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诗朗诵伴奏音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曲:冼星海
合唱曲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时起到鼓舞作用。
【关键词】朗诵;古诗词;配乐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73-01
一、古诗词配乐朗诵对于发扬古诗词文化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赋”、“咏”、“吟”、“诵”既包含创作的意思,又代表“朗诵”,可以看出古代诗歌的创作都是伴随着朗诵进行的。配乐诗朗诵形式将古诗词、音乐、人声结合起来,通过表达让观众体会到其中优美的意境,可以把诗歌朗诵变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变成一扇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2007年3月9日,为纪念35周年,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举办了“日中友好阳春音乐会”,会上我国艺术家朗诵了《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早发白帝城》等经典作品,中日艺术家选择了琵琶、萧、古琴等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做配乐,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让不懂汉语的日本观众从朗诵的氛围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神韵。
二、使用不同乐器衬托诗歌内在的艺术意蕴
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音高不同,在做朗诵配乐时,选择合适的乐器和乐曲显得很有必要。下面以一些乐器为例作简要分析:
琵琶,音域宽广,富有表现力,被誉为“中国民乐之王”。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其声音为“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则写到“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借琵琶抒发惜别之情,表达对战争的憎恶。从《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曾听过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情感真挚,旋律优美,采用琵琶做朗诵配乐,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琵琶不仅可以表现文曲的柔美,更可以表现武曲的刚毅和霸气;不仅可以表现古代的战争场面,还可以表现闭月羞花的柔美和哀伤忧郁的情怀。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李白的《将进酒》采用古琴配乐朗诵,以情传声,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表示了作者对富贵、圣贤的藐视。
钢琴是“乐器之王”,发源于欧洲,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每一时期我国都有与之风格相配的诗歌。比如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崇尚主观感情,而抒情诗歌正好与之相对。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适合用带有抒情意味的钢琴伴奏,而中国钢琴曲《平湖秋月》,音色干净、旋律流畅、音调婉转,可让人体会到诗歌中思乡怀人之感。
三、古诗词配乐朗诵的艺术处理
(一)准确把握创作背景并与情感认知相统一。面对诗歌作品,我们不仅要探究其本身,而且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作品创作背景的把握可分别从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想要表达的情绪来分析,只有把握好创作背景,才能给诗歌的朗诵定好情感基调。
(二)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配乐。根据诗歌所表达的意蕴和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合理正确地选择朗诵诗的配乐,通过音乐的对比、烘托,更有利于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体会。如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选择音色柔美接近人生的二胡,恰当地表现出幽暗、清冷的气氛,及作者孤孑清寥的感受。
(三)将运用语气技巧与内心情感体验相统一。朗诵时要做到用心吐字,用情归音。古代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讲究声、韵、调三要素的融合,要求发音准确、咬字清晰、字声结合,力求“以字行腔、字声相谐”。在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诗歌风格,将诗词的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恰当地表现出来;其次要做到神情兼备,不仅要有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及肢体动作,更要能通过音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流露出来符合诗歌内涵的的气韵神态。
(四)联想与想象并用,用感受诗歌形象突出诗歌意境美。联想和想象是体会诗歌意境的绝妙工具。在朗诵中,我们要形成形象的感受,才能表现出诗歌的意境之美,同听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2008.
[2]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
[3]朱导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刘金龙,安全勇.叩问翻译之门,探寻内部规律――龚光明《翻译思维学》评价[J].中国翻译,2006(1).
作者简介:
庞韵叶(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纪 军(1986-),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类传媒专业播音创作;
【关键词】音乐 体会 乐趣
Launches the imagination the wing, the experience music study pleasure
Chen Chunmei
【Abstract】I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orough today, takes the 21st century’s singing master unceasingly, we must study unceasingly, dare innovate, creatively carry on the teaching, displays the music education to raise the student innovative spirit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aspect unique function fully, lets the student launch the imagination the wing, in influences the emotion, enhances feels beauty, to display beauty, to create beauty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erience music study pleasure.
