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精―─精选教学内容,精设实训项目
1.精选教学内容
即指从学生的需求、够用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处理,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尽量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及部分过时及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辅以必要的定量计算。例如:数字电路中各种触发器电路的内部结构及原理,也可考虑删除。因为在生产实践中,各类触发器已有相应的集成电路,我们只需熟悉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触发条件及集成电路外引脚的使用即可应用。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
2.精设实训项目
教学内容确定后,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内容让学生易理解、爱学,做与教学内容对应的实操项目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实训项目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能力等情况,有目的性地设置或选择要实训的项目,充分考虑实训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如带闪光的、有声响的、有动作的等等。如第一章二极管部分:针对“晶体二极管的基础知识”这个知识点,我设置了《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电路》实训项目,如图1所示,(a)图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制作调试突出发光二极管的特性。这不仅有视觉刺激,而且制作简单易调试,并且可在该制作的基础上改装成图1(b),从而进一步学习普通二极管的特性、正向压降等;针对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知识点,通过选做《稳压二极管并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和《三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实训项目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活―─教学策略灵活,事例贴近生活,教学手段灵活
1.教学策略灵活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通过做实训项目来促进师生的教和学,更是有机地将理论融合进实操,教师在实训时应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哪样更易于学生学习、掌握,就是最好的方法。如:在制作《稳压二极管并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和《三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来学习整流、滤波和稳压知识时,我有计划性地让学生按先后顺序安装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并依次进行调试和测量,这样虽然违背了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顺序,并且有时还得在前一个电路的基础上改装成下一个电路,但是通过这样的分解制作和调试,学生对电路的结构、所测信号的数据变化更清晰,在这基础上更能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再如,在做三极管《两级助听器》实训项目时,我把项目先后分解为:先制作第一级直流通路并调试、测量,判别其中的三极管的状态制作第一级的交流通路部分,并加信号调试、测量制作第二级直流通路并调试、测量,判别该三极管的状态补齐第二级的交流通路部分,再调试、测量。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后,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结构及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判别理解得更加深刻。
2.事例贴近生活
多列举贴近生活的例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会对讲解的现象及需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解振荡电路时,以现象及问题引入,笔者现场将话筒接近扬声器发出啸叫声,并发问“为什么这样我们会听到很大的啸叫声?怎么解决?”然后再以实物图的形式讲解电路结构和原理;在讲解组合电路时,可以讲解与生活相关的电路,譬如“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表决器”、“一致判别器”等,并现场进行相关作品的展示。把生活中的现象例子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看到知识的丰富联系,在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真正的、灵活的知识。
3.教学手段灵活
灵活的教学手段,能让枯燥死板的理论“活”起来,“动”起来,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应灵活采取相应形式的教学手段,对于重要图表特别多的章节,如编码器、译码器等章节,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对于实训中的重点或难点操作,可课拍成“微课”教学;对难演示的实验过程,尽量使用电子电路的仿真软件M?u?l?t?i?s?i?m、proteus进行模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中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实验过程,弥补实验与理论分隔的不足,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三、简―─教师表达简明
教师在上课时简明扼要地表达,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教学内容清楚明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记忆。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句话告诉我们,简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常见这样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造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或废话过多,常常使听者大失所望。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表达简要明白呢?教师则应做到:
其一,表达思路要清晰,讲述内容有逻辑性。
其二,语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不讲与中心无关的话,不随意重复已说过的话。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43-02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可以轻松的满足患病女性对微创手术这方面的期望。因为女性都希望尽量选择有效、但较为保守的手术,同时希望手术的伤口能够越小越好,恢复的时间则能越快越好,所以妇科腹腔镜手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院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行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患者36例,其中多发肌瘤(肌瘤数目2个)患者20例,单发患者16例。年龄28-45岁。
1.2 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多参数监护。
1.3 手术 头低臀高截石位。
1.4 手术方法 手术的步骤主要有①在脐旁做1cm小切口插入气腹针;②建立CO2气腹;③插入腹腔镜探查盆腹腔;④下腹部再做2个0.5-1cm的小切口插入腹腔镜手术器械;术中头低、臀高截石位;⑤切开肌瘤表面被覆的子宫组织,剥离出肌瘤;⑥用可吸收线缝合关闭肌瘤残腔;⑦如瘤体较大用肌瘤粉碎器取出肌瘤,较小瘤体用钳子在镜下直接夹出;⑧如果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就再重复以上步骤;⑨清洗盆腔,看有无出血点,排出CO2气体;⑩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腹壁小切口,手术结束。
2 结 果
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病例。浆膜下肌瘤14例(其中带蒂浆膜下肌瘤5例),直径1-7cm,肌壁间肌瘤22例,直径2-6cm;单发16例,2个7例,3个以上13例。手术时间(90±32.5)min,无并发症发生。
3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6-8h下床活动,(24±12.4)h排气。术后最高体温38.2℃。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住院(5-7)d。至于0.5公分的伤口,使用美敷贴合就可,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等,伤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淋浴或沾水。最重要的是,因腹腔镜的患者,住院天数短,所以术后每天都要注意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以防感染。手术时为了使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的背侧检查清楚或提供足够空间手术,通常都会由阴道放置子宫支撑器(未婚者不用)来调整子宫的位置,因而术后会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至于做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因阴道顶部在切除子宫后,会做残端的缝合,因而二周内的褐色出血仍属正常。
4 讨 论
对于那些既想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又不想在腹部留下明显手术瘢痕的年轻女性来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无疑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时行保守性手术,适合于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及突向浆膜下的肌壁间肌瘤,但肌瘤直径不宜过大(直径
参考文献
[1] 崔恒,王秋生主译.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第2版)[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115.
[2] 刘彦 著.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6-131.
