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绿色供应链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供应链管理

第1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随着各种自动化与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不断运用,制造生产率的提高空间已被充分的挖掘。面对新世纪全球性市场竞争的环境,各国的企业管理者已充分认识到,要取得竞争的优势,企业必须开始实施从内部生产运作过程的管理转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整体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对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与服务水平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如果在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就必然会制约供应链的进一步合理化。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最佳结合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由此产生。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则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它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是一种融合环境保护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包括产品的原材料获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产品的销售与运输、产品的使用以及产品再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通过绿色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的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环境负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和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益最优的目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绿色及环保理念,试图改变传统供应链起始于供应商,终止于用户这样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线性模式,把循环经济的思想运用其中,使整个供应链形成一个物质与能量能够循环流动的闭合回路。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四个功能目标转换为T、Q、C、S、E(环境)这样一种新的目标体系,尽可能缩短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尽可能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尽可能减少环境负影响和资源消耗。

绿色供应链的设计流程

由于生产过程与方法的环境限制日趋严格,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消费与回收等各个环节都需实现绿色化。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一般来说,绿色设计是指产品在原材料获取、生产、运销使用和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充分考虑生态、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旨在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产品在制造、销售、使用及报废后回收、重用以及处理对环境的各种影响。同时将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Reduce,ReuseandRecycle)引入产品的开发阶段,优先考虑产品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并将其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同时,再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优化各有关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减到最小。

(二)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也被称为生态材料或环境意识材料,是指制备和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噪音小、无毒性,并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和材料制成品。绿色材料在制备、使用以及用后处置等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应具有最大的资源利用率和最小的环境影响。

绿色化效率要远远大于末端治理的效率,并且供应端绿色化的效益在后续的供应链环节中可以得到放大,因此,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绿色材料(新材料、替代品、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降解、易处理),不但达到环保目的,而且由于降低了成本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应树立“环境成本”的观念,在选择产品材料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那些在制备、加工、重用乃至报废后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耗少、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无污染且易回收处理的材料。

(三)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又称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不同的国家,绿色生产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用污染防御的战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以期增加生产效率,减少或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有关绿色生产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改变原材料投入,有用副产品的利用,回收产品的再利用,以及对原材料的就地再利用;改变生产工艺或制造技术,改善工艺控制,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将各类风险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减到最低程度;加强生产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资源能源。

(四)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指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研制、产品定价、产品促销等整个营销活动中,都以维持生态平衡、重视环保的绿色理论为指导,使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一致。绿色营销的具体内容包括:收集绿色信息,作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依据;研究绿色产品,除了对绿色产品材料的选择、产品功能结构和工艺过程进行研究以外,还要考虑产品包装与运输方式、产品的使用及产品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重视绿色促销,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并做好绿色营销渠道和绿色定价等相关因素的组织工作。

(五)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尽量使用环保产品、服务,对使用后易造成环境危害的产品的妥善处置等。目前,市场上许多产品都标榜自己是绿色产品,但其中真正属于绿色产品的却较少。大多只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改善了其环境协调性,但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其环境协调性仍不尽如人意。这种市场现象往往会误导、欺骗和伤害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发展极为不利。具体而言,绿色消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企业若能在生产活动中正确的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必将有利于企业绿色形象的塑造,增加用户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六)绿色回收

绿色回收是绿色消费的最后环节,指企业及时收回有技术缺陷(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环境破坏)的产品、废旧产品、包装物等,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力求整个回收过程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产品的回收在其生命周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回收策略,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能减轻对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因此,绿色回收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一)树立绿色的企业文化观念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供应链管理理念,能够创造出企业与社会双赢的良好局面。这就要求其中的各成员都要树立绿色观念,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环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企业文化。

(二)实施协调管理

绿色供应链是由各个不同的企业合作组成的联盟体,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达到甚至超越环保部门的环保要求,提高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各合作伙伴间进行协调管理,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的活动,实施并行工程管理。然而要实现供应链的协调管理并非易事,企业可能会面临各方面的挑战。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努力,并可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和相关技术支持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实现供应链的组织协调管理。

(三)将供求关系的重心转向服务

传统供应链一直将产品作为供求关系的中心,产业的增长遵循“资源-产品-弃物”的线性数量增长模式,这必然会与环境管理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因此,应将以产品为中心的供求关系转变为以提供服务为中心的供求关系,对于需要回收处理的产品,应以出售产品的使用权为主,由此形成一套即时回流的逆向物流系统,使单向线形的传统供应链转变为由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双向循环的生态供应圈。如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用户仅购买其使用权,而企业保留其所有权并进行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

(四)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平台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要选择符合绿色标准要求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都有赖于行业内信息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环境信息与其它信息有效集成,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同时,政府及相关组织应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五)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

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依靠工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理论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对自然系统的模拟实现产业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专业化分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多级使用,这无疑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行政命令、经济、财税、法律手段将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个区域,或者直接规划一个生态工业园来吸引一些相关企业进驻园内,其设立具有很强的计划与指令色彩,与自由进出的市场机制是相悖的,致使循环经济工业园的系统风险较大。

因此,可以以现有的产业集群为依托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这样一方面可实现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可依托产业集群建立起来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具有更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2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