【Keywords】MusicExperiencePleasure
人们都知道,音乐教育与其他功课一样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其人的一生来讲,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看似不经意。我们却不能没有它,音乐素养的高低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既然音乐教育这么重要,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就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能力。下面我就这个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把握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离开了节奏,音乐作品就无从谈起。而就某一种节奏而言,只有整齐划一,才能体现出这种节奏的美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可以通过节奏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六年纪课本上有一种切分节奏,它的节奏型是| | | | - |。教学中学生们领会了这种节奏的特点之后,我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以下方式把它表现出来。第一组点头,第二组轻拍手掌,第三组轻拍腿侧,第四组轻击铅笔盒,那个组整齐划一,那个组就合作胜利。学生们的合作热情很高,尤其是点头的那一组,都在尽力去做,但却洋相百出,令人忍俊不禁。点点头初听起来简单,其实是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节奏,讲究的是动作的协调统一和节奏的和谐搭配。轻击铅笔盒的那一组表现最为出色,大有一种为音乐伴奏的架势。
其此,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体现音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六年级课本上有一首《撒尼少年跳月来》的歌曲是这样唱的:“月儿爬上尼荷荷。东山岩尼荷荷,撒尼少年尼荷荷,跳月来尼荷荷。”这首歌曲最适合用舞蹈动作来体现节奏。因为撒昵族有一种风俗就是在风和日丽,月明星稀的夜晚,青年男女弹着大三弦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这就叫“跳月”。是以跳为主,歌曲只是一种伴奏的形式。因此我就给他们几个最基本的动作来把握节奏,并要求他们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事实证明,他们的表现比我的想象的好,女生手拉着手,男生肩并着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对歌曲的理解,动作也比我给他们的要宽泛的多。虽说他们的舞蹈还显的稚嫩,有的甚至不称其为舞蹈,但足以使大家为之眼前一亮了。次外还可以通过为歌曲伴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有一首歌曲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歌名叫《如果感的高兴你就拍拍手》,就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合作意识。
2.激发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一个缺乏创新意识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一个人也一样,不进步就会落后。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进行识谱训练时,为了使学生对1 2 3 4 5 6 7这七个音感兴趣,并把他们唱准。我就给了他们一个最简单的节奏如| | - |,让他们就这七个音编出两个音乐小节,如可以编为| 1 31 3 | 5- |,| 5 15 1 | 3- |,我在电子琴上一弹,他们就明白了这种节奏类型和我的创编意图。同学们的创造激情被调动起来之后,我要求他们两人一组练习,一个人编,一个人唱,在向全班汇报时把编好的音乐小节写在黑板上,大家共同评判正确与否。没想到大多数学生都能编出自己的音乐小节,节奏也能把握准确,有一位还顺势填入了歌词‘小啊小宝宝,睡呀睡的好’。只是部分学生的音高唱的不准。是说出来,而不是唱出来。但是通过训练,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创造意识提高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又如,在歌曲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填新词。我在教唱电影《刘三姐》插曲《什么秸子高又高》时,经电子琴伴奏唱准歌曲的主旋律之后,我马上提出要求,让他们以自己的学习生活为主,为歌曲填入新词。我先为他们填了一段,他们一听觉得挺有意思,也想填一填试拭,于是一段段讲学习、讲卫生,爱劳动的歌词应运而生。其中有位学生这样唱到:“哎,讲究卫生真正好哩咳嘹嘹罗,脸儿干净手干净哩咳嘹嘹罗,每天晚上洗洗脚哩,整天都会心情爽哩。”
3.加强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所谓音乐表现力,我个人认为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宣泄歌曲的情绪,声音本身所特有美感伴随着或欢快、或赞美、或恬静的意境,就会给大家美的感受。二是用心提会歌曲的情感,当歌曲描绘的意境跟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了共鸣或是你捕获到了曲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时的情感就会变的真挚感人。许多同学的声音都有很好的表现。在自然声区透着纯真与甜美,还有的气息运用的好、有的真假声结合的好,无论是中音区还是高音区,都有不错的表现。学生们通过听周围同学的声音,模仿他们的呼吸,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对声音的表现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步在歌唱中加以体现。除歌唱之外,声音体现情感的元素还可以运用到其他的音乐活动中。如六年级课本有一首配乐诗朗诵《编梦》,在奥地利作曲家李斯特的钢琴伴奏曲《爱之梦》的音乐声中,我首先为他们朗诵了第一段。缓慢、柔美、深情的音乐再加上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意境此刻激起了学生们的朗诵欲望。于是我要求他们根据诗歌的段落,自己设计朗诵形式,或独自朗诵,或几人朗诵,但必须用充满感情的、有气息支撑的声音,稍慢的速度,适当的停顿来表现这首作品。稍加练习之后,学生们一个个积极、踊跃地上台了。他们的声音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抑扬顿挫、有的还显稚嫩,都在表达自己对诗歌、对梦想的理解,意欲把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许他们朗诵的并不完美,但我却被他们深深地感染了。
