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意识形态考核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意识形态考核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意识形态考核办法

第1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2012年6月13日至7月27日我局开展了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即第一阶段“学习教育阶段”的学习。针对此项活动开展的重要性,林业局制定了专项方案,对整个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都作了明确要求。我积极参加学习,对日常学习活动情况认真做好笔记,并通过理解认识、意识形态、思想情绪存在问题的深入梳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庸、懒、散、贪”对实际工作带来的危害,切实增强了我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我工作热情和干劲。现就学习活动谈谈我个人对治理庸懒散贪的心得体会。

第一、以自身思想观念为切入点。作为一名资源林政工作者,如何在这样快速变革时期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坚定的奋斗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切入点。我认为,首先是要从自身意识层面强化爱岗敬业、踏实苦干、甘于平凡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在迷茫时立得住、看得清、走得稳。其次是要坚持把自身的价值体现与林业事业的进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时刻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事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第二、以提高职工干部认识为出发点。“庸懒散贪”的工作作风严重危害我们的社会工作效率,所以,开展此项活动首要的一点就是,让我们每位职工都能认识到“庸懒散贪”的巨大危害,从思想上根除“庸懒散贪”的工作作风,并愿意付诸行动,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使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当今社会开展治理“庸懒散贪”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林业局党委制定出一系列治理工作人员“庸懒散贪”行为方面的规定,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改进广大职工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责任感意识,强化监督管理。

第三、以科学评价体系为支撑。在强调我本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如何将个人意识上升到集体共识进而成为职业精神,这就需要相应的科学评价体系进行支撑。我认为,一是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只有将抽象的治理庸懒散贪要求具体化、指标化后,每位职工才能更好地在日常工作中把握尺度,明确方向,才能让所有职工认清自身实际与治理要求间的差距、不足,进而帮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需要建立定期组织治理庸懒散贪经验交流机制,让全体职工在集体环境中开展自查及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通过对交流座谈中提出的各类建议意见进行综合梳理,及时对已定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进行完善改进,不断提高我们每位职工素质,从而达到约束、激励全体职工的实效。

第2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原来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进行完善。本文探讨了我国高校后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强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职责不够清晰,缺少危机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后勤实体下属部门之间工作内容存在交叉现象,容易导致部门间扯皮;二是员工岗位职责不够详尽,往往只规定了要干什么,没有规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对企业内部各工作团体及人员工作职责的界定大多数是模糊不清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使择优聘任成为可以明确操作的工作,才能使人员和岗位的结合具备科学的合理性;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内部的各工作团体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范围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

2.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尚未建立。业绩考核、能力评估与后勤职工密切相关的行为还停留在传统的定性考核阶段,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考核办法本身存在不科学的部分。高校后勤以往的考核办法往往与高校机关的考核办法一样。尽管一般也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但所谓的定量没有确定的指标,只是工作标准的一种数字化描述,并非真正的绩效考核。对考核的定位存在偏差,考核的定位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考核的定位问题实质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要解决什么问题。考核的定位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定位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说,考核不外乎两类目的:一类是评价性的,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分配和激励;另一类是发展性的,考核不只是手段,要通过绩效考核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目前高校后勤的考核目标过于狭窄,它只是进行评价性的,主要变成了工资管理和奖金分配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对职工过去一年工作的表现的定性结论,从而使“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变成了事实上“斤斤计较”的工具。考核的标准设置缺乏科学性,重视任务绩效,忽视周边绩效,导致某些员工不择手段去实现考核目标,表现为短期目标;同时忽视服务育人这一高校后勤必须具备的功能,并缺乏这方面的必要的评价指标。

3.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是适合企业运作的薪酬体系尚未构建。在编员工的工资大多数仍然按照事业单位的编制序列执行,在岗位工资和奖金方面略微拉开一点差距,但缺乏量化指标。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的设置没有结合后勤各实体的具体情况。在编员工和外聘员工的收取差距仍然很大。二是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尚未建立,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员工深层次的精神需求考虑不足。优胜劣汰的机制和让优秀员工脱颖而出的气氛尚未真正形成。三是缺乏有意识的激励行为,对激励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够、运用不当。

4.忽略对员工的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高校后勤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也很困难。长期以来,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都只注重对员工的使用而忽略了继续培养。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但是不加以继续投入,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当前而言,除了少数企业文化氛围较强的企业加强系统培训外,其余的可以说寥寥无几。然而,作为高校后勤,有着本身固有的特殊使命,服务的对象都是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和专家学者,厚德载物的学术环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后勤队伍与之相适应,如果忽略了员工素质的提高,就不能实现后期社会化改革的最终成功。在后勤员工培训的过程中,要区分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方式,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在高校后勤这个服务型企业里面,一线员工的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5.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多数高校后勤尚未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有些虽然在机构设计上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但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事务的处理方面,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高,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要求,在诸如工作系统分析、绩效管理、薪酬设计、激励机制以及员工培训方面缺乏专业化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后勤实体的决策参与度很低,多为被动适应领导意志的需要,听命行事。不能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参谋、导向和决策参考作用。

