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第1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学生对某个事物产生心理倾向,能够促使学生观察和学习这个事物,因此,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果。要想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质量,就必须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想要被表扬,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成就感,那么教师就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使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3、注重教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在进行思想道德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课内教学和校内活动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愉快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提升道德情操。在目前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子女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对此,很注重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很缺乏。因此,教师应该利用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用来弥补学生的道德品质缺陷,让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通过应用生活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是很重要的。

4、灵活运用说理教学法

说理教学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学法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本人现状等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

让学生会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评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评价自己是先从认识别人的品德开始的,对自己的评价只能重复教师或家长的看法,已慢慢学会独立评价别人,最后逐步过渡到对自己的评价。我邻居有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有一次她妈妈带她去看电影,要进去时发现妈妈没给她买票,她怎么也不肯进去,很认真地对妈妈说:“老师说了,看电影要买票,妈妈不给我买票是不对的,我没有票进去看电影的话,我也是不对的。”结果,她妈妈给她买了票,她才肯进去。可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培养他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对比,并指导他们做好经常自我监督、检查和总结,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

第2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从小养成了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不仅社会观念淡薄,是非观念差,连起码的家庭观念也极淡薄。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它对于人品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小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道德的内容,他们就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从小道德观念强,思想品德好的人,长大以后是很少违法犯罪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不良道德习惯的人,往往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影响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因素

通过与学生谈话,家长沟通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出现不良道德品质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当前的小学生,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稍遇不顺,便会发脾气,情绪冲动产生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二)家庭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父母离异的残缺家庭,孩子过早地推动父爱和母爱,在单亲照顾下成长。这样,很容易出现偷窃、斗殴、浪荡、内向、怯弱、忧郁等行为

(三)学校因素性格特点

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社会学家的调查证明:强制专横型的教师只能培养出屈从推卸责任不愿合作、弄虚作假等品质的学生;放任自流型的教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道德品质差,学习也不会好,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责任,不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无合作精神和自觉性可言;而民主型的教师,能尊重小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性格,培养的学生有责任心,有自觉的行为习惯,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行为表现,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小学生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小学生思想品质受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一)学校方面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习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成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二)家庭方面

“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应积极地为孩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爱护、尊重学生、对出现打架、骂人、旷课等行为的孩子要正确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改善他们与群体的关系,不能强制,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快不良品德形成。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让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第3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一、前言

从目前小学教育来看,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衡量小学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只有在小学教育阶段重点开展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才能有效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基于这一考虑,我们除了要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要重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从根本上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结合小学生教学实际,从多个角度出发,认真开展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采用社会上的真人真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品德,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学生并没有觉得环境污染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影响,水污染了,我们可以食用自来水;空气污染了,就用空气净化器;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一点儿也看不出;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威胁认识就更加欠缺。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垃圾成堆,人类生存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社会矛盾加大......"随着画面的切换,铁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发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的品德情操。

三、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数学生都能保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老师应利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育中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1、积极开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程

为了保证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取得积极效果,应在小学阶段设置专业的思想品德课程,保证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能够有正规的渠道和方式。

2、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心理素质

从教学实际出发,小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学生,并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的整体思想品德素质能够得到持续提高。

3、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保证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应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利用学生集体教育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之外,还要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模式,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入手:

1、认真分析小学生集体特点,做好集体教育

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积极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集体教育的有效性和满意度,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开展方式上更加多元化。

2、建立集体教育理念,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保证集体教育取得积极效果,应在小学阶段建立集体教育理念,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纳入到集体教育中,提升整个集体教育的成效。

3、提升集体教育的有效性,重视集体教育的成效

基于集体教育的诸多优点,在小学教育阶段,应重视集体教育的有效性,应重视集体教育的成效,应积极开展集体教育。

五、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应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集体活动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品质,学生在集体中成长,感染集体的力量,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文艺比赛,联欢会等活动,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极好机会,在这些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其感受到集体荣誉跟每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为班级争光,学生们取得了成功必然会产生自豪和荣誉感,当他们尽情体验胜利时,集体荣誉感便已形成。