第3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食品行业;绿色供应链;绿色食品

[中图分类号] F40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4-0056-0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逐渐丰富,而食品污染也随之加剧。同时,食品的不安全因素也更加复杂。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因而,食品行业的发展亟需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的实施,以实现安全的食品流通及食品消费。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食品业是从农户的原料生产开始,经商企加工、制造及流通,到商贩的分销,再到消费者,最终还包括食品废弃物的处理,从而形成其经营体系。根据其加工程度不同,有各自不同经营环节。但每一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都要影响到最终食品质量。因而,食品绿色供应管理强调经营体系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以及单位企业内部的系统化的管理。同时,我国是食品消费大国,食品业的集约化经营也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资源瓶颈等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

绿色供应链管理也是国际上近年来提出并研究的课题。主要内容是在供应链当中强调“绿色”和“环境意识”,以求得整个供应链的清洁安全,资源消耗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具体说就是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企业内部的沟通,从产品的设计、清洁安全材料的选择、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以及回收的全过程中考虑环境整体效益的最优化,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和所在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实现食品安全以及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选择。

二、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食品相关行业的成本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素

1.食品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分析

食品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带来短期的成本上升。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限于食品绿色安全,整个管理过程中还要求节能、节水即对资源的集约使用。食品绿色供应管理还要求使用环保和可再生的材料,减少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废弃物的科学处理和循环利用。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会增加食品初期的生产加工制造成本、销售成本及相关的管理成本。此外,通过实施食品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产生环境的保护、稀缺资源的节约等正外部性,但由于外部性难通过市场价格表现,也会增加相关食品企业的成本。再者,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实施绿色供应管理的企业在初期有可能难以将经营优势和产品优势的信息有效传递到市场,在食品市场还未形成良好经营环境和完成体系建设时期,消费者的逆向选择亦会增加企业成本。因而,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形成之初,如果不能由其市场竞争力及外部支持等方面的收益所弥补,将会成为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因素。

但从长期来看,食品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降低体系的整体成本。如减少食品不安全事件产生的对生命财产及健康的损害。同时,减少相关企业因此而招致的破产损失。其次,良好的市场形象使相关食品生产、加工、制造企业降低由于贸易壁垒限制而增加的国际化发展的路径成本。此外,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是降低整个社会长期成本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2.食品行业利益相关者实施绿色供应管理的利益因素

从食品行业来看,食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农牧业原料生产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销售者、食品流通环节的物流经营者、政府、食品消费者。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整个社会群体。共同的利益是食品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因而,目前的粗放式经营,相对混乱的市场秩序,食品污染日益复杂的现状是相关利益者忽视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的表现,这种现状必然是难以持续的,尤其随着消费者水平和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需求偏好会更加倾向于绿色安全的食品选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从长期看将会增加管理体系内食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相关企业的收益。

(二)消费者参与因素

目前,消费者参与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食品价格。一般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初期,成本上升而导致食品价格偏高。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水平总体相对较低的条件下,价格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整体的参与程度。而随着消费总体水平的提高,参与程度会逐渐上升。其次,消费者认知程度因素。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认同是影响消费者参与的又一因素。相关科学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会增加消费者的认知,从而会提高消费者的参与程度。第三,消费者使用食品的偏好因素。食品的健康、安全是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而食品污染的加剧会使消费者使用食品的偏好向注重食品的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第四,食品质量承诺可信度因素。由于监督管理的缺位,产品信息不对称性等因素,导致承诺质量的产品出现劣质,承诺质量标准不能被严格执行。结果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消费者参与程度。

(三)政策环境及制度因素

国家食品管理体系由5个单元构成:1.食品法规;2.食品管理;3.食品监管;4.实验室检测;5.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在食品生产企业中,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出口企业的出口食品卫生注册制度等官方要求,有些企业同时建立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卫生质量体系、HACCP体系等。但是企业同时运行两套或三套体系文件,各个管理体系相互独立,互不衔接,程序文件不能相互引用,造成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本增加。目前,我国实行以市场准入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管理涉及农、工、商三大产业,他们的标准和原则存在着广泛的不一致性。这种广泛的不一致性,造成食品安全质量监控的低效。

(四)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因素

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利益相关者提供绿色供应的能力也是制约绿色供应链实施的因素。其中,农户难以控制环境污染对原料的污染,农户对于农药兽药的使用控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等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对于一些小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在市场准入以外的加工制品的人员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也是知识匮乏;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如何保证食品质量最佳以及食品安全的冷链技术也是许多食品企业不能完整提供的;在食品销售环节,很多销售人员不具备如何使用安全的食品包装知识。同时,要使整个体系实现充分合作,成本降低,需要高效管理能力与合作能力,但目前这方面也存在各种局限。

:食品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三、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一种基于自然的活动原则。生态性原则的核心是保护。食品绿色供应链的设计要以生态学为指导,设计中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和生态性,使食品业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使饮食活动成为人们加深对自然系统和文化系统更好理解的促进因素,树立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

(二)3R原则

要坚持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内容的3R运行原则。在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要做到能源消耗最小化和废弃物生产最小化。食品建筑物、加工设备、照明设备、食品清洗和食品冷藏等的设计都要高效利用能源,并充分利用可能被浪费的能源,以达到能源最小化。废弃物最小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各种对废物处理的办法来减少废物量和其带来的危害。对于绿色食品供应链管理,在食物和原料购买、食品包装、食物储藏、食品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使废弃物达到最小化。

(三)全程控制原则

企业大多只注重于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而对食品消费后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则缺乏相应的管理。因此,实施以产品为龙头,面向全过程的管理是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原则之一。

(四)共赢原则

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必须追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这就是企业经济与环境的共赢,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一)做好绿色食品生产的基础工作

