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第1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网络素养;思考

1前言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网络素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网络中的部分内容会对于学生的人格以及行为有所影响,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于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创设信息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对小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良好的培养,才能够使得他们在强烈信息的激发下产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且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这就能够使得教师很好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出他们的自觉性,并且不断加强所筛选出的良好信息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先对于网络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神奇魅力,再通过及时的引导,带领学生走入到网络世界之中,从而感受时代的发展,以及当前社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普遍性以及依赖性。并加强小学生对于网络重要性以及实用性的认识,将网络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先对于局域网中的资源进行共享,从而让学生通过网页进入到教师所设置的老师信箱,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并且加强学生对于网页内容的参与,不断使得学生的网页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3寓教于乐,切实加强信息处理基本技能的培养

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是小学生信息技能以及信息教育的起点,学生不断学习从而加入到网络环境之中,首先我们就应该加强小学生对于输入以及编辑功能的学习,并且教小学生如何对于信息进行搜索,从而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将自己搜索出来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的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从而实现寓教于乐,例如教师可以对于金山打字通这一软件进行运用,从而利用打字游戏来增强学生对于打字的兴趣,长期的练习就可以使得小学生的指法进一步熟练,从而在游戏中得到练习。并且在对于复制粘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机器,将学生的名字打入,并选择复制这一功能,再粘贴出许多该学生的名字,从而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从中找到趣味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一寓教于乐的方法不仅使得学生更好的对于自身的兴趣进行了激发,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对于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快速的搜索,真正的提升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能力,并将网络的积极一面带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之中。当前社会中对于聊天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十分便捷,教师可以帮助每个学生进行账号申请,从而提升学生在网络上的信息交流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良好的参与到网上聊天以及网上论坛之中。

4文明用网,加强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

即要求学生在对于网络进行运用的时候加强合法性、合理性,更好的加入到社会热点问题中,并且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合理的价值。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利用网络这一渠道进行发泄,并经常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强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加强学生对于是非进行分辨的能力,从而对于一些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认识和抵制,并且加强学生对于相关网络要求的遵守,从而实现文明用网。

5提高小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核心任务

在对于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学过的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并且融入新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有所学习,也对于从前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母亲节前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对于网上电子贺卡进行制作,并通过打印或者网上发送给自己的母亲。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并利用信息库中的图片,结合着有自己想法的文字进行设计,从而将自己的心意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从而送给母亲。在这一过程中就对于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进行了锻炼。创造性在信息技术以及固有的信息和资料中进行使用,能够使得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很大程度的对于自身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也得以促进。学生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相关的素质不仅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也能够使得小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对于信息技术进行使用,不断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从而在网络中获取良好的信息。

6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于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只有良好的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进行培养,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良好的对于网络进行运用,将信息素养作为中心从而对于教学进行进一步的开展,并且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成为今后信息社会中能够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作者:丁文胜 单位:平邑县保太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严佩宜.基于网络的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教育信息技术》.2012年9期.

[2]闫向群.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效率.《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7期.

第2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生;阅读;素养;途径

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广,网络环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教育行业,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阅读途径增多了,阅读方式也改变了,网络环境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课程,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对传统阅读教育的模式进行优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一、网络环境下呈现新的阅读方式

(一)阅读方式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网络资源比较丰富,小学生阅读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传统的阅读仅限于在书本上,而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媒体增多了,学生可以在多媒体资源上进行阅读。小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阅读习惯养成阶段,学生阅读的方式增多了,不仅限于书本,其可以对任何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网络资源进行阅读与共享,比如手机阅读、计算机阅读等电子阅读方式。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阅读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在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时,应充分的利用网络下多元化的阅读资源,从而提升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二)快餐化阅读方式

传统的阅读方式属于精细化阅读,从创作到出版都经过了较多次校对与完善,阅读资源较为严谨,而且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经过较深的思考。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阅读资源非常多,资源共享也比较快捷。在网络环境下,阅读不在于精细,而在于多样性,所以精细化的阅读方式也转变为快餐化阅读方式。

