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战略管理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略管理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战略管理的方法

第1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会计 竞争优势 方法运用

随着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世界范围内统一的大市场趋于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企业现实与环境之间的均衡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的课题,而战略管理作为均衡现实与环境的载体,自然而然地冲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沿。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实施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方法与信息支持,是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与实施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战略管理会计不仅成功地整合企业战略管理与会计信息,并且随着全球经济战略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发展而完善。因而,其必将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核心方向。

一、战略管理思想与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当时企业经营风险和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是安德鲁斯的公司的“内外部匹配观”与安索夫的“权变规划思想”。后来,伴随着企业兼并浪潮的掀起,市场结构由自由竞争演化为垄断竞争,从而促使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盛行。波特认为, 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争优势, 而要获得竞争优势首先是要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 并在这一行业中超越竞争对手,争取好的相对地位。基于对所处行业特点以及竞争对手的分析, 进一步提出了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集聚三大通用竞争战略。由于战略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也应运而生,正如郭道扬教授(1999) 所言“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适应新经济与新技术发展环境变化要求所产生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理论及其基本方法, 这方面对现代管理会计产生的影响及其深远”。1981年,英国肯尼思•西蒙在《战略管理会计》一文中最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SMA)”并定义为:“用于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有关的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的提供与分析。”这一定义强调了管理会计应更多地向外看, 应关注竞争对手的成本、价格、市场份额等信息, 以便于公司评估其相对竞争地位。之后,英国的Bromwich 和Bhimani(1990)在他们合作发表的《管理会计:发展还是变革》和《管理会计:发展的道路》两篇论文中将其定义为“收集并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和竞争对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信息,并在一定时期内监督企业竞争对手的战略”。

从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它定位于以下几点:一是战略管理相关性。可以说,SMA是基于为战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二是信息获取的全面。SMA不仅突破了内向性与局部性的限制, 具备了外向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而且将内部有形的实物资本信息拓展到内部无形的知识资本信息,实现了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的拓展。三是目标与方法的长期视角。SMA 的方法体系包含了企业的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管理及业绩评价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了“支持组织战略管理过程,协助组织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目标。

二、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方法

1. 管理会计在战略制定中的运用

(1)SWOT分析法。SWOT 分析能够帮助企业集中精力将资源投入到企业占优的领域或充满机遇的地方,从而获取竞争优势。该方法认为,通常研究对象与竞争对手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发展中既有机会也有威胁。应用SWOT方法进行竞争情报研究就是根据不同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有重点的搜集、处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也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SWOT矩阵进行动态对比信息分析,研究自己和竞争对手优劣势的消长。SWOT 分析方法既可以作为竞争对手分析的参考工具,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定性地快速了解竞争对手的总体概况,也可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复杂和深入的竞争态势比较分析,是竞争战略选择的重要工具。

(2)价值链分析。1985年麦克尔•波特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 analysis)是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借此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竞争优势,识别何处可以增加顾客价值或降低成本,同时更好理解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及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关系。价值链分析关注产品的整个流程,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价值链管理有垂直价值链管理、水平价值链管理和虚拟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分析有四个步骤:①识别价值链作业。只有增值的作业才是企业价值链中的一环;②识别增加价值的机会。这种分析能够使企业优化作业流程,降低成本和费用,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好的服务于顾客;③识别降低成本的机会。对于在价值链中不具有竞争力的环节,企业可以及时进行处理;④在价值链中寻找各作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发现增加顾客价值以及降低产品、服务成本的机会,价值链分析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实施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预警分析法。预警分析法是一种事先预测可能影响企业竞争地位和财务状况的潜在因素,提醒管理当局注意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行业特点和竞争状况的分析,使管理当局在不利情况来临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

2. 管理会计在战略实施中的运用。

(1)目标成本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管理的分权制和改善职工关系的理论为基础,强调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依据进行管理。该方法按照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要求,通过制定目标成本和全员管理,从产品设计阶段入手,事前控制产品成本水平的一种方法,是目标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结合。

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特点是:①以市场变化为依据,能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充分把握市场的命脉,是一种典型的市场拉动型成本管理模式;②以成本否决为手段。成本是决定项目是否下马的重要依据。如果某个产品表面看来是有市场的,但企业尚未按照市场能够接受的价格生产出产品,则该产品就会在决策阶段被取缔;③以财务管理为纽带,重点盘活资金,提高资金运营效益;④目标成本管理往往是通过改革来推动。这是因为企业成本的发生往往是结构性的,只有对结构进行变革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鉴于产品成本在很大程度是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因此设计成本是目标成本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

(2)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了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的核心在于合理确定成本动因,并以之为基础分配各种费用,直接体现产品的实际成本。成本动因可大体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最关键的是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即指分析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包括对每项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较之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企业准确界定企业成本发生的所在,以最精确的方式找到解决成本问题的方法。在现代高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下,制造费用比例的提高使得成本动因分析变得尤为重要,它彻底颠覆了制造费用只是附加成本的传统概念。

(3)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它具有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始终认为质量标准的设计和决定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而且必须不断改进的;其次,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是全员全过程的,并且要以“零缺陷”作为最终目标;再次,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必须并重;

