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低碳生活建议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生活建议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生活建议方案

第1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石家庄华电裕华供热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河北省作为钢铁、化工强省,对发展低碳经济拥有最大的潜力市场,空间极其巨大。

关键词 ]低碳经济;河北;企业转型;发展过程;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252

低碳经济是目前国内和全球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在对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通过大力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鼓励低碳技术的研发等措施发展河北省的低碳经济建设。

1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现状

近几年来河北省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如有:《河北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目标方案》、《河北省“十二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指标》、《河北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按照《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2017年)》,河北省到2017年煤炭消费量要比2012年净削减5000万吨,为此河北日前专门下发《河北省削减5000万吨煤炭工作方案》,重点锁定削减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企业煤炭用量,并以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为主,力争早日实现削减目标,为改善省会大气环境做出贡献。

河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河北省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使价值分布向低碳技术环节倾斜,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河北省政府根据当前碳排放现状及面临形势,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四大特色低碳产业体系和四大理性低碳生活模式,推出十大低碳经济支撑工程,提出五大保障措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河北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1)能源供需矛盾较突出。河北省一次能源资源非常有限,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发规模较小,能源供应基本上靠市外输入。

(2)消费结构不合理。河北省能源消费构成主要由煤炭、电力及石油制品,一次性清洁能源消费比例不高,新能源开发不足。

(3)能源发展缺乏统一管理。一是能源供需统计数据不全,不能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二是新能源的推广应用、能源利用与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等工作推动不足;三是能源部分品种供应的垄断,使得相关企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培养全民低碳意识。这要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媒体,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宣传新型的消费模式,引导公众自觉做到节油、节能、节水等,减少碳排放。倡导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少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生活方式。

(2)加大投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河北省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尽快发展低碳技术。根据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3)采取经济政策手段,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可运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提升企业的形象。

(4)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提升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河北省应该加强与天津、上海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的合作,吸收它们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通过吸收其他区域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河北省要抓住机遇,打造新能源品牌,提升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保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河北省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6)建立计量体系,启动碳交易。研究确定全市碳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健全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对碳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和指标分解。开展企业碳计量人才队伍培训,推动企业实施产品碳标签。委托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调查核实,根据统计结果编制温室气体调查报告书,建立规范化年度报告制度,为政府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供高智力支撑。加快对国际碳市场交易制度、定价规律的研究,探索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平台,提供供求信息和碳交易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自愿减排。借鉴世界金融机构的创新经验,开发与CDM机制相配套的金融产品,加快发展碳金融创新。

(7)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开发,推动小汽车主要燃料向压缩天然气转化,推广汽车利用醇类燃料、合成燃料、生物柴油、替代燃料及电动汽车技术;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能源作物种植,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碳化、压缩成型技术,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生活用能中的比例;加快风电开发和建设,使我省在风电建设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推广太阳能利用产品的应用,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产业集群,加快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发电项目建设。

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开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各地、各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完善信息的渠道和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大力开展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和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全社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鼓励和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确保低碳概念在我省全面普及,为创造碧水蓝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换娥,李玲.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

第2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一、 园区概况

深圳奋达科技园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洲石路料坑段南侧,北临洲石路,南临南光高速公路,西临市政道路,交通便利。园区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于2008年5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预计于2011年初开建,建成后园区总建筑面积将达到33万平方米。

奋达科技园是集科、工、贸一体,生活配套设施完善的中国最具规模的音响、移动多媒体及小家电生产基地之一。2009年合并重组后园区内共有两家企业,分别为: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奋达科技)、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奋达电器),是同属于奋达集团旗下的两家独立的有限公司。目前两家企业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方面具有横向关联性,在产品方面有上下产业链的纵向关联性,同时共享污水处理站、中水回用系统等基础设施。

园区自建设之初一直贯彻环境优先方针,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生活废水集中处理回用、照明系统节能改造、雨水收集、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等一系列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工作,被评为宝安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节能先进单位”。

目前,奋达科技园正在开展创建“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此项工作对于宝安区创建国家生态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二、 创建工作情况及成效

奋达科技园自今年年初开展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准备工作,得到市、区、街道办等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园区正在严格按照国家及深圳市关于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1、加强领导,落实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部署、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组织、协调创建具体工作;专门召开了创建“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动员会,制定并下发了《奋达科技园区创建“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方案》,使创建工作得以落实。

2、科学规划,指导生态创建工作

园区委托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境技术中心编制了《奋达科技园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按近期和远期分别提出园区生态化建设方案,现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市人居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园区已开始按照《奋达科技园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要求进行实施。

3、低碳先驱,打造绿色环保品牌

奋达在创业之初就已将绿色、低碳作为企业责任,积极将“低碳、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产品的设计、研发与经营中。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奋达推出“世博E系列音箱”,秉承上海世博的环保风格,以低碳、绿色、环保为设计理念,采用IC控制方式,降低能耗,提高能量转换率。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电能的利用,降低产品的碳排放率,并且把easylife的思想渗透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化繁为简,简洁方便,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4、加大投入,建设优美生态环境

奋达一直致力于绿色环保工程的建设工作,植入16项循环经济技术,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污水处理站、中水回用系统和中央除尘系统的维护、管理;加大分类垃圾桶的更换和投放,强化绿化养护和环卫清洁工作;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运行有效的废物收集系统和废物集中处理系统,确保园区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2010年5月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

(1)园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

(2)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少量废气经处理后,均能够达到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

(3)园区噪声可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5、积极筹划,完善信息平台建设

园区借助已有网站全新改版的机会,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平台。开设了环境保护信息模块,园区生态创建工作进展、环保项目实施情况及主导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信息等内容,提供有关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清洁生产技术和应急反应等方面的指南和建议,有助于增强园区企业及职工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园区、周边区域的流动和交换,帮助企业克服生态工业运行的障碍。

6、广泛宣传,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园区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使园区企业人人都了解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

(1)督促园区企业制定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各项工作落实到人;鼓励员工节水节电、为企业技改提出合理化建议。

(2)开展以“低碳,我的生活新主张”为主题的网络宣传活动,征集“低碳生活”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评选“低碳风尚之星”。通过此项活动,呼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