(三)交互型阅读方式

传统阅读模式在知识的传播方面具有单向的特点,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会受到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阅读平台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作者与读者之间还能进行交流,比如在论坛中,学生可以给作者留言。很多小学生喜欢用手机阅读,经常在微博或微信中的阅读文章,在这种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阅读后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交流阅读心得,查看别人的评论,拓展了视野,也促进了信息的交互。

(四)网络语言的形成

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交流更加便捷,而且语言的形式也增加了。除了文字,还出现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生动形象的符合表情等。在网络环境下,有大量的网络语生成,这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有着较大影响,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学生在作文中经常出现网络用语,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容易出现学生与家长交流代沟。

二、网络环境下提升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延伸n外,拓展渠道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阅读资源增加了,除了传统书本阅读资源以外,还增加了多媒体阅读资源,小学生可以利用电子工具,拓展阅读的途径,增加知识的积累。在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时,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元化资源。比如在学习《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可以吸收网络下多元化资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使学生不仅限于课内阅读,延伸到网络阅读。

(二)巧用悬念,激发兴趣

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悬念,诱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迫切性。巧用悬念,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比如面对风浪,他最后退却了吗?他在孤岛上是怎样度过的,都发生过哪些奇特的事情?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在便捷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媒体等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根据自己的喜好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应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写出阅读心得,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

(三)演绎故事,引发共鸣

在平时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寓言故事,比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这些寓言故事,可以表演课本上的,也可以自己寻找课本外的寓言故事。这种表演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增加了小学生的阅读量,不但能使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还能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上,更好的理解课文,感受语言文学的魅力。学生只有找到阅读的乐趣,才能在课下主动找适合的读物进行阅读。为了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可以多组织阅读量评比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有哪些网络资源可以分享。教师还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查阅资料”等课外活动,评选出“读书之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阅读资源,提升阅读核心素养。

(四)加强语言规范化训练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用语越来越多,语言交流不再仅限于文字,还包括数字、英文缩写及其他符号等。网络用语虽然生动有趣,但是缺乏实际内涵。有的学生比较崇尚个性,在作文及考试中也会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导致文化传承出现偏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素养,为了提升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需要使学生了解网络用语的适用范围,在引导学生时,考虑到小学生年龄与认知的特点,应采用和蔼的态度,告诉小学生在平时与同学的交流及娱乐交流中可以适当使用网络语言,但是在与长辈交流或考试写作文时慎重使用网络语言,加强对小学生网络用语的引导与训练,能促进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网络环境下,需要对传统的阅读教育方式进行改进与优化,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网络环境下,阅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信息传播较快,还能实现交互与分享,但是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避免小学生沉溺于网络,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保证阅读教育效果。在信息时代,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柯峻. 多元化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选择思考与实践[J]. 课外语文. 2014(18):11-12

[2]马芳草.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5):57-58

[3]邓永宏. 家校社会视野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指导研究[J]. 艺术科技. 2014(02):98-99

第3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教育;问题;对策

伴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信息技术教学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创新精神,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现阶段小学信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小学信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一、小学信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主要途径。教育部要求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的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而是为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全方位培养。然而很多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课标任务,并没有在信息教育方面对学生起到引导和深入教育的目的,严重影响了课程活动的开展。部分学校依然以升学成绩为主要目的,使得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育都流于了形式,信息教育投入精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一些学校的教室信息教育多媒体设备齐全,网络设施配备先进,但为了满足升学率的需要,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教育并不重视,使得这些专业设备并没有合理、有效使用,造成很大浪费,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滞后

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师编制的问题,一些小学信息教育的专业技术教师较少,有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信息教育教师转成数学、语文或其他学科教师,造成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薄弱。还有评上了信息技术综合荣誉的教师,逐渐脱离了信息技术专业岗位,更有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由美术、科学教师兼任,造成整个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还有部分学校领导对小学信息教育的理解不到位,认为小学信息教育不重要,使信息教育教师理论知识较为欠缺,无法保证小学生电脑操作的深度教学,大多数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唯教材”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家长认识不到位,学生对信息教育理解有偏差

