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生育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新时期人口形势
我国自七十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即平均每对夫妻生育不到两个孩子。推行计划生育三十多年以来,我国一共减少了约四亿人口。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口形势更加复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现有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与人口流动状况和流动人口需求尚不协调;随着人口变化与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功能大大弱化,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减弱。另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1.2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问题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正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转变的途径与发达国家的转变途径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出现新的问题:首先,人口素质偏低。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思想的潜入,生活水平越高的人群特别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已发生了巨变,“丁克族”在城市穿梭屡见不鲜,然而与之相对的部分农村青年却还持有“延续香火”传统老旧思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就可能使城市的孩子越来越少,而农村户口的孩子比例渐增,从而拉低了未来我国整体人口素质水平;其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国际上人口老龄化现象普遍存在,其中以日本和中国最为突出;最后,人口分布不均衡,资源分配不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口分布随着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而发生变化,如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地区流向沿海经济带,又从沿海向中西部流动。城市化的发展、户籍制的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引起的人口流动和集居,无不加剧了我国原本就不均衡的人口分布现状。
2.新时期计划生育问题的对策
2.1提高人口素质
在国家政策方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提高我国未来人口素质量身定制更为全面、人性化的法律法规;在家庭生殖健康方面,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是卫生与计生部门的长期工作之一。生殖健康教育包括:婴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男性生殖健康、女性生殖健康、更年期的预防、避孕节育等。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取决于他们0-3岁人口潜能的开发,因此普及生殖健康应该从小抓起。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子女的性格特点对子女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使他们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2.2改善人口结构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孟令国等人采用人口――发展――环境(PDE)模型预测了我国2015-205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若继续实行七十年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现象势必加重,因此,实施中等生育率方案,即实施二代计划生育政策将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
2.3调节人口分布
现阶段人口分布不均的主要是城乡分布不均和西部沿海分布不均。因此,要想改变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可以通过提高乡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如加快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家庭农场政策,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等,从而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中西部而言,国家的优惠政策也不在少数,只是应加大国家政策新法的宣传,鼓励高素质人才去西部发展,从而实现人口的再分布,以达到缓解区域经济压力的目的。
为了加强计划生育手术护理管理,提出护患关系、护理工作及受术者隐私、不可预知风险等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39-01
计划生育手术与其它手术存在的最大区别是其对象是健康人,其手术需要是政策需要与以人为结合,因此其护理特点与其它护理有着一定的不同,由于不是受术者的本人意愿,因此所产生的问题也更复杂。这就要求每一位护士,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更好地履行责任,保护受术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下面就计划生育手术护理中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及其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1 计划生育手术护理中存在问题
1.1 工作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等的制定实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计划生育手术护理,同时也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的规定,既要懂法又要做好护理工作,是从事计划生育手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1.2 举证责任倒置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由于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降低了老百姓打官司的门槛,护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护士行为上稍有闪失或者言语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发护患矛盾,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如何在正常开展工作同时,依法管理和自我保护双赢,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3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3.1 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
护理文书是严肃的法律文件,要求书写准确、及时、完整,它包括体温单的填写、执行医嘱后的签字记录及新生儿护理记录等。其潜在法律问题表现如下:①体温单的入院时间应和医生记录一致,可反应入院时孕妇状况和医务人员处理的及时性,对体温单上的体温,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随便填写,容易延误治疗时间,如未引起医生重视,成为事故的原因之一,护士将负一定责任。②医嘱是护士执行治疗的依据,护士无故不执行医嘱易被。如护士处理临时医嘱时不执行查对制度,漏抄输液治疗卡而在临时医嘱本上签写执行者姓名及执行时间,致使未能得到治疗,如因此发生严重后果,护士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③如果因为自身原因粗心或,造成严重后果,护士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3.2 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生育手术护理工作中护士为了保证操作稳准,必须严格履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它是护理技术操作的指南和依据,是具有权威性的法典。一旦出现纠纷,首先查是否按常规操作,违反常规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1.3.3 急救药品、设备准备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生育手术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关系的是健康人的安全,特别对抢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急救药品、物品必须做到100 %准确到位,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否则势必会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如是因为平时准备不足导致事故发生,责任护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4 受术人员的隐私权问题:
由于计划生育手术工作的特点,需要了解孕其的婚育史、月经史、既往史及个人史、家族史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本人或家庭中的隐私。此时受术者有权要求护士给予保密,而护士必须明确认识到了解受术者情况是为了工作需要。因此,计划生育手术护士应持审慎态度,为之保密,若随便谈论,造成扩散,则应视为侵犯了受术者的隐私权。
