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1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屯安委办【20**】1号文件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我院于20**年01月22日至01月29日,对全院安全大生产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对此次自查结果做一总结: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按照县卫生局文件精神要求,成立了以黄子群院长为组长的院“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了本院“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时解决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了本次活动工作。

迅速开展了此次自查自纠活动。

(二)突出重点,落实整改:各科室均能根据大检查范围、内容,全面、彻底的组织开展大排查,不留死角。

并根据查找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措施,同时限期进行了整改,扎扎实实的把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在边检查边整改的同时,不断优化了医院安全生产环境,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三)医疗安全进一步得到加强:

1、为有效开展医疗安全生产工作,医院成立了以黄子群院长为组长的医疗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订了一系列医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订《医疗事故纠纷防范处理工作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2、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总结评价,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并针对问题认真开展持续改进工作。

3、开展了医疗安全教育工作。适时组织职工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完善了医疗事故纠纷防范处理机制,对医疗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排查,及时处理化解了医患矛盾。

(四)院内感染预防进一步得到落实:我院成立医疗垃圾、医疗废物处理领导小组,依照相关规定做好对一次性注射器的毁型、浸泡和焚烧处理,并做好登记。

加强了传染病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认真做好本乡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五)医疗仪器及压力容器安全检查按制度进行:每月一次检查仪器的用电安全、周围环境安全和仪器本身的安全性及接地情况。

加强了医用氧的购进、验收和使用管理。压力容器除用电安全外,还检查了压力容器的耐压指数,严格按使用寿命更新,不过期使用。

(六)加强值班,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配备灭火器1个,对重点科室安装了防盗门、防盗窗、又出资购买了监控系统,切实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安全意识,认真补充完善各类安全生产预案并加强演练,大力营造“除隐患、保平安”的氛围。

第2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87-02

1 绪言

在目前的临床医疗中,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纠纷也日渐增多,而妇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承担的风险极大,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要求全面而广泛。在妇产科护理的管理上,管理人员需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2 目前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1 没有严格执行护理规程的操作及忽略了对病人病情告知的重要性。

部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例如在执行“三查七对”、产检时及产后的护理上,没有认真地按常规执行,导致接错液体、抽错血、发错口服药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或死亡等安全隐患的发生;急症时,又忽略患者的权益,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知情,出现异常结果时引发家属激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出现护理纠纷的发生。

2.2 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及各类新药的快速更新,还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都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年资护士的技术力量薄弱及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的不够易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还有,在无菌操作上,部分医院的妇产科出现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管理上的缺陷,在检查、接生、缝合、抢救新生儿的时候,没有按常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和锐器刺伤,存在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而产房、检查室、新生儿室、洗婴室等特殊区域,也因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力,易导致医院感染。

2.3 制度执行不严与药物、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

专人管理的产房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也因助产士责任心不强,没有班班清点,不熟悉用物放置等;急救药品配备不良,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佳等;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没能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2.4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制度,出现交接班制度缺陷和护理书写不规范等隐患。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隐患无工作预案;岗位责任制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不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危重、手术、输液病人及新生儿未按规定进行床头交接班,对于一般的手术病人也存较多的安全隐患。另外,任意涂改护理记录,病情变化时未及时书写,加大了医疗风险的程度。

2.5 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隐患。

护理人员的过度自信、技术操作失当及经验不足极易造成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对新生儿护理的管理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两卡一条”内容不一致及婴儿洗澡间无应急物品等等因素都会导致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没考虑到新生儿疫苗注射部位、方法、剂量三环节的特殊性,没有将不同疫苗分工人不同的护士注射,极易在最后两个环节出错,将卡介苗当成乙肝疫苗注入婴儿体内,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时,由于各种原因病房护士补写胸卡及手条时写错母亲姓名、婴儿性别、体重时出现三者内容不一致现象,这样极易引发护理隐患,导致投诉或纠纷。而在婴儿洗澡间,往往都没有配备急救药品和器材,在新生儿洗澡过程中一旦发生烫伤、呕吐、窒息,护士就可能因往返取物而延误抢救。

2.6 医疗废物处理杂乱无章。

个别医院或科室管理对医疗废物处理无章或有章难行,妇产科医疗废物混同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或流入社会,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隐患,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严格执行病情告知制度和护理规程。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文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制订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病情告知病人或家属制度;需告知:出入院告知,手术前后告知,麻醉前告之,急、危重、抢救患者告之,侵入性检查告知以及医药费用告知等。将告知内容及病人及家属意见,记入病程记录或签写相关条约;另外,如果患者或家属有违背诊疗常规的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与其谈明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病人需手术或输血时,必需由本人及其家属同意签字为证,恶性肿瘤或可能预后不佳的手术则需由病员本人书写委托书,医生与所委托的家属谈明一切病情,征得对方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急诊抢救除外);对有关医药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等问题,工作人员应将基本情况向病人告知。

