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工程管理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实践

第1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围海造地;项目管理;BT;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围海造地2002年为2033公顷,2007年为13425公顷,5年间增加了5倍。“十五”期间,填海造地已从过去年平均200平方公里提高到300平方公里。

福州可门港旧称松崎港,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的黄岐半岛,罗源湾南岸,与台湾岛一衣带水。民国时期,福建省政府编制的《福建省经济建设十年计划》,把松崎港规划为“重要性不亚于上海港”的东方大港。岸线总长约30公里(新辉至浮曦),南岸线约9.4公里,可建码头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26个,西岸线约18.9公里,可建码头50个,其中可建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25个。2004年福建省编制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可门港列为闽江口重要城镇群,福州港的重要深水港区。连江县可门工业园区作为可门港经济区临港工业区的一部分,是台商投资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是推进临港工业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连江县可门工业园区填方工作就成为工业园区建筑重中之重任务

如此大规模的围海造,就必须通过合理的施工工序来保障填海造地质量、工期、及其经济性。

1 可门港大琯坂区围海造地工程的特性

连江可门工业园区二期填方工程,位于连江县坑园镇大琯坂垦区内,总投资约 12.5 亿元,填方造地约1033万平方米(折合1.55万亩)。工程主要包括海砂填方约2634.88万立方,石渣填方约300万立方,建设临时围堤4545米与施工便道38948米,开挖临时排洪沟12969米。填方完毕后将作为化工、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园区配套规划用地。

1.1围海造地工程征地难度大

早在2010年时候就开始启动征地收海工作, 1.55万亩的虾塘才基本完成了补偿,但于时间跨度太长及养殖范围大,群众还存在“捡养”现象,受季节性生产影响,目前尚有部分虾塘仍在养殖,交地尚有阻力。同时,部分滩涂归属所有权还遗留历史问题,造成部分渔民阻工现象产生,成为影响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及社会安定稳定的潜在威胁。

1.2工程资金来源压力大

过去的2011年,连江县财政总收入实现21.7亿元,而可门工业园区二期填方工程总投资就达到12.5亿元,县财政收入的58%,因此若仅靠县级财政投入,二期填方项目基本无法动工建设,必须依靠省市财力共同建,主动汇报工程进展情况,以得到省市政府支持,将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中列。

1.3收海后群众分流难

大官坂垦区于1982年围垦而成,作为全省最大的垦区,大面积养殖虾、蟹、鱼、贝等海产品,年养殖总产量6500吨,年产值1.2亿,产品销往广东、天津、上海、浙江等国内大中城市,已经形成完整的生产、运输、销售产业链,聚集了垦区周边近2万人口的劳动力,且依靠养殖工作,渔民每年得到可观的收入。收海后渔民收入减少,但大部分渔民仅会水产养殖,技能缺乏,无法进入其它行业,同时不想外迁,是造成群众分流难的主要原因。分流难造成闲赋在家的渔民逐渐增多,渔民没有主要稳定的收入来源,社会安定的发生着微妙变化,

1.4 海砂运输经过区域多,交通压力大

海砂从指定采砂点到上岸点需经过20海里,经过三个乡镇海上养殖区,采砂船在采砂和运砂过程时常会破坏周边渔民的养殖物,最初阶段每周都有渔民进行阻工,甚至发生暴力事件;海砂陆上运输需要通过疏港大道运输到工地,行程11公里,经历两个乡镇,二期填方工程最高峰时陆上运输达200部,每天实现填方量在5万m3,而莲花山隧道在4万m3运输量基本就达到了饱和,尤其在官岭交叉口地方车流量汇集,导致路面交通压力大,时常发生车辆刮擦事故。

2 合理规划,分布推进围海造地工程进展

2.1围海造地工程选择BT模式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解决围海造地资金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2.1.1 BT模式的优点

(1)从政府角度看,BT模式能缓解当地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暂短缺。(2)从工程建设角度看。BT模式能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缩短工期(3))BT模式有利于业主控制项目的总造价(4)BT模式能降低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和建设期风险(5)BT模式能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完工。

2.1.2填海造地工程选择BT模式合作单位一般原则

首先,合作单位要有强大经济实力,最好为央企;其次,合作单位要为工程总公司,而非分(子)公司,保障工程履约能力;其三,工程合作单位要有相关的工程竣工经验,具备工程管理经验;

2.1.3BT模式甲方义务要提前准备

BT模式甲方义务要提前准备好,防止照成前期窝工,如可门二期填方工程需要海砂约2634.88万立方,石渣约300万立方,如此大的地材需求,在与BT合作方谈判时,对方就提出提供海上砂源点、海砂上岸点和取石料点要求,而海上砂源点报批专业性强、难度大、时限性段等特点,需要专业队伍滚动报批才能保证有合法砂源点;海砂上岸点的选择,需要结合工程分布,尽量成品字形布置在填方区域周围,且上岸点的产权必须属于政府部门; 取石料点亦存在报批问题,可以通过项目包装以场地平整方法获得使用权,取石料点应选在远离、背离村民定居点位置,且产权明晰、无坟墓征迁、出行道路位置。

2.2加大人力投入,整合政府部门服务项目

项目应由市(县)领导挂帅,抽调成立工程项目部负责进度、安全、质量、投控等协调工作,工程部应由政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同时在从海上到陆上,再到填方区域要全方位保障,一条龙服务,成立采砂作业监管小组、征地收海工作组、陆上运输协调组、宣传信息小组、廉政督查组,尤其是工程前期,各方面矛盾特别突出,一个环节接不上,工程进度就会收到严重影响,因此各组人员应到现场监管、协调,保证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要求政府相关部门每周定期参加工程例会,现场解决工程阻工问题。同时,专业人员应提前招收储备,为应对二期填方工程,管委会招收6个工程人员进行对接工作。

2.3 化区试验性填方,摸清矛盾问题

填方工程应有合理的组织规划,了解各环节症结所在,逐个化解。要想了解填方工程症结所在,就必须进行试验性填方,而填方的位置尤为重要,一般选择地群众必经交叉路口、无未征地补偿问题地块,该阶段能把所有矛盾暴露出来,管理人员逐个予以解决。如会遇到群众阻工、路上安全隐患、甲方应尽义务无法移交等问题。

3 结论

围海造地工程是一般政府投资基建项目,是形成建设用地一种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开发区建设是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行政资源,通过合理的组织计划安排,化解各方面矛盾,统筹安排,推进工程进度,可利用BT模式的优越性,解决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

参考文献

李蓓蓓.BT模式项目管理应用研究[M]. 建材与装饰, 2013 (4).