(3)鼓励园区企业积极采用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进行清洁生产,设计、开发绿色、环保、低碳产品,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目前园区企业正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以推动奋达科技园尽早建成“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4)强化培养员工环保、节能意识,并以墙报、标语、宣传资料、园区期刊、召开相关会议等各种形式加大生态创建、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宣传力度,让企业的每个员工了解生态创建工作的意义,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人人参与、时时参与,为创建“深圳市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造条件。

综合创建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的自评结果,奋达科技园得分为100分,达到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创建标准。

三、 未来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数字音响等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产品为主导产业,构建以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生态工业经济体系,贯彻生态产业、绿色设计、绿色原料、绿色销售、清洁生产、低碳经济等理念,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完善现有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实现园区的能源集成、水集成和物质集成,建成集高科技、高效益、生态环保于一体的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和低碳工业示范园区。

1、近期目标

全面贯彻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工业等理念,营造员工及企业参与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社会氛围;依托园区二期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拓展企业规模,提高研发水平,推动产业链向上游挺进,增强园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引导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内部的物耗、能耗削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在2012年建成以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2、中远期目标

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完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机制和框架;以低碳发展为方向,进一步优化园区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以低碳产业结构、低碳能源系统和低碳物流为基础的低碳生产模式,以低碳消费、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为基础的低碳生活方式,在2015年将奋达科技园打造成为集高科技、高效益、生态环保于一体的低碳工业示范园区。

(二)规划建设内容

1、完善园区产业链

结合园区二期扩建,引入新生产线,如便携式音响的高性能电源电池模块等,并基于工业生态化,逐步实施绿色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等;同时在二期建设中,建立创业孵化中心。立足园区现有产业特色,注重挖掘和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尖端项目,如IT产业、文化产业、动漫产业等,彰显产业特色,使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地。

2、园区二期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

计划在园区二期建设过程中,继续采用一期建筑的节能环保材料,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加膜双层中空保温low-e玻璃等建筑材料。建筑布局上采用自然通风、透光,结构中使用三级钢筋等新型材料。施工时实现土建、精装修一次完成,避免多次施工带来的材料浪费及多次污染。

3、完善园区水循环系统建设

结合园区二期建设,建设二期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并完善中水配套管网建设及水质监测网络系统,对中水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完善园区内的雨水收集系统,实施屋顶集流雨水方案,改良建筑物屋檐设计,实现高效的雨水收集利用。

4、推动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目前,园区企业正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下一步积极推动企业申报“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并持续开展该项工作。坚持推进生产全过程控制,组织对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全过程的重点或优先环节、工序产生的污染进行定量监测,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实行污染预防分析和评估,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方案,以科学合理和技术进步为手段,减少和防止污染物的产生,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的全过程,实现企业内部的物耗、能耗削减,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

5、实施园区全方位绿化

结合园区二期建设的建筑布局进一步完善园内绿化,使园区绿地率在近期有所提高。在新建办公楼和厂房等建筑物的楼顶实施屋顶绿化,提高夏季隔热性能,具有良好的节能、节地、节水效果。按照深圳市《屋顶绿化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简单式屋顶绿化,种植草坪、地被植物或低矮灌木,选择生长较慢、耐修剪、抗风、耐旱、耐高温的植物种类,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屋顶空间资源,而且大幅度提高园区绿化覆盖率,丰富园区绿化景观。

同时,对园区裸露地表进行绿化建设,并建议更换园区行道树种,以树冠较大、遮荫效果良好的乡土树种替换棕榈科植物,增加园区绿化覆盖率。

6、贯彻执行环境管理体系

第3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我公司就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结合实际对上级公司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现状

我公司以XXXX为主营业务,公司碳排放主要由XXXX运营、企业供暖及职工生活所产生。近年来,我公司紧抓国家环保政策落实和XXX市铁腕治污机遇期,积极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公司按股比累计投资2.17亿元,分批次完成了控股或参股的6家XXX的环保扩能升级改造,实现了封闭式环保型储煤,除XXX站使用装载机装车以外,其它站均实现了快速装车系统装车,有效降低了粉尘污染和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碳排放。二是公司所属各公司积极践行蓝天计划,均将燃煤锅炉、燃煤灶具改为空气能供暖或者天然气锅炉和灶具,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碳排放。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企业生产耗电量大、耗油量大,下属个别单位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理解和重视不够等问题。

二、工作计划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正在逐渐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公司要想在新形势下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厘清思路,明确方向,把握机遇,积极寻求低碳发展之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加快制定公司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公司“碳达峰”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二是积极推进公司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远景战略研究,把降碳作为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推动生产模式低碳化转型的总抓手;三是要持续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加强集装站绿色化改造,着力构建绿色集运体系;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企业植绿造林力度,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大气排放、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现减污降碳目标。

三、对集团公司开展此项工作的几点建议

1.研究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和垃圾焚烧发电。太阳能、风能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利用最普遍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从利用方式上看,生物质能源(薪柴、秸杆、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禽畜类粪便等)与煤炭、石油的内部结构和特性相似,可以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技术进行处理和利用。建议集团公司结合区域、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研究及投资,扩大产业规模。

2.改造老旧发电机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议集团将本系统有关单位设备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的老旧发电机组更新改造,降低运维成本、安全隐患和碳排放。

3.整合铁运资源,加大“公转铁”力度。我市煤炭年产量超过4.5亿吨,除小部分以发电等方式就地转化以外,大多数都以公路运输方式销往全国各地,铁路运输量不到2亿吨。针对公路运输煤炭单车运量小、能耗大、污染大的实际,建议集团公司将系统内煤炭外运工作交由我公司统一以铁路集运方式销售,这样不仅能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增加效益,并且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

4.发展氢能源和储能技术的应用。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广、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可通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工业副产气等多种来源获取,氢能将成为第三次能源变革的重要媒介。面对机遇,建议集团公司积极开展氢能和储能技术开发应用,重点推进集团系统发电企业在二次能源领域的调度经验实现氢电之间深度耦合互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第4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众

本文中的公众有两层含义,一层完全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的,它指消费者,它既指产品的需求者也指生产要素的供给者。第二层含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的普通民众。

