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商业化运营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化运营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化运营方式

第1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关键词:煤制油;商业模式;南非沙索公司;对比分析

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从30美元/桶急剧飙升到100美元/桶以上,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将煤制油项目提到了战略高度而被各国广泛关注。煤制油项目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正在经历从技术转化为大规模生产阶段。南非作为目前唯一成功运行C T L工厂的国家,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沙索2007年股价涨幅高达65%,年收益112亿美元,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当前各国兴起的煤制油项目能否获得同样的成功,这是所有项目负责人都不敢保证的事情。一方面,因为煤制油项目的产业特性决定了煤制油项目产业化风险太大,同时受到外部石油价格及内部煤炭价格的影响很深。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结构

商业模式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不过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蒂默斯(Timmers:1998,1999)在商业模式研究中,指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方面内容的复合概念,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商业活动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以及收入来源的描述。威尔和威泰尔(Weill & Vitale,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成为公司的客户、同盟者和供应商之间角色和关系。KMLab公司(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关于公司在市场中想要如何创造价值的一个描述,它包括公司的产品、服务、形象和营销等的综合,以及基础的人员组织和运营基础设施。

简单地说,在某种程度上,商业模式就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寻找到价值所在,然后将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原材料转换成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目前世界主要煤制油项目发展情况见下表,本研究我们根据煤制油产业参与者性质不同进行商业模式的分析。

二、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三种类型

煤制油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政府、科研院所、国有及民营企业。根据这些组织在煤制油商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性质不同,可以将商业化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种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商业化模式、研制企业主导商业化模式和企业主导的商业模式。需要说明的是随着产业发展各种模式之间也在发生变化,并非绝对不变的模式体系。

(1)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商业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商业模式是以政府或公共部门为煤制油商业化运行主体,各类研发、私人部门为辅助,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通过中央和地方直接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推动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项目建设、实施和发展。根据政府在商业化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可以将政府主导型划分为政府直接主导型和政府间接主导型。所谓政府直接主导型就是政府自己全部通过财政拨款进行投资,并指定政府的某些职能部门直接参与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类似于我国的中央直属企业。政府间接主导型模式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然后委托国有企业实施煤制油的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和管理。也就是政府对商业化运行提供部分资金,但是并不直接参与经营,即政府为所有者充当委托人角色,而国有企业为人,即具体经营管理者,类似于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

(2)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是指煤制油商业化的组织和管理由科研机构担任,在这种模式下由煤制油科研机构投资进行煤制油商业化运作,即将其技术直接进行产业化,向创新产业链下游移动。同样,根据研制型企业对煤制油商业化运作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又可分为研制企业直接主导型和委托―型。研制企业直接主导型模式是指煤制油技术开发企业通过组建煤制油企业自己来进行技术产业化,而委托―型则通过科研企业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煤制油的商业化运行。目前,国内的研究企业一般还不具备直接投资煤制油项目的能力,大多采取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煤制油项目的建设。

(3)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实际上是技术购买型的,这些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并不研发煤制油技术,其煤制油技术主要是通过购买自煤制油技术研发企业。这类企业从项目申报、审批到投资运营,都由企业自身独自操办,并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办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此外,在投资商也有是采用多元投资方式吸收其他资金进入,在煤制油的组织管理方式上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煤制油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技术引进起协调作用,另外,制定相关的产业规划和产品标准。目前国内参与这种商业模式的主要有潞安矿业集团、徐州矿业集团等国有企业的煤制油项目。此外,浙江、广东等地的某些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煤制油项目。

三、不同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分析

1.煤制油商业化特点分析

概括起来煤制油商业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受国际油价波动大。煤制油商业化将直接受国际油价的影响,油价在45美元/桶就可保本运营,国际油价高升,已经间断性地突破140美元,因此,目前煤制油技术商业化具有广阔的利润空间。第二,商业化规模效益显著,投资巨大。研究表明煤制油项目至少年产规模要达到100万吨油品才能有效益,而这个规模投资需100个亿以上。第三,技术风险大。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都有风险。第四,对资源和设备依赖性强。煤制油项目需要大量的优质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作保证,在设备上需要超大型特殊装置,并对设备质量安全提出很高要求。第五,煤制油项目商业化参与主体多。煤制油项目实施需要煤制油研发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公共部门、煤炭企业、技术设备企业和电力公司、石油公司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推进煤制油商品化。

2.煤制油商业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1)政府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从政府主导型的优点来看,第一,在商业化初期,由于煤制油项目的技术并不成熟,同时,投资巨大,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对于产业化的前景并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型可以发挥政府资金优势和协调能力优势,担负煤制油项目的组织运营,这样可以促进煤制油商业化运行的实施和快速发展,最终形成煤制油产业发展。第二,在煤制油商业化运行期间,由于煤制油的中试环节复杂,成本较高,如果没有政府财力支持,那么企业要克服较长时间的中试,试生产过程是很困难的。第三,由于煤制油项目的风险太大,投资

收益周期长,这样导致企业投资经济激励受到制约,投资不足,所以,这时采用政府主导型可以起到资金示范作用和杠杆作用,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煤制油商业化中来。从政府主导型的缺点来看,巨额的财政资金投入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使得政府的融资压力增大,同时,政府参与会伴随运行效率的低下,相比市场而言这种弊端先天注定的。另外,由于政府投资,收益归属政府所有,不利于商业化运行成果快速市场化。

(2)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研制型企业的优点在于:第一,研制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科技人员优势担当煤制油商业化的责任者,保证商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并能够根据项目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第二,拓宽了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压力,成熟技术往往可以直接转化成资本,即技术入股。第三,在煤制油项目运营过程中,各种设备仪器的维修工作能够及时跟上,保障项目稳定运转。研制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的缺点是,一方面,很难保证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结合。发展煤制油从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需要,尤其在一些特定政治背景下,这种需要具有长期意义,但是研制型企业可能因为投资周期长,资金额大,收益不明朗而降低商业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化后煤制油企业的运营更多体现一种商业行为,而研究机构未必能够提供这种运营的人才需求,另外,科研机构的资金有限,筹资能力也常不高,所以不一定能够保障煤制油商业化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需求和持续不断投入。

(3)企业主导型商业化模式的优缺点。技术购买企业主导煤制油商业化的优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融资优势。第二,通过企业的规范化经营可以提高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成本控制、人员管理和信息获取等方面可以发挥现代企业的独特优势。第三,由企业来处理政府、科研结构、高等学校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可以将这种协调关系建立在利益同盟基础上,使得关系更加牢固。尤其是商业化之后的产业化发展更能展示私人企业主导模式的优势。企业主导型的缺点在于,煤制油项目商业化过程中增加了对技术和政策的依赖性,从而增加了项目风险,尤其是商业化初期。另外,企业主导型商业模式还可能因为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陷入僵局,尤其在初期更是如此。

