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

第1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一、任务完成情况

1、义务植树

全区共完成义务植树30万株,参加人员20万人次。

2、封山育林

长防林封山育林计划14680亩,其中: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区生态修复封山育林3680亩,规划在乡、乡、乡、镇;省级封山育林11000亩,规划在乡、镇、镇、镇和镇。

3、退化林修复

全区退化林修复计划2700亩,其中:油茶低产林改造700亩,规划在乡和乡;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区生态修复退化林修复2000亩,规划在镇和镇。

4、森林抚育

全区森林抚育计划7000亩,其中:中央财政森林抚育2500亩、省级森林抚育4500亩。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中央森林抚育中:镇300亩,镇200、镇350、乡200亩、乡450亩、乡1000亩;省级森林抚育中:镇1500亩、镇1500亩,镇1500亩。

5、四旁四边四创

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森林城市、森林村庄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目前,1个省级森林城市、4个省级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正在推进当中。

6、补植补造

全区补植补造计划3642亩,为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区生态修复补植补造,现已完成3642亩,其中乡800亩、乡2000亩、乡542亩、镇300亩。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是及时分解下达任务。根据省、市政府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我区分别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21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徽绿[2020]4号),将全区年度营造林各项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有关乡镇。并要求各乡镇将造林绿化任务分解落实到村、山头、地块和造林业主,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时间节点和技术要求。

二是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力度。我区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发动力度,积极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植树造林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在3月12日组织开展了全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区直机关干部群众在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同时要求各乡镇各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营造各类主题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较好地营造了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浓厚氛围。

三是迅速落实林地和整地造林。根据下达的年度造林绿化任务,我区多次召开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松材线虫病疫木伐除区生态修造林、补植、中央森林抚育地块落实,规划设计和整地挖穴、造林栽植等工作,对新造林地,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在确保造林成活率和造林成效的同时,对坡度在5度以上的造林地块、抚育地块,要切实采取水保措施。

四是加强指导,强化督查。在充分依托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督导基础上,我区严格依照各项营造林技术规程,对各乡镇的营造林工作开展指导服务,安排林业技术人员深入造林现场进行检查督促指导,从苗木准备、林地清理、苗木栽植等工序严格把关,确保造林绿化工程质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五是推深林长制,促进绿化提升行动

以“林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和成员单位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林长和有关成员单位“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工作职责和任务,并纳入日常督查考核内容当中,全力推进“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的开展。

三、存在问题

目前正值采茶季节,森林抚育所需劳力紧缺,未完成的抚育任务需待茶季结束后继续实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下达年度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任务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绿地管护,巩固绿化成果。抓住有利时机做好补植工作,加强幼林抚育,并按照属地管理落实新造林地、新建绿地的管护责任,提高管护成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地、绿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城乡绿化成果。

第2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艺曼影像”为你整理了这篇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排查整改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埇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我乡自收到2020年三季度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问题明细清单起,乡领导高度重视,针对存在的33个方面的问题,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牵头,根据职责承担,进行任务分解,对存在的问题立即开展排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重大决策预公开方面

未公开采纳情况;意见征集与意见采纳未一一对应。

(二)政府会议方面

本年度未公开政府会议信息。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未公开年度计划重要事项解读。

(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分解未公开监督方式。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方面

未公开上年度统计数据及统计数据分析;月度统计数据不全,未公开6-9月份统计数据;未公开月度或季度统计分析;未公开月度或季度统计数据分析。

(六)建议提案办理方面

未公开上年度办理情况年度报告。

(七)财政资金方面

未公开本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未公开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上年度本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的情况说明;未定期按村具体债权债务状况等信息;未公开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名称及金额;未公开分配结果信息。

(八)应急管理方面

未公开事故灾害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的 预警信息、应急处置措施与应对结果。

(九)权责清单方面

廉政风险点链接失效。

(十)公共服务清单

未公开公共服务目录清单中的内容、办理主体、行使依据、期限、监督渠道。

(十一)权力运行结果

本乡镇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办理信息及结果按月公开不全。

(十二)人口与计生

未公开本年度的奖励与帮扶。

(十三)网上政务服务

本年度为民服务办事结果信息公开不全。

(十四)教育信息

未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未公开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

(十五)社会保障

按月城乡低保花名册不全;按月农村五保花名册不全;按月孤儿供养人数统计表不全;未公开残疾人福利补贴发放。

(十六)促进就业

未公开技能培训的工作推进及成效信息。

(十七)监督检查

未公开安全生产的监管执法抽查结果、查处情况、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信息;未公开食品药品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未公开产品质量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

(十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此栏目情况说明。

(十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说明。

(二十)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方面

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统计表情况说明。

(二十一)土地征收方面

未公开征收批复;征收公告以及补偿安置信息。

(二十二)房屋征收

未公开征收批复; 未公开征收公告; 未公开补偿安置信息。

(二十三)筹资筹劳方面

未公开筹资筹劳清册、报表信息。

(二十四)社会救助方面

未按月度或季度医疗救助花名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调查以及送温暖对象花名册,未公开灾情统计核定、救灾工作情况以及救灾资金物资调拨使用。

(二十五)生态环境方面

未公开河(湖)长制、林长制、畜禽养殖、改水改厕以及垃圾治理保护领域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监督检查信息。

(二十六)美丽乡村方面

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以及本辖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

(二十七)土地利用方面

未本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以及土地整治实施情况。

(二十八)农村危房改造方面

未公开文件通知、申请改造条件、申请程序、危房鉴定标准以及本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安排和数量,未公开上年度完成情况信息。

(二十九)公共资源交易方面

未公开交易预算; 未公开交易公告。未公开中标成交公告。

(三十)政策解读方面

本级政策未深入解读决策背景和依据、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未公开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

(三十一)回应关切方面

未公开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点事项等信息。

(三十二)监督保障方面

未公开政务公开的工作交流信息;未公开2019年年度报告;未公开2018年年度报告。

(三十三)隐私排查方面

存在泄漏居民个人隐私情况。

二、整改措施

(一)在重大决策于公开栏目中积极意见公开采纳情况;并且确保意见征集与意见采纳一一对应。

(二)在政府会议栏目中公开本年度政府会议信息。

(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栏目中公开年度计划重要事项的解读。

(四)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执行及落实情况中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分解监督方式。

(五)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中及时公开上年度统计信息及年度统计数据分析、月度统计数据、6-9月份统计数据、月度或季度数据统计分析。

(六)在建议提案办理栏目中公开上年度办理情况年度报告。

(七)在财政资金栏目中公开公开本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本年度“三公”经费预算安排;上年度本地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的情况说明;未定期按村具体债权债务状况等信息;开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名称及金额;公开分配结果信息。

(八)在应急管理栏目中公开事故灾害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的 预警信息、应急处置措施与应对结果。

(九)在权责清单栏目中已及时修改廉政风险点链接。

(十)在公共服务清单栏目中公开公共服务目录清单中的内容、办理主体、行使依据、期限、监督渠道。

(十一)在权力运行结果栏目中按月公开本乡镇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办理信息及结果。

(十二)在人口与计生栏目中已公开本年度的各种奖励与帮扶。

(十三)在网上政务服务栏目中完善本年度为民服务办事结果信息。

(十四)在教育信息栏目中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公开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工作进展和实施成效等信息。

(十五)在社会保障栏目中按月城乡低保、五保、孤儿供养花名册、公开残疾人福利补贴发放。

(十六)在促进就业栏目中公开技能培训的工作推进及成效信息。

(十七)在监督检查栏目中公开安全生产的监管执法抽查结果、查处情况、年度抽查工作计划、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信息;公开食品药品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公开产品质量的年度抽查工作计划。

(十八)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栏目中按时情况说明。

(十九)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栏目中按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情况说明。