护理技术操作是基本功,在执行具体操作前,仔细作好病人的准备和药品器材的准备,明确目的,了解病情,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病人反应。严格执行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和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护理技术的规范化培训。选择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修改、完善、配套,形成本院统一规定,便于检查和评价;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与质量评定、技术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形成制度。

3.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的管理。

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展产房24小时值班制,加强产房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孕产妇及接生的护理质量。对新药的说明书应仔细阅存档保存。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进行理论培训技能实践,并定期进行考核。

3.3 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无菌物品集中放置与管理,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携带传染性病毒的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一律按医疗废物进行收集。

3.4 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完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管理制度、规范化护理记录的书写和加强药品、设备的管理。

彻底落实核心各级管理制度,纠正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科室每位成员应共同参与科室管理,发挥团队精神。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重点工作有专人管理和监督,如采集新生儿足跟血、预防接种、分娩统计、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专人负责检查,建立检查登记本,每月将检查结果汇总,进行分析和改正,便于及时弥补护理漏洞,将护理隐患降到最低。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实施及落实制度中,护士长要常规化督促检查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每一项操作时要严格查对,如有疑问及时核对,对产前、产后应用的药物要特别注意;送剖宫产手术时,应严格查对产妇姓名、住院号、皮试结果及手术准备情况,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听胎心记录;新生儿出生后即告知产妇观看性别及全身情况,之后即戴手牌、胸牌,写清产妇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

对于孕妇、手术、危重病人、新病人及新生儿实行床头交接;产妇分娩后由专人护送产妇及新生儿回病房并将新生儿交给产妇,看清手带标记;向病房护士交待清楚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各项记录不可随意涂改、删除和撕毁。保证产房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物品的完好和耗材充足,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急救器材常规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书写护理记录要求及时、真实、准确,记录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分娩时间、婴儿性别、分娩方式;新生儿足迹和拇指印记录清晰,对产前产后观察内容、重点宣教内容要详细记录。

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当事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3.5 熟悉新生儿护理差错的易发因素,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搜集并总结日常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新分配和新调人人员进行新生儿专科专业知识及产科专业知识的垮训。在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需警示标志,如:巨大儿、小样儿、异常产儿写上“重点巡视”、“热水袋保暖”的卡片挂在婴儿床头上;在婴儿洗澡用热水管墙壁上标上“注意水温”字样,紫外线灯开关上标上“紫外线开关,无人时使用”。每次淋浴后都应严格核对,送回床边与产妇查对一致,严格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的查对制对,要从各个环节防止抱错新生儿,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严密观察新生儿排便排尿、新生儿黄疸情况,重点观察,一旦发生异常需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防止引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产出、分类、收集、转运、焚烧及处理的全过程均严格按规章执行。

4 结论

护理安全可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年轻护士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特别是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必需提高对护理安全工作的认识,并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查找,理清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的工作思路,规范了护理程序,对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专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24-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急诊有着与其他病房不同的特点,因而防范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1 慎独修身,强化安全意识

急诊科具有快速、艰巨、突发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是护理风险高发的科室[2]。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护士却是掌控舵手。为此,必须加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教育,强化法制和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提高护士对风险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使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论有无人员监督,都要重视各种核心制度的落实,这是保障急诊护理安全的先决条件。

2 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操作规程

有章可循,制度管人,是护理工作的准绳。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并贯彻融汇到急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护理质量得以不断提高,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如①护理告知签字制度 对新入院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宣教,如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气管插管、胃管严格按规程操作;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等;在诊疗过程中,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医院,执意拒绝者,应做好解释,无效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同。②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安全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流程,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制度,安排专人护送,确保急救转运途中的安全管理。③严格交接班制度。④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及护生的带教,对新进护士进行专科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积极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对到点实习的护生,要做好带教,强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调急救岗位意识,让护生在实践中由知识向行动转化,明确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责任性。⑤护长查房制度,作为护士长坚持每月查房中、夜班1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从而提高护士的观察、处理和安全管理能力等。

3 重点掌握,提高急救技能

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病情转变快,护理范围涉及广泛,通常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人员紧张,时间紧迫,可时间就是生命。从而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全科护理的能力,因此急诊护士不仅要加强各科急救护理理论的继续学习,还要熟练掌握专科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监测抢救技术,掌握各种急救物品的剂量和用法,才能为急诊患者争取生机,为护理安全清除障碍。

