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幼儿教师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教师指导意见

第1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目前,我国教育成绩的衡量还是以考试成绩为重的,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莘莘学子从幼儿园开始,历时漫长的15年迎接高考,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认知提出来明确的要求。但是,指南的颁布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目前社会上不少幼儿园不顾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和《指南》的指导意见,为迎合家长的愿望,教学内容难度任意加码,有的甚至要求幼儿掌握近几百个汉字、百首古诗词,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这种教育现实也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在一些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他们“望子成龙”心切,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

2.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逐渐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公办幼儿园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广大幼儿受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幼儿,所以民办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甚至有些幼儿园缺乏资质,办学手续不全,也招生开办,这造成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为了获利,很多无业人员也拉关系,找路子开办幼儿园,利益所趋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幼儿教师缺少,老龄化现象严重,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到幼儿园,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1.加强教育监管,更新办园理念。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幼儿园的资质进行检查,严令停办不具办园资质的私立幼儿园,杜绝私立幼儿园开办“领导化”、“人情化”、“后门化”。对于符合办园资质的幼儿园,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以引导,为他们开展各类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以便民办幼儿园的园长长和老师能够遵守幼儿教育规章制度,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

第2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禁教”声辩 异化 突破

当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时,教育部出台了《 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以下简称《 通知 》)严禁幼儿园开设系统性、客观性的课程,提倡幼儿通过体验生活、游戏或活动的方式获得经验性知识,注重幼儿心理的接受能力。随后各个省市转发和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小学化”现象,禁止幼儿园集中开设英语、算术、识字、作文等小学课程(即有的学者所称的“禁教”)的指导意见。不论是从经验对于儿童生长的重要性还是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儿童的发展需要,抑或是从“禁教”本身的合理性来说,这些被禁止的略为系统化、结构化、客观性,而剔除、摒弃学生体验、游戏的课堂教学科目显然都不是《 通知 》所提倡的。

一、“禁教”论的合理性声辩

要对“禁教”论进行合理性辩解,首先要厘清“禁教”论的内涵,其次从经验对于儿童生长的重要性和心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述。

1.“禁教”论内涵的厘清

为了澄清“禁教”论承受的误解必须明确其真正的内涵。从《 通知 》及地方政府的指导意见上可以看出,“禁教”论并没有“反对幼儿园进行一切形式、任何程度的教学”。[1] 显然,它叫停的是那种将幼儿园课程略为系统化、结构化、客观性,而剔除、摒弃学生体验、游戏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讲解,最大的特点就是灌输。通过“讲解把学生变成‘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2] 儿童被迫接收、输入和保管着远离实践和真实生活的所谓真理的且是可以被预知的知识。我国小学的课程本就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毒害而被批判,知识被各种系统性和客观性的科目肢解变成碎片,缺乏体验和活动。但由于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现象让这些科目也带到了幼儿园,孩子过早地被各种繁重的知识包围而缺乏快乐的童年。各省市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要求从这个基点出发,将其具体化为严禁“集中授课或变相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各种科目的学习,强调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学习兴趣,所谓的“禁教”并不是禁止幼儿园教授符合幼儿学习方式的一切的知识教育。

2.经验对于儿童的发展不可或缺

儿童的经验虽然零散、不系统,但是却充满了属于他们本身的乐趣,极易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而由教师充当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给予他们一定帮助,能够极大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杜威曾说:“就某种意义来说,每一个经验,都应该为个人获得未来有更深刻更广泛性质的经验提供些什么,这就是经验的生长、连续性和改造的真义。”[3] 即吸收现在经验的意义能使我们对未来做同样的事做好准备,如果失去了这种能力,那么获得“一套地理、历史的知识,获得读和写的能力,究竟有什么用处呢?”[4] 但当前幼儿园里开设了许多旨在传授知识且超出儿童承受范围之外的课程,忽视了经验的作用,使儿童的厌学情绪高涨。“禁教”只是通过改变这种太过系统和规范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强调儿童的经验性知识的不可或缺。

3.注重儿童的涉身体验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禁教”的课程观更加强调儿童的生活经验,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具身认知的“涉身体验性”。这种理论来源于梅洛-庞蒂的身体观,它以身体体验为前提,强调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5] 换言之,意义、推理、概念、范畴、心智等都来自于身体的体验——是身体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所得的体验。具身认知理论关注体验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尤其在游戏中,身体的参与会将知识的情景运用形象地植入儿童的右半球记忆库,更能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幼儿时期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觉思维、表象思维,儿童对事物的知觉决定了儿童对事物的理解”。[6]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不应过于关注幼儿的高级思维开发,而要通过生活细节、开展户外活动、创造感知事物的机会来提升儿童对于学习的乐趣。

二、“禁教”论在课程实践中的异化

正如每一种新的变革都会遭到传统势力的压抑和反弹一样,幼儿教育的改革之路也充满了荆棘和反复,而且出现的问题“并非单单是课程政策本身抑或是政策内部,外部某一因素或几个因素所导致”,而是“内外结合、相互关联综合作用所导致”。[7] 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其在实践中出现异化的表征及原因。

