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第1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战略管理 企业发展 重要影响 意义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受传统管理理论影响我国企业精细化管理以及现金管理理念的引入与应用起步较晚。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以及国外企业进驻后收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我国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必须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企业战略管理为企业经营与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企业战略管理必须将战略思想与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以此为企业经营、发展指明方向,以此实现企业目标化经营与管理,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1、企业战略管理基础探讨

企业战略受市场快速变化的影响,其一般分为3年、5年以及10年等不同的时间跨度。根据企业行业特点按照短期、中长期战略进行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并在企业经营战略基础上对各分项战略进行制定,以此确保企业各项战略制定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首先,企业应明确战略指导思想,以市场导向、需求为基础,针对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总体战略的制定。同时注重以长远观点实现企业长期盈利木笔。避免急功近利对企业市场口碑、市场销售渠道的影响。通过明确战略目标、科学定性与定量、强化战略重点等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中各项工作的影响分析论述了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经营优势与市场优势的影响分析

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实施中,企业战略重点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和总要的意义。通过企业科学的总体战略制定能够使企业经营过程中以战略优势促进企业提高实力与市场竞争力。通过企业总体战略的科学制定以及实施使企业在长期经营中获得经营优势,以此促进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通过企业战略的明确使企业在市场争夺中能够具有超过对手实力的优势。以战略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2.2企业战略分析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探讨

企业战略分析是在企业对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前景的科学预测基础上进行的战略基础分析工作。科学的战略分析能够使企业在未来的战略实施中具有市场前瞻性,提高企业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以及内部条件分析使企业认识到行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反向,同时也能够使企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帮助企业发挥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企业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外部环境分析与评测,能够使企业在未来的经营发展中针对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经营调整,实现企业发展机遇与发展前景的科学化,促进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内部条件的分析能够使企业在自身特点、优势与不足的了解基础上进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以此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2.3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影响分析

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能够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战略指导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使企业各项工作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使用企业内部条件。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企业战略的科学制定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方向、影响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只有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够为企业的经营指明方向、指导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基础。

2.4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能够预防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以企业筹划未来为基础,综合考虑企业战略应用目标、考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企业战略的科学制定与实施能够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强化市场变化预见性、提高企业市场反应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还将印象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现代企业注重工作效率的今天,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不明确。那么企业工作效率越高、企业的发展方向将越偏离原有轨道,造成企业经营与市场的不适应,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按照德鲁克企业管理效能公式可以看出,如果企业发展方向出现偏差,工作效率的提高反而会降低管理效能,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3、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实施中,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使得战略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促进意义。战略管理适应环境原则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多变、国家政策改革的环境下明确企业发展方向。避免外部环境变化造成的企业不适应,影响企业的发生。同时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全程管理原则还将使得企业各部分管理工作收到战略指导的影响,提高管理效能,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整体最优原则是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其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强调整体的最优化,实现企业综合能力、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全员参与原则使企业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各部门岗位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促进企业全局性、全员参与的战略管理实施,以此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战略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与实施的关键。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的开展能够使企业以预见性管理避免经营过程中突况造成的经济损失、避免企业与市场、政策等外部环境不适应造成的问题。以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的科学实施能够使企业在预见性、指导性以及科学分析下的战略指导下实现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长期持续盈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制造行业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制度,而服务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传统成本管理制度控制越来越暴漏出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成本控制体系是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以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等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点及局限性:

(1) 传统成本管理控制只强调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事前成本控制重视不足,对设计方案存在的过剩设计或无效设计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显得无能为力。

(2) 传统成本管理控制的差异分析基准只是与产量相关的业务活动,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确定成本差异。这种差异分析是滞后的,只揭示结果不分析原因。由于传统成本控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在企业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即作业成本控制法。

(3) 传统成本管理制度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赓性的费用归属。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贵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性。

(4) 传统成本管理控制把成本费用的发生看作是数量的驱动,以数量为单一基础编制费用预算,容易造成成本费用信息的扭曲,而把真实的成本信息忽略。

(5) 传统成本管理控制是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一的、值化的,并容忍有一定的低效率,这是与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相抵触的。

2.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

2.1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思想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发展及确认能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

2.2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是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构架的概括与总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成本的源流管理思想

管理成本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着手,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管理措施的着力点业应该是成本发生的源流。成本发生的源流包括时间源流、空间源流和业务源流。

2.2.2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思想

战略成本管理要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展开,企业可以采取的基本战略由多种,不同的战略对成本和成本管理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其目标和战略重点也不同,所要求的管理战略也不同,成本管理措施的构造与选择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2.3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在众多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论述中,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战略定位分析主要包括成本领先张略、差异领先战略、目标集中战略、生命周期战略及整合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量管理等等。

 3.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是寻求成本优势,研究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战略成本管理的^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近三十年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

战略成本管理的研宄与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在实践中,许多大公司设立了诸如“研宄开发部”“战略研宄部”等企业战略研宄机构,而在实际运用中更多的着眼于战略等经营战略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战略成本管理。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战略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我国会计管理值得深思的问题。