【关键词】教师 学生 音乐课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学生们往往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课本上的一些音乐与学生现在喜欢的流行音乐相差甚远。因此,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民族音乐,爱听经典音乐,懂得鉴赏音乐,让音乐与他们相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喜欢音乐,更喜欢上音乐课,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学会创造。
1.更新教学观念,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一些独立的知识点与枯燥的技能训练,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学生满怀期望地盼着音乐课能给他们带来美感、轻松和愉悦,却发现音乐课同样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的堆砌,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要更新教学观念,要以人为本。以欣赏课为例,欣赏课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如何让学生会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会分析乐曲?应采用怎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兴趣呢?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叙事性很强,所以本课导入部分我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述这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故事随着音乐的起伏进入,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好奇到好学。这样,学生每次都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从而获得愉悦的体验。
2.运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品味。实践证明,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美术、地理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相联系成为了可能。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课《给未来一片绿色》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对保护地球、爱护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如:唱歌课《大海啊,故乡》,这是一首流传很久的歌曲,在教授过程中,采取听唱教学法,使学生很快学会歌曲。中文、英文歌词的学唱,不同演唱形式如合唱、领唱、男女生、伴唱等,使学生对歌曲有了较高的学习兴趣,也印证了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创造,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的结尾拓展阶段,教师以配乐诗朗诵《大海》使这节课得到了升华。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如:体育中的韵律操动作可以与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相配合;如历史地理,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代表性的歌曲或乐曲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如果把音乐比作是有声的色彩,那么色彩就是无声的音乐。用音乐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体会美感,反之如果用美术的语言来帮助学习音乐,也会使音乐更直观、更易理解,真正做到学科之间的综合运用。如:在《春之声》一课中,无伴奏合唱《春晓》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也是比较难的地方。我利用课件很直观地把《春晓》这首诗赋予动画和音乐,学生立即眼前一亮,学习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在创作练习中,利用学生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把《春晓》的图形谱画得有声有色。这种融合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展了知识面,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学习。