最后,质量和利润有时候可能产生矛盾。从短期来将,降低质量可能会导致利润的增加,但是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会造成企业长期的困扰。

3. 管理会计在战略评价中的运用――平衡计分卡。管理者通常用业绩评价的信息来奖励和鼓励员工,发展战略,制定和修订实施的计划。综合业绩评价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多维的有机体系,它主要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 平衡计分卡打破了传统绩效考核方法中财务指标一统的局面,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其优越性在于:(1)实现了内部考核与外部考核之间的平衡。除了财务指标之外,还加入了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发展等内容。(2)实现了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之间的平衡。(3)实现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中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使企业全面了解未来的发展情况。(4)实现了成因与成果之间的平衡。在分析企业情况的时候仅有结果指标是没用的,还要考察指标背后的诱因。财务指标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而非财务指标正是对这种结果深入的透析。例如利润的降低可能是因为销售额的萎缩,而销售额的降低可能是顾客满意度的下降造成的。顾客满意度这个指标就此揭示了利润下降的原因,从而有助于企业对症下药。

此外,平衡计分卡不是对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否定。它虽然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作为唯一衡量工具的局限,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但是平衡计分卡中财务指标仍占了很大的比重。

三、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不足

战略管理会计思维的运用,有助于企业战略的选择,也可以说只要我们能站在战略管理会计的高度,通过战略定位选择,成本动因控制等方法,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并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不是件难事,然而企业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时仍有待于改进的重要环节:

1. 成本管理被企业普遍认同,而风险管理却被忽略。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实施过程中较普遍的都忽略了一下的环节:将产业链的集中优势与投资的多元化相结合以及重视战略联盟的建立;在初始的分析阶段大多数企业重视的均是竞争对手的分析,但却忽略了如何在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寻找自己的战略联盟。

第2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战略管理 生态学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75-03

当前,国内很多关于大学战略管理的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力,根源于没有从适切的视角切入,使用单调的研究方法和格式化的研究思路。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和思路进行理论反思和理论创新。生态学以其蕴涵的整体、多样、平衡、和谐的思想逐渐成为一门具有普适作用的方法论学科,广泛渗透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之中。那么,在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能否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呢?本文将通过寻找生态思维和大学战略管理活动的契合点,揭示生态学方法论对于大学战略管理研究的适切性,并探讨如何运用生态学方法进行大学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

一、生态学: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生态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态思维以整体思维为出发点,以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强调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价值追求,“具有了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性质”,因此,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1 生态思维是一种整体性思维

生态学将世界看作是不同层次事物相互关联的网络整体,强调把事物放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整体性思维是生态思维的主要特征。生态学家泰勒曾指出:“大自然中很少存在裸的个体主义,我们可以把生态系统描绘为由植物和动物组成的、联系密切相互合作的联邦。”生态学所揭示的整体性提供了一幅与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世界图景。我们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倡导运用生态学方法,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立场就是:反对近现代科学把事物从其存在的有机环境中抽离出来进行单独考察研究的思维方法。

2 生态思维是一种价值性思维

生态学因为能够为社会和文化批评提供价值基础,在西方被人们视为“颠覆性的科学”。美国生态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有些科学比其他科学更明显地卷入了社会价值准则——生态学可能是最为典型的了。”生态世界观是一种强调相互依存、协同进化、关注未来的价值观,运用生态思维考察问题必然要求人们不能单纯从认知理性出发,更应考虑到价值理性的规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代内、代际关系的协调,实现由功利性思维向互利型思维的转型。

3 生态思维是一种过程性思维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个生物个体都有其生成、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命周期,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调节自身结构功能,实现自身的生存和进化,这个过程有着时间上的纵向连续性;同时,整个生态系统也时刻处在动态演化之中,所有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作用,共同促成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在时间上的不可逆性,决定了运用生态思维在研究复杂的生态现象时,不能采取近现代机械还原沦的思维方法。

二、大学战略管理研究借鉴生态学方法的适切性

研究手段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性质。为了弄清楚在大学战略管理研究中借鉴生态学_方法是否合适,还需要考察大学战略管理活动本身的基本特征,探寻大学战略管理活动和生态思维之问的契合点。

1 大学战略管理活动的系统性特征

大学战略管理一般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环节,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即由大学当局按照必须的程序和方法把战略制定出来,然后通过组织系统把战略贯彻下去,体现为大学成员的自觉行动,通过战略评估促使成员正确地贯彻既定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计划。具体到战略规划环节又包括整体发展战略、学科发展战略规划等,每一层次的战略又成为构筑其上一层次的单元,所有战略层次之间、上下战略层次之问、同一层次的战略子系统之间相互协同,与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构成多层次的战略规划体系。由此可见,大学战略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而“对于任何一个希望理解复杂系统的人来说,生态学将是他获得丰富灵感的源泉”。

2 大学战略管理活动的价值性特征

大学战略管理活动作为大学主体的一种自觉实践,追求一定价值的实现,在价值判断上持有相应的立场。战略主体所做出的任何一种战略选择,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会引起大学现实境遇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主体之外的价值因素参与战略管理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战略主体在经历一系列选择时要面对多种相互冲突的因素、关系和问题,在选择时要直接受到战略主体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拥有明确、合理的的价值取向是大学战略管理活动价值实现的前提,一旦选择错误或者出现偏差,战略本身就会陷入混乱,进而对大学自身,乃至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3 大学战略管理活动的动态性特征

