结合,恰当分配学习模式和学习时间,从而让学生感受更加丰富的课堂内容。
五、结语
微课的形式丰富多彩,在给学生轻松娱乐之余,还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老师应该把微课教学模式引进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此老师要正确掌握微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同时也要避免滥用微课。如何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微课,并设计恰当的微课内容,才是当前老师必须了解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姚智文.见“微”知效教学相长———浅探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J].亚太教育,2016,(03):9.
[2]王建林.“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7.(2016/9/13).
关键词:教学模式; 交互讨论;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34-002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步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及其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信,得到能力的培养,决定因素不光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课堂结构,即教学模式的选择,就是课堂教学的系统结构达到优化组合。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操作程序及理论化了的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是沟通教学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它以教学理论为指南,以实际操作程序为实践,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无论是构建还是运用教学模式,都是教师练功的好途径,它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行为,已被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素质的新教育理念所取代。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的必然之路。
首先从学生状况看,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差,学习基础薄弱,参差不齐。来中职就读的学生,大部分由中考分流而来的。很多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比较弱,他们既没有最基本的数学基础,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比较零碎,不能把前后的知识点衔接起来,随着教学难度的逐步增加,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形成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学生在思想上的放弃,产生数学无用论。不少学生不仅数学成绩差,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从进入中职来学习的那天开始,就认为可以不学数学,数学对学习技术没有什么用处。这种思想导致许多学生不用心学数学或根本不学数学。而学生只会被动地在课堂上作为听众的角色,也要被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替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研究的重点只是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上;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的灵活性受到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受到限制,创造性思维得不到积极的发挥。
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明确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追赶世界教改的潮流,切合时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发展将呈以下趋势:
1.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凸显学生在课堂中教学的主体地位。“主导”和“主体”是相辅相成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地位是否充分地发挥。
2.注重学生能力发展
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围绕的是学生的成长,培养的是拥有发达智力、健全人格的人,实现的是教育的民主与平等。我们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做事”的过程,是完成职业实践任务的过程。
3.重视课堂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保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方的评价体系已逐步建立。
4.“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发展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单一媒体”课堂教学走向“多种媒体”齐上阵的模式。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5.师生地位趋向合作化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逐渐被现代教学论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所取代。这种新的教学观反映到教学模式的发展中,就导致了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模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1.要符合教学目标,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当知识掌握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时,可以更多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
2.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切忌学生主体成为空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正在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在很多时候,它还只是一句口号。充分自主成了放任自流,小组合作只是高耗低效形式化,探索研究缺少思维挑战,从而造成了一种“假主体行为”。老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变革,却没有真正思考这种新的教学行为的目的与实效。
4.避免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只图花哨。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当前,很多教师剑走偏锋,在竭力提倡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的只是教学形式多样化、多媒体运用、学科整合、拓展延伸等的东西,反而不重视对文本的深入钻研联系学生知识经验实际,往往因追求某种外在的形式而偏离了教育的因材施教基本规律。
五、“目标-合作-评价式”教学模式的尝试
如何使我们的中职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师生和谐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笔者在职业学校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经过几年的探索,根据以上原理,进行了“目标-合作-评价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们发现:曾经让学生望而生畏、昏昏欲睡的数学课堂,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有效性明显提高,学生逐步能够“动起来”、课堂气氛逐渐“活起来”、学生经常“笑起来”(学生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
1.教前诊断,设置预习提纲――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并根据诊断结果,合理地设置预习提纲,学生在教师的任务导引下进行课前预习,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知识目标,另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课的被动局面,使学生领略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幸福,感受到掌握知识后的愉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新课的动机,为课堂的自主探究奠基。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融洽、和谐、适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舒适的教学情境中自由地徜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当教学情境,安排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3.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一上课就明白这节课该学什么,学习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与教师默契配合,从而成功达标。
4.自主探究,围绕目标互动――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根据任务,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引发学习需求,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保证全组学生都能完成预定的任务),探讨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握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点拨,使书本上枯燥的规则,抽象的数字为自身所内化。
5.目标检测,掌握达成情况――通过任务检测,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成情况。达成情况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了任务;第二层次在第一层评价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6.目标评价,及时反馈矫正――师生通过各种形式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层评价(自评、互评与点评),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矫正,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提高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建构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了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无定法,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适应于各种情况的灵丹妙药,只有适应于一定社会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的最佳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教学模式也是要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和绝对领先的教学模式,只有深入研究,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成功模式的整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卿成.课堂教学改革新论,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6
[2]林六十,高仕汉,李小平.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4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我们需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而在课堂中以什么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故需因材施教也就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也就是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多种:传递──接受式 ,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教学 ,概念获得模式 ,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 ,范例教学模式 ,现象分析模式 ,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 ,发现式学习模式。看起来,很多理论,而在实际堂课该用什么方式来上课,与该课堂的教学目标有关,而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
数学课堂,根据传授的知识不同,大体可以分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在一节课里,如果教学目标是新的基础知识课,那么我们按: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这其实是传递──接受式。但是这样的一种上课模式对老师来说容易掌控,但却容易形成"满堂灌",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其实对新授课的上课模式,我们还可以采用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式,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这一上课模式比传递──接受式更灵活,而在课堂里,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发现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讲的作用。如在讲简单线性规划的时候,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发现可以这样设置性境:不同时为零)表示一条直线,通过作图,意味着以直线上的点为坐标的点代入方程,都使该方程成立。接着提出问题,不在直线上的点的坐标如果代入,可以发现什么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出不等量的关系,然后进行自主研究,再得出结论。其中在课堂中更为重要的是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有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在应用新知的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有什么规律,由学生自己总结。并且进行推广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可以用提问式教学,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而数学课堂的学习是免不了知识的应用,进行解题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发展能力(含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得到一个数学思维的训练。因此通过习题题来达到这一目的,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一个狭窄的课本知识领域里,更重要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课本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习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生长点,蕴涵着世大的教育潜能,老师通过组织习题课教学,可以及时分析了解学生学情,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系统,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加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因此习题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提高习题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精讲习题,精心备课,对于所选用的习题,老师课前都要认真研究,对这些习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能对各个章节的教学配置相应的习题没有针对性的讲。如在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习题课的时候,由一道定零点区间的选择题:f(x)=lnx+12X-2,则函数的零点在。变式出:f(x)=2x+ln(x+1)-2的零点个数,再变式:f(x)=2x|log2(x+1)|-1的零点个数。这样的安排可以做到由浅入深。其实这也体现了变式训练在习题课教学的重要性。在精选题目的同时,也融合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习题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要注意讲练结合的方式,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提出问题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创新