第2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由于国际化工程的日益增多,国际化工程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和较高的跨区域现场管理水平。在这一形势下,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然而,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模式中却无法充分得到体现,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单

一、与实践工程相脱

离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环节安排及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陈建国、许凤(2010)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环节安排方面,戴晓燕(2011)结合现行教育实际,提出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并对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优点和具体教学设计进行了论述。在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方面,张灵辉(2014)等学者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监督要教学贯穿始终,并且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能够动态调整。综上,可以看出许多学者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研究均是基于一般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下的情况,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则鲜见。因此,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特点,为总结出较为准确的问题因素,本文秉持科学性、准确性、便捷性的基本原则,对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主要问题因素,得出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师资配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1.教学模式方面。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英语两个专业。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对实践环节的考虑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部分课程安排实践环节的时间紊乱,施工组织设计等部分课程并未安排实践环节,特别是将集中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四学年度的第一个学期中期至第二个学期中期,而最后一学年往往是学生出国学习的一年,时间上明显冲突。2.师资配置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国际班)现有国内专业教师10名,外籍专业教师8名。国内专业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学历结构为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4名。尽管大部分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从事现场管理的时间较少,故严重缺乏现场管理经验,这阻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可持续进行。3.实践环节方面。实践环节主要存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和集中实习两种情况,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分为技术类和管理类,譬如一些工程材料实验、工程结构实验、沙盘模拟、施工组织仿真设计等。这些实验由于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删减。其次是集中实习的施工现场不好对接的问题,由于现场环境恶劣,许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整体的实践效果不佳。4.毕业设计方面。华东交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于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设计实行动态规划,一般情况下仍然是安排在毕业实习完之后进行。根据对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调查可知,部分学生会选择以论文的形式作为毕业设计,这就更与工程实践相脱离,整个毕业研究有悖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内涵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在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合作办学项目结合两所学校各自的特色,培养目标为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及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和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构建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演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海外工程投资成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面对这种大趋势,工程一线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但由于国内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训练。为此,要达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构建国际化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消化并融合理论知识,有效检验了理论教学的质量,两者总体呈现一种互补的关系。因此,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乎到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2.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进行培养,目的在于国际化视野的训练,这是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教学体系设定的人才规格应该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等,将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相衔接,构建适应国际工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国际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框架,理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度。为保证国际化实践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将该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相配套,重点做好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在时间方面的错开设置,实现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多样。

四、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1”学习年限安排,学制总共为四年,其中最后一年可赴英国就读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并获得中方和英方两所院校的学士学位。因此,整个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这一时间安排而进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1.明确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希望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专业人才。这对实践教学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首先是夯实理论基础,学校开设了WesternConstructionTechnology、Measurement&AnalysisandControlofProductionCosts、ConstructionPlanningandProgramming等英方主干课程,项目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修满课程学分,充实理论基础。其次是应用技能的锻炼,要求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通用技能,且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技术操作水平。最后是基本能力的培养,根据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2.以校企合作为引导。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中铁集团合作的“中铁国际班”项目相配合,工程管理专业完成前三年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后,可选择进入中铁国际班的国际工程专业学习,这一学年的学习由企业主导,课程安排会根据企业需求单独设置,力争通过3—5年培养,逐步成长为中国中铁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骨干人才。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师资配备情况,在实践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大部分中方教师缺乏海外学习经历,进行全英文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其二是大部分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然后进入到高校教学,没有足够的工程现场管理经验。针对此类情况,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两点建议措施,一方面在合作协议下,组织中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到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集中学习,在提高英语交流水平的同时学习英方院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项目跟踪学习。

五、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正日益成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热点内容。这一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保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到学生自身的就业前景,更是满足国家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7):5-7.

[2]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9(1):89-94.

[3]戴晓燕.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62-168.

[4]张灵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3):118-120.