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出版业的经济范畴不仅局限于动漫、旅游、艺术品等原有形式,而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形成了一种新锐而极具个性的网络文化产业链,这也是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全新出版产业经济形态。在数字环境下,网络互动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电子商务平台等模式,使得出版产业形成特有的网络文化出版,既满足了网络时代人们的多元化信息需求,也将信息系统源头赋予人们,促使新一代网络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伴随图书出版行业快速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境。事实上,作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传统意义的出版观念在数字化时代已很难适应发展的要求,网络也逐步成为图书出版的重要构成平台,而这对于出版产业经济发展而言也必然需要一定的创新措施。因此,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概述
出版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得到初步发展,并伴随着新世纪电子商务活动的兴起而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尽管国内相关研究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理念尚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相关研究规模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逐步成熟。总体而言,目前关于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发展的探讨基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聚焦于数字化出版对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诸多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认为文字作品是否具有实体意义上的发行作为出版的标准,其与传统意义上发行理念十分接近。我国出版管理部门规定实体性出版物是指书籍、杂志、报纸等,因此文字性作品只有借助上述实体存储介质才能被认定为出版。而数字环境下所带来的网络化出版只是借助虚拟的网络系统,因此不具有实体性,不能够作为出版物来看待,从而不能看作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方向。然而,就出版的核心价值而言,其不仅具有实体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传播文化知识的精神类别属性。因此,过于强调出版的实体性缺乏足够科学性,从而不能看作出版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与方向。
2. 商业经济性是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本质属性
在数字环境下,任何一种出版活动都具有一定商业性,即以获得相关利益为目标。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并非一种公益性活动,而对于出版效率与出版质量优劣的根本衡量标准在于对其盈利状况进行评价[1]。尽管商业化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各行业经营状况的根本目标,但作为数字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活动,其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公益属性,而忽视公益属性或社会属性的出版活动必然不具有生命力。
3. 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具有网络出版的特性
对于网络出版而言,构建相应的法规极为必要。我国立法机构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网络数字出版的法律规定,并对数字出版进行了法律意义上的定义。然而,由于网络推广趋于大众化,使得数字出版的法律要求界限往往不够明确,这也影响法律规定效力的发挥,因此出版产业经济发展有必要处理好网络出版的规章性与合法性问题。
二、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数字式语言、评论、新闻、趣闻杂事等一系列出版方式屡见不鲜,形成了独特的出版产业文化机构,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 信息管理困难,制约数字环境出版产业经济发展
在数字模式的催生下,出现了一些公民有意识构建公共信息评论或转发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一些付费文章、杂志、书籍等进行免费传播,使出版产业的经济发展面对盗版及违法出版的困境。另外,期刊社、出版社等也可以将文章通过数字途径进行传播。然而,由于数字出版的公开性和复杂性,容易出现数字出版平台管理的漏洞,从而制约新兴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2. 数字环境模式下存在网络出版文化价值取向偏离
由于网络自身传播的特性,使得网络出版文化产业的内容存在许多问题。如传播方式、传播者身份、传播时间地点和经营者都出现虚假性,最突出的就是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目前看来,数字环境中存在大量抨击社会、阴暗心理的思想内容,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黑色网络出版文化,造成人们自身价值取向畸形,影响了出版产业经济的发展。
3. 出版产业在数字环境下容易形成泡沫产业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热情高涨,纷纷建设网络出版产业基地,举办数字出版活动,这对推动各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高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建基地和办展会比较容易见成效,因而近年形成一股基地和展会热[2]。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多数出版社都已经构建数字出版平台,而这一数字也在不断增长,相关的出版企业也进行了有效联合,逐步构建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不少城市在将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各类数字出版形式、出版企业出现的频率也络绎不绝。在数字环境的影响下,不少出版企业也顺利转型为专职数字出版企业。然而,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出版产业内部行业的重复建设,数字出版产业的盲目发展,很容易形成数字出版产业的泡沫。
4. 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文化内容创新不足
数字出版是基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出版形态,它包括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出版、跨媒体出版(如网络期刊、手机出版),也包括传统图书的电子书等。较之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具有容量大、内容丰富、互动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有很大不同。作为出版中心工作的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代与传统出版时代也有很多不同,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媒体建模交互化。王振铎先生曾经指出:“编辑活动,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看,主要是应用种种符号来建造各种文体模式与媒体模式,即创造媒介载体的活动。”[1]他把符号建模规律称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在传统出版活动中,媒体的类型有别,编辑活动的界限清晰。但是,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媒体建模一改此前单一化模式,呈现出交互化趋势。比如,2009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动物小说《义犬》,就是以图书、网络、手机同步发行的多媒体方式问世。这种“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进行纸介质图书出版发行,另一方面以数字图书的形式,通过手机平台、互联网平台、数字图书馆、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发行”[2]的出版方式,被业界称为“全媒体”出版。从编辑活动的视角看,“全媒体”出版就是编辑媒体建模的交互化。或者说,在数字出版环境中,同一主题的出版内容可以被编辑赋予不同的媒体形态,从而使得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不同的媒体形态中获得实现。传统出版条件下那种类型清晰、界限分明的编辑媒体建模方式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编辑媒体建模的多样化和交互化。
