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

第1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市办和联社的正确领导下,进入第2011年。认真学习政治业务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和行使管理与监督职能,以扭亏增盈工作为中心,以强化内部管理工作为重点,规范财务核算,完善费用管理,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内部管理得到有效加强,制度执行力度不断加大,业务经营稳健安全,会出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效的降低了经营风险,杜绝了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本人也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现将2011年会计主管委派以来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行社的指示精神,为认真履行派出会计主管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本单位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始终把抓管理、促学习放在工作首位,并做为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全面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制度是关键。推行会计委派制难在试,一建立健全了一套会计管理基本制度。配套、健全的保障制度是保证受派会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根本和关键。管理要规范。贵在实,重在管。因此,为加强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使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根据市办会计主管委派制要求,联社在全社推行了会计主管委派制,本着“先储后用、异地任职、亲属回避”原则,向全辖7个单位派驻了主管会计,完成了主管会计委派制的前期工作。同时对各项会计法规及管理制度、办法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制定出了一套较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委派主管会计工资考核办法、会计工作质量处罚办法、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结算管理办法、会计挡案管理办法等,联社、信用社分别建立了财务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会计工作检查监督小组。每月对委派会计的各项工作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者通报批评。

会计职能作用发挥明显。会计委派制实施前,二狠抓了委派会计工作的管理。受派会计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基层主管会计人员由信用社主任提名,联社聘任,主管会计人员隶属信用社主任直接领导和管理,社主任让主管会计怎么办,主管会计就怎么办,哪怕是违规违纪的事也只有服从。同时,由于主管会计人员职责不明确,对社主任安排的事唯命是从,认为即使出了事,也是社主任负责,与已无关。会计委派制实行后,联社明文规定了主管会计人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主管会计人员享受副主任待遇,地位提高了角色转变了可以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因此,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信贷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方面理直气壮地行使监督权和管理权。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比较高,所以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信用社内控管理水平,也使信用社主任能够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业务。联社年内在对会计委派制实施后开展的首次会计账务展评时发现,全处农村信用社“五好”凭证和“五好”账页分别在98%以上,并且全部实现了六无”六相符”会计工作质量较以前得以明显提高。

后备会计人才济济。为了竞争中求得生存,三全辖学习会计业务知识高涨。平时加强了对主办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水准、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素质,以最佳业务水平为分支机构提供会计服务。同时,分支机构对联社委派主办会计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对具备会计专业资格、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经过专门培训、责任心强的一大批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水平。按照“先储后用”原则,联社对委派的会计人员实行聘任制,聘期一年,也可连聘。这就预示着,以后的主管会计人员都要实行公开竞聘,从会计人员档案库中选聘。没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会计业务知识,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就不可能入选主管会计。其他一般会计人员为跻身于主管会计行列,竞争意识变强,岗位练兵加强,学习热情高涨。因此,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全辖掀起了学习会计业务知识的。

求真务实的经营作风明显增强。会计委派制实施以前,四会计信息质量明显提高。基层信用社为了完成联社分配的工作目标,争得更多的效益工资,业务“四假”现象严重,如假存款、假盘活、假收息、假利润等。会计委派制实施后,由于明确了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赋予委派会计人员的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委派会计人员可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严格地把好基层信用社会计核算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敢于理直气壮地抵制这种不良倾向,认真坚持各项规章制度,杜绝了过去部分信用社主任中存在一支笔”一言堂”和会计数字游戏现象,基层信用社务实经营的作风明显增强。

规范了财务管理。会计委派实施前,五严肃了财纪纪律。由于主管会计受社主任直接领导与管理,其职责只是简单地干好本职工作,纯粹的记账型统计型会计,尤其是财务支出上,严重失控,怎样开支,支出多少,全由主任一人说了算。由于缺乏监督,基层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违规开支,主要表现有:超权、绕科目、串户列支各项费用,任意扩大开支范围,想办法逃避联社检查,甚至使用一些过期作废发票和假发票,曾经几次受到过税务部门的处罚。联社在1至6月份的财务大检查中,共查处各类违规开支189笔,金额.1万元。会计委派制实施以后,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从源头上控制了违规开支行为。同时根据联社制定的营业费用管理办法,加强了费用管理,严格把关,从严控制费用支出,从而有效杜绝了费用超支和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通过加强对费用管理和严格把关,至年未全社列支费用总额490万元,未超规定限额,无不合规定列支费用单据,费用开支符合规定要求,保证了业务正常费用的开支,对公用费用支出也得到有效控制,营业费用的管理运行良好。7至12月份全处信用社均能够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比例管理费用,无一超列费用现象。同时共制止违规开支65笔,金额7.8万元,并全部纠正了7月份以前的违规开支现象,为全社扭亏为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年底,全辖营业费用同比多支134万元,综合费用率同比增加0.35个百分点,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

加强了信贷管理,六充分发挥了会计岗位的监督职能。提高了新生贷款质量。会计委派制的实行,使会计人员能够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坚持信贷制度,有效地制止了贷款违规行为的发生。实施会计委派制之前,联社虽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由于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致使各类贷款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全处信用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现象严重,盘活难度越来越大。会计委派制实施后,联社对会计人员在办理贷款手续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会计接到贷款合同文本后,首先要核实借款人身份证同来人是否一致,合同文本是否按规定如实填写齐全,接收他项权证时,必须要由抵押人到营业室填写抵押物清单,并签名盖章,然后由借款人在借据上签名盖章,第一联“贷款付出凭证”备注”栏写上“取款人:XXX并在名字上按上手印,方可交由出纳付款。取款人必须是借款人本人,任何人都不能代替;2对质押担保贷款,必须是本信用社存单,借款人和出质人不是同一人时,质押人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到营业室填写质押合同和质押物清单,并签名盖章,会计然后把存单交电脑员核对是否已挂失或止付后,并填写一式五联“信用社存款止付通知书”交电脑员2联,电脑员将该笔存款在计算机菜单“住址栏”里注明“停止支付”字样,并手工登记“质押物登记簿”止付通知书”留存一联,另一联由电脑员签名盖章交给会计保管,以此明确责任。由于会计人员在贷款手续上严格把关,加强了信贷基础管理工作,有效地规避了新发放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减少了信贷资金损失。