一、点击思想道德,寓德育教育于音乐之中。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未来的课程改革也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是在欣赏课、歌曲学唱课、舞蹈编排上还是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中乃至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我都在点击着"德"这个理念。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其成为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人。通过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德育,而不是枯燥地讲解哲学道理、美学道理、社会道理。
例如:在教唱《接过雷锋的枪》时,刚好是3月5日雷锋纪念日。我抓住音乐课的有利时机,在初二年级全面教唱,一会儿两个声部的歌曲,学生一气呵成唱了下来。但我话题一转,用讨论的形式出题"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如何学雷锋"?有的学生举手说:"我去扶盲人过马路。"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因为不太实际,为此讨论激烈起来,有的说到大街上搞清扫,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为失学儿童献爱心,同学之间礼让友爱。是啊!雷锋生活的年代和现在不同,现在我们生活有了保障,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那么我们处处想他人所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也是向雷锋叔叔学习。同时,还讲述了孔繁森、王伟等现代英模的事迹。学生们说我们好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但音乐的浓浓氛围又让学生感到这是音乐的天地。
在祖国颂歌教学中,结合时间因素("十一"左右)以歌唱祖国为中心,由学唱歌曲《歌唱祖国》、《祖国歌》,欣赏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配乐诗朗诵《我爱你中国》,器乐曲《伏尔塔瓦河》的丰富材料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让学生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情感。特别在欣赏课中,我将配乐诗朗诵《我爱你中国》、《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四个内容整合在一起,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的内容制成课件,画面、歌词、音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生动感人,唤起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特别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烈欲望,会弹钢琴的学生争相弹奏了钢琴曲《黄河》,旋律激昂回荡在教室,同时教师把音乐家冼星海、肖邦的爱国故事讲述给学生。还有听赏后,学生一分钟即兴双语演讲,一改过去听后教师总结的做法,效果颇佳。爱好绘画的学生用画笔在黑板上、书上制作插图,抒怀,生动形象,表达了对祖国巨大变化的爱恋。
在学唱和欣赏军旅歌曲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VCD,让学生观看的英勇豪迈、可歌可泣的画面,知道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给爱好军事的学生说话的空间,没有现代化的钢铁军队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安定的幸福生活。课的实质已超过音乐瞬间,化学武器、生化武器,学生们滔滔不绝,火花的闪现为他们课下的知识积累提供了展现的地方。
二、点击人文、史地自然
歌剧欣赏《茶花女》、《简爱》时,为让学生在欣赏中充分理解,课前我安排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这方面文化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和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懂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树立平等的多元化文化价值观。一节课下来学生知道了歌剧的特征是歌唱,起源于意大利,对小仲马、大仲马、莫伯桑等中外文坛巨匠也了解了不少,音乐课的精彩点击超出了课的本身。
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首先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伴奏下,我背诵了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学生惊讶的眼神中已使我们师生的心灵贴近,碰撞出火花。在后来我知道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张若虚其人,更不知道这首长篇唐诗《春江花月夜》了,音乐、诗歌的完美结合激发着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远远超过了音乐语言所表现的意境。宛如一幅春天静谧的山水画卷,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同时给语文课注入了甘泉,音乐、古诗如同生花的妙笔,使学生的文学修养迅速提高。
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张玮玮的名字能在很多人脑海中激起一丝依稀的熟悉感本身就有些许尴尬。这位在新专辑《白银饭店》的简介中自诩正走在“坎坷的乐手转型之路上”的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歌手”,两三年前因为一首带着粗俗诗意的悲情小调“织毛衣”而莫名其妙地与网络流行语挂上了钩,甚至于在这场演出开场不久,就有好事的观众现场点播,要求马上“织毛衣”。对此,张玮玮轻车熟路地回敬道:“今天先不织毛衣,织点儿别的。”的确,用编织来形容张玮玮与郭龙新专辑《白银饭店》巡演,并不过分。