编辑手段技术化。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出版环境下,由于编辑工作的对象仅限于图文,出版载体是纸张,因此编辑工作的手段较为单一,技术手段缺乏。但是,在数字时代,编辑工作变得技术化了。一是包括约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等在内的编辑实务常常都要靠网络和计算机辅助编辑软件来完成。比如,选题策划中信息源获取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检索工具;审稿时编辑与作者即时互动交流也离不开网络;编辑加工时可以借助各种编辑软件进行;排版时可以用各种专业的排版系统进行;校对环节还可以用校对软件辅助改错,等等。二是出版形态的多样化催生了诸多信息编辑技术,比如视频编辑、音频编辑、网络编辑、动漫编辑等,都有专一的编辑技术。这些都需要现代的技术工具来辅助完成。可以说,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手段实现了技术化。编辑作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作者稿本、编辑思想,还与编辑运用现代编辑技术的手段密不可分。
编辑流程立体化。数字出版的发展也影响着传统出版条件下的编辑流程,使其变得更加立体化。传统出版条件下,整个编辑流程以一种媒体形态呈现出直线流程,即策划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发排——校对。而在数字出版的条件下,整个编辑流程则变成:内容资源——数字化内容——数字出版平台[电子版(书)、手机报(书)等]——读者。对比两个流程,可以看出,数字出版条件下,编辑流程明显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编辑流程在媒体建模阶段呈现立体化趋势;二是编辑流程简化,编辑开始直接面对终端市场。造成前者的原因在于出版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造成后者的原因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使得传统条件下以纸质为载体的内容变成无纸质载体的内容。数字出版条件下,整个编辑流程脱离了纸质载体而变成一种对数字信息进行多媒体缔构的活动,编辑流程在简化的同时变得更加立体。
编、读、作关系协同化。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活动发生变化的不仅是编辑客体和编辑手段,编辑活动的主体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编辑活动中,编者、读者和作者围绕编辑客体形成了一种交互作用的关系。传统出版条件下,编者、读者和作者这三个主体的关系,更多地或者更直接地表现在编者和作者的关系之中,编者和读者、编者和作者的互动性都比较弱。在数字出版条件下,编、读、作三者的关系更加直接、密切,交互性也更强,且呈现协同化趋势。例如,在互联网平台上,选题已经不仅仅是编辑的事情,也可以由读者策划选题,然后由编辑做出价值判断;编辑加工阶段,借助于网络平台,编辑和读者、作者的交流也更方便。
由以上分析可知,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对作为出版主体的编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他们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编辑思维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提升、完善和发展。在编辑主体素质的诸多构成之中,编辑思维的重构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编辑思维是编辑主体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一旦定型就将影响编辑主体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正如学者吴平所言:“编辑有了思维才能正确认识编辑对象的发展规律。编辑思维决定着编辑活动的层次和质量。”[3]因此,编辑主体要适应数字出版工作,就必须首先重构自身的编辑思维,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态度来应对已经变化了的编辑活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需要我们注意:
开放思维。开放思维是相对于封闭思维而言的。心理学认为,封闭思维是一种不与外界交流信息的思维方式,特点是思维活动的内向性,它使人的思维活动呈现出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式。开放思维则相反,显示主体对待新生事物的接受态度和容纳胸怀,特点是思维活动的外向性,它使人的思维活动总是能够适时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适自身。在对待数字出版的态度上,传统出版中的编辑人多少表现出了封闭思维的倾向。如有的认为传统出版无可替代,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影响不大,对数字出版表现出一种无视的态度;有的视数字出版为传统出版之“敌人”,认为其发展会导致传统出版消亡,表现出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无论以上哪种态度,都不是开放思维。就目前状况而言,传统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的产业链条中处于被动局面,产业链的终端基本被网络服务运营商和数字设备供应商所控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出版企业中的编辑人对数字技术不擅长、不敏感,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立体思维。在确立开放思维的同时,编辑人还要实现编辑思维模式从单一媒体建模到多种媒体建模的立体思维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前所述,数字出版的环境下,编辑媒体建模呈现交互化趋势。一次制作、多媒体形式,将成为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的常见形式。在此情况下,编辑人此前单一媒体建模思维已经无法完成现在全媒体业态下的编辑活动。跨媒体、多向度的编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是编辑人的不二选择。这就要求编辑人形成多媒体建模思维,完善知识结构,熟悉不同媒体的符号语言和符号模式,掌握不同业态下的媒体编辑技术,做编辑的“多面手”。
整合思维。数字出版条件下,编辑媒体建模的交互化和编辑流程的立体化,导致编辑对象变得复杂、丰富,编辑流程变得立体、多维。编辑对象的复杂化和丰富化,要求编辑要用一种整体思维来看待所有编辑对象,要善于对出版内容要素进行有机整合,融合不同符号模式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的影响力。例如,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推出手机报和官方微博等,这些都是整合思维方法,通过对出版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同一出版资源的价值。
创新思维。在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编辑选题创意的竞争更加激烈,编辑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数字出版是一种高效出版,出版速度快而出版物生命周期短,这对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出版还是分众出版。在数字出版条件下,期刊出版从物质流变成了信息流,出版物无须经过印刷环节就可以直接面对终端受众。而终端受众的需求不仅是分众化的,而且是个性化的。如何既满足大众的需求,又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对编辑创新思维也是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要求编辑主体思维要改变、重构,尤其是要确立开放思维、立体思维、整合思维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编辑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数字出版时代。
参考文献:
[1]王振铎.编辑学原理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20.
[2]晴宛.全媒体小说《义犬》问世[N].光明日报,2009-11-20(4).
