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计划生育政策变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划生育政策变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划生育政策变化

第1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形势;政策创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的核心与实质是:“减速度、调结构、上台阶,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新战略取向。”[1]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意味着政府不能再沿袭过去把经济高速增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也不大可能通过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制定强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扩大就业。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趋向恶化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矛盾突出,“高成本时代”已然到来,再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强力推进,以及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直接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都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面临诸多挑战,亟须加快调整和创新。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新变化

(一)经济增速换挡,大学生就业岗位总量减少

经济新常态的一大显着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即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根据奥肯定律:“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多少,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即经济增长速度快,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多,会直接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出现高就业率、低失业率现象;经济增长速度慢,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限制就业岗位的增加,出现低就业率、高失业率现象。”[2]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是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条件,只有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才能保证大学生社会就业岗位的持续、稳定增加。在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深化阶段: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了部分行业职工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导致部分企业用工不足;再加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下降,进而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导致大学生就业岗位总量减少。

(二)经济结构调整,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经济结构调整,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是经济新常态的又一显着特征。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人才供给来源、劳动力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当前社会就业状况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尤其使得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供给与需求的类型结构性矛盾。即技术技能型人才“产能不足”,导致企业出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用工荒”;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产能过剩”,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层次结构性矛盾。即多数地方高等院校受高层次就是高水平的逻辑影响,为了盲目追求和提高办学层次与规模,而脱离为区域经济发展供给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使得高学历教育供给规模被盲目扩大,造成了高学历学生数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极大的浪费了教育资源,并且还助长了“唯学历论”的不良社会风气。三是,供给与需求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即一方面,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不足,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专业人才的市场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另一方面,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过剩,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中部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供给远远大于市场实际需求;还有,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加剧

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的另一显着特征。在经济新常态下,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改变了过去的单纯依靠出口、投资、消费等外在因素,转为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等内在因素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外需变为内需、投资变为消费、政府投资变为社会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以及政府对资源的占有和支配的下降,单纯依靠政府来主导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空间会越来越缩小,创新驱动和内需增长对高素质大学生资源的要求会持续增加。而我国大学生供给质量与宏观层面上的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以及微观层面上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还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当前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严重缺乏,如现实中高级技工缺口高达千万人,这不仅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还严重影响到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政策调整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供需矛盾突出

大学生供需矛盾由来已久,且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需求侧方面,由于我国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直接导致需求侧总量有所下降。同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也发生了新变化,原来一些旧的产业、行业现在要去产能、去库存,根本不需要再招人了,而且在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还造成了一部分行业职工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此外,新产业、新业态对于大学生又有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要求,再加上大学生就业的需求分布也不太均衡,以往高中层和一线城市的需求大,现在高中层的需求越来越小,二三线和基层的需求却相对增多。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方面,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不高,直接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不适应。

(二)大学生供给质量不高

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都对我国大学生供给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曾经指出:当前许多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一致的现象,“结果造成了一种普遍的、荒谬的状况:在一个国家中,熟练工人奇缺,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过剩。”[3]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和产品加工最具活力的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创新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问题。现实当中,我国结构性用工荒问题十分突出,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一方面,是企业对于技术工人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大量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岗难求。

(三)大学生失业救助难度加大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深化阶段,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仅会加剧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还会直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从现正从事的工作岗位中被淘汰出来,陷入失业或待业状态。“无业不稳”,大学生一旦找不到工作,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或就业质量差,会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的出现,这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及其家庭生活质量,还会使大学生个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而导致其对社会的失望和怨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经济新常态下,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步伐的趋缓和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步伐的加快,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大学生的失业风险,从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并对政府的大学生失业救助政策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大学生失业救助的难度。

三、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创新取向

(一)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来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

一是,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解决高等教育的“优化组合”问题。解决高等教育的“优化组合”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解决高等教育的“职教疲软”问题。解决高等教育的“职教疲软”问题,必须坚持“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而实现应用型教育产教融合是关键,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推进职业文化和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较高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优秀应用型技能人才。三是,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解决高等教育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高等教育“产能过剩”问题,必须要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一方面在于加强产业、行业以及职业发展趋势预测,合理测算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数量,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在于根据人才需求特点和趋势,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院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改变高等院校建设雷同的局面。四是,走创新发展之路,以创新作为“新动力”,解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解决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业培训包教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同时,还要改变过去的以知识教育、灌输教育为主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研究,着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优化大学生能力结构,使之更加适应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要。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能力