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宄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宄领域,诸如生产关联、采购关联、技术关联、财务关联、竞争对手关联中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第3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企业管理 会计工作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得的推广和运用,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对于推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了多次改革,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了企业会计管理水平,有利于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1、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1.1、成本管理

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正常运营有着密切联系,战略管理会计的提出,可以从企业发展的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战略方面来进行企业经营,可以提高企业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资金合理配置,在循序渐进中,扩大企业发展规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2、目标确定

将战略管理会计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要根据实际经营状况,从自身和企业外,以及企业员工等地方收集相关信息,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做好未来发展规划,促进企业日常管理规范化发展,从而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企业长远目标的确定,对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给以了高度重视,因此,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1.3、投资决策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战略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收集很多可靠信息,给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使企业投资决策具有高效性和长远性,促进企业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战略管理会计拥有独特的眼光和决策性能力,可以有效缓解企业出现的短期资金流动问题,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1.4、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风险,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多困难,战略管理会计从企业发展的全局进行管理,对企业的规划跨度较大,因此,企业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了提高,给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针对风险管理采取的并购联合经营,将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化整为零,从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1.5、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正常经营中,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有利于企业管理有效性不断提高,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考核标准的实施,都可以加强员工业绩的管理,在不断增强员工工资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员工工作技能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分配。

2、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2.1、认识和管理机制问题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提出和应用时间不长,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得到有效推广。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管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没有高度重视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使战略管理会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战略管理会计是从长远利益方面来做出公司决策和发展战略,但是企业管理者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致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受到严重影响。

2.2、战略管理会计应用要求高

我国企业管理普遍存在很多内部管理问题,企业管理制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观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员工缺乏内部管理控制的理念,使企业管理面临很多执行问题。战略管理会计包括了企业的现状、运行体制、管理内容等各方面,因此,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要求较高。

2.3、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问题

战略管理会计注重会计信息的多样性,在进行战略决策的规划时,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等进行有效分析,在传统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丰富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但是,企业发展中,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管理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致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得不到广泛推广。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开阔的思路、独特的眼光等,在企业发展中,高级会计人才非常少,致使企业出现战略管理会计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严重缺乏问题,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3.1、提高战略管理会计认识,加强理论方法研究

企业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战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提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管理制度,提升全体会计工作人员的战略管理会计综合素质修养。现代化建设中,企业想要更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整体意识,完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高效化和现代化发展。提高对战略管理会计认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设置独立的研究部门,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督促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工作的相关规范标准执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3.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推广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企业发展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修养和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不断推广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树立战略管理会计理念,促进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并且注重先进会计设备和软件的引进,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普及营造良好环境,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发展。

例如:在不断的培养和提升中,对会计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估,注重会计工作人员会计技能的提升,定期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培训,运营先进会计信息技术,推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3.3、注重会计技能提升,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工作队伍建设

想要推广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必须注重会计工作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升,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为企业长远发展提高有力支持。首先,录取基础知识扎实的新人,严格审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加强人员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的考核;然后,对全体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促进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快速提升,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可靠保障;最后,加强会计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提高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符合时展的需求,可以增强医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长远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结束语

现代化建设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对战略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给以高度重视,快速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促进企业会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长远提供可靠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真正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罗海青.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案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徐科锋,牛慧.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与谋略[J].中国农业会计,2010,05:16-18.

[3]朱艳霞.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0,08:69-70.

第4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快速发展

在实施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发展”无疑是企业发展的瓶颈。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一个企业中,只有求得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等,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解决了人才发展问题,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快速地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只有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更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对解决企业人才发展问题,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创新,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人为本”是理论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判断。[1]在新时代具有全新的内涵,就是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原则和方法,都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关心职工的需要,并将每个职工视为有价值的人,通过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全面履行企业赋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战略执行、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等重要职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把管理人员发现和培养人才作为对其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要注意处理好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的关系。各部门管理人员必须深刻地明白其在人才培养和团队竞争力的打造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后,要在此基础上必须直接参与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中去。例如,在人才招聘方面,用人需求必须有用人部门提出并详细地描述,人员面试、甄选也必须有用人部门决定,因为用什么人,什么样的人适合部门或企业业务发展需要本部门经理是最清楚的;人力资源部所应承担的就是后备人选的物色、协助参与面试,进行人才测评等,而在测评中最应当关注的是后备人选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适应性,在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应当具有一票否决权。

2)制定各岗位员工职责,细化考核目标,以可量化的明确的工作业绩作为管理岗位是否胜任的标准,减少用人的随意性,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企业应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在员工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方面,应有配套的成熟模式得以应用,尤其注意在基础管理岗位上,更应细化考核目标,尽量摈弃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制定统一的全优质量管理文件。有的零售企业,对员工考核采用的是统一的月度和年度考核表,从员工考勤、劳动纪律、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月度考核或年度考核,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考核上过于笼统,应结合各岗位加以细化。比如对柜组负责人的考核,应把本柜组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第一指标的基础上,再加入其他考核标准。对柜组第二责任人(有的零售企业称之为实物负责人)的培养,商品管理员或营业员工作能力的提升等等;行政管理岗位的考核标准,要加入日常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如内外宣传、文化活动的组织、庶务及资产管理等等。总体来说,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应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加以细化,结合日常的重点工作加以完善,这样的考核标准更有说服力,能为企业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3)多渠道引进人才,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并重;建立企业独立的人才储备库。