[3]吴平.编辑本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2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1]。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晚生育,并且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正在日益增加。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已逐渐取代开腹手术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和浆膜下子宫肌瘤。我院自2005年至今共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86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LM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1 适应证 ①单发或多发子宫浆膜下肌瘤,肌瘤最大直径≤10 cm,带蒂肌瘤最为适宜;②单发或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肌瘤最小直径≥4 cm,最大直径≤10 cm;③多发肌瘤者肌瘤数目≤10个;④术前已经除外肌瘤恶变之可能。
1.2 禁忌证 ①子宫有恶性肿瘤之征兆;②妊娠子宫。妊娠期子宫、盆腔充血,术中出血多;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易形成血栓及栓塞;③直径<3 cm的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尤其是子宫肌壁间多发性“碎石样”小肌瘤,术中探查时难以发现肌瘤位置,容易遗漏;④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数目超过10个;⑤瘤体过大,影响手术野暴露,一般认为瘤体超过12 cm不宜施术;⑥肿瘤生长部位特殊,手术困难,如子宫颈部、阔韧带内、近输尿管、膀胱或子宫血管处。其中⑤、⑥为相对禁忌证。子宫体积过大者,术前可使用GnRH-a治疗2~3个月,使肿瘤体积缩小后手术。
2 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前准备
经妇科医师确诊属于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并做这种手术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对脐部要用温水洗干净,最好用棉棒蘸肥皂水或植物油将脐孔内的污垢去除。在饮食方面,术前1天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切忌大鱼大肉,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同时,要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口服镇静药物。①术前药物预处理(肌瘤较大,手术困难者) 达菲林3.75 mg肌内注射,1次/28 d,连用3~6个月。最后1次用药后3~6周内手术。②肌瘤未脱出于宫颈管者,手术前晚行宫颈扩创术。消炎痛栓100 mg塞肛,30 min后置宫颈扩张棒或海藻棒。
3 术中注意事项
LM分4个步骤进行,即切开子宫肌层、剔出肌瘤、缝合子宫切口、取出肌瘤。这4个步骤在操作技术上难度较大,可发生与这些操作相关的一些特殊问题。因此,行LM有以下几项基本原则:①必须掌握微创手术的原则:避免腹腔感染;使用精巧和无创伤的器械;除子宫肌瘤以外,不触及盆腔的任何器官,对子宫进行轻柔和无创伤操作;②每个肌瘤都必须单独剔除:不能同开腹术切除子宫肌瘤,经过1个子宫切口切除尽可能多的子宫肌瘤;③必须沿着肌瘤与邻近肌层间的界面进行肌瘤分离:被压缩的肌纤维和转向的子宫血管组成的假包膜使分割面界限清楚,以保留邻近正常的肌层,避免损伤由于子宫肌瘤压迫已经扩张的,且可能是大量出血来源的肌瘤周围血管;④尽可能减少使用电凝:子宫肌瘤切除后,为达到切口处止血,必须尽可能少使用电凝,行LM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某些报道说明,使用电凝可能引起子宫肌层坏死而形成瘘;⑤子宫切口缝合的要求:任何技术上的缺陷都可能导致术后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
4 术后注意事项
①术后6 h内,采用去枕平卧位,头侧向一边,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②因术后大多数患者无疼痛感,不要忽略按摩患者的腰部和腿部,半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③当日液体输完即可拔掉尿管,鼓励患者下床活动;④术后6 h即可让患者进少量流质饮食,如稀米汤、面汤等。
5 LM的并发症
5.1 LM术中出血 LM能够减少子宫肌瘤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腹腔镜手术出血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气腹的压力阻止血液自肌层内毛细血管和静脉内外渗,二是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间的界限,并且能够选择性的对供应子宫肌瘤的小血管进行电凝。
5.2 LM术后组织粘连 LM术后组织粘连的程度与粘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LM术后组织发生粘连较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镜操作本身减少了粘连的发生。术中应用无反应缝合材料,减少使用电凝以限制过多组织的坏死及大量的腹腔冲洗,可以减少术后组织粘连的发生。
5.3 LM术后子宫肌瘤复发 LM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且间隔时间较短。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镜下的触觉感不如开腹手术敏感,不易触摸到深部的肌壁间肌瘤和位于肌壁间子宫浆膜下尚无发生的小肌瘤,这些小肌瘤易被忽略,成为复发的根源。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
子宫肌瘤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有不正常出血、继发贫血、盆腔压迫症状和疼痛及生殖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健康。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少、腹部切口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5例子宫肌瘤中,年龄35~65岁;肌壁间肌瘤60例,浆膜下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14例,肌瘤直径2.5~6 cm,患者术前血红蛋平均68 g/L(40~100 g/L),术前均经B超明确诊断。
1.2 方法 腹腔镜系统由光学系统、充气系统、冲吸系统、电外科器械系统、旋切装置和腹腔镜专用器械组成。患者取截石位,以0.5%碘伏常规消毒腹部及会手术野皮肤,0.05%碘伏消毒外阴、阴道,铺无菌巾,放置举宫器,连接固定摄像头、冷光源、双极电凝、粉碎机、气腹管、冲洗管,人工气腹,在脐部、左下腹、右下腹各开10 mm、5 mm的切口插入鞘壳并置入内窥镜及特殊器械,确定子宫肌瘤的数目并进行肌瘤切除,缝合子宫创面,用旋切器旋切取出肌瘤,冲洗腹腔,注入甲硝唑,撤离器械缝合腹部切口。
2 护理配合
2.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对腹腔镜缺乏了解,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手术出现危险而产生紧张情绪,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腹腔镜手术有关知识及其优越性,以减轻其对手术的恐惧,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2.2 术前准备 腹腔镜手术无菌要求严格。我院采用臭O2空气消毒仪消毒2次/d,60 min/次,室内净化空调系统术前30 min开启,室温保持在22℃~25℃之间,湿度40%~60%。术前1 d应重点查看器械,调试仪器。术前1 d访视患者,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向患者介绍术前注意事项,缓解紧张情绪,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提高手术的耐受力,术前清洁脐部,禁食,注意休息。
2.3 术中配合 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摆好截石位,根据医生的操作习惯把各种仪器放于合适的位置。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连接固定摄像头、冷光源、电凝、粉碎机刀头、气腹管、冲洗管等。及时开启各仪器和调节各参数,一般双极电凝的使用功率为20~25 W,腹腔内压力保持在12~13 mm Hg(1 mm Hg=0.133 kPa)。适时摇床于变换,穿刺腹腔时患者取平卧位,当腹腔内注气将近结束时,逐渐转成头低臀高15°~20°,手术结束前进行盆腔冲洗时可将患者由头低臀高转变成35°头高臀低位,当液体基本冲洗干净后再将患者恢复为水平位。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手术完成后,关闭各仪器,帮助患者卧于舒适的,穿好衣裤,注意保暖。切下组织浸没于10%甲醛溶液中送病理检查。
2.4 术后处理 术后器械先拆卸各部件,充分打开轴节,用流动水冲洗表面残留物质,用软毛刷反复刷洗,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纱布擦干后用多酶洗液浸泡吹干后上油,清点登记放到专柜中锁好。腹腔镜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要求轻拿轻放,切忌碰撞,应有专人负责。乙醇和乙醛复合物不得用于器械腔道清洗,因其可使残留蛋白质变性、凝固并黏附或导致器械孔腔变形受阻,影响以后的清洗消毒。
3 结果
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小、恢复快、用药少等优点。本组平均手术时间72 min,平均出血量80 ml,平均住院3 d。本组术中无一例中转,无一例灼伤、压疮、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正逐步成为许多妇科手术治疗的新模式,护士应注意手术进程,适时调整患者,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熟悉手术步骤及器械的正确应用,及时准确传递器械,使用时防止磕碰,及时清除关节部的血污,保持器械的良好性能,有效配合手术。手术中操作熟练、配合协调、缩短手术时间,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是防止感染的关键,本组例患者无术后感染者,均全愈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2.