(二)低碳经济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基本理解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目标都是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都是通过人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使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本质都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二、公众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

公众与低碳经济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产品的直接购买者

公众是消费性产品的购买者。也就是说公众在低碳经济实现途径的四个环节中,作为消费者参与了作为消费的第四个环节。

经济学中的市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品市场,另一类是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公众是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直接购买者。购买产品时,仅管理消费者不能直接干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但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选择产品,先对产品是否属于低碳型进行判断,然后再选择低碳型的产品。

如果作为消费者心中有了一杆低碳的秤,并使用其来秤量产品的碳指标,从而只选择低碳型的产品,则那些高碳型产品则无法在市场中通过交易实现其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高碳型的生产企业不得不转向低碳型产品的生产。

因此,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是否能实现可以从产品的消费这一个环节进行直接的干预。

(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在经济学中,公众不仅在产品市场是消费者,同时其在生产要素市场也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要素,即劳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直接参与到生产中。

企业在生产中主要用到四种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第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载体。

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很多环节都要用到公众作为劳动者的劳动。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设计到产品的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众,可以说,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企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否是低碳型的与参与到其中的公众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直接相关。比如,作为研发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其研究出来的产品是否是低碳型进行判断,若不是节能型的环保型的则可以在研发阶段就进行终止,只有在研发阶段被判断为低碳型产品,才可以进入到设计阶段或生产阶段。而设计阶段和生产阶段也会存在设计方案和生产方案的选择,此时又分别存在是否是低碳型方案的选择,这样通过作为劳动者的公众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进行层层判断与选择,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的实现便可指日而等。

(三)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从社会学的角度,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可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公众是社会中的人,而国民经济则与公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公众的衣、食、住、行随时都会消耗能源,产生CO2,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这使得公众身处低碳经济建设的具体环境中,因此公众可以在生活中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垃圾可分为可降解型的和不可降解型的。对于不可降解型的我们要采取回收以重新利用,或者回收后加以特殊的处理。如人们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类电池就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人们需要用电池,企业也是想尽办法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电池用过之后,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丢到垃圾站。而各类电池一方面含有不可降解的部件,另一方面也含有有毒的化学成分,随便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从以上可以看出,公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先监督自己的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的再进而监督其他人是否是低碳型的。

(四) 低碳经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取福祉

低碳经济建设的一个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福祉。也就是为了让公众能在一个更好地能够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中生活。这一点从前面关于低碳经济的定义中对于低碳经济的目标、实现途径和本质的诠释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这一点对于低碳经济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人的本性都有一种趋利性,当公众明白一种行为对其本身有好处时,他们便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实现。

三、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低碳经济的建议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低碳经济的建设又必须以为公众谋取福祉为其终极目标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由此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在公众中普及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根植低碳经济的观念

只有在公众懂得大量的有关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其头脑中有若不实行低碳经济的不仅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会在当期影响到其切身的利益时,人们就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起到其在低碳经济的建设中的作用。

(二)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在当今,有一部分公众是有节能环保意识的,但是他们的这种意识很难转换成行动,因为当他想这么做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主流是刚好相反的,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主流是非常弱小,若相应地低碳型社会制度不建设好的话,个人的这种力量很容易被社会主流所淹没。

如我们的塑料袋的使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政府从2008年的6月1号起进行了限塑令,主要针对于大型超市,这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人们从超市里所用的塑料袋的数量下降了很多。但是在生活中的别的方面,如小型超市,农贸市场,购买者还是大量地免费使用各种塑料袋。这样每次从农贸市场回来,绝大部分的购买者都会提一大堆地一次性塑料袋。少数的环保主义者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也难以看到希望的曙光。但是如果在所有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都以一种政府政策制度的形式采取限塑令,则情形将大不一样。

第5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Abstract: Low- carbon means tha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during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construction, we should decrease the usage of fossil energy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lower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Low- carb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world architecture. The thesis analyzes briefly the necessity of adopting the strategy of low- carbon in Chinese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posal to build low- carbon architecture is put forward.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建筑;建议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construction;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220-01

1打造低碳建筑是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关键因素

所谓“低碳经济”,一般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业界通常简称“三低”)而最终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低碳经济,涉及建筑、交通、电力、冶金和石化等国民经济诸多部门,以及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和煤气油开采技术改进等多项新技术,而打造低碳建筑是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关键。低碳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不断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筑行业是消耗资源、能源以及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大户,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自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约30%。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就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健康模式。

2打造低碳建筑的几点建议

打造低碳建筑,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在目前要将节能建筑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 努力营造打造低碳建筑的浓厚氛围目前,建筑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面对全球气候及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设低碳建筑乃是最佳选择。但由于当前建设低碳建筑的成本的增加,建设的技术难题还未能彻底解决。打造低碳建筑困难重重。建筑企业必须树立社会责任心,努力克服困难,妥善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努力打造低碳建筑,为解决环境问题勇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一份历史责任。另外,整个社会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并由有关部门牵头,通过专门调研,找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低碳建筑之路。

2.2 加快推广使用成熟的节能新技术要加强对推广应用建设节能新技术的指导,积极培育和引导建筑节能技术市场的发展,加快建筑节能事业的科技进步。最近国家建设部了“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详细列举了208个推广或限制或禁止的技术项目,这些新技术,有的能节省资源,有的能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减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有的能提高质量,也有的能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技术以低能耗、低污梁、低排放为基础,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筑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新技术。当然,节能建筑也不必要一味贪图新技术,特别是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要多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工艺和本地材料,这些都是现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2.3 采取节能的理性设计方式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在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外的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的材料,在空调等建筑暖通设备上尽量使用能耗低的产品,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资源。要因地制宜的考虑低碳建筑的标准,考虑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讲就是结合气候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来确定各地的绿色建筑标准,不盲目复制和理想化采用,让节能方案更为切合实际。

2.4 加强低碳建筑的制度体系支持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建造“低碳建筑”将是房地产业大势所趋。但是,当前“低碳建筑”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包括完善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建立建筑节能评估体系等。

要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全面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同时要完善和严格执行现有的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指导各地加强建筑节能的立法工作,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要建立完善的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系统。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系统,这不利于设计阶段选择低能耗的、成本可控的建筑材料,也不利于建筑物在使用寿命期内的能耗监控和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减碳。在此方面,要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尽快形成完善的建筑物碳排放计算系统。