一是,要坚持办学理念创新,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明确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特色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二是,要坚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坚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这一主线,积极探索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三是,要坚持科学研究创新,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四是,坚持文化创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校转型发展,增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能力,才是破解时下企业普遍出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结构性用工荒”难题的关键所在。

(二)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以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来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

一是,政府要打出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来拉动就业。同时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并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提高用人单位雇佣大学生的能力和愿望,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努力稳定和增加社会有效就业岗位。二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大学生供给质量。要积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来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再进入就业市场,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和国家的创新能力,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三是,消除一切歧视和制度壁垒,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必须消除一切就业歧视,切实将国家制定各项公平公正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破除一切影响劳动力自主流动的制度壁垒。四是,广泛搭建就业支持平台,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首先,要建设全国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数据库和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供给信息数据库,并促使“两库”有效对接,适时根据就业市场大学生供给平衡状况不断调整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全国人才市场信息动态平台,及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大学生的求职信息,为大学生就业牵线搭桥。最后,要设立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免费有效的登记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等服务。

(三)健全完善大學生失业保障制度,以加大对大学生失业的救助帮扶力度来降低社会风险

一是,要完善大学生失业救助帮扶政策。首先,要将大学生失业群体纳入到失业保险范围内来,并通过立法程序将大学生失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其次,要加大对大学生失业保险政策的执行力度,督促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参加失业保险,对拒不执行国家政策的用人单位要给予一定处罚,维护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最后,要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险基金,把大学生保险机制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目前我国许多大学生仍然游离于失业保险制度之外,应该及时在失业大学生群体中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适时提高失业大学生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依法确保失业大学生的基本生活。二是,要加强大学生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力度。对大学生失业实行救助帮扶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咨询等手段来促进大学生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降低社会风险,在加强对大学生失业救助帮扶的同时还应该完善其他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根据国家财力状况,适时提高失业保险补助标准,同时要落实大学生失业保险、大学生医疗保险等相关制度,最大限度的帮助失业大学生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等现实困难,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失业大学生解除后顾之忧,还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关系其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只有主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以深化供给侧改革来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同时,加快培养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来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莫 荣,汪昕宇.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M]//.李培林.陈光金.张翼.201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36-53. 

[2]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2):82-85. 

第2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工作 经济新常态 转型

针对经济新常态时代的到来,以往计划生育的工作模式已经与现阶段我国国情间发生了严重冲突,所以,计划生育转型工作必须要提上日程。对此,笔者讨论了我国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做好计划生育的转型工作,详细见下文。

一、重新审视我国人口形势

以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对人口的增长比例进行控制,可在经济新常态下,此种模式应该进行转变。我国在数十年的时间内持续实施计划生育,并制定了生育独生子女的政策,使人口减缓了增长速度,现如今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人口的正常增长速度,致使我国出现了低生育率和出生数减少的现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国人口将无法持续发展。

此背景下,虽然我国于2014年制定了“单独二孩”的政策,但是其中却有着众多的约束条件,如只有夫妇双方均是独生子女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可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妇非常少,进而出生数也就未得到提高。所以,目前我们所要实施的计划生育转型并不是要修补以前的内容,而应该重新审视我国现在的人口形势,使计划生育工作从根本上发生转型。

二、转变工作任务

我们应该明确的一点就是,计划生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工具,但现在其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从以前的高生育率和计划经济逐渐转变成目前低生育率育和市场经济,社会经济的变化使得我们一定要根据形势的转变来思索计划生育工作,并给予其新的定义以及定位和架构。

假如在新经济下,我们一直执着的调查漏报了多少出生人数、生育水平存在多大误差等问题之上,就说明计划生育工作依旧没有突破传统工作思路的束缚。如果想要确定控制人口增加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否结束,我们就必须对转型之后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究。