[2] 李静.腹腔镜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当代护士,2006(5):8.
[3] 李瑾.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440.
【关键词】宫腔镜;子宫内肌瘤切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11-01
宫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高科技手术。宫腔镜是借助电视宫腔镜经宫颈进入宫腔对腔内良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具有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妇科领域应用广泛。
1临床资料
患者为已婚经产妇,年龄在28-56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1-3胎不等,临床表现为月经血量过多或生理期太长,臭味的白带或血性白带。
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形态失常,肌壁间单发或多发中低回声,最大者直径10cm,子宫内膜增厚。6例患者合并有轻中度贫血,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查在正常范围。完善检查后择期气管内插管麻醉下行手助下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历时90-120min,术中出血在20ml左右,术后2天下床活动,术后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3天进食,术后1周出院,住院10天。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虽然宫腔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开展较少,患者及家属对该手术了解不多并且患者对手术普遍存在着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在此种精神状态下实施手术,会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内分泌系统遭受损害,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降低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所以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2.2阴道准备无阴道流血的病人术前应给予0.05%碘伏溶液冲洗阴道并上药3天,每天一次。术前晚上及手术当天早上行阴道冲洗,术前排空膀胱。有阴道流血的病人应给予0.05%碘伏棉球擦洗阴道,以预防宫腔感染。宫腔镜手术一般选择至月经干净后3-7天后。
2.3饮食准备术前2日给予易消化的半流食,术前1日给予流食,嘱患者禁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豆类食品,术前12h禁食,6h禁水,并在术前1日给予患者口服舒太清4盒以清洁肠道,目的是防止麻醉引起呕吐导致误吸,并防止肠胀气而影响术中术野显露。
3术中护理
3.1手术配合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查对制度,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必须在其上肢建立的静脉通路。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行硬模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待点到负极板贴好后,将开关打开,将其电凝功率调至60W左右,切割功率调至80W左右。对患者的外阴进行常规消毒后,将其会阴暴露在视野下,次是护理人员必须与医生配合将摄像头、电极、光源线等套上无菌套,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固定,避免术中出现脱落的情况。将手术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后,根据手术所需的先后顺序来进行摆放,为手术操作提供方便。手术过程中,必须对各个仪器的运转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根据手术的需求对膨宫压力进行调节,其压力通常在100mmHg以下[1],宫腔膨胀视野十分清晰时为最佳。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必须备有足够的灌流液,在此过程中还必须对宫腔排出量以及灌流量进行记录,对其差值必须及时报告,对相关活检组织进行收集,将其固定在相应的溶液中,对其进行标记后送检。
3.2术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2.1出血在宫腹腔镜手术中,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当其出血量较少时,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可。当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时,必须停止手术,对其进行止血处理,并让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做好相应的记录。
3.2.2子宫穿孔子宫穿孔在子宫底部较为常见,行宫颈手术、宫腔粘连严重、子宫过度后屈或前倾变异、疤痕子宫等情况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子宫穿孔的情况[2]。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压下降、腹痛、多汗、烦躁不安等,对于此来患者必须根据医嘱对患者给予10mg地塞米松和20u缩宫素快速静脉滴注,同时还必须使用抗生素来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3.2.3心脑综合征当患者出现膨宫以及宫颈扩张的情况时,就会使得迷走神经的张力增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减缓、恶心呕吐,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休克。
3.2.4空气栓塞空气栓塞作为宫腔镜手术中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其致死率达到了70%以上,静脉压力低于外界空气压力,开发经脉的暴露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的情况。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加强术中巡视,避免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的情况。患者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就必须停止手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3.2.5水中毒水超量吸收以及膨宫液过大是导致患者出现水中毒的主要原因,将引流瓶与引流袋连接在一起来对膨宫液进行回收,以此来对膨宫液的实际吸收量进行计算,防止患者出现水中毒的情况。对于疑似水中毒的患者,必须根据医嘱对患者给予少量高渗盐水或利尿剂静脉滴注。同时还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血清Na+浓度进行监测。
3.2.6预防感染对宫腔镜手术的禁忌证以及适应证进行全面的把握,对手术的时机进行恰当选择。此类患者的手术时间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术前对各种机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并做好充分的应道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相关规程,术后对患者给予抗素治疗,确保会阴清洁,对会阴垫进行及时的更换,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
4术后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护士应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早活动除高危患者外,术后6小时内可指导患者床上适当翻身活动,6-8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疼痛的护理术后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嘱患者行放松术多可自行缓解,若不能缓解者可给予镇痛剂。饮食护理术后12h可进流食,少食多餐,在排气前不宜进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一次进食量不可过大,尤其在排第一次大便前不宜进食肉类食品,以免造成肠胀气或发生肠梗阻。常规护理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过早抬高头部致使脑脊液自穿刺处渗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脑压过低,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等组织而引起头痛.会阴护理术后可用15000高猛酸钾或0.1%洗必泰溶液擦洗会阴,每日两次,以免造成置管期间宫腔逆行感染。
5出院指导
行宫腔镜的病人为防止宫内感染禁同房、盆浴2周,保持外阴的清洁,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术后前几天有轻微的腹痛,属正常现象,尽量不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果出现阴道出血大于月经量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常规口服抗菌素、止血药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Laparoscopy and Laparotomy Myomectomy Surgery/QIAN Yue-f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2):028-03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aparoscopic enucleation of uterine fibroids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efficacy.Method:85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3 for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of which 5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enucleation uterine fibroids for the laparoscopic group, 35 patients were given myomectomy surgery for the laparotomy group, then effect of two surgical methods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Compared with the open group,operative time,recovery time of intestinal function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fever in laparoscopic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Uterine fibroids; Laparoscopic surgery; Laparotomy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gang City, Zhangjiagang 2156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2.01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常见于30~50岁的育龄妇女。