4 沟通无限,和谐护患关系

急诊患者、家属期望值高、信息缺乏,迫切需要随时了解治疗护理的进程及效果,护士在做好各种护理措施的同时,要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采用严谨的语言行为适时、适当与患方互动交流,掌握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波动,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让护理工作得到支持和理解,让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 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3]。护理管理者严格把关,建立信息反馈制,强化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协调护理工作力量,指挥突发事件的抢救,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加大质控力度,强化质量监督机制,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作为护士长在心态控制中要做到:根据科室特点,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个体护士的能力、技术、情绪、家庭等变化特点,对易发生问题的人和事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病种的急危重患者特点,对护理中易发生的问题心中有数。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思想上教育帮助,制度上检查督促,环节上指导把关。落实 “三勤”即勤问、勤做、勤讲。护士不懂要勤问,本职工作范围的事要勤做,护士长对安全措施要勤讲,让安全工作的警钟时刻在护士耳边响起。落实 “三严”即严格、严厉、严谨。要照章办事,坚决杜绝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现象。

6 规范抢救物品及用药安全管理

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系统管理,消毒-保养-调试。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报维修,并详细记录原因,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急诊汇集门急诊各科医生开出的输液治疗,用药品种多,加上新药使用频繁,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大量药品的作用、副作用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熟练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

7 加强医院感染安全管理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8 保证急救护理文书质量

护理文书书写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从患者到达后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演变过程,禁止出现涂改和遗漏现象。因护理文书不仅牵涉到法律、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

9 小结

9.1 影响护理安全主要因素

有4大因素:人、技术、设备、药品[5]。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人的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影响着护理安全质量。

9.2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为管理者面临着管理创新和变革,要加强对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的学习,要努力学习人文知识,身体力行,实施人性化管理,主动协调各方关系,多深入实际、多实践积累、多思考创新,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不断优化护理团队,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流程,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保障急诊护理安全,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建立统一和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医疗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潘绍山.护理治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49-350.

[2]周秀华,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3]刘启华,王玉玲,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

[4]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1):53.

第4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为做好实习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减少和降低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及其伤害,我院对2012-2014年全院发生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对相关登记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探讨干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12-2014年发生职业暴露的48名实习护士。

1.2 方法 日常工作中对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科室、年龄、岗位、发生地点,关联操作、暴露方式、局部处理、暴露源血清学、暴露后处理及随访等进行登记,将48名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按登记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干预对策的研究与探讨。

2 结 果

2.1 职业暴露实习护士发生科室分布情况 发生职业暴露的实习护士主要分布于内科系统,其中以急诊输液中心、神经内科及肿瘤科、骨外科为主要发生病区。

2.2 发生职业暴露的关联操作

2012-2014年,全院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125人次,实习护士发生48人占36.4% 。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48名受伤实习护士关联操作中,居于前三位的关联操作是注射/拔针(占20.83%)、处理废物(占20.83%)、采血(占12.5%)详见表3.

2.3 暴露源血清学状况

48例次暴露个案中,乙型肝炎(占43.75%),丙型肝炎例(占4.17%),不明暴露源例(27.18%),梅毒例(占20.83%), 见表3.

2.4 暴露部位 以手指伤为主,占87.5%,见表4.

3 讨论

3.1 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过程,在实习初期,由于对职业危害认知不足,自我防护未形成自觉行为,不能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程序,操作处置中标准预防意识淡薄,使用后输液针头反插、针头帽回套、用污染的剪刀敲无菌用水、手术过程中意外、处理医疗垃圾未作防护、垃圾混装、利器盒封口不严至锐器散落等等,难免导致锐器伤的发生。

3.2 带教老师对实习护士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处理流程培训不够,部分同学对病区上墙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示意图关注不够。通过加强实习护士岗前培训,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强化安全注射、职业防护等标准预防措施,要求实习人员岗前体检及预防接种,能有效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及其伤害。

3.3 暴露后处理

受伤者发生意外暴露后立即进行局处理,再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并报告院感科复核,并进行相关体检,院感科按时对伤者进行追踪病原学检查,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并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安全教育。

3.4 护理实习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手段关系着医院感染处自身健康[2],应通过学校、护理部、院感科、带教老师多方面加强宣教,使之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安全顺利完成实习计划。

第5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血液成分制备人员每天接触所有采集回来的血液,这些具有潜在传染性的血液据文献显示,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的感染率分别为6.1%、2.2%和0.03%[1],以及未明原因的血液传播性疾病不断地增加,工作人员长期加工制备这些血液,难免面临很多危险因素和意外暴露。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行质量管理计划(QMP),让血站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并逐渐建立起安全防范的有效程序,但仍存在不安全行为。因此,提高成分制备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防护措施事在必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成分分离制备人员和机采人员13人,年龄21~53岁,工作年限1~30年,职务医生、护士、药剂师、技师,学历中专到本科。

