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创新奖励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持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方面,采取了多措并举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1.健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和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科技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制定了技术管理网络、重点井设计评审制度,明确了技术部门及技术岗位人员的职责,建立了技术专家管理考核机制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机关、项目部和钻井队三级所适用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高效规范。
2. 提升科技工作管理。组织科技人员学习《工程技术管理检查调研情况通报》内容,分析自身工程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堵塞漏洞,确保同类问题不再重复出现。同时,借鉴其它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反思其它单位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分析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发现短板,消除瓶颈,夯实基础,对照科技对标中的短板和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持续提高改进,全面提升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3.强化科技项目运用管理。在工程技术项目立项方面,按照“争第一、保一流”的立项原则,确立技术应用项目,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本着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原则进行立项,建立项目进展汇报制度,严格按项目计划督促研发工作踏线运行。在项目验收方面,严格执行《科技管理办法》标准,完善项目验收程序,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高标准,严要求,细审核。对没有效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在资金保障方面,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按照项目课题落实匹配资金,科研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做好研发费用归集,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项目长对负责项目进行工作分工和责任分工,对照项目指标要求,制定解决措施,在确保踏线运行的基础上,创造高指标,形成一批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特色技术。
二、持续推进工程技术提速
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工程技术提速方面,充分发挥技术对钻井提速的引领作用,以提速无极限、提效有空间、提素无止境为要求,强化技术提速,从技术与管理上精细挖潜,作为目标任务去管理;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入新的提速技术和提速工具,开拓定向井提速新技术、新工具,探寻更新、更广的提速途径。针对各施工区块特点,制定区域提速模板,通过模板的复制应用,有力推动了区域提速和整体提速,通过强化钻井提速配套工艺技术管理与研究,工程提速卓有成效。
1.强化提速组织领导。以重点提速区域、施工重点井为重心,带动工程整体提速。重点井成立项目组,实施项目管理,加强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提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为在重点提速区域施工的井从技术、人员、装备、物资、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保障,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制定消减措施和技术措施,督导技术措施执行与严格落实。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持续完善区域提速模板,将好的经验做法融入模板,提高基层作业中技术指令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井身结构、钻井参数、钻井液配方等技术方案,集成应用复合钻井、高效PDC钻头、三低钻井液等成熟技术,全力实现综合提速的目标。
3.强化新工艺新工具试验。为进一步推动工程提速,根据区块地层特点,在充分论证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验新工艺、新工具。在大部区域试验使用振荡冲击器、特种孕镶块钻头、钻柱式双心随钻微扩眼工具、旋流PDC和φ22mm复合片PDC钻头等,在U型井推广应用了绒囊钻井液技术,推广应用了旋冲钻具、水力振荡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等,起到了好的效果。对新型提速工具进行研制和试验,针对优质快速低成本钻井的需要,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特种孕镶块钻头、振荡冲击器和射吸式液动冲击钻具的研制,解决致密、坚硬、强研磨岩性井段的提速难题。
4.强化总结与技术交流。认真落实技术例会制度,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事故复杂发生的原因及制约提速的因素,研究制定事故复杂预防及方案,通过组织技术骨干集中进行交流研讨、技术对标和经验共享,达到改善工作方法、优化技术措施,互学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持续打造一流技术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事业发达之源泉,国家兴旺之希望,人才是企业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在技术人才战略方面,第四钻井工程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竞争实力,促进安全、清洁、有效、和谐发展的强有力措施。
1.发挥专家和科研人员作用。以技术专家为主,推行“项目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科技计划的执行力;针对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研讨,解决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科研项目的科技含金量;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不断完善科研队伍结构。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从加快技术和技能专家的培养入手,着力打造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操作过硬的人才队伍,持续不断地推进研究和推广的能力。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通过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技术座谈会、重点井技术讨论会、专家平台指导会、学术交流、岗位交流锻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积极搭建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平台,促进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建设成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3.关注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加快后备人才的培养,让人才闪光,靠人才强企。加强技术创新引导,倡导科技引领理念,让年轻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促进他们快速成才。对有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年轻科研人员进行重点培养,积极为科技人才涌现提供良好环境,不断为公司科研团队充实后备力量,为科技工作长足发展打好基础。
区××××年知识产权工作总结
××××年,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省、市知识产权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了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加快了创新型城区的建设步伐,在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扩大专利申请量、实施专利申请资助、组织宣传和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年申请专利×××项,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一、强化领导,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
今年,我们继续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各项机制,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动力,促进了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为配合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区,推动我区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区×月份成立了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在整个创建活动中,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了高效的组织保障作用。
×、严格目标考核。×月下旬,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召开全区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对今年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总结往年对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进行科技工作考核的基础上,区知识产权局重点就××××年全区知识产权工作目标任务与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以及区经贸委进行了分解、对接和落实,并由相关负责人现场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管理,加大工作力度。
×、修订出台创新奖励政策。在今年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前,对我区科技创新方面既有的多项政策措施进行梳理集成,认真参与起草和修订《xx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试行)》。《办法》对包括单位或个人申请专利、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等创新活动,明确了奖励标准,强化了奖励的操作性,确保了政府对知识产权的激励和支持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二、营造氛围,推动全区企业自主创新