3.煤制油商业模式的适用条件比较分析

政府主导型模式适用于煤制油商业化初期,规模较小阶段,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协调沟通能力,推动煤制油项目快速实现商业化发展。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适合于企业研究能力强,技术发育充分,商业化过程中对技术依赖的初期阶段,或者急需提升煤制油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期间,另外,也可以适用于具有长期规划的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企业主导型模式则适用于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并具有较为充足的煤炭、水资源优势的企业,或者具有一定运营能力经营的公司,在煤制油商业化后期比较适合于采用这种模式,提高煤制油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及产业效率,尤其在政府财力不强,市场发育完善,融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更适合。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和适用环境,应该结合各国经济发展阶段、整体生态环境、技术进步状况以及资源情况等灵活应用,也可以在商业化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商业化模式。

四、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的实践和对我国的启示

1.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实践

南非煤制油商业化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之前的政府规划制定阶段,第二阶段是1950―1978年,在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属于政府主导,197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在这阶段主要由煤制油企业主导。

(1)第一阶段,筹备规划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非经济主要依赖进口,后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严重的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南非放弃自由的贸易政策,实施关税保护,促进国内工业产业发展。1946年C T L通过南非政府融资论证,一年后液体燃料和石油法案通过,随即成立液体燃料委员会,规划煤制油项目的发展。A n g l o-Va a l在1949年获得南非政府许可开始进行煤制油项目,拟投资1300万英镑,先开发一个新的煤矿,以确保稳定的供应。

(2)政府主导阶段。1950年初,A n g l o-Va a l公司由于前期投入太大陷入资金困境,这时政府开始进入,成立南非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到了1964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南非的种族隔离主义遭到了国际反对,石油出产国对南非开始实行石油禁运,科威特取消了所有南非出口计划,1974―1978年的石油危机进一步促进了沙索公司的事业发展,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性得以进一步体现,比如在1979年末期,沙索公司生产的油品为30英镑每桶,而同期世界价格为40英镑每桶。这种经济性的显现也刺激了南非加大对煤制油项目的投入,1976南非在S e c u n d a建立了沙索Ⅱ项目,1980年在同一地区又新建了沙索Ⅲ,使用技术同样采用了费-托方法。

(3)煤制油企业主导阶段。经过近30年的努力,南非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果初见端倪,在这种情况下,南非政府认识到只有将煤制油项目社会化,采用遵照国际惯例的企业经营模式才可能更好地推动煤制油产业发展,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经过这一股权结构的调整,公司走向企业化经营的道路,并在以后发展中显示了威力。1984年起,沙索三个工厂一起投产,日产量为11.2万桶石油,几乎能够满足南非当时能源需求的一半。

2.南非煤制油商业模式对我国煤制油商业模式选择的启示

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南非在能源结构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比南非煤制油商业化的模式和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这种启示将为发展中的煤制油项目商业化提供有益借鉴。

(1)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周期较长,在南非从提出煤制油规划到20世纪80年展壮大花了近50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必须由政府主导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帮助。前期的政府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2)煤制油产业发展可以吸收社会多方力量参与,不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各类投资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及金融保险公司进入是加快商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3)煤制油商业化的不同阶段必须辅以不同的商业化模式,初期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后期以私人部门主导为主。科研主导型在充分的资金和经营人才支持下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化模式。

(4)煤制油项目不单纯产出油品,更重要的是不断扩大产品范围,向石油下游产品衍生,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完善增强煤制油的抗风险性。

(5)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有一个统筹规划和产业布局,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遍地开花,煤制油对资源的依赖性强,必须在结合资源状况条件下,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市场进入严格控制。

(6)南非的煤制油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了德国的技术和国际资金,同时也广泛接纳上游煤炭企业及石油企业为合作伙伴,这样可以保障产业供应稳定,产品多样,增加效 益。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关键词: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商业化;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和利润空间减少,“开源节流”促使企业开始进入传统上不愿涉足的公共产品供给领域,这导致公益组织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社会事务的增加使得政府财政吃紧,为了降低行政成本,政府大幅减少对公益组织的投入,使得公益组织的经费来源开始吃紧;[1]政府选择公益组织进行服务外包时,对公益组织提出了严格要求,使得公益组织面临较大压力。于是,公益组织主动或被迫采取来自营利组织的成功管理方式,“商业化”开始成为公益组织拓宽经济来源和提高组织效率的手段之一。[2]

一、我国公益项目现状及问题

我国大多数公益组织的现有运营模式不清晰,发展模式不完善,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运营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创新优化和升级发展。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一些公益组织创新性地引入了商业化运营模式,显示出强有力的优势,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但长期以来,公益项目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内的基金会,实施目的主要是通过项目方式向公众募款,同时解决社会问题。由于现有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公益,项目只进行内部监督与控制,缺乏现代项目运营与资金管理及“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监督体系。

二、以项目“赶碳号”为例,研究商业化模式发展现状及意义

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以创意公益、时尚公益为主旨,积极推动民间公益项目的发展和宣传,并为众多公益组织和企业提供志愿者支持,培训和服务。“赶碳号”项目是将商业模式引入公益事业的一个代表。该组织已成功将公益项目与低碳环保相结合,通过一系列丰富有趣的益智活动宣传低碳,开展公益活动。项目倡导“将低碳理念融入轻松有趣的桌游和网络漫画中,使得受众在看动漫、玩桌游的乐趣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低碳生活理念的影响,进而努力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的理念,以时下热门的桌游为形式,将公益活动做成可复制的产品,并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向公众收取费用。

三、公益组织如何引入商业发展模式

1.运营模式

(1)企业化管理

狄兹(J. Gregory Dees)指出:社会企业并非单纯为财政目标而存在,而是一种多元混合的综合体,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企业光谱”概念,从主要动机、方法和目标以及主要利害关系人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企业与传统的公益组织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他的社会企业光谱中,社会企业是处于纯慈善(公益组织)与纯营利(私人企业)之间的连续体,此种概念也揭示出公益组织商业化或市场化是其转变为社会企业的途径。[4]

社会企业本身是公益组织,是通过运用企业的运营方式实现公益目标和使命。社会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它以社会使命为导向,运用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和规则,强调受益群体的有效参与,既解决了受益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也解决了社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难题:被动地接受输血变为主动地造血。但公益机构要想通过社会企业的方式完成这个过程转换,就必须提升组织的综合能力,学习企业的运行与管理,创建高效的、专业的团队,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实现组织的公益目标。

(2)低廉的有偿公益服务

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开始推行公益服务的收费。收费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它有利于扩大组织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它使受益人感觉自己在“购买”服务,从而有助于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在收费很低的情况下,这种心理作用也很明显;再者就是通过收费可以有效杜绝搭便车现象,有效防止受益人产生依赖心理。

(3)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作为购买者,公益组织作为服务提供者,政府通过合同外包的形式,广泛采用招投标机制,公益组织与企业平等参与竞标, 政府根据竞标结果委托任务,中标方按照合同规定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标准,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政府并不需要指定某类服务非得公益组织才能投标, 营利性公司也可以参与, 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竞争机制的形成,对于公益组织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4)与企业合作

声誉是企业的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非常重视这一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热心于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提高声誉, 公益组织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好的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载体,而公益组织通过与企业合作, 可以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经费和捐赠,进而取得双赢的效果。同时,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合作从商业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创造性地移植理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