现在电脑和网络在家庭普及率较高,由于电脑可以进行游戏、上网等娱乐活动,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很多家长担心学生沉迷网络,因此视网络、计算机为洪水猛兽,只看到了关于网络的负面影响而没有注意到网络对于教育教学的积极一面。因而,从家庭教育上,家长和学生都有唯学习成绩为尊的思想,使信息教育无法深入开展。

4.对信息教育教学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监督

我国虽然也有信息素质教育的政府性文件,但没有立法作保证,即使下发到各部门,也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尤其在我国中小学以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前提条件下,信息素质教育没有放在应有的地位。一些学校根本没有按文件规定把这门课纳入正规教学计划之中,有的虽然开课,但多以讲座形式,课时或多或少,缺乏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发现信息、利用信息等能力的正规化、正常化渠道的教育,这也是信息素质教育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信息教育的对策

1.建立有效的信息教育方法

为了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必须重视迅速提高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信息素质,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我国目前对小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最普遍的方式是初步的计算机和网络教育。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学科内容必须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对此,小学信息教育应着重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程,让学生接触信息网络系统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较为初步地查询本地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使他们对信息交流系统有一个感性认识,并教给学生一定的文献检索技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兴趣。

2.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实施小学信息素质教育

小学各级领导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在信息化的今天,不应将小学教育看成是“应试教育”。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工具,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普及,必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得力工具。如果按照一切为了升学率的老办法去开设课程、去学、去考,那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小学教育应该是快乐式学习的引导教育,不仅是有专门的教师讲授信息教育的课程,而且其他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与信息教育的联系,引导学生快乐、高效地通过电脑和网络信息进行各类学科的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信息文化、计算机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熏陶中,提高信息素质和计算机素质。

3.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引导和应用

近年来各个学校的计算机硬件建设突飞猛进,但信息素质教育的土壤并没有迅速积累。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和应用型教育的今天,各类小学应开展以简单教学向素质回归为核心的教学。信息技术的依托是技术,技术必须通过充分的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只学不用,是目前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向素质化转变的根本原因。各类小学在开展信息教育时,应注重正确引导学生实际应用电脑和网络,并且教导学生如何获取跟学生所学的课程密切相关的网站和网络资源,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真实信息素养。学校可以适时适度地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各类信息教育活动,如各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图片展等活动,以此启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网络信息的兴趣与应用。

4.深度开展特色网络资源和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纵观现有学生网站内容,适合小学生的网站基本上均涉及文学、地理、历史、数学、外语等各学科知识,形式基本大同小异,几乎没有根据不同年龄的读者特征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图片动画少,内容单薄。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兴趣转移快,如果网站内容缺乏童趣,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提不起兴致。因此,对于网站建设部门尤其是小学资源网站、小学图书馆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动感、童趣的特点,大力开展小学生网络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构建一个该地区的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学生只需拥有一个能接入互联网的终端,就可以访问该平台,继而享受该平台提供的优质便捷服务。面对视野越来越开阔的小学生读者群和越来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任何一个小学图书馆或小学信息服务机构都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满足社会多方位的信息需求,所以,必须走联合共建之路,发挥各自的优势,融合各方面的力量,提高小学信息资源质量,使小学信息服务真正面向小学生发展。

5.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已经遍布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然而有很多网站为了获得经济收益,往往在网站里包含很多广告、游戏甚至非法信息。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应安装相应软件建立绿色网站,为小学生建立纯洁网络。教师应教育学生对网络游戏和聊天工具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真正将信息教育应用于教学实践。

总之,新课标环境下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教育,提高小学师生素养,培养小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将会全面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极大地促进小学教育体制改革,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王贵生.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7(7).

[2]胡锋.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3]倪小芬.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J].现代阅读,2012(3).