今年是全省确定的“科技创新促进年”。为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区,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今年区知识产权局把×月××日—××日确定为全区“知识产权宣传周”,围绕“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化宣传活动。一是开展广场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二是为全区相关单位和公众免费订阅×××份《中国知识产权报》“×.××”特刊;三是在全区范围组织单位和公众参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和xx日报社举办的知识产权知识竞赛;四是通过通信商,对特定手机客户群发送××万条短信,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当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五是选择××多座科普画廊,发放和张贴知识产权宣传图片。
×、宣传鼓励企业创新行为。今年×月,区知识产权局遴选企业参加了“xx市十大发明专利项目”评选活动。我区xxxxxx制造有限公司的一项发明项目“一种xxxxxxxx装置”获得“xx市十大优秀发明专利”称号,并获得相应奖励。这种示范作用提高了广大企业申请专利,致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参与筹备召开创新大会。年初区科技局提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的设想,区知识产权局参与设计了会议的初步方案,并共同确定了会议的议题和各项议程;对拟表彰的“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制定了评选办法,并依照规定程序,推荐、评选确定了表彰对象。x月x日,区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区委书记和区长分别讲话。会议表彰奖励了科技创新“十佳”,包括最佳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个人和最佳知识产权保护先进集体的在内的“十佳”分别获得×万或×万元不等的奖励。
×、宣传报道创新大会。创新大会前后,围绕全区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果和经验、创新奖励办法的出台,创新标兵的先进事迹等内容组织了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大力倡导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市电视台在当日的《xx新闻》和次日的《xxxx》栏目专门报道了会议情况,播出了部门领导访谈;《xx日报》刊发×篇相关文章;区政府网站和xx科技信息网×篇相关文章;《xxxx》栏目还分期制作了“贯彻落实区科技创新大会”专题报道。题为《xx完善创新奖励制度》的信息先后被省知识产权局网站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采用。
三、抓住关键,组织知识产权实务培训
知识产权实务培训是知识产权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把实务培训作为必要的基础工作加以落实,结合实际,有针对性、主动性地组织开展了多项培训活动。
×、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咨询和讲座。今年上半年,区知识产权局多次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周”等活动组织人员到xx路街道、xxxx广场、xx小区等地开展宣传咨询;多次深入xx、xxx等街道所属企业宣讲知识产权。“×·××”世界知识产权纪念日前夕,区知识产权局组织人员到xxxxxx公司等企业举办“企业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并与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互动,解疑答惑,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自信。共3页,当前第1页1
×、组织科技创新报告会。x月x日,邀请中科院xxxx中心xxx教授在我区举办“技术创新与发展战略”专题报告会。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级党政部门负责人、部分重点骨干企业和列统企业负责人、区“xxx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以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计约xxx人出席此次报告会。创新报告给与会的企业人员以很好的创新指导;对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区委学习中心组专门这场报告会纳入中心组成员学习的内容。
×、加强商品专利业务培训。针对商业企业经营活动中,员工缺乏专利和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实际情况,x月底到x月初,区知识产权局主动派员到市区xx连锁超市作了两场专业培训,重点讲授有关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指导员工们正确识别商品包装
上专利标识,传授假冒和冒充专利的一般知识和鉴别方法。通过培训,xxx多名管理人员和营业员初步理解了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专利标识的鉴别,掌握了工作中对涉及假冒和冒充专利产品的处理方法。
四、突出重点,实施知识产权专项活动
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年,我们把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作为重点,结合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各项行动计划,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护创新成果。
一是实施“xxxxx”承诺计划。×月上旬,在市区范围牵头组织实施了xx省“xxxxx”承诺推进计划。×月××日,区科技局、区知识产权局在xxx书城参加全省联动“xxxxx”承诺推进计划首批参与企业授牌仪式暨现场宣传活动,市区xxxx公司成为全市首批省“xxxx”承诺推进计划××家参与实施企业之一。
二是开展“xxxx”工程活动。年初,按照市政府组织实施“xxxx”工程的要求,迅速开展全区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调研,积极组织和发动企业投身“xxxx”活动,经过一个多月努力,组织xxxx、xxxx、xxxx、xxxxx等×家企业申报了市“xxxx”活动并成为首批实施单位。年底前,又组织×家企业的主管人员参加了“xxxx”工程业务知识培训。
三是积极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知识产权局部署的全国专利实施状况调查活动,对辖区内xx多家企业××××年以来申请专利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发放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合同xxx多份,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
四是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月下旬在苏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
五、扎实准备,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我区xxxx年x月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xx省知识产权试点区,今年x月接受了省局试点区验收考核。为确保试点区验收顺利通过,年初区科技局在对全年工作安排进行安排时把迎接考核验收作为重点,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安排人员,认真准备。x月份,完成了试点区考核验收全部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x月x日,省知识产权局专家组对我区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核验收;x月份,省知识产权局在经过严格考核后,确认我区通过省第三批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单位考核。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产权试点区成果,推动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继试点验收通过后,区知识产权局又组织申报了省知识产权示范区。x月x日,在全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会议上,我区作了试点工作专题交流发言,并被省知识产权局正式确定为全省第x批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是xxxx唯一入选的区(县、市)。
六、深入检查,坚持开展专利行政执法
在连年进行商业企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区知识产权局结合实际主动开展执法检查,推动企业提高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x月中旬,与市知识产权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区大型商业流通企业xx商厦进行了专利执法检查活动。一是针对超市管理人员专利法律法规了解不深的实际,向他们宣传《专利法》,讲解传授假冒、冒充专利的有关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检查商品专利标记情况,指出部分经营商品专利标记标注不规范问题;三是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企业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就商业企业如何在经营中杜绝假冒、冒充专利商品提出指导性建议。
七、发扬成绩,做好明年知识产权工作
××××年全区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先进市(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年,我们将以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全国和省市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切实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工作,努力促进全区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认真落实以激励和资助为主的知识产权工作政策措施,切实兑现专利申请的奖酬规定,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创新活动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继续深化和完善知识产权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合理分解落实专利申请量等考核指标,促进各镇街知识产权工作平衡发展;在确保完成规定任务的前提下,努力培育专利大户,形成专利集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共3页,当前第2页2