第3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的支撑,该知识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实践能够深化理论的知识体系。[1]然而,从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以及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来看,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仍然是差强人意。从学校培养层面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足较为明显。笔者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入手,理清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及内在关系,剖析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参考建议。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构成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如表1所示[2]。第一类,实验类。随着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及项目群的普遍化,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计算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基本的程序开发、设计语言的掌握为后续工程管理专业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技能基础,使毕业生不仅是一个软件的操作工,更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发现软件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准确度。工程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的管理类人才,所以需要工程和管理两方面并重。工程材料实验是学生对工程有具体认识的第一步,是从纸上谈兵到身临其境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混凝土的基本构件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具体了解建筑的各部分构造、实现方式和具体作用,加之相应的力学受力实验分析,能够实现相关知识体系的整体贯穿。管理类知识体系的构建,其主要体现方式为各种相关模拟软件的实践,通过设定与实际运营公司相匹配的情景模式,组成管理团队,承担不同的角色,来完成设定的任务。通过模拟场景的训练,学习和处理工作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对策。第二类,实习类。认识实习是学生对本专业有感性认识的第一步,是体现专业差别的第一步。良好的认识实习有助于全面了解工程领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从不同层面认识本专业的领域范畴,提升对本专业的发展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课程实习是对课程内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课程设计有着同样的作用。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背景要求较高,而工程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操作实践性强,没有动手操作很难深入理解其工艺程序。比如工程测量中各种量测工具的使用、工程施工中脚手架的搭设方式等都需要通过课程实习来掌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深受重视的两类实习,其中生产实习是在已经学习过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后进行的,是对前期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全面的概括和进一步的深化。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的种类是多方面的,比如面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面向房地产市场的前期策划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招标与成本分析,面向咨询服务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咨询等。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及学生的自主意愿进行相应选择。毕业实习的分散性较大,往往结合学生的毕业走向而定,继续深造的可以选择研究类的实习项目,走向工作岗位的可以选择应用类的实习项目,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第三类,设计类。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体现对本门课程及前续相关课程的整体理解和分析,理论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分章节的,知识点是打乱的,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对该课程的整体把握程度,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体现相关知识的完整性。由于其任务量较大,涵盖内容较多,不能作为平时作业或者在课程考试中体现出其价值,需要课程设计环节加以强化。毕业设计是对本专业涵盖的所有知识的整体回顾,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一个完整搭建。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毕业设计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的选题要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突出自己的专业方向特长,并最好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教学体系,只有全面有效践行这一体系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3]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高校实验室教师岗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实验室岗位教师欠缺且层次不一。[4]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加之人员缺少导致工作量巨大,使实验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动力钻研实验原理、细化实验过程、改善实验条件。并且目前不少青年教师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但实践能力却由于缺少相应的训练而略显不足。这就导致一些实践性较强、形式较为复杂的实验课程难以深入展开,实验现象难以解释清楚,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以从实验中获益。另一方面,工程类实验往往为破坏性实验,比如混凝土梁的受压破坏实验,准备一组实验历时周期长,并且耗资巨大,一旦破坏,不能重复进行,而相应的实验经费有限,很难满足学生对实验量及实验精度的要求。还有一些实验需要借助模拟仿真软件来完成,但是购买软件的成本高昂,并且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支持和专业的人员维护,还要考虑软件升级、市场成熟度以及教师培训等后续工作,这对学校而言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配套体系的建立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此环节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二)实习类实践教学安全问题突出

工程管理专业的现场实习尤其是生产实习环节,需要在工地一线完成,而现实中的建设工地生产环境较差,危险较多。并且工地的安全生产守则也不准作业人员之外的人深入施工重地参观学习。[5]这些实际问题使企业不愿意安排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实习,或者只同意学生在工地参观学习,导致学习效果明显欠佳,施工的具体工艺无法进行操作演习。对于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去企业实践,除了安全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为学生的出行和培训支付一定的实践成本和管理费用,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讲课、培训等,而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无法支付太多的费用。在安全和资金的双重约束下,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来进行相关实习。

(三)设计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付出劳动较多,而工作量却无法量化计算。从联系实习单位到入驻企业实习,最后完成实习,进行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撰写,需要花费实习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些工作在工作量计算时却没有纳入相应的计算程序。实习工作量的制定往往是按照学生人数而定,最后成果的判定只是依托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指导实习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评价标准,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种情况同时导致了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足,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实习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形成实习的恶性循环。

三、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校相关资源建设

通过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实验室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学校实验资源建设。首先整合教师队伍,完善实验室教师岗位,做到专岗专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岗位培训。兴建各类型专业实验室,比如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施工工具模拟实验室。实验设施的完善可以使工程中难以具体操作完成的实验方案转移到实验室中完成,比如施工脚手架的搭设工艺,由于搭设时高空作业多,一般很难在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搭建施工器具实验室可以把脚手架搭设在室内供学生近距离参观模拟。对于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实验成本高的实验,比如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实验等,可以在实验室模拟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对学生的安全保证。购买专业软件实现与市场接轨。学校购买项目管理模拟软件、工程造价预算软件以及招投标模拟软件等,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培训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对专业软件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较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

(二)强化校企合作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改变实习方式,鼓励动态实习,达到强化校企合作的目的。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运作,既能为企业服务又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校内教师的参与还能起到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效果。变集中实习为分散实习,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6]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往往实习人员较少,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具体指导,有助于提升实习效果。改变集中时间实习为长期不断实习。教学计划安排的实习往往是集中两三周的时间进行,而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接触学习到较多施工工艺。如果频繁转换施工现场又容易走马观花,实习效果不佳。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长期对某一具体项目进行跟踪实习,能够完整学习具体建设项目的过程。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通过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激发学生实习兴趣,达到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目的。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应的工作量考核标准,改变以单纯的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效果的模式。对于学生,要求多项实习成果结合,利用多种手段完成实习。比如定期上交实习日志、实习现场照片采集、实习单位考评,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相关负责人联系回访,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工作。实习结束之后还要求学生对实习进行相应答辩,以评判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对实习工作提供实践教学教育基金,对实习优秀的学生颁发实践教学优秀专项奖励,以鼓励学生重视实习,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实习。[7]对于教师,把联系实习单位、指导实习进程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成果奖,对实习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并且还应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评价专业建设水平的一部分,设置精品实践教学实施体系,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沈勤,叶聚峰,张建明.加强工程管理知识教育的理论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2):82-84.

[2]曾德珩,杨宇,任宏.《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与制定[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15-20.

[3]雷晓莉,李书敏,杨立春.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4):86-87.

[4]温修春,侯佩欣,岳晴.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120-121.

[5]刘长华,李雅婷.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5(7):167-169.

[6]杨耀红,聂相田.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特色及发展策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6):126-129.

