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

关于人间真情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人间真情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人间真情的作文

第1篇:关于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写作;个性;创新

小学生初学写作,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随着学生兴趣与自信的增强,写作习惯的养成,写作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呢?《语文课标》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而逐渐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标准》在第二学段强调“注重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

老一辈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关于人间事情,则必须合于事理,切乎生活实际;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吐不舒服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不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丑恶。他们也是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

由于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谁假话早已成风。在某地区小学毕业考试中,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竟然有不少作文都出现了在“我生病了,老师背我去医院”的情节的假话。作文说假话,在古代是不足为怪。我国古代训练八股文,就是不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这种八股文是“假、大、空”的鼻祖。封建社会的这种作文训练,所培养的只是“学舌很巧的人形鹦鹉”.而现在,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岂不是南辕北辙了吗?强调写真情实感,极有利于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假、大、空”毛病。说重一点,这种毛病不是一个作文的问题,而实质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扭曲,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极有害的。

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不需要正确引导。据报载,某县统考,题目是“20年以后的我”。在两千多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医生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以及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把自己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这些学生确实说了心里话,这些过去是人们所羞于启齿的现在公然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但对这样的“心里话”能不注意正确引导吗?这个例子动地告诫我们,要密切关注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

《语文课标》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过去各个大纲多强调写作规范,反而冲淡了创意的表达这一根本性要求。为此《语文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四学段分别作了这样的表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更是谈不上。为了的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主题不那么高尚;为了的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片面的;为了的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自己。要改变这样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想象力,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不断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想象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彩,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也随之增强。

第2篇:关于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

一、叶圣陶的作文立诚思想

叶圣陶将作文要求诚实的思想概括为:“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所谓“原料”,即“思想、情感等等问题”,也就是作文内容;“诚恳、严肃的写作”则指作文态度。在这两方面认识基础上,叶圣陶又提出了语言的立诚思想。他认为:“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不马虎地想。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两层功夫合起来,就叫作‘修辞立其诚’。”由此可见,叶圣陶的作文立诚思想包括作文态度、内容和语言三方面。

1.诚恳、严肃、认真的作文态度

叶圣陶对认真的作文态度进行了专门的阐述,他说:“简单的说,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说,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所以,没有弄清楚孔子的学术思想而论孔子之道,没有某种经验和想象而作某种小说,自己一毛钱也不捐而作劝人献金的传单,平时从不想剑国家民族而国家爱民族的诗歌,都是不认真。”其次,他还认为:“写什么定要竭尽自己的能力把它写出来。反过来说,写什么而马马虎虎,草率了事,就是不认真。”叶圣陶主张作文态度的立诚就在于“内外合一”“言行一致”和“言意一致”。

叶圣陶认为学生的作文态度直接影响作文写作,而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则直接影响作文态度的形成。如果把作文看作应付科举的工具,每天钻进故纸堆,仿照别人的腔调,鹦鹉学舌,认为作文和实际生活以及自己的经验没有关系,就会对作文持有随便的态度,离开自己的经验去找漂亮的花言巧语,写出拼凑典故、兀病、言不由衷的文章。

2.真实、深厚的作文内容

叶圣陶对作文内容的立诚有深浅不同两个层次的标准。第一个层次是要写自己的东西,第二个层次是内容要真实、深厚。在第二个层次上,他分出了两个类别:“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第一个类别“表白”,指描述类或揭示客观事理的说明类内容,第二个类别“感兴”,指抒发主观感受、思想的情感类内容。前者指向客观生活,其立诚的标准在于真实反映客观生活的实际;后者指向主观世界,其立诚的标准在于感受的真切、深刻。

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叶圣陶认为首先应该做到第一个层次的立诚,即无论正确、深刻,都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第二个层次的立诚则要随着生活的进展和充实慢慢达成,因为“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也自然能说某种话”。叶圣陶把生活当作内容立诚的源头,认为只有生活充实,才能写出真实深厚的作文内容。“生活充实的涵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性情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等等。”可见,学生要写出诚实的作文内容,就要广泛接触生活,积累经验,发展思维。