要建立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且经济成本上适宜可行的建筑节能评估体系。中长期内,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对各种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玻璃、铝制品和内部装修材料,以及建筑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量做出全面统计和分析。同时,要对不同地区厂家生产的各类建筑材料的单位能耗进行标识和追踪;建立新型轻质混凝土结构、轻钢、复合材料结构体系等的追踪,使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计算有科学依据。

就经济刺激政策而言,不断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也已刻不容缓。不少业内专家建议,对符合节能型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比如对投资者实行一定的营业税优惠,而对购买者实行一定的契税优惠。对于增加能源使用的成本,如对大型公共建筑制定能耗限额的标准,配套实施超定额使用能源加价的有关政策;在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过程中,可实行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分摊制度。

总之,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建造“低碳建筑”将是房地产业大势所趋。我们只要牢牢把握宝贵的发展机遇,瞄准世界建筑节能技术前沿阵地攻关,就一定能够使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第6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关键词]浙江省;大学生;低碳意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303

1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并产生了不利影响。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2016年10月的最新公报,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首次达到400ppm,2016年将超过这一水平,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巴黎协定》的签署,气候行动迎来了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计划出台实际的落实方案。即便如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矛盾依然严重,低碳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低碳社会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应对气候变化、降低自然环境破坏的积极举措,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低碳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低碳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低碳社会建设的实施效率和执行情况,对低碳社会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学者对于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侧重研究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及途径。如何婷婷[1]从社会发展和公民教育角度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从低碳意识的道德内涵、低碳意识的现状以及低碳意识的培养途径对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进行分析。卜玉辉[2]通过大学生低碳生活研究的必要性、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大学生低碳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和探究。黎明[3]、闫宁[4]等从低碳意识的培养入手,提出从日常生活入手,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对区域高校大学生低碳意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如张绍波、付伟[5]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低碳意识的现状,发现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策略。袁春雨[6]以临沂大学视野,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和低碳行为方式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提出培养低碳环保的建议。蒋志鑫、何继刚、郭艳平[7]通过对镇江市各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出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低碳意识,并且是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董青[8]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调查大学生经济方面的低碳意识。

通过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现有学者的研究对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指标构建不够全面,研究角度相对单一,仅从某一角度出发,未能全面反映低碳意识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大都是某高校,不能很好地反映区域及一般高校大学的低碳意识,不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基于此,本文选取浙江省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低碳意识分成低碳认知、低碳实践、低碳消费、低碳责任四个方面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因素,旨在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促进社会的低碳发展。

2数据概况及低碳意识现状分析

21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94份,有效问卷434份,有效率为8785%。问卷主要分成低碳认知、低碳实践、低碳消费、低碳任和基本信息五部分,旨在全面了解浙江省大学生低碳意识现状。

从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可知,样本男女比例相当;在地域分布上,由于省会城市高校较多,比例也相对高些;户籍分布上均匀;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分布中,初中所占比例最大;大学类型覆盖较丰富;月生活费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专业背景中文科居多。注:数据来源:调查数据。

因此本文从众多变量中选取地域分布、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以受教育水平最高者为准)、大学类型、月生活费等角度来考察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分类统计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低碳意识的总体表现,分别对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四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大学生的低碳意识分为4个模块进行分析,包括低碳认知、低碳实践、低碳消费和低碳责任,每个模块设计了5个问题进行调查,并将每个问题的了解程度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及高,下面对大学生各方面的低碳现状进行分类统计。注:数据来源:调查数据。

第一,低碳认知方面,大学生对温室气体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392%)、较低(1728%)、中等(1682%)、较高(4470%)、高(1728%)。对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原因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415%)、较低(438%)、中等(899%)、较高(2811%)、高(5438%)。对低碳建设写进“十三五”规划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762%)、较低(3594%)、中等(4677%)、较高(737%)、高(230%)。对低碳标志的认知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1613%)、较低(3917%)、中等(2857%)、较高(1037%)、高(576%)。对全国低碳日认知的了解程度分别为低(3041%)、较低(2488%)、中等(3387%)、较高(76%)、高(324%)。

由上述可知,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中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自然环境、气候和人类社会影响的认知程度是比较高的,这可能是与被调查者接受的教育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有关;但是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对低碳建设“十三五”规划、低碳标志等了解程度较低,原因可能是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或是高校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及政策的自觉性较低。

第二,低碳实践方面,大学生对采用低碳交通工具出行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300%)、较低(230%)、中等(1567%)、较高(3848%)、高(4055%)。对观看低碳知识的宣传或展览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1382%)、较低(2604%)、中等(4539%)、较高(738%)、高(738%)。对组织低碳宣传公益活动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1221%)、较低(3387%)、中等(3917%)、较高(899%)、高(576%)。对低碳活动来弥补自己碳足迹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346%)、较低(461%)、中等(1659%)、较高(4193%)、高(3341%)。对生活中努力做到节能减排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323%)、较低(645%)、中等(1613%)、较高(3318%)、高(4101%)。

由上述可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愿意采用低碳交通工具,也愿意通过植树造林等低碳活动来弥补自己碳足迹和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节能减排,这说明大学生在低碳与节能减排方面有着较高的自觉性;但是大学生对观看低碳知识的宣传或展览和低碳宣传公益活动频率较低,说明目前低碳知识的宣传和展览等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经常性的参与活动。

第三,低碳消费方面,大学生对消费时是会考虑低碳因素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276%)、较低(1198%)、中等(4032%)、较高(3411%)、高(1083%)。对低碳产品价格偏高也要购买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461%)、较低(1429%)、中等(3641%)、较高(3571%)、高(898%)。对能接受低碳a品相对于同类商品最高溢价的接受程度分别为低(737%)、较低(5622%)、中等(2673%)、较高(668%)、高(300%)。对购物时会自带布袋或塑料袋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828%)、较低(1977%)、中等(3838%)、较高(2506%)、高(851%)。对购买低碳产品会受周围人影响的影响程度分别为低(230%)、较低(552%)、中等(2437%)、较高(4345%)、高(2436%)。