数学教学改革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着,改革数学教学模式依然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新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建立每个数学教师都在认真地探索着。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新建立的教学模式中探索到适应于自己专业特色的新型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热爱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到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掌握学习的技能,构建完美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目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用简化的形式反映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就数学教学而言,不存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选取那种教学模式。
1.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包括:讲授模式、直接教学模式、慨念教学模式等等,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教师以“满堂罐”的方式,从提供现成的信息开始教学,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负责记忆,然后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五段论”:“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学习新知―运用练习―反馈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自己可以容易操作和驾驭课堂,具有绝对的支配权,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喜好、需求出发,随意选取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对教师来说省时、省力,能够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学生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能够很好地通过考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化地接受教学内容,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缺少对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缺失自主性,与此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数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不宜经常使用。
2.可以在在大学数学教学中选用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建立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主要的为以下三种,我们也可以适当选用,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
1)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模式,其过程为“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首先,教师 根据学生的最近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与新教学内容有关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发现其遇到的困难,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总结出规律,再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这种教学模式,从人本主义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 ,它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试错的价值, 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是,如果学生对自学内容不感兴趣,可能在课堂上会一无所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计划的调整,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其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可以在难度适当,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比如:简单的概念,数学中一些简单的性质的推导,等等。
2)合作学习式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首先教师从当前的社会或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中选取与数学课程教学相关的问题,创设情境, 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最后教师进行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这种教学模式,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由小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重构,并产生指向问题的新的知识结构。因此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这种教学模式,学得慢的学生需要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这对于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会影响自身发展。其次,能力强的学生有可能支配能力差的学生,使后者更加退缩。这样合作容易忽视个别差异,影响对合作感到不自然的学生的学习进步。还有可能小组的成就过多依靠个体的成就,一旦有个体因为能力不足或不感兴趣,则会导致合作失败。这要求,一方面教师情境设置时,适时地抛出问题, 问题的难易适中,也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同时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对问题实时对进行调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3)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靠个人的自主探究和小组的合作学习来完成,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寻出新知识的特点与规律,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教师提供 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学习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同时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共同探讨。学生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教师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不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但也不能过多牵引。
学生自学探讨完以后,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 实时表扬,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探究内容应达到的目的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体会和学习科学方法。要求教师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教学。由于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的限制,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系统安排。
3.结论
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模式。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又由于数学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其知识建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则。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并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策略。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要求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并始终坚定“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最大潜能,人从而满足各种水平学生发展需要,使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其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掌握学习的技能;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从而组织不同程度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进行,使教学具有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连莲. 国外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4
[2]张奠宙.构建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教育形态 [J].教育科学研究,2008.7.
[3]构建主义理论视角下引导_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数值计算原理[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4.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如:“倍的认识”教学,提供“小兔子吃萝卜”的童话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生:萝卜。师:仔细观察,找出有关萝卜的数学信息。生:胡萝卜2个,红萝卜6个,白萝卜10个。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萝卜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学生创设符合其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思考、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探究新知环节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按以下步骤展开:
1. 自主探究新知。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自主探索问题(视教学内容而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自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初步感知数学模型。
2.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或小组交流解决上述自主探索的问题,并围绕重、难点问题展开交流,共同探索新知识,教师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并适当点拨,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模型。
3. 汇报展示,统一认识。通过展示汇报,老师围绕新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启发性的提问点拨和具体操作的指导,解决探究问题与交流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解决方法或规律,并做必要的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4. 尝试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设计一题与所学的新知识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5. 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反思新课的学习过程,有不懂的提出,师生共同解疑。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当堂达标
练习设计要注重实效性,把“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般按以下思路设计练习:1. 巩固性练习。(3~5题)(1)基本类型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2)与易混淆的知识点对比训练。2. 综合性练习。(1~2题)设计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训练。3. 拓展性练习。(1题)紧扣本节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题目,如:如改编题、补问题、补条件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一些变式应用和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 当堂小测:围绕本节课重点设计1~2题练习,测试反馈学生达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