据相关统计,至少有20%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妇女对保留子宫的观念越来越强烈。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手术方式,一般而言对于希望保留子宫或者对生育有强烈要求的女性可以选择此种术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器材及手术经验也逐步得到完善,越来越多的医院和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分别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同时总结本院同类疾病的治疗经验,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为50例和35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年龄23~64岁,平均(39.18±5.18)岁;开腹组年龄22~67岁,平均(38.8±6.72)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常规检查及B超了解肌瘤位置、数目、大小等,并使用TCT排除宫颈恶性病变。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均行开腹手术:(1)严重心肺疾病;(2)巨大子宫(孕12周以上);(3)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多于四个以上的多发性肌瘤。患者症状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子宫肌瘤手术适应证[1]。
1.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1.2.1 开腹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取下腹正中横切口,常规进腹后在阔韧带两侧无血管区打洞置压脉带以减少子宫出血,然后在正常子宫肌层与肌瘤包膜间注射含有催产素20 U或30%垂体后叶素的生理盐水使子宫表面发白,切开瘤核,剜出肌瘤,用1/0可吸收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子宫创面,随后按照传统手术操作方法即可完成。
1.2.2 腹腔镜组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将患者的头部放置于低于脚部,患者仰卧,并最大程度地暴露会分,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在下腹脐孔作长约1.0 cm的切口,置入气腹针,充入CO2气体,形成人工气腹,腹腔内压力12~13 mm Hg。常规置入腹腔镜后在腹腔镜指引下于左右下腹、耻上区分别作长约1.0、0.5、0.5 cm的切口,置鞘卡进腹。然后在正常子宫肌层与肌瘤包膜间注射含有催产素20 U或30%垂体后叶素的生理盐水使子宫表面发白,电凝钩切开子宫肌层及肌瘤包膜至瘤核,剥棒剥除瘤核。直径较小的肌瘤可以从切口处直接夹出体外,但体积较大者延长左下腹切口至1.5 cm长,由肌瘤粉碎机粉碎取出,组织送病理检查,子宫创面用1/0可吸收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
两组患者术后均保留导尿管2 d,并连续3 d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缩宫素促宫缩防出血,然后依据体温波动情况决定抗生素应用时间。停用抗生素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恢复患者的饮食,待患者腹部切口愈合后准予其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其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率、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然后将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比较其疗效。其中手术时间为划皮开始至缝合结束的时间;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吸引瓶内液量扣除冲洗液量,开腹组为吸引瓶内血量加纱布内血液(每块纱布25 mL)估计量;术后发热为术后72 h后连续两次6 h间隔内体温大于38 ℃的患者。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行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两组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发热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发生于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为20%~30%[2]。患者常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部包块及排尿、排便困难等症状,已经成为影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一大隐患[3]。近年来,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病因至今未得到阐明,但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性激素及受体、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在子宫肌瘤的形成与生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现如今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期待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药物、射频、聚焦超声、子宫动脉栓塞)[5]。由于期待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方式逐渐被手术治疗方式取代。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手术方式,一般而言对于希望保留子宫或者对生育有强烈要求的女性可以选择此种术式[6-7]。一般根据患者对于生育的要求、自身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的生长速度来选择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一般认为对于肌瘤直径大于3 cm或者临床体征明显及不明不育原因的患者都应选择手术进行治疗[8]。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肌瘤最常见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治疗的各个领域[9]。随着妇女对于子宫完整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选择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亦日趋增多。微创手术更注重患者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且其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使得子宫肌瘤手术切除术步入了以微创为主的时代[10]。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视野清晰、有一定间接触觉,使用器械操作时对腹腔干扰较少、切口小且术后粘连较少等优点,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它适合于单发或多发浆膜下子宫肌瘤,肌瘤最大直径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发热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虽然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由于手术过程中视野的限制,手术操作的复杂性以及二氧化碳气腹的影响,腹腔镜手术有其自身特殊的并发症[14]。较为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腔出血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皮下气肿等气腹有关的并发症,且手术操作越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就越多越严重。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创伤较大等因素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往往较长,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腹腔出血、腹胀、恶心呕吐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各有所长,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肌瘤的数量、大小、部位、对生育的要求等选择不同术式。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的累积多,手术操作日趋熟练,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范围必将越来越宽广,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前景。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271.
[2]陈庆云,张小燕.子宫肌瘤发展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950.
[3]崔满华,许天敏,孙大伟,林扬.子宫肌瘤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手术范围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7):489.
[4]冷金花,李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关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23):896.
[5] 宋丙兰. 腹腔镜及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3):205-207.
[6] 汤尊霞.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4-45.
[7] 刘一勤,刘书莲,朱小玲,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病变[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16-117.
[8] 彭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前后的子宫动脉血流变化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103-104.
[9] 梁欣,杨晓青,雷巧茹.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及可行性[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07-108.
[10] 谢秀敏,朱卫华,唐丽珍.腹腔镜下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13-14.
[11] 罗晓华,杨立.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99-100.
[12] 隋青,白帆.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9-11.
