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班级奖励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小学学生学业免考奖励的含义
中小学的学业奖励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同时也考查学生的其他方面,如思想品德和体育是最为常见的综合考核内容。免考奖励是一些中小学常用的方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免考奖励主要用来鼓励学生在小测试中争取得高分。教师会把在上次测试中得高分的学生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把纸条放入帽子或碗里,从里面随机抽出一个学生,被抽中的这个学生就可以免考一次。抽签要在考试前进行抽取,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为考试作了准备。根据班级的人数及测验优秀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抽取的人数。南京某小学就一贯以免考奖励来激励学生,该学校的免考奖励主要应用于学期末的期末考试。该校一个班级50人左右,一学期选取6名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免除期末考试的奖励,并且贯彻两个学期人员不重复的原则。6名免期末考试的学生,首先要求他们学习成绩优异,保持在班级前12名;其次对于他们的日常思想操行进行民主评估,主要采取学生与教师共同表决来确定;最后要求他们的体能测试可以达标。免考奖励在该校一直很受重视,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学校还会组织获得免考奖励的学生进行一次集体活动,如爬山、参观或看电影等。
二、免考奖励的分析与评价
在中小学学生学业奖励实行的考量标准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占有很大比重,另外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体育成绩的考核也较为重视。免考奖励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思想操行及体育能够达到良好就可以获得该奖励。总的来讲,免考奖励对于学习成绩上游与中上游的学生来讲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他们以此为学习的奋斗目标,不少学生将获得免考奖励当作无限光荣的事情。
免考奖励作为一些学校的学业奖励方式,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免考面向的群体大多都为班级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或者是那些学习成绩处于中游但进步空间较大的学生。在平常测验中获得的免考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为推动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但是免考奖励作为一种中小学的学业奖励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免考奖励面向的主体只局限于班级中学习成绩靠前的学生,成绩一般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很难获得免考奖励,这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受到了限制。其次,免考奖励在很多学校应用得并不广泛,往往只见诸任课教师的小型测验中,学校里正式的期中和期末测试最终并不以此为评价和奖励手段,很多家长和学生不会把免考奖励当成比较正式的奖励方式,因而其运用范围与推广也自然受到了限制。再次,免考奖励奖优不奖差,由于免考奖励的名额可能长期由一部分学生占据,这会加深学习成绩一般与成绩较差的学生与成绩较优秀学生之间的隔阂,反而会给中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带来不利影响。
三、中小学学生学业免考奖励的应用策略
免考奖励作为学业奖励方式的一种,自身既存在着可取之处,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激励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的积极方面,也有着负面的不良影响,如造成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及学习动力不足,甚至造成学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学业奖励本身实行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就需要从学生心理入手,然后再具体探讨学业奖励方式的应用。
首先,学校和教师要对中小学各个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有大致的了解。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能独立地看清楚各种学业奖励的实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低年级的学生正确看待学业奖励,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如,学习成绩一直较好的同学获得的奖励会比较多,这时候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心智不成熟的特性,及时地提醒他们不要骄傲。相应地,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尊心强等特点,要多鼓励他们不断努力来获得进步,从而使他们重拾自信。
其次,对于学业奖励制度与奖励方式本身,学校要有一个宏观的管理体系,要做到全面、公平和高效。学校应相应地提供新的策略或者补充策略来完善免考奖励的实施,如采取另设进步奖,并可在累积了一定程度后获得一次免考资格,以此完善免考奖励制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业奖励,学校要坚持公平、公正与民主的原则。
再次,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业奖励要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学校不可让学生觉得只有那些获得学业奖励的学生才是学校值得认可的学生,学校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学校里的成长与进步,如为每个学生做一张成长记录簿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教师要做到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正在成长和进步的孩子,不要轻易地给学生贴上“差生”等负面标签。大多数家长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学生是否获得学业奖励是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成果体现,因此,家长要正确地认识到学业奖励只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和教学采取的激励机制,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获得学业奖励与否并不能判定学生的一切。而学生要意识到学校设置的学业奖励方式是为了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与更健康地成长,也要认识到获得学业奖励是证明自己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高校 运动队 管理
普通高校运动队作为普通高校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校园文化的品味和知名度,纷纷成立了校运动队。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各校的运动竞技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领导对运动队的管理
首先,是为运动队选项。领导根据学校教师的数量和专长、上级体育部门对该校所在地区运动项目的布局和本校传统项目、本校运动场地和器材条件以及学生兴趣爱好指向,确定本校运动队的项目,再根据项目确定运动队的人数和男女比例。其次,是监督教练员工作。运动队应实行教练员负责制,领导要做好监督工作,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方向上加以引导,配合与保障教练员的训练工作。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为了全面监督检查运动队的工作,必须明确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避免相互扯皮,使有关部门、教练员、运动员有章可循。最后,是协调后勤保障工作。督促做好运动队的饮食、宿舍、场地、器材、服装、经费等各项工作。
二、重视提高教练素质