6.忽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后勤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劳动,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由此缺乏对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体,后勤职工将缺乏归属感。在这种情况下,后勤就不可能贯彻“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宗旨,不可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建立成功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集团职工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适应后勤社会改革要求的高素质队伍,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发展企业先进文化。高校后勤职工队伍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预见性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意识不强;职工的全局观念、竞争意识有待提高、职工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等。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后勤队伍,克服以上不适应的问题,一定要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从我国高校后勤特有的思想意识形态来看,高校后勤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高校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文化。

二、强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高校后勤变为独立的实体或者独立法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后勤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服务、经营的问题。服务要上水平,就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借鉴成功企业的作法;同时,高校后勤要发展,必须解决好经营的问题,目光不能只是局限在校园内部,还要开拓社会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走规模化增长的道路。所有这些,必须要有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并懂现代管理的后勤人才。高校后勤必须适应这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招聘、培养和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后勤人才,是后勤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3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关键词:烟草物流;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一、成本管理对烟草物流公司的重要性

(一)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的核心,是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在实物运动的过程中,对物流相关费用进行相应的计划、协调及控制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产品的仓储、分拣、运输、装卸、包装及管理等相关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消耗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总和。物流成本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的管控,更为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从而更加科学地组织物流活动,不断提升物流的运行效率,减少过程浪费,最终达到不断降低物流运行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成本管理有助于提升行业物流发展水平

烟草物流公司是由烟草商业公司分设,推行以非法人实体化为主,部分地市实行法人实体化运营的专业物流公司。以为烟草商业公司配送卷烟为主营业务,实施独立核算。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物流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了行业发展的潜力之一。它不但对主业降低成本、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价值,而且在为行业创造第三利润源的道路上,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因此,在全行业推行精益管理的背景下,烟草物流企业经过数年的探索及实践,已初步形成一套成本费用管控体系。一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逐步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用友NC管理系统为支撑,建立了一套以年度预算为主,月度控制为辅,结合了定额管理、成本分析考核等环节的预算管理体系。并结合对标管理,初步形成了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的成本费用管控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二、烟草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成本费用控制意识不强

由于烟草行业的经营现状,虽有降本增效的压力,但始终存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部分员工仍存在国有企业无须精打细算的固有思想意识形态,没有意识到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有部分员工认为成本费用管理是企业管理者或财务部门的事,与自身没有太大关联。另一方面,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措施没有落到实处,指标仅分解到部门,没有分解具体的岗位或个人,没有形成人人关心成本的文化氛围,没有激励机制,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二)预算管理尚显粗放

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已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但预算的编制仍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没有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局限于短期的规划。同时,定额标准对预算指导性不足,没有结合先进加以提炼。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也局限于预算执行率的考核,没有激励机制。

(三)成本管理评价机制不健全

成本管理评价是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促进企业成本管控的手段。目前行业的考核机制过于简单,缺乏系统性。由于物流各功能之间存在背反效应,若仅对个别指标进行评价,存在局限性。

(四)财务核算存在差异

由于物流业务的细分,不同人对费用归集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尽相同,虽然行业出台了《烟草行业商业企业卷烟物流费用核算管理办法》,但财务核算仍存在着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同时,由于科目辅助核算设置的差异,物流业务细分程度也不尽相同。

(五)信息化水平尚有提升空间

目前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各业务系统间仍存在相对独立的情况,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间、业务系统和业务系统间仍存在接口不共享,各自为阵的情况。影响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三、烟草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对策

(一)树立全员成本管控意识

成本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每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每项费用支出,最终都要反映到成本中,成本费用控制不是专职人员的事,它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的参与是推动改进措施落实的关键因素。首先是领导对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视,并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员工。员工是企业日常事务的执行者,他们的意识增强了,才能将成本管控工作落到实处。其次是加强员工培训。向员工宣传企业的成本理念及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企业内部营造节约和高效的氛围,把成本费用控制作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员工理解并认可公司的管理理念,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成本管理。最后,要完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将考核指标分解到每道工序,每个岗位,除了实施与绩效挂钩的奖惩措施外,还可采取对费用管控先进个人进行表彰等方法,提高发员工的成本管控意识,促使员工主动参与和持续改进。