1.2 方法 匿名问卷2004年1~6月(未采取防护措施)和2005年1~6月(已采取防护措施)发生的针头刺伤,操作擦伤,血液接触采取防护情况,血液污染消毒记录,破袋报损登记,意外事故处理记载等统计为13人60次。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成分制备人员接触危险因素的比例表2 采取防护措施前后危险因素的影响

3 影响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

3.1 物理因素 包括针刺损伤和操作擦伤。针头刺伤为采集成分血样标本后针头误投垃圾桶,捡回时碰伤手指;机采成分操作完毕拔出针后针头碰伤;开放式成分制备中,分浆器与转输袋连接,分浆器与血袋连接时,穿刺扎到手指。擦伤,为离心时血袋放入离心杯或从离心杯中取出,被硬物擦伤。据统计,血站职工职业暴露中针刺占77.78%,皮损污染占15.7%,黏膜污染占6.52%[2]。

3.2 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据研究含病毒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等[3]。成分制备中的血液接触,机采静脉穿刺操作不当血液顺针头斜面溅出到采血者身上;成分血标本采集后样管渗漏,或不慎溅出,翻倒等;采血结束,献血者按压针眼不当,致血液外流;热合血袋及血浆管渗、漏血液;离心配平胶片过硬,或放于底部致血液或血浆破溃,大量血液直接暴露于离心杯、离心仓等处;开放式操作成分如洗涤红细胞,解冻红细胞产生的大量血性废液等,有关专家指出: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程度,取决于人群血液性传染病的流行率[4]。

3.3 化学因素 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手部棕褐素沉着等症状;三氧消毒机未散发完的臭氧味,采用20mg/m3浓度的臭氧,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90%以上,但对人有毒,气味难忍,胸闷等。

3.4 隐患因素 成分分备后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基本上属于感染性废物,还有少量的损伤性废物[5],主要包括成分血转移袋。一次性耗材,一次性生理盐水和废抗凝剂,注射器及针头,渗漏血袋,一次性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等,从本站主要科室产生医源性废弃物的比例上看,成分科45.5%,检验科27.0%,体采科19.6%,其他7.9%。

4 职业安全防护

4.1 针刺防护 针头误投垃圾桶后可用止血钳夹取,再按《消毒技术规程》[6]处理止血钳,若发生意外碰伤、擦伤,立即用流水、肥皂水清洗。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误伤处的血液,再用流水冲洗,完成用0.5%碘伏消毒,并用创可贴包扎。注意查看检验结果,以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

4.2 血液接触防护 工作人员戴口罩、帽子、手套进行操作,机采穿刺时,对血管暴露明显者避开血管先进皮肤再进入血管,用创可贴覆盖穿刺部位固定好针头,采血结束指导献血者按压血管,协助其松动袖口,防止袖口过紧再次致血液外流,穿刺处按压不出血为止;血液污染的衣物即时更换,先消毒,后清洗;血液破袋后污染的离心仓,离心杯等,用84消毒液1:30比例浸泡30min后,先消毒,再清洁。

4.3 消毒剂防护 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时,应将戊二醛存放在有盖的容器内,且放通风良好处,接触戊二醛时应戴乳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使用三氧消毒剂,必须是在封闭空间,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min才能进入,因对人有害,国家规定大气中允许浓度为0.2mg/m3。若停电发生,及时调整自控消毒时间。

4.4 废弃物管理 废弃物分类放置。废弃针头,放入防穿透的容器内包裹好,医疗性感染废弃物,非感染废弃物一起由专人到科室收集,先集中高压灭菌,再由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理。渗漏的血液或废液按WHO消毒规定先消毒,再处理[6]。

5 保障职业安全的措施

5.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一直以来,血站把质量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行质量管理计划(QMP)实施中,尤其重视生物安全的管理,因为它是QMP的丰富和延伸。作为一个科室,由科内设置安全员负责工作中的职业安全:(1)一般安全管理包括:环境的安全管理;大型设备、装置的管理;耗材、物品及消毒物品的管理;预防火灾的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2)生物安全的管理:建立感染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制度;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5.2 建立成分室的消毒管理 不仅能保证成分血的安全性而且对工作人员的防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工作人员着装及污染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要求;建立了工作间消毒管理;对器械及设备的消毒管理;无菌操作及百级净化室的管理;对各种消毒液配制及应用的管理;每月由质检科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5.3 提高成分制备人员的防护意识 严格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工作中要有良好的防护意识,时刻记住血液具有潜在的传染性[7],并遵守安全操作的有效程序,将标准操作规程(SOP)和消毒管理规范于工作的始终,新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每年参加由站工会组织职工各项体检,对科内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每月一次的科内业务学习及站里60h继续教育培训,安全教育等。岗位的规范操作是防止与病原体接触重要预防措施,比如血液离心时按SOP进行,减少离心破损,血液外露;穿刺使用后的正确放置,防止刺伤,废液的正确消毒处理都可以减少危险因素出现的机会。个人防护措施的使用如工作服,乳胶手套,防护镜等是切断病原体与操作人员接触的机会[8]。

