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日常管理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管理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常管理实践

第1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目前的国内大学教育注重学生自由发展和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给学生创造了良好平台和环境,学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学习课程和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活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学业提升和行为养成的关系;如何做到规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1管理实践的背景和成效

 

1.1实施背景

 

目前大学生对于意识形态、行为习惯和传统教育的认知较少,整体表现有所欠缺。针对高校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由行专业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差别较大,学习和行为习惯不好的特点制定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个人意识形态和提升学业。

 

1.2实施目的

 

我院以“高素质、高安全的蓝天骄子”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推进飞行学员实现文化知识与身体条件的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思想提升和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为了达到学院的培养要求,培养合格的未来民航飞行员,我院对学员采取准军事化管理,严格要求,狠抓落实,为学生的学飞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实施历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便制定并实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学员准军事化管理规定》。学员准军事化管理借鉴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行政管理的科学经验,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和耐心说服、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此管理规定已经施行13年,取得卓著成效,培养学员4000余人。

 

1.4主要内容

 

学员日常管理主要依据《准军事化管理规定》,规定主要分为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学员自主管理条例、量化考核标准及评定、奖励与处罚和附则六部分。详细说明了学员自主管理机构设置,提出一日生活制度、宿舍内务、行为举止、仪表着装和请销假等相关要求,并且制定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及评定办法,严格学员管理。

 

2项目特色组成

 

2.1一日生活制度

 

飞行学员严格按照日常生活制度进行日常生活与学习,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保证充足的休息、锻炼和学习时间。从早上六点半起床出操到晚上十点半熄灯就寝都有严格要求。

 

2.2学风建设

 

依托飞行学院学生基本情况、准军事化管理条例和飞行技术从业要求,施行飞行员专座制度、零手机课堂制度和课堂实情监督制度。

 

实时监督同进步:采取设立班级监督员和中队总监督两级体系,施行班级互查和中队干部监督的督查体系。通过制度相互监督一起形成良好课堂纪律和优秀的专业学习习惯。

 

专属座位显特色:飞行学员在每堂课课前十分钟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在教室固定区域就座,一是保障没有学员缺勤;二是方便辅导员观察每个学员听课状态;三是促进同宿舍学员营造共同学习氛围,保证学员不掉队。

 

杜绝手机好养成:在《准军事化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学员不得将手机带入教学区,违反规定进行相应处理。严格的制度保障是基础加上辅导员的过程监督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是课堂听课还是课后自习都远离手机。

 

集体自习促学风:我院飞行学员周一至周四晚上进行集体晚自习,同学在集体教室自习并严格考勤。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有利于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和进行集体辅导。

 

2.3周例会

 

我院进行飞行学员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学员日常行为养成,同样注重学员的思想引导与教育。我院学员每周日晚19点召开周例会,由辅导员进行周讲评,全体学员必须参加。周讲评进行本周课堂纪律、宿舍内容等日常管理讲评以及相关素质能力要求的宣讲和主题分享。

 

周例会已经由最原始的讲评一周表现、布置工作和思想教育改变为由学生和辅导员共同主导的周例会模式,周例会模式的改革不仅为学员创造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也更加符合现在学员的要求,更加贴近学生,用学员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3项目经验成效

 

3.1制度约束促学风

 

我院准军事化管理要求学员每天排队上课,进入课堂按照学号就坐,极大的保证了课堂出勤率。课上严格执行班级自查和中队监察的课堂纪律监察体系保证课堂纪律,打造无手机和无睡觉学生课堂。通过辅导员的日常查课以及与任课老师交流了解学生日常表现,严抓课堂学风纪律。

 

3.2纪律严明守规章

 

我院学员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并对一日生活制度进行量化考核,从礼仪着装到寝室内务,从课堂表现到晚自习状态,实时监控及时引导教育促使学员养成遵规守纪、令行静止的规章意识。为以后的飞行从业之路奠定基础。

 

3.3团结合作共承担

 

我院学员不仅课堂纪律上互相监督促进,而且在日常生活起居中更加注重班级团结,通过先进班级的评选来促进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周例会学生自主分享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选择,主题准备和展示,使学员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4项目思考与启示

 

军事化管理在部队施行多年,培养了素质高、业务强、能吃苦、守纪律的中国铁军,印证了这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同样在国外的精英教育中,不仅仅是一种学生自主发展的模式,往往更多的是一种纪律的约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章意识的人才更容易成为行业精英。通过准军事化管理项目实施的十几年来看,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思政教育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古语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学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间,也是学生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和其他素质能力的提升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还由更多规则约束还需要更多探讨,但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的养成和规章意识的形成却势在必行。使学生更好的养成个人生活习惯,制度约束必不可少,准军事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思政教育方式。