(二十)在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栏目中按时宅基地使用情况审核统计表等情况说明。

(二十一)在土地征收栏目中公开征收批复、征收公告 、补偿安置信息等。

(二十二)在房屋征收栏目中公开征收批复、征收公告 、补偿安置信息等。

(二十三)在筹资筹劳栏目中公开筹资筹劳清册、报表信息。

(二十四)在社会救助栏目中按月度或季度医疗救助花名册、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调查以及送温暖对象花名册;公开灾情统计核定、救灾工作情况以及救灾资金物资调拨使用情况。

(二十五)在生态环境栏目中公开河(湖)长制、林长制、畜禽养殖、改水改厕以及垃圾治理保护领域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监督检查信息。

(二十六)在美丽乡村栏目中公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以及本辖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

(二十七)在土地利用栏目中本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情况以及土地整治实施情况。

(二十八)在农村危房改造栏目中公开文件通知、申请改造条件、申请程序、危房鉴定标准以及本年度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安排和数量,上年度完成情况信息。

(二十九)在公共资源交易栏目中公开交易预算、交易公告、中标成交公告。

(三十)在政策解读栏目中深入解读本级政策决策背景和依据、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公开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

(三十一)在回应关切栏目中公开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重点事项等信息。

(三十二)在监督保障栏目中公开政务公开的工作交流信息;2018年、2019年年度报告。

(三十三)在隐私排查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对于涉及泄露居民隐私的情况已立即整改。

第3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关键词:菏泽;防洪抗汛;机构设置;人员管理

菏泽地处黄河下游,在七八月份会受到副热带暖湿气流的影响,出现降雨集中、强度大、范围广等情况,加之坡地和河道汇流速度慢,导致洪水历时长,河道洪水峰低量大,另外降雨走向一般是自西向东,顺水流方向,形成洪峰迭加,加重了这一地区的洪涝灾害。所以防洪抗汛是水利和农业部门以及政府重视的一项工作,在这项工作中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的安排管理也是相关部门细心考虑的重点之一,笔者试图对菏泽地区的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1.菏泽主干河流防洪抗汛工作中的机构设置

1.1合理设置防洪抗汛的指挥部门

菏泽市防汛指挥部:指挥协调流域内防汛抗洪工作,调度指令

指挥部门是一个机构的灵魂和中心,一个优秀的指挥部门总是能够进行详细的情况分析后快速的作出正确的决策,防洪抗汛的指挥部门也是如此。防洪抗汛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这项工作是有关部门应尽的职责,也是当地政府的工作要求的一个方面。因此在防汛指挥部门的设置上要十分重视。菏泽地区防洪指挥部门的设置大致如下图所示。

在整个指挥部门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防汛部门

是由市防汛总指、市指挥成员、县防汛指挥和河

县防指:执行市防指防汛抗洪调度指令指挥辖区内防汛抗洪工作,调度指令

道管理处四个部门组成,市防汛指挥总部是菏泽

市防汛命令的者,处于调度人员和进行指挥

指挥部成员单位;执行市防指防汛抗洪调度指令

决策的工作心市指挥部成员其作用就是执行市总

河管理处: 执行市防指防汛抗洪调度指令

防指的命令到现场进行实地的指挥,操作具体的研究方案。县防指的作用就是执行市防总的调度命令,对辖区的汛情进行汇报并努力做好防洪具体操作和监管。最后河道管理处也是防洪的重要部门,处于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更是情报搜集的信息站。从整个门的布局来看,设置合理,且各个部门职能分工清晰,协调合作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

1.2.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达系统

信息是决策指挥的依据,掌握丰富的信息才能够保证决

策的相对正确,否则只会产生片面的判断或者贻误了最佳的抗洪时机。而便捷的信息传达系统是保证信息正确有效传递的重要平台,因此要注重信息传递系统的建立,时常保证信息的搜集与传达的畅通性。菏泽地区的河流信息传达系统由四级组成,第一级是堤防、闸坝管理所和有关乡镇水利站,这两类机构是防汛工作的排头兵,是河流情况的直接观测者,其工作的内容就进行河道河水的检测和记录,将相关数据进行初步搜集和整理交由上级。第二级是河道工程管理单位和有关乡镇防指,这是信息搜集系统中的第一级管理部门,其任务就是分析所得数据,做好数据的上报,准确传达上级的指令。第三级是各县区防指和各县水务局,其工作就是认真检查辖区内上报数据,做好分析和总结,对异常情况进行查询和实地考察,另外还负责对县区内的防洪部门信息传递系统的建设,例如,设立观测站,堤坝管理所等。第四级是菏泽市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部既是信息的所得者,还是决策的制定者和者,最终防汛抗洪的总体布局和方案等重大事项都是有防总来进行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有效的工作对防汛抗洪工作十分重要,因此应当得到相应的重视。

2.菏泽主干河流防洪抗汛工作中的人员配置

2.1.实行“河长制”

2012年7月18日,菏泽市市政府实行了“河长制”,其范围包括全市主要的3条河流以及45条重要的支流,各县的重点河段或出境河流由县区长担任“河长”,各县区辖区内重要支流上由一名副县级领导担任“河长”,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使县级的领导直接参与到防洪防汛的工作中来,为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河长制”具体至少体现了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副县长等重要的县级领导进行河道的领导管理,为防汛防洪以及河道的治理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的到及时的决策,从而能够避免因决策的拖延而导致重大的损失。有了副县长的坐镇,也为下级机关的工的开展提供了信息询问的窗口,从而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和传达的快捷性。第二,副县长的亲自领导对河道相关项目的监督意义重大,在防洪防汛的工作中有助于理清责任,使县以下的各级防汛部门对防汛工作引起重视。最终更好的将市防总交予的任务落实到位。

2.2.抗汛队伍的组建及各部任务

抗汛防洪的队伍是保证抗洪任务完成的最重要的组织,这些队伍在执行防汛抗洪任务中都是在第一线,因此组建强大的防汛抗洪队伍是抵御洪灾的关键。菏泽市的防洪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常备队”。这支队伍是由河道的管理人员和有丰富防洪抢险经验的民兵组成,在整个辖区内属于市、县两级防汛指挥部管理和调度。其任务为:平时维护防洪设施,参加新的防洪设施的建设;在汛期来临时,帮助搞好巡查检测,加强联络,如遇险情最大限度的进行抗洪抢险救灾,并组织村民进行自救;平时加强相关防洪抢险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做好防洪演练。第二部分为防汛抢险队。其成员由河道两岸和防洪设施周边的青壮年组成,抢险队和专业抢险队是抗洪抢险的突击队伍。专业的防汛队更是防汛抢险的主力军。其主要作用是,在汛期是帮助专业的技术抢险队进行抢险救灾,平时做好先关的培训和演练,既有相关的知识,又有相关专业技能。第三部分是防汛的后备队。其组成人员与突击队相同,起作用是在出现较大险情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时,全力支援一线的救灾,帮助运送抢险救援物资、疏通管道等。第四部分是人民和武警部队。武警部队是抗洪抢险的中坚力量,在汛期时,他们承担者物资的运输,被困人员的营救,以及获救人员的安置等工作。这四个部分的人员进行协调合作,形成军民联防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进行抗洪抢险任务,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

3.结束语

菏泽地区最为鲁西南的重要地区,是南水北调东线的重要区域,因此做好防洪抗汛工作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保持好水源的优质性。在抗汛防洪的行动中形成良好的管理局面,机构设置合理,人员安排得当,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搜集和决策的传达。在遇到险情时能够快速的决断并进行人员的召集,确保了抗洪抢险的快速有力进行。通过菏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最终使得这一地区的防洪能力得以显著提升,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谋得一方福祉。

参考文献:

[1]戴春子,苏枫. 中小河流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05:47-48.