就出现了两确保”两转变”喜人局面。两确保”即确保了安全经营无事故,七促进了各项业务经营稳健快速发展。2011年联社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仅仅四个月时间。确保了全辖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两转变”即会计类型实现了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经营效益实现了由全社整体亏损向整体盈余转变。年底,实现各项收入1879万元,其中利息收入1621万元,同比增加463万元,收息率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各项支出1828万元,其中费用支出490万元,同比增加134万元,费用率同比增加0.35个百分点,实现净盈余51.47万元,一举甩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经营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八积极做好了其他方面的工作。

认真组织召开各社会出人员会议,1为了能及时全面掌握上级行社的文件精神和最新业务知识。及时传达学习和贯彻,并对今年市办、联社制定出台的有关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全年的各项工作奠定了政策理论基础。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根据市办活动配档表的要求,2积极响应省、市办的号召。制定了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开展了内部控制建设年”活动有关阶段的学习摆查和检查验收,并进行了信息的报道反馈、知识的学习以及筹备学习资料、和组织考试等工作,保证了内控活动卓有成效的进行,较好地完成任务。

保证支付结算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上级行社通知要求,对全社会计主管员进行了专题培训,达到预期学习目的,3为进一步规范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较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认真搞好了关于上报省、市办农村信用社资本情况统计、资金支持测算等统计上报工作,4按照省、市办要求。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并将检查情况汇总报告进行逐项整改和落实,5开展了对会计、储蓄、信贷业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验收。对全社营业机构网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起到较好效果。

加强了会计检查辅导工作,6修改和完善了<稽查辅导员考核办法>。搞好了对全社内勤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保证了内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联社制定了<会计主管委派制暂行管理办法>、<会计主管委派制考核办法>,7加强了对会计主管委派制的监督管理。根据市办会计主管委派制实施办法的要求。并及时组织开展对辖内信用社会计主管工作的管理与考核,确保了各项基本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各项会计财务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效地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为保证各项业务经营得以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年初制定<全社会出人员学业务、练技术达标考核办法>,8为全面贯彻落实内部管理工作。于每月会计例会对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进行达标考核,保证了技术练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业务素质提高。

制定了会出辅导管理办法,9加大了会计检查辅导力度。认真研究我处信用社实际情况后。加强了对各社会出辅导员的监督管理,每月召开一次辅导员会议,会上通过汇报当月会出辅导报告及辅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辅导水平。同时联社对各社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检查辅导,做到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确保检查不走形式、过场,及时堵住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不断提高了账款核算质量。

第2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43号),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按照学校关于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及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与要求,环资学院高度重视,不断优化学生工作队伍,坚持狠抓优良教学学风,全面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具体如下:

一、辅导员配备与聘任

环资学院现有本科生2388人,研究生274人;按照1:200师生比配备辅导员,目前辅导员共计12人(不含学办主任、分团委书记)。其中,专职辅导员10人(含彭熙——在读博士,未聘岗位,但从2018年开始暂代休产假辅导员王娇工作),兼职辅导员2人(含2018年学校公招分配的新近人员——王岩,暂代休产假辅导员尹春燕工作,实际上是7月正式到岗,现提前上岗工作);向香源——新聘三类兼职辅导员,本院研二1+3学生,接手转岗辅导员王琳琬工作);12名辅导员中担任本科生的辅导员11人,研究生辅导员1人(其中事业编制1人,人事7人,合同制4人;具有副高职称1人,讲师职称3人,其余助教及以下;聘辅导员专业技术岗6级(副高级)1人,专业技术岗9级(中级)2人)。

目前辅导员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随着李春林(大四辅导员,借调到学校党校办兼职2年)将在6月份带完毕业生后调入党校办,王婧怡带完一届后现带大一拟调入图书馆,如果同意2人调离,就面临着下半年还得补充1-2名辅导员接任工作(彭熙下半年博士毕业回教研室的话,就缺2人),如果没有补充得再聘任1-2名三类兼职辅导员。

二、辅导员工作条件、待遇

学院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中心工作来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学院近年来积极改善辅导员工作条件与待遇。

第一,改善美化辅导员工作环境。2013年、2017年学院对于辅导员办公室进行了2次美化,充实辅导员办公设施,确保每位辅导员具有较好的办公环境,例如我院辅导员队伍组建了“学生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工作坊”,学院保障了团队每位成员的办公设备;今年学院正在筹建学生成长工作坊(含关工委工作办公室)与学生事务中心,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减轻辅导员部分事务性工作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与便利条件。

第二,实行弹性坐班制。学办以值班制为主,辅导员轮流值班,一方面确保每一天白天和晚上均有值班辅导员处理日常事务,另一方面也让辅导员老师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灵活安排时间开展班级活动、走访学生寝室等,以及进行自我提升的学习、教学或科研。

第三,保障考核奖励与福利。学院建立了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全面考核评价辅导员工作情况,主要对照其岗位职责进行考核,同时还有考核评分(评分中学生评价30%+辅导员互评30%+考核小组(含班主任)评价40%),并按考核情况评优推优;学院对于辅导员超额带学生人数,承担党支部书记、年级负责人、参与学科建设与教学等工作均按照聘岗方案核算超工作量,对辅导员科研成果、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获奖等核算绩点进行奖励;学院还通过改进学院年终评奖评优机制确保每年辅导员至少有1人获得“年度考核优秀”(2016年、2017年均有2名辅导员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在前几年度一个“年度考核优秀”都没有);学院工会也对专职辅导员的正常福利待遇予以保障,同时对三类兼职辅导员,没有得到学校福利的部分,学院工会尽力进行补齐。

第四,强化辅导员学历深造与业务培训。学院积极鼓励与支持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学历深造,选送辅导员参加校内外各类业务培训、考取业务类相关证书。近3年来,学办辅导员深造博士学位2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5人、SYB讲师证3人,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职业资格证1人;学院还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同时不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活动,分享培训体会或读书心得,实现交流思想、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目前,学院辅导员队伍再配合班主任队伍,能够较好引领学生思想,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学业、科技活动,能开展党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开展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危机事件处置等工作要求。

三、班主任队伍建设

根据《西南科技大学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西南科大党委发[2017]19号)文件精神与要求,学院制定《环境与资源学院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未正式发文,因考核部分还在征求意见),明确了班主任的职责、选聘与考核,并为2017级24个班级均配备班主任,其它年级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各班主任均已在所带班级开展工作,关于班主任工作落实和考核评价方面我们还需要探索。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发展建议与意见

【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我院目前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4年以上的只有4人(不含学办主任、分团委书记),因待遇问题、职称晋升、发展前景、工作压力等实际问题离岗和转岗,使队伍流动性、流失性较大(有辞职调离的,有调到其他部门岗位的)。尤其是职能部门对于辅导员需求不断,导致辅导员身兼多岗,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辅导员专一本职工作,也不利于队伍的相对稳定发展。