1.5 不可预知风险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医学和护理学都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某些内涵还属于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举证责任倒置实施后,面对一些高风险的医疗护理活动,护士就面临两难的境地,对是否大胆尝试存在顾虑,搞不清自己该干什么,出现比较强烈的任务冲突。
2 对策
2.1 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计划生育手术护士应熟悉护理业务与法的密切关系,了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护士条例》、《刑法》、《宪法》、《民法通则》等,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知识,从典型实例中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要分清哪些行为构成侵权,何种后果要承担民事、刑事责任,使护士在执业中学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自觉在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职尽责地为受术者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维护职业形象。
2.2 提高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思想认识。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是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患和谐的必然要求。要高度重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计划生育手术护理中,要充分体现公益性,落实各项惠民便民措施。
2.3 实施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整合基础护理、手术情况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受术人员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手术、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服务对象给责任护士,护理难度大的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责任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服务对象沟通,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
2.4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是保证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护理纠纷的重要法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是计划生育手术护士的基本守则。因此,在计划生育手术工作中要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遵章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2.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护理文书不仅是护理工作的需要,而且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事件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必须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及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应严格执行每日查对制度,严格把关。
2.6 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到位: 手术随时都会遇有紧急情况,所以,急救器材、抢救物品、急救药品一定要准备到位。应采取专人负责,每周检查1次。检查时,注意常出问题的一些死角,使各项急救器材处于良好的应急状态。
3 结语
在计划生育手术护理工作中总是存在许多问题,作为计划生育手术护士,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树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责任护理模式,充实护士队伍,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能力建设,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推广,保障受术者的健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国人口发[2006]34号
[2]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持司《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护理指南》2005.12
[3] 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3.
内容摘要: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政策运行层次低,部门缺乏协调,政策衔接不足以及偏重激励,忽视约束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利益导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因而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和创新工作格局。
关键词:计划生育 利益导向 制度运行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转变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地位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新形势下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根本性转变,开创了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利益导向政策的具体实践
(一)国家层面的利益导向制度建设
关爱女孩行动。关爱女孩行动是我国开展的一项旨在提高女性地位、维护女性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进男女平等、形成新型婚育观念、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向女孩和生育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各种服务,或者在制度上向她们进行倾斜,使她们从中受益的一项社会活动。2005年“关爱女孩行动”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引导着各地利益导向政策的制定,成为利益导向机制事实上的实施载体。
奖励扶助制度。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奖励扶助制度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2006年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奖励扶助制度是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和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直接奖励扶助的一项政策。
“少生快富”工程。 “少生快富”工程的全称是“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是国家针对西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为稳定西部地区低生育水平以及实现西部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组织实施的一项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经济奖励和政策扶持,在生育政策比较宽松的地区鼓励符合政策规定可以生育3个孩子的夫妇,放弃生育1个孩子,并采取安全、可靠的长效节育措施。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又称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2007年8月,我国正式出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并在全国中、东、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主要内容是对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满49周岁后,按规定条件由政府给予一定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二)地方层面的利益导向实践