第4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网络教学能否在日常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除了依赖于教育教学部门的投入以及教师本身的内在网络素养外,还有赖于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为了能够真实地了解目前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组建一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该实践队调查的主题是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本文将对本次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状况有一个较为真实的认识。

1 调研情况分析

调研时间 2011年6月。

数据的收集 设计调查问卷,一方面将调查问卷在“问卷星”网站上,收集来自于互联网上的信息。在“问卷星”近500份的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31份。另一方面利用暑期走访了4所小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学生,并在街头进行小学生的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近500份。

调查对象的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2.206岁。其中,四年级的学生占47%,五年级的学生占38%,六年级的学生占15%;男生占51%,女生占49%。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4个问题,涵盖学校、家长、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的若干个方面问题,具体设计如下:

1)你所在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吗?( )

A.有 B.没有 C.近期内会开设

2)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吗?( )

A.有 B.有,可是没怎么用 C.没有

3)你通过什么方式上网?( )

A.手机 B.电脑 C.没有上过网

4)你一般是在哪里上网?( )

A.家里或学校 B.网吧 C.其他

5)你上网的目的是( )

A.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B.学习需要,收集资料

C.交友,聊天,玩游戏

6)你每次上网的时间大概多长?( )

A.4小时以上 B.3~4小时

C.1~2小时 D.其他

7)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获取的信息有多少是来源于网络的?( )

A.大部分是 B.只有少数是 C.基本上没有

8)你的家人对你上网的态度是( )

A.极力反对 B.学习需要可以适量上网

C.课余或假期可以适量上网

9)你认为上网和你的学习有冲突吗?( )

A.没有 B.有,但我会合理安排

C.有,但不给予理会

10)假如你的家长反对你上网,那么他们反对的理由是( )

A.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B.容易上当受骗,错交不良网友

C.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影响身心健康

11)你认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 )

A.利大于弊 B.弊大于利

C.利弊相当 D.其他

12)请问上网需要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吗?( )

A.需要 B.不需要 C.不知道

13)你有没有浏览过一些学习网站?( )

注:如果有,请列出你浏览过的学习站点。

A.有 B.没有 浏览过的站点:

14)你有没有浏览过论坛?( )

注:如果有,请列出你浏览过的论坛?

A.有 B.没有 浏览过的论坛:

2 调研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使用Excel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从学校方面来看,在学校是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上,90%的学生回答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2%的学生相信学校近期内会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只有6%左右的学生回答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多达7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而11%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多媒体教室,但他们没有使用过,只有13%的学生回答学校有多媒体教室。从上网的方式上看,有9%的小学生通过手机上过网,利用电脑上网的小学生人数占29%,从未上过网的小学生多达59%。在上网地点上,31%的学生在网吧上网,而在家或学校上网的小学生只有7%左右,选择在其他地方上网的小学生人数多达49%。

从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调查上看,学生认为家长持极力反对态度的占较高比例为49%,学习需要可以适量上网的占29%,假期适量上网的有14%,其余占8%。而学生认为家长反对他们上网的理由中,认为上网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的占64%;认为在网络环境中容易受骗,错交不良网友的占14%;认为影响身心健康的占18%。

从小学生自身的角度看,在上网目的上,有26%的小学生认为上网是为了交友、聊天、玩游戏,47%的小学生认为是学习需要和收集资料,用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有13%,其余占14%。从每次上网时间的长度上看,30%的小学生每次上网的时间保持在1~2个小时,2%左右的小学生每次上网时间超过4个小时,7%左右的小学生每次上网时间维持在3~4个小时,48%的小学生上网时间长度不确定。在学习、生活信息的来源方面,58%的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从网络上获取任何信息,26%的小学生从网络上获取少量信息,回答从网络获取大部分资源的有9%。认为上网对学习不造成影响的小学生比例占32%,认为上网对学习造成影响的小学生中有38%左右的学生认为虽然会造成影响,但他们会合理安排。在上网是否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高达57%的小学生不知道上网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28%的学生认为上网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11%左右的学生甚至认为上网不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14%的学生认为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利大于弊,12%的学生认为是弊大于利,16%的学生认为利弊相当,高达53%的学生回答其他选项。在浏览学习网站和论坛方面,93%左右的学生从未浏览过学习网站,91%的学生从未浏览过任何论坛。

3 结论

本次调查是为了配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项目课题“小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项目号:2010JJG04)所作的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上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区域性的小学生对电脑表现依然很陌生;

2)小学生缺乏对网络的认识,并不能正确地利用和使用网络;

3)学校在网络教育上的投入不够;

4)家长对小学生上网的态度不够明朗,对网络的认识不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学开展网络教学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薛耀锋,祝智庭,陈汉军,等.上海市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1):88-93.