第4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工程管理BIM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融合

一、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目前的产业之中的主要力量,它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以及推动经济方面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我们国家从事这方面的人近年来越加增多,在2013年的不完全统计中,人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人,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其规模也在近年来不断增强与扩大。但是与此同时,所伴随着的相关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严峻的形式使得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了使社会以及经济发展进行良性的健康的进步,那么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对于整体的改进,重点需要做出改变的就是对于安全性能的相关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的负责人在建筑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功能、质量要求不断增加,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度增加,建筑物高度增加,以上的一系列因素都使得安全事故管理有待提高;2.由于存在相关人员在建设过程中,对于进度、质量和成本的过分关注,使得这三大管理目标成为了安全的绊脚石,从而对我们所需求的总体目标产生负面影响;3.管理的方式方法上的落后,使得这几种管理在BIM技术的应用上不够完善,而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效果。这项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社会发展稳步增长,因此使得建筑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选择更加大规模的大范围的建设,一些先进技术的结合与引进就显得十分重要。BIM技术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效果也是最为明显的。因此在这几年的时间里,BIM技术范围和应用不断扩大,对于复杂的工程也有了其用武之地,它在施工管理、安全管理、造价管理以及运维管理这四大管理层面所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可小觑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BIM技术的概述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它的中文意思是建筑信息的模型,也可以称作建筑数字的模型。目前,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以及建造中的具体信息都可以进行计算和应用,主要方法就是数字化的设计进行一种虚拟的建筑,从而可以从很多个方面来进行对于其各种性能的测量。它属于在事前进行的模拟与测试的技术,这种计算的优势和用途就是将建筑在未来的一些性能和实施过程会出现的问题模拟出来,从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浪费以及价值利用最大化。

三、BIM技术的优势

BIM技术的在建筑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施。在实施之前,我们可以进行BIM技术的运用,来加深对于建筑一些深入的理解。在进行BIM技术进行分析时,在这方面的投资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也是只有将这项技术重复利用,才能够计算出最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方案;(二)沟通。BIM技术在建立建筑的3D模型之后,往往会使得是否是该专业的人员,都可以进行更加容易的理解和研究。可以让各个步骤的相关人员进行方便的研讨以及沟通;(三)检查。BIM技术还可以在建筑进行建造之前,提前进行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设计解决的方案,大大减少了直接设计中的浪费以及不合理支出;(四)模拟。模拟建造建筑,可以使得真正的施工中的问题及时突现,及时解决。

四、BIM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一)建筑工程设计的智能化

以往的实践可以说明一切,在建筑中科学有效的利用BIM技术,既可以让真实作业时的弊端避免,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成果。一般我们可以通过BIM技术来进行三维设计,生产相应的的3D模型,并随着图形改变将具体的文字信息也进行改变。这项功能可以使得各个专业的相关人才进行协同合作,使得合作更加具有综合性。

(二)产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建筑项目管理当中,传统的纸媒是其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这种传统的方式十分容易出现有效信息断层的现象,各个产业系统间往往会出现“孤岛现象”,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抑制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以上两个问题都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该技术在建立统一的工程数据源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这使得各个部门不会是信息之间或者是人员之间出现不一致、不准确的情况,实现同步的交流。

(三)管理设计的可视化

BIM技术在对于虚拟的设计和建造、维护和管理方面有着极大结束语总的来说,在整个园林景观工程中,园林工程造价管理占据着的优势,其中可视化的4D效果可以说是其独特而具有创造性的优势,把曾经的施工进度与施工现场的3D模型相互连接,使其成为一体化的模型,信息将会变得更加立体。可以进行虚拟施工。

五、BIM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BIM技术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价值,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以下重点讨论其在造价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运维管理中的应用:

(一)BIM技术在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如今,BIM技术与造价管理的结合,使得造价相关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公用一个模型,让全部信息都充分

的体现出来,这样的技术

即能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也可以方便提取和处理。总而言之,BIM技术在于建筑项目当中的的造价管理相融合的过程当中,体现BIM技术在应用当中的新颖、时效的特点。(二)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安全是我们如今最为关心的一点,也是安全使得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加神圣的意义。安全之重可以说是十分需要不断加强的一点,该理念放在首位是我们在施工中可以长久进行的基础要求。在以往的实践中也可以证明,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进步的意义。

(三)BIM技术在运维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工程当中的运维管理,是在建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而将BIM技术融入到其中之后,我们可以重点改善在空间和资产、维护公共安全等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1.主导在提供具体信息与连接互联网接口的应用;2.运营阶段的技术,应该可以快速得知并指明故障发生位置的所在以及我们应该处理的方位,及时解决;3.对于建筑工程在经营上面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益处,并可以增加这方面的的商业与利用价值。

六、总结

从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涉及专业众多,程序较为复杂、综合的项目,我们在这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其复杂和难以调和的难度,BIM技术在这些应用中往往可以通过很有效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备受各个建筑管理人员所喜爱,笔者认为随着BIM技术在科技上进一步的完善,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是更为广阔的,也一定可以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逐步发挥更加具有独特优势的效应。

作者:白华南 单位:滨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曹兵.简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6,(04):84-85+92.

第5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 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 现场工程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现场工程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的管理,以达到良好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主要是通过对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管理,保障施工人员能按照企业施工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施工,强化其安全意识和自觉性。其次,要求施工工程的质量能达到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施工过程能按照相关准则进行,从而提高企业工程的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其能进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合理的利用一切资源、避免浪费,能再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过管理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目标。

2 施工现场工程管理现状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最近几年来,我国对施工现场工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了相关的对策,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修正,但是无论从技术、设备、安全材料管理等方面所实施的效果来看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就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2.1 现场施工技术有待提升

施工现场所需要管理的内容很多,施工人员所需要掌握的技术相对复杂,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优化程序需要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并且要求其能够掌握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从整体上强化施工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完善施工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施工相关负责人应密切关注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从整体上强化自身培训学习,从而提高技术学习和进步,不断的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技术能达到指标,从而强化工程的整体管理效益。

2.2 强化施工设备的力度

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就是机械设备,在最大程度上的利用设备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并且减少建设资源的闲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并且保障工程总体质量。但是,目前我国施工现场存在着对设备的使用效率并不高,故相关施工现场的负责人应该利用好机械设备,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保养问题,降低设备出现故障,从而提高部门的管理效率,达到提高机器合理使用的目的。

2.3 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存在安全问题

施工现场工程的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需要构建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小组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但是因为现场施工管理所处于的环境非常复杂,并且从客观角度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非常严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人的安全状况、施工现场的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并完善日常的安全管理。因此,在进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理念,进行施工和管理。

