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第1篇: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全面深入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形势所需、人民所愿,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报告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学校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思想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习惯,这对让学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使自然受到伤害、物质财富增加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而是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在一些地方环境污染已经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当今,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愈来愈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属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显著标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内涵,引导经济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保障生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生态文明不会自发产生,而是在人们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激化而产生的,生态文明理念需要经过培养和教育。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关注环境问题,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生态文明科学知识素质、生态文明道德素质、生态文明法制素质、建设生态文明能力的教育实践过程。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渠道,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

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必须协调,形成经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提倡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态度,树立新的现代文明观念,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是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树立人与人的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树立这种新观念需要加大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力度。

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与社会成员受生态文明教育程度有关。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口素质也有所提高,但与现代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依靠足够教育、具有较高文明素质的社会成员去实现,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资源、维护人与社会的和谐。学生时代是思想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人,发展必须服务人、造就人,教育是造就人的最根本途径。学校教育从保护环境的教育发展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到生态文明教育,这是对环境教育的继承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为解决发展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为生态文明教育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扩充和深化了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消耗过多和环境污染过重的严峻形势。环境状况的恶化,影响着党和政府发展经济的宏观决策,影响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处理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问题,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还需要具备生态文明素质的人才。学校是培养这些人才的场所,学校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已经形成从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到高等教育中的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专业教育和大学非环境专业的生态教育,不仅为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提供了研究平台,而且也是培养环境专业人才和具备生态文明素质人才的摇篮。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环境意识和环境技术的人才,而是具备生态文明科学知识素质、生态文明道德素质、生态文明法制素质的综合人才,同时还需要整个社会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观念的转变,这是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

四、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的主阵地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及恶化使人类社会重新思考发展模式。人类社会要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主要途径。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生态文明素质的主阵地。

生态文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采取多种方式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需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和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教育不仅仅是提供解决生态问题的决策方法和参与经验,而且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和审美方面的思考,促进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态度与行为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生活习惯和智能,多在20岁以前形成。而青少年具有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等特点。如果他们在学生时代受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树立起环境意识并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成年之后就会从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对各种计划、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研究,从中选取最佳方案。

五、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传播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西方环境伦理思想、蕴含的生态价值以及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确立生态文明核心理念提供了思想源泉,思想政治教育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传播生态文明核心理念提供了可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传播途径。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和发展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我们当代生态文明教育中主张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存、协调发展,体现着和谐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为人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文明伦理思想,研究它们也就是对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丰富。我国的生态教育从幼儿园的热爱自然,热爱动植物的教育到正确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到高校德育教育,这些都为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六、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

青少年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主体和支柱,我们需要的是合格接班人,最基本的是要有全面健康的人格的人。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对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总之,通过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塑造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人格,并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不仅依存于自然界,而且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类和其他成员应该和谐相处。从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强调人与自然、与他人及社会的和谐。因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对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曾繁仁.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N].中国教育报,2012-12-28.

[2] 邓玲.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入”路径[N].光明日报,2013-01-23.

[3] 十报告全文[N].人民日报,2012-11-08.

[4] 黄承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任务[N].人民日报,2012-08-20.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for School Education in Promoting Ecological Progress

GUO Jian-rong, LIU Shu-qi

第2篇: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中小学环境教育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在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状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也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并且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教育各个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教育应该贯穿于中小学的始终,从根本上发现环境问题、找出解决策略。但是,在当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环境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利于环境教育的有效性进行。

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的环境观念与环境意识比较大伯。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中,环境意识是重要的而基础,但是中小学的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性认识程度还不足,还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的思想,学校更是没有将环境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在渗透环境教育的时候,具有随意性,基本上没有人会将环境教育作为正式的课程进行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题活动更是寥寥无几。92%的学校没有将环境教育列入到正式的教学活动中,有50%的学生仅仅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从来不进行换件教育,对环境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偏差的现象,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学生学习负担比较重,对环境教育的功能、意义理解的不到位,担心环境教育会分散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学生从主观上也不愿意参与到环境教育中。