5.4 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成分操作技能,手工在任务重、时间紧、品种多等成分制备中忙而不乱,避免碰伤、血液暴露的机会,机采成分操作中减少献血者血液溅出,针头划伤的危害,对突发事故如操作中停电,血细胞分离机发生故障等,做到冷静、机智、安全地处理问题。

5.5 工作人员发现损伤后的护理 发生针头刺伤,操作中擦伤、割伤等时:(1)暂时停止接触血液工作;(2)立即脱去乳胶手套,用生理盐水冲洗查看伤情;(3)在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水进行冲洗完成后用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4)已污染的工作服先消毒后清洗;(5)查看制备的血袋条码,以便检查结果;(6)登记受伤情况及处理方法;(7)伤情严重者实施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接受医学观察。

【参考文献】

1 李爱琴,胡小兵.采血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中国输血杂志,2002,15(6):407.

2 田秀花,郭宗娥.采血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82.

3 李映兰.介绍美国护士的经血液传播疫病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2,38(8):116.

4 颜超.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防止对策.国外医学·流行病传染病学分册,2001,28(12):262-26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10-10.

6 世界卫生组织.血液采集及血液制品规程.日内瓦;WHO,2002,26-27.

第6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加强新生儿科病房的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现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易感因素及对策总结如下。

1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主要易感因素

(1)环境因素建筑布局不合理,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2)医护人员因素通过医务人员污染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均是发生感染的途径。(3)各类侵入性操作因素为微生物侵入机体提供了途径,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2 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2.1 成立专职科室 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属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制度,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系统全面监控、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

2.2 病区建筑设计与布局 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清洁环境中,形成相对独立区域。新生儿室设计注意通风、采光、向阳。室内墙壁天花板无裂缝、地面防滑、便于清洗消毒。新生儿床与床之间应保持0.5~1 m间距,设普通新生儿室、隔离室、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新生儿沐浴室、母婴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杂用室、储藏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等。在区分管理上,非限制区,在最外侧,包括母亲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杂用间。半限制区,在中间,包括办公室、治疗室、配奶间。限制区在最内侧,包括各类新生儿室、新生儿沐浴室。各区应有门隔开,标志明显。

3 加强医疗、护理管理措施

3.1 加强新生儿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各种医疗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红外线抢救台等的消毒规范,凡常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奶具等根据各种物品性能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消毒方法,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3.3 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等各项操作及规定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出入隔离室,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 污染的物品时均要洗手。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后擦手的干净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定期抽检。

3.4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如皮肤护理,口、鼻、眼的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被服应经过高温消毒后备用,包裹婴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用过的被服放带盖的桶内,不要随意扔在地上,更不能与其他污物混放,每日送洗衣房单独清洗和消毒处理。新生儿奶瓶用毕及时清洗,一人一瓶一消毒,牛奶要现吃现配。婴儿毛巾、手帕需一人一巾。

第7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安全护理;危险因素;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85-0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室作为各种手术施行的场所,其安全问题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护理工作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手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同时还影响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2]。因此,笔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给予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不安全护理因素

(1)手术患者的接送不正确。(2)手术人员配置不合理。(3)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彻底。(4)手术护士对术中用品的清点不正确。(5)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6)术前用药、术中输液不正确。(7)术中患者摆放不正确。(8)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2 护理防范措施

2.1 手术接错患者的防范

由于小儿、老年人以及昏迷患者的交流水平有限,比较容易发生接错的现象,所以手术室护士术前的病房访视显得格外重要。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亲自到病房接,接患者时要护士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与麻醉前和手术医生洗手前再核对1次[3]。

2.2 患者在接送途中的安全

护士在接送患者前应应检查推车是否完好,车轮是否灵活,年老体弱、昏迷、及小儿患者应加以固定并加护栏;对于清醒患者,护士应嘱其推动过程中不要将手脚伸出推车边缘,防止进、出门时碰伤。术后护士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以及各种引流管有无脱落,到病房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各注意事项,交接无误后方可离去。

2.3 术前用物准备不足的防范

如果抢救仪器、物品、药品未处于应急状态,这样就会延误抢救的时机。护士应当定期对手术室器械、敷料准备工作进行清查,特殊物品随时检查,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物品,并检查器械的性能是否良好,备齐急救用品,发现问题及时与手术室主任联系。