大学战略管理活动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外部环境因素的深刻分析和预测,建立起大学战略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从外部来看,指的是大学战略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最佳动态匹配状态;从内部来看,指的是大学战略系统要素之间以一种稳定有序的方式彼此互动与互应。每个大学都必须适应生态环境系统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随着外部环境的变迁和大学的发展,过去制定的目标不断实现,新的目标又会产生,原有的战略逐渐淘汰,新的战略不断产生,大学战略管理活动其实是一个有始无终、不断深化的新陈代谢过程。

三、如何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大学战略管理

运用生态视角来研究大学战略管理并非借鉴生态学的具体研究成果,也不是简单地套用生态学术语和方法。其实,许多运用生态视角的人文社科研究之所以是“生态的”,根本原因是其坚持某些最基本的生态思想观念。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大学战略管理,就是要撷取它的思维方法,把生态思维和大学战略管理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度融合。

1 运用整体性思维解读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

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战略管理要求大学管理者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学未来的长远发展,强调大学对外部环境的主动适应,按照大学发展规律实施管理活动。然而,对于体制内生存的当代中国大学领导们来说,似乎并没有完全领会战略管理的实质,虽然言必称“战略”,但在运用战略管理时不是变了味就是走了样。战略制定是学校某些职能部门的分内之事。但战略实施却过于倚重行政权力的推动,忽视了大学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合力。甚至还有一些高校制定战略规划仅仅是为了学校高层决策者的某种偏好和一些学术权威的既得利益,导致大学资源配置发生不合理的倾斜,使大学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局部最优化”中化为泡影,把学校推向“追求卓越”的困境。

生态思维作为一种整体性思维,坚持从“关系”中定义、描述和认识作为个体的组织。“尽管历史拼图中的每一片看上去都可能绚丽多彩,但是。只有把它们放在整合的宏观历史中的适当位置,才能更充分地鉴赏它们。”以往的大学战略管理研究倾向于用静态的环境假定来考量组织与战略关系,用线性的思维解释其中的因果关联性,把大学战略管理理解为战略规划管理过程。在环境复杂性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简化”难以令人满意。大学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和谐状态以及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都需要组织在追求发展方面树立一种整体观。基于生态思维的战略管理将大学看成有机的生命整体,以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质,大学战略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计划和方案,而是协调大学和环境关系的有机系统;大学战略管理不只是“按图索骥”的静态行为,而是大学组织和环境不断对话的动态过程。大学在制定战略时要把自己放在与周围其他复杂事物的网络关系中考察,在此基础上认识自身的现实状态和发展趋势,从整体观出发定位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协同各种生态因子,共同实现大学战略目标。

2 运用价值性思维规范大学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

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战略管理在我国大学中的应用存在“效率至上”的价值取向。一些学校运用战略管理时过分强调“竞争”和“效率”,忽视战略的长远性和整体性:战略重点过分追求眼前的办学成绩,忽视长远的社会效益。每所大学都期望通过战略管理来提高办学绩效,使学校由原有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跨越式”跃进。这种线性思维指导下的战略管理,最终指向的往往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使大学发展在不同层次出现短期行为。比如:一些大学在制定战略决策时不顾高等教育的生态承载力,为缓解财政压力而盲目扩招;不顾高等教育的生态多样性,为提高学校地位而盲目升格;为了立竿见影的办学业绩而鼓励“短平快”的科研……。不管是哪个层次的短期行为,带给大学的只是短暂的眼前利益,失去的则是未来的长远发展。

生态思维作为一种价值性思维,坚持从一定的价值观念出发对人们思想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在“现实性原则”指导下的大学战略管理实践中,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是最为普遍的,战略成了使大学组织能够尽可能地获得最大效益的工具,能否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检验大学战略有效性的一个外在标准。但是,“工具理性下的行动将使我们很难去促进社会价值的表达,而只考虑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因此,纵然运作效率很高,也会发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竟然和社会价值——也就是我们的价值——大相径庭。”在功利化思想整体泛滥的时代,作为社会良心和时代指针的大学,大学所追求的发展不应只是量的增加,更应看重质的提高、机制的转换、能力的成长和价值的提升。大学必须改变把“自我”与“环境”相割裂的封闭观念,提倡一种“理想化”的价值取向,调整和规范大学的战略管理活动,才能保证大学在竞争环境中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3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财务管理 问题 策略

房地产企业的崛起和发展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升级和变革,在发展过程中,财管管理问题是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因为,财务状况是企业能否立足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财务管理能使企业在理财方面更加集中,优化筹资与投资机制;能对考评管理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能使管理变的更加专业,监督变得更加严格。然而,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各个企业都在寻求新经济形式下,实际解决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关键所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资金投入密集且周转期长,筹资任务重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首先,房地产开发建设前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注入,因其建设的周期比较长,涉及的范围又广,受房屋的工程等价和高额地价等方面的因素制约,资金投入密集且资金数额较大,开发建设需要经历从征地、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到竣工等队段,历时较长,资金周转期长。帮需要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金筹集,而且筹资数额大,筹资任务繁重。