3.恰当的作文语言

叶圣陶指出:“有了真意,要把文章写好,当然还得讲究点儿技巧。讲究技巧,最要紧的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地把真意表达出来。”他借用鲁迅先生的十二字作文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来表明白己的主张,并指出“粉饰、做作、卖弄”表现在“滥用形容语和形容句子”,“说些离奇古怪的话”,“在文章里塞进些滥俗的成语或者典故”。他认为这样的语言不是为了正确地表情达意,而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是表达真意的障碍。

总之,叶圣陶的作文立诚思想主张作文应持有诚恳、严肃、认真的作文态度,用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或真切深刻的情感、思想,或真实客观的说明、描述。

二、叶圣陶作文立诚思想的依据

在探讨叶圣陶作文立诚思想时,我们发现他的作文立诚沦常常是和其对作文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上文提剑的作文认识、态度和内容间的连锁关系。因此,认识和把握他的作文立诚思想,还要深入认识他的作文本质论。叶圣陶的作文本质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文是用笔说话的平常事

叶圣陶认为:“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同事儿。用嘴说话叫说话,用笔说话叫写文章。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候的那些声音。只要说的写的没有错儿,人家听了声音看了文字同样能够了解我的意思,效果是一样的。”因而,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人人都需要说话,人人都能够说话,说话是生活中的平常事,那么作文自然也是一桩平常事。其平常就在于:第一,作文是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对生活需要的平常事,不是少数人应付考试的特殊事;第二,作文不是用一套和平常说话不同的方式去写,而是怎么说就怎么写,让别人能够准确了解自己的意思就可以。

2.作文是客观生活和主观感兴的需要

叶圣陶早在1929年就写过这样的话:“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遍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丁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不论是愚者或文学家,不论是什么原料什么形式的文字,总之,都是由这两个心理才动手写作,才写作成篇的。”所谓两个心理,一是实际生活的客观需要,一是表达主体抒发感兴的主观需要。无论哪种,叶圣陶强调的是写作动机的主动性,他以写信和写小说为譬喻,说明作文就是写那些非说不可的话。没话找话、无感而发、勉强应付,在叶圣陶看来是不必作文的。

3.作文是运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积蓄

“写自己的话”源丁叶圣陶“写作的本意原不在代他人说话,而在发表白己的积蓄”的作文认识。他认为学生写下的是不是自己的话乃衡量其作文可取与否的重要标准。只要是自己的话,即使浅薄、粗糙、没有新意,也一样可取;如果是抄袭套用别人的话,即使是精言妙语,也要不得。同时,他也十分重视表达主体对表达形式的自由选择。他认为:“依常理而沦,写作文章,除了人类所共通的逻辑的法则与种族所共通的语言的法则不容违背以外,用什么形式该是自由的。审度某种形式适于某种内容,根据内容决定形式,权衡全在作者。”引这就是说,文无定法,作文就是表达主体自由地表达自己要说的话。

三、叶圣陶作文立诚思想的当代价值

1.正确认识作文

叶圣陶关于作文立诚的主张源丁其对作文本质的客观认识。既然作文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就不应写无益于生活的空话;既然作文要满足客观和主观交流的需要,就应持有认真交流的态度,用恰当的语言保证交流的有效性;既然作文是写自己的话,就不能抄袭、套用别人的话或写些言不南衷的话。可以说,从叶圣陶作文本质论的角度来看,作文立诚是应然和必然之事。