×、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结合实际,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重点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案例;培训和指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具体实施,提高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在确保专利申请数量达到增长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原创性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占有比例,提高专利授权率,加长专利工作的短腿。全年市区专利申请量力争超过xxx件。
×、积极参与和组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活动,努力维护市场秩序,净化执法环境。全年至少组织参与x次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确保知识产权示范工作取得实效。
一设立专项资金。从2009年起,镇政府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推动产业升级和扶持企业做强做大,超出当年预算部分的由下一年预算列支,每家企业每年获得的最高资助额度为50万元。
二设立*镇科技创新奖。对获得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为我镇产业升级和企业自主创新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在我镇工商分局登记注册、纳入我镇财政税收分成、符合我镇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规划的企业。
四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产业升级、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品牌创建工作。
五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实行资助和奖励两种方
式。
六各类创新平台资助。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境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企业联盟在我镇设立科研机构,为我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工业商贸龙头企业等建立独立研发机构。对于认定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省级和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认定当年给予一次性资助:国家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市级5万元,同时认定为两个级别以上的,只资助最高的一个级别;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给予10万元启动资金;对于与境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所共建独立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企业,给予5万元资助。
七资助各类科技项目。对于在国家、省立项的科技项目,镇根据市财政对该项目的资助额度,按照1:0.2的比例配套资助(最高资助额度50万元),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规定用好资金,认真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由经贸办、外经办、科技办、财政分局等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做好监管和验收。
八培育科技型企业。对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的,奖励2万元。
九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奖励;新获得“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企业20万元奖励;新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奖励;新获得“绿色食品”称号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称号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对新认定为国家级新产品的企业,每项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省级新产品的企业,每项一次性给予3万元奖励。鼓励企业争创质量奖,对获得全国质量奖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同时获得上述奖项两个以上的,只奖励最高的一个奖项。
十实施专利战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制度建设,提高专利创造、申请、保护、管理和运营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我镇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对在我镇新设立并经认可的专利中介机构,首年专利50项以上,镇给予2万元资助;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单位,每项奖励15万元;对获得国家专利优秀奖的单位,每项奖励10万元;对获得广东省专利金奖、广东省专利优秀奖的企业,每项奖励5万元。同时获得上述奖项两个以上的,只奖励最高的一个奖项。
十一奖励每年缴交企业承包款有增长的三资企业。三资企业按当年缴交企业承包款比上一年增长的部分,按20%的比例返还给企业作为奖励。具体数据由镇外经办核定后报镇财政分局认定。
十二奖励对我镇税收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对纳税总额达到1000万元的企业,奖励10万元;达到2000万的,奖励15万元;达到3000万元的;奖励20万元,依此类推;对成功上市并且上市企业注册地在我镇的企业,上市当年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
十三奖励获得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根据《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有关精神,对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技术成果类市长奖,奖励10万元;荣誉类市长奖,奖励5万元;创新企业奖,奖励3万元;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和1万元。
十四深入开展“零服务成本”活动。各部门要树立全方位服务的理念,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推广微笑服务、阳光服务,加强政策宣传,优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升服务质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镇重点项目,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设“绿色通道”。
十五打造融资平台。银行机构和担保机构要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和贷款担保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境内外资金对我镇企业的投资;积极协助市认定的上市后备企业解决发展用地等各种问题和困难。
十六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人才的三个规定”,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优先解决符合规定的企业人才迁户及其子女入学问题。
十七企业依照本措施获得的资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和建立相应的财务项目,否则取消享受相应措施的资格,并追回所得资助和奖励。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考核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实施,将“科技之光行动计划”作为推进全市科技工作的抓手,纳入目标考核。年初,市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际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调整,并以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印发下达了目标任务。同时,加强在半年和年终对实施情况的调研与抽查。各区县均加强了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领导。对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将“科技之光”完成情况纳入“一抓一”考核和区县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为计划任务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过程中,我市将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着力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营造合作环境。围绕酒业、化工、机械、能源和优势农业的产业升级,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产学研联合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年6月,市政
府与省科技厅联合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会前科技部门经过广泛的技术需求调研,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5项;邀请省内外22所院校、9所科研院所参会,在会上科技成果68项;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别与市政府签署了校(院)市科技合作协议;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11所院所与我市12户酒类、机械、化工等企业签署了13项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2.8亿元,技术合同转让金额230万元,预计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2亿元。有关区县、企业也将推进产学研联合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如泸县与四川师范大学开展县校合作,有关企业、单位与四川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5项,目前有2项合作协议已经进入实质实施阶段。江阳区、纳溪区等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过程中也加强了与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老窖股份公司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富含纤维素残渣制备功能材料及其燃料油生物脱硫的应用”通过国家“863计划”答辩;该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生物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与工艺的研究与示范”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支