考虑到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老师应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尽可能多的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得到全面培养。因此,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应从集体感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六、家庭、学校相互配合,重视榜样作用,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考虑到小学教育阶段的特点,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作用,应促进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同时树立学习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提升整体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对家庭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培养,利用榜样作用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品德水平。

第4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在《试析<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一文中曾经强调:“对《品德与生活》课堂教育的深入实践,通过安排实践性活动以突出目的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边玩边实践。”这一论述充分表明,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角色的转变中去学习知识的便捷性和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课本上的角色移植到生活中去,在生活实践中体会这种角色的变化和意义,在体验中理解文本所要传达的内容和意义,成了我们驾驭《品德与生活》课的重要手段。例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我是谁”“我的角色”“我能做好”。这一单元相关的内容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接触的,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我就是我,我就是一个名小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直接地理清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我们就通过设置各种生活场景或者直接到生活场景中去体验。很多学生在体验中就会意识到: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在学校里,我是一名学生;在商场购物的过程中,我是一名顾客;在法律知识宣传的过程中,我是一名宣传志愿者……还有一些角色是学生所不能意识到的,如“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国歌响起的时候,我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通过制作PPT,设置个性场景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同场景中的角色定义。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这一单元主要告诉学生要积极乐观应对挫折和困难。而实际上,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有能称得上是挫折的问题,他们所谓的“挫折”不过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烦恼,自己解决不了的一些小问题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采用班级讨论会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教育。这一堂课主要围绕“我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这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讲故事,讲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谈论,寻找解决这些小问题的策略,化解心中郁结的手段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即兴演讲的形式,告诉大家,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小烦恼,我们应该怎么积极勇敢地去面对等等。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但谈论热烈,学到了该学的知识,树立了一种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态度,并且从此喜欢上了这种学习的形式。

二、将课本中的理论实践化小学《品德与生活》

更多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实例来明白一些小道理,学到一些小知识。但这并非课本的全部内容,还有一些内容相对来说理论化比较强,那么,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我们采用了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为自己所用。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寻路与行路”,在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通过场景设置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带到凤凰公园中去,首先跟他们讲明白这一堂课这样学习的目标和规则,然后借助公园里的迷宫,进行一个分组小游戏,学生通过走迷宫的过程,就逐渐掌握了寻找路线的要领和方法———会看路线平面图,识记东、西、南、北的方向,注意路线上的标志物,在行路的过程中注意做好标记,并且要注意避开路上的危险地等等。一堂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可,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和实践中收获了很多。另外,在讲授“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的时候,让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小故事进行讲述,并且还通过现场情境模拟的方式:如一次课堂小测验结束了,有的孩子取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有的孩子成绩不是太理想,老师要求将检测结果回家反馈给家长,有一些检测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碍于自尊心的表现,不想告诉家长真实的检测成绩,面对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选择结果统计出来之后,老师进行点评,学生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思想教育的升华。

三、将课本中的活动课外化让学生更好地内化品德课的内容

第5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该以战略的眼光来研究品德教育的特点,探索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1.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1.1 学习和生活方面。在学习上现在小学生只有少数人学习积极主动,具有创新的学习精神;多数学生基本还处于单纯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的状态,不讲究学习方法,未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缺乏内在动力是他们今后得到充分发展的阻力;极少数学生从应付教师和家长监督管理的被动状态发展到放弃学习的状态,成为厌学生、差生。在生活中不少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缺乏劳动习惯,不会自理。有讲吃讲穿的不良习惯,平时花钱和其它浪费现象也比较严重。

1.2 遵纪和守法方面。小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存在着懂不懂、做不做、自觉不自觉三个问题。真正自觉实行的是少数;"要我做我就做"的是多数,还有少数学生不在乎,我行我素。少数小学生在遵守社会公德、交通法规、公共场所纪律、爱护环境花草树木等方面,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较大存在着"从众"的心理,尤其是在公交车给老弱病残让座的事情上思想不积极,视若无睹。"当老师面一套背老师面一套"是遵纪守法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小学生中已经产生了个别无视学校纪律、国家法规,染上了坏行恶习的人。如,交朋结伙打群架,偷窃物品,抢劫低年级学生的钱物,破坏学校纪律等。这些学生人数虽少,影响极坏,教育转化这些学生任务艰难,责任重大。