[2]罗少彤. 中小河流防洪规划中的若干技术问题[J]. 广东水利水电,2009,09:40-42.

[3]季万才. 河流防洪工程影响评价因子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第4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1、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组合。一是以突出服务职能为重点,合理设置机构。将原行政机构5个综合办公室整合为“一办、三中心”;将原7个事业站所整合为“七个服务队”;将审批和服务职能集中,设立“便民服务大厅”。二是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优化人员组合。根据机关干部的表现和特长,对人员上岗采取双向选择、公平竞争的办法,做到人尽其才。

2、围绕群众点题,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广泛了解群众需求。充分利用乡村亲民接待室了解民意,并要求下村干部携带《民情日记》,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二是积极办理群众需求。做到办理内容群众确认,落实过程群众监督,服务成效群众评判。三是开展重点联系服务。通过各中心或服务队包项目、干部包企业或农户等形式,开展重点联系服务。四是实行定期回访服务。坚持定期对群众和服务对象进行回访,查找不足,限期改进。

3、强化管理措施,健全考评机制。一是建立台帐。各个中心和服务队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并分别建立了日常工作台帐、实绩考核台帐和责任追究台帐。二是注重评议。成立由乡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企业主和知名人士等组成的“群众监评会”,监评会对乡镇干部工作每半年评议一次,年终进行总评。三是严格奖惩。乡党委把考评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干部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直接挂钩。

(二)××县××镇

1、转变职能,重设机构。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需要,强化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职能,重新设立了“一办四中心一服务队”,即党政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济和城镇发展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包村工作服务队,其中,“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民政、计生、新农合、国土、劳动保障、、调解等7个岗位,实行“一站式”服务。

2、设岗定责,服务到位。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竞争上岗”的人员配置原则,全面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中层干部竞岗后,再由其按照岗位定编和业务特点选聘工作人员。根据编制和实际工作需要,共设立农业服务科员、计生科员、民政科员、经济发展服务科员等九大类56个服务岗位,为每名干部制订了详细的《职位说明书》,干部与镇政府签定了《服务承诺书》。

3、健全机制,科学管理。一是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将全镇干部基本情况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办事,并设立《干部流向公示栏》,每天对干部在岗情况予以公示。二是设立“乡村讲坛”,组织镇村干部讲课或听课,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三是全面建立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用机制管干部”,量化考核。四是推行不作为干部问责制,对工作拖沓、等10种情形的干部严格问责,限期整改。

(三)靖安县香田乡

1、乡村联动,搭起便民服务平台。一是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的14个涉农单位集中到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二是成立亲商安商、维权维稳、计生服务、爱心帮扶、科技兴农、文明新风服务等6支队伍,配置便民服务车。三是在行政村设立帮办点,由村干部和乡挂点干部担任服务人员,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户。

2、管理规范,创新高效工作方式。一是设置规范的工作流程。凡群众来电、来访,由接待窗口统一受理、分类、分发,相应部门或服务队承办,实行首问负责和限时办结。二是分类办件。将群众诉求事项分为即办件、承办件、联办件、上报件,分别实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跟踪办理制。

3、办事透明,构建开放监督体系。一是发放“三卡”联系群众。即印有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的“连心卡”,注明各部门具体管理事务、办理程序、办事要求的“明白卡”,请服务对象填写乡政府为民办事是否满意的“测评卡”。二是健全“四制”规范操作。即受理登记制、服务投诉制、诉求制、公开评议制。三是聘请“五老”监督员。即“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代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在一些改革进展较慢的乡镇,70.6%的问卷对象认为乡镇政府职能没有转变,51.6%认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差。在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中,乡镇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我市乡镇政府没有转变职能、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占54%,在对这类乡镇的调查中,乡镇干部认为目前乡镇政府主要职能是抓经济、促发展的占50%,执行上级政策的占45%,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占8.8%,农村社会管理的占6.3%,为农民提供社会服务的只占2.5%。可见,不少乡镇政府把发展经济和执行上级政策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对农村社会事务的日常管理和服务群众的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忽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想往往表现在:直接干预经济多、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少;抓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多、抓满足群众需求工作少;抓管理多、抓服务少;抓创收多、讲奉献少。调查显示,对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农民认为有必要的占96.9%,没有必要的只占3.1%。

2、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在对尚未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调查中,乡镇办事方便、乡镇干部服务态度好、乡镇干部办事效率高的分别只占23.8%、21.3%、15.6%,相对应的不方便、差、低却分别占31.6%、35.6%、38.2%。由此可见,此类乡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究其原因,一是还没有围绕建立服务型政府转换工作体制,如没有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二是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便民服务机制,服务制度不配套;三是还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3、乡镇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对改革不深入的乡镇调查中,12.5%的乡镇干部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科学有效,31.3%认为缺乏科学有效性;有17.5%认为当前的考核机制能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32.5%认为不能得到发挥。这些乡镇的绩效考评机制的不完善,主要是体现在:一是岗位职责模糊,职责任务与岗位脱节,权利与责任脱节,工作与考核脱节,“大锅饭”现象严重;二是考核方式模糊,对不同岗位的考核无区别,难以分辨工作优劣;三是考核方式简单,对工作完成情况没有定性定量的分析测评,仅凭印象打分;四是民主测评走过场,无评议标准;五是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任用联系不紧密,对干部的激励作用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服务功能。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从转变职能,创新体制入手。调查数据显示,在乡镇干部和农民当中,认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分别占91.3%、88.1%,要创新服务型体制的分别占92.5%、91.2%。

1、解放思想,找准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逐步明确为:“执行政策、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执行政策”,就是结合本地实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用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推动发展”,就是要围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乡镇经济组织、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而不是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服务群众”,就是在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在新农村建设、农技、民政、社保、就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促进和谐”,就是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乡村政权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更新观念,加快职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加快职能转变的前提条件。要在更新乡镇干部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做到“五强化五摒弃”:一要强化“服从大局”观念,摒弃“本位主义”意识,积极支持改革,跟上全国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二要强化“不进则退”观念,摒弃“安于现状”意识,增强不改革就落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三要强化“服务为主”观念,摒弃“管理为主”意识,尽快在思想上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四要强化“方便群众”观念,摒弃“自我中心”意识,把思想转变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上来;五要强化“争先创优”的观念,摒弃“得过且过”意识,积极建立一整套对干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树立形象,强化服务功能。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紧密结合“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深入学习、查找问题、整改提高的过程中着力转变干部作风,塑造“五型”干部,树立新形象。一是塑造“学习型”干部,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是塑造“创新型”干部,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三是塑造“服务型”干部,形成挂牌上岗、热情服务的良好习惯;四是塑造“责任型”干部,形成敢于承诺、勇于负责的良好习惯;五是塑造“廉洁型”干部,形成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服务平台,改进服务方式。规范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调查中,乡镇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在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很有必要的分别占93.8%和95.2%;在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群众表示满意的占97.5%。可见,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是当前转变乡镇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一条重要而可行的途径。