第2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隐患 防范措施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工作繁杂凌乱,护理隐患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笔者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近十年,总结出以下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预防对策,与同道共同讨论。

1 隐患

1.1宣教不及时不细致

孕妇孕期未经孕妇学校的系统教育,产后病房护士宣教不及时、细致,使产妇家属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意外。例如:喂奶姿势、方法、观念不正确,导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1.2观察不细心、交接班记录不认真

新生儿出生后,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未进行细心的观察,各班未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很容易导致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闭锁、先天性尿道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未被及时发现,以致于贻误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1.3经验不足

因护士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某些病理现象当成生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耽误治疗,引起纠纷。例如:病理性黄疸、维生素K1缺乏症、下咽综合症、先天性贲门松弛等。

1.4工作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违反规章制度

新生儿身体娇弱,如果护士工作马虎,对待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掉以轻心,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造成巨大伤害。如新生儿沐浴前,未调节好水温,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护士不拘小节,手带戒指,容易导致新生儿擦伤;沐浴时不遵守规章制度,导致新生儿掉包、摔伤、交叉感染等;沐浴后,脐带护理部彻底,皮肤护理不清洁,导致脐带和皮肤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等。

1.5违反操作程序,工作疏漏

新生儿护理工作繁杂、凌乱,与成人不同,医疗参与很少。例如: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沐浴、抚触、游泳,全部有护士完成。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如疫苗漏种、误种、重复接种;筛查漏筛,采血不符合要求等。很容易给新生儿造成终身伤害,引发护理纠纷。 转贴于

1.6安全管理不到位

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新生儿无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如果病房安全管理不善,或存在某些潜在因素,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被盗,引发纠纷。

1.7院内感染意识不强

新生儿抵抗能力差,母婴同室,探陪人员多,再加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差,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手的消毒,很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 防范措施

2.1保证孕期及产后指导的有效性

门诊孕检时,孕妇学校应认真建档,详细登记学习内容,使孕妇全面系统地掌握育儿知识。产后,病房护士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细致地进行宣教,确保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势,教会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

2.2观察要细心,记录要真实

新生儿出生后,要仔细观察外观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并在文书中做好记录。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班班进行床边、书面交接,及早发现潜在的先天性疾病,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3梯队合理,人员固定

产科护士专业性很强,人员应相对固定。入科的新护士应抓紧学习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合理搭配人员梯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漏诊漏治。

2.4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

产科护士要求极富爱心、责任心。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室的有关规定,不得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否则会酿成大祸。

2.5严格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

科室应妥善安排各项工作,按规定设置好工作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班次认真衔接,以防疏漏。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班护理质量,堵漏差错事故。

2.6加强安全管理

产科病房应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做到院科两级共同协助,走廊内安装监控系统,配备专人守护病区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制定完备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同时告知家长履行好看护义务,新生儿床前不许空岗。

第3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自主独立维保、联合维保、外包维保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识码: A

0 前言

在地面交通日渐紧张的今天,城市地下铁路轨道交通作为市政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扶梯运载系统作为地铁轨道交通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快速疏散乘客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地铁电扶梯日常维修保养与管理工作,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所在。[1]

1地铁电扶梯系统维修保养内容概述

地铁电扶梯系统是实现为乘客创造一个往返于地面和地铁列车间的交通运输设备,是实现提升地铁客运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乘客无障碍、安全、舒适出行的必要公用设施;电扶梯系统主要由自动扶梯、无障碍乘客电扶梯和轮椅升降平台组成。特种设备电扶梯因其设备作用的特殊性,维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乘客乘梯的舒适度及设备使用寿命,更关系到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电扶梯设备必须做到周期性地对设备进行保质保量的维修和保养,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电扶梯设备维护保养作业分为故障性抢修、计划性检修和专项检修三种。进行作业时必须遵守使用方设备施工管理规定,提前办理相关的作业手续,做好必要的现场安全防护。当设备发生故障停梯时,需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紧急维修,使设备尽快恢复正常。当发现有影响电扶梯安全运行的异常现象时应及时组织专项检查。总之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计划性检修作业通常安排在夜间非运营时间进行。

地铁电扶梯系统维保管理部门宜采用专业化直接管理,应针对不同维保方式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及与之相适应的持证维修管理队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并结合采购设备的构成、运行情况制定适宜的规程。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具体的计划性检修、保养工艺内容包括:半月检、季检、半年检、年检。正线生产电扶梯工班生产人员,负责组织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对所管辖设备执行规定项目的作业,包含执行过程中施工作业令办理、维保记录、异常问题上报及其解决办法。同时地铁电扶梯维保单位应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建立单台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组织年度定期监督检验。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安装、改造、中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设备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日常巡检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报告、应急救援演习记录;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设施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以岗位制为核心的电扶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特种设备台账及设备履历表等。