[13] 张红,朱彦玲,赵丽杰,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6):354-356.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配合;体会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the total hysterectomy under laparoscopy.Method: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4,97 cases of total hysterectomy under laparoscop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rough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careful preparation before operation,close cooperation in the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finishing and so on,the experience of operation coordination was summarized.Result:All cases were completed successfully,there were 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due to equipment failure and improper operation influence operation,all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t the scheduled time and there were no operative complications.Conclusion:Careful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coordin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tacit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 of endoscopic equipment performance ar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ccessful opera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e; Total hysterectomy; Operation cooperation; Experience
子宫切除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腹或阴道行全子宫切除,但患者创伤大、恢复慢[1]。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瘢痕不明显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所接受。但手术是否顺利进行与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认真做好术中的各项护理工作,熟知手术中的配合要点,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2]。本院选取2014年1-6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于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3~59岁,平均46岁;其中子宫肌瘤55例,子宫腺肌症28例,CIN三级14例;子宫大小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腹部及会阴,留置尿管,根据患者宫颈口大小自阴道放置合适的举宫杯。在脐轮上缘置一个10 mm Trocar并置入镜体探查腹腔情况,了解手术的可行性,确定无严重盆腔黏连、子宫活动度好可进行腹腔镜手术后,注入CO2气体,使腹腔内压力达10~12 mm Hg后,在主刀侧麦氏点外上方及其对侧对称位无血管处分别放置一个10 mm可多孔调节的可视腹腔外穿刺器和一个5 mm Trocar,最后在主刀侧耻骨联合上方放置5 mm Trocar。手术开始,首先用血管结扎束和双极电凝钳依次离断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打开阔韧带前后腹膜,分离宫旁组织,横行切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显露子宫动静脉并切断,切断输卵管峡部、主韧带及骶韧带,以单极电凝钩切开阴道穹窿,子宫完全离断后自阴道取出,阴道内塞入自制纱布球以防漏气。自腹腔内以1-0可吸收线锁扣式缝合阴道残端,来回各1遍,一般是从残端右边开始至右边结束,线结至少打4个,以防滑脱,剪断缝线后即刻取出缝针并出示给巡回护士核对,再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尽量排尽腹腔内CO2气体,撤除腹腔镜器械,以4-0可吸收线缝合穿刺孔,最后撤除举宫杯,取出阴道内纱布球,确定无阴道渗血后结束手术。
1.3 手术配合
1.3.1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98%以上的患者术前都希望手术室护士探望并指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解除焦虑,所以手术室护士应做好术前访视,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术前准备情况,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和要求,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方法、、参与手术的人员及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和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3]。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手术史,分析有无腔镜手术困难的可能,判断是否需要准备超声刀等特殊器械;嘱咐患者去手术室之前去除手表、项链、耳坠及戒指等首饰,以防术中因使用高频电刀而灼伤。有些患者认为子宫是女性的重要器官,担心切除子宫会引起早衰、影响夫妻关系等,因此术前访视时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术后经过休养,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有任何影响,使患者在最佳心态下主动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2)环境准备:因腹腔镜手术所需仪器设备精密贵重不宜频繁移动,故应有固定的手术间,且应面积充足、光线适宜。手术间温度设置在22~25 ℃,湿度50%~60%,保持手术间安静,为患者及术者创造舒适和整洁的手术环境。(3)器械准备:Storz腹腔镜仪器、腹腔镜专用妇科手术器械、血管结扎束闭合系统、高频脚控电刀、冲洗及吸引装置、举宫杯(大、中、小号杯体各一)各1套以及腿托、肩托等常规物品,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及手术医生的不同习惯准备相应的特殊仪器设备。术前1 d检查仪器工作状态、检查各种手术器械及配件是否齐全,确保性能完好。
1.3.2 术中配合 (1)巡回护士配合:①将各种仪器放置妥当,接通所有电源再次检查各仪器设备确保性能良好后,患者进手术间,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方对患者进行安全核查并签字确认,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按时术前使用抗生素。②在麻醉前患者清醒时先试行摆放截石位,嘱患者身体向床尾移动,使臀部超出床缘2~3 cm,方便举宫者摆动子宫,利于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4]。将患者双小腿分别置于手术床两侧垫有10~12 cm厚海绵垫的腿托上,双腿分开80°~90°,约束带固定,松紧适宜,注意避免压迫N窝,防止N神经及腓总神经受压,边安置边询问患者的舒适度,直至患者处于最佳舒适状态,再暂时恢复患者平卧位。③第2次三方核查后协助麻醉医生施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根据刚才试行摆放截石位的位置重新置患者为膀胱截石位,双上肢以事先置于患者身下的手术巾单包裹安放身体两侧。由于术中需取头低臀高位,故患者双肩应用垫以海绵垫的肩托固定,避免术中患者身体下滑和受压。④将一次性电刀负极板粘贴于患者干燥、肌肉丰满、毛发少、无瘢痕且不影响手术操作和距手术创面距离最近处,应与皮肤完全接触,并检查身体勿触及床沿等金属物品,防止电灼伤。⑤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缝针、器械及螺丝等,并做好记录,手术过程中添加的物品也应及时记录。⑥消毒铺无菌巾后协助术者将摄像头、冷光源、气腹管、电凝线、结扎束及冲洗、吸引管连接好,并根据手术需要调整各系统参数,使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刚开始充气时气腹压力最好设定在12 mm Hg,进气速度设定在3 L/min,待腹腔内有一定量气体后再调节至气腹压力14~15 mm Hg,进气速度4~5 L/min,以免因腹腔内压力骤升而发生意外,使所有仪器设备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5]。⑦密切注视手术进展,待所有Trocar穿刺成功后降低床头20°~30°,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受压情况,若手术时间超过2 h,每30 min松解约束带1次并按摩患者双腿,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预防神经损伤。注意保暖,避免因输液、气腹、冲洗等原因造成患者低体温。保证输液通畅,用药及时准确,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及时供给术中所需器械物品。⑧术毕立即恢复患者平卧位,先缓慢放平一条腿,观察1 min左右确定血压无影响再放平另一条腿,以避免性低血压的发生,因上身的血液重新进入下肢会导致心脏和脑等重要脏器的缺血[6]。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特别是粘贴负极板处及压束带固定处。患者麻醉清醒前应严加防护,以免其坠床,完全清醒后安全护送回病房。(2)洗手护士配合:①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手术史,熟悉手术步骤,分析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应对措施。提前15~20 min洗手,整理和清点器械,并检查其完整性和工作性能,关闭腹腔镜器械开关、通气孔,以防漏气,各种器械按顺序摆放。②配合术者进行腹部及会消毒、铺无菌单、留置导尿管,选择大小适宜的举宫杯并协助放置。③配合术者建立气腹、放置Trocar,术中应全神贯注,目光紧随显示器屏幕,根据手术需要及时并准确传递所需器械,动作轻柔、稳拿稳放、避免碰撞,及时清除器械上的血污、焦痂等,器械用后及时收回,切忌随意放在手术野,以免掉落和损坏,并注意勿将光缆扭曲、折成锐角,以免折断光纤。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时提醒术者勿压迫患者肢体,保证患者安全。⑤手术结束,关闭切口前,检查各Trocar和器械是否完好,有无损坏及缺失,发现遗漏及时查找,并且与巡回护士一起再次清点纱布、缝针、器械、螺丝等物品,包括手术过程中增加的物品,与巡回护士所记录的数目相吻合后方能告知手术医师关闭切口,结束手术。