奖励制度。一是落实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二是节育奖,即对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终生不再生育的农村家庭给予一次性奖励或按月给予奖励。三是贡献奖,主要是对“一女户”符合再生育政策而放弃生育指标,自愿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四是法定奖,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制度。优惠制度是一种对计划生育家庭减免一定数额的费用或给予一定补助的利益导向制度。目前的主要做法是收入分配上的优惠以及教育和就业方面的优惠。优先制度。优先制度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独生子女家庭和“二女户”家庭进行倾斜和给予照顾的一种利益导向制度。扶助制度。这一制度主要以“三结合”工作和“少生快富”工程为操作平台,一方面着力解决农村计生贫困户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将具体扶助措施与发家致富相结合,使计生家庭真正实现少生、优育、快富。保障制度。首先是养老保障。主要形成两种模式,一是纳入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是医疗保障。很多地方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制度载体,通过给予参保补贴的方式,使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家庭优先优惠享受到医疗保障。第三是公益金制度。政府设立的扶助特殊计生家庭的公益性基金,援助对象主要是独生子女父母意外伤亡、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家庭和计划生育低保户等。第四是独生子女保险。政府为独生子女家庭买单办理商业保险,提高独生子女家庭抗风险能力的一种利益导向制度。惩罚制度。奖励扶助重在利益激励,依法惩处重在利益制约,二者相辅相成。在当前人们的婚育观念仍较落后、政府财力有限的现实情况下,依法制约应成为利益导向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惩罚手段主要是向不按政策生育的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近年来,很多地方逐步建立起了“惩处多生、奖励少生”的合力机制,加大了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力度。
利益导向机制建设面临的挑战
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在导向上的冲突。近几年,国家实施“民生”工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政策,实实在在惠及了千家万户。但是,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按照家庭人口数量进行补助,或根据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筛选,在导向上没有考虑计划生育的因素,没有考虑计划生育家庭的利益,反而使计划生育家庭失去了以往从这一部分政策和项目中得到的优先、优惠,而且由于家庭人口少,得到的优惠和补偿远不及多子女家庭,客观上造成了“多生多受益”、计划生育家庭吃亏的现象,形成了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矛盾和冲突。
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亟待提升到国家层面。利益导向制度设计中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制度依然滞后,实施中的奖励扶助等项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计生家庭的养老问题。很多地方也在积极进行尝试建立针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夫妻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局部加以实施。但是,由于国家缺乏相关政策,各地自主实践的结果是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政策遍地开花,这一方面形成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的发展趋势,不利于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另一面受地方财力和制度规范性的影响,这些地方性政策的前景难料,一旦中途夭折必然会失信于民,也会影响到利益导向机制的公信度。因此,由中央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目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只有上升到国家层面,才能使这一制度更具稳定性、长期性和规范性,才能体现基本国策的特点。
因此,由中央政府出面制定和实施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目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只有上升到国家层面,才能使这一制度更具稳定性、长期性和规范性,才能体现基本国策的特点。利益导向政策多而散,缺乏系统性。已经出台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扶助等制度,除了奖励扶助制度外,都是各有各的做法,对象、标准不一,各种单项措施帮扶金额都不大,有些措施还缺乏连续性。种类繁多的政策缺乏整合且力量分散,既不利于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的整体推进,群众也难以做到知情,从而影响了利益导向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具体保障措施,奖励优惠政策兑现难。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工作基础不同,国家和各省制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多是一些原则性规定,对具体的兑现方法和兑现措施没有明确的规定,给各地留下了很多的自主空间。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随着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用工形式越来越灵活,企业在兑现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方面的积极性比较低,也难以对其进行监督。同时,由于缺乏配套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于兑现不力的地区和单位,人口计生部门往往又无能为力,从而造成“兑现与不兑现一个样、兑现好与兑现差一个样”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兑现难的问题。处罚弹性大,激励效应难以体现。对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社会抚养费实际征收的标准过低。另外,一些计生部门和基层政府没有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意图超生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超生成为事实,便“缴钱了事”,一些地方甚至存在 “放水养鱼”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群众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负面的诱导现象。
相关建议
一是准确把握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与各种惠民政策的衔接,确保计划生育家庭真正得到实惠。二是紧紧把握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这一主线,借助当前我国正在部署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这一有利时机,推动建立国家层面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三是不断总结各地利益导向制度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国家层面利益导向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加强部门协调并整合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四是健全各项制度实施规范,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利益导向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五是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着力点,强化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医疗制度,给予人民群众更好的医疗保障,我国不断扩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医疗机构数量,提高财政支出水平。在这一背景之下,各地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必须改变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创新,从而促进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
一、基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现状
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对我国计划生育的开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计划生育服务站的财务管理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其有效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的参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要加强对其宣传工作,促进政策的实施。
其次,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现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越来越追求信息化、科学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管理需求,所以各部门应该定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
再次,对药品的管理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还要涉及到许多医药品的使用,如果药品管理不善也会影响管理整体水平。