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同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同,如何打造一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团队是关键。除了内部培养复合型人才外,对外甄选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且要充分做好内外部途径获取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应充分重视与当地劳动、人事等职能部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广泛开辟各种渠道,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等媒体,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便利畅捷的渠道。

当然,人才的内部培养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更是举足轻重。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大部分企业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人才。因而企业当务之急是在内部加强人才的培养,尽快地促使职工加入到企业内部的“人才之列”,这也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

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部分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辨证的看,也有好的方面,比如,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供企业选择。所以,一些抓住了机会的企业,在2009年度加大了人力资源培养和储备力度,内外并举,建立企业独立的人力资源库,有效保证了企业的发展中人才不会断层,为企业各部门及人员流动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这些企业在2010年出现的用工荒中,才能处变不惊,一如既往的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

4)以人为本,建立高效畅捷的沟通渠道;开辟企业BBS论坛,建立明确的员工申诉和信息渠道,能把一些问题在萌芽的状态下及时暴露出来,予以解决,避免发生一些无法补救的后果。

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公平的组织环境对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更大的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很多规范的企业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和借得借鉴的经验。如:增设员工管理专员;吹风会;高层领导约谈;E-MAIL给任何人;各种面谈;工作讨论和会议;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可以直接进行的申述渠道;BBS论坛;企业的信息渠道等。

在一些日常工作中,企业有关负责人除了听取部门负责人工作汇报外,还可以通过开辟其他新渠道了解员工的心声和想法,有很多问题和矛盾的发生,可能会因为投诉渠道的畅捷而及时暴露,然后被及时解决,避免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然,这需要良好的组织环境,以确保员工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其真实的想法,企业则应该能够及时、客观的对员工的想法做出必要的解释和采纳,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5)综合运用企业文化、发展机会、薪资、福利等各项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是相一致的,并有着共同的目标。片面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职工利益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事业,也要生活”已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及有效地控制人才流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运用薪资、福利等各项资源,强化对人才的凝聚和管理。

一般来讲,企业的薪酬制度是由基本工资和考核工资组合而成,这对于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对于零售行业来说,人力资源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经营销售及发展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感情两个因素。人是有各种各样需要的,除物质需求外,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是一种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6)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而不应该是以人管人。制度管人,有章可循,人人平等,缓解矛盾,方便操作。以人管人,随意性大,往往顾此失彼,引发矛盾。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应以激励为主,目的在于引导人才奋发向上,同时对不规范行为形成约束。目前,许多企业在实行激励时,往往把荣誉称号和奖金、职称、升职挂钩,使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这是极好且可推广的方式。

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有相当多的方法可予以实施,如:评选资深员工、星级员工、优秀员工、董事长/总经理特别奖、双创积极分子等,目前应注意的是,在评选过程中要依据严格的考核标准,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在约束机制方面,企业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各部门上环节为下环节的服务意识日益凸显,在完善约束机制的同时,目前应加大上环节服务意识的完善,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转贴于

一个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经理。企业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杰出的人才,打造充满激情和富有极强竞争力的团队。只有这种思想深入贯穿于每一位经理人和员工的心中,并为之行动,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快速发展

在实施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发展”无疑是企业发展的瓶颈。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一个企业中,只有求得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等,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解决了人才发展问题,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快速地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只有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创新、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更好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对解决企业人才发展问题,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创新,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人为本”是理论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判断。[1]在新时代具有全新的内涵,就是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原则和方法,都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关心职工的需要,并将每个职工视为有价值的人,通过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措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全面履行企业赋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战略执行、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等重要职能。

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把管理人员发现和培养人才作为对其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要注意处理好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的关系。各部门管理人员必须深刻地明白其在人才培养和团队竞争力的打造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后,要在此基础上必须直接参与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务中去。例如,在人才招聘方面,用人需求必须有用人部门提出并详细地描述,人员面试、甄选也必须有用人部门决定,因为用什么人,什么样的人适合部门或企业业务发展需要本部门经理是最清楚的;人力资源部所应承担的就是后备人选的物色、协助参与面试,进行人才测评等,而在测评中最应当关注的是后备人选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适应性,在这个问题上人力资源部应当具有一票否决权。

2)制定各岗位员工职责,细化考核目标,以可量化的明确的工作业绩作为管理岗位是否胜任的标准,减少用人的随意性,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企业应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在员工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方面,应有配套的成熟模式得以应用,尤其注意在基础管理岗位上,更应细化考核目标,尽量摈弃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制定统一的全优质量管理文件。有的零售企业,对员工考核采用的是统一的月度和年度考核表,从员工考勤、劳动纪律、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月度考核或年度考核,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考核上过于笼统,应结合各岗位加以细化。比如对柜组负责人的考核,应把本柜组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第一指标的基础上,再加入其他考核标准。对柜组第二责任人(有的零售企业称之为实物负责人)的培养,商品管理员或营业员工作能力的提升等等;行政管理岗位的考核标准,要加入日常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如内外宣传、文化活动的组织、庶务及资产管理等等。总体来说,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应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加以细化,结合日常的重点工作加以完善,这样的考核标准更有说服力,能为企业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