持。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在我市基本形成,合作效果逐步凸现,为我市“科技之光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三、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科技服务
在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市、区(县)科技部门及有关单位围绕加速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收到明显效果。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酒业集中发展区质量监督检验控制中心”和“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库”等省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老窖股份公司成为四川省白酒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的建设平台。二是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模式。市科技局通过调研,并和金融部门协调沟通,与市兴泸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共同促进*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合作协议》,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瓶颈的投融资途径。在合作框架内,促成省开发银行分别向科瑞德制药、邦立重机分别贷款300万元、500万元。三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泸县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中,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选派科技特派员64人,探索、总结出“市场带动型”、“技术推动型”和“实体创业型”科技服务模式,推广新技术195
项、新产品181项,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15项,联建利益共同体18家,建专合组织22个,创办公司或经济实体10家,项目投资达2737万元,实现利润1331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043万元。受到省科技厅表彰奖励,并得到国家科技部肯定。四是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激励机制。市政府修订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提高了科技成果奖励奖金额度。区(县)、企业也普遍完善了激励机制。如长起公司对技术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加效益工资。长液公司设立了新产品开发奖、非标产品开发奖、技术创新效益奖。*老窖公司20万元重奖对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这些机制的创新,有力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积极性。
科技、经济、农口等部门积极围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企业申报项目、创新能力与科技平台建设、技术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做好服务、协调。有关区、县组织开展的科技政策宣传会、科技企业联谊会、民营科技企业职称评定等活动,得到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可和欢迎。
四、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支撑条件
市、区县均在一定幅度内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强化了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经费支撑。一是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投入均有增加。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
较去年增长10%。古蔺县较去年增长145%,龙马潭区增长48.5%,泸县增长30%。市、区县均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及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列入了财政预算。市财政兑现6户企业*市技术创新奖90万元。二是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了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开展工作和奖励经费的落实。三是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大幅增长。如*老窖股份公司在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时加大了研发投入,*年共计投入研发经费1.2亿元,新转化科技成果5个,申请专利16件,开发新产品90余个,成果转化新增产值6.8亿元,新增利税2.5亿元。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计划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项目的支持。截至目前,我市获得国家、省立项的科技项目43项(归口市科技局,不含泸县),已到位资金986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已到位资金405万元;省级32项,到位资金581万元),比去年增加290万元,增长41.7%。
“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实施三年来,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加快了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转化,推动了我市支柱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起到
积极作用。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体现在:
一、对“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财政支撑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虽然市、各区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都有所增长,但基数都较低,总体上对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力的扶持;部分企业对项目投入不足,影响了项目实施的效果。
二、产学研结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部分企业合作意识不强,合作信息不畅,渠道单一,加之自身人才不足,致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需要政府经济、科技等部门在这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
农信社金融创新现状
相对于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农信社的金融创新“起了步,上了路,水准低,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一是服务品种单一,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和特色性创新少。二是金融技术创新有限,金融工具创新能力不强。农信社由于科技人才的缺乏, 观念落后, 不舍得在电子化建设上投入, 导致金融工具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金融创新处于初级阶段。三是创新产品普遍存在额度小、期限短等特点,难以满足“三农”发展需要。四是创新理念淡薄,机制不健全,存在重复投入、各自为战的情况。目前,金融创新所必需的产品和服务内部管理、信息科技协调支持、考核激励、客户效用监测及利益保护、人才引进维护等重要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五是对金融创新认识不到位,新产品推广应用难度较大。此外,由于农信社地处广阔的农村,对计算机、国际金融、企业管理、投资、保险等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
金融创新原则与产品开发战略选择
(一)农信社金融创新原则
围绕客户原则。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和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日益融合的趋势。对此,农信社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状况和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别化、人性化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效益最大化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是金融创新的动力源。农信社在金融创新中要始终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要通过金融创新,在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风险可控原则。在产品和业务创新中,市场风险、信息风险、操作风险、营销风险、声誉风险等时有发生。农信社在金融创新中要更加注意风险防范,审慎稳健开展金融创新。
依法合规原则。从国际银行产品和业务创新实践经验来看,金融创新的外在动力之一是规避法律管制,但是,规避法律管制不是违反现有法规,金融创新必须依法合规。
(二)农信社新产品开发战略选择
新产品开发是农信社金融创新的重要活动内容。除了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化等一般的战略外,还有以下战略类型。
根据新产品创新程度,产品开发战略包括全新型开发战略、换代型开发战略、改进型开发战略、仿制型开发战略和组合型战略。以上五种产品开发战略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资本、技术条件。根据SWOT分析法,新产品开发战略有保守型、进取型、冒险型战略可供选择。根据企业市场地位,新产品开发战略可选择市场领导者、挑战者和追随者战略。市场领导者战略强调新产品开发与设计上的领先性,战略目标是谋取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挑战者战略以赶超市场领导者为战略目标;追随者战略是采用模仿、改进等创新模式,迅速开发竞争者已成功上市的新产品的战略。
加快农信社金融创新对策性建议
(一)建立健全金融创新体系
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各项基本管理制度。尽快制订创新研发管理办法、创新委员会工作规则、创新奖评选奖励办法等基本制度,逐步完善产品标准化管理制度。
发挥省联社相关职能,成立省联社金融创新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省农信社金融创新工作,并对重要创新项目进行论证与决策。同时,加强创新研发部部门建设。
明确分工,形成创新研发联动机制。省联社各专业部室对口负责本专业产品研发,并设置本专业产品人员,定期参加有关产品培训学习和创新研发部牵头的产品会议,使各专业部室产品人员保持高度统一的产品理念和较强的产品研发技能。创新研发部应配备具有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类产品、管理流程、国际业务、产品管理以及信息科技等专业开发经验的人员与各专业部室对口联系。
加强新产品跟踪监测,形成持续改进的产品维护机制。通过对产品推广应用全过程的实时跟踪监测,可以发现和纠正新产品在流程设计、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推广单位对产品理解操作等方面的疏漏或不足,有利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防范风险。