运动训练光靠苦干、实干、有责任心而不具备一定的运动训练业务能力是训练不出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运动队的教练员大都是高校体育教师,需在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后再进行训练,受时间、精力所限,教练员在繁重的教学训练工作后,再去深入研究训练理论是有较大困难的。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提高教练团队的综合素质。在教练员队伍建设时,我们不仅要选择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同时更要把有学科专长的教师吸引到教练队伍中来,使教练队伍从相对单一的由运动专长的教师组成发展成为术科与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团队。
三、入学前开设体育奖学金吸引优秀体育人才
要取得好成绩必要的是要有千里马和伯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去寻求或寻找更多的千里马就是高校需要重视的工作之一。招生时,凡是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前八名或达运动员等级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体育特招生可按等级优先录取并分别获得不同金额的奖学金。
四、采用延长学习年限来缓解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四年制的本科班的高水平运动员,因学制时间短,加上入学成绩相对较差,他们要抓住时间投入学习,就会使运动训练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其结果是运动成绩下降学习计划也难以保证完成。单独编班的高水平运动员因整体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很难将竞争机制有效引入学籍管理中,运动成绩越好的队员,对训练抓得越紧,训练时间长,精力投入大,而学习成绩就越差,很难拿到毕业证书。相反,运动成绩一般的队员,只顾文化课学习,反而能顺利毕业。编入普通班的高水平运动员,因学习成绩差,影响了班级参加各种统考的平均成绩,加上因训练比赛经常不能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时间长了老师同学有意见,不利于班级管理和队员的成长。为了尽快理顺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应对学校体育人才实行“浮动学分制”,一方面加强对这些体育人才的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另一方面让运动员有必要的时间学完大学必修课程学完一门考核一门,直到修完规定的学分。
五、运动员的日常管理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队员的敬业精神
对于队员的管理,首先要培养队员们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理智的道德观念,要分清是非、爱憎分明、有正义感。对于新队员来说,刚刚摆脱中学紧张的学习压力踏入大学校园,难免对训练产生一些懒惰心理,这就要求教练员在队员刚入队时就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政治思想教育,注意培养队员的优良品质,树立为校争光的信念。对于老队员,由于长期超负荷的训练,加之年龄相对较大以及未来工作的去向,使他们在思想和精力上可能出现一系列的波动,训练的热情会有所下降。因此,对这些老队员的思想教育就更要坚持不懈,帮助他们找出自身存在的思想疙瘩,及时调整心态。
(二)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奖励制度、奖罚分明、严格要求采用奖惩措施对运动员进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练员要使队员遵守纪律,刻苦训练,必须做到奖罚分明。对于队员的奖励不能单靠金钱,有时候精神奖励可能会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果,作用时间也更长,从而避免拜金主义思想的产生。
六、加强沟通,激发二级学院辅助管理积极性
高校运动员本质是学生,除了参加课余训练比赛,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学习专业知识。但是训练会占去学生部分学习精力,因此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运动员能够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再参加运动训练。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二级学院能够积极配合协助管理运动员。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和二级学院的联系,教练员应多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辅导员和班主任对运动员在生活和学习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一些学习成绩下降,在生活上、训练过程中遇到难以自己解决的生活与心理等方面问题的这些学生,体育主管部门、教练员更需要与二级学院联系沟通,必要时应指派老师进行文化补习或生活、心理指导。其次,学校应制定二级学院积极参与对学校运动队管理的奖励制度,特别是对辅导员、班主任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把二级学院输送运动员的多少作为该学院体育工作开展成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饶平,杨良伟. 对普通高校运动队综合管理的探讨[J].中南工学院学报,2000,14(1)
[2]蒋惠珍. 高校运动队多元化项目管理的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 2010,32(2)
一、制度制订行政化
病例1:不少学校教科研制度的制订以校长的意愿为主、以学校行政领导集体商讨通过。教科研制度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种从上而下制订的教科研制度多数教师不太认可,执行的效果并不好,有些甚至成为教科研工作开展的绊脚石。
诊断: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是一线教师,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的制订更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参与,要扭转制度建设凭领导的个人意见的片面经验化缺陷,避免制度建设的匆忙实施,要在反复征求全体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成熟以后再实施。
矫正:以“民主”作为制度建设的基石
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制度完善,包括教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制度、教科研理论学习制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制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出台都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目的在于激发全体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激情,充分给教师放权,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群策群力,在讨论稿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补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全体教师对本校的教科研制度一致认可,执行力较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制度落实形式化
病例2:不少学校都有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但大都是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用的,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一纸空文,真正严格按制度管理的很少,执行的效果很差,严重影响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研究的质量。
诊断:现在不少学校把课题研究当作“面子工程”,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数量,在教科研工作管理上不到位,不作为,对于教师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只要教师能通过结题就行,不管质量如何,造成这样尴尬的局面有不少难言之隐,都是功利主义惹的祸。