2.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的知识比较缺乏。除了环境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认识、学校教师、学生对环境科学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绝大多数人对于温室气体、酸雨、臭氧层损坏长线的环境问题都不了解,更不要说产生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国家环境保护公约等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有85.4%的人认为自己环境保护的知识非常少,有57.5%的人压根就不知道环境保护日,有32%的只是听说过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对于具体内容不太了解,由此可见,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的知识都比较匮乏,社会公众、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关注力度不足,学校环境教育得不到重视。

3.环境保护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资金缺乏,教材缺乏创新性。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环境科学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环境科学涉及地理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互交叉,需要具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但是在培养教师的高校中,确实设置环境教育学,但是主要为环保部门提供人才,没有结合基础教育对环境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因而中小学环境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生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代课,缺乏专业的环境知识与环境培养,很难保证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对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资金投入也不足,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展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要有国家环保局与教育部门的投入作为支撑,但是在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投入中,对于环境教育的投入非常非常少,大部分都投入到了环境污染治理上,在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上,除非具有环境保护专业的学校外,并没有明确规定对其他环境教育的支出,这不利于环境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策略

1.改变对环境教育的概念,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范围,在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中,需要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环境实践有良好的影响,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是环境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应该从社会实际出发,在全社会创设良好的氛围,实现科学的环境意识与环境理念,让环境教育得到社会的支撑,实现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

2.将环境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建立环境教育教学体系。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要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环境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层次体系,突出重点与难点,讲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将环境教育通俗易懂的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加强环境教育与各个学科整合,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区分重点与难点,将环境教育基本的内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倡导新的环境伦理观念。

3.注重环境教育教师的培养与教材的建设。环境教育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教学内容涉及到环境科学、生态学、法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经济学等等方面的特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何将环境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到一起,将课程主题与地理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学科、历史学科、生物学科等方方面面的结合在一起,认可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科学知识,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并且提炼处符合实际的、学生 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引导,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提升其教学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扩充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多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的组织教学内容,改建教学方法,充分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血虚兴趣,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的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相互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近年来,雾霾天气逐渐严重,为学生讲解大气污染为人们带来的问题,为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挑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优秀的纪录片、电视片等内容,引导学生对环境问你进行探讨,加深学生的思考,组织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需要结合新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转变教育理念,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形成学生的环境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1]成 文,曾宝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的比较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2(3):94 -98.

[2]刘 朋.芬兰的环境教育教师培训者项目[J].环境教育,2001,43:42 -43.

第3篇: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由各部门行政人员具体参与,各学科教研组和班主任在领导小组安排下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围绕这项工作,学校应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积极利用周边环境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文明,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二、立足课堂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有机渗透

为真正搞好生态文明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抓好一支“绿色园丁”队伍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让大家走向自然,感受绿色,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让老师们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而且,还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有关内容列入各类考核之中,以此督促教师自觉实行低碳生活。二是对各学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任课教师对本学科所涉及到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讲全、讲透,联系实际,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每学期举行一次生态文明知识有机渗透学科教学的研讨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们提高绿色教育水平。三是用好环境教育教材,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制订好教学计划,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而且,我们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从而增长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四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环境知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环保知识更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强化学生环境意识,丰富环保知识教学形式和内容。五是建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态文明道德素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绿色生态文明在他们心里烙下印迹。

三、开展各类活动,拓宽生态文明的教育渠道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班会、团队等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以下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电子屏、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校报、校园网站等媒体加大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生态文明知识,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二是结合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可以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禁烟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开展多项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三是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等活动深化创建工作。可以定期组织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团队会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环保意识和现状调查,开展保护“母亲河”宣传活动,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等,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清理居住小区和校园周围的杂草杂物包括废塑料袋、碎纸片等;清理和洗涮不规范张贴物,使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优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把生态文明知识播向周边的每个人。