2.4 安置不当的防范

不当会引起神经麻痹或因长时间手术致组织压伤。护士对患者的肢体捆绑不可过紧,悬吊时间不可过长,肢体不可过度伸展和旋转,需避免损伤神经。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年老体弱及肥胖的患者避免皮肤压疮的发生。

2.5 术中电灼伤、烧伤、压疮的防范

护士在外科医师使用高频电刀前,需要对常规检查仪器的性能进行排查,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压疮高危患者骨突处垫软垫,患者有躁动、移动时,应重新垫好软垫,防止局部压疮[4-5]。

2.6 防止术中感染

手术室指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认真进行灭菌消毒工作是对患者健康的重要保证。术前严格进行消毒,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患者在尽可能安全、洁净、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防止逆流,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减少污染源;消毒隔离制度为重中之重,认真执行手术中的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常规,尤其是器械护士要特别注意污染器械、纱布的更换及污染部位的消毒,对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对违反无菌操作者及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2.7 避免体腔内遗留纱布、纱垫、器械、缝针异物

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物品,巡回护士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术中新增加的物品要及时补记。关闭体腔前,按记录单逐一核对台上物品,与之相符后方可关闭。关闭体腔后,做第三次清点,确保无一遗漏。术中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8 加强输血和药物的术前查对

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6-7],使用前认真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由于抢救时执行的是口头医嘱,应该先重复一次得到确认后吸药,吸药后再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保留。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的规程,血液由血库取出后,经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后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2.9 防止病例标本遗失

为防止病例标本丢失混淆,护士应当对手术医生在患者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认真保管,贴上标签连同填好的病理通知单放指定位置,术后标本连同填好的病理单送至存放标本处,并填写好标签。

2.10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弹性排班,减少职业疲劳,随医改的深入,医院患者增多,手术室工作量加大,合理调配,适时增加护理人员,减少护士个人工作量,避免因疲劳造成的失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11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讲座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从而术中做到准确的执行医嘱。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8-10]。

3 体会

手术室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正确防范措施的落实。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完善检查,明确其在手术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充分配合外科医师,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徐洁. 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2] 何玉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8):137-138.

[3] 李凤华.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4] 潘星.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5] 陈晓明,王丽华. 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91-492.

[6] 杨绮云,刘美斯.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 全科护理,2012,10(10):931-932.

[7] 延海燕,郭旭光,林海燕.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J]. 北方药学,2012,9(4):120-121.

[8] 张玉林,原欢萍. 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39.

[9] 单风清. 护患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83-284.

第8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为进一步抓好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20xx年血透室护理工作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制定20xx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1.根据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xx版)》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血液透析室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

2.制定透析风险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使血透室护士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科室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因此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所以要求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医生护士必须全程陪护,并且保证每个班次必须有两个护士在岗,相互检查,包括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密切观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变化,时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及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做好水处理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做到医师护士技师随时沟通,保持机器正常安全运转,保证患者安全和高质量透析。

3.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指导,检查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岗位职责,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制度并演练常规应急预案的处理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4.建立护理缺陷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出现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原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学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作到班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帐物相符,每周加强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护士长每周检查1—2次。

6.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

7.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xx版)》,加强消毒隔离检查。

2.保持水处理、配液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

3.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对透析用水、透析液定期检测并做好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透析病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一人一床一用一更换执行率100%,透析消耗品、医疗废物按规定集中处置率100%。

四、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操作,同时还要宽视野、掌握先进技术、不断与其他医院同行进行交流,熟知血透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熟练掌握各机型操作与报警处理。

2.坚持每月在科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3.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4.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全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论文1—2篇。

五、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宣教

1.对患者护理实行责任制,要求分管护士根据所管病人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并提供相关健康教育资料。

2.鼓励护士通过有趣、通俗易懂等各种不同形式向透析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3.通过询问病人及家属、检查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度,评估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1.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抓起,每份护理文书做到书写认真、及时、规范。

2.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3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确保护理文书合格率100%。

七.工作量与经济指标

1.病人收容:增加20%。

2.治疗人次:增加20%

3.机器使用率: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

第9篇: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一、护理人力配备与管理

二、病房护理服务

三、护理质量管理

四、护理质量控制

五、支持系统建设

标准主要内容标准基本要求标准考核细则标准分

一、护理人力配备与管理

1护理人员执业资格1-1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业。

1-2按照各级各类护理人员任职资格条件上岗。1-1-1护理人员须持有护士执业证书经注册后方可上岗,护理部有登记。

1-1-2病房建立护士业务档案,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记录。

1-1-3对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岗位急诊(如icu等),应符合相应准入标准、程序与管理机制。

1-1-4护理员须经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房统一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