2、 辅导员工作事务过于繁杂。辅导员工作任务主要来自于各行政职能部门,只要是和学生沾边的事情都有可能分配给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结到辅导员工作中不到位,导致辅导员大量时间疲于处理政出多门的事务性工作,甚至是重复性的工作,从而真正的教育引导做得还是不够,深入寝室和深入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不够。

3、辅导员专业素养与能力还需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学科背景复杂,且队伍过于年轻化、职称结构发展不均衡,要承担思政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安全法纪教育、助学服务、招生就业等一系列责任重大工作,需要辅导员自身主动提升自我,要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多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努力提升职称等级,同时也需要学校相关制度机制进行保障。

【建议与意见】

1、减少行政职能部门对辅导员的抽调、借调,尤其是对于连续工作未超过4年的辅导员,确保辅导员专一工作与各学院队伍的相对稳定。

2、进一步推进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校园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学生事务管理系统化、高效化,从而减轻辅导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如奖助勤贷补等事务性,线上线下重复做工作)。

3、拓宽类似清华大学辅导员专项的培训项目,使辅导员队伍能获得更加专业和规范的业务学习,增加跨校际的一线辅导员相互交流学习活动,培育辅导员国际交流学习项目,选拔推荐优秀专职辅导员参与“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做好2017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6〕33号);另外,根据教育部令规定“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能落到实处。

4、进一步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尤其是近两年新近辅导员的合同制聘用管理问题,让辅导员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另外,希望将已经启动的辅导员职称单列、职务职级岗位晋升等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五、学风建设举措

第3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 教育 制度 改革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形式的不断变化,就业压力的不断凸显,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13年国家颁布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和《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形式下研究生改革的步伐和方向。本文作者有着从事多年研究生招生、培养及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也有一点个人的看法和思考,并进行了如下探讨,对将来研究生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对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意见事物要进行全面改革,必须明确思想确定目标。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确定改革思想主要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从微观院校单元的点确定思想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大庆精神育人特色,克服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难点,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评价监控机制,着力提升各层次各类别研究生培养质量。这样就足够明确改革的目标,是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目标;对评价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主线,逐步建立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行业优势,扩大校企、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空间;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打造有影响、有特色、有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学生、教师满意的研究生管理和服务队伍,社会、企业欢迎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为终极目标。

二、深化研究生教育必须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一要分类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博士、硕士2个层次,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在职研究生3种硕士类型,理学、工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方案。二是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结合导师科研方向、学生发展需要,制定适合研究生“在什么时间学、在什么地点学、学什么课程”的个性化培养计划。三是课程建设与评价效果。优化课程结构,重点建设专业前沿系列讲座课程、实践操作课程、工艺流程认识课程、实习实训课程、典型案例课程等五类课程;依据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要求选定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采用研究式、启发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考核方式采用大报告、调研作业、口头讲座、设计小软件程序、制造小课件、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对于实践课程,可用命题操作演试和实验进行;建立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与分析评价制度。四是教学改革与管理软件系统开发应用。申请国家、省、市、学校级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开发研究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研究生教育与管理软件系统。五是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进行学风建设专项治理;启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与学术道德教育。定期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对发现抄袭或弄虚作假的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三、深化研究生教育必须要对评价监督机制进行改革

1.重新建立相应的机构和体系。要建立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管理层面、专家层面、学生层面建立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硕导资历以上专家授课制度;实现专家组督课、同行评课、学生评教于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与评价体系。建立学位论文随机抽检制度。学校定期抽检专业学位在职人员论文、随机抽检全日制论文。低水平论文,对导师通报并限制下一年度招生。

2.建立完善考核信息平台。要建立研究生年度综合测评考核制度。实行考核淘汰制,鼓励研究生全面发展。建立质量信息平台。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建立质量跟综和反馈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开研究生就业率,公布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质量报告,建立研究生就业跟踪服务系统,追踪毕业生发展质量;定期走访用人单位听取对毕业生和培养质量意见和建议。

3.是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发挥导师育人作用,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革导师聘任制。硕导需取得省级岗位培训证书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后上岗;打破博导终身聘任制。博导按照正常、破格、绿色通道三种类型申报。建立健全双导师制。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完善导师考核制度。

第4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专业理论的认识偏差

对素质教育认知不清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人文教育,就是对各类人才的人生观、价值观、美学观及世界观的综合教育,更是对建设人才的情志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教育。这和传统观念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特长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幼儿专科学校的部分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文体娱乐活动以及德育特色活动是错误的,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愉悦教育”“快乐教学”是异常肤浅和幼稚的想法,素质教育绝不是学习减负、管理自治、思想放任的自由主义教育。

对实施主体定位不准 我国目前的幼儿师范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很多误区,课程设置无用化、教育时空闲置化、教学手段放任化现象尤其突出,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责任缺失,素质教育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现实中,歪曲高专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的辅导员、系主任、工勤人员或者班主任成为实施主体,领导和其他教育员工被排斥在外,甚而学生家长都成为教育的旁观者。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的主体范围被人为的严重缩水。

对实施效果考核不实 现行高专大多都是空喊口号,并没有真正考核到位,甚至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标准,一味追求考核的功利化和表象化与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学前教育专科学校和其他院校一样,很多教师纷纷走出校门,奔向财门,一窝蜂地追求“外财分肥”和“挂靠分红”,对那种虚设的考核评价嗤之以鼻、视而不见。

专业教师的地位确立

具备基本的教育素养 高专专业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素养外,更要具备专业素养。专业教师应该是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学前教育教师肩负着幼儿从家里迈出的第一步,身上的责任重大。

开辟良好的教育渠道 高专专业教师可以凭借学校教育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进行“专业+特长”技能教育,把专业课程和实践培训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得到最大程度的融合,摒弃现实中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的低效教育。学前教育学校更应该面向基层学校,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提升常态的教育效益 目前的高专教学,按照教学课程设置的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开设30节左右的面授课程,其中专业课居多,学生与专业老师认识、接触的机会大多来自课堂。因此,利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提升高专教育的办学效益应引起重视。

专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强化素养教育,奠定从业基础 根据学生就业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知礼仪守规矩的学生就业成功的机率很高,这就给我们专业老师明晰了教育的一个方向:专业老师不仅需要教学专业知识,更要教授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可以把待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有机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将应聘礼仪、处事礼仪、餐饮礼仪、幼教礼仪等文明教育通过多元的教学手段内化为学生行为。学前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还可以设置现场观摩、模拟求职、教学演说、基层回访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情境模拟,提升学生的职场经验和应教能力。