由上述可知,大学生在消费时一般会考虑低碳因素也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但是大学生的购买能力有限,愿意买更为廉价的商品,并且最多只能接受比同类产品高出较低程度的商品,高校大学生在购物时不会或者偶尔会自带布袋或者塑料袋。

第四,低碳责任方面,大学生对关于征收低碳税费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782%)、较低(1908%)、中等(3310%)、较高(2719%)、高(1281%)。对政策带来不便还同意继续低碳建设的接受程度分别为低(391%)、较低(1471%)、中等(4115%)、较高(2943%)、高(108%)。对是否同意对自己的碳排放付费的接受程度分别为低(644%)、较低(20%)、中等(3539%)、较高(2943%)、高(874%)。对是否同意放缓经济来推动低碳发展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230%)、较低(805%)、中等(2736%)、较高(3908%)、高(2321%)。对有低碳补贴是否同意购买低碳产品的愿意程度分别为低(207%)、较低(438%)、中等(1751%)、较高(4655%)、高(2949%)。

由上述可知,关于征收低碳税费、推进低碳建设、碳排放付费等方面被调查者较积极;在经济和环境的选择中,更多的人宁愿放缓经济推动低碳发展,大部分人愿意购买有着低碳补贴的低碳产品。说明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对政府为了推动低碳发展,征收低碳税费表示接受与理解,低碳责任意识是较高的,较愿意为了低碳承担相应的责任。

3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模型的选择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各因素对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不同性别、年级、大学所处城市、户籍、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月生活费、大学类型、专业背景这8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分别用未知数X1-X8代表,以因变量Y表示低碳意识总得分(Y=1,低碳意识低;Y=2,低碳意识中;Y=3,低碳意识高),运用多元有序的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一是从低碳意识的各模块看:低碳认知方面,大学生对于低碳认知全面且深刻。低碳实践方面,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对于低碳宣传展览、低碳公益宣传的接受程度还有待加强。低碳消费方面,可能是由于传统价值观以及金钱观的制约,导致低碳消费不足。低碳责任方面,与低碳消费情况类似,但是如果有着政府的补贴支持,大学生还是愿意承担一部分的低碳责任。二是从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看:大学生年级、父母学历和大学类型对于大学生低碳意识有着正向的作用。

42建议

一是社会和政府应加强低碳宣传。增加展板宣传和电视上公益广告,培养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并用政策来侧面增强父母的低碳意识,间接影响下一代的低碳行为。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于对低碳产品和低碳企业的补贴力度,支持企业低碳转型,促进低碳产品消费。二是学校可以加大低碳宣传力度。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等方式宣传与低碳生活有关的知识。与此同时,对校内老旧设施改造等措施,让大学生形成低碳环保生活方式,自觉参与到低碳实践中来。

参考文献:

[1]何婷婷大学生低碳意识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卜玉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黎明,周荃浅析大学生低碳意识的培养[J].职业,2015(17):113

[4]闫宁,王丽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0):122-123

[5]张绍波,付伟少数民族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策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5):165-170

[6]袁春雨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培育途径探究[J].科技视界,2016(9):66

第7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财务管理;建议;社会环境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企业类型方面。受我国的国情、经济和政治体制相互影响,第二产业中大多数国企的设备老化,社会负担较重,财力较为薄弱,更新改造难度大,较难实现绿色管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负担相对较轻,设备比较先进,经营状况比较好,比较容易实现绿色管理。

(2)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缺乏一个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涉及到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业务如何核算,怎样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怎样利用绿色会计资料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评价,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政府的政策方面。政府在对于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得到的支持少,而对于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的监督、处罚力度不够,政府监管职能还存在很多缺失及不足的地方。

(4)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方面。市场经济下大部分企业以利润最大化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其行为的短期倾向性以及利益分配的片面性。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如何平衡企业的短期利益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影响着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的关键。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很有可能投入到污染严重但回报率极丰厚的项目,极易造成经济恶性循环。

(5)企业管理层素质方面。企业决策主要由最高管理层决定,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强调经济效益,缺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就难以推行。某种意义上讲,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对能否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一)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执行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在个别企业还不能正确理解绿色财务管理的优势,而拒绝执行时,采用强制的办法要求企业做到,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企业的出现,从根本上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达到客观上对环境的保护。

(2)政府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环境因素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非常必要。政府安排财政预算时将节能环保政策落到实处,政府预算会计加强节能减排核算和监督。同时,还应将政府预算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对能源的消耗列入绩效考核,才能准确考核和评价政府预算绩效。

(3)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环保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促使企业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企业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举措

(1)企业本身方面。企业应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财务保障,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财务决策机制,完善预算控制制度,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筹措方面:企业经营需进行绿色筹资计划,全面预测好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避免资金的短缺或闲置带来的风险。 资金投放方面:企业投资方案生产的产品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进行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要考虑投资绿色项目而不能投资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改变传统投资评估方法,将环境因素考虑到投资决策中,部分解决短期性问题。利润分配方面:在支付股利前按一定比率提取用于应付绿色资金不足的绿色公益金以及要支付的绿色股利。绿色股的股利发放与优先股股利同时发放,鼓励投资者关注绿色投资,增强投资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投资者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投资风险。

(2)员工方面。树立“绿色文化”,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均应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促使人、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存和发展。

(3)管理层方面。在针对碳排放的企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扮演着对内风险管理和整合数据,对外关注动态和通报信息的重要沟通枢纽角色。财务人员作为报告的撰写者势必要加深对环境和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财务专业人士在评估企业风险,保证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平衡成本与效益以及有效支持管理层决策等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分析

(1)政策环境的变化。当前各国政府正在酝酿和制定一系列政策性工具来推动本国乃至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些工具包括: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减排指令向企业的下达,碳税的开征,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资金支持计划等。在减排任务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已确定了行业的具体减排目标。例如欧盟确定了排放权交易计划(ETS)覆盖的行业范围,要求这些行业到2020年必须将其碳排放在2005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21%。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首脑会议中也明确表示我国正在测算到2020年的具体减排目标,届时企业将按照政府下达的减排指令承担他们造成的碳排放的代价。此外,各国政府将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减排目标的实现。在英国、美国、墨西哥、中国等国家在内的经济刺激一揽子计划当中,都包括了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的规定。