2护理人员数量2-1护理人员数量合理,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2-1-1病房床位和护士的比例为1:0.6;重点病房1:0.6-0.8(床位使用率8-9%);重点单元(icu、ccu、ncu)为2.-3名/床(床位使用率7-8%,使用有创呼吸机病人小于%)。

2-1-2护理员的配备,普通病房床位与护理员比例为1:0.1-0.2;重症监护单元为1:0.3-0.;其他岗位可根据需要适当配备。

3护理人员结构3-1护理人员结构合理,各级护理人员职称比例合理。

3-2实行弹性工作制,及时合理调整人力。3-1-1护理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者三级病房占%,二级病房占20%以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3:9,高级职称岗位设置合理。

3-2-2各班次护理人员合理分工,分层使用、责任到人,根据病人的需要及时调整人力及班次。

4护理人员业务素质4-1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2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

4-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扎实及技能娴熟。4-1-1病房有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计划,落实到位,定期考试考核并有记录。

4-2-2护理人员能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4-3-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有关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专业技术操作熟练。

二、临床护理服务

护士行为1-1仪表和服务1-1-1仪表端庄、着装规范,不携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上岗(如手机、小灵通等)。

1-1-2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

1-1-3注重沟通礼仪,耐心答询。

1-1-4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走路轻。

1-2遵守规章制度1-2-1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内容。

1-2-2不谈论病人的隐私。

1-2-3暴露病人的操作需有遮挡。

病房服务流程2-1热情接待2-1-1护理人员实行“首迎负责制”。

2-1-2门诊护士微笑迎接,主动询问需要,及时、准确、分诊,引导病人至就诊病房,并维持良好的就诊秩序。

2-1-3新病人入院时,值班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主动帮病人拿行李,引导病人至床前。

2-1-4分管护士在分钟之内至床前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示范床头灯、呼叫器及床的使用方法;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包括护士站、医生办、开水房、洗漱间、厕所等具置。

2-1-护士长在半小时内至病人床前做自我介绍并了解病人需求。

2-1-6病人、家属、来访人员及探视人员到护士站,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询问,并提供适当帮助。

2-1-7创新开展“六个一温馨服务”。

2-2耐心讲解2-2-1护理人员实行“首问负责制”。

2-2-2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使病人建立积极的就医心态。

2-2-3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的解答,如病人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病人满意。

2-2-4为住院病人讲解的内容包括: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病房有关规章制度、操作、检查注意事项、疾病的康复知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2-3细心观察2-4-1分诊护士及时巡视,认真观察就医病人病情变化,对危重、急症病人及时通知医生、安排就诊。

2-4-2护理人员及时、主动巡视病房,做到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确保病人安全。

2-4主动帮助2-6-1尽自己所能及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协助病人解决困难。

2-6-2门诊护士主动为病提供帮助,老、幼、危重、特殊病人检查及治疗时须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护送-6-3对

行动不便、需做特殊检查的病人,病房至少一名工作人员护送。

2-6-4对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由于疾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如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加强生活护理,主动关心病人的生活起居。

2-6-在院内遇有行动不便病人主动提供帮助,乘电梯时遇病人应主动礼让、帮病人搭乘。

2-亲切送出2-7-1协助无家属、行动不方便、有

困难等情况的出院病人办理出院手续。

2-7-2出院病人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护送至电梯口或病房门口,目送其康复出院。

2-6热线访问2-8-1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在病人出院时主动提供健康咨询热线。

2-8-2出院后半月内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主动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病房建立热线随访登记记录。

三、护理质量管理

环境质量1-1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1-1-1病房环境舒适,病室安静、安全、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1-1-2床单位按需求配备齐全,床上用品适合病人。

1-1-3病人舒适、安全、符合治疗、康复要求。

1-1-4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病人住院期间发生意外。

1-2规范的病房管理1-2-1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杂用室、配膳室、清洁、整齐,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清楚。

1-2-2病床间及公共通道无杂物,空间便于人员活动,适合治疗和抢救的需要。

1-2-3家属和陪探人员管理有序。

1-2-4洗刷间及厕所清洁无异味、无杂物,地面清洁无污垢。

1-2-医用冰箱无私人用品,保存物品有标记、药品在有效期内。

1-2-6病房公共用品有消毒措施,垃圾箱应及时清理,周围保持干净。

2设备质量2-1病房内医疗仪器及设备管理2-1-1基础护理用品配备齐全,性能完好。

2-1-2各种急救物品完好,分类保管,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处于备用状态。

2-1-3常用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0%。

2-1-4加强一次性用品管理、防止过期,丢失和漏费。

2-1-配备先进的护理用具,如简易监护仪,有条件的逐步配备超净台、床单消毒设备、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氧仪、洗头车。