(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成本及规范管理的一种管理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预算管理中,首先要重视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指标层层分解,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体系。第二,要重视定额标准对预算编制的指导性,切实将预算的制订与定额标准相结合,减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三是将加强对标管理工作,强化标杆意识,深入分析差距,将对标管理同预算管理、定额管理结合起来,科学编制预算。四是重视预算执行及考核,月度预算要以年度预算为基础进行分解并逐期滚动,强化预算预警机制,严格预算调整,建立以完成预算目标为基础并辅以节支为导向的预算考核体系,切实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三)健全成本管理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本费用评价办法是进行成本费用管控的重要措施。在成本考核上,首先,要坚持严格规范,不断完善考核机制,考核应当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分析取舍,考核办法应根据上年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完善,保证考核的客观合理及公平公正。同时,应按照权责利挂钩、奖惩结合的原则,将物流的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管理等纳入考核范围,完善考核办法,实施奖惩结合的考核措施。并可以根据一些具体费用,如:车辆修理费、百公里油耗等指标,制订相应的考核制度,实行月度、季度、及年度考核,通过考核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成本管控水平。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适时引入管理工具,如责任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以人为本促进全员成本管理。

(四)统一核算口径,提高员工素质

财务核算是成本费用管控的基础,加强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除了严格按照《烟草行业商业企业卷烟物流费用核算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要求,区分费用归属环节,进行费用归集外,还应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统一费用归集口径,提高各区域间对标数据的可比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让财务融入业务,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减少财务风险,为物流费用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将NC财务核算、预算、报销管理模块相结合,无疑是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提升,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势必应打通财务系统及业务系统的边界,实现系统间的自动取数,减少人工干预,利用计算机的数据计算,实时监控指标执行,实现系统自动分析,实现系统实时预警推送,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本文立足实际,以财务管理的视角,以行业物流管理现状为起点,寻找差距,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段铁力.烟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

第4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目前学界、政界对水生态文明定义颇多,或从物质、精神、制度三者关系的角度,或从自然、经济、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或从文明形态发展的角度等,分别给出了水生态文明不同定义。但是不论哪种定义,都讲求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包括人与水、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其中人与水的和谐是所有定义的共性。从字面组成上看,可以这样理解生态文明: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文明则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前者是自然科学定义,后者是社会科学界定。文明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和对待。历史上的先后出现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阶段,人类一直没有解决对物质财富积累的追求的无限性和自然界支撑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2]。而生态文明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其核心,而不是仅仅对物质的无限追求。相应地,水作为自然界的基础要素之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以处理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形成“人水和谐”的状态是水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概括:水生态文明是以人水和谐为核心思想,从自然规律出发的实现水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2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

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更区别于以人为中心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工业文明建设,讲求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其自身结构、发展的特殊性。

2.1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系统性

水生态文明可以看成由水资源、水生态和经济、社会四个方面构成的系统。系统具有的整体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决定着水生态文明系统内四个方面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并与其他生态文明系统相适应,受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到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把握好水生态文明系统中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各自作用,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才能使水生态文明整个复合系统发生有益的变化。

2.2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

在认识上,旧有的以“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和新的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的形成,及水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始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从意识形态上实现用水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2.3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复杂性、差异性

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人水和谐及水生态系统良好两方面内容[3],但是二者在某些地区和特定的发展阶段存在矛盾,较难统筹;水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各个阶层的利益,需要各个部门和社区组织、个人的参与,协调难度较大,这决定着人水和谐的实现必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不同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不同,所处阶段不同。例如干旱半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的水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气候植被条件悬殊;城市与乡村、山区与平原的水系条件、生态现状、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生产技术、环保意识、节水观念所处阶段不同。建设水生态文明应确立人水和谐的思想,但应防止建设方案同一化或简单挪用,防止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应当结合水生态文明的地域特点,考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制定出当地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确定区域性评价指标。

3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水生态文明是我国当今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思想观念进步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好水生态文明任务重大,需要我们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以水资源节约为重点,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完善制度建设。

3.1从思想观念上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

转变观念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洪旱灾害不可避免,自然界水循环生生不息但是可利用水资源的再生能力有限,水生态一旦破坏将难以完全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人类的科学技术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水生态文明理念。我们当按照水循环、水生态环境的自然运行发展规律办事,按照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的要求谋求经济发展,中心思想就是降低人类对水生态系统的胁迫作用和负面影响,逐步改变重建设轻保护的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逐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生态文明虽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在治水思想上仍未真正把水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指导我国水利发展的战略思想落到实处。在治水思路上要实现四大转变,即从人水相争向人水和谐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向节约保护优先转变、从工程水利向现代水利与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推进水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文明“或者“文化”层面的考虑,避免可能会带来的新一轮的水利工程建设,消除一切都是可量化的思想,防止再次走上惟GDP考核之路。