(2)金融环境的变化Nick Hoffman 和James Twining 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行动将导致产业和金融资源的重大变化。实际上,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战略投资者已经逐步将金融资源向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倾斜。以英国为例,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已成为金融机构产品开发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类。如英国长颈鹿货币公司就在2007年5月推出了“二氧化碳抵押贷款”项目,参加该项目的贷款者可在一定时间内享受约2%的贷款利率折扣。目前,我国政府和金融界也正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项目的开发。显然,未来金融资源将重点流向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

(四)视当今社会环境变化所引起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社会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因为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是以低碳消费方式为根基的。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它是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企业应该看到,只有开发和提供低碳节能的消费品,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有更广泛、深入地推行全民低碳消费方式的物质基础。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

“低碳理财”正在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证明:气候变化已经不再只是环保主义者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其实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希望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把“低碳生活”的理念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人类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同学们,今天,你低碳了吗?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等.绿色财务管理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8).

第8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道路;勘察

低碳经济的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进行道路的勘察设计成为了目前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低碳经济理念

在全球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能源危机逐步加剧的背景下,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态问题已经越来越严峻,其中最被大家所关注的就是由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况下,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低碳经济的理念就是在些背景下所提出来的[1]。

低碳经济的理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人们开始逐步地抛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很多的符合低碳理念的新的技术与机制开始在经济与生活中投入使用,人们希望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生活模式,促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道路的勘察设计

道路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道路的勘察设计是研究道路的行驶与道路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以求在保证道路的容量、行驶速度以及与自然、地形相融洽的基础上,行驶过程的安全、经济、美观与舒适[2]。

从以上对于道路勘察设计的定义可以看出,道路勘察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按照道路设计的需要或是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对道路经过的路线进行实地的勘察与测量,以取得实时的资料,便于进行道路的设计。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道路设计的初步方案而且要符合实际,力争在经济、安全、美观、舒适之间寻求到平衡点;不仅要考虑到道路工程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道路工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道路的勘察设计工作不仅关系到道路工程的顺利实施、工程施工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于工程竣工后的长期效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低碳经济理念的道路勘察设计的实施要点

在低碳经济理念下不仅是关注到道路勘察设计本身的要求与特点,而且应当关注到低碳经济理念的要求,在实际的勘察设计中不能只关注道工程本身的利益,而且应当关注道路工程是否符合低经济理念,是否符合低经济理念的长期效益。

1、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与目前十分流行的低碳生活其最核心的内容便是环保,而道路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复杂,也是最为紧密的,道路的设计除了考虑道路自身的各类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尽量做到少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在今天这个生态环境日趋破坏严重的情况下,这种考虑是尤为必要的。道路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在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破坏环境的地方,而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也是极为脆弱的,在很多的环节上是不可恢复的,道路建设的施工阶段的很多大型设备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破坏,所以道路在设计时要多考虑生态方面的因素,做到即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会对生态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3]。

2、节约意识

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约,低碳经济中的道路勘察设计时的节约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在道路勘察设计时要考虑到道路设计施工阶段时的节约问题,二是在道路勘察设计时要考虑到道路建设竣工后交付使用过程中的节约。

道路设计施工阶段的节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道路的设计施工阶段时,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要消耗大量的燃油、电力等能源,而同时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在道路的勘察设计阶段就要详细考查到道路施工所经过的路段的基本情况,力争这些资源能够在施工的本地就地取材、就地购买,以节约成本与能源的消耗;二是在道路的施工现场存在着存料场、施工现场、办公区等地区的划分,所以在道路的勘察设计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区域的合理、科学划分,以节约各类成本。

道路勘察设计时要考虑到道路建设竣工后交付使用中的节约问题,是指要考虑到道路交付以后的日常经营活动、维护材料的堆放、管理人员的办公等这些区域的划分,以节约各类运输、维护的成本。

3、资源节约能耗降低

低碳经济最根本的要求与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资源节约与能耗的降低,使得社会经济避免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发展。节约资源与降低能耗已经是目前整个社会公认的发展目标,表现在道路的勘察设计中就是要节约道路建设工程的投资成本,提高道路建设中的各类物资、原材料的利用率。

节约道路施工建设工程中的投资成本,就是要在道路设计的基础上从道路的路线设计、路基设计、桥梁设计、隧道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选用与当地道路施工社会条件、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生态因素、交通条件等都适用的道路设计施工方案。

道路路线设计。道路路线的设计是整个道路工程的基础,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理念下,要正确理解道路路线设计与低碳经济理念的内涵,深刻理解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如何保护生态平衡、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而又可以满足道路设计的需要。多年的道路安全研究数据表明,当道路的平纵各项指标达到一定的值以后,道路几何设计方面的提高对于道路安全性的提高的影响是很微小的,所以当平纵指标很大时可以放松其相应的要求,而要适当地根据施工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灵活选取平纵指标中的各项参数。

各类交通设施的设计。对于交通指示牌、警示牌等交通设施的合理、科学安排可以最大效率地利用道路,并且避免各类道路资源的浪费,避免道路中各项设施的重复建设,实现各类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从而杜绝浪费,降低能耗。

路基的设计。路基的宽度与承重量,决定了道路的使用率,所以路基的设计不光要考虑现在使用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到以后的扩张、分流以及与其它道路的连接。路基的宽度要考虑到现有车流量与将来的增加,在最大满足车流量的基础上,尽量少占用土地,以不浪费土地为最佳。

互通设计。低碳经济理念下的道路勘察设计要重视对现有路网的考查,掌握整个地区的路线规划,以确立互通的方案。在立交的设计中要特别的注意立交的间距,以避免造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等地理问题,充分地利用地形因素,避免浪费[4]。

桥梁与隧道的设计。桥梁与隧道的长度、走向、材质等都是道路勘察设计中要注意的重要方面。在勘察设计中要对当地的地理情况等有一个明确而详细的数据,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长度,以避免一此不必要的浪费。

结语:

本文就低碳经济理念下的道路勘察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在道路勘察设计中节约能源、生态保护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低碳经济理念下的道路勘察设计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姚莉.低碳经济理念与企业战略转型[J].商场现代化,2013,9(29):80-81

[2]张云涛.道路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2(31):50-51.