3)多渠道引进人才,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并重;建立企业独立的人才储备库。

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同的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同,如何打造一支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团队是关键。除了内部培养复合型人才外,对外甄选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且要充分做好内外部途径获取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应充分重视与当地劳动、人事等职能部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广泛开辟各种渠道,综合运用报纸、电视等媒体,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便利畅捷的渠道。

当然,人才的内部培养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更是举足轻重。在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大部分企业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人才。因而企业当务之急是在内部加强人才的培养,尽快地促使职工加入到企业内部的“人才之列”,这也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

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部分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辨证的看,也有好的方面,比如,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供企业选择。所以,一些抓住了机会的企业,在2009年度加大了人力资源培养和储备力度,内外并举,建立企业独立的人力资源库,有效保证了企业的发展中人才不会断层,为企业各部门及人员流动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这些企业在2010年出现的用工荒中,才能处变不惊,一如既往的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

4)以人为本,建立高效畅捷的沟通渠道;开辟企业bbs论坛,建立明确的员工申诉和信息渠道,能把一些问题在萌芽的状态下及时暴露出来,予以解决,避免发生一些无法补救的后果。

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公平的组织环境对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更大的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很多规范的企业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和借得借鉴的经验。如:增设员工管理专员;吹风会;高层领导约谈;e-mail给任何人;各种面谈;工作讨论和会议;员工满意度调查;员工可以直接进行的申述渠道;bbs论坛;企业的信息渠道等。

在一些日常工作中,企业有关负责人除了听取部门负责人工作汇报外,还可以通过开辟其他新渠道了解员工的心声和想法,有很多问题和矛盾的发生,可能会因为投诉渠道的畅捷而及时暴露,然后被及时解决,避免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当然,这需要良好的组织环境,以确保员工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其真实的想法,企业则应该能够及时、客观的对员工的想法做出必要的解释和采纳,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5)综合运用企业文化、发展机会、薪资、福利等各项资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套相对完备的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是相一致的,并有着共同的目标。片面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职工利益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事业,也要生活”已成为人才的普遍需要,企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及有效地控制人才流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分运用薪资、福利等各项资源,强化对人才的凝聚和管理。

一般来讲,企业的薪酬制度是由基本工资和考核工资组合而成,这对于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对于零售行业来说,人力资源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经营销售及发展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感情两个因素。人是有各种各样需要的,除物质需求外,也有精神上的需求,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照企业的目标策略,给人才设置挑战性的工作或职位,使其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发展的空间,不但满足了人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反过来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是一种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6)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而不应该是以人管人。制度管人,有章可循,人人平等,缓解矛盾,方便操作。以人管人,随意性大,往往顾此失彼,引发矛盾。在企业人才管理中,应以激励为主,目的在于引导人才奋发向上,同时对不规范行为形成约束。目前,许多企业在实行激励时,往往把荣誉称号和奖金、职称、升职挂钩,使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这是极好且可推广的方式。

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有相当多的方法可予以实施,如:评选资深员工、星级员工、优秀员工、董事长/总经理特别奖、双创积极分子等,目前应注意的是,在评选过程中要依据严格的考核标准,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在约束机制方面,企业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各部门上环节为下环节的服务意识日益凸显,在完善约束机制的同时,目前应加大上环节服务意识的完善,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个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经理。企业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杰出的人才,打造充满激情和富有极强竞争力的团队。只有这种思想深入贯穿于每一位经理人和员工的心中,并为之行动,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品牌管理;品牌延伸

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经营风险较大,许多医药企业出于多种动机选择了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应该依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I],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越来越多地和品牌竞争力联系在一起。随着医药产品同质化的加剧,企业必须以品牌为差异化突破口才能在市场中占领高地。本文以核心竞争力为着眼点,探索多元化经营医药企业的品牌管理策略,以期为医药企业提供借鉴。

1多元化经营和品牌管理的概念

1. 1多元化经营概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化经营逐渐成为风靡全球的经营战略。多元化经营的概念经数十年的发展至今,可以概括为企业同时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劳务的战略及成长行为。常用的多元化经营的分类是由Wrigley在1970年提出的:单一型、主导型、相关型和非相关型。单一型即专业化经营;主导型指企业以某一经营为主,向主导经营的上游下游产业进行延伸;相关型多元化是指企业以经营品种在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如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性而进行多元化经营;非关联型指企业多个经营业务或领域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1.2品牌管理概述 品牌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商标尤其是注册商标或商标加产品名称,具有为消费者提供值得购买的使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的功能。常用的评价品牌的维度分别是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品牌延伸就是企业借助消费者对品牌已有的认识,将品牌用于新的产品上,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时间。

2多元化战略下的品牌管理 我国许多医药企业缺乏长远的品牌建设眼光,甚至连上海医药这样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也存在重产品品牌、轻企业品牌、品牌与市场地位不协调等问题。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建设必需同步重视,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经营产品较多,要处理好主副品牌之间、各子品牌之间的关系。