首先,以生产基地为立足点,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品结构的多样化。促进绿色食品的产业发展。如辽宁省盘锦、营口等沿海地区利用稻蟹套养技术,大力发展米业和水产业,建设绿色大米生产及加工基地。在阜新、朝阳的半牧区及环境未被污染的大城市郊区建设肉禽蛋奶等畜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其次,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促进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第三,加大绿色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联合科技攻关,努力开发和创新绿色技术。要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省内外的先进绿色技术,提高技术引进中“软件”的比重。第四,要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推进食品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保证绿色食品质量水平。

(二)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

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设计应从原料生产开始,贯穿整个供、产、销的各个环节。因而,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生产中使用清洁的能源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创新和运用等。其次原料使用和加工不仅要注重原材料的绿色无公害,对于大型食品企业可以通过建设集中加工、采购、贮存和配送。对原料进行统一加工来减少浪费,同时也减少运输成本及能源的浪费。在物流配送环节要避免产生包装物污染及运输过程来自外界的污染。第三,在企业环境方面,涉及到环境装修、装饰材料、灯光色彩等,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经营理念问题。企业内环境上,要减少乃至消除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生产车间环境污染。最后在食品生产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构建食品垃圾的“源头减量—集中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的闭路循环体系。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下食品企业合作关系管理

供应链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生产商、贸易商、直到最终用户耦合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食品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信息共享、相似性和社会联系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能够提高合作企业的核心能力,使合作企业的绩效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稳定合作伙伴间的关系。由于合作企业在各自追求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和冲突,合作主体之间收益分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稳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这类非对抗性冲突。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在规模、资产投入和创造能力等各方面各有不同,进行利益分配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但这种评估是相对复杂的,要根据实践进行科学具体的设计。

(四)政府在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推广和受益有很大的市场外部性。因而,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推介和引导责任并强化政策制度的监督管理与规范。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行的是多部门管理,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分工原则,实行分段监管。具体就是由农业系统、质检系统、技监局、工商系统、卫生系统、环保系统、药检局系统负责。这就要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首先,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环境监管效能。其次,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健全各类信息传递渠道,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秩序混乱及消费者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第三,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会提高企业经营成本与管理费用,因此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可通过适当降低“绿色餐饮”企业的税费标准,减免部分收费项目来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表彰并适当奖励那些执行和实施情况较好的企业来调动企业积极性。此外降低信贷门槛或建立相关发展基金,从资金环节给予支持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华.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2).

第4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绿色供应链管理 构建

一、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指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狭义上讲,循环经济仅指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广义上的循环经济则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形态,技术方法有清洁生产、物质流分析、环境管理等,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既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国际科学基金(NRC)资助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提出,其概念和内涵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Jeremy Hall将其定义为: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仍然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只是更加关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吸收了环境管理的思想,但又不同于―般传统意义的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把企业内部和链内节点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整体,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具体涉及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四大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即实现尽可能短的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高的产品质量、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实施绿色供应链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可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从而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而造成的罚款;可塑造企业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为企业增添无形资产,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关系

1、具有相似的提出背景与目的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今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资源及生态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公害唤起了人们对发展模式的反思,石油危机成为人们节约资源能源的导火索,废物管理战略的转变要求人们循环利用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共识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最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早期的循环经济萌芽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环境保护思想兴起的时代,正式提出这一理念是美国学者鲍尔丁(1965),他在《地球像―艘宇宙飞船》一文中提出,人类不应将地球看作是垃圾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并使用“循环其废物(re―cycle its wastes)”及“循环流(circular-flow)”等词语。首先使用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这一术语的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图奈(1990),而现在,“循环经济”一词已被广泛提及,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环境的日益关注而产生的,它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供应链的目的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可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环境、生态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日益关注,其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解决环境问题。

2、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支撑

循环经济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考虑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其资源流动方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表现为经济增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减少。

而绿色供应链则将“绿色”和“循环意识”理念融入供应链,使得整个供应链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是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种有效途径。绿色供应链涉及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它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供应链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及它们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

3、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大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

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的最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经济活动的微观层面。

循环经济则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人地和谐、共同发展的观念,其研究的范畴不仅包括企业或部门层次上的问题,还涉及到生态工业园区和社会层面上的各类问题。可见,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要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得多。

4、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能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微观层面,要求企业在纵向延长生产链条,范围涉及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的处理和再生;在横向拓宽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面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无害化处理。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三、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1、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估体系中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和评估,不仅要考虑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因素,而且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法规指标和积极环境管理指标等,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其中,将非绿色企业排除在绿色供应链之外,或者强制企业达到绿色标准后方可加入该绿色供应链。

2、加大对于绿色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绿色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领导者和维系者,应加大对绿色化技术的投入和推广,为其它节点企业提供大量的绿色培训和绿色技术支持,不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组织机构,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能力,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以追求绿色供应链的全局最优。

3、在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中推行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

生态设计又称面向环境的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把改善环境的努力和对污染的预防从设计开始做起,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尽可能选用绿色材料,优化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

清洁生产则要求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均按iS014000标准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实现:改变工艺,将排放工艺改成少废或无废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设计现场循环回收和利用工艺,建立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循环利用系统;加强厂内生产过程的管理,力争最合理地利用资源。

4、延长生产链条,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

延长生产链条通常的做法就是在供应链中加强对于逆向供应链的管理,即从用户手中回收产品,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分类、检测,直到最终处置或者再利用。回收回来的物品有两条物流路径:一是有利用价值的物品经过再制造、再分销,被并入正向物流;二是无利用价值的物品进行报废处理,如经过粉碎、焚烧掩埋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延长了生产的链条,使得绿色供应链成为―个闭合的环境型循环,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或抑制其对环境造成危害。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的健康发展。

