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长制工作落实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基本情况
我镇范围内共有一条市级河流、七条镇级河流。其中市级河流郁江又称后江河,在我镇范围内全长约12km。上游接湖北省利川市文斗乡长顺村,下游接石榴乡、联合乡。流经连湖镇7个村、社区。河流经过我镇场镇范围,是我镇唯一一条市级河流。七条镇级河流分布在七个村社区,均为溪沟,最终汇入到郁江。
二、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推进体系。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以镇、村二级“河长”为主的“河长制”工作体系,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总河长,各副职领导为镇级河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村河长的组织体系,下设镇河长办处理日常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先后研究下发了《连湖镇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连湖镇“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连湖镇河长制工作制度》、《连湖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完成了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的编制。对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确立了由河长牵头召集河长制工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河流保护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河流保护管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定期工作信息,通报典型事例,对河流保护管理重要事项进行督办。针对溪沟治理,我镇增加了公益性岗位、生态保洁员数量,对其负责区域进行划片,各自负责所辖区域溪沟环境卫生,确保管护无死角,严格落实责任,实行长效考核制度。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工作推进氛围。结合“世界水日”、“环保宣传日”,充分利用标语、传单、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了“绿化大地、保护郁江”植树造林、乌江流域清洁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长江经济带河流固体废物排查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了重庆市河长制一号令,切实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和积极性和责任感,为河长制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完成了郁江七个村、社区河长制公示牌的安装验收工作,让河长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大执法监管,抓牢工作推进手段。加强各级河长巡河力度,明确要求镇级河长每月不少于一次巡河,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一次巡河。共查处关闭了乐地社区、多家村两家非法采砂场,有效禁止了河道采砂行为,搬迁关闭了一家郁江沿岸养殖场,防止了养殖污水进入郁江。有力地推动了我镇郁江河道健康发展,维护了我镇正常水事秩序及水生态环境。针对重庆市河长制审计反馈问题,完成了黔石高速连湖隧道渣场、路基渣场的挡墙、排水渠道整改以及多家村榨房沟堆积在郁江河岸的渣土进行清理。
三、发现的新问题与下一步工作重点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镇河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1、黔石高速连湖隧道渣场、路基渣场完成整改销号后,在多次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下,连湖隧道渣场渠道修建长度不够,暴雨冲刷下将原有道路冲毁,路基渣场排水渠被冲毁,导致又有部分渣土被冲积到郁江河岸,我镇已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黔石高速中铁二十局四公司进行整改2、连湖镇二环路修建因入口处需经郁江支流白水沟,施工单位将大量弃土堆积在河沟中,未及时处理,已多次上报主要领导,要求施工单位尽快完成工程建设,保证河道畅通3、连湖镇场镇污水管网不足,由于近几年场镇发展较快,场镇阔容,但污水管网未及时跟上,导致部分污水未得到及时处理,我镇已积极申报项目,抓紧污水管网项目早日完工。
下一步,我们将按上级的要求,明确目标、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河长制”工作
一是继续督促中铁二十局四公司完成渣场整改,防止恶劣天气等影响再次出现排水渠道损毁,渣土入河的问题。
二是建设增加污水管网覆盖,将实现雨污分流,加强场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杜绝场镇生活污水排入郁江。
虞政办发〔2014〕151号
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切实加快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和改善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质量,按照《上虞区“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区委办〔2014〕2号)文件精神,结合东进闸排涝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东进闸排涝河,起点驿亭西陡门至终点新东进闸,全长21.8公里。其中驿亭镇约0.6公里,小越镇约4.5公里,谢塘镇约3.9公里,百官街道约2.0公里,盖北镇约2.2公里,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约8.6公里。
二、目标任务
通过全面落实东进闸排涝河“河长制”管理,加强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东进闸排涝河主干河道两侧各200米和沿支流上溯500米河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达到无杂物漂浮、无违章设置、无护岸坍塌,无污水直排、无污泥淤积“五无”目标,努力营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东进闸排涝河新环境。
三、职责分工
东进闸排涝河“河长制”实施按照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原则进行,具体实施单位为驿亭镇、小越镇、谢塘镇、百官街道、盖北镇、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科技局为联系部门,区农办、水利局、环保局、农林渔牧局、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城管执法局、水务集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政协办、党校、法院、检察院、人武部、建设局、规划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文广局、广电总台、审计局、安监局、城管执法局、服务业发展局、围垦局、港务局、城改局、公积金中心、国土局、供电局、联通公司、民生银行、人保公司等为分段联系单位。
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如下:
⒈驿亭镇、小越镇、谢塘镇、百官街道、盖北镇、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作为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要对本区域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质量负总责,负责做好辖区内东进闸排涝河主干河道和支流的垃圾、杂草、漂浮物的清除和拦截;负责东进闸排涝河主干河道两侧各200米和沿支流上溯500米河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违章建筑(含污染源)、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和东进闸排涝河主河道两侧200米和沿支流上溯500米河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以及河岸内滩涂陆域的日常保洁和沉船打捞工作。
⒉区科技局为工作联系部门,负责上情下达、信息收集报送等联系工作;按照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根据实施单位上报计划,负责东进闸排涝河“河长制”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开展督促考核。