第9篇:低碳生活建议方案范文

从城市自身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深化的发展环境下,深圳市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遭遇瓶颈约束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迫切需要以低碳生态的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态示范市的规划和建设,既是引领城市转型的一种探索,也与城市发展规律高度契合。

2国内外低碳生态理论研究和实践

低碳发展的理念起源于欧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09年“共建低碳都市”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①。实际上,低碳生态城市脱胎于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目前在理论基础上融合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学理论,涵盖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生态城市、低碳经济理论等多种理论。学者对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即以促进城市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概念,也可认为是“低碳型生态城市”的简称,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可认为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和地区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如德国的弗莱堡、英国贝丁顿零能耗社区、中国的天津生态城、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等,这些研究和实践都给了深圳规划和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市许多启示。

3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背景和规划历程

3.1转型发展背景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已由改革开放前人口不足30万的小渔村,成长为人口过千万、城市功能日趋综合、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虽然深圳在特区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但有限的水资源、空间资源和能源与环境容量仍然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日益深化的发展环境下,深圳市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遭遇瓶颈约束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在这样的战略转型背景下,深圳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有责任有义务继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使命,以自身实践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摸索经验,探寻出一条可供参照的有效路径。以低碳生态的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深圳的必然选择。

3.2政策和规划历程

《框架协议》,明确将深圳市列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重点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将深圳市逐步建设成为全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典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组织开展并于2011年1月印发了《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行动纲要(2010-2020)》和《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工作方案(2010-2012)》,提出了积极引导城市紧凑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开展试点示范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和加强政策机制保障等九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此外,深圳就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做了大量而扎实的工作,签订了部市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部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和合作协调推进制度两大合作机制;了《深圳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白皮书》(2010-2011)以及《一座年轻城市的绿色实践与探索: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案例选编》,对地区建设和示范项目情况进行整理,以通过项目成效和经验总结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政策和规划方面,编制了多项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相关的规划、方案与规范,内容涵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绿色交通与市政建设、绿色建筑与施工、循环经济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各个主要领域,如《深圳低碳生态市建设规划(2010-2020)》、《深圳市低碳住宅小区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深圳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深圳市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评级指引》等。各级政府也将低碳生态规划和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编制了《坪山新区低碳生态实施规划》、《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及实施方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生态低碳规划研究》、《后海中心区低碳生态试点规划及实施方案》等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通过政策颁布和规划编制,在各级政府部门内部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提高了相关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的部署,就促进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评估全过程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4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实践

4.1城市总体层面

深圳的城市建设从开始就基本遵循城市规划的理念,早在1986年编制的特区总体规划,在综合分析了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基础上,就前瞻性地确立了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并在此之后得到沿用和发展。2005年,深圳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并用立法的手段明确了深圳城市建设的生态底线,控制保护范围近深圳市域总面积的50%,对保证城市生态安全、防止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参见图1、图2)。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了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升和转变,产业空间结构由产业集聚走向产城融合。总之,在城市总体层面主要着重于城市结构的优化和系统的完善,加强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

4.2重点地区层面

4.2.1国家级低碳试点地区:光明新区和坪山地区

在重点地区建设方面,作为国家住建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中确定的两个试点地区即光明和坪山新区,按照规划统筹、集成推进的思路,从规划研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污染治理等全面推进新区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参见图3、图4)。光明新区在全市范围内最早和较早提出了低碳生态发展的理念,以绿色低碳理论及政策指导规范新区建设,以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引导带动新区低碳建设、统筹推进绿色市政配套及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坪山新区则注重从重“量”的粗放扩张式发展向以重“质”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转变,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加大城市环境的节能改造,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4.2.2深圳国际低碳城:坪地

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的规划建设,通过与欧盟(荷兰)的国际合作,实施产城融合战略,从规划设计、建筑、交通、能源、公共意识和行为五个方面推进低碳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家级低碳发展的试验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区、国家级低碳产业的示范区和国际低碳合作的引领区,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战略高地。2012年8月21日,占地97公顷(其中发展备用地约33公顷,改造厂房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核心启动区内的6个项目和周边11个建设项目集中启动,并制定了《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建筑与低碳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绿色建筑的城区化发展。

4.2.3低碳生态建设试点:南山中心区、前海合作区和后海中心区

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位于深圳南山区,是高密度建成区的低碳生态试点。该片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状基本为建成区,具有商业中心区土地价值高、人流量大、公共建筑多、购物餐饮业发达、空间环境品质要求高等发展特征,但从低碳生态的要求来看,也存在步行遮阳和环境绿量不足、公交出行比例较低、自行车系统不完善、缺少标志性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低碳规划和实施从城市空间布局、绿色建筑设计、交通和市政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6项改善对策以及51项行动方案。目前,该片区低碳生态规划建设已基本完成并取得良好成效,并于2011年荣获“部市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示范项目”称号。前海合作区和后海中心区则是城市新建地区低碳生态建设的试点。前海在建设之初就前瞻性地编制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生态低碳规划研究》,以绿色低碳理念为引导,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前海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过程和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着重从土地集约利用、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交通、生态物理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低碳生态规划方案,建立了具有可实施性的规划指标体系,为前海地区低碳生态建设的先行先试提供充分的规划指引。后海中心区则通过低碳规划对城市设计、法定图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估优化,通过交通减碳、建筑减碳、绿化固碳和综合减碳,并将可操作实施的指标落实到发展单元和地块,保障减碳绩效和实施管理。

4.3示范项目层面

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开花,在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4.3.1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在土地与建筑功能混合、用地规划管理、城市更新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用地效益的提升。比如后海中心区整体城市设计和单元开发,蔡屋围通过城市更新改造,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和南方科技大学校园探索“双线管理模式”,光明和上步变电站试点探索节地供电模式等等。

4.3.2绿色建筑

通过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绿色产业探索和实践,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南海意库、建科大楼、万科中心、体育新城安置区、龙悦居三期、蛇口网谷、南方科技大学绿色生态校园等部分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4.3.3绿色交通