1、以便民服务中心为着力点,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归并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土管、林业、医保、计生、就业、农技、等行政审批和服务职能归并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二是选好并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地点选择要方便群众办事,场所设施既要有一定标准,又要量力而行。三是选派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从机关和站所挑选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到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持证上岗。四是建立乡、村、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采取在各行政村设立帮办点、在村小组设立信息员的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2、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切入点,转变服务方法。把围绕群众需求、转变服务方法作为转变乡镇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一是利用“便民卡”疏通群众需求渠道。将“便民卡”印上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姓名、分管事务、联系电话,并分发到每家每户,让群众清楚什么事情找谁办理。二是借助便民服务大厅收集群众需求。大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审批事项的同时,要肩负收集群众需求信息的任务,并做好记录,按职能分工转递给承办人办理。三是依靠村组“信息员”收集群众需求。建立村组“信息员”及时收集信息和报送群众需求制度,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补贴,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利用干部下乡收集群众需求。干部下乡携带《民情日记本》,及时记录群众需求,带回后按职能分工转递办理。五是通过民情热线收集群众需求。设立民情热线电话,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对群众的咨询及时答复,对群众的需求及时转交办理。其次,做到公开办事、科学安排、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要在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以下制度:一是“五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并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值班长制度。在服务中心设值班长岗位,由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轮流担任值班长,负责协调有关事务、监管工作作风。三是“集中办理日”制度。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集中办理日,实行集中办公,其他时间则根据需要安排2—3人值班。四是干部上门服务制度。在生产特别繁忙季节或对因身体原因办事不方便的群众,免费提供上门服务。

3、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出发点,建立健全机制。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要紧紧围绕责任的落实来进行。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强化“第一接收群众需求信息人”的责任,促其过问到底;二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强化职能单位的责任,促其负责到底;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强化承办人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实行跟踪问效制,强化责任人的落实意识。

(三)完善绩效考评,形成有效激励。调查结果显示,在占全市乡镇总数54%的改革不深入的乡镇中,普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影响了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

1、按照“权责统一、分类考评”的原则,科学地制定绩效考评方案。首先是遵循“权责统一”的原则,把干部的工作任务(权)与工作目标(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考评。一是目标责任书的制定,不仅要明确工作任务,而且要明确工作目标的完成质量和时限要求,为年度考评打好基础。二是年度考评方案的考评标准要与目标责任书完全一致,不能搞成“两张皮”。其次是遵循“分类考评”的原则,按照干部工作的不同岗位区别对待、分类考评。对包村驻点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且获得服务对象的满意、认可上;对在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干部,其工作实绩的考评要重在围绕群众需求,做好接待、办证、咨询和其他服务工作上。

第5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一、林业科技发展成果明显

1.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坚持自主研究与联合攻关相结合,全市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科研及推广机构,积极开展林业科技攻关。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在资源收集保存、竹子栽培利用、林木良种选育、林业复合经营、竹(木)材及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引进和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技术及新成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国家、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6项,取得涉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25项,各项成果的研发及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全市林业的经营水平及相关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林业科技人员结合科研和生产,不断总结和探索,5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48篇。

2.科技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及全市林业产业规划,依托林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广山核桃、香榧等特色经济林高效栽培、退化林修复、松材线虫病防控、竹林丰产高效培育、林下复合经营、雷竹笋覆盖早出培育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林业先进技术。全市建立香榧、山核桃、竹林覆盖等各类示范基地15个、面积1.2万亩;建成国家级雷竹、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区2个,面积3万亩;加快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建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4个,各类示范区(基地)及科技园建设效益显著,不仅提升了全市林业经营水平,而且增加了优质林产品产量,提高了林农的经济收入。结合林业项目实施,全市共举办各类林业科技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及林农1.2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林农的科学素养。

3.林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大力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构建新型林业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研究制定各类标准4项,其中“山核桃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指南”国家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3项、依托各类标准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面积3万亩,其中核心区5000亩。通过各类标准的颁布及示范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市林业的规模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了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了林业的产值和效益。

4、加强技术合作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与农大、浙江农林大学、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全面科技合作;成功争创了国家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实施并完成了3个国家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一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取得了3项省级林业科技成果,一项国家级行业标准,5项省级标准;扎实推进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建设,健全林业政务、资源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林业案件查处、行政审批等业务应用系统;特别是在山核桃产区实施了首次直升机防治、无人机防治山核桃统防统治示范、首条单轨运输机应用示范、张网安全采收推广、争创了全国首个山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实施了国家松材线虫病防治示范项目,利用“3S”技术实施监测普查、利用钢丝网罩法实施疫木就地除害。

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围绕全市林业重点领域,林业局组织全市林业科技人员和各涉林企业、合作社等社会主体成立4个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科技平台,积极开展山核桃生态经营和良种选育、香榧高效培育、雷竹笋覆盖早出水肥精细化管理、林药复合经营、新型绿化彩叶树种引种和乡土绿化树种培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技术研究。支持、鼓励涉林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科技创新。詹氏食品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2016-2018年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的发明专利5项,中心成果转化8项、参与制定了1项国标,参与制定了2项地方标准,制定了3项企业标准《自主研发项目2项;广申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了集装箱地板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木(竹)塑新型复合集装箱材料研发;今日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对出口脱水笋、各类有机山野菜进行开发取得多项发明专利,香味源食品独立制定多个笋制品产品生产标准,科技创新加快了科技研发及新成果应用转化速度,使广大企业迅速占领科技制高点,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詹氏食品公司为国家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我市现已23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个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成为我市林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战场。

6.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建设,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2019年机构改革市里对林业局、国土局及规划局进行了撤并,重新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挂林业局牌子),继续保留全市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目前全市承担林业科研及技术推广服务的机构有22个,其中国有胡乐林场1个、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1个及1个自然保护地保护站、19个乡镇(街道)林业站(划归乡镇街道管理)。十三五期间积极引进急需林业高级人才,不断优化林业人才队伍。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全市林业系统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人(不含乡镇101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1人、林业工程师15人,人才储备和结构基本合理,科技实力较为雄厚。

7.服务“增绿增效”等林业重点工程成效显著。依托“一林一技”平台及“112”科技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生态保护修复、造林绿化攻坚、森林质量提升和绿色产业富民四项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科技服务,为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提供高效科技支撑。5年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4519亩,其中长防林7000亩、其他造林项目17519亩;封山育林8.2万亩,其中长防林封山育林48000亩、省级封山育林34000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9万亩,省级森林抚育135万亩,其中森林抚育示范片6万亩;退化林修复6万亩;新建林业高效示范基地15个。

二、经验做法

1、注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保证了全市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实施了“引智”工程,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来广干事、创业。通过“引智”工程,近年来林业局引进高级人才3名,同时通过事业单位招考、选调等方式招录急需专业人员6名,有效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实施人才质量提升行动,林业系统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实用人才,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在岗正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28名、工程师56名。

2、注重创新驱动。一是加强项目引领,根据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结合本市森林资源现状,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及市级财政林业项目。依托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林业经营新理念、新技术及开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全市的林业经营水平。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治理、山核桃生态修复和经营、雷竹标准化经营示范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引用和集成创新10余项新技术。三是做好林业新装备引进和推广,智能测报灯、3S技术监测、林地一张图、直升机、无人机防治应用,单轨运输机、钢丝网罩疫木除害、打孔机注药保护等一批新型林业装备应用,有效提高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带动了产业转型提升发展,也促进了规模经营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

3、注重产学研结合。努力树立企业的科技推广与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林业科技企业,推进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全市涉林企业与境内外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重点林业产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开展科技创新。

4、注重项目管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据项目作业设计及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追究,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注重搭建平台。一是搭建合作平台,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联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深化科技合作、成果转化、标准制定。二是搭建项目平台。加强协调合作,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应用示范。三是搭建宣传平台。利用建立科技成果展览馆和举办山核桃文化节产业高峰论坛等宣传展示平台,提高合作共赢和科技应用示范的影响力。

三、主要问题

1、科技投入不足。当前全市的林业科技投入主要依靠争取国家及省、市的项目资金,当地财政未能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影响了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研发及林业科技平台建设。

2、管理机制僵化。全县林业人才总量不足,林业人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由于人才管理体制僵化,未能全部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也一定程度造成了人才浪费。

3、能力建设不足。通过实施“引智”工程及人才质量提升行动,全市林业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能力水平与现代林业的建设任务及广大林农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6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机制;莆田市