技术质量3-1护理技术操作规范3-1-1制定实施护理基本标准、护理程序、技术规范等文件。

3-1-2护理人员应知晓

病房的技术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流程。

3-3-3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基础、专科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严格晨晚间护理管理,基础护理合格率0%;危重、特殊、大手术后病人做到“六洁四无”;及时口腔护理、鼻饲、吸痰、翻身拍背,并做好会阴及尿道口护理。

3-1-4护理人员熟练技术操作,病房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0%,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0%。

3-1-执行各项操作均需履行告知义务,并与病人保持有效的沟通。

3-1-6每月以病房为单位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并有记录;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技术操作组每月抽考;进行技术操作年终考核。

3-2以病人的护理需求和医嘱为基础制定护理服务计划及明确的责任内容、或按照护理程序(特护与一般护理)护理病人3-2-1了解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责任医生、初步医学诊断等资料。

3-2-2入院后的护理评估及观察要点与病人实际相吻合。

3-2-3熟悉病人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3-2-4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康复计划,使病人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检查及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了解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效果(对病情恢复的指导作用)。

3-3护理文书书写准确、客观及连续(体温单、手术记录单、危重及一般护理记录单)3-3-1病房严格执行护理部的护理文书书写的标准与规范,并有培训记录。

3-3-2严格执行《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护理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

3-3-3各专科护理记录内容应是有其专业特色,病情描述确切,能动态反映病人病情变化及护理情况。

3-3-4病房对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与记录内容应有定期、不定期督查与整改的文字记录。

3-3-不转录、转抄医嘱。

3-4对护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有集中研究和解决的动态记录3-4-1病房有收集护理服务中出现问题的渠道与程序。

3-4-2有定期与不定期研究和解决的动态记录。对已经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效果评价及改进的措施和记录。

3-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3--1有护士长任组长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

3--2手术室内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肃静,有安全感

3--3术前访视、手术过程与病人有交流和人文关怀,术后有评估,与病房有接交程序和记录。

3--4对《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

3--敷料室、器械室、药品室以及大型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查看三个月内的记录资料)。

3--6考核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手术记录,护士长管理和监控记录文件。

3--7对术前器械的配置、术中的配合、应急器具使用等方面有规范与程序的文件,并得到切实执行。

3--8对意外事件(如停电、停水、停气等意外情况)有应急预案,护士均知晓,并有定期演练。

3--9建立临床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制度,与病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3--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有索证记录,热源监测记录及存储库房。

3--11有手术标本管理的制度。

3-6供应室护理质量与持续改进情况3-6-1有护士长任组长的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记录。

3-6-2由污染到清洁的流程布局合理,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灭菌与未灭菌分开,无逆行。

3-6-3下收下送符合无菌配送与污染回收原则,并能及时满足临床需要。

3-6-4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人员持证上岗,有计量部门的定期监测记录,有工作运行记录,无安全隐患。

3-6-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制度健全。

3-6-6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的管理制度,索证记录,热源监测记录及存贮库房。

3-6-7有医疗废物回收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落实到位。

3-6-8对停电、停水、泛水、消毒锅遇到冷气团等意外事故有应对措施,并得到贯彻落实。

3-6-9应有灭菌物品的质量控制流程,有质量监控规范,并得到切实执行,有记录。

3-6-建立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制度,与病房及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3-7效果评价3-7-1发放出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病人满意度≥99%。

3-7-2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病人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

3-7-3环境舒适整洁,保持病人清洁,做好皮肤及管道护理。

3-7-4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促进病人睡眠。

3-7-注意病人营养情况,做好饮食指导,必要时协助病人进食

3-7-6指导帮助病人排泄。

3-7-7指导协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提高其自护能力。

3-7-8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全过程。

3-7-9了解病人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7-护士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护理管理

1护理质量控制1-1病房制定年度目标、工作规划及评价标准。

1-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

1-3有护理质量控制组织职责、质量标准、评价指标、检查考核、评价反馈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机制。

1-4建立和完善病房护理管理信息系统。

1-加强安全管理,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6制定病房疾病护理常规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7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班次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1-1-1目标明确,计划切实可行,评价标准符合实际。

1-2-2成立以病房护士长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由病房护士长、护理骨干担任负责人。

1-3-3各级质控组织职责明确、质量标准切实可行、评价指标具体、制度健全、符合实际,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均有文字性备案材料。超级秘书网

1-4-4对护理资料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努力实现信息数字化管理。

1--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和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1-6-6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各项基础、专科护理操作规程。

1-7-7各级护理人员熟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落实到位。

2护理管理制度

2-1病房有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并不断地完善更新。

2-1-1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健全,护理人员熟知各项制度的内容并认真执行各项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3应急事件管理3-1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