电扶梯事故(故障)的处理原则:在运营期间对故障的处理要求“先通后复”。当维修人员接到故障报告后应在40分钟内(应急救援应在30分钟内)赶到故障现场处理,现场察看实际情况后,若预计2小时内无法修复故障或需请求技术支援时,专业工程师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处理。故障处理完毕,应按流程规定回复调度故障已经处理完成,并按规定填写故障处理记录。重大设备故障还须由技术人员组织进行分析并提供故障处理分析报告,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整改以避免重复出现同类故障,故障分析报告应存档备查。[2]

2自主独立维保方式的优劣分析

自主独立维保方式是指在地铁电扶梯综合联调完毕,试运行合格并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合格证后,方可移交至地铁运营公司,地铁运营公司全权负责其运行、保养、维修工作。(目前许多地铁公司在签订电扶梯设备采购合同时,都会明确要求厂家提供24个月的质保期)

这种维保方式的优势在于:地铁运营公司作为地铁交通系统的实际管理执行机构,其职能涵盖了包括地铁电扶梯系统在内的所有地铁运行系统,电扶梯日常维护保养维修方面容易全盘考虑、统筹安排,责任可落实到具体人员,责任界定明确,有利于扩大地铁运营公司的职能范畴,增强地铁运营公司的独立性。

这种维保方式的缺点在于:安全监管和维修需要独立进行,可能造成地铁运营公司内部维保部门人员编制过度庞大,工作量不均衡,形成人浮于事,互相扯皮推诿责任不明确的局面,进而导致维保工作质量降低,一旦发生紧急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作为地铁运营公司内部独立的职能部门,维保部门势必要求大笔经费投入保证供应大量的日常维护备品备件及工器具,再者如果缺乏有效的财政核算监督机制,容易造成地铁资金的浪费。此外,核心技术和专用备品备件仍然受制于制造厂家。

总之,自主独立维保方式对外界的依赖性有所降低,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在当今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其运行处境必将日益艰难,所以国内较为明智的地铁运营业主一般很少考虑将此种维保方式作为地铁运营过程管理的模式。

3联合维保方式的优劣分析

联合维保方式是指设备维保主要由运营业主和维保单位共同完成,业主通常会全面介入设备维保过程管理,包括检修性计划制定、日常工作安排、故障抢修的协调、维保质量的检查和维修配件费用的管理。

根据地铁公司与维保厂家之间责任划分的不同,联合维保又包括两大子方式:

1)、设备维保的主要项目如损耗品材料的替换、常见技术问题的处理都由电扶梯设备使用方完成,维保厂家仅提供部分人员及核心技术力量支持,并承担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子项目维保工作:

2)、运营业主仅负责设备日常巡检及常见故障的处理,维保厂家负责其它维保作业,包括所有耗材替换及相应技术问题的处理。

第二种子方式中,维保厂家承担的技术风险和责任也多于第一种子方式,相应在第一种子方式中,使用方需要承担的维保责任多于第二种子方式。

这种维保方式的优势在于:运营业主与维保单位通过事先谈判均衡分配日后地铁电扶梯运营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承诺相应投入责任范围内的工作资源并保证其时效性,便于资源共享与整合,可有效避免使用方与电扶梯维保单位甩手不管日常维保的尴尬局面,降低风险。[3]

联合维保方式的缺点在于:电扶梯系统日常巡检与计划性检修保养、故障抢修分别由不同的维保主体完成,维保人员缺乏对设备运行状况的连续性认识,容易造成设备巡检与检修、抢修工序脱节,进而导致维保人员很难有效跟踪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扶梯使用方与维保厂家联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地铁电扶梯系统的基本安全性,但是由于维保人员对电扶梯设备缺乏连续性认识,所以在维保过程中会造成设备检修质量不高,维保盲区随之增多,相应的潜在危险性也会随之升高。

总之,地铁电扶梯系统的联合维保方式能够满足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然而一旦电扶梯系统出现较为复杂的技术难题,责任界定的模糊状态反而容易导致地铁使用方与维保单位之间互相推诿,协调沟通陷入僵局,不利于问题向着良性方向转化。鉴于此,地铁运营单位亦不应考虑将联合维保方式作为地铁运营全过程管理的唯一选择,而是仅仅将其作为地铁运营全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备选方案。

4外包维保方式的优劣分析

外包维保方式是指业主授权具有相应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质的维保单位全权负责设备维保工作,包括每天定时派人巡检、记录设备运转状况,相应处理所有地铁电扶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供应安装替换所有设备耗材。

根据业主管理力度,外包维保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子方式:

1)、由维保单位执行一切地铁电扶梯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抢修工作,业主对维保过程进行抽查、监控,并全权负责维保所需配件材料的供应管理;

2)、由维保单位全部包干地铁电扶梯系统所有的维护保养、抢修工作,包括负责调配维保检修相关人员,执行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采购供应维保所需一切耗材并负责安装调试,使之正常运转。运营方原则上不介入维保项目过程管理,只对维保项目的质量、费用进行综合管控,必要时出面协调关键事务。

这种维保方式的优势在于:维保单位负责综合统筹地铁电扶梯设备质量管控维护,有利于在地铁电扶梯设备的维保期内组织各类供货商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因其专业且维保人员熟悉设备原理、性能和常见疑难问题,能够以相对较低的维护成本保持设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处于较高水平运行状态,备品备件相对于使用方自主维护方式与联合维保方式更为齐全。再者各省会城市电扶梯维保服务市场相对成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维保单位或大型生产制造单位,能够提供较为及时、优质的服务和相对较为合理的维保报价。

这种维保方式的缺点在于:业主全权授予外包维保单位日常维护保养地铁电扶梯系统的权力,甚至从不过问维保项目过程发生的种种材料支出和技术措施,一方面固然体现了业主对维保上的充分信任,节省了大量管理精力,另一方面,不利于使用方专业管理人员成长,客观上也为电扶梯维保资源,尤其是财务资源的有效控制带来了一定风险。因此外包维保方式需要一套完善的财务审核机制作为辅助措施,才能修补相应管理制度的漏洞,避免使用方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说,外包维保方式是一种相对成本最低的选择,适宜于各地具有较为成熟的专业维保市场。地铁运营单位通常采取的做法是采用谈判机制、委托地铁电扶梯的供应商作为日后地铁运营过程中的维保服务承包商,都希望受益于供应、安装、维护保养等一整条成熟而高效的服务体系。此种选择相对比较具备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此种维保方式正日渐成为国内地铁电扶梯使用方主流做法。

5运营业主与维保单位在地铁电扶梯维保过程中的风险均衡

地铁电扶梯系统通常运行3年到5年需要全面进行中大修,这正是地铁公司管理人员向专业维保单位全面学习维保技巧的大好机会。此检修结束并综合成本因素、着眼于地铁公司长期发展,地铁使用方可考虑逐步将电扶梯维保方式从完全外包方式过渡至联合维保方式。在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专业外包维保单位对设备关键部件的过渡敏感关注,适当延长电扶梯系统中昂贵部件的使用寿命,以降低地铁电扶梯系统中期维保成本,着手卡控电扶梯系统总体运营成本。

在经历了电扶梯系统中大修后,地铁运营公司的维保团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功蜕变后,专业维保单位在地铁电扶梯系统维护保养中扮演的角色也到了退出地铁电扶梯设备维保的舞台。此时地铁电扶梯已经承受了数次大规模检修,当中主要传动部件及耗材已更换数次,系统整体的运行稳定性与使用舒适性已经调整到最佳状态。地铁运营商不妨借此良机,及时再次转换电扶梯系统维保方式,彻底将维保职权收归己有。这样做主要是因为:①地铁电扶梯系统临近更新换代重新采购安装,没有必要再投入过多资源花费高价聘请专业维保单位;②地铁运营商技术团队通过之前持续不间断的实践与学习,已基本掌握了电扶梯系统维保的必要技巧和问题处理方法,一般情况下已经具备足够实力解决常见的电扶梯运行问题。必要时也可专门成立维保实业公司,遵循市场化规则运作,接受地铁电扶梯维管部门监督与管理,类似采用外包维保方式。

总之,在电扶梯系统的维护保养全过程中,地铁运营商不应一味依靠外包专业维保单位支持;也不应“闭门造车”,在缺乏专业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盲目自行操作。适宜采取动态可变思路,通过逐步学习、掌握专业维保单位的核心技术,灵活机动,以相对较低的维保成本换取相对较为优质的维保服务。任何人造机械的运行都存在潜在故障风险,风险的存在是不以事务操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地铁电扶梯使用方出于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刚性需求,维保单位出于扩大业务,赢取更多利润,双方应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具体电扶梯维保方式的选择,归根结底是使用方与维保单位双方基于不断变化的技术、经济状况,对各自所承担的电扶梯系统运行风险进行比例调整。通过市场行为调节风险分担,是当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与设施管理的主导做法。

6结论

地铁运营公司作为市政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执行运营方,必须将地铁电扶梯系统看作是整个地铁轨道交通体系中重要一环,在此高度上向其分配维护保养资源,包括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其设备正常运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地铁运营方更加有必要以灵活明智的态度选择电扶梯维保方式,无论是自主独立维保,还是由设备使用方与维保单位联合维保,或者是完全外包给维保单位实施包干式维保,都应当顺应社会发展基本经济规律,同时应适当考虑地铁运营商内部预算,在财政预算允许的前提下保障电扶梯系统正常安全运行,使广大市民感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与快捷。