第5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立德;创新

新世纪科技迅猛发展,高素质人才逐渐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支柱,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小学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于树立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建立人生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搭建校内校外两种实践平台,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才能在交流互动、竞技中的到自我提高,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一、充分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资源

1.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文明网络行为教育和提高网络防范意识。开学之初是对学生进行操作行为的规范教育,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最好时机。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中,我借鉴了《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等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生活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以及构成网络犯罪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倡导学生自觉、自律的规范网络言行,正确发挥网络的正能量。

2.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立好校内资源。我根据教材内容,每天利用两节课的时间,针对教学要求利用多媒体创建学科教学资源,通过日积月累形成了完整的校内学科资源。在创建校内学科资源的过程中,我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分工协作、相互帮助、资源共享。

3.信息技术教师人人参与优质课创建,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录制,分组点评,筛选出优质课,并在校内推广。经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录制,初步形成了我校信息技术优质课资源。这些课堂教学实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教师能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也能使新教师很快获得教学经验。

4.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课题小组制定详细的计划,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研究课题。2016年9月初,我校信息技术课题小组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确立了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课外活动》的课题研究。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对动画制作很感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兴趣,在课外活动中,以Powerpoint动画制作为切入点,细致的研究动画案例,认真编写课外活动教材。如用Powerpoint制作倒计时动画,教师通过案例展示,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通过细致的示范讲解,使学生明白了动画制作的原理,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实践环节,学生不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作品也很有个人特点。展示交流活动中,学生能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不仅交流了经验,也让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分享的优良品质。

5.充分利用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收集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每天花1小时学习研究,并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将收获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通过运用这些教学资源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其结果就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很高,信息技术素养也有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内化为小学生对自身网络行为的道德要求,从而为小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校内校外两种实践平台

1.学校为发挥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作用,根据特定的节假日,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德育任务。如在“3・8”妇女节,倡议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的母亲制作电子贺卡。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爱的教育,也打造了家校互动的平台。环保健康的方式加上学生用心的创作,汇聚成对父母的爱心,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功能。

2.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为学生营造积极、开放、交流、创新的实践平台。学校每学期都把信息技术小能手纳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中,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选拔,评选出我校的信息技术小能手,并把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评。在活动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和交流的意识,实现了学生真正从课堂练习的知识积累转换到实际的应用创新的成果上。

3.利用本县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互通、互学、互帮的交流平台。我校c五小结成兄弟学校,共同打造了信息技术作品展播平台。通过两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个展播平台日益规范和成熟,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两校的共同平台不仅增强了民汉师生的关系,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学生在参与平台的活动中,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6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增进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农村的小学教育阶段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或务农,他们的知识程度有限,不能从教育方面引导孩子,往往会灌输教育无用论观点。但事实上,农村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小学教育。其一是人具有社会性,想很好的改变自己,就要与社会接触,在交往过程中学习。家庭不能提供好的教学环境,而学校可以提供。其二是农村的孩子大多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好的生活习惯,缺乏自信,而学校恰恰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适合孩子良性发展的空间。在过去的教学阶段,不乏存在不重视教育的家长,和中途辍学或不上学的适龄儿童。每一次我都会给这样的家长先上一堂思想课,改变他们的观念。因为我相信,每个上学的农村孩子,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农村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形成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不能从情感性格等方面培养孩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使得农村教育问题日益严重。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好课的基础上,我将从心理学角度给学生更多的心理安慰。首先,我要通过我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学生,更多地鼓励和表扬他们。凭借工作的耐心、让学生发自内心接受我的教育方式。其次,我要做一名平易近人的老师,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存在自卑、抵触、叛逆心理。作为老师,我既是他们的教师又是他们的朋友。更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最后,应学会倾听,做学生最好的聆听者。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素质养成。我认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而一个农村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一般都是在学校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农村小学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给学生同等的爱,这是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现在农村很多小学已经实行了寄宿制,由于条件所制,学生小,生活老师少,生活起居有困难,那么农村小学教师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照顾学生的生活,给学生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指导。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教师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可以倾诉的人,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沟通了,那么教育学生改掉坏习惯、行为也容易多了。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教师在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该否定的就否定,在全班形成一种能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现象的集体舆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第7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图书馆 课外指导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而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的印刷型馆藏资源相比表现为网络资源数量庞杂、类型多、范围广;信息分散、无序,具有高度的动态性;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需要认真辨别等。特别是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课外指导更显得尤为必要了。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突出表现为阅读兴趣问题。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图、文、声、像、影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他们很容易成为少儿兴趣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培养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必要了。阅读兴趣是对阅读活动的主动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对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