四、注重环境建设,增强生态文明的育人效果

环境氛围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校园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的教材。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强育人效果。

一是加强校园绿化工作。绿化建设常抓不懈,合理布置校园绿化带、绿化地,聘请优秀花木工,培植护理学校花卉、草坪、树木,并设置宣传标语牌,使校园内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呈现一幅美丽的花园景色,陶冶师生的情操。二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张贴名人名言等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还可以通过定期刊出黑板报、宣传窗,墙面等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得绿色文化氛围愈来愈浓厚。三是加强学校环境管理工作。在学生中,提出“自主教育”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开展“爱护校园环境,争做文明学生”、“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大讨论等活动,实行绿地认养制、公共场所包干负责制、班级规范化管理,德育处成立文明监督岗,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的责任和义务,体会管理工作的艰辛,从而提高遵守各项制度、维护校园环境整洁的自觉性。

第4篇: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文

--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事迹材料

德育犹如春天的芬芳,夏天的微风,秋天的硕果,冬天的暖阳,从始至终贯穿于教育之中。我校秉承着“自由、宁静、生命力”的办学理念,将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工作之中,在一代代附小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下,现已成为川东北一所颇具影响力的窗口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雏鹰大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首批校风示范学校”、“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省示范家长学校”、“省绿色学校”、“省艺术特色示范校”、“省文明校园” 、市区十佳少先队组织等。

一、精耕细作强管理

1、构建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积极倡导全员育人,建立了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一是建立了以闵志阳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运筹全面工作。二是建立德育管理实施系统,形成了以德育副校长分工抓,德育处、少先队负责抓,年级组长协调抓,值周行政轮流抓,班主任具体抓,任课教师配合抓,学生干部协助抓的德育工作网络化实施系统。三是构建软件系统,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四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我校以大队委为引领,以值周班为主力,小黄帽监督岗为辅助,每天对各班的清洁、两操、路队、文明等情况进行打分,实现“以生管生”,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五是成立校级家委会,以校家委会带动班级家委会。我们相信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缩影,所以我们以家长学校为抓手,每期开展一次家长学校培训,每年开展一次新生家长培训,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西西果乐园”评价表侧重过程性评价,“我的校园生活”学生成长报告册侧重总结性评价,二者紧密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在公正评价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在探索、改进德育榜样评选方法,从最开始的“美德之星”评选,到人人使用“美德卡”,再到“月度人物”评选,直到现在的“八礼四仪”小标兵评选,我们力求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们明确学习的目标,汲取前进的力量。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的发展离不开队伍的建设,我校十分重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了提升我校德育队伍的水平,我们以班主任例会交流德育经验,以德育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以杂志增订扩大知识面,以德育课题研究深化德育认识。我们积极搞好班主任的培训(每年一次经验交流)、传帮带工作(签订师徒合同,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定期专题培训(青年教师读书会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等活动,促进教师德育水平迅速提高。我们建立班主任、辅导员激励机制,每周进行文明班评比、每期设立优秀班队奖、每次活动设立优秀组织奖、每次比赛设立道德风尚奖,并将各项评比结果与奖励性绩效挂钩。

4、明确德育年级主题

德育是个系统工程,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特点,给每个年级都确立了不同的德育主题:一年级“养习惯”、二年级“爱阅读”、三年级“懂礼仪”、四年级“会自护”、五年级“树理想”、六年级“知感恩”。中队活动、研学旅行活动、年级实践活动、教室文化建设等都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并根据这些主题自编了主题综合实践课程表。学校还自编《性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课件,弥补了现阶段对小学生生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二、幽幽书香营氛围