目前,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与叶圣陶的作文本质沦有很大差距。有研究者对某市高中生作文动机的调查显示:“72.1%的学生认为作文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作业,62.2%的学生认为作文的动机是提高考试成绩。”教师对作文的认识同样不容乐观,诸如一定要写出某某立意、一定要多用好词好句、一定要按题目要求写的作文教学要求,体现出教师关于作文为了应付考试的普遍认识。这些关于作文的片面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新课程改革前考试作文的影响,与作文虚假问题的泛滥有很大关系。1999年之前,我国的中高考作文基本上是规定性极强的命题作文,对作文立意、内容、文体都有很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仔细揣摩题目意图,迎合题目意图去写,写出命题者想让自己说、阅卷者喜欢看的话就成了应付考试的无奈之举,写诚实的自己的话似乎没有必要。新课程改革后,中高考作文逐渐以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为主,虽然个别省市的作文考试仍存在着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的隐性限制,但大部分地区的作文试题已经非常开放和多冗,日益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应该说,考试作文已经口趋接近作文自南表达自我的本质,让学生在考试作文中说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逐渐成为作文命题的显性和隐性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固守对作文的片面认识,有意或无意地继续着虚假写作,从作文的应然和实然状态看,都是有很大问题的。在这种背离作文本质认识的指导下,作文教学不仅不能培养起学生应有的作文能力,连被动地应付考试都无法做到。认真学习叶圣陶的作文本质论,正确认识作文,主动践行作文立诚是教师和学生亟须做的事。

2.关注作文态度和作文语言立诚

人们在作文立诚问题上一般将目光集中于作文内容的诚实,作文态度和作文语言很少得到重视。叶圣陶的作文立诚思想告诉我们,作文态度和作文语言的立诚也是作文立诚的必然要求。

心理学认为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所以人们更容易关注外显的行为,而忽略内隐的态度,但内隐的态度可以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持有诚实的作文态度,那么很有可能会选择说诚实的话,而很多内容假、语言假的作文其实是作文态度不诚实的反映。因此,叶圣陶对作文态度的关注为改变同丁写作内容寻求作文立诚的传统思路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启示。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构成,是在个体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对作文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倾向,形成教师的作文态度,而教师的作文态度又会影响学生对作文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从而形成学生的作文态度。因而,学生要有正确的作文态度,需要教师正确的作文认识和作文教学方法来支持。

作文语言的立诚同样是作文立诚的必要内容。长期以来,我们对语言立诚的忽视已经导致华而不实的作文泛滥,如满眼排比句的咏叹式作文,满篇好词好句的花网锦簇式作文,随处名人名言、“之乎者也”之类的故作深沉式作文。这样的作文语言正是叶圣陶所谓的“粉饰、做作、卖弄”的语言,华丽的语言下面并没有实质的作文内容。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作文语言华而不实是个问题,反而会积极鼓励类似的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助推了学生作文假话、空话、套话的泛滥。教师这一错误认识源于对语言和内容间天然统一联系的忽视。文章语言和文章内容是二而一的,内容靠语言表达,语言为表达内容服务,只取其中之一就会造成“皮毛不附”的问题。诸如脱离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机械朗读和背诵好词好句;无论什么样的表达内容,都要求学生一定要使用某种修辞方法;单独训练学生文章开头或结尾的语言等都是割裂语言内容天然联系的做法,导致学生作文“言意不一”。叶圣陶的语言立诚思想让我们意识到了一直以来被忽略的作文“硬伤”。

3.内容的立诚要分层分类对待

叶圣陶从文体角度辨析了主客观真实间的矛盾。他认为,对意在说明、描述客观事物、事理的文章,是否符合客观真实是立诚的标准,比如科技说明类文章;对意在抒发自己内心情感、思想的文章,是否深刻、于己是否真切是立诚的标准。这样的分类标准较好地解决了想象类、虚构类文章的真实性问题,解决了不同作文内容的立诚问题。同时也对当前盛行的作文内容评价标准――“真情实感”提供了反思的视角,真情实感是抒思的感兴类文章特有的内容,将其作为判断学生作文是否诚实的唯一标准,其实是窄化了作文文体,将具有社会功用价值的说明、描述类文体排斥在写作课程之外。这样的写作课程将兀法满足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现代公民利用写作交流、交往的客观要求。