第3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5月16日,借着新浪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的机会,新浪总裁曹国伟首次具体谈到了新浪微博的商业化进程。据他介绍,新浪微博将在今年加速商业化进程,并首次明确将采用展示广告系统、游戏平台收费,以及企业版微博等货币化手段。曹国伟认为,新浪微博的主要盈利模式将会是平台广告和一部分数码产品的销售分成。新浪预计,今年将在微博投入1.64亿美元。

在用户增长的同时,新浪为微博业务的投入也在增加。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增长至3.24亿,同期,新浪的运营开支为6410万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500万美元。新浪表示,开支增长大部分与新浪微博业务有关,主要增加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以及营销。

自曹国伟将微博业务视为新浪的二次创业后,其商业化进程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分析认为,从成熟的广告模式起步是微博实现盈利的最稳妥的方式,这也已经在微博鼻祖Twitter和SNS社交网站大佬Facebook上有了成功的范例。而为了微博商业化提速,新浪方面也透露,它正在建立与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微博信用系统、微博支付系统、微博数据挖掘系统等。

从去年开始,新浪微博的社交味越来越浓,无论是上线及时通讯功能,还是微群和在线相册等功能,都表明新浪微博试图从中国的Twitter模式转向兼容的Facebook社交模式。有观点指出,从广告收入上看,基于社交关系与用户兴趣图谱的推荐引擎的广告模式应更具有针对性;从国外看,Facebook的广告收入也远远超出Twitter。

专注于微博营销的锐意博通公司总经理彭雪松指出,企业用户是新浪微博商业化的重要支撑。由于互联网的逻辑在于规模制胜,在拥有了用户基础与企业客户规模后,微博将自然在此基础上收获盈利。

据本刊记者了解,由于新浪微博还没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其微博业务主要靠新浪门户的广告收入支撑。

然而,从近日国内四大门户——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相继公布的今年Q1财报来看,它们的网络广告投放再次呈现进一步萎缩趋势,新浪方面更是出现亏损。而作为微博领域里的两大巨头,新浪与腾讯都面临着持续增加的微博运营成本问题。

微博何时能实现盈利,如何平衡门户网站广告与微博广告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运营商与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事情。

主推社交化广告

按照曹国伟的想法,微博商业化主要体现为网络广告,而艾瑞资深分析师由天宇表示,微博商业化,必须将其当成一个社交平台去寻找广告模式。

根据国外知名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预测,全球的社交网络广告将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Facebook在今年的广告收入有望达到50亿美元。同时,国外有分析指出,Facebook基于真实的社交关系,比Twitter的信息流广告相对收入更多。此前,Twitter通过与亚马逊等网站进行广告合作分成,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切都让微博商业化看到了希望。

在微博急需向商业化提速的前提下,受到Facebook的启发,新浪微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将产品与业务方向定位为两大图谱——社交图谱与兴趣图谱。

一年前,曹国伟就在考虑微博可能存在的六大商业模式: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限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随着新浪微博在去年下半年改版以后,即时通讯、微群、相册等社交功能的陆续上线,以及搭建微博支付体系、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都表现出曹国伟试图让新浪微博在维护用户之间的双向关系时找到着力点。而另一微博巨头腾讯在去年就就提出过要“整合社会化媒体与社交网络资源”,将微博打造成一个社会化营销的平台。

但在不久前,通用公司宣布取消在Facebook上1000万美元的广告投放也引来业界关注。有业内人士与广告主分析,网络社交媒体“大包围式”的投放缺乏量化效果,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络营销缺乏传统媒体的“精准度”。国外互联网营销软件公司Word Stream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通过对比Facebook与谷歌的在线广告,前者的点击率只有0.05%,远低于后者的0.4%。报告称,这些社交平台的广告欠缺用户定向性与吸引人的广告模式。

这个分析结果给寄希望于广告模式的微博商业化提了个醒:用户点击率将最终决定客户是否决定投放广告,而作为社交平台来寻找有效的广告模式,微博必须在锁定目标受众的精确性,以及用户是否更倾向在进行网络社交时点击广告等提出更有力的、令人信服的证明。

商业化核心何在

锐意博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雪松认为,微博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互联网营销的门槛,也有助于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微博营销。此外,另有分析指出,企业微博的运营将是能否成功实现微博商业化的关键之一。现在,微博该考虑如何利用手上的企业资源为自己牟利。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有13万余企业入驻新浪微博,包括联想、戴尔、三星、宝洁等世界著名公司;而腾讯微博的入驻企业微博官方账号也接近3万个。

在今年3月,新浪微博开始了企业版微博的优化。通过使企业微博页面更加个性化、增加数据分析服务、允许企业可以基于微博运营需求开发相关运用等手段,新浪微博试图将企业微博在数据分析与管理方面更具有针对性与自主性。艾瑞咨询分析认为,随着企业微博功能的拓展与完善,微博运营商有可能开始付费的增值服务,这将是微博商业化进程中“最直接快速的变现渠道”。

去年4月,一份有关新浪微博广告报价单在网上流传。其中显示,在电脑PC端新浪微博“我的首页”、登录页面、推荐话题、手机客户端等的广告位置都有明确的广告报价。在比较流行的“推荐话题”位置,新浪微博以每天轮播四次的方案以20万元起售,而新浪微访谈两次的报价则为15万元。报价单披露后,有网友为新浪算账:如果新浪能按照刊例价将广告悉数卖出,那么新浪微博每月的收入将可达到1.7亿元,成为一笔巨大的收入。

新浪销售策略中心总监艾勇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微博广告对企业的吸引力,在于其可以通过社交兴趣图谱,将广告内容更为精准地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目标人群,是一种基于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通过关系链传播的精准社交广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姜旭平也指出,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大大强化了消费者的作用,当代营销传播的四大支柱:趣味、价值、创新、互动,作为社交平台,微博很好地体现以上方面。微博能否整合背后的企业资源,将成为其能否实现盈利的关键点之一。

而另一观点认为,微博商业化必须依靠技术核心。互联网观察人士鲁振旺就向本刊记者指出,微博商业化要比Facebook等社交平台的难度大,它必须依靠微博的精准用户数据体系,依靠开发应用发力。

据了解,腾讯近年加大了开放平台的力度,新浪则除了将广告作为商业化的重头戏,也将于近期推出商业开放平台,创建利益分享机制。

微博商业化之路一直不平坦。一年前,新浪微博透露了其可能存在的六大商业模式,但至今进展不明显。在社交游戏方面,由于腾讯拥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以及完善的Q币、财付通等系统,其实力毋庸置疑;而新浪微博在去年第三季度已经推出了微博游戏平台,但至今用户的环比增长仍不显著。而在电子商务方面,腾讯微博的“微卖场”、新浪微博此前也开始联合京东、凡客等电商网站合作微购物等都在帮助电商企业进行微博营销。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认为,如此的微博营销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当前,如何整合网站资源是几大微博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4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商业运作过程中,第一关键要素就是店址选择问题。对此,沃尔玛、肯德基等享誉全球的连锁巨头们用其多年的发展经验无数次地证明它的正确性。商业是聚集人气、交流信息、达成交易的活动总称,而这样一切活动的背后都是需要“人”作为推动者和执行者,如何选择能够聚集最佳人气的店址就是商业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商业化”运作经验缺乏的制造企业来说,店址的选址就更加得重要了。