从现在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都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以及低生育率等新常态,此种人口形势一定会引发出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而想要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要面对的国情。这种人口形势背景下,会有很多的新特征被显现出来,如:生育期变短、老年期变长、婚前期变长等。这些周期的改变便会增加未婚人流、非情愿妊娠、剖腹产等一系列的生殖健康问题发生的几率,这些问题都需要获得良好的服务。想要使广大群众生殖健康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计划生育部门以及卫生部改变服务的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此种将人们生殖健康作为目的的计划生育制度是全民性的、不分婚姻情况、不分城市还是乡村、不分户籍所在地,可谓是计划生育的新常态。

三、转变工作方法

想要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计划生育需要作出以下改变:其一,从以前的管控型服务转变成现在的服务型服务。其二,工作人员应该从以前的行政型变成业务型。其三,计划生育经费以前为包干型,现在应该是自立型。假如计划生育可以顺利的实现这三方面转型,那么目标分解问题、绩效考核问题、政策衔接问题以及机构设置问题都会被有效解决。

现在计划生育的转型应该为创新型的。想要做好计生转型工作,那么一定会遇到众多问题,譬如:卫生体制的变革、发挥卫生部与计划生育部的优势、推动计划生育转变成服务型等。在调整生育政策下,首先,应该重新审视一孩奖励这项政策,并科学地处理失独家庭与以前遗留的问题。其次,还要对生育审批和孕检两项制度进行重新考虑,在管理与服务方面一定要秉承尊重意愿、方便群众以及满足需求与积极引导的思想。除此之外,还要促进计划生育功能由政府部门转变到社会组织,让一些计生组织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最后,在进行服务时,还应该增加成本效益的意识,并应用经济效益维护社会效益,进而促进计生事业良好发展。为此,在进行计生转型时,应该多鼓励各地区改变自己传统的计生思想,主动探索,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工作模式。

总之,在人口、经济以及环境和文化不断变化过程中,计生工作能否一直向前发展,是我们当今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当务之急便要做好计生转型工作。而计划生育的转型并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要应时代潮流,做出真正有实质意义的改变。与此同时,如果我国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顺利地完成计划生育的转型,那么将为全世界提供宝贵的转型经验,所以,我国必须做好计划生育转型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近年来,关于人口问题的讨论非常激烈,但很少听到来自基层的声音。人口形势可以引申至生育政策,生育政策最终需要落实到实际工作,而这都需要依靠基层计生干部去做,他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意味着今后生育政策能不能真正得以落实,基层的计生工作能不能得以实现转型。

2009年,江浙沪粤的调研正式实施。调查问卷共计2000余份,举办了53场座谈会,调查对象均来自于县乡两级,访谈人员涉及493人。除了53场座谈会,调查人员还走访了县乡资格最老的基层计生人员。调查发现:

1.江浙沪粤的人口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低生育率时代已经到来,人口问题出现新的关注点

通过调研,我们团队发现,当前生育水平很低,生育意愿很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真正的低生育水平到来了。长三角两省一市的调查表明,目前的政策外生育主要是一孩政策外和二孩政策外生育,无论是城市还农村,三胎及以上的违法生育都已经很少。城市几乎没有见到,农村也只是极少数。

调查发现,作为上海农业人口最多的松江,其生育率已经15年负增长;浙江现在年轻人生育观念有很大变化,“80后”生育意愿普遍低于“70后”,“90后”生育意愿又比“80后”低。浙江基层计生干部认为,“70后”现在想生孩子,有一些并不是他们自己想生,而是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和施加的压力,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父母希望家里能够再有小孩。广东省2001年至2009年户籍人口增加了801万人,常住人口增加了1800万人,可见广东省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同样,影响上海人口规模的因素也已经不是出生人口,而是大量的迁入人口,上海松江每年出生人口不到4000人,迁入人口却高达10000人左右,而且其中平均每年有1000多人是婚嫁外来女,也可以说,当地的新娘现在也要靠“进口”。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这些区域又出现了其他一系列综合性的新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调查中还可以看到人口低生育变动已经影响到人口的教育、就业、劳动力供给、婚配、健康、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多元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的人口问题的出现是与中国生育率的快速下降直接相关的,是生育率快速下降后的人口学后果和社会学、经济学后果。

2.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系列性变化,城乡二元的生育政策与社会的现实发展不相匹配