第5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博弈分析;政府政策;企业对策

[作者简介]冷 雪(1991—),女,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00)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事件屡屡发生。围绕生态问题,人类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两大基石,缺一不可。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正是将“环境意识”与“经济发展”两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绿色供应链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了一项名为“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该项目组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保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管理中。

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国外学者做的较多,我国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成果有绿色供应链概念及内容研究、基于绩效的绿色供应链研究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及成员间的合作研究。

本文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应用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建立政企间的博弈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均衡结果,寻求政府和企业的对策。

二、政企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均衡分析

(一)构建政企博弈模型

1.参与人 政府(G)和企业(B)。

2.假设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后,一方面由于环保要求增加了产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提高了产品的绿色度和质量,从而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和扩大市场。政府检查时,如果企业实施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给予诸如贷款优惠、税务减免、产品优先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及补贴,为简单起见,所有补贴均以现金表示。否则,将对企业处以罚金。

3.策略 企业可以选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下简称“实施”),也可以选择不实施(以下简称“不实施”)。政府行使监督与激励职责,也有两种策略选择:检查企业(以下简称“检查”)和不检查企业(以下简称“不检查”)。具体的策略组合见表1。

4.收益 对不同策略下政府和企业的成本收益作如下假设:

如果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付出的环保成本为Cb,包括与上下游企业进行环保合作以及企业内部改善所需费用。由此增加的收益为Rb,包括提高产品价格,废物排放费用的减少等。

如果政府选择检查,就会产生检查成本Cg,包括查处前搜寻环境污染的信息成本,查处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如果发现企业实施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则给予补贴Sgb;否则处以罚金Pb,并支付环境治理费用Eg。

5.支付矩阵(详见表2)。

(1)第一种策略组合(检查,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Cg-Sgb,政府付出检查成本并给予“实施”的企业以补贴。

企业:-Cb+Rb+Sb,企业“实施”增加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收益,获得政府补贴。

(2)第二种策略(检查,不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Cg+Pb-Eg,政府付出检查成本和治理环境的费用,同时得到企业上缴的罚金。

企业:-Pb,企业“不实施”被处以罚金。

(3)第三种策略(不检查,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0,政府无检查成本,亦没有治理环境的费用。

企业:-Cb+Rb,企业付出环保成本同时提高了收益。

(4)第四种策略(不检查,不实施),政企双方的收益如下:

政府:-Eg,政府付出治理环境的费用。

企业:0,企业无任何成本。

(二)均衡分析

假设政企双方具有完全信息,即均知道对方的策略以及相应的效用,在短期均衡中,可以按照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处理。

1.当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大于环保成本(Rb>Cb)时,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不检查,实施)。

2.当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等于环保成本(Rb=Cb)时,支付矩阵变为表3。利用重复剔除的占有均衡可知“不实施”是企业的劣战略,最终均衡结果是(不检查,实施)。

3.当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小于环保成本(Rb

(1)政府给予的补贴不足以弥补企业“实施”的损失(Sgb

①政府征收的罚金大于政府检查成本(Pb>Cg)时,纳什均衡(检查,不实施)。

②政府征收的罚金小于政府检查成本(Pb

(2)政府给予的补贴足以弥补企业“实施”的损失(Sgb>Cb-Rb)

①政府征收的罚金小于政府检查成本(Pb

②政府征收的罚金大于政府的检查成本(Pb>Cg)时,没有纯策略的纳什均衡。

因此这里利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假设政府以θ的概率选择“检查”,以1-θ的概率选择“不检查”。企业以γ的概率选择“实施”,以1-γ的概率选择“不实施”(0?燮θ,γ?燮1)。

政府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U[θ?熏1-θ]=θγ[-Sgb-Pb]+θ[Pb-Cg]-[1-r]Eg

对上述效用函数求微分,得到政府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圯γ*=

即当γ>γ*时,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检查”;

当γ

当γ=γ*时,政府可随机选择“检查”或“不检查”。

同理得到企业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圯θ*=

即当θ>θ*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实施”;

当θ

当θ=θ*时,企业可随机选择“实施”或“不实施”。

由均衡结果可知(不检查,实施)是政企博弈的最好结果,但前提是企业“实施”增加的收益不小于付出的环保成本。当前绝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这一点。在(检查,不实施)的策略均衡中,由于政府对“实施”的企业补贴过少,而对“不实施”的企业处罚过低,则最终所有的企业都会选择“不实施”,此状况可用于解释我国目前的环保状况。在(不检查,不实施)的策略均衡中,由于政府对企业处罚较少,而政府的检查成本较高,因此,政府最终会选择“不检查”策略,这显然不利于推动企业选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三、政策建议

(一)减小Cb

要求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以绿色、系统的观点为基准,有效控制整个链条的成本。例如在生产环节,对产品和加工工艺进行绿色设计,使资源和能源耗费降到最低。

(二)增大Rb

供应链上游取得的绿色成就,可以后续过程中得到放大。因此企业要积极与链上的成员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信息进行集成和共享,努力提高绿色化水平,增加价值。

(三)增大Pb

加大处罚力度,对“不实施”的企业设置障碍,如难以取得银行贷款或难以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出口受限等。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必须增加政府执法的透明度,有效打击企业的“非绿色”行为。