2、投资风险大,决策要求高

房地产具有投资额大、开发周期长,企业内外环境较复杂等特征,涉及到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加大了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对投资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房地产的开发和决策也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对企业投资的分析和决策工作,在项目的开发和投资阶段提高警惕,通过减少对投资决策方面的失误来降低整个企业的经济损失,保证分析决策工作的可靠性和及效性,有效的降低风险,分散风险。

3、财务关系涉及范围广,较为复杂

房地产企业外部联系范围较广,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复杂,财务关系不仅包括与企业债权人、债务人、被投资单位、投资人及内部职工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与国土、环保、规划、建设等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比较复杂的企业财务关系会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加大管理难度,形成管理风险。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刻保持密切联系,保有更强的灵敏度。

二、房地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模式滞后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模式陈旧,有些房地产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在进行日常管理和招标投标工作中,没有进行财务方面的衡量,把财务会计人员当作是专门整理发票、记账的人员,专业财务管理缺失,方法滞后。另外,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可遵循的依据,企业资金管理比较盲目,资金分散,企业重视成本核算而忽视成本控制,对财务管理的把控能力减弱。

2、财务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房地产集团的各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都起步较早,为公司运作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各子公司间运用的财务软件都不尽相同,集团很难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汇总分析与管理,规划统一工作,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另外,在集团的下属企业中,系统之间不能实现无缝对接,核算人员只能根据相应的业务交易所进行处理,然后整理成凭证,降低了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3、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房地产企业没有根据业务发展建立起财务长期增长模型,没有设定明确的股利分配政策、资本回报率和资本结构标准,短期负债比例高,经常会发生资金闲置或不足的情况;投资项目一味的追求多元化经营,选择追求短期效益,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盲目性较大,资金流动出现障碍,经常造成周转不畅的局面,总体经营战略不清晰。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1、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加强风险把控

企业一定要在项目开始运作之前,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分析,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财务管理人员要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项目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进行预测 ,重点把握筹资资本、筹资规模、首期投入资金、在建时所需常规资金和预期收益等几方面的可行性分析,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投资风险的管理意识,在投资风险决策的过程中努力保持稳健性,在投资决策中对风险和收益进行严谨的分析,最好是运用财务管理软件对项目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增强项目本身的把控能力,有效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运营控制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企业项目运作。首先要设立专门的企业管理机构,保证乐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其次是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项目管理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再次在资金管理中,对所有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有的作用。最后,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对会计结果进行审核外,还应积极参与到项目经济合同的会审和项目的预算当中,全方面监督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

另外,企业领导者应规范房地产主要经济业务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审批过程,审批人员对自身的审批依据、审批职责和审批权限进行明确和了解,并根据企业的业务需要制定专项的管理制度,完善财务核算的办法及监督手段。

3、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更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管理支撑点。以集团组织建构为基础,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统一平台的系统的网络管理体系,把集团内所有数据和信息资料在同一数据库中集中处理,对房地产企业集团管理的各项业务进行集成应用。实现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从而形成集团数据流和信息流统一的平台,为企业决策提供完整、及时、有效、准确的信息。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能降低成本,有效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效率不,加快发展并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控制运营风险,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

4、实行全面的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资金的管理,财务部门应努力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融通工作,充分利用闲散资金,对内部的存款和借款设置出专项的账户并进行相应的核算和管理,对所需资金应上报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后,再做统一的调剂和融通,通过合理的高度,充分发挥企业货币的时间价值,更好的降低企业资金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价值。

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资金建设周期长,投入量较大,应确定好最佳的企业资金结构,努力加强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考虑企业资金的成本的基础上考虑投资方案的选择及可行性,对项目进行动态的评价和决策后再确定出最优的企业资金结构,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并应努力构建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的困难,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第4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革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英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指出:“真正的竞争已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是企业一种新的竞争策略,供应链管理也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刻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职能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探索第三方物流企业新的发展策略,将有助于增加其整体效益、提高其竞争力。

1.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职能

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成本最小,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高质量的服务及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强调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服务提供商,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整合和最有效利用。因此,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更加关注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同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与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有所不同。由于企业经营思想,生产方式以及客户需求的转变,要求物流系统具有和制造系统协调运作的能力,保证供应链企业之间运作的同步化、并行化,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适应性。这对物流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如实现快速准时交货、物流信息的准确传输以及反馈和共享,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

综上,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只有建立敏捷而高效的物流系统才能满足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因此,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仅提供传统企业所需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而要求其能够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具有协调整个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能力。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和社会广泛的认同。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仍面临很多问题。

2.1企业合作存在阻碍,供应链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机制和管理思想都还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机制、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造成企业间沟通和协调的障碍。同时,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相互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也常常会导致矛盾的发生,从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存在阻碍。另外,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并开始和合作伙伴建立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关系,企业之间合作时间也较长,但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及供应链管理评价机制。

2.2运作水平无法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能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物流分销中心管理等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但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管理服务的能力,无法完成所有物流服务的整合及系统化管理。这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虽然能为客户节约大量物流运作成本,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看,其成本节约的程度是有限的,无法达到真正的系统成本最优。从整个供应链的层次看,仍存在很多无效的环节和作业。这造成客户需要自己组织和协调企业内部部分物流的运作和不同的第三方物流的运作以及资源配置的管理。