二、商品管理

商品管理是店面运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保证商品在店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科学性和完整性,以实现销量最大化。

三、价格管理

制造企业在商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专卖价格体系和原有经销价格体系的协调管理将会是制造企业店面运营面临的挑战之一。二者之间既面临重合性,又需要具有特殊性以突出专卖网络的价值。

四、物流配送

高效、科学的物流配送体系是连锁商业成功的基本保障,世界第一的商业帝国沃尔玛连续多年来雄踞世界500强企业之首而不倒,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其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对于初涉商业领域的制造企业来说,其物流配送体系并不要求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但必须满足两个基本的目的:其一,专卖商业网络的正常供给;其二,与原有配送体系的协调。

五、导购管理

导购是企业和顾客之间的纽带,是制造企业直接面对顾客的形象代表,他们通过诠释顾客利益,解决顾客疑虑,成功引导销售实现。一批高素质的导购员是店面运营实现持续盈利的关键,但导购学本身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一批高素质的导购员更是难求。为此,店面运营导购管理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导购人员的选拔,培养和科学使用;二是做到导购技巧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六、促销管理

促销是指制造企业通过利用媒体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方式而进行的阶段性造势,并刺激销量、塑造品牌的活动方式。而对这些活动方式的管理就称为促销管理。其主要包括企业层面和店面层面的促销管理,本文在此主要是针对制造企业店面运营的促销管理而言,它对单个店面运营有着聚集人气,吸引人流、增加销量、对抗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价值。

第5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近年来,农民工工伤事故频发,其工伤保险问题受到各方关注。从覆盖范围、行业分布情况、农民工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较低,亟待提高[1]。鉴于此,本文拟从商业化角度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效率的提高进行探索,以期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一、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

工伤保险的行政管理机构、业务经办机构、工伤认定机构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是我国处理工伤保险事务的四个主要机构。工伤保险行政管理机构包含国家、省和市三个层级:国家层级是国家人社部,负责制定工伤保险的宏观政策,如行业风险等级的划分,保险补偿比例的确定等;省层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所辖区域内工伤保险的操作细则;市层级是统筹区域人民政府,确定符合本辖区实际的具体标准,如一次性的工伤死亡补助标准等。工伤保险业务经办机构是隶属于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非营利性机构,承担工商保险具体业务的办理,如保险费征收、保险登记、保险基金支出管理与核定、保险调查统计与政策咨询服务等。工伤认定机构是参保地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受理劳动者的工伤认定申请,根据认定的需要,在用人单位、医疗机构、工会和职工等方面的协助下对事故伤害予以调查核实并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包括省、市两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从构成和职责角度看,它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范畴,但业务上隶属于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因而具有公共管理机构的属性。各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一般由相应级别的政府劳动保障、医疗卫生、人事部门,以及工会组织和雇主等方面的代表组成。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见图1[2]。

如图1所示,政府主导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国家社保事业管理中心隶属于国家人社部,各地社保业务办理机构隶属于相应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既是工伤保险的经办机构,也是工伤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从社保基金运作模式来看,政府通过设立社保基金财政专户,指定将工伤保险基金存入该户,专用于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和其他费用的开支。这样,政府部门实际承担着各类社保业务的运作,部分地区还通过税务部门征收工伤保险费,强化了政府对工伤保险事务的行政主导。在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中,保险政策的制定权、管理权、业务办理权、工伤认定和监督权等,皆在政府行政部门,所以,这种官设、官管、官办、官督型体制是典型的中国公共管理制度模式。

应永胜,等: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商业化模式探析

二、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比较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有两种,即管办一体公共管理模式和管办分离商业化模式,其中管办分离商业化模式是工伤保险业务由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政府部门监管的商业化模式。学界普遍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该模式会造成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等问题,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一是限制保险的覆盖范围,二是实施强制保险,以防止低风险者退出保险。实施强制工伤保险并非表示工伤保险需由政府提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定工伤补偿义务后采取商业化运营模式。本文以美国新罕布尔什州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见图2[3])为例,对公共、商业两种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在美国,当雇员发生工伤事故时,应将雇员伤害情况先行告知雇主随即寻求医疗救助,其费用由雇主预先支付。雇员或其人需填写表格,报请工伤补偿委员会以申请工伤保险;雇主通知保险公司雇员发生工伤事故的概况,保险公司对事故情况核查清楚后,确定处理意见,承担相应责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伤保险补偿的支付。若保险公司对雇员的工伤补偿申请持不同意见,工伤补偿委员会可将来自医生(或医院)、雇员和雇主的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后举行听证会,以确定该申请是否具有合理性。听证会一般由工伤补偿委员会主持召开,如有必要,还可邀请仲裁人或法官参加听证,委员会与法官会协商一致确定是否同意补偿申请,若雇员或雇主对工伤补偿委员会的认定结果存有异议,可申请行政复议。

从美国新罕布尔什州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模式可知,政府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保费征缴等具体业务,而主要是负责监管相关主体是否按法律规定办事,收集工伤保险数据及评估该制度运行情况,调查和裁决争议索赔案件,管理劳工医疗康复和职业技能恢复,以及监管保险机构费率确定等事项。可见,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模式与公共管理模式存在重大不同(见表1)。

由表1可知,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模式和公共管理模式各有优劣。公共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工伤预防的作用,工伤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有保障,其劣势在于雇主的选择空间有限,工伤保险基金收益率相对较低。商业化模式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可为雇员和雇主提供更优的服务,针对雇主的要求提供服务和风险分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雇主和雇员的需要,同时保险公司间的竞争能使工伤保险费降到最低,但该模式轻工伤预防,重事后补偿。

除此之外,商业化模式下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可促使雇主和雇员有更多的选择,但根据“经济人”假设,雇主给雇员的选择更倾向于公司而非雇员。故而,在该模式下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确保保险运营商采取恰当行为,尽可能减少其过度下压补偿支付等有限理性行为。

三、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运行模式可行性分析

我国实行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运行模式,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来讲,都具有可行性。

1.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汪翔等[4]将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且享用效果与供给成本不随享用人数变化、对其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其他人消费等量减少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在公共管理模式下,凡符合条件者皆可参加政府提供的工伤保险,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从该角度看,工伤保险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但工伤保险并非纯粹的公共产品,某一工伤者享受的保险补偿增加将导致其他工伤者享受的工伤保险补偿减少,同时也可能导致雇主工伤保险费缴纳的增加。所以,公共管理模式下的工伤保险不是单纯的公共产品,宜由保险公司进行商业化运营,而不必由政府机构垄断。