(四)减小Cg

针对较高的政府检查成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第三方机制,降低政府的检查成本;或者是建立网站、开通热线电话、微博等,利用公众举报制度,与公众充分互动,降低盲目出击检查的所造成的损失,相对降低检查成本。

(五)增大Sgb

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技术涉及到方方面面,单个企业或者是几个企业很难靠自身的技术积累来实现整个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因此,政府应该从政策、信贷、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激励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等的有效供给,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水平。同时可对“实施”的企业予以政策倾斜,如税收政策,使企业的投入能够得到补偿,从而促进其发展。还可以通过提供环保信息和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的开展绿色供应链实践。

四、结论

企业通过积极与链上成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技术和信息,有效控制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水平,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通过引入第三方机制或充分与群众互动,严格执法,加大对“不实施”企业的处罚力度,对“实施”的企业给予各种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我国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与节能环保、生态平衡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对我国政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Webb LL. Green Purchasing : Forging a New Link in the Supply Chain[J].Resource.1994,[6].

[2] 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 2 niture Industry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USA. 1996,[3].

[3]刘彬,王伟,赵金链.论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采购供应双方的信息共享[J].工业技术经济,2007,(6).

第6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 福利经济学 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新的环境时代对全球范围内制造和生产型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使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展。福利经济学作为“研究增进世界的或某一国家的经济福利的主要影响”的一门学科,可以很好的对供应链中的新型产物――绿色供应链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外部成本分析

1.环境问题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是典型的福利经济学的外部性问题。环境成本对生产经营者而言,是一种社会成本和外部成本。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基于企业内部收益计算,把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作为自己的活动目标,因此,如果没有外部的强制性措施,企业无偿使用及破坏自然环境资源、随意排放废弃物的行为,就造成福利经济学所称的外部不经济。

2.庇古税的产生

伴随外部性影响的揭示,企业行为外部不经济性的治理由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即企业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环境责任。庇古早在1932年就提出了“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经济理论,他认为:工厂的污染成本没有构成生产成本,而是社会成本。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按照边际收益和不包含社会成本的边际生产成本的交点来决定产量,这样的产量必然大于考虑了社会成本时的产量,导致了排污量的增大。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只有政府干预才能将社会成本加入到生产成本中去,迫使企业考虑到污染对社会的危害。由代表政府的权威机构给外部不经济性确定一个合理的负价格,并据此征收税或费,这就是“庇古税”。

3.科斯定理的运用

科斯定理是指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即将造成负外部性的企业与受害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以使负外部性内部化,从而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主要是使污染者在“停止污染”与“继续污染向受污染者购买污染权”之间进行选择。较多的依靠政府干预的庇古手段,容易导致“政府失灵”,而按科斯定理来看政府仅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不必直接介入市场。因此,从效果的可靠性、公平性、持续性和经济手段的调节灵活性来看,采用科斯定理的产权协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现阶段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与实用性。通过分析可知,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通过每个处于供应链的上中下游的企业自觉地行使职责,极大地减少了排污交易成本,最终达到了福利效用最大化。

三、绿色供应链各环节的福利效用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已逐渐成为企业通过降低环境风险和提高生态效率以取得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双赢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与供应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企业进行整合,优势互补,在满足社会要求和环境法律等前提下,通过提高个体的福利程度来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带来效益。

1.绿色采购

从企业绿色持续创新角度来看,它属于企业绿色原材料创新。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采用绿色环保的原材料提高了企业的福利效用。拥有了绿色环保的材料,今后在销售中就拥有了长久的市场竞争力,生产企业的员工也可在一个绿色环保的环境下进行生产运作,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行工作,这也就是福利经济学中的个人福利的增加,即精神福利的增加。

2.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提倡废物利用、可回收设计技术,将3R(Reduce,Reuse,Recyling)直接引入产品研发阶段。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在于彻底抛弃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治理方式,代之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保护策略。设计中的绿色是必不可少的,获得了顾客的长期信任,就可进行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员工和企业的福利水平自然有所提高。

3.绿色物流

在运输过程中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产生,以及有可能产生的物料和产品的泄露,这些都对环境产生影响。成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都要求有绿色的物流,使物料和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物流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好的物流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节省原料的耗用和降低成本,达到福利效用的最优。

4.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的着眼点在于绿色资源的开发、寻找节省能源的途径和生产工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绿色营销知识的训练和吸收等方面。企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新科技、开发新能源、取得绿色标志、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和扩大知名度。绿色营销也涉及了整个社会福利和企业福利,对废弃物的回收大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不仅给当代的人们带来了可生存的环境,而且也给子孙后代造福,使得社会、企业效益有了大幅度增加,真正实现了双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供应链中的企业持续不断地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从而获得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增加企业和社会的福利效用。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拥有绿色创新意识和精神,以及政府的相关制度的支持和保证,在绿色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地一起努力下,实现企业、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Abstract: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an important sector of material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people. Public awaren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have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performance;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020-02