3.2以水资源节约为重点建设水生态文明

水资源节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举措,只有水资源量这个基础保证了,才能顺利开展水生态文明的相关建设工作。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数量的约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个地区多年平均的水资源量是一定的,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必须走水资源节约之路。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水资源量的变化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实现水资源节约,应当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一方面当提高全社会的用水效率,农业上发展适宜当地实际情况的节水灌溉技术;工业上鼓励节水产业、循环用水产业的发展;继续宣传和鼓励人民群众节约用水,使用节水设备;继续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当提高单位用水产出、人员单位用水的粮食产量和工业增加值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控制经济用水、保障生态用水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到保护和发展的同步。

3.3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

水生态是水生态文明的核心字眼,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能正常发挥在自然环境演替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输送功能等各项功能,也是创造人类适宜的生存环境的基础,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从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出发,恢复、保持水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状态和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生态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必将用水的保护做引擎[6],如能保持水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状态和自然生态环境功能,就能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持续创造经济效益。实施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应当按照自然的水循环规律和条件,科学确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生态系统用水总量和过程,保障生态系统基本用水;对于已经受到损害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遵循自我修复规律的基础上,应积极实行人工修复,维持和恢复河湖水系连通性、保持和改善水体理化条件,重建河流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及多样性,切忌河流湖泊化;在水质保障与治理上,加强工业、城镇生活等点污染源和农业面污染源治理,及船舶流动污染源和底泥内污染源治理,使污染物排放满足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要求,实施截污导流、生态疏浚、水生态系统重建等工程建设,逐步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的全面达标;做好物种和生物资源保护,建设濒危物种基因库、细胞库等,保存其种质资源;做好水生态系统的评价、规划和监督工作,确定各级各类水域保护修复的目标及任务。

3.4加强水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管理制度方面,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为核心。2012年《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从节水、取用水、排水、水质、水量等多个环节和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到2030年的总体或阶段性目标。2013年伊始国务院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考核内容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并详细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控制目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评价制度方面,除了继续实施和完善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评价制度外,还应制定水生态文明全局尺度的评价制度。一方面,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山东省济南市、江苏省无锡市等地的试点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还在积极的探索中。应吸收试点地区优秀经验,结合具体区域实际,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应当科学评价经济建设成果。把水资源消耗、水环境衰变和水生态效益损害纳入经济建设成果评价体系,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纳入党政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水资源环境管制,探索建立新上项目审批的“一票否决”制和区域、流域限批制度。

4结语

第5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价值观念、社会行为、企业形象等。实施企业文化,应从培育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企业本身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及社会责任感,使得员工尽心尽力地为企业谋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强大献计献策,进而使企业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获取优势,高效发展。作为新生的农商银行而言,建立具有自主特色的企业文化已经迫在眉睫。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1.表层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得文化形象。城商行的外形外貌,职工的接人待物、言谈话语、行为习惯等皆属于表层的企业文化。它能给客户以第一印象,使之从中观察或感觉到银行员工的精神风貌与职业道德状况,从而决定是否与银行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2.中层的企业文化。它不像表层文化那样直接外露,需要人们调查了解才能搞清楚,又不像深层文化那样隐蔽在职工的头脑中,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直观形象把握它。它体现在银行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银行应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合理的管理,使银行的社风健康向上,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深层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截然不同,深层的企业文化不是人们凭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它是渗透在职工的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这部分内容是商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商行这特殊企业的灵魂。

二、银行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

第一,凝聚作用。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就像黏合剂,把银行干部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银行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推动银行向前发展。银行企业文化的目标是通过精神的力量,如共同的价值观,把银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团体,让每一名员工对这个团体有安全感和归宿感。银行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钻研业务,不断增强银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激励与自律作用。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与自律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激励作用就像活力的加压泵,调动起银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同时,银行企业文化对员工也有自律作用,即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商业银行的行纪、行规和行貌都会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员工自觉地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种自律倾向,从而规范银行群体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

第三,辐射作用。银行企业文化不但对内部员工有凝聚、激励和自律作用,而且还向社会辐射银行的各种信息,使人们了解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及经营状况。同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会仿效,有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业共同发展。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也蕴含着自身的企业文化,人们通过对金融产品的购买而加深对该银行企业文化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形象。

三、农商银行企业文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目前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1.是缺乏特色。当前,农商银行改革历史不长,还处在边探索边实践阶段,多数农商银行还未形成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转型的不彻底,造成企业文化迂腐味重,创新能力差。在农商银行发展体系中,还没产生它应有的作用。各家农商银行标识各异,鲜明度不够,缺乏特色。

2.是根基较浅。农商银行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6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按照商业银行的理念来建设企业文化却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加上以前我们对企业文化的不重视,形成了现在根基浅,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