(二)打造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平台
现阶段应结合当前农信社省、县(个别市设有市级法人)两级法人管理体制的特点,打造既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结的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平台。
以省联社为主体的金融创新平台。在省级联社利用资源、人才优势,打造全省农信社的金融创新平台。成立创新研发部,专业从事新产品研发和产品管理加快形成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
以多家县级联社的横向联合体为主体的金融创新平台。在省级联社的协调支持下,可以就单一或多个金融创新项目成立联合体,共同投资,联合设计开发,成果共享,达到资源有效组合、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单一县级联社为主体的金融创新平台。县级联社应设置独立的产品部门或产品人员,由专门人员专业从事产品、流程、客户和市场的研究,循序渐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三)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
农信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金融创新工作应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
首先,大力开展资产业务创新。农信社要结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充分考虑农村市场需求,开拓新的贷款业务品种, 使贷款品种多样化, 以适应广大农民、中小企业等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面向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需求,积极开发“打工贷款”、“农民教育培训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业务品种。针对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担保资源而融资难的问题,大力拓展和开发大联保体贷款、保理贷款、保险贷款、仓单质押贷款、项目贷款等业务品种。适应消费需求,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
其次,积极开展负债业务创新。围绕满足增加客户收益、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需要,开发对公司和个人业务通存通兑、可转让存单、自动转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综合账户、个人退休账户等业务品种。适应教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探索教育储蓄、养老储蓄等专项储蓄业务品种。根据农民需求现状,开办农户养老储蓄、医疗保险储蓄、子女教育和婚嫁储蓄等新的业务。
再次,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创新。因地制宜,有重点、分阶段、有层次、分步骤地及时开发适合本地经济特征、有市场前景的中间业务品种,培育中间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和拓展新兴中间业务品种,如财务顾问、项目融资、购买应收账款等。开发新的金融工具, 逐步推出多功能借记卡、信用卡等金融工具。不断提高中间业务科技含量,开发应用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业务。加快研发与股票、债券、期货相关的金融衍生和对冲产品,开办风险低、收益固定的储蓄替代型证券产品和与利率、汇率相关的本外币投资理财产品。
(四)加快科技创新
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适用性、原创性与吸纳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以技术创新促进产品业务创新。大力实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畅通工程”,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支付结算产品,打造功能完善、快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服务体系。重视电子银行研发,大力推进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开发集自助语音服务与人工服务于一体、具有呼出营销服务功能的客户服务中心,构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先进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源于摩托罗拉系统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在植根中国的25年间,摩托罗拉一直坚持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大学及科研机构广泛开展投资、研发和技术合作;其中,于2001年成立的摩托罗拉系统成都研发中心,是摩托罗拉系统投资中国、促进本地化发展的典范之作。近日,《移动通信》等多家媒体受邀走进摩托罗拉系统成都软件研发中心,近距离接触摩托罗拉这艘商业巨轮的创新引擎,感受现代化通信企业的非凡魅力。
卓然于心卓越于行
摩托罗拉系统成都研发中心成立于2001年1月,是摩托罗拉系统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注于软件开发的研发中心,在应用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软件方面具有雄厚的研发能力。中心自成立以来,为摩托罗拉业务部门设计、研发了多款产品,包括奠定了在全球CPS多平台整合、多语言及输入法的统一架构和实现方面的领导地位;2004年参与了摩托罗拉系统第一款常规数字对讲机MOTOTRBOTM的开发,并在数字信号处理、人机界面、PC编程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至2009年,负责开发了MOTOTRBO数字中继软件,等等。
然而这些成绩远远难以涵盖摩托罗拉成都研发中心步步为营的十年发展历程。“成都研发中心成立之初,只有15个工程师。”摩托罗拉系统成都研发中心总经理石世寒,提起研发中心的发展历史,总是感慨中透着无比的豪迈。
2002年12月,创立仅两年的成都研发中心,就获得CMMLevel5认证,标志着成都研发中心在建立之初就已站在很高的起点上;2005年9月,中心再次顺利通过CMMLevel5认证;2009年5月,中心以零缺陷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通过一系列国际体系认证,成都研发中心逐步巩固了其研发地位,成为摩托罗拉全球专业对讲机软硬件开发重要基地。
从专业领域的角度看,成都研发中心目前在三个方面确立了其在摩托罗拉系统全球众多研发中心中的领先地位:一是数字信号处理,在摩托罗拉系统全球的研发中心当中,成都研发中心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规模最大;二是用户界面和应用,成都研发中心在全球研发中心中具有领先地位;三是芯片处理,如底层软件开发、PC编程软件等。此外,2009年,成都研发中心成立硬件开发团队,建立了硬件开发测试实验室;2010年,更是成立了TETRA网络基础设施开发团队。硬件团队的建立让成都研发中心如虎添翼,必将助其走向更大的辉煌。
聚集关键贴心服务
2012年3月6日,在闪光灯的聚焦之下,摩托罗拉系统在北京宣布推出MOTOTRBO™最新的SL系列数字手持对讲机及XiR™ M8600系列车载台。SL系列对讲机是摩托罗拉系统专门为中国高端服务行业打造的一款具有革命意义的商务级对讲机,其最不同凡响的特点就是其雅致纤薄的人性化机身设计,以及提供终极隐秘通信的专业化应用。这款堪称世界上最轻薄的专业数字对讲机,在通信隐秘性方面匠心独运,能够根据用户环境背景噪音的大小自动调节话音音量,在保证清晰音色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隐私;此外,它智能改变屏幕亮度、关闭LED指示灯和各种声响的功能,使重要场合的安保人员能够利用隐秘式音频配件实现终极隐秘通信。因此,这个系列的手持对讲机对于酒店、高端会所、机场等高档服务业表现其专业态度、塑造其良好形象而言,可谓不可或缺。
摩托罗拉系统MOTOTRBO™ SL系列
数字手持对讲机
而之所以摩托罗拉系统能够有如此贴心的定制化设计,则来自于其聚焦关键客户的关键任务,理解关键任务的关键需求,这是服务客户的耐心和毅力与强大技术开发能力之间的完美结合,得益于摩托罗拉系统成都研发中心能够将研发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敏锐触觉。
针对铁道部铁路交通运营管理的相关需求,成都研发中心为其量身定制,开发出专门的强插功能(Transmit Interrupt),解决了铁道部需要随时打断低级别对话、插入重要话音信息的关键需求;针对贵州公安系统近万台PTX760对讲机的使用量,成都研发中心开发出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的汉化功能。
这些瞄准客户需求、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开发与设计,是摩托罗拉系统始终赢得用户信赖、走在行业发展前列的有效保证。
砥砺奋进务实创新
摩托罗拉系统除了设在美国本土的研发中心,全球范围内还有以色列、马来西亚、波兰、成都等四家研发中心。成都研发中心凭借着标准化管理、人才本土化以及鼓励创新等措施,走在了所有研发中心的前列。
首先,作为一家研发中心,要想做到开发和设计工作高质高效,必须勇敢地拿国际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方面,成都研发中心基于CMMI坚实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融合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精髓,实现又快又好地产品;同时严格贯彻ISO 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相关标准,通过业内流行的敏捷开发模式,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进程和增进客户互动,并利用关键链技术提高公司的有效产出,使整个研发中心的发展沿着国际标准化的指标演进。
其次,成都研发中心一贯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让其发展具备强劲的推动力。目前,成都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中国人,做到了100%的本土化。与地方高校的深入合作,让摩托罗拉系统和成都研发中心能够吸纳最优秀的青年才俊;而优越的薪酬待遇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又能让研发中心留住人才。2011年有调查显示,中国各行业企业员工平均离职率为18.9%,而成都研发中心离职率仅5.6%,充分说明成都研发中心人才本地化战略的成功。
最后,当然离不开技术型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激发。成都研发中心每个季度都会有创新评比,对优胜者提供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发创意的产生。每半年,中心以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准评比优秀团队,鼓励和提倡团队创新。此外,中心自创了一套“摩托币”的创新奖励办法,在创新方面做得好的员工会得到一定数额的摩托币,并与实际奖励挂钩。这种奖励措施,可以鼓励那些微小的创新想法和行为,跳出了大型创新才能获奖的窠臼,有效促进了员工创新意识的发展。
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激励政策,成都研发中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1年摩托罗拉系统总公司在美国召开的全体会议上,评选出了当年摩托罗拉系统五个最佳专利,其中只有一个来自于美国本土之外的研发中心,那就是成都研发中心。