2.提高保险基金报酬率的需要

为保障工伤保险基金能满足工伤保险运营的需要,工伤保险基金往往是由政府部门委托专门机构直接管理,设专项存储账户,专款专用。社会保险基金可用于购买特定的(国家政策或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使社会保险机构能在一定时期获得适当的预期收益。但该投资收益并不归属管理机构,所以管理机构投资管理保险基金的积极性并未被有效调动,以致工伤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连年降低。据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6月30日报道,截至2013年末,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12 415.64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685.87亿元,基金投资收益率为6.2%,较2012年的7.01%下滑081个百分点[5]。若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工伤保险,由于工伤保险基金的投资报酬率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保险公司将视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为重中之重,从而可提高保险基金的报酬率。

3.调动参保积极性的需要

商业化模式下由保险公司运营工伤保险,为了吸引更多的雇主和雇员选择参保,会设定更多灵活的选择。商业保险公司会依据市场规则、在法律规定的费率范围内设定工伤保险费率层次,雇主可根据公司的风险状况和保险公司工伤保险的经营状况、保险费率高低,以及工伤保险基金的投资报酬率等因素,自主为雇员选择保险公司,从而提高参保积极性。

4.节约制度成本的需要

在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运作模式下,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商业保险公司会利用在账户和基金管理、理赔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从而节约制度成本。

四、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运作模式实践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试行的综合社会保险就是农民工工伤保险商业化模式的实践尝试,它是把农民工迫切需要的工伤、医疗、养老等保险予以综合,实行统一管理、合并缴费的保险模式。例如,上海市、成都市分别于2002年9月和2003年3月推出了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上海市与成都市综合社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皆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上海市施工企业工伤保险由太平洋保险公司运营,非施工企业工伤保险由平安保险公司运营;成都市的工伤保险由太平洋保险公司运营。这样,社保机构就可通过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团体险,运用再保险的方式,将工伤保险运营权转交给商保公司,同时也将风险转嫁给商保公司;而商保公司则可从保费与工伤保险理赔服务价差中获取利润。

上海市和成都市实施的综合社会保险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做法有所不同。其一,参保主体规定不同。上海市综合社会保险覆盖的是非上海市户籍的常住外来从业人员,除农民工外,也涵盖了非上海市城镇户籍在上海就业的各类人员;成都市综合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仅是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主要针对的是农民工群体。其二,缴费比例不同。上海市综合社会保险费用完全由雇主承担,雇员无需缴纳保险费用,缴费基数根据上一年度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6]。成都市综合社会保险费用由雇主和农民工共同缴纳(除建筑行业外),按缴费基数的20%缴纳,用人单位和个人分别承担14.5%和55%,无工作单位者综合保险费用由本人全额负担,缴费基数分为三个档次:按上一年度成都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80%、100%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缴费基数,由用人单位确定档次缴费[7]。其三,待遇支付不同。上海市的工伤补偿金额要远高于成都市。

从上海与成都两市的综合社会保险制度实施情况看,该制度运行有效,组织保障有序,参保人数逐年增加(见图3[8-10]),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运行模式呈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其一,降低经营风险。商业保险公司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社保机构把工伤保险整体向商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可将工伤风险间接转移给承保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充分运用人员、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能实现工伤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降低经营风险。其二,节约管理成本。商业保险公司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在工伤保险运营中必定会最大限度节约运营成本,如精简岗位人员设置,减少人力支出,简化工伤保险申请、理赔等环节,以节约运行成本等。其三,发展工伤保险。我国商业保险公司运行高效,网点密集,资金转移便捷,理赔队伍专业,还具有全国统一的安全网络系统,能向农民工提供专业化程度高的工伤保险服务。通过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工伤保险,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社保机构可以在充分比较基础上,选择运行成本最低、服务最优质的商业保险公司,促进工伤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图32004―2013年参加综合社会保险

人数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上海和成都两市的工伤保险制度商业化运作模式各具优势,但由于运作时间短、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其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商业保险公司的选择方式、商业保险公司费率的确定方法、双方保费确定方式、基金的开支渠道等信息并未公开,从而使保险基金透明度的提高和安全使用成为成都和上海两市综合社会保险面临的重大课题。从两地的实际运作情况看,在选择确定商业保险公司时并未引入竞争机制,“一家独大”无法最大限度降低保费,管理上也易出现漏洞,这些都有待改进、完善。

五、农民工工伤保险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制度保障

从上海市和成都市工伤保险商业化运作实践可知,为规避商业保险公司因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而损害农民工的保障权益,需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准入制度

农民工工伤保险商业化运作模式是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具体运作保险工作,故对商业保险公司选择的适当与否对工伤保险的运作至关重要。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确保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的安全,政府部门应对工伤保险实施严格的管制,如建立商业保险公司准入制度,明确准入资格条件等,唯具备条件者,才有资质参与工伤保险的运营。

2.健全监控制度

健全监控管理制度,对承保工伤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实行严格的监管,是保障工伤保险正常运转和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基础。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监控,应包括对商业保险公司的准入资格监控、信息披露监控、运行过程监控和工伤理赔监控等,从而确保所选择的承保工伤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符合相应条件,确保其所披露信息的内容真实可靠,确保工伤保险的有效运转,确保工伤者能按照法律规定的理赔标准及时足额领取工伤补偿金。

3.引入招投标方式

为正确选择商业保险公司,确保工伤保险运行有序、有效和透明,可引入公开招投标方式,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选取经验最丰富、服务最优质、运行成本最低廉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工伤保险运营,以消除由社保管理部门直接指定商业保险公司而引发的一系列暗箱操作等腐败问题。

六、农民工工伤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制度借鉴分析

在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未能全数将临时性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以工伤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工伤保险体系,更适合我国目前的状况,也更能充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1.农民工工伤保险补充商业保险险种选择

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的补充商业保险主要有雇主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即雇员在受雇期间从事业务时因遭受意外导致伤、残、死亡或患有与职业有关的职业性疾病而依法或根据雇佣合同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为承保风险的一种责任保险[11];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遭受非本意的、外来的、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致使身体蒙受伤害而残废或死亡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给付保险金的保险[12]。二者虽皆为商业保险,且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但二者有区别。其一,在保障对象方面,雇主责任保险保障的主体是雇主,当意外发生时按法律规定雇主承担对雇员应尽的法定赔偿风险,从而间接保障了雇员的权益,但由于该险种保障主体并非雇员,工伤雇员无法享受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双重保障;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对象是雇员,工伤事故发生时,该雇员是保险赔偿金的唯一请求权人,既能在《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工伤补偿,也能享受人身意外伤害险补偿。其二,在保险范围和条件方面,雇主责任保险的保险范围为被保险人在工作中或在工作场所内遭受的意外伤害,其前提条件是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范围广,不论是否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遭受的伤害都承保,也不论是否存在劳动关系,都可享受人身意外伤害补偿。其三,在保费计算依据方面,雇主责任保险是以雇员的月工资额为计算保费与赔偿金的依据,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以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商定的金额为依据。