叶圣陶还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提…了作文内容分层标准。他认为:“所积蓄的正确度与深广度跟着生活的进展而进展;在生活没有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责备他们的积蓄不能更正确更深广,就犯了期望过切的毛病,事实上也没有效果。最要紧的还在测知学生当前具有的积蓄,消极方面不加阻遏,积极方面随时诱导,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写上纸面。这样,学生便感觉写作并不是一件特殊的与生活无关的事;在技术上也就不肯马虎,总愿尽可能尽的力。待生活进展剑某一阶段,所积蓄的更正确更深广了,当然仍本着‘立诚’的习惯,一丝不苟地写出来,这便成了好文章。”可见,叶圣陶并没有要求学生作文在起始阶段就做到真实、深厚,这并不符合学生的生活视野和认知规律。此时需要鼓励学生的是“写自己的话”的第一层次标准,随着学生生活的进展和认知、感受能力的发展,慢慢达成“真实、深厚”的作文内容,在初学写作的过程中不必强求与苛责。叶圣陶的分层标准对解决当前作文评价标准过高、区分度不明显的问题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发展学生思维

第3篇:关于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夯实基础 方法桥梁 拓展思路 锦上添花

古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对教师的作用和教学方法的思想和论定,在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按照《师说》理论,无疑将教师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这既违背了黑格尔哲学理论中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起次要作用的论断,也不符合中国早就已有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师说》理论中也包含了授之以渔的成分,但其强调的却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所以,拓展思路,教给学生作文途径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作文题材受到局限,杜绝学生背诵和抄袭文章的现象,为学生的文章创作铺垫前途和未来。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通过实践,仔细探索与研究,让我逐步发现与感悟到:学生作文,如要锦上添花,必先回归自然,描写真实人、物、事件,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将来的文章创作达到某种理想境界,必须先从基础工作做起,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避免空中楼阁的现象,也许前言已经偏颇了,没有基础,那能修起空中楼阁呢!所以说,学生作文要更上一层楼,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有清晰的台阶――循序渐进。这既符合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又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人类接受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规律。这样学生作文才能朝着优越的方向稳步发展。

一、增添措施,奠定学生作文基础,为学生文章创作铺垫前途和未来

学生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小学生作文基础的奠定更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基础工程,这个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前途和未来。所以,必须千方百计的增添措施,将基础工作做好,把基础夯牢打实,从这一意义上,今后我们说:我们没有误人子弟。

(一)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与密切洞察身边的人、事、物、景,以及自然现象,体察生活

将自己的发现或者感受用一个句子或一个句群说出来,然后再写下来,以后逐步过渡到写日记,并形成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首先要求说清楚事实与现象,而后进一步要求初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情感倾向。从美术角度说,这也许是从素描到淡彩的过渡吧。以上这些,都是广大同仁众所周知的方法与措施,但它却是小学生作文起步的关键,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思路的拓展,经验的丰富,都将在这一阶段得到初步的铺垫。只有这样,今后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有骨头。

(二)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名言警句,好词佳句,以及优秀诗词与典故,并形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除了大量阅读图书室图书以外,我班还在教室里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将好书集中起来,交换阅读,充分发挥学生已有书籍的作用,这应该是累积学生写作素材的又一有效途径。以下例证就充分体现了读书与积累的重要作用。

刚步入三年级的同学谢乐所写《校园的早晨》:

我喜欢早晨,尤其喜欢校园的早晨。

校园的早晨是安静的。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我就去上学了。

走在操场上,一阵阵凉爽的秋风吹过,一股股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几片枯萎的叶子飘落下来,真像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

又一同学唐雪敏所写《校园的早晨》:

校园的早晨是安静的。校门口,两旁的雪松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空气中透着一股露水的味道,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花台里箭竹高低交叉,错落有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年级的学生赵涵在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中还引用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

以上是学生运用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典故的点滴例证,体现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和实效。这些积累只要运用得恰当,就一定能给文章增加亮点,起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效果。

(三)创设情景,为学生作文开辟另一片天地,让学生在那里有所作为

情景无处不在,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上,自然的有价值的情景随时都可能出现,就看你能不能即时地准确地扑捉。为了学生作文的需要,我们很多时候刻意安排创设一些情景,比如利用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小剧,展示特定的环境,人物,事件,以此引导学生的文章创作。