紧抓机遇开拓未来
4月6日,工信部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其中提到:“面向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的行业信息化需求,提高关键核心应用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和信息架构的规划、设计与开发能力,重点突破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大型应用系统研发和应用。”
对比“十一五”规划,从“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服务是重中之重。在“发展重点”章节中,第一次强调“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服务外包”、“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等服务重点。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建立和维系依靠的是“关系”这种形式还处在校企合作的初级状态, 形式比较简单,合作企业局限性比较大,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比如企业的负责人更换就可能使合作中断,因此要想达到长效机制出发点必须注重构建互惠双赢的机制。校企合作的利益可以体现在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进入企业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借助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与技术服务, 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攻关、设备的改造等等,以提高整体效益。在招生宣传上可以融入订单企业元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企业通过学生使用企业提供的专业设备进行实训, 起到了针对潜在消费者的宣传作用。学校方面则可以利用企业平台对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双师”素质,通过企业了解市场动向和用人机制的把握。
电气工程学院根据专业群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当地有代表性企业负责人、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的专业带头人等组成。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目的是根据企业需求及市场环境的现状与变化,针对专业和课程提出设置与调整,对专业所对应的技术岗位提出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 合理开发课程, 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课程中所需的实训设备进行综合评估,为本专业提供就业指导及职业继续教育发展规划方案等。其次是成立校企合作联合体,针对校企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商讨相关细则和激励保障制度,通过双方合作共建立相关机制如下:
一、电气工程学院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制定校企合作双方管理制度,由校企共同参与制定校外实训管理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方案及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相关文件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协议》、《校企合作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规划》、《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教师“双师素质”培养计划》、《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校企联合科研及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等。通过建立以上规章制度,细化了校企合作的内容和范围,增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企业不但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而且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最终评价环节。这样学生的能力综合评定不但包括学校的课程教学评价还包括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考核。这样经过双方的考核可以对学生技能素质有一个综合的评价。
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定政府在高职高专校企合作中的引导地位,企业的主导地位。通过完善政策和提出经济鼓励支持,激发企业承担一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促使企业负责人在思想上确立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教学需要可以给予在校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职业培训的企业,给予相应程度上的税收减免或经济扶持;
2、对于积极愿意或主动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办学的企业,政府给与相应的宣传,并在经济上给予更为优惠的政策和奖金奖励;
3、对于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可以与高职院校开展实施订单培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经济补助,或允许灵活调节企业调整工资标准支付实习学生的劳动费用;
4、建立校企合作监管机构,起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管理与协调作用;
5、成立相应的行业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参与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估,建立各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
6、加强校企合作综合服务,建设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可以为企业与学校间提供便捷的就业信息等相关服务。进而,为搜集校企产学研合作等信息降低了成本,还降低了信息风险,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8、建立合作工作考核制度;
9、专业建设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
10、校企合作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通过这些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可以大大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化程度,对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实现校企间的无缝链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规定校企合作单位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校企合作单位成员由企事业单位本着校企合作原则,自愿加入的办法产生。单位成员填写《电气工程学院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登记表》,加盖单位公章。委员会单位成员原则上应是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或择优接纳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
单位成员权利:
1、享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信息知情权;
2、享有参加本校企委组织的各种合作与交流活动,应邀出席电气工程学院重大活动的权利;
3、优先享有申请电气工程学院培训职工的权利;
4、优先享有与学校共同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合作的权利;
5、优先享有挑选接收本校毕业生的权利,优先挑选接受本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
6、享有评聘兼职教师的权利。
单位成员义务:
1、遵守本章程;
2、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维护合作关系;
3、承担学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义务,接纳本校学生顶岗实习,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学生的报酬。
4、向电气工程学院推荐优秀兼职教师;
5、协助学校开展产学调研及其他活动。
6、单位成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会,由办公室通过退出手续予以注销。
7、成员单位如有严重损害校企委利益或违反本章程行为,可取消其成员资格。
校企合作内容:
1、人才培养合作。我校根据企事业发展需要为企事业“订单”培养人才,向企事业输送具有职业素质和技能的人才,经协议可以以企业冠名的形式联合创办“企业冠名班”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并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助学金”。企事业单位接纳本校学生顶岗实习,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学生的报酬。
2、科研合作。联合申报、攻关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和产学项目,优惠向对方提供和转让技术资料、实验设备和科技成果、专利等。
3、队伍建设合作。企事业为学校提供教师锻炼场所和方便条件,为学校选派兼职教师;学校为企事业培训在职人员,组织兼职教师培训,办理聘任手续。
4、信息交流合作。企事业为学校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学校为企事业提供学术科研信息和理论咨询与指导。
附 则:
1、本章程经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代表通过后实施。章程修改须经委员会会议超过半数通过。
2、本章程的解释权属校企合作委员会。随着形势发展变化,本章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必要的非原则性变通,可经办公室暂行决定,在下一届委员会通过。