借力实践创新,塑造价值思维 我们处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学生对知识技能和人生观念的认知绝不局限于老师的传授。他们时刻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和信息更替,他们始终了解到专业体系最前沿的知识技能,任何空洞的说教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生命力。学前教育专科学校的专业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们深入各类教育机构,参观学习、跟岗锻炼、实习培训等实践活动,从而提升自己对本专业的驾驭能力。高专学校专业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注重个性发明。同时要求学生真研实教,通过各类技能竞赛,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创造就业、创业机遇。

崇尚分工协作,打造团队精神 无论是厂矿企业还是教育机构都高度重视人员的分工协作,员工之间的协调意识、大局意识是单位价值创造的坚实基础。因此,高专学校专业老师应高度重视打造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习观摩等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按照个人需求组成互动小组,民主管理各种事务,分工协作研讨方案。老师可以在班级和专业系组织各种论坛、沙龙和专业竞赛,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意识,塑造学员间的团队精神。学前教育专科学校可以借校外教育力量,历练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5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使学校安全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系列化,建立文明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各项安全工作检查,加大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演练、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三)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类  别

姓  名

职    务

职    责

组  长

杨  宏

校长、党支部书记

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主管学校安全工作,负责全面指挥安排和协调安全工作。

副组长

梁伟

副校长、工会主席

分管学校安全工作,负责安全工作的实施与协调。负责校舍、学生午休室、设备设施和食堂饮食卫生安全。负责教师活动的组织安全。

副组长

李平

副校长

负责学校德育教育活动安全。

副组长

唐敏

副校长

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全

成  员

马贤平

安办主任

负责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和督促分部安全工作,安办日常事务。负责重大活动、节假日护校安排。

成  员

伍朝惠

教科处主任

负责技术装备和教育科研活动安全。

成  员

陈果

后勤主任

负责建筑、校舍、设施、食品卫生安全和后勤保障。

成  员

袁佳

德育主任

具体负责班级学生安全。

成  员

李劫

大队辅导员

负责学校少先队活动安全。

2.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全校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校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学校安全规程》,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房屋建筑、食品卫生、交通、大型集会活动、消防等)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使全校的安全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确保学校安全无隐患、校园平安无事故。领导小组对全校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整改负全责。

3.安全办公室职责: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统筹、协调、督察。及时传达教育局关于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对全校安全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布置,制定学校安全计划,督促检查各部门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总结汇报整治效果,对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及时提出批评和整改建议,做好安全工作的资料汇总报表工作,发挥安全“信息中心”的职能作用。对分管部门负责人进行考核。

二、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严格执行落实学校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和“全员参与”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深化各级指导、督查、监管、考核措施,形成依法依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

2、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和校园安全工作“十不准”和“十必须”工作原则,将原则贯穿安全管理的整个环节,规范师生日常安全行为。

3、坚持安全工作安全目标责任制度,在实行每年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同时,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体系。

4、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2017〕35 号)要求,建立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风险防控“一图一表”上墙率 100%,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5、组织教师对学校的开学、各重点时段、季度的安全检查,通过督促、检查、整改,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6、全面贯彻四川省《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广泛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防范意识。

7、加强开展校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走进安全体验中心参观体验。大力开展师生安全演练,建立健全重点安全工作预案,深化安全应对质量、效果,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8、组织并配合相关部门,每期开展2次系统安全专项大检查和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落实隐患检查、整改常态化,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9、全面实行安全工作台账小结月报、每月简讯、校园安全管理周记载制度,实行学校校级领导和部门安全工作周记载和常规安全管理动态记录,规范填写安全日志,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常态工作通报。

10、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安全管理队伍专业能力。

11、开展全校园安全责任目标年度考核,落实奖惩兑现,确保系统年度安全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组织师生学习双十不准和十必须

项目落实

1、 杜绝学生携带刀具,棍棒,爆炸品等物品进入学校,发现一次扣0.1分。         

2、结合安全教育周、 119 消防日、禁毒宣传教育及放学前“一分钟教育”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危害等多方面教育。        

3.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各种集体外出活动,都必须制订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预案,确定安全负责人,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春游、秋游活动必须坚持“安全、就近、就地、徒步”的原则,严格实施审批制度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工作无保障,不得组织春游、秋游。      

5.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前,应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   

6.组织学生参加加强集体劳动时,要进行劳动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并做好劳动保护。   

教学安全:     

1.经常检查教学场地、器材和其它教育教学设施,     

2.禁止病、弱及身体不适者参加体育竞赛和体育课的剧烈活动。做好运动安全保护措施。    

3.实验室要加强化学药品和其他危险品的管理,易燃易爆、放射性、剧毒物品要按照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的规定严格管理,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实验指导师要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安全指 导和管理。    

4.做好上课期间安全工作,建立班级点名制。严禁教师中途离开教室或放任自流,加强教师安全意识。    

5.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班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根据季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溺水、防地震、预防食物中毒、反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家庭生活、户外活动安全活动等。  

师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教育:        

1.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心理调适工作,学校教职员工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禁教师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设,努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      

1、安办完善各项安全监督管理细则,报请校安全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2、学校根据每月考核结果,给予有关人员一定金额奖励。 3、学校对举报安全事故隐患属实者,予以奖励。 4、学校对不符合规定的与不按规定整改的,一律进行安全告诫。5、凡是被警示和告诫的,要及时认真总结对照检查,分析原因,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6、安全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凡发生重大事故的,年度考核可以降低一个等次。7、学校对安全监督管理先进工作者应实行奖励。8、安全目标要层层分解,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并切实将目标落实到每个年级、每名职工。 9、学校管理层安全管理目标考核,采用年终考评结算兑现的办法,按年初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书进行奖惩。

考核办法:     

1、经考核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发的,定为合格等级,全额发放绩效工资。 2、对于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根据情节轻重扣发安全考核奖:(1)、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夜间未关电灯、电器、锁房门等,但未造成较大影响的,除加强教育以外,扣除直接责任人本月安全奖50元。如值班不到岗、擅自离岗或未履行岗位职责,扣除责任人20%绩效工资。(2)、由于工作失职或失误,发生火灾、失窃等安全事故,造成财务较大损失(100元以上)或影响较大的,扣除直接责任人30%绩效工资,并视情节轻重程度,赔偿学校经济损失。(3)、严重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根据情况扣除直接责任人、安全责任人、50%绩效工资,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3、对积极主动挺身而出、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或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作出显著贡献的师生员工,学校将予以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500元以上,视情况而定)