农村水利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坚持贴近民生、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在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上作出积极贡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莆田市主动对接国家资金投向,谋划生成项目,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加快推进全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一、莆田市农村水利概况

莆田市农村水利建设以中央、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以市级、县区财政配套为辅。在2012年水利普查中,全市共建成小(2)型以上水库219座,总库容5.4亿m3;建成塘坝6472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建成引水工程1482处,引水规模99.46m3/s;建成提水工程1640处,提水规模14.87m3/s,年供水量16.8亿m3;建成堤防554.4km(海堤274.8km、江堤279.6km),保护耕地50多万亩(1亩=1/15hm2,下同);建成灌区工程922个,灌溉总面积78.51万亩,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灌区37个。“十二五”期间,农村水利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全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民生水利统筹发展。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全面提升。按照“巩固成果、提升水平,注重质量、确保安全”总要求,在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用”基础上,统筹使用上级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自来水厂,合理布设供水管网,由市水务集团集中建设整合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共完成投资9.5亿元,保证了120.1万群众饮水安全,超额完成43.9%。建成东圳水库分层取水、湄洲岛跨海供水第二通道等工程,重组整合国有、集体水厂12家,涉及人员1000多人、资金20多亿元。二是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加强。投资3.07亿元完成涵江区、仙游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秀屿区、荔城区、城厢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各年度任务;投资1.97亿元建成秀屿区初级水利化县和东圳灌区、萩芦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0.3亿元建成山地水利示范片13片、面上项目106个;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三是水工程全面加固。投资4.95亿元完成加固31座小(1)型水库、150座小(2)型水库、200座山塘;投资3.43亿元完成新一轮海堤强化加固一至五期工程共42条61.68km。四是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9个;编制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 划,在书峰、社硎等9个乡镇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完成投资0.48亿元,治理面积达12.1万亩。五是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推进。投资4.94亿元,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21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长达98km;正在推进荔城区中小河流重点县11个项目区的河道水系连通整治项目,总长为25.5km。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①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有待巩固提升。虽然莆田市的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群众饮水卫生安全意识薄弱、建设标准不高、水源保证率不高、供水入户率未达到100%、市水务集团对民营水厂整合进展不力、相关县区重视不够等问题。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虽然全市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但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设施老化,带病运行,部分渠堤边坡不稳定,渠道渗漏严重。特别是灌区末级渠系问题尤为突出,末级渠系大多数为基层社队自建自管的土渠,渠道后续投入不足,部分已衬砌渠段管护投入不足,破损渗漏严重,造成渠尾无水灌溉,部分地方出现毁渠弃灌现象,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严重。③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重建轻管现象长期存在,建后运行管护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和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部分工程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农民真正参与公益性强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并不高,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后的效益难以发挥。④农村水利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其根本在于投入不足和投资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直接影响了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农村水利的积极性。水利、农业、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部门未能统筹安排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且市、县区财政投入不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社会资金不愿投入,融资难;群众投工投劳不足,缺乏热情。特别是工程建后管护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⑤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全市虽然设置基层水利工作站42个,落实编制137人,在岗人数116人,但是基层水利工作站大多以乡镇管理为主,人员关系移交乡镇管理,水利部门对水利工作站只是业务指导的关系,这种分散分割的管理模式带来了人员难以调配、职能难以发挥、人才难以留住、队伍难以管理等诸多弊端。同时,已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大都挂靠在村委会,缺少运行经费,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建设管理难度大,当前又是水利基础建设的大好机遇,农村水利建设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投入、管理、运行机制,健全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和监督体制,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1.2016—2018年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①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供水安全。按照水源相连、管网相通、布局合理、水质安全、管理科学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8个,解决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升级的农村人口数128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90%,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和加强水源地保护,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全面建成市第三水厂、妈祖城水厂、埭头水厂及配套管网、南日岛供水第二通道、湄洲岛供水第一通道修复等供水工程;全面改造、升级、联网供水管网500km,覆盖全市沿海、平原、海岛乡村;山区分散式供水工程按要求全面配备、使用和运行管理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

②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服务农业发展。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原则,加快秀屿区、荔城区、城厢区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20个现代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溉面积6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山地水利设施100片2万亩,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③建设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170km,综合治理9个乡镇水土流失面积27km2,建成水土保持生态村3个,建设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

④建设防洪排涝保安工程,确保安全运行。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分片实施的原则,加快木兰溪全线105km干流及主要支流综合整治,建设集挡潮、蓄淡、生态于一体的宁海闸工程,改善木兰溪主城区河段水环境;加快建设萩芦溪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玉湖、东阳湖、木兰湖、江东湖等滞洪区和石门澳、石象、前海、东吴园区、妈祖城等沿海防洪排涝滞洪区;完成东圳、东方红等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建和加固妈祖城、岩下、赤岐、东林等海堤23条58.35km;建设大东溪、院里溪等2个山洪沟治理项目8.5km,全面实现海堤、水闸、水库达标建设和安全运行,建设农村水利信息化系统,基本建立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2.健全完善农村水利管理制度

市、县区、乡镇政府应树立“建管并重”意识,在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水利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清、责任明、管护实,着力解决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每一处农村水利工程都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政府主体责任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跟踪问效,切实强化责任制的刚性约束。要建立健全“河长制”,切实落实河长、河段长牵头管水职责,建立河道保护管理机制,成立专门巡河督导组织,做到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确保责任到人、有水必管、不留死角。要落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全面提升全市乡镇水利工作站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发展和指导农民用水户协会,严格用水计划,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措施,全面推进依法管水。要探索管护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专业化集中管理、物业化打包管理、企业化经营管理等多种管护模式。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发展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

3.探索多措并举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

莆田市要有效利用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和多形式投入机制。落实农村水利财政投入主体责任,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县(区)财政配套1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经济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种田大户及农户等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落实管护经费,通过农民自筹、农业水费由县区财政直接补贴支付和争取上级专项管护资金等方式,保障基层水利管护巡查人员的薪酬;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用以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对发现问题进行维修、加固等。要利用中央实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支持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信贷融资;采取购买服务、探索PPP等筹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管护和运营。要加强资金监管,杜绝挪用、截留资金等行为,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确保农村水利资金规范科学管理、合理高效使用。

4.创新机制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把农村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深化改革作为水利发展的新动力,填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沟沟坎坎。①下放管理权限。除因建设跨流域、跨区域涉水工程或需上升国家、省级立项,确需由市级审批外,农村饮水安全、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农电技改、水土保持等水行政审批事项能下则下,下放由县区负责审批,市级加强监管服务。②整合涉水资金。市、县区政府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部门资金,按照农田水利规划,统筹安排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地集中连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③简化前期手续。对投资规模较小或技术要求简单的水利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合并审批。对列入部、省级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的农田水利项目,直接审批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未涉及新增用地(用林、用海)报批的,由项目主管部门审定工程建设方案后,直接设计、施工。对于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下、技术要求简单的农田水利项目,可由项目业主直接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在相关行业审查同意后报发改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控制投资概算的依据。对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等建设中不涉及新增用地的,不办理土地、规划、环评等审批手续,改为事后监管(备案)。④统一委托设计。县(区)水务局可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前期业主,按海堤、水闸、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乡村河道治理等分类别,以县区为单位,统一招标投标选择设计单位,一揽子委托项目可研、初步、施工图等设计,缩短前期工作时间。⑤改进审批服务。在保障补偿资金到位基础上,供水管道建设涉及临时用地的不需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工程实施后尽快恢复原貌。对于配水管网施工需要横穿公路等破路的,项目业主要制定施工方案,减少交通影响,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协助,并依法免收有关费用。⑥加快水价改革。实施灌区农业灌溉水费财政补贴政策,完善灌区管护费用财政转移支付,市、县区财政各承担一半,解决农业灌溉水费征收难、到位率低以及水管单位管养经费短缺等问题。推进原水价格保本提价,建立水价联动调节机制,市水务集团、各水管单位配合全面梳理供水运行情况和价格成本情况,制定提价方案,建立稳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