1.3.3 术后整理 术毕做好标本的留置和登记工作,仪器使用完毕应先关各仪器开关,再切断电源,以防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仪器突然断电而损坏。关气腹机前,应先关CO2总开关,待气腹机内残余气体排出后再关电源,防止残留气体腐蚀仪器。冷光源应先恢复至待机状态后再关电源,防止下次使用时突然开机烧坏灯泡。各种仪器设备用清洁纱布湿式擦拭,归还原位。
1.3.4 术后访视 术后第2天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后回访,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询问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认真记录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进行总结、提高。患者出院后,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身体不适时及时复诊,并进行周期性随访。同时询问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认真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并进行总结、提高。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长70~12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50~150 mL,平均100 mL,无因器械故障和操作不当而影响手术者。术后患者均无发热、阴道流血少、阴道排出物无异味、无二次手术者、无因手术配合不当而发生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切口愈合佳。患者术后1~3 d均下床活动,6~7 d均拆线出院,随访6个月均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医生对手术的配合也表示非常满意。
3 讨论
3.1 有效的术前访视 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所实施的手术不了解,由此造成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无助的情绪,接踵而至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情绪不稳定,这些对手术而言都是不利的[7]。有效的术前访视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手术方法及麻醉方式,熟悉参与手术的人员。手术当天迎接自己进手术室的是熟悉的面孔,可增强对医生的信任感,从而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主动配合手术,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前提条件。对手术室护士而言,术前访视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更全面丰富的医学知识,进而使手术室的整体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及进步[8]。
3.2 妥善安置手术 正确摆放和安置舒适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在麻醉前,患者清醒时先试行摆放膀胱截石位,使患者处于最佳舒适位。平移患者尽量使其臀部超出床缘2~3 cm,便于举宫者操作,两腿自然弯曲置小腿于腿托上,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托腿架的高度和角度,双腿分开80°~90°贴合于腿托上,使用海绵垫保护N窝不受压,并妥善固定,以免N神经和腓总神经受压。注意将小腿部位垫高,尽量使其成水平位置,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9]。患者取头低臀高位时,摇床动作应缓慢和平稳,使床头下降20°~30°,妥善固定好肩托,防止臂丛神经受损。双上肢以巾单包裹平放于身体两侧,避免了因搁手架位置不妥患者手臂过度外展而损伤臂丛神经。术中及时提醒术者勿着力于患者肢体,避免患者肢体受压及神经受损。
3.3 维持有效腹腔压力 气腹的目的是借助气体的压力分离腹壁和腹内脏器,提供宽阔的视野,便于手术操作,减少脏器的损伤[10]。术中采用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维持腹腔压力在12~14 mm Hg,压力过低则术野暴露不够,不能为术者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过高一方面会引起高碳酸血症,另一方面还会引起内脏血流的改变。充气速度维持3~5 L/min,由低速逐渐至高速,防止气速过快和腹压过高引起皮下气肿、心律不齐等并发症的发生。
3.4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 术中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血压、脉搏、末梢血运及眼结膜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协助处理。术中还应仔细观察小便的量和颜色,以便及时发现膀胱和尿道相关损伤。术中应注意观察患者肢体受压情况,手术若超过2 h应定时松解约束带并按摩双腿及受压部位,防止神经损伤、压疮及静脉血栓形成。
3.5 器械的清洗与保养 腹腔镜仪器设备极为精密和贵重,应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并设仪器使用登记本,记录仪器使用和维修情况[11]。器械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清洗者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和用法,严格执行清洗规范。器械用毕,首先用流动软化水冲净器械表面血污,软毛刷清除关节部位和钳齿部位污物,高压水枪冲洗管腔,能拆开的轴节部位尽量拆开(拆到最小化),清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尖锐器械的碰撞。洗净擦干后放入加有多酶溶液的清洗机内清洗5~10 min,以彻底清除关节缝隙、管道内壁及器械表面的血液和组织微粒等,然后以流水洗净器械上的多酶溶液和松脱污渍,再放入超声池内超声3~5 min,注意镜头和剪刀不能超声,以免影响其清晰度和锐利性。最后用高压气枪吹去器械上残留水渍,暖风机烘干后,在关节处和钳端喷上剂,起防锈作用并可保持关节部位的灵活性。包装时检查器械,保证其性能良好,易损伤的器械套上保护套,包装完毕放入专用密封盒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备用。光缆、镜头、电凝线等不耐高温和高压的物品以清水纱布擦拭晾干后用无纺布包装(注意勿折叠成锐角,光缆盘旋直径12~15 cm),低温等离子灭菌备用,注意镜头禁止以粗糙布类擦拭。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不同于传统的开腹手术配合,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腹腔镜手术对仪器设备依赖性强,对手术器械要求高,加上腔镜器械和设备复杂,所以不仅要求腔镜操作护士熟悉各仪器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还要懂得根据手术需要和手术医生各自的操作习惯选择不同的器械,使手术医生应用得手。因此,术中护士应统筹安排,保证手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由于微创外科发展迅速,相关知识和技术更新快,新的手术方式和各类配套器械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深化自身知识内涵,注重自我提高[12]。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科学严谨的服务态度,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手术室的服务,且手术医生亦满意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冷金花.腹腔镜手术的热点问题讨论[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16(2):82.
[2]文桂娟,唐海玲,曾庆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微创剔除手术配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3-64.
[3]杜弘,朱海娟,谷秀红.手术室护士在内科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2):65-67.
[4]陈海奕,唐翠明.190例腹腔镜子宫全切手术的配合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4):655-656.
[5]林金芳,冯缵冲,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76.
[6]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5-52.
[7]李力芳,曾赛男,赵丽萍.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护理配合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89.
[8]韩艳会.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患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18):3730.
[9]曹月敏.腹腔镜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6-182.
[10]朱巍.腹腔镜手术配合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