最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服务工作。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计划生育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由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属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其经费支出都属于财政范畴,所以其财务管理也是采取财政预算经费管理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计划生育的工作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不仅要完成国家规定的政策性活动,同时还需要进行一些盈利性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给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财务部门一定要切实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当前基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存在中众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基层计划生育单位,许多进行财务管理的人员并不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他们大多数是凭借着自己原来的工作经验进行工作,这
98
样的工作方式缺少一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导致财务管理过程混乱,账目不清。现如今,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财务人员的专业性,但是基层财务人员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人才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也使得各机关单位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普遍追求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其人员不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业务技能,能够很好地处理基层财务管理工作。
2.财务制度亟待完善
规范化的制度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基层单位应该根据相应的法律制度制定与之对应的管理措施,使得基层计划生育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基层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动态的监督体系。财务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管,各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随意,管理涣散。其次,支出流程的不规范。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工作人员在批准款项支出时随意性大,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实际的操作,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实施。最后,内容的不真实性。由于工作人员工作随意性大,导致财务内容缺少真实性,尤其一些财务工作者利用职务之便,随意更改款项金额,给基层工作单位带来一定的损失。
3.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
财务工作的合理进行,主要是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旨在更好的促进基层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内外两部分进行准确核算,从而反映出最真实的账目情况,但是由于内外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实效性差,导致工作开展的效率较低。另一方面,财务部门没有针对目前的发展形势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使得工作开展没有跟上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处在一个滞后的状态。
三、完善基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1.构建动态管理机制
基层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管理部门应该采取动态的管理模式,工作者要结合社会发展状态进行适度的调整,使整个管理动作部门都能够根据管理机制的不同进行适度的调整,使管理模式更加完善,管理方法更加有效。动态管理机制的制定需要管理部门自上而下相互配合,使部门员工都具有一定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纪律意识。
2.对计划生育服务站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促进收支平衡
要想提高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的效率,必须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切实保障每笔金额的正确性。财务管理工作要与上级相互配合,确保财政收支相互分开,保证账务的清楚明确。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要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确保金额的准确性。计划生育服务站除了收取的医药费以及服务费用外还包括一些罚款,对于这些资金的收缴一定如实上报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同时对于部门的财务支出要做好财务预算,明确财务支出细则,为保障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的正常运行,一定要准备足够金额的储备金。
3.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效的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立在高素质人才基础之上的。基层服务站应该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要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得财务工作者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给工作人员宣传国家的政策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将其培养成具有高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完善调解资金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关键词】农村 计划生育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8-01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演变出的各种计划生育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悉心研究。
1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早婚早育、高出生率、重生男、轻生女的“早、多、男”的生育观念影响仍然十分严重。这么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相当一部分青年已经抛弃了这种观念,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比较严重,制约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这也直接造成农村人口性别比逐年持续升高。
1.2 婚姻登记制度变革的影响
1.2.1 育龄群众基础信息难掌握 新条例规定进行婚姻登记的人员,只需提供双方的身份证、户口簿即可进行登记,不再对双方户籍所在地或者工作单位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作任何要求,使人口计生部门不能如实掌握当事人双方婚姻史、生育史、尤其是未在本地登记结婚人员的过往信息。
1.2.2 影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的医学检查是保证出生人口素质的良好做法,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关卡。强制婚前健康检查的取消,造成参加婚前检查的人员大幅减少。事实上,因为父母本身患病或者双方血型不合而造成出生婴儿的缺陷甚至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农村出生人口素质的一大隐患。
1.3 户籍制度改革及城乡一体化的影响
1.3.1 增加了奖惩政策的执行难度,造成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上加难 从惩罚方面看,公民违法生育要交纳一定数额的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社会抚养费征收对城乡居民使用不同的标准。但是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村民由农村户口变为城镇户口后,仍然长期居住在农村,缴纳社会抚养费时,拒不按照城镇标准上缴,坚称应该依照农村标准执行。从奖励方面看,国家规定了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公民的一些奖励优先优惠政策,但是城乡居民有很大差别,居民户籍性质改变后,怎么兑现奖励优先优惠政策?这些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完全执行有很大的难度。