民谣类型的现场演出,常常游走在曲高和寡,让听众无所适从与插科打诨到台上台下不分彼此之间;太清淡不免让人困倦,太欢乐又可能让人恍惚置身在曲艺演出现场。而张玮玮与郭龙的这次演出,虽然名为《白银饭店》首发巡演,在形式上却分成三段。第一段以新专辑《白银饭店》中的曲目作为主体,配合张玮玮为专辑撰写的文案,讲述了戈壁边陲名为“白银”的工业小城在张玮玮与郭龙的生活经历中扮演的角色。这种类似于配乐诗朗诵的近乎过时的演出形式,在带着惆怅味道的怀旧与幽默的语言之间找到了一种奇特的平衡,叙事给曲目增加了语境,也避开了现场参与感远不及摇滚的抒情民谣可能遭遇的冷场和尴尬,使得现场大多不拥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共同记忆的听众更容易理解表演者的意图。同时,也讲述了张玮玮与郭龙少年时结识的一位曾在监狱中苦练吉他的舞厅伴奏前辈,以及此人对张玮玮和郭龙音乐道路的影响,也解释了为什么带有特定时代特色的、“织毛衣”式的所谓“流氓歌曲”在演出中拥有如此独特的地位。
演出的第二部分是一些老歌,在第一部分兼职DJ和捧哏的郭龙开始打起手鼓,现场的气氛也逐渐活泼起来。欢乐小调“李伯伯”、“织毛衣”和“两只山羊”等纷纷出场,不少人热情地加入到合唱中。而“眼望着北方”和“米店”等偏向沉郁的熟悉曲目也让现场不时回到演出者开场时确立的怀旧基调之中。
关键词: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解析
艺术歌曲既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特征也具有抒情诗的特征,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等均是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由于艺术歌曲中以诗词为创作基础,因而和声与旋律需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一定要对钢琴伴奏予以重视,从钢琴伴奏角度加强对声乐旋律的烘托,突出对歌曲意境的渲染与刻画,从而配合歌词与旋律表达出艺术歌曲的深刻内涵。
一、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间的关系
从二者的发展来说,钢琴伴奏很早就开始与歌曲进行结合,这时的钢琴伴奏主要用于对歌声进行衬托,节奏与和声都是歌曲表现中需要依托的。艺术歌曲主场产生于浪漫主义时期,此时钢琴伴奏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衬托,它已经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因此在艺术歌曲创作之初,作曲家就需要对钢琴伴奏这一部分进行斟酌,钢琴伴奏的和声与旋律需要完美的贴合诗词的主题、风格、调性、情感与结构,当歌曲中的情感与内容发生变化时,钢琴伴奏的旋律等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总的来说,在创作中应当将诗词、伴奏、声乐旋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舒伯特的《老艺人》为例,该艺术歌曲中的歌词表达出了一种对生活失望、沮丧的情感,体现出复杂悲凉的悲剧性命运与心境,为了配合这种心境,舒伯特采用简练的方式进行钢琴旋律创作,歌曲演唱部分中第九与第十小节采用民间旋律,是整个歌曲的主题表现部分,在这个基础上,钢琴伴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线,与歌唱部分形成完美的呼应,单调性的音响能够充分的表达出老艺人徘徊、孤独的人物形象。在演奏中演奏者应当浅踩踏板,表现出较为生涩的声音,从而符合八音琴的发声特征,与老艺人弹奏旧八音琴的形象相符合。
艺术歌曲的演唱与伴奏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艺术歌曲中核心与重点就是钢琴的演奏力度与节奏,掌握好钢琴伴奏能够加强歌曲中音乐语言的情感表现,最终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都需要通过钢琴的音色处理与节奏把握来凸现出来,优秀的钢琴伴奏能够带给听众独特的听觉感受,激发听众的情感记忆,并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艺术歌曲中加强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的发展与表现
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钢琴伴奏有利于提升艺术歌曲的表现力,而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钢琴伴奏的发展。艺术歌曲具有一个普遍特征即深邃含蓄且有力,其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由于其歌词一般为诗词,因而艺术歌曲较为短小,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在以往的歌曲演唱中,钢琴仅仅是用于简单的伴奏与衬托,其自身的价值往往被忽略,而艺术歌曲不同,此时的钢琴伴奏是歌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演奏的优劣对于作品情感的表达与审美价值的高低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忽略钢琴伴奏,歌曲的整体表现力也将受到影响。
(二)钢琴伴奏在国外艺术歌曲中的应用表现
艺术歌曲最初产生于德国,因此其在德国的发展较为丰富且成熟,欧洲国家的艺术歌曲多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特色,钢琴伴奏在人物情感与情绪表现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舒曼的《诗人之恋》为例,该曲将《抒情的间奏》这一诗集为创作的基础,舒曼在进行创作时凸显出了钢琴的旋律语言,加强了钢琴伴奏的独立性,以诗朗诵形式的旋律完成节奏的转换与变调,从而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情感。
(三)钢琴伴奏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应用表现