矫正:严格执行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我们制订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建立“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的科研三级管理机构,具体工作由教科室负责落实,教科室成员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教科室主任要制订出学校教科研三年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教科室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对学校所有的立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在各课题组中开展七个方面的工作:1.制订好课题申报方案。2.课题立项后及时组织开题论证活动。3.要求课题组定期举行理论学习活动。4.参加每月一次的学校教科研工作例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5.填写“课题研究工作记录表”,及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上交阶段性成果。6.上好课题研究课。7.写好论文和结题报告。我们严把“七关”,要求课题负责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我们建立了检查通报机制,把有效监督作为校本教科研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教科室主任要准确掌握每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每月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对于不研究或假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作批评教育,及时终止该课题的研究经费支持,维护校本教科研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三、课题研究“假、大、空”
病例3:多数学校对课题申报和结题的管理都比较重视,忽视研究过程的管理与指导,缺乏研究中的专业引领;多数教师重课题立项,忽视开题论证;多数教师重课题结题工作,忽视课题过程研究,缺乏对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缺乏对研究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提炼。
诊断:现在做课题研究的老师多数是为了评职称,在研究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假、大、空”和“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浮于表面,没有实效性。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去研究自己身边的教育或教学的某一真问题。有些课题组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研究资料,由于研究者不会撰写研究报告,缺乏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提炼能力,不能较好地陈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对结论的陈述,最后造成课题无法结题或勉强结题。
矫正: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制度
为了有效避免“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我们制订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制度》,要求各学科教研组长和组内其他教师一起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在学期初就先确定好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围绕教研主题定一个相关的小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的选题必须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从自己身边的教学小问题人手,从小题目开始,在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后,再逐渐过渡到小题大做,积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上升到科研,科研下嫁到教学,相得益彰,克服单纯地为科研而科研和低层次的教研倾向,努力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学校各年级的教研组都要有研究课题,教研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相结合,如我校的市规划课题“利用成果袋高效突破小学起始年级的识字量”的负责人就是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带领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开展有关识字教学方面的研究;市规划课题“第二学段数学活动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在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有关数学活动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
四、科研成果推广少
病例4:多数学校比较重视教师论文获奖与课题结题,忽视教科研成果的培育,对于获奖的优秀课题很少有学校组织过成果推广活动。
诊断:学校层面的教科研成果推广这项工作比较难以开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领导对于推广教科研成果的意义认识没有到位,在思想上对于成果推广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为一线教师创设平台;二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大多是“田野”式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少理论指导,缺少共性和普遍性,所得出的结论往往经不起第二次实验验证,不像大学教授、专业科研人员的研究那样规范、专业,采用实验法来进行研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班级进行多次实验推广。
矫正:建立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
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是开展有效研究的保障,课题成果推广工作有了制度的保障才能顺利实施。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成果的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制汀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和奖励制度》,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在每年课题申报、研究中期和结题后做好课题“三关”管理和指导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好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奖励制度以“精神奖励”为主、淡化“金钱奖励”、追求“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指导思想,对参加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和教科研论文获奖的教师进行奖励,并载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考核、评先进、评职称的条件之一。
刘涛今年40岁,是郑州市一家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妻子于瑞芹在郑州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女儿刘倩今年15岁,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刘涛兄弟两人,哥哥刘江华官至厅级,嫂子也是郑州某区国税部门的负责人。由于刘涛结婚早,哥哥的儿子刘磊比女儿刘倩仅大两个月。
刘涛的父亲刘根成是位桥梁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出身贫困的他靠着努力考入一所名牌理工科大学,毕业后凭着业务专长成了桥梁方面的专家,他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名言体会很深。
刘倩、刘磊这对堂兄妹一起入学后,刘根成对两个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为了激发两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刘根成“出台了”具体的奖励制度。期中、期末考试,单科得满分,可获奖金200元;取得班级前三名,奖励价值300元以上的玩具一件;获得年级前三名,奖励学习机一部。如果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还可以获得和爷爷一起旅游的奖励。
刘根成的奖励制度颁布后,刘倩学习更用功了。刘磊还是像以前那样该玩就玩,学习仍是不好不坏。2004年春节前,刘倩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拿了3个满分,获得年级第一名,刘磊3科都是90分左右。这一回合,刘倩赢得毫无悬念。于是,在春节期间的全家聚会上,刘根成兑现承诺,当着全家人把价值近2000元的学习机奖给了孙女刘倩,把刘倩高兴得合不拢嘴。