参考文献

[1] 《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第4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 创新 教育

绪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体制的完善,我国教育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新时期,高校的整体体制建设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也都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然而高校在重视教学改革和学校体制建设的同时,日常管理工作和理念却不能与之发展相适应。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和完善新时期下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发展趋势,我们应着重关心大学生日常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动态,努力探索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新思维,创新理念从而进行人性化的和谐管理。下面我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1.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社会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为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但在学习娱乐的同时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元化,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上也更加开阔自由、敏捷灵活,知识面和探索欲更加宽广。这给大学生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的难度和挑战。但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对高等教育的的意义却是重要非凡的,他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质、价值定位,也对人格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塑成作用。日常管理的完善有利于大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有利于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它对高校教学任务完成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及学风,是能否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的关键。

2.当前我国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现状与问题

2.1缺乏自我管理

新时期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来到大学校园前大部分缺乏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也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薄弱、过于自我不合群等问题。当面对困难时也往往缺乏独立面对和调整自我的能力;面对学习生活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律性较差。这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管理要适应的新特点。

其次大学生心理尚不够成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缺乏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做到细致全面,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拦截式的硬性管理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和时代变化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和方式方法的变革。

2.2管理方式落后

许多日常管理工作依然在依靠导员进行,但是大学生在校内人数庞大,导员并不能做到全面关心。这时我们就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体制,例如建立班级委员职能工作小组,让共同生活学习的同学、班级干部来了解班级同学动态。还可以开展一些“寝室氛围大赛”、“大学生艺术节”、“寝室文化节”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也可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定位。

另外,日常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学生是网络技术应用的主流军,作为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学习和利用网络,来寻找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创新方式,使得管理方式方法和形式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成长特点、兴趣爱好等,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利用班级群、聊天室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传递,让学生获得健康积极的信息;辅导员也要重视网络媒体对思想观念的影响,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并利用网络得到新的启迪和升华,获得积极、健康、优质的网络思想文化。

3.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管理理念创新策略研究

3.1实行自我创新管理模式

(1) 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具备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因此高效管理并不是一味的禁止,更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自我创新管理模式就是将师生、管理部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独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成熟的心智以及自我学习突破的能力,并意识到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大学生日常管理理念创新要从自我管理创新开始,在导师和管理部门的配合下确定自我目标、履行自我责任、坚持自我监督。培养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以往的“被管理”模式发展成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此外要学会增加自我激励,和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不服输的精神和意志力,通过对自身惰性的积极克服,来实现自我的日常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以此完成自己的梦想和计划。

(2) 在快速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将管理模式转换成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新型管理模式,要实现高校教育观念及管理观念的转变。并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实践,增大感情投资, 拉进学生与管理者的情感关系。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感受,还是教学、教育、后勤服务都要进行人性化管理。要以学生为主体,增进师生感情,避免产生逆反心理。这也有利于完成大学生日常管理创新模式的建立。

3.2主动探索,理念创新

在创新管理思想实践过程中,教育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管理制度的建立。通过实施新的条例办法和规章制度,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理念创新进行有序实施。管理制度也促使大学生日常管理能够得到有序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学生日常管理机制的完善,亦保证了日常管理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校以及管理者对自己的用心良苦。

另外,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主旋律是学生,为了更好对新时期教育、管理改革进行建设和完善,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机制。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既要井然有序又要具有鲜明特点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以此来促使大学生日常管理理念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管理创新工作较为复杂和繁琐,对于日常管理者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时刻把握住社会发展创新的命脉,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努力培养自我监督、自我学习、行为自律、决策独立、品德高尚、心智成熟、情感自强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袁云刚.新时期大学生日常管理理念创新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2(11):235-236.

[2]高婷婷,刘慧卿.浅读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艺术[J].世纪桥,2010,(13).