30年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使原有生育政策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环境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座谈调查中可以看到城乡二元的生育政策与社会的现实发展不相匹配,致使人口计生工作在夹缝中生存。

在农村,目前农村中的经济活动已经不能简单地以农与非农来进行划分,真正务农的农民正在呈绝对性地减少。长三角的农村经济非常活跃,尤其是江苏省的苏南地区,浙江省的大部分农村,现在真正完全务农的农民已经很少,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与其他粤西粤北地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差异。农村中客观存在着无工不富、无商不富的现象,二元的生育政策在活跃的社会经济面前表现得十分不合时宜。调查显示:计划生育条例中有的条款已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此外,现在的人口,从户籍地、居住地、或者从事职业的角度已很难区分。浙江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很多浙江村庄已经由外地人口为主要居住人口,而村里的当地人则迁进城市。浙江还出现了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人不在户也不在的多种复杂情况。广东省城乡二元生育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可操作性和实施基础,因为有不少的农村居民身份职业已难以区分与认定。江苏省也遇到了与广东省类似的情况,区别城乡家庭变得越来越难以操作,这使得二元生育政策和社会现实出现了分离。

3.刻板固化的生育政策与丰富多元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步履艰难

虽然江浙沪粤的区域生育政策类型有所不同的,但这并没有给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带来多大的不同,三省一市的基层计生工作都存在着过紧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的差距,都存在着刻板固化的生育政策与丰富多元的社会发展之间的政策性矛盾。现行的政策格局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很多问题,由于部分群众想生二孩、想生男孩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差距不可调和,使部分群众超生、逃生、想着法子违规生育,这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难题。实际上,城乡分体的生育政策使基层计生干部很难操作,过紧过严的生育政策成了计划生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在三省一市的调查中都是显而可见的。

调研结果也发现了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江苏省计生基层干部认为,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工作重点却越来越模糊。上海计生基层干部表示,计划生育工作范围不断拓展,计划生育部门几乎可以被认为是第二个社保局或者是第二个民政局。广东省计生基层干部认为,计划生育工作范围变得越来越宽,但是根本任务变得越来越模糊。被调查的基层计生干部普遍认为,计生工作考核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广东省计生基层干部表示,计生工作考核层次多、细节繁杂、时间长、指标高,在基层工作,计划生育考核牵涉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浙江省计生基层干部表示,花费大量精力来应付计生工作考核导致他们失去了踏实工作的时间。

4.基层计生干部对现行生育(数量)政策的评价与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行生育(数量)政策“很好,没有问题”的仅占被调查干部的8.8%,也就是说,其余超过90%的干部都认为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这意味着调整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几乎是基层干部的共识。

在调查中,认为目前生育政策需要放宽的计生基层干部比例是74%。80.6%的计生基层干部认为,如果生育政策放宽到二孩,他们依然能够控制住多孩(指三孩以上)出生的情况。64.7%的计生基层干部认为2010年是生育政策放宽的最佳时期。可见,计生基层干部对生育政策的调整有迫切的需要,并对生育政策调整后的执行实施与管理能力表达了足够的信心。

第4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摘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为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我国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状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革新计划生育宣教理念等是当前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问题与对策

计划生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国策,自实行以来对我国的人口控制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日益加深,农村人口和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随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1]。经调研,农村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存在一些不同层面的问题,新形势下,广大计生干部应认真分析探讨基层计生宣教工作存在的现状并积极探索计生宣教工作的革新,在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同时,如何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效率已成为当前基层计生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本文就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如下:

1农村计划生育宣教存在的问题

1.1宣传形式不足 经走访观察,农村计划生育宣教多局限于张贴标语,设置流动咨询台,没有树立明确的宣教目的且宣教形式枯燥、单一。另外,还没有做到对于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的宣传教育。因部分群众理生育念守旧,难以理解计划生育的这一国策的长期作用和意义,宣教形式应更为人性化。

1.2宣传内容的不足 经调研,以往农村基层计划生育的宣教内容多以宣传手册的形式发放至适龄生育群众,且多为理论政策性较强内容的读物,往往是经不起权威的考核和实践的评价,缺乏使育龄群众更易接受的新颖性内容。