中国艺术歌曲将文学与音乐进行了完美的融合,赵元任、青主等都是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的杰出人物,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主要特征包括扩展性、补充性以及强调性,音乐一般都被赋予了独有的艺术性与意境,而艺术歌曲中意境与情感的表现则需要依赖于钢琴伴奏。以《江雪》为例,这首诗中的意象构成了优美的江乡雪景图,在演奏时可将前27节看作是第一段,这一段所表现的是自然环境的寂静,体现大雪后的静谧氛围;第28节到第31节可以看作为第二段,这一段表现的是渔翁在江边垂钓的情境;第32节到最后为第三段,也就是整个歌曲的尾声部分,此段的歌词延用了第二段中的雪,而其伴奏则采用的第一段的旋律,将诗词的意境、情感等有效的融合到了一起。从整体来看,《江雪》这首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和声效果,而其伴奏却不拖沓,整体上看较为简洁。
三、在艺术歌曲中加强钢琴伴奏的途径
(一)提升钢琴伴奏者的能力与素质
演奏者的能力与素质是开展钢琴演奏的基本前提,为了提升钢琴伴奏的效果,演奏者必须加强自身能力与素质,使演奏的基础变得更为扎实。一方面,演奏者应当接受相关的训练,很多艺术歌曲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其对伴奏的要求也较高,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如果不具有扎实的能力与较高的能力素养,他们是无法把握好艺术歌曲的。演奏者需要根据艺术歌曲的特征与要求实现对节奏的有效把控,在演奏节奏感较强的歌曲时演奏者一定要反应迅速,加强手腕与手指的灵活性,而其灵活性的提升需要依赖于长期的训练与经验累积。另一方面,演奏者需要有较强的合作能力,艺术歌曲需要进行演唱与表演,要想完成表演,演奏者与演唱者必须进行默契的配合。演奏者与演唱者应当展开必要的合作与交流,在磨合中建立相互信任的默契关系,共同探讨艺术歌曲中的独特内涵与情感表现,为艺术歌曲的完美呈现奠定基础。
(二)深入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与内涵
为了使演奏能够配合歌曲情感与内涵的表现,演奏者应当对需要演奏的艺术歌曲进行研究,了解其独有的特征与艺术内涵。首先,演奏者应当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料,以古典主义音乐为例,这一时间段的音乐创作受到了宗教方面的极大影响,因此音乐多承载着宗教精神与信念,呈现出和谐、平衡、优美、精致等特征,在进行弹奏时应将把握好层次感与断连性,减少对踏板的使用,如果演奏者不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就很有可能影响歌曲表现的整体效果。另外,不同国家的艺术歌曲也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民族性与文化性等影响着歌曲的情感表达与表现力,如法国具有浪漫的特征、中国具有含蓄的特征等,只有全面掌握了音乐的特征,演奏者才能够精准的把握演奏的要义。
歌曲的情感与内涵通常都是通过歌词表现出来的,艺术歌曲更是如此,演奏者在进行伴奏以前需对歌词进行深入的解读,了解不同阶段歌曲情感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掌握演奏的节奏、音量与音色。如《乌夜啼》这首歌曲,整首歌中以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为歌词,通过“深院”“梧桐”“西楼”等意向表达了物是人非,故国不在的离愁别绪,演奏者应当体会到李煜内心的愁绪,通过弹奏加强对萧瑟清冷的意境氛围的烘托与渲染,最终表达出歌曲的真实情感,在对这类歌曲进行伴奏时,演奏者应当注重调整节奏,词上阙的弹奏速度为50,力度设为p;而下阙的弹奏速度则应当变换为70,力度达到f。
(三)加强对钢琴踏板的利用与把握
对踏板的使用是钢琴演奏中的关键部分,如果能够对踏板进行合理且有效的运用,钢琴伴奏以及歌曲演唱的效果都会得到极大的增强。在配合钢琴演唱的过程中,踏板主要有三种使用方法,第一种为音前踏板,即在进行音符弹奏之前就踩下踏板,此时的钢琴音色将具有自然、优美等特点,继而能够对歌曲的意境进行渲染与烘托,通常具有抒情性特征的歌曲的间奏或者是歌曲的前奏部分大多都会使用音前踏板的形式进行演奏;第二种是音后踏板,也可以叫做切分踏板,这种踏板用法极为常见,即在弹出音节后就立刻对踏板进行切换,这种情况下演奏者可以连奏音符,而且声音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另外,音后踏板可以实现延音,使音乐能够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将表达的内涵与情感等更为完整,这种踏板使用方法一般应用于和声转换位置与伴奏;第三种是与音符同时完成起落的踏板,演奏者在弹奏的同时踩下踏板,此时的音乐演奏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歌曲中的主体部分中对节奏要求较强的部分适合采用这种方式展开对踏板的有效运用。
四、结语
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特征,钢琴伴奏不再是简单的配合演奏,而是成为了主题表达与情感表现的重要一环,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国内外的创作情况来看,钢琴伴奏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它对于艺术歌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演奏中,钢琴演奏者应当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加强对歌曲的理解与把握,掌握好踏板的使用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强化艺术歌曲表演中的钢琴伴奏。
参考文献:
[1]张萍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2]吴贝妮.莫扎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及钢琴伴奏的演奏处理[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凌珂.尚德义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与演奏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刘艳梅.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和演奏技巧[J].鄂州大学学报,2013,(S1).
[5]黄敏.浅析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和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0,(20).