1、校园环境彰显文化底蕴

    良好的校园环境才能营造出德育的良好氛围,从少先队队室到心理咨询室,从校园广播站到校园电视台,这些硬件设施无不给我校德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走进校园,古朴的文化浮雕墙展示着我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水景墙上朴实的文字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距离;立体绿植墙及无土栽培系统向学生传递着先进的环保节能理念;小巧玲珑的假山石塘床净水系统的示范场地;转动的水车演绎着古老的水车灌溉原理;操场围墙上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充满着时代气息;校园公示栏随时传达着学校的最新信息;楼道中、拐角处,学生作品装点着校园的美丽。校园内绿树成荫,随处可见的学生优秀书画作品更是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艺术氛围、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校园内呈现出健康活泼、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2、室内环境凸显班级特色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校为了鼓励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每班教室外墙设立“中队风采展示栏”,张贴着各班的班名、班训、班歌,张贴着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各班的特色;教室内前方的黑板上方张贴国旗、校训,把爱国爱党爱校园谨记于心;黑板侧边书吧的设置,培养了学生广泛阅读的好习惯,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室后方的“学习园地”定期更换,明确班级德育主题;每周“文明星班级”评比结果公示在教室外,激励孩子们争创文明班;定期开展的“最美教室评比”、“最美办公室评比”活动,为我校营造了生态文明的育人环境,也实现了师生以校为家,共创文明的校园氛围,2017年我校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

三、五彩缤纷创亮点

1、校本课程培美育

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我校构建了“西西DIY课程”体系。“西西DIY课程”体系由五大课程组成,分别是“主题实践课程”、“春秋远足课程”、“心理拓展课程”、“兴趣社团课程”、“亲子实践课程”。

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西西DIY课程”体系一直深受师生欢迎。例如在“兴趣社团课程”中,我校设立了53个兴趣社团,其中校级社团23个,年级社团30个,兴趣社团的意义不仅是让孩子获得一技之长,更是让孩子们的兴趣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在“春秋研学课程”中,每个年级确立不同的主题,使远足活动变得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在“亲子实践课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家长校外教育资源,积极寻求家校合作,开展了“家长进课堂”、“带礼回家”。“税法进校园”、“爱眼行动”等多项亲子实践活动。

通过“西西DIY课程”的开展,孩子们从多种途径获取了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还培养了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以及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西西DIY课程”成了附小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2、特色活动传经典

经典诵读定段升级活动是我校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活动。我们选择适合不同年级的经典诵读读本,根据不同年级设立不同段位,每个段位设立“种子级”“苗苗级”“芽芽级”“花花级”“果果级”五个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可以达到的等级,期末统一颁发证书,六年下来,孩子们不仅充实了自身的国学知识,更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学经典懂经典,每周三早自习,我们利用广播开展“诗词共赏”栏目,由一名老师带领孩子们共赏诗词,吟诵古诗,走进诗歌背后的故事。每月第一周的朝会上,我们还开展了年级诗词吟诵活动,每个年级在领诵同学的带领下,集体吟诵,营造了浓浓的吟诵氛围。

“八礼四仪”是我校制定的对学生文明礼仪的评判标准。我们不仅在每周一的朝会上以“文明礼仪小短剧”的形式寓教于乐,更开展了“带礼回家”的活动,做到“带礼一个人,文明一个家”,并以 “有奖问答”进行检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校还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校园,组织开展了“环保金点子”“争当环保小达人”“环保悦读会”“垃圾分类银行”等活动。垃圾分类银行深受孩子们欢迎,一张张小小的环保存折,存进了孩子们大大的环保意识,在环保存折的激励下,每个孩子都自发地爱护环境,垃圾分类,不仅仅在学校中做到了分类垃圾,更将环保意识带回了家中,倡导家人一起践行环保。

校级特色“沐阳心理工作室”的成立为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温馨的室内环境,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让孩子们敞开了心扉,倾诉心中的烦恼。同时,我们建立了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并追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为弱势学生,我们也专门建立了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档案,制定具体帮扶措施,给予他们及时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