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以及雇主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特点,我国以雇主责任保险为工伤保险的补充保险为宜。首先,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都要求用人单位与雇员之间有劳动关系,两者结合能起到补充作用。其次,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的保险补偿不重复享受,雇员接受工伤保险补偿后,在计算雇主责任保险补偿时应扣除工伤保险补偿部分,如此不会形成双重补偿,也不会引发“道德风险”。最后,雇主责任保险的覆盖范围较工伤保险更为宽泛,可以涵盖工伤保险补偿外雇主需负担的部分。雇员投保工伤保险后,雇主再投责任险,则可最大程度减少工伤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不确定性。另外,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后,可对雇主实施常规或非常规的监督检查,以排除隐患,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雇主的损失,维护农民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商业保险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结合模式分析

在实施工伤保险的国家中,有些国家只通过投保雇主责任保险向雇员提供工伤事故补偿,如印度等,但该法存在诸多弊端。第一,雇主责任保险是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险种,商业保险公司为了盈利会尽可能规避风险,对于工伤事故风险大、概率高、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商业保险公司或不愿承保,或通过征收高额保费将高风险企业拒之门外。同时,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商业保险公司的工伤补偿数额往往较低。第二,雇主责任保险轻预防、重补偿,削弱了民事侵权法对不法行为的预防和遏制功能。商业保险公司虽有事前安全与损失控制项目,但并不承担该类项目的风险责任。由于缺乏有效的事前预防机制,雇主责任保险无法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因为雇主责任险中的监管不是对工作内容和工作场所进行全方位的安检,仅是确认保险风险的高低。第三,从雇主责任保险运行模式看,保险补偿多是一次性支付,且补偿数额有限。一次性支付补偿无法做到对工伤康复费用的充分预计,可能导致工伤康复后续费用无法到位。第四,雇主责任保险承保方是商业保险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皆存在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当经营遇到困境甚至倒闭歇业时,受伤雇员的保险补偿难以落实到位。为弥补该遗缺,英国1884年颁布的《雇主责任法》专门做了规定:商业保险公司应按规定标准向社保部门缴纳补偿保证金,凡非雇员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由雇主或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政府劳工部门监督执行,若商业保险公司财务困难或破产时,从补偿保证金中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由于雇主责任保险存在一定弊端,许多国家都更倾向于把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相配合,目前各国(地区)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模式: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共存。该模式下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并行,政府部门运营工伤保险,强制雇主参加;商业保险公司运营雇主责任保险,雇主自主选择是否参保。该模式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在日本,除政府部门提供的工伤保险外,私营商业保险公司也承担着一些工伤保险项目,包括雇主责任保险和补充赔偿保险。雇主责任保险为强制险,可使雇主免于承担工伤者依据侵权法提出的民事责任赔偿诉讼;补充赔偿保险包含了雇员在工伤事故补偿外的、于劳动合同或其他书面形式明确规定的补充性赔偿。在美国,雇主责任保险是对工伤保险的重要补充,参保雇主责任保险后,第三方责任和雇员与工作有关的伤病补偿、美国联邦或州工伤保险不予承担的部分,可由保险公司承担。此外,新加坡、利比亚、葡萄牙等国也采用该模式。

第6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重打的是微信的招牌!为什么这样说?微信是腾讯最重量级的产品,微信如何开放、微信开放平台的新动作一直是合作伙伴、公众账号运营者、线下商家与依附在微信上的第三方最密切关注的话题。微信开放了第三方平台登陆授权,现在又确认可以将订阅号升级至服务号,看来微信频繁动作的背后,其商业化的进程在进一步推进,微信O2O之路在激进。

去媒体化,弱化媒体属性

服务号的属性是服务,就类似移动设备里的独立APP,在微信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内容的推送并非它实际的价值,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高级接口,深挖更丰富的功能。但是订阅号就不行,即使是认证后的订阅号也没多出什么权限。而微信公众号的诞生,媒体属性一直承担着培养用户行为习惯的大任,现在公众号的数量有800万个,日均以1.5万个的数量在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媒体的属性在不断的深入大众心中。

微信需要弱化媒体属性,但是不会一招“毙命”。循循渐进而来,微信选择可将认证的订阅号升级为服务号,一方面这是缓慢的打压政策,让普通用户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失去对媒体属性公众号的使用习惯。比如微信7月份公开了阅读数,就是在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慢慢的瓦解媒体属性的公众号。另一方面,这不会引起公众号运营者和用户的极度反感,还可以让商业化运作的公司对公众号增强自信心。

微信支付,带动微信公众号迎来智慧生活

微信的“开放“和”连接”能力,在一步步的为各行业提供商业化的闭环,但要完成微信O2O的闭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实现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发展至今,早已告别了单纯的支付服务,通过为各个行业提供的基础服务能力建立起一个集展示、社交、消息触达、用户沉淀为一体的移动O2O平台。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订阅号目前还不支持开通微信支付这一功能,但认证的服务号是具备,为了适应全面的开放策略,订阅号可以升级至服务号,这无疑是一大利好,微信的支付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完善,让“可移植”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今后“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的模式将带动用户的消费习惯向体验化、个性化、移动化、一体化转移。而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可通过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售后服务和维权、社交推广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闭环。这一举措,有利于微信支付加快闭环节奏,并以一套标准化的模式将微信O2O推向全行业。

追逐服务B端的商业化目的

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达4.38亿,接入应用总量已达67000,日均创建应用达400;微信告自助投放平台上已拥有超过10000家广告主,超过1000家流量主,这些都离不开粉丝的数量。目前,粉丝数量最多的基本上是服务号,那些广告主和流量主基本是服务号占据,订阅号基本没有。

未来的流量是去中心化的,不是现在这种高度集中的状况。微信希望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达到微信O2O商业化的重要目的,这就要求需要能有更多的用户关注中小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只要关注,就可以完成查询、预定甚至是深度会员服务功能,跳过了集中流量的中间商。4200多万的中小企业,市场潜力之巨大是难以估摸,给了微信服务号而不是订阅号更大的想象空间。

微信第三方开发者新机遇

8月,微信开放平台上线了开发者资质认证,认证通过后,开发者账号下提交的应用将获得智能接口高级能力。获得微信智能接口权限后,开发者可把微信图像和语音识别的能力集成到自己的应用中,使得应用具备识别移动视觉搜索、在线语音识别、在线语音合成、朗读文字等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而现在,微信又开放了平台登陆权限,这些接口能力的开放,就是要让更多人通过微信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目前微盟、微客来、点点客这样的第三方都获得了平台登陆权限资质。

微信第三方真的是踩对了微信前进的脚步。因为第三方开发者帮助商家开发公众号,就是为了助其公众号实现商业化,而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订阅号可以升级至服务号,就是为了助力公众号的商业化。同时,微信第三方都会为服务号做二次开发,挖掘它的核心价值,通过服务号去实现微信的商业化,是第三方必须做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第三方能使用的强武器,依赖的就是服务号。

从公众账号,到微信支付,到开放平台,到微信O2O,微信正在慢慢摸索着一条商业化模式的道路,我们究竟要的微信,是一个纯粹的社交聊天工具,还是希望它能够做得更多呢?在这方面,阿里其实早就走在微信前面,支付宝钱包如今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支付服务,而是能够有服务窗,可以连接各种微信服务号,那订阅号呢?

