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湿地;城市湿地公园;湿地景观设计;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
[基金项目] 文章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广西设计创意研发及人才培养”,项目小组成员:何璐。项目编号:YCSW2013094。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15-2
一、序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活动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湿地也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侵蚀、破坏。200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建立城市湿地公园,并颁布相关管理办法和设计导则。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极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
二、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
湿地,顾名思义为有水潮湿的土地,“水”与“土”均是构成湿地的重要因子。狭义的定义把湿地看做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强调湿地生物、土壤和水文的彼此作用。广义的定义,即湿地“指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广义的湿地定义有利于建立流域联系,以阻止或控制流域的不同地段人为地破坏湿地,有利于将陆地上所有水体和周边土地,以及受沿海潮沙影响的地带都被划入湿地的范畴,便于统一制定湿地保护、恢复、利用等措施。
湿地是景观美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景观是从一个地方或整个地区观看到的内容的总和。同样的,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它为视野提供了多样性,成为视线的焦点,具有十分珍贵的自然生态特点,减轻了单纯混凝土环境对居民的压抑感。城市湿地景观的营造,将大大提高现有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
三、案例分析――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设计
(一)项目概况
目前,中国城乡生态环境整体仍然在不断地恶化,我们也正在遭受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的威胁。中国正在处于传统农业景观向现代农业景观转变的过程,针对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建立相对完善和生态系统内部友好的岛屿独立生态,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条能够合理地解决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可行之路。基地坐落于南宁新城规划区域内,与邕江相接,具有亲水性和舒适性,基地内部的湿地生态系统处于水陆交界的生态脆弱带,易受自然及人为活动的干扰,生态平衡极易受到破坏。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体现了生态可持续成为中国当下面对自然生境管理及利用的主要目标。
(二)设计理念及目标
这是一个环境再生、城市再生的独特项目,设计师试图为城市营造一个优质价值的生态核,其中包括高质量的生态基础设施,在解决基本生境优化的前提下使得相思湖景观价值得以进一步地提升。同时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提供一处郊野悠闲休憩地。规划扎根于对现场详实的分析,提出了以“水”为修复的核心,以地域性的“茶”、“农”为文化的先锋载体,以“仙”为设计意境的定位,尤其是巧妙地将香港湿地公园的设计概念引入本方案的设计中,以创造出令人脱胎换骨的身心体验。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生态进行修复,健全生态系统,改善景观生态过程,对景观各个要素进行重组规划,协调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合理的景观安全格局,谋求其可持续性,同时追求物镜、情境、意境的审美意趣,对人为破坏的已有的生态生境进行修复与再生。尊重生态过程的景观生态规划才能真正为我们进行生态修复提供切实的方法和策略。
(三)规划内容
1.植物景观规划。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构成了湿地特有的自然景观,保留了原有大片的野生植物群落,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乡土植物占主导地位,这样不仅可以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境,而且能够将维护成本和水资源的消耗降到最少。相思湖湿地公园内部的植物配置时遵循物种多样化、再现自然的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植物生态型从陆生的乔灌草-湿地植物或挺水植物-浮叶沉水植物等。根据花卉的不同特性,选取恰当的绿化方式,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将现存的芦苇等植物予以保留,规划将湿地地形调整为自然曲线形,并实施鸟类、禽类生物的放养计划,恢复其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植物景观规划中对这一理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设计,增加种群及群落类型,创造郊野、岛屿自然环境,成为标志性的城市湿地公园,突显农耕生态,形成低成本的养护体系,突显植物生境的疗养价值,把具有地域性文化的茶、刺绣融入到植物景观设计中们塑造独特审美特色的山地、水域植物风貌,烘托“仙”的意向。
2.驳岸设计。池岸处理以自然生态驳岸为主,充分考虑因水位变化而带来的景观效果变化的问题,园内充分考虑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水源补充调节问题,模拟自然湿地中地表低温偶尔积水、季节性积水、常年性积水等不同的水位形态,创造不同的自然水位。长时间的养殖对相思湖水体造成了污染,景观修复部分以山地地形为基础,丘陵回填区过度均匀,大面积的洼地及池塘进行了湿地改造,在陆地边界形成一条完整的净化缓冲带。地形坡度的调整与改善,凸显坡脚轮廓,重塑空间形态,增加了观赏面。相思湖范围内湖潮防洪的亲水性设计,在保持防洪安全格局的前提下增加了可以提供适当亲水的缓冲地带。
3.园路设施规划。园内建筑、设施等多为木质干栏建筑形式为主,具有与环境协调的色彩及形体轮廓,具有乡土特色。园内观鸟屋利用自然光和双层天窗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使游客感觉舒适。原有的步道系统采茶种植道和人工防护堤步道给予其旅游价值,加强了自发式合理性的游览道线。木栈道引导人们跨过湖泊,达到以木质观鸟屋、浮桥和自然教育途径为景观特征的更加接近真是大自然环境的“地区”。户外照明装置仅限于入口广场和建筑入口坡道,在湿地公园的大部分区域没有照明设备以减少对野生生物的干扰和降低能源消耗。材料的再利用,包括混凝土碎石料、花岗岩废料、弃置的蚝壳等都被巧妙地运用在公园景观设计中。
4.水系规划。湿地公园以水景作为全园的核心景观,通过将邕江水的引入,形成水系并进行地形的处理,在景观空间上形成或开敞、或幽闭,形式不同的水体景观。并在水与岛、水与陆地之间架设形式各异的木桥,形成全园的景观骨架。目前,基地内部水库退化严重,水库大部分已经淤死,残存少量的池塘和湿生植物群落,另外,由于城市雨洪水携带污染物,长期积累后对湿地土壤产生污染,对库塘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形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在总体规划中欲借用相思湖优美的湿地和田园风光打造具有与周边开发的现代化现代化相思湖新城特色的“南方水城”,创建独属于南宁北部城区的园林城市。基地内部改造前无地表收集利用途径,以景观规划弥补园内原本缺乏资源的情况,例如雨水利用作为雨水花园设计,泄洪通道被设计为雨水排放至相思湖的过滤绿化通道。通过水系统的设计,原来被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经过多种净化过程,重新流入邕江,使得来自于生态缓解区淡水湖的水,通过循环又回到湖中,从而仅在晚上使用,以降低蒸发和消耗,并能保证不与游客发生冲突。
四、结语
现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的过程中,与此同时,我们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去设计自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在于: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水土资源、营造鸟类栖息地,公园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服务。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多学科协调,风景园林师应作为领导者、组织者带领团队完成建设任务,并在设计中注意生态学的科学性和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并重。当前城市湿地保护、恢复的人物婆在眉睫,但是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手段,其建设观念上普遍存在着“重装饰、轻整治”的思想,风景园林师不能在这种大环境下随波逐流,而要基于职业道德,做“整治领土景观的医师”,“急事慢做”,引导建设走向合理有序的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浩,汪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成玉宁,张炜.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吴为廉.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卜菁华,王洋.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华中建筑,2005.
[6]朱建宁.城市湿地保护与景观建设[A].见:建设部城建司主编.园林城市与和谐社会[C].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7]杨云峰.湿地的概念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J].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