2.1坚实的企业品牌是前提 坚实的企业品牌是企业整体品牌建设的前提。企业品牌多以企业名称加特殊的图形作为商标,是企业理念、产品品质、信誉等企业整体形象的反应。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一对互相依附的共同体,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越高,其产品就越容易被客户接受;而具有良好美誉度、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又能加强和巩固企业的品牌形象。虽然产品品牌不一定要有企业品牌作支撑,但是,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建立在一个优秀的企业品牌之上进行推广,显然会赢得更多的市场优势。医药企业需要通过推广有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来加快企业品牌的沉淀,经过长久的积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间才能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双赢态势。辉瑞、默克等大型国际医药企业都曾发生过因个别产品副作用大或质量问题而被召回的事件,但却都没有对企业经营产生根本性的冲击,表明坚实的企业品牌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事件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2.2建立全面的品牌管理理念 我国医药企业经营品牌的手段比较单一,许多企业都以短期利润为目标,采用改剂量、改包装、广告战、价宣传有违主副品牌战略的初衷,不利于主品牌的巩固加强。 医药企业在向保健品、化妆品多元化进军的过程中,应找到核心产品和新进人领域的有效衔接点,才能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品牌在新领域的成长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云南白药”;是有着很高市场美誉度的老字号中药品牌,企业根据云南白药止血、抗炎的优越功效,构建出“止血护齿”;的牙膏产品特性,成功地延伸了产品和企业品牌,并使得企业的核心价值更加丰富。“片仔病”;是活血化痕、消肿定痛的药品,其高效、优质的作用使“片仔疲”;品牌享誉海内外,其进人日化领域打造出“皇后牌”;片仔病化妆品系列,辅之以宫廷美容传奇故事,以祛斑排毒、消除座疮的作用为市场契合点,这就和成熟品牌“片仔瘸”;的核心价值紧密相连,很快在日化市场就占领了一席之地。

第7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论文摘要】 实施以经营使命为指导的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走向成功的关键。战略的出发点是企业的经营使命,只有在经营使命的指导下才能准确地定位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的制定着眼于对企业产业结构、竞争对手、内部资源、企业文化的调查与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管理,以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一、实施以经营使命为指导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和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走向成功的关键

国内外成功的企业,由于制定和实施了正确有效的战略,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有没有明确的战略已成为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理智的行为。而有的企业由于没有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一味逐潮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投资方面,看到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火热,即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主业方面因投资不足,人力分散,目标分散而不能形成或保持优势,一旦房地产市场冷却或股市转为熊市,则大量资金被套牢,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在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不考虑自身的基础,不着力于加强管理,追求“一股就灵”或某些管理热潮,费时费力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企业战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行动等。

(二)以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经营使命是企业为其经营活动所确立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无论有多大,无论以何种纽带连接在一起,经营使命的一致性是他们连接在一起的基本要求。因此,明确企业的经营使命是进行战略管理的起点。

企业的经营使命要考虑自身的事业、面对的顾客、企业的职工和股东等方面的期望,并且通过经营使命使企业领导、职工、顾客和社会公众都能共享所带来的机会、方向、宗旨与成就感。因此,它需要明确:一是事业的范围是什么,在竞争性的市场中应达到何种地位,在顾客、社会公众中形成什么样的印象;二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和服务要求,提供给股东的信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特点、风格、产品和形象;三是组织内部树立基本信念;四是组织应具有的敏锐性、责任感和实现事业的意志力、能力。

在实现经营使命过程中要排除无谓干扰,控制一切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海尔集团排除家电行业价格战等影响,坚持品牌战略,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作为占领市场的基本策略,以技术开发、管理创新、企业内部活力的创造作为维护产品形象的后盾,不仅赢得了顾客,而且确保了企业的盈利,进一步提高了竞争能力。

二、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制定与实施的因素分析

企业能够利用的经营性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如果采用与竞争对手同样的方式经营企业,显然不会产生竞争优势。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通过调查和分析,剖析内在和外在的复杂因素,寻找盈利和亏损的关键因素,然后确定正确的战略。

(一)行业结构分析——明确市场定位

1. 产品结构分析。指行业市场上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产品及其组成。进行产品结构分析,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可以使企业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战略,并在企业需要向新的领域开发时,能够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论证,对相应的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和组合。

2. 顾客偏好和需求分析。企业只有集中注意力鉴别和满足现在与未来的顾客需求,才可能进一步思考将来市场的竞争。为识别顾客偏好和需求,企业必须识别顾客的群体及特征,通过市场调查、服务过程等手段,掌握、积累和分析顾客的信息,形成完备的顾客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转化、测量和再反馈的系统,同时注意不同顾客群体的不同要求。

3. 市场进入壁垒分析。高壁垒行业是指那些社会虽有需求,但因为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等让商家望而却步的行业,低壁垒的行业则相反。如纺织业进入壁垒低,所以不断有新的纺织企业加入竞争,以至于国家不得不通过压锭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建筑业也是劳动密集、技术壁垒极低的行业,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时有近1/4的人员进入该行业。市场进入壁垒高低决定了竞争的程度,往往壁垒越低,竞争越激烈,但各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也不是一成不变,有作为的、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地占领高壁垒领域,引领行业消费潮流。