第7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我们将进军搜索领域。”这是Yahoo的CEO玛丽莎·梅耶尔在Goldman Sachs科技大会上发出的新誓言。这位女强人似乎在向世界宣告:雅虎还会回来的!

雅虎要将自己的宝压在情境搜索上面了,这让人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没有人会坐以待毙,没有人会甘心出局。与移动互联网已经隔了近乎两代的雅虎,再重复自己在互联网原始时期的神奇道路几乎没有任何可能。火热的互联网社交领域,已经没有了雅虎的位置,况且雅虎本身就不擅长这个东西。它所能依靠的主要武器,无外乎内容和搜索。相对来说,雅虎的内容做得还算出色,但再想有更大的发展很难。雅虎搜索业务已经外包给微软,当初的一纸协议让雅虎没有可能在传统搜索方面妄图有任何作为。所以,还未成气候但极其适合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的情境搜索,成了不甘心被边缘化的雅虎的救命稻草。

情境搜索,从理论上看是一个几乎能颠覆传统搜索方式的掘墓人,但它在若干年内却仍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从技术上看,情境搜索在技术算法上的困难并不算很大;从硬件上看,能支持这种搜索方式的移动硬件工具只能是越来越强大;从用户使用习惯上看,随时随地更加直观的搜索,很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需求。那原因何在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概念提出时,移动互联网还未有普及之势,与现在相比,2010年有些超前;二是商业化运营的困难,转化为可以生金蛋的“金鸡”不是件易事。

传统搜索的商业化模式不复杂,商家为了能让阅览者在第一时间内看到自己,所以愿意掏腰包付账。国内的竞价排名之所以久盛不衰,原因即在此。这种商业合作方式,覆盖范围很宏观,关键词的关联人付费是自愿的。但是,更加直观化的情境搜索做到这一点则不太容易。举个例子,曾经,很多人向往这一天,如果搜索西餐厅,那与自己邻近的若干西餐厅就会很直观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可是,这些西餐厅乐意向雅虎付费吗?如果在以前,我感觉会很难,因为一是西餐厅不一定愿意,二是搜索网站会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推广。但是,今天大量的点评类网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通过和一些饮食点评类网站合作,让点评网站负担这些费用的话,那这种困难会迎刃而解。这样的话,点评类网站、西餐厅和雅虎都各取所需,一举多得。西餐厅如此,别的更大范畴的业务也雷同。

但是,以西餐厅为例的商业化模式仅仅是设想,真正实现还需要时间。如果雅虎有足够的耐性,能够笼络一大批类似的网站甚至收购一大批这样的网站来实现自己的计划,那情境搜索商业化运营应该可以实现。即便不能让雅虎重拾昔日的荣光,即便不能让它和谷歌分庭抗礼,但至少可以让它不必在微软的“篱下”仰人鼻息。只是,雅虎有这个想法,谷歌、微软也都会有,似乎谷歌进行的筹备更早,它们岂容雅虎在自己的榻侧苏醒?所以,情境搜索是一个看起来很美但实现起来很难的计划,能否拯救雅虎不敢说,但可以让雅虎不再落伍,可以让雅虎“自主”一些,这也算是雅虎的“二次创业”吧。

第8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Question 企业背景美术馆怎么运营?

商业企业的美术机构在上海更容易被接纳。从比较早的MOCA上海当代艺术馆,到更有规模已经形成一城两馆模式的民生美术馆,还有完全走地产路线的新兴艺术地产K11,这些被称为民营的美术机构场所,给上海带来各自创新的运营模式和艺术理想。

上海当代艺术馆坐落于人民公园,曾经是人民公园的一个温室,开创初始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龚明光基金会花费2,000万将其改造成美术馆。正式挂牌运营之后,曾举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艺术与设计展览。“龚明光基金会”为其输入资金,维持着它的运营。但“龚明光基金会”在香港注册成立,在国内很难获得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和优惠。投资毕竟不是无止境的,MOCA运营资金缺口都必须由美术馆自行筹集。在这种要求下,MOCA不能仅仅承担展览、教育的美术馆功能,它必须同运营商业活动,用收入营利投入到美术馆的非营利公益活动中。MOCA为此配备了艺术纪念品商店、咖啡馆,也建立了完善的会员制度,通过发展会员这一渠道为美术馆筹集到一些会费。另外利用展览空挡来做一些企业活动,以此负担美术馆最大部分的收入来源。这样也就造成上海当代艺术馆不得不经常性租借场地为企业和活动服务,以取得更多资金来维持。

好在地处市中心人民公园的优势,让MOCA可以尽量发挥艺术机构的公共教育能量,把各种教育、讲座、儿童项目作为美术馆主打特色,在上海的民营美术馆中独一无二。多元化灵活的经营方式,让它在上海商业化的大氛围中,走出了符合一方水土的路线。2014年举办的草间弥生大展,就一度出现排队入场参观的盛况,据展后统计30万人入场带来1,500万的门票收入。

民生美术馆一诞生,就有稳定丰厚的资金投入。据早年统计数字,每年民生银行投入在艺术方面的赞助金额不少于2,000万,这让有充足力量吸引到优秀专业的人员,心无旁驾的致力推动当代艺术,举办有质量的展览。资金成就了美术馆在艺术上的雄心,今年京沪两地三个美术馆的建设会全部完成。民生银行社会责任委员会艾民博士说:“三个美术馆的定位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全规划好,民生现代美术馆就是在成长中摸索着自己的运营方式,相信更多更丰富的方式,会伴随两个新的民生美术馆成长起来。”

21世纪美术馆的开局就与民生现代美术馆不同,它的第一个展览是国际性、多元化的“多重宇宙”,定于11月底在上海双年展期间开幕。而北京的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场的主题定位是“民间的力量”,与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有关,与国家的主流节奏相匹配,更多是关注国家方向、主流的艺术方向。

由于三个美术馆全部由民生银行出资,在运营和管理方式上异曲同工。2015年,几个馆的基建结束,运营投入会相对固定下来。除此之外,民生现代美术馆也有与其他机构合作项目中,获得一定程度上的赞助和资源共享。

也许是因为民生银行本身运营过艺术金融产品,也许是因为前负责人何炬星曾涉身“查税门”的风口浪尖,“避嫌”让民生现代美术馆在涉及到馆藏方面的信息一直秘而不宣,开馆几年从未完整地就馆藏进行展览。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文化的大热让金融资本进入艺术,而金融对艺术的运作又将美术馆带入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

Question 商业,能不能艺术?