⒊区农办负责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管网建设,加快东进闸排涝河沿线村庄生活污水纳管;负责指导监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加强沿线农村环境整体建设。
⒋区环保局负责东进闸排涝河沿线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指导;负责水质监测的设点和定期检测工作;做好污染源治理计划的编制,着重抓好工业污染治理;严厉查处各类环保违法行为。
⒌区农林渔牧局负责牵头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开展东进闸排涝河主干河道两侧各200米和沿支流上溯500米河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农业面源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做好渔簖的管理工作,指导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政策制订;负责原国营农场水面保洁工作。
⒍区水利局负责牵头指导有关乡镇(街道)开展东进闸排涝河主干河道两侧各200米和沿支流上溯500米河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的河道违章搭建清理、河道清淤整治和配合有关部门及乡镇水面保洁等工作;负责水体置换工作。
7.区交通运输局根据自身职责配合开展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8.区财政局根据自身职责配合开展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9.区城管执法局根据自身职责配合开展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10.区国土局根据自身职责配合开展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
11.水务集团配合建设局、各有关乡镇(街道)开展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治理中的截污工程建设。
区级其他有关部门单位,根据《上虞区“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区委办〔2014〕2号)文件精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分段联系部门要加强日常联系支持,确保东进闸排涝河治理工作绩效。
四、内容及措施
⒈加强对工业污染源执法监管。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把水污染项目落户。持续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对重污染行业产业转型升级进行量化考核、综合排序和分行业排序,对排名靠后的企业依法实施排污权指标削减和限期整治等综合措施,倒逼转型升级。组织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依法采取高额罚款、追缴超标排污费、停产整改、媒体曝光、人员拘留等严厉措施,不断加大对东进闸排涝河沿线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清除沿线排污口。
⒉加快工业污水收集处理。加快驿亭镇、小越镇、谢塘镇、百官街道、盖北镇、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切实提高污水纳管率。
⒊清理整治沿线畜禽养殖和水面养殖场所。限期清理关停东进闸排涝河主河道两岸100米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畜禽和水面养殖场所,整治限养区内主河道两侧200米及支流纵深500米两侧200米范围内的畜禽和水面养殖场所。限养区内存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实行全面治理,配套农牧循环处理设施,实行生态养殖;存栏2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应结合“三改一拆”专项整治逐步实施关停。
⒋加快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加快百官街道、驿亭镇、小越镇、谢塘镇、盖北镇等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六小行业”污水整治,努力提高集镇污水收集处理率。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序推进村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
⒌全面清理、整治东进闸排涝河两侧河道环境。全面清理、整治东进闸排涝河主河道两侧各200米支流河道上溯500米两侧200米各类违章建筑、沿河瓜棚、非法渔业养殖设施、垃圾集中收集点、厕所,及时清理河面打捞上来的垃圾堆放点。
⒍切实加强河道保洁管理。进一步健全东进闸排涝河河道长效保洁机制,东进闸排涝河水域范围和主河道两侧200米范围内的日常保洁由区域所在乡镇(街道、开发区)具体负责。区财政按年度考核得分情况,“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助,具体补助标准为3000元/公里·每年,不足部分由乡镇(街道、开发区)配套〔东进闸排涝河各乡镇街道保洁长度汇总表见附件3〕。
7.确保河道安全畅通排涝。按计划加强东进闸排涝河河道清淤常态化管理,实施河道沉船打捞、鱼簖、鱼网(鱼箔)、船屋整治任务,保障河道排涝顺畅。
8.加强东进闸排涝河水体水质监测。在东进闸排涝河沿线各乡镇、街道设立固定监测点,加强水质监测,掌握水质动态变化情况,力求断面水质逐年好转。
五、时间安排
⒈调查摸底阶段(1月6日——4月24日)。完成东进闸排涝河主干河道两侧各200米和沿支流上溯500米河道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分布状况和沿河河道环境情况的调查。
2.动员部署阶段(2月1日——2月15日)。召开动员大会,启动整治工作方案。
⒊综合整治阶段(4月25日以后)。根据《东进闸排涝河 “河长制”管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按照责任和分工要求,逐年开展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计划完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治理和沿河河道环境整治。
六、工作要求
⒈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成立以胡文炜常委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东进闸排涝河 “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陈荣荣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逐年列出整治计划,按期推进实施。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支持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促进“河长制”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⒉严格执法,营造氛围。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巩固河道综合整治成果,减少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开展东进闸排涝河“河长制”工作宣传,增强全体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并参与支持东进闸排涝河整治工作,形成良好氛围。
⒊规范制度,强化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东进闸排涝河辖区“河长制”实施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进展、整治措施落实情况及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明查、暗访等形式强化督查,定期通报,督促落实,并建立起“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各单位要落实目标责任制,逐级抓好落实,并将工作开展情况于每月底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和干部实绩挂钩,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东进闸排涝河“河长制”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及“河长”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单位及“河长”,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附件:1.东进闸排涝河 “河长制”管理实施工作责任分解表
2.东进闸排涝河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段污染源数量明细表