4. 行业前景和盈利能力分析。企业除了使用各种竞争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及市场份额外,还必须考虑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及盈利能力。再好的企业都有可能因为行业的限制而难以获得高额利润。行业前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动态地变化着,现在赢利的行业将来不一定有利可图。行业前景分析有利于企业采取适当的投资与经营策略,从而规避风险。

5. 市场竞争程度分析。市场竞争的威胁对所有企业而言时刻存在,产业的竞争不断地将资本收益率压低到竞争平衡保底水平,即完全竞争状态所能获取的收益。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竞争的焦点如顾客、供应商、企业成本等不断变化,企业应不断转变观念,适应竞争的不同需要。

(二)竞争者分析——制定自身的竞争策略

竞争总是在均衡与非均衡状态下不断变化的,即使在垄断性市场条件下,竞争的威胁也时时存在。每一个竞争者的生存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自身特色,企业所要分析的是经营同类产品的主要竞争力量,他们可能与本企业在细分市场、经营区域有着共同之处,对本企业的经营规模、市场占有率和潜在市场的开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1. 了解并分析竞争者的经营情况。经营情况包括:竞争者当前经营实力和盈利水平,如经营规模、各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声誉、利润水平;企业的竞争潜力,如组织构架、经营和服务方式、产品质量水准、技术开发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2. 了解并分析竞争者的竞争策略。了解竞争者的竞争策略,做到知己知彼,形成自身的战略构想。第一,总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经济形成成本优势,或通过降低成本,实施成本和管理费用的控制,减少生产、服务、销售与广告的成本开支,使企业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第二,创新战略。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作出改进和创新,形成产业范围内所特有的东西。不要完全被动地接受业主指令,要善于将自身更好的想法、更好的设计与业主进行沟通,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尽量为业主节省开支。第三,目标集聚战略。主攻特定的顾客群、细分市场或地区市场,集中资源做好一项产品,以达到更高的效率。

(三)内部资源分析——形成并发挥资源优势

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运用和调配过程。企业集合了优良的资源并非等于拥有了资源优势,还要进一步看企业资源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手段,不仅要考虑到企业有形的资源,还要考虑到无形的资源,包括市场声誉和企业核心的凝聚力等。

1. 人力资源分析。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实现需要由具体的人员来进行,经营层和职工能否接受战略方案中所提出的创新要求,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思维、素质与技能要求,都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最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引入新鲜血液,以此激发企业员工实施战略的决心。

2. 技术资源分析。技术是对战略实施的强大支撑,企业现有技术还要进一步与战略的要求相对比,找出差距,制定出使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计划。企业在拥有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应充分围绕它并将其有效发挥。

3. 市场声誉分析。市场声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声誉好的企业更能赢得顾客的信任,而声誉不高的企业应在战略的制定上考虑通过广告、公益活动等适当予以提高。对企业声誉的分析要根据所经营的区域市场分别进行,同时考虑其内在的关联性。

(四)企业文化分析——凝聚职工向心力的共有价值体系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行为的共有价值体系,所要分析的是对战略的实施有着一定影响的文化特色。一是风险承受度,企业鼓励员工进取、革新和敢冒风险的程度。二是开放性,企业掌握外界环境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三是协作性,员工与企业整体保持一致的程度,而不是只体现出他们的工作类型或专业领域的特殊性。四是对人的关注度,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应考虑其结果对人的影响程度,如在多大程度上关心顾客决定着企业对顾客变化了的需求作出反应的速度。

三、实施以经营使命为指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的举措

(一)要有观念的创新和超常的思维方式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经营手段落后,企业领导没有真正站在全局、整体的高度作出战略筹划,不仅市场的机会把握不住,企业内部的问题也由于找不到突破口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企业除要有掌握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经营者外,还应有一批知识广博、具有超常谋划能力的人员从事发展策划工作,从事内外环境的系统分析与研究,推进企业的战略管理。

(二)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战略策划

对于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系统分析方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它可以对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解决的目标和方案,比较其结果,使系统整体的效果达到最优。运用系统分析时,要考虑内外条件的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手段。在目标和方案制定之后,企业有必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判断,以帮助企业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

(三)分解细化“战略”目标为“战术”目标和实施方案

要使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必须把战略分解,从而形成战术目标和实施方案。使每一个人员都明确自己在战略中的地位,明确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战略分解时,要考虑阶段性目标的确定,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连贯性,当现有的组织机构不足以承担战略管理的任务时,还须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适当调整。在目标确定以后,企业应利用一切条件,动员一切力量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组织、协调、改造和提高。

(四)通过反馈、评价和比较进行目标诊断

将预定的目标同反馈回来的实施结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看其是否符合原定目标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其中目标的偏差有可能是实施中的不理想问题,也可能是战略方案的预测或与变化了的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两方面的情况都应考虑,出现后者时则应检验、修订和优化原订方案。如果偏差较大,则需要对战略方案和总体发展规划进行重新评价。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层次越高,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需要也越强烈,实施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的客观需要。在国内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运用战略管理来发挥企业优势,捕捉发展时机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更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罗纪宁. 企业战略转型中的领导与组织策略集团[J]. 经济研究,2007,(2).

[2] 韦乐平.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支撑企业战略转型[J]. 电信科学,2007,(1).