2.4 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材料管理问题是最为主要的问题,这是因为材料的造价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达60%―70%,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尤其是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人员的要求,从材料的品牌、规格进行合理的市场调查,最后在确定购买的厂家以及购买的数量,货比三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现场工程管理中应遵循的创新原则

3.1 确保各建设单位有效联系的原则

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通常情况下,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都是由多个建设单位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来完成的。而在合作期间,各参建的建设单位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如果对这些矛盾处理得不恰当或者不完善的话,势必会给建设工作造成一定的误差,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建设能够如期顺利地完成,工程的各项质量及工期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应该处理好各参建单位的关系,以避免各项冲突矛盾的发生。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对现场施工管理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创新,以确保各建设单位之间的有效联系。

3.2 科学地协调好与地方相统一的原则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各项问题进行恰当的论证分析与处理关乎到一个工程项目是否可行,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对整个项目有着不可忽视的连接作用,妥善地办理地方手续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更是关乎到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系统性的处理等等,这些都属于现场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施工管理过程中,除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诸多方面之外,还与地方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处理和协调好各施工环节彼此之间的关系,对提高施工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坚持实施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原则

实施有效的现场工程管理将对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很好地控制工程的质量,除了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及时乃至全面的了解之外,还应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坚持科学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创新管理。

4 现场工程管理的相关创新方案

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现场工程创新管理方案时,应当根据施工企业的真实情况与对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并依据相应的时代要求及创新原则来制定。

4.1 观念上的创新

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不断地创新,其关键就在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们的重视,加大经费的投入,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切实加强创新的意识; 并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注重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深刻认识到创新管理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 建筑施工的企业还应将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放到企业发展战略的最高度,并切实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4.2 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在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将项目作为合同签订之后,随之项目经理也会由此诞生,直至合同的终止而结束。这时,项目部会代表着建筑的施工企业,但它自身又不是企业,根本无法承担这一项明确而有界限的责任,所以在工程施工当中,项目部往往只会考虑其自身局部的利益,不能将其运作与企业的发展在真正意义上联系起来,从而给企业埋下了隐患; 项目经理又有着绝对的指挥权与决策权,对人、财、物也有着处置权,虽然受企业相关责任书的限制,但在实质上还是缺乏有效的制约; 建筑施工企业要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工程的施工,难以协调企业项目、职工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来予以解决的。所以,应当将建筑施工项目及其施工管理内容进行空间上、主体上的延伸,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行合约、获取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全过程出发,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来创新和建立健全项目部相关的组织机构,如设立项目部为企业的分公司等。

4.3 体制与管理上的创新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工程管理进行相关的机构创新之后,还需为这一机构进行体制与管理上的创新。项目仍是合同履约期为生命周期,但项目部不再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属于企业的子公司独立存在,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确立明确的有限责任制度。项目分公司应制定相关资产经营责任制,明确企业是其投资主体,做到产权清晰,并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新型的产权关系; 而作为经营所有者的企业应置身于控股公司的位置,利用自己股东的身份来行使职权,并同时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以此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门之间各自的职责; 其次,建立一项完善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利用这种方式使得项目部拥有一份界线清楚的财产,并使用这份界线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相应的法人责任,以此来确保项目部的独立法人地位; 最后,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受企业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由于项目部分公司是由企业出资兴建起来的,所以在各方面都应体现出企业控股公司的意愿,一方面是追求最大的利润,另一方面是尽量的回避市场的风险。追求最大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一种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能够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等的控制; 与此同时,还应避免因合同缺陷或是管理不善而带来的风险问题,使得项目部分公司受到一定的约束。

4.4 技术上的创新

对现场工程管理进行技术上的创新,其实质在于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创新的知识,采用新的生产及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产品技术上的含量、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占据有利市场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所采用的模式应当是从后往前做模式,即先依据市场的需要确定产品,再依据产品来确定相应的技术及工艺,最后确定所要采用的技术模式,究竟是自主开发、还是合作开发、亦或是引进的形式。只有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强有力的技术创新,才能确保现场工程管理的顺利施行,才能够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质量及进度的有效控制,才能最终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真正掌握工程管理的相关核心技术才能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还为其体制创新、结构或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它还是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

第6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字:工程管理;实践工作;建筑工程;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不同其他行业的企业管理,其他行业最重要的管理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而建筑业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机械台班、设备购置、施工材料等全面的管理。由于施工项目内容复杂,管理难度大,建筑工程的管理不只是项目负责人一个人的任务,需要调动整个全面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共同完成。

2工程管理应用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2.1工程管理应用的意义

(1)工程管理有利于工程进度的控制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无法在规定的工期内完工,对每个阶段的工程进度都非常的模糊,从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工程管理应用到施工过程当中,可以对工程建设进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期的通知,可以减少资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 工程管理的应用有利于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今年来我国建筑产品的数量不断的增加,这必然带来一定的质量问题。如果施工建设中缺乏工程管理的应用,就会出现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的现象,必然导致建筑产品质量低下,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将工程管理应用于建筑行业,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产品的质量问题,不仅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可以避免的返工、避免危险发生,从而节约成本,提高工程的信誉和长远利益。

2.2工程管理应用的重要性

(1) 工程管理能够影响建筑工程的最终效益

工程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可以解决工程建设中杂乱无章,缺乏秩序和要求的现象,从而避免了严重的浪费、严重的违规现象的发生。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只有将工程管理很好的应用在施工过程,才能保证最终效益的顺利实现。

(2)工程管理能够影响建筑企业的战略发展

企业若想长远发展就需要有规章制度来约束,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更是这样。建筑工程企业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其所涉及的管理内容复杂,管理的范围广阔,企业的规章制度在建筑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需要通过管理来将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来维护企业的名誉,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3、工程管理应用的影响要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建设企业工程管理的要素很多,但总结其关键要素大致分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和预算管理要素四个方面。