3.东进闸排涝河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保洁河道长度汇总表
4.东进闸排涝河2014年—2016年水环境治理工作计划表
5.东进闸排涝河水环境治理2014年度工作任务表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开心就好520”为你整理了这篇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政务公开办的精心指导下,黄山区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2020〕17号)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2020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皖政办秘〔2020〕66号)要求,持续健全公开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开平台建设管理,不断夯实公开保障基础,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围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强信息。设立专题专栏,集中展示“六稳”“六保”工作。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解读政策文件及各部门落实工作取得的成效,全面展示我区工作开展的实时动态。截至目前,区本级“六稳”“六保”专栏共相关信息96条。保障及时公开。为加强“六稳”“六保”相关信息保障,要求发改、人社、财政、科信、商务等部门集中上线信息;及时组织各单位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类整理,梳理出涉及“六稳”“六保”政策文件及解读信息,对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编辑、持续。
二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做好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公开。在信息公开网“放管服改革”栏目增设“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二级栏目,集中展示现行有效监管规则、标准内容,以公开促进公正监管。融合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统筹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相结合,不断扩大服务公开范围。主动政务服务场所、关联政务服务事项;添置自助设备、关联“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事项等,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持续优化全区营商环境。注重对基层一线政策执行人员开展政策解读和培训,确保经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区直主要职能部门先后组织开展针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政策解读培训会,现场普及政策知识,为一线人员答疑解惑。
三是围绕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公开。及时准确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信息。依托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在信息公开网同步开设专栏、专题,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黄山区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方面的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累计相关信息200余条。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公开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指导区卫健委、应急局 等部门做好应急预案动态更新与公开,当前我区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护林防火等应急预案均已上网。
四是围绕 “三大攻坚战”深化信息公开。加强脱贫攻坚信息公开。累计脱贫攻坚动态信息和相关政策举措及执行落实情况信息30余条。推进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力度,通过信息公开网累计水资源、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河(湖)长制落实等领域相关信息40多条。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信息公开。明确责任分工,部署有关职能部门做好非法金融活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房地产市场风险控制等信息公开,全年累计相关信息20多条。
五是围绕民生改善深化信息公开。继续做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征地、住房、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聚焦社会群众关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今年以来,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网累计全区政府采购信息200余条,工程建设项目合同信息80余条。
六是落实用权公开制度。加强权力配置信息公开。指导区直和乡镇依法公开工作职能、机构设置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全面展示所有区直部门及乡镇政府权力配置情况。二是加强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公开。决策预公开方面,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通过听证会、意见征集、会议开放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区政府第43、48次常务会议均邀请了市民群众代表列席,充分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涉企意见征集方面,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涉企意见征集8条,召开涉企政策座谈会3场。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方面,按季度公开2020年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要求审计部门加强督查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公开,积极开展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
七是建立健全政务信息管理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定期开展清理,优化平台功能,对规范性文件文号、成文日期、日期、有效性等要素进行规范标注,同时上传word版本附件,最大限度方便公众搜索、下载、查阅。公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汇编。要求区司法局对现行有效及2019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全面完成现行有效的文件目录及文件汇编梳理工作。
八是健全完善政策解读机制。用好区信息公开网、微博、微信等官方媒体平台,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政策文件融入千家万户,切实保障政策的落实落地。按照“决策背景和依据、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研判和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创新举措、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等8项内容,对解读信息格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围绕文字、照片、图表、元素等下功夫,加强内容梳理、要点挖掘和图解策划,进一步提升图片解读质量,增强阅读体验。截至目前,共制作2020年以来的政策文字解读79条、图片解读、媒体解读63条、视频动漫解读5条,实现对所有规范性文件和其他重要文件的文字解读和图片解读。