3、本委员会成员单位介绍及合作情况将随时上传至学校网站,包括校企合作动向、科研合作成果及人才培养成果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创新团队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地区乃至企业间的差异日益体现在知识创新能力的差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则成为这一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和体系进行探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应有之义,在诸多探索中,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形式广泛受到认可。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现状考量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已毋庸赘言,当下也涌现出一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的优秀案例,譬如华中科技大学的3个大学生课外科技团队冰岩作坊,dian团队、联创团队,以及2014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委托团中央学校部启动遴选出的100支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在学术研究、科技竞赛、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显示较大潜力,也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成功典型。然而考量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现状,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意愿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学生数量多,可提供的教育资源少。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育人实践方面成效的彰显,以及高校相关政策制度引导、舆论宣传等方式的作用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意义越来越为学生认可,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提高。然而,当前很多高校所能提供支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团队的教育资源还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教育资源的不足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不足,主要是科技创新团队的指导教师、管理人员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实验室场地、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的不足,这两方面的资源不足限定了参与科技创新团队的学生人数。
(二)应赛型团队多,持续性研究型团队少。
当前很多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是基于参加某项科技竞赛活动,这种组团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团队运作上有很强的突击性。往往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段进行短期集训然后参赛,一旦比赛结束,团队也就解体了。这种模式难以形成稳定长期的团队,因此研究多为个别化的研究,难以有长远发展,所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是有限的。
(三)低水平团队多,高水平团队少。
由于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当前很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还停留在验证性的水平上,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含量低。另外,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导致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功率低,成果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和制约了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综合上述科技创新团队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本在于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缺乏明晰的团队发展的路径规划,并缺乏保障科技创新团队运作的相应制度规范。因此影响现有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团队。这种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参与科技创新团的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持续培养。二是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刚具雏形,就因竞赛、项目的结束,或者团队成员毕业等因素的离开戛然而止,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团队。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
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具有行业特色的工科院校。笔者担任二级学院分团委书记已有几年时间,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管理者,承担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也作为学生科技协会社团、竞赛团队的指导教师,亲自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活动。在实践中,通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现状分析,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育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另外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学院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了突出作用。
团队的成熟运作不可能旦夕可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会一蹴而就,根据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规律及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模式中将团队构建划分为三个递进发展的阶段,即协会/社团、任务型团队、创业团队。下面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发展三阶段对比表》,从驱动类型、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培养途径、教师角色、保障平台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模式进行解读。
(一)组织架构设计
从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三个阶段的组织架构看是呈金字塔形的,塔座是参与人数最多科技协会、科技社团。其定位于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满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这一阶段基本对学生不设专业门槛,不设能力门槛,只要有意愿均可以参加。参与这类协会、社团的学生主要是以兴趣为驱动,他们或是以个体,或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到科技协会、社团中,此阶段只是团队的雏形,还不能称之为团队。任务型团队介于金字塔底座和塔尖之间,是科技创新团队承上启下的部分。该阶段是基于某项具体的任务而组建团队的,它是在众多参与协会、社团的学生中通过竞争性选拔产生的。团队的组建有具体的目标,是为完成某项课题研究,或者参加某项科技竞赛活动。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也是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已有创新科技成果方面有天然优势,因此可以加以引导促成发展成为创型的团队。创业型团队是在优秀任务型团队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引导任务型团队将自身的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或者在市场调查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选定团队科技创新项目。
在管理模式上,协会社团实施的是松散型的管理,是在扶持其发展的前提下,给予管理空间,虽然在管理中呈现松散的状态,但是通过共同的兴趣“黏合”,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使组织“松而不乱”。松散型的管理在学校常规管理和保持协会社团的活力上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既对协会社团的发展做到宏观把控,又保持其作为学生组织的原生态、自发性。任务型团队主要实施项目化管理,项目化管理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人力、物力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其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复杂活动中取得良好管理效果。在任务型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实施项目化管理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为目标,对课题项目和竞赛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宏观把握,注重过程控制,通过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实现项目目标。在创业型的团队中以自我管理为主,这一阶段团队发展已趋于成熟,且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开展自我管理对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既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由创业型团队的团队类型决定的。
(二)培养体系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育模式,在团队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培养体系建设上各有侧重,主要从培育方式、教师在团队建设中所承担的角色进行顶层设计。
1.协会/社团阶段的培养体系建设。在培育方式方面,协会/社团阶段主要科技知识竞赛、论坛、讲座等活动,有意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为其后续参加更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打下基础。这类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参与人数众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能保证为后面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提供足量的可选队员。在实践中注重建设与专业相关的协会、社团,利用协会、社团的搭建的平台,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例如笔者所在学院目前三个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源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根据三个专业的专业特色成立的相应的协会、社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电子设计协会、程序协会;能源工程专业的节能减排协会及流体力学专业的力学协会。这些与专业相结合的科技社团、协会的成立,保障了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协会活动、学科竞赛。如电子协会的小车竞赛;节能减排协会的节能寝室大比拼、力学协会开展的“乒乓球投篮”、“鸡蛋大冒险”、“筷子承重大PK”等极具专业特色的活动,这些活动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品牌。通过活动的开展,协会和社团为学生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培养能力搭建平台,并通过各种竞赛活动传、帮、带、促,培养和发现一批具有潜质的人才,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人才库。