第5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 管理模式;契约化理论;高等院校;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08-01

0引言

新形势下,将契约化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实践中,不仅是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总要求,而且也是推进高校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契约化管理理论涵义及其实施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学生契约化管理理论模式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实践,从而明晰、规范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权益,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高校的稳定繁荣。

1契约化管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契约主体是“学校、学生、后勤实体、社区管理部门”。客体是“主体权利义务指向的物、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和行为”。这种“契约关系”从学生报到注册之日起开始到毕业或终止修业之日起结束[1]。在契约的订立过程中,应以自由合意为原则,不同部门依据不同职能、任务和权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学校学生工作处,作为综合职能部门,其工作重点是考虑和抓好中心工作,按照契约组、协调、监督、检查、考核和调查研究以及进行相关的违约处理。围绕育人具体目标,开展各项教育指导服务,则是各院(系)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责。后勤实体和社会则是负责管理与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吃、住等的服务性平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勤奋学习,并对自己的个人行为全面负责则是学生的职责。

2当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现状

2.1 学生方面①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转变,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②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以及部分过激的舆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和错误引导。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处事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律能力等的不足使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

2.2 高校方面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在部分高校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②在一些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的色彩过重,开导、引导功能较少,关心、服务学生不够,学生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保护以至于师生之间产生隔阂、相互对立。③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没能真正做到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共同管理,尤其是没有建立健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④随着今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上升,许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人员并未得到相应扩充,人员数量不足,教师素质也有待提高。

3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在高校中践行的必要性

3.1 构建大学生契约化模式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们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则明确界定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权责关系,使高校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的增强。

3.2 构建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规范大学生行为的需要构建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强化主体双方的契约责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主体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对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3 构建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是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以德治校、以法治校的本质要求在高校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实行德治和法治并重,以德治为根本,以法治为手段,并以契约的方式明确界定双方权责,保证程序和实体的公正,提高各主体的法律意识,从而促进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稳定、高效、有序的开展。

4高效大学生契约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4.1 品德契约探索与实践大学生品德契约管理模式是对高效大学生品德教育的有益尝试。一方面新生在刚入学时与学校签署的《学生行为规范协议书》,明确规定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遵守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违反校纪校规所应接受的相应处置,使得学校管理更加法理化和人性化。另一方面,学生签订的“大学生诚信承诺书使得高校的诚信教育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开展,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德,使其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

4.2 学习契约依据新《规定》,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享有很多权利,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各项学习任务。一方面高校应依据专业大类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学生入学时的学习基础、特长及志愿分配教学班,对学生学习成才提供对大限度的满足。另一方面,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要求为核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灵活的实践能力。

4.3 生活契约高校和学生与后勤实体以契约的形式明确了学生、学校、后勤实体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学生应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同时按“契约”规定享受权利,并服从后勤实体的合理管理。后勤实体则应该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其合理要求,不断提高公寓的管理水平和文化档次,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校作为学生和后勤实体的有效连接体,一方面要加强与后勤实体的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改善。另一方面,学校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明确与后勤实体的权责关系,并对后勤实体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从而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契约化管理理论明确了高校与大学生的教育契约、法律关系,有效界定了主体双方的权责;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营造运行环境,科学制定契约,完善相应机制,防范契约失灵,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将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推向更高平台,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玉驹,嵇小怡,张丽萍.建立大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8).

[2]杜维彦.冯开甫.中秀清.王迎丰高校学生“契约式”管理模式的构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8,(1).

第6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油田领域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整个经济领域和工业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做好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其优势是十分巨大的,第一,做好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整个油田企业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丰富油田企业的开采内容,优化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效果,强化整个油田企业日常管理的内容。第二,做好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提高整个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相关开采技术和方法,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从而提高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第三,做好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完善相关油田企业的日常管理制度,包括责任问责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优化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效果[1]。

二、油田油水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油田油水井作为整个油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会直接影响整个油田企业的质量和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油田油水井管理制度方法较为方法、单一,整个操作难度较高,因此相关油田油水井无法正确的指导,直接影响了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在整个油田油水井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日常管理和责任问责管理制度不健全,日常设备维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实现量化考察,确保必要的管理职责,也没有将责任量化和细化,从而人严重影响了整个油田油水井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整个油田油水井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精细化管理,强化每个环节的管理,从而提高整个油水井管理的效果,为整个油田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

(一)创新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方法

在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创新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方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从而提高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与此同时,在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需要创新相应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效果[2]。

(二)提高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人员素质

相关管理人员作为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高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向,相关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人员应该多学习、多借鉴、多交流,努力丰富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在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油田部分组织对其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使其认识到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丰富整个油田油水井的方法手段。

(三)强化分层注水井精细化管理效果

分层注水井作为整个油田油水井的基础,因此需要落实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方法和效果,提高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为整个油田企业奠定扎实的基础,做好相关管理铺垫。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合理的控制和调节注水的水压,将其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稳定相关的泵压,确保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二,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需要对整个水源进行管理,将其实际情况和记录保持下来,确保正常的安全故障检查工作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分注井中的污垢进行清除和管理,增加水泥车、高压车进行清洗,直到整个水质能够符合要求和标准,从而实现油田油水井的精细化管理。第三,需要注重整个对注水井进行清理和清洗,然后每天对水质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进行抽样检测,提高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3]。

(四)重视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对油田油水井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格外注重日常管理和责任问责制度管理,这需要结合整个油田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从而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方案,进一步实现日、周、月等三者相互结合的管理制度,对于整个油田油水井进行油井动液面测试,确保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动态管理和监测,完成日常管理的相关制度和策略。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油田油水井日常管理监督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问责制度,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部门,从而逐步明确整个油田油水井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优化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整个油田油水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模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也得到了逐步的发挥在那,因此这就对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重视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强化分层注水井精细化管理效果、创新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方法以及提高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总之,要想丰富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方法,做好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国家、相关企业以及人员三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整个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效果,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全面促进我国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赵丽.加强油田物资采购招标管理提升企业集约化管理水平[J].中文信息,2015(3):12-13.