女儿争气,刘涛和妻子更高兴。哥嫂身居要职,家境优裕,自己虽然比不上他们,但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只要女儿将来足够优秀,他们面对哥嫂时,才有足够的底气。于是,夫妻俩平时经常鼓励女儿努力学习,并承诺除了爷爷对她的奖励外,考得好了,爸妈也有奖品赠送。这样一来,刘倩的学习劲头更足了。与堂妹相比,刘磊仍是那个玩心很野的傻小子。
小学后半段,刘倩的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三名。而刘磊每次都是“中不溜”。因此,刘倩深得爷爷的喜爱。
为了得到爷爷和爸妈的物质奖励,刘倩从小学开始,就喜欢上了考试,学习也一如既往地努力。2007年6月,刘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一所重点初中,刘磊靠着父母过硬的关系,也一同跨入这所学校。
这年暑假,为了奖赏孙女,刘根成和老伴带着刘倩到香港游玩,还特意带刘倩到迪斯尼乐园玩了整整一天。从香港回来后,刘根成给孙女借来初一的课本,让她笨鸟先飞,提前预习将要学的知识,刘倩学得非常认真主动。
她成了同学眼中的“考试超人”
升入初中后,一向疼爱刘倩的爷爷突发脑溢血去世。爷爷的离去,让刘倩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航向。刘涛和妻子对女儿承诺,爷爷走了,但爸妈会比以前更爱你,只要你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仍会像爷爷那样奖励你,父母的表态让刘倩心里宽慰了许多。
2007年国庆节前,班里举行联欢会,同学们吹拉弹唱,各显神通,刘倩小学阶段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才艺方面却没有涉及。当老师让她给大家表演节目时,她满脸涨红地摆手拒绝了。看着同学们潇洒自如地上台表演,出尽了风头,刘倩心里充满了失落。
2008年元旦过后,刘倩代表学校参加了一次全国性数学竞赛,并荣获初中组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她在全校同学面前,从校长手里接过获奖证书后,全场掌声雷动,刘倩心里更是乐开了花,久违的快乐又回来了。刘涛和妻子更是高兴,带女儿吃了顿西餐,还给她买了辆“阿米尼”山地车作为奖励。
春节期间,刘涛带着妻女和哥哥一家聚餐,刘磊和刘倩这对堂兄妹坐到了一起。刘磊进入初中后,爱好广泛,街舞、轮滑、吉他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学习仍然处在中游。让刘涛引以为傲的仍是女儿优异的学习成绩,在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刘倩夺得了年级第一名。刘涛还给哥嫂说,因为疏忽,刘倩数学少考了5分,为此,她在家哭了整整一天。
刘江华听了侄女的事情,摇着头说:“别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很重要!”刘涛却和哥哥意见相左:“其他方面再好,成绩上不去,连大学都考不上,将来怎么能行?”
回到家里,刘涛鼓励女儿说:“爷爷当年家里很穷,要不是考上大学,他怎么能当上工程师?知识改变命运,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女儿,你还能更出色!”为了激励女儿,刘涛给女儿买了部MP4,让她学习累了,听听歌曲放松一下。
到了初二,刘倩发现男生个子猛蹿,女生变得婷婷玉立,唯独自己还是那么瘦小,在俊男靓女的班里不显山不露水,而只有考试才能让她变成同学们眼中的白天鹅。
初二下学期期终考试,刘倩数学、英语拿了满分,考试成绩再度蝉联全年级第一名。数学、英语老师课堂上对刘倩大加褒奖,有调皮的男生给刘倩取了个“考试超人”的绰号。刘倩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喜滋滋的。刘涛夫妻听了女儿的讲述,更是喜笑颜开,他们第二天给女儿买了套名牌运动服作为奖励。考试既能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赏,又能得到父母的礼物,使得刘倩迷恋上了考试。如果有一个月没有考试,她就觉得过得很没劲儿。
考试成瘾背后有诱因
2010年9月初,刘倩升入了郑州市一所重点高中。在这个新集体里,同学们都比较优秀,刘倩感受到了竞争和压力,她学习更加努力了。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刘倩和同学们迎来了高一上学年期末考试。很快,考试结果揭晓了,刘倩的综合成绩在班里排第三名,在年级排到了10名开外。
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刘倩很不满意。在她的心里,只有第一名才能享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为此,刘倩难过得在床上躺了两天,要不是爸妈好言相劝,她连饭都不想吃一口。
2011年寒假过后,刘倩投入到了正常的学习中去。与轻松愉快的初中学习生活不同,刘涛渐渐有了一种焦躁情绪。一方面她想用好成绩征服同学和老师,另一方面又觉得优秀同学很多,自己实现目标有很大压力。
6月底,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揭晓,刘倩考试成绩排在班里第五名,比上次又退步了两名,在年级排在前三十名,这个结果把刘倩给击蒙了。当晚,爸爸又带回一个不可思议的消息,在另一所重点高中读书的刘磊竟考入年级前三名。要知道,刘磊平时滑冰、打篮球玩得不亦乐乎,成绩却突飞猛进,让刘倩心理压力更大。
刘倩那天晚上难过得饭也没吃,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刘涛和妻子想劝劝她,却被赶了出来。
此后3天,刘倩都郁郁寡欢。妻子心细,发现女儿大热天执意穿着长袖,袖口处竟有笔尖刺伤的痕迹,她趁女儿不备,猛地撸起刘倩的袖子,顿时惊呆了:只见女儿手臂上弯弯曲曲爬满了划痕,有的是小刀划的,有的是钢笔尖戳的,看上去触目惊心。
得知刘倩的情况后,刘涛觉得女儿心理出了问题,于是,他带着女儿找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学会的洪硕副会长。
洪老师听了刘倩的情况以及她的成长经历,断定这孩子患上了“嗜考症”,也就是通常说的考试成瘾。
洪老师说,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得孩子们考试压力很大,对此产生厌倦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相反,如果迷恋上考试,把考试当做生活中最大的快乐来源,这是非常可怕的心理状态。刘倩从小受爷爷成绩至上的影响,从爷爷的物质奖励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父母接力继续对她进行物质奖励,使得刘倩对考试产生了精神依赖,继而考试成瘾,患上了“嗜考症”。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志愿者 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57-0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项重点工作。若在高校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心理志愿者,将其纳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辅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会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高校中已有部分大学生心理志愿者,他们主要是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寝室长以及班级的心理宣传员,他们在心理健康预防网络中,处于第三、四级,也是最基层的网络,由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一直与班级同学紧密联系,最容易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因此,选拔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心理志愿者迫在眉睫。
一 合理的选拔制度
心理志愿者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一套严格的选拔制度。心理志愿者在选拔过程中,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采取学生自荐与老师推荐相结合的形式。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在报名的同时,附带一份自我评估报告,帮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第二阶段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对报名的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普查合格的同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第三阶段进行面试,由校、院领导和心理教师组成专业的面试队伍,考核心理志愿者的综合素质,选拔出合格的心理志愿者。
二 专业的培训制度
心理志愿者的主要角色是心理知识的宣传者、心理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信息反馈的“侦查员”,因此,应当为心理志愿者制定良好的培训机制,让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知识及助人自助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履行心理志愿者的职责。针对心理志愿者的培训,采取课程培训、能力拓展、社会实践“三步走”的方式,形成“三步”联动模式,逐渐建立起良性的动态循环培育机制。