1.“禁教”论在课程实践中异化的表征

通过“禁教”所要摒弃的是将幼儿园课程略为系统化、结构化、客观性,而剔除、摒弃学生体验、游戏的课堂教学,对于从内容到评价都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生活经验,注重儿童兴趣、情感素养培养的知识教学并没有盲目排斥。但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实施主体的多元性、差异性以及传统的教育观念的相左,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问题和误解,总的来说表现为三种倾向:(1)错将“禁教”当成“祛教”。这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表现,它完全否定“禁教”的存在和价值,竞争惨烈的社会,只有让幼儿更早接受知识学习才能生存,一味追求孩子的天才教育。(2)误认“禁教”是“伪教”。“伪教”者坚持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形式就仅是游戏和活动,而这种游戏和活动极少具有教育意义,目的和组织秩序混乱,完全依照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称之为“玩”。教师的职责就是作为游戏的发动者,关注较多的是幼儿快乐与否。(3)将“禁教”曲解为“无教”。“无教”认为真正的幼儿的教育就是不需要教育,意在让幼儿在创造的自然环境中成长,教师充当着保育员的职责,负责看护幼儿,不需要对幼儿实行任何有关知识学习的引导。

2.“禁教”论在课程实践中的异化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观念的相左导致实践中的软拖硬抗。传统教育观念对于新的政策改革自觉不自觉地具有一种抵抗作用,而这种抵抗主要表现在无视或有意为之。在这样的社会氛围和情况下,家长和幼儿园不惜祛除“禁教”政策的存在,盲目追求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顾孩子的身心需求,不惜拔苗助长,渴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于是各种吸引人眼球的早教课程像英语班、拼音班、奥数班等扑面而来,所谓的开发智力的兴趣班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课程大都采用的是讲授方式和枯燥的死记硬背。这些顽固的教育观念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对学习知识和探索知识的乐趣,也致使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新的教育理念更难以得到落实。

(2)实施主体能力不足造成对政策理解的偏差。教育部文件的主要涵义在于纠正当下幼儿园不顾儿童心理发展的系统、客观、剔除经验和游戏的课堂教学,各省市根据这一政策和各自的情况列出了具体禁止以“集中授课或变相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的课程科目,但个别行政主体在实施指导意见时,成了严禁幼儿园实施任何有关知识的科目教育。有批判者指出“部分省、地级教育部门近年来相继出台相关规定……明令禁止幼儿园教幼儿拼音、识字、唐诗、算术等内容”[8],“禁教”被曲解成了“伪教”或“无教”。政府实施主体的能力欠缺导致指导意见的异化,幼儿园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较低也同样会让政策走向“伪教”或“无教”。一直以来,幼儿园和幼教的准入机制都不健全,大量以谋求利益和低素养的人员流入幼儿领域。而这些重要的实施主体对于国家的教育政策根本没有消化和实践的能力,加之没有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于孩子需要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心理规律把控不到位,很可能就走向偏差。

(3)监督的不健全引发实践中对政策的执行惰性。不管是何种政策,离开有效的监督机制,都会有使原来的意图脱离轨道的可能性,幼小衔接机制的不健全让“禁教”的课程观缺乏实施的土壤,也就丧失了其最大功效的发挥。小学教育一直受到传统的教育评价和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决定着学校的各项荣誉,加之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平均,迫使择校和小学入学考试成为一股潮流。而且由于新的教育政策的实施都是对现存的教育问题的反思与纠正,注定其不可能被全部人接受,会有来自各方势力的抵制,如果这些势力因为共同利益或理念结合在一起将会使政策实施起来更加困难。因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可能带来的新利益还是未知数,这使得幼儿园和教师最自然的选择必然是‘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9]

三、“禁教”论课程观之突破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幼儿“禁教”的课程改革的路途还很艰辛,各种阻碍和屏障因素不可能简单地让位于新的变革,因此“禁教”论的实效也难以立竿见影。这就需要从根本上对此进行深入的改造。

1.强化对幼儿教育阶段的理论指导

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不可能靠一时一人的力量,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首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和引导各种传媒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只有让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正确理解幼儿课程理论,才能让其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时把握好度和方法。其次,幼儿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园共育。幼教专家、心理学家和幼儿园结合,不定期地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家长和社会人士将“禁教”理解为“无教”“伪教”“祛教”的异化理论。再次,任何文化都有滞后性,制度也不例外。因此,对于“禁教”论的实施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但前提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2.构建幼儿园研修的体制

提升幼儿教师的人格素养、实施生活课程的能力及独特、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首先,幼儿园要建立园本研修机制。基于幼儿学校的状况开展教研、科研、进修等活动,安排教师相互听课和评课,鼓励幼儿教师之间合作协商并对源自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反思、改进。其次,加强幼儿师范学校和幼儿教师之间的联系,即U+S形式的研修体系。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反馈,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增强幼儿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儿童实际实施课程的理论基础,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灵活的、多元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使即将踏入幼教行业的师范生得到了实践的锻炼。再次,开展校外专家培训。包括心理学理论、实践经验、教学方式的指导,逐步瓦解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抵抗与惧怕心理,使“禁教”的课程观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而为之的行为。

3.创建幼儿园园本课程

幼儿园课程出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因为幼儿园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小学教育的准备,仿照中小学而开设的并没有正规的课程体系。因此,构建幼儿园自身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幼儿园课程更多的应是经验性的游戏或活动,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从幼儿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和灵感,利用儿童普遍熟知的、可接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10] 但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处的集体教学不同于那种系统性较强的集中课堂教学,他关注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及幼儿的参与性,有一定的学习指向。[11]

4.完善幼小衔接的机制

教育监督的不到位或教育行政的观望和不作为导致幼小衔接的机制逐渐暴露出更多的缺点,让一些幼儿园和小学有机可乘,“禁教”的课程观一旦失去了良好的生长土壤,就很难扎根存活。首先,应杜绝小学为了筛选优质生而进行的测验和考试,防止择校,严格实行就近入学的准则。其次,最重要的是加快对中小学的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改革,实现“小幼”的衔接。再次,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参与,能有效地督促地方行政部门对违规的行为采取具体的惩处措施和力度。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刘小红,杨晓萍.幼儿园“禁教”思想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1).