0 引言

近几年国内外政治环境、技术自然环境、经济人口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变化,国内建筑企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尤其是面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增加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如何拉动内需的良好局面,建筑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环境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价值利润最大化,绿色供应链已成为建筑企业发展战略重要的因素。中国建筑企业与同类企业中比较发达的国家比较,有管理体制、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市场竞争能力的差距。本文重点分析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实施情况,通过基于绿色供应链理论的绩效评价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1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建筑企业是合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从事建筑业务和商品生产和经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具体来说,建筑公司是从事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水坝、码头、机场、体育场馆、住房(如工厂、影剧院、宾馆、医院、商店、学校和住房等)和其他土木工程建设活动,在电力、通信路线、石油、天然气、供水、排水、供热及其他类型的管路系统和机械设备,在内外装修及装饰设计、施工和安装活动,从事对建筑物内、外装修和装饰的设计、施工和安装活动的企业。它通常包括建筑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工程处和其他专业施工公司。根据工程特点,建筑企业有不同的名称,如工程局、处、建筑公司、工程公司、市政公司、房屋维修公司、建筑安装公司、机械施工公司、基础设施公司、装饰公司等,建筑公司是其总称。目前,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分散,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一直没有统一的绿色供应链的概念。一般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个融合了现代管理模式的环保思想,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考虑到原料收购、产品设计和制造、销售及运输的全过程,到使用和回收,通过绿色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环境负面效应是微乎其微。从社会和企业来看,引进绿色环保理念,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和消费,废物回收到通过生态设计来分析整个供应链,通过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供应链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其和谐统一,实现供应链的最低能源消耗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最佳的系统环境的环境管理。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形成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所有的过程,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产品的销售。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运输、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7个环节的选择。

2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内涵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反映供应链的目标,对整个供应链尤其是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分析和评估。通过综合性能从整体考虑不同的绿色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角度看绿色供应链的评价,分析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的评价指标,反映的是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性能,以评估整体性能,而且操作为每个成员企业和性能,成员企业之间的整体利益分配,从而建立绿色供应链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分析最大限度的整体供应链的绩效,而且要深入了解每个企业成员的利润。

实施绿色供应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决策问题,不能片面检查决定,从绿色供应链管理角度全面、客观地考核和绩效评估,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科学的、具有实用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个要求指标体系应能充分体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满足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监管者、政府部门等)之间的所有方面,以评估和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的性能。此外,指标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考虑财务指标和供应链的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3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评价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就需要设计一个客观、全面、全方位反映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理论创新、科学设计、实验调查、反复选择、运用试验、反复论证方法进行指标的选取。具体来说,首先进行科学论证,运用多学科知识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紧接着进行问卷调查,向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绩效评价的因素的看法得到初步的指标体系;最后试用这个初步的指标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种方法运用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考虑的相关人员的实际经验,比较合理,构建的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指标体系如表1。

4 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流程

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是利用模糊集理论的评估方法。采用模糊联系合成的原则、多项因素,判断事物的评级状态下的综合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方法,不仅可以评估和评价对象的整体分数的大小进行排序,但也可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模糊评估值设置为评估对象的水平。这种传统的数学方法的包含统一的客户服务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来揭示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即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成分,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互不相关.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根据提出的模糊层次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思路,作者建立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4.1 原始数据收集 由于所选指标体系主观性比较强,很难直接收集到数据,所以本文采用了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企业的各指标进行评分。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搜集待评价的企业的各项具体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总结后分别交由专家组审阅。然后专家对企业各项指标独立打分。每项指标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其中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所对应的分值分别为4、3、2、1。每个专家打分的结果权重相同。由公式表达如下:

Am=a11 a12 a13 a14a21 a22 a23 a24┊ ┊ ┊ ┊ai1 ai2 ai3 ai4(1)

Am为第m家企业的打分结果;ai1表示第i个指标得优的票数;ai2表示第个i指标得良的票数;ai3表示第i个指标得中的票数;ai4表示第i个指标得差的票数。

b=(4 3 2 1)T(2)

lm=b·Am(3)

X=(l1 l2 … ln)T(4)

4.2 对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该级指标的综合值 ①企业相应的设施及工作能力A1=(x1,x2,x3,x4);企业管理层管理能力及工作人员素质A2=(x5,x6,…,x12);企业产生的文化A3=(x13,x14,x15)。②分别对A1,A2,A3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各自的综合评价值f1,f2,f3。

4.3 对一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求出综合值

令F=(f1,f2,f3),对F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求出一级指标的综

合值及总体综合值U。

U=(u1,u2,…,un)T(5)

则u1,u2,…,un为第n个建筑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

5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使用到报废的整个绿色流程,绿色供应链管理要做好,以确保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研究和标准化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参照提供一些建议,旨在开发能够满足他们的施工企业的资源,并且更有针对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估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服务,推动行业的健康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使从源头上就开始让整个供应链的废物处理成为示范典型,以利于协调和控制,体现环保性来构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协调优化的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的延伸和内涵正在日益增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绿色供应链如何创新转型,绿色供应链的变化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应如何界定和预防;进一步的绿色供应链理论和实践中,如何利用绿色供应链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核心能力理论和组成,并确定企业的价值;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化对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对信息的了解,需要加以改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仍远远未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信息技术供应商尤其是开发和制造信息技术产品公司应该结合中国的国情,提供多样化的、先进适用技术的企业和个人需求提品,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晓军,郇金宝.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现状分析[J].商业研究,2005(20).

[2]蔡榕生,吴祈宗.基于聚类分析的供应链绩效标杆选择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11).