5.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第7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下,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迅速兴起。据国家工商局最新统计,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不含3,130万户个体工商户),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够,只注重人事管理。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很多民企中甚至没有专门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老板认为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机构只能额外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或者其创造的价值无法弥补其增加的成本,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迫使他们压缩人力资源管理这种部门的编制。即便是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企业,也仅仅把人力资源部门当作一个非生产、非效益的被动后勤管理部门,而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过程和企业利润创造过程中,从而发挥其应有的潜力,这种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水平上,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仅仅限制在发工资、管理员工档案等简单的人事任务,没有形成正规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二)家长制的管理作风。在民营企业的初级阶段,由于组织规模小,企业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因此不存在委托经营的关系,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而当企业规模扩大以后,这种管理模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就显现出极大的限制性影响。“近亲繁殖”的用人方式使得企业管理层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管理的知识和管理思想,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来自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民营企业家长式管理的局限性、随意性,造成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浪漫化、模糊化,企业决策不计算成本,不追求效益,决策过程只是凭着“大概”、“可能”、“估计”、“大致”等非理性判断进行,大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不能按照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来分析员工的不同需求,更无法设计出针对不同需求员工的不同激励措施,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和忠诚度。许多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

(四)企业文化建设薄弱陈旧。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时候,企业文化就已经在优秀的企业中扎下了根。我们的企业更多地将企业文化的焦点定位在企业的外在形象和管理风貌上,这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如红河卷烟厂,10多个企业机构掩映在3万平方米、150多种花和树的园林之中,全厂找不到一个“严禁”、“禁止”的告示牌。还有很多企业修正了“仪表”,包括企业标识、员工自律条例、企业之歌等方式。但是,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更应该蕴涵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在这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思想还停留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水平,目的是对员工和生产进行严格控制,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实行劳动计酬。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下,员工的权利和长期利益得不到保障,很难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忠诚感,自然不会考虑企业的未来与发展,从而导致企业人才队伍不稳定,制约企业发展。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

(一)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民营企业首先要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正确认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并对其进行战略性定位。人力资源是指组织内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必须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的第一要素。对人力的投入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要运用各种手段科学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同时,要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应是一种服务、咨询和开发性部门,而非单纯的成本耗费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应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视为其核心职能。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性定位,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者纳入企业决策层,促使企业重视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大发展。

(二)大力推行职业化管理。改变“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固有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组织的需求,面对困境,企业主应胸怀宽广,高薪引进高水平职业化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人才引进以后,中小民营企业主必须做到以诚相待,用人不疑,既要授职,更要授权。中小民营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必须建立畅通而完善的信息披露通道,以避免双方获得不对称的信息而产生不应有的矛盾。职业经理人的加盟使中小民营企业改善了家族管理的治理结构,采用了委托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困扰中小民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配置不当所带来的低效问题。

(三)完善激励机制

1、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吸引并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人才的特性是可以“激励”,不可以强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是指“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奖励和惩罚)激发人的热情,启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其行为朝向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像没有发动机的汽车,所以它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武器,有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实现企业的目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激励措施时要注意物质激励结合精神激励。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学会赞美。每个人都有得到赞美、肯定的期望,员工也是如此,面对企业优秀员工时,管理者千万不能吝啬对他的赞美;其次,对员工加强人文关怀。与赞美一样,人文关怀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员工的企业忠诚度。每当节日来到或者员工生日时给予他们适当的问候,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再次,加强员工的成长激励。成长激励主要是为优秀的人才提供进修、晋升、轮岗培训等机会,被给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可以很好地激励那些事业心强,有成就欲望的人才。员工在个人成长的同时,把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命运融为一体,在个人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企业也获益匪浅,从而达到个人与企业双赢的境界。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是企业品牌的内涵。成功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如果没有软性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企业就会缺乏凝聚力,高速发展是很难长期持续下去的,特别是当一个产业走向成熟的时候。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中小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并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从而使员工的发展同企业的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总之,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从根本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自己的关键。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旖旎.论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

第8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XX县按照《市“四控”行动一个意见和四个办法》要求,综合施策,出台方案,有序推进。制定并印发《XX“四控”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典型带动、综合施策、全民动员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全面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工作。

一、“四控”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控肥增效采取的措施: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一是开展土样调查。借助盐碱化耕地的普查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完成我县土壤普查工作,建设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内推广使用有机肥、掺混肥、复合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二是加快智能配肥的推进。引进推动肥料企业建设“液体加肥站”和“固体配肥站”,为农民开展个性化的配肥服务,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2019年建设   个智能配肥站,测土配方施肥达到  万亩以上。

2、提高耕地质量。一是大力推广有机肥。引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引导农民使用,培肥土壤。开展商品有机肥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扩大施用面积,推广有机替代无机。2018年使用有机肥达到  万亩,2019年达到  万亩。二是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力度。依托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配合耕地机械深松旋耕,辐射带动农民开展向日葵、玉米、小麦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2018年小麦、玉米、向日葵秸秆还田面积达到种植面积的  %,2019年达到  %。推广麦后绿肥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三是实施工程提升地力。大力争取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深耕深松等项目,全力推进改盐增草(饲)兴牧等工程,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化肥使用量的减少。

3、转变施肥方式。一是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在农业科技产业园、示范园内建设种肥同播、机械深施肥技术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转变农民施肥方式。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依托项目,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全面推广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较农民常规施肥方式亩均减少氮肥  kg,节肥  %,氮肥利用率提高到  %。

4、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建立有机肥、掺混肥、复合肥、缓控释肥等肥料生产、销售的奖补机制,加快我县肥料减量增效步伐。在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全面推广示范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引领带动新型肥料的使用,逐步替代传统肥料。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民施肥观念,以项目、惠农政策等对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补贴,引导农民使用缓控释、水溶性等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

5、建设试点示范带动。整合项目和资金,由各苏木镇、农场和农业部门联合开展示范园区建设,集成推广以上多项技术,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6、坚持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市化肥减量增效实施办法》,根据我县化肥施用量较大、肥料品种较多的实际情况,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其他各相关单位配合,完成县内化肥生产企业和销售点登记备案库建设并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肥料销售登记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坚决杜绝假化肥、劣质化肥的生产销售,动态监测全县化肥生产和销售情况。

(二)控药减害工作采取的措施:

1、加强农药监管。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毒、高残留农药不许生产、销售、使用的规定,对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按照相关法规条例,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严格管理限用农药。对国家农业部限用农药分类准入,实施定点销售制度,全县设立  个销售点。限用农药进货时必须到县农药管理部门备案,建立全程可追溯平台,采用实名制购药,实现购药、使用全程可追溯。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农药经营、使用监管力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执法检查,对违法经营、使用农药行为严厉查处。鼓励广大群众进行举报,鼓励农林牧水综合执法监督执法局监督举报电话   。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农贸市场内农残检测室的建设,加大农产品农残抽检力度。

2、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农业部“农作物疫情田间监测点”建设项目和资金,完善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力争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重点乡镇全覆盖。

3、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一是扶持发展装备精良、服务高效、规模适度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对统防统治作业费给予一定补贴,统防统治面积达到  万亩,力争达到  万亩。二是鼓励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提升装备水平,所需统防统治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三是利用高效施药机械减量,避免农药“跑、冒、滴、漏”等现象。推广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采用低容量喷雾、扇形喷头、静电喷雾施药技术,降低药效飘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

4、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率先在科技示范园区、合作社基地等实施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并以此进行展示示范,以点带面,提高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  万亩。以物理、生物防控代替化学防控。物理防治方面大力推广杀虫灯、黄板、蓝板,性诱剂等物理方式诱杀害虫,减轻病虫危害,降低农药使用量;化学防控方面一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二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三是合理使用助剂,提高药效,减少药液流失。