1.3宣传时间的不足 计划生育是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出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需要广大干部群众长期、认真的贯彻落实。而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宣教方面常常会出现松懈情况,比如部分干部不注重宣教工作的长期性,仅仅只是在是形式上的工作,如仅仅在部分节日或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管理的阶段大费人力、物力进行表面宣教,没有使计划生育宣教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样往往不能得到较好的宣教效果。

1.4宣教投入不足 基层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中往往是计划生育部门在单独操作,由于人力和物力的不足,征对广大农村,很难建立起长效的、有力的宣教机制,难以形成各部门群策群力、齐心合作的局面,因此,宣教工作也仅仅只能停留在表明宣传,形式宣传等层面上。

2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对策

2.1宣传方法创新 计划生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相关部门应紧密贯彻落实与时俱进的时代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时念,首先应革新宣教工作的形式,比如可以借助现代媒体高效、便捷的宣传效果更多的进行宣教,还可以主动与基层企事业单位合作,走进各单位进行实地宣教,扩大计划生育的宣教力度,但杜绝仅限于表明形式的宣教工作,应明确宣教目的,切实做到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宣教;其次,应针对不同育龄人群制定不同的宣教方式和内容,宣教内容应生动,容易理解,避免生硬的政策理论性内容,使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再次;广大宣教干部应相信经过长期的宣教,计划生育的持久性效力终会显现。总之,征对农村计划生育宣教存在的形式不足、内容不足和时间不足的现状,宣教方法的革新蓄势以待。

第5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其正式实行的二三十年间,有效的减缓了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对我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尚处于不成熟期,其诸多方面仍存在着问题有待改进。本文先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

1 当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大多数的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此项政策的成果之上,而忽视了计划生育的档案管理工作这一基本与前提。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从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大都是非专业的人士,他们对计划生育政策本身不够了解,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日常办事程序上并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与本身的制度作出最完美的处理。在工作调动或是离岗时,他们对计划生育档案的移交、审查等相关程序不能作出准确无误的处理,最终导致档案的数量、分类等问题责任不明确,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1.2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与其相关的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分配在绝大多数的乡镇、社区有了较为完整的实施与管理,但作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基础与前提的档案工作管理却并没有较多的制度与职责安排,也缺乏较为详细的考核标准,这种制度管理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计划生育相关的材料不能够全部统一的收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得不到妥善保管,使得档案信息不完整,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效率有所降低,从而严重拖慢了计划生育发展的脚步。

1.3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模式陈旧落后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办法并没有因此而走向现代化。在我国目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仍然采用着最原始的人工管理的办法,各负责人员仍然采用手工的方式整理和归类计划生育的相关档案,在效率得不到提高的同时,档案的内容与数据还经常出错,大大的降低了计划生育资料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从而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计划生育工作常常在偏远、落后的山区和乡镇等地方难以开展与实施,管理模式总会出现错误与混乱,一些人于是利用这种混乱编造虚假错误的计划生育管理资料,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最终影响中国的发展。

2 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水平,是搞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完整与真实的记录计划生育的相关信息,进而生成相关的档案信息,才能准确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从而正确分析中国未来的人口走势,作出相应的政策安排。故如何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水平,已成为当今时代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

2.1 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材料重要性的认识

从领导阶层做起,加强各个相关人员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在相当长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指派相应的人员宣传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在人们脑海里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重要性思想。各相关人员可以定期的制作关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重要行的宣传手册,向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也可以在一年中安排几次特定的宣传讲座或培训,让档案工作者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自己工作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2.2 建立健全规范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要求我们结合计划生育的需要,制定符合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特点且符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规范与条例以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规范,加大计划生育档案的真实性与权威性,逐步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走向标准化与规范化。

2.3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

从古至今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懂得顺应时代变化的趋势,运用有利的先进化工具 以使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最佳,而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样如此。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收集、分类和处理计划生育档案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如今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所以,逐步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计划生育的档案管理既是工作本身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选择。运用现代化手段与技术管理计划生育档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错误,而且能够极大地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得以高效有序的开展。

3 总结

在当前计划生育政策总体上在我国取得一系列进展的同时,其关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的实施造成了阻碍。我们在开展计划生育的同时,要不断反思这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找出适合且有效的解决办法与对策,在克服与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同时,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计划生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对国家的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晓卿,王丽华.加强医院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年9期