[3]曹杰,陈森发,吴刚.绿色供应链评价原型系统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第8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行业;大数据分析;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big data have become the new trend and influenced the oper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of enterprises on the global scale, accelerating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conservation culture, China's electronic industry has many problems in data platform, recovery mechanism and policy mechanism.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dustry should make use of the functions of big data such as accurate analysis, predic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to strengthe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build the management alliance for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green incen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big data analytics;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污染环境的重要行业――电子行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且有效保护环境是当前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当前形势下,要求中国电子行业必须在其供应链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产业良性循环。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将“绿色化”和“环保意识”理念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使得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副作用最小,是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1]。

目前理论界已分别对大数据和绿色供应链作了许多研究,但结合具体行业的不多,就大数据时代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电子行业中的实施状况进行进一步研究的还很少。为此,本文将大数据引入到我国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进行研究。

1 大数据时代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要求

1.1 外部环境的要求

1.1.1 环境方面的法规及贸易壁垒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跟电子电气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最常见的是欧盟制定的WEEE和ROHS,以及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例如,WEEE规定欧盟各成员国电子电气产品应达到回收目标4kg/人,目标回收率在70%~80%之间,而这个指标大部分中国企业做不到。

据我国对外经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平均有100亿美元(较2006年50亿的提高近150%)产品出口难以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而受到影响和冲击[2]。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我国电子行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关卡。

1.1.2 大数据对电子行业的影响

大数据是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然趋势。数据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看作是重要资产,拥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3月22日,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其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3]。因此,大数据对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及早站在行业管理的制高点,无疑是行业制胜的重要法宝。

1.2 内部环境的要求

1.2.1 现实环境的驱动

从2003年起,我国进入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每年至少要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500万台洗衣机;目前,全社会电脑保有量近2 000万台,手机保有量1.9亿部,其更新速度远远大于家电产品,淘汰数量近亿台[4]。这些电子产品若没有妥善处理,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如铅等重金属会因为随意丢弃或掩埋的瞬间渗入地下,造成土壤和水质的污染,如果焚烧的话,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等会进入空气,造成大气污染。

1.2.2 客户需求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甚至十分依赖,许多电子产品几乎天天贴身使用,对于这些产品,人们除了注重功能、样式、性能以外,还很担心电子产品的辐射是否影响健康、制造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都要求企业开发和推出绿色产品才能赢得顾客的长期信赖。

2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不足

2.1 企业环保意识还需增强,现有的观念尚待改善

在观念上,我国许多电子制造企业往往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甚至认为环保不是我一个企业努力就有效果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不会产生效益的,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提高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这些观念都会影响到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数据成本、绿色要求成本上升,管理要求提升

为了节约成本,进行精准的数据预测需要购买数据库、培训数据分析工程技术员,前期总成本将上升10%左右;同时,为达到环保标准,电子制造业必须额外增加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支出,总成本也将上升10%~15%,除了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企业还需具备较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对电子行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2.3 缺乏大数据库的支撑,更缺乏对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

海量的数据是大数据发展的基础。我国电子行业数据资源总量较低,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较缺乏,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电子行业数据分析的平台和软件更是屈指可数,尚无法支撑起整个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基础要求。这方面,国外又一次走在我们前面,特别是近年来以开源模式发展起来的Hadoop等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及其相关产业已经在美国初步形成[5]。电子行业若想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上有创新,必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才能事半功倍,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2.4 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电子产品回收机制不完善。以手机电池为例,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智能手机普遍存在待机时间短的问题,电池过度充电或者使用电压不稳定的充电宝,都会导致电池寿命锐减,有的顾客反映手机电池使用几个月就充不了电了,只能更换新电池,但是商家出售原厂电池,却对旧电池没有回收机制。我国电子产品回收目前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卖给走街串巷的小贩,这种方式容易被买方压低价,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而卖方也只能无奈接受,总比卖废品强。二是商家隔阶段进行的以旧换新活动,但这种活动涉及产品、区域,持续时间有限,很难成为主流。

2.5 国家相关法律体系、市场政策机制不完善

国家政策和激励机制是促进电子行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动力。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尚缺少推进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激励机制,如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及措施等。这些机制的缺乏将阻碍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实施和推广。

3 大数据时代我国电子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考

3.1 利用大数据加强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前很多先进的现代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的技术特征,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无线传感网络、卫星技术等高新技术[6]。这些技术的应用要产生大量数据,形成海量数据[6]。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中进而挖掘和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供企业决策,是电子行业大数据战略的核心所在。

3.1.1 核心企业战略上的支持,联合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平台

在电子行业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首先要制定绿色战略,实现自身的绿化,然后基于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向企业外部延伸,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提出“绿色”要求。在此基础上将大数据理念引入供应链中,积极构建绿色资源大数据库、数据分析系统,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3.1.2 利用大数据对数据预测的优势把握产品设计关

要想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关键是研发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该产品在后期生产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报废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用绿色环保零部件对电子产品进行绿色设计。在大数据平台上,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挖掘出供应链其他环节中有价值的信息,如在生产中、销售中新产品可能遇到的问题,消费者在使用中反馈的意见问题等。这些信息都将成为研发设计重要的参考。

此外通过大数据平台,还可以分析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进行市场需求预测。这些信息以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资料的收集分析才能获得,而运用大数据平台,研发设计人员可以实时得到这些数据,及时改进产品的设计方案,加快产品更新的进程和对客户的响应时间。

3.1.3 利用大数据实现电子产品环保安全追溯

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电子产品建立统一的“身份信息”,从零部件采购、生产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消费者可以使用产品条码通过网络、手机终端快速查到相应的信息,从而得知自己正在使用的电子产品是否含有有害化学物质,或者含量是否超标,辐射大小,碳排放量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既是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进行市场监控。