1.培养习惯,激发兴趣

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的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敦促他们形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唯其如此,才可能收到理想的阅读效果。首先,要引导学生快乐阅读。阅读时一定要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书籍,并把书籍当作是产生快乐的源泉,这样,阅读的效果自然十分显著。相反,带着一种不悦的情绪读书,把书籍视作一种负担,其收效之微也就自不待言。其次,要引导学生有意阅读。有意阅读由于精神较为集中,注意度较高,信息刺激也相应较深,其效果也就显著优于无意阅读。最后,要引导学生专注阅读。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读书要尽力排除杂念,尽量少受外界干扰,即使受了干扰,也要抵制诱惑、纯净大脑,专注于“别问我是谁,请让我面对”的书香世界。

2.根据课文内容激发兴趣

课文内容虽丰富多彩,但容量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如学习《海上日出》,就应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寻找介绍作者巴金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引导学生寻找有关历史背景的材料来阅读;学习《桂林山水》,引导学生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学习《赤壁之战》,引导学生寻找原著来阅读。应教给学生查寻阅读材料的途径:上网、去图书馆、读相关书籍。这样,由点带面,可以丰富阅读材料,使学生对历史地理、人物传奇、风景名胜、自然科技等知识有更多的了解,阅读兴趣有了进一步强化,自主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循序渐进,培养兴趣

教师的阅读指导得以展开的前提是取得与下一代的对话权。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类知识的传递的确出现了如某些未来学家所预言的“后喻文化”的特点,即年长者要向年轻人学习。在“流行”与“时尚”方面,这一点便很明显。在对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现状、阅读热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居高临下,指手划脚,否则只能进一步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深入学生,躬身下问,读一些学生中阅读面最广的书籍,是取得说话权的第一步。其次不妨大胆拿来,从畅销书切入,审慎地、有选择性地将这些书籍纳人到阅读指导之中,师生共同解剖一两只“麻雀”,鉴别、判断、分析、阐释,对大众文化时尚读物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方可考虑落实新课标“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及相关的推荐书目,因为它毕竟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大众文化为精英文化提供了比较价值,可以将畅销书与经典著作互为参照,从生成机制、文化特征、文本内涵、读者反应等各个层面比较二者的巨大反差,最终达到用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消解大众文化负面影响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网络“阅读”

只要研究网络,有针对地进行网络引导,才会有效提高课外指导的效果。图书馆应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等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就不仅仅是采访部门的事,参考咨询人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传统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图书馆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人员将越来越重要,“网上信息冲浪员”,“网上信息标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员。同时要注重少儿信息素养的培养。开展少儿教育,培养少儿信息意识,使少儿具备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重要的知识宝库和学习场所,图书馆要充分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开设专题讲座,提供OPAC查询等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少儿的信息素质、信息意识能力,尤其是培养少儿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技能,将为其终身学习进程及开展教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读书活动