九是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积极关注国内、省内等先进城市“两化”工作最新进展和成效,学习研究优秀经验做法,为我区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借鉴。加强对全区“两化”工作的指导,明确要求把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政务公开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助力工作开展。召开2020年全区政务公开重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针对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进行详细培训,全面指导和布置工作;结合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召集部分重点领域单位开展研讨交流,及时解决遇到的难题。固定线上工作阵地,利用政务公开QQ群实现“零距离”交流;常态化开展跟踪调度,对进度偏慢、质量较低的单位,加强督促和指导。坚持需求导向,目录内容全面贴近实际,根据市级主管部门意见删除不符合区情实际的公开事项,将整理后的目录上传至报送系统,并信息。将26个重点领域的内容分解到22个区直部门,要求承担指导责任的区直部门对乡镇涉及本领域事项目录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标准目录编制完成后,由区政务公开办和对应区直部门共同审核研究,重点审核公开事项有无缺漏,公开内容、公开依据、公开时限、公开渠道、公开对象和公开方式等是否合理、完整;目录报送上线后,区政务公开办第一时间组织检查区直、乡镇目录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整改。
十是扎实办好政府公报。进一步推进政府公报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条例时限要求,确保以区政府、区政府办名义印发的文件自形成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公报公开。建立健全区直部门文件报送和审查机制,将各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纳入区政府公报。推进政府公报数字化管理,实现公报电子化,并上网公开。优化“政府公报”专题功能,实现政府公报电子版查询下载的同时,提供目录导航、内容检索、文件检索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上线电子政府公报11期,包含各类文件27份,极大便捷了社会公众查阅信息。
十一是规范信息公开申请办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依申请公开答复规范,建立“登记—初审—分办—答复稿审核—法律顾问把关—领导审签—答复—归档”的闭环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统一的网上受理平台,加强对全区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不定期开展办理情况测评。2020年以来,共依法依规办理依申请公开14件,实现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零诉讼。
十二是办好12345市长热线。全面加强热线平台管理和办理工作考核评价,努力提高办结率、回复率、满意率。今年以来,热线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3252件,同比增长42.6%;办结率100%,满意率99.96%,群众关心关注的一大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工作时间表,不断巩固、提升,继续做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及时开启下一阶段任务。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公开方式,同步做好专栏、专题展示形式。利用皖事通、政务新媒体、移动APP、两微客户端等线上渠道,通过在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等线下场所设立政务公开专区,开展信息公开服务,实现信息精准推送,提供互动交流、在线办事入口,进一步利企便民。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更好、城市更靓、管理更优、生活更美的总体要求,围绕河道防洪排涝、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综合管理和景观改造提升,建立河道整治与管理长效机制,增强城区防洪减灾能力,提高生态与环境质量,为建设繁荣文明首善之区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系统整治、分步实施。河道整治“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做到河道整治一条,完善提升一条,确保整治效果。
2.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对列入市级整治计划、涉及防洪安全的和列入区改造提升的重点河道,抓紧组织实施;对一般性整治的河道,结合片区开发组织实施。
3.坚持系统整治与区域整治相结合。河道截污治污和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按照整体排污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由上游到下游分层次整治。污水收集与处理按照目前污水集中处理区域划分,科学安排,合理处置。
二、主要任务
(一)总体任务。包括河道防洪除涝、截污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综合管理和景观改造提升等工作。
(二)河道整治任务。实施截污治污,按照河道整治与治污、治洪(雨)统筹推进的要求,开展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线分流工程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到2013年底前完成全区15条河道截污整治任务,实现污水不直排河道的目标。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清淤疏浚,满足城区防洪需要。实施景观改造提升,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三)河道环境卫生整治任务。全面实施全区23条河道两侧100米范围内道路保洁、垃圾清运、设施建设和垃圾死角清理等工作,完善河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达到整洁、畅通、整齐、优美的目标。健全河道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认真履行河道整治执法责任,及时查处河道沿岸违法违章建设。
三、工作安排
(一)城区内河道整治。按照城市防洪排涝需要,逐步实施拆除违法违章建设和清淤疏浚,确保城区安全度汛,7月底完成中井洪沟、小汉峪沟、全福河等11条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从现在起至2013年底为河道截污治污阶段,分两期组织实施,一期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完成9条河道整治,二期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完成6条河道整治任务,确保实现河道看不到污水、闻不到异味目标;完成排污主次管道建设任务,实现雨污分流目标;围绕重点河道的改造提升,改善广场东沟、羊头峪东沟等部分河道干涸现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实行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严格落实管理责任,保障城市河道整洁美观。
(二)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全市部署安排,2012年6月为河道环境整治调查摸底、明确任务阶段。7月底前为集中整治阶段,全面清理河道沿岸垃圾死角,依法拆除影响河道景观的违法违章建设。8月份之后为巩固提升阶段,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达到河道沿岸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四、整治措施
(一)全面开展河道环境卫生整治。明确河道沿岸环境卫生河段长责任制,全区23条河道全部签订环境卫生整治责任书并挂牌督办,公共区域、无责任单位或无法落实责任单位的区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保洁。河道沿线配置果皮箱等环卫设施,沿河村(居)、社区或楼道设置垃圾收集桶,在较大社区设置垃圾转运站。加强生活垃圾清运管理,沿河各单位、村(居)全部实现生活垃圾统管统运,禁止单位自运;加大沿河“三无”(无明确管理部门或单位、无物业、无管理人员)居住区垃圾清运力度,实行日产日清,严禁垃圾过夜。加强河道沿线保洁管理,配齐道路保洁员并加强培训,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等行为。各街道办事处在河道及沟渠沿线设置警示牌和标语,营造文明生活、爱护环境氛围。