3.是贯彻较难。银行的行业特殊性,分支机构繁杂,管理人员素质背景差异大,整个企业文化体系贯彻的完整性不足。在贯彻落实中,无法做到“思行”统一,企业文化无法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是重视不够。银行经营的指标瓶颈,引导我们将更多的视线集中在业务拓展,提升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的领域上来,文化的重要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强化以人为本意识,营造和谐氛围。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建立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就应该有“员工是财富,客户是上帝”的设计理念,对内要时时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并把员工间相互关心协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做好做细。对外要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尽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客户的意愿。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公证合理的考核约束机制。宜在原有制度框架范围内,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修订、补充、完善,在充分征求各岗位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农商行新的制度规章,使其能更好地体现权利、责任及义务,让制度既存压力,又能使员工看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使制度呈现出较为合理、科学、公正、全面的特性。另外,考核激励机制也很有必要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科学制定。考核指标既要考虑到激励和“施压”的效果,又要顾及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可能性,同时根据地区差异性及工作量大小的实际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使考核办法更加合理科学有效。

3.完善奖励机制,激励员工追求上进,促进农商行各项业务全面发展。要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强化员工行为,让员工体会到努力工作而被认同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要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有机统一,让员工体会到好好工作就等于提高自身待遇,同时也能被大家认可和羡慕,从而从精神上有一种物质所不能取代的荣耀和自豪。所以,在奖励方法中正确处理好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的关系,对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将起到积极有效的功用。

第6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关键词:药学教育;教育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09-01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和信息化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伴随着生命科学的突飞猛进,药学科学的学科基础以及技术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动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阶段。新世纪的高等药学教育,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药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基本仍是化学模式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但药学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往往偏重于化学学科和制药工业,与医学相关的基本知识课程只占很小的比例。过去药学教育多归属于医学院校,其基础课程多以化学为中心。“化学基础越牢、药学水平越高”的观点,造成“重化学、轻医学、轻管理.”的教育框架。一般药学院或者系下设的教研室大多数是以化学为主的教研室,如无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等。药物分析、药剂学、中药炮制学、药事管理学等也是教研独立互不联系。有些药学院把无机、分析合并,把有机、药化合并,并未改变化学、药学和医学分离的状况。教学过程则实行“封锁式”、“分离式”的教育模式。

2、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我国高等院校,药学专业一般为4年制,培养方向也是实验室药学研究,如药品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处方筛选、制剂工艺、药品检验方法、药品的体内外质量评价等,没有与临床用药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对药物体内外处置的影响等。即使是华西医科大学曾经设置的5年制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其临床实习时间与国外相比也明显偏少,毕业后不可能给予临床很大的帮助,也无法与医师交流。

由于学制只有四年,学生的实习时间很短,且以实验研究、掌握实验室技能为主,不能满足医院药学(尤其是新兴的临床药学)、社区药学、促进合理用药等相应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目前高等药学教育专业培养方向主要还是通用药学人才和制药及流通领域方面的药学人才,无临床实习安排,故培养的药学人才无法在医院承担临床药师任务。

二、改革药学教育,发展我国医院药学的建议

1、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

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场涉及面非常广范的系统工程,它与国家的社会体系、经济体系和意识形态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包括树立正确教育观、所有制结构的变迁、教育投资模式的转变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这一切都是短期内解决不了的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药学教育改革上,进行了以下四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首先,课程设置上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训练内容,新增新兴的学科交叉的课程:基因工程药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经济学、新药设计与研究开发等。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刻意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对现有知识提出质疑,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再次,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药品生产各个环节有较为直观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药品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的概念,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改革教与学考核办法:教师考评重点是“讲有特色,教有水平,重点突出,新颖适用,形式活泼,讨论踊跃”。

2、厚基础、宽专业、淡化专业界限

药学人才的竞争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才要求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学生职业取向的多元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应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为了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实施了厚基础、宽专业、淡化专业界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加强基础课精选专业课增设选修课同时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三、结束语

药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的发展已为药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加大院校药学教育中的科学链接,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完善教学知识结构,突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万年. 面向21世纪药学教育的展望 现代医药学和健康,2001年学术分会特邀报告.

第7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38-04

一、问题与现状

党的“十”提出要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是在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教师群体。当前,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是时代对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对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引领准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为掌握学校班主任队伍现状,探究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江苏省扬州市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的班主任群体开展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研究发现:

(一)青年班主任比重大,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调查数据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班主任己经达到63.2%,显然班主任队伍较为年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再者,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以下的占73.7%,表明班主任队伍整体上教龄短,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此外,绝大多数班主任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理论上能够胜任工作并具备发展潜力。

(二)价值观取向不容乐观。问卷显示,担任班主任的主要动机选择“领导指派担任”的比例很大,班主任工作态度和投入度选择“一般”的也占绝大多数。可以推断,被调查对象被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缺乏热情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队伍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观偏差,在工作中若不注意引导,影响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重视自身发展却忽视思想素质的提高。被调查对象认为校本培训效果不佳的占10.5%,要求培训中增加师德教育的占36.8%,需要班级建设方面培训的占78.9%,提高自身素质途径中需要团队经验交流的占89.5%。上述数据说明,大部分班主任都重视自身发展,比较认真参与校本培训且有收获,但也有部分班主任在自身素质提高上存在重技能、轻理念等问题。