开展读书活动是图书馆(室)的重要地位得以真正体现的保证,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从优秀的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使之得到思想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和开设讲座,为开展读书活动打下基础。通过一阶段的课外阅读后,对学生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要十分关注。为了及时反馈信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把写得好的心得体会、专题评论分期、分批地在图书馆的宣传栏或宣传报中刊出,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自己办小报,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收获或心得体会刊登在小报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载,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这就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等等。读书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展示了他们的读书才华,参加各种读书活动又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做好新书宣传活动。可以举办“新书介绍”、“新书陈列”、“新书目录”,用文字或实物形式向读者通报进馆的新书。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效果显著。在馆内和馆外设专栏墙报,配合学校活动、主题班会、重大节日、形势教育等进行图片、报刊剪辑的宣传教育工作。平时,还可以组办书评、读书札记、图书馆与读者等栏目。编写各种目录、索引、文摘,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丁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导读工作简述.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

第8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个阶段都重要。培根曾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注意其他习惯的培养,这不仅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受益匪浅,更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学生进入电脑室直到离开电脑室,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

讲秩序的习惯,让一切做到有序,有序进入,有序离开,让使用物品有序归位,让学生有序就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从上机练习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训练学生正确开关机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并且要使学生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的结合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养成。

二、培养学生文明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进入家庭的比率也越来越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网络游戏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如:教育学生要有美丑的辨别能力,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正确对待网络游戏,教育学生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用语要文明礼貌、不讲脏话等。

三、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习惯,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在上信息技术课之前,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通过和学生联系紧密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是21世纪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对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课外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不会倾听,就不会很好地执行教师的教学意图,当然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掌控学生的倾听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可通过及时提问,调整语调,注意提醒,注意互动,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虽然说信息技术操作至关重要,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

力更为重要,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尝试操作,然后自学领悟、探索实践。

第9篇: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范文

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提高办学水平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此,学校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快信息化基础性建设,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需多渠道挖掘潜力,进行信息化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以全新的观念,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设备添置做到整体规划,实用,够用,适度超前;经费投入做到争取政府多拨入一点,社会多支持一点,自己多投入一点,购买必备硬件设置,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抓好信息资源库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的新路,学校应把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能尽早、尽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首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必须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技术教育的全程培训,做到“三学两用一制作”。“三学”:一是利用每周

二、四下午第二节课后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培训;三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个人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学习制度和奖励制度,给学习优秀的教师以鼓励,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应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三学两用一制作”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创造性教学设计的氛围。教师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其次,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全体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演示,还要让学生运用信息加工的工具,如运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创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1世纪是以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处于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我们如何使学生适应这信息瞬变的社会呢?最根本的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学会处理信息,有效地进行交流,从而充分地认识社会和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当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转移。学生的学习已经不仅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而今天所说的“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有效的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帕博特教授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知道自己可以控制事物。为达到控制某种事物的目的,他们“学着(或尝试)去学习”。网络学习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与特有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信息。信息作文课上,学生一旦掌握了从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就能在Internet这一信息空间自由翱翔。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四年级三班的学生,不但学会在网上阅读全国小学生优秀范文,而且能建立个人作文的文档,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了班级作文资料库。把以往感觉枯燥乏味的作文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美术课上,随着鼠标的点击,学生来到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尽情浏览。网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学习的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同一时空主动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的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答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素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满足自己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学校创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在网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品质得到充分的张扬。

E-mail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可以通过给教师发E-mail,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对老师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讲出来,同时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学生欢呼“在网上,我们和老师一样高”,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电子聊天室,可以供学生宣泄心中的压力。有位女同学性格比较孤僻,有话不敢向家长、老师、同学们讲,但她在聊天室里却能把自己的苦恼、烦闷尽情倾吐。她每次上网后都感到轻松愉快。网络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二、坚持不懈,创新信息化教育新构架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构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新型的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1.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的资源。当前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其关键部分的资源库的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网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包括资料文献库、信息资源库、软件库和光盘库在内的校园网络资源中心,提供更新、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