学月安全工作安排表: 

九月份

1、开学前对安保人员培训。

2、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监控设备、电源电线、消防器材、食堂电、气、楼道堡坎等)

3、组织一次全面、彻底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

4、安办与教师及各处室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岗位职责。

5、新生入学,配合德育处进行《开学安全第一课》教育活动。

6、对全校学生家长教师通讯录进行再调查更新。

7、第一周发放安全告家长书。

8、继续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9、迎接江阳区第三季度安全交叉大检查

十月份

1、第二学月的安保培训(业务能力、监控视频查看、礼仪接待等)

2、第二学月安全隐患大排查。

3、配合卫生院做好秋季防疫接种工作,启动疾病防疫措施。

4、配合德育处开展一次道路交通安全主题班会。

5、对食堂员工保洁进行安全培训。

6、配合德育处做好秋季运动会。

十一月份

1、进行一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清理(校园周边200米以内)。

2、组织开展应急逃生演练。

3、开展一次防网络安全主题班会。

4、学月安全隐患整治排查。

5、开展“119”消防日主题安全教育活动。

十二月份

1、安全隐患大排查

2、开展校园及周边文明环境安全检查活动。

3、开展一次食品卫生主题班会活动。

4、开展“12.2”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5、开展“12.4”法制安全教育。

6、做好江阳区第四季度安全交叉检查准备。

一、二月份

1.做好庆“元旦”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假前安全教育

2.开展防骗防拐.用电安全.游戏安全教育活动。

3.寒假前开展春节期间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4.分发2020年寒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签订安全责任书。

5.学校“安全”工作小结,汇报本学期“安全”工作。

6.开展对学校安全工作材料整档检查。

7.安排寒假护校值班工作。

8.学校隐患排查安全月常规检查。

附:安全管理规划方面:

1、特别重视对安保的培训,安保是一个学校的门面,支撑一个学校的形象。

2、重点落实晨检,要做到学生的动向(如因何请假、生什么病请了多久的假等)班主任必须要有记载。记载资料期末要交学校归档保存。

3、各班学生特异体质的调查登记,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务必要知晓,学生家长不得隐瞒。

第6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1.**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3

2.**中学班主任费发放考核办法 ……8

4.**中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 ……9

5.**中学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10

6.**中学安全教育常规 ……15

7.**中学班级管理安全责任制 ……16

8.**中学学生“安全、文明、卫生”“十五个不准” ……18

9.**中学学生违纪处罚条例 ……19

10.**中学学生管理制度 ……21

11.**中学班委会工作条例 ……24

12.**中学班级公物管理制度 ……28

13.**中学学生宿舍管理纪律制度及管理措施 ……29

14.**中学优秀团员、团干部条件和评比办法 ……31

15.**中学学生会工作条例 ……32

16.**中学校园文明公约 ……35

17.**中学校园文明规范 ……36

18.**中学教 学 区 文 明 规 范 ……37

19.**中学文明教室标准 ……38

20.**中学文明宿舍标准 ……39

21.**中学关于卫生扫除的规定……40

22.**中学关于集体活动的规定……41

23.**中学关于上课、自习、课间的规定……42

24.**中学关于学生请假的管理规定……43

25.**中学关于休息的规定……44

26.**中学关于在学生中评选先进的规定……45

27.**中学学生进出校门制度……47

28.**中学升降国旗制度……48

29.**中学学生一日常规……49

30.**中学劳动班级职责及要求……51

31.**中学班级学生德育量化细则……52

32.**中学班委会、团支部成员组成……57

33.**中学“平安班集体”评选办法……58

34.**中学值周班级职责及要求……62

35.**中学关于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63

36.**中学班干部常规工作内容介绍……65

37.**中学最佳主题班会评选标准……68

38.**中学班级防火要求……68

39.**中学学生礼仪规范……69

**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班主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鼓励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更好地体现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的核心地位,发挥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规程》及《中学班主任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班主任工作条例。

第二条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中全面负责学生教育工作的教师。其工作内容庞杂,任务繁重,对学生责任最直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肩负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制度,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政教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使班主任成为令人尊敬和羡慕的岗位。

第一章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条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

第四条 班主任同时担任团支部的辅导员,起着学生加入先进组织的引导作用,团队组织活动的指导作用和凝聚团队及其他社团组织施教的纽带作用。

第五条 班主任是执行学校和政教处教育规划的中坚力量,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渠道的重要桥梁。

第二章 班主任的条件和任免

第六条 班主任的基本条件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责任心强;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者,一般不安排班主任工作:

(一)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教师;

(二)年龄超过50岁的男教师和年龄超过45岁的女教师;

第八条 班主任在校长领导下,由政教主任聘任。

第九条 年级组长对班主任人选有建议权。

第十条 对于不履行班主任职责或其他原因不适合做班主任工作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章 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第十一条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学校的政教工作规划,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结合本班的实际开展班集体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第十二条 班主任的职责是: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二)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各种实践活动及公益活动,协助学校贯彻体育和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四)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五)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六)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七)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八)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第十三条 班主任日工作要点:

(一)升旗、出操时,早于学生到达指定地点,并进行队列组织、出操规范、考勤记录和学生仪表检查;

(二)每日晨检,进班巡视,检查卫生、财产、考勤情况,监督作业完成和收交情况;

(三)晚自习下后亲自进宿舍巡视,了解学生状况和卫生保洁情况或与学生谈话;

(四)遇自习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时,应随机性检查,了解学生上课面貌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解决;

(五)放学前,进班巡视,检查卫生和各项安全情况;

(六)遇集会等学生集体活动,必须到场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

(七)记好班主任工作手册;

(八)及时妥善处理其他职责范围内的事务。

第十四条 班主任阶段工作要点:

(一)以学年、学期和月为阶段制定工作计划,并记录于班主任手册;

(二)建立和延续学生档案;

(三)按时参加班主任例会;

(四)每月向年级组长汇报一次工作或班级情况;

(五)每月至少与二至四名学生进行一次正式谈话,并做好个案分析;

(六)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有组织的、教育性强的主题班会,每学期至少推出一次开放性主题班会;

(七)每学期至少家访5~10家

(八)每学年至少阅读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文章两篇,并写出心得体会;