(二)积极实施违章建设拆除与清淤疏浚。按照满足城市行洪、截污治污和景观改造提升的需要,结合河道整治总体安排、城市片区开发与相关项目建设,做好违法违章建设查处与河道清淤疏浚工作。坚持以自拆和助拆为主、强拆为辅的方式,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设,全力控制违法违章建设回潮反弹,创建河道沿岸良好生态环境。建立有奖投诉举报制度,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监督,凝聚社会力量,坚决制止损害河道行为,提升河道管理社会化水平。
清淤疏竣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进行公开招标、组织施工,相关部门配合,区财政统一筹措资金。区水务局负责统一立项、技术指导和竣工验收工作。彻底清除河道内淤泥砂石、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灌木杂草等,实现水系畅通、水质提高、环境改善,确保河道发挥正常防汛排洪的功能。
(三)扎实推进河道治污截污。按照生态城市建设要求,以污水全收集为目标,重点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管网及配套建设,努力在源头治理上取得突破。整治工作由市统一规划、立项,主要包括:拆迁拆违、断面加宽、清淤清污、挡墙砌垒,分层次进行雨污分流管线建设,雨洪利用、管线疏通、改造区域污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达到污水不直排目标。有重点地对部分河道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亮点河道。通过实施截污整治,进一步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五、指挥管理与监督考评
(一)指挥管理机构
成立河道整治管理指挥部,负责河道整治与管理的组织领导、整体策划与指挥调度。河道整治管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办公室设河道整治管理、环境综合整治、违法违章拆除三个工作组。
1.河道整治管理组。设在区水务局,主要负责人兼任组长,负责城区河道整治、治污、治洪(雨)、城市防洪等总体策划、规划与技术指导,负责城区河道建设管理监督及日常调度、考核等,并做好河道截污治污立项申报与实施工作。
2.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组。设在区城管局,主要负责人兼任组长,负责河道周边垃圾收集处理和运输、设施设置和河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3.河道违法违章拆除组。设在区城管执法局,主要负责人兼任组长,负责组织查处违法违章建设工作。
(二)建立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实行河道整治管理河长制,区委副书记、区长兼任总河长,区委常委、副区长任副总河长,12个相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兼任河段长。河段长全面负责辖区河道拆除违法违章建设、清淤疏浚、环境卫生整治、日常管理等工作的具体落实,协调河道整治管理工作推进中的有关问题。
今天,把各位校长、总务主任召集在这里,召开全市学校后勤工作会,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总结经验与不足,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学校后勤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学校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新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刚才两位校长做了很好的发言,局长对学校后勤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会后还要对一中分校的后勤工作进行参观,希望各学校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从整体上推进我市学校后勤工作健康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后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障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后勤建设、管理、服务质量的好坏,涉及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影响到学校的总体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创建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服务育人,达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国家推进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更加关注民生、社会公平、均衡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知识经济来临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今天,人民群众更加重视教育,更加要求教育的公平,更加需求良好的教育资源。良好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就在于物质的丰富,在于教育教学设施的完善,在于学校后勤工作的全面、科学和高效。
其次,以政府为教育投入法定主体,校长为学校法人代表的体制变化,也要求我们学校后勤工作在思想上、方法上、制度建设上来适应这种变化,特别是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教学设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也就显得愈发迫切。
三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城市一体化的发展,社会人口分布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成为一种新的必然,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也随之成为时下重要的任务之一,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立强有力保障服务体系,确保学校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后勤工作新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全面推进。
面对新形势,我市学校后勤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新郑”这个主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服务宗旨和育人导向,努力改善学校后勤条件,加强规范管理,维护学校正常运转,为教育教学和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为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突出重点,确保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学校后勤涉及师生衣、食、住、行、用、学等方方面面。学生食宿基本条件的改善、后勤物资采购、食堂饮食卫生、伙食营养及价格、校园安全保卫、学生公寓管理、绿化美化与保洁、设备设施管理与维修等,都是后勤工作的构成,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学校的后勤部门、后勤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职能和责任,要突出后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后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就是抓好五个方面的管理,建立五项制度,严把四大关口。即抓好学生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学生食堂伙食质量与成本核算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校园绿化美化与养成教育管理、消费市场服务管理;建立后勤岗位责任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伙食质量与成本核算制度、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后勤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执行大宗粮油定点采购制度。严把餐饮食品卫生关、防火防盗安全关、物品采购质量关、成本核算监控关。