(四)工作压力大,渴求自身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欠缺。调查过程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教师待遇偏低,学校对教师激励作用不够,班主任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其付出与收获之间存在一定其自认不可接受的差距。数据显示班主任比较喜欢的激励方式有:奖惩考核84.2%、领导关怀68.4%、成果激励52.6%、成长活动52.6%。可见,班主任既需要物质层面的激励,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激励,迫切渴望得到领导、同行的认同和肯定。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班主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之较少。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班主任自我认识及能力不足。首先在认识方面,大多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性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跟时代步伐的正确价值理念不够成熟,缺乏加强班主任素养的主观主动性。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是班主任加强自我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的品德修养是靠社会舆论、自身信念和传统习惯等力量来维持的,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缺乏内在动力,也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加之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极易把个人名利和实惠放在首要的位置,导致班主任队伍敬业精神缺失,专业素养难以提高等问题的产生。其次在能力方面,班主任需要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其工作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联系紧密。事实上,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的部分班主任都是很年轻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经验不足,上岗前未参加专门培训,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未能及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极易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最后在心理需求方面,艺校班主任队伍作为一类特殊的教育者群体在寻求物质需求的同时,更重视心理需要的满足。他们希望获得学生的爱戴、别人的尊重理解以及自我价值实现。

(二)班主任队伍管理制约。一是班主任配备缺乏合理性。班主任队伍的年轻化固然有助于管理,但欠缺配备的合理性。学校选聘班主任形式单一,主要依赖于行政指派,不利于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未注意中年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搭配,缺乏理念先进、业务水平高的老班主任进行指导帮助,不利于年轻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二是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在艺校的日常班主任工作考核中,虽进行了常规工作、班级管理的考评,但反映出来的静态内容多,动态内容少,表面化的工作多,内涵性的工作少,还不能较为科学的反映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质量。三是激励机制缺乏有效性。激励制度灵活性不够,对班主任工作成果和先进经验宣传的少,未能充分发挥制度本身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对班主任的待遇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发展前途缺少更明确的保障,造成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致使教育特征不明显,教育效果打折扣。

(三)班主任培训效果不佳。一方面培训内容落后。培训内容总体上理论层面的多于操作层面,大统的东西多于分类的东西,过时的内容多于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校外的内容多于校内身边的案例,对于培养班主任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利。另一方面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不够多样化,显得单一,总体上听得多,互动少,个体学习多,合作研究少,集中培训多,延拓性培训少,培训缺乏规划与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扬州地区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群体有相对较好的师德修养和个人素质,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及对其对自身发展的要求等都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整体素质。加强艺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拨正理念,清楚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完善班主任聘任、考评和激励制度,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培训,科学的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引领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快乐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

(一)加强引领,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首先要正理念,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理念是行动的灵魂,理念指导行动,所以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也首先应在是理念上进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教育工作对中职生个人人生的发展往往影响深远。因此,引领班主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实践尤为重要,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现在的班主任,尤其是很多青年班主任来说是空白或不清晰的,而施教者自身出了问题,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艺校当下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使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内心,内化成自己行为的准则,真正以新的正确的价值理念统领工作,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其次要促学习,引领班主任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班主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明确班主任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树立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职业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身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提高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素养,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方法,进步于在实践,提高于反思,最终得以走向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完善制度,有效促进班主任队伍成长。制度是行动的有效保障,工作能否有效进行依赖于制度的合理性。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上,理念和制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确立正确的理念,并形成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制度,才能使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首先要完善班主任聘任机制。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个班主任个体的素质高低,因此,在艺校班主任聘任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聘任机制。在选聘时可以采取个人申请和组织选聘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符合选聘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班主任的应聘。确保整个聘任工作来源充足、素质保障、覆盖面大。同时在班主任选聘的制度方法上,需要从严要求,既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同时对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心等方面要进行科学的考量,要兼顾年龄、性别、特长、专业(学科)、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等不同层面的教师组建班主任队伍,形成既具有共同工作目标又能协调、互补、共进的班主任合作共同体,从而整体提高艺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水平,促进艺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可以很好的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所以需要十分注重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可将一些工作的要点总结梳理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使班主任着力于主要的工作点。一是加强考核的人文性,着重以考核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使部分考核项目得以个性化,除了由学校统一确定的大部分的考核内容和要求外,留出部分项目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管理情况来确定操作的内容和办法,学校只是依据其确定的内容进行督促和检查,此类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的成长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二是加强班级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每学期组织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既要运用到对班主任的考核,又要及时反馈给他们进行自我诊断和工作改进。三是加强班主任的自我评价,考核上要先让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诸多工作点的进行反思自评,并把这个结果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引导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认知和评价,促进形成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催生工作动力。