第7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32-02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顶岗实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均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顶岗实习实施与控制是指在实习全过程中建立校、企、学生三方有效沟通机制,以达到监控并保证实习质量这一目的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有其自身特点。机械类专业适用面广,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和节能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才需求遍布机电、数控、钢铁和汽车等制造行业,而这些制造业在京津冀地区都快速发展。通过对本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一次性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不多,且工作内容会随其经营或生产的需要而变化,所以这些企业不适于集中、大量地接受机械类学生顶岗实习。但这些少量、工作形式灵活的岗位反而对从业者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所以这样的岗位往往只邀请优等生去参加顶岗实习,并多数带有培养与挑选后备人才的目的性。被调研的企业中,也有许多资质良好的大、中型国企与合资企业,可以一次性提供数量较多的、岗位类型和技能要求相对稳定的实习岗位。这些企业资源配备完善、技术先进,指导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现场组织教学活动,便于实现实习教学目标。所以,这类企业可以充分体现集中实习的优势,多数具备与学校建立可持续顶岗实习合作的可能。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建立由学校、企业、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联络,处理具体事宜,使顶岗实习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应该是各系部、各专业的常设机构。学校参与人员建议系部领导牵头,涵盖专业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参与企业应是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合作关系的、能够包含机械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多家代表性企业。企业参与人员建议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高校招聘的人员牵头,包含企业指导实习人员;家长和学生代表应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中选取,并要求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2.制订顶岗实习管理文件。为加强顶岗实习的内涵与管理,学院应组织以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修订完善《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职责》、《顶岗实习考核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守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流程与成绩评定的管理方法,规范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并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组织管理制定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规范与要求。

3.构建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系部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名册,分各专业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专题会议,具体落实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业余时间和宿舍管理、实习现场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二、规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对于较难实现的,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论文质量。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

2.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填写自己信息,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

3.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1.完成顶岗实习手册。填写顶岗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实习主要任务等;按实际实习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周记;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内容。

2.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符合学院或者系部制定的要求。

三、依托就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需求

对机械类专业而言,就业企业是最大最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就业企业指导教师同学院指导教师实习期间共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践,共制订培养方案,并对学生进行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钳工、维修电工、制图员、液压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

参考文献:

[1]吴贵才.高职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2]何冰.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顶岗就业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3]邱丽芳,等.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4]靳建峰,等.浅谈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第8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关键词:文科学院;学风建设;武汉科技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6703

1 引言

学风是高校开展学术活动、展现教学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都将学风建设视为学院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学院在院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经过全院师生不懈的努力,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3~2014学年学院有8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53.33%;2014~2015学年学院有10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66.67%。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外国语学院连续十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优良学风学院”称号,是武汉科技大学唯一一个连续十年获此殊荣的单位。探索外国语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对其它文科学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

2.1 以思想教育引领学风

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良学风的建设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学院领导一直将思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1)院长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学风建设。学院以“抓党建促学风”的工作思路,将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基础。学院每学期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学风建设问题,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全院的学风建设。党委副书记通过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定期培训,了解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新生的习惯教育,促进养成学习习惯。新生一入学,外国语学院就会进行新生经验交流会。大四优秀学生将大学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一新生,增进新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的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正确地学习成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同时,班主任助理陪同新生一同上早晚自习、查课、检查卫生,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思想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学院会不定期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主要以励志成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邀请成功校友、专家学者、公益人物为外国语学院学生作素质教育主题报告,这些讲座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

(4)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以党风促学风。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学院针对学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发展对象培训课程、预备党员培训课程、青年者培养工程等相关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院每年还会组织学生赴湖北红安接受传统革命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2 以制度建设带动学风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遵守并实施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奖励或处罚违规行为是学风建设的保证。制度建设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第二大法宝。

(1)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除了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有关学风建设的文件和制度,学院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而为学院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学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院出台了《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奖励办法》、《外国语学院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办法》等相关奖励激励制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些措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班级学风和学院学风建设,成为各班争先创优的直接推动力。

(2)严格遵守各项教学制度。从严治学是教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教师守则,学院领导会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规范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会反馈给各位教师。学生在期中和期末会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匿名评教,评教排名靠后的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措施。学院通过领导和学生两个方面紧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严格的教风促进优良的学风建设。

(3)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多年来,学院一直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学院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考试纪律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学院对课堂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同时,院学生会会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测,通过对学风学纪、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3 以文化建设促进学风

(1)加强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促进学风建设。科技文化活动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依托。经过不断的努力,学院每年举办英语风采大赛、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文化世博会四项校级特色活动,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原声电影、英语角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也为全校的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共筑学风品牌。良好的学院文化是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这三年中,外国语学院连续三年获“优良学风学院”称号,外国语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获武汉科技大学“特色工作先进团委”的称号,外国语学院学生会连续两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标兵学生会”称号,这些学生组织获得的各项荣誉都是鼓励外国语学院师生奋发向上、努力评博、再创辉煌的动力。荣誉不仅属于过去,也会让一届又一届外国语学院学生以荣誉为动力,争先创优,更好地传承外国语学院的文化品牌,将学风文化发扬光大。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学风建设。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里最小的一个集体,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至关重要,一个宿舍良好的风气可以带动一个班,一个班又可以带动一个学院,这样以点带面,学风建设水到渠成。针对宿舍文化,外国语学院推出了寝室设计大赛、“两走一访”等活动。寝室设计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宿舍全体成员争先创优,凝聚宿舍力量。“两走一访”活动是辅导员、班主任助理定期走进宿舍与宿舍成员交流沟通,书记不定期访问宿舍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解决困难。经过三年的文化熏陶,外国语学院南十三109宿舍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宿舍”,宿舍三名同学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称号,并全部任职于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团。

3 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启示

良好的学风不仅对学院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外国语学院秉承“中外贯通、德业兼修”的院训,以“稳中求进,巩固提升”为信念,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为合力,务实的同时开拓创新,全方位加强工作引导,多渠道推动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依靠思想素质教育、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多途径建设学风的方式,对其他文科学院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3.1 思想建设是关键

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各种思想问题,包括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感到疲倦等。要想培育优良学风,首先任务是解决学生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外国语学院能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与领导的关切和全体教职工的重视密切相关。

3.2 制度建设是基础

学风建设是涉及到学院的各个方面,建设良好学风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建设把有利于学风形成的因素具体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把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实践全部纳入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之中,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把优良学风的要求和内容常规化、制度化,做到标本兼治,最终达到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外国语学院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全面实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寝室管理,抓考风、正学风,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考纪学风。除此之外,外国语学院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举办先进事迹讲解和优良学风班级宣传活动,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从各个方面狠抓制度建设。