[2][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

[6]秦安兰.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1).

[7]张良,韦冬余.论课程改革之复杂性逻辑:声辩及其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12(4).

[8]刘小红,廖其发.“禁教”:幼儿教育必须走出的误区[J].课程·教材·教法,2012(8).

[9]谷峥霖,傅淳.幼儿园课程改革“囚徒困境”的成因与解决[J].学前教育研究,2011(8).

第3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 知识内涵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信息是一种社会资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各个方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促进教育对象健康成长所具有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情操等。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1989年美国国书馆协会(ACA)理事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为:“个体认识信息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一般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和信息技能(技术层面)。笔者认为,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具备如下特点:知识层面上依据小学、幼儿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须有扎实的文学修养、心理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等专业理论知识,要成为一个幼儿教育的“全科教师”;意识层面即必须有较强的信息敏锐感、信息获得意志、能力、信息甄别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工作、生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层面就是能将信息加工转化成教学资源的自我素质。

二、小学、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幼儿园教师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一是部分学校老龄化加快,这在农村、山区小学尤为明显,教师分布出现了断层,据调查,部分学校48岁以上者占到了60%,信息知识也出现了萎缩;二是新招小学、幼儿教师80后居多,信息知识层面足够,但信息道德、职业理想还存在一定问题;三是撤点并校后部分初中教师分流到了小学、部分小学教师分流到了幼儿园,他们的信息素养还只是停留在小学阶段,对幼儿教师专业、幼儿心理学、保健等知识未系统学习。

另外,近年来教育系统一些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常常发生侵害幼儿身心健康现象。作为小学、幼儿园教师,在追求知识层面和技术层面技术上,还必须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因此,加强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加强教师的信息道德教育是其信息素养提升和信息内涵提升的重要保障。

三、提升小学、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小学、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一)转变信息素养观念,强化信息道德教育

首先,教师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教师既是新的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使用者和受益者,更应是一名信息素养的传道者,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教育,要有“信息危机意识”。 其次,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道德,是他们立身为教的根本和基础。再次,构建终身学习理念。瑞士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是:教师要习惯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生的好习惯,而信息素养使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然。

(二)鼓励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升素养品质

培训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也可以说是给教师一种最大的福利。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法规。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201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3年教育部又出台《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高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加强培训,科学正确引导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良好途径。

1. 集中脱产研修,共同提高

从2011、2012年两年看,国家为幼儿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些培训,直接服务于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脱产研修是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

2. 远程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

新课程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因此,学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解决信息闭塞、教学资料缺乏等问题,使自己能及时了解到新课程信息,掌握新课程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

3. 校本研修,让教师自主发展信息素养

近年来,在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过程中,各地倡导并开展了一种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研修方式――校本培训,是在学校里教师不脱离工作岗位,但很有组织有目标有活动的一种研修行为。在研究形式上,有基于课堂教学,如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等;基于专家指导,如专题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名师工作室等;基于同伴互助: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对口支教;影子培训;项目合作;基地活动;校际结对;区域联盟等。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三)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升运用效度

信息素养提升与工作是有机的统一,以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激发信息获得,强化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信息素养的价值;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才能有效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1. 高校、名校外派学习平台;2. 送教下乡平台;3. 博客交流平台;4. 活动交流平台。

(四)对照专业标准与指南,加强信息素养考核

2011年,国家出台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知标准、对标准,查不足,定目标是当前信息素养提升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引导与必要的考核,是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措施,只有外部的助推才能使内因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在于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素质和延续和拓展。小学、幼儿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信息知识补充、信息技术训练、信息道德的提升等,是教师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教师面向未来,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师信息素养也将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教师区别其他行业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杨剑屏. 信息素养──21世纪教与学的新坐标.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

[2]林正范,徐丽文. 小学教师专业与小学教育专业探析[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

[3]张海水.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个人书库建设初探[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0).

第4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训;需求

发展学前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的重要战略,广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学前教育发展机遇。在广西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大规模增加的背景下,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这使得我区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创新,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园骨干教师,以将不同层次的幼儿园推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广西幼儿教师发展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广西共有幼儿专任教师4.48万人,其中,分布在城区的专任教师占总数的40.71%;镇区的专任教占43.01%;乡村的专任教师占16.28%。镇、乡两级的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占总数的59.29%。

在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中,6.28%为高中阶段以下毕业,34.33%为高中毕业,50.92%为专科毕业,本科毕业的只占8.4%,研究生毕业仅占0.07%。数据表明,仅有不到60%的幼儿园专任教师拥有大学专科学历。(如图2所示)

幼儿园专任教师的职称情况,中学高级占0.22%%,小学高级占8.28%,小学一级占7.88%,小学二级占5.33%,小学三级占1.47%,未定职级的占了绝大多数,为76.82%。

幼儿教师接受培训情况。根据统计数据,2012年幼儿园接受培训总计16万人次,其中,接受国(境)外培训仅占总数的0.06%;接受国家级培训占2.25%;接受省级(自治区级)培训占3.4%;接受地市级培训占10.72%;接受县级培训占17.23%;接受校级培训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6.34%。在接受培训的人员中,国(镜)外培训、国家级培训大多为幼儿园园长参加,省级(自治区级)、地市级培训多为骨干教师培训,县级、校级培训多为农村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