3.1质量管理

人们通常对于建筑产品最关注的是其质量,因此对于建设企业来说,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把握质量管理这一环,人们通过产品质量来判断建筑单位的水平。质量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前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对于建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在工程开工之前必须要和承建单位签订合同,使得承建单位明确交付产品的质量标准,建设企业通过该质量标准对承建单位进行监督,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监督承建单位的施工过程之前首先保证该建筑在设计是不出现漏洞和差错,在施工开始之后,建设企业负责使用材料的购买,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执行,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2)施工过程中要抓住施工重点。

建筑产品的建设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工序都暴漏在施工表面,有些部分是比较隐蔽的,施工完成后很难从外观去发现施工的好坏。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这些部分进行质量检测,这些部分容易发生质量问题,因此关键部位是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建筑单位要特别的关注

3.2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建设企业应用工程管理时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做好进度管理就要在工程开始之前,组织相关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技术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和制度制定工程进度计划,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建设企业在制定建筑工程进度计划时,不但要确保施工在规定的工期内完工,还要争取提前量。制定进度计划太制定一个质量较高的工程进度计划表,必要时要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计划,比如请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以便熟悉工程设计图纸,请施工人员以便搞清土建和安装工程需要的详细时间等。制定的计划部能单单是一个总的计划,还要细分到季度和月份,以便监督执行。

3.3.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是建筑及生产行业首要口号,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和注意的问题。安全问题是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的问题,在目前以人为本的环境下,建筑安全是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以防工作人员受到生命的威胁。企业在减少企业在安全问题的同时,实质上是降低赔偿概率,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利益。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首先组织专业的人员设计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必须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进行监督,严格保证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和执行。为确保安全制度的顺利实施,建设单位要和项目部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项目经理是安全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如果发生安全管理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另外,建筑企业要加强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主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打造安全生产。

3.4预算管理

建筑企业无论如何管理,最终要是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因此,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预算管理是企业编制预算、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加强预算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花费,对资金投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费用构成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等。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认真分析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在超支部分进行及时调整,对比分析超值原因,以便纠正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耳根据动态的建筑过程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成本最优化。

4.结语

上述因素致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这不代表企业只关心这四类因素。建筑工程的项目大、工作内容多、工作环境复杂,因此影响因素比较多,企业要善于分析其他因素,做到全面控制。建筑企业只有把握好项目工程的管理要素,充分应用工程管理加强建筑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就会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从工程建设领域的时代特征来看,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集中、科技换代、人才能力需求较高的现状。这就对工程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培养目标要逐步精准

工程管理专业设立时间不长,培养目标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一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阶段;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阶段。从当前的时代特征来看,新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包含前两个阶段,还要结合当前市场及行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精准定位,进而改进教学培养体系。

2.师资建设要紧跟发展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师资建设工作,这是专业属性对师资理论能力和实践认知的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师资如何在培养目标下进行系统的提升是很关键的一项工作。这就要培养单位及时更新师资建设机制,加强师资在理论和实践能力上的提高。

3.学生能力要创新务实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要兼顾创新能力和务实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要具备关注行业发展、跟踪专业前沿,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前沿发展趋势来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能力;务实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工程管理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专业软件、专业设备、专业外语、专业业务流程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与企业业务实务并轨。

4.教学体系要系统完善

无论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哪个培养方向,教学体系都要根据时展的特征进行系统化改进和完善。这包含对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教学与实验课程的搭配、案例建设、教学与实验内容更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等。

5.实践实验的应用导向

实践实验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两者有所区别但都重视实际动手动脑能力。面对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在两个环节上都要重视应用导向,以实际需求来更新实践实验体系的内涵,丰富实践实验体系的内容。这两个环节下一步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是三个:一是实践实验环节的设置要符合培养目标,并形成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二是内容上要实现与理论教学环节的匹配,实践实验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化通用案例的建设等;三是要与行业与企业的科研与实践需求紧密联系,动态跟踪,预判趋势,及时跟进。

二、工程管理实践实验教学体系

1.总体设计思路实践实验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对理论知识的实训验证,以及对行业、企业、市场发展及业务操作的认知和实践功能,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就业能力及深层次培养质量的保障。

2.实践环节的设计要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含各类实习、参观、调研等走入实践环境、提升专业素养的实践性内容。该环节的作用是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明确发展方向、熟悉实操流程、巩固专业知识、深化专业认知。这是消除专业陌生感、树立专业认同感的重要环节。

3.实验环节的设计要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环节,主要包含各类实验、实训、专业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等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可以开展的内容。该环节的作用是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素养。这是巩固专业基础、强化专业能力的必要环节。

三、实践实验教学体系中的若干重要工作

1.建筑市场发展与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只有扎实地做好对工程建设领域市场发展、企业运行、项目实施等各方面的实际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专业人才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工作,为高效的实践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提供可行性依据。

2.做好实践实验平台建设工作良好的实践实验体系需要稳定的师资、案例、软硬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支撑,一般可依托实践实验教学中心等类似实验部门开展好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实验平台建设工作。

3.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涉及专业面较广的专业,所以非常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各校、各专业方向都在专业建设上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优势资源,加强校际间在师资、数据、实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双方的共同进步。

4.持续进行资源建设工作典型、规范、稳定、系统的资源库是保障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内容;同时,资源信息的共享和系统性使用也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做好专业书籍、工程图纸、工程实例、项目案例、项目管理数据库等多个方面的建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5.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就决定了实践实验教学师资要满足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实践实验教学思维清晰、行业发展洞察力和创新性较强的要求。

四、总结

第8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优化

前言

工程管理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西方国家开始对工业工程教育进行评估,发现传统的工业工程教育只注重车间层次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其毕业生和工程师们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管理知识。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学会的调查,70%的工程师在40岁之后都要承担工程管理的工作。因此,产生了工程管理这个新的学科领域[1]。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专业整合了建筑工程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2]。据统计,截至2003年末,设置工程管理类专业本科层次的院校共有212所,其中可招收本科生的院校有143所。如何办好这一新专业,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摆在国内已设置该专业的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具体而又艰巨的任务。伴随着工程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在解决人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具有势不可挡的趋势,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工程管理实践,建立适应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3]。