3.3 文化建设是保障

特色文化活动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兴趣的培养。通过一系列课外互动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营造出一个积极阳光、健康进取的校园学习氛围,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提高外语能力的平台,有利于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奋发向上、好学力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团结向上的先进班集体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个人。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集中体现了外国语学院学生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学院对他们的事迹给予表彰和宣传,并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后进,号召全院学生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在努力实现自己的青的过程中为“科大梦”、“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 莹.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

[2]王 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方法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

[3]汪 潮.浅谈如何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第9篇:辅导员考核办法及细则范文

摘 要:在回顾我国研究生“三助”政策发展的基础上,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背景,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视角,分析了S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开展的情况和成效,针对“三助”工作中的短板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地方高校应提高对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和落实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主要表现为:在制度建设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与制度建设,实行学校与学院两级部门分级管理,确立导师责任制;在岗位设置方面,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尽量考虑岗位设计多样化,发挥区域优势,从利用优势、特色学科资源入手,同时完善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纳入研究生综合评审;在投入力度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策性拨款增加投入;在劳务费分配方面,既要体现效率,又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自觉接受纪检部门和广大师生的监督。从而使研究生对“三助”有更多兴趣和信心,使地方高校的“三助”工作更加规范、合理、高效和富有特色。

关键词:研究生“三助” 研究生教育改革 政策研究

1 我国研究生“三助”政策回顾

全日制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规定兼任助研、助教、助管三种岗位,简称“三助”。研究生助教主要承担专业基础课及公共课的辅导、答疑等教学辅导工作。研究生助研主要承担项目负责人分配或指定的各种科研课题和专业设计等工作。研究生助管主要辅助学校的行政部门开展工作。研究生“三助”作为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和助学助困的一种新事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西方发达国家借鉴到中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大学出现的助教资助制度(teaching assistant, TA),经过一个多世纪,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助教、助研(research assistant, RA)和助管(graduate assistant, GA)体系,成为支持研究生完成学业的基本资助模式。推行研究生“三助”主要目的是从综合能力锻炼、科研水平提高以及日常经济补充等方面共同为研究生培养服务。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就非常重视研究生在校期间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的辅助工作。国家教委(1998年更名为教育部)于1986年通知,要求建立研究生兼做助教的工作制度。在1988年和1989年国家教委先后《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兼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入研究生兼任助研、助管的模式,旨在发挥在校研究生在高校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使“三助”工作明确化。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要求“继续进行和扩大研究生兼做助教、助研、助管的试点”。2005年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将“三助”工作正式列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要项目之一,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2006年教育部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推动研究生“三助”工作全面实施。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收费政策实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培养经费全面进入到奖、助、贷并行时代。当年教育部再次下达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政策配套和条件保障,发挥“三助”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z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使命。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导向,还是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研究生“三助”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研究生教育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重要性不可小觑。

2 S大学开展研究生“三助”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高等教育在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在教育部大力引导和推进下,全国高校积极参与研究生“三助”工作。S大学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林业院校。学校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自2000年研究生扩招以来,S大学研究生教育规模获得跨越式发展,2015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人数达到1254人。在研究生规模扩大的同时,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在研究生“三助”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

2.1制度保障有力,政策宣传及时

S大学党委、行政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三助”工作,坚持将研究生“三助”与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改革结合起来,将“三助”工作与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助、贷、免、勤、补”等奖助政策结合起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帮助研究生在校期间全面提高能力,学校制定并出台了《S大学研究生管理工作暂行办法》、《S大学研究生勤工助学及困难补助管理规定》、《S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S大学研究生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文件和管理规定,将“三助”纳入到研究生综合考核评优评先的议程中,每年修订汇编成《研究生工作手册》并发放给全体研究生。初步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基层单位管理干部的工作规范,促进了研究生“三助”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保障了开展“三助”工作的整体性和执行力。并将相关政策文件和管理办法转发各研究生班级群、管理工作群,上传到了研究生院网页,供广大师生查看和学习,确保宣传及时、准确。

2.2组织机构健全、配备人员合理

S大学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研究生“三助”工作,包括从在校研究生中遴选优秀学生到学校部门担任助理,协助行政工作;让研究生参与部分本科教学活动,帮助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实习、批改作业、参与课堂讨论等;部分导师让研究生积极投入到科研实践中去。“三助”岗位的多元化设置体现出S大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意图,“三助”学生学历高、能力强、工作认真细心,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完成了大量基础性、事务性工作,不仅有效缓解了S大学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紧缺的供求矛盾,而且通过锻炼和实践,参与“三助”的研究生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2014年,随着国家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政策,学校积极推行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健全研究生“三助”管理机构,成立了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三助”工作,并在研究生院下设学生科,具体负责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制度建设、岗位申请、审核及日常管理等。各教学院部的“三助”工作由学院党委主抓,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或研究生教学秘书协同配合。目前,S大学初步形成了学校、管理部门、实施单位或个人的三级联动体系,有效保证了“三助”工作的开展。

2.3学生综合素质获得提升,经济困难状况得以改善

在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之前学校会举办培训讲座,通过岗前培训能够帮助新聘任上岗的助教和助管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明确工作职责,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指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使“三助”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和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据了解,大部分研究生认为“三助”使自己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办事行动力增强。“三助”学生能够逐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锻炼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为今后走进社会、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014-2015学年,S大学共有1173人次研究生参与助研工作,覆盖全校在读全日制研究生的93.5%,聘任助管73人,其中固定岗位13人,临时岗位60余人次。部分“三助”学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学校提供的“三助”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学生的困难,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3 S大学开展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短板

经过多年努力,S大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生“三助”管理制度,“三助”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刚起步,研究生“三助”工作体系在各地方高校尚不完善,所以难免存在一些问题。S大学属于西部地方农林类高校,无论是同国家“985”、“211”等重点建设的高校相比,还是同中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大学相比,S大学由于研究生规模相对较小,在“三助”工作开展的软硬件条件、管理制度方面还明显落后。S大学和其他各高校一样,在探索研究生“三助”如何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3.1管理机制不健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国家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文件《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教研〔2014〕6号),对研究生“三助”的作用做了定性:研究生“三助”工作符合研究生培养规律和全面能力培养要求,并对培养单位的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或补充作用。但从S大学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助”工作的运行机制方面相对盲目,存在将“三助”工作作为教学、科研、管理的支撑或补充,还没有完全彻底扭转“三助”单纯作为助学助困渠道的倾向,最终导致研究生的“三助”津贴沦为助学助困补助;动力机制方面缺乏经费投入力度,导致工作开展后继乏力;约束机制方面缺乏有效的考评和有力的监管,限制了“三助”作用的充分发挥。