综合以上分析,广西幼儿教师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理想

数据显示,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基本上呈阶梯状排列,城市公办幼儿园教师素质较高,县级公办园次之,农村的则较低。此外,有资格职称的幼儿教师比例低,我区幼儿教师无职称的比例接近77%,小中高、幼教高级、幼教一级、幼教二级四个比例加起来才占总数的23%。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教育常规不能建立,“小学化”教学倾向严重,而单纯的识字、计算教学又迎合了部分家长的需求,忽视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2.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会缺乏、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幼儿教师受培训机会较之前有所增加。但由于绝大多数幼儿园师资数量不足,一个教师包一个班,人员配备不足,园长、教师抽不出时间参加培训,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还是很少。即使参加进修学习,也存在工学矛盾突出、单位不支持学习甚至扣发工资奖金等问题。数据显示,参加幼儿教师的培训级别,大部分为园本培训,占66.34%,只有17.23%参加过县一级培训,参加地市级培训的比例更少,仅占10.72%,而有机会接受国家级培训与国(境)外培训为少数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的园长。此外,有部分教师反映,在民办幼儿园和多数公立幼儿园,参与培训所花费的费用还需要教师自身承担。只有少数幼儿园园长意识稍超前,能组织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能适应工作,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取得了专业学历,但由于学习不系统,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扩大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范围,特别是加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与分类培训的力度,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能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广西幼儿园专任教师培训的规模与结构需求

通过以上广西幼儿教师现状分析,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结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每班至少配备两名教师的规定,我们分析,至2020年,广西幼儿教师培训的规模与结构如下:

1.幼儿园专任教师培训规模需求

据统计,2012年广西共有在园幼儿165万人,幼儿园教职工7.9万人,专任教师4.4万人。对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2012年专任教师的需求数5.4万人,2012年的幼儿园专任教师的需求缺口为1万人。新增教师一方面满足幼儿园规模快速扩张对新幼儿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满足目前的幼儿教师配备需求(2012年师幼比平均为1:21,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1:7的师幼比)。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区学前一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分别达到85%和60%。到2020年,全区学前一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分别达到95%和70%。按《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每班至少配备两名教师,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综合以上各方面的需求,幼儿园专任教师培训规模需求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至2015年,广西处于幼儿园规模快速扩张时期,需要补充幼儿专任教师2万人以上;第二阶段,2016年至2020年,幼儿园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新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均有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能的需求,因而,对各层次专任教师开展针对性技能拓展培训将成为重点。

2.幼儿专任教师培训类型与结构需求

2013-2020年,随着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及学前教育本身的快速发展,广西幼儿教师对职后培训的需求会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是对新增幼儿教师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需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新增幼儿教师需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以取得从业资格,因而近期广西新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培训需求量大。

二是原有幼儿园教师进一步规范发展的需求。广西由于幼儿师资不足,很多原有幼儿园教师为小学教师或中学教师转岗而来,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伴随各级政府有关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落实,幼儿园将会进一步整改规范,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2013年前,幼儿教师的任职资格合格率需达到90%以上;2013年起,凡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在幼儿园及农村学校附设学前班任教。这一举措的必然结果是对转岗教师培训的持续性需求。同时,在岗的幼儿教师也需要接受技能提升培训,以适应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进一步需求。

三是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拓展培训需求。学前教育事业的推进与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必将推生一批具有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持续的自主发展能力、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尤其是2010年,广西“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入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试点工作的开展和推动需要一批具备指导、示范与合作能力、扎实专业技能的骨干教师和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带头人,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领广西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幼儿教师的培训类型需求集中于对新幼儿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对在岗幼儿教师的技能提升培训、对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拓展培训三方面。另外,根据调查,广西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广西县镇及乡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占总数接近60%,因而,今后培训对象重点应该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宜的培训项目。

参考文献:

[1]金日勋.新理念下幼儿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 2011.05

[2]吕耀坚,赵亚飞.建构有效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基于学习维度论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作者简介:

第5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一)幼儿教师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教学是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在内的过程性活动。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由于受到“双基”教学目标体系的影响,在教学准备中表现出过于依赖专家的倾向,即活动内容按照一种或多种专家编制的教材内容展开,而缺乏园本化或班本化的实践性活动,存在教学目标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重静态认知轻动态操作等问题。教学准备的充分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在静态准备影响下的教学实施阶段,其最显著特征为幼儿教师主导下的集体活动凸显、区角活动时间受限,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受到抑制,主动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缺乏统整课程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无法做到领域间的融会贯通。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的再认阶段。但由于目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较低、幼儿园内师幼比较低等原因,使得教师的反思呈现出多表面化、少独特深入性的特征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及时性、情境性反思的现状。

(二)幼儿教师的科研现状及问题

做科研是培养专家型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科研兴园”也逐渐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各幼儿园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加大了科研力度,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多注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学习,对直接与科研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不到位,因而存在着“科研无用”或“科研高深”等错误观念,从而出现了教师不搞科研或对搞科研有畏难情绪,以专家的科研“马首是瞻”的现象;同时,在实践中形成了盲目的“自信”,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现有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对三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能力等方面内驱力不足;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方面存在重培训、听讲座、外出参观,轻低下头来系统地研究自己、研究孩子,对自己科研能力判断不清的现状。