2.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综合型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大型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但大多数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对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作用。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整合供应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同时,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相对较晚,供应链管理是跨行业和部门、涉及许多领域的技术,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又熟悉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管理,也有不少企业在组织与管理中逐渐吸收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初步具备了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如汽车,计算机、家电等大型制造企业,这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机遇。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3.1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经营理念。

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不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战略思想。认识到这一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原有经营管理思想和模式的重要前提。只有在经营思想上提高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供应链管理运行规律的战略。

3.2发展综合物流业务,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仅提供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供应链管理的需求,而需要提供一体他的综合物流服务,如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等,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与运筹物流系统,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同时,扩大物流服务范围,为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服务,成为供应链“总集成商”,监控和协调整个供应链,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供应链实时的物料供应、同步化运作,使供应链管理战略得以实现。

3.3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建立信息平台。

供应链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协同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优势之一就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实施共享信息。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成为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能提供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是重要的条件之一。这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和Internet/EDI等信息技术,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全程管理,并把上下游节点企业互联,形成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能够共享信息、加强沟通、快速解决问题。

3.4加强网络设计和构建。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网络设计,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从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高度和整体的利益考虑进行全局设计,在满足供应链需求的同时,既降低供应链成本又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可能涉及全球各地,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投资建设,也可以整合物流企业,进行强强联合,组建跨区域的大型物流联盟,更好地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

第5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0 引言

我国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的数量、企业的规模在不断的变化者,其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扩大。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战略管理存在许多难点,这些难点会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的繁荣发展[1]。因此,需要解决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难点,以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结构的优化,优化各大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结构。

1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1.1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

从宏观层次来看,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充分的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优化的管理企业。从全局、长远的观点来看,企业战略管理是研究研究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部分,是为达到战略目标而实施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设计战略、选择战略、控制战略、实施战略。企业战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成败[2]。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等层次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价、控制行为。

1.2 企业战略管理特点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整体性。一般情况下,企业将战略管理当成是一个完整过程,其是通过企业的宗旨、目标、战略和决策的制定协调各个战略经营单位、部门进行整体的活动。②长期性。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企业在长时间内稳步、快速的发展。从时间方面来看,企业战略管理的时间在3年以上,在5~10年以内。③权威性。企业战略是有效经营的前提,是企业领导者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按照规范制定的决策,同时将该决策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可以说,战略管理必须具备权威性,才能发挥其整体的功能效益功能。④环境适应性。企业与企业所在的环境、企业与所在环境的关系是企业战略管理最重视的部分,企业战略管理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也是使企业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2 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2.1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难点

(1)未能立足长远来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

未能立足长远来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反映出企业思想的不成熟,其是制约企业战略管理的意识障碍[3]。目前许多企业的领导管理层没有充分的认识战略管理,使得他们只重视企业当前的发展情况,而忽视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导致企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存在不利的情况。企业领导管理层战略管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决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需正确认识战略管理,需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2)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单一

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难点之一是战略管理模式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企业的竞争日益激励,如果这时采用单一的战略管理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就使得管理形式缺乏战略性[4]。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对利益的追逐,如何只采用单一的战略管理模式就必然会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3)战略管理执行力低

由于企业领导管理层缺乏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导致企业制定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企业领导管理层对企业内部缺乏充分的认知。企业领导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管理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战略管理计划无法彻底的执行,从而导致战略管理执行力较低,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定位。

2.2 解决企业战略管理难点的对策

(1)树立长远目标,做好企业的定位

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是树立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定位好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加强战略管理时,需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企业的定位,并在企业短期效益的基础上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以便更好的统筹规划好企业未来的发展[5]。此外,企业在树立长远的企业发展目标、定位好企业的发展时,企业需充分的了解市场的情况,以便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的调整企业战略管理,进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2)优化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优化企业战略管模式、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优化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企业竞争力的加大,单一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企业采用单一的战力管理模式极易失去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病站稳脚跟。因此,企业需优化战略管理模式,需加强学习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知识,以改变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理念,从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出发制定出不同的战略计划[6],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不断的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的突出企业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3)完善战略管理制度,注重战略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完善战略管理制度、注重战略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保障优化企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领导管理层注重战略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企业的领导者依据企业发展的情况规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进而促使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7]。完善战略管理以保证战略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并根据企业战略管理中涉及的内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质量,从而优化企业经济体制。

(4)加强对人才的利用,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技术

人才支撑着企业的发展,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人才同样重要。作为企业需加强对人才的利用,同时以专业化的态度和模式对企业战略进行管理,以便企业发展战略能够与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相结合。另外,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管理方式的培养,以便让管理人员认识到、了解到战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利用其专业知识对企业的战略计划做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实现对企业战略的系统化、高效化管理。

第6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我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经济收益,减少成本投入,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起到的辅助作用,关键还是需要依靠企业选择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方法来决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指出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企业基于信息技术下,采取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的理论和方法。