致力于通过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实施公交主导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慢行交通系统和绿色道路规划建设,推动低碳和减碳出行。罗湖火车站改造力推公交导向模式,盐田滨海栈道引领地区慢行系统建设,光明新区绿色道路建成通车,南山高效能船舶岸电系统启用,福田安托山地区改善优化公共空间和慢行系统环境。

4.3.4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实践过程中,不仅针对路面渗透、径流蓄存、植被过滤、生物滞留等单项技术进行探索,还将这些技术集成整合用于城市建设项目中。滨临西丽水库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东部华侨城生态旅游示范区、藏身地下的布吉污水处理厂、提高环保标准的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光明新城公园低冲击开发试点和门户区市政道路、聚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污水处理工程聚龙山湿地生态园逐步落成或正在推进之中。

4.3.5可再生能源应用

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实施了《深圳市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工作方案》,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计划、资金措施、建设模式、扶持政策、保障和监管等措施,全面推广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光大环保杜邦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光明“金太阳”示范工程、国内首个兆瓦级电池储能电站———龙岗宝龙片区电站、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逐步落实。

4.3.6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

通过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推进填埋气体、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深圳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率得到大幅提升。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塘朗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等开展规划建设。

5关于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的总结和思考

5.1建设成就与不足

深圳市经过几年的规划和建设,低碳生态的建设方面总体水平提升明显,特别是万元GDP建设用地、能耗、水耗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灰霾天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新建项目混合用地比例、热岛效应强度、非常规水利用率等多项指标上,都提前达到目标要求。据统计,2012年,全市GDP达到129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48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668亿美元;全市用水总量首次出现下降,垃圾发电量超过4.5亿度,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1%,工业固废处置处理率达到99.2%。与2005年数据对比,在人口和GDP稳步增长的同时,COD和SO2下降趋势明显,单位GDP水耗下降56%,单位GDP能耗下降24%,单位GDP用地下降49%(参见图5~图9)。通过评估和总结不难发现,目前深圳市低碳生态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基础数据支撑性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化、示范工程的建设以及考核监测工作的启动,对水文、地质、能源、碳排放、生物物种等方面基础数据的需求日益紧迫;二是由于缺乏相应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操作管理办法,造成了在具体建设和技术应用中设计不合理、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等问题,亟待建立一整套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本土化的技术标准体系;三是对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水、土壤、大气等综合环境治理方面手段相对单一,需要加大资金、政策的投入,特别是需要加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四是尚缺乏广泛认可、稳定科学、可长期跟踪的监测考核体系。存在以上问题和不足的最关键原因在于:虽然全市各部门都在按照低碳生态的发展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但协同沟通的平台不健全,在全市层面尚未形成一套高度衔接、系统完善的工作机制。

5.2政策机制方面的不足

就政策实施过程而言,对低碳生态要求的贯彻与落实在现阶段规划国土管理中可依托的平台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作为规划编制依据的各类技术标准与规范;二是各层次城市规划;三是对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审批。从低碳生态的角度,现有的规划国土相关政策在上述三个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原有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在低碳生态内容上存在不足,后续“补丁式”政策文件未得到及时整合;(2)法定规划编制与低碳生态规划“两层皮”,且缺乏对刚性控制内容的必要规定;(3)行政审批流程与审查内容及许可文件中缺乏低碳生态监管的有效措施;(4)鼓励性政策有限,且缺乏可操作性。

5.3优化改进建议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任重而道远,未来需要在多方面强化和深化,包括空间集约优化、能效持续提升、交通出行减碳、绿色建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文化倡导等多方面,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和有效实施机制。

5.3.1进一步整合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通过《深圳市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城市设计物理环境优化技术指南》、《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深圳市低碳住宅小区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等既有规范标准体系的整合,并结合《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3版)》落实低碳生态建设要求。开展《深圳市房屋建筑面积测绘技术规范》的修订,奖励具有明显低碳生态效益的工程设计,有序引导企业更加积极地应用低碳生态技术方法;开展专项研究,并尽快制定关于日照、通风、资源回用设施配建、雨洪利用及低冲击等核心控制内容的专项技术规范和标准;细化研究交通影响评估的具体技术方法,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研究制定适合深圳市的低碳生态技术分类分级标准和技术导则,明确技术要求,推广成熟技术等等。

5.3.2在各层次规划编制中同步落实低碳生态要求

在总规和分区规划层次,应进一步强化对全市规划各类建筑总量的整体控制,避免出现个别地区就业与居住难以平衡而造成“钟摆式”交通等问题,减少城市碳排放。法定图则(控规)层面,增加低碳生态规划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内容,作为低碳生态规划管理及土地出让的重要抓手;强化对土地混合利用、开发强度控制、公交与慢行交通发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微气候、生态保护及绿地碳汇等的控制指引。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及详细蓝图层面,通过自然通风、热岛效应、噪声等模拟,优化三维空间布局,调整建筑间距、建筑高度、建筑朝向、绿化布局、道路走向等。专项规划层面,在给排水、能源与电力供应、交通等专项规划中应充分贯彻低碳生态理念;对于重要的专项规划,可增加低碳生态相关的专章及专题研究。

5.3.3建立和完善低碳生态导向下的行政许可审查制度

探索将低碳生态建设要求直接纳入行政许可文件,并尽快开展在行政审批中落实相关低碳生态审查要求的操作办法和管理规程研究。加强建设项目选址许可、用地出让、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工程验收管理等多个环节的低碳建设管控。

5.3.4研究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支持低碳生态建设

针对适合深圳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和较高生态效益,并需要一定增量成本的低碳生态技术、方法运用的项目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结合相关技术发展成熟度以及奖励政策可操作性,建议现阶段重点考虑对提供公共绿化空间、实施立体绿化、应用建筑产业化部件、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设备及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应用、增设公共基础设施、活动外遮阳设备应用、实施地下连通道建设以及绿色建筑的八类建设情形予以建筑面积核增、相应建筑面积折算等面积奖励等或其他奖励措施。

5.3.5加强部门间横向协调与配合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市交通运输委、市人居环境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各区政府相关领导的横向协调和配合,统筹推进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促进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的形成。

6结语