[2]魏晓英.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兰台世界》.2013年z2期

[3]王建国.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27期

第6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针对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了战略性部署,且在2015年10月29日,“二孩政策”全面开放,符合条件的夫妇准许生二胎。二孩政策的提出,是根据国家人口结构情况、社会发展状态等对计划生育政策所作出的调整行为,旨在缓解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政策,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出发,提升计生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利于实现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1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人口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保证我国人口结构的均衡性,缓解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急剧增长,必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这是一项明智的选择。若想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工作,首先应从人的思想角度出发,只有人们对计划生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理解,才能产生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将我国人口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大大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若任由人口急剧增长,会为国家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导致人口结构失衡,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重视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重视对计划生育政策、价值意义等的宣传与教育,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治理道路[1]。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增强计生干部的法制理念、群众理念与服务理念等,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及时帮助群众解决一系列的后顾之忧,以打造优质的生育体系。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以计划生育工作者为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让其了解自身的工作性质与工作重要性,借助计划生育工作者这一重要载体来为群众提供服务,让人民群众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方针政策,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在耳濡目染中会逐渐改变自身的生育观念。由此可见,通过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能提高计生干部的职业素养,让计生干部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计划生育政策服务[2],是提高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2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2.1 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度不强

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民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业绩上,计生服务机构也同样如此。当前,计生机构将重点放在业务是否达标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开展与计生服务工作的关系不大,将其作为一项软性要求来对待,进而导致思政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且缺乏足够自信心与激情。

2.2 缺乏计生相关的法律知识

计划生育政策伴随有相关的法律保障,最为具体而鲜明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3],同时,还在其他的法律法规中掺杂部分条例以及各地方依照基本法所出台的计划生育法规等,这些法律知识都可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然而,一些计生干部专业素质不过关,法律知识点缺乏,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员,对计划生育的相关法律较为陌生,会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若计生干部法律知识点缺乏,无法高效的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甚至一些错误的表述,会让群众对法律知识与政策内容产生误解,会对计生工作构成威胁,严重的还会出现公然违抗计生法律的行为,如偷生、超生等行为。

2.3 计生工作方式存在滞后性

一般来讲,基层的计生干部综合素质也偏低,计生工作方式也较为之后,大都是采取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以及走访群众等方式,尽管这些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现如今,人们更为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很多计生干部年龄偏高,不会使用一些尖端科技,若使用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无法全面而高效的开展计划生育宣传与教育工作。

3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计生人员的法律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生干部,不仅要重视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与学习,还要了解与把握计划生育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计生干部的法律水平是开展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一种意识上的改良与优化,端正思想意识,具备正确的思想认知,才能把握正确的生活与工作方向,引导着人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因此,若想提升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必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思想意识来引导群众产生正确、规范的行为,是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为达到该项目的,计生干部应加强对计划生育相关法律知识点的学习,认真学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各个省份的家户生育条例[4],这是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理论依据与支撑。计生干部应灵活运用计生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对群众进行法律教育,是提高计生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式。

3.2 运用现代化的工作手段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利用好现代的先进技术,考虑当前人们的思想与兴趣,选择丰富、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实现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普及与宣传。为了拉近计生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计生干部可经常走街串巷,及时与人民群众交流感情,还可开展计划生育思政教育报告会,还可打造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网站,丰富网站的内容,从群众所关心的话题与内容着手,设置教育专栏、房价专栏与集体活动专栏等,这样就会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将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这样,群众来浏览网站时,即可达到教育与宣传的目的。与此同时,计生干部还可通过QQ、微信、微博与邮箱等方式与群众进行互动,制作好计划生育的相关PPT后,借助网络平台发送给群众,更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重视。

3.3 打造完善的计生服务体系

开展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计生干部应主张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计生服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感化群众,对国家的发展与建设意义重大。若群众存在一些计生方面的问题与疑惑时,例如,孕期所要注意的问题、产期护理、生殖健康护理与产后护理等,计生干部都要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运用此种贴心的服务,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能从思想与情感上感化人民群众,进而人民群众会产生遵照计划生育的动机。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与社会地位,通过该政策能实现对人口结构的调整,利于实现人口战略的逐步完善。在新形势下,计生单位若想更为高效的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积极转变思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打造更为专业性的计生团队与专业素养,运用创新性、个性化的方式来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更为完善的计划生育工作培训机制,选择更为科学性的考核机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爱敏. 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探析[J]. 管理观察,2016,(34):75-77.