课程培训――以心理学课程学习为主体。由专业心理学教师通过大学生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际交往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的教授,使心理志愿者掌握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增强心理调节能力,避免心理志愿者在协助当事人进行心理康复的同时,自己产生替代性创伤。
能力拓展――抓好“三个切入点”,拓展心理志愿者的能力。第一个切入点,即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并考取心理咨询师等级证书,与心理课程的学习形成优势互补;第二个切入点,即对心理志愿者进行团体性拓展训练,通过团体训练增强心理志愿者的使命感,强化能力;第三个切入点,即在校园内实践性地开展心理疏导的培训,模拟工作状态,对心理志愿者进行“一对一”辅导。通过以上“三个切入点”的培训,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志愿者的咨询服务能力。
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进社区、孤儿院与参观心理医院等活动项目,锻炼心理志愿者的实践能力、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最终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 规范的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工作成功的基础都在于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心理志愿者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其自身发展,更有利于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
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在心理志愿者管理体系中,主要完成三项工作:(1)建立心理志愿者档案,加强对志愿者的流动管理及分学院、分年级的梯队管理。(2)建立《心理志愿者管理制度》,监督心理志愿者的活动情况,并对其日常言行举止起到约束作用。(3)创建《心理志愿者服务指南》与心理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明确心理服务的方向与内容,并对每次心理服务进行细致的记录整理,为更好地总结工作方法提供素材。
2.确立完善奖励机制
任何组织的有效运作都离不开对组织成员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高校心理志愿者队伍更是如此,对于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心理志愿者应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奖励,如评选“学校十佳心理志愿者”“学院心理志愿者之星”以及在评选优秀学生、大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时优先考虑,同时纳入学校奖、助学金评比的思想政治考核加分政策中。对心理服务工作不负责的志愿者,注销其心理志愿者档案,并取消其志愿服务的资格。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心理志愿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工作者认真研究、细心探索,不断从培养选拔机制、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提高培养质量、增加培养数量,发挥大学生心理志愿者的自我教育作用,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创新与思考
引言
做好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创新是办好高职院校的重点内容,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稳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与创新兴起比较晚,针对专业和课程的设计进行集中的调整,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班级管理上。但是高职院校需要建设管理队伍,并经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研究出适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创新工作。
1.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现状
(1)班级管理缺乏创新。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创新性,并且教师也主要以应付为主。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很多工作,包括:维持班级秩序、班委以及班干部的竞选、组织与各种班级活动等。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以应付工作为主,根本不能从根本上区别工作的重点,并且缺乏创新性的班级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严重限制班级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作用。
(2)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盲目,缺乏目标性。目前,一些班级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以成绩作为衡量班级管理的标准。这样就会使一些学生因为成绩比较差无法选择低层次的院校。学生对其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甚至在入学之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不适应,无法很好地完成大学与高中的连接。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了学生对大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与目标。
(3)班级管理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有三点:班级的活动时间比较少,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学生的心态存在问题,缺乏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甚至逃避班级里开展的所有活动;班级的学生对班级开展的活动没有积极性,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参加。因此,班级管理缺乏一定的凝聚力与班级开展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2.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创新的建议
2.1重视细节,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重视细节,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是管理创新的基础。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必须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其中准点守时是培养的重点。同时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应该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信服。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基础就是学生的良好行为作风。为了形成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就需要每个学生与老师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每个班集体有了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知道自己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从而不断地规范自我的行为习惯。
2.2建设班干部队伍
建设班干部队伍是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与创新的核心内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管理成果。在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受到大家的认可之后,学生们就会自觉的接受班干部的管理与组织。而且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越大,学生受到的影响就会越大,那么班级活动就会开展得越顺利。具体做法为:首先,班干部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为同学服务,并且积极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这样,班干部可以在领导学生过程中起到带头与模范的作用。其次,班干部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能够正确、及时地传达班主任或者辅导员下发的通知。