一是抓好学生食堂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学生食堂是学生集体用餐的场所,是容易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特别是食物中毒事故的重要部位。近年来我市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高度重视,检查督导工作持续进行,但仍有少数学校存在着“四差”问题:学校领导的食品卫生意识差,学生食堂基本设施、设备差,食堂操作人员基本素质差,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落实差。食品卫生安全存在诸多隐患,令人担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校长要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要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和落实学生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食堂环境卫生关、饮具餐具消毒关、食品保管贮存关、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关,防止发生投毒事件,防止霉变、假劣食品流入学校食堂和商店小卖部,防止流行性病毒感染,有效消除食堂及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杜绝学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要抓好学生食堂伙食质量和成本核算管理。学校食堂是为师生生活服务的,要坚持“公益属性、服务至上、保本微利”的原则。伙食质量和价格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涉及到农民负担的大事,务必引起各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是抓好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寄宿制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相对分离,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学校要把学生宿舍管理作为后勤工作的一件大事抓好,建立健全学生宿舍各项管理制度。学生宿舍消防设施、安全通道、警示标志、门窗、锁具要齐全,用电用水、防火防盗等都要有章可循。要建立宿舍安全工作日查制度,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要建立学生日常行为准则,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建立校长负责制,教师值班制,学生寝室长制和宿舍区封闭管理制等,把安全责任制落到实处。通过开展示范性学生宿舍和文明学生寝室评选活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要不断完善学生宿舍的服务和管理。
三是要抓好校园绿化、美化、保洁和养成教育管理。校园是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抓好校园环境和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校园、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有利于促进校园文明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各地各校要将校园绿化、美化、保洁工作纳入学校建设和后勤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科学规划,强化护养,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要积极创建“绿化示范学校”、“园林式学校”、“文明校园”等,促进学校绿化、美化和保洁工作。
四是抓好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工作。随着中小学校大量设施的配备,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近两年各种图书、仪器、器材、桌柜、桌凳的更新、充实和实验室、体音美专业教室的投入使用,使得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强大的物质保障。管好、用好学校的固定资产,使其充分发挥效益,使其真正服务教育教学工作,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每个学校都要完善有关物品的管理制度,确定具体的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尤其要发挥学校图书室、体音美器材和体音美专用教室的功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加强领导。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牵涉面广,工作事务繁琐,市教体局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导,把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领导和服务职能,要确定一名局级领导和校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教体局要有专门科室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学校要有内设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后勤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职能。
各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我们的管理是否科学规范,决定着我们的服务是否优质、是否能让学生满意,决定着我们后勤工作是否能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坚持对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进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安全、卫生等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是要规范管理。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加强规范管理,才能健康发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一改过去行为不够规范的做法,加强后勤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的制定、修改、完善切合实情、易操作、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对《学校财务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寝室管理制度》、《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门卫24小时值班制》等重点制度进行了反复的研究,使它们更加符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后勤管理上要落实校长负总责,后勤主任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特别是校长的管理能够及时到位,各学校校长对后勤工作做到勤思考、勤观察、勤检查,能够时时知道各项工作的进展,谁在管理,落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指导到位。
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坚持不懈抓治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产的要素、生态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都是因水而兴;世界上的名城大市,大多也是依水而建。对杭州来说,好山好水更是最显著的标志、最闪亮的“名片”、最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后,在听取杭州工作汇报时更是明确指出,杭州山川秀美,生态建设基础不错。要加强保护,尤其是水环境的保护,使绿水青山常在。这既是对我们的期望,更是对我们的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看,整部杭州史就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历史。杭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以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为代表的水文化已成为杭州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甚至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而杭州水文化大放异彩的背后,历代先贤筚路蓝缕、千辛万苦的治水历程可以说居功至伟。就拿西湖来说,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一次次的疏浚整治,没有白堤、苏堤、杨公堤和小瀛洲、阮公墩、湖心亭,西湖是否还能令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如此赞扬吟诵,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城市格局是否还能延续至今。