1.3.2 增加了对育龄人群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难度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虽然从长期看能结局人户分离的问题,但在短期内将加重人户分离的现象。原因在于,由于各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的程度不同,管理对象出现新的交叉。有的户口在一个地方,居住在一个地方,而工作在另一个地方。此外,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减弱了原户籍对人的束缚,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而流动育龄妇女的大量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育龄人群的跟踪管理难度,违法生育现象比较普遍。
2 改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对策
2.1 深入开展宣传活动,转变农村生育观念
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升高如果持续下去,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会影响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危害女性的健康和安全,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运行。
2.1.1 加强基层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工作主体认识水平 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我们各级计生工作人员,尤其是相关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战略性,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2 以家庭文化建设为重点,提升宣传的实效性 动员大众媒体和社会力量,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的观念,对传统婚嫁、祭祀、宗族传承等习俗进行积极扬弃,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以文化感召力促进性别平等、社会和谐。
2.2 强化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2.2.1 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基层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稳定,调配招考专业技术人才,充实村级的计生专(兼)职人员,逐步建立全覆盖的计生管理服务网络。
2.2.2 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乡镇政府可以从每年委托收取的社会抚养费中拿出一部分在村级实行婚育新风进万家评选活动。另外村委可以有意识的向活动提供宣传支持,通过村版报和村委广播宣传的方式让村民树立婚育新风意识。
2.2.3 加强对村级计划生育专干的培训和严格计划生育专干的选拔 村级计划生育专干的计划生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人物,提高村级计划生育专干的素质和服务意识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知。通过加强对村级计划生育专干素质的培养,建立一支有热心、有爱心、有恒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五有”计划生育专干队伍。
关键词:避孕药具;计划生育;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资源相对有限,使得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自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避孕药具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优生优育、满足人民群众避孕节育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避孕药具管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如何提高避孕药具管理水平、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开展已成为广大计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论述如下。
1 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计划生育工作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其质量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其中避孕药具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领导不够重视,管理责任模糊 有些分管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避孕药具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检查、指导和督促,工作力度也不够。尤其突出表现在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以及待业人口等情况下大。有的分管领导将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完全交给计生站,导致职责混淆不清、管理责任模糊,无法将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2经费短缺 受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避孕药具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单位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避孕药具仓库面积不够、缺乏必要的加湿设备、降温设备和消防器材等设备。②部分地区未及时落实药具管理人员的报酬,不能保证避孕药具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③避孕药具的发放渠道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和方便领取,不利于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工作的顺利开展。
1.3人才匮乏、避孕药具管理水平失衡 目前,在基层计生工作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避孕药具管理岗位,基本都是由其他人员兼职,导致避孕药具管理队伍的工作量大,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做好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同时,所兼职的基层药具管理员整体素质偏低,那种既精通业务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隐患,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避孕药具管理工作的要求。此外,由于避孕知识宣传和随访服务工作的不到位,导致避孕药具管理水平失衡,对该项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发展不利,也降低了广大群众对避孕药具使用情况的知晓率,也无法及时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给育龄群众的身心带来伤害,同时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4难以准确掌握育龄信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流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在大量人口长时间流动的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掌握其就业情况和生育行为信息,给避孕药具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
2 提高避孕药具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针对避孕药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2.1夯实基层基础,在工作中做到重点突出 分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基层基础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各级避孕药具管理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基层药具发放及管理制度,明确药具发放对象,做好随访和信息收集及分析工作,及时解决药具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避孕药具改革方案,突出制度建设,努力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2.2提高避孕药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提高避孕药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培训等方法使其了解更多有关药具管理工作的常识,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还要重点普及避孕药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不良反应,使避孕药具管理人员在宣传和发放避孕药具工作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宣讲提高广大群众对避孕药具及其使用方法的知晓度,切实发挥避孕药具的作用,进而将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避孕药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耐心的开展工作,积极与群众进行交流,认真细致的回答避孕对象提出的问题,以良好的工作状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获得群众的肯定和信赖。