2.3制定完善的班规制度
制定完善的班级制度是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与创新的前提。为了有效确立班级的集体目标,给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具有制度保障的班级,需要在班会上制定完善的班规制度,并以此来督促学生有自觉的管理意识。在制定或执行班级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鼓励学生有一个好的心态面对事物,尽可能多一些的奖励制度。其二,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应该利用班会时间,对一周内的检查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如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同学不配合,班主任或辅导员通过个别的辅导真诚、耐心的辅导学生,使不理解的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消除抵触心理。
2.4抓好学生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班风
抓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在班级管理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刚刚入学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都会有一种心理:没有奋斗的方向。针对学生懒散的现状,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例会或者谈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他们必须通过奋进、进取才能实现自己事业的道理。尝试一些新的教育途径,来加强学生在入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推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要引导每个学生确定其短期目标与长远计划,并且定期检查学生自己的制定目标。
3.结语
经上述论证,我们必须认清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高职院校通过良好的班风建设,才能有助于大大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但是学生之间的个体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高职院校班级的认同感极其降低。加强班级的班风建设,可以使学生在其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共同帮助,共同促进,自然而然就会把自己的所有精力放在各个专业的学习上。总之,学习好科学文化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打开后进生的心理枷锁,挖掘他们的潜力,促使他们转化呢?
一、用爱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唤醒他们的自信心
1.爱和尊重是转变后进生的前提
工作实践使我懂得,教育的奥秘在于一个“爱”字。“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仰慕的感情,才会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后进生大都又自尊又自卑,如果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景结合,产生动情效应,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刘某,一贯不完成作业,经常欺负女同学。找他谈话时,要么和老师顶嘴,要么嬉皮笑脸,把老师的批评当成耳旁风。 我先从自身找原因:态度有时生硬,有时冷漠,自己工作缺乏耐心和信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思索再三,先得从我做起,耐住性子,压住火气,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教育。在此后的几次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对于我对他的严格要求和过多的批评有看法,因此就“破罐子破摔”。
一次班上开展了“对人要有礼貌”的主题班会,我抓住他好动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刘某扮演小品中懂礼貌的学生。没想到他演得很成功,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于是我捕捉住这个关键时机,因势利导,表扬他聪明、有创造性。真诚地指出:如果他的言行和所扮演小品中的人物一样,那该多好。他听了老师发自肺腑的亲切语言,不时地连连点头,表示一定改正缺点。以后,他开始变了,有了上进心,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并改掉了不完成作业和张口说脏话、动手就打人的坏毛病。从他的可喜变化中不难看出,后进生不是“不可救药”,只要我们爱护和尊重他们,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就会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2.发现闪光点是激发后进生自尊心的关键
虽然坏学生们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坏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因此,只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坏学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学生张某,虽然很聪明,但没有用在学习上,作业三天两头不完成,上课不是低头走神,就是做小动作。在一次植树活动中,同学们挖到坑底有一块大石头,谁都拿它没办法。这时张某一声不响,跳进树坑,拿起铁锹撬起石头,又搬出坑外。此时他汗流满面,满身是土,老师和同学们劝他休息,他不肯,又抡起镐头使劲地挖。劳动结束后,我当众表扬张某,同学们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事后,我找他促膝谈心,又一次表扬的他的优点,并指出他身强力壮,劳动肯卖力气,是否能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为老师助一臂之力。从此,他在班集体中有了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有了一种“尊严感”约束他、鞭策他前进。他不但改掉了许多坏毛病,大胆管理班级,还为集体做好事,一颗迟闪的星开始闪出点点光芒。
当孩子犯错误时,教师不仅要真诚指出,还要给他们希望。无论是亲切的交谈还是严厉的批评,无论是宽容的微笑还是恼怒的生气,都应该是真实的、诚挚的。
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引导后进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充实他们知识的容量
充实后进生的知识容量是“补差”的关键,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那么,充分利用课堂结构和教学环节,相机实施课内补差,是提高后进生成绩的有效手段。
1.循序渐进地引导后进生积累知识,打好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产生兴趣的前提。重视“双基”教学就是这个道理。首期学习成功,就可增强其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即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形成“良性循环”。
2.让后进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每节课、每次作业、每次考试,教师都应及时地把结果反馈给学生,让他们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3.经常对后进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社会价值的学习动机。
4.开展竞赛活动,通过互感作用,使自发的兴趣发展到求知欲的高度。竞赛可以产生强大的外部动因,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在竞赛中把荣誉感和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不断产生新兴趣;增强后进生的意志力,提高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获得更强的的动力。
三、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让后进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奖励一般都是表扬先进者,后进生不挨批评即为幸事。这种方法,对尖子生自然有促进作用,但对后进生来说,则是弊多利少。试想,一个后进生,想在短期内上升到尖子生水平,简直是“难于上青天”。长此以往,他们的进取心怎能不丧失殆尽?