第三要完善激励制度。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建立好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激励方式应多样化:一是目标激励,是班主任工作的动力,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目标来引领和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从而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二是责任激励,根据教师职业本身的特性,在责任上予以激励,通过“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构建经验交流平台,建立网络群等方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强化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鞭策其更加敬业乐业。三是情感激励,在班主任队伍建设过程中,校领导要深入到具体班级工作中,了解、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听取广大班主任的意见,提高有关班主任队伍建设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四是物质激励,物质利益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保证,能最有效的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仅在上述三个精神层面上激励班主任是不够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必须要把物质激励和上述精神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方能显奇效。

第8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意义;要求;措施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其特定工作或劳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的灵魂,是贯彻与整个会计工作的新年和精神力量。会计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在本行业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不只是单纯的计数、记账,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政府机关、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这是现代会计活动赋予会计人员的更高使命,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整顿经济工作秩序,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只能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是市场经济活动殊的从业人员,处在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关口,应是经济工作的“卫士”。财务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基础,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都要通过会计工作来实现。但是新的《会计法》的实施以来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即执法的行为主体——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未能相应地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乏行动的自觉性。道德是一切法律存在的基础,是执法的思想保障,特别是在这一价值多元的时代,是与非的模糊界限会使人产生道德的迷茫,缺乏依法办事的思想基础,会计也不例外。鉴于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缓解会计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消除腐败,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爱岗敬业,熟悉法规

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同时还要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二)依法办事,客观公正

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另一方面,依法办事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此外,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三)诚实守信,保守秘密

诚实守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会计人员做不到诚实守信就会导致失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信息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不仅会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使其决策失误,而且会导致国有资产和财政收入大量流失,扰乱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有效遏制其社会危害性,强化会计工作人员诚实守信至关重要。会计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有机会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有可能了解或者掌握重要商业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这对被泄密的单位既不公正又很不利。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也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违法行为。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密失德的观点,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严守秘密,不得为一已私利而泄露机密。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指出,当前左右财会工作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严重滞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把会计职业道德内化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行动,使其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时要着力构建会计诚信体系,打造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会计队伍。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教育,不能一劳永逸,应作为终身教育的内容,并视其不同的工作实践阶段区别实施。第一,岗前培训。应在会计教学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填补我国职业道德在教学中的空白。在上岗证培训中,对“准会计人员”进一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知道跨入会计门槛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此谓打“预防针”,使其产生“抗体”。第二,后续教育。对以在岗的会计人员,应定期有组织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不同时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化充实、更新及拓展教育训练内容。这一阶段的培训目的,着力于检查对照方面,谓之“查体”,使其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任何道德上的滑坡,如不及时终止,终将陷入犯罪的深渊,对于这一点,任何一位会计人员都不能掉以轻心,存有侥幸心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

(二)强化法制监管,健全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一是对于恶意造假者,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必须从立法、执法上对造假者追究其经济责任,刑事责任,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所得到的利益,加大会计信息稽查力度和检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二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做假帐行为后要把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如对会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立即退市,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要进行取缔,对造假的单位责任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吊销资格证书,不允许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等。三是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建议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办法,以年度为考核周期,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行为、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几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作为评比先进会计工作者的条件,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会计人员集中进行学习和培训,仍然不合格者年检不予通过。

(三)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在一个道德意识淡泊,自我中心突出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味的会计职业道德。首先要坚持诚信的用人原则。各单位聘用会计人员,首先选择的应该是有诚信的人,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很强,但是缺少诚信,我们是不应该聘用的。其次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先进会计人员的事迹,将先进会计人员的事迹提炼成职业化要求,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看齐,实践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诚信档案包含的对象是我国所会计从业人员及其领导。诚信档案主要记录会员的基本情况、在诚信方面的良好表现及行为、已经出现的有违行业诚信要求而需予以提示的行为,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及准则、受到各类处理的行为等。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期限至个人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止,对相关人员失信和处罚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披露,是加强会计自律性管理的有效手段,使诚信执业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失信者受到市场的处罚。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客观上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身特征,从宏观和微观,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方能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李军.从"不做假帐"谈会计监督[J].财会研究,2003(10).