2.3创新避孕药具服务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务工之后,避孕药具的管理难度也进一步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应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提高育龄人群对避孕知识的知晓率。还应积极探索和创新避孕药具服务机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渠道畅通,做到按需发放和保障供应,建立并完善避孕药具服务体系,加大新型避孕药具文化的宣传力度。
2.4加大经费投入 首先,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使避孕药具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对避孕药具的计划、分配、调拨和质检等工作加强指导和管理。其次,要提高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大仓储投入。避孕药具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关系着群众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对药具进行抽查,定期通过盘存、翻仓等手段掌握库存药具的实际情况。
3 总结
避孕药具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人们控制生育及避免妊娠的重要工具。避孕药具管理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在工作中应善于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不断优化管理模式,采取积极有效的避孕药具管理措施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重视避孕药具管理工作,努力提升避孕药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避孕药具服务机制,同时还要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提高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水平,以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华丽.避孕药具管理的思路与对策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14:177+181.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护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3-248-01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护理作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显得非常重要[1]。因此,从事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护士必须不断加强素质训练与培养,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服务,促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实施和完成。本文就当前计划生育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 当前计划生育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1.1 整体业务素质偏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由于计划生育临床护理工作主要面对节育技术服务,相对来说护理技术局限、知识面窄。而一些工作站因为护理人员缺编,仍在使用或聘用一些没有护士资格证或业务素质较差的护士上岗。因此,当前计划生育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学历低、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低、临床观察能力低、综合分析能力低等现象。而且护理人员竞争上岗意识不强,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护理模式,护士工作态度不积极,对工作不负责任,服务态度生硬,缺乏主动性,机械地执行医嘱,无视受术者的权利。不能做到勤巡视病房,仔细观察病情。当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从而导致诊治延误,甚至错过了救治的最好时机,诱发护患纠纷。
1.2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工作有许多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等。如果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不能按制度进行,组织管理不严,缺乏逐级管理、指导、监督,均可导致护士,从而引发差错事故[2]。此外,大部分护理病历可作为医疗法律文书归档并允许复印,要求记录全面、清晰、准确、及时。而当前护理记录中存在许多不利举证的问题,例如:护理病历的书写尚无标准化、规范化,收集的护理资料不全面、不真实,主观性强,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吻合。护理文书书写时常出现字迹潦草、任意涂改等现象。如果发生医疗纠纷,护理病历将不能提供有效法律依据,使护理人员处于不利的诉讼地位。
1.3 服务措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由于到县级计划生育工作站就诊的急、重患者少,工作站中急救物品往往准备不齐全,抢救设备陈旧、不到位。遇到急救情况,便忙乱无序。而且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陈旧,服务意识落后,忽视服务对象的情感、思想,护患之间缺少必要的说明和沟通,容易诱发和激化医患矛盾。
1.4 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计划生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育龄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要求享有知情选择权,但一些护士对可能出现的护患纠纷认识不足,对由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护患纠纷日趋上升。例如护士代替育龄妇女在“知情选择同意书”上签字,术后服务对象及家属以不知情为由而引起纠纷。此外计划外妊娠以及由乡镇干部动员来终止妊娠的孕妇,易对医务人员产生对立情绪和对抗心理,不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如这些人不能做到知情选择,签字不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2 改进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护理工作管理者要抓好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对于责任心不强者,要做到多监督、常提醒、多沟通。通过医德医风教育,启迪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觉悟和自我约束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奉行以育龄群众为中心的准则,主动为她们服务。同时,采取培训、继续教育、自学考试等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及专业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使部分护士能使用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激光治疗、臭氧生殖道康复治疗仪、B超查环查孕、乳腺检查仪、骨密度仪等。要求护士轮流加在手术室工作,且应学会一些麻醉常识,必要时协助医生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医生的助手。
2.2 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于不完整的诊疗护理常规要及时修改。各种治疗要做到“三查七对”,药物治疗注意配伍禁忌,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排班,注意新老搭配排班。工作忙时,注意采用弹性排班,防止工作超负荷而引发差错事故;护理文书的书写应及时、准确、真实、标准、详细无遗留,字迹清楚、工整、无涂改。对护理文书中遇到的新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护理记录,增加护士书写护理病历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护士的书写能力、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使护理病历记录工作尽早走向成熟。
2.3 改进服务措施,确保急救药品、设备完好无缺:对于急救药品、物品要做到100%的准确到位,抢救设备必须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专人检查,专人保管,使用后即时补充、维修。
2.4 加强法律教育,增强安全管理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有关配套文件,并聘请律师授课。让护士认识到服务对象已成为消费者,明确护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提高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种制度的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差错,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3 小结