一、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虽然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企业成长的辅助手段,企业想要正常健康的发展,还需要选择才正确的战略管理。但是企业战略管理如果缺少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则不能再当今社会立足和发展。因此,信息技术和企业战略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所以,企业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就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而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和方法,能够制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大体的框架,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完善企业发展的目标内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完成多少,以及在实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如何,都是需要有信息技术帮助的。所以,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具有必要性的。

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企业虽然借助于信息技术,采取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独立特色的,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因为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战略平台没有科学的,完美的与信息技术结合,导致虽然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是取得的效果和预计的效果具有一定较大的差距。而我国企业战略信息化的现状就是,没有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建立科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信息技术范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负担和阻碍。但是在信息化社会,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又会被其他的企业所赶超,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还不得不使用并不适合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技术。所以,想要企业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由繁入简,简化了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对于完成达到企业战略目的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确定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十分的重要。

(二)企业战略管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的辅助手段,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但是现代企业在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上,都过于以来信息技术,导致失去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始终认为只要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但是往往企业会被信息技术所束缚,反而达不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应该借助于信息技术,但是不能过以来信息技术。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也就是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阿狸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进行分析,达到校正企业发展方向的主要目的。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拜托对信息技术的以来,但是又可以合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发展企业。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源于国外,1938年,管理学家C.I.巴纳德提出的该理论。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本质就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分析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生存问题。也就是企业如何在信息化社会和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研究课题和目标。因为企业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所以,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以及长期性,竞争性的特点。也就是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了企业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安排管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加快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效力和连接性,这样减少了因为企业各个环节连接不畅通,导致工作效率底下的原因。而且,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了企业的运转的连续性,不会简单的分割企业各个环节,而是统一进行管理。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是贯穿于企业管理整个内容部的。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经济学管理论与方法

企业发展想要加快速发和壮大,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减少企业成本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时候,就需要选择符合企业的经济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因为每个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不同,所以除了选择统一的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外,还需要选择具有企业发展特点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持。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该选用的是网络经济理论,利用网络收集数据并且进行分析,而且由于网络数据更多的代表民意,所以企业可以根据网络数据的分析,调整企业的发展内容和方向,并且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首先,使用互联网经济,能够提高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产品的完善,而是用企业的专业化和产品的模块化,可以在互联网经济中得到更精致的提高。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去掉中间销售环节,直接是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基于信息就输选择的企业经济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更好的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发展目标。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才能在战略管理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这样才能为使用信息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提供帮助。由于信息技术平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庞大性,所以对其中包含的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可以有效的分析和管理。由于这些理论都是交叉在一起,所以,其组成的复杂的特性,让信息技术管理变得更加的不容易,因此,首先需要明白不同理论之间的特性,然后依据不同理论中间的共同特点,建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找到合适的管理办法。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制定目标和方向,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工作,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核实的企业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首先,企业重组理论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现代企业不仅要求产品质量高,还要求服务质量高,所以企业重组理论就是把消费者认为重要的,和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元素进行重新的组合和配置,让企业焕然一新,在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次是组织学习理论,因为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所以企业管理者想要企业健康的发展,更随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员工,都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才是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核心。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采用的企业战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但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技术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但是很多企业过于以来信息技术,没有完善自身的战略管理和方法,所以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反而导致企业的经济下滑。所以,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应用。因此,本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合理的阐述,找到了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D].浙江大学,2010(07):231-218

[2]丁振华.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平台评价与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12):133-134

[3]蔡红.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联研究[D].东华大学,2013(04):146-148

[4]胡霞.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12):133-138

[5]王敬标.企业战略信息化管理[D].安徽农业大学,2010(07):145-148

第7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1936年由美国会计师乔纳森。n.哈里斯提出的变动成本法又充实了成本事后管理的内容,由此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完全成本计算系统的、为成本决策和控制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新信息系统。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的运用,使成本事前管理的内容又得到充实。

美国会计学家希琴斯在1952年提出的、在分权条件下的责任会计得到运用,使成本管理向深化、细化和责权利相结合发展,成本管理成为具有层次性、主体性和利益驱动性的内部共同管理的活动。在同年的世界会计组织年会上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个名词,这不仅是管理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成本管理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姆提出了工厂质量成本的概念,从此在成本管理中有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

为了持续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得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和优势,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迫切要求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有资料显示,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95%的美国企业实行了战略管理,如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和国际商用机器等。实际上,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战略管理的专著。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尚无明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或战略管理会计的概念,更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德发表了《战略管理会计》一文,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y management accounting,简称sma)”的概念,在这之后,他又对战略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985年,美国的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的书中对价值链战略成本分析法作了研究。波特认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其自身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具体包括研究与开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些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表示。

1988年,bron mwich在《管理会计的定义与范围:从管理角度的认识》一文中阐述了sma的观点,认为sma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是未来处在高级岗位的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bron mwich认为,sma不仅是收集企业竞争对手的信息,而更注重研究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企业产品或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从企业长期决策周期看,对这些产品及劳务的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

1992年govindarajan和shank研究了企业战略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框架。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等人在1993年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美国的林文雄概括说明了美国管理会计学者在1992~1997年间研究策略(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策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法、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

1993年,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jack shank)和戈文德瑞亚(v.govindarajan)等人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的《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信息在战略成本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成本的简单表述、战略成本的交流、战略成本的推行、战略成本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1995年,欧洲的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工商管理学院提出了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战略定位的选择方案,并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该模式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竞争战略的制定;竞争对手分析和目标瞄准;行业态势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