第7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今年开始,我在某工程公司附属单位XX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我所实习的AB公司,隶属于某工程公司。该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建二级、市政、水利水电三级、地基与基础一级、钢结构一级、机电设备安装一级、商砼与预制构件二级、勘察设计甲级、计量二级、建筑材料试验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正式职工3000余名,先进的工程技术装备千余台;拥有2。6万平方米的高层办公楼和3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近700米的工作船码头和4万余平方米的海域,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公司于1998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20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AB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服务品牌、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第8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今年开始,我在某工程公司附属单位AB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我所实习的AB公司,隶属于某工程公司。该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建二级、市政、水利水电三级、地基与基础一级、钢结构一级、机电设备安装一级、商砼与预制构件二级、勘察设计甲级、计量二级、建筑材料试验甲级等资质。

公司现有正式职工3000余名,先进的工程技术装备千余台;拥有2。6万平方米的高层办公楼和3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近700米的工作船码头和4万余平方米的海域,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公司于1998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20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AB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服务品牌、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第9篇:日常管理实践范文

高校应该适应就业市场的发展,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用人单位渴求的人才,这已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就业实际情况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呈现出很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就业市场各行各业,尤其是工厂生产第一线、偏远地区、贫困地区急需大量高等人才的情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大学生找工作难,很多学生所学专业学非所用,造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高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处于一种人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异常状态。出现这种现象不仅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例如传统的就业思想观念、用人观念等,同时,也是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和社会需要不对称造成的。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就业工作开展不仅关系着全国几百万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更关系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开展。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这个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就业发展的原因,又有高校教育自身的问题。

第一,高校制定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许多高校对于办学的定位过高,办学目标业基本一致。高职高专热衷于“专升本”,而升了本以后就有着眼于办成综合性的大学,再前进一步则是争取学校评上硕士点、博士点的授予单位,进而办成国内一流、国外有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多科性的综合大学为发展战略目标。对于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则认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相比其他综合性大学“低人一等”。

第二,高校专业的设置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不一致。高校的就业工作受计划经济体制传统的影响,不少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和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与人才供需机制相脱节,高校并未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机制,出现某些专业人才结构性供给过剩,导致某些专业全体就业困难。

第三,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依然沿袭着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模式,按所谓的二级、三级学科制订高校教学计划,所以课程安排比较单一,专业设置狭窄,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对于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就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知识、观念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系统培养和训练不重视甚至是忽略,即高校的专业课程安排严重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需要严重不符,导致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四,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高校许多教师教学采用的仍然是“满堂灌”式的上课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鉴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也主要采用闭卷的一张试卷纸定成绩为主,一张试卷并不能说明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所以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没法满足用人机构对人才的需要。高校毕业生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就业、独立创业和继续深造等多元化需要。但是高校教育模式、方式的同质化导致了我国高等学校培养人才万校一面的结果,虽然国家一再强调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办学质量提高,注重科学定位、特色创新。但是高校教育教学专业改革举措,例如教师的教改项目更多采用量化的质量评价指标要求(某老师发表了多少论文,发表了多少课题,然后依据此项作为教学教育的典型)。因此出现了大多数教改措施陷入了“争取科研项目———总结包装———再争取科研项目”的逻辑怪圈,使教育教改效果大打折扣。

第五,高校教育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虽然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理念中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受师资、实践教学场所、学校设备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中的关于实践的部分往往被弱化,导致了大学生在学习及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不强。

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人才目标定位是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具体表现为高校指导思想的定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已经是市场在调节,不同的需求导向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途径和实现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113因此,市场的需求应该摆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位置。况且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才的价值则必须在社会各领域经济建设中体现出价值来,所以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社会声誉等各个方面判断标准就是要靠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人数及就业质量衡量。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大环境下,高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必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高校只有通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学校就业质量的提高,才能增强学院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高等教育“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改革需要政府引导及政策支持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关注国家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并对高校加以引导。在制订的相关教育政策时要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使各类型高校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学校定位,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知名、有国际影响的一流高校,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形成分层次、分类型的多样化格局。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结合政策和自身特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运行体制改革和组织机构改革。