1.3 身心健康方面。由于平时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所致,有的学生身高不足,体胖有余,有的体质弱,经不起稍许艰苦的劳作和行走,还有的戴上了眼镜。有些小学生中存在任性、孤僻、自卑、多疑等不良心理和心理障碍。

2.小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品德教育不够深入。不同的学校在坚持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趋于表面化:爱国主义教育不够深入,普遍缺乏感性的材料和实践活动,学生中存在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教师客观方面,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有的学校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常常把思想品德课作为附带课,让班主任或其它学科教师兼代。部分教师把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压缩,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失去学习的兴趣。

2.2 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娱乐方式也时刻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各种歪风和邪恶势力对儿童少年的身心残害也不容忽视。违法乱纪现象无法彻底消除,学生盗 窃、打架、成立小帮派、进游艺厅、等现象时有发生。

2.3 学生心理压力大。小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父母,除了要有好的学习成绩外,还要完成父母的安排学好各种附加的功课,如书法、绘画、弹琴等等。不少同学表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怕老师,在课堂上明明会背的书背不出来;怕父母,明明想跟父母说话却不敢说;烦恼,觉得读书又读不好,不知道要干什么。在生活与学习上毫无目标可言,盲目的听从父母的安排,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依赖心理,这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3. 完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建议

3.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思想品德课目的是通过知识的讲解而使学生真正接受你所讲的观点,进而形成观念,落实到行动上。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2 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加强德育工作管理。一是要加强德育同有关学科的结合和渗透。加强督导,要使德育的渗透工作有一个较突出的地位。二是大力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学校工作规范化。要把中小学教育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这方面工作教育主管部门要负起责任,加大管理力度使孩子在家在校均能受到健康的教育。三是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学校道德教育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进行。

3.3 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目前,通过考试,我们只能考查出学生对思品知识掌握了多少,而不能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究竟有多高,这充分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为了搞好其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核制度,成立评价机构,配备人员,使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一是要建立评价目标,使评价内容具体化;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提高思想品德评价的实效性。

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如果说思想品德课是知情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班队活动是知、情、意、行统一的最好方式。因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而班队活动往往包括着劳动、学习、文娱、体育等内容。教师有效地组织好这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3.4 强化思想品德教育,重视知、情、意、行的感化诱导作用。

3.4.1 让学生明确学生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教育时间,结合晨会,周会、班队活动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讲深讲透。

3.4.2 要有针对性的行为控制。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常识,各种活动中的利弊缺少经历和总结。因此,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可进行控制性教育。规定哪些活动可以进行,哪些活动不能参加。如:课间应进行有益活动,不能乱扔石头、不投泥沙、不扬土、不说脏话等,并通过行政方法或制度加以督促实施。

3.4.3 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身边的人和典型事例为材料,正面的、反面的都用。让学生在"看得见"的事实中,真正明白是非,弄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3.5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教育不是万能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自我管理便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学生自我制定思想品德计划,自我参与组织,在组织活动中自己控制不良行为,自我评价自己。用写日记、写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思想行为。在活动结束后,自己进行总结分析。如:针对某种倾向性思想品德行为,让学生展开大讨论,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品德行为养成的活动,像进行"节俭之星"评比、写读书体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

第6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重视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只将课程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各项活动的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质[1]。小学生还处在思想意识不全面的阶段,所以学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不良的习惯以及错误认识,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2],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

2.教育的多样化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的讨论或者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的上升。

3.坚持示范性引导原则: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行为引导人,小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所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的创新性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它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基础,对其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的创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对课堂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气氛比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轻松[4],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教学,还应该积极的运用室外的有利条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1.创新教学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肢体以及感官的认知,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便于学生理解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完善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对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创新,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儿[5],这样可以是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来对一件事情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了解并领悟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7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思想道德;德育合力;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50-01