[2]孙瑾艳. 新时期的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5):160-161.

第7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一、领导重视和部门协作。

我镇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相当重视,专门成立了以镇领导为组长的计划生育宣传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保证活动经费的投入不少于计划生育总投入的30,配置专门的车辆不定时进行巡回宣传,由计生办组织,镇广播有线电视配合,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利用墟日在市场开展咨询、表演活动等,在全镇营造良好的活动声势,使到新的生育观念和有关生育政策能得到广泛宣传,尽快做到家喻户晓,以利于我镇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活动和群众参与。

我镇为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在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中,我镇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宣传阵地,采取诸如现场咨询、座谈会、专家会诊、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直接面向群众,在“春节宣传活动月”“世界人口日”“春风送温暖活动月”“育龄妇女普查普治月”“关爱女孩知识竞赛”“关爱女孩有奖问答”等等活动中,我镇现场咨询、专家会诊、文艺表演等方式,直接面对群众,为群众提供最新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方面的常识以及现场派发《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XX镇流动人口宣传资料》,通过活动给我镇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一年里,服务群众达到7659多人,派发《条例》、法规等资料15000多册,充分体现了活动的经常性和群众性。在做好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我镇在20__年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宣传,除了不定时在市场派发“关爱女孩”宣传资料外,我镇还在计划生育系统中开展以帮助困难母亲以及“关爱女孩”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在市场开展了以“关爱女孩”为主题的有奖问答活动,协助区计生局拍摄了以“关爱女孩”为主题的宣传短片,同时组织镇党委成员以及各部门对我镇部分纯女户进行慰问。

三、社会宣传环境和氛围。

我镇在20__年对全镇29条村(居)委会“三栏”(宣传栏、读报栏、公开栏)内容实行定时更新,让群众能及时了解当前的生育政策以及生育情况,通过宣传栏能了解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贯彻落实省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做好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的意见》精神,结全我镇的情况,在全镇开展“三查一治”(查环、查孕、查病和生殖保健服务)大型宣传活动,我镇将农村常见病的普查普治与季度查环查孕的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将平时工作与宣传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带动查环查孕这一“孕前型”管理措施的落实,又带动了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使到计划生育宣传深入到农村。农村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工作进展良好。一年,来共为育龄妇女检查5660人,检查率达到59.01,通过对妇女常见病的普查普治,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让群众得到好处、得到实惠。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掌握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大大拉近了干群关系,使到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率达85以上。

通过加大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力度,我镇群众的婚育观念逐步向良性发展,对政策的理解和知晓程度逐年提高,稳定了我镇低生育水平,宣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为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8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摘要】在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面对了新的挑战,为更好的促进我国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本研究对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计划生育;新时期;挑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15-02

计划生育政策自1979年开始,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面对我国人口控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促使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人口数量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显著提高等。但是,在新的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统筹各个问题,更好的实现人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人口问题在仍然是制约我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计划生育工作使我国少生了至少4亿人口,这对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更是不可松懈,虽然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被控制,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数量仍然不可忽视,在现在总人口仍以每年800-1000万的速度在增长,这将给未来的就业、公共资源的消耗造成巨大的压力。虽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还不是人才大国,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才大国的任务还很艰巨。由此可见,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 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人口老龄化问题: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以来,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2004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而且80岁以上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也将不断增加,2001~2020年为12.37%,2021~2050年升到21.78%,2051~2100年将高达25%-30%,因此老龄化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这给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由于在城市当中,实行独生子女的政策,绝大部分的老年家庭开始出现空巢现象,给老年健康和老年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社会各个基层对是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有了不同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在老龄化的时期,如何更好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是计生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2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是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8.5,但是到2007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20.2,在201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男女比例继续失衡。这对未来社会的稳定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男女比例失衡是存在一些原因的,如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过去生男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计划生育对性别鉴定的执行监管不力,早产了女性胎儿的中止妊娠,这种选择性的生育加大了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趋势。