(三)幼儿教师的管理现状及问题

科学的管理是幼儿教师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障,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对教师的管理,在模式与组织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幼儿园内的管理模式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实行的是层级管理模式,幼儿园课程的制定都是层级化下移的,园长是决策者,大多数幼儿教师是执行者。这种层级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但是会给各班教师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进度压力,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结合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其次,从教育行政部门的培养模式看幼儿教师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养多是建立在社会本位论基础上。再次,从我国幼儿园仍以“专家为尊”的局面来看,幼儿园在管理上碰到难题时习惯于向专家讨教解决策略。但是假如专家不深入了解该园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其提出的意见不一定具有适切性,然而较迫切追求教育品质提升的幼儿园据此容易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改造问题。从上述对幼儿教师教学、科研、管理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本位的观念指导下,幼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都听从管理者的安排、专家的意见,个人内在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管理者、专家的要求与幼儿教师内在需求间出现矛盾。同时,由来已久的管理模式,使教师的主动性降低,幼儿园教育教学遇到“瓶颈”。因而,培养具有问题意识、注重自我素质提升的幼儿教师是缓解管理者与幼儿教师间的矛盾、提升幼儿教师主动性的关键,也是衔接幼儿园教学、科研、管理的桥梁。

二、创新型幼儿教师的内涵及特征

(一)创新型幼儿教师的内涵

在我国多位学者将创新型教师定义为将新方法运用于传统教学并能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的教师的基础上,本文将创新型幼儿教师定义为:在幼儿园内有一定的自,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教育契机,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下制定本班独特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内容,能进行同步的深度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教师。

(二)创新型幼儿教师的特征

1.反思习以为常的问题,构建新旧知识的联接无论当讨论处于十分有序的平衡状态还是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参与者都不会提出新的见解,而只有当他们对看法有冲突,但仍愿意继续讨论并互相倾听时,才会相互激发出新的想法。[1]所以只有当教师能接受和习惯自己周围的教学环境和文化状态但同时又想对此提出质疑时,他(她)才会有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才会去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习以为常”的问题,能让同一教学活动用不同的展开方式,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效果。这是因为,当外界刺激产生时,人脑会对已有信息进行搜索,使得旧知识与新刺激之间产生联系,从而对已有内部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新的建构。一个人在认识每一事物时,如果事物就外表和内部来说与他过于密切,他便难于认识它的内在本质,并且,如果它在外表和内部两种关系上与他过于密切,那么认识它的难度也在同样程度上增加,因此,一般地说,人是难以认识自己的。[2]而对于习惯了多年日常教学的幼儿教师们而言,这些教学已经和自己融为了一体,认为如此“上课”是理所当然的,已经看不出或想不到其他认识或改进教学的方法了。所以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就必须在自己外部表现自己,把自己同自己对立起来,也就是说,跳出问题看问题也许会发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去建立新的联接。2.关注幼儿的内隐行为,做好科研准备工作正如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是父母亲行为和精神的映射一样,艺术家的每个作品中都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艺术家将自己活生生地表现于作品中。[3]作品和文本的意义是透过物质本身而存在于解释者的理解中,存在于作品与解释者的对话之中。[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画家画作的理解不仅在于画作本身的着色和风格,更在于由画作折射出来的精神世界。所以推及到儿童身上,解读幼儿的想法,揭示幼儿的思维,除了与幼儿进行直接的交流互动之外,还应关注幼儿的隐性表现,以便找到真正关乎幼儿需求的科研主题。幼儿不仅会通过言语,还会用其他各种符号语言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如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绘画可以作为他们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绘画可以培养儿童思考、感觉和想象以及与他人分享想法的能力。”[5]通过雕塑即通过颜色和绘画把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的欲求在人发展的早期,即在幼儿阶段就已经有所表现。[6]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隐意识会对人的体验、思想和行动造成影响,但受影响的个人不会主动感受和表达。幼儿自由作画的来源正是幼儿自己内在的隐性意识和感受,教师主动对幼儿的及时关注和安慰对缓解幼儿的情绪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形成了有效的科研主题。3.关注自身生活,与教学管理融为一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充分利用作为教育资源之一的环境,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而幼儿园的环境除了物质环境外,还包括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指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7]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在幼儿园中,人文环境能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活动情趣和心理特征,并进一步作用到幼儿的人格发展;同时,幼儿通过与同伴或教师的交流来初步感受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并通过吸收这种无形的氛围来改变自身的行为,以此来调整人与人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其人格特征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作用。[8]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塑造人文环境的主要因素,因而幼儿会关注教师,关注教师的变化,并对教师的某些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也应该回应幼儿的这些兴趣,以自身被关注到的地方为基点,行使课程决策权,拓展教学内容,将自身生活和教学管理融为一体。德国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指出,当人面临外部世界的干扰和危险时,就会想进入一个安全舒适的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自己的房子。[9]并且为了获得一种居住的愉悦感,人类必须收拾房间,改善房间布局,以完成新的建构。在幼儿园中,教师是相对于幼儿而言处于空间中的灵活体,所以教师的变化对幼儿而言是一种认知建构上的改变,而教师关注自己的这种变化,回应幼儿对这种变化的兴趣,使之融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幼儿心理安全感和愉悦感的实现。4.敢于质疑专家意见,融合园所教研与管理针对幼儿园的发展来讲,专家是间断性参与的过程。所谓间断性参与是与幼儿园教师的持续性参与相对而言的,在幼儿园中,教师是每个工作日都在幼儿园中,与幼儿的互动、对幼儿园各项事务的关注是稳定的、连贯的,因而对幼儿园有整体性把握和感知,相对而言,专家则是进行部分性判断,所以二者对同一事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同的。例如,提出建议的专家由于不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史和活动开展状况,可能会对符合“园情”的教学活动提出错误性的指导意见。因此,执教教师的质疑也证明了教师立足本园实际进行创新,能有效实现幼儿园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融合。幼儿园质量的提升靠改革,而改革的基础是发现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事物的变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型教师抓住了变化,生成了问题,从而改变了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教育活动的目的是生产教学意义,而教学意义不是去追求抽象的、普适性的规律,而是在实际的教学问题、教学情境中“行得通”。[10]因此,当教师在教学中生成了教学意义,也就会生成园本教研的专题和内容,循此以往,教师自身教学和教研的提升会渗透到教师团队中,从而改变幼儿园的教学管理。