1.加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必要性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育的思想,通过课堂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提高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是工程管理才人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也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树立职业意识的重要渠道。

工程管理的管理范围广,服务项目多元,要求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创造力。由于实践环节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在实践期间所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和场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有着课堂教学起不到的作用。学生可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践中,发现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存在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拾遗补缺,有针对性地实现自主学习。实践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镜子,通过实践能暴露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完善和优化,促进课堂教学。

从工程单位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9%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4]。用人单位在挑选学生时,不但要考察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其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的能力。实践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接轨,更能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2.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研究

2.1教学安排重理论、轻实践。

经调查统计,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国内大学教育与国外大学教育在理论教学环节上差距不大,但在实践环节上有较大差距,国外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40-50%,而我国大约只占30%[5]。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限制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教学组织松散与投入力度不足。

部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从政策导向上和考核机制上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进行鼓励和引导,影响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6]。缺乏科研水平高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专门的实践导师几乎没有[7],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缺乏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的重视与指导。

多数企业对学生实践并不欢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实践期间不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存在安全隐患,给企业增加了风险和管理负担。所以,一些实习环节只能是“走马观花”,对学生的具体实习过程和收获更缺乏恰当的标准和监控;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部分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或实习的时间不够,整个培养方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系统性研究;存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尽合理,影响教师指导实验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均不能从工作量上得到明显反映。总之,在教学组织安排与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上,均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3教学内容陈旧,综合实验项目匮乏。

专业实习与实践大多是由院系自己组织、教师安排,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与执行,教学效果不理想。目前,在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上,仍局限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访问参观、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传统教学模式,尚未采用仿真工程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项目管理模拟仿真、施工过程模拟仿真、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等。独立实践环节在整个培养方案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多为针对每门理论课程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类比例偏少。特别是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已经十分陈旧,没有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亟待创新和改革。

2.4客观科学的实践考核办法尚待完善。

考核是衡量实践效果的手段,以往的考核方式是实践结束后,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或总结、实践单位给学生的评语和实践答辩情况,按各项内容所占比例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从表面上看上述考核方式似乎很科学,但在教学中发现这种以提交实习观摩资料为主的考核方式,易出现抄袭或造假现象,对端正学生实践态度、提高学生实践主动性、增强任务压力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十分必要。

3.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实践教学问题很多,有来自学生主观的问题,也有教师、学校客观的问题,甚至有体制、政策乃至社会的问题,解决工程实践教学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做法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比如工程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实际法,工程管理4+1教学模式,工程全过程实践教育设计模式,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等做法均值得借鉴。笔者结合我校特点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工程实践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3.1践行实践教育理念,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单是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所以不能完全与传统的实践教学等同。针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优化。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求贴近工程实际,其内容主要来源于实际的工程。在实践技师的配备上以有工程经验的技师为主,并配备任课教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在毕业设计上放宽选题要求,学生可将实习过程中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辅导教师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在指导上采用专兼结合的“师工型、双师型”方式。在实践教育中,学生学习更为主动,学习方式更为灵活,思维训练更为开放,知识结构更加系统。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既能够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值得发扬,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理论学习,利用寒暑假深入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工程队、施工现场进行实践学习。我校秉承“工学并举”的办学理念,有百余年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工学交替”的教学方法与我们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模式更切合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不强。欧美发达国家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采用“本科教育培养工程师坯、继续工程教育培养成熟工程师”的模式,即大学本科毕业后,再接受短期的继续工程教育,经过继续工程教育可立即胜任实际工作。我国已认识到继续工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如工程管理专业本科4+1学制,学生毕业后首先接受1年的实践技能训练再上岗工作。虽然这种教育模式尚未在我校实施,但先进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

3.2学校应建立长效型、合作型的实习基地。

针对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加强实习资金的到位和妥善管理,保障资金的有效利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建立长期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一些工程管理企业建立固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挂牌成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利用自己的知识、研究资源优势服务于企业,利用企业的实务资源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的场地、环境及实践指导培训的事务性工作[8]。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全校师生、合作企业同心协力才能做好的系统工程。目前,校外公司企业与我校有实习基地协议单位136家,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企业,基地实践环境良好,设施完备,实践项目到位,实习效果明显。其次,建立形式多样的实习校内基地13处。包括土木工程学院在北辰校区开展的测量实习和驾驶实习,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在河北工业大学电工厂进行的电气装置制造与检测实践,等等。工程管理专业十分注意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每年的认识实习就是在我校新校区建设工地进行的,效果良好。再次,近年本科毕业设计有向指导老师科研项目靠拢的现象,依托科研题目建立的实习基地的做法也是我校一贯倡导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不少经验,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科研、甚至企业的利益均有不错的收获。本科学生跟随指导老师进行课题的研究,体验真正的科研过程,经历难得,意义更重大。

3.3加大实践教学政策支持,科学实践考核办法。

政策支持方面:在现行的考核机制上对教师的要求是完成额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仅限于课堂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的成果,教师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和完成科研工作中,对实习实践的过程和效果未能进行有效的动态和过程控制,出现实习实践流于形式,实习成果失真等现象。学校应在政策、制度制定上,完善约束、激励、考核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鼓励和督导。如增加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吸引科研水平高或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开展校际专业技能竞赛,学生的成果计入教师的科研工作量;鼓励对实践教学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

效果考核方面:建立灵活机动、客观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对实习结束后需提交的书面资料设计统一模板,细化提交内容,保证深度及完整性,降低对书面资料的考核计分权重,加大现场机构对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和对应的答辩考核权重,计分权重可达60%以上,并实行否决制,从而改变“生产实习=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作业”这种纸上谈兵的僵化考核模式。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验室建设。