自古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靠得就是绿水青山,杭州很多人吃得就是“生态饭”、“绿色饭”。为保护好、传承好“老天爷”和“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方山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治水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西湖、运河、西溪综保和“三江两岸”、“清水治污”等一系列重大治水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这些都为我们今天治水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从现实的角度看,治水已成为我们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之一。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倒逼转型升级又着力改善民生,找到并找准了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制约发展最突出问题的关键,这也是这项工作之所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受到人民群众普遍支持并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的原因所在。与全省一样,杭州“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丘陵占65?郾6%,江、湖、水库占8%,平原只占26?郾4%,环境容纳能力非常有限。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技术上的欠缺,生态环境包括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与水、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近年来由台风暴雨引发的城西、滨江等地内涝问题已影响城市功能正常运行;47个市控以上水质断面功能达标率、符合或优于Ⅲ类及以上水质的断面比例均为80?郾9%;市区饮用水源单一、开放,一些环境污染事故直接影响自来水水质,同时部分山区还有一些群众喝不上安全的水;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接近极限,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难度大;部分区域、企业和居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浪费水现象等等。特别是对“江南水乡”没水喝、找不到可游泳的河以及汛期到某某地方“看海”等问题,老百姓反映日益强烈。如何既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保证杭州“二分田”、“七分山”特别是“一分水”的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经济发展、影响转型升级,而且影响民生改善、影响社会稳定。
从未来的角度看,优良的水环境将是杭州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就讲过,人们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起初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之后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最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这一理念现在已深入人心。其中,水环境的好坏,是综合环境优劣最基本的“风向标”。今后一段时期,杭州无论是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治水都是基础,都是重点。如果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找不到可游泳的河、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遇到台风天和大雨天就要为家里会不会进水而担心、为出门会不会受阻而烦恼,杭州又谈何“品质”、“幸福”、“美丽”和“转型”?杭州要赢得未来的竞争,要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江、河、湖、海、“溪”一应俱全、“五水共导”的禀赋,做深做好做足水的文章,进一步彰显满目青山、处处绿水的“江南水乡”特色,进一步发挥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湖”融为一体的优势,并尽最大可能使环境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核心竞争力优势,在接续努力中率先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之,只要有人类社会的存在,治水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杭州治水能否取得成效,事关880万杭州人民的切身利益,事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兴衰存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大治水力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投身治水行动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决抛弃治水可能影响GDP的思想、治水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心理和就治水论治水的观点,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抓治水,真正当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之城的薪火传人。
二、以“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科学有效抓治水
在长期的治水历程特别是近些年的治水实践中,杭州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今年,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又专题研究部署建设美丽杭州工作,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奋斗目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又把“清水治污”行动作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九大行动”之一。我们要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取得治水工作的新突破新成效。
一要有统筹的理念。治水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要坚持远近结合,围绕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保供水、抓节水,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的研究,编制完善好相关综合规划,制定执行好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要盯紧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实施重点项目、重点治理,力争一步一步取得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看得见的成效。要坚持统分结合,统一规划、统一目标,分清责任、分头治理。相关部门、相关地区、相关企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从全市大局出发、从全流域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切实防止“五水”之间“各吹各的号”,部门之间“各唱各的调”,政府与企业之间“各敲各的锣”,真正做到“五水共治”、水岸同治、上下游齐治、全社会合治。要坚持建管结合,一方面加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做好后续运行管理工作,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特别是要把建章立制作为重中之重,包括建立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制度、交接断面考核制度、企业偷排惩治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好水环境。