目前,高校存在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我校以助学育人为根本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助学贷款零违约率为目标,依托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机构建立完善体系,以制度建设、与学生联系不断档、德育教育为抓手,全程全心为贫困生服务,探索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解决国家、社会、银行、学校贷款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守约;教育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2007年3月颁发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定,助学贷款应在毕业后的第三年归还本金,2011年为国家助学贷款归还本金第一年。目前,广东省部分高校却存在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问题。学生能否按时归还贷款本金、归还本金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国家助学贷款能否顺利开展,而且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我校以助学育人为根本出发点,助学贷款本金归还零违约率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依托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机构建立完善组织体系,以制度建设、与学生联系不断档、德育教育为抓手,全程全心为贫困生服务,建立助学贷款还款还息的长效机制。截止2011年10月,进入还本期助学贷款全部归还本金,归还本金率100%,顺利完成贷款归还本金工作。现将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依托三级机构建立完善体系,为还贷提供组织保障
实行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管理,是助学贷款政策落实的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学生助学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担任成员,负责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资助工作。二级学院成立学院学生助学工作管理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任组长,学工办主任担任副组长,学生辅导员担任成员,负责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审核。班级成立助学认定评议小组,由辅导员任组长,班委、学生代表担任成员,负责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的民主评议。严格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管理条例》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每年9月份,首先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助学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和《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确定本班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经过公示后上报学院。学院助学小组认真审核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公示后上报学校奖贷助中心,学校再次公示最后家庭经济困难资格学生。学生通过贫困认定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基本条件。校、院、班级三级管理,权责清晰,公开透明,层层把关,层层落实,严格审核,切实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贷款把好源头关,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为还贷的根本
如果说给予学生奖、助、困、补是输血的话,那么毕业后的助学贷款还息还本就是造血。在追还本金的过程中发现,有工作、收入尚可的毕业生均可以按时甚至提前归还贷款,工作不理想、收入较少的毕业生,还本还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助学贷款学生的造血能力,是学生按时还贷的根本,而学生的造血能力取决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提高贫困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贫困生深受着来自同龄人的心理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表现在上课发言少、参加集体活动少、集体活动中表现不活跃,个别同学还存在学习挂科多成绩差的问题[1]。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贫困生看到别的同学出手阔绰,在不经意的对比中自惭形秽;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身份标签,使其在日常生活别在日常消费方面畏首缩脚,即使获得经济资助也不敢花钱,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功夫在平常,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给予贫困生更多关注与宽容,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通过优秀贫困毕业生讲座、班级评选自强先进个人等方式,树立身边生活的榜样,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困境,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发扬自立自强、勤奋刻苦上进的优良品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贫困生参加集体活动和学生社团组织,为贫困生在学生组织中任职创造条件,使贫困生获得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全面的认识自我。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勤工助学,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勤工助学与学习、参加集体活动之间的矛盾,部分学生因不能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同学人际关系矛盾,长期影响易致心理问题。学校应合理引导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正确处理与学习的关系。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内兼职,减少与学习时间、集体活动的冲突,同时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经济补助,缓解经济困难。同时,以校园为基地,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如组织开展二手市场义卖活动、贫困生经营爱心服务超市,倡导社会公益活动,自力更生,回报社会,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角色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上,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结合,和班级同学一起帮助贫困生补习课程,全员育人,解决其学习上的顾虑。为贫困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就业服务。学生就业率与贷款违约率成反比,毕业生能否就业、就业的质量直接决定其还款还息能力,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的专业,学生贷款违约率低,反之则学生贷款违约率高。贫困生先天不足,加之社会资源少,就业时面临着比普通同学更大的困难。对于助学贷款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班级成立专门就业小组,在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给予一对一指导,提高就业能力。了解并登记贫困生就业意愿,提供合适贴心的就业信息。同时发挥院校合一优势,将就业困难的学生推荐到与学校长期合作的医院面试、工作。贫困生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学生还款还息的根本保障。
三、与学生联系不断档,为还贷的基本条件
学生毕业到归还贷款本金的三年之间,由于老师岗位的调整和学生工作单位的变更,学校已经与相当一部分贷款学生失去联系,增加了贷款违约的风险,这也是助学贷款成为呆账的一个重要原因。依托班级qq群、每届学生贷款qq群等手段,及时更新国家开发银行系统,建立班级贷款学生动态数据库,包括学生生源地、家庭成员组成、职业、收入情况、贫困证明以及受助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动态贫困生数据库,并针对贫困生贫困程度的变化和在校学习、生活,毕业后工作变动、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相关信息的调整。更及时、更全面掌握学生家庭经济信息,努力做到准确、全面、动态管理,全程跟踪助学贷款学生,确保能够及时联系到学生,将还贷还息政策提前通知学生。毕业后定期与学生联系,关心贫困生工作生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心感动学生,做到与学生感情联系不断档,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母校的关怀和厚爱,全程全心服务学生。
四、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提高还贷的积极性