第9篇:意识形态考核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测评; 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001-02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测评工作十分重要。在上一轮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曾纳入了评估范围,但探索建立一个独立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对于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便显得非常必要。

一、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带头构建教育教学质量测评的长效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明了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任务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而其中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是深化改革新的切入点和政策措施的亮点之一。在贯彻《纲要》时,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有无的思想理论教育,这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与资本主义高等教育本质区别的重要标志;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质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其全面发展,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都显得意义非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率先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长效机制。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体系研究”的课题,教育部曾多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进行过招标,但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高校也进行过探索,如:改革考试考核办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开展多方面的满意度测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质性研究等等,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今后,各地各高校仍需发展多样化质量测评,同心协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在吸取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一个既能深入教学内容,又能经常有效操作;既全面测评又突出重点;既能主要在网上操作,又易于在全国推开的质量监测工具,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改革创新的紧迫任务。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改革创新要跟踪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测评的前沿

首先,对我国2003-2008年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时高校扩招后普遍存在资源投入跟不上、条件差距较大等问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派专家组进校,在全面测评中重过程、条件、资源改善等的评估,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但由于要评优,客观上重等级奖罚,因此,许多高校突击应付,有的甚至作假,评估指标也不一定能完全说明高校教育质量。这种投入过大,周期较长的评估办法,沿用的可能性已受到质疑。在提高质量成为今后十年重点工作的历史阶段,要使“发展性评价”的理念、目的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中去,势必要另辟蹊径。

同时,纵观国际高等教育质量测评现状,以学生学习效果为高校育人质量的基点和监测的起点,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测评发展的新趋势。国外高等教育评价理论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以测量为标志的第一代测量阶段(1900-1930)、以描述为标志的第二代泰勒模式阶段(1930-1940)、以判断为标志的第三代价值判断阶段(1940-1970)和由枯巴、林肯确立的以发展性与建构性评价为标志的第四代评价理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克服了过去存在的评价内容片面性、评价方法单一性、评价主体的偏离等不足,形成了更为科学的评价理念和模式。许多专家经过深入研究,指出“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薄弱,对于高校资源条件的要求还不足以保证其教育质量,而对高等院校的评估应该重视与教育质量有更直接关系的学生学习效果”[1]。很多国家的教育评价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如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于2001年公布的适用于全国的学位标准,在阐述各级学位的质量和水准时,几乎用了一半篇幅列举各级学位持有人应有的学习产出。[2]美国以法律条款对学生的学习成就加以规定,要求评估者从两方面把握高校的绩效责任:一是高校所确立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期望水准,二是该水准已经实现的证据。[3]欧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制定的《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准则与标准》第三项“对学生的评价”也指出,“要突出对学生学习产出的测量”,“要为高校提供教学成效和学生支持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4]。可见,越来越多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价均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国内基础教育评价也正在借鉴国外教育评价的先进经验,把学生看作是教育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因而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从2007年成立以来,已对数学、语文、外语等科目的教育质量开展了评价监测。国内外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都启示,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逻辑起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评价新理念和质量监测新方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

首先,从理念上坚持“发展性评价”并实现“三个转向”。即从重过程评价向重结果评价转向;从重教师、条件测评向重学生学习效果测评转向;从面面俱到向重点突破转向。因为一定的资源条件占有,并不一定与学习效果和质量成正比。

其次,从研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必修课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具入手。每门课三套测试卷(需具有同等效度、信度),每套测试卷包含四个模块的测试内容:一是基本情况(便于分类统计处理);二是对该课程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况(运用考试学理论和方法);三是对该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进步情况(运用心理测量理论和方法);四是对二、三的进步情况作归因分析的题目(运用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再次,监测工具研制中做到“三个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不同,未编写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测评中如何明确测试目标和观察点?唯有吃透教材,突出各门课程的核心内容、重要观点和要求。四门课程除测试知识掌握的试题各不相同外,在测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题目中形式雷同怎么办?要把握区分度,突出各门课程教学的特殊要求。在归因分析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语文、数学、外语等课显著不同,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受到社会、家庭和大众传媒、网络的影响,如何判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度?在分析题设计中唯有努力突出该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因子,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结论。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具的优越性。按上述思路取得突破,将具有以下优越性:一是主要在网上操作,测试题多用选择题,测能力的题也努力作到主观试题客观化,因此运行成本低而效率高;二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可方便灵活地经常使用;三是跟踪测评、动态发展,还有利于作纵向分析、横向比较;四是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领导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一般不会出现逆反心理而采取应付态度。

当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具的研制,是以普通高校为使用者来设计的。其他高校使用时则需结合实际变通使用并对测试题作相应调整。

测试卷中的题目内容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作出相应调整。因此,如全面推广和经常使用,势必要求建立题库,设立专门机构。是建立中介机构、协会,还是委托某个高校、机构来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这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来确定。同时,如果在面上主要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具,也不排斥各地各高校采用多种多样的直接测评、间接测评手段和办法。总之,只要是有利于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信息、证据的办法都可以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测评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才能更好地通过测评促进师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红,钟秉林.重视学生学习效果,改善教育评估效能――国际高等教育评估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