1998年,英国教授罗宾?库珀(robin gooperand)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度为核心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作业成本法,关注企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对手动向的变化,从而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会计岗位——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gement accounting, 简称sma)。

我国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明确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第8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成本;传统成本战略管理;现代成本战略管理

1 .绪论

在企业发展战略相关内容的研究过程中,成本战略管理作为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施有着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成本战略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成为了现阶段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

1.1 传统成本战略管理理论

传统成本战略管理理论是指采用事中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事中成本管理是指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项目涉及成本的问题进行管理;事后成本管理是指在项目完成后,在对项目总结的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清算,在清算完成后,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讨论、检讨和总结。在传统成本战略管理中,事中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的角色可以描述为:以事后成本管理为主要手段,配合阶段性事中成本管理。

1.2 现代成本战略管理理论

现代成本战略管理是以成本法为基础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成本法是以实际市场需求和市场向导为前提,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向导的准确分析,最终实现对某个过程利润和成本的规划与管理。因此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采用成本法对商品、劳动或某个过程进行成本和利润的分析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鉴于此,现代成本战略管理理论确定了以成本法为其核心的理论依据。

2.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本战略管理的分析

2.1 公司简介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我国东风汽车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共同创立的汽车合资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

2.2 公司成本战略管理的方法介绍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传统成本战略管理的方法。在传统成本战略管理方法的具体使用过程中,采用事中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战略。其中,以事后成本管理总结、分析、检讨为主。

2.3 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表2.1给出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11年至2014年与企业经营成本相关的主要财务数据。需要指出,论文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均来自于企业的财务报表。

为了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成本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2011-2014年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成本相关额营总成本、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四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表2.1中相关数据和数据变化规律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企业在2011-2014年间,其经营成本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与其采用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即注重事后成本管理有着很大的关联。换言之,企业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没有使企业的成本按照预期呈逐渐降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企业的管理成本与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能存在不同的变化规律。而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描述为:由于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更为科学,最终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

在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小结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表2.2为2011-2014年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

通过对表2.2中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2011-2014年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其中: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在3%以内,在2012-2014年低于1.6%,且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企业主营业务的利润率要高于总资产利润率,且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在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升高。但需要指出: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的总资产净利润率的变化规律与总资产利润率相同,其数值除在2011年接近3%外,2012-2014年均低于1.6%;对于企业而言,成本费用利润率标志着其所付出的成本与得到利润之间的比值(利润/成本)。通常对于企业而言,该项指标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越好。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其成本费用利润率通常应该高于15%。然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2011-2014年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却非常低,这意味着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2.4 公司成本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成本相关的财务数据和与盈利能力相关的财务数据的分析,同时结合企业现阶段成本管理方法的分析,可以明确:现阶段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成本管理的广度存在问题。由于现阶段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仍然采用事后成本管理为主、事中成本管理为辅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导致企业成本管理范围较窄。

其次,成本管理的侧重点存在问题。由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采用以事后成本管理为主、结合事中成本管理这种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在这种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侧重于年底或项目结束后对成本管理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等工作,直接导致了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滞后性。

最后,没有明确成本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由于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没有明确每个部门对于成本管理的责任,从而导致成本管理的责任没有明确,最终致使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无法取得满意的结果。而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而言,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在这种背景下,成本管理必然将存在于每一个部门之中。

3.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本战略管理的改进策略

3.1 改变成本战略管理方法,加强事前、事中成本战略管理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明确,现阶段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仍然采用以事后成本管理为主,同时结合事中成本管理的成本战略管理方法。在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中,成本管理的工作具有严重的滞后性。鉴于此,本文提出在原有成本战略管理的基础上,加入事前成本管理机制、加强事中成本管理,使成本管理贯穿项目和年计划的始终。

3.2 明确成本管理职责,建立现代成本战略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本管理能力,需要再加强事前、事中成本管理,并在实现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每一个成本管理参与人员的职责。这有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有利于成本管理的改革和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使企业的成本战略管理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确保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应该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和经验,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成本战略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成本战略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体系化。

结论

本文结合传统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和现代战略成本管理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成本战略管理方法,加强事前、事中成本战略管理;明确了成本管理的职责,对建立现代成本战略管理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包科刚.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导航[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华.汽车企业研发阶段的目标成本管理[D].天津:天津大学,2008.