另外,研究生扩招之后,S大学的研究生数量呈现历年递增趋势。随着农林类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作为西部边疆地区的林业高校,学生普遍对“三助”性质的认识不到位,同样限制了“三助”作用的发挥。部分学生考研究生只为了提升学历并拿到文凭,在调查中他们表示象牙塔里的“三助”工作与现实脱离,更情愿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业与社会性考试(比如考各种资格证、驾照)中去。

3.2投入力度有限,缺乏工作持续支撑

“三助”岗位津贴的高低将影响到“三助”工作资助功能的实现,以及研究生参与“三助”工作的积极性。原则上,高等院校统筹利用政府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提供“三助”岗位津贴。但是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学生经费投入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过于单一而且拨款偏少。西部地方高校的资源更不如重点高校集中,投入还远远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江西农业大学的陈小红、熊红华等人认为,正是“三助”研究生的劳动报酬低降低了“三助”的资助力度,影响了“三助”学生参与工作的积极性[1]。

同样原因还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在开展研究生“三助”工作时积极性不高。随着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研究生的奖助力度不断增多,除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奖学金外,另外还设有专项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一级别奖学金的资助力度均大于研究生“三助”,而获得高等级奖学金的“门槛”之一便是要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于对培养质量的严格管理,研究生要如期毕业也必须在正规刊物上。在调查中,大量在校研究生认为应该首先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再考虑其他兼职任务,这样做不但是为了毕业也是为了获得申请各类奖学金的资格。

3.3岗位设置不科学,考评机制不健全

S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存在岗位设置不够健全灵活的问题,例如,因专项或临时工作需要,在某个时间段需要较多的学生参与“三助”,协作一起完成工作,这种临时性的“三助”工作还缺乏特定的管理规定进行规范和配套。一方面,调查显示某些部门和导师推动“三助”工作的意识淡化,有的认为参加“三助”会影响研究生的正常学业,有的把研究生纯粹当作打工者;另一方面,调查也显示部分研究生认为“三助”工作太细碎烦琐,对待工作的态度不端正,缺乏干劲。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科学地建立针对“三助”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产生吃“大锅饭”现象。湘潭大学的李勇辉、陈勇强认为,加强“三助”的指导管理、完善考评机制是控制“三助”人员工作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正是“三助”考评机制的缺席使得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2]。

4 思考与对策

研究生“三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涉及教育质量保证、教育机会公平、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在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生“三助”工作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针对上述“三助”工作的短板,结合S大学发展情况,学校要以此为契机,提高对研究生“三助”工作的认识,在原有“三助”及勤工俭学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以保证研究生“三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完善“三助”管理机制方面,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建设,从基础上理顺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管理机制。清华大学的谢矜、王晓莉等人认为,对研究生“三助”制度创建的理论解释可纳入经济学领域,劳动创造价值,高校给研究生提供劳动需求[3]。研究生“三助”管理机制建设是“由现象驱动的实践性研究,但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需要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无论是宏观层面对于社会和人性基本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系统观点,还是微观层面对于问题的解释和推测,理论都常常起到学术研究中的通用参考框架的作用”[4]。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三助”不仅是一种必要的助学助困渠道,而且还是一种促成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和教育资源整合的力量。减少“三助”的负面效果,同时增大“三助”的积极功能,建立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之间的桥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复合型的“三助”工作体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要加强和完善研究生“三助”的运行机制建设。加强对“三助”工作的统筹协调,发挥“三助”在人力资源补充、能力培养和助学助困渠道等方面的多重作用。按照“培养能力为主、其他功能为辅”的原则,做好管理体系建设、制度机制建设和资源配置工作,优先保证培养功能的充分实现。再次要加强对研究生担任“三助”政策的宣传力度,使研究生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对“三助”工作开展有更多兴趣和信心。

在“三助”岗位设置和管理方面,S大学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从利用优势、特色学科资源入手开展“三助”工作,并对临时勤工助学岗位灵活设置安排方面多花心思,进一步细化临时用工制度和临时用工劳酬发放标准。顺势而为,实行学校与学院两级部门分级管理,以学院为主体,加强学院的学科梯队自主管理,在“三助”工作中引入导师考核的环节,确立导师责任制,发挥导师的支持和监督作用。通过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三助”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制定评定细则和奖学金评定时,充分考虑人文社科、理工科之间的差异,充分听取培养院系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注重责任分工,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尽量考虑岗位设计多样化,同时在学生本身的职业规划与“三助”工作相结合方面考虑将“三助”岗位提供能力与培养需求相适应,使“三助”政策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同学,将“三助”岗位提供能力和管理水平作为反映本单位、各学科和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培养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三助”经费投入和分配方面,教育经费紧张是各地方高校的突出问题之一,为了保证研究生“三助”工作顺利开展,必须争取获得更多渠道的政策性拨款,同时统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从中拿出一部分大力投入到教学科研的基础设施中去,以人为本,改善“三助”工作条件,从而加强政策配套和条件保障工作。学校通过提供配套经费的办法,鼓励导师利用课题经费提高助研的报酬额度。任何资助制度的存在都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与监督。S大学在开展“三助”工作和设置岗位的过程中,应强调优化培训和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要列入研究生综合考核与评优评先相挂钩,使“三助”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励研究生创新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淘汰。在分配“三助”劳务津贴时既要体现效率,又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同工同酬,自觉接受纪检部门和广大师生的监督。

综上所述,在保障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三助”工作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水平,调动了其学习和科研积极性,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一定基础。研究生“三助”工作是深化高校人事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和有益补充,从事“三助”工作的研究生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一支生力军[5],要重视并用好他们。相信当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有了改善,“三助”工作岗位设置与考评制度更加健全时,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短板问题便能得到改善,这样便会有更多的研究生自觉投入到“三助”工作中来,从而也使地方高校的“三助”工作更加规范、合理、高效和富有特色。

参考文献:

[1]陈小红,熊红华,邹园丁.浅析地方院校研究生“三助”工作发展瓶颈[J].职业,2014(33):74.

[2]李勇辉,陈勇强,郭新华.我国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研究生,2007(1):47-48.

[3]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6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