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是当前工程企业的共识,实验课程应凸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紧密结合工程应用软件的实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熟悉和掌握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针对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不安全的问题,建立虚拟的实践环境是不错的选择。自1982年第一个基于PC的工程管理软件的出现,据统计至今,国内外正在使用的工程管理软件已有2000多种[9]。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模拟教学工程管理信息实验室建设。开设一些系统仿真等技术软件实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的模拟教学成为可能。与现场实习相比,模拟实习的优越性是在有限的时间和费用条件下,能够实践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验室工程管理软件大体分为应用软件和模拟软件两大类。应用软件专业性较强,同学一旦掌握了,进入企业很快就可以上手工作。市场上品牌名目繁多的工程量计算软件、计价软件,project2000等就属于这一类。模拟软件则更强调模拟工程实际过程,是学习型的软件。近年学院加大投入,引进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工程应用软件,加强综合试验室的建设。比如“广联达”工程造价管理系列软件,项目管理全套沙盘实践系统,上海普华科技Power系列项目管理软件等陆续登陆我院综合实验室,为学生有机会接受最优质的项目管理软件实践提供了可能。

结语

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实践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做好实践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笔者立足我校实践教学的实际,在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其他大学好的经验,提出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最终实现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志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22-24.

[2]吴耀兴,王泽林.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5):146-147.

[3]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07-108.

[4]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7,(3):641.

[5]李立,刘国繁,厉雅萍,孙胜粼,李淑敏.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3):85-87.

[6]刘玲.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45-46.

[7]王中,陈柏宇,杨学祥.把握就业市场脉搏培育综合能力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7,Vol.25:7-8.

第9篇:工程管理实践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 管理方法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16-01

目前软件工程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社会的方方面面更是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合理的管理模式是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前提。对软件工程的合理管理需要靠每个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

1 软件工程管理

软件工程管理的内容及过程都有着特殊性,为了确保软件工程管理能够取得成功,作为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自身的工作范围进行清楚的了解,其中包括:目标、工程量、资源、进度、以及风险等。对软件工程项目的管理应当在开发软件之前就着手,并且要将软件工程管理贯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之中,只有到软件工程的一切活动结束后,软件工程管理才可停止。PMI对很多重要理念都进行了定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了一个准则,该准则将软件工程管理定义成流程管理,它对整个软件管理过程进行了划分,分为五个阶段,其阶段顺序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1]。这种划分在任何软件工程项目中都适用,任何软件项目都由计划开始直到结束,一个项目规程要由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也都是项目中的必要阶段,项目从启动到结束称作项目的生命周期。在项目的五个阶段中,计划阶段是项目是否成功的基础,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取决于最初的计划,只有计划符合了需求,才能使客户满意。整个项目的过程结束后,还要做好收尾工作,一个项目结束后,要对项目进行总结,总结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得失,总结开发过程中获取的经验,将总结内容编写成文档,做好资料保管工作[2]。

2 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学科,目前软件工程管理还处于发展期,但其放在何处都会成为一个性质有效的管理。我国部分小型软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就必须要进行软件工程管理。不过对软件工程进行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面临以下问题。

缺乏系统的培训。现在我国的一些软件公司的实际情况都是任命专业能力过硬的人员为项目经理,而这些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人员通常没有过硬的软件工程管理功底,而企业没有系统的培训,导致了项目经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无法对整个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管理。

缺乏计划意识。项目经理对软件开发中计划的作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了开发项目没有一个合理的可行性计划,这样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因为人员因素或外界因素经常会导致计划好的事情被拖延,从而造成进度受到拖延[3]。

缺乏管理意识。因为在软件开发中,项目经理经常投入到技术工作之中,从而忽略了对软件工程的整体管理。这样经常会造成项目开发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的任务得不到适当的安排,造成计划不周,资源浪费等。项目经理没有将任务合理地分配到工作人员手中,造成许多任务都需要自己埋头苦干,没有精力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

风险管理中的问题。部分项目经理在管理中缺乏风险意识,很少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制定的风险管理也比较随意,没有真正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

软件工程复杂化。近年来软件项目规模不断增大,参与同一软件项目的人数也在急剧增加,同时软件工程管理的困难也变得更大,在软件工程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在增加,这些都增加了软件工程管理的难度[4]。

3 软件工程的管理方法

某软件公司针对软件工程管理制定了以下管理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们就几种管理方法加以介绍。

3.1 构建软件工程管理体系

构建合理的软件工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构建人才体系。在软件工程管理中,人才对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才是做好软件工程管理的前提。第二,为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中的积极性,确保项目中所有目标能够得到落实,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第三,在人才的管理中切记要以平等的态度进行管理,而不是控制[5]。

3.2 加强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

对于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和进度管理,我们也应当分为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第一,构建风险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软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第二,提高项目中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对风险有一清楚的认识,并且能够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针对风险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将风险报告提交给项目经理,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阻止风险出现,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6]。

3.3 加强对项目团队的管理

首先,应当增加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使整个团队中的人员都具有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对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地将责任分配到每个工作人员,保证工作开展后一切都能顺利地进行。最后,调动项目中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注重性,使团队中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提升团队工作能力,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做好软件工程管理工作。

3.4 对软件工程进行监督

软件工程监督是软件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方式,工程监督指的是对项目所自制定的目标进行实时监测,软件工程监督要贯穿整个项目,其目的在于对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规范。软件工程监督,可以使开发过程中的成本、进度、质量实现透明化。在对软件监督过程中软件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要对监督数据进行总结,并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将CMM标准应用于软件工程管理之中,CMM标准的引用可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中的成本以及风险,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软件质量,总之将CMM标准运用到软件工程管理之中,能够确保用户得到理想的软件产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在软件开发中又离不开软件工程管理。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软件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软件工程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我国的软件工程管理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相信通过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软件工程管理水平一定会站在世界的领先行列。

参考文献

[1] 任红建.基于过程的软件工程进度估算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1):138-140.

[2] 刘克青,廖建新,张俊光.软件工程策划中的工作量估算方法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10(27):90-92.

[3] 邓治文.基于需求分析的软件质量目标策划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10,6(1):187-188.

[4] 马丹.浅析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维护[J].中国科技信息,2013,8(1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