3.1.4 利用大数据构建电子产品的产业循环渠道

电子废弃物中很多含有铅、砷、汞、锑、铍、六价铬、聚氯乙烯塑料等有毒有害成分,同时也含有很多有价值的可回收再利用资源,如玻璃、聚酯、稀有金属等,如果将其合理利用,则可变废为宝。

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通过实体店和互联网两种渠道,在商家信息系统和互联网平台就会存在大量消费者购买数据,一般来说,购买量就决定了一定时期后的报废量,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搭建大数据平台建立回收体系。可借鉴百度回收站的做法,用户只要打开百度回收站应用,对家中的待回收电子产品进行拍照,该应用就会自动显示出该电子产品的类别和回收价格等信息;用户填写相关资料后,就会有正规回收厂商上门回收。这正是利用百度大数据技术,把用户和回收厂商联系起来,实现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这种做法容易形成规模,使得电子产品的回收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3.1.5 以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抉择为准绳,有效降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电子行业要将“绿色”引入供应链中,许多企业担心成本会上升。因此,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依据,以科学的抉择为准绳,是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本文多次提到大数据以及数据分析,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要求以数据分析为抉择的前提,不能随意拍脑袋决定。在数据库及分析方面的成本中,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好,分析好,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做大做强,提高效益,如我国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聚石塔”平

台[7],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在选址及投递等方面的成本。

3.2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提高行业竞争力

从发达国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来看,要建立大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平台,要完整的实行“绿色化”管理,单靠某个企业是不行的,应建立一个行业联盟。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就是在行业内和行业间建立的一种实施“绿色”管理的行业联盟,它不仅是一种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同时也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标准集合体[8]。所以,对正处于绿色供应链管理起步阶段的我国来说,通过形成绿色供应链管理行业联盟,充分发挥各联盟企业的优势,来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有助于在绿色供应链行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环境管理意识,最终实现供应链行业的“多赢”[9]。

3.3 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符合国情的环保法律体系,强化污染排放标准的监督与落实,为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鼓励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绿色化”行业标准,起到行业约束和管理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来激励和引导绿色供应链管理主体的行为,促使企业行为与环境相容。

4 总 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行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大数据精准分析和绿色化是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节点,由于我国现阶段尚缺乏大数据库及数据分析平台,市场机制不健全,成本高昂等问题阻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的顺利实施。为促进电子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及早建立支持绿色供应链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平台,构建产业循环渠道,完善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和措施,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联盟,高效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有步骤地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中的实施,实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庆华,曲英. 中国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统计分析[J]. 管理科学,2005(4):2-7.

[2] 张汉江,吴娜,唐维.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对策分析[J]. 生态经济,2006(5):241-244.

[3] Meghan M. Biro. Why Big Data is a Big Deal[J]. Leadership, 2011(10):55-56.

[4] 杨静,熊凌. 电子行业绿色供应链模型的构建分析[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24-27.

[5] 唐永建. “大数据”现状及发展浅谈[Z].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3.

[6] 张天琪. 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物流的瓶颈及突破[J]. 商业时代,2014(18):10-12.

[7] 王辰越. 大数据:未来的新石油[J]. 中国经济周刊,2013(4):62-63.

第9篇:绿色供应链管理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意义

“绿色供应链”的提出往往会给许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一种错误的观点:将资金用于一项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的活动中,只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美国大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一项预测,仅通过在2013年前减少5%的包装材料,就能为沃尔玛自身的供应链节省34亿美元,而对于其全球供应链,节约的金额将高达110亿美元。自入市以来,中国企业就不断遭受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增加了难度。只有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力度,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才能成功地打开全球市场。

二、构建绿色供应链面临的困难

尽管绿色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着诸多的限制,使得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存在利益冲突

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可以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构建这一关系的基础是合作和诚信。而建立使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时就分担绿色供应链所产生的成本容易产生冲突,企业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任何一方都愿意只享受实施绿色供应链带来的收益而不愿承担其成本。

(二)绿色技术遭遇瓶颈

无论绿色设计、供应、生产、营销、还是回收,都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而绿色供应链在中国是相对新鲜的事物,产生绿色管理的意识比较晚,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也相对匮乏,同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成本过高和实施复杂性导致企业不能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

(三)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加大管理难度

由于环境管理的特殊性,往往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在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过程中通常会成立一个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小组,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

(四)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对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度量和评价,以此判断这项工作的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绿色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但是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仅仅包含成本、生产与质量、客户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使用尚未建立起有效且便于衡量的指标;另一方面,也很难将环境污染或资源利用率量化。

三、建立绿色供应链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在如下方面采取措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供应链。

(一)增强企业对绿色生态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对于“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更为陌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制定符合企业自身运作的绿色发展计划。

(二)所有成员企业的积极参与

供应链是一个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的功能网链结构,这条链上的每一节点都应该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有效参与者。

(三)有效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资源使用率

尽快通过大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使得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等方法得以成为切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四)使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衡量一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需要借助量化的指标,一种科学有效地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中清晰地看到投入与产出比。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是一种制品从制造、运输、买卖、使用、废弃、再生所产生对环境负荷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检查产品和服务对环境造成的全部影响。通过成功运用生命周期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说服供应商采取环保措施,能为他们节省大量成本,除此之外还为其他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供应商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和行为往往会随着整条供应链逐级传递,并且有被放大的趋势。因此,从培养供应商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出发,通过ERP、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一个动态的、集成的、无缝连接的绿色E-供应链以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对整个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和管理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芬芸.美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9(12)

[2]黄国青,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10)

[3]王红曼.现代物流与环境保护[J].商业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