(三)针对社会市场经济需求,适时地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在高校办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层面的要求,及时全面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这也是学校服务社会定位的重要体现。自从国家实施高校扩大招生政策以来,由于传统专业相比较新兴专业具有明显的设施条件和师资力量,所以专业规模急剧扩大,但是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一些新兴专业发展远远跟不上节奏。从而产生传统专业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而新兴专业供不应求的现状。所以高校应该依据传统优势学科专业调整专业设置策略,培育新专业的增长点,积极扩大满足社会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建立完善科学的专业进退机制,及时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促使新兴专业的建设既适应社会需求而又不至于供过于求,同时争取社会资金的支持,为新兴专业建设奠定好的基础。

(四)针对社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优化调整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安排和教学内容更新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选择,从而适应受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例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他们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同样庞大,但是其毕业生就业问题并不像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这么突出,这其中不乏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的高校能够适时依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高校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及时培养合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

(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学研校企合作在社会需求方面,企业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单位。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和人才输出的契机加紧学校及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高校与企业形成互利互惠的良性互动关系,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首先是校企共同制订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策略,以达到在培养人才的设计上确保人才的规格和质量的目标,满足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其次是开展校企之间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现校企共赢;再次是就业与毕业有机结合,把毕业生想就业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结合,毕业生的实习实践、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毕业实践教学环节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就业岗位相结合;最后是制定订单式培养模式,即结合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按用人单位的人才素质需求培养。

三、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建立和提高高校管理者系统的思想认识

马克思在认识论中提到: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又对主体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思想认识是一切改革、实践的前提,提高思想认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寻求教学管理的新规律、新方法,建立教学管理的系统思想,从而形成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导向、二主旨、三目标、四成员、五作用”的教学管理政策。依照高校中教学管理规律和特性,可以把教学管理分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日常管理两大类。教学研究是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和理论深化的过程,再进一步寻找解决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建构系统理论体系,改进和创新各种工作流程;而教学日常管理又划分为学籍管理、选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教学实践管理、教学监控管理等方面,是高校最为基础的管理工作。教学日常管理实践的根基是来源于经验,是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石,在教学日常管理中发现和寻找问题来源及特点。

教学研究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改进教学日常管理流程,从而达到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目的。如果高校管理工作没有教学日常管理的参与,教学研究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如果高校管理工作没有教学研究的参与,教学日常管理同样也会变成重复的机械劳动。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理论再反作用于实践中,教学日常管理与教学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因此,把两者的重要性和系统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入研究二者的本质,形成“一导向、二主旨、三目标、四成员、五作用”的教学管理政策,即是以社会培养人才需求为目标,遵循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日常管理为两条主线,教学日常管理确立了高效、规范和人性化三个目标,而教学研究则确立了拓展、优化和创新三个目标,然后进一步解决教师、学生、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十五字”政策可以为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实践提供思想支持,把高效、规范和人性化作为目的,以拓展、优化和创新为依据,持续提升高校管理的思想认识,例如智能排课、学生违纪处理规范化等。

(二)教学管理改革以个性化培养为准则

第一,选排课管理依据“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学生意愿,尽量挖掘学生的自主性,在学校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支持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能提高自身兴趣的课程和喜欢的教师,尽可能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选择度。学生个性化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乃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新的改革势必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发生矛盾,所以在选排课管理上实施先排课、后选课的方法,选定上课时间、地点后再由学生进行网上选课,并鼓励教师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开设新课,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可以选择。与此同时,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建立这样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充分满足全校学生选课教务管理系统,为培养人才诸多改革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

第二,高校应该把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以政府制定的教育政策为依托,寻求优秀的师资力量,执行小班化授课模式,将先进教育理念放进培养人才计划中,增强实践教学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由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订专业学习计划、科研计划以及实践计划,联系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际项目,并结合学生个体特点由专业导师的推荐,引导学生自行选择专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把学校人才培养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因材施教,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

第三,在当前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大趋势下,由于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增大,班级的概念会随之淡化,所以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体系将面临挑战。改革和完善班级监控体系,构建高校管理层、教师、监督员、学生为四要素的相互协作的监控体系,即由学生评教风、教师评学风、监督员听课和高校管理层进入课堂查课四种方式的管理体系。例如学生的教学信息不是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而是由教务管理系统根据每一门课程随机安排,由每个上课的学生对该课的课堂情况进行反馈,从而实现教学信息制度的创新改革。

(三)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的

高校应该把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作为目标,提升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管理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随着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持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已经是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时强调:“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所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必须从培养人才的源头下手,制定培养人才计划,同时结合各学科特征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依据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联合社会上具有与此一致的企业,实施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在小班化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给学生授实践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提升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