时逢“九・九”重阳节,我们班邀请校内外好几位老人,还给老人们准备了礼物,成功地举办了一次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互助互爱,助人为乐的事迹以及礼仪之帮的文章,以演讲,歌唱,小品的形式表达了对同学,对家人,对老人的爱护,尊重和敬意。当同学们一齐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时候,同时将准备好的礼物送到老人们的手中。这时全体同学和老人们的情感形成了强烈的共鸣,老人们甚至也拍着手和起了声……班会达到了。在这时,同学们“爱的奉献”的特质得到了升华,在这里,同学们得到了锻炼,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作文情景。

(四)搜集学生优秀作文,形成优秀作文集

特别优秀的作文尽可能载入校本刊物,并在家长会上告知分发给家长,以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亲自动手书写下水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借鉴。

(五)让学生互相评改所作文章,在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相互借鉴,使作文水平快速进步。

(六)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因此,我们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子女的文章创作活动。家长会上,宣读学生优秀作文,引起家长对学生作文的关注,教给家长一些指导子女作文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作文得到更多的帮助。

二、教给学生作文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对学生作文有帮助的都应视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比如:看图作文,必须看懂图上的具体事物,而后进一步看懂画面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抒发的情感,这样才能根据图意进行写作,达到作文的要求和目的。又如:读后感和观后感,首先要读懂和看懂材料里叙述的人和事、景和物,领会其中心思想,以及情感倾向,然后进一步找出材料的突出特点,进而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想。相对于材料作文来说,命题作文的题意更加直接,但也涉及到审题的问题,题目的中心词即为文章的中心,写作的重点。半命题作文相对命题作文来说又要灵活一些,但只要与前一部分题目联系自然,发挥自如即可。想象作文更加灵活,但也不能超出题目要求的范围,应该想象合理,符合一定的逻辑。

作文的形式仍未言尽,作文的途径和方法不胜枚举。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基本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非常关键非常重要,他在学生作文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且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自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拓展思路,观察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发掘学生独特的情商

在学生作文有了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学生作文面临的是怎样拓宽思路,开发课题,向作文内容和表达情感的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体察生活的过程中,用发散的思维,折射和透视的眼光去认识事物,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发掘学生独特的情商。

比如:走进理发店,看见理发师,有的同学认为理发师象天使,蓬头垢面的男子,从理发店出来有了帅气,相貌平平的女子从理发店出来频添光彩;但有的同学却看到理发师是多么的无私,把好手艺全部奉献给了别人,而自己却无法享受。还有的同学则联想到了理发师的合作精神。

曾经,我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假如我是孙悟空》。有的同学从“人之初,性本善”的角度出发,写了假如我有孙悟空的本事,就要为人类做好事,伸张正义,消除战争,维护和平;有的同学则从另一个角度写道:假如我是孙悟空,就要用我拥有的本事,帮助医生更好地检查病人的病症,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飞到月球,甚至更远的行星、恒星,取回各种矿石交给科学家分析。

在一个秋季,我让六年级学生观察一种植物,进行作文。学生李婵通过观察野,而联想到自己:父母离异,母亲忙于生计,很少时间看望她,父亲又到边远山区支教,没有时间照顾她,她就如同一朵野。正是因为李婵同学观察了野,看到了野顽强的生命力――百花凋零的时节,野却在秋风中盛开,绽放,激励了她的意志,激发了她的斗志。她在文章中写道:“……啊!小小的野,你是我的写照,你又是我的灵魂,你激励着我的学习和生活……”

这篇文章在班上公开宣读,很多同学对李婵同学的遭遇深感同情,被李婵同学的坚强所鼓舞,流下了同情的泪,欣喜的泪。

以上这些: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的广度和深度。是在对学生长期的训练中培养起来的,它体现了学生独道的见解和独特的情商。

四、总结

总观全文:要使学生文章创作锦上添花,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回归自然;而作文的方法和途径是一座桥梁,掌握和运用非常关键非常重要;最后要真正达到学生文章创作锦上添花的更高境界,就必须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用折射与透视的眼光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延伸质与扩散质。培养丰富的情感,发掘独特的情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