以地产企业为依托的艺术机构,上海并不是最多的,但却是发展最稳定和持久的。百仕达地产开发的洛克・外滩源外滩美术馆和K11艺术中心,一个是非盈利的艺术学术路线的美术馆,一个则是被艺术全面装修的高端商场,运作和推广方式可谓天差地别,但相同的结果,是即带动地产母体的兴旺,也发展出独特的上海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模式。

2011年,具有学术背景与国际人脉的拉瑞斯・弗洛乔上任之后,外滩美术馆的布局更加清晰:一系列展览倾向于对国内青年艺术家的培育,以及国外艺术在国内推动。每次展览,美术馆也会力邀艺术家根据场馆特殊性重新创作,最新展览乌戈・罗迪纳则完整展现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展览的样式、作品和策划,向更专业学术的美术馆策划理念深入迈进。

从地产文化名片到真正可持续运营的专业机构,外滩美术馆漂亮地起到“为地产营销增添文化筹码”,依仗了外滩源项目对于美术馆的独立运作的信任与不吝投入。随着洛克外滩源项目二期的建设,11座大厦也在初步完成招商,据悉招商部门将更多吸引具有独一无二设计性与艺术气息的店铺,包括佳士得上海分部,日本珠宝品牌TASAKI等,未来还会有一些画廊和艺术机构进驻,使得整个楼盘与大多数以奢侈品品牌扎堆的购物中心拉开距离。

背靠上海繁华的新天地,K11购物中心标志性金色塔楼赫然在目。艺术、人文让上海K11开业至今,月均100万人次的客流量、每平米16元的日租金让无数业内人士为之惊叹。

2014年6月,由巴黎马蒙丹―莫术馆与K11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克劳德・莫奈的首次中国特展“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以100元门票开幕,这个票价是超过一般美术馆的,不过观众依然排起蜿蜒的买票长队。首日截至晚上8点闭馆,共有3500名观众入场观展。之后每天人满为患,单日最高6000人,展馆周末不得不实行限流。

第9篇:商业化运营方式范文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成立直至如今也有几年的时间了,从一开始的不良资产收购到现在处置资产,其发展的状态还不错,这主要依赖于时代的进步,我们收集了越来越多的有效经验,作为参考依据应用于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我国的资产管理创造良好条件。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在资产管理方面也要结合中国特有的性质,不可将借鉴的经验直接使用,要加以创新完善成适用于我国所处现状的资产管理。资产管理起源于美国,美国研究出很多很有价值的资产处置方式,我国先是借鉴了有价值的经验通过政策性和商业性的收购解决了不良资产,随后紧接着选择正确的资产处置方式应用于资产管理公司,为公司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

(一)资产拍卖的方式。

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有着不良资产地域分布广,分布不均衡等特征,在处置资产的方式上也有多种选择。例如拍卖,将不良资产公开进行处理。这种处置方式可以使资产处置公开化,利用市场可以扩大购买力,也解决了资产地域分布的空间限制问题,但是拍卖的方式也有不好之处,比如拍卖过程中保留价,拍卖师的操作等存在不合适的地方,所以拍卖的资产处置方式还需要继续改善。

(二)打包出售资产。

资产管理公司还可以将资产打包出售,对于那些分布在远地方,管理困难的资产可以采取这种处置方式,将资产批量包装,用最快的速度处理掉这部分资产。这种打包出售的处置方式,通过资产的组合形式,来带动原本不够吸引人的资产,提高资产的价值,使资产重新得到市场的需求,提升资产管理公司的效益。

(三)协议转让的方式。

协议转让的处置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资产的本身不被市场需求,只有专门的买主需要,导致资产必须得通过协议转让才得以处置。虽说转让的过程中,没有很多种选择,但只要有人需要转让就可以开始,不需要通过繁琐的程序,处置资产的速度很快,可是此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太多,转让过程中的变数难以控制,所以这种处置方式还是尽量减少应用比较好。

(四)竞价及其他资产处置方式。

资产竞价可以解决一些不适用于拍卖,打包出售,转让等方式处置的资产,使它在公开的场所得到最高限度的竞标价格,此过程所需的成本较低,操作也不是很麻烦,还可以有效的减少资产安全隐患。竞价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消息传播途径是否广泛,买家心里的低价不能够确定,及在竞价公平性的保障等方面。这是资产竞价处置方式的简单概述,同时我国还采用招标,诉讼追偿,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方式,将资产进行合法的处置管理,降低资产成本,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效益。

三、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选择

(一)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选择。

首先根据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制定项目规划,将资产处置方式具体化,使公司在项目实施时有参照标准,依据商业化不良资产还需要融资收购的特点,总结出商业化资产处置最终要实现持续盈利,才可以降低公司融资风险,所以盈利应放在商业化不良资产的首要位置。然后将商业化不良资产加以归类处置,利用科学分类方法,将商业化不良资产重新整理,将价值高的资产优先处置,短期内无盈利价值的资产采取合适方式处置,其余的对公司发展不利的资产,要在尽量减少公司损失的前提下加快处置速度。抓住机遇,带动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好的环境下,提升商业化不良资产的输出力度,还可以通过利用股市行情,预测行业发展前景,把对行业的研究进行的彻底一些,带动公司资产处置效益。

(二)政策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选择。

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是我国的重点处置对象,而一直以来的处置原则都是在尽量减少隐患的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并结合实际的资产处置情况,采取既有安全保障又有效率的处置方式。对于政策化不良资产的日常处理,要注重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选择政策化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例如店铺和商铺,这种热门资产采取拍卖的方式,厂房和大面积土地可采取招标转让的方式,不同的资产所具备的特征不一样,将资产与市场结合研究,选择适合的处置方式。再将社会宏观经济发展进行深度研究,选择一个最好的处置时机,将政策化不良资产向低成本高收益目标加以处置。

四、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选择的原则

(一)根据处置属性和属性要素选择。

处置主体,客观对象和时间属性,这三个方面是资产处置过程中所能涉及到的,然后在处置主体中从资产管理公司,债务企业和购买人这三个主观对象中,可以总结出一个购买人的处置属性和四个处置要素。在客观对象中从处置对象和处置结果这两个客观对象中,可以总结出两个处置属性和八个处置要素。在时间属性从资产处置阶段和资产处置回收的时间点的数量这两个时间因素中,又可以总结出两个处置属性和五个处置要素。总共五个处置属性分别为处置对象、处置阶段、处置类型、处置回收和处置结果。十七个属性要素分别为债权、股权、物权、非处置、初次处置、最终处置、回购、转让、经营、核销、一次性、分阶段、收回债权、收回股权、收回物权、收回现金和入账损益。

(二)规范化处置方式的处置程序。

为解决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资产处置程序的不规范所造成的资产风险,公司依据处置方式的属性将处置程序规范化,降低资产操作风险,防患于未然。规范化处置方式的处置程序可以保证公司的稳定运营,使公司的运作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拥有制度的保障。不断更新升级规范化的处置程序,来应对市场中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防止突发状况影响资产处置的最佳时机,处置程序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技术保障,只要公司一系列规范化的处置程序符合市场实际状况,就可以将资产管理公司的效益最大化。

(三)处置方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目前还是较多的运用传统资产处置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大量的经验支持,但是它却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效益,现代化的处置方式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导致我国一直缺乏先进的技术经验,所以选择创新性的处置方式,才是推动公司处置效率的必经之路,它有利于优化资产公司管理,应该得到鼓励提倡。创新性处置方式的发展还存在很多能力上的不足,锻炼公司员工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性深入到公司的管理理念中,勇于迈出创新的第一步,即使以失败告终,也要总结经验重拾信心,坚持不懈的完成处置方式创新。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