5、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针对农民意识淡薄、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一知半解等问题,通过发放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手册,并加强对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的培训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加强现场指导,引导农民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重,在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发生期及农药作用特点,选择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三)控膜提效工作采取的措施:

1、加强农膜市场监管。市场监督管理和农牧业综合执法等执法单位负责从生产、销售、使用三个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处罚力度。严格执行《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国家标准,根据《  市农用地膜管理办法》,从2018年5月1日开始执行,禁止在我县生产、销售、使用厚度低于0.01mm的非国标农用地膜。农用地膜生产企业、销售者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农用地膜生产应符合国家政策。政府鼓励和支持农用地膜生产企业研发生产高标准、长寿命及按需求定制的农用地膜产品。农用地膜新产品须由生产企业或生产企业委托有关部门进行2年以上的多点田间应用试验,经农牧业环境保护部门评估确认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2、加大废旧残膜回收力度。本着谁生产、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鼓励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社积极回收废旧残膜;鼓励农民自发收集废旧残膜,以旧换新,实现废旧农膜资源再利用。农膜回收机械全部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在每个乡镇建立一个回收站点,政府对回收企业予以补贴,具体补贴办法参考《  市农用地膜管理办法(暂行)》。农膜回收机械全部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争取上级资金  万元,每个回收网点补贴  万元,主要用于回收场所建设、设施设备购置等。开展废旧地膜残留定位监测,共设置监测点  个,按年度采集数据。推广“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向日葵技术”,地膜玉米后茬免耕种植向日葵技术  万亩,减少地膜投入,实现控膜提效。制定和报送了《XX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与处置实施方案》,有关事宜正在落实中。推广新国标地膜  吨,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  亩。

3、大力推广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在农业科技产业园、示范园内推广可降解地膜,并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4、推广节约型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向日葵技术”,达到一膜多用、重复利用的目的,减少地膜投入,实现控膜提效。

(四)控水降耗工作采取的措施:

1、切实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灌溉利用效率。严格执行《   市农业用水“控水降耗”实施办法》,全面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灌溉管理制度,坚持“早浇、节水、保墒”,坚持总量分配、用水管理、用水计量、水费计收“四到直口”的用水制度和“指标到渠,供够关口”的供水原则,严控秋浇用水量、春灌用水定额和井渠双灌提取地下水总量。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对水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秋浇实行统浇、包浇,推行“一把锹”浇地统一秋浇灌水标准等措施,严禁深浇复浇,提高灌溉效率。严控井渠双灌提取地下水总量,实现采补平衡。将灌区内井渠双灌区纳入统一调度管理,正常年份利用井灌用于青苗灌溉,春灌干地和秋浇用水采取引黄灌溉,实现采补平衡。

2、积极改变用水方式,加快工程措施节水。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土等部门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权转换、土地整理等项目,实施土地整理大破大立工程,倒逼农民土地按照“一户一田”的模式规模化经营,为高效节水创造先决条件。一是继续实施渠道衬砌工程,推进工程节水源头减量。二是在科技示范园区、设施农业、露天瓜菜、玉米生产上配套水肥一体化工程,推广水肥一体化“井黄双灌”技术,推进农艺节水过程减量。三是利用各类水产养殖区等储水池塘湖泊,试验应用黄河水二次澄清后水肥一体化技术,扶持鼓励生产者通过渠道取水、机械运水等“土办法”,在农作物果实膨大的关键时期适时补水,推进“鱼农互补”二次利用措施减量。四是有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与优势农作物轮作倒茬,发挥好“河长制”的作用,推进管理节水终端减量。水利部门负责积极争取国家节水改造资金投入,重点要做好骨干渠道的节水改造与维修养护,减少输配水过程损失,同时加快推进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强化已建成的高效节水项目的管理,提高节水效果。

3、注重农艺措施节水,不断调优种植结构。加大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力度,推广小麦套葵花、小麦套玉米和瓜类、葫芦等经济作物间种葵花等立体栽培模式,高效利用水资源,实现节水降耗  %。引导、鼓励合作社、农企等社会化组织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收获,确保作物生育期内高效利用水资源。严格执行《  市农业用水“控水降耗”实施办法》,全面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灌溉管理制度,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小麦套葵花、小麦套玉米等立体栽培模式,全年实现节水  多万立方米。

二、“四控”工作取得的效果

(一)控肥增效的效果:逐步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  万亩以上;机械深施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  %以上;逐步增加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  %以上。

(二)控药减害的效果: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农药使用总量实现负增长。绿色防控面积达到  万亩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例明显提高。

第9篇:乡镇林长制工作信息范文

一、当前企业管理基本情况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兴企之本。近几年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我们把强化企业管理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围绕强化企业管理,在全市工业企业中相继开展了“学邯钢、学吉化、学石纸”、“转抓练增”、“学吉林化纤”、“三改一加强”、“科学管理、从严治厂”、“四学一创”等活动,企业转机建制步伐加快,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到去年年末,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社会贡献率比年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资产负债率下降,产品产销率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次。通过探索实践,创造了不同的改革与管理模式。力源药业学习许继集团经验,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协调推进,不断激发企业的成功之路。华康药业利用灵活的经营优势,艰苦创业、求实苦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福敦木业从严治厂、封闭式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规模效益连年扩大提高。东北亚药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对企业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实施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相结合,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其它企业也因企制宜,立足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了各自的改革与管理模式。这些经验为强化全市工业企业管理提供了借鉴和遵循,在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我市企业管理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入世挑战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大多数企业在科学管理方面仍存在差距和不足,管理落后,管理粗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表现:一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核心是内部改革不到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严。有不少转制企业在形式上遵循法律要求,设立了股东会、董事和监事会等机构,但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存在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的问题。股东会形同虚设,董事会凌驾于股东会之上,股东会权力虚置,股东大会往往走过场,股东会很难形成对董事会的制衡;有的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有其形,无其实,未能发挥统一决策作用;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权力的过分集中;监事会软弱乏力,监督职能不能有效落实。由于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企业机制不活,经营乏力,管理松驰。二是内部管理失控。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侧重抓市场、抓营销、抓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却放松和忽视了内部管理。一些企业传统的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现场管理好的经验做法丢失。有章不究、无章可循的问题较多,管理滑坡严重;一些企业管理滞后于改革。新的管理制度、办法没有及时建立,仍沿用“家长制”;一些企业专业管理失控,跑冒滴漏严重,给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造成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借改制转轨之机,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侵吞国家财产,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三是企业家队伍后继乏人。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管理水平取决于经营者的能力素质。选准一个好的经营者,就能救活一个企业。力源药业的起死回生和发展壮大,最关键、最核心的就选对了经营者。当前企业管理落后,虽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但根本的是经营者素质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缺少有才能的人。一些经营者不懂经营,不善管理,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靠家族、靠朋友来管理,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长期下去必然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实现企业脱困的当务之急。四是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目前,很多企业虽然在程序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造,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来并规范运作,还需要经营管理者在思想上有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而这正是目前大多数经营者所缺乏的,改制后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多为原国有、集体企业的厂长、经理,虽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一些现代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但其思想深处,计划经济、行政指令等仍根深蒂固,自觉或不自觉仍用原来的方式方法管理企业,很难摆脱管理落后的被动局面。