思想品德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思想品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或阶级为使自身得以继承和发展而培养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古往今来,没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党及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由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小学生、根据他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情感认识规律来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确立思想品德教育为首的主导地位

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首先是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取得共识,其真正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地位是由秩序的功能所决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功力作用,思想品德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保证作用。因此,从学校领导到全体教职工必须更新育人观念,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四坚持”、“四抓。”即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为首,抓“五育”并举,坚持面向全体,抓后进生的转化;坚持全程负责,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坚持全面丰收,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根本宗旨上。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增强全员思想品德教育意识。这种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识,才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

三、品德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时期,但发展不够充分和成熟需要加以训练和培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指导道德行为中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是行之有效的。例如教学《我爱国旗》时,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知道升国旗,降国旗时要立正、敬礼,那么在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你这样做到了吗?让学生落实到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除了老师的引导,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改变人的思想。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如果干扰很大那会有赖宁,张海迪,李向群式的人物产生!一些旧思潮、观点、做风对提高人们道德不利,但是有一批又一批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人物产生。总之,良好的社会坏境,可以酿造出辈出的人才。另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家庭,就教育出不同的孩子,比如,某个家庭品质好,忠厚老实、勤劳朴素,他的后人也亦如此;如果某个家庭好逸恶劳、阳奉阴违、老奸巨猾他的后人多般如此。当今世界,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达到某个目的,策马扬鞭地进行严教严管。在这种高温高压下,他们就有一个固有的品德观念。这种观念就是家庭教育中形成的,所以对整个人生价值来说,是基础,但必须要有这个基础教育。

五、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评价体系

第8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小学思想品德 教育 方法

一、激发自我教育,指导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指导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要激发起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使他们明确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相信它的正确性,并确信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从而产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明确要求,并有了自觉的愿望,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品德行为,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把自我教育进行到底。

让学生会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评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会评价自己是先从认识别人的品德开始的,对自己的评价只能重复教师或家长的看法,已慢慢学会独立评价别人,最后逐步过渡到对自己的评价。我邻居有一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孩,有一次她妈妈带她去看电影,要进去时发现妈妈没给她买票,她怎么也不肯进去,很认真地对妈妈说:“老师说了,看电影要买票,妈妈不给我买票是不对的,我没有票进去看电影的话,我也是不对的。”结果,她妈妈给她买了票,她才肯进去。可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培养他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对比,并指导他们做好经常 自我监督、检查和总结,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创设良好环境,潜移默化培养--环境陶冶法。

环境影响对学生品德成长有重要陶冶作用,一般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品德,不良的环境则形成人的不良思想行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我们更应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以保证学生品德健康成长。首先,学校要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小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等,不仅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产生奋发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心旷神怡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思想受到启迪,产生美好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巨大力量。因此,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一个团结、向上、尊师爱生、民主而有纪律的班风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其次,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家庭环境,儿童一出生,首先进入的是家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中,体力、智力、品德、行为等方面会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会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使孩子受到始终如一的道德熏陶,家长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孩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力求家长的配合,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建立良好的家风,为学生创设和谐良好的家庭环境。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这个大环境越来越复杂,而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可塑性很强,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对此,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辨别社会生活的丑美善恶。,教师还要善于去捕捉社会环境中积极的方面用以影响学生对美好社会环境和崇高思想品德的追求。

三、创设困难情境,磨练坚强意志--意志磨练法。

第9篇: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范文

一、在教学中用爱心魅力润育学生

实践证明,爱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的浪潮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号召力、推动力,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抵御这种负面影响。同时对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把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符合当代少年儿童德育目标和德育发展方向的内容。

二、在生活中用行为魅力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所以教师平时面对学生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平时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垃圾就自觉拾起扔到垃圾箱里,扶正学生弄歪的课桌椅等,久而久之,学生受到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觉树立起尊敬市长、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的品格观念。

三、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