第9篇:战略管理的方法范文

一、“人本”思想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及人际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在思维观念上重视“民”及“民”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处理“民”与“社稷”、“民”与“君”关系时,始终将“民”置于首位,认为“人”既是治理(管理)主体又是治理(管理)客体,显示出传统文化浓厚的人本主义倾向。传统文化还将人划分为若干类别。从治理角度看,有“劳心者”和“劳力者”之分,孔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仅从纯管理角度看,它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管理的一般理解:管理就是“人治”和“治人”,也就是说,管理的主体是人——劳心者,管理的对象也是人——劳力者,这与现代管理科学对管理的解释完全一致。

这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活动极为有利。我国企业的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都是在传统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企业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树立人本思维方式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创造管理奇迹。

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腾飞,其原因之一就是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精髓,在企业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日本企业家将儒家文化融入到现代科学管理中,提倡人本管理思维理念,激活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源,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如丰田公司明确强调的两大支柱之一就是“尊重人性”,即尊重员工,将员工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成果联系起来,尊重所有关联客户,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和保持率。管理方式一是强调尊重、团队合作,注重以人为本和人际关系和谐;二是强调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三是强调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一致。中国企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有优势和潜力在“人治”和“治人”方面做得更为出色。

企业人本管理的推行,为战略管理会计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即通过会计职能活动来激励人,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如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卡普兰从顾客和员工角度设计平衡计分卡,取得了很大成效,被企业奉为至宝。同时,人本管理的实施,也使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体系进行核算和管理成为可能。在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方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将人力资源纳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进行管理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如果战略管理会计能够真正实现将人作为有价值的组织资源,以企业人力资源为对象,确认、计量和报告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信息,将会计研究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不仅可以为知识化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收益分配提供相关信息,而且可以为知识化企业建立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剩余收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奠定产权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规划和资本预算、人力资源价值、成本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投资分析、员工绩效评价、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等。

二、“天人合一”的辨证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讲求事物的完整性与统一性,表现在思维模式上则是追求完整,强调综合。先秦至明清的大多数思想家都推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现在认识实践上就是要求人们用辨证思维方法和整体性观念去认识世界,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不能脱离自然,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不能脱离社会,人类认识的基本要求就是人与天、人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寻求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剖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需要而制定的,管理企业总体活动,追求企业总体效果,与之相适应,也要求战略管理会计在其服务过程中坚持整体性原则。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应视企业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看问题,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一切战略管理活动,抛弃传统孤立、片面和从局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目标上,只有整体目标才是最高目标;在管理对策上,只有追求整体最佳才能成为最优管理对策;在资源利用上,着眼于整体资源的最优利用;在经营活动上,既重视主要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重视生产制造也重视其他价值链活动。

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事物之间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元气、阴阳、五行联系起来,要求人们用辨证的思维方法认识世界。这种辨证的认识方法有利于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为战略管理会计人员从整体上思考和处理各种战略管理会计具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来源。如在作为战略管理会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成本管理活动中,战略管理会计人员运用整体辨证思维观,将本企业与供应商和购买商视为一个整体,将成本与技术或成本与组织结构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开发本企业与供应商和购买商价值链间的联系、成本与技术的联系、成本与企业组织结构的联系,就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价值链成本管理法、成本企画、技术成本管理法(价值工程)、以及虚拟企业和工程再造等。

三、直觉经验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积极影响

直觉经验思维方式指用直觉、经验和顿悟来考察、研究自然,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没有任何人为界定的直觉思维,主张尽力排除自己已有思想和各种感官感觉。直觉思维认知方法不受任何限制,使思维异常活跃,它赋予人们以清新的顿悟,使人类在问题丛生的杂乱中找到摆脱思维困境的突破口,以直接和整体的方式领悟事物的奥蕴,为创新提供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和“灵光一现”的灵感,使认识者“周流无穷,而不滞于一隅”,“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发达的经验文明造就了中国先哲们凭经验来断事物的方式,因此,直觉经验思维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思维特点之一。

当今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极具创造性价值的思维方式。激烈的全球竞争导致各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层出不穷,面对动荡多变的外部环境和难以把握的竞争态势,企业必须根据情势不断地对战略管理方法和模式作出相应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特别需要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持。为此,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惟有摆脱各种既有思维框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开启智慧的闸门、借助于丰富的想象、使思维自由驰骋、凭借战略管理会计的学科优势,设计出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思路,为企业的战略管理部门提供多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方案,才能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人员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式。在各种新思路和新方法生成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直觉顿悟与经验判断思维的影响不仅无法排除,而且其作用非常关键。

四、和谐中庸思维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启示

传统文化讲究整体和谐,当变则变。先哲们将“和谐”规定为万物生存所依据的原则,人类和宇宙万物只有在整体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存在和发展,“和者,天地之生成也”,“和乃生,不和不生”,强调个人应顺应社会,人类应顺应自然,并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法则,但是“天若变”,为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道亦应变”。和谐思想的集中表现就是“中庸之道”,它要求为人处事不激进、不走极端,当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冲突时,要采取恭敬和谦忍的态度,以群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协调好各种关系,主张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掌握原则,把握不同的两端,兼顾双边共同的利益,避免偏于一个极端。中庸之道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所寻求的人性最佳状态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既是道德伦理和政治观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它不以僵死的、停滞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寻求量变或质变状态下的“中”;它也不是不辨是非、抛弃原则,老好人的处世哲学,而是至精至纯的美德。和谐中庸思想虽有折衷、保守之嫌,但其实质上呈现出“当变则变但整体和谐不变”的思维特点,这对战略管理会计活动也有重要启示。

企业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随机应变已成为知识化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理念。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协助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的各项工作也应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在动态中寻求最佳平衡点,因此,战略管理会计要讲求随机应变。但另一方面,战略管理会计在坚持随机应变的同时,应保持永远不变——即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不变,这与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这个概念的基础恰恰是稳定性,而不是变化”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