第8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战略管理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局势,使得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策略的研究,成为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途径。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

在中小企业日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文化、市场发展方向、企业竞争力提升等的实际规划和具体实施的研究,就是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作为中小企业日常管理事务中,处于最高层次的管理实践,是中小企业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做出中小企业发展决策、做好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方式。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制度和实践保障。

二、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小企业更快的适应市场变化。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工艺、新的产品种类、新的生产技术,在快速地改变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此外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高质化,无形之中给予了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革新的压力。因此,中小企业市场经营环境变化的客观性,要求中小企业要做好自身的战略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帮助中小企业顺应市场竞争模式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增加,使得中小企业产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会不断拓展企业的业务,这使得中小企业联盟产生,也要去这些中小企业联盟通过科学的战略管理,来提升企业的发展。其次,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的企业,一些跨国企业也成为竞争的对手。因此,面对多元化的竞争对手,企业更应该加强战略管理,以顺应市场竞争模式的变化。

(三)加强战略管理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中小企业提升战略管理,既是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需求,也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手段。因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管理质量、生存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中小企业实现各部门、各岗位、各目标统筹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实施的有效保障措施的使用,以此来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水平。

三、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大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企业研究人员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的内容,并认为这种战略管理仅仅适合在大型企业中使用,不适用与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当前很多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对象、研究实例都是以大企业为主,忽视了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研究。因此,要想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效果,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力度,切实围绕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措施、方法,制定合理的管理手段。

(二)加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位。

管理定位组我诶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准确的战略管理定位,是获得良好管理效果的条件。因为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的滞后性,造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缺乏准确、科学的战略定位,很多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粗略的分析市场的短期需求,制定出来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市场定位的不准确性,使得中小企业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时,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位,在做好企业外部发展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做出科学的定位,提升企业战略目标的切实性和准确性,进而提升企业的发展效果。

(三)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技能。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财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中小企业管理结构的不完整,管理人才较少等问题。因此,要做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首先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内涵的认识,为战略管理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效果的提升,需要中小企业构建一支具备良好管理技能的人员队伍,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管理决策。

(四)健全的管理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实体,要加大向先进企业学习,与时俱进,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同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配套。通过推进中国小企业管理结构的全面调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并在管理队伍中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发挥中小企业内部的力量,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强有力制度保证。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快速的发展,需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准确分析中小企业自身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对战略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评价、管理队伍建设的研究,提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2班)

参考文献:

[1]董亚辉.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第9篇: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管理哲学 企业战略管理

前言:管理哲学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应用主要任务在于其必须在实际行动之前,如果哲学家不能够成为企业管理人员,那么企业管理人员一定是一名哲学家。在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想要快速发展,企业战略管理方式、理念及思维方式都应该不断更新,传统战略管理方式、理念及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决定者,必须要在哲学观念宏观引领下,在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融入管理哲学观念。解放企业人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真正发挥出管理哲学的价值。

一、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的哲学省察

(一)企业战略的哲学基础分析

本文在对于管理哲学视野下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分析中,笔者想要以哲学作为基础,对于哲学内涵进行深层次分析,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基础上寻找答案。从战略表面上分析,战略一词包含多种含义,例如计谋、方法等等,但是将这些含义进行归纳,就能够对于战略有着整体性认识。战略首先就需要明确一个发展方向,然后在对其进行细致性划分。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时,首先就需要将企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目标及最后预期成果,但是企业想要将所制定的目标真正落实,就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并且将计划逐渐在企业发展建设中推行。战略从开始的设想一直到最后的落实,需要一个连贯性作业,这就需要思想对于战略整体进行分析。思想观念对于战略整体性分析,这样才能够让战略在实际落实中具有哲学性色彩。战略在落实中还具有一定整体性及阶段性,一方面战略需要一个整体性方案,另一方面在不同阶段落实中又独立性存在。想要正确认识到战略重要性,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决策对于战略的重要性。企业在现代化经营建设中,想要将任何目标完成,都需要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哲学范畴分析

战略管理虽然具有的含义多样性,但是还是属于哲学范畴之内,这就需要对于战略管理进行整体性概括,这样才能够将企业战略管理的哲学范畴进行固有化及精准化定义。哲学范畴内的企业战略管理,是将企业战略管理中最本质性因素直观性反馈出来,因此需要将战略所具有的特殊多样性含义包括在内,不仅仅具有抽象性,还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落实。正是由于企业战略管理的这种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从哲学范畴内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进行高度性概括。

企业在经营建设中的常见性活动就是战略管理。这种活动已经参与到企业生产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进而让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中拥有秩序化的系统结构,保证企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稳定进行。由此可以发现,战略管理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及前瞻性的社会性活动,在实际应用中宏观并且普遍。

在对于战略管理在哲学范畴之内简单性研究后发现,战略管理理念及手段已经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开始应用,通过对于现状分析本质,并且探索出企业战略管理中所具有的哲学韩毅。管理哲学虽然已经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但是其自身还是十分抽象性集合,需要对其深层次研究分析,这样才能够认识到企业战略管理本质,逐渐从管理哲学下对于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多方位分析,创建完善的占七夜战略管理哲学体系。