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正在积极围绕避孕节育、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等各项工作服务。对护理工作的理论和技术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护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只有注重自身素质培养、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努力成为多元化的综合人才,才能在护理岗位上为育龄妇女提供更优质和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管理制度;资金投入;人员素质
实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顺应时展要求,同时也能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完善档案管理流程,促进档案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为计划生育管理和各项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和服务。但目前档案管理现代化存在不足,需要采取完善措施。本文将探讨分析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表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措施,希望能为具体工作开展提供启示。
1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再加上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档案管理逐渐实现现代化,也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深刻变革。具体来说,档案管理现代化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管理意识现代化
计划生育档案关系到千家万户,应该确保资料完整和准确,为各项决策活动提供有效参考。管理人员应该注重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增强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扎实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认真负责完成档案管理各项任务。同时还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先进技术规范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采用现场教学、技能竞赛、业务评比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工作人员现代化管理意识,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升。
1.2 资源利用现代化
档案资源利用和加工过程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加工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进而有效配置计划生育档案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相关资料,为计划生育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服务。同时还要建立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手段,构建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可共享的数据库,从而有效满足档案管理需要,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1.3 管理技能现代化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综合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让他们的管理技能实现现代化。因此,要注重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规范计划生育档案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汇总等各个环节,让档案资源形成、运行、转换等各环节与自动化办公结合起来。为顺利实现这个目标,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档案管理技能现代化。在学习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善于把握每个工作要点,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技能,进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技能。
1.4 管理设备现代化
注重设备升级和更新,利用现代化设备有效开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各项工作。档案管理内容繁多,流程复杂,管理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可以有效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2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问题
尽管很多单位和领导认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作用,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和扫描设备等利用不全面,制约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重视不够
单位日常运营和发展中,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其它方面,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开展管理工作。此外,相关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综合技能偏低,档案管理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制约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工作水平提升。
2.2 制度缺失
一些单位没有结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需要,制定健全完善的制度措施,难以有效约束档案管理各项工作。即使一些单位建立完善的制度措施,但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措施。例如,管理人员责任制没有严格落实,导致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制度要求和档案管理流程开展各项工作,难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3 资金不足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信息技术、计算机和扫描仪的应用。同时,这些设备的使用离不开资金支持。但一些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和扫描仪购置、设备升级和更新、管理人员工作热情的激发缺乏资金支持,不利于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3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对策
为弥补管理工作的不足,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根据存在的不足,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3.1 变革思想观念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更新思想观念,顺应时展要求,从制度、资金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利用等方面入手,推拥蛋腹芾硐执化。从而有效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努力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需要,为各项活动有效开展注入生机与动力,促进档案资源更好发挥作用。
3.2 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档案现代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顺应时展趋势,努力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例如,建立并落实责任制,让每个档案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在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构建完善的奖惩激励制度,对现代化管理工作到位、工作技能和综合水平强的管理人员,要实行奖励措施。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各项工作。而对现代化管理不到位,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惩罚措施。另外还要建立巡视检查制度、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制度,从而顺应时展趋势,努力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3.3 加大资金投入
相关单位要增加档案管理资金投入,为计算机、扫描设备购置、工作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提供保障。要注重合理安排预算和资金支出,有效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另外还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防止资金截留或者挪走它用,确保资金被用于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当中。
3.4 提高人员素质