2.3 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虽然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但是如何稳定这个水平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计划生育政策贯彻的较好,生育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同时计划生育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超生的现象还存在,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还是很沉重的。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开始有了超生的想法,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去担负违反政策带来的经济惩罚。这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个都给稳定低生育水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流动人口的生育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在2009年全国流动人口总数为2.11亿,已经占全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而且流动人口中的年龄构成中以青年和中年为主,这给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流动人口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 对策研究

3.1 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面的思想意识:促进婚姻和生育理念的转变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过去“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传统的旧思想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使计划生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需要创新宣传形式,改变过去传统的宣传方式,借助互联网络、公益平台等新型的宣传媒介,对计划生育的新理念,新思想等带给社会。

3.2 深化改革体制,实行统筹发展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宣传口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变化,不能单纯的提出这个口号。需要从全社会的层面出发,进行统筹发展,实现人口的结构的合理化。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要从全社会的层面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实行新的模式。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如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全民在进入老年时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3.3 关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问题,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流动人口在工作的地区需要进行人口登记,有所在地区的计划生育机构负责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区域合作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人口的流动使很多户口所在地的计生部门很难对其服务对象进行关注,而区域合作可以使不同地区的部门对所服务的人群进行更好的了解。以机制创新为基础,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3.4 严格控制性别结构,防止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已经在人口普查中显现出来,如何控制比例的进一步扩大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之外,还要严格控制性别鉴定,加强全社会的监督力度。

总之,在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面对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创一个新的水平,为未来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友华,徐愫.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6(2): 5-11.

[2]陈红菊. 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J] 中国健康月刊. 2010, 29(10): 180-181.

第9篇:计划生育政策变化范文

为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谋划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增强指导工作的能力,解决制约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近期,我们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组织干部深入华亭、崇信、崆峒三县区10乡镇20个村,围绕影响人口计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不同层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如何破解群众生育意愿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一、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我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实行计划生育三十年来,我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落实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不懈地狠抓计划生育各项措施落实,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势头,人口出生率由八十年代初的30‰,下降到现在的12‰,全市累计少生人口62万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管理模式,坚持“三为主”、推进“三结合”,建立了以奖励扶助、特困救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导向机制,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各级在计划生育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始走上了由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推动向利益引导、由处罚超生为主向处罚多生与奖励少生相结的转变,有效地改善了人口计生部门与群众的关系。但是,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看待人口计生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群众生育愿望与现行生育政策不相适应。受传统生育观念和部分乡村比较严酷的生存环境的影响,群众生育二孩特别是男孩的愿望比较强烈,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尖锐。这一矛盾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影响人们的生育行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农村还有很大的难度,尤其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难度更大,这就决定了我市的低生育水平仍然还不稳定,随时都有反弹的现实风险。二是计划生育的思维理念与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影响,在计划生育工作的理念上仍然习惯于把干部当做管理者,把育龄群众当做管理对象,没有摆脱重行政推动轻政策引导,重行政管理轻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模式,形成了计生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对抗关系,这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要求是不协调的,也是难以持续的。三是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与统筹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受人口增长惯性和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制约,出生人口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性别比持续攀升,流动人口数量逐步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政策方面的漏洞和不平衡性,又有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既有大部分人偏好男孩等传统生育文化观念的影响,又有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影响人口和谐、婚姻家庭稳定和社会保障的提高,影响全市经济人均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延缓建设小康和谐魅力新平凉的步伐。因此,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正视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谋划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帮助人、满足人,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计划生育的主体。既要依靠群众,又要善于引导群众,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实现群众生育意愿和国家政策的“双赢”。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和各种利益引导机制,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使群众在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同时,切身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努力创造符合人性化的服务条件,围绕生育、节育、生产、生活,为群众提供规范、安全、舒适的技术服务。

2、树立宣传引导的理念。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计划生育的治本措施,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方式方法,通过舆论宣传、环境宣传、面对面地宣传,增强全体公民的国策意识、人均意识和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意识,消除对女孩和二女孩家庭的歧视现象,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母亲,关爱女孩,关心计划生育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步改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努力缩小群众生育愿望和国家政策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