制度建设是保障。在追贷过程中,建立责任清晰、奖罚分明的制度,调动各方面还贷还息的积极性。首先建立学院、辅导员贷款负责制。辅导员是贷款学生的学校联系人,是学生接触最多、最具感召力的老师,也是学生还贷的直接责任人。将学生还贷还息违约率,与辅导员评优评先挂钩,设立助学贷款奖励制度,提高辅导员追贷的积极性。学生方面,抓住学生提前还贷的时机,建立提前还贷、按时还贷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提前还贷、按时还贷。如果学生能够毕业前还清贷款,将极大缓解学校追贷压力,降低贷款违约的风险。毕业前半年是学生提前还贷的高峰时期,由于工作原因,部分有条件的同学毕业前还清贷款。积极动员学生提前还贷,采取集体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讲解毕业还贷政策和提前还贷方法,及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解决还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对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提前还贷创造条件。对于提前还贷的毕业生,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优先条件之一。工作后按时还贷、提前还贷的学生,给其就业单位邮寄诚信表扬信,充分调动学生还贷的积极性。
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还贷的自觉性
目前,高校助学工作存在专职人员少、强度大、办公经费少的问题,往往被称作“苦活”、“脏活”,且将助学工作当做纯粹的事务性工作,容易忽略其中的教育意义。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学生工作者在开展资助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助学贷款是培育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工作内容和学生教育载体[2]。诚实守信、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道德观念的深层内涵。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意识和感恩心理缺失的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思想教育的实物支点,开展丰富多样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还贷的自觉性。开展诚信教育。国家助学贷款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担保的信用贷款,学校作为借款的介绍人和见证人,学生以个人的身份为保证获得贷款,手续便捷。大学生虽然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群体,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加之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个人信任制度,学生考试作弊屡、论文抄袭、贷款违约等诚信缺失的问题仍旧突出,学校追贷压力较大。学校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贯穿于贫困认定、贷款签约、发放全过程,强化诚信意识,倡导文明自律。首先,通过班会、毕业生座谈会等途径进行诚信宣传,毕业时举行毕业诚信还款承诺集体宣誓,签订还款承诺书,讲解还款时间及流程,向学生说明贷款违约对个人信用度的影响及个人贷款的限制,对学校、个人声誉的不良影响,社会法规约束措施促使学生还贷。利用电视、网络及身边的诚实守信的榜样,树立标杆,营造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舆论氛围,使学生还贷款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3]。90后的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突出,感恩意识淡薄;另一方面高校奖贷助工作多是辅导员兼职,负责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批、合同签订、发放,仅仅当做繁琐的任务来完成,无暇顾及助学贷款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只是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经济资助,认为只要给予学生经济资助学生就应心存感恩,但是部分同学视国家助学贷款、学校经济资助为理所当然,存在“靠“”要“”争”的思想,为了获得经济资助,不惜出具虚假家庭贫困证明,同学之间争贫困骗资助令人痛心的现象,而对政府、学校、资助人并无感恩之心。首先高校和辅导员应重视资助工作的思想教育作用,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
加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学生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最终受益人,让学生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历史沿革,了解政府和学校、银行在助学贷款中扮演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到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注、关心、关爱,使学生怀着感恩的心,珍惜学习机会,引导学生从内心感恩祖国、感恩社会,使助学贷款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开展感恩实践活动。每年学校、班级举行助学贷款感恩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助学贷款学生人人参与,抒怀,表达对祖国恩情。组织受助学生给资助者写一封感谢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还有寒暑假给父母做一次足底按摩、感谢身边的人等丰富多样的践行感恩活动。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育人功能,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缓解学生经济上贫困,而且应以资助工作为载体,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解决其思想上的贫困,将贫困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我国建立起了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社会资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困难状况。但是,中医院校农村地区学生多,贫困生比例大、贫困程度重,仍有部分学生未能获得经济资助。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校友个人设立奖、助学基金,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其他物资支持,如发放棉被、临时补助等多种形式资助贫困生,缓解学生经济困难。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在校生人数激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成倍增长,学校今后将面临着更大的助学贷款还本还息压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学生缴纳学费和部分住宿费,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后顾之忧,是贫困生在校学习的定心丸,挽救了一个贫困家庭,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且有助于实现教育机会的平等,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4]。做好助学贷款工作是学生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制度的设计与政策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探索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解决国家、社会、银行、学校贷款后顾之忧,是摆在每一位学生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家俊.试析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危机及其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4,4:76-80.
[2]黄少玲.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考量[J].思想教育研究,2011,8(8):77-80.
[3]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湖北民族职业学院,2011,7(3):69-73.
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本学期以来,系学生会通过学生会部长理论学习、形势政策学习、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爱国主义影片展映、文艺演出等形式的活动,配合学院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
今年是“学院深化学风建设年”活动年,在系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开展“深化学风建设年”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校友访谈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制等重大政治问题上,系学生会通过举办时事形势新闻会、专题图片展、科普知识展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此外,我们还通过系网、系学生会网站、宣传栏等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广大同学以正确的思想引领,使同学们坚定了理想信念、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二、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