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引进专业知识扎实,管理技能强的工作人员,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另外还要完善档案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制度,采用课堂授课、讲座、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形式,让管理人员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技能,从而有效适当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需要。
3.5 落实责任制度
明确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让每位档案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做好每一项工作。另外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技能,从而为各项活动开展创造便利,实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和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顺应档案管理现代化趋势,明确存在的不足,结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完善措施。从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确保档案资源得到全面开发和有效利用,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参考和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淑春.探究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新策略[J].兰台世界,2016(s1),61
[2]徐本英.大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5), 276-277
【关键词】 “质量管理 质量教育”
1 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由于服务对象所涉及的问题绝大部分非疾病状况而是生殖健康问题,因而,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偏重行政管理,对护理人员持续进行的质量教育不够;部分护理人员表现仅为被动接受质量检查,不能真正地做到工作质量自我控制,缺乏认知质量问题的意识和改进意识;个别护理管理人员也不能将所学过的质量管理知识主动、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忽视质量问题的追踪检查和效果评价,导致同类护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
1.2 对服务对象的需求重视不够。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从护理质量管理的结果及临床工作中发现,仍有部分基层护理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的重视不够;对服务对象的意见没能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并及时地进行改进。护理质量评价也存在着对服务对象体验后的感受重视不够的现象。
1.3 专科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在自查过程中发现,我们以往的工作比较重视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拟定,忽视了专科技术标准的拟定,部分的专科技术操作处于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标准不统一,个别核心制度过时,影响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全过程质量控制意识有待加强。
2 对策
2.1 加强护理质量教育。质量教育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对管理层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定期对质控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提高护理质控组织的工作效能,遵循PDCA(质量管理)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活动,是稳步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质量教育,才能使职工真正理解“质量第一”的含义。真切、深刻地体会到“质量就是生命”。从而树立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为服务对象提供满意的、超值的护理服务。
2.2 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根据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和修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一切坚持为服务对象服务、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思想,制定、修订核心制度,使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完善重点护理环节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完善科室专科护理技术标准等内容,并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文件书写细则、医疗废物管理方案及重点护理环节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装订成《护理工作手册》,做到护理人员人手1册。把护理质量标准交给护理人员,使每位护理人员熟悉制度,熟悉标准,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质量标准,切实做到质量自我检查、自主管理。让全体护士主动参与到质量改进的工作中去,转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形成了质控小组宏观控制,护士长微观管理的模式,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标准的落实。
2.3 重视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教育护理人员要积极热情地关注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护理部应抓好对服务对象满意度的调查工作,内容要体现服务对象的需求,调查结果要客观、真实,并在护士长会上反馈,认真分析,找出护理工作与服务对象需求上的差距,进行持续改进,使服务对象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能持续、稳定地提高。
2.4 全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1)认真做好护理质量各项影响要素的评估。如人员、设施设备、组织设置、时间、信息、物质、环境等要素的评估,并针对不安全因素,做好控制措施,使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2)同期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职能,尤其是护士长要特别做好同期护理质量控制。如对护理人员的违章操作,进行现场纠正,极可能做到查到一点,改进一点,提高一点,让护理质量管理真正起到健全制度、规范行为、确保安全、提升水平的作用。(3)终末质量管理要注意利用反馈控制的数据进行总结,发扬成绩,吸取教训,亡羊补牢,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2.5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服务对象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中心,护理人员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只有加强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护理质量才能提高,质量才有持续保证。(1)护理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心爱护护理人员,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创建更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满足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2)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具体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绝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让每位护理人员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严格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这是做好护理质量控制的根本所在。(3)强化“三基”训练,年初根据不同职称制订训练的目标,每月坚持业务学习与业务查房相结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项目的业务技术培训,并对操作制定考核标准和流程。每年对全所(站)护士进行1次基础技能考试,要求人人达标。(4)优化护理人员结构,护理人员普遍护龄较短、学历偏低,缺乏高级职称。应积极引进临床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护理专业人才,按老中青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老护士经验丰富、中年护士的精力充沛、年经护士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优势,根据不同学历、职称分层使用,确定不同职责及责任。同时还制订相应的劳务分配系数,做到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