二要有创新的思路。抓经济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抓治水同样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大禹改堵为疏就是最好的例子。要创新理念,坚持堵疏结合、重在疏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打好与治水相关的转型升级“组合拳”,顺势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又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使杭州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要创新体制机制,除了要理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以外,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既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诚信守法的企业得利益,让违法污染的企业受打击,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差别水价、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水权制度,充分激发广大企业保护水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的治理。要创新方法手段,结合“智慧杭州”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建好共享平台,推进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测、河道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测等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环境监控能力和水平。这也有利于从制度上确保依法行政,做到数据面前人人平等。
三要有具体的抓手。抓任何工作,只有坚持抓具体、具体抓,才能抓出实效。我们要以“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具体抓手,以项目化、责任制的方式抓推进,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破题,实打实地把行动变为措施,把蓝图变为现实。治污水方面,要实施城市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清净、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农业面源控制、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到2016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黑臭河道全面消除,需纳污地区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平原河网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30%,全市50%以上的水体达到Ⅲ类水质,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达到良好以上,区、县(市)行政区交接断面消除劣Ⅴ类水质,且出境水质不劣于入境水质。排涝水方面,要实施排涝骨干、积水点治理、河道整治与断头河打通、重要入城口整治和闸泵站提升、小流域功能整治等工程,到2016年城区达到十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涝标准,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其中2014年要在主汛期前实现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断、居民家中不进水的目标。防洪水方面,要实施主体防洪、海塘标准堤建设、堤防加固、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到2016年基本完成钱塘江、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干堤达标率达到87%以上,县城以上城市防洪达到国家标准,力争达到上限;中心镇、中心村防洪标准分别达到20、10年一遇以上;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2014年完成钱塘江综合治理工程33?郾8公里、萧围东线标准塘建设工程4?郾5公里和苕溪北塘加固工程8公里,重要堤防加固工程141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7座,万方以上山塘加固159座。保饮水方面,要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厂改造、管网提升、备用水库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到2016年围绕全面提高城乡供水品质,加快杭州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提升农村安全饮水状况,实现水源地水质保持三类以上。抓节水方面,要完善节水制度、加强节水管理、应用节水科技、狠抓节水主体、健全节水统计,到2016年健全节水法规和管理体系,推进高效节水、田间排灌渠系工程,改造主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开展再生水和非常规水资源使用的试点建设,加快城市节水工程项目建设,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节水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继续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其中2014年实现主城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20%以上、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5%以上,万元GDP用水量年降低率5%以上,主城区非居民计划用水率不低于9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2%;新增固定式喷微灌面积1?郾52万亩,经济型喷微灌面积0?郾48万亩,节水灌溉0?郾6万亩,改造排灌渠系工程400公里,改善农田面积7?郾4万亩。上述工程项目要做到“四个抓”:抓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进工作和项目建设;抓保障,切实做好项目审批和资金保障、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工作,特别是要通过申报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争取一点、项目谋划申请一点、市区两级财政安排一点、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筹集一点等办法切实加强资金保障;抓质量,始终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真正把项目建成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工程;抓廉洁,严格落实项目廉政建设责任,确保工程和干部“双优秀”。
三、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用好作风抓治水
治水是锤炼各级干部作风和能力的一场硬仗,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次测试。我们要知难而进、克难攻坚,以干在实处的优良作风确保杭州治水工作走在前列。
一要落实责任、守土有责。省委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反复强调,全省领导干部要始终拿好经济和平安两张报表,坚决守住民生、环境、平安、廉政四条“底线”。水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是“底线”中的“底线”。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把守好一方山水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职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恒劲,以“钉钉子”的韧劲,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切实担负起河长的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自己的示范行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市里要成立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治水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各区县(市)也要参照市里做法建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地治水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