三、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策略

(一)内部策略

1.观察幼儿,拓展教师的智慧空间“有教育意义”的学习经验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及提问来获悉孩子们已知的事物,再据此安排各种经验,让孩子们发现他们尚未认知的事物。因而,首先是要听懂幼儿的声音。[11]教师要“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接触,给人以尊重,去接纳分析幼儿的声音,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复杂性,关注每一个个体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其次是解读幼儿的作品。幼儿的作品不仅是一幅画,一件手工,而且是幼儿的学习生活行为。教师通过点点滴滴看到幼儿行为背后的缘由,可以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最后是激活幼儿的环境。人类社会中最危险的现象是在环境中的孤独,教育中最危险的现象是思想和行为的整齐划一。因而,幼儿教师与幼儿必须去和环境对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忠实取向”转向“创生取向”,关键是要求教师对周围环境、空间及事物进行开发和利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环境中的资源,实现由布置性环境———展示性环境———探索性环境———激活幼儿学习环境的转变。2.聆听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生活习惯幼儿教师除了观察幼儿的生活外,还要关注自己的生活,即幼儿教师要把自己的生活“嵌”入幼儿的生活之中,把自己的生活作为职业生涯中的“音源”“教育源”去发现和实践。幼儿园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教师应该学会从教育的视角抓住生活中的教育素材,并在生活中习得一些教学资料,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养成一种职业生活习惯。这有利于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升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激发蓬勃向上的精神。3.转知成智,想法文字化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聆听自己的过程中,要做到将情境化的想法文字化,在自身实践过程中形成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12]因为将情境性的想法转变为有效性的课程,才能摆脱教学准备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过程而缺乏个别针对性的现状。想法文字化的过程容易使教师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化研究,从而实现把自身的教学行为作为教研、专业成长的有效材料,把日常教学中的鲜活事例、感性的经验及零散的知识记录下来,抓住精华的教育细节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把个人的独特见解撰写下来,从而实现科研与教学融合,与教育对象有效连接的效果。

(二)外部策略

第6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实践证明,解放思想能极大地激发工作活力,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从中小学转岗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不对口,他们在心中隔上了一层无形的“厚障壁”,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我留心生活中的每件事,捕捉教师身上的闪光点,积极创设工作环境,公平公正、因材用人,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消除教师“无用武之地”的困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孩子分秒离不开教师的视线,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为了改变教师的懒散思想和自由行为,我园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督促教师,促进其角色的转变。

(二)幼教思想的革新

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幼教事业,农村孩子的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农村孩子的福音。每一所农村幼儿园走在了教改的前沿,这就要求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革新教育思想。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很早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它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为出发点,让孩子直接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达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当前的幼教事业要求教师具有这种“活教育”思想,从小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

二、园本培训,历练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园本培训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好法子,也能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融合起来。

(一)发挥专业教师“领头雁”作用

我园充分发挥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与转岗教师结成师徒,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传授给这些非专业教师,非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思考,在实践中注入新的内涵,转化成自身能量,发挥更大的辐射效能。我们在配班时遵循“结对帮扶”原则,即专业教师带非专业教师,老年教师带年轻教师,在工作中相互扶持、相互带动。业余时间,专业教师带动非专业教师进行舞蹈、钢琴、绘画等技能的培训。每周组织一次骨干教师的观摩课,让其他教师亲临现场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活动,多方面切磋,不断提炼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我园的这些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确实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成为我园教师培训工作的主力军。

(二)创设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我园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由教师轮流组织,教师自主参与教研活动。很多教师都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供大家研讨,在不断的研讨和碰撞中转变观念。我园每月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和演讲比赛,历练教师胆量,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学期进行楼道、活动室、自然角的美化、绿化,创设板块清晰、画面新颖的主题墙,这不但增添了幼儿学习生活的乐趣,陶冶了幼儿教师的心灵,而且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练就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利用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加课堂技能展示活动、兴趣活动、区角活动等,并和家长一起交流经验,拓宽教师的学习成长渠道。

三、教师反思,提高效率

“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牛顿经过反思得到了万有引力”。我们农村幼儿教师缺乏的正是这种发问和反思精神,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懒于动笔、懒于思考、懒于研究。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要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一)专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不让培训流于形式,教师坚持写心得体会,把自己培训后的真实感受写成书面材料交由领导班子批阅。针对领导的指导意见,教师查缺补漏,再次反思、研究、书写。经过反复推敲,教师书写了许多心得体会,装订成册作为我园园本培训资料,这也是我园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经验财富。

(二)撰写教学反思及论文

第7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活动内容是音乐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是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依据。幼儿园音乐活动主要包括韵律活动、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打击乐活动四个主要部分。教师在选择内容上首先要考虑学习的连贯性,相关知识的连贯性,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具体水平进行相应的改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因为只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教师可以对于活动的内容可以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删减,同一个主题在内容大、中、小班的差异可以横向与纵向进行一个分析,横向内容相当,但是纵向上对内容的深度、时间、程序就会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就会有差别,教师需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进行选择,所以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二、活动组织