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要突出解决管理落后、管理粗放的问题。按照省、州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加强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贯彻落实从严治企方针,苦练管理内功。从严管理在我国工业企业有优良传统,大庆人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和吉林化纤厂的从严管理始终是所有企业学习的榜样。企业为脱困、发展,接受入世挑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强化管理,必须坚持高标准,在严字上下功夫。从严管理要做到“四严”,即:严格规章,严肃纪律,严细考核,严明奖惩,把从严治企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严格规章,就是针对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的有章不循、无章可循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所有企业都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并按岗位分解,落实到人头,成为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严肃纪律,主要解决制度、标准的执行和遵守问题。在企业内部从董事长到普通职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一例外。每个员工都有自觉执行制度的义务,又要行使监督别人执行和遵守的权利。特别是企业经营者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靠人格力量和过硬的能力业绩,树立在企业的领导、管理权威。严细考核,严明奖惩,就是狠抓落实、功过分明。考核是奖惩的基础和依据。专职考核与民主监督要有机结合,这样做,考核结果就真实、在些基础上的奖惩就令人折服。“四严”全面落实,就能严出队伍,严出作风,严出形象,严出效益。现在许多企业就是严不起来,症结有两点,一个是管人的人没有把自己先管好,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特别是有把柄在别人手中的经营者或“软懒散”的班子,即不敢管,也管不好。另一个是思想工作不到位,领导干部的从严管理行为没有被职工接受,没有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经营者和一班人要学习付万才,像付万才那样敢于从严管理,兢兢业业地搞好社会主义企业。

第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无论是国有、集体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走向市场过程中,只有狠抓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化企业管理要抓住关键环节,重点是抓好信息管理、战略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

一要抓好信息管理。信息和信息管理是企业走向市场的第一环节,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必须高度重视。要建立运转灵活的信息传递机制,把获取信息、研究信息、利用信息作为全市各级部门的主要工作来抓,形成履盖所属各单位的信息网络。要延伸触角,多渠道全方位收集信息,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信息利用价值。要紧紧抓住信息瞬息万变的特点,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获取,领先一步发掘其价值,及时制定或修改有关的战略决策,以此占得先机,夺得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二要抓好战略管理。规避经营投资风险,追求效益最大化,迅速发展自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谁能运用好某种战略,未雨绸缪,适时地运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避开风险,把握住可能获得竞争优势的机遇,谁就主动,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失败。抓好战略管理,核心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要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在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相关法规指导下,研究国际、国内市场趋向和产业现状,依托我市结构调整重点和产业方向,结合企业实际来制订发展规划或决策事项。要对决策事项与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详细比较利弊,最终决定取舍。要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实行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搞“一言堂”和“长官意志”,坚决杜绝“心中无数点子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的错误做法。要加强对决策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评估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减少和避免因决策偏差造成的损失及危害。

三要抓好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企业各种活动的结果,如产品设计的好坏、生产工艺的难易程度、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多少、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等利用情况、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人、财、物组织的是否合理,产、供、销是否平衡,最终都反映在产品的成本上。产品的成本控制得当,可直接增加利润,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抓好成本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作文章,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效率,衔接好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目标成本真正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群策群力降成本。要对照同行业最好水平找差距、挖潜力,在降低消耗和费用上下功夫。注意找准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组织攻坚,改进工艺,调整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要学习亚星的购销比价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购销环节成本。要坚决实行“成本一票否决”,与奖罚直接挂钩,不要放空炮或搞下不为例。要建立成本分析制度,坚持月度分析和考核,把握成本变动趋势和特点,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成本管理。

四要抓好财务管理。当前,企业资金占压结构不合理和资金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充分暴露企业财务管理的混乱。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很多,如产销失衡形成的产成品积压,盲目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简单扩能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赤字搞福利,亏损蚕食企业资金等。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并落实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如投资论证制度、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存货资金控制制度、财产物资清查制度等,这是企业防止随意决策、加快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和避免发生潜亏的有效保证。加强财务管理要切实编好用好企业的“三张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编制“三张表”一定要求真、求实,不要弄虚作假、东躲、东挂西挂。要严格执行《会计法》对违反财经纪律、在财务上搞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要抓好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职工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程度的综合体现。精湛的产品和过硬的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当前,要继续推进并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千方百计稳定产品质量,提高成品率。要加快贯彻系统标准和体系认证,做到机构健全,网络配套,目标明确。要完善质量检测手段,特别要注意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严格对计量设备的定期检定,提高质量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保证质量检验部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企业要以生产名牌产品为已任,以质量作为名牌的立足之本,积极创造名牌,扩展名牌。对现有名牌要加大宣传,加强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要建立以质量否决权为前提的质量考核体系,将质量目标分解到班组、岗位和人头,并严格考核落实,促进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核心的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建立起必要的激励机制,这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保证。去年,力源药业学习许继集团经验,在落实三项制度改革中实行“三条死亡线”做法,收到明显效果。但目前我市仍有一些企业还是不敢碰硬,长期以来形成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冗员过多,分配拉不开档次等铁饭碗、铁交椅、大锅饭的问题并没有受到根本触及,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出来,企业仍然在困境中挣扎。不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很难摆脱困境。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工业企业都深入学习力源药业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在改革用工制度上,要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要求,依据同行业劳动生产率确定的岗位和编制,实行竞争上岗。一部分富余人员在厂内待业培训,形成内部市场,岗位轮换,始终保持竞争的压力,一部分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招聘,动态管理,比例汰制,淘汰率不低于。在分配制度改革上,要充分行使企业的自,打破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状。可以实行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也可以实行其他分配形式。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形式,都要增加活工资的比例,争取达到以上,增强激励作用。为了稳定企业的人才,企业在改制中,可采取技术入股,奖励期(股)权、骨干持股、年薪制等分配奖励形式。经济效益较好、职工工资水平较高的企业,职工工资可以与社会上劳动力的市场价格接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三、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企业加强管理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成为“四自一独”的法人实体,《转机条例》赋予了企业项经营自,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企分开,随着出资人制度的逐步建立,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将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开,为适应这种新情况、新变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府推进企业管理工作,具体应抓好五件事:

第一,抓领导。选好经营者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市场机制择人结合起来,配好领导班子,必要时要宁舍一批局长,也要造就一批厂长。把一些年富力强,政治、业务素质好,懂经营会管理的副局级以上领导选拔到企业的领导岗位。企业的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又要具有股东、职工认可的经营管理素质和能力。企业管理落后,主要的问题是经营者的素质不高。我们抓管理要抓住关键,核心是调整配备的企业的班子关键是选好配强班长。对困难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者的产生,不要只搞委派制一种形式,可以采取一些大胆的改革措施。如引入竞争机制到社会上公开招聘,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公开选举产生。要有计划的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教育,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建立完善对经营者行之有效的约束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把企业的经营绩效同经营者的收益挂钩,提高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将产值超千万、利润超百万的企业经营者纳入常委管理范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重视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企业家。

第二,抓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乡镇领导、经济主管部门领导要坚持典型引路的办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带有典型性、先进性、导向性的经验,指导企业走“三改一加强”的路子。新形势下各乡镇及经济主管部门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承担指导责任,要督促企业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有关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引导企业合理选择市场定位,调整结构,确定和实施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政府通过组织开展“转抓增练”、“四学一创”等活动,引导企业自觉加强内部管理。还要通过对企业的效绩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抓扶持。为企业提供扶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研究政策空间,及时把握机遇,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针对企业的特殊情况还可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实行“一厂一策”。要结合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继续抓好治乱减负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和惩处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把企业的交费负担降下来,继续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抓服务。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搞好直接服务,比如让企业参加由政府组织的产需衔接、工商衔接,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对于企业开拓市场、招商引资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今后还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计经贸委、外经贸局要加强经贸信息网建设,及时向企业市场供求和经济政策信息,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帮助。二要搞好间接服务,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技术支持,咨询诊断,经贸合作,培训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特别要加强对经营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国家有关政策,交流管理经验,拓宽思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要进一步整顿中介组织,规范服务行为,整顿服务收费标准,确保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