二、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层面上的研究

(一)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环境系统

企业战略管理是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下的产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中也开始逐渐向全球性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挑战及机遇共存的时代,也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战略管理方案的制定就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所造成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企业能够适应时展。

美国的《商业周刊》是最早对于新经济思想进行宣传的,目前人们在对于新经济发展建设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首先就是经济全球化建设,其次就是信息技术革命。对于新经济精准性含义,现阶段研究人员还没有给与一个准确性定义,因此新经济在不同场所的应用中具有不同含义,但是可从广义上暂时将新经济定义为:以信息技术作为典型的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增加促进的一种新经济形式。新经济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原因是由于推动经济增加的动力信技术含有全新的含义。信息技术的产生不仅仅加速了信息传递,对于社会发展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对于让人们的生活工作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例如电子商业、信息高速公路等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信息时代已经逐渐产生,信息技术对于人们所造成的影响也刚开始显露出来。总之,新经济对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想要与逐渐提高自身发展规模,就需要不断转变观念,加速企业战略管理改革,发现企业战略管理与新经济之间的结合点。

(二)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内在系统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逐渐在社会中普及,企业经营建设环境更加复杂,这就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企业为了能够应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开始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程度,对于企业内在系统进行全面性改革,但是企业内在系统改革在于企业发展环境相结合的时候,企业原先所制定的战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建设,这就需要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方式进行改变。

1企业战略管理观念变革

在新经济时代中,对于企业发展建设造成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企业在观念上的冲击,如果要是不能够对于企业观念进行变革,那么所制定的战略管理变革难以顺利开展,这也是企业在经营建设中一直强调转变观念的主要原因。其实从一定角度而言,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的相互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的就是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相互竞争。有报道就就曾经所,企业管理人员将主要的管理精力都花在了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上面,但是现在国外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有限。缺乏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企业在所能够发展建设的时间有限,只有能够灵活合理制定企业战略管理观念的企业才能够保证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这种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于企业发展建设不断进行引领,而不是盲目性质的跟随。

2企业战略管理手段和方式改革

企业所使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与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相一致,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管理模式中的信息流通及处理形式上的区别。在工业经济环境中,企业生产高度集中,进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及处理也高度集中,进而形成一种等级式管理模式。但是在新经济环境中,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改善发展,企业每天所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已经快速提升,竞争环境也越加激烈,人们不仅仅能够传递信息,还需要能够对于信息快速反应。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最为显著性特点就是管理权力由刚开始的高度集中转变为分权。电力商务在不同发展建设中,企业战略管理制定由传统的决策中心逐渐开始向多个中心所分散,企业不同部门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逐渐参与到决策过程中,这样能够整体性提高企业决策水平。

(三)企业战略管理对策

1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应该避免误区

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并不表示企业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增加,将劣质资产归纳在企业资产总值的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企业经营规模得到快速增加,这种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企业管理人员急功近利的观念。企业在执行战略管理目标时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观念,不要对于企业快速增长过于关注,应该逐渐让其超越同行业对手。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的时候,应该与企业自身经营建设情况相结合,不要片面求大。企业只有制定与自身相吻合的战略管理目标,才能够让战略管理目标对于资源能力相吻合,真正发挥出战略管理目标的价值,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建设。

2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时应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

企业管理人员如果要是能够以战略管理的角度对于企业经营建设进行分析,那么管理人员一定能够利用外部环境及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将对于企业经营建设的风险数值降到最低,进而企业才能够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建设。例如,联想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过程中,首先就是对于企业发展定位系统习惯分析,设计“专业化发展、本土化经营” 的战略管理目标,进而真正发挥出战略管理目标的真正价值,推动联想企业的发展建设。对于在制定战略管理还尚未成俗的企业来说,如果战略管理在制定过程中仅仅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制定,所制定的战略管理目标一定较为片面,因此企业通过将战略管理制定工作委托给专业化机构进行,防止盲目性跟随其他企业。委托给专业机构是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中十分有效的方式,但是战略管理在实际落实需要企业与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企业战略管理应该与企业长时间的经营建设模式与针对市场资源相结合,进而让企业能够在市场经营建设中长期具有一定优势。在对于企业战略管理制定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利用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其次就是发挥优势避开风险,最后就是克服弱点抓住机会。

结论:企业在现代化经营建设中已经离不开战略观, 但是现阶段对于战略管理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其含义上面,也就是通过经济视野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进行分析,从管理哲学视野对企业战略管理分析的文献有限。但是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管理通常都是以发达国家的企业战略管理作为基础,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让“管理哲学”与“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是从战略管理角度对于二者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管理哲学视野下企业战略管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现代化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贾旭东,郝刚,岳汉萍.虚拟企业战略管理基础问题研

究――范式与主体[J].华东经济管理,2013,07:102-107.

[2]李群奎.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企业导报,2013,18:62-63.

[3]蒋国虹.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

商界(上半月),2010,10:161-162.

[4]王双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问题分析

[J].社科纵横,2012,01:28-29+47.

[5]赵凤梅.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2,16:10-11.

[6]申姝红.新时期企业战略管理问题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88-90.

[7]李石英.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分析[J].中国商

贸,2011,3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