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以协会社团指导教师、管理教师的角色出现,也就是这一阶段参与的教师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学科教师为主,为学生提供创新知识指导的专业教师,他们主要承担学生协会社团的学术讲座,创新知识和基本的创新技能的传授。另一类是以学工线教师为主的管理教师,他们主要负责协会社团的基本章程制定、日常管理等工作。
2.任务型团队的培养体系建设。“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依靠知识的获得,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参加各类项目或重大比赛就是他们获得这种直接经验的重要渠道”[1]。任务型团队主要以实际的项目锻炼为主,这一阶段的团队是基于某一项目或者某一科技竞赛活动而组建起来的,既可以由学生自发组团,又可以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协会、社团里的表现筛选组建。他们研究的项目或者是由教师的科研项目分解出来的小项目,或者是目标明确的参与某项科技竞赛活动,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节能减排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基于项目或者课外科技竞赛而组建的团队往往具有短时效应显著、针对性强、培训集中等特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务型团队主体是学生,但项目导师的作用举足轻重,特别是在团队选题立项方面,受制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创新团队的科研活动的选题还需要项目导师在研究的前景、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把关指导。此外,由于在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中,团队的构建还未成气候,学习更多的是由教师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信息,因此在任务型的团队中,项目导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介绍相关的知识与提出研究的问题、给出分析的切入点与研究路径的提示,通过互动使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得到解答。在指导过程中,项目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业团队的培养体系建设。当前绝大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因为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有效认知及资金支持,做出的创新成果往往只是一种“概念”,难以转化为产品。要将科研创新团队继续培育形成创业团队,就需要借助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将团队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助推团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团队的成员进行创业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且帮助学生了解创办和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教师的支持系统中除了需要学科教师的技术支持外,还要为创业团队配备创业导师,对重点的创业项目进行跟进式的帮扶指导,根据项目的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协调校内的资源。当优秀的创业型团队成长成企业公司后,反过来可以通过吸纳科技创新团队成员,提供资金、仪器设备等方式反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形成双赢的局面。
(三)保障平台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更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团队的发展提供良好运作的环境。因此除了做好团队组织架构的顶层设计、完善团队的培养体系的构建外,还要对根据团队发展的规律对保障平台进行系统构建。
1.制度规范建设。制度规范建设是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团队科技创新活动规范有序运行的保障。在制度建设上,一要有保障协会、社团、创新团队运作的规章制度,比如对科技协会社团自身定位、活动形式、参与条件、退出机制进行规范的协会社团自身的章程,学校对协会社团进行管理的协会社团管理办法;二要有对学生个人、团队科研课题、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经费报销、课题项目验收的相应制度;三要有激发学生、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团队活动的相应制度,比如对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团队活动的工作量计算制度、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学分认定制度、师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获奖的奖励办法等。
2.实践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实践平台的建设极重要。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是保障科技创新团队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基地作用,为科技团队提供基础训练平台。通过近年来的建设,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教育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与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建设进入一个全面建设阶段,作为综合性工程实践教学新模式载体的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以我校工程训练中心为例,中心现有建筑面积8500m2,设备总资产1485万元,设备台套数1547余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33台(套)。拥有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线切割、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激光雕刻机、电子贴片、线路板雕刻等机械和电子先进制造设备。可面向全校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医(药)学多学科门类30余个专业学生开展机械制造实训、电子实习、工程综合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训练、学生课外科技能力的培养、技能培训。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特别是对还在协会、社团阶段的学生而言,应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的设备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根据科技创新团队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需要,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充分利用院、系的实验室师资、场地、设备等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为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可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组建学生教学创新基地。笔者所在的学院就充分整合资源,成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园,开辟专门的场地,并根据学生创新活动需要,协调各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的借用。创新园除了承载各协会社团、科技创新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动外,还建立科技活动交流制度,开展科技小报告、科技作品展等活动,并创办自己的刊物《计测学院创新学报》,通过这些举措使学生能获得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信息、技能和示范经验,并形成相互交流的机制。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而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符合当代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在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培养方面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上,根据实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模式,着重厘清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在管理、培育方式、教师支持等方面进行梳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团队的三个阶段仅仅是团队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的存在形态,其人员的流动是动态的。它为参与科技创新团队的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平台、载体,并明确了培养的侧重点,同时也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确立了明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侯文军.当代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途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教育文化社会科学版.
[2]梁延德.我国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6,VOL30(6).
[3]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VOL30(3).
[4]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2,VOL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