[6]尹婷婷.从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学习钢琴演奏技巧――以《菩提树》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要使学生喜欢音乐,作为教师先要了解今天的学生想什么,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喜欢自尊、喜欢表现,喜欢民主、平等。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展开想象,敢于标新立异,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常听学生之间互相谈话时这样说:“今天下午,我们班有一节好课,你们班呢?” 我搞不明白,学生所谓的“好课” 指的是什么,经追问,方明白学生心中的“好课” 指的是“音乐课”。我很为之感动,可想而知,音乐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他们是以怎样的心情期待着音乐课的到来。如果在课堂上,气氛过于严肃,课堂教学死板,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目中,音乐课还会是一节好课吗?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坦诚相待,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 的学习环境。
二、整合教材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比例。《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发展的空间。整合教材就是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实行改变现行教材内容,调整教材,创生教材,做课程的建设者。例如,结合抗日山建园六十周年的系列活动,我自编了“不朽的丰碑”一课,介绍抗日山的历史,让学生谈谈瞻仰抗日山烈士陵园的感受,让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抗日山组歌》,最后,选学了《赣榆日报》登载的歌颂抗日山的歌曲,以抗日山浓厚的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一、音乐在课程实施中的独特功能
1.音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
众所周知,音乐能震撼人心,鼓舞斗志,表达思想,增进交往,陶性养性,净化心灵。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亦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从中提示了音乐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其独特的功能。现代的“情智互动理论”、“情商理论”等也阐明了音乐对提高人的情感意志水平的作用,而情感意志水平又是幼儿今后能否成材、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音乐能使幼儿情感丰富,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富于幻想,从而成为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有效载体。
2.音乐促进了各种教育手段的优化组合
所谓教育手段,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老师与幼儿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等,包括游戏、绘画、观察、参观、访问、电教等多种手段。教育手段是完成教育主题、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教育手段的有机综合运用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与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课程实施中教育手段的综合运用至关重要。倘若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渗透到我们的课程中,与游戏、绘画、电教等手段有机综合,使音乐贯穿于其它各方面的教育过程中,使各手段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样就会使各种教育手段优化整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新的整体,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出独特的整体功能,达到提高教育效益的目的。
3.音乐增添了教育活动的审美情感
音乐作为美的王国中的宠儿,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音乐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中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错落有致,和声的进行布局,曲式的逻辑安排,音乐的丰富多样,调式调性的色彩等等,这些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无不呈现出美的规律与特征,都可以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同样充满了爱,孩子们充分享受着活动过程的快乐。同时,音乐的渲染作用,更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喜欢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4.音乐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
幼儿天性好动,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是学习的推动力和“激活剂”,因而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变静止的学习过程为动态的学习过程。我们将音乐参与到学科教学中,使音乐作为载体进入到幼儿的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中,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而且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情绪、浓厚的兴趣和适度的兴奋,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状态。
二、音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1.音乐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创造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种动力,这种动力既来自于幼儿固有的自我表现欲望,也可能来自教师的鼓励、支持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了新的活动空间,为幼儿的创造想象赋予了新的天地。例如大班美术活动“甲壳虫圆舞曲”,为了让孩子能表现出甲壳虫种种形态和美丽的外壳,老师不是祟范样让幼儿模仿,而是通过欣赏一段圆舞曲音乐,让幼儿想象“甲壳虫在跳什么舞”,“是排成什么舞蹈造型在跳舞”,然后教师从分析音乐的入手,让幼儿想象用甲壳虫的颜色、大小、不同姿态来表现这首三拍子音乐的强弱关系(如:一大二小、一蓝二红、一开翅二合翅等等)来表现甲壳虫跳舞的造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活动糅进了音乐的成分,使两者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幼儿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想象用甲壳虫跳舞的形式表现在了画纸上,同时幼儿又以不同的美术想象来表现音乐的性质,使原本单一的美术活动变成了综合多种能力的综合活动,使幼儿的想象线索也由原来的单向变为纵横交错的多层面的复杂想象。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多种能力得到了提高。
2.音乐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
音乐与语言的综合是平时我们教育活动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如配乐讲故事、配乐诗朗诵等等。但我们把音乐节奏打击乐器引入我们创编儿歌“小狗抬花轿”,要在幼儿已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改编成儿歌,对于幼儿园的大班孩子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为编故事可以驰骋想象的翅膀,只要编得合理就行;而编儿歌则不行,得句式整齐有韵律。如何解决这一难点?我们把音乐活动中使用的节奏谱引进了这一活动,先让幼儿根据节奏谱敲击节奏,然后再请幼儿根据节奏编儿歌,这样幼儿在编儿歌时尽量把每句话压缩在七个字左右,而且还编得琅琅上口。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创编热情,教师适时地用双响筒、圆弧板等打击乐器为幼儿的创编伴奏,当创编结束时每位幼儿都整齐地敲击着圆弧板为自己创编的儿歌伴奏。这样的语言活动,由于音乐节奏的渗透,使原本难度较大的创编活动充满了乐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乐此不疲,兴致盎然,教育活动目标得到了全面落实。另外,幼儿音乐节奏的敏感度也得到了加强。
3.音乐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
音乐与体育相结合,给幼儿的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幼儿在身体素质的同时,节奏感、表现力等音乐素质也得到了同步提高,使幼儿在有限的时空中动脑、动手又动脚,激发了幼儿的多种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