如何组织音乐活动是幼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首先要有清晰的活动流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是分几个环节进行的,活动应当紧紧围绕活动目标,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其控制能力比较弱,必须要在每个环节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进入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活动开始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活动内容进行铺垫,使得后边的音乐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例如音乐活动《春天》,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个充分的活动准备,让幼儿说说自己心中的春天、用画笔画春天、跳自己心中春天的舞蹈等等形式,这样引导幼儿进入春天的一个状态,为下面的活动做一个充分的准备。活动的过程一定要建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例如在歌唱活动中可以加入音乐欣赏,不仅是去学会唱而已,还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表情等进行表现,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结构的变化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用一些词语代替节奏,当幼儿可以体验歌词和节奏的关系时,就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填词,还可以参考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提到的“声势”,就是把身体当作乐器,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进行表演,这主要是让幼儿掌握节奏和加强肢体的协调性,幼儿对这种形式十分的感兴趣,乐于接受。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当启发引导幼儿勇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播放一段音乐后可以提问幼儿想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充分展开联想,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中无论是韵律活动、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打击乐活动中的任意一种活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教师需要在音乐活动中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重视幼儿的主观体验,鼓励幼儿自由地去想象和创造,让音乐活动的过程变得趣味十足。

三、活动评价

第8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乡镇幼儿园 示范 引领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141-02

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承担着指导、示范和协调本乡镇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任,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目标,而措施之一就是要“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这对于逐步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凸显教育公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的“领头羊”作用,让其真正发挥在农村学前教育领域的“中心”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以更好地带动其他村级幼儿园的发展,我们从教育理念、幼儿园课程更新、幼儿园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抓内涵、练内功,挖潜提质增效能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农村幼儿教育的骨干,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

(一)加大硬件设施的配备

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学校筹资、教师自制等形式修建了高标准活动室、配备了幼儿用床、桌椅、图书、食堂、卫生保健器材、信息化设备,各室健全,区角丰富,为孩子们创设了温馨优雅的室内外环境。

(二)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基本功训练、外出学习、请进来指导、参加县级教育联盟、园际间交流展示、家幼亲子活动、一日开放、技能展示等活动,优化研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保教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不断规范办园行为

严格执行《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借助城区幼儿园的督、帮优势,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范预案,建立健全家园共育机制,规范保教过程,优化管理,发展办园内涵,进一步提高园务管理水平和办园行为。

二、多形式、拓载体,互动交流促成长

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引领示范指导作用,主要应从提升教育理念、规范幼儿园课程、优化幼儿园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

(一)送下去交流

我们定期组织中心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到村幼儿园开展“送教入园”活动,给她们讲解最新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技能技巧辅导、教育教学示范指导等活动,和她们共同修改教育活动计划,共同制作教具和学具,对一日活动的安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并对早操的编排、教师带操等日常教学常规提出详细的要求,帮助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村幼儿教师不出门就能观摩到高水平的教育活动,帮助她们从教学上“脱贫”。

(二)请上来学习

1.中心园积极搭建培训平台,定期邀请城区幼儿园一些理论水平较高、思想观念新的园长、教师在中心园开展理论讲座,将最新教育理念、名家教育思想及时传达给基层园的老师,帮助她们从思想上脱贫。

2.发挥中心园教师专业技能的优势,培训全乡幼儿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3.邀请村幼儿园教师参加中心园教研活动、观摩一日教育活动、家园开放日活动和幼儿技能展示、园本教研成果观摩展示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帮助她们将理论“消化”,并不断汲取“营养”。

(三)畅开怀研讨

只有将研与训有机结合,才会使她们既“吃饱”,又吃好。通过集体研讨、个人交流、园际交流等形式,教师们畅所欲言,共同交流幼儿园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心得,取长补短、既发挥了示范作用,又促进了自身发展。

(四)开大门办园

为了使幼儿园硬件与软件方面得到资源共享,我们以中心园为中心,发挥网络优势,通过县教育信息网、教育空间,参加QQ群、博客论坛,实现网络集体备课,共同开发园本课程,共同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帮助村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提高她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还通过网络研讨会、交流会、文本传递等方式,将育人和教科研方面取得的经验推广到其它园,实现了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先进管理经验的共享。

三、定制度、求规范,长效机制促发展

工作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闯出一片天地。

(一)工作安排常态化

为确保中心幼儿园的示范、帮扶、引领等活动落到实处,要求中心幼儿园将示范、帮扶、引领等活动与园务工作、研训活动、业务学习同安排、同落实;要求教师将示范、帮扶与业务进修、教研活动统筹安排,并经园务会审核后下发实施。

(二)活动开展规范化

要求各项活动做到:活动前有计划、有方案,遵循“四不让”原则,(即准备不充分不让实施、目标不明确不让实施、组织形式单一不让实施、参加人员不明确不让实施),活动中建立互助小组,组团开展活动,活动后有小结、有反思,以此确保各项活动的规范运行。

(三)落实考核制度化

第9篇:幼儿教师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主体;教育合力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稳定阶段。幼儿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有意识或无意识相互实施的教育及影响,可以是长对幼、也可以是幼对长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不仅包括家长、幼儿及对幼儿产生影响的其他家庭成员,还包括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对幼儿发挥指导作用的学校和对幼儿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重视以家庭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统筹社会各类资源,才是真正的重视家庭教育。幼儿期为人一生的充分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的认知、行为、个性、情感及态度等基本上在幼儿期初具雏形,而家庭教育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且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幼儿家庭教育的成功,不仅造福幼儿个人及其家庭,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和谐。

近年来,幼儿家庭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学者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家长们一些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也逐渐得到改善,比如,传统的“家长制”、“不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教育观念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逐渐消失,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正在建立。近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对我国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家庭教育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已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

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孩子就是镜子中的自己。家长要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榜样,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说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使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变成最有用的方法呢?建议:

1.这里的“说理”不是不让家长说理,而是家长对幼儿的“说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以简洁明了为宜。但“说理”有时会让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幼儿树立起“说到做到”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实际的体验。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通过体验的方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周围的事物,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幼儿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2.家长们经常会说自己家的孩子不懂事,不守纪律,整日对其苦口婆心,效果却欠佳,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掌握培养孩子纪律感的方法,没有真正了解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只对孩子说教,不能培养孩子内在的、主动的、积极的纪律,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活动培养儿童的纪律,活动是幼儿内在生命力的外在表现。通过活动,孩子在纪律养成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会形成孩子的“第二天性”,即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自由与纪律不是对立的关系,建立在自由基础上才是真正的纪律,且孩子的纪律不是叫孩子不许动,而是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的守纪律。

3.为什么家长经常说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家长为孩子树立了爱发脾气的坏榜样。家长“发脾气”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性情的培养。理智的家长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明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础,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用正面教育的活动方式替代“发脾气”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教育。比如幼儿犯错误了,家长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设定的情景活动中明白自己行为的不良,而不是“发脾气”。

4.不要刻意用感动方法,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父母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努力挣钱,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等感动的话,利用幼儿的情感,去感化幼儿,但收效甚微。要知道一个刻意用感动的家长是培养不出一名真实的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对家长的用心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家长应该少说多做,尽可能听取孩子的意见,用实际行动去感动幼儿,行动才是最好的道理。

二、尊重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立地位

1.家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建构者,而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被动的接受者。幼儿虽然知识和经验不及成人,但具有自然的好奇心特点,会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周围的一切环境,并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这种环境是自由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有秩序的、轻松愉快的,能够促进孩子与环境积极主动的互动,使孩子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进而促进孩子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幼儿的独立地位,不要成为孩子生活中的“包办者”或“替代者”,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上,耐心指导,让幼儿自己学会穿衣和吃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发挥想象玩玩具和游戏时,不用成人的固定思维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2.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家长更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育儿观,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探索幼儿身上的学习价值。家长向儿童学习,不是学习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曾经拥有的美德和寻找失去的童心,学习儿童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及创造能力。家长向幼儿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幼儿、教育幼儿,从而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和幼儿的相互学习,可能某一领域家长是幼儿的主人,而另一领域幼儿是家长的主人。因此,家长应该多多蹲下身来,倾听幼儿的心声,成为幼儿的学生,向幼儿学习,就如思想家老子告诫成人要“复归于婴儿”,这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

3.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的“敏感期”。幼儿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特征,也具有阶段性特征,正如蒙台梭利提出,要善于抓住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有速度,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因此,家长要随时留心观察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的这种心理现象,及时地引导、帮助和鼓励,尊重幼儿在“敏感期”对事物的兴趣及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励幼儿潜能的发挥,不要错过良机而遗憾终身。

三、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家庭作为教育幼儿的第一场所,作为教育幼儿的原生态环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式与内容上都比家庭教育更正规,幼儿园会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兴趣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呢?

1.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幼儿园要挖掘各种家园沟通渠道,比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等。在园长、幼儿教师、保育员三大幼儿园主体的引领下,发挥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和优秀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幼儿园也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物质是精神之基础,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更能调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2.丰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幼儿园要邀请专家主持家庭教育的讨论会、座谈会及演讲会,举办关于父母教育的培训讲座及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家长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庭观及育儿观,增强家长教育幼儿的本领,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信心。幼儿园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家庭工作指导服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真正地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方法。

3.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幼儿园要充分做好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比如,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宗旨及任务,增强家长教育的责任,加强家长正确的教育意识。家长委员会还要编印其家庭教育的指南及专题手册,做好家长科学育儿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营造家长科学育儿的良好家庭氛围。家长委员会要发挥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及父母的宣传力量,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各种家庭教育现场指导实践活动。

4.办好家长学校。幼儿园要将家长学校纳入自己的工作管理范畴,家长学校要聘请专家学者,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成研究团队,设计出实际的、具体的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同时,开发家庭教育教材、指南及活动指导手册。家长学校还需要设计各类有吸引力的、符合家长时间的课程及活动,吸引广大家长积极参加与学习,调动家长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统筹家庭教育中各类社会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说明幼儿的发展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承担起为社会造就人才的责任。社会也承担着教育人的责任,这就需要发挥社会在家庭教育的力量。

1.构建家庭、社区教育基地。社区可以邀请社区的各界人士,成立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和家长队伍,共同创设家庭教育社区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家庭教育幼儿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促进整个社区精神文明的提高。

2.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正如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挥企业、社会团体、机关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比如依托幼儿活动中心、亲子乐园,为城乡幼儿及家庭提供教育指导服务,促进城乡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社区积极调动幼儿园优秀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教育“双赢”目的的实现。

3.鼓励和支持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广泛开展适合这些儿童特点和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调动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性,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个社会幼儿教育质量。

4.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家庭教育以家庭为核心,不仅需要家长要时时刻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蹲下身来去倾听幼儿的心声,还需要家长积极主动地联系幼儿园及社区,充分利用幼儿园及社区的资源,共同教育好孩子。

家长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每学期、每周、每日的教学活动安排;多与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及保育员交流,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家庭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切不可以工作忙为借口,错失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良机;社会作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对幼儿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及时性、适应性与补偿性等特点。

家长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多带幼儿去参观博物馆、海洋馆、美术馆、歌剧院等社会场所,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展幼儿的信息量,拓宽幼儿的学习空间。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场所,让幼儿从社区人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综上所述,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大,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但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不能相互孤立,要形成教育幼儿的合力。因此,幼儿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核心作用,在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下,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才是对幼儿最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8.

[3]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岳玉阁,卢清.“儿童是成人之师”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0).

[5]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